化学专业课程简介

化学专业课程简介
化学专业课程简介

化学专业课程简介

无机化学

Inorganic Chemistry

课程编号:22141001 总学时: 96 学分 6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

课程内容:无机化学是化学专业的一门专业主干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初步掌握元素周期律、化学平衡、化学热力学、近代物质结构、氧化还原反应以及电化学基

础等理论;牢固掌握重要元素及化合物的主要性质、结构、变化规律和用途,培

养学生运用所学的基础知识对一般无机化学问题进行理论分析和化学计算,为今

后学习后继课及新理论、为今后学习专业课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书目:《无机化学》北京师范大学等校编

无机化学实验

Experimental Inorganic Chemistry

课程编号:22141002 总学时:64 学分:2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

课程内容:本课程开设了7个基本操作训练实验和2个无机化合物的制备、提取实验,使学生系统、规范和熟练地掌握无机化学实验的操作,同时也使学生学到无机物制备

的一般分离和提纯方法;开设了3个常数测定实验,来帮助学生巩固和加深对无

机化学基本理论理解,让他们学会一些仪器的使用;开设了7个元素化合物的性

质实验,使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现象,了解和认识化学反应的事实,加深对无机化

学基本概念的记忆,同时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良好的实验

素质,为学习后续课程,参加实际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先修课程:无机化学

参考书目:《无机化学实验》中山大学等校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有机化学

Organic Chemistry

课程编号:22141007,22141009 总学时:108 学分:6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

课程内容:介绍各类有机化合物的结构、性质、各类有机化合物的互相转变的方法;介绍有机化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和有机化学的研究方法,采用分子轨道

理论、现代价键理论和电子效应来阐述各类化合物的结构与性质之间的关系;介

绍有机化学的立体化学和有机合成方法;并介绍有机化学的最新知识和发展动

态。

先修课程:无机化学

参考书目:《有机化学》,第三版,曾昭琼主编。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3 《有机化学》,(美)莫里森(Morrison, R.T.), 博伊德(Boyd, R.N.)著;复旦大学化学系有机化学教研室译。北京:科学出版社,1992.8,

有机化学实验

Experimental Organic Chemistry

课程编号:22141008,22141010 总学时:72 学分:2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

课程内容:本课程开设蒸馏、分馏、重结晶等9个基本操作实验,训练学生进行有机化学实验的基本技能,包含了肉桂酸的制备、从茶叶中提取咖啡因等11个合成实验,

来巩固有机化学的基础知识,验证有机化学中所学的理论,培养学生正确选择有

机化合物的合成、分离与鉴定的方法以及分析和解决实验中所遇到问题的思维和

动手能力。同时也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实事求是、认真严格的科学态

度与良好工作习惯,为学生将来从事科学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先修课程:有机化学

参考书目:《有机化学实验》(第二版)兰州大学、复旦大学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分析化学

Analytical Chemistry

课程编号: 22141005 总学时:54 学分:3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

课程内容:分析化学是确定物质的化学组成,含量及化学结构的一门科学,它的内容非常广泛。本课程作为分析化学的基础,以无机化学分析为主。其主要内容包括酸碱滴

定、络合滴定、氧化还原滴定、沉淀滴定等四大滴定分析方法,以及重量分析法

和吸光光度法,同时还简要介绍了分析化学中的数据处理方法和分析化学中常用

的分离和富集方法。

本课程将用54课时讲授。

主要参考书:《分析化学》,武汉大学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三版。

《定量分析化学》,杜运清等编,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分析化学实验

Analytical Chemistry Experiment

课程编号:22141006 总学时:36 学分:1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

课程内容:本课程是化学专业本科的一门独立的基础实验课。它包括:分析化学实验讲座,常见离子的定性分析部分2个实验,定量分析部分8个实验。具体实验内容:

阳离子ⅡA 组Pb2+,Bi2+,Cu2+,Cd2+的分析

阳离子第Ⅳ组Ca2+,Sr2+,Ba2+的分析

硫酸铵中含氮量的测定

混和碱的测定

天然水总硬度的测定

铅铋合金中Pb2+,Bi3+含量的连续测定

过氧化氢含量的测定

胆矾(CuSO4.5H2O)中铜的测定

碘量法测定维生素C

氯化物中氯含量的测定

参考书目:《分析化学》武汉大学等高等教育出版社

《分析化学实验》武汉大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分析化学实验》华中师范大学等高等教育出版社

先修课程: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无机化学实验。

物理化学

Physical Chemistry

课程编号:22141011,22141013 总学时: 108 学分:6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

课程内容:物理化学是从物质的物理现象和化学现象的联系入手来探求化学变化基本规律的一门科学,由化学热力学、化学动力学和物质结构三部分组成。本课程分两学期

讲授,上册内容为热力学第一、第二定律及其应用,统计热力学基础,多组分体

系热力学,相平衡和化学平衡;下册包括电化学、动力学、界面化学及胶体和大

分子溶液化学。

参考书目:《物理化学》傅献彩等高等教育出版社

先修课程:无机化学、有机化学、高等数学、普通物理

物理化学实验

Physical Chemistry Experiment

课程编号:22141012,22141014 总学时:108 学分:3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

课程内容:本课程是化学专业本科高年级的一门独立的基础实验课。它包括:热力学部分5个实验,电化学部分2个实验,动力学部分2个实验,胶体化学和表面化学部分

1个实验,物质结构部分1个实验。具体实验内容:

⑴凝固点降低法测定摩尔质量

⑵纯液体饱和蒸气压的测定

⑶燃烧热的测定

⑷双液系的气—液平衡相图

⑸二组分固—液相图的测绘

⑹原电池电动势的测定

⑺镍在硫酸溶液中的钝化行为

⑻旋光法测定蔗糖转化反应的速率常数

⑼电导法测定乙酸乙酯皂化反应的速率常数

⑽最大气泡法测定溶液的表面张力

⑾络合物的磁化率测定

参考书目:《物理化学》付献彩等高等教育出版社

《物理化学实验》蔡显鄂等高等教育出版社

《物理化学实验》孙尔康等南京大学出版社

先修课程:物理化学、无机化学实验、分析化学实验、有机化学实验

结构化学

Structural Chemistry

课程编号: 22141018 总学时:54 学分:3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

课程内容:结构化学是研究原子、分子和晶体的微观结构,研究原子和分子运动规律,研究物质的结构和性能关系的科学,是化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介绍了结构和运

