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余数的除法(公开课)

《用竖式计算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

《用竖式计算有余数的除法》 教学目标:1.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进一步理解有余数的除法,掌握有余数除法的竖式计算书写方法。 2.通过圈一圈、说一说等操作活动,培养观察、分析、比较能力。 3.学会与他人合作,激发学习兴趣,体验成功的快乐。 重点:除法竖式的正确书写。 难点:理解除法竖式的意义及除法竖式中各数的含义。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说出下面除法竖式中各数的名称。 8÷4=2 10÷2=5 7÷2=3 (1) 指名几个学生回答,师适时给予肯定。 2.圈一圈,并列出除法竖式。 有9根小棒,每4根一份。 生在学习纸张上作答,完成后,师指名上来操作,并列式。 师:分完了吗? 生:没,还有1根。 师:以前我们学过加法竖式、减法竖式,能列除法竖式吗?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用竖式计算有余数的除法。(板书) 二、探究新知 教学例3 1. 出示题目:12根小棒,每4个分一组,结果怎么样? 生齐读,并在学习纸张上圈一圈,并列出算式。 12÷4=3(组) 指名展示,问:你是怎么分的?生答后,全班齐读算式。 师:现在发挥你们的想象力,把它列成除法竖式,赶紧动手吧! 预设:12 ÷4 3 师:同学们的想法真好!老师现在把另外一种方法和大家分享一下。 师:小房子建起来,被除数住进来,除数站在门外面,商要站在屋顶上。 师边说边写,生跟着写。 3 4)12 师:不着急,先回答这个问题:每4根一组,分三组,一共多少张?生:12 老师把12写这里,也就是说12里最多分了几个4?

3 4)12 12 生:3. 师:也就是用12-12=0。现在同桌互说竖式中每个数什么意思?该写哪里? 生交流后指1~2名回答。 1. 改题:13根小棒,每4根一组,结果会怎样? 生在纸上圈一圈,并列算式。 13÷4=3(组)·····1(根) 师指名指名上台展示,问:你会列竖式吗? 生尝试列后板书: 3 4)13 12 1 师:你能告诉大家你是怎样写得吗?生答。 师:12和1为什么写这里?生:一共分了12根,还剩一根。 师:看来以后我们又多了一种竖式计算除法的方法。 三.练习巩固 1.教材第62、63页做一做第1、2题。 题目:11根小棒,每3根一组,分了()组,还剩()组。 12根小棒,每4根一组,分了()组,还剩()组。 生自己动手分一分,完成后反馈,集体订正。 2.比一比,谁最快。 1 4 ( ) 5)8 3)14 4)13 ( ) 12 12 3 ( ) 1 生完成后,指名回答,说说怎样填的。 1.把上面的除法竖式写成横式。 ()÷()=()……() ()÷()=()……() ()÷()=()……() 生独立填写,集体订正。 1.卡片上最大能填几? □×6﹤57 □×7﹤43 38﹥□×5 7×□﹥31 □×8﹤26 60﹥□×9 以开火车的形式轻松愉快地结束答题。 四.课堂总结 师:这节课你学了什么内容?怎样用竖式来计算有余数的除法呢? 板书设计: 用竖式计算有余数的除法

二年级下册数学《有余数的除法》公开课教案

二年级下册数学《有余数的除法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有余数的除法,余数的含义(教材第60页内容)。 【教学目标】 1.明白余数的含义,理解余数的意义。 2.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及分析能力。 3.提高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学习的兴趣。 【重点难点】 理解余数的含义。 课前游戏 【课件出示27只彩色气球,气球有数字(从1到27),打乱顺序】 师:上课前,咱们先来做一个小游戏,这里有27只彩球,每个气球上都有数字,你随便说一个号码,老师不看屏幕就能猜出它是什么颜色。不信,谁来考考老师。【请4个学生上台,边点边报数,师猜气球的颜色】 师:你们是不是觉得老师很厉害?想不想学这个本领?学了今天这一单元的知识以后,你们一定能知道其中的奥秘。 一、谈话导入,探究新知。 1、谈话:你们看过《西游记》吗?能说一说关于《西游记》的知识吗? 今天的课堂我们也请来了孙悟空、猪八戒和我们一起学习。一天师徒4人来到一片树林中,看孙悟空带来了什么? 2、课件:孙悟空带着8个仙桃,猪八戒看到流出了口水, (1)学生提出问题。(有8个仙桃,平均分给4个人,每人分几个?) (2)学生列式计算。(8÷4=2(个)。) (3)问:除法算式中每个数表示什么?

(“8”表示一共有8个仙桃,“4”表示分成4份,“2”表示每份分2个。) 3、课件:现在是9个仙桃,平均分给4个人,你会怎么分? (1)、同桌合作用圆片代替桃子摆一摆,互相说一说。 把9个仙桃平均分成4份,每份2个,还剩1个。 (2)根据摆的情况尝试列出算式。 预设:①8÷4=2(个)多1个; ②9÷4=2(个)剩1个; ③9÷4=2(个)……1(个) ④8÷4=2(个) (3)通过比较找出正确的算式。 (4)说一说除法算式的含义。 9个桃子平均分给4个人每人分2个,还剩1个。 4、问:同学比较黑板上这两题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都是平均分,都用除法计算。 不同点:一个平均分恰好分完,一个平均分有剩余。 5、引出课题:像这样平均分完后剩下的部分就叫做余数。像这样的除法就叫做有余数的除法。学生齐读课题。 6、问:你会读这个除法算式吗? 9除以4等于2个余1个。 二、练习巩固,深化知识。 1、课件出示:15个桃子,平均分给4个人,怎么分? 学生先画一画,再写一写,最后说一说。 预设:①15÷4=3(个)……3(个) ②12÷4=3(个)……7(个)

