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 三年级科学教案(上册)

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  三年级科学教案(上册)
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  三年级科学教案(上册)

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教学内容:

本册教学分五单元进行,其内容分别是:我们都是科学家、我眼里的生命世界、生命之源——水、它们是什么做的、提出问题。

教学要求:

1、知道科学探究是为了解决与科学有关的问题而开展的一系列活动,知道科学是什么,知道生活中处处有科学。找出与科学家发明创造的相似之处,认识科学是什么。

2、知道自然界中的物体分为有生命的和没有生命的两大类,知道有生命的物体具有的基本特征。知道植物的共同特征,认识到植物的多样性。知道动物的共同特征,认识到动物的多样性。知道生物的共同特征,知道生命世界是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

3、能够用多种方法证明物体中含有水,会用涂色的方式表示水在物体中的含量。知道动植物的生长、繁殖离不开水。知道家庭、农业、工业、交通、娱乐等领域离不开水。意识到水就像母亲的乳汁,哺育着地球上的所有生命。

4、认识一些常见的材料,知道材料有天然的,也有人造的。能够运用多种感官和方法认识材料。能名对常见材料进行简单分类。意识到人们为了满足各种需求,在不断研究、发明、生产新材料。

5、知道问题可以有多种来源,能针对某一特定的观察、制作情境,提出问题。能对某些结论提出疑问。意识到爱提问是一种好品质,意识到有些结论是不对的,可以大胆怀疑。

教学重点:

1、知道科学探究是为了解决与科学有关的问题而开展的一系列活动,知道科学是什么,知道生活中处处有科学。

2、知道自然界中的物体分为有生命的和没有生命的两大类,知道有生命的物体具有的基本特征。知道植物的共同特征,认识到植物的多样性。知道动物的共同特征,认识到动物的多样性。

3、能够用多种方法证明物体中含有水,会用涂色的方式表示水在物体中的含量。知道动植物的生长、繁殖离不开水。知道家庭、农业、工业、交通、娱乐等领域离不开水。

4、认识一些常见的材料,知道材料有天然的,也有人造的。能够运用多种感官和方法认识材料。能名对常见材料进行简单分类。

5、知道问题可以有多种来源,能针对某一特定的观察、制作情境,提出问题。能对某些结论提出疑问。

教学难点:

1、找出与科学家发明创造的相似之处,认识科学是什么。

3、意识到水就像母亲的乳汁,哺育着地球上的所有生命。

4、意识到人们为了满足各种需求,在不断研究、发明、生产新材料。

5、意识到爱提问是一种好品质,意识到有些结论是不对的,可以大胆怀疑。教学安排:

17课时

第一单元我们都是科学家

教学内容:

本单元分两课时进行,分别是科学是……、做一名小科学家。

教学要求:

1、通过学习,知道科学是什么,知道生活中出出有科学。

2、使学生懂得有很多办法能使物体保持平衡。

教学重难点:

1、知道科学是什么,生活中处处有科学。

2、知道有很多办法能使物体保持平衡。

教学课时:

2课时

1、科学是... ...

教学目标:

1、知道科学探究是为了解决与科学有关的问题而开展的一系列活动。

2、知道科学是什么,知道生活中出出有科学。

教学重难点:

1、知道科学探究是为了解决与科学有关的问题而开展的一系列活动。

2、知道科学是什么,知道生活中处处有科学。

教学过程:

一、集中话题,引入新课。

当听到“科学”这个词的时候,你想到了什么?

二、学习新课

1、让孩子们翻开教科书,看一看第2页上面的插图,帮助他们打开思路。大家在一起边看边说,把自己对科学的理解在小组内、班级内交流。

2、问一问日常生活中有没有科学的问题,要求举例。

3、“你有过类似的经历吗?”引出学生更多的亲身经历。

4、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归纳“和科学家的工作相似”。

5、动手做“暂时记忆能力”小实验。活动前要教给学生怎么制作活动道具,还要讲清如何操作,以便能得到好的效果。

7、引导学生感悟科学探究的全过程,领会科学是什么?

三、围绕问题进行小结

1、什么是科学?

2、科学探究的步骤是什么?

2、做一位小科学家

教学目标:

1、找出与科学家发明创造的相似之处,认识科学是什么。

2、知道有很多办法能使物体(纸鹦鹉、三角形和拱形纸片、铅笔)保持平衡。教学重难点:

1、找出与科学家发明创造的相似之处,认识科学是什么。

2、知道有很多办法能使物体(纸鹦鹉、三角形和拱形纸片、铅笔)

保持平衡。

教学材料:

三角形、拱形硬纸片,晒衣夹子若干,铅笔(削好带尖的)或雪糕棒、

一段金属丝、圆规、曲别针、各种颜色的卡纸(硬纸板)、剪刀

教学过程:

一、集中话题,引入新课。

指导学生进行找平衡的活动。

1、分步发放器材,进行提示。

2、让学生尝试。

3、提醒学生把曲别针的位置画下来,可以用一个圆点符号代替曲别针。

二、学习新课

1、你还能想出哪些办法使物体保持平衡?(组织学生动手尝试)

2、引导学生回忆经历的过程。

3、组织学生交流科学家的资料。

4、组织学生做“视觉暂留”实验。(做之前教师讲清要求。)

三、围绕问题进行小结

1、你喜欢哪些科学家?

2、你过去做过哪些与科学家工作相似的活动?

3、你想做哪些和科学有关的研究?

第二单元我眼里的生命世界

教学内容:

本单元教学有四个内容,分别是:寻找有生命的物体、校园里的植物、校园里的小动物、动物.植物.人。

教学要求:

1、知道大自然中有种类繁多的有生命的物体,认识常见的动物和植物,知道生物体的基本特征和要求。

2、知道大自然中有种类繁多的植物,植物都有相似的形态构造,有共同的需求。

3、知道动物的多样性,动物有相同之处,都有对食物、水、空间等的需求。

4、知道动物、植物、人等生命的基本需求和共同特征,知道人是生物界中的一员,人和动物、植物都享有生存的权利。

教学重难点:

认识动植物的多样性和基本特征。

教学课时:

4课时

1、寻找有生命的物体

教学目标:

1、知道大自然中有种类繁多的有生命的物体,认识常见的动物和植物。

2、知道生物体的基本特征和要求。

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获得关于生物的亲身感受是本课的重点。讨论这些物体为什么是有生命的是本课的难点。

教学准备:

寻找一个合适的地点,准备调查用的工具材料等。

教学过程:

一、寻找有生命的物体。

1、谈话:今天老师想和同学们一起去校园里寻找有生命的物体。

2、室外活动:寻找有生命的物体。

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寻找,不要引导,让学生凭自己已有的经验去感知“有生命”。

能够运用多种感官去观察我周围的世界,认识常见的动物和植物,体会到对有生命的物体进行探索的兴趣。

二、记录有生命的物体。

1、谈话:在刚才的活动中,你寻找到有生命的物体了吗?

2、小组讨论,交流。

3、将发现记录在课本12页的活动记录中。(可以用文字形式,对不认识的也可把它画下来)

4、全体汇报、交流。(用实物投影展示学生的记录)实物投影能够用文字、图表等记录观察的结果:能够有目的地家六研究活动的方法与结果。

三、交流讨论“为什么说它们是有时生命的”

1、提问:为什么说它们是有生命的?

2、小组讨论。

4、小结。知道生物体的基本特征和基本需求:意识到生命是多种多样的;意识到生命是宝贵的,要珍爱生命。

板书:

附表:名称蚱蜢蚯蚓……

发现地点草丛泥土……

2 、校园里的植物

教学目标:

1、知道大自然中有种类繁多的植物。

2、认识到植物是各不相同的。

3、知道植物都有相似的形态构造,有共同的需求。

教学重难点:

植物的种类和特征。

教学准备:

各种植物、纸、笔。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生物包括什么?

2、你知道哪些植物?

3、你对这些植物有什么了解?

二、新课

1、教师出示带来的各种植物。

2、教师出示书本上第16页图片,问:

(1)你认识这些植物吗?

(2)它们分别叫什么名字?

(3)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4)它们有什么不同之处?

3、揭题:“植物的不同与相同之处”

4、仿述:

说说自己家里的花、草、树木有什么特点?用语言和图画描述一下。

5、观察书本上第15、16页。

找出不同植物的不同之处与相同之处。

6、比较

不同之处:

1、叶子形状不一样。

2、每年种的次数不一样。

3、果实的大小、形状不一样。

4、茎的粗细不一样……

相同之处:

1、都有根、茎、叶。

2、都有花、果实。

3、都有种子。

4、都需要阳光和水……

三、对书本上第17页内容进行讨论

1、任意选图中的两种植物,比较它们的相同与不同之处。

2、完成第64页的活动记录表,看谁找的最多。

3、校园里的小动物

教学目标:

1、知道动物的多样性。

2、知道动物有相同之处,如都有运动的能力,都由小长大,繁殖后代,都有对食物、水、空间等的需求。

教学重难点:

动物的多样性及其特点。

教学准备:

各种标本、动物图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你知道哪些动物?

2、它们生活在哪里?

3、为什么称它们为动物?

二、新课

1、揭题:“动物的不同与相同”

2、观察书本第18页你见过这些动物吗?

3、它们叫什么名字?在哪里?

4、小游戏:猜一猜,它是什么?

