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太极掌太极扇导引养生功动作名称大全

太极拳太极掌太极扇导引养生功动作名称大全
太极拳太极掌太极扇导引养生功动作名称大全

太极拳太极掌太极扇养生功动作名称大全

二十四式太极拳名称

1起势9单鞭17右下势独立2野马分鬃10云手18左右穿梭3白鹤亮翅11单鞭19海底针4搂膝拗步12高探马20闪通臂5手挥琵琶13右蹬脚21转身搬拦捶6倒卷肱四14双峰贯耳22如封似闭7左揽雀尾15转身左蹬脚23十字手8右揽雀尾16左下势独立24收势

四十二式太极拳名称

(第一段)15 玉女穿梭(第四段)

1 起势16 左右蹬脚30 虚步压掌

2 右揽雀尾17 掩手肱捶31 独立托掌

3 左单鞭18 野马分鬃32 马步靠

4 提手(第三段)33 转身大捋

5 白鹤亮翅19 云手34 歇步擒打

6 搂膝拗步20 独立打虎35 穿掌下势

7 撇身捶21 右分脚36 上步七星

8 捋挤势22 双峰贯耳37 退步跨虎

9 进步搬拦捶23 左分脚38 转身摆莲

10 如封似闭24 转身拍脚39 弯弓射虎(第二段)25 进步栽捶40 左揽雀尾

11 开合手26 斜飞势41 十字手

12 右单鞭27 单鞭下势42 收势

13 肘底捶28 金鸡独立

14 转身推掌29 退步穿掌

四十八式太极拳动作名称(起势)

1 白鹤亮翅1

8 独立撑掌(二)

3

5 右左穿梭

2 左搂膝拗步1

9 右单鞭(三)

3

6 退步穿掌(五)

3 左单鞭2

0 右云手(三)

3

7 虚步压掌

4 左琵琶势2

1 右左分鬃

3

8 独立托掌

5 捋挤势(三)2

2 高探马

3

9 马步靠

6 左搬拦捶2

3 右蹬脚

4

0 转身大捋

7 左棚捋挤按2

4 双峰贯耳

4

1 撩掌下势

8 斜身靠2

5 左蹬脚

4

2 上步七星

9 肘底捶2

6 掩手撩拳

4

3 独立跨虎

1

0 倒卷肱(四)2

7 海底针

4

4 转身摆莲

1

1 转身推掌(四)2

8 闪通臂(四)

4

5 弯弓射虎

1

2 右琵琶势2

9 右左分脚

4

6 右搬拦捶

1

3 搂膝栽捶(二)3

0 搂膝拗步(二)

4

7 右棚捋挤按

1

4 白蛇吐信(二)3

1 上步擒打

4

8 十字手

1

5 拍脚伏虎(二)3

2 如封似闭(收势)

1

6 左撇身捶3

3 左云手(三)

1

7 穿拳下势3

4 有撇身捶

养生太极掌

第一套:(强心益肺太极掌)

1 真人采气2托梁换柱3、顺手牵羊4 掌推华山 5 白马磨头6、巧女纫针7 春风摆柳8苍鹰掐嗉9左苍鹰掐嗉10上工诊脉11卧龙藏身12顺风转舵13紫燕栖巢 14喜鹊舒尾15罗汉安睡16野马分鬃17上工诊脉 18卧龙藏身19顺风转舵20 撩衣提袍21更鸡独立22掩手挑帘 23 孤雁出群24二龙戏珠25昭君扑蝶26母鸡护雏27气息归元28开合拉气29气息归元30宿鸟投林 31巧女纫针32春风摆柳33苍鹰掐嗉34迎风摆莲35顺手牵羊36推波助澜37马步单鞭38母鸡护雏39采气归元

第二套(滋肾补脾太极掌)

1、真人采气

2、迎风掸尘

3、托梁换柱

4、月移花影

5、鹞子穿林

6、野马分鬃

7、金鸡独立

8、仙人摘茄

9、金龙戏水10螳螂捕食11神龙探海12龙盘玉柱13乌龙翻江14虎卧凤巢15童子抱琴16侧身锁原17喜鹊登枝18十字穿花 19白虎坐洞20走马回身21神龙探海 22龙盘玉柱23乌龙翻江24虎卧凤巢25童子抱琴26侧身锁原27喜鹊登枝28闭门推月29游鱼摆尾30推山填海 31连珠飞脚32顺风扫莲33苍鹰掐嗉34神龟服气35气行劳官36龙盘海底37嫦娥舒袖38劳宫采气39气息归元

第三套(舒肝利胆太极掌)

1、真人采气

2、清水穿鱼

3、上工诊脉

4、碧海藏龙

5、黄蜂出洞

6、脱铐开枷

7、蛟龙翻浪8、鸾凤栖梧9、腊梅迎春10、金鸡独立11、浪里行舟 12、野马分鬃13、裂乌啄食14、烈马翻蹄 15、青龙潜海16、金丝缠腕17、行云流水 18、黄蜂出洞19、旭日东升20、鹰击长空21、腾蛟起凤22、大鹏展翅23、裂鸟啄食 24、碧海藏龙25、云压青松26、金针指南 27、灵龟服气28、野马分鬃29、裂乌啄食 30、烈马翻蹄31、青龙潜海32、金丝缠腕33、行云流水34、马步单鞭35、羽翼护雏36、气息归元

曙光映天际导引养生功增智抗衰老晨曦驱夜空自律百脉通沉疴自化融

花草吐清新身心息兼练莫道回天力微风拂苍松精气神共荣潜能无尽穷萧瑟声波起静似秋月夜八互和四乐万众共编钟动若柳随风道合情谊浓俯仰舒百骸稳如泰山固青春添潇洒吐纳畅心胸刚凝柔韵中生命登高峰

注:沉疴-----久治不愈的陈病。

最新太极拳试题(附答案)

太极拳专项课试题 1.武术的作用是_A___。 A强身健体, 娱乐休闲,修身养性,防身自卫.B引人关注C可以占强 2.武术比赛采用 A 计分方法。 A.10分制记分. B.100分制记分 C.5分制记分 3.武术的比赛场地是 B 。 A .长12米宽6米 B.长14米宽8米 C.长9米宽9米 4.武术包含 C 内容。 A击剑B摔跤 C 拳术,器械,对练,散打和其它. 5.武术的主要器械是 A 。 A刀,枪,剑,棍B暗器C弓箭 6.简化太极拳有 C 式。 A16式B30 C24 7.北京奥运会的吉祥物名称是福娃贝贝、京京、欢欢、迎迎、妮妮,五个字的谐音是 C 。 A中国欢迎您 B 首都欢迎你C北京欢迎您 8.太极拳动作特点是处处带有形, 练习时也对身体和心理有要求, 正确答案是 B 。 A正形体紧注意 B 弧形、体松、心静C随意紧张安心 9.饭后 C 再进行运动较为适宜。 A半小时B十分钟 C 1 小时 10运动中和运动后的饮水, 应 B 为原则。 A随意B少量多次C多量多次 11.简化太极拳24式中唯一一式用脚跟点地的动作叫是C 。 A 独立B海底针C手挥琵琶 12.太极拳有多种流派,在河南的是 B 。 A杨式B陈式C吴式 13.简化太极24式的练习时长是 A 。 A:五到六分钟左右.B八分钟C十分钟 14.马步两脚之间的宽度是 B 。

