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逆散合六君子汤治疗慢性胃炎200例疗效观察

四逆散合六君子汤治疗慢性胃炎200例疗效观察
四逆散合六君子汤治疗慢性胃炎200例疗效观察

四逆散合六君子汤治疗慢性胃炎200例疗效观察

发表时间:2016-06-24T15:13:38.953Z 来源:《医药前沿》2016年6月第17期作者:赵秋芬[导读] 此疾病的病理特征主要是胃黏膜变薄或点状糜烂,且固有腺体萎缩或者伴随着程度不同的异型增生及肠上皮化生等[1]。

赵秋芬

(杨凌示范区医院康复医学科陕西杨凌 712100)【摘要】目的:分析讨论四逆散合六君子汤应用于慢性胃炎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的分析我院2013年11月~2015年11月收治的200例慢性胃炎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随机数字法分成对照组与实验组,其中对照组选择常规西医方法治疗,实验组选择四逆散合六君子汤加减治疗。结果: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72.00%,实验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5.00%,实验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明显好于对照组,

比较两组数据,存在明显差异(P<0.05),具备统计学意义。结论:四逆散合六君子汤应用于慢性胃炎治疗中,其具备着较好的临床效果,可以有效解除或缓解患者临床症状,并使患者的生活质量与临床疗效得到提升,在临床中值得广泛推广。【关键词】四逆散;六君子汤;慢性胃炎;临床疗效【中图分类号】R28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17-0301-02 慢性胃炎是一种临床中常见与多发的消化系统疾病,其常见类型为慢性糜烂性和慢性萎缩性胃炎,隶属祖国医学之“痞满”及“胃脘痛”等范畴。此疾病的病理特征主要是胃黏膜变薄或点状糜烂,且固有腺体萎缩或者伴随着程度不同的异型增生及肠上皮化生等[1]。因此,临床中积极的探索寻求有效的临床治疗方法对于慢性胃炎患者具备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研究中回顾性的分析我院2013年11月~2015年11月收治的200例慢性胃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旨在分析讨论四逆散合六君子汤应用于慢性胃炎治疗中的临床效果,现将研究结果作如下汇报: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中回顾性的分析我院2013年11月~2015年11月收治的200例慢性胃炎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随机数字法分成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100例患者。其中对照组中,男性患者为55例,女性患者为45例,其年龄为29~65岁,平均为(43.5±12.5)岁。而实验组中,男性患者为53例,女性患者为47例,其年龄为28~65岁,平均为(43.6±12.3)岁。全部患者的年龄及性别等基本资料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具备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选择常规西医方法治疗,治疗药物主要包含甲硝唑,每次0.2克,每天3次;羟氨苄青霉素,每次0.5克,每天3次;枸缘酸铋钾胶囊,每次0.6克,每天2次,每个疗程为1个月,坚持治疗3个疗程。而实验组在对照组前提下,选择四逆散合六君子汤加减治疗,其药方组成主要为:柴胡12克,炒白芍12~15克,枳壳12克,陈皮8~12克,半夏12克,砂仁6克(后下),党参15克,炒白术15克,茯苓15克,厚朴10克,麦冬12,炙甘草6克,木香6克。其中,痛甚者加用香附10克,元胡10克;食欲不振者加用鸡内金10克,炒山楂10克,炒麦芽10克;泛酸者加用左金丸(吴茱萸1.5克,川黄莲6克),煅瓦楞子30克,煅海螵蛸30克,浙贝母12克;胃胀者加吴茱萸3克,荜拨4.5克,台乌药10克;如果胃镜及病理检查发现有胃黏膜肠化加莪术10~12克,生牡蛎30克。水煎服,取汁400毫升,每次200毫升,每天2次,每个疗程为1个月,坚持治疗3个疗程。两组患者在接受治疗的过程中均给予心理调节,且叮嘱患者饮食清淡,七八分饱;忌烟酒、油腻、浓茶等刺激性食物。

1.4 疗效评定标准

患者经过3个月临床治疗后,对两组慢性胃炎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估,分成3个等级。其中,患者临床症状的总分下降超过2/3,且经胃镜复查显示黏膜活动性炎症完全消失为显效;患者临床症状的总分下降介于1/2~2/3之间,且经胃镜复查显示黏膜活动性炎明显得到改善为有效;患者临床症状无变化或加重为无效[2]。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治疗患者总数]*100.0%。

1.5 统计学方法

对本研究中所得数据实施统计学处理,采用统计学SPSS17.0实施分析其中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通过t检验;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通过卡方检验,P<0.05,则说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分析,其中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72.00%,实验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5.00%,实验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明显好于对照组,比较两组数据,存在明显差异(P<0.05),具备统计学意义。具体数据如下表所示。

3.讨论

现阶段,慢性萎缩性胃炎被现代医学公认为是癌前状态,由此逆转或者阻断其癌变在临床研究中具备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积极的探索寻求有效的临床治疗方法对于慢性胃炎患者具备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祖国医学认为四逆散具有透邪解郁,疏肝理脾的作用,临床用于治疗肝郁而致四肢厥逆或肝脾不和所致脘腹胁肋诸痛;而六君子汤健脾止呕,主治脾胃气虚兼有痰湿。证见不思饮食,恶心呕吐,胸脘痞闷,大便不实,或咳嗽痰多稀白等证。四逆散合六君子汤加减治疗七情郁结及饮食劳倦损伤脾胃,既能解除病因又能针对病机治疗,故临床上取得满意疗效。现代药理研究显示,四逆散具备着抑制胃液分泌、解热、镇静、抗炎、解痉及镇痛等疗效,而六君子汤可以提高胃蛋白酶活性与抑制胃肠平滑肌痉挛、保护胃黏膜、缓解痉痛及促进胃黏膜修复等效果,由此确保患者的体液免疫功能与细胞免疫功能得到提升,从而促使胃黏膜有效得到修复[3]。通过此次临床研究的结果显示: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分析,其中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72.00%,实验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5.00%,实验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明显好于对照组,比较两组数据,存在明显差异(P<0.05),具备统计学意义。

4.结语

总而言之,四逆散合六君子汤应用于慢性胃炎治疗中,其具备着较好的临床效果,可以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并使患者的生活质量与临床疗效得到提升,在临床中值得广泛推广。表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例(%)]

小柴胡汤的临床应用

小柴胡汤的临床应用(转) 小柴胡汤的临床应用 (一)少阳病的特点: 病位:手足少阳经脉 成因:a.外邪直接侵犯少阳经腑 b.邪由它经传来,太阳→少阳 厥阴→少阴 无阳明传少阳。∵阳明居中,主土也,…无所复传。 生理(三个角度) ⑴经络循行部位见症:偏头痛、目眩、胸胁苦满。 皮部,外内分别影响太阳、阳明。 ⑵腑a.胆:藏精汁,寄相火,主疏泄 精汁排放贮藏有度阳明可降(胃肠);太阴可升(脾) 相火(《内经》称一阳)见下述阳气 里气调和 主疏泄、决断→正常情志调畅否则默默不欲饮食… 全身气机的调畅 b.三焦:水火气机的通道,气化的场所,内寄相火。焦:燔之近炭也。《内经》:三焦膀胱也,腠理毫毛其应。 ⑶阳气:一阳、小阳、嫩阳、幼阳、稚阳。柯韵伯:如日初出,不亢不烈。 太阳主表;阳明主里;少阳主办表半里(不表不里)――少阳主枢 太阳主表其气畏闭,发汗以启闭 阳明主里其气畏亢,清下以平亢 少阳主枢其气畏郁,和疏机解郁结 少阳病的证候特点: ⑴经腑同病(与太阳,阳明经腑分开不同) ⑵易化火,易气郁(治要) ⑶易生水,生痰,生饮(与三焦气机失畅互为因果) ⑷易兼太阳表气不和,阳明太阴里气不和 (二)小柴胡汤的方义 1.组成柴胡:解经邪针对解郁针对 经腑同病易气郁化火 黄芩:清胆热清火 辛散助柴胡以解郁 生姜化痰消饮去水针对证候特点⑶ 半夏和胃,降逆止呕针对证候特点⑷ 人参半个助少阳正气以祛邪 甘草理中小阳抗邪不力, 大枣 /四君补太阴正气,防邪传太阴邪气可入三阴之表-太阴 2.服法: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每服一升 考据煮:药物加水后在火上加热煮沸的过程.煎:《方言》有汁而干谓之煎(将液汁状的物质加热浓缩的过程,如蜜煎方),煎又可称“空煮”《金匮》晋唐以后煮煎含义混淆,按当时语言修改了.故《金匮》非仲景原样。如:麻黄升麻汤作分。铢(分)两钱厘。

