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卢沟谣》说课稿

2021年《卢沟谣》说课稿
2021年《卢沟谣》说课稿

《卢沟谣》说课

欧阳光明(2021.03.07)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音乐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音乐中的故事》第二课唱歌《卢沟谣》。

一、教材分析

《卢沟谣》采用了中国五声调式写成,全曲仅有八句歌词,用简单、清新的语言呈现出卢沟桥百年的变迁。作品包括两个乐段,第一乐段包括四个乐句,采用起、承、转、合的方式,并加入二部合唱形式。第二乐段是第一乐段的变化重复,结束句做了扩充。这首作品在2011年被评为“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大众最喜爱的10首爱国主题新歌”之一,同时在“唱响中国——群众最喜爱的新创作歌曲征集评选活动”中进入前十名。整首作品用简单的话语、平实的旋律表达了作者浓烈的爱国情怀和强烈的历史责任感。

二、教材目标

根据教材的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学会歌曲《卢沟谣》,正确把握歌曲情绪。

2、通过歌曲的学唱,初步了解卢沟桥的历史,品味它经历

的百年沧桑,传承民族精神,挖掘爱国主义情怀。

三、教学重点:

学会唱歌曲,并能正确掌握歌曲情绪。

四、教学难点:

(1)倚音、渐强等音乐记号在演唱中的运用。

(2)音域跨度较宽,高音的地方能用自然的声音演唱。

五、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课前练声,用“lu”音模唱旋律。

(1)6 . 6 6 —︳5 . 3 5 —︳6 61 2 3 5 ︳2 ———‖

(2) 4 . 4 4 —︳3 . 1 3 —︳4 46 7 1 1 ︳7 ———‖

设计意图:(1)唱歌之前一定要开嗓,练声是准备训练。

(2)通过这两条练声曲将新授歌曲里的合唱部分旋律做一个渗透。

(三)观看视频导入

播放视频,请同学们思考视频讲述了什么?

中国抗日战争历史的缩影→“七?七”事变即卢沟桥事变是中国抗日战争全面爆发的起点→新课《卢沟谣》。

(四)新课教授。

1、初次聆听歌曲《卢沟谣》,感受歌曲的速度及情绪,体会歌曲所表达的感情。

情绪:富有深情地速度:中速

2、简介卢沟桥事变

日本侵略者自1931年九一八事变侵吞我国东北后,为进一步挑起全面侵华战争,陆续运兵入关。到1936年,日军已从东、西、北三面包围了北平。从1937年6月起,驻丰台的日军连续举行挑衅性的军事演习。1937年7月7日夜,日军以一个士兵失踪为

借口,要进入北平(今北京市)西南的宛平县城搜查。中国守军拒绝了这一无理的要求。日军开始猛轰卢沟桥,向城内的中国守军进攻。驻守在卢沟桥北面的一个连仅余4人生还,余者全部壮烈牺牲。七七事变是日本全面侵华开始的标志,是中华民族进行全面抗战的起点,也象征第二次世界大战亚洲区域战事的起始。