A随意 B 三脚半长C二脚长 15.武术的步法中____B___是最省力的? A 马步B歇步C弓步 16. 15.武术的步法中____C___是最费力的? A 马步B歇步C虚步 17.太极拳中的”太极”有 C 含意? A很高B很深奥C无穷大 18拳有拳心,拳眼,拳面,拳轮和拳背要素,拳的大拇指应压放在中指食指的B 。 A第一指节B第二指C随意 19武术有 B 主要步法。 A很多B五种C四种 20武术有___B_____主要手法。 A很多B三种C五种 21太极拳运动后是否能马上用凉水洗手或冲凉B_______.。 A.能 B 不能C无严格要求 22.简化太极拳是在 A 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A.杨氏太极拳 B.陈氏太极拳 C.孙氏太极拳 23.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分为 C 组。 A.5组 B.7组 C.8组 24.二十四式太极拳第三式为__A______。 A.白鹤亮翅 B.手挥琵琶 C.左右倒卷肱 25.简化太极拳的动作是以 A 的原则。 A.由简入繁,先易后难B.由繁入简,先难后易C.随机性 26.太极拳动作的特点是 A 。 A.柔和、缓慢、圆活、连贯B.舒缓、连贯C.柔和、圆活 27.太极拳动作的运行路线是 C 。 A.如行云流水,连绵不绝B.刚劲有力,连贯自如 C.处处带有弧形,如行云流水,连绵不绝. 28.简化太极拳24式第四式是 C 。

武当太极剑全套动作要领详细讲解

武当太极剑全套动作要领详细讲解 第一节: 01.起势:分脚举手,转腰摆臂下蹲,转身上步,弓步前指。 02.丁步点剑:上步穿剑,坐盘展臂,上步接剑,丁步前点。 03.回身点剑:退步举剑,回身独立下点(西南)。 04.仆步横扫:退步反穿剑指,仆步扫剑(由西南向东北扫)。05.右左平带:收脚收剑,上步伸剑,弓步斜后带,收脚收剑,上步送剑,弓步斜后带。 06.分脚领剑:转腰撇脚分开两手,收脚绕剑穿剑指,上步绕剑,领剑提腿分脚。 07.叉步反撩:落脚绕剑,上步撩剑,后插步反撩(反撩剑方向东南)。08.马步云抱:转身两手交叉,仰身带剑,分手云剑,马步合抱(东南-西北斜方向的马步)。 09.丁步截剑:收脚下截剑。 10.翻身崩剑:扣脚翻身崩剑。 11.弓步下刺:翻身提腿,落脚弓步下刺(东偏南30度)。 12.独立上刺:上步分手,再上步提腿上刺(走的是折线,由东南转东北约30度)。 第二节: 13.仆步穿剑:退步(西南退步)提剑,仆步穿剑压剑指。 14.蹬脚前刺:重心前移,分合虚步捧剑,蹬脚刺剑(方向西偏北30度)。 15.跳步平刺:落脚送剑,跳步平刺(弓步和刺剑方向均为西偏北)。16.转身平刺:坐腿抽剑,扣脚提腿转身,弓步平刺(正北方向)。 (三次刺剑):先退步(西南)反穿剑指右手剑内旋上提仆步手心向上剑指打一个弧形再压在剑把上再引身刺剑先把剑再捧回来蹬脚向前

一刺,落脚跳步一刺(背向西北)转身再刺(正北) 17.穿剑行步:拉剑穿剑,摆剑行步四步(走一半圆形)。 18.行步扣剑:剑尖下垂,上步,分手,举剑,上步,扣剑(扣剑时背向起势方向。17、18两动共九步,走一个圆形:也可以减至七步,或增加到11步)。 19.弓步下刺:上步,绕上步,分手,提腿转身,弓步下刺(东北方向)。(先拉剑然后顺着你的胸前向左穿身出去上步摆脚摆剑尖腰向右拧,眼看剑尖开始行步,一共九步又是背向了起势的方向剑扣到了身体的左侧,下面接弓步下刺第十转向了东南弓步一送剑,两个手往前一推,十一,走一个弧形的绕上步,脚尖外撇,身体左转两个手斜上斜下分开十一十二,抬腿。弓步,前下刺方向东。整个行进路线九个行步加一个刺剑步行走了一个圆形加小s) 第三节: 20.腾空跳刺:转身虚步分剑,垫步腾空跳,转身。 21.马步藏剑:腾空跳落地,马步藏剑(半马步的脚尖、剑尖、肘尖方向一致,均为正西)。 22.回身反刺:上步,扣脚,转身,撤步,探刺(反手)。 23.虚步崩剑:坐腿虚步上崩。 24.独立上刺:撤步,转身,分手,提膝,独立上刺。 25.撤步云斩:退步云剑,弓步云斩。 26.仰身架剑:坐腿横剑,仰身上架,挥臂前摆合于胸前,成弓步。斩剑腕部用力,不用转腰挥臂 第四节 27.转身回抽:坐腿转身平抽剑,转身点剑,坐腿下抽剑,虚步前指(东偏南30度)。 28.并步平刺:提脚摆手,并步刺剑。

各派太极拳的特点

该文章转自[中国太极拳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8e580636.html, 原文地址:https://www.360docs.net/doc/8e580636.html,/tjwd/5451.html 太极拳经过长期的流传,演变出了许多的流派,有陈式太极拳、杨式太极拳、孙式太极拳、吴式太极拳、武式太极拳等五大派系,誉称为“五式太极拳”。 陈式太极拳 陈式太极拳由著名拳师陈王廷创始于明末清初,所创老架路五套,陈式世代传习、演化,又增新架路二套。经过精心编排,动作速度和强度、身法劲道也有所不同。第一路动作简单,柔多刚少,以“棚捋挤按”四正劲的运用为主,以“采挒肘靠”四隅手的运用为辅。柔中寓刚,行气运动,以缠丝劲的锻炼为主,发劲为辅。全身内外,动分静和,一动全动,体现柔缠中显柔、缓、稳的特色;第二路(炮捶)动作复杂,急速紧凑,刚多柔少,用劲以“采挒肘靠”为主,以“棚捋挤按”为辅;以刚发劲为主,窜蹦跳跃,腾挪闪展,震足发劲。刚中寓柔,体现柔缠中显刚、快、脆的特点。 陈式太极拳的锻炼原则和练法还要求:意、气、身三者密切配合,以意行气,源动腰脊,旋腰转脊,节节贯穿。在推手中以缠绕粘随为主,“纵放曲伸人末知,诸靠缠绕我皆依”,在粘贴缠绕过程中,运用:“棚、捋、挤、按”等法则,借力制动,舍己从人,听劲懂劲,发劲制敌。 杨式太极拳 由河北永年人杨露禅从学于河南温县陈家沟陈长兴,与其子杨健侯、其孙杨澄甫等人在陈式老架太极拳的基础上,创编发展了“杨式太极拳”。其拳路逐渐删改了陈式老架中原有的纵跳、震足、发劲等动作,由杨健侯修订为中架子,又经杨澄甫一再修订逐渐定为杨式大架子,即现在广为流行的 杨式太极拳拳架舒展简洁,结构严谨,身法中正,动作和顺,刚柔内含,轻松自然,轻灵沉着兼而有之。姿势开展,平正朴实,练法简易,由松入柔,积柔成刚,刚柔相济。正如杨澄甫所说:“太极拳是柔中寓刚,棉里藏针的艺术”。架势有高、中、低之分。 武式太极拳 清末河北永年人武禹襄在杨露禅从陈家沟返乡后,深爱其术,从学杨于陈式老架太极拳,后又从陈清平学赵堡架,经过修改,创造了“武式太极拳”。 武式太极拳既不同于陈式老架和新架,亦不同于杨式大架和小架,学而化之,自成一派。其动作简洁紧凑,架势虽小而不局促,动作舒缓平稳,出手不超过足尖,收时不紧贴于身,左右手各管半个身体,不相逾越。胸部、腹部的进退旋转始终保持中正。步法严格,分清虚实,小巧灵活,迈步时足尖先着地,然后再足跟着地徐徐放下全足踏平。弓步前腿膝盖不得超过足尖,后腿不挺直高拔。拳势讲究起、承、开、合,动作连贯顺遂,用内功的虚实转换和“内气潜转”来支配外形,以“神宜内敛”,“先在心,后在身”,“以心行气,以气运身,意动身随,意动气随,意到气到,意到力到,意力不分”,达到意、气、形三者合一。 吴式太极拳

