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内外空气温差

室内外空气温差
室内外空气温差

庭院设计:采用低Re数k-£二方程模型时,要在近壁处布置比较多的节点。采用高Re数k-£模型时,在近壁区域内不布置任何节点,把与壁面相邻的第一个节点布置在旺盛紊流区域内。壁面处理方法有三种:标准壁面函数,非平衡壁面函数和增强壁面函数。

庭院设计:标准壁面函数对于高雷诺数流动问题,有壁面作用的流动过程等有较好的计算结果,应用比较多,计算量较小,精度也较高;非平衡壁面方法用在有压力梯度和非平衡的流动过程中有较好的效果,可以较好的解决撞击等问题。而增强壁面函数法不依赖壁面法则,尤其适用于复杂流动中的低雷诺数流动问题,因此在计算模拟中,近壁区域采用非平衡壁面函数法来处理。

庭院设计:Boussinesq密度假设研究自然对流换热时,必须考虑流体密度随温度的变化,在这样的情况下,连续性方程、动量方程及能量方程互相祸合求解十分复杂。为便于处理由于温差而引起的浮升力项,常常采用Boussinesq假设。Boussinesq假设是对流体流动现象的一种简化。

庭院设计:这个假设认为:流体密度的变化并不显著的改变流体的性质,即除密度外流体的其他物性不变;密度的变化对惯性力项、压力项和粘性力项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对密度仅仅考虑动量方程中与质量有关的项,其余各项中的密度亦作为常数。。

庭院设计:一与T-相对应的流体密度: 在本文的研究中,室内外空气温差会导致二者的密度差,庭院建筑的自然通风则是在该密度差作用下,实现室内外空气交换的过程。该过程满足Boussinesq 假设,因此对建筑物高度方向上的动量方程求解需要考虑浮升力的影响。与将密度设定为温度的函数这一求解方法相比,采用Boussinesq模型计算将获得更快的收敛解。

为了研究庭院式建筑半开放空间内颗粒物浓度和向庭院房间内的迁移情况,对三种典型庭院建筑形式进行了模拟,模拟区域和具体模型庭院建筑的数学模型,取三种典型的庭院开口布局方式,分别为所示的平行开口庭院、所示的垂直开口庭院和所示的不开口庭院,庭院的建筑尺寸为(长、高“宽)为100x15x50m,内部敞开式空间尺寸(长 x高x宽)为70xI5x20m,庭院门洞开口高度lOm,门洞开口庭院设计:宽度为所在围护结构墙体长度的1/S。

庭院设计:模拟空间计算域为庭院建筑相应尺寸的6倍以上,计算域空间尺寸(长x高x宽==XxYxZ)为700x 100x500mo 为保证数值模拟方法在分析庭院内部流动与粒子浓度分布特征的可靠性,需要先验证上述数学模型的合理性。HALL 等用风洞实验研究了一个庭院模型的流场,并提供了实验细节和测试数据,故本文先用文献

庭院设计:的实验数据验证等温条件下数值模拟的准确性。验证模型的计算域空间尺寸(高x宽x长XxYxZ)为4mx0.8mx4m,庭院内部尺寸(高、宽、长=HxWxL)为0.2mx0.2mx0.2m,地面设矩形条以模拟地面粗糙度,其尺寸(高x宽x长X}xY}xZ})为1 Ommx 1 Ommx4000mm } l距50mmo

给出了模拟结果与已有实验结果[19!的比较,其中A和B分别为气流方向距庭院区域为5倍和6倍建筑高度的上风向位置处两个模拟点;h为考察点高度,认ina为背景风速。可见两处风速沿高度变化的模拟结果与文献[19]实测风速廓线有很好的一致性。图3-3为庭院内部中心位置模拟结果与实验数据[19]的对比,图中Urinal峋为考察点风速与屋顶风速的比值,hlH为考察点高度与庭院高度的比。

恒温室温度控制

一、概述 1.1工程概述 随着全球经济高速发展,世界各国对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与生态环境,保障人体健康的认识越来越趋于一致。只有保护好环境,才能促进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在这种环境的驱使下,我国大多数城市都开始在郊区中兴建工业园区,逐步将现处于闹市区中的大小厂矿迁至于兴建的工业园区中。 成都成量工具有限公司是我国研制和生产精密优质量具刃具产品的龙头企业,产品除满足国内需求外,尚出口六十多个国家和地区。该公司为国家一级计量企业。根据成都市政府东调规划,该公司迁址新都,建立新厂区。为使该工厂有关产品的生产和检定达到所需的特殊空气环境,该厂特在2号建筑部分区域中实施恒温恒湿中央空调工程。整个空调被调区域达800㎡。 该空调系统属于高精度温度控制领域,其基准室温度波动允许范围达到±0.1℃,全国仅有清华大学试验室、国家航空航天中心、上海国家检测中心等少数单位成功建立了这种系统。 因该工程为交钥匙工程,且技术含量较高,我公司在承接该工程后,立即组织技术人员对设计图纸的各项参数、指标做了反复的核算,发现原设计院的方案并不能满足建设方对各房间的技术指标的要求。我公司在取得建设单位同意的情况下,对该工程进行了深化设计。 该工程是一个边摸索、边设计、边施工的项目。

1.2高精度温度控制空调系统的特点 该空调工程分为两个系统,共15个房间,其中精度要求最高为基准室,技术要求如下 为满足基准室对环境温湿度高精度的要求,受控房间对室内环境的温湿度、风量等相关技术指标有严格要求: 1、要有稳定的温度场。一是空调系统的制冷量能满足房间的负荷量,将房间内的温度控制在要求温度的大致范围内;二是房间内要有一个合理的气流组织,以便于温度的稳定。 2、要求控制精度高。一是控制元件灵敏度提高。针对温度控制精度为±0.1℃的环境控制,我们选用的温度传感器精度为±0.06℃,在现场调校后可满足±0.1℃的环境控制要求。 二、设计要点 2.1空调负荷的确定 根据建设方提供资料及成都地区气象情况计算出,整个空调系统的制冷量为30万大卡,选择制冷量为30万大卡的制冷机。 2.2风量及气流组织的确定 高精度的温度控制,需要减少一切可能的干扰,其系统必定是定风量系统,即保证送风的恒定,以及各个房间风量的恒定。因此,在平时运行时,其送风总管的风阀,以及各支管和末端的风量平时都不

