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验室各种制度及设备操作规程

化验室各种制度及设备操作规程
化验室各种制度及设备操作规程

实验室安全卫生等内务管理制度

1、目的

为保证检测人员在工作期间的身体健康和中心财物的安全,同时满足中心检测工作对环境、设施的技术要求,使中心的检测环境处于良好有序的状态,特编制本制度。

2、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本站办公室及检测所有用房的安全和内务管理。

3、职责

3.1技术负责人负责组织建立本站人员安全、健康和环境保护措施;

3.2办公室负责人负责对实验室的安全、卫生、环保和内务方面的监督检查。

4、工作程序

4.1本站的安全管理

4.1.1用电安全

(1)本站工作人员每次下班前对所使用的用电设施(检测仪器设备、计算机等)切断电,防止设备在无人看管的情况下受电力影响而损坏。

(2) 使用功率较大的设备,如烘箱、电炉、蒸馏水器等大功率电器时,应当使用有保护开关的电源头。设备使用不同的插头插到电源上时,还要注意不同部件之间的电压差,要使用适当的连线来保持不同部件之间的零电压相同,以免由于不同电压差造成仪器烧毁、短路等不良现象而影响使用性能。

4.1.2用水安全

(1)检测人员要按照节约能源的原则使用水资源。离开办公室要检查水龙头是否关严关紧,使用完毕要及时关好。

(2) 检测人员或者其他工作人员使用本中心内的水源时,都要注意用水的方法,不得将水泼溅在室内地面或者其他地方,避免引起室内湿度过高。

(3)工作人员使用拖把在室内拖地后,应当用干净的拖把再拖一遍以减少地面的水分,同时打开风扇加强空气流通。

4.1.2防火安全

(1)工作人员要经常警惕火灾的发生,经常留意灭火器是否安放正确,保存是否完好,并保证在有效使用期限内。

(2)室内的灭火器、消火栓等消防设施每半年检查一次,有问题的及时维修或更换。

(3) 易燃易爆的有机溶剂、无机试剂要正确保存,并按要求做好防火工作。严禁进入仓库的工作人员使用明火。

4.1.3防盗安全

(1)本站所有工作人员都要保持高度警惕,当天离开办公室的最后一个人必须检查门、窗和通行要道是否关好,防止仪器设备失盗和技术资料泄密。

(2)本站工作人员不得带领非本单位人员进入工作区域,不得在无人看管的情况下离开实验室,以免有人溜进偷盗重要物品,。

4.1.4人身安全

(1) 检测人员开展检测工作时,应当穿白色大褂工作服。

(2)使用强酸强碱时,要戴上手套,防止强酸强碱溶液灼伤皮肤。

(3)使用有机溶剂、挥发性酸、碱、有毒气体等要在通风橱内操作,以防人身吸入影响身心健康。

(4)严禁在实验室内抽烟、吃食物。

(5))检测人员下班离开实验室前,要使用适当的洗涤剂清洗手部。

4.1.5环境安全

(1) 实验室运行过程产生的废液、废渣要集中在固定的容器里,按《实验室废弁物处理制度》进行处理,防止对环境产生污染。

(2)实验室运行过程产生的主要废气通过通风橱过滤后排放到自然环境中。

(3)容器洗涤的污水将通过污水处理池经三级净化后排放到自然环境中。

4.2本站的内务管理

(1)本站工作人员应当在每星期的第一天开始上班前清理各业务室内环境卫生,保持清洁和减少尘土飞扬对人体、仪器设备的危害。

(2)检测室的实验台面、桌面和柜子要每天清理,与分析检测工作无关的物品不得长时间留在上面,以免影响实验室美观和检验工作的质量。

(3)通风橱里的物品要摆放整齐,台面干净、整洁,不得把试剂、样品直接倒放在平台上面。

(4) 洗涤用的洗涤剂、洗涤工具要放在适当的地方,每次使用完必须放回原处。

(5)检测人员每天在实验完毕时要收拾好所使用的器具、样品、试剂,该清洗的要及时清洗。未用完的样品、试剂要归位,用完的包装器具要放到指定地方待作处理。

天平室管理制度

1.检测人员未经允许,不得随意挪动天平位置。

2.使用天平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使用前后要进行检查,并认真填写使用记录。

3.称量时,为了防止空气流动,要关好天平室的门窗。

4.称量不得超过天平最大载量,吸湿强或易腐蚀的物品不得直接放在天平上称量。

5.称取同一批样品或进行重量法称量时,必须使用同一台天平。

6.称量结束后,检测人员要及时清理工作台面,将个人使用的器皿、物品、废弃物带出天平室。

7.天平室管理人员要及时更换天平内的干燥剂,室内仪器保持清洁干净。

精密仪器室管理制度

1.进出精密仪器室必须换鞋。

2.不得随意挪动或拆卸室内仪器设备。

3.使用精密仪器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使用前后要进行检查。

4.使用仪器结束后,要关闭电源、气源、水源,使仪器恢复原状。

5.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与紫外分光光度计由专人保管,专人使用,其他人员不得使用。

