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山环境地质灾害问题及其勘查措施初探

矿山环境地质灾害问题及其勘查措施初探
矿山环境地质灾害问题及其勘查措施初探

矿山环境地质灾害问题及其勘查措施初探

发表时间:2019-07-01T15:28:46.303Z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10期作者:弋技轩[导读] 摘要:由于中国矿产资源丰富和采矿业发达,中国各种矿难事故和矿山地质灾害也频繁发生。

机械工业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陕西西安 710000摘要:由于中国矿产资源丰富和采矿业发达,中国各种矿难事故和矿山地质灾害也频繁发生。矿山开采是一项范围广泛、规模较大的工作,一旦发生地质灾害,将对人们的生产和生活造成巨大的伤害和损失。这种情况要求我们做好矿山地质灾害的防治工作。但是,预防和控制的前提是掌握矿山各种地质灾害的类型和成因。本文分析和阐述了地质调查工作中的地质灾害和调查措施。

关键词:矿山环境;地质灾害问题;勘查措施引言

随着中国矿山的开采,各种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造成的自然灾害,或两者的共同作用,在采矿过程中经常发生。一旦地质灾害发生,它们将对周围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造成了巨大破坏,也对人们的财产和生命安全构成严重威胁。因此,我们必须在采矿的各个阶段做相关的防治工作,并尽量避免采矿造成的各种地质问题。这种灾难的情况是不可能避免的,只能尽量减少其危害。这也是我们研究矿山地质灾害的最重要目的。

一、我国矿山地质灾害的主要类型

1.地面沉降

所谓的地表沉降意味着在开采各种矿物的过程中,我们通常对沉积层进行不同的挖掘,导致表面和地层的分离,在这种分离和采空区中,如果控制不当,将导致地表表面坍塌,造成地质灾害。通常,地面沉降主要发生在地下井开采的过程中。在采矿过程中,采矿在一定程度上将形成大面积的采空区,而此时的作业技术和方法非常重要。因为在采空区,我们通常使用某些支撑装置来维持地球表面的稳定性。但是,如果保留支柱不足或由于支柱损坏而导致支撑能力丧失,则会导致地面坍塌,这不仅对矿物有害,而且也会造成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

2.地下突水

此外,在长期开采过程中,我们还发现中国许多矿山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非常复杂,作为影响采矿工作的重要因素,各部门必须重视地下水。因此,在采矿过程中,地下水必须排干,甚至更深更强。在这个过程中,由于具体的运行问题,经常会出现一系列地质环境问题,给矿山生产带来许多灾难。地下突水是最常见的矿井水文灾害,它的特点是突然强大,规模大,后果严重,它是我们主要预防和控制的矿山水文灾害之一。

3.深井岩爆

深井岩爆一般发生在大型采矿建设中,在中国,当硬岩矿的开采深度超过600m时,就被认为是深部开采。近年来,一些大型采矿项目甚至实现了一些1000m以下金属矿的深度开采,远远超过深采标准,导致采矿难度增加,地质灾害发生率增加。特别是在高应力条件下的硬岩层中,经常发生地下岩石爆发,岩爆问题一直是困扰矿业正常生产的主要问题之一。地下工程在高地应力条件下进行开挖,坚硬脆弱的围岩受到挖掘的影响,导致墙体的应力差异,存储在岩体中的弹性应变能量突然释放,导致爆裂松动和剥落,射击甚至投掷的一种动态不稳定地质灾害。

二、矿山地质灾害的勘查方法

1.地球信息技术综合方法

目前的信息技术主要采用遥感采集“3S”技术,及时掌握地质灾害可能的分布、位置和区域。例如,全球卫星定位系统用于准确定位地质灾害的高风险点,遥感卫星用于叠加分析,预测灾害的发生趋势。

2.地球物理勘探方法

它主要是指应用物理手段检测岩土圈层的相关信息,确定可能的灾害信息,如采空区、断层位移和磁场变化,并提前分析和预测地质灾害。矿山地质灾害的地球物理勘探方法主要包括高密度电阻率法、视电阻率法、瞬变电磁法和浅层地震法,这些方法是预测矿山潜在地质灾害的重要技术手段。

3.环境化学调查方法

地球化学勘探方法通常用于预防矿山地质灾害。例如,矿区环境污染监测,化学检测方法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该方法的应用可以有效地确定污染因子,预测污染趋势,追踪污染源,对污染区域进行分类,为污染控制方案的制定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三、矿山地质灾害的防治措施

根据不同矿山的地质条件和地形特征,对矿山的开发利用方案,灾害点的分布特点,划分不同层次的防治区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一般分为重点防控区,分项预防区和一般预防区。

1.关键的预防和控制措施

(1)合理设计边坡参数,加强边坡监测。建议将斜坡稳定为挡土墙,如果挖掘后发生裂缝,建议进行特殊工程地质调查。(2)对原灾害点,做好边坡加固防治工作,努力消除矿山开采带来的隐患。(3)渣场废渣严格按方积和坡度设计。制作挡土墙的设计,并设置渣坝以防止泥石流的产生,并且充分合理地使用渣场,严禁丢弃炉渣(特别是沿路)。(4)对于隧道开采,必须在隧道内进行支撑,以确保屋屋顶等坍塌造成的损坏,特别是在房屋的上部,以防止上部地面开裂。(5)进行隧道排水设计,防止坑内水分造成的损坏。(6)建立监测点,进行监测记录和分析工作,防止在灾害易发地区发生灾害。

2.二级密钥防控区域的控制措施

在进场道路和矿区生活区的建设中,将形成大量的斜坡和一定量的废渣,这可能导致斜坡不稳定,导致山体滑坡;沿途不合理的废渣可能导致土壤侵蚀,并可能形成斜坡。泥石流可能有滚石和飞石的危险。

(1)科学合理地设计边坡参数,并进行合理的支撑和加固,排水沟应设置在坡度之上,以确保表面和排水措施。(2)加强施工现场管理,合理堆放炉渣,严禁随意处理炉渣;建立设施,以阻止危险区域的滚石和飞石。(3)采矿结束后,废渣场将覆盖土壤,可以采取种植树木的方法恢复植被。

地质灾害评估技术要求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试行) 1.范围 1.1 本技术要求规定了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原则、不同阶段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内容、要求、方法和程序。 1.2 本技术要求适用于在全国地质灾害易发区内进行各类建设工程时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以及在全国地质灾害易发区内进行城市总体规划、村庄和集 镇规划时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2.定义 本技术要求采用下列定义: 2.1 地质灾害:是指包括自然因素或者人为活动引发的危害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与地质作 用有关的灾害。 2.2 地质灾害易发区:是指容易产生地质灾害的区域。 2.3 地质灾害危险区:是指明显可能发生地质灾害且将可能造成较多人员伤亡和严重经济损失的地区。 2.4 地质灾害危害程度:是指地质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经济损失与生态环境破坏的程度。 3.总则 3.1 为贯彻落实《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国务院今第394号)和《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土资源部、建设部关于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意见的通知》 (国办

