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塑艺术鉴赏课程论文-图文

雕塑艺术鉴赏课程论文-图文
雕塑艺术鉴赏课程论文-图文

雕塑艺术鉴赏课程论文-图文

东南大学本科生大学课程论文

雕塑艺术鉴赏与实践课程论文

论文

题目:关于米开朗琪罗《大卫像》的鉴赏

学生姓名:李长波学生学号:

06A13142

2021/5/10

东南大学本科生大学课程论文

摘要:本文将分为四个部分介绍相关内容。第一部分是介绍米开朗琪罗的生平,第二部分介绍雕刻家的艺术思想,第三部分就大卫像的雕刻背景、雕刻内容、传达的情感进行介绍,最后总结全文。

关键字:米开朗琪罗大卫像艺术思想柏拉图主义

1.米开朗琪罗生平

作为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三大杰出艺术家,米开朗琪罗以其高超的技艺创作出了许多不朽的作品。然而纵观米开朗琪罗的一生,我们不难发现成为大师的道路是异常艰辛的。

米开朗琪罗的父亲是一名法官,母亲在他六岁时便去世了。在这样的家庭中,他并没有接收到本该应有的来自父母的爱,相反,身为法官的父亲总是认为做艺术家是对家族的侮辱。他极力

反对米开朗琪罗成为艺术家。然而这一切并没有阻止米开朗琪罗走上艺术之路。直至晚年米开朗琪罗在写自传的时候这样打趣道:“我就是因为吃了石匠妻子的奶,才有了雕塑家的基因。” 米开朗琪罗十三岁时进入了佛罗伦萨著名画家多梅尼科·吉兰达伊奥(Ghirlandaio)的工作室,在那里他第一次正式接受了有关艺术的知识学习。而后,之后他又进了佛罗伦萨统治者罗伦佐·美第奇开办的“自由美术学校(美第奇学院)”,可以说正是在美第奇学院的经历为米开朗琪罗日后的艺术之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学院期间,米开朗琪罗凭借超群的才华备受罗伦佐的重视。宫廷中大量的艺术珍品成为他学习和研究的对象,而经常出入于宫廷中的人文主义诗人和学者也给予了他极大的影响。在罗伦佐的支持下,学者们创建了一种新的思想体系——人文主义。他们的思想是要把世界还给人,把人还给自己,反对腐朽的教会教条,人绝对不能像一个奴隶一样被铁索束缚在腐朽中消亡。米开朗琪罗还经常去听修道士、教会改革家萨伏那洛拉揭露教会黑暗的演说,这位为了拯救人类命运而不怕宗教法庭审判的修道士给他的灵魂留下了不可磨灭的烙印。然而这样的日子并不会永远持续下去,罗伦佐家族的变故使米开朗琪罗开始了一次新的历程。

离开故乡的米开朗琪罗来到了充满艺术瑰宝的罗马,在这里他的技艺又得到了长足的进步,《酒神巴库斯》便是有力的证明。后来在红衣主教的委托下,他创作了人生第一件重要的雕塑

作品——《哀悼基督》。这一作品的问世,使米开朗琪罗迅速声名鹊起,成为人们心中又一个雕塑巨星。后来,米开朗琪罗的艺术创作一发不可收拾,不断涌现出巧夺天工的艺术作品,这其中包括《大卫》、《摩西》、《创世纪》、《最后的审判》等。

米开朗琪罗传奇的一生和不朽的创造力,使无数人感到惊讶与赞叹。尽管他离我们的时代已经很遥远了,但他所留下的艺术作品直至今天仍然是熠熠生辉。

2.艺术思想

回顾米开朗琪罗的一生,不难发现,他的艺术思想与他在美第奇学院时期所受的影响息息相关,尤其是“柏拉图学院”对他的影响。

柏拉图主义将可闻可感可见的物质世界看作是恒常不变的、无始无终的、独立自在的理念世界的影像。简而言之,一切诉诸感官的食物不过是完善的和永恒的观念的不完善的摹本罢了。另外,柏拉图主义具有所谓“灵魂回忆”的认识论,认为原存在于理念世界的灵魂在进入肉身后会短暂遗忘了早已熟识的理念,因此必须通过努力回忆的途径才能达到真正认识,仅仅依赖对个别具体事物的感觉是根本无法接近真理的。

而后,在六七世纪的新柏拉图主义中,柏拉图主义的含义变得更加神秘和不可思议。新柏拉图主义的代表人物是罗马大哲普罗提诺,他的形而上学的本论体系的核心并且给予神学以很大启发的理论是“流溢说”。

东南大学本科生大学课程论文

虽然难以理解米开朗琪罗所有作品要传达的感情,正如他曾对工人所说的话一样:“干你的活,执行我的命令,至于弄清我脑子里的思想,你们永远也不可能做到。”,但仔细考察米开朗琪罗的艺术创作,就不难发现,他的艺术理论同上述思想的深刻联系。

对于雕刻,米开朗琪罗有一个十分生动的定义,即“通过削减而实现的艺术”。另外,他也曾在诗中这样表达过:“听命于美术家的创作天才之手的功绩,仅仅在于把形象从外壳之下解放出来。”“就像高尚的风格、低下的风格和中等的风格都隐藏在墨水和笔尖上那样,崇高的形象和愚蠢的形象也同时潜藏在大理石里”;正因为原因,米开朗琪罗认为,巨石就好像人的肉体束缚心灵一样,雕刻的而过程就是将心灵释放的过程,让心灵与上帝接合。而这一切也正是雕刻家的艺术使命。也正是由于这样的原因,米开朗琪罗这样巨将在进行雕刻时显得似乎犹豫不定,顾虑重重,他小心翼翼,生怕雕刻出的作品不能够最完美的展现出那个被束缚在石块中的形象。在许多次的雕塑过程总,他总会停下来不再进行雕刻,因为他认为自己的手无法将内心的理念完美的表现出来。米开朗琪罗努力将自己内心的理念通过雕塑表现出来,正如在他的一首诗中曾这样写道:“天上的那把神的锤子,则以自己的运动既把别的东西加工成美的,也把自己本身加工的

更美,如果没有锤子就不能制造任何锤子,而这把有生命的锤子正在制造着所有其他的锤子。”

一如上述,米开朗琪罗的艺术思想与柏拉图主义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正是这种思想的缘故使得米开朗琪罗在雕刻的过程中不断地精益求精,为人们展现出许多巧妙绝伦的雕塑作品。

3.大卫像的评价

1).雕刻背景

1501年春,米开朗琪罗回到佛罗伦萨。四十年前,佛罗伦萨大教堂曾委托一位艺术家雕刻一座先知像,作品刚画出草图就停下来了。这样一块巨型大理石,谁也不敢接手此时,直到有一位艺术家曾尝试创作,但不慎将大理石刻坏,那次雕刻也因此停止。后来,米开朗琪罗发现了这块巨石,并要求在这块巨石上雕刻,大卫像也因此诞生。

2)雕刻内容

据《圣经·旧约》记载,大卫是伯利恒城祭司那西的小儿子。那时,以色列正与非利士人交战,可是由于战事不利,以色列国王整天郁郁寡欢,宫廷的医生建议国王多听听音乐,来调节情绪,帮助其恢复健康。大为因为谈的一手好琴,所以被推荐到宫中为国王弹琴。后来,大卫在工作之余,前往战场去探望他的哥哥们,而这时,非利士巨人戈利亚已经在营外嚣张了四十多天。当大卫听到戈利亚在营外又一次叫嚣时,他主动申请迎战杀敌。他的哥哥们认为他是以卵击石、自寻死路,极力劝阻他不要

