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库系统原理实验报告 数据库模式设计及建立

数据库系统原理实验报告  数据库模式设计及建立
数据库系统原理实验报告  数据库模式设计及建立

沈阳工程学院

学生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数据库系统原理)实验题目:数据库模式设计及建立

班级学号姓名

日期地点指导教师

一、实验目的

熟练掌握采用SQL命令建立数据库表、索引和视图的方法。

二、实验环境

Oracle10g数据库系统。

三、实验内容与要求

(一)实验内容

1.建立学生数据库模式

学生表:student (sno学号,sname姓名,ssex性别,sage年龄,sdept所在系)

其中:

sno 长度为4的字符串,为主码;

sname 长度为8的字符串;

ssex 长度为2的字符串,其值只取男、女;

sage 短整数,其值在0-150之间;

sdept 长度为10的字符串。

2.建立课程数据库模式

课程表:course ( cno课程号,cname课程名,ccredit学分)

其中:

cno 长度为4的字符串,为主码

cname 长度为10的字符串,不能为空,且不能有重复课程名;

ccredit 短整数。

3.建立选课数据库模式。

选课表:sc (sno学号,cno课程号,grade成绩)

其中:

sno 长度为4的字符串,和student表sno外键关联,且级联删除

cno 长度为4的字符串,course表cno外键关联,

grade 短整数,值或空或为0—100之间,

(sno,cno) 联合作主码。

(二)实验要求

在Oracle10g的iSQLPlus中完成下列操作:

(1)创建上述三个表。

(2)向Student 表增加"入学时间"列(列名为Scome,日期型)。

(3)将年龄的数据类型改为半字长整数。

(4)为Student中sname添加列级完整性约束,不能为空。

(5)删除Student中sname列级完整性约束。

(6)为SC建立按学号升序和课程号降序建立唯一索引.

(7)在表student的sname字段建立一个升序索引。

(8)删除在表student的sname字段建立的索引。

(9)给student表增加一个地址(address)属性。

(10)给student表删除地址(address)属性。

(11)给sc表建立索引,先sno按升序,再按cno降序。

(12)删除10中创建上述的索引。

(13)建立视图view1,要求有sno,sname,cname,grade四个字段。

(14)建立视图view2,要求有sno,ssex,sage三个字段。

四、实验过程及结果分析

(1)①创建学生数据库模式,代码如下:

create table student

(sno char(4) primary key,

sname char(8),

ssex char(2) check(ssex in('男','女')),

sage smallint check(sage is between 0 and 150),

sdept char(10)

);

提示错误:

check(sage is between 0 and 150)

*

第 5 行出现错误:

分析错误产生原因:“sage is between 0 and 150”语法错误,“is”常与“null”连用,如“sage is null”等。

由上述分析错误产生原因,更正代码如下:

create table student

(sno char(4) primary key,

sname char(8),

ssex char(2) check(ssex in('男','女')),

sage smallint check(sage between 0 and 150),

sdept char(10)

);

②创建课程数据库模式,代码如下:

create table course

(cno char(4) primary key,

cname char(10) not null unique,

ccredit smallint);

③创建选课数据库模式,代码如下:

create table sc

(sno char(4),

cno char(4),

grade smallint check((grade is null) or (grade >= 0 and grade <= 100)),

primary key(sno,cno),

foreign key (sno) references student(sno) on delete cascade,

foreign key (cno) references course(cno)

);

(2)alter table student add scome date

(3)alter table student modify sage smallint

这里要说明一点,Oracle数据库中用“modify”而不用“alter column”子句,以下用到“alter column”子句与此相同。

(4)alter table student modify(sname not null)

(5)alter table student drop (sname not null)

(6)create unique index scno on sc(sno asc,cno desc);

(7)create index sname on student(sname asc);

(8)drop index sname

(9)alter table student add address varchar(8);

(10)alter table student drop (address);

(11)drop index scno

(12)create unique index scno on sc (sno asc,cno desc );

(13)建立视图view1,有sno,sname,cname,grade字段,代码如下:

create view view1

as

select student.sno,sname,cname,grade

from student,course,sc

(14)建立视图view2,要求有sno,ssex,sage三个字段,代码如下:

create view view2

as

select student.sno,ssex,sage

from student

五、成绩评定

实验成绩:教师:

网络数据库实训报告(一)

网络数据库应用实训报告 日期:2016年3月18日班级:物联1411 一、实训目的和要求 1、掌握采用界面方式创建、修改、删除数据库; 2、掌握采用T-SQL 语句创建、修改、删除数据库; 二、实训所需仪器、设备 硬件:计算机软件:操作系统Windows7、SQLServer2008 三、实训内容 1)在管理平台中管理数据库。 (1)创建数据库“studentsdb”。 (2)查看studentsdb数据库的属性。 (3)修改数据文件大小为2MB,指定“最大文件大小”为5MB。日志文件的大小在每次填满时自动递增5%。 (4)将studentsdb数据库的名称更改为student_db。 2)使用T-SQL 语句管理数据库 (1)使用CREATE DATABASE 创建studb数据库,然后通过系统存储过程sp_helpdb查看系统中的数据库信息。 (2)使用ALTER DATABASE 修改studb数据库的设置,指定数据文件大小为5MB,最大文件大小为20MB,自动递增大小为1MB。(3)

为studb数据库增加一个日志文件,命名为studb_Log2,大小为5MB,最大文件大小为10MB。 (4)将studb数据库的名称更改为my_studb。 (5)使用DROP DATABASE 删除my_studb数据库。 四、实训步骤 (内容说明:1.大致的操作步骤;2.参数设置) 1)在管理平台中管理数据库。 (1)数据库右击→新建数据库→数据库名称“studentsdb”; (2)数据文件→初始大小→2MB (3)数据文件→点击自动增长下的→最大文件大小→限制文件大小→5MB; (4)日志文件→点击自动增长下的→文件增长→按百分比→5% (5) studentsdb右击→属性; (6) studentsdb右击→重命名→student_db; 2)使用T-SQL 语句管理数据库 命令如下: CREATEDATABASE studb on PRIMARY ( NAME='student_db', FILENAME='C:\Program Files\Microsoft SQL Server\MSSQL10.MSSQLSERVER\MSSQL\DATA', size=4MB, MAXSIZE=20MB, FILEGROWTH=1 ) log on ( NAME='stusb_log2', FILENAME='C:\Program Files\Microsoft SQL

