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6.沿海资源型城市空间发展战略研究——以唐山为例

046.沿海资源型城市空间发展战略研究——以唐山为例
046.沿海资源型城市空间发展战略研究——以唐山为例

沿海资源型城市空间发展战略研究——以唐山为例

王宇飞,宋天颖,刘瑞刚,董晓莉

摘要:唐山既是资源型重工业城市,又是后发的沿海城市。此类典型地区面临着资源型城市转型与滨海地区开发开放的双重挑战,在动力更替、空间重构的过程中,城市发展的新旧矛盾交错。本文在全面解析唐山发展阶段特征和宏观发展机遇的基础上,从重塑城市发展动力和竞争力、盘活超前开发地区、深化都市区空间结构三方面提出核心规划应对。明确此类地区走利用滨海资源助力城市转型的特色路径,在此过程中,积极利用滨海资源优势构建多元产业体系;并注重与大都市区以及与其他滨海区域的协同;同时需特别注意尊重港产城发展规律,正确识别沿海发展动力,在恰当的时机投放空间资源;并以多中心的都市区格局引领空间重构,统筹城乡发展空间。

关键词:沿海城市,资源型城市,城市空间发展战略,唐山

1引言

资源型城市是因自然资源的开采而兴起或发展壮大,且资源性产业在工业中占有较大份额的城市(国家计委宏观经济研究院课题组,2002)。我国资源型城市数量多、分布广泛,自1949年以来,为建立我国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资源型城市的发展问题存在普遍共性如产业结构单一、城市服务业发展滞后、产业高能耗高污染以及生态环境破坏(赵景海,2006)。新常态下,国家对于淘汰落后产能、节能减排的要求日益严格,资源型城市转型的任务更加紧迫。

我国沿海地区分布广泛,289个地级以上城市中有53个是沿海城市(2012年),占比达到18.3%。伴随我国对外开放程度不断深入、产业体系日趋完备,沿海城市在国家现代发展过程中作用愈发重要。1990年以来,沿海城市进入滨海开发新阶段,随着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的开发,以及洋山港、北仑港等深水港的开发,沿海城开始在滨海地带发展工业区、建设新城新区。沿海城市在滨海新城新区的发展过程中,面临着港口竞争加剧、产城分离、新区人气不足等问题,发展面临挑战,典型案例如上海临港新城(李贞,2014)。

当资源型城市与沿海城市在空间上耦合,其面临的转型发展问题也更加复杂多元。这类城市的发展轨迹具备资源型城市转型和沿海城市新区兴起的双重特征。伴随发展动力更替、空间重构,城市发展的新旧矛盾交错,为其构建合理的城市空间发展战略显得至关重要。

唐山是一座以煤而建,以钢而兴的城市,作为资源型城市起源,同时具备重工业城市的突出特征,而作为沿海城市的发展实力尚未充分显现。本文以唐山市作为沿海资源型城市的典型代表加以研究,在全面解析唐山发展阶段特征和宏观发展机遇的基础上,提出唐山城市空间发展战略应对,以期为同类其他沿海资源型城市提供研究参考。

2唐山当前发展的核心特征

2.1资源型产业步入衰退期,城市发展动力下降

唐山市处于资源型城市发展周期的中段——成熟期阶段,这一时期资源型产业动力开始出现下滑,由产业由发展期逐渐过渡到衰退期,同时城市服务业发展刚刚起步,接续产业尚未明确(毛蒋兴,何邕健,2008)。从现阶段的发展数据来看,2014年唐山市第二产业占GDP比重达58%,钢铁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60%,产业结构依然依赖重工业。一钢独大的单一产业结构导致城市经济抗风险能力弱,受到国际需求不足、钢铁价格持续下跌、国内产能过剩的影响,2010年以来,唐山虽然保持了省内经济总量第一的位置,但经济增速呈现持续下跌,2014年增速居河北省倒数第二。同时,唐山市战略新兴、高新技术产业尚处于起步和成长阶段,信息产业、科研和技术服务业发展情况落后全省平均水平。

图1唐山GDP增长情况图2唐山技术服务行业发展情况

2.2城市服务职能发展滞后,区域竞争力受影响

资源型城市在以资源型产业为主导的发展过程中,城市服务业发展滞后,导致城市经济总量增长未伴随城市中心职能的提升。目前唐山处于资源型城市发展的成熟期,传统产业发展存在路径依赖,而城市服务则发展不足。2013年唐山市对外服务职能中,河北省范围内仅在流通职能方面存在优势,在教育、科研两项高端职能方面,均落后于保定、廊坊。城市服务能力的大而不强,严重影响了唐山的区域竞争力。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战略背景下,区域发展重心出现向京南倾斜,唐山的发展热度不及保定、廊坊。在基础设施、产业疏解和新区项目方面,京南地区获得诸多优质资源,如北京新机场落户大兴与保定的交界处、北京动批搬迁廊坊永清、以及中关村固安高新技术产业园、中关村保定创新中心等项目。同时,河北省在《河北省新型城镇化规划》中明确提出打造“京津保三角”,保定成为承接首都功能疏解热点地区,而京津唐三角则不再被提及。

图3唐山市各项中心职能区位商在河北的排名

2.3南部沿海用地投放过度超前,格局有待重构

唐山历史上不是一个港口城市,唐山南部沿海地区的开发,依托曹妃甸深水港的开发建设,并在港区周围填海造陆。从港产城发展普遍规律来看,唐山南部沿海的发展属性、阶段性决定了其在开发初期以港口及工业发展、基本生活配套为主,并不适宜启动新城建设。从发展成果角度来看,南部沿海用地投放存在过度超前,规划空间结构未形成。曹妃甸工业区实际建设量偏低,存在盲目扩张、动力不足风险。现状建设用地总量111.2平方公里中,一半为已批未建用地。同时,上版总规中规划由唐山湾生态城配套曹妃甸工业区的居住、生活服务,到2020年形成建设用地34.3平方公里、人口40—50万人的新城。而现状发展情况中,2014年唐山湾生态城人口集聚不足1万人,实际建设量仅达到4.6平方公里,同时曹妃甸工业区的配套服务集中在曹妃甸城区(唐海县城),职住分离情况严重,总规预期的空间结构没有形成。由此产生对于上版总规提出的服务中心体系如何调整、以适应当前的发展情况的问题。

造成用地过度超前投放的根本原因,在于对港产城发展规律认识不足。首先,唐山港临港产业以钢铁、化工、装备制造和电力等大型重化工业为主,虽然临海重化工业的发展带动的产业链长,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城市功能的发育,但从就业带动角度重化工业较其他工业偏低,因而可能造成一定程度上城市人口集聚不足的问题(王缉宪,2010)。同时,受国家产业、环保等宏观调控政策影响,唐山南部沿海地区钢铁、建材、化工等主导产业发展进入调整期,影响了产业规模的发展速度。此外,目前唐山南部沿海港城关系处于港口工业型经济发展阶段(陈航、栾维新,2010),虽然已经形成临港工业服务基地,但服务集中于基本生活服务,贸易、金融等城市商务服务没有发展,造成人口集聚能力有限。最后,唐山南部沿海地区在津冀沿海属于后发地区,存在与天津滨海新区这类先发地区在港口、产业、城市发展多方面的竞争。故唐山湾生态城在港口与工业区建设初期启动建设,属于过度超前。

图4曹妃甸工业区项目布局图图5唐山湾生态城规划建设情况

2.4都市区生态保护压力大,多组团空间缺乏统筹

唐山地形地貌复杂,属地质灾害多发区。同时,作为资源型城市,唐山由于矿产资源粗放开发利用带来的地质灾害较为严重。此外,在沿海资源开发过程中,唐山滨海湿地资源受到工业区建设、港口建设等人为的干扰较大,南部海洋生态环境十分脆弱。因此,目前唐山生态保护压力较大。

都市区是城市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目前唐山主城区与周边区县形成了中心-外围组团式结构,沿海也已形成多个专业化组团,已经具备了都市区的雏形。但由于沿海距离主城较远,都市区空间格局在短期内迅速拉大,从都市区角度进行的空间发展谋划和设施支撑仍显不足。目前都市区空间结构存在三大问题:南北发展差异大、南部沿海与主城之间联动不足、南部沿海组团分散。唐山都市区以丰南区为界,分为南北两部分。北部地区处于在工业化中后期及后工业化阶段。然而相比之下,南部沿海主要处在工业化初期、中期的发展阶段,人口集聚程度较低。同时,南北之间交通联系偏重货运交通,而客运联系偏弱,中部乡村过渡地带发展缺乏统筹。此外,工业园区分散布局,产业协同度不高,南北之间、沿海之间的产业同质化现象明显,尚未形成完整的优势产业链,也未能充分发挥规模集聚效应。