出战,但最终大卫仍然义无反顾。大卫想自己牧羊的时候常常与熊、狮子搏斗,从未输过,难道敌人比熊和狮子更厉害吗?大卫冲到了战场上,仍旧穿着自己放羊时的衣服,取出随身携带的弹弓,捡了几个石子作为武器。

戈利亚一连等了四十多天,可前来迎战的却是个孩子,戈利亚满脸鄙夷,嘲笑道:“以色列人已经丧破胆了,竟让一个孩子来送死。”戈利亚根本就没把大卫放在心上,而大卫却不慌不忙,拿起手中的石子,在戈利亚接近的时候一下打穿了他的脑门。戈利亚轰然倒地,大卫抢过他手中的刀,将戈利亚的头颅割了下来。

大卫一夜之间成了以色列人民的英雄。

米开朗琪罗在进行大卫像的雕刻时,没有选择与前人一样的视角选择大卫将戈利亚的头颅割下的瞬间,相反而是选择了大卫迎战时的场景,大卫目视前方,好像在不断搜索着敌人一样。

3)评价

东南大学本科生大学课程论文

米开朗琪罗用自己巧夺天功的技艺向人们展示了大卫像.雕像刻画的大卫雄壮健美,神态坚毅,肌肉紧张而饱满,仿佛身体中积蓄的巨大力量随时都可以被唤醒并且猛然爆发出来。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中隐含的对人体高度的赞美在《大卫》中得到了具体形象的体现。从这位青年的眼神中可以感受到坚强的意志,给人一种稳稳的安全感。米开朗琪罗塑造了一位准备战斗的青年,

而非战斗结束后享受胜利的勇士,青年身上传递出来的那种不顾

一切、奋不顾身、保家卫国的情怀更加具有感染力和渗透力。乍

看他的姿态似乎是在休息,但他的躯体姿态和眼神表现出的某种

紧张的情绪,使人有种强烈的“静中有动”“动中有静”的感

觉。

4.总结

米开朗琪罗,一位划时代的艺术大师,以自己独特的视角,

创作了一件又一件艺术瑰宝。尽管他离我们的时代已经很遥远

了,但他的艺术作品至今为为人们所称道。相信文艺复兴时期的

那种人文主义精神与现实主义精神的融合将是永恒的。

[参考文献]

[1]余戈.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艺术与人文主义[J].艺

术百家,20xx(3). [2]王化学.柏拉图主义:米开朗琪罗艺术创

造的灵魂[J].文艺研究,20xx(3).

[3]王茜.不倦的工匠—米开朗琪罗艺术作品的思想研究.广东

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4. [4]陈为人.最美的石头

会唱歌之《大卫像》—米开朗琪罗雕像启示录(一).名作欣赏.

中国美术鉴赏

李可染--我最喜欢的画家 “可贵者胆,所要者魂”、“用最大的功力打进去,用最大的勇气打出来”这是李可染大师的座右铭。 李可染画的“牛”也颇见功力。上世纪五十年代之后,画牛成为其山水画创作的补充,并逐渐形成风格。他自诉“吾崇其性、爱其形,故不倦写之。”对于线条的理解和追求,也是受了他的老师齐白石的影响,与其画虾的手法颇有些相似,特别喜欢他的《万山红边》这幅画。 山水画 一位国际友人参观故宫绘画馆,看到展子虔《游春图》,他问是什么时代的作品,当有人告诉他是隋朝的、距今已经一千三百多年时,这位国际友显得非常惊讶,他摇着稀疏的头发赞叹说:"不可思议!中国绘画反映生活为什么这样早!"有人以为山水画不能反映生活,这是不对的。中国人很早在自已生活环境中发现美,想要表现环境中美的事物。古人从表现神,描绘宗教故事到画山水、花鸟,这不能不说是一大进步。 从前看见石涛一张画,题诗一首: 丹井不知处,药灶尚升烟。 何年来石虎,卧听呜弦泉。 刚开始怎么也看不懂,后来有个同学去黄山了,回来拍了好多照片,原来黄山的风景如此壮观。一看实际的黄山的风景便知,在黄山上,石涛是把黄山很多不同景点集中在一处:丹井、药灶、石虎、呜弦泉这许多地方,经过组织加工,画在一个小册页上。"搜尽奇峰打草稿",石涛可以说已经参透山水画创作之奥妙。 意境,既是客观事物精萃部分的集中反映,又是作者自己感情的化身,一笔一划既是客观形象的表现,又是自己感情的抒发。创造一个艺

术品,艺术家不进入境界是不会感动人的。他们自己都没有感动,怎么可能感动别人呢?有些戏剧演员,站在台上一动不动,一句台词没有,但却浑身是戏,因为他们的精气神已经完全进入境界。有一次看京剧《长板坡》,刘备吃了败仗,在当阳道上露宿。当时刘备身边坐着两位夫人,都既没有台词也没有动作。但是我看糜夫人一身都戏,而甘夫人一点戏也没有。糜竺夫人抱着小孩,使人感到在战场上风尘仆仆,精神疲惫。而甘夫人完全走了神,我看到的并不是甘夫人,而是化了妆的演员,这时可想或许是她在想赶紧卸妆后赶快回家买菜、做饭或是接孩子…… 艺术道路 中国艺术有一个最了不起的传统,是讲人品与画品的统一。人品不好,画必然不好。 一个人只求名利,必然作假、讨好、欺骗,必然嫉贤妒能,整天想着压人家,必然有状元思想,总想自己什么都第一。德、智、体、美,德要放在第一位。说实在的,没有一个沽名钓誉的人能得到真正的荣誉的。名誉的评价在人民,在于历史。 屈原写《离骚》,司马迁写《史记》,曹雪芹写《红楼梦》,是为了什么名利吗?居里夫人做科学实验失败了那么多次,最后发现了镭,人家奖给她勋章,她把勋章拿给小孩子玩,很看轻这些东西。 一个人完全没有一点邪念,是不可能的,但一定要克服邪念。庄子讲过一个故事:有个驼背老人,在树林里粘蝉,好像用手拿,一个也跑不掉。庄子问他本领哪里来?老人说,我练出来的。我用一根竿子顶一个球,后来加成两个球,再加成三个球,练来练去,从不间断,达到得心应手的地步。粘蝉时,注意力全部集中在蝉翼上,宇宙之大,别的什么都看不见。庄子听了感慨地说:"用志不分,乃凝于神。"

浅谈文物鉴赏这门课

浅谈文物鉴赏这门课 1243825 许悦

一、文物鉴赏的定义: 文物的定义 目前,各个国家对文物的称谓并不一致,其所指涵义和范围也不尽相同,因而迄今尚未形成一个对文物共同确认的统一定义。 文物是指具体的物质遗存,它的基本特征是:第一,必须是由人类创造的,或者是与人类活动有关的;第二,必须是已经成为历史的过去,不可能再重新创造的。 当代中国根据文物的特征,结合中国保存文物的具体情况,把“文物”一词作为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进程中遗留下来的、由人类创造或者与人类活动有关的一切有价值的物质遗存的总称。 【词典释义】文物(wén wù):遗存在社会上或埋藏在地下的人类文化遗物。包括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文化遗址、墓葬、建筑和碑刻;各时代珍贵的艺术品、工艺美术品以及生活用品;重要的文献资料以及具有史料价值的手稿、古旧图书;反映各时代社会制度、社会生产、社会生活的代表性实物。 鉴赏的定义: 鉴赏是对文物、艺术品等的鉴定和欣赏。人们对艺术形象进行感受,理解和评判的思维活动和过程。人们在鉴赏中的思维活动和感情活动一般都从艺术形象的具体感受出发,实现由感性阶段到理性阶段的认识飞跃,既受到艺术作品的形象、内容的制约,又根据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经验、艺术观点和艺术兴趣对形象加以补充和丰富。运用自己的视觉感知、过去已经有的生活经验和文化知识对美术作品进行感

