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理论与务实

国际贸易理论与务实
国际贸易理论与务实

国际贸易理论与务实 00149

2019年4月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一、单选题

1.用以反映一国经济发展对外贸易依赖程度的指标是(C)

A.对外贸易额 B 对外贸易量C对外贸易依存度 D对外贸易差额

2.地理大发现后,国家之间的贸易从单纯的互通有无转向牟利性质的商业交换行为。此时,决定商品流向的基础是(D)

A劳动力 B资本存量 C人口流动 D自然资源条件和生产技能

3.国际垄断组织利用其经济实力和对市场的控制力确定的价格是(C)

A世界“自由”市场价格 B调拨价格 C垄断价格 D区域性经济贸易集团内的价格

4.李嘉图认为,贸易的原因或基础是劳动生产率的相对差别以及由此产生的相对成本的不同。该理论称为(A)

A 比较优势理论 B绝对优势理论 C要素秉赋理论 D要素价格均等化理论

5.早期重商主义主张(B)

A鼓励金银输出 B商品多输出,少输入 C不要求对每一个贸易国家都保持顺差 D 不要求每时每刻都保持顺差

6.二战后到20世纪70年代中期,贸易自由化的表现不包括(A)

A加强外汇管制 B降低非关税壁垒 C大幅度削减关税 D撤销非关税壁垒

7.出口方银行直接向外国的进口商或进口方的银行提供贷款,附带条件是提供的贷款必须用于购买债权国的商品。这种业务称为(A)

A买方信贷 B卖方信贷 C出口信贷担保 D进口信贷担保

8.一般来讲,最惠国待遇主要适用于(D)

A在沿海贸易和内河航行权给予他国的优惠 B国家按照多边国际条约或协定承担的义务 C武器进口,金银外币的输入输出 D进口和出口许可证的发送及其他限制措施

9.下列属于关税同盟动态效应的是(B)

A贸易扩大效应 B实现规模经济 C贸易创造效应 D贸易转移效应

10.下列区域经济一体化形式中“一体化”程度最高的是(C)

A关税同盟 B自由贸易区 C经济与货币联盟 D共同市场

11.世界贸易组织“对发展中国家特殊优惠原则”的具体体现不包括(D)

A允许发展中国家在履行义务时有较长的过渡期 B允许发展中国家在履行义务时有较大的灵活性 C规定发达国家为发展中国家提供技术援助,以使得发展中国家更好地履行义务 D要求发展中国家贸易自由化的程度高于发达国家

12.国际贸易中用以表示交易双方风险、责任和费用划分及商品价格构成的专门术语称为(C)

A贸易惯例 B国际条约 C贸易术语 D贸易协定

13.《2010通则》中,卖方承担风险、责任最小的术语是()

A.EXW

B.CFR

C.CIF

D.FCA

14.适用于在造型上有特殊要求或具有色、香、味方面特征的商品的品质表示方法是(B)

A.凭等级买卖B凭样品买卖 C凭规格买卖 D品商标买卖

15.在国际贸易中,最常见的重量计算方法是(B)

A毛重B净重 C公量 D理论重量

16.为了便于运输、仓储和验关工作的进行,避免错发错运,在运输包装上印刷简单的图形、文字和数字,称为(D)

A指示性标志 B安全标志 C警告性标志D运输标志

17.航线固定、港口固定、船期固定、费率相对固定的运输方式是(A)

A班轮运输 B定程租船 C定期租船 D光船租船

18.出口小件急需和贵重货物,适宜采用的运输方式是(C)

A海洋运输 B公路运输C航空运输 D铁路运输

19.某提单上注明“第五件包装破损”,则该提单是(D)

A记名提单 B指示提单 C直达提单 D不清洁提单

20.我国“海洋运输货物保险条款”中,责任范围最大的基本险是(A)

A一切险 B水渍险 C平安险 D战争险

21.国际贸易结算中使用最广泛的一种支付工具是(C)

A支票 B本票 C汇票 D信用证

22.下列支付方式中,属于银行信用的是(A)

A信用证 B付款交单 C汇付 D承兑交单

23.在信用证支付方式中,承担第一性付款责任的是(B)

A开证申请人B开证行 B通知行 D受益人

24.“离岸重量、到岸品质”是指(D)

A.装运港检验 B目的港检验 C出口国检验,进口国复验 D装运港检验重量,目的港检验品质

25.以仲裁方式解决国际贸易争议的必要条件是(C)

A双方发生争议后协商不成 B一方对于诉讼结果不服 C双方达成协议,自愿将争议交由仲裁机构裁决 D双方发生争议后调解不成

26.我方8月19日发盘,限8月21日复到有效。8月20日收到对方回复“你方19日发盘接受,减价5%成交,”该回复是(B)

A接受 B还盘 C询盘 D磋商

27.根据《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的规定,下列属于交易磋商中必不可少的环节是(C)

A询盘 B还盘 C发盘 D签订书面合同

28.信用证修改手续费的承担方是(A)

A提出修改方 B出口方 C进口方 D开证银行

29.出口报关的时间为(B)

A备货时B装船前 C装船后 D投保时

30.出口商与独家经销商之间的关系是(C)

A代理关系 B委托关系C买卖关系 D代表关系

二、多项选择题

31.下列属于保护贸易理论的有(ADE)

A重商主义 B绝对优势理论 C比较优势理论 D中心-外围论

E保护幼稚工业论

32.下列价格条款中,表述正确的有(ACD)

A每公吨200美元FOB重庆 B每箱50元CIF英国 C每台300欧元CIF伦敦 D每辆40美元CFR纽约 E2000日元CIF东京

33.海运提单的性质和作用有(BCE)

A提单是海上货物运输合同 B提单是海上货物运输合同的证明 C提单是承运人出具的货物收据 D提单是托运人出具的货物收据 E提单具有物权证书的作用

34.按照“UCP600”的规定,下列关于可转让信用证的说法正确的有(AC)

A必须明确标明“可转让”字样 B只能转让信用证的全部金额 C只能转让一次 D 第二受益人只能是一个 E转让时不能修改装运日期

35.选择销售代理时,应注意的事项有(AB)

A选择国外代理的渠道和考查 B选择国外代理商的标准 C选择合适的寄售地点 D 选择合适的代销人 E慎重选择经销商

三、计算题

36.据估算,当前我国的边际消费倾向为0.6.请计算当前我国的对外贸易乘数。

解:对外贸易乘数(K)公式为:K=1/(1-边际消费倾向)