中医治疗慢性肠胃炎

慢性肠炎是消化系统难治性疾病之一 ,临床以反复发作 ,缠绵难愈为其特点。由于该病的发病原因尚不十分清楚 ,故无特效的治疗方法。依据其临床表现 ,慢性肠炎属中医“泻泄”范畴。该病发生的原因虽多 ,但归纳起来有三个方面 : 一是脾胃虚弱 :多因饮食不节 ,过食寒凉 ,暴饮暴食 ;或劳倦过度 ,情绪不畅 ,忧思伤脾 ;或感受外邪等损伤脾胃 ,脾伤则食后腹胀 ,腹部疼痛 ,大便稀或者有黏液 ,肠鸣坠胀 ;胃伤则不思饮食。 二是木不疏土 :肝属木主疏泄 ,脾属土主运化。若平时心情不畅 ,忧思郁虑 ,导致肝气不足 ,不能疏泄脾土 ,必然影响脾的运化功能 ,中医称为“木不疏土”。肝木不疏泄脾土 ,则脾虚失升 ,清气下流 ,也会发生泻泄。 三是火不生土 :中医说的火是指肾阳 ,土是指脾胃。脾的运化功能除肝的疏泄外 ,还有赖于肾阳的温煦作用。这种作用称为“火能生土”。若肾的阳气不足 ,不能温煦脾土 ,导致脾胃的纳化功能减弱 ,也可发生泻泄。中医称为“火不生土”。临床上有的病人在鸡叫五更时 ,腹部作痛 ,痛即泻泄 ,手足不温 ,这便是“火不生土”所致。 慢性肠炎多属本虚标实之病 ,常常以虚中挟实的面目出现 ,但仍以脾虚为主。因此 ,对其治疗也应该从调理脾胃入手 ,可用健脾理肠方来治疗。药取党参 15克 ,炒白术 10克 ,炙黄芪15克 ,赤石脂 30克 (包煎 ),茅梅 30克 ,炒苡仁24克 ,防风 10克 ,炒白芍 24克 ,木香 10克 ,炙升麻 6克 ,儿茶 3克 (冲服 ),元胡 15克 ,炒乌梅15克。上药先用温水浸泡 30分钟 ,加水煎煮两次 ,每次沸后 30分钟 ,合并药汁 ,浓缩至 300毫升 ,每天三次 ,每次 100毫升 ;也可将上药焙干 ,研成极细粉末 ,每天 3次 ,每次 15~ 20克 ,温开水冲服。 20天为 1疗程。服药期间忌食辛辣油腻之品和肥甘厚味。若能配合药粥辅助治疗 ,则疗效较为明显。 相关链接慢性肠炎喝药粥 慢性肠炎若能在辩证论治的前提下 ,配合药粥疗法 ,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苡仁粥 :取苡仁、粳米各 30~ 50克 ,白糖适量。蒋苡仁、粳米洗净 ,加水共同煮粥 ,待粥熟时 ,加入白糖 ,糖溶即可食服。具有健脾祛湿功效。适用于脾虚湿盛之久泻不止 ,腹部胀痛 ,不思饮食 ,苔腻的慢性肠炎者。 莲子粥 :取莲子肉、粳米各 30克 ,炒扁豆10克 ,小红枣 10枚 ,白糖适量。将上药与粳米洗净 ,置锅内共同煮粥 ,粥熟时加入白糖溶化即可食服。具有健脾、益气、止泻的功效。适用于脾气虚弱 ,神疲乏力 ,久泻不止 ,纳食减少的慢性肠炎者。 山豆粥 :取山药、茯苓、苡仁、赤小豆、泽泻、炒扁豆各 100克 ,粳米 30克。将中药六味、焙干研成粗末 ,置锅内用小火加热 ,不断翻动 ,炒至米成黄色发出微香时 ,取出放凉 ,置干净食用塑料袋内密封。使用时取 20克与粳米共同煮粥食服。具有健脾益气 ,渗湿止泻的功效。适用于脾虚不能运湿 ,湿自内生 ,表现为腹痛肠鸣 ,泻泄日久的慢性肠炎者。

感冒—风寒感冒—葱豉汤、荆防败毒散

风寒感冒—荆防达表汤/荆防败毒散风热感冒—银翘散/葱豉桔梗汤 暑湿感冒—新加香薷饮 气虚感冒—参苏饮 阴虚感冒—加减葳蕤汤 2.咳嗽 外感咳嗽 风寒袭肺—三拗汤合止嗽散 风热犯肺—桑菊饮 风燥伤肺—桑杏汤 内伤咳嗽 痰湿蕴肺—二陈平胃散合三子养亲汤痰热郁肺—清金化痰汤 肝火犯肺—黛蛤散合加减泻白散 肺阴亏耗—沙参麦冬汤 3.哮病

冷哮—射干麻黄汤/小青龙汤加减 热哮—定喘汤/越婢加半夏汤 寒包火证—小青龙加石膏汤或厚朴麻黄汤风痰哮—三子养亲汤 虚哮—平喘固本汤 缓解期 肺脾气虚—六君子汤 肺肾两虚—生脉地黄汤合金水六君煎加减 4.喘证 实喘 风寒壅肺—麻黄汤合华盖散 表寒肺热—麻杏石甘汤 痰热遏肺—桑白皮汤加减 痰浊阻肺—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 肺气郁痹—五磨饮子加减 虚喘 肺气虚耗—生脉散合补肺汤加减

肾虚不纳—金匮肾气丸合参蛤散 正虚喘脱—参附汤送服黑锡丹,配蛤蚧粉 5.肺痈 初期—银翘散 成痈期—千金苇茎汤合如金解毒散加减溃脓期—加味桔梗汤 恢复期—沙参清肺汤或桔梗杏仁煎 6.肺痨 肺阴亏损—月华丸 阴虚灼肺—百合固金汤合秦艽鳖甲散 气阴耗伤—保真汤或参苓白术散 阴阳两虚—补天大造丸 7.肺胀 痰浊壅肺—苏子降气汤合三子养亲汤 痰热郁肺—越婢加半夏汤或桑白皮汤 痰蒙神窍—涤痰汤合安宫牛黄丸或至宝丹

阳虚水泛—真武汤合五苓散 肺肾气虚—平喘固本汤合补肺汤 8.心悸 心虚胆怯—安神定志丸 心血不足—归脾汤 心阳不振—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合参附汤 水饮凌心—苓桂术甘汤 阴虚火旺—天王补心丹合朱砂安神丸 痰阻心脉—桃仁红花煎合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 9.胸痹 心血瘀阻—血府逐瘀汤 气滞心胸—柴胡疏肝散 痰浊内阻—瓜蒌薤白半夏汤合涤痰汤 寒凝心脉—瓜蒌薤白桂枝汤合当归四逆汤 气阴两虚—生脉散合人参养荣汤 心肾阴虚—天王补心丹合炙甘草汤 心肾阳虚—参附汤合右归饮

