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油扦样检验管理办法

粮油扦样检验管理办法
粮油扦样检验管理办法

中央储备粮油质量检查扦样检验管理办法

(国家粮食局)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中央储备粮管理,规范中央储备粮质量检查扦样检验活动,推进质量检查工作制度化、规范化,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粮食流通管理条例》和《中央储备粮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开展中央储备粮(包括中央储备油和国家临时存储油,下同)质量检查扦样检验工作,应当遵守本办法。

第三条中央储备粮质量检查工作由国家粮食局组织,必要时由国家粮食局会同有关部门联合组织。中国储备粮管理总公司及其分支机构,应配合做好质量检查工作。中央储备粮承储企业(以下简称承储企业)应为检查扦样提供便利条件。

地方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应按在地监管原则,将中央储备粮及其他中央事权粮食的卫生安全状况列为日常监管内容。

第四条国家粮食局质量管理部门具体负责组织实施中央储备粮质量检查的扦样检验工作,包括制定扦样检验方案,确定检验方式,委托有资质的检验机构承担扦样检验任务等。

第五条承担中央储备粮扦样和检验任务的机构(以下简称承检机构),应取得国家粮食质量检验监测机构资质。扦样、检验人员,应

当熟悉有关法律法规与政策业务知识,具有粮食质量检查扦样、检验实际工作经验。

第六条扦样、检验要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标准和规定,并符合委托任务书的要求。

第二章扦样与送样

第七条检验机构接到委托任务书后,应做好以下工作:

(一)准备扦样器(含深层)、分样器、记录夹、样品袋(瓶)、封条(标签)等工具和用具,复制《中央储备粮质量检查扦样登记表》(见附件2-1A、2-1B,以下简称《扦样登记表》),做好扦样人员的技术培训工作。

(二)收集和整理本省(区、市)和中储粮分支机构粮食质量管理和粮食安全储存水分规定等文件,并报送国家粮食局质量管理部门备案。

(三)制定样品集并和转送工作方案,明确专人和车辆,确保样品按时送达。

(四)指派专业技术人员赴承储企业扦样,到每个库点的扦样人员不得少于2人。扦样人员到达承储企业后,应出示国家粮食局质量管理部门出具的委托任务书原件或复印件,按要求实施扦样、分样和封样,做好样品记录。

(五)指定专人负责核对、录入检查样品的原始信息。

第八条承储企业应如实提供粮食库存数量、品种、货位分布、产地或来源、收获及入库年度、检验记录、粮温变化、虫害及施药情况、储粮技术措施等资料,供扦样人员查阅和记录,并派人协助扦样。

第九条散装粮食扦样。

大型仓房和圆仓均以不超过2000吨为一个检验单位,分区扦样,每增加2000吨应增加一个检验单位。扦样点的布置应以扦取的样品能够反映被扦区域粮食质量的整体状况为原则。分区及扦样布点要求见附件1。扦样人员可根据实际情况对扦样点位置进行适当调整。同一检验单位的各扦样点应扦取等量的样品(每个取样点的样品一般不大于0.5公斤,下同)并合并,充分混合均匀后分样,形成检验样品。

小型仓房可在同品种、同等级、同批次、同生产年份、同储存条件下,以代表数量不超过2000吨为原则,按权重比例从各仓房扦取适量样品合并,充分混合均匀后分样,形成检验样品。

第十条包装粮食扦样。在同品种、同等级、同批次、同生产年份、同储存条件下,以不超过2000吨为一个检验单位,分区扦样。扦样点的布置应以确保人身安全和尽量避免破坏既有储粮形态为前提,在粮包质量分布很不均匀的情况下,可以翻包打井,扦取中层样品;如翻包打井确有困难,可在粮垛边缘和上层设点扦样。各点等量样品合并,充分混合均匀后分样,形成检验样品。

第十一条食用植物油扦样。散装油以一个油池、一个油罐、一个车槽为一个检验单位。

扦样按从上至下的位置顺序进行,在罐内油深1/10、1/2、9/10处分别扦取顶部、中部、底部检样。顶部取样点距油面、底部取样点距罐底的距离应不少于50厘米。顶部、中部、底部三层扦样质量比为1:3:1。将各层检样混合,充分摇匀缩分后,形成代表该油罐(池、车槽)的检验样品。

第十二条委托任务书对扦样有特殊要求的,按其要求进行扦样。发现受潮、发热、结块、生霉、严重生虫、色泽气味异常等情况,应单独扦样和记录。

正在实施熏蒸的仓房一般不安排扦样。但应查验熏蒸记录。

第十三条扦取的检验样品应在承储企业进行现场封样、编号,经扦样人和承储企业代表签字认可后加贴封口条。样品编号应按国家粮食局质量管理部门的统一要求执行。样品袋中应放入该样品的唯一编号条。食用植物油样品编号条应粘贴在样品瓶外。

第十四条扦样人应核实承储企业的有关记录和凭证,现场填写《扦样登记表》和扦样布点图,详细记录相关原始信息,表中无填写内容的空格以斜杠填充,所填信息须由扦样人和承储企业负责人签字确认。《扦样登记表》一式两份,一份留承储企业,一份交承检机构。

第十五条扦取样品应集并到承检机构,由其对照《样品登记表》逐一清点核对样品,填写《粮食质量检查样品登统表》(见附件2-2,以下简称《样品登统表》),按照《粮食质量检查专用软件》规定的内容录入样品基本信息,并将纸质文档和电子文档报国家粮食局质量管理部门。

实行跨省交叉检验或集中检验的样品,承担扦样任务的机构应在扦样工作完成后2日内,安排专人专车将样品送达指定的承检机构,并附《样品登统表》。

第十六条运送样品,应采取低温、密闭和避光等必要措施,防止雨淋,尽量缩短在途时间,确保样品包装完好,确保样品在运送和保管期间不发生质量异常变化。备检样品应在低温条件下保存3个月。

第十七条承检机构接收样品时,应认真检查样品包装和封条有无破损,样品在运送过程中是否受到雨淋、污染,是否存在其他可能对检验结果产生影响的情况,确认样品编号与《样品登统表》是否相符,并填写样品签收单。

第三章检验与判定

第十八条承检机构应做好样品接收、保存、检验场地、仪器设备、药剂和样品统一编号等前期准备工作,对检验人员进行专业培训考核,指定专人负责检验数据的录入和汇总分析。

第十九条承检机构接收样品后应及时检验。样品的领用、传递和处理要严格执行实验室管理规程,全部过程应有详实记录。

第二十条原粮质量检验的主要项目为:水分、杂质、色泽气味;稻谷的出糙率、整精米率、黄粒米;小麦的容重、硬度、不完善粒、降落数值;玉米的容重、不完善粒、生霉粒;大豆的完整粒率(进口大豆为破碎粒);其他需要增加的项目。

食用植物油质量检验的主要项目为:气味滋味、水分及挥发物、不溶性杂质、酸值、过氧化值、溶剂残留量,其他需要增加的项目。

第二十一条质量检验项目有一项不符合国家标准或国家有关规定的,综合判定为不达标。评判是否达标时,对下列指标,应按照相应的国家检验方法标准扣除允许偏差。即:

原粮“杂质”的允许偏差不大于0.3个百分点;

稻谷“黄粒米”的允许偏差不大于0.3个百分点;

小麦“不完善粒”的允许偏差不大于0.5个百分点;

玉米“不完善粒”的允许偏差不大于1.0个百分点。

水分按当地安全储存水分判定。常规储存条件下水分超过安全储存水分的,判定为不达标。当地安全储存水分没有明确规定的,按照国家粮食质量标准规定的水分判定。待烘干新粮不作水分评价,但应加以说明并对代表数量进行单独统计。

第二十二条稻谷、小麦、玉米和大豆、食用植物油储存品质分别按《谷物储存品质判定规则》、《粮油储存品质判定规则》国家标准及有关文件规定的项目进行检验和判定。判定结果为宜存、轻度不宜存或重度不宜存。

第二十三条卫生检验项目按照国家粮食、油料、食用植物油卫生标准(安全标准)进行检验和判定,有一项超过卫生标准限量的,即判定为不合格。

第二十四条承检机构收到样品后,一般应在10~20个工作日内完成检验工作,以纸质文档和电子文档两种形式向国家粮食局质量管理部门报送检验结果。纸质文档格式见附件2-3;电子文档格式应符合《粮食质量检查专用软件》的汇总格式要求。

承检机构对临界值和超标样品,要认真进行复查,确保检验数据准确、可靠。

第二十五条国家粮食局质量管理部门负责审核、汇总质量检查检验数据,编写质量检查报告,按照有关规定向有关部门和单位通报。

第二十六条中国储备粮管理总公司可向国家粮食局质量管理部门查询、复制质量检查扦样检验的详细资料。对检查检验结果有异议的,应自接到通报之日起10日内,以书面形式提出复检申请。

第二十七条国家粮食局质量管理部门收到复检申请后,认为需要复检的,检验机构应当复检;必要时,可另行安排检验机构进行复检。复检样品原则上调用原承检机构留存的备份样品,不重新扦样。

如有充分证据证明承检机构扦样和检验不规范或存在失误的,应撤销该样品的检验报告。

第四章工作纪律

第二十八条扦样检验机构的工作人员在执行扦样和检验任务时,必须严格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廉洁自律,客观公正,认真负责,如实记录和反映中央储备粮质量状况,发现重大质量安全问题,要立即向国家粮食局质量管理部门报告。

第二十九条承检机构应如实上报检查检验结果,不得弄虚作假;禁止以任何方式将委托任务对外分包。

承检机构应对委托检验数据承担保密义务,未经许可不得向外提供。

第三十条国家粮食局质量管理部门发现承检机构承担委托任务时出现重大失误或发生违规、违纪问题,应向其上级行政主管部门通报,要求限期纠正和整改,依法依纪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第五章附则

第三十一条国家临时储存粮、最低收购价粮、临时储存进口粮和地方储备粮(油)等政策性购销粮食质量检查的扦样和检验可参照本办法执行。

国家标准和有关文件有新规定的,按新规定执行。

第三十二条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原《中央储备粮油质量抽查扦样检验管理办法(试行)》(国粮发〔2003〕158号)同时废止。

检验科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流程.doc

检验科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为保护检验科及实验室工作人员和公众的健康、安全,防止病原体通过实验室向外环境扩散,避免实验室感染,制定本制度。 1、检验科及实验室工作人员须穿工作服,戴工作帽,必要时穿隔离衣、胶 鞋、戴口罩、手套。 2、使用合格的一次性检验用品,用后进行无害化处理。 3、严格无菌操作,静脉采血时必须一人一针一管一巾一带;微量采血应做 到一人一针一管一片;对每位病人操作前洗手或手消毒。 4、无菌物品如棉签、棉球、纱布等及其容器应在有效期内使用,开启后使 用时间不得超过24 小时。使用后的废弃物品,不得随意丢弃,放入医疗废物 专用袋。 5、各种器具应及时消毒、清洗;各种废弃标本应分类处理。 6、报告单以打印单发放。 7、检验科及实验室应安装非手触式洗手设施,医务人员结束操作后应及时 洗手。操作场所配备速干手消毒液,安装洗眼装置。 8、保持室内清洁卫生。每天对空气、各种物体表面及地面进行常规消毒。 在进行各种检验时,应避免污染;在进行特殊传染病检验后,应及时进行消毒,遇有场地、工作服或体表污染时,应立即处理,防止扩散,并视污染情况向上 级报告。 9、菌种、毒种按《传染病防治法》进行管理。

6 、储血设备应专用于血液及血液成分,每周清洁消毒 1 次,每月对冰箱内 壁进行生物学监测,不得检出致病微生物和霉菌。冰箱内空气培养每月一次, 培养皿细菌生长菌落< 200CFU/m3 且无霉菌生长。 7、严格无菌操作,采血时应做到一人一针一管一巾一带。 工作人员上岗前应注射乙肝疫苗,并建立定期体检制度,工作中应做好个人防护。接触血液必须戴手套,脱手套后应洗手。一旦发生体表污染或锐器刺伤,应及时处理。 8 废弃的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废血和血液污染物必须按照医疗废物进行处 理。

检测机构仪器设备管理

检测机构仪器设备管理 (1)建立设备管理组织 设备管理组织有质量管理部门、技术部门和支持服务部门构成。根据设备管理工作的特点、范围和工作量,确定管理人员、核查人员、操作人员和服务人员的职责、权力与相互关系,使各项管理职能分解落实到相关部门、相关岗位,尽量做到职责清晰,分工明确。 ⑵制定设备管理程序 设备管理程序是检测机构实行设备管理的途径。通过建立相应的程序文件,明确设备管理活动的过程、步骤、内容和所有环节,使各项工作都有章可循。 ⑶编写设备作业指导书 设备作业指导书是指导检测人员操作设备的规范性文件。一般设备可按照说明书操作,大型、复杂的仪器或操作人员流动性大、性能不稳定的设备需编写作业指导书或操作规程。 ⑴评审制度 评审是添置或处置设备的一项前期工作,主要从设备的适应性、可靠性、经济性、安全性、维护性等方面综合分析,目的是为了合理配置设备资源,发挥设备的最佳效益。对于大型、贵重、精密的仪器需进行可行性认证,达到技术上先进,性能上可靠,工作上需要,经

济上合理;对于租借、维修、淘汰的设备,以及小型或辅助设备,应进行必要的评审。 ⑵验收制度 验收是保证添置或维修的设备正常运行的一个重要手段。仪器设备的开箱拆封应在设备管理员、操作人员、供应人员等有关人员都在场时进行,验收过程中,应对设备评审要求、订货合同和装箱清单,逐一清点,并做好记录。对于大型、精密的仪器设备,安装调试后,还应通过一定时期(合同期内)的试运行,根据实际运行效果和各项指标测试结论,确认无质量问题方可验收。仪器设备经验收后方可办理移交手续,交付使用。 ⑶使用制度 为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充分发挥其作用,必须建立设备使用制度,对人员、工作环境、设施条件、维修、保养等提出明确要求做作出规定。 ⑷记录制度 记录是建立完整的设备档案,保证设备正常运销的一项基础工作,对设备管理的责任落实、制度执行及管理程序的运行和完善都很重要。每台设备从计划选购到淘汰都应保持完整的记录,内容除一般性设备档案外,还应设备购置、检定、维护的计划,论证意见或报告,

