崩漏中医护理规范

崩漏中医护理规范
崩漏中医护理规范

崩漏中医护理规范

中医治疗崩漏有丰富的经验,而饮食疗法更具有独到之处,且具有方便﹑实用疗效确切的特点。但在应用时,须辨证施治,根据各自的症状对号入座。临床上常见的可分为血热型﹑血虚型﹑淤血型和脾虚型4种。青春期多属血热型;育龄期则以淤血行和血虚型较多见;更年期多属脾虚型。在选择护理时可参考。

一、给药护理

1、服清热固经汤剂是宜偏凉服:注意观察服药后阴道出血情况,

2、服用活血化瘀、通利血脉之剂时,宜在餐前热服。

3、一般中药汤剂宜热服,忌食生冷,服药后注意休息、保暖,避免重体力劳动。

二、饮食护理

1、饮食以营养丰富易于消化为宜。忌食煎炸辛辣活血等药物。

2、肾阳虚者饮食应热服,忌食生冷。肾阳虚者忌食辛辣动火刺激之品,多食滋阴类食物,可用藕汁、梨汁代茶饮。

3、玉米须炖瘦肉:适用于血热型。取玉米须30克,瘦肉120克,精盐适量,味精少许。将瘦肉切块,与玉米须一同放入陶罐内,加水500毫升,上蒸笼加盖清蒸至肉熟,加精盐〃味精,趁热服用。玉米须有凉血止血的作用,民间常用其治疗“红崩”,瘦肉能补血,两者配合,治血热型“功血”,疗效显著。

4、乌贼骨炖鸡:适用于血虚型。去乌贼骨30克,当归30克,

鸡肉100克,精盐﹑味精适量。把鸡肉切丁,当归切片,乌贼骨打碎,装入陶罐内加清水500毫升,精盐适量,上蒸笼蒸熟,每日一次。一般3~5次可见效。乌贼骨亦收敛止血的作用,当归和鸡肉都是补血佳品,对血虚型“功血”颇具疗效。

5、益母草炒荠菜:适用于淤血型。取鲜益母草30克,鲜荠菜30克,菜油适量,将鲜益母草、鲜荠菜洗净切断。把铁锅放在旺火上倒入菜油烧热,放入鲜益母草、鲜荠菜炒熟即可食用。每日二次,服至血止,益母草有活血、破血、调经的作用;荠菜含荠菜酸,能缩短出血、凝血时间,从而达到止血的目的,对瘀血型“功血”特别有效。

6、荔枝干炖莲子:适用于脾虚型。取荔枝干20粒,莲子60克。将荔枝干去壳和盒,莲子去芯,洗净后放在陶瓷罐内加水500毫升,上蒸笼用中火蒸熟即可服用。荔枝干营养丰富,能补血健脾:莲子的作用主要是补脾骨涩,两者合用,配伍恰当,常用来治疗脾虚型“功血”。

三、情志护理

对患者多关心体贴,精心护理,消除不良刺激,安心治疗。

四、临床辩症施护

1、出血量多时,应绝对卧床休息,遵医嘱给予止血药。

2、血脱者,遵医嘱急服人参粉,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做好抢救准备。

五、健康指导

1、劳逸结合,勿过度劳累,损伤心脾。

2、饮食有节,起居有常。

3、对先天不足的少女,应及早治疗月经不调。

4、调情志,尤其对更年期妇女,应避免不良因素的刺激。

5、做好计划生育,避免房劳多产。

6、可常灸足三里、肾俞穴,能健脾益肾,固摄冲任,生化气血,预防崩漏复发。

崩漏中医护理规范酒泉市中医院妇产科

中医内科护理常规(全)

目录 中医内科急证护理常规 ............................... 一般护理常规....................................... 高热............................................... 神昏............................................... 中风............................................... 中暑............................................... 6急性出血.......................................... 痛证............................................... 暴泻............................................... 脱证............................................. 中药中毒........................................... 中医内科护理常规................................... 一般护理常规....................................... 风温............................................... 感冒............................................... 内伤发热........................................... 咳嗽… 哮喘… 悬饮… 肺痈… 肺胀… 胃脘痛呕吐… 便

妇产科护理常规及健康教育

崩漏 一、了解本病的诱发因素 (1)下丘脑、垂体、卵巢之间功能失调,致卵巢功能障碍而引起。 (2)冲任损伤,不能制约经血,致经血非时而下。 (3)精神刺激,过度紧张,肝气郁结。 (4)环境变迁,寒暑侵袭。 (5)剧烈运动或劳累过度。 (6)房劳,饮食不当。 二、常用的治疗方法及配合要求 (一)测量基础体温的意义及方法。 (1)意义:可间接反映卵巢功能。 (2)方法:每日清晨醒来时,不做任何活动,包括谈话、起身等,先在床上测体温3—5分钟,并记录,连续3个月不中断。 (二)减少出血的方法。 (1)绝对卧床休息,大出血的病人应取头低足高位。 (2)保持情绪平稳。 (3)口服山楂、红糖水或鲜藕汁。 (三)预防血脱的方法。 (1)出现头昏眼花、全身乏力、汗出肢冷等情况时,立即去枕平卧或头低足高位。 (2)起床或上厕所时需有人陪伴,防止跌卜。 (3)体质虚弱、怕冷者口服人参桂圆汤或者含服红参片;烦热口渴者可口服鲜藕汁或口含西洋参片。 (4)可艾灸百会、气海、神阙等穴,每次15—30分钟,每日2次。 (四)减轻腹痛的方法。 (1)消除紧张心理 (2)腹部冷痛者可用热水袋敷于腹部,但应慎防烫伤;腹部胀痛者,可服萝卜汤理气消胀。 (3)耳穴刺激:减轻疼痛,取子宫、神门、内分泌等穴。 三、如有下列情况:应及时报告医务人员。 (1)阴道出血量多,夹有大血块或有腐肉样物排出,有异味。 (2)头昏目眩、胸闷、心慌、汗出肢冷、面色苍白。 (3)腹痛剧烈,呈持续性,伴有呕吐。 (4)高热 四、饮食 饮食宜清淡、富营养,如鱼、瘦肉、禽蛋类、桂圆等滋补食物和新鲜蔬菜、水果、忌煎炸、辛辣、活血等食物。食疗:体质虚弱者选食当归羊肉汤、黄芪母鸡汤、桂圆红枣汤;阴虚火旺者可食甲鱼汤,百合银耳汤、连藕汤。

GB-中医临床诊疗术语国家标准(证候部分)

