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高中历史期末复习提纲——世界现代史

2021年高中历史期末复习提纲——世界现代史
2021年高中历史期末复习提纲——世界现代史

2021年高中历史期末复习提纲——世界现代史

一、当代世界各国的关系演变(必修一第七单元)

1.一战:(1914-1918)协约国战胜同盟国,形成了凡尔赛—华盛顿

体系形成。

2.二战:(1939-1945)同盟国战胜轴心国。形成了雅尔塔体系,欧

洲为中心变为美苏两极格局。

3.二战后:

二、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经济全球化趋势

(必修二第三单元、第五单元)

1.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

①苏联社会主义经济发展道路:战时共产主义——新经济政策

——斯大林模式——“三夫”改革

(苏联各阶段改革的时间和改革内容、理解斯大林模式的作用和局限性、理解“三夫”改革对斯大林模式的改造及局限性)

②欧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道路:大萧条——罗斯福新政——战后

调整(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企业经营改革、福利国家、“滞涨”、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新经济”)

(大萧条的时间、原因和特点;罗斯福新政的内容和评价;福利国家的评价;“滞涨”后美国的经济措施)

2.经济全球化趋势:

①40年代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②50年代欧共体形成

③60、70年代以来经济区域集团化不断加强

④70年代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

⑤90年代经济全球化趋势加速

三、现代世界的科技与文化(必修三第六单元)

1.现代物理学两大基础——

2.现代高新科技的成就(网络、生物、太空)——

【免费下载】高中历史第一分册复习提纲

高中历史第一分册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 古代东方 第1课 古代两河流域 1 人类进入文明社会的三大标志:文字、国家、金属工具 2 两河流域是指底格里斯河与幼发拉底河流经的区域,基本上位于今天的伊拉克共和国境内。古希腊人称之为“美索不达米亚”。 3 苏美尔人率先在两河流域建立了一批城市国家。随后,阿卡德人、阿摩利人、亚述人以及迦勒底人也相继在此建立过形式相似而规模不一的王国。其中古巴比伦王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 4 两河流域的楔形文字是迄今为止被发现的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发明者:苏美尔人。5《吉尔伽美什》是古代两河流域的著名史诗,用楔形文字写成。 6《汉穆拉比法典》是目前已知的世界历史上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法典全面维护统治集团的根本利益,保护社会成员的私有财产,严格规定了各个阶层的义务,严厉惩罚各种社会犯罪,比较清楚地展示了古巴比伦王国的社会状况,是了解和研究古巴比伦王国历史的第一手文献。 7 促使大河流域国家产生的原因:大河灌溉农业的需要 第 2 课 古代埃及 1 埃及——尼罗河的赠礼 2 古代埃及国家实行高度集权的法老专制统治。 3 金字塔是古代埃及法老的陵墓,最大的是胡夫金字塔。金字塔是古代埃及法老专制权力的象征,是古代埃及人来世信仰的具体体现,是古代埃及人智慧的结晶,也是古埃及社会经济和建筑技术发展的一项具体成就。 4 古埃及的文字:象形文字 象形文字消失的原因:(1)复杂难懂 (2)受到强势的希腊文化的冲击。第 3 课 古代印度1 古代印度位于恒河、印度河流域2 公元前14世纪至约公元前6世纪的印度历史,一般被称为“吠陀时代”,因这一时期最主要的历史文献是雅利安人的宗教经典吠陀及解释吠陀的梵书而得名。3 种姓制度: 产生原因:雅利安人为了更好地统治被征服者 四大种姓:婆罗门 祭司阶层 刹地利 军事贵族 (国王) 吠舍 雅利安自由民(农民、商人) 首陀罗 奴隶 特点:四大种姓职业世袭、内部联姻,各自的法律地位、社会权利与宗教生活均不相同。 影响:种姓制度造成印度社会阶层的隔离,阻碍了社会成员的流动,对印度社会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公元前6世纪,随着刹帝利和吠舍大商人的社会经济地位明显上升,他们对婆罗门的宗教和种姓特权日益不满,各种新教派、新学说广为流传,佛教是其中影响最大者之一。 4 佛教的创立者:悉达多 (释迦牟尼、佛祖) 佛教经典:三藏经(大藏经):经藏、律藏、论藏 、管路敷设技术通过管线敷设技术不仅可以解决吊顶层配置不规范高中资料试卷问题,而且可保障各类管路习题到位。在管路敷设过程中,要加强看护关于管路高中资料试卷连接管口处理高中资料试卷弯扁度固定盒位置保护层防腐跨接地线弯曲半径标高等,要求技术交底。管线敷设技术中包含线槽、管架等多项方式,为解决高中语文电气课件中管壁薄、接口不严等问题,合理利用管线敷设技术。线缆敷设原则:在分线盒处,当不同电压回路交叉时,应采用金属隔板进行隔开处理;同一线槽内,强电回路须同时切断习题电源,线缆敷设完毕,要进行检查和检测处理。、电气课件中调试对全部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在安装过程中以及安装结束后进行高中资料试卷调整试验;通电检查所有设备高中资料试卷相互作用与相互关系,根据生产工艺高中资料试卷要求,对电气设备进行空载与带负荷下高中资料试卷调控试验;对设备进行调整使其在正常工况下与过度工作下都可以正常工作;对于继电保护进行整核对定值,审核与校对图纸,编写复杂设备与装置高中资料试卷调试方案,编写重要设备高中资料试卷试验方案以及系统启动方案;对整套启动过程中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进行调试工作并且进行过关运行高中资料试卷技术指导。对于调试过程中高中资料试卷技术问题,作为调试人员,需要在事前掌握图纸资料、设备制造厂家出具高中资料试卷试验报告与相关技术资料,并且了解现场设备高中资料试卷布置情况与有关高中资料试卷电气系统接线等情况,然后根据规范与规程规定,制定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方案。、电气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技术电力保护装置调试技术,电力保护高中资料试卷配置技术是指机组在进行继电保护高中资料试卷总体配置时,需要在最大限度内来确保机组高中资料试卷安全,并且尽可能地缩小故障高中资料试卷破坏范围,或者对某些异常高中资料试卷工况进行自动处理,尤其要避免错误高中资料试卷保护装置动作,并且拒绝动作,来避免不必要高中资料试卷突然停机。因此,电力高中资料试卷保护装置调试技术,要求电力保护装置做到准确灵活。对于差动保护装置高中资料试卷调试技术是指发电机一变压器组在发生内部故障时,需要进行外部电源高中资料试卷切除从而采用高中资料试卷主要保护装置。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复习提纲

