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机械加工精度

第七章:机械加工精度
第七章:机械加工精度

第七章:机械加工精度

本章提要

本章讨论的内容有机械加工精度的基本概念、影响加工精度的因素、加工误差的综合分析及提高加工精度的途径四个方面。

具体要点如下:误差敏感方向的概念;原理误差的定义;机床导轨误差相对加工误差的敏感性的判断;给定条件下的工艺系统受力变形分析;误差复映的基本概念;工艺系统均匀和非均匀受热变形的定性分析;加工误差的分类;分布曲线法的作用,工艺能力系数的概念。

7.1.机械加工精度的基本概念

7.1.1.加工精度与加工误差

加工精度:零件加工后的实际几何参数(尺寸、形状和位置)与理想几何参数相符和程度。零件加工后的实际几何参数对理想几何参数的偏离程度称为加工误差。

7.1.2.研究加工精度的方法

研究加工精度的方法的一般有两种:一是因素分析法(通过分析计算或实验、测试等方法,研究某

一确定因素对加工精度的影响。一般不考虑其它因素的同时作用,主要是分析各项误差单独变化规律)。二是统计分析法(运用数理统计方法对生产中一批工件的实测结果进行数理处理,用以控制工艺过程的正常进行。主要是研究各项误差综合的变化规律,只适用于大批、大量的生产条件)

7.2.影响加工精度的因素

零件的机械加工是在由机床、夹具、刀具和工件组成的工艺系统中进行的。工艺系统中凡是直接引起加工误差的因素都称为原始误差。

原始误差的分类归纳如下:

图7.1为活塞销孔精镗工序中的各种原始误差:

图7.2以车削为例说明原始误差与加工误差的关系*图中实线为刀尖正确位置,虑线为误差位置。

P195公式7.1 ? R=?Z2/ 2R (图a R2+?Z2=(R+? R)2)

P195公式7.2 ? R’=?Y(图b)

当?Y=?Z时,法向加工误差大,而切向加工误差极小,以致可以忽略不计。

因此把对加工误差影响最大的那个方向(即加工表面的法线方向)称为误差敏感方向

7.2.1.加工原理误差*

加工原理是指加工表面的形成原理。加工原理误差是由于采用了近似的切削运动或近似的切削刃形状所产生的加工误差。

例如:齿轮滚刀一有近似造形原理误差(为便于制造,用阿基米德或法向直廓基本蜗杆代替渐开线基本蜗杆);二有包络造形原理误差(由于滚刀刀刃数有限,因而切削不连续,包络而成的实际齿形不是渐开线,而是一条折线)。

7.2.2.机床误差

机床误差是指在无切削负荷下,来自机床本身的制造误差、安装误差和磨损。

7.2.2.1.主轴回转误差

⑴主轴回转误差的概念

(图7.3 机床主轴回转误差的类型)

纯径向跳动:实际回转轴线始终平行于理想回转轴线,在一个平面内作等幅的跳动。

纯轴向跳动:实际回转轴线始终沿理想回转轴线作等幅的窜动。

纯角度摆动:实际回转轴线与理想回转轴线始终

成一倾角,在一个平面上作幅摆

动,且交点位置不变。

由于主轴回转误差总是上述三者的合成。造成主

轴回转误差的主要因素与主轴部件的制造精度

有关。

(图7.4 滚动轴承的几何误差)

⑵主轴回转误差对加工精度的影响

不同型式的主轴回转误差对加工精度的影响是不同的;而同一类型的回转误差在不同的加工方式中的影响也不相同。如图7.5~图7.8和表7.1所示

图7.5 车削时纯径向跳动图

7.6 镗孔时纯径径向跳动

图7.7 主轴轴向窜动图

7.8 纯角度摆动

表7.1机床主轴回转误差产生的加工误差

7.2.2.2.导轨误差*

⑴导轨在垂直面内的直线度误差

卧式车床或外圆磨床的导轨垂直面内有直线度误差Z

?(图7.9(a)),是误差非敏感方向,可忽略不计。平面磨床、龙门刨床这时是误差敏感方向,所以导轨误差将直接反映到被加工的零件上。

⑵导轨在水平面内的真线度误差

Y

?,见图7.9(b)

图7.9 导轨的直线度误差

⑶前后导轨的平行度误差

图7.10 前后寻轨平行度误

见图7.10,若前后导轨的平行度误差为Z ?,则零件的半径误差为:

B

H Z Y R ?=?≈? 一般车床2≈B H ,外圆磨床1≈B H 。因此这项原始误差对 加工精度的影响不能忽略

⑷导轨与主轴回转轴线的平行度误差

若车床导轨与主轴回转轴线在水平面内有平行误差,车出的内外圆柱面就产生锥度;若在垂直面内有平行误差,则圆柱面成双曲线回转体(图

7.11),因误差非敏感方向故可略

图7.11 车床导轨与主轴回转轴线在垂直面内的平行度误差产生的加工误差

7.2.2.3.传动链误差

传动链误差是指机床内联系传动链始末两端传动元件之间相对运动的误差。

7.2.3.工艺系统受力变形

7.2.3.1.工艺系统刚度

工艺系统在切削力、夹紧力、传动力、重

力和惯性力等外力作用下,使零件产生加工误差。例如图7.12(a)车细长轴,图7.12(b)车削粗短工件时,图7.12〔c 〕所示在车床加工薄壁零件的内孔。

图7.12 工艺系统受力变形的产生加工误

差 工艺系统刚度是指切削力在加工表面法的分力x F 与y F 、y F 、z F 同时作用下产生的沿法向的变形系统Y 之间的比值: 系统系统Y F K y

式中 系统Y :工艺系统刚度,N/mm

y F :法向切削力,N ;

系统K :工艺系统法向变形,mm

刚度的倒数称为柔度C(mm/N)

Y F Y 1

系统系统==K C

由于力与变形一般都是在静态条件下进行考虑

和测量的,故上述刚度、柔度分别

为静刚度和静柔度

为分析工艺系统各组成部分的变形规律及其特

点,现介绍工艺系统各组成部分

⑴零件的刚度

形状规则、简单的零件的刚度可用有关力学公式推算。

⑵机床部件的刚度

机床部件的受力变形主要影响是间隙、油膜层和薄弱零件变形。其刚度远比单个零件小,一般用实验方法测定。图7.15和图7.16为实验原理和分析图。

(图7.13机床部件刚度的薄弱环节)

图7.14部件受力变形和各组成零件受力变形间的关系)

(图7.15车床刀架、头尾架单向静刚度

测度)

图7.16 车床刀架静刚度曲线

⑶工艺系统的刚度

工件刀具夹具机床系统Y Y Y Y +++=Y

式中 机床Y :机床变形量,mm

夹具Y :夹具变形量,mm

刀具Y :刀具变形量,mm

工件Y :工件变形量,mm

而工艺系统各部件的刚度为:

系统系统K F Y Y =,机床

机床K F Y Y =,夹具

夹具K F Y Y = 刀具刀具K F Y Y =,工件

工件K F Y Y = 式中 机床K :机床刚度,N/mm

夹具K :夹具刚度,N/mm

刀具K :刀具刚度,N/mm

工件K :工件刚度,N/mm

工艺系统刚度为:

工件刀具夹具机床系统K 1K 1K 1K 11

+++=K

即:工件刀具机床系统夹具K 1K 1K 1K 11

K +++=

7.2.3.2.工艺系统受力对加工精度的影响* ⑴切削过程中力作用位置的变化对加工精度

的影响(见图

7.18)

图7.18 车床受力变形的组成

工艺系统刚度在沿工件轴向的各个位置是不同的。所以加工后工件各个横截面上的直径尺寸也不相同,造成加工后的形状误差。零件细长时,产生如图7.12(a)呈鼓形的加工误差。工件粗

而短时,产生如图7.12(b)呈鞍形的加工误差。图

7.19表示内圆磨床、卧式镗床上加工时工艺系统受力变形随受力点位置变化而变化的情况。

图7.19工艺系统受力位置变化时的变

形 ⑵切削过程中受力大小变化对加工精度的影响

图7.20为车削有椭圆形圆度误差的短圆柱毛坯外圆,刀尖调整到要求尺寸(图中虚线位置),在工件的每一转中切深由毛坯长半径的最大值1p a 变化到短半径的最小值2p a 时,切削力也

就是由最大的1Y F 变化到最小的2Y F ,由K

F Y Y 可知切削力变化引起对应的让刀变形1Y 、2Y 。

机械制造装备设计第二章习题答案(关慧贞)

第二章金属切削机床设计 1.机床设计应满足哪些基本要求,其理由是什么 答:机床设计应满足如下基本要求: 1)、工艺范围,机床工艺范围是指机床适应不同生产要求的能力,也可称之为机床的加工功能。机床的工艺范围直接影响到机床结构的复杂程度、设计制造成本、加工效率和自动化程度。 2)、柔性,机床的柔性是指其适应加工对象变化的能力,分为功能柔性和结构柔性; 3)、与物流系统的可接近性,可接近性是指机床与物流系统之间进行物料(工件、刀具、切屑等)流动的方便程度; 4)、刚度,机床的刚度是指加工过程中,在切削力的作用下,抵抗刀具相对于工件在影响加工精度方向变形的能力。刚度包括静态刚度、动态刚度、热态刚度。机床的刚度直接影响机床的加工精度和生产率; 5)、精度,机床精度主要指机床的几何精度和机床的工作精度。机床的几何精度指空载条件下机床本身的精度,机床的工作精度指精加工条件下机床的加工精度(尺寸、形状及位置偏差)。 6)、噪声;7)、自动化;8)、生产周期; 9)、生产率,机床的生产率通常是指单位时间内机床所能加工的工件数量来表示。机床的切削效率越高,辅助时间越短,则它的生产率越高。 10)、成本,成本概念贯穿在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内,包括设计、制造、包装、运输、使用维护、再利用和报废处理等的费用,是衡量产品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指标; 11)、可靠性,应保证机床在规定的使用条件下、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规定的加工功能时,无故障运行的概率要高。 12)、造型与色彩,机床的外观造型与色彩,要求简洁明快、美观大方、宜人性好。应根据机床功能、结构、工艺及操作控制等特点,按照人机工程学要求进行设计。 2.机床设计的主要内容及步骤是什么 答:一般机床设计的内容及步骤大致如下: (1)总体设计包括机床主要技术指标设计:工艺范围运行模式,生产率,性

(机械制造行业)第二章机械加工精度

第二章机械加工精度 第一节概述 一、加工精度的概念 高产、优质、低消耗,产品技术性能好、使用寿命长,这是机械制造企业的基本要求。而质量总是则是最根本的问题。 机械加工质量指标包括两方面的参数:一方面是宏观几何参数,指机械加工精度;另一方面是微观几何参数和表面物理-机械性能等方面的参数,指机械加工表面质量。 所谓机械加工精度,是指零件在加工后的几何参数(尺寸大小、几何形状、表面间的相互位置)的实际值与理论值相符合的程度。符合程度高,加工精度也高;反之则加工精度低。机械加工精度包括尺寸精度、形状精度、位置精度三项内容,三者有联系,也有区别。 由于机械加工中的种种原因,不可能把零件做得绝对精确,总会产生偏差。这种偏差即加工误差。实际生产中加工精度的高低用加工误差的大小表示。加工误差小,则加工精度高;反之则低。保证零件的加工精度就是设法将加工误差控制在允许的偏差范围内;提高零件的加工精度就是设法降低零件的加工误差。 随着对产品性能要求的不断提高和现代加工技术的发展,对零件的加工精度要求也在不断的提高。一般来说,零件的加工精度越高则加工成本越高,生产率则相对越低。因此,设计人员应根据零件的使用要求,合理地确定零件的加工精度,工艺人员则应根据设计要求、生产条件等采取适当的加工工艺方法,以保证零件的加工误差不超过零件图上规定的公差范围,并在保证加工精度的前提下,尽量提高生产率和降低成本。 二获得零件加工精度的方法 1.获得尺寸精度的方法 在机械加工中获得尺寸精度的方法有试切法、调整法、定尺寸刀具法、自动控制法和主动测量法等五种。 ⑴试切法通过试切─测量─调整─再试切,反复进行到被加工尺寸达到要求的精度为止的加工方法。试切法不需要复杂的装备,加工精度取决于工人的技术水平和量具的精度,常用于单件小批生产。 ⑵调整法按零件规定的尺寸预先调整机床、夹具、刀具和工件的相互位置,并在加工

机械制造装备设计课后习题第七章

7-1 什么是机械加工生产线?它的主要组成类型及特点有哪些? 机械加工生产线:以机床为主要设备,配以相应的输送装置与辅助装置,按工件的加工工艺顺序排列而成的生产作业线。 机械加工生产线由加工装备、工艺装备、传送装备、辅助装备和控制系统组成 7-2影响机械加工生产线工艺和结构方案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答 a、工件几何形状及外形尺寸 b、工件的工艺及精度要求 c、工件材料 d、要求生产率 e、车间平面布置 f、装料高度 7-4 在拟定自动线工艺方案时应着重考虑哪些方面的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1)工件工艺基准选择 2)工件输送基准的选择 3)生产线工艺流程的拟定 4)选择合理的切削用量 7-5 简述生产节拍平衡和生产线分段的意义及相应的措施。 生产节拍平衡的意义:对生产的全部工序进行平均化,调整各作业负荷,以使个作业时间尽可能相近。 措施:1)作业转移、分解与合并 2)采用新的工艺方法,提高工序节拍;3)增加顺序加工工位;4)实现多件并行加工,提高单件的工序节拍 生产线属于以下情况往往需要分段: 1)进行转位和翻转时,分段独立传送; 2)为平衡生产线的生产节拍,对限制性工序采用“增加同时加工的工位数”时,单独组成工段; 3)当生产线的工位数多时,一般要分段; 4)当工件加工精度要求较高时,减少工件热变形及和内应力对后续工序的影响。 7-8 组合机床总体设计的内容有哪些? 组合机床总体设计主要是绘制“三图一卡”,就是针对具体的零件,在选定的工艺和结构方案的基础上,进行组合机床总体方案图样文件设计。其内容包括:绘制被加工零件工序图、加工示意图、机床总联系尺寸图和编制生产率计算卡等。 7-9 简述机械加工生产线的总体布局形式及特点。 机械加工生产线的总体布局形式由生产类型、工件结构形式、工件传送方式、车间条件、工艺过程和生产纲领等因素决定。 1)直接传送方式 直线通过式、折线通过式、并联支线形、框形、非通过式