动规律,涉及原子和分子层次的空间排布,涉及微观粒子所遵循的量子力学规律,

它包括原子中电子的分布和能组合、分子的化学组成、分子的空间构型和构象、

分子中电子的分布、化学键的性质和分子的能量状态、晶体中原子的空间排布、

晶体的能量状态等内容。并根据结构决定性能、性能反应结构的基本原则,探讨

物质的结构与性能间的关系。

参考书目:《结构化学》,江元生,高等教育出版社

先修课程:无机化学,物理化学,大学物理

仪器分析

Instrumental Analysis

课程编号: 22141015 总学时: 54 学分3

课程性质: 专业必修

课程内容: 仪器分析是综合大学化学系的基础课程之一。它是研究物质的化学组成、状态和结构的分析测试方法,也是其它学科取得化学信息的研究手段。仪器分析的内容

兼顾成分分析和结构分析,无机分析和有机分析,表面分析和微区分析等等。本

课程着重讲解原子发射光谱、原子吸收光谱、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红外吸收

光谱法、核磁共振波谱法、电位分析法、电解分析法、库仑分析法、极谱和伏安

分析法、气相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质谱法的基本原理、仪器工作原理及应

用原理。仪器分析不仅是重要的分析测试方法,而且在许多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基本掌握主要仪器分析方法及其原理,并初步具有

应用这些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教材:《仪器分析》赵藻藩,周性尧,张悟铭,赵文宽,高等教育出版社

先修课程: 化学专业基础课

仪器分析实验

Experiment on Instrumental Analysis

课程编号: 22141016 总学时: 36 学分1

课程性质: 专业必修

课程内容: 仪器分析实验是在掌握仪器分析基本原理的基础上,对仪器的结构,检测方法,使用方法,维护方法有一个基本掌握而进行的定性和定量分析.包括:原子吸收光

谱法,紫外/可见光光谱法,红外光谱法,离子选择性电极电位法,极谱法,循环伏

安法以及色谱法等等.通过仪器分析实验不仅可以加深同学们对有关仪器分析原

理的理解和认识,还能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提高学生们解决实际问

题的能力.

参考教材:《仪器分析与实验》王彤, 青岛出版社

《现代仪器分析实验与技术》陈培榕, 清华大学出版社

先修课程: 化学专业基础课

化工原理

Basic Principals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课程编号:22141019 总学时:36 学分:2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

课程内容:本课程是为化学专业(理科)本科学生开设的专业基础课程,是一门自然科学领域的基础课向工程科学的专业课过渡的入门课程。学习本课程的学生必须具备高

等数学、大学物理、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等方面的基础知识。本课程

按化工单元操作的分类进行讲授,主要内容包括:以动量传递为基础,叙述流体

输送、流体通过颗粒层的流动及其相关的单元操作;以热量传递为基础,阐述换

热操作;以质量传递为基础,说明吸收、蒸馏等单元操作。同时还为学生简单介

绍干燥、蒸发、溶液萃取、超临界萃取、液膜萃取、膜分离等单元操作。

参考书目:钟秦,王娟,陈迁乔,曲虹霞编,《化工原理》,国防工业出版社,2001年9月第一版

陈敏恒,丛德滋,方图南,齐鸣斋,《化工原理》(上、下册),化学工业出版社,

1999年6月第二版

化工原理实验

Experiment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课程编号:22141020 总学时:36 学分:1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

课程内容:本课程专门为理科化学专业本科学生开设。采用中山大学祁存谦教授主持设计的《虚拟化工实验》(网络版)为教材,除用电脑模拟传统的化工原理实验装置来

进行实验操作。学生可以在任意时间上网进行实验外,还要进行一些实际操作实

验,内容有:流体流动阻力的测定、流量计的校正、泵性能的测定、传热学实验、

吸收实验、精馏实验等。

参考书目:祁存谦主编,《虚拟化工实验》(网络版),中山大学

生物化学

Biochemistry

课程编号:22141017 总学时: 36 学分:2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

课程内容:生物化学可以认为是生命的化学,是研究微生物、植物、动物及人体等的化学组成和生命过程中的化学变化的一门科学。本课程主要介绍生命中的基本物质——

糖类、脂类、蛋白质、酶、核酸等。着重讲述蛋白质的结构,包括蛋白质的一、

二、三级结构、功能和性质等。而对另一类重要的物质酶则侧重于酶的活性和酶

促反应动力学等方面,包括各种因素对酶促反应速度的影响以及酶的作用机理

等。

参考书目:《生物化学》沈同等高等教育出版社

先修课程:无机化学、有机化学

专业英语

Specialiced English

课程编号:23141001 总学时: 36 学分:2

课程性质:综合选修

课程内容:本课程主要讲授生物及化学专业方面的英语。包括有关专业的英语词汇、语法、科技论文的写作、格式、科技论文投稿的英语书信来往格式及要求。使学生掌握

大量有关的专业词汇,能够熟练阅读相关的科技资料。掌握撰写科技论文的要求,

学会撰写科技论文,并能够用英语进行科技交流。

先修课程:生物化学

参考书目:《基因科技传奇专辑》北京大学出版社

《自然治疗法》陈立平等译世界图书出版社

材料化学

Materials Chemistry

课程编号: 22141101 总学时: 36 学分:2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

课程内容:本课程介绍无机材料的基础理论、制备原理、生产过程、新品种及新制备技术,内容主要有:1.无机材料的科学基础,包括定义、研究方法、原子结构、晶体结

构、相图等;2.系统介绍天然矿物材料、玻璃、陶瓷、耐火材料、胶凝材料、纤

维材料及复合材料等主要无机材料的定义、分类、结构、制作原理与技术、物理

性质、新品种、发展方向等。

参考书目:《无机非金属材料学》王培铭主编同济大学出版社

《无机非金属材料概论》刘万生主编武汉工业大学出版社

先修课程:无机化学、物理化学

高分子材料与物理

Polymer chemistry & Physics

课程编号:22141102 总学时:36 学分:2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

课程内容:本课程为化学专业材料化学课程方向的本科生开设。主要内容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介绍基本有机化学反应,包括羰基化、氧化、氢化、磺化与硫酸盐化、硝化、