有余数的除法评课稿

“有余数的除法”评课稿 今天上午听了赵在兴老师“有余数的除法”这节课,本节课的教学是表内除法知识的延伸和扩展,教学中虽然以表内除法知识作为基础来学,但教材却赋予它新的内涵。听了本节课我有如下几点体会: 1. 在课堂教学中老师明确本课教学目标和重难点,结合教材、利用教材,承认教材是知识的载体,在充分把握教材知识点的前提下灵活处理教材内容,设计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过程,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用“打造绿色校园”来提供生活场景,提出了开放性问题“由你摆,你想每组摆几盆花?”从而满足更多孩子内心的渴望和需求,孩子的学习热情和爱好很轻易被激发起来,为后面的教学活动做好铺垫,从而达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目标,呈献给大家与众不同的一课。 2. 在动手操作环节这一环节,老师不仅满足了学生进一步的心里需求,而且更为直观的让学生熟悉到本节课要学的新知点之一……余数,也就是分不完的数,剩下的数,不够再分的数……结合现实情景,学生直观熟悉“余数”后,通过有效参与、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使学生在经历、体验、获得的过程中,深刻体会了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从而验证了刚才的猜测,教学难点迎刃而解。 3.重视学具的应用,在教学中赵在兴老师通过让学生摆学具的过程,由学生自行探索、尝试、发现得出有余数除法竖式写法,再观察横式、比较横式、竖式的异同之处。结合横式和操作活动,在重点“理解除法竖式意义的”基础上,观察并逐步熟悉有余数除法竖式各部分的含义,这样层层递进,不断强化了学生感观表象,更加深了学生的感性熟悉,最后在互相交流、比较、分析中思考和归纳,逐步抽象出数学知识,形成正确的认知,这一环节的教学主要突出了注重观察、强调操作的特点。 4、学生的主体地位与教师的主导作用处理恰当。本节课教师给予学生较大的自由空间,让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对问题进行猜测验证等,学生大胆参与、积极思考,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体。而教师的主导作用也是发挥得恰到好处,真正起到了一个引导者、促进者的作用。我想,正因为如此,学生的操作活动才能有条不紊。 值得商榷之处: 1、在教学有余数除法的横式的写法时,教师应该多强调商、余数以及算式所表示的意义,这样可以加深学生对算式所表示的意义的理解,还可以为以后试商做准备,因为试商时商和除数相乘的积要小于被除数并且最接近被除数。

《有余数的除法》评课稿

听了刘老师执教的《有余数的除法》一课,觉得刘老师在课堂上能充分考虑到学生学习的起点,她从学生熟悉的等分的事实开始来构建有余数的除法算式,并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发现分了以后还会有多出来的数,在此时刘老师让学生尝试用算式来表示。由于在分的过程中出现了多出来的这种情况,学生迫切想知道这样的题目该用什么算式来表示。刘老师在学生最需要的时候把算式出示在黑板上,学生印象深刻。同时为学生营造了一个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根据刘老师的教学说以下几点: 一、复习引入,简单明了 在进入本节课学习前,刘老师能根据三年级学生的特点,从除法竖式的写法上(特别强调商的写法),比较直观的引出有余数的除法,为学习新知做好了准备。 二、重视学生的动手操作、合作探究 本节课刘老师给予学生较大的自由空间,先让学生动手操作用小棒帮助小朋友分23盆花,每5盆一组,可以分几组?,接着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最后全班交流:请学生分别说一说分的过程,明确余数的产生的意义,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通过让学生介绍她摆的过程,促使学生认识到活动的作用再让学生观察黑板上几个算式中余数和除数,大胆猜测余数和除数的关系,然后分小组合作,用小棒根数继续摆一个图案,每一组摆一种,并写出算式。在本次操作中,学生有效参与、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使学生在经历、体验、获得的过程中,深刻体会了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从而验证了刚才的猜测,教学难点迎刃而解。这样的教学不仅满足了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心里需求,而且更为直观的让学生熟悉到本节课要学的新知点之一余数,也就是分不完的数,剩下的数,不够再分的数&&规范的读写是学生今后学习的基础,尝试摆一摆、列一列、说一说后,出示有余数除法竖式的写法,结合横式和操作活动,在重点理解除法竖式意义的基础上,观察并逐步熟悉有余数除法竖式各部分的含义,这样层层递进,不断强化了学生感观表象,更加深了学生的感性熟悉,最后在互相交流、比较、分析中思考和归纳,逐步抽象出数学知识,形成正确的认知。 三、重视在比较、观察中发现问题间的本质。 有余数除法的竖式对学生而言是全新的知识点,教学中通过让学生摆学具的过程,由学生自行探索、尝试、发现得出有余数除法竖式的写法,再观察横式、比较横式、竖式的异同之处,除此以外在教学中还要指导学生不用小棒的情况下如何试商,里最大能填几? ×6<57, ×5<38,(想;()×6<57最接近38„„)此题在抓住教学重点的同时,顺利击破了难点。 四、注重数学与生活实际的联系 数学只有和生活联系起来,才能使学生切实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才能够真正被激发,如此获得的数学知识才有可能被真正用于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练习环节中,刘老师根据脚本53页练习十二的三道题,提出了三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基础练习,用于检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第二个问题对试商的方法做了渗透,第三个问题是一道开放题,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了余数与除数的关系。这三个问题层层深入,让学生很好的感受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了学生用数学眼光看问题、用数学头脑想问