发 [2001]35 号)的精神,规范全国建设工程和规划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特制定《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 3.2 在地质灾害易发区内进行工程建设,必须在可行性研究阶段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在地质灾害易发区内进行城市总体规划、村庄和集镇规划时,必须对规划区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3.3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必须对建设工程遭受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和该工程建设中、建成后引发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做出评价,提出具体的预防治理措施。 3.4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灾种主要包括: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含岩溶塌陷和矿山采空塌陷)、地裂缝和地面沉降等。 3.5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主要内容是:阐明工程建设区和规划区的地质环境条件基本特征;分析论证工程建设区和规划区各种地质灾害的危险性,进 行现状评估、预测评估和综合评估;提出防治地质灾害措施与建议,并作出建 设场地适宜性评价结论。 3.6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必须在充分收集利用已有的遥感影象、区域地质、矿产地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和气象水文等资料基础上,进行地面调查,必要时可适当进行物探、坑槽探与取样测试。 3.7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成果,应按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的有关规定组织专家审查、备案后,方可提交立项、用地审批使用。 3.8 本技术要求规定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不替代建设工程和规划各阶段的工程地质勘察或有关的评价工作。 4.工作程序

矿山地质灾害类型与防治措施

浅析矿山地质灾害类型与防治措施 作者:林芳郭守权摘要:根据灾害的空间分布和成因关系,矿山地质灾害主要有岩土体变形灾害、地下水位改变引起的灾害和矿体内因引起的灾害等三大类型,对这些类型及其亚类型进行了论述。并阐述了对于矿山地质灾害的防治措施的建议。 关键词:矿山地质灾害滑坡崩塌泥石流矿山地质灾害的防治措施 0 引言 我国是地质灾害的多发国家之一,地质灾害种类多、分布广、影响大、造成损失严重。矿山地质灾害是地质灾害的一个分支,是人类开采矿山而直接诱发的人为地质灾害。我国是采矿大国,开采技术和设备相对落后,导致矿山开采环境不断恶化。近年来,重大地质灾害明显上升。 1 矿业开发与地质灾害 经济的快速发展加快了对矿物的需求与消耗,这也为矿产开采企业带来更大的发展机会。然而由于迅猛发展的中小型矿山疏于管理,加之小型矿山的开采方法和选矿工艺落后,大多无环保措施,加剧破坏矿区环境。开采环境明显恶化,矿山地质灾害问题日趋严重,潜在的致灾隐患不断增多,且随时可能发展成灾,造成人员伤亡、设备报废、设施损毁甚至矿井关闭、资源浪费等严重后果。严重制约了社会经济的可

持续发展。 2 矿山地质灾害的主要类型 矿山地质灾害种类繁多,按成灾与时间的关系,可分为突发性矿山地质灾害(如矿坑突水、瓦斯爆炸、岩爆等)和缓发性矿山地质灾害(如采空区的地面变形、环境污染等)。但最常见的是以灾害的空间分布和成因关系分类。 2.1 岩土体变形灾害 2.1.1 矿山地面和采空区塌陷地面塌陷主要发生在地下以井巷开采的矿山。在矿山采空区,若保留矿柱不足,或因矿柱受损而失去支撑能力,就会造成地面塌陷。特别是那些矿体埋藏较浅,产状较平缓的矿区(如煤矿),地面塌陷的现象更为常见。矿体埋藏相对较深的地下开采矿山,如果不能及时回填和崩落采空区,当其达到一定规模就会产生大面积塌陷。此外,在岩溶分布区,还会因矿山排水疏干而导致溶洞上方地面塌陷。地面塌陷不仅破坏可耕地资源、建筑物,毁坏道路、水库,还可直接导致矿山某些地下巷道的塌毁,或使大气降水和地表水沿塌陷裂缝灌入坑内,造成淹井事故,直至停工停产。 2.1.2 采矿场边坡失稳、滑坡与岩崩主要原因是不合理开采如采剥失调、边坡角度过陡等造成,这种灾害多发生在露天开采的非金属矿山和建材矿山。 2.1.3 坑内岩爆坑内岩爆又称矿山冲击,这是因矿坑周边

矿山开采环境保护安全生产

编号:SM-ZD-98361 矿山开采环境保护安全生 产 Organize enterprise safety management planning, guidance, inspection and decision-making, ensure the safety status, and unify the overall plan objectives 编制: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档下载后可任意修改

矿山开采环境保护安全生产 简介:该安全管理资料适用于安全管理工作中组织实施企业安全管理规划、指导、检查和决策等事项,保证生产中的人、物、环境因素处于最佳安全状态,从而使整体计划目标统一,行动协调,过程有条不紊。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使用时请详细阅读内容。 环境保护 20xx年8月贵州工业大学编制了本矿山《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通过清镇市环保局的审批。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评价认为,荣祥铝铁矿山建设和矿石开采产生的废水、粉尘等污染物浓度低,只要认真落实环保措施,严格执行“三同时”,加强管理,则本项目的建设对环境影响是可以接受的,项目的建设可行的。 清镇市环保局审批意见为: 1、有专用渣场堆存固体废物,并修建挡渣墙,减少水土流失/ 2、安装除尘设施和做好工人防尘工作。 3、对矿山废弃地进行覆盖绿化,恢复矿区植被,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20xx年7月贵州天辰黔地不动产有限公司矿产资源咨询评估中心编制了《清镇市流长老黑山I号荣祥铝土矿地质

矿山地质灾害的分析与防治

矿山地质灾害的分析与防治 矿山地质灾害的分析与防治 摘要:矿山地质灾害是近年来频发重大地质灾害的一种,地质灾害防御刻不容缓。由于开采环境明显恶化,矿山地质灾害问题日趋严重,潜在的致灾隐患不断增多。本文简要阐述了矿山地质灾害的类型,并建议性的提出了预防矿山地质灾害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矿山地质;灾害;防治 中图分类号:TD-9文献标识码:A 引言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矿山资源的开采为我国经济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伴随着矿山资源的持续开采,一系列因其引起的环境问题接踵而来。不可否认,我国是矿山资源开采大国,同时也是矿山地质灾祸大国。矿山地质灾害是在矿山资源的开采过程中,因破坏了原有地质环境而引诱发生的一系列灾害,如地震、滑坡、泥石流、塌方、地面下沉等。近年来,我国国内基础建设和经济建设的投入,促进了矿山资源的开采,但因技术设备相对落后、管理存在问题等原因,现存隐患重重,灾害频频发生,给国家经济带来重大的损失,造成了环境的不可挽回的严重破坏,也给人民群众带来了不可拟补的伤害。本文研究矿山地质灾害及预防措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1952年至2011年的60年间,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共发生过矿产地质灾害事件11500多起,夺去6000多个鲜活的生命,由此造成的各类损失高达300多亿元人民币。矿山地质灾害发生的频率与各地矿产开发强度呈线性正相关关系,全国各省级行政单位几乎都出现过这类灾害。由此可见矿山地质灾害的普遍性和严重性,时下,分析各类矿山地质灾害成因并研究相应的防治策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矿业开发与地质灾害 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基础建设的不断投入加快了对矿物资源的需求,这也为矿产开采企业带来了发展机会。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各类大