【中医临床诊疗术语国家标准(证候部分)】 N0.1 [分类]基本虚证类 [证候名称]气虚证 [注释]元气不足,脏腑机能衰退,以气短乏力,神疲懒言,自汗,舌淡,脉虚等为常见症的证候。 N0.2 [分类]基本虚证类 [证候名称]气陷证 [注释]气虚无力升举,应升反降,以头晕眼花,少气倦怠,脘腹坠胀,脱肛,内脏、子宫下垂,舌淡苔白,脉弱等为常见症的证候。 N0.3 [分类]基本虚证类 [证候名称]气脱证 [同义词]元气虚脱[衰败]证 [注释]真气因某种原因而急骤外泄,以突然面色苍白,口唇青紫,汗出肢冷,呼吸微弱,舌淡脉细数为常见症的危重证候。 N0.4 [分类]基本虚证类 [证候名称]血虚证

[注释]血液亏虚,脏腑、经络、形体失养,以面色淡白或萎黄,唇舌爪甲色淡,头晕眼花,心悸多梦,手足发麻,妇女月经量少、色淡、衍期或经闭,脉细等为常见症的证候。 N0.5 [分类]基本虚证类 [证候名称]血虚动[生]风证 [注释]血液亏虚,形体失养,虚风内动,以面白无华,爪甲不荣,夜寐多梦,视物模糊,头晕眼花,肢体麻木,皮肤瘙痒等为常见症的证候。 N0.6 [分类]基本虚证类 [证候名称]血虚风燥[盛]证 [同义词]血虚肤燥生风证 [注释]血虚风胜化燥,皮毛、筋脉失养,以皮肤粗糙、干燥脱屑、瘙痒,或枯皱皲裂,毛发失荣脱落,肌肤麻木,手足拘急,面白无华,爪甲淡白,头晕眼花,舌淡脉细等为常见症的证候。 N0.7 [分类]基本虚证类 [证候名称]血虚津亏证 [注释]津血亏虚,形体失其濡养,以面白无华,皮肤枯槁,唇甲淡白,鼻燥咽干,目涩少泪,小便短少,大便干结,舌红少津,脉细而涩等为常见症的证候。

2015崩漏地诊疗方案设计

崩漏(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2014年 中医诊疗方案 中医病名:崩漏 西医病名: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 崩漏是指经血非时暴下不止或淋漓不尽,前者谓之崩中,后者谓之漏下。崩与漏出血情况虽不同,但二者常交替出现,且其病因病机基本一致,故概称崩漏。是肾一天癸一冲任一胞宫生殖轴的严重紊乱,引起月经的周期、经期、经量的失调。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参照《中医妇科诊疗方案》及全国高等中医院院校教材《中医妇科学》(张玉珍主编,2002年,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西医诊断: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卫 生部发布.2002年,《临床诊疗指南一妇产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年,参照全国高等院校教材《妇产科学》(丰有吉、深铿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年)。 (1)病史:注意患者年龄,无排卵性功血常发生于青春 期或围绝经期,排卵性功血常生于生殖期妇女。既往月经可

有改变,以往有崩漏病史,或口服避孕药、放置宫内节育器 等史。 (2)症状:表现为月经周期紊乱,行经时间超过半月以 上。已有停经数月后有暴下不止或淋漓不尽:可伴有不同程 度的贫血、不孕、白带增多。 (3妇科检查:一般无明显的器质性病变。 (4)辅助检查:血常规可提示有贫血,可行B超检查,或行诊剖术以止血,送病检了解内膜情况。性激素检查可有 改变或无改变。 (二)证候诊断 1、肾虚证: (1)肾阴虚证: 主要证候:经血非时而下,出血量少或多,淋漓不断,血色鲜红、质稠,头晕耳鸣、腰酸膝软,手足心热、颧红唇红、舌红、苔少、脉细数。 (2)肾阳虚证: 主要证候:经血非时而下,出血量多,淋漓不断,色淡质稀,腰痛如折,畏寒肢冷,小便清长,大便溏薄,面色晦黯,舌淡黯,苔薄白,脉沉弱。 2、脾虚证 主要证候:经血非时而下,出血如崩,或淋漓不断,色淡质稀,神疲体倦,气短懒言,不思饭食,四肢不温,或面

2020妇产科中医护理的年度工作计划

20XX年,我科为进一步提高护理质量,改善服务态度,保障医疗安全,根据护理部的工作计划,特制定年护理计划如下: 一、加强细节管理,培养良好的工作习惯。细节决定质量,妇产科随机性强,平时工作习惯差,由于护士长忙于日常事务,疏于管理,20XX年将把精力放在日常质控工作,从小事抓起,将质控工作贯穿于每日工作中,每周质控一到两项,形成规范,让科室人员也在质控中逐渐形成良好的习惯,减少懒散心理及应付心理,真正从方便工作,方便管理为出发点。另外发挥质控员及责任护士的作用,将一些日常质控工作交给她们,提高大家参与意识,动员全科人员参与管理,有效提高自我管理意识,提高科室管理的效率。 二、规范业务查房,提高查房效果。改变往年查房应付的局面,由管床护士负责病历选取,真正选取科室疑难病历,责任护士负责讨论该病的疑、难点护理问题,集思广义,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达到提高业务水平,解决护理问题的目的。同时,讨论的过程也是学习的过程,学习专科疾病的知识,规范专科疾病护理常规,每规范一种专科疾病,便将此种疾病的护理常规应用于日常工作,逐步提高护理工作的规范性。 三、加强业务学习,提高整体专业水平。加强专科业务知识学习,系统学习妇产科学,围产期知识,新生儿复苏,妇产科急症护理及应急程序,全科人员参与,大家轮流备课,每月一次。并进行妇产科急症抢救演练,人人过关,提高应急能力及专科护理水平。 四、完善并加强责任制护理,设计并制作责任护士分管病人一览表,责任到人。 五、加强护理安全管理。 1、不断强化安全意识教育,把安全护理作为护士例会的常规主题之一。工作中不安全的因素及时提醒,并提出整改措施,以院内外的护理差错为实例讨论借鉴,使护理人员充分认识护理差错新情况、新特点,从中吸取教训。 2、进一步将各项规章制度落到实处,定期或不定期检查,监督到位。 3、进一步加强重点病人、特殊病人的管理,如手术病人、高危孕产妇及新生儿等,在晨会或交接班时做为交接讨论重点,加强床头交接班,对病人现存的和潜在的风险做出评估,引起重视。 4、加强重点员工的管理,如实习生、新入科护士,对他们进行法律意识教育,提高抗风险的能力,使其只有在带教老师的监督指导下才能对病人实施护理。同时指定有经验、责任心强、具有护师资格的的护士进行一对一的带教。 5、重视现阶段护理文书存在的问题,进一步规范护理文书书写,完善各种记录,以减少安全隐患。 6、加强护理人员自身的职业防护,每月组织一次科内的院感知识学习,提高防护意识。 7、完善各项护理应急预案,平时工作中注意培养护士的应急能力。