边际消费倾向为0.6代入上式得:K=2.5

37.我方出口一批货物CIF总价为8000美元,现客户来电要求按CIF价格加10%投保海上一切险,一切险费率为1%。试计算应支付的保险费。

解:保险金额=CIF价×110%

=8000×110%

=8800(美元)

保险费=保险金额×保险费率

=8800×1%

=88(美元)

四、简答题

38.简述当代世界市场形成的标志。

答:(1)多边贸易与支付体系的形成。(2)国际金本位制度和世界货币的形成。

(3)形成比较完备的世界市场运作机制。

①世界市场价格形成机制。

②固定的商品市场、专业的商业机构、完备的运输设施。

39.简述共同海损的构成条件。

答:(1)共同海损的危险必须是共同的,采取的措施必须是合理的,这是共同海损成立的前提条件。(2)共同海损的危险必须是真实存在的,而不是臆测的,或者是不可避免地发生的。(3)共同海损的牺牲必须是自动的和有意采取的行为,其费用必须是额外的。(4)共同海损必须是属于非常情况下的损失。

40.简述在国际贸易中影响结算方式选择的因素。

答:(1)客户资信(2)经营意图(3)贸易术语:由于不同术语的交货方式和运输方式不同,其所适用的结算方式也不同。(4)运输单据:不同的运输方式,卖方掌握的运输单据的性质不同,从而影响结算方式的选择。

41.简述出口检验证书的作用。

答:(1)检验证书是证明卖方所交货物的品质、数量、包装以及卫生条件等方面是否符合合同规定的重要依据。(2)检验证书是办理索赔和理赔的依据。(3)检验证书是海关放行的依据。(4)检验证书是卖方办理货款结算的依据。

五、试述题

42.试述当代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内涵和特点。

答:区域经济一体化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或地区通过签订协议或条约,相互取消阻碍经济贸易发展,经济融合的障碍,进行程度不同的政策和制度合作以促进彼此之间经济与贸易的发展。

特点:(1)发展中国家经济一体化趋势加强,但一体化进程缓慢。(2)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间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开始出现。(3)区域性经济一体化突破了国土相邻的限制,出现跨洲、跨洋的区域性经济联合体,多数采取自由贸易区的形式。(4)世界上多数国家都成为了不同形式的区域性经济一体化组织的成员,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成员交叉,身份重叠。(5)区域性经济一体化组织迅猛发展与多边贸易体制职能强化并存。

六、案例分析题

43.阅读下列案材料,然后回答问题。

我国某公司按CIF条件出口一批服装,凭不可撤销即信用证支付。出口公司按信用证要求将货物装上开往目的港的海轮运出。海轮在运输途中遭遇恶劣气候沉没,服装全部灭失。国外进口商得知该情况,立即电告我出口公司表示拒绝付款。

试问:进口方的做法是否合理?我出口公司应如何处理?并说明理由。

答:进口方的做法不合理。本案涉及CIF合同的性质,CIF合同是一种象征性交货合同,“凭单交货,凭单付款”,只要出口方按合同要求将货物装船并提交了合格的单据,即使货物在运输途中损坏或丢失,进口方也必须履行付款义务。按《2010通则》的规定,采用CIF术语,凡货物在装船后发生的风险,应由进口方负责。因此在本案中,我出口公司不应同意对方的要求,应由对方持我方转让的保险单据向保险公司索赔。

44.阅读下列案例材料,然后回答问题。

美国出口一批大豆到我国,价格条件为CIF,我方通过中国银行开车不可撤销信用证,信用证要求:提单须为空白抬头运费已付;品质证明书须证明蛋白质含量不低于40%,卖方向银行提交的提单为记名提单且未注明运费已付;品质证明书的蛋白质含量最低为35%。开证行拒付,卖方后又补交了符合要求的单证,但单证到开证行时信用证的有效期已过。

试问:

(1)开证行第一份拒付成立吗?为什么?

答:开证行第一次拒付成立。

因为信用证是一种纯粹的单据业务,要求受益人提交的单证与信用证相关规定严格相符。卖方第一次提交的单证不符合信用证对单证的相关规定,开证行有权拒付。

(2)补交单证后,开证行有无付款义务?并说明理由。

答:补交单证后,开证行无付款义务。

虽然补交了合格单证,但由于信用证有效期已过,银行有权拒付。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课后习题答案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绪论 三案例分析参考答案 问题1: 1.2003中国对外贸易快速增长,贸易大国的地位进一步巩固。 2.对外贸易商品结构进一步改善,机电和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比重进一步上升。 3.一般贸易进口快速增长,加工贸易保持平稳发展。 4.中国贸易出口地理方向仍以发达国家为主体,美日欧为主要出口市场。 5.中国对外贸易依存度加大。 问题2: 1.对外贸易额: 2003年的对外贸易额快速的增长。全年进出口总额达8512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7.1%。其中出口额4384亿美元,增长34.6%;进口额4128亿美元,增长39.9%。 2.对外贸易商品结构: 出口产品结构有所调整,机电及高新技术产品增长较快。机电产品出口额达2275亿美元,比上年增长44.8%,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达1103亿美元,比上年增长62.6%。 3.对外贸易地理方向: 首先我国产品的主要市场仍旧以发达国家或地区为主体,2003全年对美出口925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2.2%;对欧盟出口722亿美元,增长49.7%;对日本出口594亿美元,增长22.7%;其次,邻近或边境国家或地区仍是我国的主要出口市场。如2003年我国对东盟出口309亿美元,增长31.1%;对韩国出口201亿美元,增长29.4%;对俄罗斯出口60亿美元,增长71.4%。 4.对外贸易依存度: Z=(X+M)/GDP×100%=8512×8.27/116694=60% 第二章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 三案例分析参考答案 问题1: 保护贸易只有在未引起别国的报复行为时才有可能达到保护的目的。但是很显然意大利的保