有余数的除法优秀教案汇编

有余数的除法优秀教案 有余数的除法是基础数学教学中一个重点,通过基础的数学教学,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下面是有余数的除法优秀教案,欢迎查看阅读。 有余数的除法优秀教案学生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了除法的意义,但只限于商是整数而没有余数的情况,这节课针对有余数的情况进行。在二、三年级时学生已经接触过有余数的除法。对有余数的除法有感性的认识,还未达到理性认识。 教学目标 1.理解整除及有余数除法的意义,掌握有余数除法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2.通过观察、比较后,弄清整除的意义。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并从中体验到探究的乐趣。 4.能够主动思考,积极发表自己的意见。 课前准备 电脑课件。 教学流程 一、基本练习。 (电脑显示)52÷8=24÷3=25÷3=8÷2= 10÷4=38÷2=

1.集体订正。 2.师:请学生根据各题商的结果,将这些除法计算题进行分类,每类商有什么特点?把你的想法和小组同学互相说一说,并在小组内选出一名记录员,将研究的结果记录下来。(四人小组代表发言。) 学生回答后出现分类情况。 (电脑显示)商没有余数为24÷3=8,8÷2=4,38÷2=19;商有余数为52÷8=6…4,25÷3=8…1,10÷4=2…2。 二、谈话导入。 在我们学过的整数除法中,商有两种不同的结果,一种是没有余数的,一种是有余数的。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再对它们进行深入的研究吧! 三、新授。 师:(电脑显示)让我们先来观察这类除法算式。它们有什么特点呢?请在小组内研究研究。(四人小组代表发言。)学生回答可能会出现以下两种情况: 生1:被除数、除数、商都是整数,而且商没有余数。 生2:我们组不同意他们的看法,我们认为被除数、除数、商应是自然数。 师:现在出现了两种不同的意见,同学们同意哪一种呢? 生1:我不同意第一种意见,因为整数包括自然数和零,而除数是一个非零的数,所以除数不能是整数。

最新有余数的除法竖式说课稿

《有余数的除法竖式》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 你们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有余数的除法竖式》。下面我就从教材、教学目标、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四个方面进行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 《有余数的除法竖式》属于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第3课时的内容。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除法计算方法和有余数的除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既加强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又为后面学习多位数除以一位数或两位数的除法的相关知识打下良好基础。 二、说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材的编写特点,结合二年级学生的认知能力以及我对教材的理解,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1、通过分析具体的问题情境,加深学生对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的理解,掌握有余数的除法竖式计算的书写方法。 2、学会试商的方法。 3、通过操作、观察、小组交流等活动学习知识,发展能力。 4、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及主动探究的精神。 根据教材的编写特点,结合学生的认识水平,我将本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让学生学会除法竖式的正确书写方法;难点确定为理解除法竖式的意义及除法竖式中各数的含义。 三、说教法与学法

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在学习中的参与状态和参与度是决定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因此,本课我让学生以自主思考、合作探究为主要学习方式,运用知识的迁移规律,主动学习、掌握知识、形成技能。最后通过做练习巩固本课重点。 四、说教学过程 基于上述设想,同时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我设计了以下几个教学环节: 第一环节:复习导课 1、师问:余数和除数之间有什么关系? 请生回答(余数<除数) 2、师问:除数是5时,余数可能是几? 请生回答(余数可能是1、2、3、4) (板书课题:有余数的除法竖式) 第二环节:新知探究 1、课件出示解决问题1,让生自主列式。 2、小组讨论:用画图法求商和余数;再课件演示画图法。 3、师讲解,课件演示列竖式过程,让生跟着课件一步一步的列竖式。 4、知识的迁移:课件出示解决问题2 (1)小组讨论,列出算式和竖式 (2)小组展示(两个小组板演算式和竖式) 5、师小结 第三环节:巩固练习

有余数的除法_教学设计(全市公开课)(1)

有余数的除法_教学设 计(全市公开课)(1)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 昆明市滇池度假区实验学校龚金明 教学内容:教材第60也例1及第61页例2。 教学目标: 1.通过分草莓的操作活动,使学生理解余数及有余数除法的含义,并会用除法算式表示出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的能力。 2.借助用小棒摆正方形的操作,使学生巩固有余数除法的含义,并通过观察、比较探索余数和除数的关系,理解余数比除数小的道理。 3.渗透借助直观研究问题的意识和方法,使学生感受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探索并发现余数和除数的关系。 教学难点:理解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 教学准备:卡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互动游戏,激发兴趣 1.猜谜语:小朋友们,喜欢猜谜语吗?出示气球谜语:受到吹捧就自大,没人吹捧就疲塌,外表看来圆又壮,遇到打击就爆炸。你猜猜是什么? 老师这里也有一些气球,现在,你可以任意说出一个这些气球的号码,老师不看屏幕,就能猜出它是什么颜色,不信,咱们就一起来试试。 师:你说几号猜对了没有猜对了没有掌声吗其实,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们就知道其中的秘密了。 二.动手实践,感知意义 (一)复习表内除法的含义 1.课件展示例1的问题情景:(小朋友们请看)有6个草莓,每2个摆一盘,可以摆几盘(到底是不是可以摆3盘呢现在,老师请两个小朋友到黑板上来摆一摆。一个摆盘子,一个摆草莓。)