机械加工精度习题答案

第二章机械加工精度习题 一、填空 1、零件的加工质量包含零件的加工精度和表面质量,零件的加工精度包括尺寸精度、形状精度和位置精度。 2、机床主轴回转轴线的运动误差可分解为径向圆跳动、端面圆跳动、倾角摆动。 3、在顺序加工一批工件中,其加工误差的大小和方向都保持不变,称为常值系统误差;或者加工误差按一定规律变化,称为变值系统误差。 4、机床导轨导向误差可分为:水平直线度、垂直直线度、扭曲(前后导轨平行度) 导轨与主轴轴线平行度。 5、误差的敏感方向是指产生加工误差的工艺系统的原始误差处于加工表面的法向, 在车削加工时为水平方向,在刨削加工时为垂直方向。 6、分析影响机械加工因素的方法有单因素法、统计分析法。 二、选择题 1、通常用(A)系数表示加工方法和加工设备,胜任零件所要求加工精度的程度。 A.工艺能力 B.误差复映 C.误差传递 2、下述刀具中, (C)的制造误差会直接影响加工精度。 A.内孔车刀 B.端面铣刀 C.铰刀 D.浮动镗刀块 3、在接触零件间施加预紧力,是提高工艺系统(C)的重要措施。 A.精度 B.强度 C.刚度 D.柔度 4、一个完整的工艺系统由(B) A.机床、夹具、刀具和量具构成 B.机床、夹具、刀具和工件构成 C.机床、量具、刀具和工件构成 D.机床、夹具、量具和工件构成 5.传动比小,特别是传动链末端地传动副的传动比小,则传动链中其余各传动元件误差对传动精度的影响就(A) A.越小 B.越大 C.不变 6、加工齿轮、丝杠时,试指出下列各情况哪些属于加工原理误差(C、D、E )。 A.传动齿轮的制造与安装误差; B.母丝杠的螺距误差; C.用阿基米德滚刀切削渐开线齿轮; D.用模数铣刀加工渐开线齿轮; E.用近似传动比切削螺纹。 7、判别下列误差因素所引起的加工误差属于何种误差类型及误差性质: (1)夹具在机床上的安装误差(C, D); (2) 工件的安装误差(C, F );

(完整版)机械加工精度

第七章机械加工精度 本章主要介绍以下内容: 1.机械加工精度的基本概念 2.影响机械加工精度的因素 3.加工误差的统计分析 4.提高加工精度的途径 课时分配:1、4,各0.5学时,2、 3,各1.5学时 重点:影响机械加工精度的因素 难点:加工误差的统计分析 随着机器速度、负载的增高以及自动化生产的需要,对机器性能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因此保证机器零件具有更高的加工精度也越显得重要。我们在实际生产中经常遇到和需要解决的工艺问题,多数也是加工精度问题。 研究机械加工精度的目的是研究加工系统中各种误差的物理实质,掌握其变化的基本规律,分析工艺系统中各种误差与加工精度之间的关系,寻求提高加工精度的途径,以保征零件的机械加工质量,机械加工精度是本课程的核心内容之一。 本章讨论的内容有机械加工精度的基本概念、影响加工精度的因素、加工误差的综合分析及提高加工精度的途径四个方面。 7.1机械加工精度概述 一、加工精度与加工误差(见P194) 1、加工精度是指零件加工后的实际几何参数(尺寸、形状和位置)与理想几何参数的符合程度。符合程度越高,加工精度越高。一般机械加工精度是在零件工作图上给定的,其包括:1)零件的尺寸精度:加工后零件的实际尺寸与零件理想尺寸相符的程度。 2)零件的形状精度:加工后零件的实际形状与零件理想形状相符的程度。 3)零件的位置精度:加工后零件的实际位置与零件理想位置相符的程度。 2、获得加工精度的方法: 1)试切法:即试切--测量--再试切--直至测量结果达到图纸给定要求的方法。 2)定尺寸刀具法:用刀具的相应尺寸来保证加工表面的尺寸。 3)调整法:按零件规定的尺寸预先调整好刀具与工件的相对位置来保证加工表面尺寸的方法。 3、加工误差:实际加工不可能做得与理想零件完全一致,总会有大小不同的偏差,零件加工后的实际几何参数对理想几何参数的偏离程度,称为加工误差。加工误差的大小表示了加工精度的高低。生产实际中用控制加工误差的方法来保证加工精度。 4、误差的敏感方向:加工误差对加工精度影响最大的方向,为误差的敏感方向。例如:车削外圆柱面,加工误差敏感方向为外圆的直径方向。(见P195图7.2)

试题库之第七章先进制造技术

第七章:先进制造技术 一、单项选择题 1.按照系统的观点,可将生产定义为使生产()转变为生产财富并创造效益的 输入输出系统。C A.对象;B.资料;C.要素;D.信息。 2.快速原型制造技术采用()方法生成零件。C A.仿形;B.浇注;C.分层制造;D.晶粒生长 3.度量生产过程效率的标准是()。D A.产量;B.产值;C.利润;D.生产率 4.在先进的工业化国家中,国民经济总产值的约()来自制造业。C A.20%;B.40%;C.60%;D.80% 5.制造从广义上可理解为()生产。B A.连续型;B.离散型;C.间断型;D.密集型。 6.精良生产是对()公司生产方式的一种描述。 D A.波音;B.通用;C.三菱;D.丰田。 7.在机械产品中,相似件约占零件总数的()。C A.30%;B.50% ;C.70%;D.90%。 8.零件分类编码系统是用()对零件有关特征进行描述和识别的一套特定的规 则和依据。 C A.文字;B.数字;C.字符;D.字母 9.成组技术按()组织生产。D A.产品;B.部件;C.零件;D.零件组 10.CIM是()和生产技术的综合应用,旨在提高制造型企业的生产率和响应能 力。 B A.高新技术;B.信息技术;C.计算机技术;D.现代管理技术 11.并行工程是对产品及()进行并行、一体化设计的一种系统化的工作模式。 D A.零件;B.设备;C.工艺装备;D.相关过程 12.实行并行工程的企业多采用()的组织形式。C A.直线式;B.职能式;C.矩阵式;D.自由式 13.在多变的市场环境下,影响竞争力的诸要素中()将变得越来越突出。A A.时间; B.质量; C.成本; D.服务 14.柔性制造系统(FMS)特别适合于()生产。B A.单件;B.多品种、中小批量;C.少品种、中小批量;D.大批量 15.先进制造技术首先由美国于20世纪()提出。D A.70年代中;B.80年代初;C.80年代末;D.90年代中 16.当前精密加工所达到的精度是()。C