护贸易引起了关税大战,法国同样采取了关税保护手段,至使意大利的优势产品难以外销,引起了国内经济的动荡,不仅没有达到保护的目的,反而使国内经济严重下滑。 问题2: 中国当时的保护主义有其历史的必然性,且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新中国工业的发展。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到了80年代初期,由于国家长期的保护,没有竞争的压力,再加上体制等其他因素,致使中国的大部分国有工业企业的生产效率严重低下,影响了中国工业经济的发展。 第四章国际贸易政策与措施 三案例分析参考答案 问题1: 中国一直在努力使自己的法律与WTO的精神相衔接,加入WTO后,对中国的法律法规进行了清理、修订,使得中国对外贸易、对外投资、知识产权等方面的法律都能符合WTO的规则。自1997年出台《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倾销和反补贴条例》后,在2001年经过了修正,年底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倾销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反补贴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障措施条例》,使得我们反倾销更加具有可操作性。后又于2004年3月31日作了相应修改,并于2004年6月1日起施行。该条例作为我国反倾销方面的专门法规,在反倾销调查的实体和程序上,规范了我国反倾销的调查制度,在保护国内产业免受不公平竞争的损害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该条例与欧美等国的反倾销法律和WTO的反倾销协议相比,仍存在不少差距和问题。 1.目前的反倾销条例属于行政法规,其效力有限,一旦与法律规定不一致,就无法适用。从长远看,应将反倾销条例上升为法律,这也是世界各国的发展趋势。 2. 目前我国反倾销条例相对于欧美等国的反倾销法律和WTO反倾销协议来说,显得较为简单,可操作性较弱,有待根据实践进一步完善,以便在与国际接轨的同时结合国情,保留一定的灵活性和自由裁量权。 3.反倾销不是目的,而是手段。制定相关法律法规,目的在于当国外产品以低于正常价值的价格向中国出口,并且给中国生产同类产品的企业造成严重损害或威胁的情况下,可以运用规则来保护自己。对国内企业来讲,自身应具备实力,同时通过法律规则来规范市场。问题2:

国际贸易理论学习心得

国际贸易理论学习心得

国际经济学之贸易理论与政策学习心得 班级:金融学2015届学号:20150221016 姓名:雷顺利 一绪论 大一的第二学期,我选修了一门“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的课程。我学的专业是制药,一开始选择这门课是觉得国际贸易听上去挺得瑟的,学了后和人交谈的时候就可以忽悠他几下;但是我也觉得在未来的日子里,总是要与经济方面的东西所联系的,所以学点经济也是有实用的。随着近一学期的课程的学习,同时在老师平时的悉心教导下,我对国际贸易这门学问有了崭新的认知与了解,并对这门学科产生了更加深刻的感想。 国际贸易是指不同国家(和/或地区)之间的商品和劳务的交换活动。国际贸易是商品和劳务的国际转移。国际贸易也叫世界贸易,它分为国际贸易理论与国际贸易实务。 (一)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 大致经历了古典、新古典、新贸易理论以及新兴古典国际贸易理论四大阶段。古典和新古典国际贸易理论以完全竞争市场等假设为前提,强调贸易的互利性,主要解释了产业间贸易。二战后,以全球贸易的新态势为契机,新贸易理论应运而生,从不完全竞争、规模经济、技术进步等角度解释了新的贸易现象。新兴古典国际贸易理论则以专业化分工来解释贸易,力图将传统贸易理论和新贸易理论统一在新兴古典贸易理论的框架之内。 (二)国际贸易实务 主要包括国际贸易术语、国际货物运输、国际货物运输保险以及合同条款和付款方式等。国际贸易实务与现实的联系非常紧密,操作性非常强,有助于强化我们的动手实践的能力,巩固和深化已学过的理论、方法,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这门课程中,我自己认识与了解了进行国际货物买卖实务的具体操作,熟练了运用进出口的成本核算、询盘、报盘、还盘等各种基本技巧,还熟悉了国际贸易的物流、资金流和业务流的运作方式,体会国际贸易中不同当事人的不同地位、面临的具体工作和互动关系,学会了外贸公司利用各种方式控制成本以达到利润最大化的思路。通过调整商品成本和价格、调整汇率、业务费用、海运费、保险费率及突发事件等让我们了解到在相关法律下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真正掌握和吸收课堂中所学的知识,为将来步入工作岗位打下良好基础。 国际贸易实务具有涉外活动实践性很强的特点,涉及到国际贸易法律与惯

国际贸易实务

《国际贸易实务》期末试卷(3学分) ()1、在信用证业务中,银行审核受益人提交的单据时,不仅要确定单据 与信用证规定相符以及单据的有效性和真实性,而且还要确定所交的货物必须与信用证规定相符。 理由: ()2、根据《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规定,发盘既能撤回,也能 撤销。 理由: ()3、根据我国《商检法》规定,法定检验的实施是指出入境检验检疫机 构确定进出口商品是否符合买卖合同有关规定及国际技术规范的强制性要求的合格评定活动。 理由: ()4、一份即期议付信用证规定:“最迟装运期:2008年11月30日,议 付到期日:2008年12月15日”。受益人于2008年11月20日完成货物装运并 取得已装船提单,在2008年12月14日向议付银行提交符合信用证规定的单据 要求议付。根据《UCP》规定,议付行应接受单据并进行议付。 理由: ()5、根据我国《合同法》,通过信件或数据电文达成交易,买卖双方在不另行签订销售合同或销售确认书的情况下,双方的合同关系不能成立。 得分评阅人 一、判断解释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5分,共25分) 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对“√”,错“×”),并简要说明理由。 2 理由: ()6、我某公司于2008年12月18日向美国A商发盘,并规定“限12月 31日复到”。A商于12月26日复电至我方,要求将装运期由2009年3月份改为 2月份。我方正在研究中,次日又接A商的来电,表示无条件接受我12月18日 的发盘。根据《公约》规定,A商的接受无效,双方合同关系不成立。 理由: ()7、某跟单信用证中,交货数量和装运期规定为:“3000 cartons shipped during Oct./Nov./Dec.,2008,in three equal monthly shipments”。卖方10 月份装运了1000箱,11月份因货源问题未安排装运,12月份装运了2000箱。 根据《UCP》,银行对2000箱货款应予支付。 理由: ()8、在不可撤销信用证业务中,受益人对信用证修改书必须以书面或其 他形式声明表示接受,否则该信用证修改书对受益人不具有约束力。 理由: ()9、在国际货物买卖合同履行中,任何自然原因及/或社会原因引起的灾 害事件都属于不可抗力事件。 理由: ()10、按F组和C组贸易术语成交时,卖方在装运港/地将货物越过船舷 或交付至承运人监管后,有关货物损坏或灭失的风险即告转移,这意味着卖方仍然要对货物品质、数量和/或包装承担责任。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课程标准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教学大纲 一、课程信息 课程名称: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课程性质:B类课程 课程代码:授课对象:电子商务(商务英语方向)11级 学分:3.5 学时:56 二、课程性质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是一门专门研究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国际间商品交换的具体过程的学科,是一门具有涉外活动特点的实践性很强的综合性应用科学。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是商务英语专业的支撑课程。是学生学习外贸理论知识、专业英语和业务操作的综合性基础课程。其功能在于让学生从整体上对国际贸易的基本业务流程形成全景认识,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具备运用相关的贸易、运输、保险、金融方面的知识从事国际贸易相关业务的工作的职业能力,此外,为学生进行外贸实务操作提供了理论基础及实际操作的可模仿性。 三、课程目标 1、知识目标 国际贸易理论实物主要是以贸易合同为中心进行学习,包括五个部分,即国际贸易准备阶段的工作、交易磋商与合同订立、合同条款、合同的履行和合同的善后。因此,学生应该掌握: (1)、掌握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 (2)、掌握国际贸易政策与措施; (3)、了解其他的国际贸易方式、区域经济一体化; (4)、了解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世贸组织。 (5)、理解与合同磋商有关的惯例与法律; (6)、掌握商品的品名、品质、数量和包装的基本知识; (7)、掌握商品的价格、支付方式、运输; (8)、掌握商品检验、索赔、不可抗力与仲裁; (9)、保险的基本知识和原理、理解进出口合同的履行和善后的有关国际惯例和法律; (10)、了解进出口交易前的准备工作的基本知识;