室内温度系统设计

《专业综合实习》 报告 设计题目:室内温度设计 专业:电气工程及自动化 班级:(三)班 姓名:温强杨涛于兴国王兼姜黎黎指导教师:高飞

目录 1课程设计目的 (1) 2课程设计目的和要求 (1) 3课程设计报告内容 (1) 4总结和体会 (8)

1课程设计目的 综合运用所学过的知识进行室内温度系统设计,并进行实物的焊接以实现设计的要求。 2课程设计题目和要求 课程设计题目:室内温度系统设计。 课程设计要求: 1)测量范围-55℃-125℃; 2)精度误差小于1℃; 3)LED数码直读显示。 3 课程设计报告内容 室内温度系统设计方案论证 进而考虑到用温度传感器,在单片机电路设计中,大多都是使用传感器,所以这是非常容易想到的,所以可以采用一只温度传感器DS18B20,此传感器,可以很容易直接读取被测温度值,进行转换,就可以满足设计要求。 总体设计框图 温度计电路设计总体设计方框图如图1所示,控制器采用单片机AT89S52,温度传感器采用DS18B20,用3位LED数码管以串口传送数据实现温度显示。 图1 总体设计方框图 主控制器 单片机AT89S52具有低电压供电和体积小等特点,四个端口只需要两个口就能满足电路系统的设计需要,很适合便携手持式产品的设计使用系统可用三节电池供电。 温度传感器

DS18B20温度传感器是美国DALLAS 半导体公司最新推出的一种改进型智能温度传感器,与传统的热敏电阻等测温元件相比,它能直接读出被测温度,并且可根据实际要求通过简单的编程实现9~12位的数字值读数方式。DS18B20的性能特点如下: 1)独特的单线接口仅需要一个端口引脚进行通信; 2)多个DS18B20可以并联在惟一的三线上,实现多点组网功能; 3)无须外部器件; 4)可通过数据线供电,电压范围为~V; 5)零待机功耗; 6)温度以9或12位数字; 7)用户可定义报警设置; 8)报警搜索命令识别并标志超过程序限定温度(温度报警条件)的器件; 9)负电压特性,电源极性接反时,温度计不会因发热而烧毁,但不能正常工作。 如图2 DS18B20采用3脚PR -35封装或8脚SOIC 封装,其外部形状及管脚如图2所示。图中①GND 为地,②DQ 为数据输入/输出端,该引脚为漏极开路输出,常态下成高电平,③可选用的VDD 引脚,不用时应接地。SOIC 封装的NC 为空引脚。 图2 DS18B20的两种封装管脚图 其内部结构框图如图3所示。 VDD GND DQ VDD DQ GND NC NC NC NC NC

[教学]室内暖气温度控制器

[教学]室内暖气温度控制器 室内暖气温度控制器(类) 一、项目开发背景 1.1暖气的概述 暖气狭义上是指一种集中供暖设施。它由管道(即暖气管)将锅炉产生的蒸汽或热水输送到房间或车体内的散热器(即暖气片),散出热量,使室温增高,然后流回锅炉重新加热、循环。有时也将“暖气片”称作“暖气”。 1.2暖气的使用现状 中国秦岭-淮河以北的城市,都建有全城规模的暖气管道网络,由政府或政府指定的公司运营,在冬季提供集中供暖服务,服务水平、收费标准和供暖起止日期,在各地各有不同。 秦岭-淮河以南的城市,一般没有全城规模的暖气网络,但存在较小规模(如一个住宅小区内、一个校园内、一个厂区内)的暖气网络。 集中供暖的好处较为明显,供暖效果好,资源利用率高,平均成本较低。缺点主要有:住户没有选择权,也无法调节温度高低;高层住户的供暖效果相对较差,收费却相同;部分住户欠费,但暖气却照常使用,有欠公平之嫌(针对此点,个别地区已经开始将管网设施改造为每户一阀,拒绝为欠费住户供暖)。 由于住户没有选择权,无法调节室内温度高低,造成室温过高,空气流通不好。长期如此居民出现皮肤发紧,口唇干燥、咽部发痒、咳嗽、流鼻血等“暖气病”。如果是居住在可自动调节室温的供暖小区,用户家庭就会出现频繁开关暖

气,室内温度变化较快的情况。这样不仅会增加能源消耗,也对健康不利。会危害到1、呼吸系统嘴唇干裂、鼻咽干燥、干咳声嘶,都是“暖气病”引起的上呼吸道症状2、心血管系统推动全身的血液循环,暖气过热“抢走”人体的水分,会导致血液黏稠度增高,引起血压下降及心绞痛等心血管疾病。屋里暖气过热,和室外温差太大,可能导致血压波动大、冠状动脉“不堪重负”,引发冠心病。同时,对肺心病、心功能不全患者而言,“暖气病”引发的呼吸道感染很容易导致心慌、胸闷等症状。3、泌尿系统来了暖气后屋内太干,体内水分丢失多,如果又经常忘了喝水,可要小心,你的尿量会越来越少。4、皮肤室内温度较高,更会加速皮肤水分流失,使皮肤纤维失去韧性而导致断裂,从而形成无法恢复的皱纹。老年人皮肤瘙痒,不当抓挠还会造成湿疹。 同时,由于室内暖气无法自动调节温度,持续供暖,致使室内温度过高引发了很多事故。例如,中新网3月18日电据台湾中广新闻报道,美国内华达州的一个实验室因为工作人员疏忽,修理暖气之后忘了关机,暖气开了一个早上,活活烤死了30只猴子,还有两只被 热到半死的猴子,不得不安乐死。 居民无法调节室内温度不仅是造成了“暖气病”,引发了一些事故,同时也造成了极大的能源浪费。我国北方地区供热能耗很大,东北地区将近6个月,北京等地区的供暖期也有4个月左右。而我们在生活中对热能的需求主要来源于燃煤,我国是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大国,燃煤占世界煤炭消费量的27%。而我国煤炭消费的主要方式是直接燃烧,这种能源消费结构导致能源利用效率低下、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我国燃煤工业锅炉平均运行效率65%左右,小吨位的燃煤锅炉运行效率甚至不到60%,且效率很难提升,造成能源浪费严重。众所周知,煤炭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是温室气体的主分。由于北方绝大部分采用集中供暖,无论是否