卤化、烷化与酰化、缩合、还原、氨解、羟基化、酯化与水解等的基本原理及其

在有机化工原料合成中的应用;第二部介绍聚合反应,包括逐步缩合聚合、逐步

加成聚合、游离基连锁聚合、离子连锁聚合、配位聚合、基团转移聚合等的基本

原理实施工艺(溶液聚合、悬浮聚合、乳液聚合)在高分子合成中的应用。

参考书目:李克友,张菊华,向福如,高分子合成原理及工艺学,科学出版社,1999年10月第1版,2001年3月第2次印刷

林尚安,陆耘,梁兆熙,高分子化学,科学出版社,1982年5月第1版,2000年11月第6次印刷

姚蒙正,程侣柏,王家儒,精细化工产品合成原理,中国石化出版社,1992年4月第1版

文献检索

Document Retrieval

课程编号: 23141002 总学时:36 学分:2

课程性质:综合选修

课程内容:本课程系统地阐述了科技文献检索的基本原理和基础知识。介绍国内外主要科技文献检索工具和使用方法,结合专业讲授科技文献的综合使用事例和检索技巧,

并为适应计算机检索介绍光盘检索和INTERNET网络利用知识。

参考书目:《信息检索与利用》和正荣等编重庆大学出版社 2000

《科技文献检索与利用》王立诚等编东南大学出版社 1998 【本文由大学生电脑主页[ https://www.360docs.net/doc/8e3020477.html, ]—大学生的百事通收集整理】

应用化学专业本科培养方案

应用化学专业本科培养方案 一、专业代码及专业名称 专业代码:070302 专业名称:应用化学(Applied Chemistry) 二、培养目标 培养具有良好的科学文化素养,能够较系统扎实地掌握化学化工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富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能在研究机构、高等院校及化工、医药等企事业单位从事生产、开发、科研、教学及管理工作的应用型技术人才。 三、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在学习公共基础理论课和人文知识的基础上,主要学习化学、化学工程与技术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受到较系统的科学思维和应用研究的基本训练,初步具有综合运用化学及相关学科的基本理论和技术方法进行应用研究、技术开发和科技管理的能力。 本专业的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能力和素质: 1.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良好的科学文化素养和创新意识; 2.掌握数学、物理、信息科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3.掌握化学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了解化学与化工的发展动态、应用前景和行业需求; 4.了解关于化工相关产业、知识产权、安全与环境等方面的政策与法规; 5.具有较强的学习、交流、协调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适用科学和社会的发展; 6.具有对终身学习的正确认识和学习能力。 四、学制与授予学位 学制: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五、主干学科 化学、化学工程与技术 六、专业核心课程 无机化学、分析化学、仪器分析及实验、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化工原理、结构化学、高等有机化学、有机合成、天然产物化学、精细化工工艺学、精细化学品分离与分析。 七、主要专业实验 无机化学实验、分析化学实验、有机化学实验、物理化学实验、精细化工实验、化工

应用化学专业介绍

应用化学专业介绍 应用化学专业介绍业务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化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相较强的实验技能,能在科研机构、高等学校及企事业单位等从事科学研究、教学工作及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业务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化学方面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以及相关的工程技术知识,受到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方面的科学思维和科学实验训练,具有较好的科学素养,具备运用所学知识和实验技能进行应用研究、技术开发和科技管理的基本技能。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掌握数学、物理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2.掌握无机化学、分析化学(含仪器分析)、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含结构化学)、化学工程及化工制图的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和基本实验技能;3.了解相近专业的一般原理和知识;4.了解国家关于科学技术、化学相关产品、知识产权等方面的政策、法规;5.了解化学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最新发展动态,以及化学相关产业发展状况;6.掌握中外文资料查询、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实验设计,创造实验条件,归纳、整理、分析实验结果,撰写论文,参与学术交流的能力。 7 . 熟练掌握实验室的各种仪器,并且能够利用各种仪器完成系列的物质检验,产品分析,等常规处理方法。 本段主干课程 主干学科:化学主要课程:无机化学、分析化学(含仪器分析)、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含结构化学)、化学工程基础及化工制图。主要实践性

教学环节:包括生产实习、毕业论文等,一般安排10一20周。修业年限:四年授予学位:理学或工学学士相近专业:化学应用化学化学生物学分子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 本段就业方向 毕业生主要在精细化工相关企事业单位、商贸公司从事技术开发、产品研制、生产管理、生产监督、环境监测、质量检验、技术服务等工作。还可到相关行业从事化学品的应用研发、安全管理、质量检测等工作。[1] 1、全国高校应用化学专业排名推荐化学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北京大学、南开大学、吉林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厦门大学这些是最好的。后面是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无机化学:中山大学分析化学:清华大学北京协和医学院、武汉大学、湖南大学有机化学:四川大学、兰州大学、物理化学、北京师范大学、福州大学、山东大学

分析化学课程描述

分析化学课程描述 分析化学,是一门关于研究物质的化学组成和结构信息的科学,是高等院校化学、应用化学和材料化学专业及相关专业的必修的四大专业基础课之一,是化学学科的一个重要分支,也是化学、化工、生物、医学、环境等生产、研究必需的重要技术之一。主要包括分析化学、分析化学实验两部分内容,现代分析化学还包括仪器分析、仪器分析实验等内容。与分析化学相关的相关课程有:色谱分析,光谱分析,电化学分析,结构分析,有机分析、食品分析、分离与富集,工业分析、环境分析等。 本世纪初,由于物理化学溶液理论的发展,为分析化学提供了理论基础,建立了溶液中四大平衡理论,使分析化学从一门技术发展成为一门科学。经典分析法,在过去的几十年中,无论是对国防建设、社会生产的发展,科学研究的进步,还是对化学学科本身的发展都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经典分析法仍将是分析化学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然而,自四大平衡理论建立以来的几十年里,分析化学发生了极其巨大的变化。当今的分析化学已成为一门吸取了当代化学、物理、数学、电子学及计算机科学的新成就,具有自己的表征测量新方法、新技术,能够从分析数据中获得有用信息和知识来解决生产建设与科学研究中的实际问题的现代分析科学。事实上,分析化学的基础理论及实验技术已不仅限于为从事分析化学的专业人员所需要,生命科学、环境科学、海洋科学、临床医学以及地理地质等诸多学科的研究和发展都离不了分析化学原理和技术的进步与发展。显然,分析化学有很强的实用性,同时又有严密、系统的理论,是理论与实际密切结合的学科。学习分析化学有利于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作风,使学生初步掌握科学研究的技能并初步具备科学研究的综合素质。分析化学课程建设对相关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 分析化学的主要内容分为五大部分:数据处理与误差分析、滴定分析法、重量分析法、吸光光度法、分离与富集方法。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让学生能够运用化学平衡的理论和知识,处理和解决各种滴定分析法的基本问题,包括滴定曲线、滴定误差、滴定突跃和滴定可行性判据,掌握重量分析法及吸光光度法的基本原理和应用、分析化学中的数据处理与质量保证,建立起严格的"量"的概念。了解常见的分离与富集方法,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和严谨的科学作风,正确