2、职业能力目标 通过学习本课程,使学生熟悉国际贸易业务的一般流程、以及流程中包括的交易磋商、生产备货、报关运输、单证制作、贸易善后等阶段的相关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同时掌握与各阶段商务交际相匹配的英语语言技能,培养学生具备诚实、守信、善于沟通和合作的品质,以及继续学习、能独立获取新知识能力,为学生发展各专门化方向的职业能力奠定基础。因此,学生应该具备的职业能力有: (1)、能进行商品与服务描述。 (2)、能进行独立交易磋商。 (3)、能填制合同和摘录合同要件(商品的品名、数量、包装等) (4)、能辨别各种包装标志,能设计唛头和选择包装方式。 (5)、能进行佣金及折扣的计算,并准确地进行FOB、CFR、CIF等贸易条件下的价格换算。 (6)、能进行汇付、托收和信用证结算的基本操作。 (7)、能进行货运、报检和报关的基本操作。 (8)、能进行出口收汇核销退税和进口付汇核销的基本操作。 四、课程内容 五、教学方法 在教学中,根据课程目标和学生认知特点,通过一系列教学方法相结合,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勇于实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成就动机和创新意识。 1、案例教学法。即在讲授理论知识的同时引入案例分析,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来分析现实中的贸易纠纷案件,做到学以致用。在此过程中,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推理能力都获得了提高。案例教学法既提高了学生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又提高了教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 第一讲进出口业务实际操作技巧 1.进出口贸易的询、报价技巧 2.国际贸易的商务谈判技巧 3.单、证、船、货管理流程 4.进出口业务流程中的风险防范 5.如何识别外贸代理中的陷阱 6.如何处理客户的寄样要求 7.国际贸易合同的制定及诈骗防范 8.如何成为一个成熟的海外参展商 9.外贸新手寻找国外客户的策略 10.如何合理利用中国的关系潜规则 11.寻找潜国际在客户的16条军规 第二讲进出口业务中的客户关系处理 1.开发新客户与维持老客户的利弊对比 2.如何通过业务实践过程探询老客户的业务走向 3.识别和防范老客户的叛变 4.探询竞争对手客户的策略 5.了解并理解竞争对手的客户的期望与意愿 6.面对对手的欧美客户,应注意的问题 7.构建国际网络,采取“以夷制夷” 8.进行国际市场信用调查的渠道 9.外贸业务员如何通过自身的业务手段探察客户的信用 10.信用调查中的单证和函电策略 11.使用相关机构的调查策略和应注意的问题 12.如何对现有的和潜在的客户进行信用分析 13.对于不同信用等级的客户的贸易对策 14.进出口业务谈判纠纷的防范与处理策略 15.进出口业务合同纠纷的防范与处理策略 16.业务履行过程中的争议处理 17.有关国际业务结算的争议的防范和处理策略 18.因履行合同而衍生的纠纷的处理策略 第三讲船务与单证 1、进出口业务操作流程与进出口业务单证 1)进出口业务操作流程 2)单证船货的管理流程 3)商业发票、海关发票、领事发票 4)装箱单 5)集装箱装运十联单操作玄机 6)海关监管单证 7)进出口通关与报关单制作 2、船务流程与船务风险分析与风险规避 1)船务流程分析 2)船务风险分析

国际贸易理论的形成和发展的四个重要阶段

国际贸易理论的形成和发展的四个重要阶段: (1)19世纪,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以亚当斯密(代表作《国富论》)和大卫李嘉图(代表作《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为代表的古典学派提出了绝对利益学说和比较利益学说这两大学说主要以劳动生产率为出发点,从供给角度分析和探讨了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是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理论的创始人。 (2)西方经济学家穆勒(代表作《政治经济学原理》),马歇尔提出了相互需求理论和提供曲线理论。以国际交换比率为出发点,从需求角度分析和探索均衡国际贸易条件的形成。进一步补充和完善了国际贸易理论。 (3)两位瑞典的经济学家赫克歇尔和俄林(代表作《区际与国际贸易》)提出额生产要素禀赋模型。该模型以比较利益为出发点,分析探讨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的基础形成和条件。(4)里昂惕夫反论(代表作《投入—产出经济学》)及其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其运用投入产出分析法对美国进出口贸易结构进行分析,与要素禀赋理论结论相反,即美国出口的主要是劳动密集型产品,而进口是资本密集型产品。 1.绝对利益学说 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首先提出了国际分工和自由贸易的理论。绝对利益学说的内容:①强调了国际分工的利益,指出国际分工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国民财富的增长。②每一个国家都有其适宜于生产某些特定商品的绝对有利的生产条件。③国际分工的基础是有利的自然禀赋,或后天的有利生产条件。无论是自然禀赋还是后天的有利条件,都可以使一国在生产和贸易方面处于有利地位。 2.比较利益学说 李嘉图的比较利益学说是在绝对利益学说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比较利益学说的主要内容:两害取其轻,两利取其重。每一个国家不一定要生产各种商品,而应专门生产其优势较大或劣势较小的商品,通过国际分工,两国总产量增加,通过国际贸易,双方均能从贸易中获利。 绝对利益学说和比较利益学说的异同: 相同点:国际分工和自由贸易的基础是两国劳动生产率的差异 不同点:若一国在两种产品生产上均占有绝对优势,而另一国均处于绝对劣势,双方之间能否进行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绝对利益学说不能回答这一点。 3.比较利益理论的模型 比较理论模型可用转换曲线,或生产可能性曲线加以证明。 机会成本:公式:边际转换率=小麦的变动量/汽车的变动量 (1)成本不变条件下的贸易转换曲线呈直线状,斜率不变,机会成本不变。 在成本不变的条件下,供给曲线呈水平线状。 在成本不变条件下,出现完全分工。 (2)成本递增条件下的贸易 特点:①成本递增导致转换曲线呈凹向原点的形状。曲线上任意一点的斜率不同。 ②供给曲线向上,见P34分析。 (3)成本递增条件下的贸易与成本不变条件下的贸易的不同:成本递增条件下的贸易利益小于成本机会成本不变下的贸易利益。前者是部分分工,后者是完全分工。 4.无差异曲线与国际贸易 无差异曲线的概念:各种可能的商品组合提供给消费者的满足度是相等的,或者说是无差异的。 特点:它是一条凹向原点的曲线。无差异曲线的反比关系表明,在满足程度不变的条件下,