图6都市区内生态资源、地质灾害分布分区图7联合都市区建设适宜性分析图

图8联合都市区工业园区分布图9南部沿海三区县与中心城区第三产业发展水平对比分析

图10唐山都市区空间发展现状图

3唐山当前正处于前所未有的战略机遇期

3.1一带一路全面对外开放

“一带一路”倡议旨在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实现全面对外开放,主动地发展与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一带一路”倡议对于拥有优质港口、滨海岸线资源的唐山来说意义重大。一是“一带一路”畅通陆海空联运通道网络以及国际经济合作走廊,给作为沿海城市、拥有深水港口、占据国际能源运输重要地位的唐山带来重要的发展机遇。二是“一带一路”所代表的大范围、全方位对外开放,将推动唐山深层次参与经济全球化,在输出产能、搭建对外开放、国际交流平台等方面大有可为。

3.2京津冀协同发展

中共十八大以来,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重要的国家战略。京津冀协同发展明确京津冀建设以首都为核心的世界级城市群发展目标,但现状城市群中,北京、天津作为一级城市虹吸作用突出,区域二级城市发育不足。唐山作为京津冀城镇群交通联系和经济联系中的重要中心节点,是最具实力与潜力的区域二级中心城市,因而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将发挥重要作

用。此外,曹妃甸协同发展示范区作为北京疏解“4+N”功能承接平台的首选,发展动力强劲。唐山在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下,将形成两方面的机遇:空间上以重点片区打造产业、公共服务等承接平台;功能上以交通枢纽、生态环境、公共服务、基础设施资源支撑区域。3.3创新驱动战略

创新驱动战略的提出标志着我国经济发展动力的转变——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明确提出北京建设科技创新中心、京津冀构建区域创新共同体的目标,给唐山带来了绝佳的发展新机遇。北京虽然科技成果全国领先、创新资源高度集聚,但成果转化平台相对短缺,对河北的科技成果输出尤其不足。唐山具备临近北京、土地资源丰富、制造业基础雄厚、科技成果转化成本低等多重优势,有条件成为区域产业链与创新链高效连接的重要战略节点。

4核心战略应对

唐山提高自身竞争力、盘活都市区空间资源的关键在于恰当注入新的发展动力。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创新驱动战略给唐山带来重大外部机遇,同时,滨海资源给唐山产业转型带来港口贸易、海洋产业、创新创业、滨海旅游等多方面可能,而资源型产业的发展历程也给唐山积累了优质发展基础。这些机遇与优势发挥价值的前提,是正确认识唐山所处的发展阶段、顺应发展规律,由此才能构建审时度势的战略安排。

4.1构建多元产业体系,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格局

(1)工业转型升级,区域产业转移有选择承接

产业结构单一、抗风险能力弱是资源型城市发展存在的普遍性问题,因此构建多元的产业体系是实现转型升级、增强城市抵御风险能力的必由之路。唐山可利用自身重工业产业发展基础,优质滨海资源提供的海洋产业发展可能性,以及京津冀协同战略提供的相关产业利好和产业转移,从内部和外部两方面寻找方向,实现多元化的发展。

加快构建特色基础产业、传统主导产业、新兴接续产业及优势替代产业并重的现代产业体系(图11)。推动钢铁产业转型升级,提升传统装备制造,加快发展新兴装备制造,实现传统优势重型工业“由大转强”;以陶瓷新材料和文化创意型陶瓷为发展方向,加快陶瓷产业“推陈出新”,重振北方瓷都;加快发展节能环保、现代海洋等新兴朝阳产业,实现现代工业的绿色化转型与多元化发展。对于京津产业转移和功能疏解,以曹妃甸协同发展示范区为重点空间平台,以生态环保且有助于自身产业转型升级为标准进行选择,重点争取高端装备制造、交通装备、电子信息等战略新兴产业。

图11构建多元的现代工业体系

(2)打造京津冀创新创业基地

建设京津冀区域创新共同体是创新协同战略在京津冀地区的明确发展目标,这一目标给作为沿海资源型城市的唐山带来绝佳的发展机遇。科研成果一般需要经历研发、孵化、中试、成果转化四个步骤才能实现最终的产业化(图12),在京津冀区域,北京虽然创新资源高度集聚、研发成果丰富,但在周边地区尤其是河北的转化平台相对短缺。唐山具有区位、产业基础的优势条件,科技创新能力在省内较领先(图13),将成为区域产业链与创新链高效连接的重要战略节点。具体而言,唐山在研发成果的孵化、中试、成果转化三个步骤上都大有可为。重点建设北京科技成果中试与转化基地,在钢铁精深加工、精细化工、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等现代制造业领域加强合作;携手京津科研资源,积极建设以钢铁为核心的国家基础工业创新中心、海洋科技创新基地和中小企业创业孵化基地;积极联手中关村,探索多元化的创新合作模式,加强人才、服务、政策、机制等创新软硬要素的全面共享对接。最后,以主城区南湖周边、南部沿海唐山湾生态城、曹妃甸工业区为主要空间载体,打造京津冀创新创业试验场(图14)。

图12京津冀创新链条图132012年河北省各市科技成果形成情况

图14都市区创新发展主要空间

(3)全面提升现代服务业,以交通枢纽、生态环境、公共服务、基础设施资源支撑区域

城市服务职能欠缺作为资源型城市的典型发展问题,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唐山区域竞争力的下降。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提出建设世界级城市群的发展目标,给唐山提升自身服务职能带来优良的机遇。唐山作为京津冀城市群最具实力与潜力的区域二级中心城市,迫切需要完善提升自身城市服务职能,支撑京津冀协同发展,同时弥补自身发展短板。积极打造区域海陆空铁联运的综合交通枢纽,建立面向区域的专业化现代物流基地,分流北京作为交通枢纽交通量及区域物流功能;重点打造主城区等3大旅游服务基地,充分利用唐山文化生态及滨海旅游资源;携手区域共筑京津冀生态环境共同体,以大气污染联防联治、流域治理及水资源保护、生态廊道及生态空间保护为重点;重点提升金融保险、会议会展、国际商贸、创新创业等方面的现代生产服务能力。

图16唐山主要产业服务中心分布图

4.2识别南部沿海发展动力,分阶段推进沿海中心体系建设

(1)融入一带一路全面对外开放格局,激发沿海地区发展潜力

“一带一路”倡议为唐山沿海提供职能升级、定位提升的机遇。首先,唐山港国际能源枢纽地位得到加强。一方面,张唐铁路建成通车后,唐山港在欧亚国际能源运输体系中的“海陆转换枢纽”作用愈加突出;另一方面,在东北亚地区,随着连接蒙俄-日韩经济合作走廊在能源方面的合作加深,唐山在国际能源通道上战略节点地位将得到提升。其次,唐山南部沿海有机会通过与天津共建国际航运中心、争取纳入天津自贸区范围等措施,加强自身在集装箱货运、航运服务、物流枢纽、贸易服务等方面的功能。

(2)准确识别发展动力,把握资源投放时机

南部沿海用地过度超前投放的根本原因,在于对港产城发展规律认识不足,因此准确判断现阶段的发展动力是形成有效空间战略的前提。根据唐山沿海港口、产业发展类型及阶段判断,唐山沿海近期发展动力主要有二方面。一是港口及临港产业的发展。在港口工业型经济发展阶段,伴随港口吞吐量快速上升,以及临港大型重化工业产业的发展,临港地区经济将继续较快发展。二是区域协同带来的外部资源投放。随着全面对外开放、京津冀协同发展、创新驱动等国家战略的深入实施,唐山南部沿海凭借深水港与综保区、协同发展示范区、将获得对外开放平台、产业与功能承载平台、科技创新平台、海洋经济发展基地等多重发展动力。

根据南部沿海的近期发展动力,重新识别和策划南部沿海战略空间资源的主导功能定位,并把握战略资源投放的时间节点和时序,避免过度超前和贻误时机,提升核心资源配置图15唐山现代生产服务职能发展引导及满足

不同企业需求的服务职能引导图

水平和战略空间竞争力(图12)。

图17主导功能及开发时机举例

(3)分阶段推进沿海中心体系建设,确立动态职能体系

对于唐山南部沿海服务中心的建设,首先从唐山南部沿海促进港产城一体化发展、发挥规模集聚效应的需求出发,提出南部沿海具有城市中心职能提升的需求。在遵循客观规律、参考宁波、天津等发展临港重工业的滨海地区、研判发展需求的基础上,通过创新情景模拟,明确应准确把握时机,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分阶段推进,以避免重蹈超前式开发。分为三阶段开发,在点状培育阶段,培育多个专业化服务中心;在极核发展阶段,形成一主多次服务中心,强化生态城综合服务职能;在扩散提升阶段,形成组合型服务中心。