6.要保持室内卫生和仪器设备清洁,及时清除废液、废物。

电热恒温干燥箱操作规程

1.使用方法

1.1把需干燥处理的物品放入干燥箱内,关好箱门。

1.2把电源开关拨至“开”处,此时电源指示灯亮。

1.3旋转控温仪的温度调节旋钮或选择所需设定温度。

1.4设定结束后,此时干燥箱进入升温状态,加热指示灯亮。当箱内温度接近设定温度时,加热指示灯忽熄忽亮,反复多次,进入恒温状态。

2.注意事项:

2.1干燥箱外壳必须有效接地,以保证使用安全。

2.2箱内物品放置切勿过挤,必须留出空间,以利热空气循环。

2.3干燥箱应放置在具有良好通风条件的室内,在其周围不可放置易燃易爆物品;箱内无防爆装置,不得放入易燃易爆物品干燥。

3.维护保养。

3.1保持仪器整洁。

3.2长时间不用应定期加热(一般不少0.5小时)。

称量基本操作

1.称量前,应先检查天平是否处于水平状态,然后检查天平电源线及电压是否正常,方可接通电源,天平内外是否清洁,如有灰尘,应用软毛刷清理干净。

2.电子天平使用前须预热20分钟,有自校要求的每次使用前必须自校一次,待天平回零保持稳定后方可开始称量。

3.称量样品不得将样品直接放在天平盘上,盘中央最好放一小烧杯或称样纸等再称样。如果是称瓷坩埚等类物品,为不磨损天平盘,应放一固定重量的表面皿或称样纸。

4.称样应使用不锈钢勺或塑料勺。称样前应用干净纱布或滤纸将其擦净,每称完一个样品均须擦净后再称下一个样品。

5.称样应用右手持勺,从天平右侧称量样品,天平门应轻开轻关。称样前,应将样品混匀。称样量少时(如 1以下)争取一勺称足,再用手指轻轻敲打称样勺,使样品均匀流人称样器皿上,以免反复开关天平门。

6.称样量应准确记入原始记录中,特别是称取不固定样品,应读数两次,以免记错。使用称量瓶差减法称样,更应注意天平前后读数(此法适于易吸水、易氧化和不稳定样品)。

7.每称完1个样品应检查,调整回零点,同一样品或同一项目的称量应在同一台天平上进行。

8.不得直接在天平上称量过冷、过热、腐蚀性、挥发性物品。

9.重量法称量或沉淀称量应注意事项:

9.1灼烧(烘干)过的坩埚或沉定,应放在干燥器内,放置至室温后再进行称量,每次放置时间应一致。

9.2称量时应戴白细纱手套,坩埚底部应用纱布或滤纸擦拭,方可放入天平称量。

9.3仔细读数,认真记录,最好反复读数两次,以免差错。

9.4重量法的称量均应称至恒重,如果标准有明确规定的严格执行标准;标准无明确规定的,前后两次称量应小于0.3。

10.称量完毕后,将天平内及台面清扫干净,切断电源,罩上防护罩。

实验室事故的处理方法

1、创伤:伤处不能用手抚摸,出不能用水洗涤。若是玻璃创伤,应先把玻璃从伤处挑出。轻伤可涂红药水(或碘洒),必要时撒些消炎粉,用绷带包扎。轻重伤作简单止血,即送医院诊治。

2、烫伤:不要用冷水洗涤伤处。伤处皮肤未破时,可涂擦饱和碳酸氢钠溶液或抹獾油或烫伤膏;如果伤处皮肤已破,可涂些紫药水或1%高锰酸钾溶液。

3、受酸腐蚀致伤:先用大量水冲洗,再用饱和碳酸氢钠(或稀氨水、肥皂水)洗,最后再用水冲洗。如果酸液溅入眼内,用大量水冲洗后,送医院诊治。

4、受碱腐蚀致伤:先用大量水冲洗,再用2%醋酸溶液或饱和硼酸溶液洗,最后用水冲洗。如果碱液溅入眼内,用硼酸溶液洗。

5、吸入刺激性或有毒气体:吸入氯气、氯化氢气体时,可吸入少量洒精和乙醚的混合蒸气解毒。吸入H2S划气体而感不适时,立即到室外呼吸新鲜空气。氯化溴中毒不可进行人工呼吸,中毒不可施用兴奋剂。