慢性胃肠炎的中医治疗大全

慢性胃肠炎的中医治疗大全 慢性肠胃炎表现为食欲不振,上腹部不适等症状,产生的原因最主要是对症下药,要注意不要吃辛辣的食物,除了采用西药治疗之外还可以尝试中药治疗,以下会给大家分享几味中药,希望给予大家帮助,食用中药之前先把方子给医生瞧瞧,找寻合适自己的药方子最重要,平时要少吃多餐保持愉快的心情和运动。 1.可能是肠炎腹泻,与肠道湿热,细菌感染,消化不良等有关。建议到医院检查确诊。也可以选服盐酸黄连素片,庆大霉素片,肠炎宁,复方地芬诺酯片等治疗。也可以找中医辨证用中药治疗。或服补脾益肠丸,参苓白术丸等治疗。 2.用传统中药虫草,黑矾,黑枣,核桃仁,栀子,当归,厚朴,三棱,穿山甲,上甲,下甲,红花,海南沉,铁胆粉,蜂胶,蜂蜜,蜂蜡等治疗,可以快速治愈.这些药物配合使用可以彻底清除胃肠湿热,荡涤胃肠浊气,促进新陈代谢,改善肠道紊乱的功能,从而彻底根治不复发。希望你正确的治疗,早日康复!

建议做个肠胃镜检查,可以更好的明确治疗,配合指导用药。 3.清热化湿,理气止泻。方药:葛根10克、黄芩10克、黄连6克、木香10克、茯苓12克、车前子10克、白扁豆10克、薏苡仁15克、荷叶10克、生甘草6克.食滞肠胃:恶心厌食,得食愈甚,吐后反快;腹痛,泻下秽臭,气迫不爽,泻后痛减,苔厚腻,脉滑实。治法:消食化滞,和胃降逆。方药:焦山楂10克、神曲10克、制半夏IO克、茯苓12克、陈皮10克、莱菔于10克、大腹皮10克。 4.脾胃虚弱:禀赋不足,素体脾虚,饮食稍有不慎即吐泻,大便溏薄,呕吐清水,且时作时休,面色不华,乏力倦怠,舌淡,脉10弱。治法:健脾理气,和胃止泻。方药:人参3克、白术12克、山药10克、茯苓12克、白扁豆12克、陈皮10克、砂仁3克、薏苡仁12克、甘草6克。 如上所述希望给予患者一些参考,慢性肠胃炎需要好好的调养,多吃些养胃的食物,这个病若不及时重视会引起一系列病变,比如,胃出血,慢性肠胃炎出血的例子并不少见,这个病最主要注意饮食,注意就医,通过锻炼改善自己的身体也是很重要的,保持好的生活规律少吃多餐,保证三餐正常。

中医中药治疗慢性胃炎

中医中药治疗慢性胃炎 【摘要】慢性胃炎属于祖国医学”胃脘痛”范围。主要症状以胃脘疼痛、脘腹胀痛、嗳气呃逆或口苦,泛吐清水。胃脘痛的特点是时而隐痛,但痛无定时。伴胃中灼热、嘈杂感。脘腹胀痛以上腹痞满,但食后更甚,嗳气则舒。慢性胃炎现代医学专指胃而言,中医学则论胃及脾,脾与胃相并而论。 【关键词】慢性胃炎;中医;治疗 慢性胃炎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胃粘膜慢性炎症性改变,是一种病因尚未完全阐明的慢性胃病,临床一般分为慢性浅表性、慢性萎缩性与慢性肥厚性3类。由于溃疡病、胃息肉与胃癌等都可并见慢性胃炎,彼此关系密切,因此加强对慢性胃炎的研究,对于防治上述疾病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分型辨证治疗 1.1肝胃气滞型多见于慢性浅表性胃炎、糜烂性胃炎或萎缩性胃炎之初期,多因情志不畅而诱发。胃部饱胀以进食后为甚,或胃部胀痛连胁,嗳气频作,得矢气稍适,或恶心欲呕,口苦泛酸,大便排出不畅等症,舌边尖稍红,苔薄白,脉弦。治宜疏肝和胃、理气消胀。方用柴胡疏肝散。 1.2脾虚胃热型多见于慢性浅表性胃炎、糜烂性胃炎反复发作,或萎缩性胃炎活动期,表现为本虚挟有胃热,呈虚实寒热错杂之象。证见胃部嘈杂,或胃部灼痛,痛无定时,饥时觉痛,饱时觉胀,口苦干而不多饮,纳食量减,大便时稀时秘等,舌质淡或淡红,舌苔薄黄,脉细弦。治宜健脾补气,和中清胃。方用半夏泻心汤。 1.3脾胃虚弱型多见于萎缩性胃炎,或浅表性胃炎久病实证已消除仍余脾虚证。证见胃部虚痞,或隐隐作痛,按之较舒适,喜进热食,食后腹胀,或呕吐清涎,面色萎黄,神疲乏力,大便溏薄等,舌质淡、体胖,苔白润,脉细弱。治宜健脾补气,温中和胃。方用香砂六君子汤。 1.4胃阴不足型多见于慢性萎缩性胃炎,或其他证型胃炎久病久治伤阴所致,证见胃痛日久,胃部微灼痛,或嘈杂不适,口干纳呆,或食后饱胀,大便干结,舌质红少津,苔薄白稍于,脉细数。治宜养阴益胃、缓急止痛。方用益胃汤。 2偏方治疗胃炎方剂——清中消痞汤 2.1组成:太子参15克,麦门冬15克,制半夏7.5克,柴胡6克,生白芍10克,炒栀子7.5克,丹皮7.5克,青皮10克,丹参15克,甘草6克。 2.2功能:养阴益胃,清中消痞。主治:浅表性胃炎、返流性胃炎、萎缩性胃炎等病,症见胃脘痞塞,灼热似痛,似饥不欲食,口干不欲饮,五心烦热,纳

小柴胡汤临床应用心得之欧阳光明创编

小柴胡汤临床应用心得 欧阳光明(2021.03.07) 小柴胡汤最早见于《伤寒论》,为少阳之良方。临床应用非常广泛,疗效显著,因此,一直沿用至今。少阳病症以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心烦喜呕,嘿嘿不欲饮食,口苦咽干,目眩为主要脉证。本证因为邪入少阳经,位居于半表半里,正邪纷争,外与阳争为寒,内与阳争而为热,故寒热往来,是少阳病的特征性发热。按少阳经脉的巡行规律,证见经脉不利。口苦、咽干、目眩、胸胁苦满、心烦喜呕,枢机不利,脉眩细,是少阳病的主脉。这些都是少阳病的主要表现,所以用小柴胡汤和解少阳,调畅气机,调和肝脾,调和气血的功效,治疗以少阳经脉病症表现为主的病症。 小柴胡汤的组成:柴胡,黄芩、人参、半夏、甘草、生姜、大枣等七味中药组成。方剂的组成:柴胡为轻清升散,疏邪透表之少阳解表专用药。黄芩、清少阳相火,一散一清共解少阳之邪,半夏和胃降逆,散结消痞。参甘为佐,扶正祛邪,又清里而防邪入,如此配合,具有清热解表,调和肝脾,补需扶正之功效。是和法的代表方。 1、小柴胡汤是解表剂 张仲景《伤寒论》伤寒中风,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伤寒论指外感,只要是外感风寒之邪,风寒之邪袭表,已阳郁闭,营己不和,正邪和争余表,恶寒发热,重者为太阳伤寒,轻者