同时,确立唐山南部沿海地区总体功能地位。以生态城与曹妃甸城区共同构筑综合服务中心,打造滨海城市。二者联合定位为支撑唐山经济产业转型升级的科技创新中心和功能集聚区、唐山沿海经济带的城市功能中心、生态示范新城。海港开发区则定位为唐山南部沿海地区重要的生产服务中心。同时,根据服务中心各阶段发展特点,形成与各阶段相适应的动态职能体系。

图18唐山南部沿海服务中心体系分阶段发展引导

图19唐山南部沿海各服务组团定位分阶段发展引导

4.3深化都市区空间结构,提升资源利用效率

(1)构筑生态空间网络,谋划“五类”功能空间

唐山中、北部陆地生态系统与南部沿海生态带,构成了都市区现状大山海生态格局。面对唐山地质条件复杂、灾害多发、工业生产挤占生态空间等问题,需以生态安全格局构建为基础谋划城乡建设空间。具体而言,首先应系统保护湿地、防护林等重要生态斑块以及河流廊道,构建都市区生态本底(图20);通过郊野绿道、骑行路线的规划设计,构筑都市区生态景观走廊(图21)。其次,打造草泊湿地“生态绿心”,以河流与重要交通线构筑的“廊道”联合南部沿海生态带,形成“一心一带,八廊多节点”的生态网络格局(图22)。最后,在判定都市区生态网络格局以及未来空间发展的诉求的基础上,将都市区空间划分为城镇集中建设区、战略预留区、生态功能协调区、城乡统筹示范区,以及南堡盐场五类区域(图23)。

图20都市区生态本底示意图图21都市区生态景观走廊规划图

图22“一心一带,八廊多节点”示意图图23五类都市区功能区分布(2)打造“双核两廊、一轴一带”功能结构

唐山沿海地区的开发迅速拉大了都市区空间结构,形成都市区南北联动不足、中部大片乡村地区缺乏统筹的问题。上版总规中对于都市区南北之间的关系没有做出结构性的安排,本次空间战略重点通过联系南北的“两廊”的打造、南北交通走廊的完善以及中部草泊绿心的打造,补足都市区空间结构,形成南北联动的发展格局。

都市区总体构建“双核、两廊、一轴一带”的空间结构(图25)。双核为中心城区和曹妃甸南北两核;两廊为两条并行生长、串接重点产业区及服务核心的走廊——现代产业走廊、现代服务走廊;一轴一带为“京唐秦发展轴”、“南部沿海发展带”两条区域战略轴带。为促进中部城乡统筹示范区与南北核心同步协调发展,中部以草泊湿地作为“生态绿心”,进而有机渗透,打造特色湿地水田及现代农业,构建以生态旅游、农业休闲、养老房产等多主题的“美丽乡村”(图22)。最后,通过完善都市区高速网和铁路客货运通道,形成都市区对外交通网络(图30)。并通过构建南北两条快速公交走廊,提高南北双核客运联络能力,以TOD开发为导向,带动沿线(尤其是中部地区)功能升级(图31)。

图24唐山联合都市南北发展核心布局图图25唐山都市区空间结构规划图

图26现代产业走廊布局图图27现代服务走廊布局图

图28都市区中部城乡统筹区域生态绿心图29“美丽乡村”布局示意图

图30唐山联合都市区综合交通规划图图31唐山联合都市区交通走廊示意图

5总结

沿海资源型城市面临着产业发展由单一结构转向多元现代产业体系、空间发展重心由内陆转向海陆并重的双重转型,面临重大发展挑战。虽然沿海资源型城市的滨海资源可以为城市转型提供宝贵的发展动力,但同时滨海地区的新区新城发展需要主城提供充足的资源及服务支撑,而资源型城市依赖传统发展路径导致其综合服务能力不足,因此滨海资源很难发挥出应有的价值,利用不当甚至会成为一定时期内城市的发展负担。此外,由于沿海资源型城市的新城新区一般是后发的滨海区域,面临着先发沿海地区的激烈竞争。

因此,此类典型地区与单纯的资源型城市或沿海城市的转型路径都不相同,必须在对自身战略资源、区域的发展机遇充分认识的基础上,提出空间发展战略。本研究提出四个方面的战略引导:产业转型方面,立足自身重工业发展基础,利用沿海资源优势发展海洋产业,

在有条件的地区积极引导创新创业的发展;区域关系方面,需注重与大都市圈、以及与周边滨海区域两个层次的协同关系,加强交通联系,着力构建区域竞合关系;沿海发展方面,在对外开放格局中正确定位,尊重港产城发展规律,理性识别动力,避免超前投入;都市区空间结构方面,以都市区生态空间格局为基底,构建多中心的空间体系,加强主城与滨海之间的联系。

此外,本文对于新时期城市空间发展战略的一般性方法做出了探索。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城市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不确定性增大,对于空间规划的要求也发生了变化,战略的灵活性与弹性变得尤为重要。本研究在南部沿海服务中心体系构建的分析过程中使用了情景分析方法,结论形成对功能演变发展的时序安排以及空间资源投放的弹性控制,即是对规划弹性的一种有效应对。

参考文献

[1]国家计委宏观经济研究院课题组.我国资源型城市的界定与分类[J].宏观经济研究,

2002(11):37-39.

[2]赵景海.我国资源型城市发展研究进展综述[J].城市发展研究,2006,13(3):86-91.

[3]毛蒋兴,何邕健.资源型城市生命周期模型研究[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8,24(1):56-60.

[4]李贞.上海临港地区产业集聚与城市化发展互动关系研究[J].上海城市规划,2014(1):122-125.

[5]李南,刘嘉娜.临港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的创新路径——以唐山为例[J].港口经济,

2010(9):34-37.

[6]王缉宪.中国港口城市的互动与发展[M].东南大学出版社,2010.

[7]陈航.港口和城市互动的理论与实证研究[M].经济科学出版社,2010.

作者简介

王宇飞,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规划师

宋天颖,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规划师

刘瑞刚,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

董晓莉,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工程师

城市社会学2017

城市社会学2017

一、多项选择题 1(5分) 治理的基本特征包括 ?A)治理既涉及公共部门,也涉及私人部 门√ ?B)治理是一个过程√ ?C)治理是一整套规则 ?D)治理不是一种正式的制度,而是持续 的互动√ ?E)治理是协调√ 治理的特征主要包括: ?A)治理的基础不是控制,而是协调√?B)治理不是一种正是的制度,而是持续的互动√ ?C)治理既涉及公共部门,也涉及私人部门√ ?D)治理是自上而下的 ?E)治理不是一整套规则,而是一个过程√2(5分)

制度的文化主要由哪些层面构成? ?A)精神文化、社会意识等概念 ?B)传统、习惯、经验与知识积累形成的 基本层面√ ?C)理性设计和建构的制度文化的高级层 面√ ?D)民风民俗 ?E)机构、组织和设备等的实施机制层面 √ 3(5分) 现代化的城市危机的影响因素主要表现为 ?A)商业化 ?B)信息化√ ?C)全球化√ ?D)知识化 ?E)城市化√ 4(5分) 城市文化传播的过程包括 ?A)采纳阶段√ ?B)接触阶段√

?C)显现阶段√ ?D)融合阶段√ ?E)选择阶段√ 5(5分) 城市社会福利的内容主要包括 ?A)针对外来人口的社会福利体系 ?B)满足社会成员基本生活需求的服务体 系√ ?C)满足社会共同生活需要的服务体系 √ ?D)针对军人家属的设置福利体系 ?E)针对特殊困难者的社会福利服务体系 √ 6(5分) 城市文化冲突具有的主要特征包括 ?A)经济型 ?B)时代性√ ?C)民族性√ ?D)社会性

?E)区域性√ 7(5分) 治理和统治的区别在于 ?A)权力的时限不同 ?B)行为主体不同√ ?C)权力运用的方式不同√ ?D)服务的对象不同 ?E)权力配置的形式不同√8(5分) 城市公共危机的基本特征包括 ?A)两面性√ ?B)紧迫性√ ?C)不确定性√ ?D)高风险性 ?E)社会性√ 9(5分) 城市文化的功能主要包括 ?A)娱乐休闲的功能√ ?B)社会规范的功能√

