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夜洛城闻笛》《夜上受降城闻笛》阅读练习及答案(2020年山东省临沂市中考题)

《春夜洛城闻笛》《夜上受降城闻笛》阅读练习及答案(2020年山东省临沂市中考题)

7.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小题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夜上受降城闻笛

李益

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两诗都写夜间“闻笛”,都抒发思乡之情,但写法上有所不同,请结合诗句加以分析。

【答案】《春夜洛城闻笛》运用想象和夸张,突出笛声的无处不在,借抒发离情别绪的《折杨柳》表达思乡之情。《夜上受降城闻笛》含蓄蕴藉,将所要抒发的感情蕴涵在对景物的描写之中,借夜风中凄凉幽怨的芦笛声,抒发征人思乡之情。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写作手法的分析。《春夜洛城闻笛》抒发了作者客居洛阳,夜深人静之时被笛声引起的思乡之情,笛声“散入春风”“满洛城”,仿佛无处不在,无处不闻,这是运用了想象和夸张的手法。第三句点出了《折杨柳》曲,《折杨柳》曲伤离惜别,其音哀怨幽咽。听到笛声以后,诗人触动了乡思的情怀。《夜上受降城闻笛》景中寓情,万籁俱寂的静夜里,夜风送来了凄凉幽怨的芦笛声,这笛声使诗人想到:是哪座烽火台上的戍卒在借芦笛声倾诉那无尽的边愁?那幽怨的笛声又触动了多少征人的思乡愁?在这漫长的边塞之夜,他们一个个披衣而起,忧郁的目光掠过似雪的沙漠,如霜的月地,久久凝视着远方。这首诗将诗情、画意与音乐美熔于一炉,含蓄地道出征人思乡之情的深重和急切。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赏析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赏析 本文是关于李白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春夜洛城闻笛作者: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词句注释 ⑴洛城:即洛阳,今属河南。 ⑵玉笛:玉制或锻玉的笛子。玉:指玉石。暗飞声:声音不知从何处传来。 ⑶满:此处作动词用,传遍。 ⑷闻:听;听见。折柳:即《折杨柳》笛曲,乐府“鼓角横吹曲”调名。胡仔《苕溪渔隐丛话》:“《乐府杂录》云:‘笛者,羌乐也。古曲有《折杨柳》、《落梅花》。’故谪仙《春夜洛城闻笛》云:‘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杜少陵《吹笛诗》:‘故园杨柳今摇落,何得愁中曲尽生?’王之涣云:‘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皆言《折柳曲》也。”一方面内容多写离情别绪,一方面又暗含一种习俗:人们临别时折柳相赠。柳:暗指“留”。 ⑸故园:指故乡,家乡。 白话译文

是谁家的庭院,飞出幽隐的玉笛声?融入春风,飘满洛阳古城。客居之夜听到《折杨柳》的乐曲,谁又能不生出怀恋故乡的深情? 《春夜洛城闻笛》赏析: 《春夜洛城闻笛》是唐代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七绝。此诗抒发了作者客居洛阳夜深人静之时被笛声引起的思乡之情,其前两句描写笛声随春风而传遍洛阳城,后两句写因闻笛而思乡。全诗扣紧一个“闻”字,抒写自己闻笛的感受,合理运用想象和夸张,感情直率真挚又有余蕴,令人回味无穷。 这首诗是唐玄宗开元二十三年(735年)李白游洛城(即洛阳)时所作。洛阳在唐代是一个很繁华的都市,时称东都。当时李白客居洛城,大概正在客栈里,因偶然听到笛声而触发故园情,作此诗。 此诗写乡思,题作“春夜洛城闻笛”,明示诗人因闻笛声而感发。题中“洛城”表明是客居,“春夜”点出季节及具体时间。起句即从笛声落笔。已是深夜,诗人难于成寐,忽而传来几缕断续的笛声。这笛声立刻触动诗人的羁旅情怀。诗人不说闻笛,而说笛声“暗飞”,变客体为主体。“暗”字为一句关键。注家多忽略这个字。因为不知笛声来自何处,更不见吹笛者为何人,下此“暗”字,十分恰当。这里“暗”字有多重意蕴。主要是说笛声暗送,似乎专意飞来给在外作客的人听,以动其离愁别恨。全句表现出一种难于为怀的心绪,以主观写客观。此外,“暗”也有断续、隐约之意,这与诗的情境是一致的。“谁家”,意即不知谁家,“谁”与“暗”照应。第二句着意渲染笛声,说它“散入春风”,“满洛城”,仿佛无处不在,无处不