粮油质量检验员初级试题一

第二部分初级粮油质量检验员 一、选择题 1、按照用途分类,粮油样品可分为供检样品、(B)、标准样品和标本样品四类。 A、原始样品 B、保留样品 C、平均样品 D、试验样品 2、扦样时以同种类、同批次、同等级、同货位、同车船(舱)为一个检验批。一个检验批的代表数量,普通仓房扦样中、小粒粮食和油料一般不超过(C)吨。 A、50 B、100 C、200 D、250 3、扦样检验是通过对(A)样品的检验来达到检验整批产品(总体)的目的。 A、代表性 B、平均 C、实验 D、分析 4、下列粮食样品可以采用四分法分样的是(C)。 A、大豆 B、油菜籽 C、小麦 D、豌豆 5、下列粮食样品不适合用分样器分样的是(A)。 A、玉米 B、油菜籽 C、小麦 D、无芒稻谷 6、分样器的使用不正确的是(D )。 A、应用与分样器进料口宽度相等的铁铲进料 B、缩分后的物料可进一步破碎缩分 C、利用分样器缩分物料比四分法速度快 D、物料经分样器分样后,质量和组分含量都会减小 7、下列玻璃器具中可在烘箱内烘烤的是( D )。 A、比色管B、容量瓶C、移液管D、碘量瓶 8、下列玻璃仪器中不属于量器类的为( B ) A、容量瓶 B、称量瓶 C、吸量管 D、移液管 9、十分之一天平的分度值为( A)。 A、 0.1 g B、 0.01 g C、0.001 g D、 1.0 g 10、定量分析天平称取试样常用的方法有直接称量法、(A )、指定质量称样法。 A、减量称量法 B、间接称量法 C、三次称量法 D、多次称量法 11、使用分析天平时,加减砝码和取放物体必须休止天平,这是为了(B)。 A、防止天平盘的摆动 B、减少玛瑙刀口的磨损 C、增加天平的稳定性 D、加快称量速度

粮油检验员试题1

一、选择题 1 ()。 A B C D 2 对定量分析的误差要求()。 A B C D 3 ()。 A B C D 4 行政执法时对市场粮油质量进行监管,下述作法不当的是()。 A B C D 5 职业道德是人们在从事职业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内在的、非强制性的 ()。 A制度B规章C法律D约束机制6 根据稻粒()联合国粮农组织将其籽粒分为四类。

A粒质B生长期C粒形D长度7 粮食中的水分由自由水和()组成。 A B C D 合水8 标准化的目的是为了在一定范围内获得()最全面的经济效果。A B C D 9 间接碘量法是利用()再用Na2S2O3标准溶液反滴定的方法。 A I I2 B I I2 C I I2 D I I2 10 碘染色法鉴别糯性稻谷与非糯性稻谷,其结果是非糯性稻谷呈()。A B C D 绿色11 测定小麦杂质时,规定的绝对筛层的孔径为()。 A 1.5mm B 2.0mm C 3.0mm D 5.0mm 12 我国稻谷质量标准中,粳型稻谷的中等指标为出糙率应大 于等于()A73.0% B75.0% C77.0% D79.0% 13 测定粮食水分时,干燥器中的变色硅胶保持有效的颜色为()。A B C D14 稻米心白粒是指米粒()部位呈白色不透明的粉质白斑。 A B C D

部15 检验粉类粗细度时,按规定的筛层筛理,上层筛的筛上物应 ()。A B 1.0C 5.0D 10 16 大米的杂质包括矿物质、其它杂质和()。 A B C D 17 粮油品种中不易污染黄曲霉毒素的品种是()。 A B C D 大豆18下列玻璃器具中可在烘箱内烘烤的是()。 A B C移液管D 瓶19 扦样时以同种类、同批次、同等级、同货位、同车船舱为一个检验单位。一个检验单位的代表数量,普通仓房扦样,中、小粒粮食 和油料一般不超过()吨。 A50 B100 C200 D 250 20 十分之一天平的分度值为()。 A0.1 g B0.01 g C0.001 g D 1.0 g 21我国食用植物油卫生标准中规定一级浸出油溶剂残留允许量为 ()。 A B10mg/kg C50mg/kg D 100mg/kg 22 常规试剂配制用水为()水。 A自来水B一级水C二级水D三级 水23 一级化学试剂标签颜色为绿色,用符号()表示。 A AR B GR C CP D

粮油质量检验员国家职业标准

粮油质量检验员国家职业标准 1.职业概况 1.1职业名称: 粮油质量检验员。 1.2职业定义 从事粮油购销、储存、运输、加工等环节质量(含卫生)检验和质量控制等相关工作的人员。 1.3职业等级 本职业共设五个等级,分别为:初级粮油质量检验员(国家职业资格五级)、中级粮油质量检验员(国家职业资格四级)、高级粮油质量检验员(国家职业资格三级)、粮油质量检验师(国家职业资格二级)、高级粮油质量检验师(国家职业资格一级)。 1.4职业环境 室内,常温,部分工作场所有毒有害、粉尘较大。 1.5职业能力特征 具有一定的学习、分析、推理、判断能力;具有一定的计算和表达能力;视觉、味觉、嗅觉、听觉正常;手指、手臂灵活,动作协调。1.6基本文化程度 1.7培训要求初中毕业。 1.7.1 培训期限 全日制职业学校教育,根据其培养目标和教学计划确定。晋级培训期限:初级不少于300标准学时;中级不少于250标准学时;高级不少

于200标准学时;粮油质量检验师不少于160标准学时;高级粮油质量检验师不少于120标准学时。 1.7.2培训教师 培训初、中、高级粮油质量检验员的教师应具有本职业粮油质量检验师以上职业资格证书或本专业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培训粮油质量检验师的教师应具有本职业高级粮油质量检验师职业资格证书或本专业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培训高级粮油质量检验师的教师应具有本职业高级粮油质量检验师职业资格证书2年以上或本专业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1.7.3培训场地设备 标准教室及具备必要检验仪器设备、实验材料和工具等的实践场所。 1.8鉴定要求 1.8.1适用对象 从事或准备从事本职业的人员。 1.8.2申报条件 ——初级(具备以下条件之一者) (1)经本职业初级正规培训达规定标准学时数,并取得结业证书。(2)在本职业连续见习工作满2年。 (3)本职业学徒期满。 ——中级(具备以下条件之一者) (1)取得本职业初级职业资格证书后,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满 3年,经本职业中级正规培训达规定标准学时数,并取得结业证书。