受、体验、联想、分析和判断,获得审美享受,并理解美术作品与美术现象的活动。 二、文物鉴赏的方法: 赏析文物的方法很多,无论择何种方法,从何种角度来赏析,都能获得一定程度上的愉悦或满足。我们不仅要熟悉掌握赏析文物藏品外观和表象的方法,更要学会赏析文物藏品的深刻思想内涵和内在信息的技巧和手段。 思维和联想是赏析文物的最基本方法。客观事物最早是经过人们的视觉而被人们感知的,这种感知直接作用于大脑,就会引发我们的思维和联想。我们就是要运用这一细致的思维和丰富的联想,形成对文物藏品的理性判断,从而给其下一个恰如其分的定义。更为重要的是,通过这一器物的表象的观阅,来达到探其深刻的思想内涵和内在信息的目的。 三、文物鉴赏的举例: 1、玉器的鉴赏: 凡具坚韧的质地,晶润的光泽,绚丽的色彩,致密而透明的组织,舒扬致远的声音的美石,都被认为是玉。按此标准,古人心目中的玉,不仅包括软玉,还包括蛇纹石、绿松石、孔雀石、玛瑙、水晶、琥珀、红绿宝石等彩石玉。欣赏玉器须领会十个字:山川之精英,人文之博大。山川之精英,讲的是材质美,每件玉器先要弄清它是角闪石还是翠玉,或是绿松石、玛瑙、蛇纹石、水晶等彩石玉,进一步还要探讨它的产地。人文之精美,指的是玉器的造型美和雕琢美,以及影响

考古与文物鉴赏通识课论文

杭州商学院2014 / 2015学年第二学期考试卷 课程名称:考古与文物鉴赏考试方式:大型作业 班级名称:金融14己班学号:1490810609 姓名:袁文君 简论第五章的教学内容与学习感想(80分) 上个学期听寝室里的孩子们说考古老师特别好,再加上自己也经常看《百家讲坛》,所以也就对考古老师特别感兴趣。所以上个学期结束的选课,我便毫无犹豫的选了您的课。 关于您的《考古与文物鉴赏》的第五章的教学内容的主题是“陶器”。 陶器是史前时期人类的重大发明之一。中国明代科学家宋应星在《天工开物》一书中总结的制陶过程为水火既济而土合。陶器虽然容易残破,但在埋藏中不会腐烂,它便成了史前人类活动的重要见证,其中蕴含着大量的研究信息,所以,陶器一直是考古工作者十分重视的古代遗物,陶器的发明也是学术界多年来力求解决的重大课题。您在课上也为我们介绍了各种关于陶器的知识,例如: 1、陶器的发展 在新石器时代的灰陶、红陶、白陶、彩陶和黑陶等,商代的釉陶和初具瓷器性质的硬釉陶。在现代中国有宜兴的紫砂壶、石湾的陶塑、界首的三彩釉陶、淄博的降色陶、铜官的绿釉陶、崇宁的雕镂釉陶,德化的瓷雕、景德镇的柳叶瓶、凤尾瓶等。 2、陶器出土 制陶是一种专门技术,一般选用粘土,经过成型、入窑火烧而成。中国最早的陶器资料出现于新石器时代早期。1962年发现于江西万年县仙人洞遗址的圆底罐,据放射性碳素断代为公元前6875±240年,系夹砂。甘肃秦安县大地湾的大地湾文化的陶器,以夹细砂红陶为主,器形有圈足碗、三足钵、三足罐等;新石器时代中晚期的仰韶文化、马家窑文化等文化遗址,以及商、西周至秦汉的遗址发掘中,出土了大量的陶器,依其种类可分为彩陶、墨陶、白陶、印纹陶、彩

美术鉴赏论文

河南工业大学经济贸易学院《美术鉴赏》课程论文 题目:浅谈我对中国山水画的认识 班级: 1008班 姓名:李俊国 学号: 201046910814 老师:梁艳 2011年10月25日

浅谈我对中国山水画的认识 摘要:作为从小学起就喜欢美术课的我,心中一直有这样一个梦想——将来要成为一名大画家。由于个人原因和家庭原因吧,最终没能报成艺术生,没能继续学习、研究美术,自己长期以来的梦想也就此破灭,如今成为了河南工业大学经济贸易学院一普通本科生,但我要说,我对美术的热爱依然不减。本学期很庆幸进修了梁老师的美术鉴赏,经过九周课程的学习,我对美术又有了新的认识,有了新的感悟。美术,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博大精深,不是我一普通本科生就能说得了的,在此,我仅对中国山水画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和认识。 中国山水画,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们中国有着几千年的悠久的历史,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精髓,是先人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它是中国民族文化的一种体现,也是我国民族文化所特有的,它不以简单或直接再现自然景观为目的,而是通过画作展现画家的宇宙观和审美趋向。其中不仅包含画家自己对艺术的理解与艺术修养,更是画家对自然的感受借助笔墨这种中国文化所特有的艺术表现手段加以表达的结果。它在表现形式上的特点就是所谓的“似与不似之间”,这与以再现自然景观为目的的西画有很大的不同。因此,欣赏中国山水画,不能简单的以“像不像”为准则,而是要求欣赏者有比较丰富的历史、人文和艺术方面的修养。有人说,欣赏一幅山水画,犹如读一本书,得理解作者所要讲的意义所在,了解作品构成的元素,笔墨韵致,才能从赏心悦目中品味其中奥妙。我很是赞同这种说法,欣赏一幅山水画,必须要细读,读出它的韵味,读出它的深意。 怎样欣赏中国山水画?人常说,画要赏心悦目才是,这话也对,但也不完全对。这里有个很重要的前提,那就是了解“传统文化”的内涵和自身文化修养问题了,也就是看一个人对传统文化、艺术审美的认识、认知、涵养之程度。不是说,非得文人墨客才能为之,山野渔樵就不可以为的,而是因人素质而异,质地之美、至善者多在凡尘山野也。内在的素质是可以弥补文饰的不足,这也就是返璞归真。中国山水画自古就有“密体”与“疏体”之分。所谓“密体”山水指这一画体所特有的工整细润的笔法,与写意的“疏体”山水相较,呈现出精工细丽的审