崩漏中药方剂治疗分析

崩漏中药方剂治疗分析 发表时间:2016-08-12T16:13:41.870Z 来源:《心理医生》2016年9期作者:李晓丹 [导读] 中医治疗崩漏遵循“急则治疗其标,缓则治其本”的原则,灵活掌握“塞流、澄源、复旧”三大法。 李晓丹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甘南县中医院黑龙江齐齐哈尔 162100) 【摘要】目的:探讨崩漏的中药方剂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临床2014年3月~10月收治的崩漏患者30例的中药方剂的组成和方义进行分析。结果:30例均治愈,阴道出血全止,停药后连续观察2~3个月,经量、周期均属正常者。结论:根据发病的轻重缓急和出血的久暂,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灵活运用“塞流”、“澄源”、“复旧”三大治法。 【关键词】崩漏;中药方剂;辩证治疗; 【中图分类号】R2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6)09-0113-02 崩漏是妇科临床常见的急重而又难愈之症。中医治疗崩漏遵循“急则治疗其标,缓则治其本”的原则,灵活掌握“塞流、澄源、复旧”三大法。凡骤然出血、量多势急阶段,当以“塞流”之法治其“标”;出血量少势缓、淋漓不净阶段,当以“澄源”之法治其“本”;出血暂止以后,则当用“复旧”之法复其常。选取2014年3月~10月收治的崩漏患者30例中药治疗方法资料进行分析。 1.临床资料 本组收治的崩漏患者30例,均属门诊病人。年龄最小17~25岁。均有阴道出血,或量多如崩或淋漓不断,少腹疼痛。出血时间为8~30天者17例;1~2个月者8例;2个月以上者10例。30例均治愈,阴道出血全止,停药后连续观察2~3个月,经量、周期均属正常者。 2.中药方剂 2.1 青功汤 生地20g,地骨皮、旱莲草、淮山药、党参各15g,白芍、玄参、当归、茜草各12g,红花6g。按照制剂规范制成合剂。每日服3次,每次约20d,连服3个月经周期为1个疗程。滋阴益肾,清热止崩。青春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阴虚血热)。青春期功血以阴虚内热所致者为多。少女天癸初至,肾气尚未完全充盛,冲任失于固摄,水亏火旺,热伏冲任,迫血妄行,遂成崩漏。纵观历代医家所述,亦以从火热论者居多[1]。“青功汤”方中生地、地骨皮、旱莲草、玄参滋阴凉血止血;白芍和血敛阴柔肝;党参具有调节下丘脑-垂体-性腺轴功能,又有促血凝作用。诸药合用,重在滋水,使水足而火自平;配用活血之药,乃因“漏久必瘀”,以期达到止血不留瘀的目的。全方补中有攻,行中有止,既扣西医之“病”,又合中医之“证”,故能取得较好疗效。 2.2 凉冲止崩汤 白芍18g,生地、地榆炭、旱莲草、阿胶(烊化)各15g,丹皮、麦冬、槐花、龟板、女贞子各10g,黄芩6g,甘草4g。若血块多者,可加炒蒲黄15g,三七4g(研末冲服);若量多而气虚明显者,加炙黄芪30g,白晒参10g;有虚脱之势者,加煅龙骨、煅牡蛎各30g,升麻 10g;功血后期无血块流出者,可适当加入棕榈炭、血余炭之类以收涩止血。每日1剂,水煎2次,早晚分服。一般1~3个月为1个疗程。清热养阴,凉血止崩[2]。青春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阴虚血热型)。丹溪心法附余》中提出治崩三法,初用止血以“塞其流”,中用清热凉血以“澄其源”,末用养阴补血以“复其旧”。临床运用此三法时,当视其病情,机圆法活。凉冲止崩汤用生地、丹皮、地榆炭、槐花、旱莲草凉血止血;白芍、麦冬、阿胶、龟板、女贞子加强养阴之功,龟板、女贞子、旱莲草可滋补肝肾以固本;黄芩、甘草清热解毒。诸药合用,清热养阴,凉血止崩,数法皆备,标本兼治,切中病机。 2.3 温肾益气汤 熟附片20g,炮姜10g,炙甘草10g,太子参30g,黄芪30g,熟地黄15g,制首乌10g,肉桂末3g(冲服),升麻10g。全方共煎1小时,每天1剂。温补肾阳,益气升阳。青春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肾阳虚)。方中熟附片、肉桂温肾壮阳,补益命门,温阳止崩;炮姜既可引血归经,更有补火温阳收敛之妙;炙甘草益气安中,可制附子之毒性;太子参、黄芪大补元气,益气生津;熟地黄、制首乌补肾填精益髓;升麻升阳止血而塞流。全方温阳益气之力强大,药后效如桴鼓,标本兼治。肾为气血之根,血是月经的物质基础,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气血调和,经候如常。然“血之源头在于肾”(李士材《病机沙篆》),崩中漏下,日久不断,气血久虚,常须补肾益精以生血。 2.4 二至丸合左归丸 女贞子、熟地黄、山茱萸、菟丝子、鹿角胶、龟板胶、地榆炭、蒲黄炭各15g,旱莲草20g,山药25g,甘草8g,枸杞子、川牛膝各12g。上药常规煎服,每天1剂。调冲任,补肾气。青春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肾虚)。中医学认为,女子二七肾气始充,但冲任未盛,肾气不足,若失于固摄,则会发为崩漏[3]。对青春期患者,治疗重在补肾气,益冲任。治疗上采用塞流、澄源、复旧三大治疗原则,更是遵循“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的原则。方中女贞子、枸杞子、山茱萸、熟地黄、鹿角胶、龟板胶、川牛膝、菟丝子补益肝肾、调冲任,旱莲草、地榆炭、蒲黄炭养血凉血止血,达到“血见黑则止”之效。 2.5 固冲宁血汤 生黄芪、生白术、生芍药、生地黄各30g,茜草、山萸肉、紫草各15g,五倍子、三七、甘草各10g。每日1剂,并可视病程及出血量,按比例增减药量。用酒精浓度为50V/V的白酒50ml再加适量的水浸泡中药半小时,小火煎取第一次中药汁,另置。然后再加上浓度同上的白酒50ml及适量的水,煎取第二次药汁,前后两次药汁合置混和,总量约为300ml,分成3份。上午、中午、晚上临睡时各服1次。在月经行经时服用,经血净后停药,连续3次为1个疗程。益气固冲,宁血止血。青春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气虚肾亏,冲脉失固)。青春期功血属中医学“月经过多”、“崩漏”范畴,发生机制是青春期人体的各种脏腑发育尚未成熟,表现为气虚肾亏,冲脉失固,致使敛摄无力,血溢脉外形成本病。治疗原则是益气固冲,宁血止血[4]。固冲宁血汤以敛血止血迅速而著称。方中黄芪、白术益气健脾,振奋冲脉;白芍、山萸肉、五倍子养阴敛血,固冲涩血;生地、紫草、茜草清热养阴,凉血止血;三七活血行血,防止血瘀脉络影响正常血液运行,又具良好的止血作用而减少出血;甘草调和诸药。共达益气健脾以固冲脉、养阴清热以宁血海之功,使经血有序而除青春期功血。 3.讨论 调经还应根据月经周期的不同阶段,分别处方用药,即分阶段调经。经期血室正开,宫颈口松弛,用药应因势利导,慎用大寒大热之剂;若非月经过多,不宜过用收涩之品,以免影响经血排出和子宫内膜顺利剥脱。经前血海充盈,若非虚证月经过少,不宜滥用补品,以