露天采矿存在的环境问题及其解决措施

露天采矿存在的环境问题及其解决措施 贵州大学矿业学院采矿工程王继远 摘要: 矿产资源是重要的自然资源,是社会生产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现代社会人们的生产和生活都离不开矿产资源。矿产资源的开发造成矿山环境问题严重影响了矿区周围群众的正常生活和社会稳定,也使得矿山环境恢复治理工作十分艰巨繁重。同时,我国国民经济发展正处于快速、持续、稳定的阶段,对矿产资源的需要将持续增加,由此引发的矿山环境问题日益严重,因此加强矿山环境的保护和治理已刻不容缓。 关键词:露天;采矿;环境 Abstract: the mineral resources are important natural resources, is an important material found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social production, people's production and life in modern society cannot do without mineral resources. Exploitation of mineral resources causedenvironmental problems seriously affect the mining area around the people's normal life and social stability, but also makes the mineenvironmental recovery and management work is very arduous. At the same time,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national economy is in a rapid, sustained, stable stage, the need for mineral resources will continue to increase, the mine environment problems caused by theincreasingly serious, therefore, to strengthen the protection andmanagement of mine environment has been crunch time. Keywords: open pit mining; environment; 一、矿山地质环境存在的问题 1、地质灾害频繁发生。许多矿山在开采过程中都不同程度地受到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危害,露天矿山主要表现在:一是露天开采使边坡改变原有的天然平衡状态,地面及边坡开挖影响山体、斜坡稳定,导致岩(土)体变形,诱发崩塌和滑坡等地质灾害;二是矿渣随意堆放,造成超负荷堆放,引起滑坡;三是部分矿山矿渣顺沟堆放,遭遇下雨,沟内汇水携带大量矿渣形成泥石流。 2、占用和破坏大量土地。采矿工业占用和破坏土地,包括采矿活动所占用的土地(如厂房、工业广场);为采矿服务的交通(公路、铁路等)设施,采矿生产过程中堆放的大量固体废弃物所占用的土地等。 3、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采矿往往把周围植被砍伐殆尽,水土流失严重,地表丧失或部分丧失了生态功能,造成水土流失、岩石裸露,甚至荒漠化。 4、环境污染。采矿过程中的环境污染主要来源于废水、粉尘和废渣。废水未经达标处理就任意排放,甚至直接排入地表水体中,使土壤或地表水体受到污染。 露天矿山生产的各个环节,如穿孔、爆破、铲装、运输、破碎、排土等均产生大量的粉尘,随风漂浮,弥漫空中,污染大气,危害人体健康。大量堆存的废渣占用土地资源,污染生态环境,有些尾矿废渣中甚至含有重金属、放射性元素等,对生态环境的危害十分严重。 二、露天煤矿开采中引发的环境问题 1、过度开采对土地的破坏。露天煤矿的过度开采对土地资源的破坏,主要表现为工业

矿山地质环境灾害治理与建议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8f12154209.html, 矿山地质环境灾害治理与建议 作者:周健 来源:《中国科技博览》2016年第09期 [摘要]矿山地质灾害是人类开采矿山而直接诱发的人为地质灾害。在过去,中小型矿山疏于管理,加之小型矿山的开采方法和选矿工艺落后,大多无环保措施,不注意矿区环境的恢复和治理,加剧矿区环境的恶化,导致矿山地质灾害问题日趋严重。文章先阐述了矿山地质灾害的类型,并给出治理措施和建议。 [关键词]矿山;地质环境;灾害治理;建议 中图分类号:TD1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09-0339-01 近年来,对矿山资源实施开采过程中,存在着一些破坏地质环境的行为,会引发矿山地质灾害的发生,甚至威胁人们的生命安全,例如,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因此,加强矿山地质灾害治理已经成为矿山开采的重要内容,确保矿山开采顺利进行,实现开采行业的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本文具体提出了矿山地质环境灾害治理的措施,并提出了一些建议和对策,加强对矿山地质环境保护。 一、矿山地质灾害的常见类型 (一)地下水位变化引起的地质灾害 由于地下水位变化引起的地质灾害中,最常见的就是矿坑突水涌水,同时也是危害较大的一类地质灾害。在采矿过程中,需要对矿坑的涌水量进行估算再采取采矿措施,如果在对矿坑的涌水量估算之后地下水位突然发生变化,特别是当矿坑的实际涌水量大于估算值时,就会带来非常严重的后果。除了矿坑突水涌水之外,地下水位的改变也会引起坑内溃沙涌泥,这是伴随着矿坑突水发生时一种常见的灾害。如果在采矿的时候突然遇到蓄水溶洞,溶洞中除了水之外,还有大量的泥沙和石屑,溶洞中的泥沙和石屑也会和水一起涌入到坑内。除此之外,透水断层以及地裂缝的存在也会把一些沉积物涌入到坑内,导致大量的泥沙将坑堵塞,采矿人员以及采矿机械都会被泥沙所埋,最严重的时候甚至可以毁灭矿山。 (二)岩石体变形引起的地质灾害 在矿山地质工程中由于岩石体的变形也很容易引起地质灾害,其中最常见的就是采矿过程中发生的坍塌事件。在采矿过程中的采空区,如果保留的矿柱受到损害或者数量不足都会使矿柱的支撑能力受到影响,当支撑能力不够的时候就会发生地面的塌陷,在矿体埋藏的越浅的地区发生塌陷的概率就越大,如果埋藏的深度足够,在崩落的采空区没有及时回填也会发生大面积的塌陷。另外,如果矿坑的周边的岩石受到很强的地壳应力,那么就会强烈收缩,而在采矿的过程中由于挖井等,会使矿坑周边的岩石出现广阔的空间,那么被强烈收缩的岩石受力就会