美术鉴赏论文

美术鉴赏论文 ———《清明上河图》 摘要:《清明上河图》乃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它是北宋风俗画作品,该画卷是北宋画家张择端存世的仅见的一幅精品,全图可分为三个段落,展开图,首先看到的是汴京郊外的景物。中段主要描绘的是上土桥及大汴河两岸的繁忙景象。后段则描绘了汴京市区的街景。人物大不足3厘米,小者如豆粒,仔细品察,个个形神毕备,毫纤俱现,极富情趣。该画内容丰富,结构严谨,繁而不乱,长而不冗段落分明,在技法上,大手笔与精细的手笔相结合,善于选择那些既具有形象性和富于诗情画意,又具本质特征的事物、场面及情节加以表现。写了北宋都城东京市民的生活状况和汴河上店铺林立、市民熙来攘往的热闹场面,描绘了运载东南粮米财货的漕船通过汴河桥涵紧张繁忙的景象。 关键词: 清明上河图》是一幅具有历史价值的风俗长卷。作者张择端通过对清明节日北宁都城汴梁和以虹桥为中心的汴河两岸各阶层人物活动情景的描绘,集中反映了这一历史时期社会生活的一些侧面。《清明上河图》这一不朽杰作,无论从绘画艺术价值或从历史价值而言,皆堪称国之瑰宝。《清明上河图》长525厘米,宽25.5厘米,其中计有人物684个,牲畜96头,房舍122座,轿子8顶,舟船25只,树木124棵。《清明上河图》画卷,北宋风俗画作品。传世名作、一级国宝。《清明上河图》是中国绘画史上最着名的作品之一,不但艺术水平高超,而且围绕着它还流传下来许多有趣的故事。该图描绘了清明时节,北宋京城汴梁以及汴河两岸的繁华景象和自然风光。作品以长卷形式,采用散点透视的构图法,将繁杂的景物

纳入统一而富于变化的画面中,画中人物500多,衣着不同,神情各异,其间穿插各种活动,注重戏剧性,构图疏密有致,注重节奏感和韵律的变化,笔墨章法都很巧妙。全图分为三个段落。首段,汴京郊野的春光:在疏林薄雾中,掩映着几家茅舍、草桥、流水、老树、扁舟。两个脚夫赶着五匹驮炭的毛驴,向城市走来。一片柳林,枝头刚刚泛出嫩绿,使人感到虽是春寒料峭,却已大地回春。路上一顶轿子,内坐一位妇人。轿顶装饰着杨柳杂花,轿后跟随着骑马的、挑担的,从京郊踏青扫墓归来。环境和人物的描写,点出了清明时节的特定时间和风俗,为全画展开了序幕。中段,繁忙的汴河码头:汴河是北宋国家漕运枢纽,商业交通要道,从画面上可以看到人烟稠密,粮船云集,人们有在茶馆休息的,有在看相算命的,有在饭铺进餐的。还有王家纸马店,是扫墓卖祭品的,河里船只往来,首尾相接,或纤夫牵拉,或船夫摇橹,有的满载货物,逆流而上,有的靠岸停泊,正紧张地卸货。横跨汴河上的是一座规模宏大的木质拱桥,它结构精巧,形式优美。宛如飞虹,故名虹桥。有一只大船正待过桥。船夫们有用竹竿撑的;有用长竿钩住桥梁的;有用麻绳挽住船的;还有几人忙着放下桅杆,以便船只通过。邻船的人也在指指点点地象在大声吆喝着什么。船里船外都在为此船过桥而忙碌着。桥上的人,也伸头探脑地在为过船的紧张情景捏了一把汗。这里是名闻遐迩的虹桥码头区,车水马龙,熙熙攘攘,名副其实地是一个水陆交通的会合点。后段,热闹的市区街道:以高大的城楼为中心,两边的屋宇鳞次栉比,有茶坊、酒肆、脚店、肉铺、庙宇、公廨等等。商店中有绫罗绸缎、珠宝香料、香火纸马等的专门经营,此外尚有医药门诊,大车修理、看相算命、修面整容,各行各业,应有尽有,大的商店门首还扎“彩楼欢门”,悬挂市招旗帜,招揽生意,街市行人,摩肩接踵,川流不息,有做生意的商贾,有看街景的士绅,有骑马的官吏,有叫卖的小贩,有乘座轿子的大家眷属,有身负背篓的行脚僧人,有问路的外乡游客,有听说书的街巷

文物鉴赏 瓷器

《中外文物鉴赏》课程论文 ——粉彩瓷器赏析 2010051019 10广电冯杨 在学习这门课程之前,自己就对文物有很大的兴趣,经常看央视的《鉴宝》栏目,也时常翻阅些关于文物的书籍。这门课的收获不仅仅是课堂的文物鉴赏知识,还有老师课上提到的很多考古工作以及考古工作者的真实工作经验,让我对这门学科有了更真实更学术的了解,让考古和文物从小说、电视中走了出来。 课上,我们领略了中国乃至世界古代文明的物质结晶——纹饰古拙、记录大事的先秦青铜器,了解了从陶器到瓷器的发展,中国古代的山水画作特点及演变;也了解了从中国古代建筑到古典西方建筑;还介绍了玉器文明以及现代“制造古玉”的方式,非常有意思。 其中最感兴趣的当属瓷器了。瓷器是从陶器发展演变而成,原始瓷器起源于3000多年前。至宋代时,名瓷名窑已遍及大半个中国,是瓷业最为繁荣的时期。当时的汝窑、官窑、哥窑、钧窑和定窑并称为宋代五大名窑。江西景德镇被称为瓷都,其在元代出产的青花瓷成为瓷器的代表。青花瓷釉质透明,胎体质薄轻巧,洁白的瓷体上敷以蓝色纹饰,素雅明净,不褪色。青花瓷一经出现便风靡一时,成为景德镇的传统名瓷之冠。与青花瓷共同并称四大名瓷的还有青花玲珑瓷、粉彩瓷和颜色釉瓷,均精美非常,各有特色。 中国古代瓷器,特别是高级瓷器,拥有远高于一般瓷器的制作工艺难度,存世的古代著名瓷器形体优美,釉色鲜亮美观,整体单纯而有变化,精巧而有气魄,堪称美轮美奂。最喜欢的还是清代康熙晚期出现的的粉彩瓷。 概说 粉彩瓷是康熙晚期景德镇窑在五彩的基础上及“珐琅彩”的影响下创制成功的

又一种彩瓷。它的独特之处,是在彩绘时搀加一种白色的彩料“玻璃白”。“玻璃白”具有乳浊效果,画出的图案可发挥渲染技法的特性,呈现一种粉润的感觉,因此被称为“粉彩”或“软彩”。粉彩的制作工艺是,在烧成的白瓷上勾勒出纹饰图案的轮廓,在轮廓内先用含有氧化硅、氧化砷和氧化铅的“玻璃白”打底,然后按所需颜色在上面绘画渲染,再次入窑烘烧而成。其内容多绘人物、花鸟、山水,浓淡相间,色彩丰富,画工细腻,富有立体感。 粉彩素有“始于康熙,精于雍正,盛于乾隆”之说,其装饰可以追溯到唐三彩,它是在烧好的白瓷器釉面上再施以彩绘。由于彩料中掺进了含砷的玻璃料,使色彩有粉质感而得名。粉彩瓷器使用“玻璃白”,其烧制温度较五彩瓷低,色彩较五彩更为丰富,最多达数十种以上,颜色淡雅,具有纸面绘画般的艺术效果。粉彩图案上与绘画技法紧密结合,彩绘具有浓淡凹凸的变化,增加了彩绘的表现力,画面粉润柔和,富于国画风格,这是景德镇陶工们的一项新的创举。粉彩瓷器亦有“东方艺术明珠”之美称。 康熙时期·萌芽 清康熙年间,粉彩作为瓷器釉上彩绘艺术已开始了萌芽。 康熙晚期在珐琅彩瓷制作的基础上,景德镇开始烧制粉彩瓷。当时景德镇粉彩瓷处于初创时期,主要是民窑,产品流传很少。器型比较单一,仅见盘、水丞等;图案和施彩的风格比较简朴,纹饰以龙凤、花卉、仕女为主。粉彩只限于装点图案的局部,像花蕊等,风格简朴,着色粗糙。如康熙粉彩花卉纹盘,红花用单一胭脂红,白花则施粉质釉料。其他色彩仍保留五彩的方法,是早期粉彩瓷的代表作。 这个时期的粉彩瓷器目前主要发现有两个品种:一是白地粉彩器,如【清康熙】景德镇窑粉彩花卉纹盘(图1),【清康熙】景德镇窑粉彩花蝶纹水丞(图2);一是绿、黄、紫三彩瓷上加有胭脂红(金红)彩,如【清康熙】景德镇窑黄地粉彩花卉纹碗(图3)。