3、再次聆听歌曲《卢沟谣》,为歌曲分乐段。

4、按节奏分段朗读歌词,体会歌词的童谣风格。

5、学唱曲谱

(1)分乐句学唱

(2)全曲的识谱练习。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师予以纠正,并讲解反复记号。

6、演唱歌词

结合曲谱演唱中的力度、速度变化和歌词表达的情感进行整体填词演唱。

7、完整、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五)拓展:介绍本课作品在全国的影响力。

(六)总结。

卢沟谣说课稿

卢沟谣说课稿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卢沟谣》说课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音乐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音乐中的故事》第二课唱歌《卢沟谣》。 一、教材分析 《卢沟谣》采用了中国五声调式写成,全曲仅有八句歌词,用简单、清新的语言呈现出卢沟桥百年的变迁。作品包括两个乐段,第一乐段包括四个乐句,采用起、承、转、合的方式,并加入二部合唱形式。第二乐段是第一乐段的变化重复,结束句做了扩充。这首作品在2011年被评为“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大众最喜爱的10首爱国主题新歌”之一,同时在“唱响中国——群众最喜爱的新创作歌曲征集评选活动”中进入前十名。整首作品用简单的话语、平实的旋律表达了作者浓烈的爱国情怀和强烈的历史责任感。 二、教材目标 根据教材的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学会歌曲《卢沟谣》,正确把握歌曲情绪。 2、通过歌曲的学唱,初步了解卢沟桥的历史,品味它经历的 百年沧桑,传承民族精神,挖掘爱国主义情怀。 三、教学重点: 学会唱歌曲,并能正确掌握歌曲情绪。 四、教学难点: (1)倚音、渐强等音乐记号在演唱中的运用。 (2)音域跨度较宽,高音的地方能用自然的声音演唱。

五、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课前练声,用“lu”音模唱旋律。 (1) 6 . 6 6 —︳5 . 3 5 —︳6 6 1 2 3 5 ︳2 ———‖ (2) 4 . 4 4 —︳3 . 1 3 —︳4 4 6 7 1 1 ︳7 ———‖ 设计意图:(1)唱歌之前一定要开嗓,练声是准备训练。 (2)通过这两条练声曲将新授歌曲里的合唱部分旋律做一个渗透。 (三)观看视频导入 播放视频,请同学们思考视频讲述了什么 中国抗日战争历史的缩影→“七七”事变即卢沟桥事变是中国抗日战争全面爆发的起点→新课《卢沟谣》。 (四)新课教授。 1、初次聆听歌曲《卢沟谣》,感受歌曲的速度及情绪,体会歌曲所表达的感情。 情绪:富有深情地速度:中速 2、简介卢沟桥事变 日本侵略者自1931年九一八事变侵吞我国东北后,为进一步挑起全面侵华战争,陆续运兵入关。到1936年,日军已从东、西、北三面包围了北平。从1937年6月起,驻丰台的日军连续举行挑衅性的军事演习。1937年7月7日夜,日军以一个士兵失踪为借口,要进入北平(今北京市)西南的城搜查。中国守军拒绝了这一无理的要

卢沟谣课教案

卢沟谣课教案

————————————————————————————————作者:————————————————————————————————日期:

展示课教案 No. 课题《卢沟谣》课型唱歌课时 1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通过歌曲的学唱,初步了解卢沟桥的历史,品味它经历的百年沧桑。运用和谐均衡的声音及力度、速度的变化表现歌曲丰富的内涵。 过程与方法:体验、模仿、小组合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不忘历史,养学生的爱国热情 重点通过歌曲的学唱,运用和谐均衡的声音及力度、速度的变化表现歌曲难点把握歌词的内涵。演唱的表情及和声的协调。 教具钢琴,触控一体机,电视,光碟。学具 课堂教学设计学生活动预设一常规训练: 1)组织教学 2)发声练习《欢乐颂》 3)复习歌曲《留给我》 4)拍球游戏四四拍的声势练习 二新歌教学 1 导入:本节课所学的歌曲《卢沟谣》以孩子的视角,用童谣的方式向我们展示了别样的的卢沟桥,请大家来欣赏。 2 介绍歌曲,初步了解卢沟桥的历史,把握歌词的内涵:卢沟桥位于北京市西南方向的永定河上,是一座古老的石造多拱桥,1937年7月7日,中国抗日军队在卢沟桥打响了第一抢。 3按节奏朗读歌词,体会歌曲的童谣风格。了解歌词内容。 学生提问歌词的不懂之处,再作以解答。 解说时出示相关图片,听看结合 4带着这首童谣的理解再来欣赏歌曲,播放同时为歌曲分段。(两部分) 5学唱歌谱 (1)按乐句学唱 (2)分析歌曲两个部分旋律上的变化再进行学唱。 (3)分析歌曲速度、力度变化和声安排上的特点欣赏《卢沟谣》 体会歌曲的童谣风格 学生提问歌词的不懂之处 学唱,注意咬字,吐词 注意速度、力度变化和声安排上的特点演唱时加以运用。

