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aid的学习和基础知识

Raid的学习和基础知识
Raid的学习和基础知识

1.什么是Raid;

RAID(Redundant Array of Inexpensive Disks)称为廉价磁盘冗余阵列。RAID 的基本想法是把多个便宜的小磁盘组合到一起,成为一个磁盘组,使性能达到或超过一个容量巨大、价格昂贵的磁盘。

目前RAID技术大致分为两种:基于硬件的RAID技术和基于软件的RAID技术。其中在Linux下通过自带的软件就能实现RAID功能,这样便可省去购买昂贵的硬件RAID 控制器和附件就能极大地增强磁盘的IO 性能和可靠性。由于是用软件去实现的RAID功能,所以它配置灵活、管理方便。同时使用软件RAID,还可以实现将几个物理磁盘合并成一个更大的虚拟设备,从而达到性能改进和数据冗余的目的。当然基于硬件的RAID解决方案比基于软件RAID技术在使用性能和服务性能上稍胜一筹,具体表现在检测和修复多位错误的能力、错误磁盘自动检测和阵列重建等方面。

2.RAID级别介绍;

一般常用的RAID阶层,分别是RAID 0、RAID1、RAID 3、RAID 4以及RAID 5,再加上二合一型RAID 0+1﹝或称RAID 10﹞。我们先把这些RAID级别的优、缺点做个比较:

RAID级别相对优点相对缺点

RAID 0 存取速度最快没有容错

RAID 1 完全容错成本高

RAID 3 写入性能最好没有多任务功能

RAID 4 具备多任务及容错功能Parity 磁盘驱动器造成性能瓶颈

RAID 5 具备多任务及容错功能写入时有overhead

RAID 0+1/RAID 10 速度快、完全容错成本高

2.1 RAID0的特点与应用;

也称为条带模式(striped),即把连续的数据分散到多个磁盘上存取,如图所示。当系统有数据请求就可以被多个磁盘并行的执行,每个磁盘执行属于它自己的那部分数据请求。这种数据上的并行操作可以充分利用总线的带宽,显著提高磁盘整体存取性能。因为读取和写入是在设备上并行完成的,读取和写入性能将会增加,这通常是运行RAID 0 的主要原因。但RAID 0没有数据冗余,如果驱动器出现故障,

那么将无法恢复任何数据。

2.2 RAID 1 的特点与应用;

RAID 1又称为镜像(Mirroring),一个具有全冗余的模式,如图所示。RAID 1可以用于两个或2xN个磁盘,并使用0块或更多的备用磁盘,每次写数据时会同时写入镜像盘。这种阵列可靠性很高,但其有效容量减小到总容量的一半,同时这些磁盘的大小应该相等,否则总容量只具有最小磁盘的大小。

2.3 RAID 3特点与应用;

RAID 3 是将数据先做XOR 运算,产生Parity Data后,在将数据和Parity Data 以并行存取模式写入成员磁盘驱动器中,因此具备并行存取模式的优点和缺点。进一步来说,RAID 3每一笔数据传输,都更新整个Stripe﹝即每一个成员磁盘驱动器相对位置的数据都一起更新﹞,因此不会发生需要把部分磁盘驱动器现有的数据读出来,与新数据作XOR运算,再写入的情况发生﹝这个情况在RAID 4和RAID 5

会发生,一般称之为Read、Modify、Write Process,我们姑且译为为读、改、写过程﹞。因此,在所有RAID级别中,RAID 3的写入性能是最好的。

RAID 3的Parity Data 一般都是存放在一个专属的Parity Disk,但是由于每笔数据都更新整个Stripe,因此,RAID 3的Parity Disk 并不会如RAID 4的Parity Disk,会造成存取的瓶颈。

RAID 3的并行存取模式,需要RAID 控制器特别功能的支持,才能达到磁盘驱动器同步控制,而且上述写入性能的优点,以目前的Caching 技术,都可以将之取代,因此一般认为RAID 3的应用,将逐渐淡出市场。

RAID 3 以其优越的写入性能,特别适合用在大型、连续性档案写入为主的应用,例如绘图、影像、视讯编辑、多媒体、数据仓储、高速数据撷取等等。

2.4 RAID 4特点与应用;

创建RAID 4需要三块或更多的磁盘,它在一个驱动器上保存校验信息,并以RAID 0方式将数据写入其它磁盘,如图所示。因为一块磁盘是为校验信息保留的,所以阵列的大小是(N-l)*S,其中S是阵列中最小驱动器的大小。就像在RAID 1中那样,磁盘的大小应该相等。