教师宣布游戏规则:小朋友可以提问,但答案只有是与不是,谁在最少的提问中,猜出是什么动物,那么他就赢了。

教师小结:刚才同学们讲非常好,这些动物有许多相同之处,还有许多不同之处,现在,我们就一起来找一找。

5、观察在校园里找到的动物,并比较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1)都有四条腿。(2)都有两只耳朵。(3)都能繁殖后代。(4)都要吃东西、、、、、、

不同点:(1)吃的食物不一样。(2)大小不一样。(3)奔跑的速度不一样。(4)各自的作用不一样、、、、、、

6、按自己的标准把第21页的动物分一分类。

4、植物动物人

教学目标:

1、知道动物、植物、人等生命的基本需求和共同特征,要有一定的空间、能生长、能繁殖后代、会死亡等。

2、知道人是生物界中的一员,人和动物、植物都享有生存的权利。

教学重难点:

动物、植物、人等生命的基本需求和共同特征。

教学准备:

各种动植物、人的图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你知道哪些动植物?

2、每种动植物都一样吗?

3、人是不是动物?

4、人与动物有何关系?

二、新课

1、揭题:动物植物人

2、动物与植物有什么相同之处与不同之处。

(以兔子和萝卜为例作比较)

相同点:(1)都是生物。(2)都会生长。(3)都需要水、阳光。(4)都要营养、、、、、、

不同点:(1)兔子会运动。(2)兔子有血有肉有骨。(3)它们

的生活环境不一样。(4)各自的味道也不一样、、、、、、

3、比较人与猩猩有什么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学生讨论、汇报、交流,完成在书本上的表格。

三、拓展延伸。

画图表把动物、植物和人之间的关系表示出来。

第三单元生命之源——水

教学内容:

本单元教学有四个内容,分别是:生命离不开水、观察水、神奇的水、地球上的水。

教学要求:

1、能够用多种方法证明物体中含有水,知道动植物的生长、繁殖离不开水,知道家庭、农业、工业、交通、娱乐等领域离不开水。

2、知道水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透明的液体。

3、知道水能够产生毛细现象、溶解现象,会产生表面张力,了解水的其他本领;了解毛细现象、溶解现象、表面张力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4、了解地球上水的分布,知道淡水资源十分缺乏了解水污染的现象及危害;知道常用的节水措施。

教学重难点:

水的性质及用途。

教学课时:

4课时

1、生命离不开水

教学目标:

1、能够用多种方法证明物体中含有水。

2、会用涂色的方式表示水在物体中的含量。

3、知道动植物的生长、繁殖离不开水。

4、知道家庭、农业、工业、交通、娱乐等领域离不开水。

教学重难点:

水在生命活动中的重要作用,运用各种办法,比较物体中的含水量。

教学准备:

搜集有关生命离不开水的资料,各种食物含水量的数据,分组实验用的蔬菜、水果等食物、菜板、纱布、榨汁机、水果刀、烧杯、记录纸、试管、橡皮泥、植物油、根系发达的植物、水、小尺。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了解水的作用。

1、师:同学们,在上一个单元的教学中,我们认识了我们眼中的生命世界,生命世界多种多样,丰富多彩,但所有的生命都必须有一样东西做保障,那就是——水,水是生命之源。这个单元我们就来研究一下生命之源——水。

2、写一首赞美水的小诗

因为有你,小草变得嫩绿;

因为有你,鱼儿游得欢畅;

……

因为有你,地球才这样美丽。

学生写完后,让写得优美的同学上台朗读,激发学生热情。

师:通过刚才同学们所描写的优美的小诗,我想同学们了解了水在许多方面的作用。现在请同学们想一想,每人说10个动物、植物和人离不开水的事例。

生:人要喝水,不喝水就会渴死;洗脸、洗手、洗澡,讲究卫生少不了水;浇花、

种庄稼都需要水;……

(根据学生列举的事例,小结归纳出水的作用——有生命的世界都离不开水)

二、了解人体及一些食物的含水量。

1、师:我们已经知道,人、动植物体内都有水,那么,我们人体内究竟含多少水呢?你们猜猜看。

2、给下面的扇形图涂颜色(用淡蓝色表示水所占的面积)

A 人体65%是水;

B 鸡蛋76%是水;

C 鱼85%是水;

D 蔬菜90%是水。

3、如果你们还想知道一些食物的含水量,可以查阅有关资料。

三、进行“小草喝水”试验。

1、师:小草每天“喝”多少水?

2、实验方法:将小草植入一个玻璃瓶子中,在瓶内倒入100毫升的水,再在水上滴一层水以防止水分蒸发,然后进行观察,并做好观察记录。

3、把观察结果写在记录纸上。

四、探究常见物体的含水量

1.动动手。想多种办法,把西红柿里面的水挤出来,看看它含有多少水。可以怎样做?

2.也可以选择其他含水分较多的蔬菜或水果来做实验。

3.小组讨论:用什么办法?需要什么材料?试验中注意什么?

4. 小组活动,展示成果。

五、小结:

生命离不开水,水就像母亲的乳汁一样,哺育着地球上所有的生命。

课外实践:比较胡萝卜和土豆哪个含水多,有哪些方法可以证明?

板书设计:

生命离不开水

水在动物、植物和人体内占有比较高的比例

观察小草每天“喝”多少水

探究植物体内含有多少水

2、观察水

教学目标:

1、会用多种感官认识水,并能够在多种液体中快速鉴别出水。知道水是没有颜色、

没有气味、没有味道、透明的液体。

2、能用语言、文字、图画等多种方式表达自己对水的发现。知道观察物体常用的科学方法。

教学重难点:

运用科学方法认识水的性质。

教学准备:

每组一套学生实验材料:牛奶、白醋、糖水、水装在无色透明的容器里,准备几根筷子用于品尝。形状各异的容器、塑料袋、水。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师:猜猜看,老师手中的瓶子里装的是什么?(教师出示装有水的瓶子(不透明),晃动几下。)

2、学生猜测

3、师:你为什么认为瓶子里装的是水(白醋、牛奶……)呢?

生:摇动瓶子的时候发出了响声。

4、教师评价:你们说的都很有理有据。无论是牛奶、水还是白醋等装在瓶子里摇动时都会发出声音。要想知道瓶子里装的到底是什么,我们该怎么做呢?

生:打开瓶盖,看一下。

生:闻一下。

……

5、师:哪种种方法是最科学的呢?我们今天就来探究一下观察物体的方法。如果4个烧杯分别装有牛奶、白醋、糖水和冷开水,你有什么办法找到冷开水?

6、分组进行实验,填好记录纸。(老师行间巡视,参与学生的实验)

7、交流、评价学生的方法。(师:你是怎么知道其它三个杯子里装的不是水的?)在判断的过程中随机板书:眼睛看鼻子闻舌头尝手摸

8、教师评价:同学们真聪明,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就帮老师找到了冷开水,而且还说出了区分的方法,你们真了不起!

9、教师小结:认识物体常用的科学方法是,先用眼睛看,再用鼻子闻,用舌头尝,用手摸等。不了解的物体,只能用眼睛看,千万不能随便闻和尝,以免对我们的身体造成伤害。(联系一开始拿的农药瓶作进一步强调)

二、观察水、描述水。

1、师:下面我们就用刚才总结出的观察物体的方法仔细观察桌上这杯水是什么样的?把你们的观察方法和结果填在记录表中。

2、学生组内观察并记录。

3、教师巡视,表扬观察认真的小组。提醒学生用上各种观察方法。

4、教师组织学生汇报,强调看哪一组选用的方法最多,对水的描述最详细。随即板书水的各种特点。(谁能用一句话告诉我们水有哪些特点?)

生:水是没有颜色、透明、没有气味、没有味道的。

5、评价优胜组,全班掌声表扬。

6、师小结:水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透明的。

三、认识液体的特征。

1、观察实验:用一个有洞的方便袋装水,水从破口处流出。

2、提问:你们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生:看到水从袋子里流到了水槽里。

生:听到了水流的声音。

3、实验:让塑料袋中的水流进容器中,再把容器中的水逐次倒入其他形状的容器中。

4、提问:随着装水的容器的变化,水的形状也跟着发生了变化,由此可见:水有固定的形状吗?

生:没有

5、教师评价:说的太好啦!水会流动,是没有固定的形状,像具有水这样特点的物体,我们把它叫做液体。谁能说说水是一种什么样的液体?(组织学生反复说)

6、师小结:水是一种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透明的液体。

四、体会水的作用,感受水给人们带来的自然之美。

1、师:生活中我们处处用到水,早上起来我们就用到水洗脸刷牙,还有什么时候也要用到水?

2、生:洗澡生:洗脚生:浇花……

3、师:你知道在哪些地方有水?(组织学生回答)

4、师:不过并不是所有地方的水都像我们桌上杯里的水这么清,有些地方的水就是黑的,而且发出了难闻的气味。水是生命之源,我们应该珍惜水。

五、探究运水的方法。

1、分组运水

教师布置任务,请各小组合作,利用已有的工具,在不搬动盆的情况下,将一只盆里的水在规定的时间内运到另一只空盆里。填好分析记录表。(水与我们的关系真是太密切了,下面我们一起来做一个运水的游戏)

2、老师记时,学生开始运水。(依次用粗管、细管、小杯运水。提醒学生注意别把水洒到桌上)

3、教师提问:比较一下,用哪种方法运水快而且省力?

4、小组内进行讨论、填表,然后每组代表汇报,全班交流。

5、教师:假如两只盆相距再远一些(3米),你们组又会采用什么方法运水呢?

