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数学学科学习方法大全

初一数学学科学习方法大全
初一数学学科学习方法大全

初一数学学科学习方法大全

初中阶段的学习主要还是基础知识、基本能力的学习和培养,虽然智力在学习中的作

用日益明显,但非智力因素依然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1 预习方法的指导

初一学生往往不善于预习,也不知道预习起什么作用,预习仅是流于形式,草草看一遍,看不出问题和疑点。在指导学生预习时应要求学生做到:一粗读,先粗略浏览教材的

有关内容,掌握本节知识的概貌。二细读,对重要概念、公式、法则、定理反复阅读、体会、思考,注意知识的形成过程,对难以理解的概念作出记号,以便带着疑问去听课。方

法上可采用随课预习或单元预习。预习前教师先布置预习提纲,使学生有的放矢。实践证明,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能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同时能逐渐培养学生的自学

能力。

2 听课方法的指导

在听课方法的指导方面要处理好“听”、“思”、“记”的关系。

“听”是直接用感官接受知识,应指导学生在听的过程中注意:1听每节课的学习要求;2听知识引人及知识形成过程;3听懂重点、难点剖析尤其是预习中的疑点;4听例题解

法的思路和数学思想方法的体现;5听好课后小结。教师讲课要重点突出,层次分明,要注意防止“注入式”、“满堂灌”,一定掌握最佳讲授时间,使学生听之有效。

“思”是指学生思维。没有思维,就发挥不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思维方法指导时,

应使学生注意:1多思、勤思,随听随思;2深思,即追根溯源地思考,善于大胆提出问

题;3善思,由听和观察去联想、猜想、归纳;4树立批判意识,学会反思。可以说“听”是“思”的基储关键,“思”是“听”的深化,是学习方法的核心和本质的内容,会思维才

会学习。

“记”是指学生课堂笔记。初一学生一般不会合理记笔记,通常是教师黑板上写什么

学生就抄什么,往往是用“记”代替“听”和“思”。有的笔记虽然记得很全,但收效甚微。因此在指导学生作笔记时应要求学生:1记笔记服从听讲,要掌握记录时机;2记要点、记疑问、记解题思路和方法;3记小结、记课后思考题。使学生明确“记”是为“听”和“思”服务的。

掌握好这三者的关系,就能使课堂这一数学学习主要环节达到较完美的境界。

课堂学习指导是学法中最重要的。同时还要结合不同的授课内容进行相应的学法指导。

3 深后复习巩固及完成作业方法的指导

初一学生课后往往容易急于完成书面作业,忽视必要的巩固、记忆、复习。以致出现

照例题模仿、套公式解题的现象,造成为交作业而做作业,起不到作业的练习巩固、深化

理解知识的应有作用。为此在这个环节的学法指导上要求学生每天先阅读教材,结合笔记

记录的重点、难点,回顾课堂讲授的知识、方法,同时记忆公式、定理记忆方法有类比记忆、联想记忆、直观记忆等。然后独立完成作业,解题后再反思。在作业书写方面也应注

意“写法”指导,要求学生书写格式要规范、条理要清楚。初一学生做到这点很困难。

指导时应教会学生:1如何将文字语言转化为符号语言;2如何将推理思考过程用文字

书写表达;3正确地由条件画出图形。这里教师的示范作用极为重要,开始可有意让学生模仿、训练,逐步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这对今后的学习和工作都十分重要。

4 小结或总结方法的指导

在进行单元小结或学期总结时,初一学生容易依赖老师,习惯教师带着复结。我认为

从初一开始就应培养学生学会自己总结的方法。在具体指导时可给出复结的途径。要做到

一看:看书、看笔记、看习题,通过看,回忆、熟悉所学内容;二列:列出相关的知识点,标出重点、难点,列出各知识点之间的关系,这相当于写出总结要点;三做:在此基础上

有目的、有重点、有选择地解一

些各种档次、类型的习题,通过解题再反馈,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最后归纳出体

现所学知识的各种题型及解题方法。应该说学会总结是数学学习的最高层次。学生总结与

教师总结应该结合,教师总结更应达到精炼、提高的目的,使学生水平向更高层发展。数

学学习方法的指导是长期艰巨的任务,初一年级是中学的起始阶段,抓好学法指导对今后

的学习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初一数学应该重视的学习方法指导

一、“学法”指导:

学生在解题特别是几何证明题书写上往往存在着条理不清,逻辑混乱等问题,其原因

之一是,我们在教学中不大重视对学生进行写法指导。指导写法,应做到:1、要教会学

生将文字语言转化为数学符号语言,数学符号中数学演算的前提;2、要将学生在推理的同

时学会书写表达,让学生在反复训练中熟练掌握常用的书写格式;3、要训练学生根据已知

条件来分析作图,正确地将文字语言转化为直观图形,以便于利用数形结合解决问题。这

样一来多形式、多层次去强化训练,让学生过好分析关、书写关,使学生在注意严谨性、

逻辑性的过程中形成正确的学习习惯。

二、“记法”指导:

初中学生由于正处在初级的逻辑思维阶段,知记知识时机械记忆的成分较多,理解记

忆的成分较少,这就不能适应初中学生的新要求。因此,重视对学生进行记法指导,使其

能够容易记忆,这是初中数学教学的必然要求。

教学中,首先要重视改革教学方法,摒弃“满堂灌”,以避免学生“消化不良”,其次要善于结合数学实际,教给学生相应的方法,如通过对知识之间的类比,使学生学会联想记忆,通过在知识编成顺口溜,使学生学会用口诀记忆,通过绘制直观图,使学生在以形助学中学会数形结合记忆;通过发掘知识的本质属性,使学生在形成概念的同时,学会理解记忆;通过归纳概括所学知识,使学生学会接受知识结构系统记忆;通过揭示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使学生学会循序渐近。此外,我们还应该让学生明确各科记忆方法。