高中化学教学大纲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化学教学大纲 化学是一门基础自然科学,它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化学与社会、生活、生产、科学技术等有着密切的联系,化学科学的发展对于当代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的化学教学,是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实施的较高层次的基础教育。要贯彻全面发展的方针,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加强化学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经验和实际的联系,充分关注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精选学生发展所必备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学生的个性和特长,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好基础,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一、教学目的 1.知识技能 在义务教育初中化学的基础上,使学生进一步学习自身发展所必需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化学与社会生活和科学技术的密切联系。 2.能力方法 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使学生初步学会获取信息和加工信息的基本方法,能综合应用化学和其他科学知识、技能解释和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学习科学方法,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发展他们的个性和特长。 3.情感态度 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使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教育学生珍惜资源、爱护环境,关注与现代社会有关的化学问题,增强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结合化学学科的特点,加强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使学生具有勤奋、坚毅、合作、崇尚科学等优良品德。 二、课程安排 高中化学的教学由必修课、选修课组成。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以及发展要求进行选择。 必修课包括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科学探究的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内容,重在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选修课内容是在必修课基础上的适当拓宽、加深和提高,以适应学生进一步学习和发展的需要。 本大纲分两类课程提出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化学Ⅰ只含有必修课内容,是全体学生必须学习的。化学Ⅱ含有必修课加选修课内容,适合对化学学科有兴趣的学生学习。高中一年级只安排必修课的教学。

应用化学专业英语及答案

黄冈师范学院 2009—2010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试卷考试课程:专业英语考核类型:考试A卷 考试形式:闭卷出卷教师:杨一思 考试专业:化学考试班级:应用化学200601 一、Translate the following into English(20 points) 1.过滤 2.浓缩 3.结晶化 4.吸附 5. 蒸馏6.超临界的 7.二氯甲烷 8.热力学平衡 9.亲电性 10.表面张力 11.共轭的 12.酮 13.平衡常数 14.丙基 15.丁基 16.亚甲基 18.环己酮 19.同位素 20.标准熵 二、Translate the following into Chinese(20 points) 1. methyl propanoate 2. rate constant 3. ethyl methyl ketone 4. free energy 5. radical intermediate 6. isobutyl methyl ether 7. 3-chloropropene 8. primary radical 9. n-propyl bromide 10. bond energy 11. circulating electrons 12. local magnetic fields 13. tetramethylsilane 14. mass to charge ratios 15 phenylamine 16 amide 17. amine 18. nucleophile 19. perchlorate 20. carbocation 三、Translation the following into chinese (40 points) A卷【第1页共 3 页】

应用化学专业英语介绍

应用化学专业 报告 学院:理学院 专业:应用化学 学号:20100153022 姓名:浦仕瑞

Applied chemistry speciality One、applied chemistry speciality-main courses: Training target:This specialized raise has the chemical basic theory, basic knowledge in strong experimental skills,can in scientific research institutions,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enterprises and institutions, engaged in scientific research,teaching and management work of the senior specialized talents. Training requirements:Students of this specialty mainly study the basic knowledge of chemistry,the basic theory,basic skills and related engineering knowledge,is the basic research and applied basic research of scientific thought and scientific experiment training,has good scientific literacy,have use knowledge and experimental skills in applied research,technology development and technology management of the basic skills. Main courses: Main subject:chemical Main course:Inorganic chemistry、,analytical chemistry(including instrument analysis),organic chemistry,physical chemistry(including structural chemistry,chemical engineering foundation and chemical mapping. The main practice teaching links include production practice,graduation thesis,general arrangement and a week of twenty. Length of schooling:four years awarded degree:physical or Bachelor's Similar professional:chemical applied chemistry chemical biology molecular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chemical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 Two、Four chemistry: (Inorganic chemistry,analytical chemistry,organic chemistry,physical chemistry) Inorganic chemistry:Inorganic chemistry relative to organic chemistry, the non carbon.However,some carbon compounds,such as carbon monoxide,carbon dioxide,carbon disulfide,carbonic acid compounds,

高中化学教学大纲

高中化学教学大纲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化学教学大纲 化学是一门基础自然科学,它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化学与社会、生活、生产、科学技术等有着密切的联系,化学科学的发展对于当代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的化学教学,是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实施的较高层次的基础教育。要贯彻全面发展的方针,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加强化学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经验和实际的联系,充分关注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精选学生发展所必备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学生的个性和特长,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好基础,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一、教学目的 1.知识技能 在义务教育初中化学的基础上,使学生进一步学习自身发展所必需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化学与社会生活和科学技术的密切联系。 2.能力方法 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使学生初步学会获取信息和加工信息的基本方法,能综合应用化学和其他科学知识、技能解释和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学习科学方法,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发展他们的个性和特长。 3.情感态度 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使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教育学生珍惜资源、爱护环境,关注与现代社会有关的化学问题,增强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结合化学学科的特点,加强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使学生具有勤奋、坚毅、合作、崇尚科学等优良品德。 二、课程安排 高中化学的教学由必修课、选修课组成。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以及发展要求进行选择。 必修课包括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科学探究的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内容,重在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选修课内容是在必修课基础上的适当拓宽、加深和提高,以适应学生进一步学习和发展的需要。 本大纲分两类课程提出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化学Ⅰ只含有必修课内容,是全体学生必须学习的。化学Ⅱ含有必修课加选修课内容,适合对化学学科有兴趣的学生学习。高中一年级只安排必修课的教学。