如果一个驱动器出现故障,那么可以使用校验信息来重建所有数据。如果两个驱动器出现故障,那么所有数据都将丢失。不经常使用这个级别的原因是校验信息存储在一个驱动器上。每次写入其它磁盘时,都必须更新这些信息。因此,在大量写入数据时很容易造成校验磁盘的瓶颈,所以目前这个级别的RAID 很少使用了。

RAID 4 是采取独立存取模式,同时以单一专属的Parity Disk 来存放Parity Data。RAID 4的每一笔传输﹝Strip﹞资料较长,而且可以执行Overlapped I/O,因此其读取的性能很好。

但是由于使用单一专属的Parity Disk 来存放Parity Data,因此在写入时,就会造成很大的瓶颈。因此,RAID 4并没有被广泛地应用。

2.5 RAID 5特点与应用;

在希望结合大量物理磁盘并且仍然保留一些冗余时,RAID 5 可能是最有用的RAID 模式。RAID 5可以用在三块或更多的磁盘上,并使用0块或更多的备用磁盘。就像RAID 4一样,得到的RAID5 设备的大小是(N-1)*S。

RAID5 与RAID4 之间最大的区别就是校验信息均匀分布在各个驱动器上,如图4所示,这样就避免了RAID 4中出现的瓶颈问题。如果其中一块磁盘出现故障,那么由于有校验信息,所以所有数据仍然可以保持不变。如果可以使用备用磁盘,那么在设备出现故障之后,将立即开始同步数据。如果两块磁盘同时出现故障,那么所有数据都会丢失。RAID5 可以经受一块磁盘故障,但不能经受两块或多块磁盘故障。

RAID 5也是采取独立存取模式,但是其Parity Data 则是分散写入到各个成员磁盘驱动器,因此,除了具备Overlapped I/O 多任务性能之外,同时也脱离如RAID 4单一专属Parity Disk的写入瓶颈。但是,RAI?D 5在座资料写入时,仍然稍微受到"读、改、写过程"的拖累。

由于RAID 5 可以执行Overlapped I/O 多任务,因此当RAID 5的成员磁盘驱动器数目越多,其性能也就越高,因为一个磁盘驱动器再一个时间只能执行一个Thread,所以磁盘驱动器越多,可以Overlapped 的Thread 就越多,当然性能就越高。但是反过来说,磁盘驱动器越多,数组中可能有磁盘驱动器故障的机率就越高,整个数组的可靠度,或MTDL (Mean Time to Data Loss) 就会降低。

由于RAID 5将Parity Data 分散存在各个磁盘驱动器,因此很符合XOR技术的特性。例如,当同时有好几个写入要求发生时,这些要写入的数据以及Parity Data 可能都分散在不同的成员磁盘驱动器,因此RAID 控制器可以充分利用Overlapped I/O,同时让好几个磁盘驱动器分别作存取工作,如此,数组的整体性能就会提高很多。

基本上来说,多人多任务的环境,存取频繁,数据量不是很大的应用,都适合选用RAID 5 架构,例如企业档案服务器、WEB 服务器、在线交易系统、电子商务等应用,都是数据量小,存取频繁的应用。

2.6 RAID 0+1﹝RAID 10﹞的特点与应用;

RAID 0+1/RAID 10,综合了RAID 0 和RAID 1的优点,适合用在速度需求高,又要完全容错,当然经费也很多的应用。RAID 0和RAID 1的原理很简单,合起来之后还是很简单,我们不打算详细介绍,倒是要谈谈,RAID 0+1到底应该是RAID 0 over RAID 1,还是RAID 1 over RAID 0,也就是说,是把多个RAID 1 做成RAID 0,还是把多个RAID 0 做成RAID 1?

RAID 0 over RAID 1

假设我们有四台磁盘驱动器,每两台磁盘驱动器先做成RAID 1,再把两个RAID 1做成RAID 0,这就是RAID 0 over RAID 1:

(RAID 1) A = Drive A1 + Drive A2 (Mirrored)

(RAID 1) B = Drive B1 + Drive B2 (Mirrored)

RAID 0 = (RAID 1) A + (RAID 1) B (Striped)

RAID 1 over RAID 0

假设我们有四台磁盘驱动器,每两台磁盘驱动器先做成RAID 0,再把两个RAID 0做成RAID 1,这就是RAID 1 over RAID 0:

(RAID 0) A = Drive A1 + Drive A2 (Striped)