学法指导必须与教学改革同走进行,协调开展,持之以恒。我们在数学教学的同时应关于理论联系实际,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初一数学定理公式大全

定义定理 一、算术方面 1.加法交换律:两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2.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同第 三个数相加,和不变。 3.乘法交换律:两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4.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和第三个数相乘,它们的积不变。 5.乘法分配律:两个数的和同一个数相乘,可以把两个加数分别同这个数相乘,再把两个积相加,结果不变。如:(2+4)×5=2×5+4×5。 6.除法的性质:在除法里,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商不变。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 7.等式:等号左边的数值与等号右边的数值相等的式子叫做等式。 等式的基本性质:等式两边同时乘以(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等式仍然成立。 8.方程式: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式。 9.一元一次方程式: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次数是一次的等式叫做一元一次方程式。 学会一元一次方程式的例法及计算。即例出代有χ的算式并计算。

10.分数: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分的数,叫做分数。 11.分数的加减法则:同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只把分子相加减,分母不变。异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先通分,然后再加减。 12.分数大小的比较:同分母的分数相比较,分子大的大,分子小的小。 异分母的分数相比较,先通分然后再比较;若分子相同,分母大的反而小。 13.分数乘整数,用分数的分子和整数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 14.分数乘分数,用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相乘的积作为分母。 15.分数除以整数(0除外),等于分数乘以这个整数的倒数。 16.真分数: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叫做真分数。 17.假分数:分子比分母大或者分子和分母相等的分数叫做假分数。假分数大于或等于1。 18.带分数:把假分数写成整数和真分数的形式,叫做带分数。 19.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 20.一个数除以分数,等于这个数乘以分数的倒数。 21.甲数除以乙数(0除外),等于甲数乘以乙数的倒数 1 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 2 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初一数学上学期教学计划

初一数学上学期教学计划 数学组: 为了更好的完成学校的初一数学的教学任务,依照教科室的计划,针对初一学生的特点和所教班的的具体情况特制订如下教学计划: 一、学情介绍: 根据小学升初中考试的情况来分析学生的数学成绩不算理想,总体的水平一般,往往对课程增多、课堂学习容量加大不适应,顾此失彼,精力分散,使听课效率下降,因此要重视听法的指导。学习离不开思维,善思则学得活,效率高,不善思则学得死,效果差。初一学生常常固守小学算术中的思维定势,思路狭窄、呆滞,不利于后继学习,要重视对学生进行思法指导。学生在解题时,在书写上往往存在着条理不清、逻辑混乱的问题,要重视对学生进行写法指导。 本学期的工作重点是扭转学生的学习态度,培养学生的好的学习习惯、创新意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和兴趣,培优补差,同时强调对数学知识的灵活运用,反对死记硬背,以推动数学教学中学生素质的培养。 二、教学措施 1、根据今年学校及教科室计划,认真构建“三四五优质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努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实效性。 初一学生刚刚进入初中阶段,正是从小学过度到初中学习的重要阶段,要求我们多研究、多思考、多创新、多探究。按照“低(起点)慢(速度)多(落点)高(标准)”元素结构教学法进行教学,“低起点”考虑到学生的基础,初一学生从小学数学到初中数学的学习是一个飞跃,怎样帮助学生慢慢过渡是一个难点,从细小的问题、每一个小知识点出发结合小学知识融汇到初中的知识中去,从而使学生很快接受知识。“高标准”为学生确立的学习标准。而且把目标细化,使学生能很快达到,既能掌握知识又能体会到成功的愉悦,使初一的学生对数学充满兴趣,从而达到高效课堂的标准。 2、精心设计习题,使习题从简单到复杂形成梯度,引导学生学会发散思维,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实现一题多解、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3、批改作业做到全批全改,从过程到步骤严格要求,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作认好总结,从初一使学生慢慢养成认真按步骤做作业的习惯。 4、继续实行课前一题的模式。课前五分钟每个班的课代表把上一节课涉及到的典型题目呈现在黑板上,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复习上一节的内容,而且也能做到尽快把学生从课间拉回到上课的的状态,并力求把学生中新方法新思维挖掘出来。 5、实行一对一的帮扶活动,由好学生带动一个差一点的学生,从知识、作业、学习习惯等各方面互帮互助,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合理落实各项教学常规 1、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基础,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根据“三四五优质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所以在备课时深入钻研教材,正确地掌握和处理好教材的重点、难点,准备大量的、难度不同的习题备用,备课以个人独立钻研备课为主,在此基础上进行集体备课,广泛吸取其他老师的优点和精华,完善自己的备课达到精益求精。

数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中

数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中) 201 2年下半年真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5分,共40分) 1.函数f(x)=1+x+22x +3 3 x 与x 轴交点的个数是( ). A .0 B .1 C .2 D .3 1【答案】B,解析:∴>++=+++=,04 3)21(10)(22,x x x x f 函数∴-=-=,3 5)2(,1)0(f f 函数)(x f 的图像与x 轴有且只有一个交点。故选B 。 2.若f (x)为(l -,l )内的可导奇函数,则f ′(x)( ). A .是(l l ,-)内的偶函数 B .是(l l ,-)内的奇函数 C .是(l l ,-)内的非奇非偶函数 D .可能是奇函数,也可能是偶函数 2【答案】A 。解析:因为)()(x f x f -=,所以 []x x f x x f x x f x x f x f x x ?+?--=?--?+-=-→?→?)()(lim )()(lim )(00, )()()(lim )()(lim ,00x f x x f x x f x x f x x f x x =?--?-=?+?--=→?-→? 因此,)(,x f 是偶函数。 3.有5个编号为1、2、3、4、5的红球和5个编号为1、2、3、4、5的黑球,从 这10个球中取出4个,则取出的球的编号不相同的概率为( ). A .215 B .72 C .31 D .21 8 3【答案】D 。解析:把从10个不同的球中取出4个球的组合看成基本事件,总 与法数为410C 。取出的4个球的编号互补相同的方法数,分两步:先确定选哪4