检验科质量控制制度及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规定

检验科质量控制制度及实 验室生物安全管理规定 Final approval draft on November 22, 2020

检验科质量控制制度1.在科主任及质控小组负责人的领导下,各级工作人员必须严格控制试验中的每一环节,减少误差;各实验室每天应认真作好室内质控,并有完整的原始记录。 2.质控制标定:每一个批号的质控物要求第一天连续测定20次,计算出均值,标准差。 3.每天仪器开机后,先随机做一份质控物,观察仪器各项参数是否在2SD以内,符合要求,可以继续做病人标本,不符合要求,则查找原因。 4.定期对仪器及定量容器进行校正;按规定适时更换标准曲线(如:换新试剂,应重新制作标准曲线)。 5.如果超过正负2SD,有失控,就必须查找原因,并打失控报告,纠正后由组长签字,并交主任审查。 6.室内质控图的制作:将每天的测定结果输入计算机,制作室内质控图。 7.免疫室检测各型肝炎,应有阴、阳性对照及临界血清质控,并用即刻法绘制质控图,其他血清学试验均应做阴、阳性对照。 细菌室新配制的培养基有无菌试验及已知菌株试验,每周做标准菌株药敏质控。 实验室必须认真按规定作好市临检中心室间质评,并有完整的原始记录,如实回报各项结果。

室间质评结果回报后,对不合格项目进行原因分析,提出改进措施及效果评价,形成质评分析报告提交质控组。 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制度 一.个人防护 1.进入实验室前要摘除首饰,修剪指甲,以免刺破手套。 长发应束在脑后,禁止在实验室内穿露脚趾的鞋。 2.在实验室里工作时,要始终穿着实验服,实验室外禁止 穿防护服。当有必要保护眼睛和面部以防实验对象喷溅、或紫外线辐射时,必须要配戴护目镜,面罩(带护目镜的面罩)或其它防护用品。 3.实验室工作区不允许吃、喝、化妆和操作隐形眼镜,禁 止在实验室工作区内的任何地方贮存人用食品及饮料。 4.实验室防护服不应和日常服饰放在同一柜子。个人物 品、服装和化妆品不应放在有规定禁放的和可能发生污染的区域。 5.实验室工作人员在实际或可能接触了血液、体液或其他 污染材料后,即使戴有手套也应立即洗手。 6.洗手池不得用于其他目的。在限制使用洗手池的地点, 使用手部清洁产品是可接受的替代方式。 7.当实验过程可能涉及到直接或意外接触到血液、有传染 性的材料时,必须要戴上合适的手套,脱手套后必须洗手。 8.实验人员在操作完有感染性的村料后,离开实验室工作 区之前必须进行“六步法”洗手。 9.每日工作完毕,所有操作台面、离心机、加样枪、试管 架必须擦拭、消毒。 二. 操作准则 1.所有样本、培养物均可能有传染性,操作时均应带手套。在认为手套已被污染时应脱掉手套,马上洗净双手,再换一双新手套。

检验仪器设备管理制度

检验仪器设备管理制度 水泥厂化验室检验仪器设备管理制度 (一)分析天平 1称量前应首先检查天平位置是否水平,各部件是否正常,然后校正零点或进行必要调整。 2. 被称量物质质量绝不可超过天平所规定的负荷限度。扭动天平升降枢时,必须缓慢小心,防止天平大幅度摆动损伤刀口。 3. —定要使天平处于静止状态时,才能放上或取下被称物和砝码。在天平各门关闭后,方可放下升降枢,观察读数。 4. 被称物质的温度应与天平室的室温相平衡后,方可进行称量。吸湿性、挥发性或腐蚀性的物质,一定要放在容器内,将盖盖紧后再 称量。 5. 砝码只允许用天平镊子夹取,不得用手直接拿取,砝码用过后应放回砝码盒内原来的位置上。 6. 在进行同一项的分析过程中,只允许使用同一台天平和砝码。 7. 天平内要保持干燥清洁,经常更换干燥剂,用软毛刷拭去各部件的尘埃,并要定期进行校验,以保持其精度。 8分析天平室要与分析实验室隔开。 (二)银、镍器皿

1银器皿 (1) 银的熔点较低,使用温度一般以不超过 750C为宜。 (2) 刚从高温炉中取出的银坩埚不许立即用水冷却,以防裂纹。 (3) 应用过氧化钠熔剂时,只宜烧结,不宜熔融,所以要严格控制温度。 (4) 含硫化物高的物质不要在银坩埚中熔融 (5) 清洗银器皿时,可用微沸的稀盐酸(1+5),但不宜将器皿放在酸内长时间加热。 2.镍坩埚 镍坩埚中宜使用碱性熔剂,如氢氧化钠,过氧化钠进行熔融,不 得应用焦硫酸钾、硫酸氢钾等酸性熔剂。使用温度不得高于700C, 否则带入溶液中的镍盐将大量增加。 2006-8-24 11:28 回复 质量道师 2位粉丝

(三) 高温炉及其温度控制器

粮油检验员试题

单位名称:—————————————— 姓名:———————————————— 1、小麦粉湿面筋测定是用()(pH5.9~6.2)湿润并揉合小麦粉形成面团的。 (A)氯化钠—磷酸缓冲溶液(B)乙酸-乙酸钠缓冲溶液 (C)柠檬酸与磷酸氢二钠缓冲溶液 (D)磷酸氢二钾与磷酸氢二钠缓冲溶液 2、小麦粉干面筋含量以含水量为()的小麦粉含有干面筋的百分含量表示。(A)12%(B)13% (C)14%(D)15% 3、721型分光光度计在使用时,若出现光电管前光闸板未开启,电表指针向右方透光率100% 处偏转无法回零,是由于仪器的光电倍增管暗盒内的硅胶受潮所致,应用(),可达到调 零效果。 (A)在暗盒内装入干燥的硅胶 (B)电吹风从硅胶筒送入适当的干燥热风 (C)将光电倍增管暗盒内取下送入烘箱干燥 (D)可取用大于所取溶液体积的分度吸量管 4、721型分光光度计在使用时,开启光电管前光闸板后,出现光源灯的光强度不够、单色器 故障、灵敏度档使用不当、光电管老化等故障,会出现()。 (A)电表指针摇摆不定(B)变换灵敏度档时“0”位变化过大 (C)电表指针向右方透光率100%处偏转无法回零 (D)空白溶液调不到透光率100% 5、蛋白质的测定方法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利用其()进行的;另一类是利用其化学特性进行 的。 (A)物理特性(B)生理特性(C)物化特性(D)生化特性 6、方便面中氯化钠的测定,使用的标准滴定液是()。 (A)氢氧化钾标准溶液(B)氢氧化钠标准溶液 (C)高锰酸钾标准溶液(D)硝酸银标准溶液 7、方便面酸值的测定时,以氢氧化钾标准滴定溶液滴定,至初现微红色,且()min内不褪 色为终点。 (A)0.1(B)0.3(C)0.5(D)0.7 8、铁铵钒指示剂法测定挂面中氯化钠的含量,样品在经处理、酸化后,加入硝酸银溶液, 使之与硝酸银生成()氯化银沉淀。 (A)白色(B)无色(C)淡红色(D)淡蓝色 9、稀释浓硫酸时,应在烧杯等耐热的容器中进行,在玻璃棒的不断搅拌下,缓慢地将()。 (A)硫酸加到水中(B)水加到硫酸中 (C)同时放到容器中(D)都可以 10、玉米水分在16%以上时,应采用两次烘干法测定其水分。(√) 11、表面清理是稻谷加工过程中不可缺少的清理过程(×) 12、有关主管部门对各级粮油进行抽检,其目的是()。 (A)为粮油的定等作价提供依据(B)判断粮油是否符合中等以上质量指标 (C)为“推陈储新、适时轮换”提供科学依据 (D)为政府机构实施产品质量监督和宏观调控提供科学依据 13、调查和研究粮油的工艺品质、储存品质、加工品质、食用品质、卫生品质,为制定和修 订粮油质量标准和卫生标准提供科学依据,是粮油检验的主要任务之一。√ 14、粮油检验程序粮油出库检验时,下述作法不当的是()。 (A)采用随机扦样的方法扦样 (B)采用选择性的扦样方法扦样

