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类的水解教学设计

盐类的水解教学设计
盐类的水解教学设计

第三章物质在水溶液中的行为

第二节弱电解质的电离盐类的水解

第2课时盐类的水解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位于新课程鲁科版高中化学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第三章《物质在水溶液中的行为》的第二节《弱电解质的电离盐类的水解》的第二大部分。

(一)本节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1、从教材编排上看---承前启后

承前:在本节课内容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化学平衡的移动原理以及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和水的电离平衡两个平衡体系,也初步从微观角度认识了溶液呈现酸碱性的本质。在此基础上再来探究盐类的水解规律,既能促进学生认知层次上的阶梯式发展,又能使学生对平衡原理和弱电解质概念进行具体而明确的应用。

启后:盐类水解的知识与本章第三节《沉淀溶解平衡》将要学习的难溶电解质的沉淀溶解平衡紧密相连,其相关知识还可以进一步指导高三有关物质性质的检测及应用等知识的学习。

2、从知识结构上讲--完善体系

盐类水解平衡是继化学平衡、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之后的又一平衡体系,它们与将要学习的难溶电解质的沉淀溶解平衡共同构成了中学化学完整的平衡体系。通过学习盐类的水解,有利于学生构建一个完整的电解质溶液的平衡体系。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你知道为什么碳酸钠水溶液显碱性吗?希望在本节课上你学会分析并通过实验验证及理论推理获得盐类水解的原理。

(2)你会判断盐溶液的酸碱性吗?希望在本节课上你能通过所获取的理论知识准确快速地判断哪些物质水解呈酸性,哪些物质水解呈碱性。

(3)你会用化学方程式及离子方程式来表示盐类的水解吗?希望在本节课上你能学会水解方程式的书写。

2、过程与方法

(1)你掌握小组合作探究的技巧吗?希望在小组合作实验与讨论的过程中,你能学会如何进行有效的小组合作与探究。

(2)你会通过具体的实验结果及合理的理论分析归纳出有效的定义及规律吗?我想,在本节课上,你绝对可以掌握,同时,自己的文字归纳能力也会得到一定锻炼。

(3)在化学理论的学习上,你能总结出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吗?本节课会教给你一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你能感觉到探究学习的奇妙吗?你能发现实验的神奇吗?在这节课上,你能感受到化学学科的真谛-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并注定在快乐中学习,在快乐中成长。

三、重点难点

1、重点:盐类水解的实质及规律。

2、难点:探究并解释盐溶液酸碱性的成因。

四、学情分析

1、知能有积累:高二学生已具备较为成熟的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而且思维活跃。通过前一阶段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离子方程式书写、化学平衡、电离平衡以及溶液pH 等知识,且具备了分析溶液中粒子微观行为的能力,具备了学习本节内容的知识前提。因

此,通过本课教学,让学生掌握盐类水解的相关知识是完全能够实现的。

2、心理有畏惧:由于学生连续学了两章全新的化学理论知识,这些知识没有元素化合物的知识形象,且难度也较大,学生心理上难免会产生一定的疲倦感和畏惧感。

3、综合有难度:盐类水解是前几部分知识的综合利用,在学习上也会增加难度。因此要让学生完全明确盐溶液呈现不同酸碱性的本质原因,以及建立盐类的水解平衡,对学生来说并不容易。

因此,在课堂上,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身心愉悦地去学习。

五、教具准备

1、导学案2 、多媒体课件3 、实验药品及仪器

六、教学过程

本课时教学主要分为以下三大环节七小环节

第一环节:生活情境引课(3mi n)

第二环节:探究活动求知(38mi n)

实验探究(15mi n)理论研究(8min)归纳小结(5min)

训练总结(5min)当堂检测(5min)

第三环节:拓展升华应用(4mi n)

方法引导(2min)联系生活(2min)

各环节分别如下:

第一环节:生活情境引课

选用情境创设的方式,以问题的形式引课。从被蜜蜂蜇后可以涂抹肥皂水以缓解痛苦这种再也平常不过的生活经验出发,引出盐溶液是可以具有一定酸碱性的,让学生感觉到原来生活中就充满着本节课的学习内容。生活激疑,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后续教学做好学生心理上的准备工作!设计意图

(1)先让学生观看ppt图片(蜜蜂采蜜--蜜蜂蜇人(分泌物为酸性)-如何处理?)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热情。