6、毒物进入口内:将5-10稀硫酸铜溶液加入一杯温水中,内服后,用手指介入咽喉部,促使吐出毒物,然后立即送医院。

7、触电:首先切断电源,然后救人,在必要时进行人工呼吸。

8、起火:一面灭火,一面要防止火随物蔓延(切断电源、移走易燃药品等)。灭火方法:一般小火可用温布、石棉或砂子覆盖燃烧物,即可灭火。火势大时可用泡沫灭火器。电器设备所引起的火灾,先切断电源,再用(只能用)2或4灭火器灭火。衣服着火时,尽快脱下衣服或用温棉布覆盖着火处。

9、伤势较重者,立即送往医院。

比色基本操作

1.比色分析时,应先检查分光光度计(比色机)是否正常,然后开机预热。

2.比色皿大小的选择应适当或按标准要求选择。比色皿要洗涤干净,特别是透光面应小心洗涤,不能用硬物擦试。洗净后,再用蒸馏水冲洗数次,倒过来放置,空去水分。

3.比色时先做标准曲线,再做样品。每批样品均应绘制出一条曲线;曲线不得少与5点(不含空白点)。样品的含量若集中在曲线的某一区段内,这一区段内最好再加密1—2点。如果样品数量比较多,一般比色5-8个样品后,应调整一次零点。全部比色完毕后。应选取已经比色过的曲线1—2点再检查一次,视其数据有无变化,如果变化过大,要认真检查原因,对全部比色工作做出正确评价。

4.比色过程中,比色皿的擦拭是比色成败的关键之一,可用滤纸洗干比色皿四周的大部分溶液,再用镜头纸细擦至光洁透明,比色皿是否擦拭干净,可用手拿住比色皿不透光的两侧,对着光线查看透光面是否透明。然后将比色皿平稳放入比色槽内盖上盖,进行比色。读数时最好读两次。

5.往比色皿倾倒比色溶液时,应用此溶液洗涤比色皿3次,正式倒入溶液时,溶液不超过比色皿的3/4高度。比色溶液从容量瓶倒出,一般用右手拿容量瓶,并用食指和中指将容量瓶塞上端扁平柄夹住,不要使瓶塞碰撞比色皿。溶液应从比色皿一角倒入。

6.绘制曲线,应看准坐标,在曲线纸上正确点出每个点的位置,绘制曲线最好用专用曲线尺,如果曲线点数不在一条曲线上,那么曲线走向应从几点的中间穿过;如果个别数据偏离较大,则曲线应从大多数点上通过。查曲线时不得超过曲线范围或随意延长曲线。

7.比色计每次连续使用不得超过3小时。比色完成后将比色皿取出,盖上比色槽盖,切断电源,盖上仪器罩,清扫四周。将比色皿用水冲净,擦去大部分水,倒放在比色皿专用盒内,做好登记。

沉淀过滤、转移基本操

1.沉淀法作为重量分析法的主要方法,获得满意的沉淀至关重要。因此在沉淀法操作过程中一定要遵守标准规定的操作规程,严格按规定的条件进行。沉淀完毕待溶液澄清后应滴加1—2滴沉淀剂于上层清液,液滴下落处无浑浊现象,表示沉淀已经完全,否则应补加沉淀剂使其沉淀完全。

2.常压过滤操作

2.1沉淀需要灼烧的,使用滤纸和普通玻璃漏斗进行过滤。滤纸使用定量滤纸(无灰滤纸);这种滤纸每张灼烧后的灰分重量应≤0.1。滤纸分为慢速(红带)、中速(蓝带)、快速(白带),晶形沉淀一般用慢速滤纸,非晶形沉淀一般用中速或快速滤纸。

2.2滤纸多用四折法折叠,放开后为60°角,滤纸折叠好后应撕去一角,放入漏斗应与漏斗吻合,再用蒸馏水润湿滤纸压紧,使其紧贴漏斗壁,并将空气全部排出。漏斗颈最好能充满水,形成无气泡的水柱,以加快过滤速度,盖上表面皿待用。已经定容需进行干过滤的则不能加水润湿。

2.3过滤时,左手拿烧杯,右手持玻璃棒。玻璃棒从烧杯内抽离液面后,应在杯壁轻轻点靠一下,使玻璃棒上带出的溶液顺势流回烧杯,然后再开始过滤。过滤时,玻璃棒应垂直于滤纸的厚层处,溶液应沿玻璃棒流到滤纸上,其液面高度不超过滤纸的2 /3-3/4处。停止倒液时玻璃棒暂不要离开烧杯,将烧杯往后倾,此时玻璃棒应在漏斗上方,溶液回到杯口以下后,轻轻上提,玻璃棒离开杯口,放入烧杯内,靠向里倒放回实验台上,盖上表面皿。