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知识网络结构】: 【背景知识与单元线索】 1、“中国近代史”:指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划分标准:社会性质),开始于1840 年鸦片战争,结束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起止时间及标志)在这个时期,中国人民掀起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革命任务及性质),因领导阶级不同,又分为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和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二者的分水岭1919 年的五四运动。 2、基本线索: ①中国遭受外来侵略,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1840-1901):包括四次战争及五个不平等条约。 ②中国各阶级反侵略反封建的斗争:农民阶级的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资产阶级的辛亥革命、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包括大革命、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 ③图示 旧民主主义革命示意图 1840 1842 1851 1856 1858 1860 1864 1894 1895 1900 1901 1911 1919 侵略战争鸦片第二次甲午八国联 战争鸦片战争战争军侵华 不平等条约《南京》《天津》《北京》《马关》《辛丑》 反抗斗争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示意图 1919 1921 1924 1927 1931 1934 1936 1937 1945 1946 1948 1949 大革命时期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抗日战争解放战争 五四中共成立第一次南昌红军七七日本三大 运动(一大)国共合作起义九一八长征事变投降战役 【专题总结】 一、列强对中国的侵略 1、发动侵略战争: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日本全面侵华战争。 近代列强侵华战争简表(1) 名称时间发动者影响 鸦片战争1840-1842年英国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年英国、法国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加深 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年日本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年英美俄日法 德意奥 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 境地 日本全面侵华战争1937-1945年日本 2、强签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五口通商章程》《虎门条约》《望厦条约》《黄埔条约》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社会──《天津条约》、《北京条约》使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

高一历史复习提纲

高一历史期末复习提纲 1、简述唐代、宋代商业发展的表现。 (1)唐代商业: ①条件:政治上的统一、大运河的开通,密切了南北方的经济往来 ②城市: A.布局:市处于城中特定位置,与民居隔开(市坊分开);商业交易受到官府严格控制 B.功能:主要是政治中心 ③商路:陆上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空前繁荣 (2)宋代商业: ①货币: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②城市: A.布局:坊市界限不复存在,市分散在城中,市的启闭不再由官方统一规定时间,出现了夜市、晓市等;商业活动不再受官府的直接监视 B.功能:经济功能大大加强 2、两次工业革命改变了世界的面貌。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表格。 3 (1)西方工业文明对近代中国传统文化的冲击 (2)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发展及资产阶级政治、文化运动的推动(特别是民主思潮的推动) (3)清政府和民国政府的推动 4、简述罗斯福新政的背景、措施、特点、实质和影响。 (1)背景: ①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沉重打击 ②胡佛的反危机措施宣告了自由放任政策的失败

(2)主要措施: ①金融方面:整顿财政金融 ②工业方面:调整工业生产 ③农业方面:调节农业生产 ④社会福利方面:实行社会救济和以工代赈 (3)特点:国家对经济的直接干预 (4)实质: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5)影响: ①对美国:A.经济上:逐渐走出经济危机的阴影,社会生产力得到一定恢复 B.政治上: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社会矛盾,巩固了资产阶级民主制度 ②对世界:罗斯福新政标志着资本主义告别自由放任时代,进入了政府大规模干预经济的时代 5、简述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内容、意义。 (1)主要内容: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2)意义:使农民获得了生产和经营的自权,克服过去分配中的平均主义弊端,极大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推动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6、说明战后西欧走向联合的原因、过程、体现的趋势、特点及意义。 (1)原因:①共同的文化传统; ②近代不断的战争使人们渴望欧洲统一; ③二战使西欧丧失世界中心地位,成为冷战主战场。 (2)过程: ①欧洲煤钢共同体的成立:1951年成立 ②欧共体成立:1967年,欧洲煤钢共同体、经济共同体、原子能共同体合并为欧共体 ③欧洲联盟:1992年,签署《马斯特里赫特条约》;1993年,正式成立。 (3)体现的经济发展趋势:区域集团化和全球化。 (4)特点:结成政治经济联盟;统一货币。 (5)意义:①符合欧洲的整体利益和欧洲各国的利益; ②推动了经济全球化进程; ③使欧洲成为当今世界格局中的重要力量,推动了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 7、简述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的过程、20世纪90年代以来推动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因素及对全球化的认识、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影响。 (1)过程:①新航路的开辟,使世界连为一体,世界市场雏形出现; ②资本主义国家通过殖民掠夺使得世界市场进一步扩大; ③第一次工业革命后,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④第二次工业革命后,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2)因素:①科技进步,为全球化提供物质基础和根本推动力; ②交通和信息技术发展,提供了技术手段; ③两极格局结束,创造了有利的国际环境; ④市场经济体制被广泛接受; ⑤国际贸易的发展和跨国公司的推动作用。