北师大版,初一数学公式大全

有理数——比较:a=0,|a|=0 a>0,|a|=a a<0,|a|=-a |a|>|b|,a<0,b<0,则ab,则a+c>b+c,a-c>b-c 如果a>b,c>0,则ac>bc

如果a>b,c<0,则ac0) 多边形的外角和:180° 多边形的内角和:180°*(n-2) 多边形的边数:n边 多边形对角线的条数:n(n-3)÷2 正多边形的各个内角:180°-360°÷n

初一数学的教学案例

初一数学的教学案例与教学反思 我们都知道:教学案例是含有问题或者疑难情景在内的真实发生的典型性的教育教学事件。教学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为思考对象,来对自己所做出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研究的过程,是一种通过提高参与者的自我觉察水平来促进能力发展的途径。简单地说,教学反思就是研究自己如何教,学生如何学的问题。 七年级数学《2.2整式的加减》案例反思 本节课是本章的最后一节课,在学习了去括号和合并同类项后,学习什么是整式的加减运算。初步向学生渗透理论与实际问题应用相结合的数学思想,以使学生借助实际问题应用来理解整式加减运算的有关问题。整式的加减不仅是整式这一章的重点内容,还是以后学好数量关系、研究整式等内容的必要基础知识。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初步掌握用整式加减解决问题的方法,为今后充分有效利用打下基础。七年级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思维特征是,他们的抽象想象能力不强,往往需要依赖直观形象来解决问题。 为使课堂高效、生动、针对性强,我特将观察、思考、讨论贯穿于整个教学环节之中,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和师生互动式教学模式,注意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并教给学生“多观察、动脑想、大胆猜、勤钻研”的研讨式学习方法。在教学中,积极利用板书和练习中的问题,向学生提供更多的活动机会和空间,使学生在动脑、动手、动口的过程中获得充足的体验和发展,从而培养学生灵活的把理论与实际问题应用相结合。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 ①理解整式加减运算的过程,知道整式的加减实际上就是合并同类项,其结果仍然是整式; ②知道整式加减运算的步骤是:去括号、合并同类项; ③会按要求正确地列出多项式的和或差的算式,并求出其结果; 2、能力培养 ①经历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的过程,发展符号感; ②培养用代数的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的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德育目标 渗透教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要为生活而服务的辩证观点. 4、教学重、难点 整式的加减实质上就是去括号,合并同类项,结果总是比原来简洁,体现了数学的简洁美. 教学重点:利用去括号、合并同类项进行整式的加减运算; 教学难点:根据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算式,并求出结果; 【学法引导】 1.教学方法:以旧引新,通过自己操作发现解题规律. 2.学生学法:练习→总结步骤→练习 【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教师出示两道实际问题练习,学生解答归纳整式加减运算的一般步骤,教师出示巩固性练习,学生以多种形式完成. 【教学过程】 本节课是本章的最后一节课,在学习了去括号和合并同类项后学习什么是整式的加减,我用了两个生活中的实例去渗透知识。 问题一为:一种笔记本的单价是元,圆珠笔的单价是元小红买这种笔记本3个,买圆珠笔2支;小明买这种笔记本4个,买圆珠笔3支,买这些笔记本和圆珠笔,小红和小明一共花费

初一数学定理公式大全

定义定理 一、算术方面 1.加法交换律:两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2.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同第 三个数相加,和不变。 3.乘法交换律:两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4.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和第三个数相乘,它们的积不变。 5.乘法分配律:两个数的和同一个数相乘,可以把两个加数分别同这个数相乘,再把两个积相加,结果不变。如:(2+4)×5=2×5+4×5。 6.除法的性质:在除法里,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商不变。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

7.等式:等号左边的数值与等号右边的数值相等的式子叫做等式。 等式的基本性质:等式两边同时乘以(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等式仍然成立。 8.方程式: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式。 9.一元一次方程式: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次数是一次的等式叫做一元一次方程式。 学会一元一次方程式的例法及计算。即例出代有χ的算式并计算。 10.分数: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分的数,叫做分数。 11.分数的加减法则:同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只把分子相加减,分母不变。异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先通分,然后再加减。 12.分数大小的比较:同分母的分数相比较,分子大的大,分子小的小。 异分母的分数相比较,先通分然后再比较;若分子相同,分母大的反而小。 13.分数乘整数,用分数的分子和整数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 14.分数乘分数,用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相乘的积作为分母。

15.分数除以整数(0除外),等于分数乘以这个整数的倒数。 16.真分数: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叫做真分数。 17.假分数:分子比分母大或者分子和分母相等的分数叫做假分数。假分数大于或等于1。 18.带分数:把假分数写成整数和真分数的形式,叫做带分数。 19.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 20.一个数除以分数,等于这个数乘以分数的倒数。 21.甲数除以乙数(0除外),等于甲数乘以乙数的倒数 1 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 2 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3 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 4 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 5 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和已知直线垂直