中国智慧城市建设的必然性及必要性

中国智慧城市建设的必然性及必要性 中国发展至今,城市作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中心,其地位和作用得到前所未有的认识和重视。伴随着经济社会高度发展,中国正处于高速城市化的关键时期,城市化与城市发展空前活跃,同时城市发展也面临着诸多问题,根据智慧城市运营商贝尔信多年来对智慧城市的实践总结探索以及对城市现状的深度分析,深刻认识到中国智慧城市建设的必然性及必要性。 城市化进程使人口压力剧增 中国的城镇化主要表现为城镇人口和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自动党明确提出“要逐步提高城市化水平,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走中国特色的城市化道路”之后,从此揭开了中国城镇建设发展的新篇章,城市化与城市发展空前活跃。依据目前的城市化速度,预计2035年,全国城镇人口数量将占总人口的70%,人口压力过大带来的贫困、贫富差距等种种社会问题,直到2010年,全国城镇居民家庭年总收入低于2万元的贫困人口近3500万人,低于2.5万元的低收入人口达6500多万人。 高资源消耗模式难以为继 由于城市人口季度膨胀,城市发展日益收到土地、空间、清洁水和能源等资源短缺的约束,高资源消费模式难以持续。城市快速扩张造成土地资源消耗过快,土地城镇化快于人口城镇化,重数量不重质量的建设模式已经难以持续;中国城市上班族平均通勤实践全球领先,城市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城市能源消耗急剧上升,据预测,2015年中国城市能耗将占全国的79%,2030年将提高到83%。 环境生态压力日渐加大 传统的高消耗、高排放、高扩张、低效率为特征的粗放外延发展模式使得城市环境压力越来越大,城市居民的居住环境已经受到严重威胁。统计数据表明,全国城市水质为较差级和极差级的监测点占57.2%,同时存在城市地下水过度开采,地面加速沉降等问题。城市自然植被覆盖较低,钢筋水泥丛林面积不断扩大,城市湿地面积锐减,城市绿地占城市建设用地比重仅有10%,生活多样性持续减少。 1/ 1

逃离北上广深 中国十大最宜居二线城市

逃离北上广深中国十大最宜居二线城市 2013年10月29日 09:48 来源:中国企业家 分享到: 0人参与0条评论 三亚 三亚的城市发展,是一条超常规和超越式的发展之旅,这在中国的城市发展中非常少见。三亚的发展首先得益于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其次是海南“国际旅游岛”的龙头,总投资达180亿元的海南东环铁路计划于2010年第三季度建成,到时三亚至海口只要几十分钟。经过几年快速的发展,三亚的房市已不再是纯粹意义的住宅房地产,而是具有特殊性的旅游房地产。三亚的商品房销售,岛外购房者占到90%,国外购房者占近3%。在三亚买房消暑避冬,也成为全国以至国外一些中高层消费者追求生活品质的象征。如今,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三亚正逐步成长为世界级的旅游休闲度假城市,成为愿意享受生活和放松心情的人士之选。

天津 对内陆人来说,能闻到海的味儿,能亲近水,又不至于日日领受海风过于热情的吹拂,正是适度。天津有点被天津话带沟里去了的意思,再加一枚狗不理包子,大家就都觉得它土。其实这座城市,正经说来是中国现代化第一城。北洋政府时期,台上的是北京,台后的是天津。私以为,这是天津最大的魅力。租界建筑外头的石头是硬的,里头的思想史、政治史、经济史更硬。故天津的宜居,首先宜的是对历史有那么点兴趣的人。 宁波 让甬城人最津津乐道的是:宁波2006年被公众评为“年度首选宜居城市”,2009年被评为“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金奖”。与那些干涩、枯槁、笨拙的无水之城相比,宁波很幸运地拥有了穿过城市的流动之水。但它更以经济发达而闻名于世。2009年,宁波市GDP总量超过

了4200 亿元,人均可支配收入名列全国第四位。本是以港口而兴的宁波,目前正努力打造立体化的陆、海、空、水交通运输网络,城市的形象与品质也得到全方位提升。 成都 是天下的“盐”。是中国“第四城”。2009年成都荣获“低碳中国贡献城市”。它最新则拟定了建设世界现代化田园城市目标,分三步走:5至8年实现新三最,中西部第一;20年步入世界三级城市比肩休斯顿;30至50年跻身世界二级城市向巴黎看齐。成都的宜居不仅关乎居住问题,而且还在于有良好发展机遇。尽管经历了汶川大地震的考验,成都的楼市依然坚挺,外地人来蓉购房也创了新高。2007年—2009年一季度期间,在成都的购房者中,外地人占四成左右,约三成左右的外地购房者资产在100万元以上。 杭州

唐山湾生态城规划

唐山湾生态城总体规划 来源:规划建设局浏览次数:579日期:2011年7月20日 10:22 1 项目背景 开发建设曹妃甸,把曹妃甸建成科学发展示范区是党中央、国务院和河北省委、省政府的重大战略决策。加快建设曹妃甸新区,按照区域经济一体化规律、打造世界一流开发区,统筹规划、集合整体实力在区域竞争格局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是现阶段曹妃甸新区面临的重要课题。 规划的指导思想是以把曹妃甸建设成为“经济发达、科教领先、社会和谐、文化繁荣、生态优美、政治文明、人民幸福”的渤海明珠为总目标,以调整优化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立新型产业体系为工作主线;以建设生态城市为平台;探索实现科学发展的路径、形成科学发展示范体系,实现城市建设、产业发展、环境保护、生态优先的“四位一体”的创新型城市发展模式。 2 现状、发展条件、目标及定位 近几年来,曹妃甸新区经济社会发展迅速,经济综合实力显著增强。整个新区宏观经济发展迅速,各方面都面临着良好的发展机遇,包括国际产业转移出现新趋势的机遇、新能源发展潮流和国家战略机遇、环渤海地区开发开放加快的机遇、京津唐区域合作不断推进的机遇、河北建设沿海经济社会强省机遇、唐山建设科学发展示范区的机遇以及大港口和大油田资源组合的机遇。 发展的总目标是将曹妃甸新区建设成为“科学发展示范区,环渤海地区新型工业化基地,国际生态城市”。规划确定曹妃甸新区功能定位为:我国北方国际航运中心重要组成部分;世界级重化工业基地;京津冀城镇群重要的国际港口城市。 3 新区城镇发展与布局 规划中注重对当地生态资源的保护,并构建生态安全格局,以保护新区内多样性的生态资源,求取区域的可持续协调发展。根据生态要素、生态功能和主要区划,按照其对城镇空间发展的制约性和支撑性,确定生态限制性分区,按照其对用地建设的敏感程度分为禁止建设区和限制建设区,作为城镇空间布局的前提。 规划提出曹妃甸新区城镇空间结构为“一核两带”。“一核”包括即将成为京津冀城镇群重要的国际港口城市的曹妃甸新城、曹妃甸工业区和唐海县城,“两带”包括北部城镇发展带和南部沿海产业发展带。曹妃甸新区城镇等级结构按中心城市-副中心城市-工业区-小城镇四级设置。 本次规划提出曹妃甸新区空间发展,应强调基础设施带动,注重生态安全,构筑港口、港区、港城协调发展的空间发展策略,归纳起来可以表述为“建设一流的国际大港、新型工业化基地和国际生态城市”。 4 城市性质、职能、发展战略及规模 新城的城市性质从国际化和国家战略层面考虑新城的定位、从环渤海发展态势考虑曹妃甸的发展定位、从唐山市域城镇结构优化的角度审视新城的定位、从唐山南部地区的创新发展思考新城的定位、《唐山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对新城的定位综合以上分析,并结合新城的现实条件,规划确定城市性质表述为:环渤海重要的国际港口城市,冀东南部沿海中心城市。 新城的城市职能体现在她是京津冀重要的临海产业服务中心,是冀东区域高教、科研及产业转化基地,是国家级滨海生态创新发展中心。 新城的城市发展目标是实现经济体系、社会体系、环境体系、文化体系的共同的和谐发展。城市发展战略包括生态优先战略、影响力战略、区域联动战略、功能互补战略。 曹妃甸新城人口增长的重要因素为主导产业辐射带动关联产业,就业人口带动居住人口。2020年规划期末城市人口将达到80万人。规划至2020年,城市建设用地约73.8平方公里,人均92.3平方米。 5 新城总体布局、用地、综合交通规划 现阶段土地利用特点为:国有土地存量大、土地政策门槛较低、原生态资源富集土地利用结构 新城规划建设用地范围内目前主要的土地利用类型是水产养殖和盐田。 新城空间发展的动力机制的地缘因素以港城联动为主、政治因素以曹妃甸中心的确立为主、生态环境因素以限制与引导为主、高教因素以集聚与推动。新城增长边界确定原则为:保护城市生态环境、防止城市建