高中历史考试大纲

高中历史考试大纲 第一部分学科专业基础 一、中国古代史 (一)中国古代文明的起源 1. 中国远古人类与主要文化遗址。 2.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和社会结构。 3. 夏、商、西周的文化。 (二)春秋战国 1. 春秋战国的政治与经济。 2. 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思想。 (三)秦汉 1. 秦的统一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形成。 2. 秦朝的灭亡。 3. 汉初黄老思想与“文景之治冶。 4. 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5. 东汉时期豪强地主田庄经济。 6. 秦汉时期的思想文化。 (四)魏晋南北朝 1. 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2. 魏蜀吴三国的政治与经济。 3. 西晋的短暂统一及其政治经济。 4. 东晋南朝的门阀政治。 5. 江南经济的开发。 6. 北魏统一北方和孝文帝改革。 7.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思想文化。 (五)隋唐五代 1. 隋朝政治与经济。 2. 唐朝前期政治和经济。 3. 安史之乱与唐朝后期社会危机。

4. 唐朝后期赋役制度改革。 5. 隋唐时期民族融合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6. 隋唐时期中外经济文化交流。 7. 隋唐时期思想文化。 (六)宋、辽、西夏、金、元 1. 北宋加强中央集权制度的措施。 2. 辽、西夏、金的政治制度。 3. 庆历新政与王安石变法。 4. 北宋与辽、西夏的关系和宋金对峙。 5. 宋代经济的繁荣。 6. 元朝的统一及其政治制度。 7. 宋元时期对外经济文化交流。 8. 宋元时期的文化。 (七)明清 1. 明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强化。 2. 郑和下西洋。 3. 明中期的社会危机与张居正改革。 4. 明末农民战争。 5. 清代疆域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6. 清朝前期的政治。 7. 明清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8. 明清时期的文化。 3 1 二、中国近现代史 (一)第一次鸦片战争与中国近代史的开始 1. 鸦片战争前的中国和世界。 2. 中英贸易与鸦片走私。 3. 林则徐主持禁烟运动。

高中历史统编(2019)版中外历史纲要(全册)知识点提炼

(1)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 (2)从此,中国革命走上了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2.遵义会议的意义(1)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2)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 3.长征的意义长征实现了红军的战略大转移,宣传了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主张,播下了革命种子,鼓舞了广大人民群众,铸就了长征精神,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4.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意义(1)成为扭转时局的枢纽。(2)促进了中共中央联蒋抗日方针的实现。(3)基本结束了十年内战,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5.东方主战场(1)太平洋成争爆发后,中国的抗日战争与美英两国在太平洋战场的对日作战密切地联系起来,中国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所抗击的日军兵力,超过了太平洋战场上日军的总兵力。(2)中国战场协助和配合了盟军作战,给予盟军战略上和资源、情报上的重大支持。(3)中国积极倡导建立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实际参与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谋划和指挥。(4)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6.抗战胜利的意义(1)它是近代以来中国抗击外敌入侵所取得的第一次完全胜利,对推护世界和平的伟大事业产生了重要影响,重新确立了中国在世界上的大国地位,使中国人民赢得了世界爱好和平的人民的尊敬。 (2)开辟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开启了中国发展的新征程。 7.国民党失败的原因 国民党因其不能解决中国社会的根本矛盾,不能应对中国社会发展的新要求,不能代表广大民众的切身利益,从而失去了民众的支持。 8.解放战争胜利的根本原因 中国共产党能够始终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代表了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得到了广大民众的支持。 9.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意义 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毛泽东思想的胜利,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是20世际纪人类历史上最具影响的伟大事件之一。 二.民国后期的经济、文化 抗战时期工业和高校的内迁 (1)原因:抗战时期,中国的经济实力、军事能力和技术水平,都远远落后于日本,难以抵挡日军深入国土。(2)表现 ①东部沿海工业大规模向西南大后方迁移。②华北、华东各著名高校师生带着大量书籍和实验设备长途跋涉,迁到西南、西北大后方。 (3)影响: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抗战决心,为抗战胜利奠定了物质和精神基础。 第八节共和国时期 一.新中国的政治 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意义(1)结束了中国人民长期受压迫和剥削的历史,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2)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创造了前提条件。(3)中华民族开始以崭新的姿态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中国历史进入新纪元。 2.中国共产党的作用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完成社会主义革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推进社会主义建设,完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深刻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的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 3.通过新宪法随着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恢复和发展,1982年底,五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部宪法增加了适应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规定,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二.新中国的经济 1. 土地改革(1)背景:新中国刚成立时,全国尚有约占总数2/3的农民被束缚在封建土地制度之下。 (2)概况①1950年夏,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②到1952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土地改革在全国大陆基本完成。(3)意义①农民从封建土地制度的束缚中彻底解放出来,农村生产力得到大解放。②为中国逐步实现工业化扫除了障碍,全国粮食产量大幅提高。 2.三线建设大规模的三线建设不仅增强了国防力量,而且改善了工业布局。 3.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成就的历史意义(1)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涌现出了无数先进典型和英雄模范人物。这一时期形成的崇尚劳动、敬业守信、精益求精、敢于创新的工匠精神不断激励着人们。(2)这些成就在新中国历史上都具有开创性奠基性的意义,为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奠定了物质基础,提供了宝贵经验和理论准备。 三.新中国的思想文化 1.毛泽东思想的作用和地位(1)作用:在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社会主义制度的过程中,毛泽东思想发挥了独特的作用。(2)地位:毛泽东思想不仅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指导思想,也是社会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思想。 2.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的意义(1)强调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否定了“两个凡是”的错误观点,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2)纠正了长期以来束缚人们的“左”的错误,成为拨乱反正和改革开放的思想先导,为历史性转折作了重要的思想理论准备。 第九节古代希腊罗马 一.古希腊罗马政治