关系数据库的模式设计习题及答案样本

数据库原理之关系数据库模式设计课后习题及答案4.1名词解释 (1)函数依赖:FD(function dependency),设关于系模式R(U),X,Y是U子集,r是R 任一详细关系,如果对r任意两个元组t1,t2,由t1[X]=t2[X]导致t1[Y]=t2[Y],则称X函数决定Y,或Y函数依赖于X,记为X→Y。X→Y为模式R一种函数依赖。 (2) 函数依赖逻辑蕴涵:设F是关系模式R一种函数依赖集,X,Y是R属性子集,如果从F中函数依赖可以推出X→Y,则称F逻辑蕴涵X→Y,记为F|=X→Y。 (3) 某些函数依赖:即局部依赖,对于一种函数依赖W→A,如果存在X W(X包括于W)有X→A成立,那么称W→A是局部依赖,否则称W→A为完全依赖。 (4)完全函数依赖:见上。 (5) 传递依赖:在关系模式中,如果Y→X,X→A,且X Y(X不决定Y),A X (A不属于X),那么称Y→A是传递依赖。 (6) 函数依赖集F闭包F+:被逻辑蕴涵函数依赖全体构成集合,称为F闭包(closure),记为F+。 (7) 1NF:第一范式。如果关系模式R所有属性值域中每一种值都是不可再分解值,则称R是属于第一范式模式。如果某个数据库模式都是第一范式,则称该数据库存模式属于第一范式数据库模式。第一范式模式规定属性值不可再分裂成更小某些,即属性项不能是属性组合和组属性构成。 (8) 2NF:第二范式。如果关系模式R为第一范式,并且R中每一种非主属性完全函数依赖于R某个候选键,则称是第二范式模式;如果某个数据库模式中每个关系模式都是第二范式,则称该数据库模式属于第二范式数据库模式。(注:如果A是关系模式R候选键一种属性,则称A是R主属性,否则称A是R非主属性。) (9)3NF:第三范式。如果关系模式R是第二范式,且每个非主属性都不传递依赖于R 候选键,则称R是第三范式模式。如果某个数据库模式中每个关系模式都是第三范式,

数据库设计性实验报告

数据库系统概论实验报告 一、实验题目 小型CMS博客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二、实验要求 利用学习的数据库设计的方法和步骤,为选择的应用设计数据库、必要的索引、视图、编写应用程序。 三、总的设计思想,及环境语言、工具等 1、建立系统的目的,系统总体概况的介绍 进行博客系统开发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学会自主开发独立程序,学会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中,并在实践中不断学习。在大学里本人所学的知识大多数是从课本上得到的,而这次是要通过动手来实践,实习对本人来说是一次很好的锻炼。 本人所要实现的是一个小型CMS博客系统,用户在注册后可以实现在后台操作数据库更改网站标题、版本号、管理博客、管理日志分类等,在前台可以查看已公开的博客等。本次课程设计初步目标是实现博客的基本功能,在这个基础上对功能进行扩充。 2、选用的语言 利用WINDOWS XP结合DREAMWEAVER和access搭建ASP的环境平台,语言采用强大的vbscript。采用了IIS5.1。 3、需求分析的方法和结果 通过对现行博客系统的基本功能进行调查,明确了CMS博客系统由查看博客、发表博客、回复博客、管理员通过后台管理登录管理日志分类、修改删除博客、发表新文章、设置主页信息等等。用户对系统的描述如下。 a)用户基本功能 1)匿名用户可以查看用户公开的博客,并且可以通过注册申请成为正式用户。 b)管理员基本功能 1)发表新文章。 2)管理文章、如添加删除等。 3)管理分类,如添加、删除、重命名。 4)设置主页上显示的博客条数或者版本号。 数据流图

数据库逻辑模型 将图书馆管理系统的E-R图转换为关系数据库的数据模型,其关系模式为: 博客用户(用户,密码,邮箱),其中用户为主码; 版本信息(版本ID,URL,主页底部信息,副标题),其中版本ID为主码; 日志分类信息(编号,分类名称,基本表述(在鼠标放到分类上后显示的小标签)) 将CMS系统的数据库名定为“SimpleCMS” 数据库模式的规范化 各表的函数依赖集: F博客用户={用户→密码}; F类别={分类ID→名称,分类ID→基本描述}; F版本信息={编号→网站名,编号→网址,编号→底部信息,编号→副标题信息}; 上述关系模式中不存在对非码依赖的表达式,所有的非主属性对码完全并直接依赖,由此证明,博客数据库中各表均服从BCNF,其规范化程度较高,数据库设计合理。 4、E-R图

数据库实验报告

. . 《数据库原理与技术》实验报告 实验一、数据定义及更新语句练习 一、实验容 建立如下mySPJ数据库,包括S,P,J,和SPJ四个基本表(《数据库系统概论》第二章习题5中的四个表),要现关系的三类完整性。 S(SNO,SNAME,STATUS,CITY); P(PNO,PNAME,COLOR,WEIGHT); J(JNO,JNAME,CITY); SPJ(SNO,PNO,JNO,QTY); 二、完成情况

附上按照实验容编写的程序代码。(小四号字,宋体) 三、实验结果 1、插入一条记录 2、①将p表中的所有红色零件的重量增加5。 ②将spj表中所有供应商的QTY属性值减少10。用子查询。

3.利用Delete语句删除p表中的所有红色零件的记录。 附上各个步骤所用的实验用例与结果显示(小四号字,宋体) 四、问题与解决 (小四号字,宋体) 1 .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过程 2 .实验中产生的错误及原因分析 首先写出执行语句不成功的时候系统报告的错误信息。然后分析错误原因,并给出解决办法。