智慧城市概念及国内智慧城市分类

智慧城市背景介绍 一、智慧城市概念 1、智慧城市的定义 智慧城市就是运用信息和通信技术手段感测、分析、整合城市运行核心系统的各项关键信息,从而对包括民生、环保、公共安全、城市服务、工商业活动在内的各种需求做出智能响应。其实质是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实现城市智慧式管理和运行,进而为城市中的人创造更美好的生活,促进城市的和谐、可持续成长。 智慧城市是以互联网、物联网、电信网、广电网、无线宽带网等网络组合为基础,以智慧技术高度集成、智慧产业高端发展、智慧服务高效便民为主要特征的城市发展新模式。智慧化是继工业化、电气化、信息化之后,世界科技革命又一次新的突破。利用智慧技术,建设智慧城市,是当今世界城市发展的趋势和特征。 “智慧城市”的理念就是把城市本身看成一个生态系统,城市中的市民、交通、能源、商业、通信、水资源构成了一个个的子系统。这些子系统形成一个普遍联系、相互促进、彼此影响的整体。在过去的城市发展过程中,由于科技力量的不足,这些子系统之间的关系无法为城市发展提供整合的信息支持。而在未来,借助新一代的物联网、云计算、决策分析优化等信息技术,通过感知化、物联化、智能化的方式,可以将城市中的物理基础设施、信息基础设施、社会基础设施和商业基础设施连接起来,成为新一代的智慧化基础设施,使城市中各领域、各子系统之间的关系

显现出来,就好像给城市装上网络神经系统,使之成为可以指挥决策、实时反应、协调运作的“系统之系统”。智慧的城市意味着在城市不同部门和系统之间实现信息共享和协同作业,更合理的利用资源、做出最好的城市发展和管理决策、及时预测和应对突发事件和灾害。 2、智慧城市总体目标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充分发挥城市智慧型产业优势,集成先进技术,推进信息网络综合化、宽带化、物联化、智能化,加快智慧型商务、文化教育、医药卫生、城市建设管理、城市交通、环境监控、公共服务、居家生活等领域建设,全面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城市管理水平和市民生活质量,努力改变传统落后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经过若干年的努力,将城市建成为一个基础设施先进、信息网络通畅、科技应用普及、生产生活便捷、城市管理高效、公共服务完备、生态环境优美、惠及全体市民的智慧城市。 3、智慧城市特征 (1)全面感测:遍布各处的传感器和智能设备组成“物联网”,对城市运行的核心系统进行测量、监控和分析; (2)充分整合:“物联网”与互联网系统完全连接和融合,将数据整合为城市核心系统的运行全图,提供智慧的基础设施; (3)激励创新:鼓励政府、企业和个人在智慧基础设施之上进行科技和业务的创新应用,为城市提供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

城市地下空间规划调查实例报告

成都国际金融中心IFS调查及分析 1、FIS平面功能分布及出入口形式 (1)FIS 1楼有共有5个出入口,红星路、江南馆街和纱帽街各一个,大慈寺路两个。3层停车场,1700个停车位,设有1个出口,1个入口和1个出入口。 下沉式广场

(2)连廊的设置,每隔一段距离(约5米左右)设有连廊,连接两边的商铺,方便顾客来回购物。 (3)负1层有1个地铁出入口;负2层1个地铁出入口,并没有专门的落客区,乘客可直接乘车至此。 (4)采用“回”字型动线,围绕中间商铺形成单一动线,简单清晰,形成人流回路,可有效避免商业死角。 2、竖向分层 (1)主入口设置跨层式电梯,直接将 客流带上3F ,下沉式广场连通-1F ,左 侧大门可以直接进入1F 。从入口处便 将客流引入3F 和-1F ,一方面实现客 流的最大化集中,另一方面也满足了 消费者的喜好需求。 (2)内部设有6各中庭,每层至少有 5部扶梯、3部观光电梯,保障楼层间 的通达性;并设有跨层电梯,连接-2F 至1F 、1F 至3F 、3F 至5F ,让客户能够快速到达目的地。 负1层 负2层

(3)水平动线:采用回字型动线,人流动线较简单。 (4)垂直动线:商场内设置众多扶梯和观光电梯,保障商场垂直通达性。 3、人车流向 (1)IFS地面交通发达,四通八达,十分便捷,通过红星路、纱帽街可进入东大街和大慈寺路的快速通道。 (2)公交线路:周边有4个公交站台,19条公交线路途径本项目,能便捷通向成都各地区,出行便利。 (3)地铁:地铁上盖物业,与地铁2、3号线实现无缝对接,地铁线出入口春熙站位于IFS主入口南端,地铁人群也可通过地下通道直达IFS,为IFS带来大量人流。 观光电梯

中国宜居城市研究报告2020中国科学院内容完整版

中国宜居城市研究报告2020中国科学院内容完整版 《报告》负责人、中科院地理所研究员张文忠介绍,他的研究团队选取了直辖市、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等全国40个城市,开展了新一轮全国宜居城市问卷调查,重点分析了中国宜居城市指数综合评价结果和分维度评价结果。 结果显示,中国城市宜居指数整体不高。40个代表着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准的城市,城市宜居指数平均值仅为59.92分,中位数为59.83分,均低于60分的居民基本认可值,反映出中国和谐宜居城市建设道路还很漫长。 根据评价结果,中国城市宜居指数评价的五座城市为青岛、昆明、三亚、大连和威海。其中,青岛市城市的综合宜居性评价,位居全国第一位;昆明具备舒适宜人的自然环境和特色的社会文化环境,位居第二位;三亚市以空气环境健康取胜,位居第三位;大连市在城市安全性和自然环境宜人性上表现突出,位居第四;威海市自然环境舒适性和宜人性优势明显,位居全国第五位。 同时,中国城市宜居指数评价最低的五座城市为南昌、太原、哈尔滨、广州和北京。其中,北京位居倒数第一位,离居民认可度尚有较大差距。此外,郑州、南宁、呼和浩特、拉萨和银川宜居指数也相对较低。 据中国经济网记者了解,本次《报告》评价指标共包括城市安全性、公共服务设施方便性、自然环境宜人性、社会人文环境舒适性、交通便捷性和环境健康性等6大维度和29个具体评价指标。 研究表明,居民评价得分的是公共服务设施方便性;其次是自然环境舒适度;然后是社会人文环境舒适性;而城市安全性评价得分最低,为55.76分,其中交通安全短板制约最为明显;环境健康性评价得分次低,为58.23分,并以雾霾污染要素评价最低,仅为56.4 分;交通便捷性评价也相对较低,为58.59分,停车便利性和交通运行通畅性是居民不满意的症结所在。 “城市安全性、环境健康性和交通便捷性已成为当前制约中国宜居城市建设的‘三大’短板。”不过,张文忠同时解释,“在29个具体评价指标上,尽管房价与宜居城市有直接关系,但我们特意回避了房价这一评价指标,这主要是为了避免评价结果被房地产商用来炒作。” 《报告》还指出,北京城市宜居指数之所以倒数第一,主要受制于环境健康性、交通便捷性和居民对自然环境的认可度三大维度瓶颈制约。其中,环境健康性维度成为北京宜居城市建设的短板。 宜居城市的构成要素 《GN中国宜居城市评价指标体系》由包括生态环境健康指数、城市安全指数、生活便利指数、生活舒适指数、经济富裕指数、社会文明指数、城市美誉度指数在内的七项一级指标,四八项二级指标,七四项三级指标组成。总结一下城市宜居性的构成要素主要包括以下六个方面: 1、安全要素 安全是人的需求层次中除了基础生理需求之外的首选。目前城市的物质生活水平使绝大部分城市居民已无需过多地关注基础生理需要, 安全成为现代社会中人们关注的焦点问题。 维护公共安全是城市社会、经济、文化、环境协调发展的基础, 是居民安居乐业的必要条件和创造宜居环境的保证。因此, 宜居城市需要有完善的预防与应

国内智慧城市建设情况

国内智慧城市建设情况 建设智慧城市是一个渐进式的过程,所需要时间对有的城市来说可能需要两三年,而有的城市则需要10年甚至更久。但在建设智慧城市的过程中既可以全面推进,也可以重点突破。目前国内已经提出建设智慧城市的城市中,有的是创新推进智慧城市建设,提出了“智慧深圳”、“智慧南京”、“智慧佛山”等;更多的是围绕各自城市发展的战略需要,选择相应的突破重点,提出了“数字南昌”、“健康重庆”、“生态沈阳”等,从而实现智慧城市建设和城市既定发展战略目标的统一。 目前国内智慧城市建设主要分以下几类: 1、创新推进智慧城市建设 这类城市将建设智慧城市作为提高城市创新能力和综合竞争实力的重要途径。 深圳将建设“智慧深圳”作为推进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的突破口,以建设智慧城市为契机,着力完善智慧基础设施、发展电子商务支撑体系、推进智能交通、培育智慧产业基地,已被有关部委批准为国家三网融合试点城市,并提出2012年实现宽带无线网覆盖率达到100%,组建华南地区的物联网感知认证中心等。 南京将提出要以智慧基础设施建设、智慧产业建设、智慧政府建设、智慧人文建设为突破口建设“智慧南京”。将“智慧南京”建设作为转型发展的载体、创新发展的支柱、跨越发展的动力,以智慧