为太阳中风。伤寒永麻黄汤为主之,中风永桂枝汤为主之,重在发汗解表,若邪热结于少阳,并在半表半里,寒热往来,永小柴胡汤解表和里,重在清解邪热,若经大经传变,变为阳明腑实证,就会选用通腑泄热的承气汤。在临床应用中,将小柴胡汤用于解表不伤正的退热剂,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在单用于治疗发热的疾病时,柴胡的量压迫用足,最少用20g以上。 2、小柴胡汤是和解剂 小柴胡汤作为和解剂,从广义的和法去认识具有和解治疗作用,祛除寒热,调其偏胜,,扶其不足的治疗原则。后进医家在注解小柴胡汤时多以和解剂论之。目前广泛应用于临床。和法是八法之一,是指通过和解的治法,如和解枢机,调和营卫,调和脾胃,调和升降,调和内外等,达到治疗的目的。小柴胡汤是和解少阳之方,少阳为三阳之枢,为气机枢转之要,正邪分手之地,故治少阳病以和解法,使枢机和畅,三焦通利,病邪得除,正气得复,脏腑安和,疾病可愈。外感风寒病的和法是指和解法,重在祛邪,如《伤寒论》上角得通,津液得下,胃气因和,身然汗出而解。 内伤杂病永小柴胡汤的适应症:用于肝胆郁热,如胸胁苦满或痛,口苦咽干者,用小柴胡汤去人参,角消食导滞之品郁金,鸡内金等,发热重者,重用柴胡。用于肝脾不调之症,如胁腹胀满,含则胀甚,纳谷不香,情志不畅,大便不爽等症,用小柴胡汤去黄芩,肝郁加香附与川芎滋肝。脾虚加白术,茯苓以健脾,中阳不振加干姜。用于肝气郁结的更年期综合症,取小柴胡汤之调和阴阳的作用。更年期综合征,是肾之虚衰。肾属水,肝属木,水不灌木,

探讨小柴胡汤合五苓散治疗带状疱疹的应用

探讨小柴胡汤合五苓散治疗带状疱疹的应用 摘要:目的:探析小柴胡汤合五苓散用于带状疱疹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 本院2017.2-2018.12收治患者84例,随机分组为传统组及中药组,传统组42例 接受传统西药治疗,中医组42例接受小柴胡汤合五苓散治疗,比较两组疗效。 结果:中药组临床有效率较常规组显著更高(P<0.05)。结论:小柴胡汤合五苓 散可有效治疗带状疱疹,可积极推广。 关键词:小柴胡汤合五苓散;带状疱疹;临床应用效果 带状疱疹为临床常见病,由带状疱疹病毒感染致病。此病毒具有一定亲和神 经的特性,隐性感染发生后可长时间潜伏在患者脊髓神经后根中,若受感染者身 体免疫机能下降,病毒活跃时即可发病,患者皮肤可见节段性成簇水泡,疼痛感 较为剧烈[1]。本病发生后主要症状为疼痛,且可伴瘙痒、脓疱,患者生活质量受 影响较大,需及时就诊治疗[2]。流行病学分析指出,带状疱疹发病率近年来有所 上升,相关治疗方案遂受重视。既往常规西药治疗中,临床疗效受个体差异影响 较大,局限性明显,遂需探索新治疗方案。本文为观察中医小柴胡汤合五菱散用 于此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选入我院84例患者完成研究,详情见下文。 1.资料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2017.2-2018.12时段我院收治带状疱疹患者84例为研究对象,经随机数 字表法分组,传统组、中药组各42例,传统组内女性22例,男性20例,平均46.97±4.85岁,中药组内女性23例,男性19例,平均47.13±4.81岁,两组基线 数据对照未存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传统组给予患者阿昔洛韦片,药物自上海信谊百路达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 字H31020581,0.2g/次,5次/d,口服。若有感染则加用抗生素。持续治疗15d。 中药组落实小柴胡汤合五苓散治疗,组方:桂皮10g、柴胡18g、陈皮10g、 天麻10g、川芎10g、黄芪10g、半夏10g、生姜10g、党参10g、炙甘草10g、茯 苓30g、白术10g、泽泻30g,水煎服,日服1剂,分三次服用,共计服用15剂。 1.3 观察指标 临床疗效:显效:治疗后见患者皮疹、疼痛基本消失;有效:治疗后皮疹下 消退面积≥50%,疼痛显著减轻;无效:治疗后皮疹、疼痛均无明显改善。临床有 效率=(总例数-无效例数)/总例数x100%。 1.4 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23.0软件处理数据,%表示计数资料,x2检验,P<0.05有统计学 意义。 2.结果 此次观察中中药组治疗无效2例、有效16例、显效24例,传统组治疗无效10例、有效18例、显效14例,中药组与传统组临床有效率为95.24%、76.19%,对比即指中药组临床有效率较传统组显著更高(x2=14.819,P=0.001)。 3.讨论 带状疱疹无明显季节性,全年均可发病,多见于胸、面部位,其次为颈部、 腰部,受累皮肤多呈现节段性,存瘙痒、疼痛感觉,若合并有皮疹,则可进一步 进展为水泡或脓疱[3]。 当前此病的治疗中,以西药治疗为常用治疗方案,如阿昔洛韦片,其可对单

各病治疗方剂

各病治疗方剂 各病治疗方剂 一、感冒 I风寒感冒:辛温解表,宣肺散寒-荆防达表汤或荆防败毒散(荆防)2风热感冒:辛凉解表,宣肺清热-银翘散或葱豉桔梗汤(银) 3昙湿感冒:清暑祛湿解表一新加香薦饮(需) 4气虚感冒:益气解表一参苏饮(参苏) 5阴虚感冒:滋阴解表一加减蔵蕤汤(就) 二、咳嗽 1风寒袭肺:疏风散寒,宣肺止咳一三拗汤合止咳散(拗+咳) 2风热犯肺:疏风清热,宣肺化痰一桑菊饮(菊) 3风燥伤肺:疏风清肺,润燥止咳-桑杏汤(杏) 4痰湿蕴肺:健脾燥湿,化痰止咳-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二+三)5痰热郁肺:清热肃肺,化痰止咳一清金化痰汤(清金) 6肝火犯肺:清肺平喘,顺气降火一加减泻口散合黛蛤散(白+黛) 7肺阴亏耗:滋阴润肺,止咳化痰一沙参麦冬汤(沙) 三、哮证发 发作期 1寒哮:宣肺散寒,化痰平喘一射干麻黄汤或小青龙汤(射) 2热哮:清热宣肺,化痰定喘一定喘汤或越婢加半夏汤(定) 3寒包热哮:解表散寒,清化痰热-小青龙加石膏汤或厚朴麻黄汤(小龙+石)4风痰哮:祛风涤痰,降气平喘一三子养亲汤(三子) 5虚哮:补肺纳肾,降气化痰一平喘固本汤(平固) 6肺脾气虚:健脾益气,补土生金一六君子汤(六)