初一上学期数学学科教学工作计划

初一上学期数学学科教学工作计划本学期我接受了学校交给的工作初一(3)班和(4)班的数学教学工作和初一(4)班的班主任工作。新的学期,新的开始,学校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新面貌。为了搞好本期工作,现制定教学工作计划如下:一、指导思想: 新学期里,本人将积极接受学校分配给自己的各项教育教学任务,以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投入工作。遵纪守法,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工作任劳任怨,及时更新教育观念,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保持严谨的工作态度,工作兢兢业业,一丝不苟。热爱教育、热爱学校,尽职尽责、教书育人,注意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改作业,不敷衍塞责,不传播有害学生身心健康的思想。 二、学生学习状况分析 本学期我担任初一(3)、(4)的数学,两班共有学生75人。七年级学生往往延用小学的学习方法,死记硬背,这样既没读懂弄透,又使其自学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得不到很好的训练,要重视对学生的读法指导。七年级学生往往对课程增多、课堂学习容量加大不适应,顾此失彼,精力分散,使听课效率下降,要重视听法的指导。学习离不开思维,善思则学得活,效率高,不善思则学得死,效果差。七年级学生常常固守小学算术中的思维定势,思路狭窄、呆滞,不利于后继学习,要重视对学生进行思法指导。学生在解题时,在书写上往往存在着条理不清、逻辑混乱的问题,要重视对学生进行写法指导。学生是否掌握良好的记忆方法与其学业成绩的好坏相关,初一学生由于正处在初级的逻辑思维阶段,识记知识时机械记忆的成份较多,理解记忆的成份较少,这就不能适应初一教学的新要求,要重视对学生进行记法指导。 三、教材知识结构分析 第一章有理数 1.通过实际例子,感受引入负数的必要性.会用正负数表示实际问题中的数量. 2.理解有理数的意义,能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借助数轴理解相反数和绝对值的意义,会求有理数的相反数与绝对值(绝对值符号内不含字母),会比较有理数的大小.通过上述内容的学习,体会从数与形两方面考虑问题的方法. 3.掌握有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理解有理数的运算律,并能运用运算律简化运算.能运用有理数的运算解决简单的问题. 4.理解乘方的意义,会进行乘方的运算及简单的混合运算(以三步为主).通过实例进一步感受大数,并能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了解近似数与有效数字的概念. 第二章整式的加减 1.经历由数到式的过渡,体会由字母表示数,表示式. 2.会进行简单的整式的加减计算 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 1.经历“把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方程”的过程,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一种有效的数学模型,了 解一元一次方程及其相关概念,认识从算式到方程是数学的进步. 2.通过观察、归纳得出等式的性质,能利用它们探究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3.了解解方程的基本目标(使方程逐步转化为x=a的形式),熟悉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掌握一 元一次方程的解法,体会解法中蕴涵的化归思想. 4.能够“找出实际问题中的已知数和未知数,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设未知数,列出方程表示问题中 的等量关系”,体会建立数学模型的思想. 5.通过探究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的关系,进一步体会利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感 受数学的应用价值,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四章图形认识初步 1.通过大量的实例,体验、感受和认识以生活中的事物为原型的几何图形,认识一些简单几何体(长方体、正方体、棱柱、棱锥、圆柱、圆锥、球等)的基本特征,能识别这些几何体,初步了解从具体事

初一学生学习的特点和方法

初一学生学习的特点和方法 初中学习与小学学习有很大的不同,希望同学们能在开学之初,做 好心理准备,迎接新学年的到来,尽快适应中学生活。 1、抓住课堂四十分钟,学会听课 课堂学习是学习的最主要环节,四十分钟课堂学习效益的高低,某 种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学习成绩的好坏。 首先,要集中注意力。心理学研究表明:注意力能够帮助我们从周围环境所提供的大量信息中,选择对当前活动最有意义的信息;同时,使心理活动维持在所选择的对象上,还能使心理活动根据当前 活动的需要作适当的分配和调整。所以,注意力对于学习尤为重要。集中注意力、专心致志才能学有所得;心不在焉、心猿意马往往一 无所获。 其次,要带着问题、开动脑子听。有些同学听课不善于开动脑子积极思维,看似目不转睛,但一堂课下来心中却不留痕迹。俗话说:疑是一切学习的开始。带着问题听课,就能使听课有 比较明确的目标和重点,增强听课的针对性,从而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带着问题听课,还能促使自己积极动脑,紧跟老师的教学节奏,及时理解和消化教学内容。再次,要积极举手发言。教与学应是双 向交流、互相促进的。学生在课堂中,应该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 积极举手发言就是一种参与,它既能较好的促使自己专心听课、动 脑思维,还能锻炼语言表达能力。 最后:记课堂笔记本:“不动笔墨不读书”、“好记性不如烂笔头”,都是说边学习边动笔的好处。笔记不仅是学习新知识的方法,也是复习旧知识的依据,同时我们

还可以从笔记中发现新的问题。 二、合理安排时间,有计划地进行学习 (1) 几个需要家长引导孩子处理好的关系 首先是处理好玩和学的关系。学习是初中学生的主要任务,主要的时间和精力自然应该花在学习上。但是,学习又不是初中生生活的全部,初中生精力充沛、兴趣广泛,适当和有益的活动也是他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有些家长只注重孩子的学习,把孩子的闲暇时间安排得严严实实,不让孩子有娱乐和活动的时间;有些家长却对孩子的课余活动放任自流,这都不利于学生的学习进步和全面发展。要指导学生学会劳逸结合,学习时专心致志、静得下心来;活动时生龙活虎、放得开来。学习和玩不仅是不矛盾的,而且可以相得益彰。 其次是处理好主和次的关系。初中阶段学习知识的密度大大增加、学习知识的广度也大大增加,这就需要学生能够处理好各种知识内容之间的主次关系。学科之间有差异,基础学科、工具学科是初中学习的重中之重,直接影响其他学科的学习,一定要学得扎实。学科内容本身也有主次,概念、原理及其形成是主,知识的灵活运用是主,自己学习的薄弱环节是主,在学习的过程中应该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 再次是处理好发展兴趣和打好基础的关系。兴趣是学习动力产生的直接原因,孩子对哪一门学科感兴趣,这门学科也就往往能够取得比较好的成绩。但是,初中学生思想和心理还不够成熟,兴趣