机械加工精度

机械加工精度 一、加工精度与加工误差 1、加工精度是指零件加工后的实际几何参数(尺寸、形状和位置)与理想几何参数的符合 程度。符合程度越高,加工精度越高。一般机械加工精度是在零件工作图上给定的,其包括:1)零件的尺寸精度:加工后零件的实际尺寸与零件理想尺寸相符的程度。 2)零件的形状精度:加工后零件的实际形状与零件理想形状相符的程度。 3)零件的位置精度:加工后零件的实际位置与零件理想位置相符的程度。 2、获得加工精度的方法: 1)试切法:即试切--测量--再试切--直至测量结果达到图纸给定要求的方法。 2)定尺寸刀具法:用刀具的相应尺寸来保证加工表面的尺寸。 3)调整法:按零件规定的尺寸预先调整好刀具与工件的相对位置来保证加工表面尺寸的方 法。 3、加工误差:实际加工不可能做得与理想零件完全一致,总会有大小不同的偏差,零件加 工后的实际几何参数对理想几何参数的偏离程度,称为加工误差。加工误差的大小表示了加 工精度的高低。生产实际中用控制加工误差的方法来保证加工精度。 4、误差的敏感方向:加工误差对加工精度影响最大的方向,为误差的敏感方向。例如:车削外圆柱面,加工误差敏感方向为外圆的直径方向。(见P195图7.2) 二、加工经济精度 由于在加工过程中有很多因素影响加工精度,所以同一种加工方法在不同的工作条件下 所能达到的精度是不同的。任何一种加工方法,只要精心操作,细心调整,并选用合适的切削参数进行加工,都能使加工精度得到较大的提高,但这样会降低生产率,增加加工成本。 加工误差δ与加工成本C成反比关系。某种加工方法的加工经济精度不应理解为某一个确 定值,而应理解为一个范围,在这个范围内都可以说是经济的。 三、研究机械加工精度的方法—因素分析法和统计分析法。(见P194) 因素分析法:通过分析、计算或实验、测试等方法,研究某一确定因素对加工精度的影 响。一般不考虑其它因素的同时作用,主要是分析各项误差单独的变化规律; 统计分析法:运用数理统计方法对生产中一批工件的实测结果进行数据处理,用以控制工艺过程的正常进行。主要是研究各项误差综合的变化规律,只适合于大批、大量的生产条件。 四、原始误差 由机床、夹具、刀具和工件组成的机械加工工艺系统(简称工艺系统)会有各种各 样的误差产生,这些误差在各种不同的具体工作条件下都会以各种不同的方式(或扩大、或缩小)反映为工件的加工误差。

机械制造工艺学教案 第三章 机械加工精度

第三章机械加工精度 零件的机械加工质量是机械制造工艺学的核心内容。零件的机械加工质量是由零件的机机械加工精度和零件机械加工表面质量两部分组成,机械加工精度是机械加工质量的核心部分。 机械加工精度在教材中讨论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四个方面;加工精度的基本概念及其获得方法:加工误差的单因素分析;加工误差的统计分析;保证和提高加工精度的措施。其中,加工误差的单因素分析和统计分析是两大重点内容,是分析和解决加工精度问题的基础,是学习机械加工精度问题的关键。 学习要求 (1) 掌握加工精度和加工误差的基本概念。 (2) 掌握工件尺寸精度的获得方法及影响尺寸精度的因素。 (3) 了解工件形状精度和相互位置精度的获得方法及影响因素。 (4) 掌握工件加工误差的单因素分析法并初步掌握其综合分析方法 (5) 掌握加工误差的统计分析方法,其中主要是分布曲线法。 加工精度是机械工艺学的核心内容。零件的加工质量是由零件的机械 加工精度和机械加工表面质量两部分组成。 机械加工精度包括: f加工精度的基本概念及其获得方法; ★加工误差的单因素分析; < ★加工误差的统计分析; L保证和提高加工精度的措施。 第一节概述 第三章机械加工精度

1.加工精度——指零件加工后的实际几何参数(尺寸,形状和位置) 与理想几何参数相符合的程度。 理想几何参数的正确意义 尺寸——零件图或工艺图规定尺寸的平均值。 如(D40:的理想尺寸是0)40.15mw 形状,位置——绝对正确的形状和位置。 2.加工误差——零件加工后的实际几何参数(尺寸,形状和相互位置)与理想几何参数之间的偏差。 注意.?偏差是差值的绝对值,没有负值。 如上例,尺寸为4>40.19 误差0.04_ 40.05 误差0.10mm 不是-0.10 零件有三个方面的几何参 数,所以精度和误差也有三个方面: ①尺寸;②形状;③位置 精度和误差是以不同的立足点来反映,评定零件几何参数的零件指标。 第三章机械加工精度 2

习题二:机械加工精度

机械加工精度 一、填空: 1 .零件的加工精度包括______精度、__________精度和相互位置精度三方面内容。 2 .影响机械加工精度的原始误差有工艺系统、工艺系 统、工艺系统和。 3 .误差敏感方向位于加工表面的线方向。 4 .加工原理误差是由于采用了近似的或而造成的。 5 .机床的几何误差包括、和。 6 .主轴的回转运动误差有三种基本形式:、 和。 7 .机床部件的直线运动精度,主要取决于的精度。 8 .车外圆时,导轨水平面内的直线度误差对零件加工精度的影响较垂直面内的直线度误差影响得多,故称水平方向为车削加工的误差方向。 9 .工艺系统刚度计算的一般式:。 10 .由车床刀架的静刚度曲线可看出,力和变形的关系不是关系,不符合定律,这反映了部件的变化不纯粹是变形。 11 .影响接触变形的因素主要是零件接触表面的形状精度、 和零件材料的。 12 .在不提高系统刚度的情况下,_________进给次数可以有效减少复映误差。 13 .工艺系统的热源有切削热、、环境温度和。是刀具和工件热变形的主要热源,是机床热变形的主要热源。 14 .当单位时间内的热量相等,温度不再升高时,工艺系统达到热平衡。 15 .工件不均匀受热时,其热变形影响工件误差和尺寸误差。 16 .残余应力是金属内部的相邻组织发生了的体积变化而产生。消除工件内应力的方法有_________。 17 .保证和提高加工精度的工艺措施有法、法、