高考历史考试大纲(官方版)

2019年高考历史考试大纲 Ⅰ. 考核目标与要求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人才选拔的要求,在中学历史课程的基础上,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3 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的必修课程、选修课程系列的内容,确定历史学科考试内容。 历史学科考查对基本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考查学科素养和学习潜力;注重考查在唯物史观指导下运用学科思维和学科方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 获取和解读信息 理解试题提供的图文材料和考试要求 整理材料,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 对有效信息进行完整、准确、合理的解读 2. 调动和运用知识 辨别历史事实与历史叙述 理解历史叙述与历史结论 说明历史现象和历史观点 3. 描述和阐释事物 客观叙述历史事实 正确解释历史事物 认识历史事物的本质 4. 论证和探讨问题 发现历史问题 论证历史问题 独立提出观点 Ⅱ. 考试范围与要求 考试范围包括《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的必修内容和部分选修内容。 必考内容 第一部分古代 古代中国 1.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1) 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2) 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3)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4) 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 2. 古代中国的经济 (1) 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 (2) 手工业的发展 (3) 商业的发展 (4) 资本主义萌芽与“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 3.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1)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2) 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3) 宋明理学 (4) 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

4.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1) 科技成就 (2) 汉字的起源演变和书画的发展 (3) 文学成就 (4) 京剧等剧种的产生和发展 古代希腊、罗马 1. 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1) 雅典民主政治 (2) 罗马法 2.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 第二部分近代近代世界 1. 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 (1)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2) 启蒙运动 2. 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1) 新航路的开辟 (2) 荷兰、英国等国的殖民扩张 (3) 工业革命 3. 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1)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2) 美国共和制的确立 (3) 法国共和制、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4.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和国际工人运动 (1) 《共产党宣言》 (2) 巴黎公社 5. 近代科学技术 (1) 经典力学 (2) 进化论 (3) 蒸汽机的发明和电气技术的应用 近代中国 1.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1) 1840 至1900 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2) 辛亥革命 (3) 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4) 新民主主义革命 (5) 侵华日军的罪行与中国军民的抗日斗争 2. 经济结构的变化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1) 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 (2)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3. 思想解放的潮流 (1) 维新思想 (2) 新文化运动 (3)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湖北省高中历史学业考试考试大纲

2014年高考考试大纲新课标版历史考试说明 Ⅰ考试性质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是合格的高中毕业生和具有同等学力的考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高等学校根据考生成绩,按已确定的招生计划,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因此,高考应具有较高和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Ⅱ考试内容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的必修课程、选修课程系列的内容,确定历史学科考试内容。 历史学科考查对基本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考查学科素养和学习潜力;注重考查在科学历史观指导下运用学科思维和学科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考核目标与要求 1.获取和解读信息 ·理解试题提供的图文材料和考试要求。 ·理解材料,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 ·对有效信息进行完整、准确、合理的解读。 2.调动和运用知识 ·辨别历史事物和历史解释。 ·理解历史事实,分析历史结论。 ·说明和证明历史现象和历史观点。 3.描述和阐释事物 ·客观叙述历史事物。 ·准确描述和解释历史事物的特征。 ·认识历史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并做出正确的阐释。 4.论证和探讨问题 ·运用判断、比较、归纳的方法论证历史问题。 ·运用批判、借鉴、引用的方式评论历史观点。 ·独立地对历史问题和历史观点提出不同看法。 二、考试范围 考试范围包括《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的必修内容和选修内容。 必考内容 古代 古代中国 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1)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2)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3)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4)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 2.古代中国的经济 (1)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 (2)手工业的发展 (3)商业的发展 (4)资本主义萌芽与“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 3.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1)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2)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3)宋明理学 (4)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 4.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1)科技成就 (2)汉字的起源演变和书画的发展 (3)文学成就 (4)京剧等剧种的产生和发展 古代希腊、罗马 1.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1)雅典民主政治 (2)罗马法 2.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 近代 近代世界 1.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 (1)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2)启蒙运动 2.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1)新航路的开辟 (2)荷兰、英国等国的殖民扩张 (3)工业革命 3.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1)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2)美国共和制的确立 (3)法国共和制、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4.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和国际工人运动 (1)《共产党宣言》 (2)巴黎公社 5.近代科学技术 (1)经典力学 (2)进化论