城市建设驱动南京的科技创新,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发展创新型经济,从根本上提高南京整体城市的综合竞争实力。 沈阳是全国著名的重工业基地,近年来致力于创新从老工业城市向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城市转型。为此,沈阳市政府与IBM合作,借助“智慧城市”建设,创新运用绿色科技和智慧技术,以互联网和物联网的融合为基础,为沈阳市生态化建设提供一套完整的方法论,努力实现打造“生态沈阳”的战略目标。 2、以发展智慧产业为核心 武汉城市圈完善软件与信息服务发展环境,加快信息服务业、服务外包、物联网、云计算等智慧产业的发展,推进信息化建设,促进城市圈的综合协调和一体化建设,从而实现加快构建武汉两型社会的战略目标。 昆山高新技术产业发达,生产了全球1/2的笔记本电脑和1/8的数码相机,以此为基础提出了要大力发展物联网、电子信息、智能装备等智慧产业,支撑智慧城市建设。 宁波将以建设6大智慧产业基地为重点,加快推进智慧产业发展。6大基地分别为:网络数据基地、软件研发推广产业基地、智慧装备和产品研发与制造基地、智慧服务业示范推广基地、智慧农业示范推广基地、智慧企业总部基地等。 3、以发展智慧管理和智慧服务为重点 昆山智慧城市建设重点包括智能交通、智慧医疗、服务型电子政务等方面,从而为城市运营和管理提供更好的指导能力和管控能力。

国内外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现状及发展趋势

1.国外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现状及发展趋势 现代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通常是以1863年英国伦敦建成的第一条地下铁道为起点,进入20世纪后,一些大城市普遍陆续修建了地下铁道,城市的地下空间开始为改善城市交通服务,交通的发展又促进了商业的繁荣。自本世纪六十年代初至七十年代末,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建设进入一个高潮,在数量和规模上发展很快。日本东京、大阪的地下商业街,美国曼哈顿的高密度空间的出现,都是在这一时期,以1973年石油危机为转折点。从七十年代中期起,发展势头渐趋平缓。 国外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主要基于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 ⑴经济方面:高密度市中心区地价的高涨使地下空间开发有利可图(投资上的赢利性);雄厚的物质基础,经济实力使地下空间的建设成为可行(投资上的可行性)。 ⑵地理因素:北欧、北美气候寒冷,广泛的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形成一个四季温暖的地下世界,人口的无限制增长需要不断地拓展新的生活空间,同时在质量上寻求高密度环境下的秩序性和高效率的交通联系。 ⑶社会和城市方面:节能抗灾的考虑;保护历史性风貌和复苏城市中心活力之间折衷的产物;城市中心凝聚性和吸引力客观上产生建筑和人口的高密度和立体化交通的需要;同时,进入信息化社会,人和人之间的联系更为广泛和密切,需要更多功能化和集约高效的综合空间。此外,大型城市地下空间的建设对有效地使用土地,节省市政,公用设施的投资,提高城市的交通效率,减少城市经营管理费,保护和改善城市景观都具有综合效益。 国外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现状 国外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成就较高的是日本、美国、欧洲等发达国家。 1.1.1日本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现状

中国八大宜居幸福城市

中国八大宜居幸福城市 1、大连 大连历史悠久,早在6000年前,祖先就开发了大连,1899年开始称大连。第一次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军对大连地区进行了侵扰。作为甲午战争和日俄战争的主要战场,大连在近代史上曾遭受两次大的战争劫,沦为俄、日殖民地近半个世纪。 大连环境绝佳,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有“东北之窗”“北方明珠”“浪漫之都” 之称,是中国东北对外开放的窗口和最大的港口城市;先后获得国际花园城市、中国最佳旅游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等荣誉。 2、威海 威海市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四季变化和季风进退都较明显。与同纬度的内陆地区相比,具有雨水丰富、年温适中、气候温和的特点。威海市大陆度为54.1%,由于濒临黄海,受海洋的调节作用,表现出春冷、夏凉、秋暖、冬温,昼夜温差小、无霜期长、大风多和湿度大等海洋性气候特点。 1984年威海成为第一批中国沿海开放城市。1990年被评为中国第一个国家卫生城市。 1996年被建设部命名为国家园林城市。2009年5月7日被评选为国家森林城市。2015年成为中韩自贸区先行示范城市。2016年被国务院列为第一批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地区。2017年入选为第五届全国文明城市。2018年1月入选首批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城市。 3、昆明 昆明享“春城”之美誉,云南省省会,中国面向东南亚、南亚开放的门户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是中国重要的旅游、商贸城市,西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 昆明开放而时尚,浓缩了云南的区位优势,从两千多年前的“南方丝绸之路”到开放的昆明一直是东亚大陆与中南半岛、南亚次大陆各国进行经济贸易往来及政治联系的陆路枢纽。“中国昆明进出口商品交易会”、“中国国际旅游交易会”、“中国昆明国际旅游节”使昆明成为中国主要的会展城市之一。 4、莱西 莱西位于胶东半岛中部,是国务院确定的沿海地区对外开放县市之一。莱西市地形总趋势是北高南低,北部为低山丘陵,中部为缓岗平原,南部为碟形洼地,境内气候为温带季风型大陆性气候,四季变化和季风进退都比较明显,境内有胶东半岛第一大水库莱西湖,姜山湿地公园,连续举办过两届世界休闲体育大会。 2017年11月,莱西市获评“2017年度中国十大品质休闲县市”,“中国十佳两型中小城市”。 5、兰州 兰州是古丝绸之路上的重镇。早在5000年前,人类就在这里繁衍生息。西汉设立县治,取“金城汤池”之意而称金城。隋初改置兰州总管府,始称兰州。西陇海兰新经济带支点,是新亚欧大陆桥中国段五大中心城市之一。 2017年10月,被授予国家园林城市。 6、西宁

生态城市建设及生态修复项目市场化运作模式

生态城市建设及生态修复项目市场化运作模式 生态城市建设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志,是城市发展的方向。长期以来,由于我们认识的偏差,始终把生态问题当成公益事业来看、来做,使得原本朝阳的生态城市建设步履蹒跚。在政府、专家及商家的共同努力下,如何构建多方共赢的市场化运作模式是生态城市建设及生态修复项目能否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战略课题。 土地是生态城市建设的载体,市场需求是生态城市建设的生命,土地开发市场化是生态城市建设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本报告试图在案例解析及政策解读的基础上,探讨生态城市建设的市场化模式。 除了大地震,唐山的另一个出名的名片一定是污染重镇,因为煤炭和钢铁产业为主导,也正因为如此,唐山的生态城市建设更令人关注、更值得借鉴。2006年底,我受邀顾问唐山市南部的曹妃甸湿地公园开发,首次提出了依托如火如荼的曹妃甸工业区开发创办曹妃甸论坛的概念,引起了当地政府的高度重视。该论坛由河北省人民政府、国土资源部、环境保护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联合主办,唐山市人民政府承办,首届论坛于2009年10月15日召开,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出席,

本论坛的倡导者、现河北省委副书记赵勇指出,曹妃甸论坛的顺利召开极大地丰富了曹妃甸的绿色内涵、提升了唐山市在环渤海及全国的品牌影响力,带动了曹妃甸新区开发。这就是从曹妃甸湿地公园、到曹妃甸论坛、再到现在的曹妃甸生态城的轨迹。南湖生态城是唐山市另一个成功的生态城市建设案例,核心区面积30平方公里,改造前是开滦煤矿采煤沉降区,垃圾遍地、污水横流,严重影响城市形象和环境,通过对采煤沉降区的生态化改造,完成了扩湖景观绿化、地震遗址公园、垃圾山封山绿化等一批生态改造工程,周边片区土地开发吸引了万科、绿城、新加坡仁恒和美等十几家国际知名房地产商争相进驻,土地由每亩10多万元迅速升值到200多万元,土地比开发前增值1000多亿元。由于南湖生态城在改善人居方面的贡献,先后获得了“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联合国“迪拜国际改善居住环境最佳范例奖”。 西安市浐灞生态区位于西安市主城区东北,核心区是浐河与灞河交汇处的三角洲,过去一直是城市的最大伤疤,采砂场、垃圾场遍地都是,经过投巨资生态化改造,通过创办欧亚国际论坛及引入F1摩托艇世锦赛、世界园艺博览会等三大引擎,极大地提升了土地资源价值。 天津滨海新区F1摩托艇世锦赛赛址区项目位于滨海新区塘沽黄港二库,占地2万亩,曾经是农业灌溉水库,现在主要是调蓄功能。2009年10月,天津市政府黄兴国市长接见国际摩联亚洲委员李浩杰先生时表示:希望F1摩托艇世锦赛长期落户天津,以提升天津国际影响力,2011年滨海新区在上海举办的推介会