法、法、法。 二、单项选择: 1.当机床主轴存在轴向窜动误差时,则对的加工精度影响很大。 A、外圆 B、内孔 C、端面 2.在普通车床上镗孔,若走刀方向在垂直平面内和主轴回转轴线不平行,则加工后工件孔为。 A、圆锥面 B、双曲面 C、圆柱面 D、腰鼓形 3.若车床两导轨面在垂直面内有扭曲,则外圆产生() A、圆度误差 B、圆柱度误差 C、尺寸误差 D、圆度误差4.车床导轨在水平面内与主轴线不平行,会使车削后的圆产生() A、尺寸误差 B、位置误差 C、圆柱度误差 D、圆度误差5.车床主轴有径向跳动,镗孔时会使工件产生() A、尺寸误差 B、同轴度误差 C、圆度误差 D、圆锥形 6.车床上车端面时,端面与轴心线的垂直度取决于() A、纵向导轨的直线度 B、纵向导轨与和轴轴线的平行线 C、横向导轨的直线度 D、横导轨与主轴轴线的垂直度 7.镗床上镗孔时主轴有角度摆动,镗出的孔将呈现() A、圆孔 B、椭圆孔 C、圆锥孔 D、双面孔 8.机床的传动链误差对于的精度影响很大。 A、车外圆时 B、车螺纹时; C、车内孔时; D、车端面时9.机床的传动链误差对于的精度影响很大。 A、滚齿 B、磨外圆; C、拉花键; D、车端面 10.工艺系统刚度表达式:kxt=Fy/y,其中变形量y是作用下的变形量。 A、Fy B、Fx与Fy C、Fz与Fy D、Fx、Fy与Fz 11.工艺系统刚度kxt定义为: A、kxt=F/y, y为在总切削力作用下在y方向的位移。 B、kxt=F/y,y为在Fy作用下在y方向的位移 C、kxt=Fy/y,y为在总切削力作用下在y方向的位移 D、kxt=Fy/y,y为在Fy作用下在y方向的位移

机械加工尺寸精度控制

机械加工尺寸精度控制

一、摘要 机械产品的各种零部件在进行了机械的运动设计、结构设计、强度和刚度设计后计算出了基本尺寸,接下来就要进行尺寸的精度设计。 为了使零件具有互换性,必须保证零件的尺寸、几何形状和相互位置以及表面特征技术要求的一致性。就尺寸而言,互换性要求尺寸的一致性,但并不是要求零件都准确地制成一个指定的尺寸,而只要求尺寸在某一合理的范围内。对于相互结合的零件,这个范围既要保证相互结合的尺寸之间形成一定的关系,以满足不同的使用要求,又要在制造上是经济合理的,这样就形成了“极限与配合”的概念。“极限”用于协调机器零件使用要求与制造经济性之间的矛盾,“配合”则是反映零件组合时相互之间的关系。 二、极限与配合的基本术语及定义 1、孔和轴 1)孔 (hole) 通常指工件的圆柱形内表面,也包括非圆柱形内表面(两平行平面或切面所形成的包容面),如图2.1所示零件的各内表面上D1、D2、D3、D4各尺寸都称为孔。 2)轴 (shaft) 通常指工件的圆柱形外表面,也包括非圆柱形外表面(两平行平面或切面形成的被包容面),如图2.1所示零件的各外表面上d1、d2、d3各尺寸都称为轴。极限与配合标准中的孔、轴都是由单一的主要尺寸构成,例如圆柱体的直径,键与键槽的宽度等。 图2.1 孔与轴

2、有关尺寸、偏差和公差的术语和定义 1)尺寸(size) 以特定单位表示线性尺寸值的数值,称为尺寸。如直径、半径、长度、宽度、高度、深度等都是尺寸。在机械行业中,一般常用毫米(mm)作为特定单位。2)基本尺寸(basic size) 基本尺寸是设计时给定的尺寸,用D和d分别表示孔和轴的基本尺寸,如图2.2 (a)所示。基本尺寸是从零件的功能出发,通过强度、刚度等方面的计算或结构需要,并考虑工艺方面的其它要求后确定的,一般应按标准尺寸(GB 2822—81)选取并在图样上标注。 由于在加工过程中存在着制造误差,而且在不同的应用条件对孔与轴的配合有不同的松紧要求,因此工件加工完成后所得的实际尺寸一般不等于其基本尺寸。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基本尺寸是用以计算其它尺寸的一个依据。 3)实际尺寸(actual size) 实际尺寸是通过测量所得的尺寸,用Da和da分别表示孔和轴的实际尺寸。由于在测量的过程中存在着测量误差,所以实际尺寸并非被测尺寸的真值。例如一个轴,通过测量所得的尺寸为φ25.987mm,测量误差在±0.001mm以内,则实际尺寸的真值将在φ25.988-25.986mm之间。真值是客观存在的,但又是不知道的,因此只能以测得的尺寸作为实际尺寸。 图2.2 极限与配合示意图

机械设计制造基础 第七章 练习题与答案

第七章练习题 1. 单项选择 1-1 重要的轴类零件的毛坯通常应选择( ①铸件②锻件 ③棒料④管材 )。 1-2 普通机床床身的毛坯多采用(①铸件②锻件③焊接件 )。④冲压件 1-3 基准重合原则是指使用被加工表面的()基准作为精基准。 ②设计②工序③测量④装配 1-4 箱体类零件常采用()作为统一精基准。 ①一面一孔②一面两孔③两面一孔④两面两孔 1-5 经济加工精度是在()条件下所能保证的加工精度和表面粗糙度。 ①最不利②最佳状态③最小成本④正常加工 1-6 铜合金 7 级精度外圆表面加工通常采用()的加工路线。 ①粗车②粗车-半精车③粗车-半精车-精车④粗车-半精车-精磨1-7淬火钢 7 级精度外圆表面常采用的加工路线是()。 ①粗车—半精车—精车③粗车—半精车—粗磨②粗车—半精车—精车—金刚石车④粗车—半精车—粗磨—精磨 1-8铸铁箱体上φ120H7 孔常采用的加工路线是()。 ①粗镗—半精镗—精镗③粗镗—半精镗—粗磨②粗镗—半精镗—铰 ④粗镗—半精镗—粗磨—精磨 1-9为改善材料切削性能而进行的热处理工序(如退火、正火等),通常安排在()进行。 ①切削加工之前②磨削加工之前③切削加工之后④粗加工后、精加工前

1-10 工序余量公差等于 ( )。 ①上道工序尺寸公差与本道工序尺寸公差之和 ②上道工序尺寸公差与本道工序尺寸公差之差 ③上道工序尺寸公差与本道工序尺寸公差之和的二分之一 ④上道工序尺寸公差与本道工序尺寸公差之差的二分之一 1-11 )。 直线尺寸链采用极值算法时,其封闭环的下偏差等于( ①增环的上偏差之和减去减环的上偏差之和

②增环的上偏差之和减去减环的下偏差之和 ③增环的下偏差之和减去减环的上偏差之和 ④增环的下偏差之和减去减环的下偏差之和 1-12 直线尺寸链采用概率算法时,若各组成环均接近正态分布,则封闭环的公差等于 ( )。 ①各组成环中公差最大值 ②各组成环中公差的最小值 ③各组成环公差之和 ④各组成环公差平方和的平方根 1-13 )。 用近似概率算法计算封闭环公差时,k值常取为( ①~②~1 ③ 1~④~ 1-14派生式 CAPP 系统以()为基础。 ①成组技术②数控技术③运筹学④网络技术 1-15 工艺路线优化问题实质上是()问题。 ①寻找最短路径 ②寻找最长路径③寻找关键路径④工序排序 2. 多项选择 2-1 选择粗基准最主要的原则是( )。 ①保证相互位置关系原则 ②保证加工余量均匀分配原则③基准重合原则 ④自为基准原则 2-2 采用统一精基准原则的好处有( )。 ①有利于保证被加工面的形状精度②有利于保证被加工面之间的位置精度 ④可以减小加工余量 ③可以简化夹具设计与制造 2-3 平面加工方法有( )等。 ①车削②铣削③磨削④拉削 2-4 研磨加工可以( )。 ①提高加工表面尺寸精度④提高加工表面的硬度

机械制造装备设计第三章习题答案(关慧贞)..