卢沟谣教案

《卢沟谣》教学设 教学目标 1. 能够有感情的演唱《卢沟谣》这首歌曲,感受卢沟桥地区发展变迁的千年历史画卷,以音乐丰富的情感陶冶学生。 2. 了解歌曲段落结构,感受音乐情绪。 3. 掌握“渐强,反复跳跃,结束句,倚音”等音乐记号。 教学重点 1. 用充满激情的声音唱出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2. 准确表达“渐强,倚音”等音乐记号的演唱方式。 教学难点 音域较宽,从1到低一个八度5。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乐谱。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 师出示“卢沟桥”的高清风景图片。 2. 生观看图片,感受卢沟桥美丽的风景。 二、朗读歌词 1. 师播放伴奏音乐,并朗读第一段的歌词(PPT歌词滚动出现) 2. 师带生一起朗诵第一段歌词。 三、学唱第一段 1. 师范唱第一段歌词,生聆听。

2. 生尝试用声音表现卢沟桥的美景。 四、解决第一段难点 1. 师逐句示范“元明清,七百年”,让生感受音与音之间的跨度,将声音大胆沉下。 2. “卢沟渡,摆渡船”,要唱得连贯。 五、处理歌曲 1. 师再次范唱第一段,并在强调的地方加上手势。 2. 生复唱歌曲,着重注意师强调的地方。 3. 师小结:卢沟桥的景色非常美,你们的歌声也非常美,老师真的很满意。 六、学唱第二段 1. 师范唱第二段(愤怒的),让生聆听并谈谈音乐表现了什么情感? 2. 请生用愤怒的情绪,唱第二段的歌词。 3. 比较两段的结束句: 万古卢沟佑安澜(二段)——清唱——起伏较大 卢沟晓月照大川(一段)——清唱——平缓 4. 讲解结束句 5. 出示乐谱,让生掌握反复跳跃记号,并整理歌曲结构: B—B(加一句)—结束句。 七、处理歌曲 1. 师引导生用隐忍、压抑——愤怒——宣泄的方式来演唱第二段。 2. 师前两句动作提示生感情,后指示乐谱注意反复与结束句 八、表演歌曲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音乐上册《卢沟谣》教学设计

《卢沟谣》教案 设计背景:当今时代,创作歌曲不少,但是写给孩子的歌不多。既动听又具有历史意义的歌更是少之又少。因此,我选择了《卢沟谣》这首歌,来作为合唱曲目。这首童声合唱《卢沟谣》无论从歌词,还是旋律来说,都让人倍感清新流畅。《卢沟谣》只有八句话,没有豪言壮语和空洞的口号,而是用简单、清新、贴切的语言,呈现卢沟桥地区的千年历史画卷。作词者李明圣总结自己的创作心得——小童谣、大历史,小焦点、大主题,小语言、大情怀。《卢沟谣》是“唱响中国”入围的36首歌曲中唯一一首写给孩子们唱的歌,它以中国历史文化为创作背景,用孩子的视角将卢沟桥见证的民族兴衰与永定河畔的自然美景巧妙地融合起来,以极富画面感地语言将人们带入了过往的历史中。歌曲以朗朗上口的童谣形式表达,即大气深邃又空灵婉转,抒发出一种发自肺腑的爱国情怀。 教具:电钢琴、音响 教学内容:学唱《卢沟谣》这首歌,并且了解《卢沟谣》这首歌的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学唱《卢沟谣》这首歌,正确把握演唱这首歌曲的情绪。了解卢沟桥事变,传承民族精神,挖掘爱国主义情怀,珍惜现在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2.掌握歌曲中的附点节奏,四拍长音,反复记号。 3.完整而充分的聆听并且歌唱音乐作品,在音乐体验与感受中,享受音乐审美过程的愉悦,理解音乐的精神内涵。 教学重点: 学唱《卢沟谣》这首歌,并且能够唱得悠扬流畅。 教学难点: 《卢沟谣》是一首F大调的合唱作品,采用了中国传统的五音(宫-1、商-2、角-3、徵-5、羽-6)谱写主旋律。而低声部则大多采用高声部下的一个三度。曲调清新、悠扬。音域较宽,特别是高声部,从低八度的5到高一个八度的5,对于儿童来说比较难把握。 教学过程: 一、导课