矿山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制度

矿山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制度 为了防止因采矿引起的地面塌陷、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造成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危险,根据矿井实际情况,制订本管理制度:第一条成立领导机构 (一)成立领导小组 组长:唐计生(矿长) 副组长:任德珍(总工程师) 成员:付成东(防治水副总)唐计中(生产矿长) 师安平(安全矿长)靳立全(通防矿长) 张俊鹏(机电矿长) 领导组下设地质灾害防治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地测防治水科。办公室主任由地测科科长担任,负责地质灾害防治的日常管理工作。 (二)领导组职责: 1、对本矿的地质灾害防治全面负责; 2、负责组织地质灾害隐患排查工作; 3、处理因采矿引起地质灾害的纠纷工作; 4、组织开展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工作; (三)各部门职责 1、地测科:负责牵头组织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负责组织地质灾害隐患排查工作。 2、矿办公室:负责牵头开展地质灾害环境恢复治理工作,牵头

处理因采矿引起的纠纷工作。 3、调度指挥(信息)中心:负责接受传递隐患,协调有关各部门的工作。 4、其它科室:负责按照职责分工及领导组的分配,配合有关工作。 第二条:地质灾害隐患排查 1、地质隐患排查时间规定: 每年10月至第二年5月每月(非汛期)对全矿区巡查一次;汛期(每年6月至9月)对全矿区巡查一次,每月对回采的地面区进行巡查一次。 2、矿井开始生产时,对开采区地面的地貌、建筑、公路等拍照留存,以便对比和观测。 3、工作面开始回采后,重点对开采影响区范围内的村庄进行巡查。对采矿塌陷造成的地质灾害进行调查和拍照、观测。 第三条地质灾害隐患预防制度 1、发现地质隐患后,根据地测科划定的危险区,由办公室牵头要书面通知业主,设置警示标志,不得随意进入危险区。 2、矿办公室要书面在危险区边缘显著的位置,设置避险明白卡,注明危险区域、可能出现的隐患及引起的后果。 3、矿办公室要根据情况在各村设置业余地质灾害监测员,培训有关基本知识,辅助日常的监测。 第四条地质灾害隐患值班报告制度

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

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恢 复治理 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

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 坚持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并重的原则,实施矿产开发与环境保护相协调的战略,矿山生态环境保护和次生地质灾害控制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建立矿山生态环境动态监测体系,强化监督管理,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制度,"三同时"制度,土地复垦制度和排污收费制度,积极推进矿山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改善矿山生态环境状况。 一、避免和减轻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 实行矿山开发"六个禁止,三个限制"的准入条件。禁止在国家划定的自然保护区、重要风景区、重要地质遗迹保护区和文物保护单位限定范围内开采矿产资源;严格控制在生态功能保护区内开采矿产资源,禁止批准对生态环境产生破坏性影响和不可恢复利用的矿产资源开采的新建项目,禁止土法采选冶金矿和土法炼油、炼焦、炼硫。限制新建、改建含硫大于1.5%的煤矿,禁止新建含硫量大于3%的煤矿,限制在地质灾害易发区开采矿产资源,禁止在地质灾害危险区开采矿产资源,严禁在崩塌滑坡危险区、泥石流多发区和易导致自然景观破坏的地区采石、采砂、取土,严禁在基本农田保护区取土烧砖,严禁在生态功能保护区进行露天开采活动,禁止在铁路、国道、省道两侧的直观可视范围内进行露天采矿。 新建矿产资源开采项目,必须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和矿山环境影响评价,采取生态环境保护及预防和治理地质灾害的措施,避免或减少对大气、水源、土地、草原、森林等的不利影响和破坏。坚持"谁开发,谁保护;谁污染,谁治理;谁破坏,谁恢复"的原则,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必须包括水土保持方案、土地复垦实施方案、矿山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和环境影响评估报告,并按照规定程序报经有关部门审批。同时,建立完善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履约保证金制度。 二、加强现有矿山和闭坑矿山的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 ??? 矿山企业必须依法履行环境保护、土地复垦、植被恢复、水土保持等义务。对不符合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政策规定,造成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的,要依法查处,责令限期整改达标;逾期不能达标的,实行停产或者关闭。建立相对完善的矿山地质环境保护监督管理体系