检验科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

检验科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 为保护检验科及实验室工作人员和公众的健康、安全,防止病原体通过实验室向外环境扩散,避免实验室感染,制定本制度。 1、检验科及实验室工作人员须穿工作服,戴工作帽,必要时穿隔离衣、胶鞋、戴口罩、手套。 2、使用合格的一次性检验用品,用后进行无害化处理。 3、严格无菌操作,静脉采血时必须一人一针一管一巾一带;微量采血应做到一人一针一管一片;对每位病人操作前洗手或手消毒。 4、无菌物品如棉签、棉球、纱布等及其容器应在有效期内使用,开启后使用时间不得超过24小时。使用后的废弃物品,不得随意丢弃,放入医疗废物专用袋。 5、各种器具应及时消毒、清洗;各种废弃标本应分类处理。 6、报告单以打印单发放。 7、检验科及实验室应安装非手触式洗手设施,医务人员结束操作后应及时洗手。操作场所配备速干手消毒液,安装洗眼装置。 8、保持室内清洁卫生。每天对空气、各种物体表面及地面进行常规消毒。在进行各种检验时,应避免污染;在进行特殊传染病检验后,应及时进行消毒,遇有场地、工作服或体表污染时,应立即处理,防止扩散,并视污染情况向上级报告。

9、菌种、毒种按《传染病防治法》进行管理。 6、储血设备应专用于血液及血液成分,每周清洁消毒1次,每月对冰箱内壁进行生物学监测,不得检出致病微生物和霉菌。冰箱内空气培养每月一次,培养皿细菌生长菌落<200CFU/m3且无霉菌生长。 7、严格无菌操作,采血时应做到一人一针一管一巾一带。 工作人员上岗前应注射乙肝疫苗,并建立定期体检制度,工作中应做好个人防护。接触血液必须戴手套,脱手套后应洗手。一旦发生体表污染或锐器刺伤,应及时处理。 8废弃的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废血和血液污染物必须按照医疗废物进行处理。

检验仪器确认管理规程

检验仪器确认管理规程 目的:建立实验室检验分析仪器确认管理规程,确保实验室仪器设备安装使用规范、科学,能够提供准确可靠的实验数据。 适用范围:实验室的检验分析仪器和设备 责任人:质量管理部主任、检验员 内容: 1检验仪器设备的分类及要求:(依据实验室的使用需求确定仪器的类别,见附表实验室仪器和设备分类表) A类:不具备测量功能,通常只需要校准,供应商的技术标准可以满足需求;例如:超声波,离心机,电热板等。一般通过肉眼观察,需要有正式的观察记录。 B类:仪器具有测量功能,仪器控制的物理参数(如温度,压力或流速等)需要校准;例如:熔点仪,分析天平,pH计,滴定仪,干燥箱等。此类仪器或设备通常需要进行安装确认和运行确认,并制定相关操作、校验及维护的标准规程。 C类:仪器包括硬件和控制系统(固件或软件),需要对仪器的功能要求、操作参数、系统配置等详细描述。例如:紫外分光光度计,高效液相色谱仪,气相色谱仪,恒温恒湿箱,红外光谱仪等。此类仪器和设备需要安装确认,运行确认和专门的性能确认,并制定相关操作、校验和维护的标准规程。 2确认方案:在确认实施前,应由确认负责人编写方案。确认方案应对确认各个阶段(设计确认,安装确认,运行确认和性能确认)的要求进行规定,C类仪器应准备单独的确认方案;简单仪器,所有阶段可以包含在同一个方案中。 确认方案中,应对仪器的使用目的,主要功能,关键构造进行描述,详细定义需要确认的项目、测试程序和接受标准,通常确认方案要包括以下内容:确认目的;确

认过程的职责;仪器介绍,包括仪器的生产商,型号,序列号,操作系统,关键构造和主要功能;设计确认的程序和接受标准;安装确认的程序和接受标准;运行确认的程序和接受标准;性能确认的程序和接受标准;仪器的校准要求;确认过程的培训,包括使用,校准和维护的培训;相关SOP的制定,包括仪器操作,校准和维护标准操作规程;确认过程中偏差的处理;确认报告的编写。 3安装确认(IQ):提供文件性的证明,用以确认仪器室按照规定的仪器安装的,并且安装环境满足运行要求。并且检查仪器及其配件是否与订单一致,使用手册、出厂证明是否齐全。 3.1交付物检查:检查仪器的型号与订单的一致,仪器配件,软件,仪器说明书、合格证、质量保修卡等齐备,没有遗漏和破损。 3.2检查并记录仪器的相关信息:型号,序列号,操作系统的种类和版本号,以及安装房间号等。应使用表格或安装图。 3.3检查并记录安装环境及相关动力系统是否满足规定的要求,包括环境温湿度,电力系统,压缩空气等。 3.4仪器的安装:包括硬件和软件的安装。确保仪器主体、测量仪表、传感器、管路,电源电缆等被正确连接,需要时应对关键部件和管路进行标识。 3.5网络和数据存储:需要连接网络或者数据存储器的仪器,应安要求进行连接,并检查其功能。 3.6清洁:安装时去除设备在制造过程中用到的添加剂并除去所有设备上的异物。 3.7电脑、打印机的确认,仪器配置的电脑及打印机。 4运行确认(OQ):测试仪器的功能能否满足设计要求和用户需求的过程。运行确认的草案应包含测试项目,详细地测试过程,使用的标准仪器或标准品等,以及接受标准。 4.1校验:关键仪表、传感器应在运行确认前或在运行确认中进行校验。校验范围应满足用户使用的范围。 4.2仪器功能测试:需要使用的仪器功能都应该被测试,特别是对于质量控制和安全有关键影响的功能。 4.3报警测试,通过测定结果观察仪器的可靠性。 4.4操作系统登录权限的功能测试。 4.5数据安全性测试。 4.6培训,人员的现场培训能否满足仪器的运行、维护要求。 5 性能确认(PQ):确认仪器能够按照用户需求持续运行。 5.1 法规要求。