卢沟谣教案

《卢沟谣》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歌曲《卢沟谣》 教材分析: 歌曲《卢沟谣》,是西师版课标教材第八册第一单元中的一首歌曲。 《卢沟谣》是一首为孩子们写的歌,无论从歌词,还是从旋律来说,都让人倍感清新流畅。它以中国历史文化为创作背景,用孩子的视角将卢沟桥见证的民族兴衰与永定河畔的自然美景巧妙地融合起来,以极富画面感的语言将人们带入了历史中。歌曲以朗朗上口的童谣形式,既大气深邃,又空灵婉转,抒发出一种发自肺腑的爱国情怀。 E大调,二段体结构,采用了中国五声调式写成,全曲仅有八句歌词,用简单、清新的语言表现出卢沟桥百年的变迁。作品包括两个乐段,都以“ X X X -│X X X -│XX XX X X│X - - -│”朗诵般的节奏型出现。第一乐段包括四个乐句,采用起、承、转、合的方式,并加入二部合唱形式。第一乐句从八度大跳的旋律起伏开始,围绕五声调式的旋律实行,旋律明快、清新、婉转、流畅,似娓娓地述说。第二乐句节奏与第一乐句基本一致,仅仅更加紧凑一些,推动性更强,旋律以模进展开,最后结束在“1”音上,将第一、二句描绘的历史画面完整而清晰地讲述。在情感的烘托下,第三乐句的高潮突现,乐句中出现了高音“6”音,高声部以同音反复和附点节奏,加上二声部合唱的形式表现,低声部则大多采用高声部的下三

度,两个声部的演唱更加表现出歌曲的大气;这个乐句的节奏型也发生了变化,由规整的节奏“X X X - ”变成了附点节奏“ X .X X -”,改变了歌曲的强弱,突出每小节的第一拍,抒发着作曲家的无限爱国情怀,与前两乐句的讲述、描绘形成对比。最后一乐句与第二乐句相似,情绪又回到了较平稳当中,前后呼应。 这首作品在2019年被评为“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大众最喜爱的10首爱国主题新歌”之一,同时在“唱响中国——群众最喜爱的新创作歌曲征集评选活动”中进入前十名。整首作品用简单的话语、平实的旋律表达了作者浓烈的爱国情怀和强烈的历史责任感。曲调清新、悠扬。音域较宽,特别是高声部,从低八度的“5.”到高一个八度的“1”。歌曲的歌词以童谣的形式,结构工整,清新深刻。以多字为一句,四句体结构。整首歌曲都归韵在“an”上,需用圆润的声音演唱。 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视唱乐谱的水平,在歌曲中出现了附点和前倚音的音乐知识,在本课时只需要感知前倚音在歌曲情绪的发展中所起到作用。 在本课教学中,学生需要学习的音乐知识是:掌握“mf”、“ff”、“f”、“<”这几个力度记号在音乐中的作用。出现了三个乐句的二声部合唱,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合唱基础,这三个乐句的合唱对于他们来说在演唱时,需要注重音准和声部之间的和谐和力度处