《应用化学专业大作业》教学大纲

《应用化学专业大作业》教学大纲 英文名称:Laboratory of Applied Chemistry 2 学分:2 实验学时:2周类型:综合性 先修课程:无机化学与实验、分析化学与实验、有机化学实验和物理化学实验等 教学对象: 应用化学专业本科生 教学目的: 本课程是在《化学综合实验》的基础之上开设的。针对应用化学四个不同方向选择不同的实验内容。训练学生的化学综合实验的技能:培养学生掌握一些无机物、有机物和共聚物合成的基本实验方法;培养学生掌握现代分析仪器和技术,掌握胶体和表面化学实验的技能,掌握水化学的基本实验方法和技术。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养成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严谨的工作作风。为学生学习后继课程和进一步掌握新的科学技术成就打下必要的基础。 教学要求: 综合掌握各种化学品和新材料的合成、检测和性能测试的原理、方法和技术,并达到一定的熟练程度;能够正确地运用有关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设计合成路线和解决实际课题中的应用化学问题,并运用有关基本操作方法实现有关合成、检测和性能测试,从而为以后进行科学研究、生产管理打下扎实的基础,并且在创新能力方面得到较大的培养。 教学内容 第一章现代分析化学实验 实验十六气相色谱(8小时) 基本要求: 掌握固定液的配制及涂渍技术和柱的填装及老化技术、进行柱性能试验及极性试验。 重点: 掌握气相色谱的操作技术。 难点: 气相色谱柱及操作条件对分离效果的关系。 实验十七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盐酸普鲁卡因(8小时) 基本要求: 熟练使用高效液相色谱仪。 重点: 掌握高效液相色谱的操作技术。 难点: 高效液相色谱的操作条件对分离效果的关系。 实验十八配合物键合异构体制备及红外光谱测定(8小时) 基本要求: 通过[Co(NH3)5NO2]Cl2和[Co(NH3)5ONO]Cl2的制备,了解配合物的键合异构现象并巩

应用化学专业描述

应用化学专业描述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应用化学专业描述 专业级别:本科所属专业门类:化学类报读热度:★★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化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较强的实验技能,能在科研机构、高等学校及企事业单位等从事科学研究、教学工作及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化学方面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以及相关的工程技术知识,受到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方面的科学思维和科学实验训练,具有较好的科学素养,具备运用所学知识和实验技能进行应用研究、技术开发和科技管理的基本技能。 毕业生应获得的知识与能力: 1.掌握数学、物理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2.掌握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化学工程及化工制图的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和基本实验技能; 3.了解相近专业的一般原理和知识; 4.了解国家关于科学技术、化学相关产业、知识产权等方面的政策、法规; 5.了解化学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最新发展动态,以及化学相关产业发展状况; 6.掌握中外文资料查询、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实验设计,创造实验条件,归纳、整理、分析实验结果,撰写论文,参与学术交流的能力。 主要课程: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化学工程基础及化工制图。 学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理学或工学学士 开设应用化学专业院校毕业生能力用人单位评价:

本专业毕业生能力被评为A+等级的学校有: 清华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吉林大学 四川大学天津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兰州大学 华南理工大学北京化工大学华东理工大学 本专业毕业生能力被评为A等级的学校有: 北京大学南京大学武汉大学北京师范大学 西安交通大学山东大学中山大学上海交通大学 华中科技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中南大学东北大学 重庆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科技大学湖南大学 东北师范大学福建师范大学南昌大学浙江工业大学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太原理工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西北大学

分析化学课程大纲

322.112.1分析化学A(Ⅰ) 学分2 学时2 总学时34 322.112.2 分析化学A(Ⅱ) Analytical Chemistry A 学分2 学时2 总学时34 课程性质:化学类各专业基础课程 预修课程: 普通化学、高等数学和普通物理 教学目的: 通过本课程学习,掌握获取物质化学组成、含量、状态信息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及测量原理,建立起认识物质的严格的“量”的概念。 基本内容: 本课程包括经典的定量分析及仪器分析两部分,在选材上以无机物分析为主兼顾有机物分析,并以成份分析为重点。本课程由分析化学的基本知识及理论、化学分析法、电分析法、色谱分析法、光学光谱法等五部分组成。 基本要求:学生应按本大纲具体要求,掌握课程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方法,掌握各类分析仪器的测量原理;了解仪器的结构及各类分析方法的特点、应用范围及局限性,初步具有根据实际问题选择合适分析手段的能力。 教学方式: 本课程以课堂讲授为主,必要时可另安排适当学时讨论。课程共计36+36学时,按一学期完成或两学期完成两种安排。 考核方式: 以笔试方式考试为主,期终综合评分,并以课程(Ⅰ)(Ⅱ)分别记分。教学用书: 吴性良,朱万森,马林编, 《分析化学原理》 参考书: [1] 《定量分析》,陶增宁等编,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85 [2] 《分析化学》(第三版),武汉大学主编,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 [3] 《分析化学》邹明珠,许宏鼎,于桂荣编著,长春: 吉林大学出版社,1996 [4] 《化学分析原理》,张锡瑜等编著,北京: 科学出版社,2000 [5] 《定量分析化学简明教程》,彭崇慧等编,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 [6] 《仪器分析》,朱世盛编,复旦大学出版社,1983年。 [7] 《仪器分析原理》,方惠群,史坚,倪君蒂,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 [8] 《仪器分析》趙藻藩,周性尧,张悟铭,趙文宽,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 [9] 《仪器分析教程》北京大学化学系,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 [10] 《仪器分析》(第三版),朱明华,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应用化学专业简介