2.指名摆一摆。小朋友们仔细看,摆了几盘?草莓摆完了吗板书:摆3盘,正好摆完。) 3.质疑:你能把刚才摆的过程用一个算式表示出来吗?为什么用除法来计算? 4.质疑: 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6个草莓,每2个摆一盘,可以摆3盘。)在这个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你们知道吗? (二)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 1.在动手操作中感受平均分时出现剩余的情况。 (1)如果有7个草莓,还是每2个摆一盘,又可以怎样摆呢? (2)(接下来,咱们就同桌合作,按照这样的要求来摆一摆,看哪个组的小朋友摆得最快。) (3)质疑:请小朋友们仔细看一看,两次摆的有什么不一样? 7个草莓,每2个摆一盘,摆了几盘?摆完了吗板书:摆3盘,还剩1个。 2.列算式表示摆的过程。(像这样摆又可以怎样写除法算式呢?剩下的一个在除法算式中怎么表示?) 3.交流展示。(谁来试着说一说。)规范余数写法。 7÷2=3(盘)……1(个)3表示什么1呢 4.质疑:谁能结合这幅图完整的说说算式表示什么意思?剩下的1个叫做余数。(课件出示完整的算式) 5.揭题:像这样的除法就叫有余数的除法。并说说每个数的名称。 (1)读算式:7除以2等于3(盘)余1(个)(2)说各部分的名称。 (我们已经认识了有余数的除法,你会用它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吗?请小朋友们翻到课本60页,完成做一做第1题圈一圈,填一填。) 6.随例练习。圈一圈,填一填。(先收起草莓和盘子再做.) (1)17个☆,2个2个地圈。 (2)23个3个地圈。 ☆☆☆☆☆☆☆☆☆ ☆☆☆☆☆☆☆☆ 圈了()组,圈了()组, 剩下()个。剩下()个。 17÷2=□(组)……□(个) 23÷3=□(组)……□(个)

认识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

2014年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认识有余数的除法》(人教版) 认识有余数的除法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把若干物体平均分的活动中认识余数,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2、能根据平均分有剩余的活动写出除法算式,正确表达商和余数。 [教学重点]把平均分后有剩余的情况抽象为有余数的除法。 [教学难点]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1、摆一摆。用9根小棒摆三角形,可以摆几个三角形?(2个小或者1个大) 2、说说你是怎样摆的? 9根小棒,每3根一摆,可以摆3个小三角形。 9根小棒,每9根一摆,可以摆1个小三角形。 3、列式计算 摆两个小三角形:9÷3=3(个)9表示什么?3呢? 摆一个大三角形:9÷9=1(个)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1 (1)师:儿童节到了,同学们打算在班级联欢会上摆一些果盘,他们买了一些草莓,准备每2颗草莓放一盘,现在有6颗草莓,请同学们拿出水果学具,用6个学具表示6颗草莓来摆一摆。(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师:一共可以摆几盘?有剩余吗? (可以摆3盘,正好摆完,没有剩余) 师:这是平均分的问题,我们可以用除法计算,怎么列式呢?6÷2=3(盘)(2)如果不是6颗草莓,是7颗呢?再动手摆一摆,看看能摆几盘,有没有剩余。(学生动手操作后,反馈结果:可以摆3盘,还剩1个) 师:剩下的还能再平均分吗?(不能,只剩一个不够分。) 师:平均分后还有剩余怎么办?可以用除法算式表示吗?如果可以,怎么表示呢?(小组内思考、讨论) (说明:7里面最多有3个2,这余下的1不够再分一组,这个数在数学上叫做余数。 列式:7÷2=3(盘)……1(个)

(小结:为了分清余数和商,我们要在余数和商的中间用6个小圆点隔开,我们把这样的除法叫做有余数的除法。 (3)观察比较6÷2=3和7÷2=3……1这两道算式,引导学生再次认识到:在日常生活中分东西会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是全部分完没有剩余,另一种是分后有剩余,但不够再分,不够分剩下的部分就是除法算式中的余数。 师:想一想,什么情况下平均分的结果可以用有余数的除法表示,余数表示什么? 2、做一做 (1)学生独立在书上圈一圈,填一填,完成第1小题。 反馈交流:17÷2=8(组)……1(个) 23÷3=7(组)……2(个) 说说这两道算式商和余数各是多少,分别表示什么? (2)完成第2小题。 先用学具按要求摆一摆,然后根据摆的结果填空。 展示个别学生的填空情况,说说每道题中的商和余数分别表示什么。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练习十四”第1题。 引导学生理解题意,这是一道开放题,三种装法,不同的选择会有不同的结果,根据自己的选择,圈一圈,然后填空,教师指名回答。 2、完成教材“练习十四”第2题。 出示题目:17个红果,平均分给3只刺猬,每只刺猬分几个?还剩几个? 学生独立思考,用小棒代替红果分一分,看看每份能分多少,是否有剩余。 全班交流,集体订正。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对自己和他们有什么评价?你还有什么疑问吗? [板书设计] 认识有余数的除法 6÷2=3(盘) 17÷2=8(组)……1(个) 7÷2=3(盘)……1(个) 23÷3=7(组)……2(个)