第三章典型部件设计 1.主轴部件应满足那些基本要求? 答:主轴部件应满足的基本要求有旋转精度、刚度、抗振性、温升热变形和精度保持性等。主轴的旋转精度是指装配后,在无载荷、低速转动条件下,在安装工件或刀具的主轴部位的径向和轴向跳动。旋转精度取决于主轴、轴承、箱体孔等的制造、装配和调整精度。主轴部件的刚度是指其在外加载荷作用下抵抗变形的能力,通常以主轴前端产生单位位移的弹性变形时,在位移方向上所施加的作用力来定义,主轴部件的刚度是综合刚度,它是主轴、轴承等刚度的综合反映。主轴部件的抗振性是指抵抗受迫振动和自激振动的能力。主轴部件的振动会直接影响工件的表面加工质量,刀具的使用寿命,产生噪声。主轴部件的精度保持性是指长期地保持其原始制造精度的能力,必须提高其耐磨性。 2.主轴轴向定位方式有那几种?各有什麽特点?适用场合 答:(1)前端配置两个方向的推力轴承都分布在前支撑处;特点:在前支撑处轴承较多,发热大,升温高;但主轴承受热后向后伸,不影响轴向精度;适用场合:用于轴向精度和刚度要求较高的高精度机床或数控机床。 (2)后端配置两个方向的推力轴承都布置在后支撑处;特点:发热小、温度低,主轴受热后向前伸长,影响轴向精度;适用范围:用于普通精度机床、立铣、多刀车床。 (3)两端配置两个方向的推力轴承分别布置在前后两个支撑处;特点:这类配置方案当主轴受热伸长后,影响轴承的轴向间隙,为避免松动,可用弹簧消除间隙和补偿热膨胀;适用范围:用于短主轴,如组合机床。 (4)中间配置两个方向的推力轴承配置在前支撑后侧;特点:此方案可减少主轴的悬伸量,使主轴热膨胀后向后伸长,但前支撑结构复杂,温升可能较高。3.试述主轴静压轴承的工作原理 答:主轴静压轴承一般都是使用液体静压轴承,液体静压轴承系统由一套专用供油系统、节流器和轴承三部分组成。静压轴承由供油系统供给一定压力油,输进轴和轴承间隙中,利用油的静压压力支撑载荷、轴颈始终浮在压力油中。所以,轴承油膜压强与主轴转速无关,承载能力不随转速而变化。静压轴承与动压轴承相比有如下优点:承载能力高;旋转精度高;油膜有均化误差的作用,可提高加工精度;抗振性好;运转平稳;既能在极低转速下工作,也能在极高转速下工作;摩擦小,轴承寿命长。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后习题及参考答案

机械制造工艺学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第一章 什么叫生产过程、工艺过程、工艺规程 ? 生产过程是指从原材料变为成品的劳动过程的总和。 在生产过程中凡属直接改变生产对象的形状、 尺寸、 性能及相对位置关系的过程, 称为工 艺过程。 在具体生产条件下, 将最合理的或较合理的工艺过程, 用文字按规定的表格形式写成的工 艺文件,称为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简称工艺规程。 、某机床厂年产 CA6140 卧式车床 2000 台,已知机床主轴的备品率为 15%,机械加工废品 率为 5%。试计算主轴的年生产纲领,并说明属于何种生产类型,工艺过程有何特点?若一 年工作日为 280 天,试计算每月 (按 22 天计算 )的生产批量。 解:生产纲领公式 N=Qn(1+ a )(1+ 3 )= (1 + 15%) (1 + 5%) =2415 台/ 年 查表属于成批生产 , 生产批量计算 : 定位?各举例说明。 六点定位原理: 在夹具中采用合理布置的 6 个定位支承点与工件的定位基准相接触, 来限 制工件的 6 个自由度,就称为六点定位原理。 完全定位: 工件的 6 个自由度全部被限制而在夹具中占有完全确定的唯一位置, 定位。 不完全定位: 没有全部限制工件的 6个自由度, 但也能满足加工要求的定位, 定位。 欠定位:根据加工要求,工件必须限制的自由度没有达到全部限制的定位,称为欠定位。 过定位: 工件在夹具中定位时, 若几个定位支承重复限制同一个或几个自由度, 称为过定 位。 (d ) —面两销定位,X,两个圆柱销重复限制,导致工件孔无法同时与两 销配合,属过定位情况。 7、 “工件在定位后夹紧前 , 在止推定位支承点的反方向上仍有移动的可能性 定” , 这种说法是否正确 ?为什么 ? 答:不正确, 保证正确的定位时, 一定要理解为工件的定位表面一定要与定位元件的定位表 面相接触, 只要相接触就会限制相应的自由度, 使工件的位置得到确定, 至于工件在支承点 上未经夹紧的缘故。 8、 根据六点定位原理 , 分析图中各工件需要限制哪些的自由度 , 指出工序基准 , 选择定位基准 并用定位符号在图中表示出来。 9、分析图所示的定位方案,指出各定位元件分别限制了哪些自由度,判断有无 欠定位与过定位,并对不合理的定位方案提出改进意见。 何谓零件、套件、组件和部件?何谓套装、组装、部装、总装和装配? 零件是组成机器的最小单元,它是由整块金属或其它材料构成的。 称为完全 称为不完全 , 因此其位置不

机械加工精度参考答案

机械加工精度参考答案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机械加工精度参考答案一、判断题(正确的在题后括号内划“√”,错误的划“×”。) 1.精密丝杠可采用冷校直方法克服其弯曲变形。 (×) 2.误差复映是由于工艺系统受力变形所引起的。 (√) 3.误差复映指的是机床的几何误差反映到被加工工件上的现象。 (×) 4.减小误差复映的有效方法是提高工艺系统的刚度。 (√) 5.加工原理误差是由于机床几何误差所引起的。 (×) 6.由于刀具磨损所引起的加工误差属于随机误差。 (×) 7.机械加工中允许有原理误差。 (√) 8.在加工一批工件时,若多次调整机床,其调整误差仍为随机性误差。 (√) 9.在加工一批工件时因机床磨损速度很慢,机床制造误差在一定时间内可视为常值,所以其调整误差为常值系统性误差。 (√) 10.复映误差属于变值系统性误差。 (×) 11.定位误差属于常值系统性误差。 (×) 12.刀具和机床磨损造成的误差属于随机性误差。 (×) 13.工件受热变形造成的误差属于随机性误差。 (×)