《美术鉴赏》论文要求

玉林师范学院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 《美术鉴赏》课程论文写作要求 按照学校的相关考试要求,本学期《美术鉴赏》课的考试采取撰写论文的方式,于12月12日晚(最后一节课)直接打印好交给任课教师。具体规定和要求如下: 一、写作要求: 1.论文字数:不少于2000字。 2.论文提交日期:12月12日晚(最后一节课)未提交论文者以缺考论处。 3.论文选题:可以是老师给出的参考选题,也可根据实际情况自拟题目。 4.论文要求独立完成,不得在网上下载、抄袭,不得跑题。文章雷同的按不及格论处;未按要求的扣分。 5.论文撰写格式: (1)可用电脑打印,要求用A4纸打印,字体为宋体,小四号字,字符跨度15磅,行间跨度17磅。(须有论文封面) (2)可手写,要求用标准方格稿纸,字迹工整。(须有论文封面) (3)论文必须有封面,封面内容包括:论文题目、所在学院、专业班级、姓名、学号、任课教师、提交日期等(封面格式见附件)。 正文内容格式要求如下:正文中要求写出具体标题(提纲),各层次标题顺序按一、(一)、1、(1)等编排。 “参考文献”的格式:请依次注明著者、著作(或文章)名、出版社(或报刊)名、出版时间、版次及页数。如:周鲠生:《国际法》(上册),商务印书馆1976年版,第156页。肖建国:《审执关系的基本原理研究》,《现代法学》2004年第5期。 网上参考资料格式:请依次注明作者,文章名,网址,下载时间。如:王岩:《建立临时仲裁制度探析》,,下载日期:2005年4月19日。 二、论文评分标准: 论文以百分制计分,评分标准如下: 1.100-91分:(1)论点正确,有独特见解;(2)论据充分,紧密联系实际,条理性强;(3)论证严密,文章的重点和中心突出,结构严谨,层次清楚;(4)文字精练,有一定文采,语句流畅;(5)格式规范,版面工整。 2.81-90分:(1)论点正确,有一定见解;(2)论据较充分,联系实际;(3)论证合

文物鉴赏学习心得

《文物鉴赏》选修课心得体会 我很高兴学校开展了文物鉴赏这节课,这一学期的课让我不仅了解到中国古老技艺的伟大,也了解到中国文化积淀的深厚。虽然我是一名新闻系的学生,但是从小却对历史和文化充满了热爱。学校开展的《文物鉴赏》选修课让我有了浓厚的兴趣,在老师的讲述中,时常幻想着回到古代,去亲眼看看那些文物,去触摸那些文物,去感受那些文物。古代的文物是那么的华美,是那么的精致。毫无工业的影子,每件产品都充满了一个匠人的全部心血。 我认为学习文物鉴赏是非常有趣的事情。有句话叫作:“乱世买黄金,盛世兴收藏”。所以历来文人雅士喜爱的什么古玩、字画、文房四宝等藏品就逐渐的变得日趋红火,所以文物的鉴赏也发展为一门很大的学问。 文物是指“历史遗留下来的在文化发展史上有价值的东西,如建筑、碑刻、工具、武器、生活器皿和各种艺术品。”是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遗留下来的遗迹。是人类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所以对于文物的鉴赏有利于我们认识历史,了解历史,更对于古代的文化有一定的学习和理解。一个国家,发展了数千年。最终剩下的文物一定是这个国家,这个民族数千年发展的结晶。他对于整个国家,整个时代都有重大的意义。从文物身上,我们能够窥望过去,了解古代的文化,古人的审美,古人的生活。 《文物鉴赏》这门课,我收货了很多的知识,老师们用精心准备的ppt,讲述着古代优秀的文物,并且从他的历史发展与鉴赏方法不同的角度去讲解。文物是和艺术相关的,从人类文明刚开始起步到现在,只要有文明存在,就有文物伴随而来。西方有属于西方的文明,东方有东方的文明,不同时期同一地域也会有不同的文明存在。有的文明已经衰亡,有的文明正走向兴旺,有的文明却只是在萌芽。文物就是对这些文明的一种具体的表述。我们通过文物,对文明慢慢地进行了认识。虽然认识的范围有限,但是当你亲眼看着一个文明开始和发展,一个文明的没落,多少都会有一点感触。就像人要亲近大自然才能放松自己一样。当我们面对着先人的东西,走在先人住过的遗迹的时候,身体会自然而然的有一种亲切的感觉,这种亲切恐怕只有同为人类的我们才能感觉得到。同时,当我们惊于先人的旷世奇观时,相对于亲切,我们更有一种尊崇和膜拜。在很多地方,我们也会由于知道最后的结局,对于最后悲哀的场面的见证而感到遗憾和惋惜。 总之,学习鉴赏文物的心情是很复杂的。对于文物的鉴赏,有两方面的益处。一个是表象,一个是深层。在表象上,我们通过文物可以了解一个社会的形成,发展和没落。也可以更加深刻的明白很多伟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但在深层上,在情感上,文物给我们带来的不只是文化价值,还有情感上的升华。有的宏伟,有的亲切,有的感伤,有的自豪。面对着多种复杂的情感,以及对世界的进一步认识。