大学太极柔力球教学的经验总结

大学太极柔力球教学的经验总结 太极柔力球运动是一项优秀的民族体育项目,它具有健身、娱乐、趣味、竞技、适应等特点,很适合推广和普及。太极柔力球运动保留和发掘了传统文化中有用、合理的精华,并给古老的中国传统文化注入了一股“现代”的活力。由于太极柔力球运动改变了传统的硬性击球方法,它主要利用反面技术,随后高质量地达到目的的一种运动方式,对于高校学生来说,往往都是难以适应和掌握。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太极柔力球运动项目的特点,总结出一些教学方法,在教学中更大程度地调动学生们的智慧和运动潜能,并加以应用,从而充分展示太极柔力球项目以柔克刚、含蓄婉转的巨大魅力。 一、理论方面的教学 由于太极柔力球运动从传统上改变了传统的硬性击球方法、是 一项新兴的体育项目,所以学生第一时间很难改变以往硬性击球方式,因此,第一节课的相关理论知识的讲解加上和动作示范非常重要。 (一)掌握太极柔力球接抛球技术要素 迎:当球向人飞来时,应当手持柔力球拍,向着来球方向主动伸拍迎球,这样为引球做好准备,同时获得了入球时间和充分缓冲距离。 引:当球快入球拍时,球拍顺球的方向运动,使球从球拍的侧边框处柔和的切入球拍,并通过流畅的弧形引化运动使球获得更多的加速度,为抛球做好准备。 抛:抛是在一个同半径、同转轴、同平面的匀变速圆弧运动,由身体带动持拍臂完成的。它是将“引”球过程导入的来球之力和身体的运动力合二为一,在抛球过程中在离心力和向心力的作用下,球拍与球合为一体,这时球拍挥旋停止,在旋转惯性的作用下沿边框切线飞出。 (二)体会太极柔力球发力原理

从太极柔力球的运动轨迹和动作要求来讲,它是在一个圆弧上完成的匀变速运动,从自身发力来讲,它的出球力量来自身体旋转产生的惯性,惯性的大小主要来自身体带球拍旋转的速度。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先空拍体会匀变速运动,再带球重复练习体会惯性的感觉非常重要。 (三)理解太极柔力球运动中的拍弧对应关系 太极柔力球运动本身表现为“大小都是弧、大小都是圆”,应特别注重拍、弧之间的对应关系。在弧形引化过程中,拍面中心点应始终处于圆弧切点位置,且应与弧形引化轨迹中的任意一点相吻合。这一技术特点起决定性作用,对于是否能掌握柔力球技术和充分展现柔力球运动的魅力至关重要,在教学过程中,因加强空拍动作练习的摆动次数、纠正手腕动作以及全身协调身体重心的能力,达到人、球拍、球为一体的外观特征,每个技术动作都圆融流畅,一气呵成。 (四)明白太极柔力球运动中的“柔”“圆”“退”“整”的关系 “柔”是灵魂:柔能化力为刚,御敌制胜。 “圆”是核心:圆是化解力量和聚集力量的最佳选择,它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最长的距离和最大的速度。太极柔力球所有的技术动作都是以圆为核心,人体在打球时是动态的,在练习过程中要最大可能地使球拍控球的弧线过程保持在“一个圆心、一个半径、一个平面”的圆弧上,这样才能使动作有力度、有美感。 “退”是前题:退即缓冲。太极柔力球每个动作的完成都是以退为前提,只有退的时机、方向、力量恰当好处,才可能顺利完成技术动作,有了合理的后退才能蓄积更大的力量。是太极柔力球技术的重要环节。 “整”是根本:太极柔力球之本是完整用力的特点,从入球到出球始终是在一条连贯完整、自然流畅的弧形曲线上,全身协调、上下相随、浑圆一体、一气呵成完成每一个动作。基本功和基本技术的教学任何体育项目都应遵循循序渐进的方法,由简到难得顺序讲解和练习。

陈式太极拳老架一路七十四式动作名称及拳谱详解

陈式太极拳老架一路七十四式动作名称及拳谱详解2010-10-2716:00 第一势金刚捣碓 势名考释: 金刚捣碓一势,取义为象形之类。势中最末一动作以左手仰作石臼,右手握捶下捣,如古代农家舂米之状,使人顾名思义,学后难忘。金刚原系佛门护法力士,加此二字,美化名字,更便记忆。亦可证明张三丰创太极拳的说法不实。因道家创拳,决不能用佛语命名。其他流派太极拳均无此名。 要领: 陈氏太极拳一路共4个金刚捣碓,而动作连接不同。第一势共7个动作。眼法以正前方为主。身法左、右、左、右、左凡五转。步法从自然步变小正马步,右小盘步,左前虚步,左扑步,右侧马步,左大盘步,右前虚步,左独立步,成小正马步。手法包括前掤、引掤,进左步右双采,左挤右按,左转身化拿,右膝打裆,震脚等法。 歌诀: 捣碓着法变无穷,掤采挤按学用精。 马弓盘虚步十变,顺逆缠丝如游龙。 第二势揽擦衣(揽扎衣) 势名考释: 此势是说明作用的。陈氏原名揽擦衣。洪师因它的着法是从右外侧接手。截拦来劲,发劲迅速轻灵,擦衣而发,不是将对方揽在怀中的,故改为拦擦衣。 有人以戚继光拳经为据,妄改陈氏原名为懒扎衣,于陈氏理法不合。而且戚氏图像为右手高举,眼向左视,左手撩衣于后,与陈氏揽擦衣势不同,故不采用。