中医科疾病护理常规

中医科疾病护理常规 一般护理常规 一、病室环境 1、病室环境清洁、舒适、安静,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2、根据病种、病情、性别、安排病室、护送患者到指定床位休息。 二、入院介绍 1、介绍主管医师、护士,并通知医师。 2、介绍病区环境及设施得使用方法。 3、介绍作息时间及相关制度。 三、生命体征监测,做好护理记录 1、测量入院时体温、脉搏、呼吸、血压、体重,并记录。 2、新入院患者每日测体温、脉搏、呼吸3次,连续三天。 3、体温在37、5°C-38°C之间者,每日测体温、脉搏、呼吸三次,连续三天。 4、体温大于38、5°C以上者每日四次,体温正常后连续三天。 5、体温39°C以上者,给予物理降温,或遵医嘱执行。 6、体温正常3日后,常规每日测体温、脉搏、呼吸2次或遵医嘱执行。 7、危重患者生命体征监测,常规每4小时测量一次,其中体温至少每日测量4次或遵医嘱执行。 四、每日记录大便次数一次。 五、每周测量体重、血压各1次或遵医嘱执行。

六、协助医师完成各项检查。 七、遵医嘱执行分级护理。 八、定时巡视病房,做好护理记录。 1、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神志、瞳孔、舌脉、二便等变化,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并配合治疗。 2、注意观察分泌物、排泄物、治疗效果及药物得不良反应等,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 3、及时了解患者在生活起居、饮食、睡眠与情志等方面得问题,实施相应得护理措施。 九、加强情志护理,疏导不良心理,使其安心治疗。 十、根据病情,对患者或家属进行相关健康指导,使之对疾病、治疗、护理等知识有一定了解。积极配合治疗。 十一、给药得护理,根据病情指导服药得时间、温度与方法,注意观察服药后得效果及反应,并向患者做好药物相关知识得宣教。 十二、遵医嘱给予饮食护理、指导饮食宜忌。 十三、预防院内交叉感染 1、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 2、做好病床单位得终末消毒处理。 十四、做好出院指导,并征求意见。 中风(脑卒中) 护理评估 1、生命体征、意识、神志、瞳孔、肢体活动、语言表达等情况。

崩漏护理常规1(1)

崩漏护理常规 因血热、脾虚、肾虚、血瘀导致冲任损伤,不能制约经血所致。以月经周期紊乱、子宫出血量多如注(为崩)、后量少淋漓不尽(为漏)、两者常交替出现为主要临床表现。其病位在胞宫,与脾、肾有关。无排卵型功能性子官出血可参照本病护理。 (一)护理评估 1、年龄,月经史,婚育史,避孕措施。 2、环境起居,卫生习惯,心理社会影响及饮食嗜好。 3、有无贫血、盆腔包块、肝病、血液病等慢性疾病。 4、对疾病的认知程度及生活自理能力。 5、辨证:脾虚证、肾虚证、血热证、血瘀证。 (二)、护理要点 1、一般护理 (1)按中医妇科一般护理常规。 (2)慎起居,多休息,少活动。血崩时绝对卧床,必要时采取去枕平卧位。(3)保持外阴清洁,忌盆浴,勤换内裤及卫生垫。 (4)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 1)观察阴道出血的量、色、质及气味,神色,血压,呼吸等变化。 2)阴道出血量多,报告医师,并做好抢救准备。 2、用药护理 (1)服清热固经汤剂时宜偏凉服,注意观察服药后阴道出血情况。 (2)服用活血化瘀、通利血脉之剂时,宜在餐前热服。 (3)一般中药汤剂宜热服,忌食生冷,服药后注意休息、保暖,避免重体力劳动。 (4)服用回阳救逆之药时,应观察生命体征。 3、饮食护理 (1)饮食以营养丰富、易于消化为宜。忌煎炸、辛辣、活血等食物。 (2)肾阳虚者饮食应热服,忌食生冷。肾阴虚者忌食辛辣动火刺激之品,多食滋阴类食物.可用藕汁、梨汁代茶饮。 4、情志护理对患者多关心体贴,精心护理,消除不良刺激,安心治疗。 5、临症护理 (1)血热内扰者,嘱患者保持心情舒畅,多饮水,补充津液,适当食用新鲜水果和蔬菜。 (2)气不摄血者,注意休息,尽量减少活动。出血量多者按医嘱给云南白药、三七粉冲服。 (3)血脱者可刺入人中、灸百会、气海穴或遵医嘱服人参粉或注射参附液以回阳固脱,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 (4)肾阴亏虚,夜寐不宁者,可耳穴压神门、心穴。 6、并发症护理 (1)失血性休克: 定时监测生命体征变化,如血压骤降,立即通知医生配合抢救。 (2)抑郁: 及时做好心理疏导,告知其治疗效果和病程,减轻思想压力。

[崩漏]崩漏

[崩漏]崩漏 篇一 : 崩漏 崩漏中医临床路径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用于西医诊断为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门诊患者。 一、崩漏临床路径标准门诊流程。 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 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中医诊断:参照罗元恺主编的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中医妇科学》第六版进行诊断。 西医诊断:参照郑怀美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妇产科学第三版。 2、症候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制定的《崩漏中医诊疗方案》。 崩漏临床常见证候:肾阴虚、肾阳虚、脾虚证、血瘀证、实热证、虚热证。 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制定的《崩漏中医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崩漏。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标准治疗时间:3个月经周期。 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符合崩漏。

2、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治疗期间不需要特使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3、子宫肌瘤、子宫内膜息肉、子宫腺肌症和卵巢巧克力样囊肿、生殖器官炎症等生殖器官器质性病变引起的月经失调患者,以及宫内节育器引起者,不进入本路径。 4、合并有心血管、脑血管、肝、肾和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精神病患者,不进入本路径。 中医证候学观察 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检查项目 1、必须的检查项目 妇科检查。 妇科超声。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基础体温测定、 内分泌检测、子宫内膜组织学检查、宫腔镜检查、血常规等。 治疗方法 1、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或中成药。 肾阴虚:滋水益肾,止血调经。 肾阳虚:温肾固冲,止血调经。 脾虚证:滋阴清热,止血调经。 虚热证:补气摄血,养血调经。 实热证:清热凉血,止血调经。 血瘀证:活血化瘀,止血调经。