春夜洛城闻笛》教学设计

课题:《春夜洛城闻笛》 作者:李白 课时安排:1课时 教材分析:《春夜洛城闻笛》是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课外古诗词诵读中的一篇古 诗,是李白客居洛阳时的所闻所感。课外古诗词诵读中的诗都是古代诗歌中的名家名篇,具有丰富的人文教育资源。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通过对春夜笛声的细腻、夸张描写,表达了千万游子的思乡之情。 学情分析:《新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能欣赏文学作品,能设身处地的体验 和理解作品”,“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做出自己的评价”,“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初一学生由于自身人生阅历的缺乏和知识结构的不完善,对乡愁的理解和领悟诗歌的意境有一定的困难。因此,我的教学设计是把本课教学分为四大模块,即“知人论世—听读朗读—品味诗句—知识迁移”,通过学生的主体活动,在互动中使理解加深,对乡愁这一中国诗歌中历久弥新的普遍主题有一定的认识。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在理解诗歌内容和情感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读出诗的节奏和内涵。 2.学习诗人由音乐引起感想,抒发感情的写法。 3.背诵诗歌。 过程与方法 1.有感情地反复诵读,体会古诗的意境。 2.运用启发式教学,让学生自主学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启发学生热爱祖国古典文化的思想感情。 2.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1.通过朗读训练,提升诗歌的阅读能力与水平。 2.背诵全诗。 教学难点 了解古曲《折杨柳》的意义,理解诗句表达的思想感情。 分析不同意象的组合对理解诗歌表达情感的作用。 教学方法:讨论法、自主探究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同学们,乡愁是漂泊在外的游子心中永远的歌。上学期我们学了一首元曲《天净沙·秋思》,“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道出了马致远及无数在外游子的思乡之情。除此之外,我们还学过哪些思乡的诗歌呢?(《静夜思》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看到明月从而引发乡愁。)那么,在李白的其他诗中,还有什么也能勾起他的乡愁?接下来,我们就一起走进《春夜洛城闻笛》。 (多媒体展示文题《春夜洛城闻笛》) 二、走进作者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诗人,出生于西域,幼时随父迁居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李白是屈原之后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其诗歌豪迈奔放、清新俊逸、想象丰富、意境奇妙、语言夸张,惯于采用历史典故和神话传说表达感情。 李白最擅长乐府歌行,近体则以七绝和五律著称。有《李太白集》传世。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早发白帝城》等。 三、写作背景 这首诗是李白在唐玄宗开元二十三年(735年)游洛城(即洛阳)时所作。洛阳在唐代是一个很繁华的都市,时称东都。当时李白客居洛城,夜晚宿在客栈里,因偶然听到笛声而触发故园情,作此诗。 四、朗读诗歌 1、生根据预习情况自由朗读。 2、生听朗诵音频,注意字音和节奏。 3、请学生代表朗读,生集体朗读。 五、再读诗歌,结合注释理解大意。 1、理解重点词 玉笛:笛子的美称。 (《夜上受降城闻笛》李益,笛:芦管。) 折柳:指《折杨柳》,汉代乐府曲名,内容多叙离别之情。 故园:故乡,家乡。 2、诗句大意 是谁家的庭院,飞出幽隐的玉笛声?融入春风,飘满洛阳古城。客居之夜听到《折杨柳》的乐曲,谁又能不生出怀恋故乡的深情? 六、品味诗句 “谁家玉笛暗飞声” ①“谁家”,意即不知谁家,“谁”与“暗”照应。 ②“暗”主要是说笛声暗送,似乎专门飞来给在外的游子们听,以动其离愁别恨。全句表现出一种难以抒怀的心绪,以主观写客观。 ③此外,“暗”也有断续、隐约之意,忽隐忽现,这与诗的情境是一致的。 “散入春风满洛城”

春夜洛城闻笛

[教学目标] 1.在理解诗歌内容和情感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读出诗的节奏和内涵。 2.学习诗人由音乐引起感想,抒发感情的的写法。 3.按照诗歌的顺序作文,试着通过想象,把诗中提示的音乐用文字描写出来。 [教学重难点] 1.了解古曲《折杨柳》的意义,理解诗句表达的思想感情。 2.用文字描写诗中提示的音乐。 [教学过程] 一、课前交流 同学们,乡愁是漂泊在外的游子心中永远的歌。“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是王安石的乡愁;“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是崔灏的乡愁;“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是马致远的乡愁;那么“诗仙”李白的乡愁是什么呢?(生: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是什么勾起了他的乡愁?(生:明月)在这首诗中明月能勾起他的乡愁?那么,在李白的其他诗中,还有什么也能勾起他的乡愁? 二、揭示课题,了解诗人 今天,我们就再学一首李白的思乡诗《春夜洛城闻笛》。(板题,读题) 1.诗的题目告诉了我们什么?(生:告诉了时间,地点,事情)谁能用自己的话把诗题的意思说一下?(生:一个春季的夜晚,李白在“洛城”听到了笛声。)知道“洛城”在哪儿吗?(生:今河南洛阳)不错,看注释是学习古诗的好方法。 师: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史称“诗仙”,生于中亚细亚碎叶城,长于蜀地,25岁出蜀而漫游楚湘,最终葬在安徽当涂。他一生创作丰厚,诗歌多以雄奇的想象、大胆的夸张、浪漫的手法,讴歌祖国的大好山河,给人以清新飘逸之感。这首诗是他在开元二十三年(735)游洛阳时所作。那么,诗歌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呢?[一问,提出下一节学习要求] 三、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学生自读古诗两遍,注意两个多音字的读音。 2.抽查学生朗读,相机证音:

山东临沂方言大全

218.26.171.* 【天时类】 ○太阳曰"日头"(ritou) ○彗星曰"扫出星" ○过午曰"晌午"(shangwen) ○下午曰"瞎晚儿" ○昨天曰"夜来" ○毛毛细雨曰"下雾露毛" 【人事类(身体附)】 ○得意忘形曰"恣的不行" ○肆意张扬曰"哧鳞" ○身心舒泰曰"福毯" ○郁闷不舒曰"懊头" ○小儿撒娇曰"发犏pian' ○讨好于人曰"舔拇" ○闯祸曰"作业" ○卖弄曰"翩弄"(pianlong) ○通奸曰"噶ga伙" ○手巧曰"巧妙" ○言人能吹曰"牛逼鼓子"

○言人举止轻佻曰"骚湖蛋" ○言人行为下流曰"污烂" ○故意曰"得为"(deiwei) ○博弈常输者曰"迷手",又曰"迷匠" ○小男孩曰"小小子儿"(xiaosaor) ○小女孩曰"小妮子" ○言人固执曰"犟劲头" ○言人曰"皮紧" ○言人傻曰"憨子" ○诱人入套曰"岔巴" ○饿曰"卧" ○脏曰"窝囊" "埋汰' ○嫌人脏曰"夷赖" "饿痒" ○议人短长曰"掣舌头拉板疼" ○私生子曰"私孩子" ○二人投缘曰"对撇子" ○嬉皮笑脸曰"没脸"(mulian) ○装束齐整曰"板正" "