实验二简单查询和连接查询 一、实验容 (一)完成下面的简单查询: ①查询所有“”的供应商明细; ②查询所有“红色”的14公斤以上的零件。 ③查询工程名称中含有“厂”字的工程明细。 (二)完成下面的连接查询: ①等值连接:求s表和j表的相同城市的等值连接。 ②自然连接:查询所有的供应明细,要求显示供应商、零件和工程的名称,并按照供应、工程、零件排序。 ③笛卡尔积:求s和p表的笛卡尔积。 ④左连接:求j表和spj表的左连接。 ⑤右连接:求spj表和j表的右连接。 二、完成情况 (一)完成下面的简单查询: ①查询所有“”的供应商明细; ②查询所有“红色”的14公斤以上的零件。

数据库课程设计(自己做的)

——货存控制系统 6.1数据库设计概述 ㈠数据库设计的概念:数据库设计是指对于一个给定的应用环境,构造最优的数据库模式,建立数据库及其应用系统,使之能够有效地存储数据,满足各种用户的应用需求(信息要求和处理要求)。在数据库领域内,常常把使用数据库的各类系统统称为数据库应用系统。 ㈡数据库设计的特点 1、数据库建设是硬件、软件和干件的结合:三分技术、七分管理、十二分基础数据,技术与管理的界面称之为干件。 2、数据库设计过程是结构设计和行为设计的密切结合:结构设计是设计数据库结构,行为设计是设计应用程序、事务处理等。 ㈢数据库设计的方法 1、手工试凑法:设计质量与设计人员的经验和水平有直接关系,缺乏科学理论和工程方法的支持,工程质量难保证。 2、规范设计法:基本思想是过程迭代和逐步求精。 ㈣数据库设计的基本步骤 准备工作:选定参加设计的人员。 ⑴分析员:数据库设计的核心人员,自始至终参与数据库设计,其水平决定了数据库系统的质量。

⑵用户:主要参加需求分析和数据库的运行维护,用户的积极参与将加速数据库设计,提高数据库设计的质量。 ⑶程序员:在系统实施阶段参与进来,负责编制程序。 ⑷操作员:在系统实施阶段参与进来,准备软硬件环境。 ㈤数据库设计的过程(六个阶段) 1、需求分析阶段: 准确了解与分析用户需求(包括数据与处理),是整个设计过程的基础,是最困难、最耗费时间的一步。 2、概念结构设计阶段: 整个数据库设计的关键,通过对用户需求进行综合、归纳与抽象,形成一个独立于具体DBMS的概念模型 3、逻辑结构设计阶段: 将概念结构转换为某个DBMS所支持的数据模型,并对其进行优化。 4、数据库物理设计阶段: 为逻辑数据模型选取一个最适合应用环境的物理结构(包括存储结构和存取方法)。 5、数据库实施阶段: 运用DBMS提供的数据语言、工具及宿主语言,根据逻辑设计和物理设计的结果建立数据库、编制与调试应用程序、组织数据入库并进行试运行。 6、数据库运行和维护阶段: 数据库应用系统经过试运行后即可投入正式运行,在运行过程中不断对其进行评价、调整与修改。 设计一个数据库应用系统往往是上述六个阶段的不断反复。 ㈥数据库设计各阶段的模式形成: 1、需求分析阶段:综合各个用户的应用需求。 2、概念设计阶段:形成独立于机器特点,独立于各个DBMS产品的概念模式(E-R图)。 3、逻辑设计阶段:首先将E-R图转换成具体DBMS支持的数据模型,如关系模型,形成数据库逻辑模式;然后根据用户处理的要求、安全性的考虑,在基本表的基础上再建立必要的视图(View),形成数据的外模式。 4、物理设计阶段:根据DBMS特点和处理需要,进行物理存储安排,建立索引,形成数据库内模式。

数据库系统设计实验报告

数据库系统设计实验报告 ――教务管理系统 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专业:软件工程 班级: 学号: 姓名: 指导老师:

一、概述 项目背景:数据库课程设计 系统名称:教务管理系统 开发环境:SQL Server 2008 二、需求分析 1、系统的概述 ?一个学校由很多个学院组成,每个学院有多个专业,每个专业有1个或 者多个班级。一个学生只属于1个班级,学生有姓名、学号、性别、身 份证号、入学时间等属性。 ?每个专业的每个年级都有对应的教学计划。教学计划指定了这个专业这 个年级的某门课程在那个学期上,学分、学时是多少。每个学院都设置 有1个教务秘书,这些信息都由教务秘书进行输入。每个院系的课程都 有自己的唯一编码,比如计算机系上的C语言,和电子系上的C语言, 虽然都是同一门课,但是编码是不同的。但是同一个院系中的相同的课 程,课程代码是唯一的。比如计算机学院的07计算机软件专业和计算机 学院的07计算机科学专业都有C语言课程,这两门课程的课程代码是相 同的。 ?教务秘书在每个学期的中间时刻,为下一个学期进行排课,排课的内容 根据教学计划,比如08计算机软件专业的学生,在2009-2010年第2 学期上的课程,可以通过教学计划得知要上什么课程,然后对这些课程 安排上课教师(比如陈越)、上课时间(比如星期2,第1-2节)和地点 (理工楼234),有的课程是单周上,有的双周,也有是每周都上的。 ?在每个学期期末,学生登录到网站上选择下一个学期需要上的课,选择 的时刻,可以选择是否需要教材,如果某门课程的人数选满了,则不能 给任何学生选择了。 ?学生根据选择的课程进行上课,参加考试。每个老师可以用自己的用户 名和密码登陆网站,选择这个学期自己所教的课程(一个老师可以上多 个班级的课程),输入这个班级的成绩,成绩分为期末考试成绩、期中考 试成绩、平时成绩、实验成绩以及总评成绩。这些成绩都需要进行存储。 ?为了保证安全性,老师输入的成绩并不是直接放到最终的成绩表中,而 是放在一个临时的表中,只有当教务秘书审核过后,才导入到最终的成 绩表中。

设计性实验报告格式

大学物理设计性实验报告 实验项目名称:万用表设计与组装实验仪 姓名:李双阳学号:131409138 专业:数学与应用数学班级:1314091 指导教师:_王朝勇王新练 上课时间:2010 年12 月 6 日