6、学生简单讨论,设计方案。

7、师:在日常生活中你们有没有见过用管子运水的呢?引导学生回忆。(课件适当展示)

六、总结,后续研究。

1、提问:这节课,你知道了什么?

2、学生回答。

3、教师评价:你们说的都很好,希望你们课后继续观察水,把你们发现的水的神奇之处记下来,下节课我们继续研究!

板书设计:

观察水

观察物体的方法:眼看、鼻闻、舌尝、耳听、手摸

水的特点是:水是无色的、无气味、无味道、会流动、无固定形状、透明的液体

3、神奇的水

教学目标:

1、能够在观察、实验中发现水的其他性质,知道水能够产生毛细现象、溶解现象,会产生表面张力,了解水的其他本领。

2、能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如语言、文字、图画)描述水的其他性质。了解毛细现象、溶解现象、表面张力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难点:

水的毛细现象、溶解现象。

教学过程:

一、简单引入新课的学习

上节课,我们已经知道了水的一些本领,今天我们将继续研究水。

1、师提问:把窄纸巾插入红色的水中,纸巾上会发生什么现象?(学生预测并发表。

2、分组实验。

3、汇报实验结果。

4、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类似现象?

5、魔术表演:变色花。

二、发现水的神奇之二——表面张力。

1、谈话:水还有一些有趣的现象,我们再来研究一下,出示一枚一元硬币、滴管。猜一猜:硬币面上能容纳多少滴水?

2、学生猜测,说说为什么这样猜,记录自己的猜测结果。

3、小组领取硬币,验证猜测。

三、了解水的神奇之三——水有压力,压力的大小与水的深度有关;流水有力量。

1、(演示实验)提问:为什么水会从小孔喷射出去?为什么下面的水流喷得远?

2、小组讨论、汇报讨论结果。

3、提问:如果用静止的水可以吗?为什么说不行?

4、小组讨论、汇报讨论结果。

四、了解水的神奇之四——水有浮力。

1、(出示一块泡沫)提问:如果把它放到水里,它会怎样?(浮起来)为什么会这样?(水有浮力)

2、生讨论、回答。

3、生做不同物体放在水中表现出沉浮差异的实验。

五、认识水的神奇之五——水溶解物质的性质。

(教师把方糖放入水中)提问:方糖发生了什么变化?(糖块不见了)尝一尝水的味道呢?(变甜了)

讲述:同学们说的方糖在水中不见了,“溶化了”在科学上叫做溶解。

3、学生仔细观察高锰酸钾在水中的溶解过程。

4、除了这些,还有哪些物质也能溶解在水里?

5、学生预测后试验验证。

四、延伸活动:提出问题,继续探究水的秘密。

1、提问:通过节课对水的观察和研究,你们对水有了哪些新的认识?大家还想研究水的什么问题?

2、将学生提出的问题记录在黑板的“我还想研究的问题”一栏中。

3、请学生自由选择1、2个自己最感兴趣又有能力研究的问题,并讨

4、地球上的水

教学目标:

1、知道水创造了美丽的大自然奇观,懂得爱护水资源,提高节水意识。

2、了解地球上水的分布,知道淡水资源十分缺乏,了解水污染的现象及危害。

3、知道常用的节水措施。

教学重难点:

水的分布,认识水资源十分缺乏,了解水污染的现象及危害。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杯子、汤匙、滴管、水、洋葱头实验装置、旧的空饮料瓶、剪刀、滤纸、泥水、木炭粉、湿沙、水槽或小盆、碗、石块、咸水、淡水、保鲜膜。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通过研究水,你有什么收获或启发?

2、播放VCD,观看地球的美景。

3、你看到了什么?你有什么感受?你还知道哪儿有美丽的水景?讲给大家听一听,好吗?板书揭题。

二、了解地球上的水分布在江河湖海、冰川和地下等许多地方。

1、提问:地球上哪里有水?

2、学生充分发表意见。

三、了解地球是个水球,但可用淡水资源却极少。

1、讲述:把书上地图中的空白处涂上淡蓝色,它表示的是地球上的海洋面积。比一比,是陆地面积大,还是海洋面积大。

2、提问:关于地球上的水,你已经了解了什么?

3、学生分组讨论、提问。

4、学生分组汇报已经知道的水资源情况,相机展示课前收集的有关资料。

5、你从大家的汇报中发现了什么?你是怎么发现的?谁还有不同的发现?

6、汇报:你有什么感想?为什么?

7、淡水的用途有哪些?看谁说得多。小组讨论,准备汇报。

8、你发现了什么矛盾?如果地球上没有了水,你想象一下,那是怎样的情景?

四、认识水污染现象,了解污染原因和危害。

1、提问:你知道哪些水被污染的事情?

2、介绍洋葱头的实验。

3、提问:刚才谈了那么多,你现在有什么想法?

五、了解最简单的净化水和淡化水的方法。

1、讲述:水资源危机,已经成为人类面临的严峻问题。要获得更多干净的淡水,人们想了很多办法,我们也来试试这些办法。现场做一个过滤器,直接展示净化装置。还可以用这个装置净化一点儿水,以说明此装置的有效性。

2、说明“咸水变淡水”装置的工作原理。

五、增加节约用水、反对浪费的意识。

1、讲述:这么珍贵的水,可是生活中浪费的现象屡见不鲜,你能举例说说吗?

2、分组讨论、寻找。然后汇报:你平时看到了哪些浪费水的现象?你觉得应该怎么做?我们又能做哪些节水的事情?

3、交流、汇报。

4、小结:刚才同学们说得非常好,节水是全社会的大事情,我们小学生一定要从自己做起,从日常生活做起,人人树立“节约水光荣,浪费水可耻”的观念,养成节约用水的好习惯。让我们从今天起做节水的小标兵。

5、那么,你会怎么做呢?制定节水方案。

6、分组汇报、交流节水方案。

7、通过刚才的讨论,你有什么感受?

8、补充农业、工业高科技节水技术和以色列的节水措施。如:滴灌、水的多次利用、污水回用。

六、增加节约用水、反对浪费的意识。

1、讲述:这么珍贵的水,可是生活中浪费的现象屡见不鲜,你能举例说说吗?

2、分组讨论、寻找。然后汇报:你平时看到了哪些浪费水的现象?你觉得应该怎么做?我们又能做哪些节水的事情?

3、交流、汇报。

4、分组汇报、交流节水方案。

5、通过刚才的讨论,你有什么感受?

七、小结延伸

1、展示:一个大号雪碧瓶装水大约2升,比较自己生活中的用水量,统计自己家每天的用水量和节水后的用水量。

2、广告语:“当地球上只剩下最后一滴水的时候,那就是你的眼泪。”

你也能写自编一个广告语吗?做成宣传单或告示牌,贴在适当的位置。

第四单元它们是什么做的

教学内容:

本单元教学分为四个课时,内容分别是:常见材料、纸、纺织材料、金属、塑料。教学要求:

1、知道我们身边的物品都是由材料制成的,知道材料有天然的,也有人造的,能区分常见的天然材料与人造材料。

2、知道纸是中国的四大发明之一,学做再生纸,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树立环保意识。

3、认识一些常购买的纺织材料,知道这些材料的主要区别、特点和用途。

4、了解常见金属的种类,了解不同金属的性质。

5、让学生了解人造材料---塑料,人造材料与天然材料在作用上的对比。

教学重难点:

日常生活中常见物质的性质和作用。

教学课时:

5课时

1、常见材料

教学目标:

1、知道我们身边的物品都是由材料制成的,有的物品由一种材料制成,有的物品由多种材料制成。

2、能知道材料有天然的,也有人造的;能区分常见的天然材料与人造材料。

3、知道人造材料来源于天然材料;不同的材料具有不同的性能。

教学重点:

认识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的关系

教学难点:

区分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

教学准备:

1、由不同材料组成的各种物体,学生生活中常见的各种物品。

2、学生每人自带一件玩具。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师:今天老师特别打扮了一下来上科学课,谁能用简洁的语句来描述一下老师?

师:谁能说说老师身上的穿戴分别是由什么制成的?

师:(根据学生的回答,一一板书:丝绸、布、皮、橡胶、金属、塑料等)像这些我们称为“常见材料”(板书课题)。

二、研究教室里的物品,认识常见材料

我们生活中用到的各种各样的物品都是由材料构成的。你们想研究一下吗?

1、让学生分组观察教室里有哪些物品?它们是由哪些材料制成的?

2、学生观察、讨论,并填写记录表。

3、学生汇报研究成果。

4、小结。今天老师也给同学们带来了几种材料,想认识一下吗?一起看投影,辨认一下是什么材料?

三、给常见材料分类

1、讲述:材料的分类方法有许多,人们一般把材料分成两类:直接来自于大自然,

工处理天然材料,或使天然材料的性质发生变化后制造出来的,如纸、铁、玻璃和塑料等,它们是人造材料。

(看教材40、41页对材料的分类)

2、教师引导学生看图片,感触天然材料与人造材料的关系。

3、师:今天我们认识了很多的常见材料,你能把这些材料分成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吗?

学生讨论汇报。

4、师:你还可以举出哪些天然材料或人造材料的例子?

四、研究自己身边的物品

1、谈话: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来研究自己身边的物品,如大家的鞋子,穿的衣服、房屋的各种建筑材料、窗户的玻璃、吃饭用的碗、勺子等和其他的日常生活用品,看看它们分别是由什么材料做成的?

2、学生研究,并填写记录表。

3、学生汇报研究成果。

4、讨论:人们为什么要选用这些材料来做这些物品?你知道这些材料是从哪里来的吗?