○动作巧捷曰"俏chua"(后一字无汉字对应,乃"出","阿"二字连读) ○视物清楚曰"村良的" ○便溏曰"拉薄屎" ○鼻流清涕曰"淌鼻子 ○额头曰"耶楼盖" ○膝盖曰"各了稗子" ○光头曰"秃蛋子" ○光膀子曰"光肉儿" 拳头曰"屁捶" ○左撇子曰"左巴裂子" ○脚趾曰"脚拇丫" 【动作类】 ○动曰"故用" ○饮曰"哈" ○以筷夹菜曰"叨" ○置物于某处曰"稳" ○推曰"拥" ○两手或一手拽棍状物悬挂曰“打提di 溜” ○抡臂以掌心击之曰"呼" ○以拳击之曰"通"

《春夜洛城闻笛》阅读赏析试题集

《春夜洛城闻笛》赏析试题集 一、读诗从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开始 ①作者 李白,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李白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 ②写作背景 这首诗是唐玄宗开元二十三年(735年)李白游洛城(即洛阳)时所作。洛阳在唐代是一个很繁华的都市,时称东都。当时李白客居洛城,大概正在客栈里,夜晚听到笛子吹奏《折杨柳》的曲调而触发故园情,作此诗。 二、句意 是谁家的庭院,飞出幽隐的玉笛声?融入春风,飘满洛阳古城。客居之夜听到《折杨柳》的乐曲,谁又能不生出怀恋故乡的深情? 三、主旨、情感 此诗抒发了作者对故乡亲友的思念和当年与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 (由于“柳”、“留”谐音,古诗中的“柳”暗含希望对方留下来之意。折柳曲让诗人不由得想起曾经与亲友在春风中折柳赠别的情景,猛然触动了诗人孤独伤感的情绪。) 全诗扣紧一个“闻”字,抒写自己闻笛的感受,合理运用想象和夸张,感情直率真挚又有余蕴,令人回味无穷。 四、赏析试题 1.请简要说说“谁家玉笛暗飞声”中“暗”字的表达效果。 “暗”有断续、隐约的含义,写吹笛人只管自吹自听,却不期然地打动了许多听众,触动听者的思乡之情。 “暗”字是首句之关键。因为不知笛声来自何处,更不见吹笛者为何人,用“暗”字十分恰当。另外,“暗”字寓意颇深:①说笛声暗飞,似乎是为了来触动羁旅者的离愁别绪;②此外,“暗”也有隐约之意,与诗的情境相呼应;③“谁家”之“谁”与“暗”照应。 2.请简要谈谈“谁家玉笛暗飞声”中“飞”字的表达效果。 “飞”写出出乎意料的感觉,使无形的声音形象化,渲染笛声,形象而生动,更增添了羁旅者的离愁别绪。 3.赏析“散入春风满洛城”一句的妙处。 ①从用词的角度 1

《春夜洛城闻笛》教案

《春夜洛城闻笛》教案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诵并背诵本诗。 2.了解诗歌大意,感受诗人的情感。 3.根据诗歌意象,展开想象,以“诗”写诗,加深感悟。 【教学重难点】 1.了解诗歌大意,感受诗人的情感。 2.根据诗歌意象,展开想象,以“诗”写诗,加深感悟。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中国的古典文学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它凝结了先贤们最高深的思想、最伟大的创造和最纯洁的感情。在古典文学的大花园中,唐诗更是一朵艳丽的奇葩。涌现出了很多伟大的诗人,你说说你最喜欢的唐代诗人吗?(引出李白) 二、朗读指导。 第一遍读:整体把握,读准字音。 第二遍读:掌握节奏,注意语速。 七言绝句,一般是四顿,二二二一或二二一二句式。 春夜洛城闻笛 唐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三、课文研讨 1.解题。 2.有人说:“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中的“暗”、“满”最为传神,你能说说吗? 3.前人评价说“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你同意吗? 4.在这样春风沉醉的夜晚,听到《折杨柳》哀怨缠绵的旋律,李白又会怎样呢?此时的他,会有怎样的动作、神态、心理呢?展开想象,写一段话。(采用第一

人称,力争做到语言流畅、优美) 5.归纳主题。 6.课外拓展,加深印象。 7.课堂小结: 悠悠玉笛声浓浓故园情,乡愁是羁旅在外的游子心中永远的歌。静谧的夜晚,习习的春风,更有这悠悠的笛声,引发了诗仙心中浓浓的故园情,写下了千古传诵的思乡之作——《春夜洛城闻笛》。 同学们,最后让我们在琅琅书声中结束今天这堂课。 四、布置作业 ①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本诗。 ②思乡为主题的古诗文名句积累。

春夜洛城闻笛教学设计

《春夜洛城闻笛》教学设计 1、上课之前,老师想考考大家。提到大诗人李白,大家并不陌生,我们上学期学过他 的哪篇诗歌?大家可以在公屏上打字告诉我。(这篇诗歌是李白青年时期,即将离开故乡,外出闯荡时写的,一句思君不见下渝州,借峨眉山的月亮含蓄表达自己对家乡、友人的思念之情。)《峨眉山月歌》,大家是否还记得关于李白的文学常识?可以连麦告诉我,也可以在公屏上打字说。说的很详细,老师还有补充。(李白不但文采斐然,还善剑术,相传他“十五好剑术”“剑术自通达”他为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爱游历名山大川) 2、今天,我们就共同来学习一首李白写的诗。看看这位传奇文人给我们带来了怎样的 传世之作。 3、首先,我们来看看这首诗的体裁。全诗共4句,每句7个字,有严格的格律要求, 可见,为七言绝句。 4、既是绝句,我们就要读出朗朗上口的韵感。哪位同学能来试一下?(注意把握节奏, 一个词或一个词组为一个节奏)谁还能再来试一下? 5、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相信朗读过后,大家已对诗文内容有了初步了解,下面, 我们就一起来赏析诗文的精妙之处。 6、题目是诗文的眼睛,同学们说说看,透过题目《春夜洛城闻笛》,你了解到了那些信 息?可以打字告诉我。(点名季节,时间,地点,本诗为诗人闻笛而感发)没错,这首诗写于(写作背景) 7、下面,我们具体看看诗文内容,给大家一分钟时间思考,根据注释,用自己的语言 描述出诗文前两句所讲的内容。我们一起来看。 8、诗文的意思明确了,大家说说看,诗人在春夜,客居洛阳之时,听到笛声,触发了 怎样的情愫?打字告诉我(思乡之情)。你是从哪句话、哪个字看出来的?(【折柳】:指《折杨柳》,汉代乐府曲名,内容多叙离别之情。折柳是诗文的点睛之笔,也是诗文的意义所在,诗文是叙离别之情的)