新人教版五年级上册音乐 《卢沟谣》教案

《卢沟谣》教案 教材分析: 《卢沟谣》是“唱响中国”入围的36首歌曲中唯一一首写给孩子们唱的歌,它以中国历史文化为创作背景,用孩子的视角将卢沟桥见证的民族兴衰与永定河畔的自然美景巧妙地融合起来,以极富画面感地语言将人们带入了过往的历史中。歌曲以朗朗上口的童谣形式表达,即大气深邃又空灵婉转,抒发出一种发自肺腑的爱国情怀。 教学目标: 1、学会歌曲《卢沟谣》,正确把握歌曲情绪。 2、掌握歌曲中的附点节奏,4拍长音,反复记号,把握歌曲的旋律特点。 3、通过学唱此歌,用主流文化滋润同学们的心灵,培养学生正确的艺术审美观,传承民族精神,挖掘爱国主义情怀。 教学重点: 学会歌曲,掌握歌曲中的节奏,旋律特点,正确把握歌曲情绪。 教学难点: 歌曲中附点节奏,四拍长音的处理。 教学过程: 一、师生问好 二、导入 师:大家知道北京都有什么吗?(天安门,故宫,鸟巢,水立方)今天我们唱的这首歌和一座桥有关,叫做卢沟桥。我们都学过《卢沟

桥上的狮子》这篇课文对不对?今天我们就来唱一唱它。 三、新课教学 1、作品简介 《卢沟谣》是“唱响中国”入围的36首曲目中唯一一首写给孩子们唱的歌,它是一首历史童谣,是一首站在卢沟桥头唱中国历史的歌,唱中国精神的歌。 2、节奏练习(为掌握歌曲节奏做准备) 让学生看乐谱,教师提问:这首歌的拍号是什么?代表什么意思? 练习这首歌中的节奏。(掌握四拍长音和附点四分音符的节奏) 3、旋律练习 (1)音阶练习 1 2 3 4 5 4 3 2 1(用“啊”唱) (2)歌曲中部分旋律的识谱练习。(要求学生划节奏,加强四拍长音附点音符的掌握) (3)全曲的识谱练习。(根据学生情况教师给予纠正,讲解反复记号) (4)唱谱后用“啦”哼唱,以此熟悉旋律。 4、歌词练习 (1)歌词朗诵。 (2)带入歌词反复练习。(边唱边纠正学生演唱不足的地方)(3)要求学生有感情的演唱。(作者写《卢沟谣》是希望通过它

教学设计_小学音乐_卢沟谣 教案、说课、试讲稿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够有感情的演唱《卢沟谣》这首歌曲,感受卢沟桥地区发展变迁的千年历史画卷,以音乐丰富的情感陶冶学生。 2.了解歌曲段落结构,感受音乐情绪。 3.掌握“渐强,反复跳跃,结束句,倚音”等音乐记号。 教学重点 1.用自然圆润的声音演唱歌曲。 2.准确表达“渐强,倚音”等音乐记号的演唱方式。 教学难点 音域较宽,大附点的准确演唱。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乐谱。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复习手势游戏《小宝贝》调动气氛。 2.师出示“卢沟桥”的高清风景图片。 3.生观看图片,感受卢沟桥美丽的风景。 二、聆听歌曲 1.聆听歌曲思考,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 2.再次聆听歌曲思考两个问题:一,歌曲有几部分组成;二,歌曲展示了哪些景物?

三、朗读歌词 1.师带生一起带节奏的朗诵第一段歌词。 2.课件展示滚动图片,再次复习第一段歌词。 四、学唱第一段 1.师弹奏钢琴演唱第一段简谱旋律。 2.讲解重难点,倚音和大附点的正确演唱方法。 3.再次跟钢琴演唱简谱。 五、处理歌曲 1.师再次范唱第一段,并在强调的地方加上手势。 2.生复唱歌曲,着重注意师强调的地方。 3.师小结:卢沟桥的景色非常美,你们的歌声也非常美,老师真的很满意。 六、学唱第二段 1.师带来学生有节奏的朗读歌词,同时课件展示图片。 2.提问:第二段歌词有哪些变化,应用什么样的情绪演唱? 3.师范唱第二段(愤怒的),让生聆听并谈谈音乐表现了什么情感? 4.请生用愤怒的情绪,唱第二段的歌词。 5.比较两段的结束句: 万古卢沟佑安澜(二段)——清唱——起伏较大 卢沟晓月照大川(一段)——清唱——平缓 七、处理歌曲