七年级初一数学学科试题带答案

七年级数学学科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18分) 1.下列各图中, ∠1与∠2是邻补角的是( ) A . B. C. D. 2.把方程342=+y x 用含有x 的式子表示y ,则( ) A .x y 2143-= B. y x 22 3 -= C. x y 234-= D. x y 23-= 3.点P (m ,-3)在第三象限,则点Q (0,-m )在( ) A .x 轴正半轴上 B. x 轴负半轴上 C. y 轴正半轴上 D. y 轴负半轴上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64的立方根是±4 B. 8 1 - 没有立方根 C. 算术平方根等于本身的数是0 D. 64的平方根是±8 5.下列各图中,过直线外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三角板操作正确的是( ) A . B. C. D. 6.一个正方形的面积是15,估计它的边长应在( ) A. 2到3之间 B. 3到4之间 C. 4到5之间 D. 5到6之间 1 2 (第1题图) (第5题图) B A

二、填空题(每空3分,共24分) 7.绝对值等于7的实数是 . 8.如图,请你写出一个能判定l 1∥l 2的条件___ (写出一个即可). 9.下图中是木工师傅常用的工具角尺,木工用角尺画平行线的数学道理是 . 10.已知?? ?==2 1 y x 是关于x ,y 的方程5=-ny mx 的一个解,则=+-n m 27 . 11.将“对顶角相等”改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为 . 12.如图,将含30°角的直角三角板的直角顶点放在一张对边平行的纸条的一边上,若∠1=40°,则∠2 = ___ _ °. 13.如图,把两条直角边长均为3cm 的等腰直角△ABC , 先向左平移1cm ,再向上平移1cm ,得到等腰直角 △DEF ,则阴影部分的面积为 cm 2. 14.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一动点从原点O 出发,沿着箭头所示方向,在水平方向上每次移 动1个单位,在竖直方向上每次移动2个单位, 依次得到点P 1(0,2),P 2(1,2),P 3(1,0), P 4(2,0),P 5(2,2),P 6(3,2),…, 则点P 2017的坐标是 . (第9题图) (第8题图) 2 1l l 4 5 3 21(第13题图) F D 1 2 (第12题图) (第14题图)

初一数学:初一数学公式大全

初一数学:初一数学公式大全乘法与因式分解 a2-b2=(a+b)(a-b)a3+b3=(a+b)(a2-ab+b2)a3-b3=(a-b(a2+ab+b2) 三角不等式 |a+b|≤|a|+|b||a-b|≤|a|+|b||a|≤b-b≤a≤b |a-b|≥|a|-|b|-|a|≤a≤|a|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根与系数的关系 -b+√(b2-4ac)/2a-b-√(b2-4ac)/2a X1+X2=-b/aX1*X2=c/a注:韦达定理 判别式 b2-4ac=0注: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根 b2-4ac0注:方程有两个不等的实根 b2-4ac0注:方程没有实根,有共轭复数根 三角函数公式 两角和公式 sin(A+B)=sinAcosB+cosAsinBsin(A-B)=sinAcosB-sinBcosA cos(A+B)=cosAcosB-sinAsinBcos(A-B)=cosAcosB+sinAsinB tan(A+B)=(tanA+tanB)/(1-tanAtanB)tan(A-B)=(tanA-tanB)/(1+ tanAtanB) ctg(A+B)=(ctgActgB-1)/(ctgB+ctgA)ctg(A-B)=(ctgActgB+1)/(c tgB-ctgA) 倍角公式

tan2A=2tanA/(1-tan2A)ctg2A=(ctg2A-1)/2ctga cos2a=cos2a-sin2a=2cos2a-1=1-2sin2a 半角公式 sin(A/2)=√((1-cosA)/2)sin(A/2)=-√((1-cosA)/2) cos(A/2)=√((1+cosA)/2)cos(A/2)=-√((1+cosA)/2) tan(A/2)=√((1-cosA)/((1+cosA))tan(A/2)=-√((1-cosA)/((1+cosA )) ctg(A/2)=√((1+cosA)/((1-cosA))ctg(A/2)=-√((1+cosA)/((1-cosA ) 和差化积 2sinAcosB=sin(A+B)+sin(A-B)2cosAsinB=sin(A+B)-sin(A-B) 2cosAcosB=cos(A+B)-sin(A-B)-2sinAsinB=cos(A+B)-cos(A-B ) sinA+sinB=2sin((A+B)/2)cos((A-B)/2cosA+cosB=2cos((A+B)/ 2)sin((A-B)/2) tanA+tanB=sin(A+B)/cosAcosBtanA-tanB=sin(A-B)/cosAcosB ctgA+ctgBsin(A+B)/sinAsinB-ctgA+ctgBsin(A+B)/sinAsinB 某些数列前n项和 1+2+3+4+5+6+7+8+9+…+n=n(n+1)/21+3+5+7+9+11+13+15+…+(2n-1)=n2 2+4+6+8+10+12+14+…+(2n)=n(n+1)12+22+32+42+52+62+72 +82+…+n2=n(n+1)(2n+1)/6