文物鉴赏论文

文物鉴赏论文 ——文物初认识 2011053340 王勇由于从小对文物的受教育程度较低,对于文物的认识也是从这个学期才开始初步认识和深入的。于是,这学期的文物鉴赏的论文,我想谈一下我对文物的初步认识和看法。 文物的定义和特征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编辑的《现代汉语词典》中,称文物是:“历史遗留下来的在文化发展史上有价值的东西,如建筑、碑刻、工具、武器、生活器皿和各种艺术品。”《辞海》中对文物的解释是:“遗存在社会上或埋藏在地下的历史文化遗物,一般包括: (1)与重大历史事件、革命运动和重要人物有关的、具有纪念意义和历史价值的建筑物、遗址、纪念物等; (2)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古文化遗址、古墓群、古建筑、石窟寺、石刻等;(3)各时代有价值的艺术品、工艺美术品; (4)革命文献资料以及具有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的古旧图书资料; (5)反映各时代社会制度、社会生产、社会生活的代表性实物。 这学期,老师主要向我们教授了一些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艺术品和古文化遗物。 文物是指具体的物质遗存,它的基本特征是:第一,必须是由人类创造的,或者是与人类活动有关的;第二,必须是已经成为历史的过去,不可能再重新创造的。 当代中国根据文物的特征,结合中国保存文物的具体情况,把“文物”一词作为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进程中遗留下来的由人类创造或者与人类活动有关的一切有价值的物质遗存总称。 文物和古董的区别 部分收藏爱好者,在如何正确理解文物与古董、古玩、艺术品的辩证关系方面还存在着模糊认识。“文物”是指历史遗留下来的,对研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有价值的东西,是人类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如建筑、碑刻及各种艺术品等。按照《文物保护法》的规定,文物是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地下、水域和领海中遗存的一切文物,属于国家所有。与此同时,《文物保护法》还明确规定,属于集体或个人所有的文物以及依法取得的其他文物,其所有权受法律保护。而我们通常所说的古董、古玩和艺术品,应该特指民间收藏的、不在国家禁止买卖之列的那部分文物。公民合法所有的文物,法律允许其相互交换或者依法转让和流通。 中国文物的分类 文物的分类方法较多,主要有时代分类法、区域分类法、存在形态分类法、质地分类法、功用分类法、属性(性质)分类法、来源、价值分类法等等。我们将在以后分类进行阐述。可移动文物共分为以下26大类: 青铜器玉器陶瓷金银器钱币雕塑书画漆器家具科技文物铜镜古籍善本玺印竹木骨角雕刻织绣甲骨文房四宝紫砂器古董钟表景泰蓝鼻烟壶宣德炉砖瓦宝石扇子杂项 文物史迹共分为以下12大项: 人文初始历史古都名城揽胜沙场秋风科技杰作万里长城 建筑精华园林艺术宫观寺堂帝陵名冢直面真品名人遗踪 时代分类法是以文物制作的时代为标准,对文物进行分类的方法。任何文物都产生于一定的时代(年代),没有时代的文物是不存在的。有的文物由于流传及本身原因,时代一时尚难判明,这应属对文物的认识问题,和文物必产生于特定的时代是不同的问题,不能相提并论。 文物均有产生的时代,这是文物按时代分类的依据。把同一时代的文物集合一起,把不

美术鉴赏论文 (1)

中国绘画艺术浅谈 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往往是形容我国古代艺术文化、悠久历史的最佳词汇。一个线条,一个轮廓,一抹色彩,看似简简单单的几笔,画家却能够用远近呼应、以动衬静等手法将人物、山水表现得淋漓尽致、唯妙唯俏,这就是我们中国古代绘画的精髓所在! 从远古的陶瓷绘画,到魏晋的墓室彩绘砖,再到隋唐的壁画,个人感觉,相比较于西方油画的死板,我们中国美术讲究的是形散神聚,画家们举手投足之间一挥笔墨,就能表达自己对人物、事物的态度与看法——不论是一种巫术,还是讽刺官僚、表现民生疾苦,抑或是细致刻画某种动物等等。通过这几次选修课,我觉得古代的画家不仅仅是画家,他们往往能够用笔墨批判现实或者是表达某种愿望或抱负,总之,绘画的目的已经远远超越了欣赏,我们能够从众多的绘画之中感受到它们所带来的内涵美、意境美,这也是值得我们去欣赏、去研究的地方! 在美术鉴赏这门课中,我印象最深的就是顾恺之大师。顾恺之,字长康,晋陵无锡(今江苏无锡)人。顾恺之博学有才气,工诗赋、书法,尤善绘画。精于人像、佛像、禽兽、山水等,时人称之为三绝:画绝、文绝和痴绝。谢安深重之,以为苍生以来未之有。顾恺之与曹不兴、陆探微、张僧繇合称“六朝四大家”。顾恺之作画,意在传神,其“迁想妙得”“以形写神”等论点,为中国传统绘画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老师上课细心地讲述了洛神赋的故事,《洛神赋》是古代有名的诗人曹植用神话隐喻着失落了爱情的感伤的诗篇《洛神赋》,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一篇重要作品。曹植所爱的女子甄氏,在他的父亲曹操的决定下,为他的哥哥曹丕夺去。甄氏在曹丕那里,没有得到稳固的爱情死得很惨,她死后,曹丕把甄氏遗留的玉镂金带枕给了曹植。曹植在回归他自己的封地的路上经过洛水,夜晚梦见了甄氏来会他,悲痛之余作了一篇《感甄赋》,塑造了洛神的动人形象,也就是被他美化了情人的形象,甄氏的儿子曹叡将它改名为《洛神赋》。恺之知识渊博而有才气,擅长诗赋、书法,尤其精通绘画。工人像、佛像、禽兽、山水等。当时有“才绝、画绝、痴绝”之称。他的画师法卫协而又有所变化,他的画有敷染容貌,以浓色微加点缀,不求晕饰;笔迹周密,紧劲连绵,如春蚕吐丝,春云浮空的特点。史有以曹不兴、顾恺之、陆探微、张僧繇合称“六朝四大家”。精通画论,其“迁想妙得”、“以形写神”等论点,对我国传统绘画的发展,影响很大。

美术鉴赏论文——浅谈董其昌的“南北宗论”

论文提纲 论题《浅谈董其昌的“南宗北论”》摘要 关键词 英文翻译 正文 引言:董其昌的个人简介 一“南北宗论”的社会背景 二“南北宗论”的核心论述 三“南北宗论”的特点:1,2,3. 四“南北宗论”其主要内容:1,2,3. 五“南北宗论”对中国山水画发展的影响1,正面影响:(1) (2) (3) 2,负面影响:(1) (2) (3) 六结语——借鉴与创作 参考文献(1)、(2)、(3)、(4) 附加董其昌作品欣赏:

浅谈董其昌的“南北宗论” 摘要:董其昌,明末的山水画家,对我国的山水绘画史具有深远的影响。特别其绘画理论——“南北宗论”,是明清时期绘画理论中的重要思想之一,它深刻地影响了画家的创作活动,及其对绘画本身的理解和对中国山水画史的把握;对明清山水画的影响是有目共睹的,甚至波及了书法、诗词等相关艺术门类的理论建构。然而,同时他也是中国古代绘画史上极具争议的人物,学术界上自古到今都有许多赞成和反对的意见。本文试从董其昌的个人生平出发,就其社会背景,浅谈“南北宗论”及其对中国山水画的影响,面对古今褒贬不一的评价,讨论现如今我们以何种目光对待。 关键词:董其昌“南北宗论”影响 英文翻译:O n th e D on g Ji Ch an g "n o rth-s ou th Pop e t h eo r y" Pi c k to:D on gJ i C ha n g, t h e M i n g d yn a s t y l a n ds c a p e p ai n t e r, t o ou r c o un t r y t h e l an ds c a p e p ai n t i n g h a s a f a r-r e a chi n g i n f l u en c e. E s pe c i a l l y t h e p ai n t i n g t h eo r y-"n o rt h a nd s ou t h P o p e t he o r y ",i s t h e Mi n g an d qi n g d yn a s t i e s i n t he t he o r y o f on e o f t he i m p or t ant t ho u ght o f p ai nt i n g, i t p ro f ou ndl y i n fl u e n c e t h e p ai nt e r's c r e a t i on, a n d t h e u nd e rs t an di n g o f t he pi ct ur e i t s el f t o C h i n a an d t h e gr a s p o f t h e l a nd s ca p e hi s t o r y o f fi n e a rt s; Th e i n fl u e n ce of t h e M i n g a nd q i n g d yn a s t i e s o f l a n ds c a pe p ai nt i n g i s o bv i o us, an d eve n s p r e ad t h e c al l i gr a ph y,p o e t r y a n d r e l at ed ar t c at e go ri es o f t he o r et i cal c o ns t r u ct i on. Ho w ev e r, at t h e s am e t i m e, h e i s a l s o t h e C hi n es e a n c i e nt pa i n t i n g hi s t o r y a c o nt r ov e rs i al f i gu re,a ca d em i a s i n c e a n c i e nt t i m es t o J i n Do u ha v e m a ny o n t h e op i n i o ns o f t he a rgu m e nt s fo r a nd a ga i n st.T hi s pa p e r t ri es t o Do ngJ i C h an g p e r so n al l i f e,a nd t h en an al yz e s i t s so c i al b a ck gr ou nd, s ho wi n g "n o rt h-s ou t h P o pe t h e o r y" . K e y w o rd s:D o n gJ i C h an g "n o rt h-so ut h P op e t h e o r y" i n fl u e n c e 董其昌(1555—1636),字玄宰,号思白、香光居士,华亭(今上海松江)人。明代后期著名书画家、艺术理论家。其画长于山水,他主张书画融合,绘画要以古人为师。是明末“松江