五、了解一些新型材料

1、师:刚才我们了解许多常见材料的知识,昨天老师让大家回家查找有关材料的资料,你们说说都知道哪些新型材料?

2、学生交流自己知道的新型材料。

3、教师提供有关“纳米材料、高分子材料、超导材料、新型金属”等新材料,让学生阅读、研究。

4、总结: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有许多东西不是用单一的材料制造的,而是用复合材料或合成材料。关于材料,你还想知道些什么?还想研究些什么?

六、课后延伸

如果让你发明一种新型材料,你将发明什么材料,用来做什么?

板书设计:

常见材料

材料天然材料

人造材料

天然材料与人造材料的关系:人造材料来源于天然材料

2、纸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关注中国的古代四大发明之一——造纸术,激发民族自豪感。并引导学生关注造纸术的发展,以及现代纸的种类,用途,扩大眼界,把学习生活的触角伸向社会生活的每一个角落。

2、学做再生纸,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树立环保意识。

3、了解各种纸艺,欣赏纸艺艺术,接受美的熏陶,并学做折纸,剪纸撕纸,纸贴等。

教学重难点:

了解纸,欣赏纸的艺术。

教学准备:

1、教会学生利用网络搜索的本领。

2、教会学生利用图书馆资源的方法。

3、教师提供参考书目。

4、准备做再生纸的工具。

5、准备各种纸艺的欣赏作品。

教学过程:

(一)活动动员

1、谈话导入。

请同学们打开书包看一看,再想一想,哪样东西最多?2、口语交际。

说一说,在你的记忆中,你最早一次用纸的情形你还记得吗?你用纸干什么了?说出来和大家分享。

3、用一句话表达你对纸的了解。用一句话表达你想进一步从哪个方面了解纸。

4、综合表达:设计一份广告,告诉大家你想研究的内容,争取几个伙伴和你一起研究。

(二)学生利用两周的时间,到网上或图书馆查阅资料,

了解纸及其文化。开展一些参观和实践操作,体验纸文化。

(三)学做再生纸。

1、参观造纸厂,了解纸的生产过程

2、自己动手做再生纸:

A、阅读制作方法B、看教师演示过程,听清提示。

C、小组为单位,自己动手制作D、展示各自的作品

(四)纸艺欣赏

1、布置一个纸艺展览,并对每种纸艺做文字说明。

主要有:剪纸,纸雕.刻纸.撕纸.折纸.贴纸……

2、请会剪纸,或折纸的同学为小老师,开办小艺术技巧讲座,辅导学生制作纸艺作品,并为自己的作品起名.配解说。

(五)综合展示活动

1、纸文化知识竞赛

2、看图猜带纸的成语。例如:纸上谈兵.洛阳纸贵.命比纸薄……

3、各小组上台演示各自准备的“我的纸文化之旅”五分钟交流材料,可以用图.幻灯片.文字.实物等展示对纸的了解,以及自己探究的过程和体会,并回答其他学生的提问。

三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

教师备课本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 学科:科学 年级:三年级 教师:

第一单元植物 单元目标: 1.发展他就植物的兴趣。 2.感受植物的多样性,配用对不同形态植物的研究兴趣。 3.培养对植物生存需求的敏感性。 4.培养保护自然环境中的植物的意识。 5.培养学生以观察结果为出发点,实事求是追求结果的态度。 教学重点: 发展探究植物的兴趣,感受植物的多样性,培养对不同形态植物的研究兴趣。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以观察结果为出发点,实事求是追求结果的态度。 单元总课时:七课时 1.1我看到了什么授课时间年月日 教学目标 1、学生知道树是活的植物,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是有生命的物体。 2、学生能初步认识真正的观察应该是有目的的,制订观察的方法和步骤有利于观察的进行;借助放大镜、皮尺等简单的工具对大树进行观察和测量。 3、学生意识到从图片上获得的信息是有限的,亲自观察事物会对事物有更多的认识。 教学重点:学生知道树是活的植物,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是有生命的物体 教学难点:制订观察的方法和步骤有利于观察的进行;借助放大镜、皮尺等简单的工具对大树进行观察和测量。 教前设想:学生知道树是活的植物,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是有生命的物体。懂得亲自观察事物会对事物有更多的认识。 教学模式流程: 一、预习导学 1.校园里、大路旁、山坡上……到处我们都能看到植物,同学们对校园里的植物最熟悉的是哪些呢? 2.就让我们从身边的熟悉植物——大树开始观察研究吧。 二、精讲点拨 看照片上的大树 1.教师讲解:这是一幅梧桐树的照片,请大家仔细地看图,你能发现有关这株梧桐树的哪些特点?(你能发现几点?) 2.学生汇报:从图上看大树,我看到了什么? 回忆中的大树 1.教师引导:照片拍得很清楚,但是我们从照片上发现的东西并不多,那么生活中你曾经看到过的大树与这照片上的有什么不一样吗? 2.学生汇报:回忆我的大树,我曾经看到过什么? 3.教师激趣:同学们的汇报内容真丰富,有的内容大家都看见过,有的内容有人还从来没看见过,而有人可能从来都没真正看过一棵大树呢?是不是?想去仔仔细细地看一棵真正的大树吗? 4.学生交流:为什么想看真正的大树? 5.教师总结:这样带着目的去仔仔细细看大树的时候,我们的观察活动就开始了。 三、当堂训练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高效课堂模式)

教材分析

教学进度计划表

第一单元植物 第一课我看到了什么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树是活的植物,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是有生命的物体。 过程与方法: 初步认识真正的观察应该是有目的的,制订观察的方法和步骤有利于观察的进行。 用各种感官观察大树。 借助放大镜、皮尺等简单的工具对大树进行观察和测量。 用简单的词语记录观察的结果。 情感、态度、价值观: 懂得从图片上获得的信息是有限的,亲自观察事物会对事物有更多的认识。 发展观察大树的兴趣,体会到生命体给我们带来的生机勃勃的感受。 在观察过程中,培养与他人合作的习惯。 【教学重点】了解观察的目标和方法,认识到观察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对大树的观察要指向生命体这个核心概念。 【教学准备】 分组材料:一些观察用的测量工具(如皮尺、放大镜等),观察记录纸。【教法】直观演示法 【学法】合作学习法 【教学过程】 一、引言 1.校园里、大路旁、山坡上……到处我们都能看到植物,同学们对校园里的植物最熟悉的是哪些呢? 2.就让我们从身边的熟悉植物--大树开始观察研究吧。 二、看照片上的大树 1.教师讲解:这是一幅梧桐树的照片,请大家仔细地看图,你能发现有关这株白杨树的哪些特点?(你能发现几点?) 2.学生汇报:从图上看大树,我看到了什么?(要求仔细倾听,并大胆说出新的发现,同时区分哪些是真正从照片上获得的信息。) 三、回忆中的大树 1.教师引导:照片拍得很清楚,但是我们从照片上发现的东西并不多,那么生活中你曾经看到过的大树与这照片上的有什么不一样吗? 2.学生汇报:回忆我的大树,我曾经看到过什么? 3.教师激趣:同学们的汇报内容真丰富,有的内容大家都看见过,有的内容有人还从来没看见过,而有人可能从来都没真正看过一棵大树呢?是不是?想去仔仔细细地看一棵真正的大树吗? 4.学生交流:为什么想看真正的大树?

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设计

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设计 【导语】科学是人类探索、研究、感悟宇宙万物变化规律的知识体系,是对因果的探索,追求真理,科学是认真的、严谨的、实事求是的,同时,科学又是创造的。 常见材料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能够运用多种感官和方法认识材料。 (2)能名对常见材料进行简单分类。 知识与技能: (1)认识一些常见的材料。 (2)知道材料有天然的,也有人造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意识到人们为了满足各种需求,在不断研究、发明、生产新材料。教学准备: 学生自备一些玩具。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自主学习: 1.检查学生带来的玩具。让学生说说自己带来的是什么玩具? 2.学生研究自己带来的玩具是什么材料做成的。 (1)教师说说研究的要求。把各自带来的玩具合在一起,研究它们

是什么材料做成的?4人小组共同研究,将研究的结果记在P85的表格中。 (2)用同样的方法研究教室里的物品以及你平时见过的物品是用什么材料做的?学生可以下位到教室里的各个角落去研究。 3.小组汇报。 钢铁、不锈钢、塑料、木块、布、玻璃、纸…… 4.指导学生将自己发现的这些材料分类,分类的标准学生自定。(三)课后作业。 课后研究家里的物品都是些什么东西做成的? 探访蚯蚓的家目标: 知道土壤的构成;能提出问题,初步选择适合自己探究的问题;能运用多种方法观察;愿意合作与交流,教育学生要珍爱生命。 准备: 蚯蚓、学校附近的土壤、放大镜、小铲子、透明杯子、塑料袋或纸袋、水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选择问题 (1)引入活动。 教师课前捉几条蚯蚓,上课时出示蚯蚓并提出问题:“认识这是什么吗?”“蚯蚓的家在哪儿?”当学生回答出“土壤”之后,接着引导他们思考“关于土壤我们已经知道些什么?”根据回答我们可以