粮油质量检验员技能操作

附件2: 粮油质量检验员职业(粮油质检机构组) 技能操作比赛项目容和要求 试样称量 一、基本原则 按照规定的称量方法,在比赛时间称取符合要求的样品份数。从称量的规性、准确性和操作熟练程度等方面考核选手技能。 二、考核要求 (一)大米:采用增量称量法,称取试样5g,精确至0.01g。 小麦粉:采用指定质量称量法,称取试样2g,精确至0.001g。 植物油:采用减量称量法,称取试样4.9g~5.1g,精确至0.01g。 (二)按规定的称量方法,采用合适的器皿和相应精度的天平,

尽可能多的称取试样份数。称样量偏差不符合要求时,不计入称量份数。称量偏差要求:大米≤0.01g;小麦粉≤0.001g;植物油≤0.1g。 (三)比赛时间:18分钟。其中实验准备3分钟,大米、小麦粉、植物油3种样品的称量时间各5分钟。 三、仪器设备 四、配分及评分要点 本项目满分100分,占选手技能操作比赛总分的30%。 五、违规处理 (一)损坏天平及发生事故,本题计为0分。 (二)有伪造原始记录数据现象,本题计为0分。

0.1mol/L KOH标准溶液配制与标定 一、基本原则 根据《化学试剂标准滴定溶液的制备》(GB/T 601-2002)和试卷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完成标准溶液的稀释配制和标定。从标准溶液稀释配制的准确性、标定的准确性与重复性、规操作及熟练程度等多方面进行考核。 二、考核要求 (一)将0.5mol/L KOH储备溶液准确稀释配制成0.1mol/L KOH标准使用溶液。 (二)按《化学试剂标准滴定溶液的制备》(GB/T 601-2002)对0.1mol/L KOH标准使用溶液进行标定。 (三)使用统一提供的标准溶液及试剂,未提供的溶液比赛过程中临用现配。 (四)在规定时间,完成操作、结果计算、标签填写以及所用器具归位、实验台面整理。提前完成者,给予适当加分。 (五)违章操作或发生事故,中止操作,该项目按0分计。 (六)不文明操作、不规操作、测定结果出现偏差按评分细则扣分。 (七)比赛时间:40分钟。 三、仪器设备

检验科安全管理制度流程

平度市蓼兰镇万家卫生院 实验室安全管理流程 l工作人员和实验室安全的一般要求 1.1吸烟 实验室工作区内绝对禁止吸烟。点燃的香烟是易燃液体的潜在火种;香烟、雪茄或烟斗都是传染细菌和接触毒物的途径。 1.2食物、饮料及其它 实验工作区内不得有食物、饮料及存在“手接触可能的其它物质。实验室工作区内的冰箱禁止存放食物。食物应放置在允许进食、喝水的休息区内。 1.3化妆品 实验工作区内禁止使用化妆品或进行化妆,并建议经常洗手的实验人员使用护手霜。 1.4眼睛和面部的防护 处理腐蚀性或毒性物质时,须使用安全镜其它保护眼睛和面部的防护用品。但允许面罩或工作人员在实验室的危险区内不要佩戴隐形眼镜,除非同时使用护目镜或面罩。使用、处理能够通过粘膜和皮肤感染的试剂,或有可能发生试剂溅溢的情况时,必须佩带护目镜、面罩或面具式呼吸器。 1.5服装和个人防护装备 除要求符合实验室工作需要的着装外,工作服应干净、整洁。所有人员在各一实验区内必须穿着遮盖前身的长袖隔离服或长袖长身的工作服。当工作中有危险物喷溅到身上的可能时,应使用一次性塑料围裙或防渗外罩。有时还需要佩戴其它防护装备如:手套、护目镜、披肩或面罩等。个人防护服装应定期更换以保持清洁,遇被危险物品严重污染,则应立即更换。盛放被污染

的实验服和工作服,应用合适的、有标识并能防渗的包装。清洗时应用足够高的温度和足够长的时间以获得良好的去污效果。 不得在实验室内设值班床,严禁在实验室内住宿。 1.6鞋 在各工作区内,应穿舒适、防滑、软底并能保护整个脚面的鞋。在有可能发生液体溅溢的工作岗位,可加套一次性防渗漏鞋套。帆布鞋可吸收化学物品和有传染性的液体。 1.7头发和饰物 留长发的工作人员应将头发盘在脑后,佩戴帽子。以防止头发接触到被污染物和避免人体脱屑落人工作区,不得佩戴有可能被卷入机器或可随人传染性物质的饰物。 1.8胡须 蓄有胡须的男性工作人员必须遵守上项(1.7)规定。 1.9洗手 实验室工作人员在脱下手套后、离开实验室前、接触患者前后、以及在进食或吸烟前都应该洗手。接触血液、体液或其它污染物时,应立即洗手。 1.10眼睛冲洗 眼睛若被血液或其它体液溅到,立即用大量的生理盐水冲洗。 1.11呼吸防护 在没有有效的硬件控制的实验室或实验室不能有效地控制危险因素时,工作人员配戴呼吸防护器具,以防止吸人被有害粉尘、气体、烟雾、蒸气污染的空气。这些防护器具包括:防尘面罩、机械或化学滤筒式呼吸器、导管式呼吸器以及自给式呼吸器,提供的呼吸防护器具必须是根据现有标准专门设计的,对某些特殊危害应能提供足够保护的。

检验仪器设备管理制度1

检验仪器、设备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 1、为加强检验仪器、设备的管理,结合我所的实际,制订本办法。 2、 检验仪器、设备是我局固定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仪器、设备管理的主要任务是对仪器、设备的购置入库验收、使用、检定/校准、维修、报废和损坏丢失等全过程实施管理。 3、 加强仪器、设备管理的目的是为了保障仪器、设备的安全有效使用,资源充分共享,提高使用效益,杜绝闲置浪费和公物私化,保障社会服务工作的顺利进行。 第二章仪器设备的管理体制 4、检验仪器、设备应有各乡镇站所选派专人管理。在所长领导下,负责人负责全所仪器、设备的管理。 第三章仪器设备的管理范围 8、设备、仪器、器具的日常维护、管理领用应由负责人负责。 第四章仪器设备的购置、验收 11、购置信息 a) 检验检测室站根据检验检测工作需要填写〈设备、仪器购置申请单〉经室站负责人签批后报,设备责任工程师签署意见后送总工程师办公室汇总评审; b) 总工程师办公室根据评审结果,编制购置计划和采购文件,报总工程师审核、所长批准。 12、采购和验收 a) 总工程师办公室依据经审批的购置计划和采购文件在〈检验、测量和实验设备合格供应商名录〉内实施采购; b) 设备仪器到岸后,总工程师办公室、设备责任工程师负责对购置的设备、仪器进行开箱验收,并填写〈设备验收单〉,履行验收手续;