世界遗产鉴赏课程论文

众里寻他千百度——与张老师《世界遗产鉴赏》课程“世界遗产的保 护”观点商榷 摘要:通过本学期的《世界遗产鉴赏》课程,对于如何更好地保护世界遗产引发了我的思考,本文就如何保护世界遗产提出了几点我的观点。 关键词:世界遗产,保护,可持续发展 什么是世界遗产?“世界遗产是指被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UNESCO)世界遗产委员会确认的人类罕见的、目前无法替代的财富,是全人类公认的具有突出意义和普遍价值的文物古迹与自然景观。世界遗产具体可分为世界文化遗产、世界自然遗产、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重遗产、文化景观遗产4个类别1”。 表1 中国列入“世界级”的自然与文化遗产 类型个数名称 文化遗产 32 长城1987、明清皇宫1987、敦煌莫高窟1987、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 1987、周口店北京人遗址1987、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1994、拉萨布达 拉宫—大昭寺1994、曲阜孔庙—孔府—孔林1994、武当山古建筑群 1994、平遥古城1997、苏州古典园林1997、丽江古城1997、颐和园 1998、天坛1998、大足石刻1999、青城山—都江堰2000、龙门石窟 2000、皖南古村落—西递宏村2000、明清皇家陵寝2000、云冈石窟 2001、高句丽古迹2004、澳门历史城区2005、安阳殷墟2006、开平 碉楼与村落2007、福建土楼2008、‘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2010、 元上都遗址2012、大运河2014、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 2014、土司遗址2015、鼓浪屿:历史国际社区2017、良渚古城遗址 2019 自然遗产 14 九寨沟风景名胜区1992、黄龙风景名胜区1992、武陵源风景名胜区 1992、三江并流2003、四川大熊猫栖息地2006、中国南方喀斯特2007、 三清山2008、中国丹霞2010、澄江化石遗址2012、新疆天山2013、 湖北神龙架2016、青海可可西里2017、梵净山2018、中国黄(渤) 海候鸟栖息地(第一期)2019 双重遗产 4 泰山1987、黄山1990、峨眉山—乐山大佛1997、武夷山1999 文化景观 5 庐山风景名胜区1996、五台山2009、杭州西湖文化景观2011、红河 哈尼梯田文化景观2013、左江花山岩画文化景观2016注:名称后年份指批准或命名时间 中国的世界遗产保护现状如何呢?孙克勤教授指出,随着我国旅游业的迅猛 1李如生.中国世界遗产保护的现状、问题与对策[J].城市规划,2011,35(05):38-44.

文物鉴赏论文

观中国钱币博物馆有感 我们日常经常要用到钱币,但是却很少去追溯钱币的历史。古代钱币是我国宝贵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对古钱币的研究和收藏未曾中断,并且发展成为一种专门的学问——钱币学。为了加深对古钱币的了解,我和同学们一起走进了位于西城区西交民巷的中国钱币博物馆一探究竟。 中国钱币博物馆位于永定门西侧的一处民国时期银行旧址内,整个博物馆分为三层,一层为特展厅,二层为中国古代钱币陈列厅,也是我们参观的重点,三层则是中国近代钱币陈列厅。展品虽然不多,可是件件都不同,为我们展现了中国钱币的历史全貌。 在未参观之前,我们认为古代的钱都是以铜铸造,以方孔圆钱为主,但是当我们来到二层展厅时发现,中国古代也有许多长相“奇怪”的钱币,而且它们中的很多钱都是钱币祖先。早在夏商时期,中国人就已经开始使用贝壳进行简单交易了。到了春秋以后,金属货币盛行,人们用金属来代替不耐用的贝壳,但仍然将金属铸成贝状。到后来,有布币、刀币、圆形钱、楚铜贝、楚金币等。在博物馆内收藏有先秦刀币,各个地区的似铲形布币和燕、齐地区的刀币,还有少量有字的圆形货币。先秦货币种类繁多,样式多变,是中国钱币的始祖。单单是布币,就有十几种,不同地区的布币形状都不相同。宗周地区有两种铸币分别是空首平肩弧足布及空手斜肩弧足布,透过博物馆提供的放大镜我可以看到上面的字,字体纤细有力,上有少许范泥;晋地区使用的是空首耸肩大布,后期改革将空首布改为平首布,流通使用;而赵地区和魏地区用的都是平首布。这些布币形似农铲,表面都印有少量文字,但被铜锈覆盖。燕地区的刀币的种类也不少,分为”针首刀“、”尖首刀“和”明刀“三大类,其来源是模仿当地人佩戴的刀形工具。在这三种刀中传世量最大的当属明刀。我在博物馆看到的是流行于齐地区的五字刀和六字刀,五字刀上刻有”安养之大刀“这五个字,六字刀上则刻有”齐返邦长大刀“这六个字。这些刀长约20厘米,有一只手掌这么长,柄身有刀环,刀环为圆形,较为规正。我在博物馆也见到了战国时秦地区的一种货币“半两”圆钱,这种钱是方孔,上刻有文字,笔画高挺,俗称“战国半两”。秦在统一六国之后,同时也统一了全国的货币制度,规定以黄金质为上币,铜质钱为下币,方孔圆形的半两钱成为法定的铜质货币。传说秦始皇曾下令尽收天下吉金,铸成十二个铜人,历史上遗留下来的青铜旧币也在回收之列,但有人不甘交出,便将古币埋入地下,侥幸逃过一劫。正因如此,我们今人才可以欣赏到战国时的货币,可谓幸运。 之后能在博物馆看到的就是西汉的五铢和新莽“契刀五百”,第布八百,还有东汉的“五铢”。之前秦朝的货币大都是陶范铸造,到了汉代普遍开始使用铜范或石范铸钱,规格统一,铸造量大。西汉的五铢钱大小适中,外廓深刻,字迹工整有力。王莽篡权之后,一共进行了四次货币改制。在第一次改革时,王莽推出了“契刀五百”,不同于先秦时期燕地与齐地的刀币,它的形状更像现在的钥匙,圆环变大,内孔为方孔。第布八百是第三次改革时推出的,这次布币像是先秦时赵地区流行的平首尖足布,不同的是第布八百在平首处挖有圆孔,而且整体也要比平首尖足布长。东汉“五铢”与西汉五铢类似,只是穿上没有一横,并且质量不如西汉五铢。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古币就都是常见的方孔圆形钱,只是上面刻的字不同。 隋朝统治时间虽不算长,但是隋朝货币隋五铢十分精美,隋五铢与汉五铢制作风格完全不同,表现在字口深,字窄而边宽等细节上。钱上刻的“五”字笔画交差,而且整体发白,故俗称“五铢白钱”。之后的唐代开启了新的宝货制,钱币铸造得更加精良。唐高祖发行了唐朝第一批货币“开元通宝”,工艺精美,文字深俊,铜质纯净。博物馆里收藏的开元通宝大钱上的钱文为唐初书法家欧阳询所写,文字端庄凝重,“元”字第一笔很短,所以又俗称“短一元”。后来到了中唐,社会动荡,物价上涨,盗铸现象严重,制币工艺逐渐走上下坡路,许多钱币文字印制不清,重量减轻。唐晚期收天下寺庙废铜铸钱,钱的质量就可想而知