《有余数的除法》观课报告

《有余数的除法》观课报告 在这次研修中,我认真观看了三位老师的优课,这三位老师的教学各有特色,我受益匪浅。下面我对汤老师《有余数的除法》这节课,谈一谈自己的感受与体会。 《有余数的除法》的教学设计主要以复习回顾及迁移的教学铺垫,通过对6个草莓每两个一盘,7个草莓每两个一盘,能分几盘?通过直观形象的学具操作等形式,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本节课学生基本都能够通过举例、观察发现分数与除法之间的关系,并运用这一发现计算除法,大部分同学能运用这一知识解决问题,能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动手操作、小组交流、展示评价,积累了数学活动经验,运用数形结合的方法解决问题,经历知识从特殊到一般的抽象过程。学生能体会到分数表示两个数商的简便性,体会数学的价值,能主动参与学习活动。整节课学生动手、动嘴、动脑,真正参与了活动的全过程,借助动手操作活动让学生形成数学概念。在自主、合作、讨论中学生自己去交流、去沟通、去互动、去思考,使学生在活动的过程中获得了“余数小与除数的规律”。整节课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得出结论:把草莓平均分后有两种不同的结果,一种是没有剩余,一种是有剩余。学生初步感知了“剩余”,到形成结论得出概念,突出了“剩余”的概念。理解什么是余数和有余数的的除法,再通过用11根小棒摆图形,猜想余数和除数的关系,通过用小棒摆正方形的活动来发现验证余数和除数的关系,在认识余数后引出除数比余数大时,

让学生动手用小棒摆正方形,在猜一猜的过程中学生总结出了除数比余数大的规律。不足之处是在学生动手操作后,要多让学生说,重视学生的思考过程,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自己的想法及动手操作的过程。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该学会根据学生掌握情况随时调整各环节应用时间。练习题不是很充分处理的也比较仓促,本节课只讲了33分钟,在对学生感悟的处理上应该多用一点时间,因为这是本节课的重点。另外学生上讲台展示数小棒摆图形的时候,不要背对着下面的学生。在学生动手操作后,应该让学生充分的说,多让学生说,重视学生的思考过程,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自己的想法及动手操作的流程。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给学生更多的发挥空间。 总之,这节课能够完成预期的教学目标,学生掌握的情况也很好,值得我借鉴学习。

最新新人教版有余数的除法公开课教案

有余数的除法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教科书二年级下册第60页-61页例1和例2及练习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认识余数,余数要比除数小。 2.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积累观察、操作、讨论、合作交流、抽象、概 括等数学活动经验发展抽象思维。 教学重点 感知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教学难点 掌握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 教学准备 多媒体、小棒、圆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1.谈话引入 师:小朋友们,你们喜欢做游戏吗?现在我们做个数学游戏,它的名字叫“抱组游戏——找朋友比赛”。请大家看屏幕,我们先来看看游戏的规则。 大屏幕显示:[游戏准备]请八个小朋友。[游戏规则]:第一步,每次几人抱成一组;第二步,听清口令,按要求做;第三步,口令是:找呀找,找朋友,()个人,抱一组。获胜方法:谁按要求找到朋友,谁就获胜。 2.活动感知 做游戏,初步理解余数的意义 <2人一组> 师:谁能用数学语言描述一下活动的过程?(有8人,每2人一组,分成了4组) 师:能用除法算式表示吗?(8÷2=4(组)) 小结:每组人数相同,平均分成了4组,就是“平均分”,用除法表示。 <3人一组> 师:谁来描述一下这次活动的过程?(指两名生说) 引导生说:有8人,每3人一组,分成了2组,多出了2人。

师:两次游戏,有什么不同之处? 小结:刚才做游戏时,产生了两种不同的结果:一是大家都找到了朋友,一是部分人找到朋友,还有剩余的人找不到,这里余下的数,我们能给他起个名字吗?(生说“余数”,板书) 二、探究新知 1.学习“有余数的除数” ①摆小棒 师:请大家将刚才有余数的情况,用小棒摆出来,看看余数在哪? 指一生上台摆 问:余数在图的哪个部分?谁上来指指?(指名一生上台指) 他摆的是什么意思? ②列算式 同桌讨论列除法算式,试列 8÷3=2……2(板书) 余数 为了区分商和余数,在它们中间用6个小圆点隔开,我们把这样的除法,叫做“有余数的除法”(板书课题) ③分析算式 师:在这里余数是几?8代表什么?3代表什么?商2呢? ④说算式意义 ⑤带单位,齐读算式:8÷3=2(组)……2(人) 巩固练习:书60页做一做第1题 2.探究余数和除数的关系 师:1个正方形需要几根小棒? 8根小棒可以摆几个正方形?(同桌摆,指一对同桌上台摆) 追问:如何列式?(板书:8÷4=2(个)) 4人一组,小组合作讨论:用9、10、11、12根小棒分别摆正方形是什么情况?如何列式?(板书:) 思考:观察每个算式的余数和除数,你发现了什么? 指名回答

有余数的除法竖式教学设计公开课

有余数的除法竖式教学设计 熊小红 教学目标: 1、借助搭房子的操作过程,进一步学习有余数除法的意义,理解有余数除法竖式各部分的意思,掌握其书写格式。 2、通过联系具体情境说明算式的方式,发展学生的数学理解和表达能力。 3、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教学重点: 理解有余数除法竖式各部分的意思,掌握其书写格式。 教学难点: 掌握有余数除法竖式写格式。 教学方法: 动手实践、合作交流 教学用具: 小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淘气和笑笑在玩摆小棒的游戏,6根小棒搭一个房子,16根小棒可以搭多少个房子,还剩几根? 二、探究新知 16根小棒可以搭几个房子,还剩几根?搭一搭,填一填。 1、结合上面搭房子的过程,认一认,说一说。 由具体到抽象出有余数除法竖式的书写。 (1)小组内议一议,怎样用竖式表示,了解每一步的含义。 (2)引导学生探究竖式各数表示的意思及单位名称的写法,认识余数。 166=2(个)4(根) 说一说竖式中各数表示的意义。体验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2.看一看,说一说。 先观察,再解释算式的意义。 三、练一练