2.4如果滤液还要进行其他项目的测定,漏斗颈的斜尖端处,应紧贴下方接滤液的容器内壁,滤液从颈管顺杯壁流下,以免溅出(烧杯应加盖表面皿)。

3.减压过滤操作方法:使用这种方法过滤只适应于烘干称重,不需灼烧。它是使用微孔玻璃坩埚(或微孔玻璃漏斗)过滤,一般与小型真空泵或抽气泵相连接;过滤沉淀速度比较快,过滤方法同2.3条。

4.为了不影响过滤速度和便于清洗,沉淀过滤多采用“倾斜法”。其方法为:过滤时,将

上层清液倾入漏斗中,全部清液倾倒完毕后,沉淀仍留在烧杯内,洗涤时用洗瓶将洗涤液沿杯上淋入烧杯,用玻璃棒搅起沉淀,澄清后等将上层清液倾入漏斗,

一般在烧杯中洗4-5次,再将全部沉淀转入漏斗中。

5.转移沉淀时(操作应小心,此时1滴沉淀物的损失,将导致很大误差),将玻璃棒横放在烧杯口正中,用左手套压在玻璃棒的1/3处,用洗瓶将烧杯内沉淀全部(通过玻璃棒)洗入漏斗中。

6.漏斗内沉淀的洗涤,用洗瓶沿滤纸上沿将洗涤液冲下,并轻轻冲洗沉淀,使其在漏斗内搅起,以达到充分洗涤的目的。每次洗涤溶液用量不必太多(以淹没住沉淀为宜)但次数应多一些。沉淀洗涤干净与否,一般是检查滤液的值,或是否有确定。方法是:将下方接滤波的器皿偏离漏斗颈并用洗瓶吹洗颈管,用点滴板或表面皿承接1—2滴滤液,加1滴,不显白色沉淀,证明已经洗净,检查酸碱性用试纸。

7.将带有沉淀的滤纸卷裹好,(沉淀应包裹在里层)放入已经恒重的坩埚内,空坩埚前后两次称重相差应<0.3,置于电炉上初步灰化,再放入高温炉进行灰化,继续升温,其间应将炉门半开1—2次,使炉内空气流通一下,促使灰化完全。当升至规定温度沉淀灼烧完成后,用长坩埚钳将坩埚取出,小心平稳放置在炉边石棉板或其他干净耐热台面上3-5分钟,再放入干燥器内,坩埚上要盖上与干燥器同直径的干净圆形白纸,以免开干燥皿盖时空气流通,而将沉淀带出。放置至室温后称重。

定容基本操作

1.制备各类标准溶液或测试过程中需制备一定体积溶液或某一溶液的定量转移,

均应进行定容,定容的主要器皿是各种规格的容量瓶。

2.容量瓶使用前应用硫酸—重铬酸钾溶液浸泡后洗净,再用蒸馏水洗涤3次以上,瓶的内壁不得挂有水珠。

3.容量瓶应事先检查瓶塞是否严密,渗水的容量瓶不能使用。瓶塞用橡皮筋系在瓶颈上,不能随意放置,以免不配套或污染。

4.待定容的溶液,如果是用烧杯盛放的,由烧杯转入容量瓶时,不得直接用烧杯注入容量瓶中,应用玻璃棒转移,右手持玻璃棒将其伸入容量瓶颈1/3左右,使其垂直于中央位置,再将溶液通过玻璃棒徐徐注入,溶液倒完后再用蒸馏水多次洗涤烧杯及玻璃棒,一并移入容量瓶中。

5.定容稀释至接近标线时,应停留1分钟左右,待壁内溶液全部流下后,再进行下一步操作,瓶内如有气泡浮于液面上,应使其消除(可轻轻摇晃容量瓶)。

6.定容至接近刻度时,用带有橡皮套的小滴定管或用洗瓶,一滴一滴加入,使其液面至刻度处,读数方法与滴定管读数相同。

7.定容后的容量瓶,盖上瓶塞,一只手握瓶颈,并用手食指压住瓶盖,用另一只手托住瓶底,反复倒转播匀,每倒过来一次,溶液应全部在下方,瓶中的空余处应在上方,倒过来的容量瓶再摇动几次,这样反复多次使溶液完全混匀。容量瓶越大,摇匀次数应越多。

8.从容量瓶往外倾倒溶液,瓶塞不应取下随意放置,而应用手将其拿(夹)住,再倾倒。定容后的溶液若放置一段时间,在使用前,应将容量瓶内溶液混匀几次。往外倒溶液时,手不宜握得太紧近瓶口处(特别是大体积容量瓶),以免瓶颈折断,最好握在瓶颈中间偏下位置。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