山东省临沂市建设规划报告(40页)

皮匠网——开放、共享、免费的咨询方案报告文库 咨询人士学习成长与交流平台 年山东省临沂市建设规划报告 目录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发展目标与规模 第三章近期城市建设重点及空间分布 第四章城市综合交通建设规划 第五章城市居住建设规划 第六章城市公共设施建设规划 第七章城市工业、仓储物流建设规划 第八章城市绿地建设规划 第九章历史文化遗产和风景资源保护规划 第十章城市市政公用设施建设规划 第十一章城市环境保护规划 第十二章城市综合防灾规划 第十三章规划实施措施 第十四章附则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规划编制目的 为科学引导城市建设,全面落实城市总体规划发展要求,根据临沂市委、市政府工作要求,依据《临沂市城市总体规划(年)》和临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特开展临沂市城市近期建设规划的编制。 第二条规划期限和规划范围 规划期限:—年。 规划范围:《临沂市城市总体规划》(年)确定的建设用地规划范围,共包括北城新区、兰山罗庄高新片区、河东区、经济开发区和机场共个区块,具体为北起三和十三街、南到南外环路、西起京沪高速、东达临东路范围内建设用地范围,总面积约平方公里。 第三条规划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办法》 、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 、《临沂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年) 、《临沂市城市总体规划》(年) 、《临沂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国务院关于加强城乡规划监督管理的通知》(国发[]号) 、建设部等国务院九部委建规<>号《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城乡规划监督管理的通知>的通知》

、建设部建规<>号《关于印发<近期建设规划工作暂行办法>、《城市规划强制性内容暂行规定>的通知》 、建设部、山东省其它相关编制城市规划的技术规范标准及相关法律、法规 第四条规划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国发[]号文件精神,围绕省委、省政府的战略布署和市委、市政府的近期发展战略,在总结总体规划实施的基础上,求真务实,实事求是解决城市问题、正确引导城市发展。 、充分发掘临沂在苏鲁地区的区位交通、产业经济和人文地理等方面的产业优势,做大做强商贸物流业,文化旅游产业。 、贯彻集约利用土地和资源的思想,在城市建设和发展过程中,防止土地的无序开发和资源的无度利用。 、坚持以人为本,突出改善民生,注重社会公平,统筹安排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文化、教育、体育、医疗卫生等公共服务设施的规划布局和建设,让全体市民共享发展成果,让外来旅客享受便捷的服务。 、坚持生态优先,实现可持续发展。统筹考虑生产生活需求与资源承载、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城市。 第二章发展目标与规模 第五条近期发展目标 “十二五”期间临沂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为:以“一个中心城市、两个示范区”为重点,打造鲁南经济文化中心。至年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达到亿元;地方财政收入年均增长,达到亿元;与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整合、扩容、提升为重点,着力提高专业市场的规划建设水平、运营管理水平和在国内外市场的影响力,打造设施齐全、门类完整、管理一流、全国最大的现代专业市场集群和国际性商品集散中心。

《春夜洛城闻笛》的教案

《春夜洛城闻笛》的教案 1.在理解诗歌内容和情感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读出诗的节奏和内涵。 2.学习诗人由音乐引起感想,抒发感情的的写法。 3.按照诗歌的顺序作文,试着通过想象,把诗中提示的音乐用文字描写出来。 1.了解古曲《折杨柳》的意义,理解诗句表达的思想感情。 2.用文字描写诗中提示的音乐。 同学们,乡愁是漂泊在外的游子心中永远的歌。“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是王安石的乡愁;“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是崔灏的乡愁;“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是马致远的乡愁;那么“诗仙”李白的乡愁是什么呢?(生: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是什么勾起了他的乡愁?(生:明月)在这首诗中明月能勾起他的乡愁?那么,在李白的其他诗中,还有什么也能勾起他的乡愁? 今天,我们就再学一首李白的思乡诗《春夜洛城闻笛》。(板题,读题)

1.诗的题目告诉了我们什么?(生:告诉了时间,地点,事情)谁能用自己的话把诗题的意思说一下?(生:一个春季的夜晚,李白在“洛城”听到了笛声。)知道“洛城”在哪儿吗?(生:今河南洛阳)不错,看注释是学习古诗的好方法。 师: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史称“诗仙”,生于中亚细亚碎叶城,长于蜀地,25岁出蜀而漫游楚湘,最终葬在安徽当涂。他一生创作丰厚,诗歌多以雄奇的想象、大胆的夸张、浪漫的手法,讴歌祖国的大好山河,给人以清新飘逸之感。这首诗是他在开元二十三年(735)游洛阳时所作。那么,诗歌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呢?[一问,提出下一节学习要求] 1.学生自读古诗两遍,注意两个多音字的'读音。 2.抽查学生朗读,相机证音: 散(san san)折(zhe zhe she) 师:同学们能根据意思的不同而选择它在诗中的正确读音,真棒!当然读好古诗,不光要读准字音,讲究节奏、停顿,如同唱歌一般。