陈氏太极拳一路共4个揽擦衣,二路(炮捶)只有1个。 要领: 此势共5个动作。眼法以右前方为主。身法左、右、左、右、左凡五转。前两个动作的步法仍为上势金刚捣碓的小正马步,只是由于身体左右旋转,而变换腿部缠法,并未变步型;从第三动作起才变为右扑步,右侧马步,而成右弓蹬步。手法包括右下掤,右小采,右进步靠、肘、按、挤等法。 当年我学此势时,系左手按于左腰,现今习陈氏新架者,左手多合在腹前左侧,洪师改为合在心口前。 歌诀: 揽擦衣先右下掤,右采左按进靠攻。 随势肘按螺旋挤,体松气顺神要凝。 第三势六封四闭 势名考释: 此势是说明动作的。封是封制对方的着法,使之无隙进攻;闭是关闭自己的门户,做到防守紧严。六封四闭就是既要保全自已,又要严防对方,便于进攻。当然这种要求,不只限于这一个势子。在陈氏太极拳各种着法中,都含有这两层意义和作用。 陈氏老架第一路(十三势)无此名,其他几路则有此名,108势太极长拳中也有此名。陈鑫先生所著《陈氏太极拳图说》也无此 名,但曾说搂膝拗步亦可名六封四闭。一个手足斜开的大敞门势子,反以封闭为名,意更深远。各势太极拳仍有“如封似闭”势名,与此势毫无相同。 当今陈氏一路有6个六封四闭,二路(炮捶)只有1个。 陈氏太极拳老架一路(头套)虽无六封四闭之名,但在揽擦衣与单鞭连接之处有掤捋挤按的动作练法,今命名为“六封四闭”。

详细武当太极剑剑谱(49式)

武当太极剑动作名称 预备式 并步站立,假设面向正南。两臂自然垂于身体两侧。左手持剑于左臂后,剑尖向上,右手握成剑指,目视前方。 要点:头颈正直,上体自然放松;剑身贴在左前臂后面,不要使剑刃触及身体。 一、起势 1. 左脚提起向身体左侧分开半步,目视前方。 2.两臂慢慢向前平举,高于与肩平,手心向下。目视前方。 3.上体微向右转,重心移至右腿,左脚跟自然提起。同时右臂外旋收至腰间;左手摆至右前上方,目视左手。 4.右腿屈膝下蹲,左脚收至右脚侧。同时右手向前、向上摆至右前上方,手心向上;左手收至右肩前,手心向下。目视右手。 5.上体左转,左脚向前(正东)迈步,右腿自然伸直成左弓步。同时左手持剑向下经体前摆至左髋旁,剑直立贴于左臂后;右手经耳旁响起指出。目视前方。 要点:1.两臂上举时,不要僵直用力,两臂与肩同宽,不要耸肩。 2.迈步时,上体左转,腰脊自然正直。右臂不可完全伸直;左手持剑直立于体侧,剑刃不可触及身体。 二、丁步点剑 1.身体右转,右脚向前上步,脚尖外展,两腿屈膝半蹲。左手持剑屈肘上提,经右前臂上向前传出,手心向下,右臂外旋,手心转向上,并向下、向左后摆。目视右手。 2.左脚向前上步,右脚自然伸直成左弓步。同时右剑指经头右侧向前摆至剑柄上,准备接剑。目视前方。 3.重心前移,右脚收至左脚旁,脚尖点地。同时右手接剑向前、向下点啄;左剑指扶于右腕部。目视前下方。 要点:1.步和点剑要同时完成,上体正直,臂与肩平,身体保持半蹲姿势。 2.点剑时剑尖由上向下点啄,屈腕上提,力注剑尖。 三、回身点剑 1.右脚向右后方撤步,脚尖点地。同时右臂旋,右手持剑上举;左手剑指收于腰间。目视前方。

小学校本教材《太极拳》上册.docx

主编: 副主编: 编委: 创建太极特色 弘扬传统文化 小学校本教材

月编印 目录 1、前言 (1) 2、一段(八式)太极拳简介 (2) 3、动作分解 (3) 4、太极功夫扇简介 ................................ 5、动作分解 ...................................... 6、太极变奏图解 ..................................

铁佛中心小学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扎实推进课堂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上,重点发展体艺教育,把“千人太极”作为创建特色学校的抓手,大力弘扬传统文化。广大师生不懈努力、勤奋训练, 在第十届吁目台国际龙虾节一一学子英姿大型团体操表演中,荣获一等奖。“太极变奏”紧扣变换主题,充分体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文化内涵,倡导变革精神,展示少年儿童蓬勃生机和运动的活力。 太极文化源远流长,弘扬传统任重道远。学校充分利用人才资源优势,继续深化太极特色,把柔美刚劲的太极扇纳入创建其中,不断推进创建工作,多层面展开活动,扩大太极的覆盖面与影响力。学校还将编制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的太极操,让全体师生在浓郁的特色创建氛围中,进一步弘扬太极文化,逐步打造出颇具特色的校园文化。 第一章太极拳概述 起源 太极拳,武术拳种之一,以古太极图所含哲理为基本拳理,故名。清人王宗岳著有《太极拳论》一书,此为“太极拳,'名称最早的文字记载。太极拳的起源,历来有种种说法。后经中国武术史学家唐豪研究证实,太极拳最早传习于河南省温县陈家沟陈姓家族中,创编人为陈王廷。陈王廷为陈氏第九世孙,文武兼备,是一位很有创见的武术家。 文化内涵 太极拳的文化内涵,来源有三:1、吸收了明代各家拳法之长,特别是吸取了戚继光的三十二势长拳;2、结合了古代导引、吐纳之术,如太极拳讲究意念引导,气沉丹田,讲究心静体松,重在内壮,被称为“内功拳”之一;3、运用了中国古代的阴阳学说和中医经络学说,如陈式太极拳要求按经络通路,螺旋缠绕,以意行气,通任督二脉,练带脉、冲脉。各式传统太极拳也皆以阴阳五行学说,来概括和解释拳法中各种矛盾变化。 流传

养生太极掌拳谱%张广德

养生太极掌?第一套 1真人采气2托梁换柱 3顺手牵羊4掌推华山 5白马磨头6巧女纫针 7春风摆柳8苍鹰掐嗉[左] 9苍鹰掐嗉[右]10上工诊脉11卧龙藏身12顺风转舵 13紫燕栖巢14喜鹊舒尾 15罗汉安睡16野马分鬃 17上工诊脉18卧龙藏身 19顺风使舵20撩衣提袍 21更鸡独立22掩手挑帘 23紫雁出群24二龙戏珠 25昭君扑蝶26母鸡护雏 27气息归元28开合拉气 29气息归元30宿鸟投林 31巧女纫针32春风摆柳 33苍鹰掐嗉34迎风摆莲 35顺手牵羊36推波逐澜 37马步单鞭38母鸡护雏 39气息归元 养生太极掌?第二套1真人釆气2迎风掸尘 3托梁换柱4月移花影 5鹞子穿林6野马分鬃 7金鸡独立8仙人摘茄 9金龙戏水10螳螂扑食 11神龙探海12龙盘玉柱 13乌龙翻江14虎卧凤巢 15童子抱琴16侧身锁源 17喜鹊登枝18十字穿花 19白虎坐洞20走马回身 21神龙探海22龙盘玉柱 23乌龙翻江24虎卧凤巢 25童子抱琴26侧身锁源 27喜鹊登枝28闭门推月 29游鱼摆尾30推山填海 31连珠飞脚32顺风摆莲 33黄鹰掐嗉34神龟服气 35气行劳宫36龙盘海底 37嫦娥舒袖38劳宫釆气 39气息归元 养生太极掌?第三套 1真人采气2清水穿鱼 3上峰诊脉4碧海藏龙 5黄蜂出洞6脱铐开枷 7蛟龙翻浪8鸾凤栖梧 9腊梅迎春10金鸡独立 11浪里行舟12野马分鬃 13鴷鸟啄食14烈马翻蹄 15青龙潜海16金丝缠腕 17行云流水18黄蜂出洞 19旭日东升20鹰击长空 21腾蛟起凤22大鹏展翅 23碧海藏龙24碧海藏龙 25云压青松26金针指南 27灵龟服气28野马分鬃 29鴷鸟啄食30烈马翻蹄 31青龙潜海32金丝缠腕 33行云流水34马步单鞭 35羽翼护雏36气息归元