一、实验设计方案 实验名称:万能表的设计与组装试验仪 实验时间:2010年12月6日 小组合作: 是 小组成员:孙超群 1. 实验目的:掌握数字万用表的工作原理、组成和特性。 2. 掌握数字万用表的校准和使用。 3. 掌握多量程数字万用表分压、分流电路计算和连接;学会设计制作、使用多量程数字万用表 2、实验地点及仪器、设备和材料: 万用表设计与组装实验仪、标准数字万用表。 3、实验思路(实验原理、数据处理方法及实验步骤等): 1. 直流电压测量电路 在数字电压表头前面加一级分压电路(分压电阻),可以扩展直流电压测量的量程。 数字万用表的直流电压档分压电路如图一所示,它能在不降低输入阻抗的情况下,达到准确的分压效果。 例如:其中200 V 档的分压比为: 001.010*********==+++++M K R R R R R R R 其余各档的分压比分别为: 档位 200mV 2V 20V 200V 2000V 分压比 1 0.1 0.01 0.001 0.0001 图一 实用分压器电路 实际设计时是根据各档的分压比和总电阻来确定各分压电阻的,如先确定 M R R R R R R 1054321=++++=总 再计算200V 档的电阻:K R R R 10001.021==+总,依次可计算出3R 、4R 、5R 等各档的分压电阻值。换量程时,多刀量程转换开关可以根据档位调整小数点的位置,使用者可方便地直读出测量结果。 尽管上述最高量程档的理论量程是2000V ,但通常的数字万用表出于耐压和安全考虑,规定最高电压量限为1000V 或750V 。

西北工业大学数据库实验报告

1.利用图形用户界面创建,备份,删除和还原数据库和数据表(50分,每小题5分) ●数据库和表的要求(第五版教材第二章习题 6 要求的数据库) 数据库名:SPJ,其中包含四张表:S表, P表, J表, SPJ表 ●完成以下具体操作: (1)创建SPJ数据库,初始大小为 10MB,最大为50MB,数据库自动增长,增长方 式是按5%比例增长;日志文件初始为2MB,最大可增长到5MB,按1MB增长。 数据库的逻辑文件名和物理文件名均采用默认值。 (2)在SPJ数据库中创建如图2.1-图2.4的四张表(只输入一部分数据示意即可)。 S表: P表: J表: SPJ表:

(3)备份数据库SPJ(第一种方法):备份成一个扩展名为bak的文件。(提示: 最好先删除系统默认的备份文件名,然后添加自己指定的备份文件名) (4)备份数据库SPJ(第二种方法):将SPJ数据库定义时使用的文件(扩展名为 mdf,ldf的数据文件、日志文件等)复制到其他文件夹进行备份。 原位置: 新的位置: (5)删除已经创建的工程项目表(J表)。 (6)删除SPJ数据库。(可以在系统默认的数据存储文件夹下查看此时SPJ数据 库对应的mdf,ldf文件是否存在) 删除过后文件不存在 (7)利用备份过的bak备份文件还原刚才删除的SPJ数据库。(还原数据库)

(8)利用备份过的mdf,ldf的备份文件还原刚才删除的SPJ数据库。(附加) (9)将SPJ数据库的文件大小修改为100MB。 (10)修改S表,增加一个联系电话的字段sPhoneNo,数据类型为字符串类 型。 2.利用SQL语言创建和删除数据库和数据表(50分,每小题5分) ●数据库和表的要求 数据库名:Student,其中包含三个表:S:学生基本信息表;C:课程基本信息表;SC:学生选课信息表。 ●完成以下具体操作: (1)用SQL语句创建如图2.5-图2.7要求的数据库Student,初始大小为20MB, 最大为100MB,数据库自动增长,增长方式是按10M兆字节增长;日志文件初

设计性实验报告

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设计性实验报告 一、 实验目的 1.掌握线性时不变系统的两种描述形式—传递函数描述法、零极点增益描述法。 2.掌握两种描述形式之间的转换。 3.掌握连续和离散系统频率响应的求解 二、 实验仪器或设备 装MATLAB 软件的计算机一台。 三、 实验内容 1. 生成20个点的单位脉冲信号、单位阶跃信号,并记录下函数命令和波形。 2. 生成占空比为30%的矩形波。 3. 将连续系统 4)(s )21)(s (s 3) 1)(s -(s 0.5H(s)++++=转化为传递函数模型的描述形式。 4. 将离散系统 4-3-2-1--2 -10.5z 0.9z -1.3z 1.6z -12z 5z 3H(z)++++=转化为传递函数和零极点增益模型的的描述形式。

四、实验步骤(包括主要步骤、代码分析等) 1. 生成20个点的单位脉冲信号、单位阶跃信号,并记录下函数命令和波 形。 程序: clear,clc,close %清除变量空间变量,清除命令窗口命令,关闭图形窗口 t=-10:9; %取20个点 ft1=(t==0); %单位脉冲信号函数 ft2=(t>=0); %单位阶跃信号函数 subplot(1,2,1),stem(t,ft1,'m-o') %图像窗口1行2列的第1个子图绘制单位脉冲信号图形 title('20个点的单位脉冲信号'); %设置标题为“20个点的单位脉冲信号” subplot(1,2,2),stem(t,ft2) %图像窗口1行2列的第2个子图绘制单位阶跃信号图形 title('20个点的单位阶跃信号'); %设置标题为“20个点的单位阶跃信号” 2. 生成占空比为30%的矩形波。 程序: clear,clc,close %清除变量空间变量,清除命令窗口命令 x=0:0.001:0.6; %设置变量x的值范围 y=square(2*pi*10*x,30); %用square函数得到占空比为30%的矩形波 plot(x,y,'m'); %绘制矩形波的图像

数据库实验报告1

《数据库系统原理》实验报告 专业:___信息安全____ 班号:_______ 学号:______ 姓名:________ 实验日期:_________ 上机地点:_________ 实验环境: 报告日期:2012年 4月26日