二、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标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 1.工件在车床三爪卡盘上一次装夹车削外圆及端面,加工后检验发现端面与外圆不垂直,其可能原因是(C)。 A.车床主轴径向跳动 B.车床主轴回转轴线与纵导轨不平行 C.车床横导轨与主轴回转轴线不垂直 D.三爪卡盘装夹面与车削主轴回转轴线不同轴 2.薄壁套筒零件安装在车床三爪卡盘上,以外圆定位车内孔,加工后发现孔有较大圆度误差,其主要原因是( A )。 A.工件夹紧变形 B.工件热变形 C.刀具受力变形 D.刀具热变形 3.车削细长轴时,由于工件刚度不足造成在工件轴向截面上的形状是( C )。 A.矩形 B.梯形 C.鼓形 D.鞍形 4.下列影响加工误差的因素中,造成随机误差的因素是( D )。 A.原理误差 B.机床几何误差 C.机床热变形 D.安装误差 5.零件加工尺寸符合正态分布时,其均方根偏差越大,表明尺寸(A)。 A.分散范围越大 B.分散范围越小 C.分布中心与公差带中心偏差越大 D.分布中心与公差带中心偏差越小6.在车床两顶尖上装夹车削光轴,加工后检验发现中间直径偏小,两端直径偏大,其最可能的原因是( A )。 A.两顶尖处刚度不足 B.刀具刚度不足

第七章机械加工精度

机械加工精度形考作业 一、概念 1、机械加工精度: 答:机械加工精度是指零件在加工后的实际几何参数(尺寸、形状和位置)与理想几何参数的符合程度。 2、加工误差: 答:加工误差是经加工后的零件的实际几何参数与理想的几何参数偏离程度。 3、原始误差: 答:工艺系统中的误差是产生零件加工误差的根源,因此把工艺系统的误差叫做原始误差。 4、加工原理误差 答:加工原理误差是在加工中采用近似的成形运动或近似的刀刃轮廓进行加工而产生的误差。 5、机床误差 答:机床误差包括机床本身各部件的制造误差、安装误差和使用过程中的磨损。其中对加工精度影响较大的是机床本身的制造误差,包括主轴回转运动误差、机床导轨误差和机床传动链传动误差。 6、主轴回转误差: 答:实际的加工过程中,主轴回转轴心线的位置,在每一个瞬时都是变动着的,即存在运动误差。主轴回转轴心线运动误差表现为三种形式:径向圆跳动、端面圆跳动和角度摆动。 7、内应力: 答:所谓内应力,是指当外部载荷去掉以后,仍残留在工件内部的应力。 8、调整误差 答:在机械加工中,由于“机床——夹具——工件——刀具”工艺系统没有调整到正确的位置,而产生的加工误差。 9、误差补偿法: 答:误差补偿的方法就是人为地造出一种新的误差去抵消工艺系统中出现的关键性的原始误差。力求使两者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10、均分误差法: 答:将上道工序的尺寸按误差大小分为n组,使每组工件的误差缩小为原来的1/n,然后按各组调整刀具与工件的相互位置,或采用适当的定位元件以减少上道工序加工误差对本工序加工精度的影响的方法,称为均分误差法。 11、误差复映现象:

答:车削一个有圆度误差的毛坯,将刀尖调整到要求的尺寸,在工件每一转过程中,背吃刀量发生变化,当车刀切至毛坯椭圆长轴时为最大背吃刀量ap1,切至椭圆端轴时为最小背吃刀量ap2,其余在椭圆长短轴之间切削,被吃刀量介于ap1与ap2之间。因此切削力Fy也随背吃刀量ap的变化而变化,由Fymax变到Fymin,引起工艺系统中机床的相应变形为y1和y2,这样就使毛坯的圆度误差复映到加工后的工件表面。这种现象称“误差复映”。 二、填空 1、在机械加工过程中,工艺系统在切削力、夹紧力、重力、传动力、惯性 力等外力的作用下会产生相应的变形,使已经调整好的刀具与工件的相对位置 发生变化,使工件产生几何形状和尺寸误差。 2、车细长轴时,工件在切削力的作用下产生弹性变形而出现“让刀”现 象,加工后使工件产生鼓形的形状误差。 3、在内圆磨床上用横向切入法磨内孔时,由于内圆磨头主轴的弯曲变形, 而使工件孔呈锥形。 4、工艺系统在外力作用下所产生的位移变形,其大小取决于外力的大 小和系统抵抗外力的能力。 5、系统抵抗变形的能力称为刚度。工艺系统的刚度是垂直作用于工件 加工表面(加工误差敏感方向)的径向切削分力F y与工艺系统在该方向上的变 形y之比 6、工艺系统由机床、夹具、刀具及工件组成,因此工艺系统受力变形总位 移是各组成部分变形位移的叠加 7、当知道工艺系统的各组成部分的刚度后,就可求出整个工艺系统的刚度。 8、工艺系统中如果工件刚度相对于机床、夹具、刀具来说比较低,在切削 力的作用下,工件由于刚性不足而引起的变形对加工精度的影响就比较大,其最 大变形量可按材料力学有关公式估算。 9、外圆车刀在加工表面法线方向上的刚度很大,其变形可以忽略不计。 10、镗直径较小的内孔,刀杆刚度很差,刀杆受力变形对孔加工精度就有 很大影响。刀杆变形也可按材料力学有关公式估算。 11、因夹具一般总是固定在机床上使用,故夹具可视为机床的一部分,不 再单独计算受力变形导致工件加工误差。 12、目前主要还是用实验方法来测定机床部件刚度。 13、一台车床刀架部件的实测刚度曲线,实验中历经三次加载、卸载过程。 14、分析实验曲线可知,机床部件变形与载荷不成线性关系。 15、机床部件的实际刚度远比我们按实体估算的要小。 16、一般情况下,表面愈粗糙,表面宏观几何形状误差愈大,实际接触面

机械制造工艺学复习题1

机械制造工艺学复习题 第一章: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制定 一、机械加工工艺过程的相关概念 1 生产过程、工艺过程、工序、工步、工作行程 2 安装、定位、工位 二、工件的装夹与获得加工精度的方法 1 工件在安装定位中的装夹有哪几种方法? 2 获得尺寸精度的方法有哪几种? 3 获得形状精度的方法有哪几种? 三、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原始资料与制定步骤 1 什么是生产纲领? 2 零件的结构工艺性分析方法(参考表1-6 零件加工结构工艺性的对比) 四、制定机械加工工艺过程的主要问题 1 定位基准的选择 1)什么是基准? 2)基准有哪几种分类? 3)什么是定位粗基准? 4)什么是定位精基准: 5)定位精基准的选择原则有哪些? 2、工艺路线拟定的主要内容 1)一般情况下加工阶段划分为那几个? 2)在安排加工顺序时,必需遵循什么原则?