推荐-冬季供热采暖室内空气温度计量技术规范 精品

冬季供热采暖室内空气温度计量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规范适用于在冬季供暖期间未采取热计量收费方式的辽宁省居民住宅、办公、生产及公共场所室内空气温度的检测。 2 引用文献 本规范引用下列文献 GB/T18204.13—2000《公共场所温度检测方法》 JJF1101—20XX《环境试验设备温度、湿度校准规范》 JJF1007—1987《温度计量名词术语》 JJF1001—1998《通用计量术语及定义》 JJF1059—1999 《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 《辽宁省城市供热管理办法》(20XX) 使用本规范时,应注意使用上述引用文献的现行有效版本。 3 术语 3.1温度计量器具temperature measuring instrument 用以直接或间接测量出被测物体的温度值的计量器具。 3.2 分辨力resolotion [of a displaying device] 显示装置能有效辨别的最小的示值差。 注:对于数字式显示装置,这就是当变化一个末位有效数字时其示值的变化。 3.3已修正结果corrected result 系统误差修正后的测量结果。 3.4 未修正结果uncorrected result 系统误差修正前的测量结果。 3.5 测量结果result of a measurement 由测量所得到的赋予被测量的值。 3.6 热辐射heat radiation 依靠物体表面对外辐射可见或不可见的射线(电磁波或光子)而传递热量。 4 检测仪器和设备 4.1 温度检测仪器 检测用温度计量器具最小分辨力应不大于0.2℃,最大允许误差:±0.5℃。

4.2 时间检测仪器 计时器:分辨力小于或等于1s 。 4.3 距离检测仪器 测距仪:分辨力小于或等于1mm 。 4.4 测温支架 4.5 热辐射屏蔽器材 5 检测条件 在检测过程中 ——被检测室内的门、窗应关闭; ——检测点离墙壁应不小于0.5m ; ——所有检测点应离开冷源和热源不小于0.5m ,如达不到要求,则必须采取热辐射屏蔽措施; ——检测点的感温元件不可让阳光直接照射; ——室内应无人员移动,人员必须移动时,应慢速且距感温元件0.5m 以上。 6 检测方法 6.1 检测点的选择与分布 6.1.1 检测点的选择 所有检测点离地面(1.20±0.10)m 高。当检测点被室内物体占据,无法放置测温元件时,应尽可能在该检测点附近选取新的检测点。 6.1.2 检测点的分布 室内面积不足16m 2,检测中央一点(房间平面对角线交汇处为检测点)如图1;16 m 2以上但不足30 m 2测两点(房间平面对角线三等分,其中两个等分点做检测点)如图2;30 m 2以上但不足60 m 2测三点(房间平面对角线四等分,其中三个等分点做检测点)如图3;60m 2以上测五点(房间平面两对角线各四等份,其中五个等分点做检测点)如图4。 图1 图2 图3 图4 6.2 室内温度检测 6.2.1 检测人员进入室内,按上述规定选取检测点后,用测温支架将感温元件固定,若室内存在日光等热辐射的影响,应采取热辐射屏蔽措施。

温湿度控制控制说明

组合式空调机组温湿度控制方案说明 、设计概述 本控制系统便于提高HVAC设备的性能和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该系统控制 器独立运行,保证自动控制过程的安全、可靠性;PID控制方式提供了良好的 控制精度和调节特性,特别适合于暖通空调系统控制。系统提供了消防信号联锁及报警、压差报警,风机启动连锁等多重保护措施,保证系统的安全运行。 本系统使用和操作极为简便,控制灵活方便。用户可通过直观的显示监测和控 制空调设备,方便的修改温湿度控制设定值,实时监测运行数据。 二、监视及控制内容 1 ?空调箱温湿度控制原理: 1)温湿度控制 DDC控制器采样回风温T和回风湿度H在DDC内部与设定点比较,其差值 △ T和厶H经比例积分PI控制模块计算后输出调节值至调节压缩机、电加 热、加湿器输出,保持室内温度湿度稳定。当回风温度高于设定点温度,控制器输出信号给压缩机启动,降低室内温度。当回风温度低于设定点温度,控制器输出信号给电加热,使其逐级打开,使室内温度升高。当湿度高于设定湿度时,控制器输出信号给压缩机,使其打开,降低温度除湿。 当湿度低于设定湿度时,控制器输出信号给加湿器,让其打开,增大加湿量,保持室内湿度稳定。 2)故障报警 空调机有任何不正常状态,系统均视为故障讯号,并立即报警,报警包括:温度超限报警、湿度超限报警、风机状态异常报警、滤网阻塞报警等。 3)联锁控制 压缩机、电加热、加湿器与风机连锁控制:在冬季和夏季运行模式下,风机 启动后,压缩机、电加热、加湿器即根据需要动作,然后根据回风温度、湿度要求