功能性子宫出血中医治疗

功能性子宫出血中医治疗 功能性子宫出血是指月经周期、经期、经量严重紊乱的疑难急重病证,属祖国医学“崩漏”病范畴。病因病机为肾-天癸-冲任-胞宫生殖轴严重紊乱,致冲任不固,子宫藏泻无度。其在病程发展过程中往往出现因虚致实或因实致虚的虚实夹杂、寒热并见错综复杂的证候。辨证时必须谨慎审阅,仔细推敲,知常达变;施治时,塞流治标,复旧治本,澄源贯穿始终,充分运用中医因人治异的辨治特色。在与时俱进的今天还迎借鉴现代诊断技术为我所用,指导辨证用药,疗效显著。现将多年来临床辨治本病的体会归纳如下。 1塞流重在澄源 塞流虽为患者治标之法,但必须以澄源为基础,审因论治,方可奏效。据临床辨治体会将出血期分为三型: 气虚型月经淋沥不尽或暴下不止,血色淡,质乔蟆,面色苍白,神疲气短或面浮肢肿,纳呆便溏,舌质淡胖,边有齿印,苔薄白,脉沉细无力.治宜益气摄血,多选用当归补血汤加味,重用生黄芪60~100g,当归10g,益气养血止血。气虚重者加党参15~30g,补气固脱,出血时间较长、有血快者,加三七3g活血止血,对于出血日久者,为防外邪入里化热,一般加生地以滋阴凉血。 血热型月经淋沥不尽或量多势急,初期血色鲜红、面颊潮红、烦热少寐、咽干便结、舌红少苔。随着失血过多或淋沥日久可见气血亏虚的征象,如头晕乏力、面色苍白、舌淡等。因热随血泻,出血一段时间后,从症状上看已无明显热象,但从脉象上血热与气血亏虚有明显的差别:血热者脉细数有力或滑数有力,而气虚则脉细或细数按之无力,遇此情况迎细加推敲,去伪存真。治疗血热者,宜选用清滋之品,如丹皮、生地、白薇、炒黄芩、茅根之类,至于苦寒降泄之黄连、栀子等则宜慎用,以免苦寒伤阴。临床常用犀角地黄汤加味,犀角用水牛角代替,用量30~50g,以清热凉血止血,生地10~20g养阴清热,芍药10g,丹皮10g两药既能凉血又挎螈淤,以达止血不留淤的目的。常加茜草10g,乌贼骨30g,茜草活血化淤又可止血,乌贼骨收涩止血,又能消淤,二药合用能收能通,止血而不留淤。 血淤型初期经色暗红有血快,小腹疼痛,舌可见紫黯,脉细涩或沉细,随失血时间延长或失血过多见舌质色淡而无紫黯,脉象亦很少见涩脉,其辨证依据为出血时间较长,经色有紫黯血快。其治疗采用化淤止血的原则,常用生化汤加减。生化汤温经化淤,加益母草10g,制香附10g以行气活血缩宫止血,出血量多或出血日久,气血亏虚者,加人参10~20g补气固脱。 2调周重在通闭 崩漏血止后建立稳定的月经周期是治崩漏的重要一环。而调整月经周期,

崩漏中医治疗偏方

崩漏中医治疗偏方 中医讲“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如果来势凶猛,出血厉害,那就要先“塞流”,就是止血;如果脾气虚衰,久病不愈,就必须“清源”——补脾,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这里给您介绍一个正本清源的方子——木耳红枣汤,对脾虚造成的崩漏疗效很好。 这个木耳红枣汤是从《太平圣惠方》里的木耳汤演变过来的,在其基础上添加了一味红枣。黑木耳性味甘平,能补中气,《随息居饮食谱》里对它的功效这样介绍,“补气,和血,凡崩淋,血痢,常食可疗”。中气足了,血就会循经而走,不再妄行,崩漏可止。红枣性味甘温,更是补中益气的好食品,“囫囵吞枣”的故事,就向我们揭示了它“安中养脾”的强大功效。二者合用,能够养脾气而助统血,补经气而和血脉。 饮用这个汤的时候,最好是在巳时(上午9~11时)和亥时(晚21~23时),巳时是脾经当令,亥时是三焦经当令,三焦经“主持诸气”,在这两个时辰补益脾气,吸收效果最好。除了喝这个汤,平时还要尽量多吃一些五谷杂粮,如粳米、小米、玉米、大麦、黄豆、豇豆等,“五谷为养”,最能温养脾胃。 俗话讲得好,“有什么别有病,没什么别没精神”。慈禧太后、王熙凤都称得上是人中俊杰,却都因为过分操劳患上了崩漏之症,尤其王熙凤,更因此而香消玉殒,命丧黄泉。活得恬淡一些,为生活找一个平衡点,别让自己过分劳累,更别为了追求那些所谓的“更高,更快,更好”,最终却累倒在了奔跑的路上。 隐白穴一治疗崩漏的特效穴 隐白穴作为脾经首穴,最主要的功能就是止血,被称为治疗崩漏症的特效穴。隐白穴的具体位置在人体的足大趾末节内侧,距趾甲角0.1寸处。艾灸该穴位,对治疗崩漏有显著的效果。具体方法是取艾条一根将其一头点燃后,悬于一侧隐白穴上1.5厘米处,每次悬灸15~20分钟,以隐白穴周围皮色转红有热感为度。先灸一侧,然后灸另一侧,每日可灸3~4次,待出血停止后可再继续灸1-2天,以巩固疗效。 隐白穴不太好找,通常要用指甲掐一掐才能掐到这个穴。也可用指尖点它,或者找一个细一点的按摩棒来点按。 崩漏的治疗原则-吃什么好-中医治疗偏方 补脾养血--木耳红枣汤 【方源】《太平圣惠方》 【用料】黑木耳10克,红枣20克,红糖1匙。 【制法】黑木耳、红枣用清水洗净,再用冷水浸泡20分钟;将泡好的木耳、红枣一同放入锅中煮熟,加入红糖调味即成。 【用法】一日两次,每次一碗。 【功效】补养脾气,养血脉而统摄血行。