国际贸易实务(三)知识总结-精华00891

国际贸易:世界各国(地区)之间货物和服务的交换活动,是世界各国在国际分 工的基础上进行相互联系的主要形式。世界各国对外贸易的总和构成国际贸易 对外贸易|: 一国(地区)与其他国家(地区)之间货物和服务的交换活动 国际贸易商品分类: 按 《国际贸易商品标准分类》分为 十大类: 个基本项 目。其具体分类为: 食品及主 要供食用的活动物; 饮料及烟草类;2类:燃料以外的非食用粗原料; 矿物燃料、润滑油及有关原料; 动植物油脂及油脂;5类:化学成品及有关产品; 主要按原料分类的制成品;7类:机械及运输设备; 杂项制品;9类:没有分类的其他商品。 对外贸易货物结莎:指一国各类进出口货物的构成状况。一国对外贸易货物结构 主要由该国经济发展水平、自然资源状况、对外贸易政策等因素决定。它反映一 国经济发展水平和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 国际服务贸易的定义:丨 乌拉圭回合达成的《服务贸易总协定》 (ge neralAgreeme nto nTradei nServes, 简称GATS )将服务贸易界定为四类: 跨境提供(cross-bordersuppIP ),从一成员境内向任何其他成员境内提供 服务(服 务的提供者与消费者都不移动); 2、 境外消费(consumptionabroad ),在一成员境内向任何其他成员的服务消 费者 提供服务(服务消费者过境移动); 3、 商业存在(commercialpresent ),一成员的服务提供者在任何其他成员境 内通过 商业存在提供服务(服务的提供者将自己的生产要素移动到一缔约国 内,通过设立机构并提供服务,取得收入); 4、 自然人流动(movementofpersonnel ),一成员的服务提供者在任何其他 成员 境内通过自然人提供服务(服务提供者的过境移动在其他缔约方境内提 供服务而形成的贸易)。 以部门为中心的服务贸易的分类: I 、 商业性服务2、通讯服务3、建筑服务4、分销服务 5、 教育服务 6、环境服务 7、金融服务 8、健康及社会服务 9、旅游及相关服务10、文化、娱乐及体育服务 II 、 交通运输服务;12、其他服务。 关于服务贸易的内容分类的另外几种有代表性的分类: 1 .把世界服务贸易项目按其与商品贸易、直接投资的密切程度分为: A .同国际货物贸易直接相关的传统国际服务项目; B. 同国际直接投资密切相关的要素转移性质的国际服务项目; C. 相对独立于货物贸易和直接投资的国际服务贸易项目 2 .以“生产”为核心的划分法: A 牛产前服务. B '生产服务,即生产过程的服务; C .生产后的服务。 1924 0类: 1类: 3类: 4类: 6类: 8类: 初级产品」:指那些未经过机器加工或只经过简单机器加工的农林牧渔产品, 把0~4类商品称为初级产品 工业制成品I :指全部经过机器加工的产品,一般把 5~8类称为工业制成品。 ]_ 一一国将本国生产或加工的商品输出到其他国家或地区的活动。 进口贸易]:一国将外国生产或加工的商品输入本国市场的活动。 出口贸易 1、