(2)通过学生根据已有生活经验的回答,引入本节的教学课题-盐类水解规律的探究,这会让学生产生一种强烈的求知欲,使其处于一种极其亢奋的状态,引起学生的学

习兴趣。

第二环节:探究活动求知

1、实验探究

(1)确定的呈现特定现象的实验(选用教材实验)

首先,结合教材上的[活动?探究]内容,设计学生分组实验,让学生测相同条件下O.1mol/L的几组盐溶液(NaCI、NaCO、CHCOON及NHCI)的酸碱性,让学生亲自看至U 并不是所有的盐溶液都呈中性。这是一类确定的呈现特定现象的实验。

设计意图

通过这组实验,学生感知了事物的表象,也在小组实验过程中学会了如何合作学习,完成了部分过程与方法的教学目标。

(2)未知的探寻本质的实验(创新设计实验)

在学生感知表象之后,提出问题:水溶解了组成不同的盐时,溶液的酸碱性会有不同,这是为什么呢?引起学生的思考,让学生以NaCO水溶液为例,去探寻盐溶液呈酸

碱性的原因,并设计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想。教师给出学生2点提示:

从溶液由溶质与溶剂共同组成角度分析注意对比实验的设计

预期学生通过小组交流讨论会给出以下3种猜测:

出0本身电离出OH显碱性

Na z CO本身显碱性

Na z CO与H0反应使其水溶液显碱性。

但由于学生知识储备及认知能力有限,设计实验肯定不易,因此教师补充提示,完成一套实验方案设计并由教师演示完成。

实验一:HO H酚酞(无水乙醇配制)

实验二:NaCO+HO■酚酞

实验三:无水N Q COH无水乙醇+酚酞

得出结论:碳酸钠水溶液显碱性,是因为碳酸钠与水发生了反应。

这是一类未知的探寻现象本质的实验。

设计意图

(1)这种设计,在教材上没有出现,是根据课标要求及学生认知另行设计的,看似浪费时间,实则不然。让学生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进行推测并设计实验进行论证,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分析并解决问题的能力,从长远角度来看,是省时的。整个过程,有利于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目标的实现。

(2)学会合作是当今社会人生存和做好工作的重要能力,这种能力的培养从学生时代就应加强,学生小组讨论是培养合作能力的重要途径,有利于过程与方法目标的实现。2、理论研究

实验探究后,再次提出问题:溶液之所以显酸碱性,是因为C(H+)与G OH-)不等,但最

初来自于水的二者是相等的,是什么打破了这一等量关系?你能从离子浓度变化的角度及水的电离平衡角度来分析盐溶液呈酸碱性的原因吗?以CHCOOHNHCI水溶液为例。

学生利用导学案自主学习、讨论并在黑板上展示醋酸钠、氯化铵水溶液显碱性及酸性的原因,然后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氯化钠水溶液显中性的原因。

预期学生展示结果:

(1)CH3COON溶液呈碱性的原因:

盐完全电离:CHCOONa= CH a COO)+(N6)

+

水部分电离:H 2 L( H +)+(0H)

(CH a COOH

C(OH-)>C (H+)

(2)NH4CI溶液呈酸性的原因:

盐完全电离:NHGI = (NH+)+(CI -)

+

水部分电离:H2 _L(OH)+(H+)

(NH a?HO)

C (H+) >C(OH)

设计意图

这种教与学的过程,由学生的自主学习代替了教师的直接分析,发展了学生的演绎思维。无形间,学生的学习能力被锻炼,认知水平在提高,学习兴趣也在增强。

3、归纳小结

接下来,由学生给出盐类水解的定义,教师补充对该定义的理解并结合实验事实及理论分析对盐类水解规律进行总结。

定义:盐溶于水时,电离产生的弱酸阴离子或弱碱阳离子分别与水电离产生的H+或0H生成弱电解质(弱酸或弱碱)的反应,叫做盐类的水解。

理解:(1)条件:盐必须溶于水,盐必须有弱离子

(2)实质:盐的离子破坏(促进)了水的电离

盐类水解的规律:有弱才水解,无弱不水解,谁弱谁水解,谁强显谁性,同强显中性。设计意图

由学生的自主归纳代替教师的被动给予,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印象,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文字归纳能力,有利于过程与方法目标的实现。