浅析矿山地质灾害及其防治措施

浅析矿山地质灾害及其防治措施 发表时间:2018-11-14T19:37:36.487Z 来源:《基层建设》2018年第30期作者:陈世权唐艳邓英[导读] 摘要:现阶段,我国矿业发展迅速,越来越多的矿山企业开始进行大范围、高强度的矿山开采工作。 宁远县国土资源局湖南宁远 425600 摘要:现阶段,我国矿业发展迅速,越来越多的矿山企业开始进行大范围、高强度的矿山开采工作。开采过程中可能会导致矿山地质灾害的发生。通过分析泥石流、塌方、滑坡以及冒顶这4类常见的矿山地质灾害类型探讨了灾害防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通过建立灾害信息库、加大灾害防治的研究工作力度以及完善矿山开采的法律机制来提高灾害防治工作的效率和质量,从而完成有关矿山地质灾害及其防治措施的研究。 关键词:矿山;地质灾害;防治措施 1矿山环境地质灾害诱发因素 诱发矿山环境地质灾害主要包括两种因素:(1)疏干排水。疏干排水是矿山环境地质灾害诱发因素中最主要的一种因素,因为在采矿前必须要对地下水疏干,必要时候需要对地下水进行深降强排。地下水的强制性排出会产生较多的地质灾害问题,常见的有矿井突水情况、地面坍塌情况等等。许多煤矿的上覆以及下伏底层多是石灰岩,这些石灰岩岩层中的含水量较丰富。随着开采的不断深入,会出现较大的水头差,导致煤层的压力增大,针对这一情况,一些构造破碎带以及个税薄层地段可能会出现突水事故。其实不单单只针对煤层,任何矿层都可能出现这种问题。再则,因为疏干排水这一行为,会使较多的岩溶充水矿区,最终使地面出现塌陷等情况,地面塌陷所造成的问题是极多的,可能会使地面建筑出现问题、交通运输受到影响,还会是工厂等原有的供水系统发生问题,从而影响工业生产。(2)其他因素。除却最常见的疏干排水,还有其他较多的因素,也会导致矿山出现各种地质灾害。这些因素中,部分是在矿山开采中不可能会避免的,比如说在矿山开采中随着开采活动的深入,开采的深度必然也会增加,这样地应力可能会增大,导致冒顶等问题出现,更为严重的则是会出现岩爆等情况,影响安全。而有一些活动则是可以避免的,能够使危害降至最低。比如说一些采空区没有及时充填,或者是开采中出现的废渣废水被随意排放,影响了环境等。再则,还有一些非稳定因素,这些因素可能在短期内影响较小,不过随着开采活动的增加,这些影响因素也在不断的积聚,最终导致各种安全隐患的出现。 2矿山地质灾害类型 2.1泥石流 泥石流是各类矿山地质灾害最为常见的类型。导致泥石流产生的原因有很多,除了暴雨之外,实际上最主要的原因是由于矿山的过度开采。随着矿山开采力度的逐渐加大,泥石流发生的频率也相应增加,在矿山开采过程中,矿山的自然环境和生态环境遭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破坏,矿山上的绿色植被会出现退化的现象,当绿色植被的覆盖面在不断缩小时,矿山上的岩石和矿山山体将会直接暴露在外面,此时,处于一种“裸露”状态下的矿山极易堆积大量的散土、松土和土堆,一旦出现强降雨天气或连续降雨天气,雨水将会冲散堆积在一起的散土、松土和土堆,冲散的泥沙会掺杂在“裸露”的矿山地表径流里,顺着山体斜坡滑动起来,从而形成泥石流。 2.2山体滑坡、崩塌 引发山体滑坡、崩塌的重要原因就是由于矿区煤矿被大量开采,使得坡体的原始应力平衡被长期堆积的矸石所破坏。山体的滑坡、崩塌在矿区发生的次数较频繁,特别是在雨水较多的季节。由于大量的雨水,山体就会被暴雨和强大的水流所冲洗,矿区长期堆放的矿渣场拦堤就可能被冲垮,然后倾泻而下,对周围的居民生命财产构成巨大的威胁,给国家和地区都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2.3地面塌陷和地裂缝 地面塌陷及地裂缝的危害具体表现在:①塌陷区内的工业及民用建筑和各类工程设施遭到变形破坏;②如地面塌陷区紧邻市区,造成矿区占地与城市建设用地之间的矛盾十分突出,增加了城市规划建设的难度;③地面塌陷使矿山地质环境、生态环境不断恶化。 2.4冒顶 井下矿山地质灾害常见的类型就是冒顶,冒顶是指在开采地下矿山的过程中,原本处于平衡状态的矿山压力遭到了人为的破坏,致使矿山的上部分岩层出现自然坍塌的现象。冒顶的诱因有很多,但诱发该事故的最根本原因便是矿山压力的活动。在开采过程中,由于矿山压力不再处于平衡状态,矿山压力便会进行调整活动,矿山的顶板也会随之出现变形现象,进而出现离层现象,此时,由于顶板的受压不断增加、岩石不断变形,致使顶板出现断裂或坍塌。冒顶发生之前并不会出现明显的预兆,所以很难对该事故进行提前防范;由于冒顶事故的发生频率较高,所以该事故成为矿山开采工作的主要威胁。 3矿山地质灾害勘查常用技术 3.1高密度电阻率法 高密度电阻率法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利用高密度电阻率的方法,导电性对岩石的影响很小。可以充分利用岩石的传导作用,来勘查地下水,效果良好。岩土体不同,导电情况也不同。所以根据不同的导电性能够判断探测到不同的物体。这种方法对于位置不是很深的矿区有很高的效果。所以在采空区的地下水系勘查里面有广泛的应用。 3.2地球物理勘查法 目前,常用高密度电阻率法以及浅层地震法,开展矿山地质灾害勘查。其中,前者的应用原理为:利用岩土的导电性,开展物理试验。在进行矿产开采作业时,选择矿山岩土区域,依据岩土导电性,测试岩土体之间的导电数值,利用物理比值法,准确记录各类信息。因为岩土体不同,其导电性能差异,主要通过电性变化表现出来,通过对比分析数值,分析差异,便能够定位潜在地质灾害发生的位置,进而在开采过程中,合理规避此活动。后者的应用原理为:采取模拟地震波的方法,开展矿山地质灾害勘查作业。 3.3地球信息技术的应用 在实施矿山环境地质勘查工作时,应用较为广泛的科学技术为3s技术。其中,GPS技术可以使得工作人员更具体、全面的了解相应矿山的整体环境以及地质情况,同时,基于具有的覆盖范围较广的特征,在矿山开采工作中,具有较多的应用,例如,应用GPS技术对各类开采信息进行采集等。对RS技术的应用主要体现在需要对矿山环境地质进行勘查的过程中,具体表现为以利用GPS技术搜集到的资料信息为基础,对开采范围进行明晰,随后利用RS技术,对矿物资源的实际位置进行确定。通过合理使用GIS技术,可以使矿山环境的保障质量得到大幅度提升,有利于后期开采工作的顺利开展以及实施。