7肺肾两虚:补肺益肾一生脉地黄汤合金水六君煎(脉地+金水) 缓解期 1肺虚:补肺固卫一玉屏风散(屏) 2睥虚:健脾化痰-六君子汤(六) 3肾虚:补肾摄钠一金匮肾气丸或七味都气丸(匮) 四、喘证 1风寒壅肺:宣肺散寒-麻黄汤合华盖散(黄+盖) 2表寒肺热:解表清里,化痰平喘一麻杏石甘汤(麻甘) 3痰热郁肺:清热化痰/宣肺半喘一桑口皮汤(桑皮) 4痰浊阻肺:祛痰降逆,宣肺平喘一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二+三) 5肺气郁痹:开郁降气平喘一五磨饮子(五磨) 虚喘 1肺虚:补肺益气养阴一补肺汤合玉屏风散或合生脉散(肺+屏) 2肾虚:补肾纳气 (I )肾阳虚一金匮肾气丸、参蛤散(参蛤) (2 )肾阴虚一七味都气丸合生脉散(七+脉) 五、肺痈 1初期:疏风散热,清肺化痰一银翘散(银) 2成痈期:清肺解毒,化瘀消痈一千金苇茎汤合如金解毒散(千+如)3溃脓期:排脓解毒一加味桔梗汤(桔) 4恢复期:清养补肺一沙参清肺汤或桔梗杏仁煎(沙清)或(桔杏)六、心悸 1心虚胆怯:镇惊定志、养心安神 ■安神定志丸(志)

中医师承跟师心得03

跟师心得 ---小柴胡汤临床应用心得小柴胡汤最早见于《伤寒论》,为少阳之良方。临床应用非常广泛,疗效显著,因此,一直沿用至今。少阳病症以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心烦喜呕,嘿嘿不欲饮食,口苦咽干,目眩为主要脉证。本证因为邪入少阳经,位居于半表半里,正邪纷争,外与阳争为寒,内与阳争而为热,故寒热往来,是少阳病的特征性发热。按少阳经脉的巡行规律,证见经脉不利。口苦、咽干、目眩、胸胁苦满、心烦喜呕,枢机不利,脉眩细,是少阳病的主脉。这些都是少阳病的主要表现,所以用小柴胡汤和解少阳,调畅气机,调和肝脾,调和气血的功效,治疗以少阳经脉病症表现为主的病症。小柴胡汤的组成: 柴胡,黄芩、人参、半夏、甘草、生姜、大枣等七味中药组成。方剂的组成: 柴胡为轻清升散,疏邪透表之少阳解表专用药。黄芩、清少阳相火,一散一清共解少阳之邪,半夏和胃降逆,散结消痞。参甘为佐,扶正祛邪,又清里而防邪入,如此配合,具有清热解表,调和肝脾,补需扶正之功效。是和法的代表方。 1、小柴胡汤是解表剂张仲景《伤寒论》伤寒中风,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伤寒论指外感,只要是外感风寒之邪,风寒之邪袭表,已阳郁闭,营己不和,正邪和争余表,恶寒发热,重者为太阳伤寒,轻者为太阳中风。伤寒永麻黄汤为主之,中风永桂枝汤为主之,重在发汗解表,若邪热结于少阳,并在半表半里,寒热往来,永小柴胡汤解表和里,重在清解邪热,若经大经传变,变为阳明腑实证,就会选用通腑泄热的承气汤。在临床应用中,将小柴胡汤用于解表不伤正的退热剂,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在单用于治疗发热的疾病时,柴胡的量压迫用足,最少用20g以上。 2、小柴胡汤是和解剂小柴胡汤作为和解剂,从广义的和法去认识具有和解治疗作用,祛除寒热,调其偏胜,,扶其不足的治疗原则。后进医家在注解小柴胡汤时多以和解剂论之。目前广泛应用于临床。和法是八法之一,是指通过和解的治法,如和解枢机,调和营卫,调和脾胃,调和升降,调和内外等,达到治疗的目的。小柴胡汤是和解少阳之方,少阳为三阳之枢,为气机枢转之要,

中医药治疗慢性胃炎

中医药治疗慢性胃炎 *导读:慢性胃炎是常见疾病,是胃黏膜的慢性炎症。慢性胃炎又分为慢性浅表性胃炎和慢性萎缩性胃炎,后者出现胃黏膜固有腺体萎缩和化生。慢性浅表性胃炎进一步发展,部分可演变为慢性萎缩性胃炎。…… 慢性胃炎是常见疾病,是胃黏膜的慢性炎症。慢性胃炎又分为慢性浅表性胃炎和慢性萎缩性胃炎,后者出现胃黏膜固有腺体萎缩和化生。慢性浅表性胃炎进一步发展,部分可演变为慢性萎缩性胃炎。 中医一般将慢性萎缩性胃炎分为5大症型: 阳虚症:主要表现为胃部隐痛或胀,遇冷加重,舌淡,脉细或迟。治法是温中散寒,健脾助运。 阴虚症:主要表现是胃部隐痛或灼痛,肝舌燥、舌红、少苦脉细数,治法是滋阴清热,养胃生津。 气虚症:有胃部痛闷、食后胃部发堵、乏力、舌淡、脉弱等表现,治法是补中益气。 瘀血症:胃部刺痛,或刀割样痛,痛处固定,舌质紫暗,脉涩是症状特点,治法为活血化瘀,通络止痛。 湿热症:主要症状是胃部胀痛,口苦口黏,舌尖边红,苔黄腻,脉滑,治法是清热化湿,通降气机。 需要注意的是:病人不一定表现为一个病症,好多病人是虚

中有实的病情,同时出现2个甚至更多的症型,就应该症型间相互参照,灵活辨证用药。慢性萎缩性胃炎伴重度肠化或重度不典型增生者宜手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轻至中度肠化或不典型增生者,应密切随访,一般6-12个月胃镜复查1次,同时用中药治疗,有一定效果,根据气阴两虚、虚火内灼、脾胃虚弱三个症型,分别采用甘平养胃方、配甘养胃方、甘温养胃方治疗,也可用平萎汤加减治疗。 作者介绍:曹扬,从事内科、消化内科工作20余年,擅长中医、中西医结合诊治胃肠道、肝胆胰疾病,并熟练掌握消化道内窥镜的检查和镜下治疗技术。

2019年中医考研(中内)总结

中医考研(中内)总结 肺系病症 一,感冒: 1.风寒束表证:辛温解表-------荆防达表汤或荆防败毒散 2.风热犯表证:辛凉解表------银翘散或葱豉桔梗汤 3.暑湿伤表证:清暑祛湿解表------新加香薷饮 4.气虚感冒证:益气解表------参苏饮 5.阴虚感冒证:滋阴解表------加减葳蕤汤 6阳虚感冒证:助阳解表——再造散 二,咳嗽: 1.风寒袭肺证:疏风散寒,宣肺止咳------三拗汤合止嗽散 2.风热犯表证:疏风清热,宣肺化痰------桑菊饮 3.风燥伤肺证:疏风清肺,润燥止咳------桑杏汤 4.痰湿蕴肺证:健脾燥湿,化痰止咳------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 5.痰热郁肺证:清热肃肺,化痰止咳------清金化痰汤 6.肝火犯肺证:清肺平肝,顺气降火------加减泻白散合黛蛤散 7.肺阴亏耗证:滋阴润肺,止咳化痰------沙参麦冬汤 三,哮证: 1.发作期 1)寒哮证:温肺散寒,化痰平喘------射干麻黄汤 2)热哮证:清热宣肺,化痰定喘------定喘汤或越婢加半夏汤 3)寒包热哮:解表散寒,清化痰热------小青龙加石膏汤或厚朴麻黄汤4)风痰哮证:祛风涤痰,降气平喘------三子养亲汤 2.缓解期 1)虚哮证:补肺纳气,降气化痰------平喘固本汤 2)喘脱危证:补肺纳肾,扶正固脱——回阳急救汤合生脉饮 3)肺脾气虚证:健脾益气,补土生金------六君子汤 4)肺肾两虚证:补肺益肾------生脉地黄汤合金水六君煎 四,喘证: 1、实喘 1)风寒袭肺证:宣肺散寒------麻黄汤合华盖散 2)表寒里热证:解表清里,化痰平喘------麻杏石甘汤加味 3)痰热郁肺证:清热化痰,宣肺平喘------桑白皮汤 4)痰浊阻肺证:祛痰降逆,宣肺平喘------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 5)肺气郁痹证:开郁降气平喘------五磨饮子 2、虚喘 1)肺气虚耗证:补肺益气养阴------生脉散合补肺汤