4、训练总结

在学生课前预习及理论分析的基础上,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及结果展示总结出盐类水解方程式的书写规则。

盐类水解方程式的书写规则

(1)找出盐中的弱离子,直接与水发生反应即可写出水解离子方程式。

(2)—般水解程度较小,产物的浓度较小,较难溶的物质不会形成沉淀,气体不会逸出,易分解的物质(如H2C0)也不会分解,不写沉淀符号、气体符号和分解产物形式, 要用可逆符号表示。

(3)多元弱酸对应的正盐分步水解,多元弱碱对应的盐一步水解。设计意图

将已有的知识(化学及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方法)迁移并应用到新的情境(盐类的水解)中是衡量学生是否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的重要体现,这一点在高考中体现的较为强烈。学生通过讨论交流,演绎归纳和展示,在学会知识的同时也收获了能力。

5、当堂检测

通过针对性的三道习题训练,使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检查与巩固。

(1)考查盐类水解的原理

下列离子在水溶液中不会发生水解的是()

+ 2- 3+ -

A 、NH

B 、SO

C 、Al

D 、F

(2)考查盐溶液酸碱性的判断

下列溶液能使酚酞指示剂显红色的是(

A 、KCO B、NaHSO C、NaSO D、FeCh

(3)考查水解方程式的书写

下列水解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

A、CO" + 2H2O CO T + 20H

B、I- +HO = HI+OH

C、S&-+HO HSO-+OH

D、Fe3++3IHO = Fe(OH)3+3lH

设计意图

实践是检验学生将知识是否掌握的唯一标准,在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知识与技能目标逐一达成。

第三环节拓展升华应用

1、方法引导

以一首《以字诗》总结本节课所渗透出的科学的学习方法,对学生进行化学学科的学法指导。

以追根溯源的犀利目光,以质疑辩证的严谨态度,以严密细致的大胆推测,

以科学合理的实验设计,以准确到位的归纳总结,以及时高效的巩固训练,你

就可以透过现象,求得本真,还原物质真实的本相,塑造一个成功的自我!

设计意图

自然科学的学习并不是枯燥乏味的,而应是充满乐趣的。在自然学科的教学中渗透人文关怀,帮助学生总结技巧与方法,让学生在收获理科知识的同时,也能总结出一定的方法,陶冶一定的情操,这才是一节完整的课。

2、联系生活

践行化学的本真,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以两个生活经验(1、为什么家里常

用热的碱水来去油污?2、泡沫灭火器的原理是什么?)

发问,引出下节盐类水解平衡的学习,让学生感受到不同的生活体验,类似的化学原理, 激起学生的好奇心,有利于情感目标的实现。

设计意图

留有与生活密切相关的思考题,引起学生探索与预习的兴趣。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采用教师点评、学生互评及习题测评的评价方法帮助顺利完成教学过程。

本节课教学,通过上述环节设计,很好地实现了重点突出,难点突破的教学要求,较好的完成了三维教学目标。

附:板书设计

第三节盐类的水解

1.水解的定义学生展示区

2对水解概念的理解Array 3水解规律:

4水解方程式的书写

七、教学反思(优劣分析)

(一)亮点

本节课设计,始于由生活经验引出的盐溶于水酸碱性差异的具体现象,而终于对该现象的解释、原理分析及应用,较好地实现了新课导入和教学终结的呼应,体现了“基于问题解决”的教学模式。

在教与学的过程中,由科学猜想探究代替被动的知识接受,由学生的自主学习取代教师的填鸭式灌输,由单纯的知识内容学习上升到科学学习方法的归纳,并最终实现了学生化学素养的培养以及对基本化学理论知识的拓展和应用, 同时也促进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和教师角色的转变。

(二)待思考

1、实验设计任务能否完成由于学生知识储备不够,通过思考并设计出验证碳酸钠溶液为何

显碱性的实验还是很有难度的,不知这样的任务能否在学生的讨论中顺利达成。

2、概念归纳目标能否达成在概念归纳过程中,如果学生一次归纳不到位,形成似是而非的不完整概念,这对学生以后掌握完整与准确的概念是否有影响?因为通常第一印象非常重要。

如果这些教学目标无法顺利实现,在教学过程中还要做哪些知识铺垫?这都是值得研究的问题。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