临沂介绍

临沂介绍 蒙山高,沂水长,沂蒙山区好地方。素以沂蒙山区而著称的山东省临沂,位于山东省东南部,辖三区九县,面积1.72万平方公里,人口1000万,是山东省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行政区。 临沂地处东南沿海,地理位置优越,区位优势明显,基础设施完善。区位上,东靠日照港、岚山港和连云港,属新亚欧大陆桥东方桥头堡范畴,处于山东和江苏两个经济大省的交界处,南北交汇,海陆兼济,发展空间广阔。经过建国后几十年的艰苦奋斗,临沂市已奠定了良好的发展基础。临沂飞机场通达全国十几个城市,京沪高速公路、日东高速公路、新亚欧大陆桥铁路、沿海铁路大通道在临沂市境内纵横交错,构成了一个非常便捷的陆海空立体交通主干网,加上不断完善的现代化通讯网,使得沂蒙大地对外联系的时空距离大大缩短,客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在这里多纬交汇,内外双向互动,辐射海内外,一个大开放、大交融、大发展的格局已经初步形成。临沂市地貌类型多样,融北国的粗犷风光与南国的鱼米之乡风韵于一体,钟灵毓秀,仪态万方。北部是绵延起伏的群山,中部是逶迤的丘陵,南部是一望无际的冲积平原。北部的蒙山,以“天然氧吧”、“养生长寿”而闻名,横亘数百里,七十二主峰、三十六洞天,集险、奥、幽、旷、奇、雄、秀于一体,遥对泰山,雄奇壮美。蜿蜒的沂河,如镶嵌的玉带,纵贯全境,充满灵气。南部的临郯苍平原,沃野万顷,稻花飘香。优美的《沂蒙山小调》唱出了临沂无限秀美的风光。 临沂市是一块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的土地。几十万年前的沂河两岸就活动着人类祖先的足迹,临沂古城已有2400多年的历史。闻名中外的《孙子兵法》和《孙膑兵法》竹简就出土在这里,拥有精美的汉画像石刻的沂南北寨汉墓是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临沂市博物馆存有文物万余件,其中国家级文物300余件。临沂还是一代名相诸葛亮、书圣王羲之、书法家颜真卿、算圣刘洪,以及曾子、匡衡、王祥等的故乡。他们灿若星辰,光照千秋,折射着沂蒙大地人杰地灵、钟灵毓秀的光辉。 临沂市是著名的革命老区。战争年代,沂蒙人民为抗击外来侵略和中国革命的胜利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和牺牲,三万沂蒙的优秀儿女献身疆场。车轮滚滚的支前队伍、送子送郎参军的动人场面、红嫂的感人故事、名垂青史的孟良崮战役记下了这一段光荣的革命业绩。

春夜洛城闻笛(最新教案教学设计)

《春夜洛城闻笛》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春夜洛城闻笛》是唐代著名诗人李白的一首诗。李白在客居东都洛阳的一个夜晚,辗转反侧,听到笛子吹奏《折杨柳》曲调,不禁被它勾起对家乡的怀念。这首诗写的是闻笛,更抒发了对家乡和家人的深切思念。 设计理念: 借助古诗文这一教学平台,通过“读、写、议”等行之有效且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并恰当运用多媒体课件激发情趣,拓展思维,从而突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尊重学生的独特感悟,提升学生的整体素养。 教学目标: 1、自主阅读,借助注释等理解古诗的意思。 2、能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诗歌。 3、感悟诗歌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诗人的思乡之情。 教学重点: 感悟诗歌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听到笛声所引起的思乡之情。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数: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学生朗诵《静夜思》 2、请同学们想一想,这首古诗的作者是谁? 3、学生交流(李白) 4、你熟悉李白吗?(学生汇报交流,教师随机补充。) (出示李白简介: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著名诗人,被誉为“诗仙”,和杜甫并称为“李杜”。年轻时辞亲远游,想要入朝为官,几经坎坷,最

终寄情诗酒山水。) 5、这首诗主要是写什么的?(学生交流) (在这首诗中,引发诗人思乡情感的是空中那轮皎洁的明月。但是,对游子来说,能勾起自己对家乡的思念的,又何止这月亮呢?这一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李白的另一首表达思乡情感的诗——《春夜洛城闻笛》,看看又是什么勾起了李白的思乡情。) 6、揭示课题,板书课题。 7、质疑课题。 (1)读了课题你知道了什么? 1 “洛城”:东都洛阳,在今河南省。 2 这首诗写在春天的一个夜晚 3 李白听到了笛子声 (2)你有什么问题?(谁在吹笛子?) (3)齐读诗题。 二、初读古诗,掌握节奏 1、自由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读到自己满意为止。 2、学生自由朗读,教师巡视指导。 3、检查交流:指名读诗,并随机指导,做到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4、再读古诗,读出节奏。 (古诗不仅要读正确,还要读出节奏。这是一首七言诗,它的节奏是223。) 春夜洛城闻笛 (唐)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 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 何人/不起/故园情。 (1)学生自由练读(2)检查读 5、有节奏地读古诗 三、品读诗歌,入境悟情 同学们已经能把古诗读的很流利、很有节奏了,如果想读得更好、读出感情,就要先理解古诗的意思。就让我们跟随李白回到洛阳的那个春夜。 (一)感受夜闻笛。 1、出示第一、二句。

李白诗词《春夜洛城闻笛》的诗意赏析

李白诗词《春夜洛城闻笛》的诗意赏析 本文是关于李白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春夜洛阳城闻笛源自诗人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春夜洛城闻笛》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该诗抒发了开元二十三年(公元735年)李白客居洛阳夜深人静之时,被笛声引起的思乡之情。诗的前两句描写笛声随春风而传遍洛阳城,后两句写因闻笛而思乡。《春夜洛城闻笛》 【年代】:唐 【作者】:李白 【内容】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背景: 诗人在客居洛阳的一个夜晚,听到笛子吹奏《折杨柳》的曲调。此时此地听到这首曲子,谁能不思念自己的家乡或亲人呢? 《春夜洛城闻笛》一诗创作的地点在洛城,也就是洛阳,它是唐代的东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喧哗了一日的都市中的各种喧嚣至此已经平静下来了,千家万户大大小小的灯盏,也渐次熄灭了,偌大的城市已经进入了睡梦。然而就在这个万籁俱寂的、灯火阑珊的时候,不知从什么地方突然传出了一阵玉笛之声。笛子,原来是羌族的