(完整版)全国自考00149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复习资料

国际贸易:是指世界各国之间货物和服务交换的活动,是各国之间分工的表现形式,反映了世界各国在经济上的相互依靠。直接贸易:货物消费国、生产国直接买卖货物的行为。转口贸易:也称中转贸易,货物消费国与货物生产国通过第三 国进行的贸易活动对生产国是间接出口,对消费国是间接进口,而对第三国而言是转口贸易。过境贸易:指别国出口 货物通过本国国境,未经加工改制,在基本保持原状条件下运往另一国的贸易活动。 贸易差额:一定时期内一国出口总额与进口总额之间的差额称贸易差额。 国际分工:是指世界各国之间的分工 贸易条件:一般是指一个国家出口商品价格与进口商品价格之比。 关税:是进出口商品经过一国关境时,由政府所设置的海关向进出口商征收的税收。 补贴指政府或任何公共机构对企业提供的财政捐助和政府对收入或价格的支持。 不可申诉补贴普遍性实施的补贴和在事实上并没有向特定企业提供的补贴。 差价税:又称差额税,当某种本国生产的产品国内价格高于同类的进口商品价格进,为了削弱进口商品的竞争能力, 保护国内生产和国内市场,按国内价格与进口价格之间的差额征收关税,就叫差价税。 非关税含义:指关税以处的一切限制进口的各种措施。 出口信贷:是一个国家为了鼓励商品出口增强商品的竞争能力,通过银行对本国出口厂商提供的货款。P140 国民待遇条款:指缔约国一方保证缔约国另一方的公民、企业和船舶在本国境内享受与本国公民、企业和船舶同等的 待遇。 贸易协定含义及特点:是两个或几个国家之间调整它们的互相贸易关系的一种书面协议。特点:对缔约国之间的贸易 关系规定得比较具体,有效期一般较短,签定的程序也较简单,一般只须签字国的行政首脑或某代表签署即可生效。 国际商品协定:是指某项商品主要出口国和进口国为了稳定该项商品价格和保证供销等目的所缔结的政府间多边贸易 协定。 备用信用证含义适用于跟单信用证统一惯例的一种特殊形式的信用证,它是开证行受益人承担一项义务的凭证。 经济一体化含义与形式:一般是指国家通过签署条约或协定,采取具体的措施协调彼此之间的经济贸易政策,以促进 经济的共同发展。 国际货物关税合同特点1具有国际性2具有买卖的标的物是货物3国际货物买卖合同的性质为买卖货物买卖合同。 货物买卖合同:是指卖方为了取得货物而把货物的所有权移交给买方的一种双务合同。 发盘的含义:向一个或一个以上特定的人提出的订立合同的建议,如果十分确定并且表明发盘人在得到接受时承受约 束的意旨,即构成发盘。 19贸易术语:又称价格术语,或价格条件,它是以简明的外贸语言或缩写的字母、或国际代号,来概括说明买卖双方 在交易中交货的地点,货物交接的责任、费用,以及风险的划分和表明价格构成等诸方面的特殊用语。 提单的含义:是承运人或其代理人在收到货物后签发给托运人的一种证件,它体现了承运人与托运人之立的相互关系。 性质、作用1 提单是承运人或其代理人出具的货物收据,证明其已按提单的记载收到托运人的货物2 提单是代表货物 所有权的凭证,提单的持有人拥有支配货物的权利,因此,提单可以用来向银行议付货款和向承运人提取货物,也可 用来抵押或转让,3提单是承运人和托运人双方订立的运输契约的证明,由于运输契约是在装货前商订的,而提单一般 是在装货后签发的,故提单本身不是运输契约,而只是运输契约的证明。 汇票含义及内容:是一个人向另一个签发的要求见票时或在将来的固定时间或可以确定的时间,对某人或某指定的人 或持票人支付一定金额的无条件的书面支付命令1应载明汇票字样2无条件支付命令3 一定金额4付款期限和地点5 受票人,又称付款人,即接受支付命令付款的人,在进出口业务中,通常是进口人或其指定的银行6受款人即受颔汇 票所规定金额的人在进出口业务中或其指定的银行7出票日期和地点8出票人签字 本票含义是一个人向另一个签发的,保证于见票时或定期或在可以确定的将来的时间,对某人的书面承诺。 支票含义:是以银行为付款人的即期汇票,即存款人对银行的无条件支付一定金额的委托或命令。 24信用证含义:是一种银行开立的有条件的承诺付款的书面文件。 25信用证内容:1 对信用证本身的要求2 对货物的要求3对运输的要求4对单据的要求5特殊要求与指示6开证行保 证付款的责任文句。 争议含义:是指交易的一方认为对方末能部分或全部履行合同规定的责任与义务而引起的纠纷。 索赔含义指遭受损害的一方在争议发生后,向违约方提出赔偿的要求,在法律上是指主张权利,在实际业务中,通常 是指受害方因对违约而根据合同或法律提出予以补救的主张。 不可抗力又称人力不可抗拒,它是指在货物买卖合同签订以后,不是由于订约者任何一方当事人的过失或疏忽,而是 由于发生了当事人既不能预见、又无法事先采取预防措施的意外事故,以至于不能履行或不能如期履行合同,遭受意 外事故的一方可以免除履行合同的责任或延期履行合同。

《国际贸易原理》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社会分工的扩大和具有可供交换的剩余产品的出现、国家的产生是国际贸易得以产生的两个基本前提。 3.一国或地区的对外贸易可以分为出口和进口两个组成部分。 4.一个国家或地区其出口总值与进口总值的差额就是净出口,也可称为贸易余额。 5.对外贸易依存度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的进出口总额占该国国内生产总值 所占的比重。 6.国际贸易商品结构指一定时期内各大类商品或某种商品在国际贸易中的构成。 7.国际分工是是国民经济内部分工的延伸,它是社会分工发展到一定阶段时,国民经济内部分工超越国家界限而形成的结果。 8.企业不通过国内中间商(或机构),而是直接将产品销往国外客户的一种进入世界市场的方式称 为直接出口。 9.一种商品在国际贸易中被广泛接受的并具有代表性的成交价格就是这种商品的国际市场价格. 10.挑拨价格又称转移价格,是指跨国公司为了在国际经营业务中最大限度地减轻赋税,逃避东道国的外汇管制,以及为了扶植幼小的子公司等目的,在公司内部进行交易时采用的价格。 11.对外贸易政策主要有自由贸易政策和保护贸易政策两类。 12.对外贸易政策内容主要包括对外贸易总政策;对外贸易商品(服务)政策;对外贸易关税政 策;对外贸易国别政策。 13.根据主张的差异,重商主义可以分为早期重商主义和晚期重商主义。 二、单项选择题 1.国际贸易额指用货币表示的一定时期内世界各国的( C )的总和。 A.对外贸易额 B.商品贸易额 C.进口贸易额 D.出口贸易额 2.贸易逆差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B)。 A.本年度进口额高于上年度进口额 B.出口总额小于进口总额 C.进口总额小于出口总额 D.外汇流入小于外汇流出 3.对外贸易的地理方向反映(D)。 A.各国或各地区的出口贸易额占世界出口总额的比重 B.各国或各地区的进口贸易额占世界进口总额的比重 C.一国各类出口商品在世界出口总额中所占的比重 D.一国的出口商品去想和进口商品来源 4.国际贸易商品结构指(C)。 A.各种商品在一国进口总额或出口总额中所占的比重 B.各国或各地区的出口贸易额或进口贸易额占世界出口总额或进口总额的比重 C.各类商品在世界出口总额中所占的比重 D.一国的出口商品去向和进口商品来源 5.对外贸易依存度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的( A )的比重。 A.进出口总额占该国国内生产总值 B.出口贸易额占对外贸易总额 C.对外贸易总额占国际贸易额 D.外商投资总额占该国国内生产总值

国际贸易理论

国际贸易理论 国际贸易理论概述 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古典、新古典、新贸易理论以及新兴古典国际贸易理论四大阶段。 古典和新古典国际贸易理论以完全竞争市场等假设为前提,强调贸易的互利性,主要解释了产业间贸易。 二战后,以全球贸易的新态势为契机,新贸易理论应运而生,从不完全竞争、规模经济、技术进步等角度解释了新的贸易现象。 新兴古典国际贸易理论则以专业化分工来解释贸易,力图将传统贸易理论和新贸易理论统一在新兴古典贸易理论的框架之内。 [编辑] 一、古典国际贸易理论 古典的国际贸易理论产生于18世纪中叶,是在批判重商主义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主要包括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和大卫·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古典贸易理论从劳动生产率的角度说明了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结构和利益分配。 [编辑] (一)重商主义