(RAID 0) B = Drive B1 + Drive B2 (Striped)

RAID 1 = (RAID 1) A + (RAID 1) B (Mirrored)

在这种架构之下,如果(RAID 0) A有一台磁盘驱动器故障,(RAID 0) A就算毁了,当然RAID 1仍然可以正常工作;如果这时(RAID 0) B也有一台磁盘驱动器故障,(RAID 0) B也就算毁了,此时RAID 1

的两磁盘驱动器都算故障,整个RAID 1资料就毁了。

因此,RAID 0 OVER RAID 1应该比RAID 1 OVER RAID 0具备比较高的可靠度。所以我们建议,当采用RAID 0+1/RAID 10架构时,要先作RAID 1,再把数个RAID 1做成RAID 0。

3. 怎样选择Raid级别;

RAID 012345 到底哪一种适合你,不只是成本问题,容错功能和传输性能的考虑以及未来之可扩充性都应该符合应用的需求。

RAID 在市场上的的应用,已经不是新鲜的事儿了,很多人都大略了解RAID的基本观念,以及各个不同RAID LEVEL 的区分。但是在实际应用面,我们发现,有很多使用者对于选择一个合适的RAID LEVEL,仍然无法很确切的掌握,尤其是对于RAID 0+1 (10),RAID 3,RAID 5之间的选择取舍,更是举棋不定。

3.1 RAID条切“striped”的存取模式;

在使用数据条切﹝Data Stripping﹞的RAID 系统之中,对成员磁盘驱动器的存取方式,可分为两种:

并行存取﹝Paralleled Access﹞

独立存取﹝Independent Access﹞

RAID 2和RAID 3 是采取并行存取模式。

RAID 0、RAID 4、RAID 5及RAID 6则是采用独立存取模式。

3.2 平行存取模式;

并行存取模式支持里,是把所有磁盘驱动器的主轴马达作精密的控制,使每个磁盘的位置都彼此同步,然后对每一个磁盘驱动器作一个很短的I/O数据传送,如此一来,从主机来的每一个I/O 指令,都平均分布到每一个磁盘驱动器。

为了达到并行存取的功能,RAID 中的每一个磁盘驱动器,都必须具备几乎完全相同的规格:转速必须一样;磁头搜寻速度﹝Access Time﹞必须相同;Buffer 或Cache的容量和存取速度要一致;CPU处理指令的速度要相同;I/O Channel 的速度也要一样。总而言之,要利用并行存取模式,RAID 中所有的成员磁盘驱动器,应该使用同一厂牌,相同型号的磁盘驱动器。

3.2.1 并行存取的基本工作原理;

假设RAID中共有四部相同规格的磁盘驱动器,分别为磁盘驱动器A、B、C和D,我们在把时间轴略分为T0、T1、T2、T3和T4:

T0:RAID控制器将第一笔数据传送到A的Buffer,磁盘驱动器B、C和D的Buffer都是空的,在等待中

T1:RAID控制器将第二笔数据传送到B的Buffer,A开始把Buffer中的数据写入扇区,磁盘驱动器C 和D的Buffer都是空的,在等待中

T2:RAID控制器将第三笔数据传送到C的Buffer,B开始把Buffer中的数据写入扇区,A已经完成写入动作,磁盘驱动器D和A的Buffer都是空的,在等待中

T3:RAID控制器将第四笔数据传送到D的Buffer,C开始把Buffer中的数据写入扇区,B已经完成写入动作,磁盘驱动器A和B的Buffer都是空的,在等待中

T4:RAID控制器将第五笔数据传送到A的Buffer,D开始把Buffer中的数据写入扇区,C已经完成写入动作,磁盘驱动器B和C的Buffer都是空的,在等待中

如此一直循环,一直到把从主机来的这个I/O 指令处理完毕,RAID控制器才会受处理下一个I/O 指令。重点是在任何一个磁盘驱动器准备好把数据写入扇区时,该目的扇区必须刚刚好转到磁头下。同时RAID 控制器每依次传给一个磁盘驱动器的数据长度,也必须刚刚好,配合磁盘驱动器的转速,否则一旦发生miss,RAID 性能就大打折扣。

3.2.2 并行存取RAID的最佳应用;

并行存取RAID之架构,以其精细的马达控制和分布之数据传输,将数组中每一个磁盘驱动器的性能发挥到最大,同时充分利用Storage Bus的频宽,因此特别适合应用在大型、数据连续的档案存取应用,例如:

影像、视讯档案服务器

数据仓储系统

多媒体数据库

电子图书馆

印前或底片输出档案服务器

其它大型且连续性档案服务器

由于并行存取RAID架构之特性,RAID 控制器一次只能处理一个I/O要求,无法执行Overlapping 的多任务,因此非常不适合应用在I/O次数频繁、数据随机存取、每笔数据传输量小的环境。同时,因为并行存取无法执行Overlapping 的多任务,因此没有办法"隐藏"磁盘驱动器搜寻﹝seek﹞的时间,而且在每一个I/O的第一笔数据传输,都要等待第一个磁盘驱动器旋转延迟﹝rotational latency﹞,平均为旋转半圈的时间,如果使用一万转的磁盘驱动器,平均就需要等待50 usec。所以机械延迟时间,是并行存取架构的最大问题。

3.3 独立存取模式;

相对于并行存取模式,独立存取模式并不对成员磁盘驱动器作同步转动控制,其对每个磁盘驱动器的存取,都是独立且没有顺序和时间间格的限制,同时每笔传输的数据量都比较大。因此,独立存取模式可以尽量地利用overlapping 多任务、Tagged Command Queuing等等高阶功能,来" 隐藏"上述磁盘驱动器的机械时间延迟﹝Seek 和Rotational Latency﹞。

由于独立存取模式可以做overlapping 多任务,而且可以同时处理来自多个主机不同的I/O Requests,在多主机环境﹝如Clustering﹞,更可发挥最大的性能。

3.3.1 独立存取RAID的最佳应用;

由于独立存取模式可以同时接受多个I/O Requests,因此特别适合应用在数据存取频繁、每笔数据量较小的系统。例如:

在线交易系统或电子商务应用

多使用者数据库

ERM及MRP 系统

小文件之文件服务器

4. 创建和维护Raid;

4.1 mdadm;

在Linux服务器中是通过mdadm工具来创建和维护软RAID的,mdadm在创建和管理软RAID时非常

方便,而且很灵活。mdadm常用的参数有如下:

* --create或-C:创建一个新的软RAID,后面接raid设备的名称。例如,/dev/md0,/dev/md1等。

*--assemble或-A:加载一个已存在的阵列,后面跟阵列以及设备的名称。

*--detail或-D:输出指定RAID设备的详细信息。

*--stop或-S:停止指定的RAID设备。

*--level或-l:设置RAID的级别,例如,设置“--level=5”则表示创建阵列的级别是RAID 5。

*--raid-devices或-n:指定阵列中活动磁盘的数目。

*--scan或-s:扫描配置文件或/proc/mdstat文件来搜索软RAID的配置信息,该参数不能单独使用,只能配置其它参数才能使用。

下面将通过一个实例来讲述通过mdadm如何实现软RAID的功能。

4.1.1 创建分区;

【实例1】

某台机器上有4块空闲的硬盘,分别是/dev/sdb、/dev/sdc、/dev/sdd和/dev/sde,并用这四块硬盘来

创建来创建一个RAID 5,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首先使用“fdisk”命令在每块硬盘上创建一个分区,操作如下:

root@xiaop-laptop:/# fdisk /dev/sdb

Device contains neither a valid DOS partition table, nor Sun, SGI or OSF disklabel

Building a new DOS disklabel. Changes will remain in memory only,

until you decide to write them. After that, of course, the previous

content won't be recoverable.

Warning: invalid flag 0x0000 of partition table 4 will be corrected by w(rite)

Command (m for help): n #按n创建新分区

Command action

e extended

p primary partition (1-4) #输入p 选择创建主分区

p

Partition number (1-4): 1 #输入 1 创建第一个主分区

First cylinder (1-102, default 1): #直接回车,选择分区开始柱面这里就从 1 开始

Using default value 1

Last cylinder or +size or +sizeM or +sizeK (1-102, default 102):

Using default value 102

Command (m for help): w #然后输入w写盘

The partition table has been altered!

Calling ioctl() to re-read partition table.

Syncing disks.