崩漏中医诊疗规范

崩漏中医诊疗规范 【概述】 崩漏时月经的周期、经期、经量发生严重失常的病症,是指经血非时暴下不止或淋漓不尽,前者谓之崩中,后者谓之漏下。崩与漏出血情况虽不同,然二者常相互转化,交替出现,且其病因病机基本相同,故概称崩漏。本病属妇科常见病,也是疑难急重病症。可发生于从月经初潮至绝经的任何年龄,足以影响生育,危害健康。 西医学中“无排卵性功能性子宫出血”,属于“崩漏”范畴,可参与。 历代医著对崩漏论述不断深化。春秋战国时期成书的《内经.素问.阴阳别论》首先指出:“阴虚阳搏谓之崩。”是泛指一切下血势急之妇科血崩证。 【诊断依据】疾病诊断依据: 西医诊断标准:《妇产科学》第七版(乐杰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5月。 中医诊断标准:《中医妇科学》,(马宝璋主编),上海科学出版社,1994年12月。 证候诊断依据 西医诊断标准:《妇产科学》第七版(乐杰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5月。 中医诊断标准:《中医妇科学》,(马宝璋主编),上海科学出版社,1994年12月。 【病因病机】 崩漏的发病是肾-天葵-冲任-胞宫轴的严重失调。其主要病机时冲任

损伤,不能制约经血,使子宫藏泻失常。导致崩漏的常见病因病机有脾虚、肾虚、血热和血瘀。概括为虚、热、瘀。 1、脾虚 素体脾虚,或劳倦思虑、饮食不节损伤脾气。脾虚血失统摄,甚则虚而下陷,冲任不固,不鞥制约经血,发为崩漏。如《妇科玉尺》云:“思虑伤脾,不能摄血,致令妄行。” 2、肾虚 先天肾气不足;或少女肾气未盛天葵未充;或房劳多产损伤肾气;或久病大病穷必及肾,或七七之年肾气渐衰,天葵渐竭;肾气虚邪则封藏失司,冲任不固,不能制约经血,子宫藏泻失常发为崩漏。亦有素体阳虚,命门火衰,或久崩久漏,阴损及阳,阳不摄阴,封藏失职,冲任不固,不能制约经血而成崩漏。或素体肾阴亏虚,或多产房劳耗伤真阴,阴虚失守,虚火动血,迫血妄行,子宫藏泻无度,遂致崩漏。 3、血热 素体阳盛血热或阴虚内热;或七情内伤,肝郁化热;或内蕴湿热之邪,热伤冲任,迫血妄行,发为崩漏。 4、血瘀 七情内伤,气滞血瘀;或热灼、寒凝、虚滞致瘀;或经期、产后余血未尽而合阴阳,内生瘀血;或崩漏日久,离经之血为瘀。瘀阻冲任、子宫、血不归经而妄行。遂成崩漏。 综上所述:崩漏为病,虽与所有血证一样,可概括为虚,热、瘀的机理,但由于脏腑相生相克,脏腑、气血、经络密切相关。又病程日久,易于反复,故崩漏的发生发展常气血同病、多脏受累、因果相干。无论病

中医护理崩漏

崩漏 一、因肾虚、脾虚、血热、血瘀,而使冲任不能制约经血所致。以月经周期紊乱,子宫出血如崩似漏为主要临床表现。其病位在胞宫,与脾、肾关系密切。功能性子宫出血可参照本病护理。 二、临床表现: 常规的症状是子宫不规则出血,特点是病人月经周期紊乱,经期长短不一,出血量时多时少,量可少至点滴淋漓或多至大量出血,有时有数周数月停经。然后出现不规则出血,血量往往较大,持续2—3周甚至更长时间,不易自止,此病人常伴贫血。 三、临证(症)施护 1、出血量多时,慎起居,多休息,少活动,必要时去枕平卧位,应绝对卧床休息,遵医嘱给予止血药。 2、血脱者,遵医嘱急服人参粉,观察阴道出血的量、色、质及气味、神色、血压、呼吸的变化,若患者出现面色苍白,神情烦燥或淡漠、汗出不止、肢冷、脉细数、血压下降、属阴血暴虚、气随血脱,阴阳离绝的脱证,可先灸百会,神厥、气海等穴,以血阳救逆,并立即报告医师,做好抢救准备。 四、饮食护理 1、饮食以营养丰富、易于消化为宜。忌煎炸、辛辣、活血等食物。 2、肾阴虚者宜食用甲鱼、紫菜、黑木耳等滋养之品,可用藕汁、梨汁代茶饮。饮食应热服,忌食生冷。肾阳虚者可多食羊肉、韭菜等,脾虚者可常食桂圆、红枣、山药等,冬天可吃生姜、羊肉汤,以温运脾阳,

血热患者以清淡为主,血瘀患者忌食生冷、酸湿性食物,忌食、辛辣、动火刺激之品,多食滋阴类食物。 五、用药护理 1、服清热固经汤剂时宜偏凉服;注意观察服药后阴道出血情况。 2、服用活血化瘀、通利血脉之剂时,宜在餐前热服。 3、一般重中药汤剂宜热服,忌食生冷,服药后注意休息、保暖,避免重体力劳动。服用回阳救逆之药时,应观察生命体征。 4、当采取性激素治疗时,应严格控制服药时间,遵守用量,告诫患者按时服药,不得随意停服和漏服,不得随意修改用量,药物减量必须按规定在血止后,才能开始,每3天减量3次,每次减量不得超过原剂量的1/3直至维持量,否则会造成反复出血。 六、并发症护理 1、贫血:患者体质较差,应加强营养补充铁剂、维生素C和蛋白质。避免过度疲劳和运动,保证充分休息。 2、感染:出血时间长会引起感染,使用抗生素防感染,适当用止血药,保持会阴部清洁卫生,勤换内裤。 七、情志护理 1、对患者多关心体贴,鼓励病人表达内心感受,耐心倾听病人的诉说,了解病人的疑虑,精心护理。 2、向病人解释病情及提供相关信息,解除思想顾虑,摆脱焦虑,消除不良刺激,安心治疗。 八、健康指导

崩漏精深中医诊疗要求规范

崩漏中医诊疗规 【概述】 崩漏时月经的周期、经期、经量发生严重失常的病症,是指经血非时暴下不止或淋漓不尽,前者谓之崩中,后者谓之漏下。崩与漏出血情况虽不同,然二者常相互转化,交替出现,且其病因病机基本相同,故概称崩漏。本病属妇科常见病,也是疑难急重病症。可发生于从月经初潮至绝经的任何年龄,足以影响生育,危害健康。 西医学中“无排卵性功能性子宫出血”,属于“崩漏”畴,可参与。 历代医著对崩漏论述不断深化。春秋战国时期成书的《经.素问.阴阳别论》首先指出:“阴虚阳搏谓之崩。”是泛指一切下血势急之妇科血崩证。 【诊断依据】疾病诊断依据: 西医诊断标准:《妇产科学》第七版(乐杰主编,人民卫生,2009年5月。 中医诊断标准:《中医妇科学》,(马宝璋主编),科学,1994年12月。 证候诊断依据 西医诊断标准:《妇产科学》第七版(乐杰主编,人民卫生,2009年5月。 中医诊断标准:《中医妇科学》,(马宝璋主编),科学,1994年12月。 【病因病机】 崩漏的发病是肾-天葵-冲任-胞宫轴的严重失调。其主要病机时冲任