浅谈矿山环境地质灾害问题及其勘查方法 潘小慧

浅谈矿山环境地质灾害问题及其勘查方法潘小慧 发表时间:2018-11-05T15:50:00.750Z 来源:《防护工程》2018年第18期作者:潘小慧 [导读] 尤其是矿山滑坡的问题更是屡见不鲜。因此我们要反省自己,不要在灾害发生后才去采取措施,我们要合理有效地利用资源、保护矿山的地质环境、有效预防灾害的发生,实现矿产开采的可持续发展。 潘小慧 广西坤宇建设工程有限公司广西 530200 摘要:人类对矿产资源的过分开采导致矿山地质灾害频发,严重威胁人们的生命及财产安全,尤其是矿山滑坡的问题更是屡见不鲜。因此我们要反省自己,不要在灾害发生后才去采取措施,我们要合理有效地利用资源、保护矿山的地质环境、有效预防灾害的发生,实现矿产开采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矿山地质灾害;防治;地质环境保护 引言 作为人类生存以及发展的物质基础,对矿产资源的保护极为必要。然而长期以来我国对矿产资源的开发中疏于对其保护,所以矿山地质问题频出。针对这一情况,必须要明确这些地质灾害产生的原因、主要地质灾害的特征以及选择可以的勘察方法来进行处理,从而为后续的防治工作提供参考。本文对这一问题进行探究,以期为相关勘测人员提供一定的参考。 1矿山地质灾害概况 1.1矿山地质灾害的主要形式 崩塌滑坡是最常见的地质灾害形式,在露天开采和地下开采中往往产生崩塌和滑坡地质灾害,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对于露天开采的崩塌滑坡主要体现在矿边坡的滑落,地下开采则是由采空区坍塌所导致。矿区自然环境、地质条件及人类活动通常是造成采空区山体滑坡的主要因素。 1.2矿山地质灾害的成因分析 (1)矿体内因引起的灾害:这类矿山工程地质灾害是因为矿山地质环境改变后,一些偶发因素造成突变性的灾难性后果。主要有瓦斯爆炸、地热、煤层自燃以及矿山火灾等。(2)矿山地下水位变化引起的灾害:矿坑突水涌水是地下水位变化所致的常见地质灾害,也是危害较大的一类地质灾害[1]。地下水位的改变会引起坑内溃沙涌泥,这是伴随着矿坑突水发生的灾害,如果在采矿的时候突然遇到蓄水溶洞,溶洞中除了水之外,还有大量的泥沙和石屑,溶洞中的泥沙和石屑也会和水一起涌入到坑内;除此之外,透水断层以及地裂缝的存在也会把一些沉积物涌入到坑内,导致大量的泥沙将坑堵塞,采矿人员以及采矿机械都会被泥沙所埋,最严重的时候甚至可以毁灭矿山。 2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方法 2.1地质环境治理思路 目前,我国的能源部门在开展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作业的过程中,往往需要保障矿区、人与自然和谐目标的实现。在这样的理念影响下,技术人员需要进一步完善、更新环境治理理念,并拓宽矿山环境治理的措施,对此笔者总结如下。一方面,能源部门对于已经停采的矿区,可以将其与当地的历史文化相结合,从而由此实现旅游资源的合理化开发,并以此带动矿区生态旅游、历史文化湿地景观旅游体系的构建,促进矿山地质环境的保护,实现生态、经济效益的取得。另一方面,有关单位需要实现矿山绿色植被的种植,从而由此实现矿区水土资源的巩固。此外,部分矿山采煤塌陷区会出现雨水、地下水汇集的状况,故而形成了该地区的积水区域较大。在这样的状况下,工作人员可以实现养殖业的开展,并创建生态蔬菜种植基地,借助因地制宜的方法实现治理,促进更高的经济效益的取得。 2.2矿山地质灾害防治措施 1)合理规划矿山开采工作 为积极带动矿山地质灾害工作的科学处理,各企业的管理人员需要在矿山开采之前做好边坡参数的合理化设计工作,并由此实现对于矿区边坡状况的及时了解,防止在开采作业时出现同岩石变形等问题。不仅如此,能源开采部门还需要合理的开展矿石的开采准备工作,诸如合理的设计边坡与弃渣方量,及时做好拦渣以及挡墙准备,规避相关问题导致的损失。除此之外,矿区的管理人员需要加大巡视作业力度,并对施工人员的行为进行科学的规范,禁止乱弃,并对矿山中原发生过灾害的区域进行全面的防护工作,做好坑道的支护工作,避免塌陷现象发生。 2)完善地质安全防护体系 为进一步降低塌陷、边坡失稳等地质灾害的出现,开采单位需要依据实际的地质状况合理的开展边坡参数设计工作,并在矿区设置排水沟,实现边坡排水工作的科学开展。除此之外,开采管理人员还需要在重要地段安置拦挡岩石碎屑的措施,防止开采作业在推行的过程中出现滚石现象。最后,开采单位还需要促进现场管理工作的稳步开展,并强化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确保其能够重视矿山开采的安全性,并在开采作业结束后做好填平工作,降低开采导致的环境破坏。 2.3采煤塌陷区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模式 目前,我国的开采作业在推行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矿区塌陷的问题。关于塌陷区环境治理的具体措施,笔者进行了全面的总结分析,具体内容如下。 1)没有积水的治理模式 目前,我国的矿山在开采的过程中往往会因为没有管理好,而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塌陷问题。基于此,为保护矿山环境,工作人员需要就此采取必要措施。目前,矿山的塌陷区地质状况普遍存在渗透性能好、土质疏松、蒸发性强、降水少、气候干旱的特点,而在该类型的状况下开展环境治理的过程中,工作人员需要进行树木的种植,并对治理范围内的工作量进行明确,随后再以此为基础实现回填工作的稳步开展,确保塌陷区逐步发展成为耕地。 2)有积水的治理模式 事实上,该模式主要运用在降水量大、地表渗透性较差区域。由于该类型的矿区普遍存在严重的积水问题,所以工作人员在实际工作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规范.doc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规范 本标准规定了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的技术规则。 本标准适用于规划区、建设用地和矿山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18306-2001 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 GB50021-2001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 GB50330-2002 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 DZ/T0218-2006 滑坡防治工程勘察规范 DZ/T0220-2006 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勘察规范 建筑物、水体、铁路及主要井巷煤柱留设与压煤开采规程(国家煤炭工业局2000) 3 术语、定义和符号 下列术语、定义和符号适用于本标准: 3.1 术语和定义 3.1.1 地质灾害 geological hazard 自然因素或者人为活动引发的危害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与地质作用有关的灾害。 3.1.2 致灾地质作用 geological process probably resulting in hazard 可能导致灾害发生的地质作用。 3.1.3 致灾地质体 geological body probably resulting in hazard 可能导致灾害发生的地质体。 3.1.4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assessment of geological hazard 地质灾害发生的可能性和可能造成的损失的综合估量。 3.1.7滑坡 landslide 斜坡(含边坡)上的土体和岩体沿某个面发生剪切破坏向坡下运动的现象。 3.1.8危岩 dangerous rock 陡坡或悬崖上被裂隙分割可能失稳的岩体。 3.1.9崩塌 rock fall 岩(土)体离开母体崩落的现象。 3.1.10泥石流 debris flow 大量泥沙、石块和水的混合体流动的现象. 3.1.12 地面塌陷 ground collapse 土体或岩体向下陷落并在地面形成坑、洞的现象。由岩溶造成的地面塌陷称为岩溶塌陷;由开采造成的地面塌陷称为开采塌陷。 3.1.13地面沉降 land subsidence 区域性的地面下沉现象。 3.1.14 地裂缝 ground crevice 区域性的地面开裂现象。 3.1.16 采矿影响范围the range of mining effecfs 采矿地表移动涉及的范围。

矿山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制度

山西晋煤集团沁水胡底煤业有限公司矿山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制度 2012年4月

山西晋煤集团沁水胡底煤业有限公司 矿山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制度 为了防止因采矿引起的地面塌陷、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造成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危险,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特制订本管理制度:第一条成立领导机构 (一)成立领导组 组长:董事长总经理党总支书记 常务副组长:总工程师 副组长:其他副总经理 领导组下设地质灾害防治办公室,办公室设在生产技术部。办公室主任由生产技术部部长担任,负责地质灾害防治的日常管理工作。 办公室成员:生产技术部计划财务部安全监察部 物资供应部项目管理部调度室 行政办公室党总支办公室以上单位行政正职(二)领导组职责: 1、对本矿的地质灾害防治全面负责; 2、负责组织地质灾害隐患排查工作; 3、处理因采矿引起地质灾害的纠纷工作; 4、组织开展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工作; (三)各部门职责 1、生产技术部:负责牵头组织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负责组织地质灾害隐患排查工作。