高考历史复习提纲(中国古代史)归纳

高考历史复习提纲归纳 【Part1: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 一、夏商周的政治制度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1.宗法制 (1)实质:按照血缘关系分配政治权力,维护政治联系。 (2)内容:滴长子继承制、由血统关系形成宗法等级。 2.分封制 (1)内容:被分封诸侯的义务:要服从周天子命令、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等; 权力:爵位世袭、对卿大夫再分封、设置官员、建立武装等。 (2)影响:初期有利于稳定当时的政治秩序,但后来出现了诸侯争霸,周天子权威削弱,分封制逐渐瓦解。 3.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特点:宗法制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了国家的政治结构;分封制最高 统治者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商朝时期神权王权相结合。 4.选官制度: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 5.科举制的作用:有利于国家选拔人才,有利于巩固政权,有利于提高官员的素质,有利 于提高办事效率,扩大官吏的来源和同志基础,有利于促进教育的发展和文化的繁荣,有利于社会稳定和团结;但是禁锢了思想,不利于创新。 6.郡县制 (1)秦始皇时期,在全国推行郡县制,取代分封制。 (2)作用: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管控;由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察举制)。 7.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1)作用:维护了秦朝的国家统一,有利于中华民族形成,维护了封建统治,促进了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 二、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和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1.中朝制度(内朝) (1)内容:西汉汉武帝时期,为了加强皇权,选用一些出身低微,但有才干的问人近臣,让他们处理朝政,给予决策权,与以丞相为首的原有朝臣分庭抗礼。 2.三省六部制度 (1)内容:中书省(草拟)、门下省(审核)、尚书省(执行) (2)作用:三省六部分工明确,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有利于提高办事效率。 3.元朝行省制度 (1)内容:元代地方设行中书省(十个行省<行中书省;腹里;西藏、佛教徒<宣政院)(2)影响:是中国行省制度的开端,加强了中央对边疆地区的管辖,促进了民族融合。 4.明朝内阁制度 (1)内容:朱元璋废除丞相制度;内阁无决策权,始终不是正式的中央机构,内阁大臣地位不高。 (2)影响:内阁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促使皇权走向腐化,激化社会矛盾,抑制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阻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5.清朝军机处 (1)内容:雍正年间设军机处,军机大臣跪受笔录。 (2)影响:军机处的设立,标志着我国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顶峰。 6.君主专制不断加强的影响:有利于稳定封建统治,有利于小农经济发展,有利于巩固和 发展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不利于民主制度的形成,不利于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禁锢思

高中历史提纲

图表版高中历史提纲中国古代史各时期知识点总汇 商西周政治制度:内外服制度,宗法制(嫡长子继承制)、分封制,礼乐制商周青铜器(司母戊鼎、四羊方尊),青铜时代,铁器 商朝:职业商人,人造货币,织机 西周:井田制,工商食官,斜纹提花 春秋战国耕作方式:刀耕火种→春秋战国开始使用铁犁牛耕 春秋时期:鲁国“初税亩”,自耕农产生,生铁和钢,民营手工业,私商成为主体 战国时期:商鞅变法,废井田,土地私有制确立,废分封,设县制,重农抑商 战国时,秦国李冰主持修建都江堰 秦朝统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形成:皇帝制、三公九卿制、郡县制,秦律“轻罪重刑” 统一度量衡,货币,驰道,统一文字,焚书坑儒 汉朝汉初,强化重农抑商,郡国并行,景帝时期发生“七国之乱” 汉武帝颁布推恩令,设立“中朝”(“内朝”);刺史制度,察举制和征辟制,耧车,代田法,耦犁 东汉时期,形成州郡县三级,发明翻车 汉明帝时,王景治理黄河,西汉时西域兴建坎儿井 冶铁开始使用煤炭做燃料,高炉炼铁和炒钢,杜诗发明水排鼓风

丝织业:西汉丝绸之路 造纸术的发明(西汉发明,东汉蔡伦改进)陶瓷业:东汉晚期,成熟青瓷 魏晋南北朝三省制雏形,三国曹操“唯才是举”曹魏“九品中正制” 民族融合,南方开发,改进翻车,《齐民要术》,北魏颁布均田令,蜀锦,南北朝灌钢法,白瓷产生,商税成为主要财源 隋朝三省六部制,文帝分科考试,炀帝设立进士科,开通大运河 唐朝为分割相权加强皇权,确立三省六部制(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吏户礼兵刑工) 唐朝越窑青瓷、邢窑白瓷 雕版印刷术(《金刚经》:最早有明确刊印日期) 唐朝末年火药用于军事,安史之乱,节度藩镇 江南曲辕犁,发明筒车,征收茶税,缂丝技术,坊市制,农村草市,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设立市舶司,抑商松动,官商分利,鼓励外商 两宋二府三司,为分散宰相权力,设立“参知政事”(副宰相) 科举乡省殿三级,糊名公正,人数增多, 高转筒车引入占城稻,棉花推广到长江,经济重心南移 瓷器:五大名窑,景德镇 北宋用媒普遍,南宋开始焦炭冶铁 最早纸币“交子”,“市”突破时间和空间限制,娱乐“瓦子”,边境互市,造船领先,指南针应用于航海,北宋设立市舶司,南宋鼓励外贸 元朝中央一省制,地方设行省(即行中书省),设立宣政院,疆域空前 颁布《农桑辑要》,棉纺新兴,黄道婆发明三锭纺车,松江中心,彩瓷青花釉里红, 陆上丝绸重新繁荣,南北海运,重修大运河,流通纸币,外贸超前,马可波罗,扫马第一 明朝明太祖废丞相,宰相制度结束,明成祖设立内阁,专制主义加强,八股取士,地方三司,五军都督,依法治国,经济立法 农业:技术提高,《天工开物》,高产引种,租佃新变 冶金:流行焦炭,佛山发达 纺织:棉布主要 瓷器:斗彩和五彩 明朝中后期,私营主导,,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商帮出现(晋商、徽商,会馆产生),市镇兴起,一条鞭法 明清时期实行“海禁”:禁止国人出海贸易、限制外商来华贸易的法令