打开或者关闭,在正常关机情况下,自控系统在接到关机信号后,关闭电加热、加湿器、压缩机。 机组启停连锁控制: 空调自控系统在得到风机运行状态反馈信号的情况下,根据回风温湿度要求开启电加热、压缩机、电加湿等。 一旦空调系统故障报警,空调自控系统自动关闭电加热、电加湿、压缩机,关闭风机,当压缩机有任何故障,也将关闭压缩机,并显示报警原因,停止其工作。 4)控制参数显示和设定: 空调机各状态参数在就地DDC控制器上显示出来,参数包括:回风温 度、湿度,面板温度设定输入(也即面板输出到控制器的温度设定信号)、 面板湿度设定输入(也即面板输出到控制器的湿度设定信号)。 另也可对所有DDC控制器的DO和A0点进行超驰控制,实现对所有不同设备的手动控制。

公共建筑室内温度控制管理办法

关于印发《公共建筑室内温度控制管理办法》的通知 建科〔2008〕115号 各省、自治区建设厅,直辖市建委,计划单列市建委(建设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建设局: 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现将《公共建筑室内温度控制管理办法》(可在https://www.360docs.net/doc/8e7581764.html,下载)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二○○八年六月二十五日 公共建筑室内温度控制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公共建筑空调系统的科学运行管理,合理设置公共建筑室内温度,节约能源与资源,保护环境,营造适宜的室内舒适环境,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严格执行公共建筑空调温度控制标准的通知》,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室内温度控制是指控制利用空调系统进行室内供冷和供热房间的空气温度,使之不超过规定的限制标准。 第三条公共建筑夏季室内温度不得低于26℃,冬季室内温度不得高于20℃。 第四条本管理办法适用于所有以舒适性为目的,使用空调系统或设备进行供冷和供热的公共建筑的室内温度控制。医院等特殊单位以及在生产工艺上对室内温度有特定要求的公共建筑除外。

第五条国务院住房和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全国公共建筑室内温度控制工作的监督与管理。地方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辖区公共建筑室内温度控制工作的监督与管理。 第六条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将公共建筑室内温度控制工作纳入到节能减排工作目标责任体系,并对实施情况进行监督考核。 第二章室内温度控制 第七条新建公共建筑空调系统设计时,设计单位应严格按照《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的相关条款进行设计。空调房间均应具备温度控制功能。主要功能房间应在明显位置设置带有显示功能的房间温度测量仪表;在可自主调节室内温度的房间和区域,应设置带有温度显示功能的室温控制器。 第八条设计单位及使用单位应选用具有温度设定及调节功能的空调制冷设备,可根据建筑负荷需求调节供冷与供热量,维持室内温度在设定值。 第九条建筑所有权人或使用人、新建公共建筑的建设单位,应选用具有温度设定及调节功能的空调制冷设备,严格禁止选用不符合节能要求的产品。 第十条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机构在施工图纸审查过程中,应进行室内温度监测和控制系统的设计审查,提出审查意见。 第十一条空调系统无温度监测与控制设施的建筑,其所有权人或使用人应根据建筑的现状,选择合适的室温控制设施改造方式。建筑面积大于两万平方米的,应进行温度自动监测与控制的改造;建筑面积小于两万平方米的,改造完成后应具备温度监测与控制手段。 第十二条建筑所有权人或使用人应委托具有设计资质的单位进行温度监测与控制设施的改造设计,相关文件应向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机构备案。 第十三条建筑所有权人或使用人或实施改造的单位,应采购具有产品合格证和计量检定证书的温度监测和控制设施,并进行调试。改造完成后应进行竣工

室内采暖课程设计计算说明书

河北建筑工程学院 课程设计计算说明书 课程名称:室内采暖 系:能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专业:给水排水工程 班级:水 122 学号: 2012306221 学生姓名:郭俊涛 指导教师:马宏雷 职称:副教授 2012年12月24日

目录一.室外参数 二.热负荷计算及其依据 三.散热器 四.管道的布置 五.管道的水利计算六.参考资料

三.散热器 考虑到散热器耐用性和经济性,本工程选用铸铁柱型散热器。结合室内负荷,选择铸铁M132散热器。结合室内负荷,散热片主要参数如下,散热面积0.24m2,水容量1.32L/片,重量7Kg/片,工作压力0.5MPa。多数散热器安装在窗台下的墙龛内,距窗台底80mm,表面喷银粉。 1、散热器的计算 本设计采用M--132型散热器。 (1)、散热器散热面积的计算 散热面积的计算可按《供热手册》\的计算公式进行计算。散热器内热媒平均温度t的确定。本设计在计算时,不考虑管道散热引起的温降。对于双管热水供暖系统,为系统计算供、回水温度之和的一半,而且对所有散热器都相同。(2)、散热器片数的计算 散热器片数的计算可按下列步骤进行: 1) 利用散热器散热面积公式求出房间内所需总散热面积(由于每组片未定,故先按1计算); 2) 得出所需散热器总片数或总长度H; 3) 确定房间内散热器的组数m; 4) 将总片数n分成m组,得出每组片数n`,若均分则n`=n/m(片/组); 5) 对每组片数n`进行片数修正,乘以b,即得到修正后的每组散热器片数,可根据下述原则进行取舍; m; 6) 对柱型及长翼型散热器,散热面积的减少不得超过0.1 2 7) 对圆翼型散热器散热面积的减少不得超过计算面积的10﹪。 2、散热器数量的计算

室内温度控制器

一、背景及意义 (2) 二、系统目标 (2) 三、工作内容 (2) 四、实验测试 (3) 五、附录 (3)