中医治疗慢性胃炎

中医治疗慢性胃炎 以餐后饱胀不适为主症者,应属于中医“痞满”的范围,可命名为“胃痞”。以上腹痛为主症者,应属于中医“胃痛”范畴,可命名为“胃痛”。 《一》证候分类标准: 1 脾胃气虚证主症:①胃脘胀满或胃痛隐隐;②餐后明显,饮食不慎后易加重或发作。次症:①纳呆;②疲倦乏力,少气懒言;③四肢不温,大便溏薄;④舌淡或有齿印,苔薄白; ⑤脉沉弱。 2 脾胃虚寒证主症:①胃痛隐隐,绵绵不休;②喜温喜按,劳累或受凉后发作或加重。次症:①泛吐清水;②神疲纳呆,四肢倦怠;③手足不温,大便溏薄;④舌淡苔白;⑤脉虚弱。 3 肝胃不和证主症:①胃脘胀痛;②痞塞不舒,情绪不遂时易加重或复发。次症:①两胁胀满;②纳少泛恶;③心烦易怒,善叹息;④舌淡红,苔薄白;⑤脉弦。 4 脾胃湿热证主症:①脘腹痞满;②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或数。次症:①食少纳呆;②口干口苦;③身重困倦;④小便短黄;⑤恶心欲呕。 5 胃阴不足证主症:①胃脘灼热疼痛;②胃中嘈杂;③舌红少津或有裂纹,苔少或无。次症:①似饥而不欲食;②口干舌燥;③大便干结;④脉细或数。 上述证候确定:主症必备,加次症2项以上即可诊断。《二》治疗:一、辨证治疗 1 脾胃气虚证治法:益气健脾,和胃除痞。主方:香砂六君子汤(《医方集解》)加减。药物:党参、炒白术、茯苓、法半夏、陈皮、木香、砂仁、炙甘草。 2 脾胃虚寒证治法:温中健脾,和胃止痛。主方:黄芪健中汤(《金匮要略》)合理中汤(《伤寒论》)加减。药物:黄芪、桂枝、干姜、白术、法半夏、陈皮、党参、茯苓、炙甘草。wk_ad_begin({pid : 21});wk_ad_after(21, function(){$('.ad-hidden').hide();}, function(){$('.ad-hidden').show();}); if( https://www.360docs.net/doc/8e6018759.html,erAgent.indexOf("MSIE 6.0") < 0 ){BAIDU_CLB_fillSlot( '920314' );} 3 肝胃不和证治法:疏肝和胃,理气止痛。主方:柴胡疏肝散(《景岳全书》)。药物:炒柴胡、香附、川芎、陈皮、枳壳、白芍、炙甘草。 4 脾胃湿热证治法:清热除湿、理气和中。主方:连朴饮(《霍乱论》)加减。药物:黄连、厚朴、石菖蒲、法半夏、黄芩、芦根、茵陈、生薏仁。 5 胃阴不足证治法:养阴益胃,和中止痛。主方:益胃汤(《温病条辨》)加减。药物:北沙参、生地、麦冬、白芍、佛手、石斛、甘草。 二、随症加减 胃胀明显者,可加厚朴、枳实;胃痛明显者,可加郁金、元胡;反酸者,可加海螵蛸、煅瓦楞子;纳食减少者,可加鸡内金、神曲;虚寒明显者,可加熟附子、肉桂(焗服)。 《三》中成药治疗: ①香砂六君丸:每次10 g,每日2次;胃乃安胶囊:每次4粒,每日3次;复方田七胃痛胶囊:每次4粒,每日3次;补中益气丸:每次10 g,每日2次。适用于脾胃虚弱证。②香砂养胃丸:每次9 g,每日2次;温胃舒胶囊:每次3粒,每日3次;香砂理中丸,每次10 g,每日2-3次;湿寒胃痛颗粒:每次3 g,每日3次。适用于脾胃虚寒证。 ③气滞胃痛颗粒:每次5 g,每日3次;胃苏颗粒:每次15g,每日3次;金佛止痛丸:每次5 g,每日3次;元胡止痛片:每次2片,每日3次;三九胃泰颗粒(无糖型):每次2.5 g,

五苓散

方解:五苓散(中国中医十大经方之一)[组方] 猪苓15g 茯苓15g 泽泻25g 白术15g 桂枝12g [用法] 水煎服分三次 [方证] 1.小便不利,口渴多饮,发热,有浮肿倾向。 2.水入即吐、泄泻、头晕、头痛。 3.舌淡润,苔薄白或滑,脉浮或弦。 [现代应用] 1.以头晕、头痛为主要表现的病症:偏头痛、三叉神经痛、顽固性头痛、颅内压增高性头痛、梅尼埃病等。 如王俭用本方加味治疗梅尼埃病60例,结果症状全部消失,服药2~45剂。处方:茯苓20g、白术15g、桂枝20g、泽泻20g、猪苓12g,伴恶心呕吐者加生姜10g、半夏12g,伴心悸烦躁者加郁金、钩藤各15g,日一剂,分三次服。 严仲庆治疗24岁女患者,发作性头痛伴右半身抽搐,短暂意识障碍三年。四天前上夜班突感剧烈头痛,两侧太阳穴及前额尤甚。入院诊断为血管神经性头痛,癫痫待排。刻下头痛欲裂,口干渴饮,舌红,苔微黄而少,脉细数。细询之虽口干渴饮,但小便却不多。遂与五苓散原方,当夜头痛即未发作。七剂后痛止出院。续服一个月。观察3年未见复发。这种头痛多伴有面色黄,舌胖大而有齿痕,配合天麻、半夏更好。 2.以水肿、小便不利为主要表现的病症:急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急慢性肾盂肾炎、急性膀胱炎、早期肾功能不全、输尿管结石、特发性水肿、心源性水肿、阴囊

水肿、肝硬化、手术后膀胱麻痹、前列腺增生、癃闭等。 陈宝田认为慢性肾盂肾炎患者,长期应用抗生素,尿中仍有红细胞、腰痛、口渴、小便不利者,应投五苓散。急性肾盂肾炎和急性膀胱炎患者,具有明显的口渴、少尿或发热时,为五苓散的投药指征,尤以膀胱刺激症状改善最快。 3.以泄泻、吐水为主要表现的病症:急慢性胃炎、急性肠炎、流行性腹泻、消化不良、婴幼儿腹泻、晕车晕船等。 如林志谋用五苓散治疗婴幼儿腹泻90例,年龄10个月~5岁,时间2天内43例,3~5天48例,6天以上9例,方用桂枝5克、泽泻6克、白术9克、茯苓10克、猪苓8克,发热者加葛根10克、呕吐者加藿香6克、生姜3克水煎多次频服,结果90例中除8例因脱水补液外,其余均服药治愈,平均止泻时间2.5天(湖北中医杂志,1992;4:48)。 本方能纠正体内水分的异常分布和排泄,可使许多顽固的泄泻迅速得到改善,尤其是伴有脱水者。范淮成等用本方治疗腹泻引起脱水症347例,从发病到就诊时间为半天~12天。按原方比例,成人每次6克,1岁以下1.2克,1~3岁1.5克,3~7岁2克,7~14岁3克,结果治愈串95.7%,与对照组相比,五苓散治愈率最高,止泻及脱水纠正时间最短。因水土不服发生的腹泻,常用五苓散加六一散或半夏厚朴汤。另外,胃肠型感冒也多有使用本方的机会。 4.以体腔内积液为主要表现的病症:心包积液、脑积水、关节腔积液、胸腔积液、胃潴留、睾丸鞘膜积液(水疝)、肾积水、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羊水过多等。