1、练习竖式书写格式并加深理解。直接填在书上,集体订正。 2、第4题为试商做铺垫。 3、学生自主编,并根据具体情境添加单位。 四、总结:这节课有哪些收获? 板书设计: 搭一搭(二) 16根小棒可以搭几个房子,还剩几根? 166=2(个)4(根) 答:16根小棒可以搭2个房子,还剩4根。 教学反思: 只有知识的授权,没有知识的对话;只有情感的倾注,没有情感的.交流,这样的课堂缺乏个体的灵动,缺少个性的独特。课堂教学,只有进行师生视界融合的对话,在相互的磨擦碰撞交流中才能迸发出创造思维的火花,学生才能真正成为探索新知的探索者,教师才能真正成为引领者。

有余数的除法(公开课)

有余数的除法 教学内容: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教材第60-61页例1、例2。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理解余数及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并会用除法算式表示出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的能力。 2. 借助用小棒摆正方形的操作,使学生巩固有余数除法的含义,并通过观察、比较探索余数 和除数的关系,理解余数比除数小的道理。 3. 渗透借助直观研究问题的意识和方法,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探索并发现余数和除数的关系。 教学难点:理解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 教学准备:课件,小棒。 教学过程: 课前游戏: 学生报数字,老师猜颜色,课后揭示其中的秘密。 (一)

看图表达,复习除法的含义 提问: 1.从图中看出哪些信息? 预设:有8根小棒;每4根摆一个正方形。 2.可以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预设:可以摆几个正方形? 3.你能解决这个问题吗?说一说你的想法。 预设:8÷4=2(个)表示8根小棒,每4根摆一个,可以摆2个正方形。 设计意图:从图像入手,让学生回忆除法的含义,并为接下来的摆小棒活动做热身。(二)动手操作,体会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 1.动手摆一摆:用9根小棒摆正方形,能摆几个?

预设:摆2个正方形,多出1根。 提问1:请小朋友们仔细看一看,两次摆的有什么不一样? 9根小棒,摆正方形,摆了几个?摆完了吗? 预设:8根小棒刚好摆完,9根小棒摆不完;9根小棒摆了2个正方形,多了1根。 提问2:像这样摆又可以怎样写除法算式呢?剩下的一个在除法算式中怎么表示? 预设:9÷4=2(个)……1(根);9÷4=2(个)多(余)1根;……表示用9根小棒能摆出2个正方形,多(剩)1根。 提问3:比较这些不同的算式写法,哪种写法最简洁明了? 你还有什么疑问? 预设:余数和除数的单位为什么不一样?能不能摆1个,剩下5根? 学生讨论出商和余数的意义。 小结:9根小棒最多能摆2个正方形,余1根,所以9÷4=2(个)……1(根) 2.动手摆一摆:用10、11、12根小棒摆正方形,并填写表格。

二年级有余数的除法数学教案

二年级有余数的除法数学教案为了更好的将教与学有机结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数学网小编与大家分享二年级有余数的除法数学教案,希望大家在学习中得到提高。 第六单元有余数的除法 第一课时:有余数的除法 教学目标 1.通过分草莓的操作活动,使学生理解余数及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并会用除法算式表示出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的能力。 2.借助用小棒摆图形的操作,使学生巩固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并通过观察、比较探索余数和除数的关系,理解余数比除数小的道理。 3.渗透借助直观研究问题的意识和方法,使学生感受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理解余数及有余除法的含义,探索并发现余数和除数的关系。 教学难点:理解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 一、观看动画(主题图),引出活动 问题:这些同学在做什么呢? 二、摆一摆,比较感知 (一)摆一摆,回顾除法意义

问题: 1. 读一读,你知道了什么? 2. 摆一摆,说一说你是怎样做的。 3. 能把摆的过程用算式表示出来吗? 6÷2=3(盘) 问题:1. 这个算式什么意思? 2. 这个意思你还在哪看到了? (沟通算式、文字、摆的过程之间的对应关系。) 问题:1. 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2. 现在你还会摆吗?互相说一说你打算怎样做。 3. 这1个草莓怎么不摆了? 4. 能把你的想法用算式表示出来吗? 7÷2=3(盘)……1(个) 问题:1. 这个算式什么意思? 2. 这个意思你还在哪看到了? (沟通算式、文字、摆的过程之间的对应关系。) (三)比一比,初步感知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问题:比较,有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 讲解:算式里的“1”表示剩下的1个草莓,在算式中称为“余数”,今天我们研究的是“有余数的除法”。 追问:余数表示什么? (四)圈一圈,填一填,及时巩固