青岛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完整版

科学教案 青教版三年级上册

全册教材分析: 本册教科书遵循《课程标准》的要求,在内容的选编上,力求贴近儿童的生活实际,顺应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基础性的、浅显的科学活动作为学生探究活动的主题,同时注重对科学探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科学知识的整合。 本册教科书主要围绕“走进科学”、“亲历科学”、“自主探究”三个专题选择内容,构建了《科学在我们身边》、《我们怎么知道》、《水的科学》、《天气与我们的生活》、《我们周围的空气》五个单元,最后是《研究与实践》,共22个课题,32课时。 各单元均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线索切入到基础性的、规范的科学探究活动之中。 本册教科书从整体上看,所选内容似乎没有形成明显的知识体系,只是以生活经验及其相关链接构建单元。但教科书的灵魂在于使学生以自主体验为手段,以科学探究为核心,亲历科学探究的过程。 在各单元的内容上,探究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及科学知识各有侧重,且由易到难,逐渐上升。

第一课玩具里的科学 一、教材分析: 玩具是学生的童年伙伴,每个小学生都是在玩玩具中成的。对于玩玩具,学生具有非常鲜活的生活经验。学生通过玩玩具,用感官观察物体的外部特征,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能够满足 学生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和强烈的探究欲望,体验探究的乐趣。初步感受玩具里面有科学,科学并不神秘,我们也能研究科学。 二、教学目标: 1、会用感官感知玩具的外形特征;通过改进或设计新玩具,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2、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探究兴趣和问题意识,体验玩玩具的乐趣。 3、知道各种玩具有大小、形状、颜色等不同特征,并会用合适的方式加以描述。 三、教学准备: 学生自带各种玩具。 教师准备各种玩具的图片、投影片等。 教师自制各种玩具的课件。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知道各种玩具有大小、形状、颜色等不同特征,并会用合适的方式加以描述。 难点:会用感官感知玩具的外形特征;通过改进或设计新玩具,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五、教学时间; 一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我们开始上科学课,它将把我们带进科学的大门,去探索科学的奥秘。这节课我们先从玩玩具开始,探索玩具里的科学。 (二)学习新课: 1、玩玩具说特点: (1)教师提出活动要求。 同学们可以先玩自己带来的玩具,然后把你的玩具跟同学们交换着玩,还可以上来挑选老师带来的玩具;可以自己玩,也可以以小组为单位玩。在玩的过程中,同学们要仔细观察这些玩具有什么特点,可以怎样玩,怎么玩有趣味性,怎么玩有创造性。在玩的过程中有什么发现和问题,请记录下来。 (2)学生玩玩具,教师巡视指导。 (3)引导学生介绍玩具的特点。 教师提问: 谁来汇报一下你们的玩具有什么特点?可以怎么玩,有哪些 趣味玩法和创新玩法? 学生分小组回答。 教师评价: 同学们说得真好,这说明你们在玩玩具的同时学会了观察。 教师提问: 同学们在玩玩具的过程中发现了哪些问题?哪个小组的同学愿意给大家说一

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教案(全套)

1 玩具里的科学 教学目标 1、会用感官感知玩具的外形特征,通过改进或设计新玩具,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2、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探究兴趣和问题意识,体验玩玩具的乐趣。 3、知道各种玩具有大小、形状、颜色等不同特征,并会用合适的方式加以描述。 教学重点难点 学生通过玩玩具,用感官观察物体的外部特征,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能够满足学生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和强烈的探究欲望,体验探究的乐趣。初步感受玩具里面有科学,科学并不神秘,我们也能研究科学。 教学准备学生各自准备一些玩具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我们周围有很多动物和植物,谁能说一说通过课前观察,你们有什么发现? 二、探索新知 活动一:观察研究动植物 我们想知道动植物的某些特点,应怎样观察? 分组讨论:这些方法都很好,下面就用你们的方法观察自己带的动植物。观察时注意要采用的方法。不要损伤它们,还要注意安全。比一比看哪一组观察的最仔细,发现最多。 小组活动,学生汇报。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你们还知道哪些动植物?让我们互相交流一下。 活动二:给动植物分类 1、谈话:我们认识了这么多的动植物,按照一定的标准把这些动植物分一分类好吗?比一比,看谁的分半多。 2、学生分类活动。(根据用途分类;生长环境分类;生活习性分类;身体颜色…… 3、分类有什么好处? 学生讨论。 全班交流,师总结:分类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分类时,首先要确定一定的标准,如分类动物可以按“天上、陆地、水中”,也可以按“两条腿、四条腿”,还可以按”哺乳,……“等,标准不同,分类的结果就不同。 分类在我们生活中应用十分广泛,给我们生活带来方便。 4、提出问题 关于动物、植物你们有什么问题?(生提问) 5、自由活动。 三、课堂评价 同学们,说一说,这节课表现如何?对自己满意吗? 四、拓展活动 找一找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分类,并想一想是怎样分类的。

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三年级上册教材目录 植物/动物/我们周围的材料/水和空气植物 1、我看到了什么 2、校园的树木 3、大树和小草 4、观察水生植物 5、植物的叶 6、植物发生了什么变化 7、植物的共同特点 动物 1、寻访小动物 2、蜗牛(一) 3、蜗牛(二) 4、蚯蚓 5、蚂蚁 6、金鱼 7、动物的共同特点 我们周围的材料 1、观察我们周围的材料 2、谁更硬一些 3、比较柔韧性 4、它们吸水吗 5、材料在水中的沉浮 6、砖和陶瓷 7、给身边的材料分类 水和空气 1、水 2、水和食用油的比较 3、谁流得更快一些 4、比较水的多少 5、我们周围的空气 6、空气占据空间吗 7、空气有重量吗

三上册始业教育课 【教学目标】 1、通过生生交谈和师生对话,通过填写调查表格,展示与教材相关知识和学习方法的前概念,提供已有知识经验基础和学习背景,为确立今后的学习目标打下伏笔。 2、讨论适合本班科学学习的学习模式,用较科学的方法分好学习小组,提出一些感兴趣的科学过程评价方法,讨论形成常规的科学学习制度。 3、初步了解本学期的学习任务和内容,了解课外需要完成的一些科学辅助学习内容。 【教学准备】调查表格。 【教学过程】 1、自由谈话,了解科学学习背景: 师:暑假中,看或做了哪些有关科学的事情?请共享。 师:把经历过的科学发现过程或科学疑问记录下来和大家共同研究,把家中的百科全书等科学资料分享放在教室里供全班课余阅读交流。 2、讨论交流,形成科学学习制度: 生:确定新的4人小组学习单位,小组长每月轮换。 推选2位科学课代表,明确相关责任和权利。 讨论每月科学之家栏目的操作方法(从优秀作业展览、资料汇萃、创新方法选编等方面分工合作。) 3、阅读反思,了解科学学习内容: 师:组织学生看封面,了解图中意思。阅读目录,本年级科学有哪些内容呢,让我们也来了解一下。有哪些内容需要课外补充完成,请做好记录。 生:完成调查表内容:针对三上册教学内容已经有的初始概念呈现及问题提出。 小结:我们提出了许多新的问题,有待于通过课堂内外的科学学习来逐一解决,当学期结束后,回过头来再来看一看这份调查表,希望我们从中看到自己成功了。 科学第一单元植物 第一课我看到了什么 【教学目标】

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3篇)

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3篇) 【导语】科学是使主观认识符合客观实际(客观事物的本来面貌,包括真实的联系与变化的规律。)和创造符合主观认识的客观实际(事物、条件、环境)的实践活动。 神奇的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与实验,理解水的毛细现象和表面张力,获得对水的初步认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动手实验、认真观察来获取知识与相关信息,并知道如何运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水的特征,知道要怎样利用水的特征为生活服务。 教学重、难点: 重点是以学生动手实验为基础,引导学生辨识水的特征,了解水的毛细现象与表面张力现象。 难点是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做好实验,从实践中引出真理。 教学准备:1、实验用品细纸条、有颜色的水等。2、学生分组实验用品。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引入: 上节课我们通过对水的观察,发现水是一种无色无味的透明液体,

初步认识了它的基本特征,水是一种神奇的物质,让我们通过动手来认识它的神奇。今天我们来学习《神奇的水》。 一、会“爬”的水。 师:水会运动吗?水怎样运动?下面请大家看几个小实验。教师演示实验: (1)剪一条薄纸巾,把下部插入有颜色的水中。大家看到了什么?(2)剪开花的花茎,一半插在红色水中,一半插在蓝色水中。你看到了什么? (3)滴一滴墨水在面板上,用粉笔把它吸干,你又发现了什么? 讨论:这是一种什么现象?你在生活在还在哪里看到这些现象? 小结:水沿着有孔隙的材料往上爬的现象,叫做毛细现象。 二、会“团结”的水。 师:我们是一个团结的集体,大家团结友爱,一起学习,一起劳动,生活过得很快乐。那么水和水之间会不会团结呢? (1)猜一猜:一元的硬币能容纳多少滴水?先把猜测的结果记录下来,再亲自动手做一做。 学生分小组实验。将一枚一元的硬币放在桌面上,然后用吸管往硬币上滴水,看看一元的硬币究竟能装几滴水。 滴完后观察:现在的水是什么形状的?为什么水面鼓得像个小馒头一样? (2)把曲别针轻轻放入装满水的杯子里,预测放多少枚曲别针水会溢出来。再试一试,看看预测得对不对。