在15世纪末16世纪初的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出现了重商主义(Mercantilism)的国际贸易观点,也称贸易差额论(晚期重商主义),其核心是追求贸易顺差,代表人物有英国的托马斯·孟(Thomas Mun)。 重商主义认为,财富的唯一形式即金银,金银的多少是衡量一国富裕程度的唯一尺度,而获得金银的主要渠道就是国际贸易。通过奖出限入求得顺差,使金银流入,国家就会富裕。 [编辑] (二)重农学派 17世纪下半期,在法国出现了反对重商主义,主张经济自由和重视农业的思想,形成了重农学派(physiocratic school),其创始人是弗朗斯瓦·魁奈(F.Quesnay)。 重农学派的核心思想是主张自由经济,包括自由贸易,他们认为“自然秩序”(包括自由贸易)是保证市场均衡和物价稳定的重要机制。[编辑] (三)绝对优势理论 18世纪末,重商主义的贸易观点受到古典经济学派的挑战,亚当·斯密(Adam Smith)在生产分工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国际贸易的绝对优势理论。

国际贸易实务

国际贸易实务 Document number【980KGB-6898YT-769T8CB-246UT-18GG08】

国际贸易实务(英文版) International Trade Practice Chapter one 1 Why do nations conduct trade with one another 答: A nation conducts international trade because: it has the products and resources that exceed its domestic demand; it wants to get more economic benefits in a larger international market than what can be gained in domestic market;it wants to win political support;or it needs to satisfy different tastes, preferences and consumption patterns among its people. 2 How many forms are adopted in the process of negotiation Business negotiations can be conducted in two forms: in words, . face-to-face negotiation or negotiation through telephone, and in writing,. business correspondence which includes letters, faxes, e-mails, telexes,etc. Whatever is chosen for the negotiation of a contract,four main steps are generally followed before a contract is concluded:enquiry,offer,counter-offer and acceptance. Chapter two III Explain the following terms 1 shipment contract

(国际贸易)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最全版

(国际贸易)国际贸易理论与 实务

全国2012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试题 课程代码:00149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一国有丰裕的资本,故它应专门生产并出口资本密集型产品,持这种观点的理论是() A.要素禀赋说B.比较成本说 C.绝对成本说D.产品生命周期说 2.国际分工产生和发展的基础是() A.上层建筑B.资本流动 C.自然条件D.社会生产力 3.一定时期内,当一国的进口总额大于出口总额时称为() A.贸易顺差B.贸易平衡 C.贸易出超D.贸易入超 4.在商品价格下跌的情况下,加强了关税的保护作用的关税征收方式是() A.从量税B.从价税 C.混合税D.差价税 5.我国海关从1992年起采用的国际贸易商品分类体系是() A.《协调制度》B.《海关合作理事会税则目录》 C.《国际贸易标准分类》D.《海关税则目案》 6.在下列的进口许可证制度中,最具灵活性和隐蔽性的是() A.公开一般许可证B.特种进口许可证 C.有定额的进口许可证D.无定额的进口许可证

7.出口国政府减免出口商品的直接税的做法属于() A.出口直接补贴B.出口间接补贴 C.出口信贷D.出口行业产业政策 8.世界贸易组织实行的最惠国待遇是() A.有条件的最惠国待遇B.无条件的最惠国待遇 C.“美洲式”最惠国待遇D.“亚洲式”最惠国待遇 9.根据关税同盟理论,下列属于关税同盟的静态效应的是() A.贸易转移效应B.促进技术进步 C.加速经济成长D.刺激投资 10.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基本原则中,最重要的原则是() A.最惠国待遇原则B.国民待遇原则 C.非歧视原则D.公平竞争原则 11.我某出口公司收到外商发来的电传,“有兴趣蝴蝶牌缝纫机MN-15000架即装请报价”,属于交易磋商环节中的() A.邀请发盘B.发盘 C.还盘D.接受 12.根据《2000年通则》解释,卖方承担责任、费用、风险最小的贸易术语是() A.CIFB.CIP C.EXWD.DDP 13.在农产品买卖中,使用农产品的每个生产年度的中等货作为交货标准的做法属于() A.凭商品规格买卖B.凭商品等级买卖 C.凭“良好平均品质”买卖D.凭“上好可销品质”买卖 14.下列运输方式中,最适宜运送急需物资、鲜活商品、精密仪器和贵重物品的是() A.海洋运输B.铁路运输

国贸贸易理论与实践 教案1-4单元

教案 院 (系):外语系 课程名称: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本科)专业班级:英语1401、1402 授课教师:贾晓鸽

TEACHING DESIGN FOR Lecture No.1Lecturer Xiaoge Jia Lecturee English Major 1401, 1402 Approved by Content Chapter 1 Introduction to international trade Objectives (1)Reasons for international trade (2)Differences between international trade and domestic trade (3)Basic concepts related to international trade Core contents (1)Differences between international trade and domestic trade (2)Basic concepts related to international trade Teaching methods 1. Teacher: (1)Q & A (2)Theory demonstration & case study (3)Class discussion 2. Students: (1)Preview the chapter contents (2)Take notes in shorthand and get involved in the class discussion (3)Timely review the notes Teaching procedures 1. Warm-up 2. Lecture 3. Class activity 4. Summary of the lecture 5. Assignments Review questions 1. How do you consider the necessity for international trade? 2. What factors impact the balance of trade? Assignments 1. Summarize the reasons for international trade 2. Consider the skills for the professionals engaged in the international trade Preview Chapter 2 Time allocation Warm-up Lecture Class activity Summary Assignments 5 mins 50 mins 45 mins 4 mins 1 min