一、背景及意义 单片机是一种集成在电路芯片,是采用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把具有数据处理能力的中央处理器CPU随机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多种I/O口和中断系统、定时器/计时器等功能(可能还包括显示驱动电路、脉宽调制电路、模拟多路转换器、A/D转换器等电路)集成到一块硅片上构成的一个小而完善的计算机系统。具有体积小、功耗低、控制功能强、扩展灵活、微型化和使用方便等优点,广泛应用于仪器仪表中,结合不同类型的传感器,可实现诸如电压、功率、频率、湿度、温度、流量、速度、厚度、角度、长度、硬度、元素、压力等物理量的测量。 本设计就是在单片机基础上通过外加传感器等,实现室内温度的测量及控制,主要利用单片机的信息采集及处理能力。本设计同时可利用于各种温控环境中,例如蔬菜大棚温度控制,养殖场孵化环境温度控制等,旨在采用低成本器件实现较高精度的温度控制,具有一定的实用性,并能通过本设计加深对单片机的理解,掌握单片机接口及软硬件系统的设计方法。 二、系统目标 温度控制器采用温度传感器,每隔一定时间或实时采集室内温度,在屏幕上显示并与设定值相比较,在设定的温度允许范围内对室内的温控系统(空调系统、暖气系统)进行调控,使室内温度始终保持在一个合适的范围内,根据不同的工作环境设定温差允许的精度,以便于满足生活工作及生产环境需要。 该温度控制器配制3个键(类似于空调机的控制面板:加1键、减1键、功能选择键),提供给用户来进行温度的增减及初始值的设定等。 温控器同时配制LED数码显示或液晶屏显示,实时显示室内的温度。 温控器在检测到室内的温度超过上下限,并已经超出温控系统的调控范围时,能够通过声光报警提示人们注意并作出相应的调整以满足温度要求。 整个温控器的设计包括硬件系统与软件系统的设计。 三、工作内容 总体设计方案 通过温度传感器将采集到的温度信号转化成与之对应的电信号(电压或电流),经过处理放大后通过A/D转换器进行A/D转换,将得到的数字信号输入到单片机中进行处理,并通过外围设备(屏幕)显示。处理过程即为判断室内温度,并控制加热系统(如进气口的开度、燃料的入量等),最终达到温度设定值。 设计框图如下:

室内温度自动调节控制系统

室内温度自动调节控制系统 摘要 在人们日常生产及生活过程中,经常要用到温度的检测和控制。随着微型计算机和传感器技术的迅速发展,自动检测领域发生了巨大变化,室内温度自动检测控制方面的研究有了很大进展。同时现代电子产品性能进一步提高,产品更新换代的节奏越来越快。本次课程设计是基于STC89C52单片机基础板所做的温度检测调节系统,不仅对于学习单片机技术等专业知识有实际意义,而且还可以增强动手能力。 这次设计的系统,硬件电路主要包括单片机最小系统电路,温度采集电路,显示电路,语音播报电路,按键电路,继电器电路等。软件程序主要包括主程序,读出温度子程序,计算温度子程序,显示温度刷新子程序,语音播报程序等。我们利用DS18B20温度传感器采集温度通过STC89C5单片机系统在应用板上利用LCD1602液晶显示屏显示实时测得的温度,通过程序进行语音播报;当温度超过设定的上限时,继电器闭合,并驱动动机工作,以实现降温。 经过调试,结果显示LCD屏准确显示了室温,并能进行语音播报。当温度超过设定上限时,继电器闭合,风扇工作,开始降温;实现了系统设计要求的功能。 关键词:室内温度,自动控制,STC89C52单片机,语音播报。

目录 0 前言 (1) 1总体方案设计 (2) 1.1设计方案论证 (3) 1.2 主控制器 (3) 1.3 LCD液晶显示 (3) 1.4 温度传感器 (3) 2硬件电路设计 (6) 2.1.主控制器 (6) 2.1.1 电源部分 (7) 2.1.2 串口电路 (7) 2.1.3晶振电路 (8) 2.1.4复位电路 (9) 2.2 显示电路 (9) 2.3 数据采集电路 (9) 2.4语音电路 (10) 2.5按键电路 (11) 3 软件设计 (11) 3.1 主程序设计..................................................................................... 错误!未定义书签。 3.2 温度转换程序 (13) 3.3 温度显示程序 (13) 4 调试分析 (14) 4.1 硬件调试 (14) 4.1.1硬件调试方法 (14) 4.1.2 电源调试 (14) 4.1.3 语音模块调试 (14) 4.2 软件调试 (14) 5 结论 (17) 参考文献 (18) 附录1 电路原理图 (19) 附录2 .PCB图 (20) 附录3主程序 (21)

基于PLC的室内空调温度控制设计_毕业设计论文

基于PLC的室内空调温度控制设计 【摘要】 本设计是将温度传感器采集到的室内温度转换为电阻的变化,再通过变送器将其转化为模拟的输入电流或电压的变化,然后经过温度模块FX0N-3A把采集到的模拟量转换成数字量送给PLC主模块,经过CPU的处理然后输出控制信号,控制两台压缩机和报警灯。 当温度低于25度时,压缩机不工作,空调不启动;当温度高于30度时,启动一台机组Y0,空调开始制冷;当温度高于36时再启动一台Y1,制冷效果加强,当温度减低到30度时;停止Y0,制冷下降,降到26度时两台都停止,空调此时相当于一台风扇,没有制冷效果;当温度低于23度时,Y2会发出报警,并能利用上位机实现实时监控,并且能够控制下位机。 【关键词】:温度传感器,PLC,压缩机 ABSTRACT This design is using temperature sensor PT - 100 acquisition indoor temperature conversion for resistance changes, another transmitter transform and then into module to the input current, voltage or change FX0N - after temperature module and the gathering to triple-a analog conversion into the digital quantity of PLC, after the main module for the processing and CPU output control signal, control two compressors and alarm lamp. When the temperature is below 25 degrees is compressor doesn't work namely air conditioning don't start, when temperature higher than 30 degrees to start a unit Y0, air conditioning refrigeration and when temperature higher than start when restarting a 36 Y1, refrigeration effect strengthening, when the temperature reduced to 30 degrees to stop Y0, refrigeration down, down to 26 degrees, air conditioning stop at two equivalent of a fan, no refrigeration effect, and when temperature is below when 23 degrees issued a warning, and may Y2 could use PC realize real-time monitoring, and can control a machine. 【KEY WORD】:temperature sensor, PLC, compressor