中医内科疾病分型治法及用药总结精

气虚感冒--益气解表----参苏饮加减 阴虚感冒--滋阴解表----加减葳蕤汤化裁 咳嗽 --燥湿化痰,理气止咳----二陈平胃散合三子养亲汤加减痰热郁肺证 --清热肃肺,豁痰止咳----清金化痰汤 肝火犯肺证--清肺泄肝,顺气降火----黛蛤散合泻白散加减 肺阴亏耗证--滋阴润肺,化痰止咳----沙参麦冬汤加减 哮病 发作期 冷哮证--宣肺散寒,化痰平喘----射干麻黄汤、小青龙汤加减 热哮证--清热宣肺,化痰定喘----定喘汤、越婢加半夏汤加减 感冒 风寒束表证 --辛温解表----荆防达表汤或荆防败毒散加减。 风热犯表证 --辛凉解表----银翘散或葱豉桔梗汤加减 暑湿伤表证 --清暑祛湿解表—新加香需饮加减 风寒袭肺证 --疏风散寒,宣肺止咳----三拗汤、止嗽散加减 风热犯肺证 --风清热,宣肺止咳----桑菊饮加减 风燥伤肺证 --疏风清肺,润燥止咳----桑杏汤加减 痰湿蕴肺证

寒包热哮证--解表散寒,清化痰热----小青龙加石膏汤、厚朴麻黄汤加减 风痰哮 证-祛风涤痰,降气平喘----三子养亲汤加味 虚哮证--补肺纳肾,降气化痰----平喘固本汤加减 喘脱危证--补肺纳肾,扶正固脱----回阳急救汤、生脉饮加减 缓解期 --祛痰降逆,宣肺平喘----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加减 虚喘 正虚喘脱--扶阳固脱,镇摄肾气----参附汤送服黑锡丹,配合蛤蚧粉 肺痈 肺脾气虚证 --健脾益气,补土生金----六君子汤 肺肾两虚证 --补肺益肾----生脉地黄汤合金水六君煎 喘证 实喘 风寒壅肺证 --宣肺散寒----麻黄汤合华盖散加减 表寒肺热证 --解表清里,化痰平喘 --- 麻杏石甘汤加减 痰热郁肺证 --清热化痰,宣肺平喘----桑白皮汤加减 肺气郁痹证 --开郁降气平喘----五磨饮子加减 痰浊阻肺证 肺气虚耗证 --补肺益气养阴——生脉散合补肺汤加减 肾虚不纳证 --补肾纳气----金匮肾气丸合参蛤散加减

【博采众方】黄煌教授妙论五苓散

【博采众方】黄煌教授妙论五苓散 按语:黄煌教授讲授经方紧扣临床,充满实践智慧,深入浅出,妙趣横生。我们搜集了黄老师有关五苓散的几篇论述资料,在这里与大家分享,也正可以结合目前在学的有关条文。感恩黄老师一直以来为传播经方学术所做出的努力!第一篇:五苓散,真灵原按:这是黄煌教授于2009年9月12日发表于经方医学论坛的一篇文章,现摘发于此,以飨读者。上个星期Z老先生打电话我,说他头晕多天,住院检查排除脑血管问题,最后以内耳结石可能的诊断出院调养,但头部重压感、晃动感依然。他希望中药治疗。 Z老七十多岁,平时体质很好,不胖不瘦,这次发病以后,腹胀,不能多吃,而且伴有腹泻。我先给他开了藿香正气汤三剂。三天后告诉我腹胀虽有减轻,但还是不舒服。特别是大便一天三次以上,为水样,吃点鱼肉和蛋羹,就肠鸣腹泻。我再次去看他。 Z老精神还好,上午还参加会议。但他说感到头晕,烦躁,坐卧不安,两下肢发凉发酸,十分难受;自觉胃内有很多水,发胀,有水声,还是水泻。我开五苓散原方:桂枝10克、肉桂5克、茯苓30克、猪苓30克、泽泻40克、白术30克。五剂煎服。第二天,Z老就告诉我胃里没有有水的感觉了,下肢的酸冷感明显减轻,头晕、坐卧不安的情况基本消

失。 过两天,Z老来信说:早晨起来还是腹泻3-4次,但精神好,食欲也好,不知何故?我让他要多喝热开水。大约是我的提醒,他告诉我:这几个月来半夜里口干,需喝水。他说要注意,不喝冷开水了。果然,今天上午Z老来信说,大便成形了。 五苓散治疗夏秋季的呕吐水泻很灵验。患者大多伴有口渴、腹胀,胃内停水,或头晕头痛,或心悸、烦躁,或多汗。形成这种疾病的诱因,大多为大汗出后恣饮冷水,或酷热之下骤然空调低开,或体质寒湿重而又过用抗生素或过度输液,导致水停胃内,或从上逆出,或往下洞泻。服用五苓散后,随着小便通利,周身微微汗出,诸症顿消。五苓散还没有成药,可以改作汤剂煎服,也可以加工为粉剂,用开水冲服。汤剂每天分3次口服,粉剂每次服用5克,每天服用2-3次。五苓散与藿香正气散主治很相似,都用于夏天的感冒、腹泻、呕吐等。但藿香正气散善于理气,其证多有恶心呕吐,腹胀不欲食;五苓散善于利水,其证多有吐水口渴,头晕心悸,烦躁而多汗。虽也有腹胀,但少嗳气,而有胃内振水声。Z 老就是这样情况,我开始没有注意鉴别。方证识别不易啊。另外,服用五苓散后,必须多饮热开水。这是张仲景的经验,《伤寒论》有“多饮暖水,汗出愈”的记载。当然,服五苓散后,也不能吃西瓜、冰茶,就是那些诱人的哈根达斯冰淇淋、