科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全

一、植物 ⒈我看到了什么 一、教材简析: 教材先安排一棵相对静止的大树,当学生观察这张图片,他们所能说出的内容是极其有限的。然后在一棵真正的大树前他们所看到远远要比书本上看图片要多的多。运用感知和科学方法对大树进行观察,让学生经历一次科学观察,体验真正的科学观察活动。 二、教学背景: 本课内容既是植物单元的起始部分,也是整个科学课的起始部分,相当于一个初步接触科学观察的学生,经历一次怎样用观察的方法学习科学的过程。三年级的学生,对什么是真正的观察,还没有明确的认识,他们对观察手段的认识,主要集中在“用眼睛看”这一点上,许多学生不认为闻、听、尝、摸等手段也是观察方法。当我们在课堂上,要求学生用各种观察方法去观察一棵大树的时候,学生会体会到,科学课上的观察必须是全身感官都要参与的观察,从而丰富学生的观察手段。 三、教学设计:

⒉校园的树木 一、教材简析: 本课是在让学生了解科学观察重要性的基础上,要求学生用观察的方法来具 体认识一棵树,并做好较为详细的观察记录,对一棵树和进行有序的描述。 教材设计了两个活动:意识到校园观察一棵树,做好详细的的描述记录;另 一个是分析比较各组的观察记录,找出不同树木的相同与不同,指向树木座位生命体的特征。

二、教学背景: 学生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明白了观察的重要性,初步懂得了观察需要各种感官共同参与、需要运用观察工具。本课将带领学生带着一个任务去观察校园里的树木,从整体到局部的观察,最后汇集成一篇观察日记。在观察的过程中,能够用简图的方式进行记录。 三、教学设计:

⒊大树和小草 一、教材简析: 《大树和小草》一课在“植物”单元中处在承上启下的过渡位置,教材由“认识周围一些常见的小草”“比较大树与小草的相同和不同”“利用维恩图比较结果”三个活动组成,在活动中是先从单一的小草入手,让同学了解小草的特点,并用简图等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描述,更进一步了解小草的知识,然后安排了大树和小草的比较,主要比较三个方面:茎的比较、果实的比较、叶的比较。大树和小草的形态特征区别非常明显,生在比较过程中能够很容易体会到两个个体之间的巨大区别,从而建立起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概念的建立。在此基础上再用列举法给出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的概念。最后用一个维恩图把学生观察比较的结果进行梳理形成比较明确的概念,并显示出这些概念之间的关系,从而清晰的显示出大树和小草的异同,达到了教学目的。 二、教学背景: 学生一般对高大的树木有较深的印象,而对路旁的小草关注不多,大多数学生甚至叫不出一种小草的名字。其次,他们的心理和生理水平还不可能从事较为独立、完整的科学探究,所以师让学生利用各种感官进行细微的观察、比较、逻辑思考进行探究活动。当然还需要教师的特别方法,如用表格归纳法、画维恩图法等,以促进学生的多方面发展。

新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设计

新版教科版三年级上册 科 学 教 案

三年级上册教材目录 植物/动物/我们周围的材料/水和空气 植物 1、我看到了什么 2、校园的树木 3、大树和小草 4、观察水生植物 5、植物的叶 6、植物发生了什么变化 7、植物的共同特点 动物 1、寻访小动物 2、蜗牛(一) 3、蜗牛(二) 4、蚯蚓 5、蚂蚁 6、金鱼 7、动物的共同特点 我们周围的材料 1、观察我们周围的材料 2、谁更硬一些 3、比较柔韧性 4、它们吸水吗 5、材料在水中的沉浮 6、砖和瓷 7、给身边的材料分类 水和空气 1、水 2、水和食用油的比较 3、谁流得更快一些 4、比较水的多少 5、我们周围的空气 6、空气占据空间吗 7、空气有重量吗

三上册始业教育课 【教学目标】 1、通过生生交谈和师生对话,通过填写调查表格,展示与教材相关知识和学习方法的前概念,提供已有知识经验基础和学习背景,为确立今后的学习目标打下伏笔。 2、讨论适合本班科学学习的学习模式,用较科学的方法分好学习小组,提出一些感兴趣的科学过程评价方法,讨论形成常规的科学学习制度。 3、初步了解本学期的学习任务和容,了解课外需要完成的一些科学辅助学习容。 【教学准备】调查表格。 【教学过程】 1、自由谈话,了解科学学习背景: 师:暑假中,看或做了哪些有关科学的事情?请共享。 师:把经历过的科学发现过程或科学疑问记录下来和大家共同研究,把家中的百科全书等科学资料分享放在教室里供全班课余阅读交流。 2、讨论交流,形成科学学习制度: 生:确定新的4人小组学习单位,小组长每月轮换。 推选2位科学课代表,明确相关责任和权利。 讨论每月科学之家栏目的操作方法(从优秀作业展览、资料汇萃、创新方法选编等方面分工合作。) 3、阅读反思,了解科学学习容: 师:组织学生看封面,了解图中意思。阅读目录,本年级科学有哪些容呢,让我们也来了解一下。有哪些容需要课外补充完成,请做好记录。 生:完成调查表容:针对三上册教学容已经有的初始概念呈现及问题提出。 小结:我们提出了许多新的问题,有待于通过课堂外的科学学习来逐一解决,当学期结束后,回过头来再来看一看这份调查表,希望我们从中看到自己成功了。

青岛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教案 全册

青岛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教案 1 玩具里的科学 课时1 教学目标 1、会用感官感知玩具的外形特征,通过改进或设计新玩具,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2、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探究兴趣和问题意识,体验玩玩具的乐趣。 3、知道各种玩具有大小、形状、颜色等不同特征,并会用合适的方式加以描述。 教学重点难点 学生通过玩玩具,用感官观察物体的外部特征,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能够满足学生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和强烈的探究欲望,体验探究的乐趣。初步感受玩具里面有科学,科学并不神秘,我们也能研究科学。 教学准备学生各自准备一些玩具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我们周围有很多动物和植物,谁能说一说通过课前观察,你们有什么发现? 二、探索新知 活动一:观察研究动植物 我们想知道动植物的某些特点,应怎样观察? 分组讨论:这些方法都很好,下面就用你们的方法观察自己带的动植物。观察时注意要采用的方法。不要损伤它们,还要注意安全。比一比看哪一组观察的最仔细,发现最多。 小组活动,学生汇报。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你们还知道哪些动植物?让我们互相交流一下。 活动二:给动植物分类 1、谈话:我们认识了这么多的动植物,按照一定的标准把这些动植物分一分类好吗?比一比,看谁的分半多。 2、学生分类活动。(根据用途分类;生长环境分类;生活习性分类;身体颜色…… 3、分类有什么好处? 学生讨论。 全班交流,师总结:分类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分类时,首先要确定一定的标准,如分类动物可以按“天上、陆地、水中”,也可以按“两条腿、四条腿”,还可以按”哺乳,……“等,标准不同,分类的结果就不同。 分类在我们生活中应用十分广泛,给我们生活带来方便。 4、提出问题 关于动物、植物你们有什么问题?(生提问) 5、自由活动。

科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集全册

科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一、植物 ⒈我看到了什么 一、教材简析: 教材先安排一棵相对静止的大树,当学生观察这张图片,他们所能说出的内容是极其有限的。然后在一棵真正的大树前他们所看到远远要比书本上看图片要多的多。运用感知和科学方法对大树进行观察,让学生经历一次科学观察,体验真正的科学观察活动。 二、教学背景: 本课内容既是植物单元的起始部分,也是整个科学课的起始部分,相当于一个初步接触科学观察的学生,经历一次怎样用观察的方法学习科学的过程。三年级的学生,对什么是真正的观察,还没有明确的认识,他们对观察手段的认识,主要集中在“用眼睛看”这一点上,许多学生不认为闻、听、尝、摸等手段也是观察方法。当我们在课堂上,要求学生用各种观察方法去观察一棵大树的时候,学生会体会到,科学课上的观察必须是全身感官都要参与的观察,从而丰富学生的观察手段。 三、教学设计:

⒉校园的树木 一、教材简析: 本课是在让学生了解科学观察重要性的基础上,要求学生用观察的方法来具 体认识一棵树,并做好较为详细的观察记录,对一棵树和进行有序的描述。 教材设计了两个活动:意识到校园观察一棵树,做好详细的的描述记录;另 一个是分析比较各组的观察记录,找出不同树木的相同与不同,指向树木座位生命体的特征。 二、教学背景: 学生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明白了观察的重要性,初步懂得了观察 需要各种感官共同参与、需要运用观察工具。本课将带领学生带着一个任务去观察校园里的树木,从整体到局部的观察,最后汇集成一篇观察日记。在观察的过程中,能够用简图的方式进行记录。 三、教学设计:

⒊大树和小草 一、教材简析: 《大树和小草》一课在“植物”单元中处在承上启下的过渡位置,教材由“认识周围一些常见的小草”“比较大树与小草的相同和不同”“利用维恩图比较结果”三个活动组成,在活动中是先从单一的小草入手,让同学了解小草的特点,并用简图等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描述,更进一步了解小草的知识,然后安排了大树和小草的比较,主要比较三个方面:茎的比较、果实的比较、叶的比较。大树和小草的形态特征区别非常明显,生在比较过程中能够很容易体会到两个个体之间的巨大区别,从而建立起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概念 的建立。在此基础上再用列举法给出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的概念。最后用一个维恩图把学