乐器,到了唐朝时,已经在广大中原地区非常流行了。诗人在这里着意刻画的就是题目中的“闻”字。在一开始,诗人并没有注意到笛子吹奏的是什么曲调,但是慢慢地细听,这凄清婉转的笛声随着春风在夜幕中听得越来越清楚了,原来是一曲思乡怀家的《折杨柳》呀,“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故园,即是故乡。本来李白只是在被动地欣赏着一曲从不知什么地方传来的悠扬的笛声而已,但当他一旦听清了曲子之后,自己的心情便情不自禁地被《折杨柳》的情调所深深地感染,在不知不觉中陷入了沉思,是谁人在这连空气中都蕴含着无限的情思的春夜,吹起这令人感伤的曲调呀!这笛声的演奏者只管一味地吹奏,把无限的离愁别绪洒向城中,洒向夜空,这就是“暗飞声”,是“随风潜入夜”,也许有的人会无动于衷,那是因为她或他,此时正在与家人同处一室,甚至已经安然入梦,当然无由听得,但是“满洛城”中,又有多少人是远离故园、客居他乡的人啊,这不期而遇却送入耳中的《折杨柳》,真的是在“暗中”拨动了许多游子的心弦,使得他们再也无法安眠。从折柳,回忆起离别时的情景;从春风,想起家人的亲情。“何人不起”,这是一个用否定的语气表达肯定的心态的句式,口气反而更加强烈,也就是说,只要是听了这春夜中的玉笛之声,每一个离家的人都会被它勾起对家的怀念。中华民族是一个故土难离的民族,李白也是一个和你、和他、和我们大家一样的、有血有肉的人,所以,这首诗也就使得那些不论是古时,还是现代的游子们,经常挂在嘴边心头的诗篇之一了。全部注释1.洛城:洛阳(现在河南洛阳). 2.折柳:即《折杨柳》笛曲,乐府"鼓角

2013年山东省临沂市中考数学试卷及答案(Word解析版)

CLARK-EDU小康老师--2013年临沂中考数学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4小题,每小题3分,共42分)在每小题所给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 2.(3分)(2013?临沂)拒绝“餐桌浪费”,刻不容缓.据统计全国每年浪费食物总量约50 000 000 000 3.(3分)(2013?临沂)如图,已知AB∥CD,∠2=135°,则∠1的度数是()

5.(3分)(2013?临沂)计算的结果是() .. =4, 6.(3分)(2013?临沂)化简的结果是() ..

7.(3分)(2013?临沂)如图是一个几何体的三视图,则这个几何体的侧面积是() 8.(3分)(2013?临沂)不等式组的解集是()

9.(3分)(2013?临沂)在一次歌咏比赛中,某选手的得分情况如下:92,88,95,93,96,95, 10.(3分)(2013?临沂)如图,四边形ABCD中,AC垂直平分BD,垂足为E,下列结论不一定成立的是() ,

11.(3分)(2013?临沂)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1,A2在x轴上,点B1,B2在y轴上,其坐标分别为A1(1,0),A2(2,0),B1(0,1),B2(0,2),分别以A1、A2、B1、B2其中的任意两点与点O为顶点作三角形,所作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的概率是() .. =. 12.(3分)(2013?临沂)如图,在⊙O中,∠CBO=45°,∠CAO=15°,则∠AOB的度数是()

13.(3分)(2013?临沂)如图,等边三角形OAB的一边OA在x轴上,双曲线在第一象限内的图象经过OB边的中点C,则点B的坐标是() ,, 在双曲线 =, 坐标为(, 在双曲线 , )

春夜洛城闻笛 优秀教学设计(教案)教学提纲

春夜洛城闻笛优秀教学设计(教案)

《春夜洛城闻笛》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春夜洛城闻笛》是唐代着名诗人李白的一首诗。李白在客居东都洛阳的一个夜晚,辗转反侧,听到笛子吹奏《折杨柳》曲调,不禁被它勾起对家乡的怀念。这首诗写的是闻笛,更抒发了对家乡和家人的深切思念。 设计理念: 借助古诗文这一教学平台,通过“读、写、议”等行之有效且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并恰当运用多媒体课件激发情趣,拓展思维,从而突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尊重学生的独特感悟,提升学生的整体素养。 教学目标: 1、自主阅读,借助注释等理解古诗的意思。 2、能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诗歌。 3、感悟诗歌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诗人的思乡之情。 教学重点: 感悟诗歌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听到笛声所引起的思乡之情。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数: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学生朗诵《静夜思》 2、请同学们想一想,这首古诗的作者是谁? 3、学生交流(李白) 4、你熟悉李白吗?(学生汇报交流,教师随机补充。) (出示李白简介: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着名诗人,被誉为“诗仙”,和杜甫并称为“李杜”。年轻时辞亲远游,想要入朝为官,几经坎坷,最终寄情诗酒山水。) 5、这首诗主要是写什么的?(学生交流) (在这首诗中,引发诗人思乡情感的是空中那轮皎洁的明月。但是,对游子来说,能勾起自己对家乡的思念的,又何止这月亮呢?这一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李白的另一首表达思乡情感的诗——《春夜洛城闻笛》,看看又是什么勾起了李白的思乡情。) 6、揭示课题,板书课题。 7、质疑课题。 (1)读了课题你知道了什么? ①“洛城”:东都洛阳,在今河南省。 ②这首诗写在春天的一个夜晚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阅读答案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阅读答案 导语:《春夜洛城闻笛》是唐代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此诗抒发了作者客居洛阳夜深人静之时被笛声引起的思乡之情,其前两句描写笛声随春风而传遍洛阳城,后两句写因闻笛而思乡。下面是为您收集的阅读答案,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谁家玉笛暗飞声? 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 何人不起故园情! 【注释】 ⑴洛城:即洛阳,今属河南。 ⑵玉笛:玉制或锻玉的笛子。玉:指玉石。暗飞声:声音不知从何处传来。 ⑶满:此处作动词用,传遍。 ⑷闻:听;听见。折柳:即《折杨柳》笛曲,乐府“鼓角横吹曲”调名。胡仔《苕溪渔隐丛话》:“《乐府杂录》云:‘笛者,羌乐也。古曲有《折杨柳》、《落梅花》。’故谪仙《春夜洛城闻笛》云:‘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杜少陵《吹笛诗》:‘故园杨柳今摇落,何得愁中曲尽生?’王之涣云:‘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皆言《折柳曲》也。”一方面内容多写离情别绪,一方面又暗含一种习俗:人们临别时折柳相赠。柳:暗指“留”。