《有余数的除法》观评课

《有余数的除法》观评课 《有余数的除法》是表内除法知识的延伸和拓展,同时也是多位数除以一位数除法的基础和起点。本节课,李老师是根据青岛版数学课程标准,小学二年级上册有余数的除法设计。 教学过程比较好的体现了新课改的教学模式,下面就谈谈我的认识和体会: 一、教学目标定位准确。本课时,是有余数除法的第一课时,教材主要让 学生认识余数、直观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理解余数必须比除数小的内容。 而李老师深刻理解了教材内容安排的意图,紧紧围绕教材内容确定教学目标和实现教学目标。 二、创设了有助于学生学习的活动情境。在新课引入环节李老师设置了猜气球颜色的游戏,自然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顺利地引出了本节课所要学习的数学知识,也较好地发挥了导向作用。在新知识的探究过程中,李老师制作了学习任务单,创设了让学生分草莓画一画、圈一圈的动手操作活动,老师也注意创设融洽的课堂气氛和有助于学生探究的活动情境,通过活动情境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的愿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根据李老师的教学内容的设计,主要帮助学生建立余数的概念,初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和知道余数必须比除数小。教学中,李老师紧紧抓住余数的意义和余数要比除数小的两大内容,为全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新课教学和课堂练习都围绕这两大内容展开。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余数的意义和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李老师加强了直观教学,充分利用摆草莓,借助学习任务单画一画、圈一圈的操作活动,让学生在操作过程中确实感觉到平均分物体时,余数存在的客观性和产生过程,如:让学生在画一画、圈一圈的过程中,让学生亲身体会到余数必须比除数小。课堂一开始设置了猜气球颜色的游戏,到最后揭示了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

《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教材第60页例1及第61页例2。 教学目标: 1.通过分草莓的操作活动,使学生理解余数及有余数除法的含义,并会用除法算式表示出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的能力。 2.借助用小棒摆正方形的操作,使学生巩固有余数除法的含义,并通过观察、比较探索余数和除数的关系,理解余数比除数小的道理。 3.渗透借助直观研究问题的意识和方法,使学生感受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探索并发现余数和除数的关系。 教学难点:理解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 教学准备:小棒,课件 教学过程: 一、互动游戏,激发兴趣 二、动手实践,感知意义 (一)复习表内除法的含义 1、课件展示例1的问题情景:(小朋友们请看)有6个草莓,每2个摆一盘,可以摆几盘?到底是不是可以摆3盘呢?(课件展示摆的过程) 2、指名摆一摆。小朋友们仔细看,摆了几盘?草莓摆完了吗?板书:摆3盘,正好摆完。) 3、质疑:你能把刚才摆的过程用一个算式表示出来吗?为什么用除

法来计算? 4、质疑: 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6个草莓,每2个摆一盘,可以摆3盘。) (二)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 1、在动手操作中感受平均分时出现剩余的情况。 (1)如果有7个草莓,还是每2个摆一盘,又可以怎样摆呢? (2)(课件展示摆的过程。) (3)质疑:请小朋友们仔细看一看,两次摆的有什么不一样? 7个草莓,每2个摆一盘,摆了几盘?摆完了吗?板书:摆3盘,还剩1个。 2、列算式表示摆的过程。(像这样摆又可以怎样写除法算式呢?剩下的一个在除法算式中怎么表示?) 3、交流展示。(谁来试着说一说。)规范余数写法。 7÷2=3(盘)……1(个)3表示什么?1呢? 4、质疑:谁能结合这幅图完整的说说算式表示什么意思?剩下的1个叫做余数。(课件出示完整的算式) 5、揭题:像这样的除法就叫有余数的除法。并说说每个数的名称。 (1)读算式:7除以2等于3(盘)余1(个)(2)说各部分的名称。 其实,有余数的除法里边蕴藏着许多数学知识,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它。小朋友们请看……) 三、观察对比,发现规律

有余数的除法(公开课)

有余数得除法 教学内容: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教材第6061页例1、例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余数及有余数得除法得含义,并会用除法算式表示出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得能力。 2、借助用小棒摆正方形得操作,使学生巩固有余数除法得含义,并通过观察、比较探索余数与除数得关系,理解余数比除数小得道理。 3、渗透借助直观研究问题得意识与方法,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得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理解有余数除法得含义,探索并发现余数与除数得关系。 教学难点:理解余数要比除数小得道理。 教学准备:课件,小棒。 教学过程: 课前游戏: 学生报数字,老师猜颜色,课后揭示其中得秘密。 (一) 瞧图表达,复习除法得含义 提问: 1.从图中瞧出哪些信息? 预设:有8根小棒;每4根摆一个正方形。 2.可以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预设:可以摆几个正方形? 3.您能解决这个问题吗?说一说您得想法。 预设:8÷4=2(个)表示8根小棒,每4根摆一个,可以摆2个正方形。 设计意图:从图像入手,让学生回忆除法得含义,并为接下来得摆小棒活动做热身。 (二) 动手操作,体会有余数得除法得意义。 1. 动手摆一摆:用9根小棒摆正方形,能摆几个? 预设:摆2个正方形,多出1根。 提问1:请小朋友们仔细瞧一瞧,两次摆得有什么不一样? 9根小棒,摆正方形,摆了几个?摆完了吗? 预设:8根小棒刚好摆完,9根小棒摆不完;9根小棒摆了2个正方形,多了1根。 提问2:像这样摆又可以怎样写除法算式呢?剩下得一个在除法算式中怎么表示? 预设:9÷4=2(个)……1(根);9÷4=2(个)多(余)1根;……表示用9根小棒能摆出2个正方形,多(剩)1根。 提问3:比较这些不同得算式写法,哪种写法最简洁明了? 您还有什么疑问? 预设:余数与除数得单位为什么不一样?能不能摆1个,剩下5根? 学生讨论出商与余数得意义。 小结:9根小棒最多能摆2个正方形,余1根,所以9÷4=2(个)……1(根) 2. 动手摆一摆:用10、11、12根小棒摆正方形,并填写表格。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