高一历史复习提纲

高一历史复习提纲 Document number【AA80KGB-AA98YT-AAT8CB-2A6UT-A18GG】

高一历史期末复习提纲 1、简述唐代、宋代商业发展的表现。 (1)唐代商业: ①条件:政治上的统一、大运河的开通,密切了南北方的经济往来 ②城市: A.布局:市处于城中特定位置,与民居隔开(市坊分开);商业交易受到官府严格控制 B.功能:主要是政治中心 ③商路:陆上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空前繁荣 (2)宋代商业: ①货币: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②城市: A.布局:坊市界限不复存在,市分散在城中,市的启闭不再由官方统一规定时间,出现了夜市、晓市等;商业活动不再受官府的直接监视 B.功能:经济功能大大加强 2、两次工业革命改变了世界的面貌。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表格。 3 (1)西方工业文明对近代中国传统文化的冲击 (2)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发展及资产阶级政治、文化运动的推动(特别是民主思潮的推动) (3)清政府和民国政府的推动 4、简述罗斯福新政的背景、措施、特点、实质和影响。 (1)背景: ①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沉重打击 ②胡佛的反危机措施宣告了自由放任政策的失败 (2)主要措施:

①金融方面:整顿财政金融 ②工业方面:调整工业生产 ③农业方面:调节农业生产 ④社会福利方面:实行社会救济和以工代赈 (3)特点:国家对经济的直接干预 (4)实质: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5)影响: ①对美国:A.经济上:逐渐走出经济危机的阴影,社会生产力得到一定恢复 B.政治上: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社会矛盾,巩固了资产阶级民主制度 ②对世界:罗斯福新政标志着资本主义告别自由放任时代,进入了政府大规模干预经济的时代 5、简述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内容、意义。 (1)主要内容: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2)意义:使农民获得了生产和经营的自权,克服过去分配中的平均主义弊端,极大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推动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6、说明战后西欧走向联合的原因、过程、体现的趋势、特点及意义。 (1)原因:①共同的文化传统; ②近代不断的战争使人们渴望欧洲统一; ③二战使西欧丧失世界中心地位,成为冷战主战场。 (2)过程: ①欧洲煤钢共同体的成立:1951年成立 ②欧共体成立:1967年,欧洲煤钢共同体、经济共同体、原子能共同体合并为欧共体 ③欧洲联盟:1992年,签署《马斯特里赫特条约》;1993年,正式成立。 (3)体现的经济发展趋势:区域集团化和全球化。 (4)特点:结成政治经济联盟;统一货币。 (5)意义:①符合欧洲的整体利益和欧洲各国的利益; ②推动了经济全球化进程; ③使欧洲成为当今世界格局中的重要力量,推动了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 7、简述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的过程、20世纪90年代以来推动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因素及对全球化的认识、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影响。 (1)过程:①新航路的开辟,使世界连为一体,世界市场雏形出现; ②资本主义国家通过殖民掠夺使得世界市场进一步扩大; ③第一次工业革命后,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④第二次工业革命后,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2)因素:①科技进步,为全球化提供物质基础和根本推动力; ②交通和信息技术发展,提供了技术手段; ③两极格局结束,创造了有利的国际环境; ④市场经济体制被广泛接受; ⑤国际贸易的发展和跨国公司的推动作用。