2、项目管理部:负责牵头开展地质灾害环境恢复治理工作,牵头处理因采矿引起的纠纷工作。 3、调度室:负责接受传递隐患,协调有关各部门的工作。 4、其它部室:负责按照职责分工及领导组的分配,配合有关工作。 第二条:地质灾害隐患排查 1、地质隐患排查时间规定: 矿建基建期:每月对全矿区巡查一次 矿井生产期:每月10月至第二年5月每月(非汛期)对全矿区巡查一次;汛期(每年6月至9月)对全矿区巡查一次,每周对回采的地面区进行巡查一次。 2、基建期每月由生产技术部组织项目管理部、党总支办公室等有关单位进行矿区范围内的巡查,重点可能因采矿塌陷引起的区域进行调查和监测。 3、矿井开始生产时,对开采区地面的地貌、建筑、公路等拍照留存,以便对比和观测。 4、工作面开始回采后,进行重点对开采影响区范围内的村庄、学校、工程建设区、学校、公路等进行巡查。对采矿塌陷造成的地质灾害进行调查和拍照、观测。 5、对于采矿造成的以下区域划定为地质隐患3级以上危险区: (1)造成裂缝并可能塌落的建筑; (2)造成可能威胁行人、行车、建设区安全的滑坡及滑坡区; (3)造成公路塌陷断落段等

矿山开采与环境保护问题的研究_陶亚南

采矿工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工业,是提供工业原材料的主要产业,对社会发展和国家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根据矿山的地形地貌、矿体赋存条件、开采技术条件及矿山规模,采矿又分为露天开采和地下开采两大类。那么,无论是露天开采还是地下开采,在矿山开采过程中都会不可避免地引发一系列环境问题,如何处理解决好这些环境问题对于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管理和企业自身的可持续发展都是至关重要的。 1 矿山开采对环境的影响 矿山开采对坏境的影响又分为开采过程中对坏境空气质量的影响、生态植被的破坏和采矿尾矿排放造成的环境事故风险。 一般来说,人们普遍认为地下开采对于地表坏境破坏不大,主要是安全生产事故风险较大。其实,这种认识还是较为片面的。在过去,一些私营企业开发的小型矿山盲的滥采滥挖,急功近利,一味的追求进度和效益,而忽视了生产中的安全和环保问题,造成的山体滑坡、地面塌陷等生态环境事故屡见不鲜。而如果经过正规设计、合理开发、科学开采,以上的这些事故风险就会轻易规避。 露天开采对于生态环境和环境空气质量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在矿山剥离时表皮植被首先遭到破坏,开采时凿岩爆破产生的粉尘和噪声又对环境空气质量影响较大,开采后的矿石和废石又会因为堆放和运输压占破坏其它表皮植被。废石的堆放如果无任何拦挡护坡措施,又有诱发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现象发生的可能。近些年来不法商人非法开采铁矿矾矿,山体的植被破坏相当严重,多数企业都未建尾矿库,废石沿河道随意堆放,有的企业虽然建有尾矿库,但尾矿坝竟用土方筑成,一旦发生水灾有可能造成溃坝和泥石流从而演变为地质灾害,给下游当地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严重威胁。 尾矿库是矿山企业在采矿选矿后产生的矿山剥离物、废石等固体废弃物的永久性堆存场所。一般固体废物的尾矿阵应严格按照《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GBl8599-2001)中的有关规定进行设计、建设和管理。《国家危险废物名录》中包含的含有某些重金属元素等危险废物的尾矿库应严格按照《危险废弃物背理制度》的要求进行设计、建设和管理,严格做到尾矿库的防雨淋、防渗漏、防散失。 2 矿山开采中环境问题的解决方法 对于地下开采,除了在工作面采取湿法降尘等措施外,主要是在出矿、运矿的过程中采取封闭输送廊道或洒水降尘等措施,同时在运矿道路两旁加大绿化面积,以减少矿山开采中粉尘和噪声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露天开采中最大的环境问题是矿山剥离和钻孔爆破时产生的粉尘和噪声。剥离和爆破时产生的粉尘可通过现场喷雾洒水进行降尘,而钻孔爆破可通过合理布点,采取多孔小药量等措施来加以控制,尽量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有些矿山企业在生产过程中走循环经济之路,产生的尾矿综合利用,便无需建设尾矿库。但多数企业由于地理位置的局限和尾矿成份等因素,必须建设适合企业自身特点的尾矿库,于是这就要求企业在尾矿库的选址、设计、建设等方面都应严格按照国家相关规定来进行。 目前,一些国有大型地下开采式矿山已经不再建设尾矿库了,而是建设回填站。即把采矿废渣等固废用生产废水搅拌后,再用渣浆泵加压回填至地下采空区,如此一来,既减少了由于开采深挖可能导致的山体或地面塌陷,又降低了尾矿库在运行管理时的环境事故风险,还避免了由于建设尾矿库而造成的压占植被等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3 对于矿山开采中环境保护问题的建议 对于已注册并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评价法》履行了环评手续,并经当地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国务院第253号令《建设项目环境保护条例》>完成了“三同时”验收的矿山企业,由企业所在地的环境监察部门进行日常监督管理,而对于那些既没有工商营业执照,也没有环保相关手续而又疯狂滥采滥挖铁矿矾矿的不法企业,当地政府应当加大整治力度,由政府出面,当地工商、环保、林业、土地、公安、电力、水利、矿管等部门联合执法进行综合整治,完善相关手续的同时还要规范开采、整治恢复当地已被破坏的自然生态环境。 对于矿区的整治工作:首先由政府出面,多部门参与组成综合整治领导小组;整治工作在领导小组组织下统一进行停产整顿限期整改统一验收,经领导小组验收批准后方可恢复生产。对于拒不进行整治的和虽然同意进行整治但未达到要求、未通过验收的企业,领导小组可采取停水、停电等强制措施迫其进行整治并达到要求,最终还当地人民一个山清水秀的家园,一个安静和谐的环境。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评价法. [2]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条例. [3]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竣工验收技术规范. 收稿日期:2011-08-04 作者简介:陶亚南(1975-),女,工程师,研究方向:环境监测. 矿山开采与环境保护问题的研究 陶亚南,罗克强 (陕西省环境监测中心站, 西安 710054) 摘要:矿山开采过程中都会不可避免地引发一系列环境问题,如何处理解决好这些环境问题对于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管 理和企业自身的可持续发展都是至关重要的。 关键词:矿山开采;环境保护;尾矿库;循环经济 中图分类号: X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370(2011)09-0037-01 矿山开采与环境保护问题的研究 陶亚南 罗克强 NORTHERN ENVIRONMENT37