最新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备课教案全册精编版

2020年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备课教案全册 精编版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一、班级学生情况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45名,学生普遍的特点是比较活泼,思维较活跃,好奇心较强。女生普遍比男生遵守课堂纪律,但男生普遍比女生爱动手,爱发言。通过教师观察,该班级的学生对科学课的知识掌握程度差异较大,部分学生动手实验的能力不强。本学期,需要在科学课堂常规养成,科学学习兴趣,动手实验操作等方面加强教学,获得进步。 二、《新课程标准》对本册的要求 通过对科学课程的学习,知道与周围常见事物有关的浅显的科学知识,并能应用于日常生活,逐步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尝试应用于科学探究活动,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大胆想象、尊重证据、敢于创新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科技的发展。 三、教材教学内容分析 《科学》三年级上册由《植物》、《动物》、《我们周围的材料》、《水和空气》四个单元组成。本册共有28个典型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开始,激发了孩子们的课程兴趣。 1、植物:通过对树的观察,初步掌握观察的方法,认识到树与树叶的特点。

活动安排:看树,我的大树,做树皮拓片,大树观察记录,收集落叶,叶的观察(颜色、形状、大小,完整的叶,不同的叶片),描述一片叶的特点,拓印树叶。 本章是科学活动的开始,应注意让学生认识到观察活动是科学重要的方法,初步掌握一些观察技巧,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科学的兴趣。并指导学生写最简单的观察记录。在情感上应让学生在了解自己环境的基础上,热爱自己的环境。 2、动物:通过对动物的观察,初步了解动物的一些特征,以及不同动物的异同点。仍然重点是对观察能力的培养。 活动安排:寻访小动物(做好调查记录),蜗牛的观察(身体、壳、吃食物、运动、爬行的痕迹、蜗牛赛跑),蚯蚓的观察(观察方法记录、反应等),蚂蚁的观察(观察方法设计、身体),金鱼观察(方法、对象、记录)。动物的共同特点(总结归纳)。 本章应在第一章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观察的方法。特别是让学生学会找到不同的观察点,尝试从已知的问题找到未知的问题进行观察,比如对蜗牛壳的观察就是这方面的内容。通过继续指导学生写观察记录,锻炼其交流能力。在情感上应让学生在观察的同时,不要破坏动物们的正常生活,使其懂得尊重生命,尊重环境。 3、我们周围的材料:观察的材料,初步了解材料的不同性质。 活动安排:观察我们周围的材料(观察记录周围常见的材料),研究常见材料的特征(哪种材料硬、比较韧性、它们吸水吗、材料在水中的沉浮),运用研究所知材料的特征(砖瓦和陶器、器瓷、给材料分类)。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全册)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 第一单元植物 第1课《我看到了什么》教学设计 教学导航 【教材分析】 《谁选择了它们》是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生物的多样性》单元第七课。在本单元前几课的学习中,学生知道了生物的多样性。学习第六课后,学生了解到不同种类的生物的特殊结构与它们的生活环境有关,对环境造就生物的多样性有一个初步的了解。本课从同一种类的动物生活在不同的地方表现出不同的形态特征出发,让学生体会到环境发生改变时,动物的形态结构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从而丰富学生对环境造就生物多样性的认识。 本课主要分为三个环节,第一环节以青蛙为例,从天敌的角度出发分析不同颜色的草地选择了不同颜色的青蛙。第二环节以狐狸为例,从气温因素引导学生认识自然环境对生物的选择,从而逐渐丰富学生对自然选择的认知。第三个环节主要让学生认识人类对生物的选择。通过三个环节的设置让学生知道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造就了生物的多样性。针对环节一,调查了学生见过的青蛙以及见到的地方,发现学生见过的青蛙的体色与环境的颜色有较大的联系。大部分学生认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青蛙有保护色,这样不利于被天敌发现。然而,学生对于保护色的了解主要是从电视或者是书本上得知,对于保护色形成的背后原因不甚理解。因此,本课设置了青蛙被捕杀实验,让学生在动手做以及推测的过程中体验青蛙保护色的形成原因之一,了解自然因素对青蛙的选择。环节二,学生基本上知道气温对动物身体大小、体毛的浓密长短等外形特征的影响,但对于动物裸露在外的器官大小、体形等因素是否受气温的影响还没有建立起一定的观念,需要教师为学生提供一些资料帮助学生建构这样的认识。环节三,学生对人工选择有一定的生活经验,但这种经验是零散的,没有建构到概念体系中,需要教师的引导和梳理。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进行观察,研究大树,鼓励学生亲近自然,关注自然,并体验

三年级教科版科学上册教案全册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统编版新教材) 目录 第1 单元1. 水到哪里去了 第1 单元2. 水沸腾了 第1 单元3. 水结冰了第 1 单元4. 冰融化了第1 单元5. 水能溶解第1 单 元6. 加快溶解第1 单元 7. 混合与分离 第1 单元8. 它们发生了什么变化第2 单元1. 感受空气 第2 单元2. 空气能占据空间吗 第2 单元3. 压缩空气 第2 单元4. 空气有质量吗 第2 单元5. 一袋空气的质量是多少 第 2 单元 6. 我们来做“热气球”第2 单元7. 风的成因 第2 单元8. 空气和我们的生活第3 单元1. 我们关心天气 第3 单元2. 认识气温计 第3 单元3. 测量气温 第3 单元4. 测量降水量 第3 单元5. 观测风 第3 单元6. 观察云 第3 单元7. 整理我们的天气日历第3 单元8. 天气预报是怎样制作出来的

1.1 《水到哪里去了》 课水到哪里去了单元 1 学科科学年 3 题级科学知识 1、常温下,水会蒸发到空气里去 2、蒸发是水的一种形态 学3、水和水蒸气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 习科学探索: 目1、通过现象观察,分析、猜测水到哪里去了 标2、通过活动体验,研讨影响水蒸发因素 3、通过模拟实验,感受水蒸发特点,研讨水和水蒸气的区别 科学态度 细致观察生活、尝试解释生活现象 重1、常温下,水会蒸发到空气里去 点2、蒸发是水的一种形态 3、水和水蒸气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 难1、通过现象观察,分析、猜测水到哪里去了 点2、通过活动体验,研讨影响水蒸发因素 3、通过模拟实验,感受水蒸发特点,研讨水和水蒸气的区别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教学环 节 导入新展示图片,聚焦问题:学生猜测单刀直入,

湘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

三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一、指导思想: 充分挖掘课程资源,和孩子们一起探究,实施真正意义上的科学探究性教学,有效地组织学生开展真正有深度的科学探究性活动。 二、教材分析: 《科学》三年级上册是科学教材的起始册,选择的教学内容是以学生“寻访、观察活动”为主线展开的。第一单元是对学生科学意识的培养,启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并在以后各单元中安排了“走进科学”、“身边的动植物”、“土壤”、“奇妙的水” 、“空气”、“各种各样的材料”、“我学习了观察”等六个单元的内容。旨在引导学生关注生命,自己去发现自然现象和物质,并对物质现象进行观察,认识物质成分、作用、与我们生活的关系,认识常见的材料,了解简单物质的基本构成,学会简单的科学测量、思维方式。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学生学习了一些浅显的科学知识技能,掌握了最基本的实验操作,观察事物的能力要有较大程度的提高和培养。 三、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和思维方法,努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使得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愿意亲近科学、运用科学,把科学转化为对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导,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 3、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从中获得科学知识,增长才干,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理解科学的真谛,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 4、指导、引导学生学习运用假设,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注重观察实验中的测量,特别是控制变量、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作出自己的解释,学习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5、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大胆细心、注重证据、敢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6、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现代科技的发展。 四、本册教学重点: 1.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和思维方法。 2.通过动手动脑、亲自实践,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使学生形成较强的科学探究能力。 3.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 五、本册教学难点: 1.本册课本开篇之初,便设计了很多的对比分析、对比实验、对比研究,对于初涉科学的小学生此项是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 2.结合小学生的认知能力认知习惯,如何引导学生展开主题研究,进行饶有兴趣的研究,是本学期的又一难点。

新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教育科学出版社 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教师—— 2019-08-24

安宁市和平学校2019—2020学年上学期 三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 本册教材遵循《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在内容的选编上贴近儿童的生活实际,顺应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基础性的、浅显的科学活动作为学生探究活动的主题,同时注重对科学探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科学知识的整合。以小学生的生活经验为主要线索构建单元,做到了“生活经验”引领下的内容综合化。为让学生在新的教育理念下发展自己的科学探究能力特做计划如下: 一、学生现状分析 本学期三年级学生六个班。这些学生是新课改后的学生,视野虽然比较开阔,但是,在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以及听课的技巧相对不如课改前的学生。课堂上看来很活跃、很热闹,但是学生对问题的深入思考方面却非常缺乏,动手实验时,常常是在为了玩而玩,而不是有计划有目的的去玩,想出办法了再玩。因此学生课堂上常常表现的是玩完后,一问三不知,因此针对这种情况,本学期的科学课要对学生进行科学启蒙教育,要对学生主动探究科学知识的能力进行专门的训练,发展学生们的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志趣和能力,在本学期中我要从抓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入手,在小制作、小种植、小实验、小调查、小操作等方面入手,结合科学课的新课程标准,合理的运用电教媒体,创造性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把科学课的新课程标准落实到科学教学中去,使科学教学进入到一个走进新课程改革的新时期。 二、本册教材的知识系统和结构 本册书24课。从知识方面可以分为三个方面: 1、水:(1---8)课,以‘‘学生对水已有的认知"为线索,通过让学生了解自然界中水资源的分布、欣赏自然界水体的美丽、了解水的三态、认识水中物体的沉浮、进行水的多少的比较、认识水的压力等各种探究活动,层层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年 级 科 教 案 第一单元植物 第一课我看到了什么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树是活的植物,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是有生命的物体。 过程与方法: 初步理解真正的观察应该是有目的的,制订观察的方法和步骤有利于观察的实行。用各种感官观察大树。