卢沟谣说课稿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音乐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音乐中的故事》第二课唱歌《卢沟谣》。 一、教材分析 《卢沟谣》采用了中国五声调式写成,全曲仅有八句歌词,用简单、清新的语言呈现出卢沟桥百年的变迁。作品包括两个乐段,第一乐段包括四个乐句,采用起、承、转、合的方式,并加入二部合唱形式。第二乐段是第一乐段的变化重复,结束句做了扩充。这首作品在2011年被评为“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大众最喜爱的10首爱国主题新歌”之一,同时在“唱响中国——群众最喜爱的新创作歌曲征集评选活动”中进入前十名。整首作品用简单的话语、平实的旋律表达了作者浓烈的爱国情怀和强烈的历史责任感。 二、教材目标 根据教材的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学会歌曲《卢沟谣》,正确把握歌曲情绪。 2、通过歌曲的学唱,初步了解卢沟桥的历史,品味它经历的百 年沧桑,传承民族精神,挖掘爱国主义情怀。 三、教学重点: 学会唱歌曲,并能正确掌握歌曲情绪。 四、教学难点: (1)倚音、渐强等音乐记号在演唱中的运用。 (2)音域跨度较宽,高音的地方能用自然的声音演唱。 五、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课前练声,用“lu”音模唱旋律。 (1) 6 . 6 6 —︳5 . 3 5 —︳6 6 1 2 3 5 ︳2 ———‖ (2) 4 . 4 4 —︳3 . 1 3 —︳4 4 6 7 1 1 ︳7 ———‖ 设计意图:(1)唱歌之前一定要开嗓,练声是准备训练。 (2)通过这两条练声曲将新授歌曲里的合唱部分旋律做一个渗透。 (三)观看视频导入 播放视频,请同学们思考视频讲述了什么? 中国抗日战争历史的缩影→“七?七”事变即卢沟桥事变是中国抗日战争全面爆发的起点→新课《卢沟谣》。 (四)新课教授。 1、初次聆听歌曲《卢沟谣》,感受歌曲的速度及情绪,体会歌曲所表达的感情。 情绪:富有深情地速度:中速 2、简介卢沟桥事变 日本侵略者自1931年九一八事变侵吞我国东北后,为进一步挑起全面侵华战争,陆续运兵入关。到1936年,日军已从东、西、北三面包围了北平。从1937年6月起,驻丰台的日军连续举行挑衅性的军事演习。1937年7月7日夜,日军以一个士兵失踪为借口,要进入北平(今

卢沟谣说课稿

《卢沟谣》说课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音乐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音乐中的故事》第二课唱歌《卢沟谣》。 一、教材分析 《卢沟谣》采用了中国五声调式写成,全曲仅有八句歌词,用简单、清新的语言呈现出卢沟桥百年的变迁。作品包括两个乐段,第一乐段包括四个乐句,采用起、承、转、合的方式,并加入二部合唱形式。第二乐段是第一乐段的变化重复,结束句做了扩充。这首作品在2011年被评为“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大众最喜爱的10首爱国主题新歌”之一,同时在“唱响中国——群众最喜爱的新创作歌曲征集评选活动”中进入前十名。整首作品用简单的话语、平实的旋律表达了作者浓烈的爱国情怀和强烈的历史责任感。 二、教材目标 根据教材的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学会歌曲《卢沟谣》,正确把握歌曲情绪。 2、通过歌曲的学唱,初步了解卢沟桥的历史,品味它经历的百 年沧桑,传承民族精神,挖掘爱国主义情怀。 三、教学重点: 学会唱歌曲,并能正确掌握歌曲情绪。 四、教学难点: (1)倚音、渐强等音乐记号在演唱中的运用。 (2)音域跨度较宽,高音的地方能用自然的声音演唱。