城市地下空间利用情况调研报告精选文档

城市地下空间利用情况 调研报告精选文档 TTMS system office room 【TTMS16H-TTMS2A-TTMS8Q8-

城市地下空间利用情况调研报告 ——以西安市为例 学院:土木建筑工程学院 班级:城地111 学号:15 姓名:李荣 前言:21世纪是属于地下空间的世纪,尤其是在城市化进程不断深化的中国,对所有城市这都无疑是一次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西安,作为西部发展的区域核心的同时,更兼有历史文明古都的厚重身份。结合世界各地的发展实例,想要解决好“城市综合症”,想要解决好发展变革与历史保护的矛盾,必须做好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工作。 一、西安的发展现状与开发地下空间的必要性 1. 西安的双重身份 1.1既是区域发展引擎,又是历史文化中心 西安是中国六大国家区域中心城市之一,亚洲知识技术创新中心,新欧亚大陆桥中国段和黄河流域最大的中心城市,中国大飞机的制造基地。科技实力仅次于北京、上海,居全国第三位。中国政府正着力将打造西安为国际化大都市。

同时,西安是举世闻名的世界四大古都之一,是中国历史上建都时间最长,建都朝代最多,影响力最大的都城,十三个朝代均建都于此。西安也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最早确定的“世界历史名城”和国务院最早公布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世界着名旅游胜地,被誉为“天然历史博物馆”。 1.2保护古迹所带来的对中心城区发展的必然阻碍 目前来看,西安的区域中心位于明城墙内,东西南北四条大街贯穿钟楼形成辐射带。这样的现实情况对地上建筑提出了两条限制措施: 限高:城墙内100 m 范围内建筑限高24 m , 城墙内200m范围内建筑限高448 m , 依次类推, 城内建筑最高不能超过100 m , 且钟楼周边建筑不能超过钟楼高度, 即古城中心商圈附近建筑不能超过25 m 城墙: 西安旧城区不仅在地面纵向空间上受限高影响, 在横向扩展上也毫无余地。西安城墙是在唐皇城的基础上建成的, 至今己有6 0 多年历史, 是中世纪后 期中国历史上最着名的城垣建筑之一, 不仅城墙需要完整保留, 而且城墙内侧20m 到10m的区域和护城河外沿180m以内区域都为建设控制地带。 这样严格的控制措施的确很好的保护了历史古迹,但却也严重阻碍了商业氛围的形成和区域活力的提升。同时,西安快速发展为老城带来的巨大人流车流量导致古城内交通情况不断恶化,而在寸土寸金的本区域进行道路改造的成本巨大,极难实现。 古城内低密度建设现状

032.市域非城镇建设空间规划研究初探——以《临沂市城市空间发展战略研究》为例

市域非城镇建设空间规划研究初探 ——以《临沂市城市空间发展战略研究》为例 黄蕾 摘要:长期以来,在城市发展战略研究及总体规划层面,市域范围的规划,缺乏对全域空间资源管控,更会出现重城镇建设空间,轻非城镇建设空间的管控研究的现象。本文以临沂市城市空间发展战略研究规划编制过程中对于市域非城镇建设空间规划的研究为关注点,提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下,对于协同城乡均衡发展、营造高品质的生态环境空间、彰显城市独特人文魅力的重要意义。在技术内容方面,首先,从区域空间角度切入,从区域自然生态、历史文化格局分析入手,确定城市生态、文化发展战略。其次,在保护生态底线的基础上,对非城镇建设空间中生态、文化资源布局研究。最终提出以生态保育基底、核心山水田园群、外围山水田园组团、滨水生态廊道、环中心城休闲带等全方位构建全域山水田园空间规划。并加强对规划分阶段的时序安排,实现规划的空间落位与实施管控的实施策略研究。 关键词:空间规划,非城镇建设空间,山水田园,生态文化资源 1引言 1.1.以市域空间规划加强全域空间资源管控 城市空间发展战略规划作为总体规划的前期研究,可以确定未来城市空间发展方向和框架,空间规划的目标就是确保战略发展研究可以落地。 以往市域范围的规划,主要为市域城镇体系规划,侧重于市域结构管控,但对全域空间资源管控不足。由市域城镇体系规划转变为市域空间规划,可加强城市空间发展战略规划对全域空间资源的统筹配置能力,对全域建设空间和非建设空间的整体导控。从而指导城市总体规划明确市域空间规划的方向,从而实现市域空间规划的“一张蓝图”。 1.2.同等重视“城镇建设空间”与“非城镇建设空间” 在《新时期城市总体规划编制要点和要求》(暂行),“编制要点”—“加强空间开发管制”一节中,提出“在市域层次的规划,需合理确定生态、农业、城镇三类空间比例和格局,确定市域城乡建设用地开发强度控制指标,对各类空间中的建设活动提出管理要求。统筹安排城镇各项建设,以及生态、农业空间中的区域性基础设施、乡和村庄的规划建设”。 本文中所指的“非城镇建设空间”,即上述描述中除去“城镇空间”外的空间,主要以市域范围内大面积的生态空间、农业空间(农田、乡村)为主。 一直以来,城市总体规划层面相对重建设用地的管控研究,而轻非建设用地的管控研究。而新时期的空间规划体系需要秉持“综合性思维”,对于非城镇建设空间的规划研究,在保护生态底线的基础上,更需要以人的需求为核心,实现空间上“保护”与“发展”间的均衡。

基于资源转型的唐山生态城市的构建

基于资源转型的唐山生态城市的构建 【摘要】近年来,唐山市结合自身的情况,积极投身生态城市建设。本文从唐山市生态城市建设的现状出发,分析其生态建设的立足点,并依据资源型城市的特点,总结建设的重点内容,以建立唐山市生态城市建设的基本构架。 【关键词】生态城市资源转型唐山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建立社会和谐、环境优美的宜居环境,实现社会、经济、环境的协调发展已经成为国内外许多城市建设发展的目标。2005年9月,经国家环保总局批准,河北省被正式列为全国生态省建设试点省份,2008年河北省政府提出的“三年大变样”加快了河北各地区进行生态城市建设的步伐。目前,唐山市已经迈出建设生态城市的步伐。 一、资源型城市唐山建设生态城市的必要性 1、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唐山市是河北省的老工业基地,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有钢铁、水泥、陶瓷等传统工业。依靠丰富的能源和许多传统产业,唐山市迅速走上了脱贫致富道路,并走在了河北省各城市的最前列。但资源型城市大多是以生态换发展,唐山也不例外。 2007年唐山市GDP为2779.14亿元,比上年增长15.0%,人均GDP达到37765元,在全国城市排名中位于38位;2008年唐山市GDP为3561.19亿元,比上年增长13.1%,人均GDP达到48190元,在全国城市排名19位。唐山的经济增长进入了高速增长的快车道。但这种高速增长,仍未从根本上摆脱传统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发展代价较大。每万元GDP的耗能高达2.735吨标准煤/万元(同期河北省平均水平1.843吨标准煤/万元,青岛市0.88吨标准煤/万元)。因此,唐山市经济转型刻不容缓。 2、遏制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和谐发展 随着唐山城市化进程进一步加快,唐山的经济规模不断扩大,一些资源特别是煤炭、铁矿等不可再生资源日益减少。资源型城市一旦进入衰退期,将使城市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后劲严重不足,并以乘数效应的方式,蔓延到城市的方方面面,造成负的“马太效应”。目前,唐山市生态环境形势十分严峻,环境污染严重。由于治理速度赶不上破坏的速度,生态破坏程度在不断加剧,资源衰竭与浪费相当严重,唐山市的可持续发展面临挑战,迫切需要城市的生态建设。只有建设生态城市,才能在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基础上继续保持经济的稳定增长。