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 《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材第60页例1、第61页例2及相关内容。教材简析: “有余数的除法”是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的内容。“有余数的除法”安排在学习完成“表内除法”之后不久进行教学,并且以表内除法为基础,通过对比加以编排。例1通过平均分物过程的对比,教材通过“将一些草莓,每2个一份,可以怎么分”,帮助学生感受平均分物的过程有两种情况。在对比中拓展学生对除数的认识,并更好地理解余数的含义,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例2中对有余数的除法和表内除法的横式的对比,通过结合操作过程,使学生在对比中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横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及每个数的含义,教材专门编排一道例题,教学余数和除法之间的大小关系,让学生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理解余数比除数小的道理。 学情分析: 本节课教学有余数的除法,是在学生已经学过表内乘除法的基础上学习的,内容包括认识有余数的除法算式,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算式的含义,知道余数比除数小的道理,学生在前一阶段刚刚学会表内除法,已经接触过许多正好全部分完的事例,但二年级学生的思维还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想较好完成由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转变,就要借助动手操作,让学生亲子去实验,去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本节课我将安排学生大量的动手摆、圈、分的活动。通过动手操作,直观感

受余数的产生及意义。根据学生喜欢动手的特点,安排了动手摆小棒的活动,让学生在操作的过程中体会有余数的除法,初步感受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的道理。利用学生练习做题的环节,深化理解余数小于除数,从而更好地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 教法简介: 针对二年级学生年龄小的特征,本节课我主要采用的是引导、探究、讨论、发现的教学方法,学生通过借助实物分一分,摆一摆。学根据自放手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里,生借助用小棒摆正方形, 己的学习体验,用合作的方式,通过观察操作、探究讨论、发现比较力求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理解所学的知等方法进行自主学习,识,从而达到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目的。教学目标:使学生理解余数及有余数的除法的含1. 通过分草莓的操作活动,义,并会用除法算式表示出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的能力。使学生巩固有余数的除法的 2.借助小组合作探究摆小棒的操作,含义,并通过观察、比较、探索余数和除数的关系。理解余数比除数小的道理。使学生经历发现知识的 3.渗透借助直观研究问题的意识和方法,过程,感受学数学,用数学的快乐。教学重点:理解余数及有余数除法的含义,探索并发现余数和除数的关系。 教学难点:理解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 教学准备:课件、教具、小棒。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一)复习表内除法的意义所以摘我们的朋友小兔子要邀请我

《观课报告模板》

《观课报告模板》 观课报告范文我选择“教学问题的设计”作为自己的观察视角,现将观课情况总结汇报如下: 一、问题设计时考虑到了学生兴趣《有余数的除法》是在平均分的基础上学习的,在呈现情境图后,教师提问:你会不会把9个面包分给4个小朋友。课堂上许多学生跃跃欲试,竞相发言,动口动脑,收到了较好的课堂效果。 二、问题设计层层递进生演示完分面包,老师提问:还有不同的分发吗。学生演示不同的分发。在学生分完后,老师提问:应该用哪一种运算表示呢。问题设计有阶梯,层层递进,逐级攀登,对于教学中的一些重难点,教师设计一系列铺垫性的问题,依据学生水平,化难为易、化繁为简、由近及远,一环扣一环,逐步解决大问题,通过由浅入深的逐步分析和理解,使学生掌握知识,让学生思维在问题的坡度上步步升高,最终达到“能自己跳起来摘到果子”的理想境界。 三、问题的提问掌握时机教师在提问设计时,能视课堂教学流程中各个时机、环节的不同而不同; 针对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提问方式纵横交织,多种多样,采用了多种提问方式,如投石激浪式、选择比较式、填充补续式、追踪探因式、检查整理式等。教师在操作过程中能把握提问时机,掌握火候,启发引导,循循善诱,本课的教学重点得到了落实。 四、问题的提问注意了对学生回答的处理提问时注意了对学生回答的处理。教师面向全班学生提出问题后,待学生略作思考后,指名

学生个别回答。学生答题后,教师又恰当地指名其他学生,引导他们对这一学生的回答进行补充、评价。这样做有利于把全班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教师所提出的问题上来。 在问题设计上,胡老师还是存在一些问题的,比如在学生分完面包列完算式后,老师提问:同学分完了面包,还有很多的东西分一分,你能不能用手中的学具分一分,能不能把算式写到草稿纸上。这个问题要求不明确,不具体。 观课报告模板在这次观看教学视频的过程中看得了许多优秀教师精彩的授课,学习到了不少新颖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受益匪浅。正是由于意识到这--点,我才知道这次机会是多么地珍贵。以前在学校听其他老师的课和外出学习听课,只是盲目的看看教师教学过程中出彩点,当时感到很有收获过后就没有了记忆。现在想来是因为没有深入的根据维度进行系统的分析加以记忆。这次培训平台给出了详细的分析维度:教学设计、教学过程、教学效果、技术规范、总体评价。可以一对照加以分析思考,结合自己的实际学习改进。下面有三点就观课中的思考和大家分享。 一、怀着学习的态度认真观摩六节课。 每年都要参加暑期网络培训,每年也都有部分老师怀着应付的心理参加完这项任务。好在今年平台改变了以往模式,能给大家充足的时间来学习观摩六位老师的课,并且配以相关的评价列表让大家针对性的思考,可以说是一-次难得的静心学习提高自己业务能力,学习优秀教师经验的宝贵机会。观课评价设置了保存模式也是为了让我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