一、实验内容、过程及完成情况(必须有所用的SQL 语句、语句执行效果) 1、第三章习题3(P127):用SQL语句建立第二章习题5 (P74)中四个表,创建的基本表应考虑数据完整性 (1)打开cmd,进入mysql.exe文件所在的文件夹。 然后以用户名root密码123456登录。 如下图所示 图1 (2)执行创建数据库语句:create database mytest1; 然后执行语句:show databases查看库,发现mytest1库建立成功。 如下图所示 图2

(3)选择数据库mytest1,然后执行创建表S的语句:CREATE TABLE S ( SNO CHAR(2), SNAME VARCHAR(8), STATUS SMALLINT, CITY VARCHAR(8), PRIMARY KEY (SNO) ); 如下图所示 图3 (4)执行语句describe S; 显示表S的结构。如下图所示 图4 (5)在mytest1中,执行创建表P的语句: CREATE TABLE P( PNO CHAR(2), PNAME VARCHAR(8), COLOR CHAR(2), WEIGHT SMALLINT, PRIMARY KEY (PNO) ); 如下图所示

图5 (6)显示表P的结构,如下图所示 图6 (7)在mytest1中,执行创建表J的语句:CREATE TABLE J( JNO CHAR(2), JNAME VARCHAR(8), CITY VARCHAR(8), PRIMARY KEY (JNO) ); 如下图所示 图7 (8)显示表J的结构,如下图所示

数据库实验报告

数据库实验报告 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课程名称:数据库原理与应用 实验内容:数据库安全性管理 作者所在系部:网络工程系 作者所在专业:网络工程 作者所在班级: B13521 作者姓名:李文阳 作者学号: 指导教师姓名:王振夺 北华航天工业学院教务处制 实验四数据库安全性管理 一、实验目的 1、理解数据库的安全性机制; 2、掌握SQL Server 2005的验证模式、登录管理、用户管理、角色 管理以及权限管理; 二、实验内容 (一)附加上次实验所创建的数据库“db_Library”,并回顾该库的数据表信息。 (二)设置SQL Server的安全验证模式,并以两种方式尝试登录。

(三)登录账户管理 1、以管理员身份登录SQL Server,修改sa的密码。 2、使用SQL语句创建一个SQL Server登录账户,账户名为你的名字拼音,密码自定义。创建完成后,以该账户来进行登录。 3、使用SQL语句来修改上述登录账户的密码。 4、禁用上述登录账户连接SQL Server,并进行验证。 (四)数据库用户管理 1、使用SQL语句添加db_Library数据库用户User2,其登录账户为上题所创建的SQL Server登录账户,使用默认dbo架构,并赋予该用户能够运行Select语句的权限。 (五)权限管理 1、使用SSMS将创建数据表和创建视图的权限授予User2。 2、使用SQL语句将对db_Library数据库中图书信息表的查询、插入、以及对书名和作者列的修改权限授予用户User2。 3、使用SSMS收回User2创建数据表和创建视图的权限。 4、使用SQL语句收回User2修改书名和作者列的权限。 (六)删除上述所建立的数据库用户以及登录账户。 三、实验步骤 主要实现的SQL语句。 使用T-SQL语句创建一个SQL Server登录账户,账户名为你的名字拼音,密码自定义。创建完成后,以该账户来进行登录。

实验一 数据库模式设计及建立实验报告

长春大学计算机学院科学与技术专业 数据库原理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实验一数据库模式设计及建立 班级:姓名:学号: 实验地点:日期: 一、实验目的: 1.了解SQL SERVER 2005/2008系统或KingBase ES V7.0的使用; 2.基本掌握SQL的数据定义。 二、实验内容、要求和环境: 【实验要求】 注:将完成的实验报告重命名为:班级+学号+姓名+(实验一),(如:041540538张三(实验一)),提交到SPOC学堂。 1.实验课要携带教材、学习辅导、老师下发的实验报告文档等。 2.课前要对实验内容和步骤部分进行预习。 3.将本次实验所建的数据库做好备份,以备以后实验使用。 【实验环境】 1.SQL SERVER 2005/20085; 1.KingBase ES V7.0 ,人大金仓。 【实验内容和步骤】 1.熟悉SQL SERVER 2005/2008系统。 (1)启动“SQL Server Managemet Studio”,新建数据库和关系(表) ①鼠标单击“开始/所有程序/Microsoft SQL server 2008/SQL Server Managemet Studio”启动“SQL Server Managemet Studio”,SQL Server Managemet Studio(SSMS)是一个集成环境,用于访问、配置、控制、管理和开发SQL Server 的所有组件,SSMS将大量图形工具与丰富的脚本编辑器相结合,使各种技术水平的开发人员和管理员都可以访问SQL Server; ②在“SQL Server Managemet Studio”中左窗口“对象资源管理器”中,单击“SQLEXPRESS”的左侧“+”,弹出下拉菜单; ③在上一步的下拉菜单中,鼠标右键单击“数据库”,在弹出的菜单中选择“新建数据库”,在弹出的对话框中,输入数据库名,同时可以进行存储位置的设置; ④在数据库文件夹下,出现新建的数据库文件夹; ⑤点击所建数据库文件名左侧的“+”,弹出下拉菜单; ⑥在上一步弹出的下拉菜单中,鼠标右键单击“表”,弹出下拉菜单,单击“新建表”即可在此数据库文件夹中建立关系(表)了。 (2)在“对象资源管理器”的上方有一个“新建查询”图标,单击“新建查询”,可使用SQL 语言进行对关系的操作 ①单击“新建查询”后,在“对象资源管理器”窗口上部出现一个工具栏,右侧弹出一个窗

数据库实验报告

南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实验报告 (2013 ~2014 学年度第二学期) 课程名称:数据库原理与技术实验名称:认识DBMS 姓名:学号: 专业:软件工程班级:2班 地点:教师:刘征海