⑸故园:指故乡,家乡。 【翻译】 是谁家的庭院,飞出幽隐的玉笛声?融入春风,飘满洛阳古城。客居之夜听到《折杨柳》的乐曲,谁又能不生出怀恋故乡的深情。 21.诗中能揭示主旨的诗句是: ,。(2分) 22. 触发诗人故园之恋的句子是: 。(2分) 23. 古人写诗非常讲究炼字,常有一字传神的妙处。试赏析诗中“暗”和“满”的表达效果。(4分) 24. “折柳”在诗中指《折杨柳》曲,“柳”与“留”谐音,所以古人常借“柳”表达与亲朋好友离别时的留恋之情,请你默写一句古诗中含有“柳”的诗句。(2分) 。 21.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22.此夜曲中闻折柳。 23.“暗”有断续、隐约的含义,吹笛人只管自吹自听,却不期然地打动了许多听众,引起人们无限的隐忧;“满”字运用夸张的艺术手法,极写夜之宁静,笛之悠扬,反衬诗人内心闻笛后的孤寂心情。(写全一个字各得2分) 24.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春夜洛城闻笛》这首诗是唐玄宗开元二十三年(735年)李白游洛城(即洛阳)时所作。洛阳在唐代是一个很繁华的都市,时称东都。

2017年山东省临沂市中考数学试卷及答案与解析

2017年山东省临沂市中考数学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4小题,每小题3分,共42分) 1.(3分)﹣的相反数是() A.B.﹣C.2017 D.﹣2017 2.(3分)如图,将直尺与含30°角的三角尺摆放在一起,若∠1=20°,则∠2的度数是() A.50°B.60°C.70°D.80° 3.(3分)下列计算正确的是() A.﹣(a﹣b)=﹣a﹣b B.a2+a2=a4 C.a2?a3=a6 D.(ab2)2=a2b4 4.(3分)不等式组中,不等式①和②的解集在数轴上表示正确的是() A.B. C.D. 5.(3分)如图所示的几何体是由五个小正方体组成的,它的左视图是() A.B.C. D.

6.(3分)小明和小华玩“石头、剪子、布”的游戏,若随机出手一次,则小华获胜的概率是() A.B.C.D. 7.(3分)一个多边形的内角和是外角和的2倍,则这个多边形是()A.四边形B.五边形C.六边形D.八边形 8.(3分)甲、乙二人做某种机械零件,已知甲每小时比乙多做6个,甲做90个所用时间与乙做60个所用时间相等,求甲、乙每小时各做零件多少个.如果设乙每小时做x个,那么所列方程是() A.=B.=C.=D.= 9.(3分)某公司有15名员工,他们所在部门及相应每人所创年利润如下表所示: 这15名员工每人所创年利润的众数、中位数分别是() A.10,5 B.7,8 C.5,6.5 D.5,5 10.(3分)如图,AB是⊙O的直径,BT是⊙O的切线,若∠ATB=45°,AB=2,则阴影部分的面积是() A.2 B.﹣πC.1 D.+π 11.(3分)将一些相同的“○”按如图所示摆放,观察每个图形中的“○”的个数,若第n个图形中“○”的个数是78,则n的值是()

春夜洛城闻笛

语文七年级下册期中测试题 1.下列各组词语中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 确凿záo 骊lí歌亘gèn古人迹罕hǎn至 B 收敛liǎn 叮嘱zhǔ彷páng徨锲qiè而不舍 C蝉蜕tuō讪shàn笑踌chóu躇气冲斗dòu牛 D哽gěng咽炽chì痛磐pán石迥jiǒng乎不同2.下列各组词语字形有误的一项是() A 轻捷屏障仰慕义愤填膺 B 书塾懊悔独裁可歌可泣 C 花圃崎岖深邃来势凶凶 D 丑陋默契锁闭锋芒毕露 3.句中划线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 向老师提问题有什么不好意思,中学生就应该做到不耻下问,好学上进。 B 学习文化知识应该一点一滴地慢慢积累,特别是初学的人,想走终南捷径,恐怕是不可能的。 C 闻一多先生震耳发聩地喊道:“正义是杀不完的,因为真理永远存在!” D 新疆天山南北原来是不毛之地,经过开沟挖渠,种麦种棉植树,现在一片葱茏,成为绿洲。 4. 选出下列加点横线词语中不是名词的一项() A 创建名牌企业,铸就精品工程。 B他穿名牌,吃名牌。 C 往东走五百米,便是学校。 D 意志不坚强,是失败的原因。 5. 符合语境,与上下文衔接自然的一项是() 清清淡淡是水,无色无味是水,自由自在是水,我希望自己能为水所接受,。 A假如只是一滴草叶上的露水B然而只是一滴草叶上的露水C况且只是一滴草叶上的露水 D 哪怕只是一滴草叶上的露水