陈式太极拳老架一路招式名称和讲解

陈式太极拳老架一路招式名称(74式) 第一部分 1、太极起式 2、金刚捣椎 3、懒扎衣 4、六封四闭 5、单鞭 6、金刚捣椎 7、白鹤亮翅 8、斜形 9、搂膝 10、拗步11、斜形12、搂膝13、拗步14、掩手肱拳15、金刚捣椎 第二部分 16、撇身锤17、青龙出水18、双推手19、肘底看拳20、倒卷肱21、白鹤亮翅22、斜形23、闪通背24、掩手肱拳25、六封四闭26、单鞭27、云手28、高捋马

第三部分 29、右擦脚30、左擦脚31、左蹬一跟32、前趟拗步33、击地锤34、踢二起35、护心拳36、旋风脚37、右蹬一跟38、掩手肱拳 第四部分 39、小擒拿40、抱头推山41、六封四闭42、单鞭43、前招44、后招45、野马分鬃46、六封四闭47、单鞭 第五部分 48、玉女穿梭49、懒扎衣50、六封四闭51、单鞭52、云手53、摆脚跌岔

54、金鸡独立55、倒卷肱56、白鹤亮翅57、斜形68、闪背通59、掩手肱拳60、六封四闭61、单鞭62、云手63、高捋马 第六部分 64、十字脚步65、指铛捶66、猿猴献身67、单鞭68、雀地龙69、上步七星70、下步跨肱71、转身双摆莲72、当头炮73、金刚捣椎74、收式

陈氏太极拳老架一路基本动作规格 一、起势 1、屈膝松胯 2、点起左脚尖 3、开步与肩同宽 4、落地移重心到两腿中间 5、双手抬起与肩同高 6、往下按至小腹 7、手往左重心往右、左掌推右掌托 8、翻掌转身摆脚尖9、落地提腿开步 二、金刚捣锤 1、向后翻掌 2、左手前、右手后、移重心到左,摆脚尖 3、上步合手 4、捏拳 5、把拳放到掌心里、提腿冲拳、震脚 三、懒扎衣 1,穿掌,重心左腿2、分手重心右腿3、走半拍重心左腿4、再走半拍收步 5、合手开步 6、左转腰翻左右掌 7、移重心至右,右手打开,左手滑到腹部、 叉腰下沉 四、六封四闭 1、左手引右手 2、翻掌下搏移重心 3、转腰翻掌 4、收手移重心 5、收腿,推举 五、单鞭 1、翻掌,左手出右手回 2、勾手出掌,左手回腹部 3、提腿开步 4,穿掌、翻掌、移重心、扣右脚尖、打开、下沉 六、金刚捣锤 1、右手引左手 2、翻掌上朋移重心 3、向后翻掌 4、左手前,右手后,移重心,摆左脚尖 5、上步合手、捏拳、把拳放在掌心里、提腿冲拳、震脚 七、白鹤亮翅 1,穿掌,重心左腿2、分手,重心右腿3、走半拍,重心左腿4、再走半拍收步 5、合手倒步 6、左转腰翻右掌 7、扣右脚尖 8、移重心收步撑开 八、斜行

49式武当太极剑的剑谱

49式武当太极剑的剑谱 第一节: 01.起势:分脚举手,转腰摆臂下蹲,转身上步,弓步前指。 02.丁步点剑:上步穿剑,坐盘展臂,上步接剑,丁步前点。 03.回身点剑:退步举剑,回身独立下点(西南)。 04.仆步横扫:退步反穿剑指,仆步扫剑(由西南向东北扫)。 05.右左平带:收脚收剑,上步伸剑,弓步斜后带,收脚收剑,上步送剑,弓步斜后带。 06.分脚领剑:转腰撇脚分开两手,收脚绕剑穿剑指,上步绕剑,领剑提腿分脚。 07.叉步反撩:落脚绕剑,上步撩剑,后插步反撩(反撩剑方向东南)。 08.马步云抱:转身两手交叉,仰身带剑,分手云剑,马步合抱(东南-西北斜方向的马步)。 09.丁步截剑:收脚下截剑。 10.翻身崩剑:扣脚翻身崩剑。 11.弓步下刺:翻身提腿,落脚弓步下刺(东偏南30度)。 12.独立上刺:上步分手,再上步提腿上刺(走的是折线,由东南转东北约30度)。 第二节: 13.仆步穿剑:退步(西南退步)提剑,仆步穿剑压剑指。 14.蹬脚前刺:重心前移,分合虚步捧剑,蹬脚刺剑(方向西偏北30度)。 15.跳步平刺:落脚送剑,跳步平刺(弓步和刺剑方向均为西偏北)。 16.转身平刺:坐腿抽剑,扣脚提腿转身,弓步平刺(正北方向)。 17.穿剑行步:拉剑穿剑,摆剑行步四步(走一半圆形)。 18.行步扣剑:剑尖下垂,上步,分手,举剑,上步,扣剑(扣剑时背向起势方向。 17、18两动共九步,走一个圆形:也可以减至七步,或增加到11步)。 19.弓步下刺:上步,绕上步,分手,提腿转身,弓步下刺(东北方向)。 第三节: 20.腾空跳刺:转身虚步分剑,垫步腾空跳,转身。 21.马步藏剑:腾空跳落地,马步藏剑(半马步的脚尖、剑尖、肘尖方向一致,均为正西)。 22.回身反刺:上步,扣脚,转身,撤步,探刺(反手)。