c) 设备、仪器验收后,设备责任工程师应妥善保管设备仪器的随机文件,并积极建立设备、仪器、器具档案和按照4.3.4进行标识。无首次使用检定要求的设备、仪器可填写〈检验检测设备、仪器借(领)用登记表〉借(领)用,无直接借、领用,应入库保管; d) 需要安装、调试的固定设备和仪器,总工程师办公室在使用部门的配合下,负责组织安装调试合格,方能履行接交手续,必要时由总工程师办公室联系制造厂或供应商协助安装调试; e) 安装调试和验收、接交纪录应存入设备、仪器档案,记录应有设备、仪器使用(管理方)方代表和设备责任工程师签字确认内容。 第五章在役计量器具、仪器、设备、仪表的检定 13、设备责任工程师负责(各室、站应积极配合)在役计量器具、仪器、设备、仪表周期检定工作。对有效周期内出现异常的计量器具、仪器、设备、仪表,应及时修理和检定。 。 第六章、设备、仪器、仪表、量具的标识 18、设备、仪器、仪表、量具经检定(校准)或对比后,应根据其确认的技术状态进行标识。 19、应根据标准物质和测量参考标准的状态对设备、仪器进行标识; 20、应对检验检测结果有影响软件进行标识。 21、标识应具有唯一性,标识的方式可采用贴签和挂牌两种之一。 22、标识不可轻易遗失。 需要注意的是,在日常工作中首先要保存好所有的检定、校准证书,做好各种记录,理清各仪器、设备的检定或校准周期和日期;采用合理标识,表明检定或校验状态,防止误用,如根据惯例,采用“三色标识”:绿色表示“合格”、黄色表示“准用”、红色表示“停用或禁用”。 第七章、设备、仪器、仪表、档案 设备管理负责人应负责建立设备档案,设备档案应包括以下内容:

粮油质量检验员初级试题一

粮油质量检验员初级试题一 第二部分初级粮油质量检验员 一、选择题 1、按照用途分类,粮油样品可分为供检样品、( B )、标准样品和标本样品四类。 A、原始样品 B、保留样品 C、平均样品 D、试验样品 2、扦样时以同种类、同批次、同等级、同货位、同车船(舱)为一个检验批。一个检验批的代表数量,普通仓房扦样中、小粒粮食和油料一般不超过( C )吨。 A、50 B、100 C、200 D、250 3、扦样检验是通过对( A )样品的检验来达到检验整批产品(总体)的目的。 A、代表性 B、平均 C、实验 D、分析 4、下列粮食样品可以采用四分法分样的是( C )。 A、大豆 B、油菜籽 C、小麦 D、豌豆 5、下列粮食样品不适合用分样器分样的是( A )。 A、玉米 B、油菜籽 C、小麦 D、无芒稻谷、分样器的使用不正确的是 ( D )。 6 ,、应用与分样器进料口宽度相等的铁铲进料 B、缩分后的物料可进一步破碎缩分 C、利用分样器缩分物料比四分法速度快 D、物料经分样器分样后,质量和组分含量都会减小 7、下列玻璃器具中可在烘箱内烘烤的是( D )。 ,、比色管 B、容量瓶 C、移液管 D、碘量瓶 8、下列玻璃仪器中不属于量器类的为( B ) A、容量瓶 B、称量瓶 C、吸量管 D、移液管 9、十分之一天平的分度值为( A )。

A、 0.1 g B、 0.01 g C、0.001 g D、 1.0 g 10、定量分析天平称取试样常 用的方法有直接称量法、( A )、指定质量称样法。 A、减量称量法 B、间接称 量法 C、三次称量法 D、多次称量法 11、使用分析天平时,加减砝码和取放物体必须休止天平,这是为了( B )。 A、防止天平盘的摆动 B、减少玛瑙刀口的磨损 C、增加天平的稳定性 D、加快称量速度 intensive development. (5) have different emphasis: for development, "with development, the emphasis on" way, from space, multiple groups from a single radiation-belt open development. Spatial structure of 2, the prominent cultural city protection elements o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whole city and culture series supporting role, with natural landscapes and green for the background, according to the combined city, urban Group organization structure, set up a decentralized development patterns, building ... Three rivers: the Yangtze, jinsha River and minjiang rivers, cities in three rivers based on development along the Yangtze River, city on the River, River in the city. Multiple groups: the relatively compact area layout, each district consists of multiple groups, and the area has both integrated urban functions, and have their own characteristics and perimeter formation Li Zhuang, Li Zhuangdong characteristic tour area and Hong Kong in group, consists of 17 groups. Band: modern features gathering along the Yangtze River belt. Dvn group in the upper reaches of the jinsha River along the river continues to the East to South stream groups, layout along the city's main commercial, business, administrative, cultural and creative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in science and education function of modern service and port equipment

院检验科仪器设备的管理

检验科仪器设备的管理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检验技术日新月异,各种先进的检验仪器不断进入临床检验科。检验仪器设备的运行状态直接关系到临床检验质量,其科学管理是检验科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部分。下面就我科近年来在仪器设备管理中的做法和体会做一个介绍。 一、仪器设备的购置 1、设备选购程序 为了保证所选购仪器设备具有实用性、先进性及较高的质量价格比和较好的售后服务条件,设备的选购应遵循如下程序:科室根据临床要求和科室业务发展需要,提出选购仪器的可行性申请报告。申请报告应包括:设备名称、功能用途、临床价值、经济效益分析等;院方批准后,由主管院长、设备科长、检验科组成考察小组对所立项目相关设备进行实地考察;考察小组提出考察报告由院方组成招标小组进行招标采购。 2、仪器采购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2.1 收集信息临床实验室 这是提出选购申请的依据,首先考虑仪器的临床实用性,是否需要,需要什么档次的仪器,应根据医院床位数、每日门诊量、标本量决定,原则是经济实用,既不可好大求洋,又要考虑今后3 a~5 a科室的业务发展;其次是对同一类仪器的多个品牌进行信息收集,主要通过听取厂商介绍、咨询有关用户、上网查询收集等,根据所了解的信息资料初选两三个品牌。 2.2 实地考察 主要是到相关单位观看实物,考察内容包括设备的机电原理、运行过程、工作原理、

性能特点、工作速率、维修率、耗材价格、培训、售后服务等。 2.3 坚持原则,避免长官意志 检验科是仪器设备的使用科室,在对仪器技术性能指标论证过程中要起主要作用,要敢于承担责任,不要以为附和领导意愿,造成决策失误。 二、仪器设备的管理 1 仪器安装 1.1 安装环境 仪器安装环境是保证其正常运行的前提,要认真学习安装说明书,严格按要求提供仪器的工作环境。检验仪器一般要求较好的通风条件、理想的室温、室内干燥等。各种仪器又有其较高的特殊要求,如血细胞计数仪要求环境无尘;大型仪器要求专线供电,不能与空调等同线,有不间断电源;血细胞计数仪、电解质仪必须要有良好地接地;有些仪器要避光,安装深色窗帘等。 1.2 验收 检验科、设备科、总务科、厂家共同开箱,清点标准配件,看是否有缺损,是否符合合同规定的配置要求。对随机携带的仪器配件、操作手册、电脑驱动盘等要统一专人保管。 2 人员培训 2.1 操作人员上岗培训 大型仪器专人使用,由厂商进行专门培训,小型共用仪器,科室组织轮转培训,经考核合格后方可操作使用。