实验一认识DBMS 一、实验要求 1、利用管理工具创建数据库、表和表间关系 (1) 利用SQL Server Management Studio 创建数据库,名称为【学生选课YYXXXX】。其中YY为专业代号,计算机为JS,软件工程为RJ,网络为WL,数媒为SM;XXXX为各位同学的学号中的最后四位 (2) 在【学生选课YYXXXX】中建立数据表,表的定义如下所示。 学生YYXXXX(学号,姓名,性别,出生日期,院系名称,备注); 课程YYXXXX(课程号,课程名,先行课,学分); 选修YYXXXX(学号,课程号,分数)。 要求定义每张表的主码,为属性选择合适的数据类型,决定是否允许为空, 为【性别】和【学分】属性定义默认值。 (3) 定义表之间的关系。 (4) 分别为表录入几行数据记录,同时练习数据的修改和删除操作。

1)实验操作过程截图如下:

2、利用SQL 语句创建数据库、表和表间关系 在SQL Server Management Studio 中新建查询,实现以下操作。 (1) 用SQL 语句创建数据库,名称为“StudentCourseYYXXXX”。其中YYXXXX 为各位同学的学号中的最后四位。 (2) 用SQL 语句创建StudentCourseYYXXXX 中的3 张表,同时指定主码、外码、默认值等。 (3) 比较“学生选课YYXXXX”和StudentCourseYYXXXX 两个数据库是否一致。 二、实验代码及操作结果显示 新建数据库: create database StudentCourseRJ0214 新建StudentsRJ0214表: create table StudentsRJ0214( Sno nchar(10) primary key, Sname nchar(10) not null, Ssex nchar(10) , Sbirthday date , Sdept nchar(10) , Memo nchar(10) ) 新建CoursesRJ0214表: create table CoursesRJ0214( Cno nchar(10) ,

苯妥英钠设计性实验报告

设计性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苯妥英钠的制备与分析 姓名:闫洁 班级: 学号:39 日期:2015.11.2

设计性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1.学习安息香缩合反应的原理和应用维生素B1及氰化钠为催化剂进行反应的实验方法。 2.学习有害气体的排出方法。 3.学习二苯羟乙酸重排反应机理。 4.掌握用硝酸氧化的实验方法。 二、实验方案一 1、实验原理 1.安息香缩合反应(安息香的制备) 2.氧化反应(二苯乙二酮的制备) 3.二苯羟乙酸重排及缩合反应(苯妥英的制备) 4.成盐反应(苯妥英钠的制备) 2、实验仪器与药品 仪器:烧杯(500 ml 250 ml )量筒、锥形瓶、三颈瓶、抽滤瓶、球形冷凝管、干燥管、水浴锅、布氏漏斗、温度计、玻璃棒、抽滤器、 药品:苯甲醛、盐酸硫胺、氢氧化钠、无水乙醇、硝酸、浓盐酸 CHO VitB 1or NaCN O H HNO 3 O O O O H O O 1.H 2NCO NH 2/NaO H 2.HCl N H O O H 5C 6H 5C 6N H N H N O O Na H 5C 6H 5C 6 N H O OH H 5C 6 H 5C 6N O H 2NaOH

4、实验装置图 5、实验步骤 (一)安息香的制备(盐酸硫胺催化) 1.原料规格及用量配比 名称规格用量摩尔数摩尔比 苯甲醛CP d 1.050 bp179.9℃20 ml0.2 盐酸硫胺原料药 3.5 g 氢氧化钠CP10 ml 2. 操作 在100 ml三口瓶中加入3.5 g盐酸硫胺(Vit.B1)和8 ml水,溶解后加入95%乙醇30 ml。搅拌下滴加2 mol/L NaOH溶液10 m1。再取新蒸苯甲醛20 ml,加入上述反应瓶中。水浴加热至70℃左右反应1.5 h。冷却,抽滤,用少量冷水洗涤。干燥后得粗品。测定熔点,计算收率。mp 136—l37℃ 注:也可采用室温放置的方法制备安息香,即将上述原料依次加入到100 ml三角瓶中,室温放置有结晶析出,抽滤,用冷水洗涤。于燥后得粗品。测定熔点,计算收率。 (二)二苯乙二酮(联苯甲酰)的制备 1.主要原料规格及用量比 名称规格用量摩尔数摩尔比 安息香自制8.5 g0.04 1 硝酸(65%-68%) CP d 1.40 bp122℃25 ml0.379.25 2.操作 取8.5 g粗制的安息香和25 ml硝酸(65%-68%)置于100 ml圆底烧瓶中,安装冷凝器和气体连续吸收装置,低压加热并搅拌,逐渐升高温度,直至二氧化氮逸去(约1.5—2 h)。反应完毕,在搅拌下趁热将反应液倒入盛有150 ml冷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直至油状物呈黄色固体全部析出。抽滤,结晶用水充分洗涤至中性,干燥,得粗品。用四氯化碳重结晶(1:2),也可用乙醇重结晶(1:25),mp.94—96℃。 (三)苯妥英的制备

数据库实验报告(一)

滨江学院 题目数据库实验报告(一) 学生姓名 学号 系部电子工程系 专业通信工程 指导教师林美华 二O一三年十二月十八日

实验一数据库的定义实验 本实验需要2学时。 一、实验目的 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和使用SQL、SQL Server企业管理器创建数据库、表、索引和修改表结构,并学会使用SQL Server 查询分析器接收语句和进行结果分析。 二、实验内容 1 创建数据库和查看数据库属性。 2 创建表、确定表的主码和约束条件。为主码建索引。 3 查看和修改表结构。 4 熟悉SQL Server企业管理器和查询分析器工具的使用方法。 三、实验步骤 1 基本操作实验 (1) 使用企业管理器按教材中的内容建立图书读者数据库。 (2)在企业管理器中查看图书读者数据库的属性,并进行修改,使之符合要求。 (3)通过企业管理器,在建好的图书借阅数据库中建立图书、读者和借阅3个表,其结构为; 图书(书号,类别,,作者,书名,定价,作者). 读者(编号,,单位,性别,). 借阅(书号,读者编号,借阅日期) 要求为属性选择合适的数据类型,定义每个表的主码.是否允许空值和默认值等列级数据约束。 (4)在企业管理器中建立图书、读者和借阅3个表的表级约束.每个表的主码约束.借阅表与图书表间、借阅表与读者表之间的外码约束,要求按语义先确定外码约束表达式.再通过操作予以实现.实现借阅表的书号和读者编号的惟一性约束:实现读者性别只能是“男”或“女”的Check(检查)约束。 2 提高操作实验 (一) 将教材中用SQL描述的建立学生--课程操作.在SQL Server企业管理器中实现。库中表结构为: 学生(学号,,年龄,性别,所在系). 课程(课程号,课程名,先行课). 选课(学号,课程号,成绩) 要求: 1)建库、建表和建立表间联系。, 2)选择合适的数据类型。 3)定义必要的索引、列级约束和表级约束. 四、实验方法 l创建数据库 (1)使用企业管理器创建数据库的步骤 1)从“开始”菜单中选择;“程序”“Microsoft SQL2000”“企业管理器”.