太极拳基本功法

太极拳基本功法 太极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是广大群众喜爱的传统体育项目。太极拳在长期的演变中形成了很多流派。各式太极拳虽然各有其具体特征,但拳理相通,其特点、要领及对身体各部位姿势的要求,基本上是一致的。 太极拳的主要方法有:拥、捋、挤、按、采、捌、肘、靠、分、云、推、搂等手法,栽、搬、拦、撇、打等拳法,蹬、分、拍、摆莲等腿法,进步、退步、侧行步等步法,无极、开合、升降、虚步等桩法,这些方法构成太极拳训练的基本功。练习太极拳基本功,能使太极拳技术得到比较全面的发展,提高动作规格的规范化,为进一步学习太极套路打下扎实的基础。 一、基本技术 (一)手型 1.拳:五指卷屈,自然握拢,不要过紧,用力自然、舒展。 2.掌:五指自然伸直微分,虎口撑圆,掌心内凹。 3.勾:五指第一指节自然捏拢,屈腕。 (二)手法 1.棚:屈臂成弧形,横于体前肘关节下垂,掌心向内,高于肩平,力达前臂外侧。 2.捋:两臂稍屈,掌心斜相对,两掌由前向后划弧摆至腹前。 3.挤:一臂屈于胸前,另一手贴近屈臂手腕内侧,手心向前,两臂同时向前推出,两臂撑圆,高不过肩,力达前臂。 4.按:两臂由屈而伸,两手由后向前弧形推按,沉腕舒指,掌心向前,高不过肩,力达两掌。 5.打拳:拳从腰间内旋向前打出,力达拳面。拳眼向上为立拳,拳心向下为平拳。 6.栽拳:拳从上向前下打出,拳面斜向下,力达拳面。 7.贯拳:拳从侧下方向斜上方弧形横打,臂微屈,拳心斜向下,力达拳面。 8.撇拳:拳从上向前翻臂打出,拳心斜向上,高与头平,力达拳背。 9.分掌:两手由合抱向前后或左右分开,两臂微屈。 10.搂手:一掌由腹前经膝向外横搂,掌心向下。 11.推掌:掌从肩上或胸前向前推出,肘部放松微屈,掌心向前,指尖向上。 12.穿掌:掌沿另一手臂或大腿内侧伸出,指尖朝前。 13.云手:两掌在体前,依次由里向外向上交叉划立圈,低不过裆,高不过头。 14.架掌:屈臂上举,掌架于额前上方,掌心斜向外。 15.撑掌:两掌上下或左右分撑,对称用力。 16.压掌:拇指向内,掌心向下,横掌按压。 17.托掌:掌心向上,由下向上托举。 18.挑掌:由指尖向前过渡到指尖向上,侧立掌由下向上 挑起,高与眉齐。 (三)步型 1.弓步:两脚前后分开,前腿屈膝,大腿斜向地面,脚尖向前,膝与脚尖,上下相对,后腿自然伸直,脚尖斜向前,全脚着地。 2.虚步:后腿屈膝半蹲,脚尖斜向前,全脚着地,前腿稍屈,用前脚掌或脚跟着地。 3.仆步:一腿屈膝全蹲,全脚着地,脚尖外展;另一腿向体侧自然伸直,脚尖内扣,全脚着地。 4.半马步:前脚直向前微内扣,后脚横向外,两脚相距约三脚长,全脚着地。两腿屈蹲,大腿高于水平,重心偏于后腿。

养生太极掌第三套

养生太极掌 养生太极掌第一套动作: 第一段: 1、真人采气 2、托梁换柱 3、顺手牵羊 4、掌推华山 5 、白马磨头 6、巧女纫针 7、春风摆柳 8、苍鹰掐嗉 9、苍鹰掐嗉 第二段: 10、上峰诊脉 11、卧龙藏身 12、顺身转舵 13、紫燕栖巢 14、喜鹊舒尾 15、罗汉安睡16、野马分鬃 17、上峰诊脉 18、卧龙藏身 19、顺身转舵 20、撩衣提袍 第三段: 21、掩手挑帘 22、孤雁出群 23、二龙戏珠 24、昭君捕蝶 25、母鸡护雏 26、气息归元 第四段: 27、开合拉气 28、气息归元 29、宿鸟投林 30、巧女纫针 31、春风摆柳 32、苍鹰掐嗉 33、迎风摆莲 34、顺手牵羊 35、推波助澜 36、马步单鞭 37、母鸡护雏 38、采气归元

养生太极掌第 二套动作名称01真人采气 02迎风掸尘 03托梁换柱 04月移花影 05鹞子穿林 06野马分鬃 07金鸡独立 08仙人摘茄 09金龙戏水 10螳螂捕食 11神龙探海 12龙盘玉柱13乌龙翻江 14唬卧凤巢 15童子抱琴 16侧身锁原 17喜鹊蹬枝 18十字穿花 19白虎坐洞 20走马回身 21神龙探海 22龙盘玉柱 23乌龙翻江 24虎卧凤巢 25童子抱琴 26侧身锁原 27喜鹊蹬枝 28闭门推月 29游鱼摆尾 30推山填海 31连珠飞脚 32顺风扫连 33苍蝇掐嗉 34神龟服气 35气行劳宫 36龙盘海底 37嫦娥奔月 38劳宫采气 39气息归元

养生太极掌第三套(舒肝利胆太极掌) 1、真人采气2、清水穿鱼3、上工诊脉4、碧海藏龙5、黄蜂出洞6、脱铐开枷7、蛟龙翻浪8、鸾凤栖梧9、腊梅迎春10、金鸡独立11、浪里行舟12、野马分鬃13.裂乌啄食14、烈马翻蹄15、青龙潜海16、金丝缠腕17.行云流水18、黄蜂出洞19、旭日东升20、鹰击长空21.腾蛟起凤22、大鹏展翅23、裂鸟啄食24、碧海藏龙25.云压青松26、金针指南27、灵龟服气28、野马分鬃29.裂乌啄食30、烈马翻蹄31、青龙潜海32、金丝缠腕33.行云流水34、马步单鞭35、羽翼护雏36、气息归元

二十四式太极拳动作名称口令

二十四式太极拳动作名称口令 1、起势:垂手立正,向左开步,两手提平,屈膝下按。 2、左右野马分鬃:丁步右抱,转体开步,弓步左分,后坐撇脚,丁步左抱,转体开步,弓步右分,后坐撇脚,丁步右抱,转体开步,弓步左分。 3、白鹤亮翅:跟步中抱,虚步亮掌。 4、左右搂膝拗步:右落左拨,丁步反提,弯肘开步,搂膝推掌,后坐撇脚,丁步反提,弯肘开步,搂膝推掌,后坐撇脚,丁步反提,弯肘开步,搂膝推掌。 5、手挥琵琶:跟前半步,翘脚挑掌。 6、左右倒卷肱:右后划弧,弯肘提脚,退步推掌;左后划弧,弯肘提脚,退步推掌;右后划弧,弯肘提腿,退后推掌;左后划弧,弯肘提腿,退步推掌。 7、左揽雀尾:右后划弧,丁步右抱,弓步左棚,右抱左拈,后坐右捋,弓步前挤,后坐脱掌,弓步前按。 8、右揽雀尾:后坐扣脚,右转开掌,丁步左抱,弓步右棚,左抱右拈,后坐左捋,弓步前挤,后坐脱掌,弓步前按。9、单鞭:后坐翘脚,左转抹手,右坐云转,丁步勾手,转体开步,弓步左推。 10、云手:后坐扣脚,右转按捋,勾手变掌,左云换重,反掌并步,右云换重,反掌开步,左云换重,反掌并步,右云

换重,反掌开步,左云换重,反掌开步。 11、单鞭:右云反掌,丁步勾手,转体开步,弓步左推。 12、高探马:跟步仰掌,虚步探掌。 13、右蹬脚:穿掌提脚,落步开掌,丁步插抱,提膝反掌,开掌蹬脚。 14、双峰贯耳:收腿并掌,落步垂手,弓步贯拳。 15、转身左蹬脚:后坐扣脚,左转开掌,右坐沉肘,丁步叉抱,体膝反掌,开掌蹬脚。 16、左下势独立:收脚勾手,仆步穿掌,撩掌勾手,提膝挑掌。 17、右下势独立:点步,左转勾手,仆步穿掌,撩掌勾手,提膝挑掌。 18、左右穿梭:向左转体落步,丁步左抱,右转开步,右架左推,后坐撇脚,丁步右抱,左转开步,左架右推。 19、海底针:跟步脱手,提膝抽掌,虚步插掌。 20、闪通臂:上步提手,右架左推。 21、转身搬拦捶:后坐扣脚,右转摆掌,左架抱拳,摆步搬拳,上步拦掌,弓步冲拳。 22、如封似闭:后坐脱手,弓步前按。 23、十字手:后坐扣脚,右转开掌,左坐沉肘,叉抱并步。 24、收势:反掌下按,立正还原。