五、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课前练声,用“lu”音模唱旋律。 (1) 6 . 6 6 —︳5 . 3 5 —︳6 6 1 2 3 5 ︳2 ———‖ (2) 4 . 4 4 —︳3 . 1 3 —︳4 4 6 7 1 1 ︳7 ———‖ 设计意图:(1)唱歌之前一定要开嗓,练声是准备训练。 (2)通过这两条练声曲将新授歌曲里的合唱部分旋律做一个渗透。 (三)观看视频导入 播放视频,请同学们思考视频讲述了什么 中国抗日战争历史的缩影→“七?七”事变即卢沟桥事变是中国抗日战争全面爆发的起点→新课《卢沟谣》。 (四)新课教授。 1、初次聆听歌曲《卢沟谣》,感受歌曲的速度及情绪,体会歌曲所表达的感情。 情绪:富有深情地速度:中速 2、简介卢沟桥事变 日本侵略者自1931年九一八事变侵吞我国东北后,为进一步挑起全面侵华战争,陆续运兵入关。到1936年,日军已从东、西、北三面包围了北平。从1937年6月起,驻丰台的日军连续举行挑衅性的军事

小学音乐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唱歌)卢沟谣》比赛获奖教案优质课公开课优秀教案

小学音乐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唱歌)卢沟谣》比赛获奖教案优质课公开课优秀教案 1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通过学唱卢沟谣这首歌,正确把握演唱这首歌曲的情绪。了解卢沟桥事变,传承民族精神,挖掘爱国主义情怀,珍惜现在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2.知识技能目标:掌握歌曲中的附点节奏,四拍长音,反复记号。 2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同学已经有了一定的演唱能力和欣赏能力、分析表现音乐的能力,但是,重要的还是要培养他们对音乐的兴趣和热情,要让他们从心底里喜爱音乐,还要注重音乐课基本常规和欣赏音乐、演唱的习惯,形成良好的持续发展的态势。常规与能力的培养要贯穿于每节课堂教学,贯穿于整个学期。各种音乐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也不能松懈。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学唱卢沟谣这首歌,并且能够唱得悠扬流畅。 教学难点歌曲音域较宽,特别是高声部,从低八度的5到高一个八度的5,音准对于儿童来说比较难把握。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4.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新歌教学 同学们,在我们中国有这样一座桥,它一边是历史的崎岖,一边是和平的坦途。八百年风雨迷障,积淀了沧桑绘制庄严。它就是“卢沟桥” (观看《卢沟桥》歌曲视频) 好听吗?( ) 活动2【讲授】节奏读歌词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好听的歌曲《卢沟谣》(板书)首先让我们跟随音乐的节拍,把歌词读一下。(随音乐按节奏读歌词,注意四拍长音,要读准确) 活动3【讲授】续听理解歌词 接下来,请大家看着歌谱再来欣赏《卢沟谣》,听完请大家从歌曲的速度、力度、情绪等方面谈一谈你对歌曲的理解? (看谱欣赏) 《卢沟谣》是一首历史童谣,是一首站在卢沟桥头唱中国历史的歌,唱中国精神的歌。