高中历史提纲

高中历史提纲 高中历史提纲范文大全 > 策划 > :高中历史提纲以下是高中历史提纲的正文: 第一篇:《高中历史提纲》 高中历史复习提纲 高中历史复习提纲 必修?复习纲要 ?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 (第一课 ) 夏商周的政治制度 ?了解宗法制、分封制的基本内容 1、西周的分封制: 目的:为了进行有效的统治; 分封的对象: 王族、功臣、先代贵族; 诸侯的权利和义务:?服从周天子的命令 ?为周天子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 贡赋和朝觐述职 ?在自己的封疆内对卿大夫实行再分封。分封制的作用(影响):加 强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有利于周朝开发边远地区,扩大统治区域。 2、西周的宗法制: 特点:嫡长子继承制(大宗、小宗) 。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分封制(互为表里) 作用(影响):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也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 的稳定和团结。 (第二课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1、公元前221年,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秦朝建立。 2、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1)?皇帝制度的创立:?皇帝独尊 ?皇权至上(核心,是中国封建专制制度的重要特征) ?皇位世袭 (2)较为完备的中央官制: ?中央:丞相(协 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御史大夫(下达诏令、监察事务)、太尉(全国军务) (3)郡县制的推行: 郡:最高一级地方行政机构。郡的最高行政长官郡守;县:郡的下级行政机构。县的长官:县令或县长,主要任务是治理民众,管理财政、司法、狱讼和兵役。 3、 ?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影响 (1)秦朝这套从中央到地方的统治机构,确保了地主阶级对广大劳动人民的专制统治,标志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朝所沿用,且不断得到加强和完善。 (2)有利于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对祖国疆域的初步奠定,巩固国家统一,以及形成以华夏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都起了重要作用。 (3)秦朝的国力增强,形成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成为当时世界大国。 (4)强化皇帝的专制权威,激化阶级矛盾,秦朝短命而亡。 (第三课) 从汉至清政治制度的演变 1、了解汉朝郡国并行制 汉初:在地方这继承秦朝的郡县制,同时又分封诸侯王国,郡国并行制(汉景帝、汉武帝逐步削弱王国势力)。郡设守,后称太守,王国设丞相,分别作为郡和王国的最高行政长官。(读14页地图) 2、了解唐朝三省六部制 (13页图示)

高中历史知识点复习提纲中国古代史

中国古代史复习 一、历史分期 1、历史分期 原始社会:无阶级、无压迫 奴隶社会:奴隶主阶级和奴隶阶级封建社会: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资本主义社会: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社会主义社会:公有制、工人阶级是统治阶级 2、中国历史社会形态划分 原始社会(-前2070) 奴隶社会:夏、商、西周、春秋(前2070—前476) 封建社会:战国至清朝(前475—1912) 资本主义社会:中华民国至新中国成立初期(1912—1956) 社会主义社会:三大改造以后(1956——) 3、西方历史社会形态划分 原始社会:(—前8世纪) 奴隶社会:古希腊、古罗马(前8世纪—476) 封建社会:西罗马帝国灭亡到英国资产阶级革命(476—1640) 资本主义社会: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到俄国十月革命(1640—1922)社会主义社会:俄国十月革命开始(1922—1991) 4、中国史 古代史: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1840年以前) 近代史:旧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1840——1949年)现代史:过渡时期、探索时期、文革、新时期(1949年——今)5、世界史 古代史: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1500年以前) 近代史:新航路开辟、工业革命(1500——1917年) 现代史:信息时代(1918——今) 6、中国古代史划分 先秦(-前221年)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奠基 秦汉(前221-220)中华文明的形成和发展 魏晋南北朝(220-589年)封建国家分裂,民族融合 隋唐(581-907年)中华文明繁荣鼎盛时期 宋元时期(907-1368年)中华文明在隋唐文明的基础上继续发展明清(1386-1840)中华文明的繁盛与危机并存 二、先秦 1、原始社会 (1)政治:禅让制(三皇五帝) (2)经济:刀耕火种;集体劳动;平均分配 (3)文化:象形文字、彩陶画《鸛鱼石斧图》 2、奴隶社会 (1)朝代更替

高中历史必修1-3全套复习提纲 人教版

江苏省高二年级历史学业水平测试复习材料 必修一 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1、中国早期政治制度 了解宗法制的基本内容: 宗法制由原始社会父系家长制直接演变而来,它的核心内容是嫡长子继承制,即嫡长子继承父亲宗主地位,庶子进行分封。嫡长子与众弟既是兄弟又是君臣。 了解分封制基本内容: 周王把土地和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先代贵族,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有守土、随从作战、纳贡和朝觐述职等义务。 2、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了解皇帝制度的创立 秦始皇自以为功德超过传说中的“三皇五帝”,开始使用“皇帝”称号,确立了“皇帝”制度。皇帝有天下独尊的地位,集行政权、司法权和军事指挥权于一身。国家的法律、政策,都取决于皇帝一人的意志。 了解秦朝的丞相、御史大夫与太尉 秦朝在中央设立三公:丞相职责是协助皇帝,助理万机(行政);太尉主管军事;御史大夫是丞相的助手,负责监察系统。 了解郡县制的建立 平定六国后,秦始皇采用李斯的建议,把郡县制推广到全国。 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的形成和影响: ①形成:秦统一后,创立皇帝制度。从此皇权成为封建国家权力中心和主宰;推行郡县制奠定了中央集权制度基础;中央机构设立三公九卿,地方郡县官吏,建立了一套官僚体系,从而形成了中央集权制度。它本质上是封建专制的统治。②影响:a、对秦朝影响:有利于国家统一,有利于封建经济发展,对祖国疆域的初步奠定和中华民族的形成都起来重要作用;建立了地主阶级对人民群众的初步统治;秦的暴政导致了人民处境的恶化。b、对后世的影响:秦朝中央集权专制统治具有开创性,它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统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 3、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了解汉朝郡国并行制 汉初刘邦实行的是郡国并行制(即郡县制和分封制同时实行) 了解唐朝三省六部制 唐代中央设三部六省。三部是指: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六省是指:尚书省设吏、户、礼、兵、刑、工。 了解元朝的中书省和行书省 行中书省(行省)开始于元朝。元朝的中书省主管各省的重大民政事务。 4、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了解明朝废除丞相、设内阁 明太祖朱元璋废除宰相职位,皇权对于可能威胁自身的相权取得了彻底的胜利。明成祖(永乐)设立内阁。 了解清朝设置军机处 清雍正设军机处,军机大臣只能跪受笔录。军机处的设立标志着君主专制制度发展了顶峰。 认识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高一历史必修一提纲