6.按要求填空。(4分) (1)《木兰诗》中面对可汗大点兵,木兰作出的决定是,。 (2)李白《峨嵋山月歌》中表现清朗秀美夜色的诗句是,。(3)唐代诗人王维的《竹里馆》一诗中以悠闲的动作表现诗人宁静,淡泊的心情的诗句是,。(4)请写出古代诗歌中表现人与人之间美好感情的句子,。7.请根据你对“微笑”的理解,仿照下面画线的句子,再写两句,要求句式相同,语义连贯。(2分) 朋友,你会微笑吗?微笑是一杯浓浓的咖啡,,,微笑是一曲动人的音乐,微笑让我们的生活充满了温馨。 8.名著阅读(2分) 为了交流读书成果,班内拟办一期名为“走近名著”的板报,请你从课外读过的名著中任选一部,推荐给大家。书名:《》主要内容: 推荐理由: 二.古诗文阅读(共12分) (一)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4分)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全诗以“_______________”字为行文线索,以“春”字为着眼点,写出了早春美景给游人带来的___________________之情。(2分) 2.诗的颔联“几处早莺争暧树,谁家新燕啄春泥”非常精美,请你任选角度(或内容,或炼字,或修辞,或情感)对此联进行赏析。(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的问题。(8分)

春夜洛城闻笛阅读练习及答案

春夜洛城闻笛阅读练习及答案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1)诗中所提到的折柳,究竟指的是什么呢?为什么诗人闻折柳后,就产生了浓浓的故园情? 答:折柳一词最早出现在汉乐府《折杨柳歌辞》第一中:上马不捉鞭,反折杨柳枝。所以折柳是一支曲子名,所以曲中闻折柳。 折柳一词寓含惜别怀远之意:在我国的古代,亲朋好友一旦分离,送行者总要折一支柳条赠给远行者。折柳一词寓含惜别之意。我国折柳送行的习俗最早见于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里的《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古时柳树又称小杨或杨柳,因柳与留谐音,可以表示挽留之意。离别赠柳表示难分难离、不忍相别、恋恋不舍的心意。 (2)诗中的闻折柳是什么意思? 答:听到《折杨柳》笛曲(1分,意思对即可 (3)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表达了诗人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2分,意思对即可) 阅读练习二:

1、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是曾说,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诗中的折柳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 答案:折柳是古代关于惜别的一首名曲,后人在送别中常有折 柳的习俗。折柳这首曲子寓有惜别怀远之意。本诗抒写了思乡之情,而这种思乡之情是听到折柳曲的笛声引起的,可见折柳是本诗的关键。 2、赏析散入春风满洛城中散字的妙处。 答:散字准确的表现了笛声散入春风,随着春风传到各地,勾出了多少旅人的情思。 3、诗中折柳的寓意是什么? 答:柳和留是谐音,古人往往用折柳送别,有挽留、不舍之意,在这首诗里折柳应是一首曲子,寓有惜别、怀远之意。 4、从诗的末句你感受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从故园情三字可以看出这首诗表达的是诗人的思乡之情。 背景: 这首诗是735年(开元二十三年)李白游洛阳时所作。描写在夜 深人静之时,听到笛声而引起思乡之情。 赏析: 此诗写乡思,题作春夜洛城闻笛,明示诗人因闻笛声而感发。 题中洛城表明是客居,春夜点出季节及具体时间。起句即从笛声落笔。已是深夜,诗人难于成寐,忽而传来几缕断续的笛声。这笛声立刻触动诗人的羁旅情怀。诗人不说闻笛,而说笛声暗飞,变客体为主体。暗字为一句关键。注家多忽略这个字。因为不知笛声何处,更不见吹

2017年山东省临沂市中考数学试卷及答案与解析

2017年山东省临沂市中考数学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4小题,每小题3分,共42分) 1.(3分)(2017?临沂)﹣的相反数是() A.B.﹣C.2017 D.﹣2017 【解答】解:﹣的相反数是:. 故选:A. 2.(3分)(2017?临沂)如图,将直尺与含30°角的三角尺摆放在一起,若∠1=20°,则∠2的度数是() A.50°B.60°C.70°D.80° 【解答】解:∵∠BEF是△AEF的外角,∠1=20°,∠F=30°, ∴∠BEF=∠1+∠F=50°, ∵AB∥CD, ∴∠2=∠BEF=50°, 故选A. 3.(3分)(2017?临沂)下列计算正确的是()

A.﹣(a﹣b)=﹣a﹣b B.a2+a2=a4 C.a2?a3=a6 D.(ab2)2=a2b4 【解答】解:A、括号前是负号,去括号全变号,故A不符合题意; B、不是同底数幂的乘法指数不能相加,故B不符合题意; C、同底数幂的乘法底数不变指数相加,故C不符合题意; D、积的乘方等于乘方的积,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4.(3分)(2017?临沂)不等式组中,不等式①和②的解集在数轴上表示正确的是() A.B. C.D. 【解答】解:解不等式①,得:x<1, 解不等式②,得:x≥﹣3, 则不等式组的解集为﹣3≤x<1, 故选:B. 5.(3分)(2017?临沂)如图所示的几何体是由五个小正方体组成的,它的左视图是() A.B.C. D. 【解答】解:该几何体的三视图如下:

主视图:;俯视图:;左视图:, 故选:D. 6.(3分)(2017?临沂)小明和小华玩“石头、剪子、布”的游戏,若随机出手一次,则小华获胜的概率是() A.B.C.D. 【解答】解:画树状图得: ∵共有9种等可能的结果,小华获胜的情况数是3种, ∴小华获胜的概率是:=. 故选C. 7.(3分)(2017?临沂)一个多边形的内角和是外角和的2倍,则这个多边形是() A.四边形B.五边形C.六边形D.八边形 【解答】解:设所求正n边形边数为n,由题意得 (n﹣2)?180°=360°×2 解得n=6. 则这个多边形是六边形. 故选:C. 8.(3分)(2017?临沂)甲、乙二人做某种机械零件,已知甲每小时比乙多做6个,甲做90个所用时间与乙做60个所用时间相等,求甲、乙每小时各做零件多少个.如果设乙每小时做x个,那么所列方程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