3、加工余量的确定 1)什么是加工余量? 2)什么是工序余量? 3)工序尺寸公差的规定原则是什么? 4)影响加工余量的因素有哪些? 五、尺寸链的定义及特征 1 什么是尺寸链? 2 什么是工艺尺寸链? 3 尺寸链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4 尺寸链的组成 5 增环和减环的判断方法? 6 掌握尺寸链图的作法 7 掌握尺寸链图基本计算公式及竖式计算法的应用第二章:典型零件加工工艺 要求能够对中等复杂程度的典型零件进行工艺规程编制第三章:机械加工精度 1 了解加工精度和加工误差的概念及其区别。 2 什么是原理误差? 3 了解工艺系统受力变形的现象。 4 了解工艺系统的刚度及其对加工精度的影响 5 了解误差复映的概念和规律 6 了解误差的性质和误差的统计分析方法

制造工程基础-第7章机械加工精度

第七章:机械加工精度 7.1加工精度的概念 一、机械加工精度的含义及内容 加工精度:零件加工后尺寸、形状及以及各表面相互位置等参数的实际值与理想值相符合的程度。 加工误差:上述实际值与理想值之间的偏离程度。 加工精度在数值上通过加工误差的大小来表示,精度和误差是同一问题的两种不同的说法,两者的概念是相互关连的。 加工精度包括: 尺寸精度实际尺寸与设计尺寸间的符合程度,如长度、直径精度等。 形状精度加工表面实际形状与理想形状的符合程度,如平面度、直线度、圆柱度等。 位置精度加工表面与其基准间的实际位置与理想位置的符合程度。如平行度、垂直度、同轴度、位置度等。 二、机械加工误差分类 1. 系统误差与随机误差 系统误差:大小和方向均已掌握的误差。 它可以用代数和来进行综合。系统误差又可以分为常值系统误差和变值系统误差。常值系统误差的数值是不变的。变值系统误差是误差的大小和方向按一定规律变化,可按线性变化,也可按非线性变化。 随机误差:没掌握规律的误差。 有可能是掌握了误差的大小但不掌握其方向或掌握了误差的方向而不掌握大小。它不能用代数和来进行综合,只能用数理统计方法来处理。 系统误差与随机误差之间的分界线不是固定不变的,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向前发展,人们对误差规律的逐渐掌握,随机误差不断向系统误差转移。 2. 静态误差与切削状态误差 静态误差:工艺系统在不切削状态下仍存在的误差。 例如机床的几何精度和传动精度等。 切削状态误差:仅在切削状态下所出现的误差。

如机床在切削时的受力变形和受热变形等。 7.2 工艺过程的精度保证 1. 试切法 操作工人在每一步或走刀前进行对刀,然后切出一小段测量其尺寸是否合适,如不合适,调整刀具再试切出一小段,直到达到尺寸要求后才加工这一尺寸的全部表面(图6-1)。 2. 调整法 先按规定尺寸调整好机床、夹具、刀具和工件的相对位置及进给行程,从而保证在加工时自动获得尺寸。调整法可以分主静调整法和动调整法两类: 1)静调整法:在不切削的情况下,用对刀块或样件来调整刀具的位置。又称样件法(图6-2、6-3)

机械加工精度要求

切削液、可以防锈60天的切削 切削液爱达威尔切削液 更多>> 推荐博文 转载 分类:机械知识 标签: 表面光洁度 表面粗糙度 平均值 杂谈 此处有很多机械相关的书本或教材,不错的https://www.360docs.net/doc/8f10420759.html,/ponderman 一.表面光洁度是表面粗糙度的旧标准; 它们的对应关系: 表面光洁度14级=Ra 0.012 表面光洁度13级=Ra 0.025 表面光洁度12级=Ra 0.050 表面光洁度11级=Ra 0.1 表面光洁度10级=Ra 0.2 表面光洁度9级=Ra 0.4 表面光洁度8级=Ra 0.8 表面光洁度7级=Ra 1.6 表面光洁度6级=Ra 3.2 表面光洁度5级=Ra 6.3 表面光洁度4级=Ra 12.5 表面光洁度3级=Ra 25 表面光洁度2级=Ra 50 表面光洁度1级=Ra 100 以上表面粗糙度单位均为μm,即微米=10^-6米。 参考资料:《技术制图》国家标准应用指南 表面光洁度是老标准的叫法,后来改叫表面粗糙度。微米工业叫μ 1毫米=10丝1丝=10μm 二.标准编号GB/T 1031-1995 标准名称表面粗糙度参数及其数值 1、一般车床的加工精度可达IT8~IT7,表面粗糙度为Ra25~Ra1.6. 2、钻床用于钻孔加工精度可达IT13~IT11,表面粗糙度Ra80~Ra20;用于扩孔精度达IT10,表面粗糙度Ra10~Ra5.;用于铰孔精度可达IT7,表面粗糙度Ra5~ra1.25。 3、铣床加工精度一般为IT9~IT8,表面粗糙度为Ra6.3~Ra1.6. 4、刨床加工精度为IT9~IT8,表面粗糙度为Ra25~Ra1.6. 5、磨床加工精度一般为IT6~IT5,表面粗糙度为Ra0.8~Ra0.1. 三.机械制图时我们标注的表面粗糙度是Ra还是Rz? Ra !

机械加工精度参考答案

机械加工精度参考答案 一、判断题(正确的在题后括号内划“√”,错误的划“×”。) 1.精密丝杠可采用冷校直方法克服其弯曲变形。(×) 2.误差复映是由于工艺系统受力变形所引起的。(√) 3.误差复映指的是机床的几何误差反映到被加工工件上的现象。(×) 4.减小误差复映的有效方法是提高工艺系统的刚度。(√) 5.加工原理误差是由于机床几何误差所引起的。(×) 6.由于刀具磨损所引起的加工误差属于随机误差。(×) 7.机械加工中允许有原理误差。(√) 8.在加工一批工件时,若多次调整机床,其调整误差仍为随机性误差。(√) 9.在加工一批工件时因机床磨损速度很慢,机床制造误差在一定时间内可视为常值,所以其调整误差为常值系统性误差。(√) 10.复映误差属于变值系统性误差。(×) 11.定位误差属于常值系统性误差。(×) 12.刀具和机床磨损造成的误差属于随机性误差。(×) 13.工件受热变形造成的误差属于随机性误差。(×) 二、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标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 1.工件在车床三爪卡盘上一次装夹车削外圆及端面,加工后检验发现端面与外圆不垂直,其可能原因是(C)。 A.车床主轴径向跳动 B.车床主轴回转轴线与纵导轨不平行 C.车床横导轨与主轴回转轴线不垂直 D.三爪卡盘装夹面与车削主轴回转轴线不同轴 2.薄壁套筒零件安装在车床三爪卡盘上,以外圆定位车内孔,加工后发现孔有较大圆度误差,其主要原因是( A )。 A.工件夹紧变形B.工件热变形 C.刀具受力变形D.刀具热变形 3.车削细长轴时,由于工件刚度不足造成在工件轴向截面上的形状是(C )。 A.矩形B.梯形C.鼓形D.鞍形 4.下列影响加工误差的因素中,造成随机误差的因素是( D )。 A.原理误差B.机床几何误差C.机床热变形D.安装误差 5.零件加工尺寸符合正态分布时,其均方根偏差越大,表明尺寸(A)。 A.分散范围越大B.分散范围越小 C.分布中心与公差带中心偏差越大D.分布中心与公差带中心偏差越小 6.在车床两顶尖上装夹车削光轴,加工后检验发现中间直径偏小,两端直径偏大,其最可能的原因是( A )。 A.两顶尖处刚度不足B.刀具刚度不足 C.工件刚度不足D.刀尖高度位置不准确 7.车削加工中大部分切削热传给了(D )。 A.机床B.工件C.刀具D.切屑 8.工艺系统刚度( B )其实体刚度。 A.大于B.小于C.等于D.大于或等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