采暖设计热负荷指标q计算公式

采暖设计热负荷指标q计算 一、比较准确的计算方法,公式如下: (1) q=Q/A 分别为冬季采暖通风系统的热负荷(W)和建筑面积(m2)。 式中Q,A Q=Q1+Q2 1)围护结构的耗热量,包括基本耗热量和附加耗热量,且基本耗热量计算公式为 Q1=A×F×K×(tn-twn) (2) 式中Q1、F、K、a、tn、twn分别表示围护结构的基本耗热量(W)、维护结构的面积(m2)、传热系数[W/(m2·K)]、温差修正系数(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表4.1.8-1)是根据围护结构与室外空气接触的状况对室内外温差采取的修正系数、冬季室内计算温度(℃)、采暖室外温度(℃)。 围护结构附加耗热量Q1,包括朝向附加、风力附加、外门附加和高度附加,各项附加应按其占基本耗热量的百分比确定。根据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4.2.6中规定进行修正。 2)加热由门窗缝隙渗入室内的冷空气的耗热量,计算公式为: Q2=0.28×cp×ρwn×L×(tn-twn) (3)式中Q2表示由门窗缝隙渗入室内的冷空气的耗热量(W)、tn和twn与上同、Cp表示空气的定压比热容[kJ/(kg·K)] ,温度为250K时,空气的定压比热容 cp=1.003kJ/(kg·K),300K时,空气的定压比热容cp=1.005kJ/(kg·K),冬天可 按250K时的值算。ρwn表示采暖室外计算温度下的空气密度(kg/m3)、L表示渗透空气量(m3/h)、其计算公式如下: ×l×m×b (4) L=L 式中L0表示在基准高度(10m)风压的单独作用下,通过每米门缝进入室内的空气量[m3/(m·h)] 、l表示门窗缝隙的计算长度(m)、m表示冷风渗透压差综合修正系数(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附录D),b表示门窗缝渗风指数,

室内温度报警控制系统设计

室内温度报警控制系统 设计 TYY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TYYUA16H-TYY-TYYYUA8Q8-

课程设计说明书 设计名称:计算机控制技术课程设计 题目:室内温度报警控制系统设计 学生姓名: 专业:电气工程与自动化 班级:11自动化(2) 学号:XXXXXXXXXXXX 指导教师:陈广义 日期:年月日 课程设计任务书 专业年级班 一、设计题目 室内温度报警控制系统设计 二、主要内容 设计基于DS18B20的数字式室内变电站温度控制系统,控制程序主要包括主程序、读出温度子程序、按键子程序、控制风机子程序等。要求能检测、显示及通过控制排气风机来降低室内温度。 三、具体要求 1.对室内温度进行检测及控制。温度显示范围:゜C~+゜C,精度误差在゜C以内 2.温度控制范围:室温~60゜C 3.能设置温度上限,下限,并可随时修改

4.LED数码管直读显示实测温度,设置温度上限温度,下限温度(用键控制设定温度) 5.温度等于上限时,报警;根据所测温度所在的界限控制三台风机的运行状态。 6.温度控制(风机)启/停键控制系统的启动和停止 四、进度安排 1.课程设计报告。 2.程序清单(电子版) 六、总评成绩 指导教师签名日期年月日 系主任审核日期年月日 目录 1、设计方案论述 1.1简述 1.2控制方法介绍 1.3设计功能介绍 2、控制系统设计 2.1系统硬件电路设计 2.2.1电路图、各部分的作用说明 2.1.2元件、器件介绍 2.2系统软件设计 2.2.1流程图 2.2.2说明 3、系统调试 过程叙述 4、总结 5、参考文献 1、设计方案论述

测量室内温度

基 于 单 片 机 的 室 内 温 度 测 量 系 统 专业:2011级电子信息工程 姓名:范开鹏 学号: 时间:2013年10月19日 一、设计任务书 1、设计题目:基于单片机的室内温度测量 2、设计背景:在日常生活中温度与人们息息相关,采用单片机来对温度进行控制已成为当今的主流。现在采用单片机来实现对温度的控制。它的主要组成部分有:AT89S51单片机、温度传感器、键盘与显示电路、温度控制电路。可实时的显示和设定温度,实现对温度自动控制。 3、设计要求: 1)能够完成对温度的测量且达到精度范围; 2)设计方案和结构框图应简单明了; 3)所设计的测温计应当方便使用;

4)温度计抗干扰能力要强; 5)完成此次设计所需费用应当合理; 6)完成本毕业设计电路原理图设计。 7)完成本毕业设计程序流程图和汇编语言源程序设计 8)完成软件和硬件系统的调试,功能指标达到技术要求; 9)完成本毕业设计程序流程图和汇编语言源程序设计 4、元器件选择、系统组成: CPU选用的是 AT89S51 、温度传感器用的是Dallas公司的DS18B20、显示器选用的LCD液晶屏;主要组成部分有:AT89S51单片机、温度传感器、键盘与显示电路、温度控制电路。 元件清单列表如下:

二、数学模型的建立和算法的确立 电路的总体工作原理 温度控制系统采用AT89S51八位机作为微处理单元进行控制。采用4X4键盘把设定温度的最高值和最低值存入单片机的数据存储器,还可以通过键盘完成温度检测功能的转换。温度传感器把采集的信号与单片机里的数据相比较来控制温度控制器。 系统框图如下: 各元件功能、选择原因及系统总体设计思路 运放、数/模转换电路 CMOS 8位单片机,片 1000次的Flash只读程序存储器,器件采用ATMEL公司的高密度、非易失性存储技术制造,兼容标准MCS-51指令系统及80S51引脚结构,芯片内集成了通用8位中央处理器和ISP Flash存储单元,功能强大的微型计算机的AT89S51可为许多嵌入式控制应用系统提供高性价比的解决方案。AT89S51具有如下特点:40个引脚,4k Bytes Flash片内程序存储器,128 bytes 的随机存取数据存储器(RAM),32个外部双向输入/输出(I/O)口,5个中断优先级2层中断嵌套中断,2个16位可编程定时计数器,2个全双工串行通信口,看门狗(WDT)电路,片内时钟振荡器。 此外,AT89S51设计和配置了振荡频率,并可通过软件设置省电模式。空闲模式下,CPU暂停工作,而RAM定时计数器,串行口,外中断系统可继续工作,掉电模式冻结振荡器而保存RAM的数据,停止芯片其它功能直至外中断激活或硬件复位。同时该芯片还具有PDIP、TQFP和PLCC等三种封装形式。AT89S51单片机综合了微型处理器的基本功能。按照实际需要,同时也考虑到设计成本与整个系统的精巧性,所以在本系统中就选用价格较低、工作稳定的AT89S51单片机作为整个系统的控制器。 5.温度传感器的选择

供热计算说明书

供热工程课程设计计算说明书 第1章设计原始资料 1.1设计目的 运用《供热工程》课程所学到的理论知识,对图示建筑物进行供热工程设计计算,并进行方案选择以巩固所学理论知识和培养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1.2设计题目 张家口市新区中学宿舍楼采暖设计 1.3设计原始资料 1、建筑概况: (1)该建筑物为张家口市新区中学学生宿舍楼,共5层。 (2)层高:该建筑物房间高度见图纸。 (3)建筑结构:全部为砖混结构,外墙均为37墙,外墙加聚苯板保温。外窗为塑钢窗,单、双层普通玻璃。外门为铝合金玻璃门,内门均为保温木门。门窗结构和尺寸见图纸,其它未提条件见图纸。 (4)设计热媒:60℃/50℃机械循环单管顺流异程式热水系统。 (5)宿舍居室每室4人,按单床布置,总建筑面积为3169.10平方米,其中1-5层建筑面积均为633.82平方米,檐口高度为17.25米。 2、设计要求及条件 整栋建筑物均采用供暖系统。室内设计温度要求取18℃。 第2章供暖系统热负荷计算 2.1设计气象资料 2.1.1查出设计题目中建筑物所在地区的相关气象资料 查《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实用供热空调设计手册》(以下简称《供热手册》)等其他规范及手册,得出以下设计参数: 1、冬季供暖室外计算温度的确定

采暖室外计算温度,应采用历年平均不保证5天的日平均温度,主要用于计算采暖设计热负荷。查得张家口市冬季供暖室外计算温度为-12℃。 2、冬季室外平均风速 冬季室外平均风速应采用累年最冷3个月各月平均风速的平均值,“累年最冷3个月”,系指累年逐月平均气温最低的3个月,主要用来计算风力附加耗热量和冷风渗透耗热量。查得张家口市冬季室外平均风速为3.6/m s 。 3、冬季主导风向 冬季“主导风向”即为“虽多风向”,采用的是累年最冷3个月平均频率最高的风向,风向的频率指在一个观测周期内,某风向出现的次数占总数的百分数,主要用来计算冷风渗透耗热量。用四个字母ESWN 分别表示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其它方位用这四个字母组合表示风的吹向,即风从外面刮来的方向。当风速小于0. 3米/秒时,用字母c 来表示,参见《供热手册》,张家口主导风向为WN ,即西北风。 2.2围护结构热工性能 2.2.1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K 值 传热系数K 值可用下式计算: 20111/()11o i n j w n i w K W m G R R R R δαλα===?++++∑ 式中 : 0R ——围护结构的传热阻,2o m G ?/W ; n α、w α——围护结构的内表面、外表面的换热系数,2/()o W m G ?; n R 、w R ——围护结构的内表面、外表面的传热阻,2o m G ?/W ; i δ——围护结构各层的厚度,m ; i λ——围护结构各层材料的导热系数,/()o W m G ?; j R ——由单层或多层材料组成的围护结构各材料层的热阻,2o m G ?/W 。 2.2.2 建筑各维护结构K 值计算

室内温度报警控制系统设计

课程设计说明书 设计名称:计算机控制技术课程设计 题目:室内温度报警控制系统设计 学生姓名: 专业:电气工程与自动化 班级: 11自动化(2) 学号: XXXXXXXXXXXX 指导教师:陈广义 日期:年月日

课程设计任务书 专业年级班 一、设计题目 室内温度报警控制系统设计 二、主要内容 设计基于DS18B20的数字式室内变电站温度控制系统,控制程序主要包括主程序、读出温度子程序、按键子程序、控制风机子程序等。要求能检测、显示及通过控制排气风机来降低室内温度。 三、具体要求 1.对室内温度进行检测及控制。温度显示范围:00.0゜C~+99.9゜C,精度误差在0.1゜C以内 2.温度控制范围:室温~60゜C 3.能设置温度上限,下限,并可随时修改 4.LED数码管直读显示实测温度,设置温度上限温度,下限温度(用键控制设定温度) 5.温度等于上限时,报警;根据所测温度所在的界限控制三台风机的运行状态。 6.温度控制(风机)启/停键控制系统的启动和停止

四、进度安排 五、完成后应上交的材料 1.课程设计报告。 2.程序清单(电子版) 六、总评成绩 指导教师签名日期年月日 系主任审核日期年月日

目录 1、设计方案论述 1.1 简述 1.2 控制方法介绍 1.3 设计功能介绍 2、控制系统设计 2.1 系统硬件电路设计 2.2.1 电路图、各部分的作用说明 2.1.2 元件、器件介绍 2.2 系统软件设计 2.2.1 流程图 2.2.2 说明 3、系统调试 过程叙述 4、总结 5、参考文献