初一的学生特点

初一的学生特点 初一情况 初一学生刚由小学升入初中,是小学到初中的过渡阶段。不论从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大纲要求,还是从学生自身发展特点看,都要经历一次转轨、一次飞跃。初一学生一方面自制力差、自觉性差、依赖性强,但又天真活泼、思想活跃、表现欲和自尊心强;另一方面,他们掌握的知识还很少、基础还很差、能力还很低。升入初中后,学习的环境变了,学习的科目多了,学习的任务重了,教师对他们的要求更高了,对许多学生来说很难一下子适应新的变化。有的学生在小学学习成绩优良,进入初中后成绩就逐渐下降,学习越来越吃力。这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由小学到初中过渡时“衔接”不当,没能让学生实现转轨。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通过多种途径、多种方法、多项措施给学生创造和提供适当的条件和机会,帮助学生尽快适应新的变化,实现教学转轨。而搞好小学与中学之间的衔接是非常关键的,衔接的好坏直接影响学生今后的学习与个性发展,直接影响教学工作的成败,那么,如何才能搞好教学“衔接”呢? 一、教师对学生的要求要具体明确 这是帮助学生实现转轨的前提条件。这个要求包括课前、课后、课上、课下的常规要求,每节课的具体要求等,让学生知道做什么、怎样做,逐步使学生养成习惯(与初一“养成”教育接轨)。许多教过初一的教师都有这种体会:刚接手初一时,课堂教学开展得很吃力。学生瞪着两只大眼睛,看似全神贯注,实际上教师的话许多他又没听懂,这就需要教师的要求具体明确。如历史课讲北京人时,教师说请同学们看书回答北京人是在哪发现的?距今有多少年?请在书上把它记下来。可不少学生根本没有动笔,教师只好再说:请同学们在书上划到并用笔划下。这样具体要求学生才照做,鉴于此,教师又强调,凡老师在黑板板书的关键的、重要的年代、事件、人物等等一定也要在书上做出标记,重要的问题要在该段旁边把问题是什么写上去(防止部分学生即使划下了,也不知划下的是什么)。时间长了,学生入门后,不用你说,他就知道哪些地方该做什么样的标记了。所以,初一学生入学后,各科教师与学校、班主任必须密切配合,给学生提出明确的目标要求,与初一的“养成”教育接轨。 二、通过生动、形象富有创意的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帮助学生实现转轨 少年儿童的兴趣、爱好、动机、态度都是促成他们身心发展的内在动力。兴趣是学习的开始,是学习的动力。课堂教学应创设积极的、良好的学习情境,调动学生学习的动力,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只有在高昂的学习情绪和浓厚的学习兴趣的激发下,才能产生强烈的学习愿望,唤起求知欲。美国学者贺拉斯曼说过:“不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而要硬塞的教师,不过是在锤打冰冷的铁。”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应根据教学内容,多方式、多渠道地变换思路,用科学的、新颖的、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的教学方法,为学生多创设思维活动的情境,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使他们能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去探索,衔接好教学,以实现小学到初中的转轨。 首先,课堂教学要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创设一种积极和学习情境。课堂教学是一种诉诸语言的艺术,教师的语言修养会直接影响课堂的教学效果。平铺直叙、语言贫乏的教学会使人感到枯燥无味;而生动活泼、富有情感的语言,能给人以深刻的教益和感染。如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运用富有感情色彩的语言,再借助于手势,表情自然地变化自己的欢乐、悲愤等神态,把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等生动地再现给学生,让学生受到感染和熏陶,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并使学生从中得到美的享受和精神的鼓舞。 其次,多采用直观、示意教学法,启开学生的思路,帮助学生实现由具体形象思维逐步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初一学生的特点决定了他们形象再造能力、分析理解能力、逻辑思维能力都很差。教师空洞抽象地讲述,学生不易接受、不能理解,久而久之,就会产生厌倦心

初中三年数学常用公式定理大全

初中数学定理、公式汇编 第一篇数与代数 第一节数与式 一、实数 1.实数的分类:整数(包括:正整数、0、负整数)和分数(包括:有限小数和无限环循小数)都是有理数.如:-3,,0.231,0.737373…,,等;无限不环循小数叫做无理数. 如:π,,0.1010010001…(两个1之间依次多1个0)等.有理数和无理数统称为实数. 2.数轴: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直线叫数轴。实数 和数轴上的点一一对应。 3.绝对值:在数轴上表示数a的点到原点的距离叫数a的绝对值, 记作∣a∣。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如:丨-_丨=;丨3.14-π丨=π- 3.1 4. 4.相反数:符号不同、绝对值相等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 a的相反数是-a,0的相反数是0。 5.有效数字:一个近似数,从左边笫一个不是0的数字起,到最末 一个数字止,所有的数字,都叫做这个近似数的有效数字. 如:0.05972精确到0.001得0.060,结果有两个有效数字6,0. 6.科学记数法:把一个数写成a×10n的形式(其中1≤a<10,n是整 数),这种记数法叫做科学记数法. 如:407000=4.07× 105,0.000043=4.3×10-5. 7.大小比较:正数大于0,负数小于0,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 反而小。