大学物理设计性实验设计性实验报告

大学物理实验设计性实 验 --电位差计测金属丝电 阻率 姓名:马野 班级:土木0944 学号: 0905411418 指导教师:曹艳玲 实验地点: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中心

【实验目的】 1. 了解电位差计的结构,正确使用电位差计; 2掌握电位差的工作原理—补偿原理。 3能用电位差计校准电表和电阻率的测定。 4学习简单电路的设计方法,培养独立工作的能力。 【实验原理】 利用电位差计,通过补偿原理,来测定未知电阻和已知电阻两端的 电压,利用分压原理,算出未知电阻的阻值,利用螺旋测微器和刻度尺测出电阻丝的长度和横截面积的直径,通过电阻率公式即可计算出电阻率。 补偿原理 在图1的电路中,设E 0是电动势可调的标准电源,Ex 是待测电池的电动势(或待测电压Ux ),它们的正负极相对并接,在回路串联上一只检流计G ,用来检测回路中有无电流通过。设E 0的内阻为r 0;Ex 的内阻为 rx 。根据欧姆定律,回路的总电流为: 电位差原理 如果我们调节E 0使E 0和Ex 相等,由(1)式可知,此时I =0,回路无电流通过,即检流计指针不发生偏转。此时称电路的电位达到补偿。在电位补 R R r r E E I g x x +++-= 00 图1 补偿原理 x

偿的情况下,若已知E 0的大小,就可确定Ex 的大小。这种测定电动势或电压的方法就叫做补偿法。 显然,用补偿法测定Ex ,必须要求E 0可调,而且E 0的最大值E 0max >Ex ,此外E 0还要在整个测量过程中保持稳定,又能准确读数。在电位差计中,E 0是用一个稳定性好的电池(E )加上精密电阻接成的分压器来代替的,如图2所示。 图2中,由电源E 、限流电阻R 1以及均匀电阻丝RAD 构成的回路叫做工作回路。由它提供稳定的工作电流I 0,并在电阻RAD 上产生均匀的电压降。改变B 、C 之间的距离,可以从中引出大小连续变化的电压来,起到了与E 0相似的作用。为了能够准确读出该电压的读数,使用一个标准电池进行校准。换接开关K 倒向“1”端,接入标准电池E S ,由E S 、限流电阻R 2、检流计G 和RBC 构成的回路称为校准回路。把B 、C 固定在适当的位置(如图中的位置),设RBC =R S ,调节R 1(即调节I 0),总可以使校准回路的电流为零,即R S 上的电压降与E S 之间的电位差为零,达到补偿。 图2 电位差计原理图 x

数据库实验报告

数据库实验报告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本科)实验指导书 -计算机信息教研室- 二○一二年五月 精心整理,用心做精品0

目录 实验1 创建数据库与数据表 (2) 实验2 简单查询和连接查询 (10) 实验3 嵌套查询和集合查询 (12) 实验4 数据完整性 (14) 精心整理,用心做精品1

时间:机房号:得分: 实验1 创建数据库与数据表 实验目的: 1.熟悉SQL SERVER环境; 2.掌握数据库和数据表的创建和删除,实践SQL的CREATE、ALTER 和DROP命令; 3.掌握数据表的创建和数据记录的插入方法。 实验内容: 1. 创建教学管理“JXGL”数据库,并建立学生STUDENT、课程COURSE 和选修SC三个数据表,各表中的数据如下所示: 学生STUDENT: Sno Sname Ssex Sage Sdept 95001 李勇M 20 CS 95002 刘晨 F 19 IS 95003 王敏 F 18 MA 95004 张立M 18 IS 课程COURSE: Cno Cname Cpno Ccredit 1 数据库 5 4 2 数学 2 3 信息系统 1 4 4 操作系统 6 3 5 数据结构7 4 6 数据处理 2 精心整理,用心做精品2

7 C语言 6 4 选修SC: Sno Cno Grade 95001 1 92 95001 2 85 95001 3 88 95002 2 90 95002 3 80 2. 创建供应系统“GYXT”数据库,其中包括供应商表S、零件表P、工程项目表J和供应情况表SPJ四个数据表,各表中数据如下所示。 供应商S: SNO SNAME CITY S1 精益天津 S2 万胜北京 S3 东方北京 S4 丰泰隆上海 S5 康健南京 零件P: PNO PNAME COLOR WEIGHT P1 螺母红12 P2 螺栓绿17 P3 螺丝刀蓝14 P4 螺丝刀红14 P5 凸轮蓝40 P6 齿轮红30 工程项目J: JNO JNAME CITY J1 三建北京 J2 一汽长春 J3 弹簧厂天津 J4 造船厂天津 精心整理,用心做精品3

数据库设计各阶段word版本

数据库设计各阶段

1.数据库应用系统的设计步骤 按规范设计的方法可将数据库设计分为以下六个阶段 (1)需求分析; (2)概念结构设计; (3)逻辑结构设计; (4)数据库物理设计; (5)数据库实施; (6)数据库运行和维护。 2.需求分析 需求收集和分析是数据库应用系统设计的第一阶段。明确地把它作为数据库应用系统设计的第一步是十分重要的。这一阶段收集到的基础数据和一组数据流图(Data Flow Diaˉgram———DFD)是下一步设计概念结构的基础。概念结构对整个数据库设计具有深刻影响。而要设计好概念结构,就必须在需求分析阶段用系统的观点来考虑问题、收集和分析数据及其处理。如何分析和表达用户需求呢?在众多的分析方法中,结构化分析(Structured Analysis,简称SA方法)是一个简单实用的方法。SA方法用自顶向下、逐层分解的方式分析系统。用数据流图,数据字典描述系统。然后把一个处理功能的具体内容分解为若干子功能,每个子功能继续分解,直到把系统的工作过程表达清楚为止。在