太极拳实战技法浅解

太极拳实战技法浅解 太极拳,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以中国传统儒、道哲学中的太极、阴阳辩证理念为核心思想,集颐养性情、强身健体、技击对抗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结合易学的阴阳五行之变化,中医经络学,古代的导引术和吐纳术形成的一种内外兼修、柔和、缓慢、轻灵、刚柔相济的汉族传统拳术。 1949年后,被国家体委统一改编作为强身健体之体操运动、表演、体育比赛用途。中国改革开放后,部分还原本来面貌;从而再分为比武用的太极拳、体操运动用的太极操和太极推手。传统太极拳门派众多,常见的太极拳流派有陈式、杨式、武式、吴式、孙式、和式等派别,各派既有传承关系,相互借鉴,也各有自己的特点,呈百花齐放之态。由于太极拳是近代形成的拳种,流派众多,群众基础广泛,因此是中国武术拳种中非常具有生命力的一支。 严昭法2012年 欲掌握太极拳实战技法要领,须有一年以上拳龄,会练整套拳架,在动作标准、熟练、规范的基础上,懂得多用意念,少用硬力,手脚能分虚实。此外,还需要多琢磨动作分解,体会招法的综合运用。技击动作运用不是生搬硬套,而是一招多用,一个动作有多种用法,要根据双方当时所处态势,目视或凭手上感觉(听劲),掌握对方袭我的意图,灵活变招。本文列举太极拳各式手法、技法、劲法运用的若干例子,供初学者参考,逐个体会,合理发挥。先慢练,接手要轻,定步是练腰胯,先练大圈,把腰胯拉松拉长,熟练后,圈子才会越练越小,速度反应就圆活连贯,才能轻灵得体,得心应手,做到意到劲到,使对方来不及考虑,已被封住或击出。 一、太极起势

对方两手向我胸前推来,我即双手向上前掤,两臂舒展,中指领劲,以脚底的沉劲经腰胯贯串至腕关节向上向前抖弹,用崩劲、抖弹劲,使对方仰面弹出。 二、下按式 对方两手向我腹部推来,我即垂肘沉胯,双臂下按,掌心斜向前,将对方双臂封住朝前下按,使对方即刻倒地。亦可腰椎后收,带动两胯及小腹里收的同时,两臂向下,掌指卡住对方指背下采,使对方在我脚前倒地。 三、揽雀尾左掤式 左棚式有正面掤,也有侧掤,同样使用。但正掤以挡和击胸、托颈为主,侧掤以扣脚斜掤为主,如对方用右拳向我胸腹袭击,我即用右手采住对方手腕下带,出左脚扣其脚跟,或踩其脚背,同时出左臂掤击对方胸部,或扣左脚,左手斜掤对方颈部和腋下,使对方无法动弹,斜向倒地。 四、右掤式 对方向我右侧用左手击我胸部,我即右转,用右手臂由下往上掤挡,掌心斜向上,左手紧跟其后,掌心斜向下,两手前后相距一掌,这是外形,实际我用右手封托住对方手肘,左手抓住对方手腕,有杠杆上抬之势,略带擒拿封住对方,使其无法动弹。 五、捋式 对方必用力争脱,我以腰带臂向左下划弧,将其肘关节反扭,并以右掌根连同小臂往左下捋挫之,使对方侧向倒地。 六、挤式 对方欲松化回抽左臂,我即右手转腕,变手背转向对方,并用左手上前搭附其右手腕处,以双臂之劲向前挤推,视当时情况,可正挤、横挤、往上挤、向下挤,把对方挤倒在地。 七、按式

全民健身展示活动解说词

全民健身展示活动解说词 开始语: A 八月的白城万花竟放, B 八月的白城稻麦芬芳。 A 千里草原又一次迎来了八月八日, B 今日的白城是一个欢乐的海洋。 A 全民健身的队伍浩浩荡荡, B 全民参与的热浪吹遍城乡。 A 天天健身,天天快乐, B 身心健康是家庭幸福、社会和谐的保障。 A 和谐理念,和谐构想, B 塞外江南,锦绣白城, O 全民共育和谐篇章 A 首先让我们欣赏洮北区老年体协代表队表演的二十四式太极拳。 B 太极神功、源远流长,老年太极、万人景仰。洮北区老年太极拳协会组建十年来,由原来的4个队、百余人,发展到18个队、

1300多人。 A 由单一的太极拳活动,发展到多元化的武术活动项目。他们常年坚持比赛交流活动,几年来,参加全国、东三省和省、市、区举办的比赛18次,获金牌44枚、银牌27枚、铜牌21枚。并获各级各类赛事荣誉奖16项。如今,洮北区老年太极拳协会已经成为市区老年体育活动的一个亮点,被市老年体协命名为洮北区品牌项目。 B 下面即将闪亮登场的是樊如雪艺术联盟的学健身的小老鼠。 A樊如雪艺术联盟历经16年探索,联合白城华艺舞蹈艺术培训基地等5个培训机构联袂打造的白城区内唯一一家艺术旗舰队,教学针对于学员特点,开设无基本功形体舞蹈,实施快乐教学模式,课堂实行“游戏化,故事化,情景化,把玩和学习结合起来。为提高全民素质教育从娃娃抓起而努力。 B 现在正在为我们表演的是洮北区老年体协代表队的健身球保健操。

A 这套中国老年体协最新推广的健身球规定套路,动作轻快优美、在击打穴位的同时边操边舞。展现了中老年朋友矫建优美的舞姿和老有所乐、老有所为的精神风貌。这支表演队伍多年如一日,不辞劳苦、刻苦习练,技艺水平不断提高。现在已掌握1—9套的规定动作。在省、市、区展演活动中荣获佳绩。 B现在大家即将看到的是由市总工会组织的职工代表进行的第八套广播体操表演。 A 近年来,市总工会认真落实全民健身条例,在全市积极推广普及第八套广播体操,旨在促进职工身心健康,增强职工身体素质,达到“享受健康、享受工作、享受人生”的目的。 B 这次表演,主要有来自白城供电公司、中油白城销售分公司、中国人寿白城分公司和安泰医院的职工代表共90人。 A各位朋友,下面上场表演的项目是抖空竹,由洮北区老年体协推荐。 B 这次空竹表演分三部分:一、飞旋的空竹;二、龙凤呈祥;三、巨龙腾飞。

太极拳动作名称

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动作名称 第一组1起势2左右野马分鬃3白鹤亮翅 第二组4左右搂膝拗步5手挥琵琶6左右倒卷肱 第三组7左揽雀尾8右揽雀尾 第四组9单鞭10云手11单鞭 第五组12高探马13右蹬脚14双峰贯耳15转身左蹬脚 第六组16左下势独立17右下势独立 第七组18左右穿梭19海底针20闪通臂 第八组21转身搬拦捶22如封似闭23十字手24收势 四十二式太极拳动作名称 第一段: 1、起势 2、右揽雀尾 3、左单鞭 4、提手 5、白鹤亮翅 6、搂膝拗步(二) 7、撇身捶 8、捋挤势(二) 9、进步搬拦捶 10、如封似闭 第二段:11开合手 12、右单鞭、 13、肘底捶 14、转身推掌(二) 15、玉女穿梭 16、右左蹬脚 17、掩手肱捶 18、野马分鬃(二)第三段:19、云手(三) 20、独立打虎 21、右分脚 22、双峰贯耳 23、左分脚 24、斜飞势 27、单鞭下势 28、金鸡独立 29、退步穿掌 第四段:30、虚步压掌 31、独立托掌 32、马步靠、 33、转身大捋

