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上册第20课《古诗两首》中第一首《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学习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2、过程与方法:在看画面,想画面,角色体验中,感悟诗歌的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激发对祖国诗歌的热爱之情,培养课外主动积累诗歌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自主、探究、合作

教学资源: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理解诗题

1、谈话导入,板书诗题。

同学们,人们常说自古多情伤离别,尤其是在交通极不发达的古代更是相见时难别亦难,因此送别就成了诗人笔下常见的题材。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送别诗。请同学们打开课本100页《20古诗两首》中的第一首《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现在老师板书课题,请同学们留意“鹤”与“陵”字,“鹤”字共15笔,左下最后一笔“提”,“陵”字右下是“折文”。

2、指导学生读诗题

3、引导质疑:

师:读完诗题,你知道了什么呢?师生交流,黄鹤楼、广陵、李白、孟浩然

资料:谁来介绍一下李白?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写的诗想象奇特、飘逸洒脱,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人称“诗仙太白”。

出示PPT:黄鹤楼在湖北武汉,在西边,有天下第一名楼之称。广陵就是今天的江苏省扬州市,在东边,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孟浩然就是要沿着长江自西往东顺流而下。4、指名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题目的意思。

生:题目告诉我们孟浩然要到扬州去,李白在黄鹤楼为他送行。

过渡语:望着帆船远去,李白心中百感交集,于是一首千古名诗诞生了……

二、初读古诗,感知诗意

1、学生按要求自由朗读四遍古诗。

师:现在我们就登上黄鹤楼,一起去见证一个千古传诵的送别场面。请同学们按你喜欢的方式朗读四遍古诗。听清要求:前两遍要把古诗读正确、读通顺;后两遍要读得字正腔圆、读出其中的诗意。

2、指导学生多形式朗读古诗,了解古诗朗读方法。

(一生读、评议、师指导、学生自由练读、师范读、再一生读、师生合作读。)

指导学生读:古人读诗有他的方式, 讲究节奏感,我们这样读试试:一二声长些,三四声短些。

3、指名学生概述诗意。

师:朗读古诗后,谁能用自己的话把这诗中送别的场面描绘下来?一生说

4、齐读全诗。

三、理解诗意,感悟诗情。

过渡语:要想读出诗中的韵味,读出诗人的感情,单纯靠节奏的训练还不够,体会作者的感情才是最重要的。“诗中有景,景中有情”可以说是这首诗最大的特点。下面我们再次走进名篇,寻找诗中美景,感受景中真情。

1、精读一二句诗(出示诗句)

(1)指名读,生评,再读

(2)想想诗描绘是一幅怎样的画面?生谈

相机引导学生: (故人:老朋友西辞:孟浩然要离开黄鹤楼到广陵去) 师:烟花三月是什么景象?

A、谁能用积累的词语来描绘三月?

生:繁花似锦,杨柳如烟,五彩缤纷……

师:眼前是一派春天的景象,谁来读这两行诗句。(生读。)

B、谁还能用读过的诗句来形容这美妙的春天?

生1: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生2: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小结:白居易在《忆江南》中提到“江南好,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2)谁来把这美景读出来。指名读

(3)只有黄鹤楼这么美吗?(大江南北都是这么美)

(4)齐读。(让我们把烟花三月再想想,再读读,读出江南春景的美。)

(5)想象说话:如此情谊深厚的好朋友,在花团锦簇的春天里,即将分离,李白会对孟浩然说什么呢?

(6)小结:想到孟浩然要去的是这样的扬州,李白心里有的是羡慕与向往,让我们再来读读这两行诗句。读出李白的羡慕与向往,读出诗句的美。

2、精读三四句诗(出示诗句)

过渡语:就这样,我跟着一叶孤帆,送呀送,送到(生读)“孤帆……”现在孟浩然就要走了,我们一起送送孟浩然。

(1)自由朗读后两行诗句,借助插图,想想李白是怎样送别孟浩然的?

生:李白一直站在江边,看着孟浩然渐行渐远。

生:李白看着孟浩然的船越走越远,直到船不见了,他还在望着。

生:孟浩然的船消逝了,李白的目光一直跟随着那只船。

师:让我们随着李白的目光,一起读:孤帆……”

师:从李白的目光中,你看出了什么?

生:我看出了诗人依依不舍的感情。

(2)一起再读读这两句。你从哪些字词体会出这种情感?

生:孤尽唯流

相机引导学生:

A、“孤帆”也就是只有一条船。

师:开元盛世,浩浩荡荡的江面上难道只有一条船吗?

生:他的眼里只有那一条船

小结:我的心里只有你,只有你的真情,你的留恋,只有那一条船,所以诗中说是“孤帆远影”

B、碧空尽(尽:消失碧空:碧蓝的天空)

C、唯见:只看见。天际流(流向天边)(3)引导学生体会情感读诗:

(走到学生身旁)假如你是李白,此时此刻,你的好友孟浩然要与你分别, 你伫立江边:

A、好朋友的身影已经越来越模糊了,你还在望着,望着,你不禁吟诵(一生读)孤帆……

B、船渐行渐远,船影变得模糊了,你还在望着,望着,你不禁吟诵(一生读)孤帆……

C、影子消失在碧蓝的天空,望着这滚滚的长江水奔向天边。你还在望着,要把自己的情意托付江水,把好友送到目的地,望着望着,你不禁吟诵:孤帆……

(4)让我们用深情的朗读送一送孟浩然吧!

小结:多么真挚的情意,多么感人的画面!让我们再美美地朗读整首古诗,一起陶醉在诗的情境中(会背的同学站起来背)

四、拓展

师:此情此景,时隔一年李白仍久久不能忘怀,又为这次送别写下了一首五言诗。出示:PPT《江下行》让我们轻轻地读一读。帆去远,心相随啊!

五、精彩回顾

1.师:滚滚长江东逝水,不思量,自难忘。如果你有机会登上黄鹤楼,你一定会想起这么两个人——李白和孟浩然。你一定会想起这么一首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你一定会再次深情吟诵——

2、同学们,回想一下,我们是怎样来学习这首古诗的:

先反复朗读,读懂读通,再借助注释,读懂诗意,然后展开联想,读懂诗情,最后熟读成诵,读出感情。

3、配乐唱诗。

这首诗写出了每一个送别人的内心情感,激起了很多人的共鸣,被收入《乐府》,作为送别歌曲广为传唱。我们一起来唱一唱,随意地加上动作。

六、总结

古诗,是中国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在几千年的中国文化史上渊源流传。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让我们今后继续在古诗的海洋中畅游,不断诗化我们的心灵吧!

七、作业:课外摘录表达人间真情的古诗词。

板书设计:

20 《古诗两首》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 李白

烟花三月

黄鹤楼————————→广陵

依依惜别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