8.数的乘方:求相同因数的积的运算叫乘方,乘方运算的结果 叫幂。 9.平方根:一般地,如果一个数x的平方等于a,即x2=a那么这 个数a就叫做x的平方根(也叫做二次方根式)。一个正数有两个平方根,它们互为相反数;0只有一个平方根,它是0本身; 负数没有平方根. 10.开平方:求一个数a的平方根的运算,叫做开平方. 11.算术平方根:一般地,如果一个正数x的平方等于a,即x2=a,那么这个正数x就叫做a的算术平方根,0的算术平方根是0.12.立方根:一般地,如果一个数x的立方等于a,即x3=a,那么这个数x就叫做a的立方根(也叫做三次方根),正数的立方根是正数;负数的立方根是负数;0的立方根是0. 13.开立方:求一个数a的立方根的运算叫做开立方. 14.平方根易错点:(1)平方根与算术平方根不分,如 64的平方根为士8,易丢掉-8,而求为64的算术平方根;(2)4的平方根是士2,误认为4平方根为士 2,知道4=2. 15.二次根式: (1)定义:形如a(a≥0)的式子叫做二次根式. 16.二次根式的化简: 17.最简二次根式应满足的条件:(1)被开方数的因式是整式或整数;(2)被开方数中不含有能开得尽的因数或因式. 18.同类二次根式:几个二次根式化成最简二次根式以后,如果被

初一数学教师个人工作总结

初一数学教师个人工作总结 初一数学教师个人工作总结一 这学期我担任的是初一(3)、(5)班数学教学。参加工作已经半年由于缺乏工作经验所以在工作中仍然有很多不足的地方但在这半年中我能认真备课、上课、听课、评课及时批改作业、讲评作业做好课后辅导工作形成比较完整的知识结构严格要求学生尊重学生使学生学有所得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思想觉悟并顺利完成教育教学任务。为了更好的总结经验和教训争取在新的一年里取得更大的成绩和收获为下一步的教学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为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教学技能特作以下总结: 一、教学工作: 1、认真备课 本学期本人对教材内容进行了认真的学习和研究找出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经常与其他数学老师相互交流选择出新颖的教学教法精心设计写出切实可行的备课教案并坚持做到超前备课在上课前再进一步认真熟悉做到熟记教案、熟记每节重点和难点然后上课。这样就能够做到上课游刃有余机动灵活大大增强了课堂教学效果教学成绩有了明显的提高。课后及时做出总结写好课后记录及时与其他老师交流、讨论。 2、认真上课。

本人在本学期严格做到了按时上课从不迟到从不早退认真组织课堂上课严格要求学生精讲多练能够较好的抓住重点突破难点把握装教为主导、学为主体、思维训练为主线的原则训练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能力。主动积极的去引导、启发学生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面向全体学生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特别是针对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本人加大了对试题的研究通过对考点的分析进一步挖掘课本中的难点和重点有针对性地加强讲练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同时本人还加强了电化教学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本人从这一学期末已经着手课件制作的进一步学习研究把多媒体真正引入课堂。 3、认真批改作业 本人一丝不苟的认真批改每一本作业从不马虎从不应付了事并且积极做到了及时批改及时发放不会因为其他工作忙而耽误了批改。从而保证了作业反馈的及时、准确确保了作业的实效性。 4、认真进行月考 本学期月考均做到了认真的全批全改使反馈矫正做到有理有据并把知识面拓宽到最大使学生的知识水平得到了最大的提高。 5、积极参与听课、评课虚心向同行学习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 主动积极与同备课老师交流共同探究教育教学。积极参与学校公开周公开课教学。认真听取其他老师的每堂公开课学习别人的优点克服自己的不足改进教学工作提高教学水平。通过参加教

初中数学公式大全(绝对经典)

初中数学公式大全 1 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 2 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3 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 4 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 5 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和已知直线垂直 6 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连接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7 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8 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9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10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11 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12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13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14 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15 定理三角形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16 推论三角形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 17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 18 推论1 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19 推论2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20 推论3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 21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相等 22边角边公理(SAS) 有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3 角边角公理( ASA)有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4 推论(AAS) 有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5 边边边公理(SSS) 有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6 斜边、直角边公理(HL) 有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27 定理1 在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28 定理2 到一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同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 29 角的平分线是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 30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即等边对等角) 31 推论1 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平分底边并且垂直于底边 32 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和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 33 推论3 等边三角形的各角都相等,并且每一个角都等于60° 34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等角对等边) 35 推论1 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36 推论2 有一个角等于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37 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38 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上的一半 39 定理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和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40 逆定理和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41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可看作和线段两端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 42 定理1 关于某条直线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形 43 定理2 如果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那么对称轴是对应点连线的垂直平分线 44定理3 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如果它们的对应线段或延长线相交,那么交点在对称轴上 45逆定理如果两个图形的对应点连线被同一条直线垂直平分,那么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对称 46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a、b的平方和、等于斜边c的平方,即a^2+b^2=c^2

初一到初三各年级学科特点

初一到初三各年级学科特点: 初一: 对有些学生来说,初一能决定中学生活的基调;对大部分学生来说,最重要的影响是,后边所有的成绩和表现是在初一的基础上发展出来的。 初一的知识掌握的不牢固,后边初二初三学起来就会非常吃力,中考就会很困难。 (初一的基础性) 初二: 数学:二次根式到高考都是热点 英语:几乎涵盖了所有的知识点 物理:新加入的学科 语文: 工具性:以语言为基础的工具性学科,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就是听、说、读、写 人文性:人文情怀、情绪情感 开放性:最具开放性,最容易与生活发生联系的学科。