应用化学专业简介 培养目标 本专业主要培养具备化学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较强实验技能,相关的工程技术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石油、化工、制药等行业从事生产、质量检验、新产品应用及开发等工作,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 就业领域 毕业生主要在石油、化工、制药、环保及相关行业从事以下工作: 1.各种原料及成品的分析测试 2.化工、石油炼制等生产操作、技术和质量管理 3.石油产品的调配、分析与营销 4.精细化学品、油田化学剂的研制与开发 5.分析仪器的维护和保养,化验室的技术与质量管理 6.分析仪器营销 主要课程 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化工原理、石油产品分析与应用、油田化学原理与技术、化工设备和仪表、精细合成单元反应 新增课程 石油炼制、化工设备与仪表、化工仿真实习、石油商品学、精细化工概论、工业分析 主要课程介绍 1.无机化学:化学反应中有关平衡、氧化还原、周期率、物质结构等基本理论,元素和化合物的基本知识,化学反应的基本规律。 2.有机化学:有机物的命名、结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实际应用。有机化合物的典型反应及重要合成方法,各类有机化合物相互转变的基本规律,有机化合物结构与性质关系。 3.分析化学:化学定量分析方法,包括酸碱滴定、配位滴定、氧化还原滴定、沉淀滴定、重量分析以及吸光光度法的基本原理、结果计算和实际应用。 4.物理化学:学习化学变化基本规律,内容包括化学热力学、化学动力学、电化学、统计热力学、表面化学及胶体化学初步。 5.高分子化学:高分子研究对象、聚合物分类、自由基均聚与共聚、阳离子聚合、阴离子聚合、缩合聚合等的基本原理、反应动力学以及实施方法。 6.仪器分析:紫外光谱法、红外光谱法、原子吸收光谱法、电位分析法、气相色谱法和液相色谱法的基本原理、分析方法及实际应用,相关仪器操作技术。7.化工原理:将复杂的化工工艺过程抽象为数量有限的单元操作,学习化工单元操作中的基本原理、典型设备及其计算。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 鲁科版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 (送审稿) 国家化学课程标准研制组 2002.12 北京 目录 第一部分前言 一、课程性质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 三、课程设计思路 四、关于目标要求的说明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二、过程与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第三部分内容标准 一、必修课程(A1、A2) 二、选修课程(B1~B6) 1.化学与生活(B1) 2.化学与技术(B2) 3.物质结构与性质(B3) 4.化学反应原理(B4) 5.有机化学基础(B5) 6.实验化学(B6) 第四部分实施建议 一、教学建议 二、评价建议 三、教材编写建议 四、课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建议

第一部分前言 化学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应用的一门基础自然科学。迅猛发展的化学已成为生命科学、材料科学、环境科学、能源科学、信息科学等领域的重要基础,它在解决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问题、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促使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高中化学课程是科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为适应21世纪科学技术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培养符合时代要求的高素质人才,必须构建新的高中化学课程体系。 一、课程性质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是与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化学》或《科学》相衔接的基础教育课程。课程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在保证基础的前提下为学生提供多样的、可选择的课程模块,为学生未来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高中化学课程,有助于学生主动构建自身发展所需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增进对物质世界的认识,进一步了解化学学科的特点;有利于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习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加深对科学本质的认识,发展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利于学生形成科学的自然观和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更深刻地认识科学、技术和社会之间的相互关系,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 1.立足于学生适应现代生活和未来发展的需要,着眼于提高21世纪公民的科学素养,构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相融合的化学课程目标体系。 2.设置多样化的化学课程模块,努力开发课程资源,拓展学生选择的空间, 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 3.结合人类探索物质及其变化的历史与现代化学科学发展的趋势,引导学生进一步学习化学的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形成科学的世界观。 4.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和将要经历的社会生活实际出发,帮助学生认识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关注人类面临的与化学相关的社会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参与意识和决策能力。 5.通过以化学实验为主的多种探究活动,使学生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强化科学探究意识,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6.在人类文化背景下构建化学课程体系,理解化学课程的人文内涵,发挥化学课程对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重要作用。 7.积极倡导学生自我评价、活动表现评价等多种评价方式,关注学生个性的发展,激励每一个学生走向成功。 8.为化学教师创造性地进行教学和研究提供新的“平台”。在课程改革的实践中引导教师不断反思,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三、课程设计思路 (一)设计思路 高中化学课程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着眼于学生未来的发展,体现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兼顾不同志趣和发展潜能学生的需要。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为了保证基础性,设置了两个必修课程模块,注重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为学生科学素养的发展和高中阶段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必备的基础。在内容选择上,力求反映现代化学研究的成果,积极关注21世纪与化学相关的社会现实问题,帮助学生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强化终身学习的意识,更好地体现化学课程的时代特色。 同时,考虑到学生个性发展的多样化需要,更好地体现课程的选择性,设置了具有不同特点的选修模块。在设置选修模块时充分体现现代化学发展和应用的趋势,以物质、结构、反应为主线,重视反