损伤,不能制约经血,使子宫藏泻失常。导致崩漏的常见病因病机有脾虚、肾虚、血热和血瘀。概括为虚、热、瘀。 1、脾虚 素体脾虚,或劳倦思虑、饮食不节损伤脾气。脾虚血失统摄,甚则虚而下陷,冲任不固,不鞥制约经血,发为崩漏。如《妇科玉尺》云:“思虑伤脾,不能摄血,致令妄行。” 2、肾虚 先天肾气不足;或少女肾气未盛天葵未充;或房劳多产损伤肾气;或久病大病穷必及肾,或七七之年肾气渐衰,天葵渐竭;肾气虚邪则封藏失司,冲任不固,不能制约经血,子宫藏泻失常发为崩漏。亦有素体阳虚,命门火衰,或久崩久漏,阴损及阳,阳不摄阴,封藏失职,冲任不固,不能制约经血而成崩漏。或素体肾阴亏虚,或多产房劳耗伤真阴,阴虚失守,虚火动血,迫血妄行,子宫藏泻无度,遂致崩漏。 3、血热 素体阳盛血热或阴虚热;或七情伤,肝郁化热;或蕴湿热之邪,热伤冲任,迫血妄行,发为崩漏。 4、血瘀 七情伤,气滞血瘀;或热灼、寒凝、虚滞致瘀;或经期、产后余血未尽而合阴阳,生瘀血;或崩漏日久,离经之血为瘀。瘀阻冲任、子宫、血不归经而妄行。遂成崩漏。 综上所述:崩漏为病,虽与所有血证一样,可概括为虚,热、瘀的机理,但由于脏腑相生相克,脏腑、气血、经络密切相关。又病程日久,易于反复,故崩漏的发生发展常气血同病、多脏受累、因果相干。无论病

崩漏诊疗方案

崩漏(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 一、概述 崩漏是由于血热、脾虚、肾虚、血瘀等导致冲任损伤,不能约制经血,非时暴下不止或淋漓不尽的月经病。量多如注者为崩,量少淋漓不尽者为漏。两者病因病机基本相同,常互相转化,交替出现。春秋战国时期成书的《经·素问·阴阳别论》首先指出:“阴虚阳搏谓之崩”。是泛指一切下血势急之妇科血崩证。历代医家认识并论治崩漏源远流长,并逐步明确了崩漏在月经病畴。本病属妇科常见病,也是疑难急重病证。可发生于月经初潮后至绝经的任年龄。 西医血的“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病”(简称“功血”)属于崩漏围。 二、诊断 (一)中医分型辨证 (参考《中医妇科学》第七版教材. 主编玉珍.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 [中医诊断] 1.病史:注意月经史、精神创伤史、孕产史,询问有无生殖器炎症和生殖器肿瘤病逝,有无使用避孕药物、宫节育器及输卵管结扎术史。 2.症状:月经的期紊乱,行经时间超过半月以上,甚或数月断续不休;或停闭数月又突然暴下不止或淋漓不尽;常伴有不同程度的贫血。或伴白带增多、不孕等症候。 3.检查: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无明显器质性病变发现;生殖器炎症者,可有炎症体征;妇科肿瘤者,可有子宫体增大,质硬或形态的改变,或附件有囊性或实性包块。 [辨证分析]

主要病机是冲任损伤,不能制约经血。引起冲任损伤的常见原因有肾虚、脾虚、血热和血瘀。 [证候分型](中医病名诊断参考《中国医学百科全书中医妇科学》辨证分型根据临床症状并参考《中医妇科学》第七版,玉珍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 1、脾虚证:经血非时暴下不止,或淋漓日久不尽,血色淡,质清稀,面色 晄白,神疲气短,或面浮肢肿,下腹空坠,四肢不温,纳呆便溏,色淡 胖,边有齿,苔白,脉沉弱。 2、肾虚证: (1)肾气虚证:多见青春期少女或经断前后妇女出现经乱无期,出血量多势急如崩,或淋漓日久不净,或由崩而淋,由淋而崩反复发作,色淡红或淡黯,质清稀。色淡黯,眼眶黯,小腹空坠,腰脊酸软;舌淡黯,苔白润,脉沉弱。(2)肾阳虚证:经乱无期,出血量多或淋漓不尽,或停经数月又暴下不止。血色淡红或淡黯质稀。面色晦黯,畏寒肢冷,腰腿酸软,小便清长。舌质淡黯,苔白润,脉沉细无力。 (3)肾阴虚证:经乱无期,出血量少淋漓累月不止,或停闭数月后又突然暴崩下血,经色鲜红,质稍稠,头晕耳鸣,腰膝酸软,五心烦热,夜寐不宁;舌红,少苔或有裂纹,脉细数。 3、血热证: (1)虚热证:经来无期,量少淋漓不尽或量多势急,血色鲜红;面颊潮红,烦热少寐,口干便结,舌红少苔,脉细数。 (2)实热证:经来无期,经血突然暴崩如注,或淋漓日久难止,血色深红,质

妇产科中医护理常规

中医妇产科护理常规 1妇科一般护理常规 1.1病室环境 1.1.1.病室环境清洁、舒适、安静,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1.2安排病室 1.2.1根据病种病情安排病室,护送患者到指定床位休息,危重患者安置在抢救室。 1.3入院介绍 1.3.1介绍主管医师、护士,并通知医师。 1.3.2介绍病区环境及设施的使用方法。 1.3.3介绍作息时间、相关制度。 1.4生命体征监测,做好记录 1.4.1测量入院时体温、脉搏、呼吸、血压、体重。 1.4.2新入院患者每日测体温、脉搏、呼吸3次,连续3日。 1.4.3若体温37.5。C以上者,每日测体温、脉搏、呼吸 4次。 1.4.4若体温39C以上者,每4小时测体温、脉搏、呼吸1次,或遵医嘱执行 1.4.5体温正常3日后,每日测体温、脉搏、呼吸1次,或遵医嘱执行。 1.4.6危重患者生命体征监测遵医嘱执行。 1.4.7每日记录大便次数1次。 1.4.8每周测体重、血压1次,或遵医嘱执行。 1.5协助医师完成各项化验检查。 1.6遵医嘱执行分级护理。 1.7定时巡视病房,做好护理记录 1.7.1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神志、舌脉、及二便、阴道排出物等情况,发现异常,报告医师。 1.7.2 了解患者在生活起居、饮食、睡眠和情志等方面的情况,实施相应的护理措施。 1.7.3腹痛未明确诊断时,禁用镇痛剂。 1.7.4大出血或剧烈腹痛者,报告医师,并做好输液、输血和急诊手术准备。 1.8给药护理遵医嘱给药。服药的时间、温度和方法依病情、药性而定,注意观察药后的反应,并向患者做好药物相关知识的宣教。 1.9饮食护理遵医嘱给予饮食护理,指导饮食宜忌。 1.10情志护理疏导不良心理,使其安心治疗。 1.11健康指导根据患者病情,对患者或家属进行相关健康指导,使之对疾病、治疗、护理等知识有所了解,并配合治疗。 1.12预防院内交叉感染 1.1 2.1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