借助放大镜、皮尺等简单的工具对大树实行观察和测量。 用简单的词语记录观察的结果。 情感、态度、价值观: 懂得从图片上获得的信息是有限的,亲自观察事物会对事物有更多的理解。 发展观察大树的兴趣,体会到生命体给我们带来的生机勃勃的感受。 在观察过程中,培养与他人合作的习惯。 【教学重点】了解观察的目标和方法,理解到观察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对大树的观察要指向生命体这个核心概念。 【教学准备】 分组材料:一些观察用的测量工具(如皮尺、放大镜等),观察记录纸。 【教学过程】 一、引言 1.校园里、大路旁、山坡上……到处我们都能看到植物,同学们对校园里的植物最熟悉的是哪些呢? 2.就让我们从身边的熟悉植物——大树开始观察研究吧。 二、看照片上的大树 1.教师讲解:这是一幅梧桐树的照片,请大家仔细地看图,你能发现相关这株梧桐树的哪些特点?(你能发现几点?) 2.学生汇报:从图上看大树,我看到了什么?(要求仔细倾听,并大胆说出新的发现,同时区分哪些是真正从照片上获得的信息。) 三、回忆中的大树 1.教师引导:照片拍得很清楚,但是我们从照片上发现的东西并不多,那么生活中你以前看到过的大树与这照片上的有什么不一样吗? 2.学生汇报:回忆我的大树,我以前看到过什么? 3.教师激趣:同学们的汇报内容真丰富,有的内容大家都看见过,有的内容有人还从来没看见过,而有人可能从来都没真正看过一棵大树呢?是不是?想去仔仔细细地看一棵真正的大树吗? 4.学生交流:为什么想看真正的大树?(再去看一看,是不是能看到更多的内容!会不会也有树瘤?是不是也有小动物?是不是还有其它东西?) 5.教师总结:这样带着目的去仔仔细细看大树的时候,我们的观察活动就开始了。 6.学生小组交流并汇报:如果现在来到一棵大树下,我想观察什么?我们怎样才能观察到更多的内容? 四、观察真正的大树 1.交流:教师引导孩子们交流在头脑中制订好的观察大树的个人计划。(观察内容、观察方法、需要借助的工具等) 2.活动:现在让我们一起去观察一棵真正的大树,我们肯定有更多的发现。同时把观察到的信息,用简短的词语记录下来。(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老师带学生按计划展开真正的实地观察活动。) 3.评价:回教室后每小组互相欣赏各自的观察内容,说说从不同的记载中如何体会到观察的大树是一个生命体。同时推选一位同学的记录单张贴于科学活动专栏内供大家欣赏,其它同学的记录单上交给老师阅读欣赏。(张贴的记录单要有典型特色。) 4.总结:观察一棵树让我们获得了这么多的信息,观察一棵树让我们发现了一个生机勃勃的生命世界,那么,观察更多的树呢?请在课外继续观察不同的树。 板书设计:

河北人民出版社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三年级科学教案 杜土完全小学

1、亲历科学 教学目标: 1、能从为什么会这样地角度对周围事物提出问题。 2、能在教师指导下,认识和体验科学探究学习的基本过程。 3、能对周围常见的现象产生好奇。 4、开始对科学课的学习产生一定的兴趣。 5、能从周围自然现象和生活实际中发现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 1、引起科学探究的兴趣,激发学习科学的热情。 2、培养提问题的意识,训练提问题的方法 教学准备:电吹风、乒乓球、纸片、饮料瓶自制的漏斗、自来水龙头。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谈话:科学课是学什么的?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亲历科学。(板书课题) 2、学习新课 认识图标:书上都有哪些图标,他们是什么意思? 学生讨论汇报。 评:丰富感性认识,为读懂课本做准备。 演示实验:用电吹风向上吹乒乓球。看了这个实验你有什么问题? 学生回答。 评:产生问题,激发学生提问的欲望,转入课题。 指导学生学习提问 板书指导读图:第二页的3幅图表现了什么自然现象?小鼠标提出了什么问题?是用什么方式提出的? 指导提问:观察每幅图的自然现象,你又想到了什么有关的问题?用为什么会或是怎么回事儿的方式提出了,写在记录本上。 巡回观察发现好的问题。 课堂交流汇报:鼓励学生向全班同学汇报自己的问题,肯定、鼓励发言者。表扬积极参与者,表扬能写出三个以上问题的学生。 通过认识电视机,练习题问题。 关于电视,你产生过哪些问题?你知道哪些问题?以小组为单位的进行讨论,把问题写在记录本上,问题越多越好。巡回指导。 评:培养学生信息交流意识。 学生回到讨论结果,肯定和表扬各组成绩,表扬优秀小组。 指导学生尝试科学探究 出示制片学习实验方法:向2片纸中间吹气,会有什么现象发生? 实验1:学生实验吹纸片,指导学生记录。 指导猜测:请你猜1猜可能有什么现象发生?把你的猜测写在记录本上。 实验验证:发放材料每人做三至五实验,比较试验结果与自己的猜想是否相同。巡视指导。 课堂交流,检查实验结果,进行实验操作个别指导,保证成功率。 引导学生对实验现象提出问题:对这个实验,你产生了什么问题?把问题写下来。提出大家共同关心的问题:为什么2片纸不是分开而是靠拢?

新版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全册合集

《水到哪里去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水在一定条件下会变成水蒸气,水蒸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看不见、摸不到的气体,水可以通过蒸发变成水蒸气。 科学探究:初步经历探究性实验“水变成了什么样”的探究活动。 科学态度:尝试多角度、多方式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形成细致、客观地观察的态度。【教学重点】通过观察了解水蒸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看不见、摸不着的气体,它是水的一种形态。 【教学难点】形成细致、客观的观察态度; 【小组材料】湿棉签、玻片、材料盘、杯子、黑卡纸、实验记录表、前测单 【教师材料】展台、一杯水、湿毛巾、板贴、课件、切换笔、板书勾画 【教学过程】 一、前测:水到哪里去了 1.水是怎样的。师出示一杯水放展台上,讲述:我们都知道水是地球上十分重要的资源,一年级时我们曾对水进行过观察。提问:谁来说一说水是怎样的? 2.师生交流,教师板贴特点。提问:老师用湿毛巾写的水字有什么变化吗?水渐渐消失,它到哪里去了呢? 3.学生填写前测单。给每位学生准备一张记录单,将个体猜想填写到表格中,全班进行统计。 4.分析学生前概念。把每位同学的想法都汇总在投影上,从汇总表中对学生前概念进行分析。 二、观察:水变成了什么样子 1.引导方法,观察玻璃上水的蒸发。讲述:同学们,这只是猜想,科学研究得讲究证据,我们需近距离来观察水的蒸发才行。给每一组发一块玻璃,可以把水放在玻璃上,近距离的观察,水变成了什么样子? 2.指导操作。给每2位同学准备一块玻璃片、一小杯水、棉签,用棉签蘸一些水,在玻片上划一划,水就会留在玻璃片上。把玻片放平,静静观察。提问:我们可以用哪些方法进行观察? 3.视频指导。用感官如何进行有效的观察。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实验课程教案教育教案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 教 学 设 计

三年级上册目录 植物/动物/我们周围的材料/水和空气 植物 1、我看到了什么 2、校园的树木 3、大树和小草 4、观察水生植物 5、植物的叶 6、植物发生了什么变化 7、植物的共同特点 动物 1、寻访小动物 2、蜗牛(一) 3、蜗牛(二) 4、蚯蚓 5、蚂蚁 6、金鱼 7、动物的共同特点 我们周围的材料 1、观察我们周围的材料 2、谁更硬一些 3、比较柔韧性 4、它们吸水吗 5、材料在水中的沉浮 6、砖和陶瓷 7、给身边的材料分类

水和空气 1、水 2、水和食用油的比较 3、谁流得更快一些 4、比较水的多少 5、我们周围的空气 6、空气占据空间吗 7、空气有重量吗 三上册 三上教科版科学第一单元植物 1、比较樟树和狗尾草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小草和大树一样,具有生命体的共同特征。 大树和小草的主要不同之处在于植株的高矮、茎的粗细和质地。 大树和小草都有生长在土壤中,都有绿色的叶,都会开花结果,都需要水分、阳光和空气。 过程与方法: 用简图画出小草的主要形态特征,能看懂维恩图的表达方式。 【教学过程】 一、观察记录狗尾草

1.教师引导:在校园、田野、路旁、果园中都能找到狗尾草,为什么叫狗尾草?是呀,它的果实串毛茸茸的,很像狗尾巴。它是一年生杂草,各地都有分布。 2.观察记录要求:运用前面学过的观察顺序、观察方法、记录方法来观察记录一株狗尾草。 3.小组学生活动:观察狗尾草,我们用简图把它的样子画下来。上台描述互相补充:这是我们观察的狗尾草。(能把狗尾草的主要特征根茎叶果实大致画下来即可。) 4.组间活动:比较不同的草,找出它们的相同和不同。(启发引导:从植物器官及生存环境、生长年限、生长变化规律等方面比较)不同的小草千姿百态,各有差异,但是它们之间存在着很多共同特征,说说你对小草的想法,是呀,小草虽小,但也十分可爱,我们应当呵护它们。 二、比较樟树和狗尾草 1.引导讨论:可以从哪些方面比较樟树和狗尾草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2.比较完成对比表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