城市社会学名词解释

3.城市生态系统 城市生态系统是城市空间范围内居民与自然环境相互作用形成的统一,是人类在适应自然和改造自然环境基础建立起来的人工生态系统,是一个自然、经济、社会的复合生态系统。 4.城市性: 沃斯把城市特有的生活方式叫做城市性,沃斯认为城市性是从人口规模、人口密度和人口异质性三个因素及其交互的关系中发展出来的。 5.韦伯 早期城市社会学的代表人物之一, 6.凯文林奇 林奇并非学院意义上的城市社会学家,但作为20世纪城市设计最具灵感的学者,他对城市空间与人类行为的关系有着深刻的洞解。林奇相信环境对人有教化作用,城市意象能够给人带来心理的愉悦和激发人的行为和组织人的经验。人对环境的感知也绝非被动的接受。城市的经验本身就是一个有深度和完整的教育过程,认知发展的重点是建构秩序。 7.芝加哥学派 美国本土社会学创始于芝加哥大学,而芝加哥学派最早的一批学者所从事的工作就是城市社会学研究。芝加哥是美国19世纪发展最快的城市,城市的快速发展使芝加哥成为“社会学研究的天然实验室”,芝加哥学者研究的多与移民、城市扩张有关。该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及理论有:帕克的人类生态学、伯吉斯的城市扩张与同心圆理论、沃斯的作为生活方式的城市性。此外芝加哥学派开创了生态学方法。 8.城市域模型 1977年美国社会学家万斯提出城市域模型,其主要观点有两个: 第一、远方城市核的独立。人口向郊外扩展,使城市的郊外中心(核)得以独立,使城市中心与郊区相互作用的等级和强度降低了。 第二、外郊城市的兴起。由于降低了与城市中心联系的强度和等级,外郊城市加强了“自我维持”的能力,并最终脱离中心商业区,其功能甚至超过了原来的城市中心。 10.家庭结构: 是指家庭中成员的构成及其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状态,以及由这种状态形成的相对稳定的联系模式。家庭结构包括两个基本的方面:一是家庭人口要素,二是家庭模式要素 11.城市化 城市化:是指人口、地域、产业结构、生活方式等由农村型向城市型转变的过程 12. 逆城市化:指人口由城市向农村地域的迁移,是城市化达到一定的阶段后出现的城市人口反向流动,是郊区化的发展。逆城市化是城市化发展的新阶段,

智慧城市建设规划方案(完整版v2)

智慧城市建设规划方案

(完整版v2) 2019年11月

目录 1前言 (1) 2智慧城市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4) 2.1智慧城市的发展现状 (4) 2.2智慧城市的发展趋势 (7) 3“智慧城市”建设发展建议 (10) 3.1构建一体化的城市信息化软硬件支撑体系 (10) 3.2构建高度整合的公共服务体系 (10) 3.3构建高度共享的城市政务信息资源体系 (10) 3.4构建快速反应的城市应急管理体系 (11) 3.5构建丰富的城市应用系统体系 (11) 4智慧XX建设目标与原则 (12) 4.1建设目标 (12) 4.2建设原则 (13) 5智慧XX建设总体规划 (14) 5.1总体框架 (14) 5.2技术架构 (15) 5.3应用体系..................................................................................................................... 错误!未定义书签。

1前言 智慧城市,是指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在城市基础设施、资源环境、社会民生、经济产业、市政治理领域中,充分利用物联网、互联网、云计算、IT、智能分析等技术手段,对城市居民生活工作、企业经营发展和政府行政管理过程中的相关活动,进行智慧地感知、分析、集成和应对,为市民提供一个更美好的生活和工作环境,为企业创造一个更有利的商业发展环境,为政府构建一个更高效的城市运营管理环境。 住房城乡建设部于2019年12月5日正式发布了“关于开展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工作的通知”,并印发了《国家智慧城市试点暂行管理办法》和《国家智慧城市(区、镇)试点指标体系(试行)》两个文件,即日开始试点城市申报。办法指出,建设智慧城市是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创新驱动发展、推动新型城镇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举措。 住房城乡建设部于2020年1月29日公布首批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名单,并与试点城市及其上级人民政府签订共同推进智慧城市创建协议。2020年8月5日,住房城乡建设部公布第二

城市地下空间利用情况调查研究报告

城市地下空间利用情况调研报告 ――以西安市为例 学院:土木建筑工程学院 班级:城地111 学号:3111651015 姓名:李荣

前言:21世纪是属于地下空间的世纪,尤其是在城市化进程不 断深化的中国,对所有城市这都无疑是一次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西安,作为西部发展的区域核心的同时,更兼有历史文明古都的厚重身份。结合世界各地的发展实例,想要解决好“城市综合症”,想要解决好发展变革与历史保护的矛盾,必须做好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工作。 一、西安的发展现状与开发地下空间的必要性 1. 西安的双重身份 1.1既是区域发展引擎,又是历史文化中心 西安是中国六大国家区域中心城市之一,亚洲知识技术创新中心,新欧亚大陆桥中国段和黄河流域最大的中心城市,中国大飞机的制造基地。科技实力仅次于北京、上海,居全国第三位。中国政府正着力将打造西安为国际化大都市。 同时,西安是举世闻名的世界四大古都之一,是中国历史上建都时间最长, 建都朝代最多,影响力最大的都城,十三个朝代均建都于此。西安也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最早确定的“世界历史名城”和国务院最早公布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世界著名旅游胜地,被誉为“天然历史博物馆”。 1.2保护古迹所带来的对中心城区发展的必然阻碍 目前来看,西安的区域中心位于明城墙内,东西南北四条大街贯穿钟楼形成辐

射带。这样的现实情况对地上建筑提出了两条限制措施: 限高:城墙内100 m范围内建筑限高24 m ,城墙内200m范围内建筑限高448 m ,依次类推,城内建筑最高不能超过100 m ,且钟楼周边建筑不能超过钟楼高度,即古城中心商圈附近建筑不能超过25 m 城墙:西安旧城区不仅在地面纵向空间上受限高影响,在横向扩展上也毫无余地。西安城墙是在唐皇城的基础上建成的,至今己有60多年历史,是中世纪后期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城垣建筑之一,不仅城墙需要完整保留,而且城墙内侧20m到10m的区域和护城河外沿180m以内区域都为建设控制地带。 这样严格的控制措施的确很好的保护了历史古迹,但却也严重阻碍了商业氛围的形成和区域活力的提升。同时,西安快速发展为老城带来的巨大人流车流量导致古城内交通情况不断恶化,而在寸土寸金的本区域进行道路改造的成本巨大,极难实现。

关于建设生态宜居城市的几点思考

对建设生态宜居城市的认识和思考 白塔镇泮怀宇 建设生态宜居城市是总结国内外城市化经验和教训得出来的城市建设努力实现的最终目标,即最终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为人类生存发展创造最方便、高效、环保的生存和发展环境,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精神。以下谈一些个人对仙居建设生态宜居城市的认识和思考: 一、对生态宜居城市的几点认识 1、生态宜居城市提出的背景。随着城市化的不断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对城市的“生态性”和“宜居性”产生了迫切的需要。1976年联合国首届人居大会提出“以持续发展的方式提供住房、基础设施和服务”;1996年,联合国第二次人居大会提出“人人享有适当的住房”和“城市化进程中人类住区可持续发展”两个主题,倡导人人享有适当住房,确保人类住区更安全、更健康、更舒适、更公平、更持久,也更具效率的全球性目标。近几年,国内也提出了“山水城市”、“生态城市”、“绿色城市”等城市发展新模式,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对“宜居城市”加以具体阐释。国内外学者关于生态宜居城市的理论探讨正悄然兴起。到目前为止,全国共有100多个城市把“宜居城市”作为自己的发展目标。 2、生态城市的内涵。生态的概念查阅权威的《现代汉语词典》和《辞海》等,有关的定义或解释是:生态——指生物在一定的自然环境下生存和发展的状态,也指生物的生理特性和生活习性。在2010城市发展与规划国际大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邹德慈对城市的生态城

市概念进行了解读。生态城市的概念存在了几十年,二十世纪工业文明以后,从生态学的角度研究城市而提出的生态城市。邹院士指出,首先生态城市的核心应当是城市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由三个主要的子系统组成,包括自然系统、经济系统、社会系统。生态城市是三大系统协调而且良性运行的城市。生态城市应该是生态系统健康的、良性的城市。 3、宜居城市的内涵。宜居城市是指经济、社会、文化、环境协调发展,人居环境良好,能够满足居民物质和精神生活需求,适宜人类工作、生活和居住的城市。宜居城市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宜居城市是一个全方位的概念,强调城市在经济、社会、文化、环境等各个方面都能协调发展,人们在此工作、生活和居住都感到满意,并愿意长期继续居住下去。狭义的宜居城市指气候条件宜人、生态景观和谐,适宜人们居住的城市。在实践中,有的城市把生态环境建设放在宜居城市建设的首要位置,突出园林绿化的作用。宜居城市又有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的含义。从宏观层面来看,宜居城市应该具备良好的城市大环境,包括自然生态环境、社会人文环境、人工建筑设施环境在内,是一个复杂的巨系统;从中观层面来看,宜居城市应该具备规划设计合理、生活设施齐备、环境优美、和谐亲切的社区环境;从微观层面来看,宜居城市应该具备单体建筑内部良好的居室环境,包括居住面积适宜、房屋结构合理、卫生设施先进,以及良好的通风、采光、隔音等功效等。 因此生态城市和宜居城市从内涵上讲应该是相互交融互通的,生态的才是宜居的,或者说宜居的城市必然也是生态良好的城市。 二、建设生态宜居城市的主要思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