处理功能逐步分解的同时,它们所用的数据也逐级分解。形成若干层次的数据流图。数据流图表达了数据和处理过程的关系。处理过程的处理逻辑常常用判定表或判定树来描述。数据字典(Data Dictionary,简称DD)则是对系统中数据的详尽描述,是各类数据属性的清单。对数据库应用系统设计来讲,数据字典是进行详细的数据收集和数据分析所获得的主要结果。数据字典是各类数据描述的集合,它通常包括以下5个部分: (1)数据项,是数据最小单位。 (2)数据结构,是若干数据项有意义的集合。 (3)数据流,可以是数据项,也可以是数据结构。表示某一处理过程的输入输出。 (4)数据存储,处理过程中存取的数据。常常是手工凭证、手工文档或计算机文件。 (5)处理过程。 3.概念结构设计 如同软件工程中重视需求分析与规范说明的思想一样,数据库设计中同样十分重视数据分析、抽象与概念结构的设计。概念结构的设计,是整个数据库设计的关键之一。概念结构独立于数据库逻辑结构,独立于支持数据库的DBMS,也独立于具体计算机软件和硬件系统。归纳总结,其主要特点是:

数据库课程设计实验报告一

一、需要实现得功能 1、1录入学生基本信息得功能 学生基本信息主要包括:学号、姓名、性别、年龄、出生地、专业、班级、总学分,在插入时,如果数据库则已经存在该学号,则不能再插入该学号。 1、2修改学生基本信息得功能 在管理员模式下,只要在表格中选中某个学生,就可以对该学生信息进行修改。 1、3查询学生基本信息得功能 可使用“姓名”对已存有得学生资料进行查询。 1、4删除学生基本信息得功能 在管理员模式下,只要选择表格中得某个学生,就可以删除该学生. 1、5用户登陆 用不同得登录权限可以进入不同得后台界面,从而实现权限操作。 1、6用户登陆信息设置 可以修改用户登陆密码 二、设计得目得 课程设计就是学习完该课程后进行得一次较全面得综合练习。其目得在于通过实践加深学生对面向对象程序设计得理论、方法与基础知识得理解,掌握使用Java语言进行面向对象设计得基本思路与方法;加强学生研发、调试程序得能力;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得能力;提高学生得科技论文写作能力。 三、总体设计 3、1功能图

3、2 Use Case图

3、3系统执行流程图 3、4、数据库设计

主要就是E-R 图与数据库二维表得设计 3、4、1数据库E-R 模型 3、4、2数据库关系模型—-二维表 学生表(s tu dent ) 字段 数据类型 说明 st uId nvarc har(30) 学号 s tuName n varchar(30) 姓名 st uSe x nva rchar(30) 性别 stuAg e i nt 年龄 s tuJg nvar char (30) 籍贯 stuZy n var cha r(30) 专业 cl as sId nvarch ar(30) 班号 stuSour se numeric(5,2) 总学分 学号 姓名 性别 年龄 出生地 专业 班级 总学分 登陆用户管理 账号 密码 职位 学 生

胰岛素设计性实验报告doc

胰岛素设计性实验报告 篇一:实验设计-修订版 胰岛素所致的低血糖休克及药物 和激素对血糖的影响 第一临床医学院XX级医学检验一班 设计人:郭英刘雨霏刘妮彭超 XX年3月12日 【题目】胰岛素所致低血糖休克及药物和激素对血糖的影响 【背景】 胰岛素是重要的内分泌激素之一,主要生理作用是全面地调节糖类代谢,同时也相应地调节脂肪和蛋白代谢。正常动物由于神经系统的调节和激素的相互作用,血液中胰岛素浓度是相对稳定的。若给正常动物注射胰岛素,可造成人胰岛素性低血糖症状。血糖浓度持续降低而出现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和脑功能障碍症群而导致的综合症就是低血糖休克。在实验条件下如果给动物注射过量的胰岛素,使动物体内胰岛素量骤然升高,可造成动物实验性低血糖,会使神经组织的正常代谢和功能发生障碍,以至产生痉挛昏迷,外部表现为惊厥,称之为胰岛素休克。小鼠的低血糖休克实验属于经典实验.传统的胰岛素休克实验目的是观察人工胰岛素性低血糖休克以及注射葡萄糖后的消失过程,以加深对胰岛素

生理作用的理解.但实验中一般不测定小鼠血糖的变化,只是观察胰岛素造成低血糖休克时的行为变化。 现阶段对胰岛素降低血糖的原理研究较多,其他药物和激素如甲状腺素、生长激素、糖皮质激素对血糖的研究也以较多,但都是单量试验,并未将多种激素和药物联合起来观察对血糖影响的研究。本次试验将通过制作胰岛素低血糖休克模型来同时观察多种药物和激素对血糖的影响。 体内降低血糖的激素只有胰岛素一种,但升高血糖的激素却不止胰高血糖素一种。糖皮质激素是一种胰岛素拮抗激素,可以增强肝脏中的糖原异生,促进肝糖原分解,抑制外周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从而导致血糖升高。而甲状腺素有促进生长发育的作用,也能够促进糖的吸收和糖异生,也可升高血糖。生长激素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促进神经组织以外的所有其他组织生长;促进机体合成代谢和蛋白质合成;促进脂肪分解;对胰岛素有拮抗作用;抑制葡萄糖利用而使血糖升高等作用。但其剂量不同,对血糖的影响亦不同,本次试验就胰岛素等临床常见的与血糖有关的药物和激素对血糖的影响做相应的探讨。 【目的】 学习检测血糖的方法,观察胰岛素及药物和激素对血糖的影响,同时验证不同剂量的生长激素对血糖的影响不同,从而加深理解药物和激素影响血糖水平的机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