卢沟谣-教案

《卢沟谣》教案 祝阿镇实验小学 董敏

《卢沟谣》教案 一、教材分析 当今时代,创作歌曲不少,但是写给孩子的歌不多。既动听又具有历史意义的歌更是少之又少。因此,我选择了《卢沟谣》这首歌,来作为合唱曲目。这首童声合唱《卢沟谣》无论从歌词,还是旋律来说,都让人倍感清新流畅。《卢沟谣》只有八句话,没有豪言壮语和空洞的口号,而是用简单、清新、贴切的语言,呈现卢沟桥地区的千年历史画卷。作词者李明圣总结自己的创作心得——小童谣、大历史,小焦点、大主题,小语言、大情怀。 《卢沟谣》是“唱响中国”入围的36首歌曲中唯一一首写给孩子们唱的歌,它以中国历史文化为创作背景,用孩子的视角将卢沟桥见证的民族兴衰与永定河畔的自然美景巧妙地融合起来,以极富画面感地语言将人们带入了过往的历史中。歌曲以朗朗上口的童谣形式表达,即大气深邃又空灵婉转,抒发出一种发自肺腑的爱国情怀。 二、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通过学唱卢沟谣这首歌,正确把握演唱这首歌曲的情绪。了解卢沟桥事变,传承民族精神,挖掘爱国主义情怀,珍惜现在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2.知识技能目标:掌握歌曲中的附点节奏,四拍长音,反复记号。 3.过程目标:完整而充分的聆听并且歌唱音乐作品,在音乐体验与感受中,享受音乐审美过程的愉悦,理解音乐的精神内涵。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学唱卢沟谣这首歌,并且能够唱得悠扬流畅。 教学难点:合唱部分在本首歌曲里起到很重要的作用,而低声部则大多采用高声部下的一个三度。曲调清新、悠扬。音域较宽,特别是高声部,从低八度的5 到高一个八度的5,音准对于儿童来说比较难把握。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导入新课

卢沟谣 教案

《卢沟谣》教案 黄屯中心小学 单发秀

《卢沟谣》教案 一、教材分析 当今时代,创作歌曲不少,但是写给孩子的歌不多。既动听又具有历史意义的歌更是少之又少。因此,我选择了《卢沟谣》这首歌,来作为合唱曲目。这首童声合唱《卢沟谣》无论从歌词,还是旋律来说,都让人倍感清新流畅。《卢沟谣》只有八句话,没有豪言壮语和空洞的口号,而是用简单、清新、贴切的语言,呈现卢沟桥地区的千年历史画卷。作词者李明圣总结自己的创作心得——小童谣、大历史,小焦点、大主题,小语言、大情怀。 《卢沟谣》是“唱响中国”入围的36首歌曲中唯一一首写给孩子们唱的歌,它以中国历史文化为创作背景,用孩子的视角将卢沟桥见证的民族兴衰与永定河畔的自然美景巧妙地融合起来,以极富画面感地语言将人们带入了过往的历史中。歌曲以朗朗上口的童谣形式表达,即大气深邃又空灵婉转,抒发出一种发自肺腑的爱国情怀。 二、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通过学唱卢沟谣这首歌,正确把握演唱这首歌曲的情绪。了解卢沟桥事变,传承民族精神,挖掘爱国主义情怀,珍惜现在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2.知识技能目标:掌握歌曲中的附点节奏,四拍长音,反复记号。 3.过程目标:完整而充分的聆听并且歌唱音乐作品,在音乐体验与感受中,享受音乐审美过程的愉悦,理解音乐的精神内涵。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学唱卢沟谣这首歌,并且能够唱得悠扬流畅。 教学难点:合唱部分在本首歌曲里起到很重要的作用,而低声部则大多采用高声部下的一个三度。曲调清新、悠扬。音域较宽,特别是高声部,从低八度的5 到高一个八度的5,音准对于儿童来说比较难把握。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乐谱。 五、教学过程 一、音乐知识复习 节拍练习 在上课之前,老师请同学们打开你的音乐宝库,试着拍一拍老师给出的这段节奏:X X X ―∣X X X ―∣XX XX X X∣ X ―――‖ (1、学生试拍2、指生拍掌声鼓励) 同学们拍的都很正确,谁能告诉大家这段节奏的拍号?(四四拍) 很好,那老师圈出的这个节奏是几拍?(四拍,试拍读) 四四拍的节奏中经常出现这种四拍的长音,无论在拍、读还是唱的时候我们都要注意把时值唱准确。 看来大家的音乐宝库中积累了很多的“珍宝”,希望今天的音乐之旅能更加充实你的宝库。 二、学习新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