崩漏的中医治疗方法(脾肾气虚型)

崩漏的中医治疗方法(脾肾气虚型) 崩漏为妇科常见病之一。崩与漏是子宫异常出血的两种形式,都存在非时非量而下的特点,中医妇科学将月经的期、量发生严重紊乱作为崩漏的诊断要点。笔者采用自拟中药汤剂,分期辨证治疗脾肾气虚型崩漏60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总结如下。 1一般资料 本组6O例均为门诊病人,年龄16~55岁;未婚24例,已婚36例。其中20岁以下3例,21~3O岁12例,31~4O岁14例。41~5O岁26例,51岁以上5例。阴道流血时间最短者4天,最长者4个月。其中流血时间4~8天8例,10~2O天46例,21~30天17例,31天~4个月12例。病程3个月以内39例,3~6个月34例,6个月~1年8例,1年以上2例。所有病例均经B超、妇科检查及实验室检查排除生殖系统肿瘤、外伤、血液病等引起子宫异常出血。临床符合中医脾肾气虚型崩漏特点:症见突然下血,量多或淋离不断,色淡,倦怠乏力,面色苍白或面肿,脉虚缓,舌淡苔薄白。 2治疗方法 出血期用清宫阿胶膏:每日服食3次,出血期每次服食15—20粒,非出血期每次10粒,随餐服食或餐后服食均可。治疗期间停用其他中西药物,若治疗l周内病情加重,则改用其他治疗方法,该例视为无效。 3治疗结果 治愈(月经周期规律,经期、经量、经色基本正常,1年以上无复发)56

例,显效(近期血止,但半年后因劳累或其他原因复发)2例,无效(出血无改善)2例。总有效率为96.67%。平均止血天数(4.5±1.2)天。 4典型病例 患者,女。40岁。2年前开始月经量过多,未曾治疗。2010年6月突然大量出血,持续不断。在某医院诊为功能性子宫出血,住院治疗月余,血止出院。继后月经或数月不行、或淋漓不止,有时量多如冲,染透衣裤,需服止血药及激素才能止血。本次月经已3月未净,开始蛩多如注。色紫红,夹有血块,继而淋漓不止,色渐淡、质稀薄,头晕目眩,精神疲惫,四肢无力,饮食少纳,腰膝酸软,面色萎黄,两目虚肿,舌淡苔自,脉沉细无力。B超检查示:子宫及附件未见异常。诊断为崩漏。证属脾肾两虚,冲任不固。治以健脾补肾,固冲摄血。药用清宫阿胶膏治疗,1日3次口服,以巩固疗效。服6剂而愈,随访3个月经周期均正常。 5体会 崩漏的病因有血热、血瘀、脾虚、肾虚及虚、实、寒、热等差异。但临床虚者多见,而虚者,多为冲任不足。不能固摄统血所致,病变多在脾肾。中医认为崩漏病因虽多,但肾虚为本,经乱为标;崩漏病机多为脾肾不足,冲任不固使然。其主要病机是冲任损伤,不能制约经血。由于反复发作,下血日久,无论是漏下不止,还是突然暴崩,皆可导致气血俱虚。日久不愈,损伤脾肾及冲任,脾虚统摄失权,肾虚封藏失司,冲任不固。崩漏更甚。病变脏腑主要在肝、脾、肾三脏。

中药不同剂量

中药不传之秘之几十种中药不同量用法 黄芪——其利尿作用在20克以内明显,30克以上就趋向抑制;其对血压影响,15克以内可升高血压,35克以上反而降压。有气虚症状时,用炙黄芪,无气虚症状,则用生黄芪。40克以上调节血压的动态平衡. 在王清任的补阳还五汤中重用至120g,有曰:黄芪治萎,四两起步(16进制市斤秤四两一钱是3克),佐以陈皮 以防壅滞。 柴胡——在小柴胡汤中为君药,用量大于其它药一倍有余(能透邪外出),而在逍遥散中为臣药,用量与 各药相等(起疏肝解郁作用),在补中益气汤中为佐药,用量极小(取其升举清阳的功能,我的经验是用 3-6克)。 白术——常用量6-10克能健脾止泻,大剂量用至30~60克,则能益气通便。 红花——少用可养血,稍多则活血,再多则能破血。 薄荷——用3克以疏达肝木,用至15克以发散风热,清利头目。 桂枝——用量不到5克,取其温通阳气,增加膀胱气化功能的作用;用至10克,则温经散寒,解肌发表,以祛除在表之风邪。 川芎——小剂量可使子宫收缩加强,大剂量反而麻庳子宫。 川芎外感头痛,用量宜轻:最多不超过4克,高血压肝阳头痛,用量宜重:习用9~12克,瘀血头痛,宜重 剂量:可用至30~40克 历代认为是治疗头痛之要药。前人有谓“头痛必用川芎”。然头痛一症,病因殊多,川芎性味辛温,功能活 血行气、祛风止痛,临床常用以治疗血瘀头痛。 用王清任血府逐瘀汤治疗血瘀头痛,方中川芎常重用15~30g。清陈士铎《百病辨证录》散偏汤治偏头痛,疗效明显,方中亦重用川芎,用量达30g之多,若减少川芎的用量,则疗效不佳。若用川芎治高血压头痛时,亦应大剂量使用,可用10~15g。无论高血压或低血压所引起的头痛,只要是血中有滞,放胆使用川芎,不但止痛效果良好,同时对血压也有相应的调节作用。 川芎引经少阳胜于柴胡,用量不宜多,一般在4.5~6g,治疗顽固性头痛时,剂量宜大,有效量在30g以上,最多可用至45g,配伍得当立竿见影! 据近代药理研究认为,大剂量使用川芎能降低血压,小剂量使用能使血压上升。有人认为川芎辛温香窜, 上行头目,高血压患者宜慎用。但中医认为本品有上行头目,下行血海的双向性作用。川芎15克桑叶 45克,这样的剂量与配伍治疗血管性头痛有奇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