对矿山地质灾害防治措施的探讨

对矿山地质灾害防治措施的探讨 发表时间:2018-08-13T09:34:02.310Z 来源:《基层建设》2018年第21期作者:高桂山 [导读] 摘要:我国幅员辽阔,地质条件也较为复杂、其中独特的岩溶地貌在南方地区乃至全国均较为特殊,因此矿山地质灾害时有发生。 广东省大宝山矿业有限公司广东韶关 512127 摘要:我国幅员辽阔,地质条件也较为复杂、其中独特的岩溶地貌在南方地区乃至全国均较为特殊,因此矿山地质灾害时有发生。开采地质资源的过程中,由于缺少专业化的指导和约束,使得采矿地区在开采过程中和开采结束后经常发生地质灾害,也给当地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带来了巨大损失。本文深入浅出的分析了矿山地质灾害特点及防治措施,为合理开发矿山资源、保护地质环境、减少地质灾害提供相应的理论依据及实践参考。 关键词:矿山地质环境;灾害特点;防治措施;方法研究 一、矿山地质环境条件及地质灾害概述 西南地区地质条件复杂、其独特的岩溶地貌较为特殊,因此矿山地质灾害时有发生。西南地区地质灾害的特点主要有活动频繁、分布广泛、群发性强、危害严重等。边坡崩塌、滑坡、岩溶地面塌陷、危岩、矿坑突水、泥石流、区域地下水位下降等地质灾害类型都是较为常见的。此外,西南地区是我国较为重要的有色金属矿产资源基地,但是由于西南地区地质情况复杂,各种矿山开采开发条件不一,各个有色金属矿产生产基地不断发生各种地质灾害,也严重制约了地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随着近年来西南地区矿山开采的活动愈来愈频繁,矿山地质灾害中影响较为严重的是崩塌、滑坡和岩溶地面塌陷、危岩等,这几种地质灾害情况普遍在矿山中存在。 二、矿山地质灾害类型的划分 根据不同的地质灾害情况,西南地区矿山地质灾害可以进行分类描述,描述的要点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1、矿山边坡崩塌、滑坡 影响边坡稳定的因素有岩石性质、岩体结构、水的作用、风化作用、地震力、地形地貌及人为因素等。在实际地质调查过程中,要查明与斜坡崩塌相关的坡体结构、岩性组合、高陡临空面发育状况、地震、降雨情况、人类工程活动、植被发育情况等因素,确定崩塌的规模、类型、运行机制以及危害等,预测边坡崩塌的发展趋势以及对矿山的危害程度、危险性大小等。 矿山边坡崩塌、滑坡地质灾害的破坏力较大,此问题要引起特别重视。要查明滑坡构成要素及变形的空间组合特征,确定其规模、类型、主要诱发因素,预测发展趋势,评价其对矿山工程项目的危害,要描述清楚:①滑坡发育位置、地形地貌及规模;②滑坡的构成要素,准确写明滑坡后壁、滑坡周界、滑坡鼓丘、前缘、裂缝等要素,还要包括变形迹象和变形的空间组合特征;③分析滑坡区的地层岩性和地质构造及其组合等关系;④滑坡类型、诱发因素分析,注意结合地质条件和降雨特征分析滑坡形成机制及发展趋势;⑤滑坡地质灾害过往发生的记录,包括历次发生滑坡的时间及危害范围、危害对象及造成的损失及防治措施情况记录等。 2、岩溶地面塌陷 岩溶塌陷是西南地区主要的地质灾害之一,亦最为常见。一般来说,岩溶塌陷可以分为基岩塌陷和上覆土层塌陷这两种形式。通常认为岩溶塌陷是由于以碳酸岩为主的可溶岩中存在的岩溶洞隙而产生的,在可溶岩上有松散土层覆盖的岩溶区,塌陷主要产生在土层中,也成为“土层塌陷”。在矿山地质环境调查过程中,要查明形成地面塌陷的地质环境条件,确定地面塌陷的成因类型危害、、分布、形态特征,分析重力和荷载作用、地下水及地表水作用、震动作用、人类工程活动等对塌陷形成的影响,预测地面塌陷的发展趋势。 3、泥石流:泥石流地质灾害主要发育于碎屑岩区,破坏力极大。要查明泥石流形成的地形地貌条件、地质条件、植被发育状况、汇水面积以及人类工程活动的影响,确定泥石流的形成条件、活动特征、规模、侵蚀方式、破坏方式及程度,预测泥石流地质灾害的未来趋势及对矿山建设工程的危害等。 4、危岩:危岩是西南地区矿山地质灾害中较为特殊的的一个灾种,其形成主要和人类工程活动等外在因素以及自身的风化、剥蚀和自然因素等相关。对危岩的调查,要查明危岩成因类型及动态变化。对多因素产生的危岩应判明控制性因素及诱发因素,评价危岩对矿山生产及矿山建设的危害程度及影响大小。 三、矿山环境地质灾害防治措施研究 1、对边坡崩塌地质灾害的防治措施。 由于露天开采而导致的边坡崩塌在西南地区矿山地质灾害中较为常见。比如在大于5米的露天开采深度,由于矿坑开采边界留下的高临空面,在节理裂隙发育等不良地质作用地段,在降雨的自然因素诱发下,非常容易导致边坡崩塌地质灾害的发生。对应这种情况首先要规范露天开采作业,按矿山开采设计要求严格进行放坡,还要根据矿坑边坡不同的发育情况进行合适的放坡。 2、对滑坡地质灾害的防治措施 边坡滑坡主要采取以下防治措施:①改善边坡地下水文地质条件;②保证边坡稳定;采取支挡、锚固工程等方式来加固滑坡;③加强监测预报,有效进行灾害预报。 3、对岩溶地面塌陷地质灾害的防治措施。 对工勘查明的土洞、浅层溶洞应根据埋深的不同分别采取开挖回填或灌浆处理,回填工艺应按有关规范进行;场地及临区禁止进行大降深、大流量抽排地下水;场区及邻区禁止强力爆破工程;采取地下水控水措施,通过对漏水的矿洞、河道、水库等地表水进行铺底防漏,严重漏水的洞穴用水泥灌注填实来控制地表水,还要对岩溶通道进行局部灌浆或者帷幕灌浆处理以减少地下水位升降导致的岩溶塌陷。 4、对危岩地质灾害的防治措施。 一般遵循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对一些岩体不大的危岩,在工程条件允许下可进行危岩的清除,或者进行锚索、锚杆等工程加固支护措施;对于一些危险性较大且难以治理的危岩,可采取搬迁、设立警戒范围等方法。另外,对于危岩的防治,应该早发现、早处理,未能及时处理的,应加强危岩变形监测,群测群防、做好监测预报工作,以便更好的保护生命和财产的安全。 四、结束语 近年来我国矿山方面的问题频出,地质灾害为采矿带来了更大的问题,如何有效防治地质灾害也成为了我国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矿山地质灾害是与人类工程活动息息相关,只要切实的做好矿山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才能更好的实现矿山开采、建设平稳发展,从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