检验科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和流程

检验科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和流程 一、目的:规范临床实验室的安全管理。 二、适用范围:检验科实验室和工作人员安全的一般 要求,防火、用电、化学危险物品、微生物的安全要求, 以保证检验科实验室的安全运作,将事故控制在最低限度。 三、安全管理流程: 1 工作人员和实验室安全的一般要求 1.1 实验室工作区内绝对禁止吸烟 点燃的香烟是易燃液体的潜在火种;香烟、雪茄或烟 斗都是传染细菌和接触毒物的途径。 1.2 食物应放置在允许进食、喝水的休息区内 实验工作区内不得有食物、饮料,实验室工作区内的 冰箱禁止存放食物。 1.3 实验工作区内禁止使用化妆品或进行化妆,但建 议经常洗手的实验人员使用护手霜。 1.4 眼睛和面部的防护 处理腐蚀性或毒性物质时,须使用安全镜或其它保护 眼睛和面部的防护用品。使用、处理能够通过粘膜和皮肤 感染的试剂,或有可能发生试剂溅溢的情况时,必须佩带 护目镜、面罩或面具式呼吸器。 1.5 服装和个人防护装备

除要求符合实验室工作需要的着装外,工作服应干净、整洁。所有人员在各自实验区内必须穿着长身的工作服 (白大褂)并佩戴其它防护装备如:手套、护目镜、披肩 或面罩等。个人防护服装应定期更换以保持清洁,遇被危 险物品严重污染,则应立即更换。 1.6 鞋 在各工作区内,应穿舒适、防滑、软底并能保护整个 脚面的鞋。在有可能发生液体溅溢的工作岗位,可加套一 次性防渗漏鞋套。 1.7 洗手 实验室工作人员在脱下手套后、离开实验室前、接触 患者前后、以及在进食或吸烟前都应该洗手。接触血液、 体液或其它污染物时,应立即洗手。 1.8 眼睛冲洗 眼睛若被血液或其它体液溅到,立即用大量的生理盐 水冲洗。 1.9 移液 所有实验室操作禁止用口移液具,应使用助吸器。 1.10 锐利物品 谨慎处理针头和碎玻璃等锐利物品。使用后的针具不 要折断、弯曲、破损、重复使用或用手重装在针管上的。 一次性注射器上的针头用后不要取下,锐利物品应立即放 置在不易刺破的容器内,在完全装满之前就应及时丢弃。 1.11 工作环境

粮油质量检验员竞赛试题汇编

粮油质量检验员试题 注意事项 1、比赛时间:120分钟。 2、请按要求在试题及答题卡的密封线内填写您的考号。 3、本试题题型为不定项选择题,每题有1~5个正确选项,多选、少选均不得分,请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写上您的答案,在其它位置书写答案不得分。 4、不得在试题和答题卡上做任何标记,否则按舞弊处理。 5、本试卷共100道试题,每题1分,共100分。 试题 1. 对标准描述不正确的是()。 A、检验方法标准大部分是推荐性标准 B、GB 1351—2008《小麦》为强制性标准 C、检验时应优先采用国际标准 D、标准附录一般分为规范性附录或资料性附录 E、销售大米包装上标明执行企业标准的,监督检验判定时应按该企业标准进行 2. 选择和制定扦样方案必须考虑()。 A、扦样过程的规范性 B、检验的目的 C、样品的代表性 D、测定方法的性质 E、整批产品的性质 3. 精密度的大小不用()表示。 A、绝对误差 B、相对误差 C、标准偏差 D、相对平均偏差 E、变异系数 4. 将1000 g 12.2%的净小麦样品调节到入磨水分为1 5.0%,需加水量是()。 A、20.0 mL B、23.5 mL C、29.4 mL D、30.2 mL E、32.9 mL 5粮食与油脂扦样时,造成所扦取样品不具有代表性的原因为()。 A、扦样器选用不当 B、粮食籽粒的成熟度不同 C、粮食运输和入库过程的自动分级 D、检验单元存在着不均匀性 E、油脂样品杂质沉降、水分分离 6.分光光度法定量分析时,影响测定结果的因素有()。 A、被测溶液的浓度太高 B、样品溶液所用溶剂不同 C、样品溶液的pH值不同 D、溶液的浑浊程度

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制度

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制度目录 一、实验室人员准入制度 二.设施/设备监测,检测和维护制度 三、健康医疗监护制度 四、生物安全实验室安全自查制度 五、生物安全实验室资料档案管理制度 六、生物安全实验室人员培训、考核制度 七、意外事件处理及报告制度 八、实验室工作人员个人防护制度 九、实验室内务管理制度 十、实验室废弃物处理制度 十一、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制度 十二、菌毒种、传染病生物样本管理制度

一、实验室人员准入制度 1、目的:明确实验室人员的资格要求,避免不符合要求的人员 进出实验室或承担相关工作造成生物安全事故。 2、范围:适用于进入检验科实验室所有工作人员。 3、职责 (1)检验科生物安全负责人负责实验室人员准入工作的监督和实施。 (2)进入检验科实验室所有人员所有必须以本规定规范自己的工作。 4、制度要求 (1)所有实验室工作人员必须在接受相关生物安全知识、法规制度培训并考试合格后才可以进入实验室。 (2)从事实验室工作人员必须进行上岗前体检,由单位生物安全领导小组组织实施。体检指标除常规项目外还应包括与 准备从事工作有关的特异性抗原、抗体检测。 (3)从事实验室技术人员必须具备相关专业教育经历,相应的专业技术知识及工作经验,熟练掌握自己工作范围的 技术标准、方法和设备技术性能。 (4)从事实验室技术人员应熟练掌握与岗位工作有关的检验方法和标准操作规程,能独立进行检验和结果处理,分 析和解决检验工作中的一般技术问题,有效保证所承担 环节的工作质量。

(5)从事实验室技术人员应熟练掌握常规消毒原则和技术,掌握意外事件和生物安全事故的应急处置原则和上报程序。 (6)实验活动辅助人员;(废气物管理人员、洗刷人员等)应掌握责任区内生物安全基本情况,了解所从事工作的生物 安全风险,接受与所承担职责有关的生物安全知识和技 术,个体防护方法等内容的培训,熟悉岗位所需消毒知识 和技术,了解意外事件和生物安全事故的应急处置原则和 上报程序。 (7)外单位来检验科参观、工作人员进入实验室控制区域应有相关领导批准并遵守实验室的生物安全相关规章制度。进 入实验室的一般申请由实验室负责人的批准。 二.设施/设备监测,检测和维护制度 1、目的:为保证实验室工作人员对各类检验仪器的安全使用, 维护检验工作的正常运转,确保检验工作的顺利进行。 2、范围:适用于检验科内的各种检验仪器。 3、制度要求 (1)检验科内各种设施要符合相关规定,所使用的所有仪器应经过安全使用认证。检验科供电线路中必须安装断路器和 漏电保护器。 (2)科内大型仪器、设备、精密仪器由专人负责保管、登记、建档,仪器设备的使用者,需经专业技术培训 (3)科内仪器设备应在检定和校准的有效期内使用,并按照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