美术鉴赏论文作业——清明上河图[1]

美术鉴赏——《清明上河图》 宋代在我国古代历史上是一个给人以比较软弱之感,但它的经济文化却是一片繁荣。经济的繁荣促进了文化相比于前朝有了更大的发展,而这一时期的画坛出现了一代佳作,那就是《清明上河图》。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是典型的风俗画,因而饱含风俗画反映城乡生活、思想、感情与审美时尚的特点,把视野从描绘贵族仙佛的领域扩大到城乡生活的广阔天地中,并在深入观察了解对象的基础上进行生动具体的刻画,把宋代风俗画的发展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 《清明上河图》全卷以全景式构图,以严谨精细的笔法,展现了清明时节北宋都城汴河沿岸的风光。画卷分为三段:首段为市郊风景,田野、树木、村落等点出了清明的特定时节,中断是以虹桥为中心的汴河及其两岸船车,手工业和商贸活动,后段位市区街景,接到纵横交错,人流汹涌,车水马龙,一派繁荣景象. 首段,汴京郊野的春光在疏林薄雾中,掩映着几家茅舍、草桥、流水、老树和扁舟。两个脚夫赶着五匹驮炭的毛驴,向城市走来。一片柳林,枝头刚刚泛出嫩绿,使人感到虽是春寒料峭,却已大地回春。路上一顶轿子,内坐一位妇人。轿顶装饰着杨柳杂花,轿后跟随着骑马的、挑担的,从京郊踏青扫墓归来。环境和人物的描写,点出了清明时节的特定时间和风俗,为全画展开了序幕。中段,繁忙的汴河码头,汴河是北宋国家漕运枢纽,商业交通要道,从

画面上可以看到人烟稠密,粮船云集,人们有在茶馆休息的,有在看相算命的,有在饭铺进餐的。还有“王家纸马店”,是卖扫墓祭品的,河里船只往来,首尾相接,或纤夫牵拉,或船夫摇橹,有的满载货物,逆流而上,有的靠岸停泊,正紧张地卸货。横跨汴河上的是一座规模宏大的木质拱桥,它结构精巧,形式优美。宛如飞虹,故名虹桥。有一只大船正待过桥。船夫们有用竹竿撑的;有用长竿钩住桥梁的;有用麻绳挽住船的;还有几人忙着放下桅杆,以便船只通过。邻船的人也在指指点点地象在大声吆喝着什么。船里船外都在为此船过桥而忙碌着。桥上的人,也伸头探脑地在为过船的紧张情景捏了一把汗。这里是名闻遐迩的虹桥码头区,车水马龙,熙熙攘攘,名副其实地是一个水陆交通的会合点。后段,热闹的市区街道,以高大的城楼为中心,两边的屋宇鳞次栉比,有茶坊、酒肆、脚店、肉铺、庙宇、公廨等等。商店中有绫罗绸缎、珠宝香料、香火纸马等的专门经营,此外尚有医药门诊,大车修理、看相算命、修面整容,各行各业,应有尽有,大的商店门首还扎“彩楼欢门”,悬挂市招旗帜,招揽生意,街市行人,摩肩接踵,川流不息,有做生意的商贾,有看街景的士绅,有骑马的官吏,有叫卖的小贩,有乘坐轿子的大家眷属,有身负背篓的行脚僧人,有问路的外乡游客,有听说书的街巷小儿,有酒楼中狂饮的豪门子弟,有城边行乞的残疾老人,男女老幼,士农工商,三教九流,无

中国美术鉴赏结课论文

中国美术鉴赏结课论文人之所以不同于其他生物,其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人能思考,思考能带给我们科技,而更重要的,思考也带给了我们艺术,艺术赋予了我们生活魅力,抒发了我们心中的情感,传递了我们心中的思想。而艺术有很多种,看到的图画,听到的音乐,读到的文字,等等,而眼看,实际上是了解万物最基本,最直接的方法。作为一名大学生,不得不说我对艺术的了解实在是太贫乏了,所以选课之初,趁着这个机会,选了这门中国美术鉴赏,希望我对艺术能有体会了解。 中国美术的确很特别,其表现主要在于线条,在于布局,在于意境,这恐怕是其他所偶国家所不能比的,看似简简单单的几笔,画家却能够用远近呼应、以动衬静等手法将人物、山水表现得淋漓尽致、唯妙唯俏,这也是我们中国古代绘画的精髓所在! 从远古的陶瓷绘画,到魏晋的墓室彩绘砖,再到隋唐的壁画,个人感觉,相比较于西方油画的死板,我们中国美术讲究的是形散神聚,画家们举手投足之间一挥笔墨,就能表达自己对人物、事物的态度与看法——不论是一种巫术,还是讽刺官僚、表现民生疾苦,抑或是细致刻画某种动物等等。通过这几次选修课,我觉得古代的画家不仅仅是画家,他们往往能够用笔墨批判现实或者是表达某种愿望或抱负,总之,绘画的目的已经远远超越了欣赏,我们能够从众多的绘画之中感受到它们所带来的内涵美、意境美,这也是值得我们去欣赏、去研究的地方!

例如,甘肃出土的魏晋墓室彩绘砖上,《出行图》《屠牛图》都具有一定的意义,都能表达出了墓室画家的一种精神志向。在《屠牛图》图中,牛眼和人的衣服都是红色的,这浓墨重彩的一笔把整幅图点染得意趣盎然、活泼生动。除此之外,这幅图更是表现出了民生疾苦。因为在古代是不允许随便杀牛的,而图中的人杀的恰恰又是一只瘦骨幼牛,可见当时生存环境的艰苦,充分表现出了笔者对当时社会的不满,表达一种心中的怨恨之情。而在《出行图》中,更是显而易见的,笔者讽刺了官僚主义,他呼吁劳动人民觉醒。 又如在我国古代鼎盛的唐朝唐太宗时期,吐蕃势力强势,唐太宗会见松赞干布的场景被阎立本用画笔记录了下来,在《步辇图》中,唐太宗被一群宫女所环绕、包围起来,并且就连座椅都是宫女们抬起来的,这些许表现了阎立本对当时唐太宗、当时整个唐朝的不满与讽刺。 还如,在阎立本的《古帝王图》中,将晋武帝司马炎的性格特点表现得淋漓尽致,肥硕的身躯,凶险耿直的眼神,充满杀气的目光,张牙舞爪的造型,都让我们跟恶人的形象联系在一起。众所周知,在历史上,晋武帝司马炎是一个出名的伪君子,尤其是晚年的司马炎,颓废无比,不理朝政,沉于女色,使朝政紊乱,庸臣当道,种下“八王之乱”祸根。而阎立本的这一幅画,精妙绝伦地刻画出晋武帝司马炎的形象,起到了讽刺的效果。 其实,个人认为,我觉得中国美术是最能彰显我国文化特色的历史产物,我国拥有着五千年的深厚底蕴,这不仅仅包括历史,更囊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