1、设计方案论述 1.1简述 本课题为室内温度报警控制系统设计:由于控制对象为室内空气、有较大的流动性,且对温度控制的精度要求不高,所以利用简单开关式温度控制方法。 该系统利用数字式温度传感器测温,采用温度开关控制算法来控制三台风机的工作状态,来达到调节室内温度的目的。 1.2控制方法介绍 简单的开关式温度控制:通过设定温度上、下限温度进行简单的开关报警与控制。这种方法的缺点是不能进行温度的精确控制,适合于要求不高的场合。 1.3设计功能介绍 显示功能:前三个数管在非设定状态时显示三台风机的运行状态,第三个数码管在设定状态时用来指示现在修改的参数。后三个数码管显示测量温度值并在设定状态期间显示上、中、下三个不同的温度设定值。 温度设定功能:当按键一第一次被按下就进入温度下限设定状态,第三个数码管显示最低一横指示现在在修改下限。后三个数码管则显示当前下限值。进入设定状态后,通过按第二、三个键就可以在允许的范围内设定下限或上限值。中限值由上下限之和除2产生。按键一第二次被按下则显示中限温度但不可进行修改,第三个数码管显示中间一横指示现在在显示中限;按键一第三次被按下则显示上限值,第三个数码管显示中间一横指示当前在修改上限。 温度控制功能:温度控制功能:本系统有三路继电器输出,分别控制三组电机的启动与关闭。测量温度T与设定温度T上、T中、T下以及电机工作状态关系如下: 当T > T上时,三台电机同时工作。 当T中< T

室内冷负荷计算及内机选型方法

室内冷负荷计算及内机选型方法 Q=mc(t-t0) Q:温度从t到t0,室内空气吸收(放出)的总热量。(KJ或KCAL) 1卡=4.2焦耳;1KW的制冷量,相当于1KJ/s,相当于每小时吸热857大卡。 1冷吨(USRT)=3.517KW;1kw=860kcal/h 1KCAL/S=4.2KW 1美国冷吨=3024千卡/小时(kcal/h)=3.517千瓦(KW) 1BTU=0.293W 1日本冷吨=3320千卡/小时(kcal/h)=3.861千瓦(KW) 千卡=大卡 *1英制冷冻吨(1RT)=144Btu/Lb*2000/24Hr=12000Btu/hr=3024KCAL/H=3517W 公制冷冻吨定义: *制热量单位为Kcal,使1公斤的水,升高摄氏1度C所需的热量为1Kcal。 *公制冷冻吨(1RT)是将1000公斤(1吨)0度C的水(冰的融解热为79.63Kcal),在24小时内变为0度C的冰时,所需要吸收的热量。 *1公制冷冻吨(1RT)=79.63kcal/Kg*1000/24Hr=3318Kcal/hr=3859W 一般根据使用场所来计算,如办公是每平方在160W-180W,卧室每平方在120W-140W,客厅140W160W,饭店在220W-260W,商场在320W以上等.可大也可小,可根据实际情况配,冷量配比越大成本越高,一般2500w为一匹,匹为日本的标准单位叫法传入中国的,1匹等于0.735kw电功率,而0.735kw的电功率所产生的制冷量(kw)是没有准的,每个厂家,每个牌子也不一样,他是由空调的能效比等来决定的,一般是0.735kw的电功率制冷量为2500kw,所以1匹约等于2500kw制冷量,你说的是办公场所但有30多台电脑是热源,人也多,所以,每平方应达到220W以上,最少再加二台制冷量是7000W的, 用电器要消耗制冷量的较大部分,电视、电灯、冰箱等每瓦(w)功率要消耗制冷量1(w),门窗的方向也要消耗一定的制冷量,东面窗150W/m2,西面窗280W/m2,南面窗180W/m2,北面窗100W/m2,如是楼顶及西晒可考虑适当增加制冷量。

采暖通风与空调设计规范

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 GBJ19-87 第一章总则 第1.0.1条为了在采暖、通风和空气调节设计中,体现艰苦奋斗、勤俭建国精神,贯彻国家现行的有关方针政策,以便为安全生产、改善生活的劳动条件、节约能源、保护环境、保证产品质量和提高劳动生产率提供必要的条件,特制订本规范。 第1.0.2条本规范适用于新建、扩建、改建的民用建筑和工业企业生产厂房及辅助建筑物的采暖、通风、空气调节及其制冷设计。本规范不适用于地下建筑、有特殊用途和特殊净化与防护要求的建筑物以及临时性建筑物的设计。 第1.0.3条采暖、通风和空气调节及其制冷设计方案,应根据建筑物的用途、工艺和使用要求、室外气象条件以及能源状况等,同有关专业相配合,通过技术经济比较确定。 第1.0.4条采暖、通风和空调节及其制冷系统所用设备、构件及材料,应根据国家和建设地区现有的生产能力和材料供应状况等择优选用,尽量就地取材。同一工程中,设备的系统列和规格型号,应尽量统一。 第1.0.5条编制设计文件时,应根据采暖、通风、空气调节和制冷装置的数量及其复杂程度,配备必要的专业技术和操作、维修人员以及相应的维修设备和检测仪表等。 第1.0.6条采暖、通风、空气调节和制冷系统,应在便于操作和观察的地点设置必要的调节、检测和计量装置。 第1.0.7条布置设备、管道及配件时,应为安装、操作和维修留有必要的位置。对于大型设备和管道,应根据需要在建筑设计中预留安装和维修用的孔洞,并应考虑有装设起吊设施的可能。 第1.0.8条设计中,对于采暖、通风、空气调节和制冷设备及管道,当有可能伤及人体时,应采取必要的安全防护措施, 第1.0.9条位于地震区和湿陷性黄土地区的工程,布置设备和管道时,应根据需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