数学: 高抽象性 严密逻辑性 广泛应用性 初一数学学科特点: 小学没有空间的概念,可考虑引入道具和模型。 方法与题目匹配的难度增加,没有统一的方法适用不同类型的题目,需要对典型的题目分析讲解后反复练习。 难度的把握至关重要(最近发展期理论) 初二数学学科特点: 一元和二元方程,难度有所提升,更为复杂是,思路 的引入。 反比例函数、一次函数是难点,因为把数的概念一般化、抽象化,解决方法是先将抽象化的内容具体化,然后再总结。 全等三角形是难点,难点在于证明方式比较多,对应题目,通过添加辅助线的方法,在题目中感受到证明条件 的差别,找到关系。 整体难度和题量有所增加,不仅仅是概念,而且包括应用和关系的寻找。 初三数学学科特点: 圆的对应关系和性质很多,需要将题目进行分类,帮助学生找到规律。 二次根式与圆结合,三角形结合是难点,解决方法,把几何的东西 代数化。 大量的题目多练,灌输技巧和方法,把技巧带入题目中。 加大对知识点熟悉程度、培养运算习惯的意识。 对于培优的学生,可在错题或试卷中,做总结和分类。

七年级数学定理概念公式汇总

一、有理数 (一)有理数 1、有理数的分类: 按有理数的定义分类:按有理数的性质符号分类: 正整数正整数整数零正有理数 有理数负整数正分数 正分数有理数0 分数负整数 负整数负有理数 负分数 2、正数和负数用来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数。 (二)数轴 1、定义: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直线叫做数轴。 2、数轴的三要素是: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 (三)相反数 1、定义: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互为相反数。 2、几何定义:在数轴上分别位于原点的两旁,到原点的距离相等的两个点所表示的数,叫 做互为相反数。 3、代数定义: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0的相反数是0。 (四)绝对值 1、定义:在数轴上表示数a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数a的绝对值。 2、几何定义:一个数a的绝对值就是数轴上表示数a的点与原点的距离。 3、代数定义:一个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一个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 是0。 a (a>0), 即对于任何有理数a,都有|a|=0(a=0) –a(a<0) 4、绝对值的计算规律: (1)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的绝对值相等. (2)若|a|=|b|,则a =b或a =-b. (3)若|a|+|b|=0,则|a|=0,且|b|=0. 相关结论: (1)0的相反数是它本身。 (2)非负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 (3)非正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 (4)绝对值最小的数是0。 (5)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的绝对值相等。 (6)任何数的绝对值都是它的正数或0,即|a|≥0。 (五)倒数 1、定义:乘积为“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2、求法:颠倒这个数的分子和分母。 3、a(a≠0)的倒数是1 a. 有理数的运算

初一数学教学反思(5篇)

初一数学教学反思(5篇) 【第1篇】初一数学教学反思 对于这一学期的初一数学教育教学工作,我对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反思: 一、课堂教学的思索 1、面向全体,因材施教 学生的个体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每个学生都有独特的个性和特长,都潜藏着许多“闪光点”和存在各自的薄弱点。教师应了解学生的个别差异,在课堂教学中既要做优生的培养又要照顾中等生,更要注意后进生的转化,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因材施教,实行分层次教学,加强个别辅导、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尽可能给各类学生提供获得成功的机会。 2、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发展思维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素质教育要求注意培养学生的智力和能力。而思维是智力的核心,能力的培养又依赖良好的思维品质的形式,因此课堂教学中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是素质教育深入教学的重要体现。本人在教学中主要以优化课堂结构,使学生参与教学过程,从而发展学生的思维。 二、备课的修正 如果把课堂教学比之为演奏一首优美的乐曲,那么备课就是谱

曲了。反思一下,着重修正三点: 1、备教材。进一步花功夫吃透教材,科学处理教材。课本中的例题(习题)往往显得层次不强,对照例题(习题)精心设计一些铺垫或引申的题目,形成例题组,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获得各自的成功。做好每节课的理性审视工作,今天的课哪些地方成功了,哪些地方失败了,哪些地方还需改进。不断总结成败得失。 2、备学生。我感觉备学生是备课的难点,难在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参差不齐的思维体。要做到经常自觉地深入学生,从课内外的每一个环节了解和研究学生,一个重要的工作要做好面批作业。尽最大可能亲自来到每一位学生身边,问:你是怎么想的?让学生在交流中展示自己的认识过程,边探讨,边批改。改善师生感情,使学生做作业更具有纠正错误的主动性。 3、备练习。要从巩固教学成果、检测教学效果的前提出发,精心选择作业。具体做好三点:①与本课密切对应的最能强化教学重点的练习;②要符合本课的练习,需要以前学过的哪些知识,这些知识在学生脑海里的生疏程度如何,怎样诱导;③针对学生出错的原因,在课堂教学中舍得花时间让学生反思解题过程中的易错点,给学生提供一个对基础知识重新理解的机会,从而深刻理解基础知识。 从教学过程中体会到,教学的过程不仅是促进学生学习的过程,也是教师指导自己认识自我的过程。我决心大胆探索,用智慧经营教学,用感情去灌溉学生,为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而作出应有的努力。

(完整版)初中数学公式大全(绝对经典)

1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 2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3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 4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 5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和已知直线垂直 6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连接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7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8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9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10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11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12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13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14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15定理三角形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16推论三角形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 17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 18推论1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19推论2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20推论3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21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相等

22边角边公理(SAS)有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3角边角公理( ASA)有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4推论(AAS)有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5边边边公理(SSS)有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6斜边、直角边公理(HL)有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27定理1在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28定理2到一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同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 29角的平分线是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 30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即等边对等角) 31推论1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平分底边并且垂直于底边 32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和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 33推论3等边三角形的各角都相等,并且每一个角都等于60° 34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等角对等边)35推论1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36推论2有一个角等于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37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38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上的一半 39定理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和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40逆定理和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41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可看作和线段两端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