应用化学专业前沿应化11-2

应用化学学科前沿 高分子材料 前言: 高分子材料也称聚合物材料,它是以高分子化合物(树脂)为基体,再配以其他添加剂(助剂)所构成的材料。高分子材料包括天然高分子材料,如棉、麻、丝、毛等;由天然高分子原料经过化学加工而成的改性高分子材料,如粘胶纤维、醋酸纤维、改性淀粉等;由小分子化合物通过聚合反应合成的合成高分子材料,如聚丙烯树脂、顺丁橡胶、丙烯酸涂料等。由于高分子材料概括性太大,先介绍几种不同高分子材料的发展现状。 高分子材料是材料领域中的新秀,它的出现带来了材料领域中的重大变革。高分子材料与其他的各种材料(如木材、陶瓷、金属、水泥、棉、毛、丝、皮革、纸张等)并驾齐驱,在各种工业部门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这主要是高分子材料本身具有许多的优良特性,例如塑料质地轻盈、加工成型方便,可以制成各种生活用品;工程材料具有较高强度,可以代替金属,由于高分子材料的相对密度为1.0~1.4,是钢铁相对密度的1/8、铝的1/2,这对于要求减轻自重的应用,有特殊的意义。 从我们以前学过的化学知识中可以知道,高分子材料其实是有机化合物, 有机化合物是碳元素的化合物.除碳原子外, 其他元素主要是氢、氧、氮等.碳原子与碳原子之间, 碳原子与其他元素的原子之间, 能形成稳定的结构.碳原子是四价, 每个一价的价键可以和一个氢原子键连接, 所以可形成为数众多的、具有不同结构的有机化合物.有机化合物的总数已接近千万种, 远远超过其他元素的化合物的总和, 而且新的有机化合物还不断地被合成出來.這样, 由於不同的特殊结构的形成, 使有机化合物具有很独特的功能.高分子中可以把某些有机物结构(又称为功能团)替换, 以改变高分子的特性.高分子具有巨大的分子量, 达到至少1万以上, 或几百万至千万以上, 所以, 人们將其称为高分子、大分子或高聚物. 高分子的种类繁多,随着化学合成工业的发展和新聚合反应和方法的出现,种类不断增加,就要进行分类。可以根据来源、性质、用途、结构等不同的角度进行多种分类。依据材料的性能和用途,可以将聚合物分为塑料、纤维、橡胶、涂料、粘合剂、功能高分子、离子交换树脂等;按应用功能分类可以分为通用高分子如塑料、纤维、橡胶、涂料、粘合剂等,功能高分子如具有光电磁等物理功能的高分子、高分子药物等,特殊功能高分子如耐热、高强度的聚碳酸酯等,仿生高分子如高分子催化剂、模拟酶等。 高分子材料可以人为合成,那是不是代表着人们可以随心所欲的合成自己需要的材料呢?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就目前人类的科学发展水平来看,想随心所欲的合成高分子材料是不可能的。先来看看目前高分子材料的发展现状以及发展前景吧。 随着高分子材料合成与加工的技术进步,塑料在各行业得到广泛、深入的应用。各行业所采用的塑料制品大不相同,对制品的材质、性能等方面的要求各有其特殊性。塑料助剂、树脂原料和塑料加工机械一起组成了塑料加工的三大基本要素。此外,加工工艺水平、配方技术以及相关配套服务设施也成为完美展现塑料制品性能的不可或缺的因素。据统计,2001年全球塑料助剂的消费量达到了7900kt,销售额146亿美元,其中,功能助剂占据了80%左右。一些新型功能助剂发展时间不长,消费量较低,却带来了助剂产业新的突破点和增长点,丰富完善了整个助剂体系,其高技术含量和巨大的增幅显示了强大的生命力。同时,传统的助剂也正努力寻找新的替代品。单一结构对应单一性能,仍是助剂分子结构研究和设计的理论基础,但复合化、高分子量化、环保化等新思路逐渐占据了新型研发的主线。一剂多功能化和单剂单功能高效能化成为现代助剂研发的趋势。在注重功能体现的同时,人们将更多的目光投在了前期的加工适用性、配方设计和后期的回收、无害化处理等问题上,这使得助剂研究的结构更

高中化学课程标准

高中化学课程标准 第一部分前言 化学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应用的一门基础自然科学。迅猛发展的化学已成为生命科学、材料科学、环境科学、能源科学、信息科学等领域的重要基础,它在解决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问题、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促使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高中化学课程是科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为适应21世纪科学技术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培养符合时代要求的高素质人才,必须构建新的高中化学课程体系。 一、课程性质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是与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化学》或《科学》相衔接的基础教育课程。课程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在保证基础的前提下为学生提供多样的、可选择的课程模块,为学生未来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高中化学课程,有助于学生主动构建自身发展所需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增进对物质世界的认识,进一步了解化学学科的特点;有利于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习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加深对科学本质的认识,发展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利于学生形成科学的自然观和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更深刻地认识科学、技术和社会之间的相互关系,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 1.立足于学生适应现代生活和未来发展的需要,着眼于提高21世纪公民的科学素养,构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相融合的化学课程目标体系。 2.设置多样化的化学课程模块,努力开发课程资源,拓展学生选择的空间, 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 3.结合人类探索物质及其变化的历史与现代化学科学发展的趋势,引导学生进一步学习化学的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形成科学的世界观。 4.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和将要经历的社会生活实际出发,帮助学生认识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关注人类面临的与化学相关的社会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参与意识和决策能力。 5.通过以化学实验为主的多种探究活动,使学生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强化科学探究意识,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6.在人类文化背景下构建化学课程体系,理解化学课程的人文内涵,发挥化学课程对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重要作用。 7.积极倡导学生自我评价、活动表现评价等多种评价方式,关注学生个性的发展,激励每一个学生走向成功。 8.为化学教师创造性地进行教学和研究提供新的“平台”。在课程改革的实践中引导教师不断反思,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三、课程设计思路 (一)设计思路 高中化学课程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着眼于学生未来的发展,体现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兼顾不同志趣和发展潜能学生的需要。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为了保证基础性,设置了两个必修课程模块,注重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为学生科学素养的发展和高中阶段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必备的基础。在内容选择上,力求反映现代化学研究的成果,积极关注21世纪与化学相关的社会现实问题,帮助学生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强化终身学习的意识,更好地体现化学课程的时代特色。 同时,考虑到学生个性发展的多样化需要,更好地体现课程的选择性,设置了具有不同特点的选修模块。在设置选修模块时充分体现现代化学发展和应用的趋势,以物质、结构、反应为主线,重视反映化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联系。 (二)课程结构 高中化学课程由若干课程模块构成,分为A、B两类。其中,A类包括两个必修模块(A1、A2);B类包括6个选修模块(B1、B2、B3、B4、B5、B6),是A类课程的进一步拓展和延伸。每个课程模块2学分,36学时。 各课程模块之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三)各课程模块的内容和目标简介 A1、A2:认识常见的化学物质,学习重要的化学概念,形成基本的化学观念和科学探究能力,认识化学对个人生活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及其相互影响,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学习内容主题包括“认

应用化学专业培养方案

应用化学专业培养方案 (理学,化学,070302)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符合化学化工、食品、医药、商检、环保及能源等行业发展和社会经济建设需求,能够承担社会责任、具备交叉学科知识和实践技能,具有创新意识和开拓精神的应用型本科人才。 二、培养要求 本专业培养的基本要求是所培养的学生能够适应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需要,适应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需要,掌握扎实的现代化学化工基础及专门知识。具有较强的专业实验技能、工程实践能力。有对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和新设备进行研究、开发和设计的能力。 三、培养标准 本专业的培养规格分为知识、能力与素质三大方面,共计12条培养标准。 1. 知识要求 (1)掌握一定的人文科学知识,社会科学知识,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的基础知识和前沿知识;数学、物理、外语、计算机与管理的基础知识,具有初步的科学实验、情报信息等方面的知识; (2)掌握本专业所必须的、系统的、比较深厚的基础理论知识,了解本专业与相关专业前沿性问题与发展趋势; (3)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相关的工程技术知识和技术经济,对本专业范围的科学技术新发展及其动向有一般的了解。 2.能力要求 (1)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具有综合应用各种手段(包括外语)查取资料、获取信息的基本能力;具有应用语言、文字、图件进行工程表达和交流的基本能力;至少掌握一门计算机高级语言,具有计算机应用、主要测试和试验仪器使用的基本能力; (2)具有较强的科学试验、分析解决本专业工程技术问题的能力; (3)具有本专业所必需的制图、运算、实验、测试、计算机应用等基本科学技能,以及一定的基本工艺操作技能; (4)具有独立获取知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科学思维、基