国际贸易的历史发展

国际贸易的历史发展 一、资本主义社会以前的国际贸易 (一)国际贸易的产生 国际贸易属于历史范畴,它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发展起来的。具有可供交换的剩余产品和存在各自为政的社会实体,是国际贸易得以产生的两个前提条件。 在原始社会早期,生产力水平极为低下,人类处于自然分工的状态。公社内部人们依靠共同的劳动来获取十分有限的生活资料,并且按照平均主义的方式在全社会成员之间实行分配。当时没有剩余产品和私有制,也没有阶级和国家,因而也没有对外贸易。 人类社会的三次社会大分工,一步一步地改变了上述状况。第一次大分工是畜牧业和农业之间的分工。它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使产品有了剩余。在氏族公社的部落之间开始有了剩余产品的相互交换,但这还只是偶偶的物物交换。第二次社会大分工是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由此而出现了直接以交换为目的的生产即商品生产。它不仅进一步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进步,而且使社会相互交换的范围不断扩大,最终导致了货币的产生,产品之间的相互交换渐渐演变为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流通。这直接引致了第三次社会大分工,即出现了商业和专门从事贸易的商人。在生产力不断发展的基础上形成了财产私有制,原始社会的末期出现了阶级和国家。于是商品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商品交易最终超出国家税的界限,形成了最早的对外贸易。 (二)奴隶社会的对外贸易 从总体上来说,奴隶社会是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生产的直接目的主要是为了消费。商品生产在整个经济生活中还是微不足道的,进入流通的商品很少,加上生产技术落后、交通工具简陋,各个国家对外贸易的范围受到很大限制。 从国际贸易的商品构成来看,奴隶是当时欧洲国家对外交换的一种主要商品。希腊的雅典就是那时贩卖奴隶的一个中心。此外,奴隶主阶级需要的奢侈消费品,如宝石、香料、各种织物和装饰品等,在对外贸易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奴隶社会的对外贸易虽然有限,但对手工业的发展促进较大,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社会生产的进步。 (三)、封建社会的对外贸易 封建社会取代奴隶社会之后,国际贸易有了很大的发展。尤其是从封建社会的中期开始,实物地租转变为货币地租,商品经济的范围逐步扩大,对外贸易也进一步增长。到封建社会的晚期,随着城市手工业的进一步发展,资本主义因素已经开始了孕育和生长,商品经济和对外贸易都比奴隶社会有明显的发展。 封建社会时期开始出现国际贸易中心。早期的国际贸易中心位于地中海东部,公元11世纪以后,国际贸易的范围逐步扩大到地中海、北海、波罗的海和黑海沿岸。城市手工业的发展是推动当时国际贸易国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而国际贸易的发展又促进了社会经济的进步,并促进了资本主义因素的发展。 从国际贸易的商品来看,在封建时代仍主要是奢侈消费品,例如东方国家的丝绸、珠宝、香料,西方国际的呢绒、酒等。手工业品比重由明显的上升。另一方面,交通运输工具,主要是船只由较大的进步,国际贸易的范围扩大了。不过从总体上说,自然经济仍占统治地位,国际贸易在经济生活中的作用还相当小。 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国际贸易的发展 国际贸易虽然源远流长,但真正具有世界性质是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确立起来之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之下,国际贸易额急剧扩大,国际贸易活动遍及全球,贸易商品种类日渐增多,国际贸易越来越成为影响世界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而在资本主义发展的各个不同时期,国际贸易的发展又各具特征。

应用文-一体化对战后国际贸易理论发展的影响

一体化对战后国际贸易理论发展的影响 '一体化改变了战后国际贸易的格局,同时,从多方面推动了战后国际贸易理论的 。波特的国家竞争优势论、战略性贸易政策、 贸易理论等的提出都与之密切相关。我认为,其中最重要的影响是扩大了国际贸易理论的研究范围;国际直接投资理论和国际贸易理论的融合就是最典型的例证。 \xa0 一、跨国公司的出现使人们逐渐认识到国际贸易和国际直接投资实际上是同一企业面临的不同选择 国际直接投资理论研究的主体——跨国公司既是一体化的主要体现方式,生产国际一体化的载体,又是一体化的重要推动力。随着 一体化趋势的加快和明朗化,人们逐渐认识到国际贸易和国际直接投资实际上是同一企业面临的不同选择,出口或到东道国建立生产基地所应考虑的因素在很大程度上是相似的,因此,国际直接投资理论逐渐成为国际贸易理论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战前的国际贸易理论在完全竞争的前提下,认定只有贸易才是一个企业或一个国家的最明智的选择,对外直接投资则不被考虑,因此,早期的国际直接投资理论不是在国际贸易理论的框架内衍生出来,其创始人海默在市场不完全竞争的前提下,提出垄断优势理论,说明了对外直接投资的原因和利益分配,这一前提与战前国际贸易理论的分析前提完全不同。 被一些西方学者誉为“跨国公司理论之父”的海默在1960年开创性地将传统产业 理论 于分析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提出了垄断优势理论,海默发现:知识密集型产业最容易产生对外直接投资,追求高利润率并非是其惟一的目标。他主张从不完全竞争及市场不完善的角度出发来研究对外直接投资,认为不仅国际市场,而且国内市场都是不完全的,跨国

公司对外投资正是市场不完全性的产物。市场不完全性在商品市场表现为商品特异性、商标、特殊的市场技能或价格联盟等形式;在要素市场表现为特殊的管理技能、在资本市场上的便利以及受专利制度保护的技术方面的差异等,市场的不完全性还表现在规模经济以及不同国家在关税、 、利率、汇率上的差异等方面。市场的不完全性造成了少数企业拥有垄断优势,正是这些垄断优势的存在,使得部分企业可以跨越国界,克服跨国经营中增加的额外成本,在东道国与当地企业展开强有力的竞争。跨国公司具有的垄断优势,是跨国公司确保其跨国生产有利可图的条件,也是对外直接投资理论的出发点。 从新要素论开始,国际直接投资理论和国际贸易理论走向融合,新要素论对赫克歇尔-俄林的要素禀赋论进行了扩展,特别强调“人力资本”和“自然资源”作为生产要素的重要性。在分析中,这一理论开始关注国际贸易与国际投资之间的关系。强调人力资本的理论认为,人力资本与贸易、许可证和国际投资有着密切的关系,国际投资实际包括人力资本在各国间的转移,而贸易可能是建立在技能密集型(人力资本)基础上的产品出口,许可证的转移也往往产生于某国人力资本的优势;强调自然资源的理论认为,自然资源禀赋除了解释国际贸易以外,还可以解释传统的对外直接投资方式,尤其是企业为了获得原材料的供给而进行的向后垂直一体化国际投资,但新要素论仍然假定各国国内市场是完全竞争的,各国之间则不存在生产要素的自由移动。 二、对企业所做选择的分析使国际直接投资理论和国际贸易理论的出发点统一于竞争优势的分析 较早把对外贸易和国际直接投资纳入一体化的分析框架中的是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的创立者弗农。他于1966年5月在《经济学季刊》上 了《产品周期中的国际投资和国际贸易》一文,指出垄断优势理论并没有彻底说明跨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