中医治疗慢性胃炎75例临床观察

中医治疗慢性胃炎75例临床观察 发表时间:2015-10-21T09:45:22.707Z 来源:《医药前沿》2015年第22期供稿作者:钟克明[导读] 南江县坪河乡卫生院四川巴中本次研究中相关数据的处理应用统计学分析软件SPSS17.0实施处理,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钟克明 (南江县坪河乡卫生院四川巴中 636620) 【摘要】目的:对中医在慢性胃炎中的临床治疗效果予以探讨。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间收治的慢性胃炎患者150例,将其随机均分为两组,分别作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对照组患者应用西医治疗方案开展治疗,对观察组患者应用中医治疗方案开展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72.00%,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0.67%,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相比具有明显的差异,并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为慢性胃炎患者开展治疗的过程中,为患者应用中医治疗方案开展治疗,能够取得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应用中推广。 【关键词】中医;慢性胃炎;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R2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22-0339-02 慢性胃炎是由于各种因素所导致的一种胃粘膜慢性炎症,幽门螺杆菌感染是导致其发病的重要因素,在为患者开展治疗的过程中,应用西医治疗方案能够取得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但是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将中医治疗方案应用于慢性胃炎的临床治疗中,能够取得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本文就主要对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间收治的75例应用中医治疗方案开展治疗的患者的临床资料予以回顾分析, 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中随机选取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间收治的慢性胃炎患者150例,将其随机均分为两组,分别作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其中对照组中包含有男性患者40例,女性患者35例,患者年龄处于28岁到65岁之间;观察组中包含有男性患者41例,女性患者34例,患者年龄处于30岁到63岁之间,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之间的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对照组患者给予三九胃泰胶囊进行治疗,其具体治疗方法为:将三九胃泰胶囊进行口服治疗,1天进行2次口服,均在饭后进行服用,1次口服的药量为3粒,对患者连续治疗3周作为患者的1个治疗疗程,对患者连续治疗2个疗程后开展相应的检查。 对观察组患者实施中药健脾平胃汤进行治疗,其药物基础处方为:10g大枣、10g延胡索、6g黄连、6g生姜、12g枳实、6g甘草、10g 白术、10g柴胡、10g黄岑、10g姜半夏、15g神曲、10g茯苓、15g党参;加减方为:对于存在有脾湿重的患者,可在基础处方中再加入10g 厚朴、10g苍术;对于存在有胃阴不足的患者,可在基础处方中再加入15g冬麦、20g生地黄;对于存在有偏重肝气郁结患者,可在基础处方中再加入10g青皮、12g香附;对于存在有夹食积患者,可在基础处方中再加入15g莱菔子、15g山楂;对于存在有便溏不畅或者大便秘结的患者,可在基础处方中再加入6g到12g生大黄;对于胃阳虚型患者,应用附子理中汤开展治疗,将上述中药水煎2次,分别在早晚饭后服用,1天水煎的药量为1剂,对患者连续治疗3周作为患者的1个治疗疗程,对患者连续治疗2个疗程后开展相应的检查。 1.3 疗效评定标准 本次研究中的疗效评定标准表现为:无效表示:患者的临床症状没有明显的变化,甚至是有加重趋势;有效表示的含义是:患者的临床症状具有明显的改善,并且为患者开展治疗的三个月内患者的病情没有加重趋势;治愈表示的含义是:患者的临床症状消失,并且为患者开展相应的检查显示正常,经过治疗没有复发。 1.4 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中相关数据的处理应用统计学分析软件SPSS17.0实施处理,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72.00%,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0.67%,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相比具有明显的差异,并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具体数据如表1所示:表1 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比较 组别 n 无效有效显效总有效率% 对照组 75 21 24 30 72.00 观察组 75 7 26 42 90.67 P / / / / <0.05 3.讨论 慢性胃炎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慢性疾病,其主要是由于胃粘膜上皮的反复损害所导致的,其临床表现主要表现为消化不良、胀满、腹部疼痛等,及时为患者开展有效的治疗是非常必要的。 将中医治疗方案应用于慢性胃炎患者的临床治疗中,能够有效的提升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本次研究中对患者所应用的中医方药组成为:甘草、茯苓、白术、党参等,党参具有补中,益气,生津的作用,还能提高机体免疫功能,从而加强胃载膜的防御功能;白术生用意在增强健脾化湿作用,现代药理研究表明白术可以调整胃肠道运动,促进小肠排空;厚朴具有渗湿利水,健脾和胃,宁心安神的功效,现代药理研究发现对大鼠幽门结扎所形成的溃疡有预防效果,并能降胃酸;甘草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用于胃痛、腹痛及胖肠肌挛急疼痛等,还可以起到调和诸药的作用。将这些药物联用,应用于患者的慢性胃炎患者的治疗中,能够取得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 本次研究中,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72.00%,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0.67%,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相比具有明显的差异,并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由此可见,在为慢性胃炎患者开展治疗的过程中,为患者应用中医治疗方案开展治疗,能够取得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应用中推广。

治疗胃炎的常用中成药

治疗胃炎的常用中成药 胃炎主要临床表现为胃脘部闷胀、疼痛, 或恶心、呕吐、嗳气、嘈杂、泛酸等症状。凡具有健脾、和胃、行气、消痞、解郁、除满功能的中成药,都适用于防治慢性浅表性胃炎。目前临床上用于本病的常见中成药有: (1)保和丸 主要成分:六神曲、山楂、法半夏、陈皮、连翘、莱菔子。 功能:消食导滞,和胃健脾。 主治:饮食停滞胃脘所致纳差、腹胀、泛酸、嗳气等症。 (2)越鞠丸 主要成分:香附、川芎、栀子、苍术、六神曲。 功能:理气宽中,解郁消胀。 主治:胸脘痞闷、腹中胀满、嗳气吞酸。 (3)香砂六君子丸 主要成分:木香、砂仁、党参、白术、茯苓、甘草、半夏、陈皮。 功能:健脾和胃,理气止痛。 主治:胸脘胀闷,呕吐泄泻。 (4)香砂养胃丸 主要成分:砂仁、木香、白术、茯苓、枳实、豆蔻仁、厚朴、香附、陈皮、半夏、甘草、土藿香。 功能:健脾和胃,理气消滞。 主治:纳差、乏力、胃痛、腹胀、嗳气、反酸。 (5)舒肝丸 主要成分:柴胡、厚朴、川芎、香附、枳壳、沉香、砂仁、木香。 功能:疏肝解郁,和胃止痛。 主治:两胁胀痛、腹胀、嗳气、恶心。 (6)气滞胃痛冲剂 主要成分:柴胡、枳壳、甘草、香附等。 功能:疏肝行气,和胃止痛。 主治:肝郁气滞之胸痞胀滞,胃脘疼痛等。 (7)良附丸 主要成份:高良姜、香附。 功能:温中祛寒,行气止痛。 主治:中焦虚寒之脘腹冷痛、喜暖喜温者。 (8)温胃舒胶囊 主要成分:党参、白术、山楂、黄芪、肉苁蓉等。 功能:扶正固本,温胃养胃,行气止痛,助阳暖土。

主治: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慢性胃炎所引起的胃脘冷痛、胀气、嗳气、纳差、畏寒。 (9)阴虚胃痛冲剂 主要成分:北沙参、麦冬、川楝子、甘草等。 八)温胃舒胶囊 主要成份:党参白术山楂黄芪肉苁蓉等。 功能:扶正固本,温胃养胃,行气止痛 消化道炎症与溃疡病防治186问百病百问沙龙丛书功能:养阴益胃,缓中止痛。 主治:用于胃阴不足引起的胃脘部隐隐灼痛,口舌干燥,纳呆干呕等症。(10)养胃舒冲剂 主要成份:党参、黄精、云参、乌梅、白术、菟丝子等。 功能:扶正固本,滋阴养胃,调理中焦,行气消导。 主治:用于慢性萎缩性胃炎、慢性胃炎所引起的胃脘灼热,手足心热、口干口苦,纳差等症。 (11)胃乃安胶囊 主要成分:黄芪、三七、合成牛黄、珍珠层粉。 功能:补气健脾,宁心安神,行气活血,消炎生肌。 主治: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胃炎。 (12)胃康灵胶囊 主要成分:白芍、甘草、元胡、三七等八味药物组成。 功能:柔肝和胃,散瘀止血,缓急止痛,去腐生新。 主治:适用于慢性胃炎、胃溃疡、胃出血及十二指肠溃疡等症。 (13)三九胃泰 主要成分:三桠苦、九里香、白芍、生地木香。 功能:消炎止痛,理气健脾。 主治:浅表性胃炎、糜烂性胃炎、萎缩性胃炎等各型慢性胃炎。 (14)猴菇菌片 主要成分:猴头菌。 功能:消炎止痛。 主治: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胃癌、食道癌。 此外,还有胃苏冲剂、舒肝和胃丸、木香顺气丸、补中益气丸等中成药用于本病的治疗,临床应随证加以选择应用。 (1)温胃舒胶囊 药物组成:党参、白术、山楂、黄芪、肉苁蓉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