34、歇步擒打 35、穿掌下势 36、上步七星 37、退步跨虎 38、转身摆莲 39、弯弓射虎 40、左揽雀尾 41、十字手 42、收势 四十八式太极拳动作名称 第一段 1、白鹤亮翅 2、左搂膝拗步 3、左单鞭 4、左琵琶势 5、捋挤势(三) 6、左搬拦捶 7、左掤捋挤按 第二段 8、斜身靠 9、肘底捶 10、倒卷肱(四) 11、转身推掌(四) 12、右琵琶势 13、搂膝栽捶 第三段 14、白蛇吐信 15、拍脚伏虎(二) 16、左撇身捶 17、穿拳下势 18、独立撑拳(二)19、右单鞭 第四段 20右云手(三) 21、右左分鬃 22、高探马 23右蹬脚 24、双峰贯耳 25、左蹬脚 26、掩手撩拳 27、海底针 28 、闪通背 第五段 29 、右左分脚 30 、搂膝拗步 31、上步擒打 32 、如封似闭 33、左云手(三) 34、右撇身捶 35 左右穿梭 36、退步穿掌第六段 37、虚步压掌 38、独立托掌 39、马步靠 40 、转身大捋 41、撩掌下势42、上步七星 43、独立跨虎 44、转身摆莲 45 、弯弓射虎 46、右搬拦捶 47、右掤捋挤按 48、十字手

《武当太极剑》动作口令

《武当太极剑》动作口令 第一段 01.【起势】分脚举手,转腰摆臂下蹲,转身上步,弓步前指。 02.【丁步点剑】上步穿剑,坐盘展臂,上步接剑,丁步前点。 03.【回身点剑】退步举剑,回身独立下点(西南)。 04.【仆步横扫】退步反穿剑指,仆步扫剑(由西南向东北扫)。 05.【右左平带】收脚收剑,上步伸剑,弓步斜后带,收脚收剑,上步送剑,弓步斜后带。 06.【分脚领剑】转腰撇脚分开两手,收脚绕剑穿剑指,上步绕剑,领剑提腿分脚。 07.【叉步反撩】落脚绕剑,上步撩剑,后插步反撩(反撩剑方向东南)。08.【马步云抱】转身两手交叉,仰身带剑,分手云剑,马步合抱(东南-西北斜方向的马步)。 09.【丁步截剑】收脚下截剑。 10.【翻身崩剑】扣脚翻身崩剑。 11.【弓步下刺】翻身提腿,落脚弓步下刺(东偏南30度)。 12.【独立上刺】上步分手,再上步提腿上刺(走的是折线,由东南转东北约30度)。 第二段 13.【仆步穿剑】退步(西南退步)提剑,仆步穿剑压剑指。 14.【蹬脚前刺】重心前移,分合虚步捧剑,蹬脚刺剑(方向西偏北30度)。

15.【跳步平刺】落脚送剑,跳步平刺(弓步和刺剑方向均为西偏北)。16.【转身平刺】坐腿抽剑,扣脚提腿转身,弓步平刺(正北方向)。 ***************** (三次刺剑):先退步(西南)反穿剑指右手剑内旋上提仆步手心向上剑指打一个弧形再压在剑把上再引身刺剑先把剑再捧回来蹬脚向前一刺,落脚跳步一刺(背向西北)转身再刺(正北) ***************** 17.【穿剑行步】拉剑穿剑,摆剑行步四步(走一半圆形)。 18.【行步扣剑】剑尖下垂,上步,分手,举剑,上步,扣剑(扣剑时背向起势方向。17、18两动共九步,走一个圆形:也可以减至七步,或增加到1 1步)。 19.【弓步下刺】上步,绕上步,分手,提腿转身,弓步下刺(东北方向)。 ****************** (先拉剑然后顺着你的胸前向左穿身出去上步摆脚摆剑尖腰向右拧,眼看剑尖开始行步,一共九步又是背向了起势的方向剑扣到了身体的左侧,下面接弓步下刺第十转向了东南弓步一送剑,两个手往前一推,十一,走一个弧形的绕上步,脚尖外撇,身体左转两个手斜上斜下分开十一十二,抬腿。弓步,前下刺方向东。整个行进路线九个行步加一个刺剑步行走了一个圆形加小s) **************** 第三段

太极拳的步型

太极拳的步型 太极拳的步型各种流派的太极拳对步型的要求不全一样,但太极拳的步型归纳起来,基本上有以下几种: 弓步:前腿屈膝,大腿斜向地面,膝与脚尖基本呈垂直,脚尖斜朝正前方;后腿自然伸直,膝可保持弧度,脚尖斜向前,两脚之间保持一定间隔。 虚步:后腿屈蹲,大腿斜向地面,脚跟与臀部基本垂直,脚尖斜向前;全脚掌着地,前腿稍屈,前脚掌、脚跟或全脚着地,重心偏后支撑腿。 仆步:一腿全蹲,全脚掌着地,脚尖稍外展;另一腿自然伸直于体侧,贴近地面.全脚掌着地,脚尖内扣。 独立步:支撑腿微屈站立,另一腿屈膝提起,大腿抬高与地面呈水平。全脚掌着地,后脚前脚掌着 地,脚尖向前。 半马步:前脚脚尖向前,后脚脚尖向侧方,两脚距离约两个半脚掌,全脚掌着地,两腿微屈,重心偏后腿。 丁步:一腿屈蹲,全脚掌着地,另一腿屈收,以前脚掌虚点地支撑腿侧面的地面。 太极拳的步法此外,还有横裆步等等步型,常见的步法和腿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上步:后腿向前迈一步或前腿向前迈半步。

退步:前脚向后迈一步。 侧步:两脚朝左右平行,连续依次侧移。 跟步:后脚朝前脚跟进半步。 盖步:一脚经过另一支撑脚前方,向侧方向落步。 插步:一脚经过另一支撑脚后方,向侧方向落步。 碾脚:以脚跟或前脚掌为轴,前脚掌或脚跟左右碾动。 步法中,上步以脚跟先落地;退步以前脚掌先落地;注意左右脚之问的横向间隔距离,以利重心的稳定。步法变换要轻灵沉稳,虚实分明。 太极拳的腿法蹬脚:支撑脚微屈站稳,另一只脚屈膝抬起,小腿上摆,勾脚尖蹬脚跟,高过于腰部。 分脚:支撑脚微屈站稳,另一只脚屈膝抬起,小腿上摆,绷脚面踢脚尖,高过于腰部。 拍脚:支撑脚微屈站稳,另一只脚向上摆踢,绷脚面,同侧手掌在额前迎拍脚面。 摆莲脚:支撑腿微屈站稳,另一只脚经前向外侧做弧形摆动,脚面绷平,两手掌在额前依次迎拍脚面。 各种腿法均要求支撑腿稳定,膝关节不要僵直,上体保持中正。拍腿动作时不可低头弯腰;摆莲腿时注意身体不要左右歪斜摇摆。 太极拳的总体特点太极拳在技击上别具一格,特点鲜明。它要求以静制动,以柔克刚,避实就虚,借力发力,主张一切从客观出发,随人则活,由己则滞。“彼未动,己先动”,“后发先至”,将对手引进,使其失重落空,或者分散转移对方力量,乘虚而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