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厢记读后感张生

西厢记读后感张生
西厢记读后感张生

西厢记读后感张生

今天小编提供给大家的是西厢记读后感张生,仅供参考,希望对大家有用。

除去中学时为了应付考试学习的文言文,我对古代文学的了解可算是“毫无造诣”。故此一直“误会”西厢记是一篇长长的歌颂爱情的看不懂的文言文,要通读全文需赋以极大的耐心。但事实并非如此,似乎原著作为戏曲,真正能被领悟读懂的也只有当时的人了,故后人所读多为译本,而且是层层翻译而来(即一代代翻译上一代的译本),所以现在广泛流传通行的也是很现代口语化的内容了,而我读的这本,是基于原著改编而成的小说,与戏曲“终究不同”。虽然在人心里想的都是“终归是原著才有味道”,但是对于初读者如我而言,这样未尝不好,“文绉绉”反而更易让人困顿。于是安下心来,我便开始读了。

用现在的话说,这就是最初始的“言情小说”。这么一说似乎有些玷污传统名著,毕竟在现在,言情小说是广大女性YY衍生的产物。用最简单的话概括内容,就是一大家闺秀与翩翩书生公子互相爱慕,可惜封建势力的阻碍,大小姐要嫁给自己的表哥,最后二人冲破礼教,最终幸福地生活在一起的故事。这么一看似乎没什么特别之处。其实西厢记最大的特别就在于此书写成的朝代,不比今日,这种情况放在今天,听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反倒是奇葩了。而在当时,

这是文明进步的象征,是一种思想的挣脱、寄托。对于成就后世影响这些,也如其内容一般,寥寥几笔即可点出。西厢记让我喜欢的主要原因,并非其中心思想这些,而恰恰是其语言文字和故事的内容本身吸引着我。

说起来我也是俗人一个,所谓的爱情小说看了无数,脑子里也是YY了不少内容的,故对这种故事类的小说,无论古今中外,都会很喜欢。我就是去读它的内容情节的,无关其它。而西厢记的内容,最让我震撼的莫过于小姐和张生间的“互动”了。

先说主角的背景吧,小姐和张生的外貌描写,真是不得不让我用现在流行词来形容——看脸,这么说似乎肤浅。但二人初次在庙中,不正是看着了对方的五官眉眼、身姿形态,而一见钟情的嘛。这么说来,一见钟情的事,在古代就十分盛行,反而在惯食速食的今天,愈发稀罕少见了,这是算一种进步还是退步呢? 话说回来,文中对莺莺的外形描写,真是让我一个女子都不由心生爱慕,倒不如说羡慕了:柳眉凤目、樱口贝齿、盈盈细腰、娇态万千,当真是让人看了恨不得娶回家藏着窝着,不叫其他人看上一眼,难怪张生看了喜欢,自然也怪不得他肤浅。外貌是有了,内在呢?莺莺小姐是大才女,看她跟张生以诗传情那一段就知道她多有才了,这也多亏了她生在相国家庭,有条件有环境让她学习成长,在“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古代倒又少见。思想上的莺莺,真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