应用化学专业介绍及就业前景汇编

应用化学专业简介 应用化学专业偏重于应用,是研究如何将当今化学研究成果迅速转化为实用产品的应用型专业。 应用化学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备化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相较强的实验技能,能在科研机构、高等学校及企事业单位等从事科学研究、教学工作及管理丁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应用化学专业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化学方面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以及相关的工程技术知识,受到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方面的科学思维和科学实验训练,具有较好的科学素养,具备运用所学知识和实验技能进行应用研究、技术开发和科技管理的基本技能。 应用化学毕业生具备的专业知识与能力 1.掌握数学、物理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2.掌握无机化学、分析化学(含仪器分析)、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化学工程及化工制图的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和基本实验技能; 3.了解相近专业的-般原理和知识; 4.了解国家关于科学技术、化学相关产品、知识产权等方面的政策、法规; 5.了解化学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最新发展动态,以及化学相关产业发展状况; 6.掌握中外文资料查询、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实验设计,创造实验条件,归纳、整理、分析实验结果,撰写论文,参与学术交流的能

力。 就业方向与前景 毕业生主要在精细化工相关企事业单位、商贸公司从事技术开发、产品研制、生产管理、生产监督、环境监测、质量检验、技术服务等工作。还可到相关行业从事化学品的应用研发、安全管理、质量检测等工作。 就业前景分析(按应用化学专业相关职位统计) 据统计,应用化学专业就业前景最好的地区是:上海。在"物理学类"中排名第3 。 应用化学专业主要方向:就业行业包括教育、材料、军工、汽车、军队、电子、信息、环保、市政、建筑、建材、消防、化工、机械等行业。部门包括:各级质量监督与检测部门、科研院所、设计院所、教学单位、生产企业、省级以上的消防总队等。 主要课程:无机化学、分析化学(含仪器分析)、有机化学、高等数学、物理化学(含结构化学)、高分子化学、精细化学、化学工程基础、化工制图、结构化学、化工原理。 应用化学就业前景分析 应用化学是研究如何将当今化学研究成果迅速转化为实用产品的应用型专业.应用化学与人类的衣、食、住、行及当今所有高新技术,都有着密切的关系,是21世纪重点发展的技术领域,所以本专业具有广阔的发展天地和发展前景.由于所学的知识比较广泛,毕业生将会具 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和较广泛的选择范围.化工企业、贸易公司和政府机关中的口岸、海关、商检、公安和环保等部门,也都非常需要应用化学人才的加入.此外,毕业生在选择就读研究生

(完整)人教版新课标高中化学目录各册大全,推荐文档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必修1 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 第一节化学实验基本方法 第二节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 归纳与整理 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第一节物质的分类 第二节离子反应 第三节氧化还原反应 归纳与整理 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 第一节金属的化学性质 第二节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 第三节用途广泛的金属材料 归纳与整理 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第一节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硅 第二节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 第三节硫和氮的氧化物 第四节硫酸、硝酸和氨 归纳与整理 附录Ⅰ相对原子质量表 附录Ⅱ部分酸、碱和盐的溶解性表(20℃) 附录Ⅲ一些常见元素中英文名称对照表元素周期表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必修2 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 第一节元素周期表 第二节元素周期律 第三节化学键 归纳与整理 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 第一节化学能与热能 第二节化学能与电能 第三节化学反应的速率和限度 归纳与整理 第三章有机化合物 第一节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甲烷

第二节来自石油和煤的两种基本化工原料 第三节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 归纳与整理 第四章化学与可持续发展 第一节开发利用金属矿物和海水资源 第二节化学与资源综合利用、环境保护 归纳与整理 结束语 附录Ⅰ相对原子质量表 附录Ⅱ部分酸、碱和盐的溶解性表(20℃) 附录Ⅲ一些常见元素中英文名称对照表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与生活选修1 第一章关注营养平衡 第一节生命的基础能源---糖类 第二节重要的体内能源---油脂 第三节生命的基础---蛋白质 归纳与整理 第二章促进身心健康 第一节合理选择饮食 第二节正确使用药物 归纳与整理 第三章探索生活材料 第一节合金 第二节金属的腐蚀和防护 第三节玻璃、陶瓷和水泥 第四节塑料、纤维和橡胶 归纳与整理 第四章保护生存环境 第一节改善大气质量 第二节爱护水资源 第三节垃圾资源化 归纳与整理 附录Ⅰ我国居民膳食中某些元素每日的适宜摄入量或推荐摄入量 附录Ⅱ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附录Ⅲ我国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

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无机及分析化学B》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中文):无机及分析化学B 课程名称(英文):Inorganic and Analytical Chemistry 课程编码:1103108 开课学期:第 1 学期 学时数、学分数:48学时,3.0学分 适用专业:农业科技类(中药学、生物科学)、动物科学、园艺、植保、旅游管理、木工、生物技术、梁希班 先修课程: 后续课程:有机化学 一、教学目的与任务 《无机及分析化学》是阐述化学基本知识、基本原理的一门基础性学科,是农科类、理科类、食品科学与工程类及生物类等各专业本科生的必修基础课程。 本课程全面、系统地介绍化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为学生进一步学习相关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打下基础,同时训练学生掌握分析测量的基本要求。 本课程教学以提高人才素质为核心,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目的,密切联系现代科技前沿和农业科技实践,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方法和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与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化学科学的发展历程,了解化学与工农业及人类生活的关系,了解化学学科的前沿知识,了解某些重要生命元素的性质,了解某些现代测试手段;重点掌握平衡的原理、溶液中的各种化学平衡及其在分析化学中的应用,使学生建立准确的“量”的概念和掌握各种化学分析方法;掌握化学热力学、化学反应速率、物质结构、分散体系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会运用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解释化学现象,会运用基本分析方法和测试手段进行一般的化学分析,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能将化学知识与专业实际相结合。 (一)理论知识方面 Ⅰ.结构化学部分 一、微观粒子的运动特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