高一历史(必修1) 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1、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1)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基本内容 (a b) 西周分封制:周天子为巩固西周的统治(目的),将王族、功臣以及先代贵族(对象)分封到各地当诸侯。诸侯在封国内享有世袭统治权(权利),对周天子定期朝贡,并提供军赋和力役(义务)。 西周宗法制:按照血缘宗族关系分配政治权力,维护政治关系的制度。其核心内容是嫡长子继承制,即周天子以嫡长子世代继承最高执政权力,其余诸子分封为诸侯,并对周王室处于附属地位。周天子为天下的大宗。诸侯对于天子为小宗,在本国为大宗。这样形成“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宗法等级。(2)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b c) 神权与王权的结合(史实:早期大规模的祭祀活动和商朝的占卜制);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史实:分封制和宗法制);最高决策集团尚未形成权力的高度集中(史实:西周的诸侯国对于周王室处于附属地位,但也是政治实体,诸侯以嫡长子继承享有世袭统治权)。 ▲2、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1)秦的统一 (a b) 秦先后攻灭了韩、赵、燕、魏、楚、齐六国,于公元前221年统一了天下 统一的意义:①结束了自春秋战国以来数百年的割据混乱局面②扩大了统一帝国的规模,推动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 (2)郡县制和皇帝制度的建立(a b) 郡县制的建立:秦统一后,秦始皇采纳李斯的建议在全国推行郡县制。郡是直属于中央的地方行政设置,县隶属于郡。郡设郡守、郡尉、监御使等职官,分别执掌行政、军事、监察职责。 郡县制的特点:郡县制与分封制的最主要的差别在于形成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郡县长官一概由皇帝任免调动,不得世袭。 郡县制的影响:①郡县制的建立是中央集权制形成过程中的重要环节②郡县制的建立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 嬴政统一天下后,用“皇帝”称号,称“始皇帝”,确立了皇帝制度。皇帝制度的特点:皇权至高无上。▲3、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 (1)汉朝州刺史的设置 (a a) 汉武帝划全国为十三个监察区,称十三州部,每州设刺史一人,以监察地方政治,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2)唐朝三省六部制 (a b) 中央设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尚书省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三省最高长官都是宰相,后

高一历史上册总复习提纲

第一章:清朝晚期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一节:①鸦片战争前中国社会的经济状况? ②鸦片战争前中英在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方面的对比? ③中英正当贸易中,双方的商品特色?中国处于出超地位的主要原因是? ④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的直接目的?道光帝查禁鸦片的目的? ⑤林则徐的措施、收缴哪两个国家的鸦片?战争开始的标志? ⑥英军进军的路线?广州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 ⑦定海三总兵是谁?出现了哪些少数民族将领? ⑧中国失败的原因? 第二节:①《南京条约》的时间、内容(岛、银圆、哪些内容体现了英国发动战争的本质意图?通商口岸的地点?) ②《南京条约》附件的名称及内容?第一任香港总督是谁? ③《黄埔条约》及《望厦条约》的时间及内容? ④鸦片战争的影响(三个变化)? ⑤中国近代史以鸦片战争为开端,是因为社会性质开始发生根本的变化! 第三节:①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②外货滞销的原因? ③英法两国的借口事件?各自的将领?在广州成立了什么组织? ④11页黑体字各指的是哪个国家?⑤《天津条约》的时间、内容? ⑥外国势力最深深入到哪个省的哪个地方?开放的最南最北端城市是? ⑦内容三损害了中国的什么主权?《天津条约》共要赔款多少万两白银? ⑧火烧圆明园事件?⑨《北京条约》的时间、内容? ⑩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后,总的赔款数为多少万两的白银? ⑾俄国侵占我国领土最多的条约是什么条约? ⑿到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后,俄国共侵占我国多少万平方公里的土地? ⒀到19世纪80年代末,俄国共侵占我国多少万平方公里的土地? ⒁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 第四节:①中国第一个半殖民地性质的海关位于哪里? ②19世纪中期,列强对中国进行经济侵略的三种方式? ③在正当的对外贸易中,中国第一次出现贸易逆差是在哪一年? ④早期资本输出的表现有哪一些? 第五节:①太平天国运动兴起的原因?(根本原因,直接原因)? ②创立拜上帝教的时间、目的?③洪秀全的理论来源?理论著作? ④初步建立政权的地点?⑤永安封王表?⑥正式建立政权的时间、地点? ⑦《天朝田亩制度》的时间、内容、目的、评价? ⑧《天朝田亩制度》未能实施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违背了社会发展规律) ⑨北伐、西征、东征的目的、将领? ⑩太平天国军事上达到全盛的标志?(东征西征的胜利) 第六节:①天京变乱的根本原因?(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②天京变乱的性质、时间、经过及导致的两个转折是什么? ③英、忠、干王分别是谁? ④后期防御战的概况? ⑤天京陷落的时间、意义? ⑥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教训、历史功绩? ⑦为什么说太平天国运动是几千年来农民战争的最高峰? ⑧农民阶级的局限性体现的哪几个方面?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