针对其余几块硬盘也做相同操作,按照此步骤在另外的两块磁盘上做同样的操作;

全部做完后,运行fdisk -l 应该可以看到如下信息:

Disk /dev/sdb: 214 MB, 214748160 bytes

64 heads, 32 sectors/track, 204 cylinders

Units = cylinders of 2048 * 512 = 1048576 bytes

Device Boot Start End Blocks Id System

/dev/sdb1 1 204 208880 fd Linux raid autodetect

Disk /dev/sdc: 214 MB, 214748160 bytes

64 heads, 32 sectors/track, 204 cylinders

Units = cylinders of 2048 * 512 = 1048576 bytes

Device Boot Start End Blocks Id System

/dev/sdc1 1 204 208880 fd Linux raid autodetect

Disk /dev/sdd: 214 MB, 214748160 bytes

64 heads, 32 sectors/track, 204 cylinders

Units = cylinders of 2048 * 512 = 1048576 bytes

Device Boot Start End Blocks Id System

/dev/sdd1 1 204 208880 fd Linux raid autodetect

看到上面三个磁盘上分别建了一个分区,分区大小都一样;

4.1.2 创建RAID 5;

创建完/dev/sdb1、/dev/sdc1、/dev/sdd1、/dev/sde1四个分区后,下面就可以来创建RAID 5了,其

中设定/dev/sde1作为备用设备,其余为活动设备,备用设备的作用是一旦某一设备损坏可以立即使用

备用设备替换。操作命令如下:

root@xiaop-laptop:/# mdadm --create /dev/md0 --level=5 --raid-devices=3 --spare-devices=1

/dev/sd[b-e]1

mdadm: array /dev/md0 started.

其中“--spare-devices=1”表示当前阵列中备用设备只有一块,即作为备用设备的“/dev/sde1”,若有多块备用设备,则将“--spare-devices”的值设置为相应的数目。成功创建完成RAID设备后,通过如下命令可以查看到RAID的详细信息:

root@xiaop-laptop:/# mdadm --detail /dev/md0

/dev/md0:

Version : 00.90.01

Creation Time : Mon Jan 22 10:55:49 2007

Raid Level : raid5

Array Size : 208640 (203.75 MiB 213.65 MB)

Device Size : 104320 (101.88 MiB 106.82 MB)

Raid Devices : 3

Total Devices : 4

Preferred Minor : 0

Persistence : Superblock is persistent

Update Time : Mon Jan 22 10:55:52 2007

State : clean

Active Devices : 3

Working Devices : 4

Failed Devices : 0

Spare Devices : 1

Layout : left-symmetric

Chunk Size : 64K

Number Major Minor RaidDevice State

0 8 17 0 active sync /dev/sdb1

1 8 33 1 active sync /dev/sdc1

2 8 49 2 active sync /dev/sdd1

3 8 65 -1 spare /dev/sde1

UUID : b372436a:6ba09b3d:2c80612c:efe19d75

Events : 0.6

4.1.3 创建RAID的配置文件;

RAID的配置文件名为“mdadm.conf”,默认是不存在的,所以需要手工创建,该配置文件存在的主要作

用是系统启动的时候能够自动加载软RAID,同时也方便日后管理。“mdadm.conf”文件内容包括:由DEVICE选项指定用于软RAID的所有设备,和ARRAY选项所指定阵列的设备名、RAID级别、阵列中

活动设备的数目以及设备的UUID号。生成RAID配置文件操做如下:

root@xiaop-laptop:/# mdadm --detail --scan > /etc/mdadm.conf

但是当前生成“mdadm.conf”文件的内容并不符合所规定的格式,所以也是不生效的,这时需要手工修改该文件内容为如下格式:

root@xiaop-laptop:/# vi /etc/mdadm.conf

DEVICE /dev/sdb1 /dev/sdc1 /dev/sdd1 /dev/sde1

ARRAY /dev/md0 level=raid5 num-devices=3 UUID=b372436a:6ba09b3d:2c80612c:efe19d75

如果没有创建RAID的配置文件,那么在每次系统启动后,需要手工加载软RAID才能使用,手工加载软RAID的命令是:

root@xiaop-laptop:/# mdadm --assemble /dev/md0 /dev/sdb1 /dev/sdc1 /dev/sdd1 /dev/sde1 mdadm: /dev/md0 has been started with 3 drives and 1 spare.

4.1.4 创建文件系统;

接下来就只需要在RAID设备上创建文件系统就可使用了,在RAID设备上创建文件系统和在分区或磁

盘上创建文件系统的方法一样。在设备“/dev/md0”上创建ext3的文件系统命令如下:

root@xiaop-laptop:/# mkfs.ext3 /dev/md0

创建完文件系统后,将该设备挂载上就可正常的使用了。如果要创建其它级别的RAID,其步骤和创建RAID 5基本都一样,区别在于指定“--level”值的时候,需要将该值设置为相应的级别。

4.2 维护软RAID;

软RAID虽然很大程度上能保证数据的可靠性,但是在日常的工作中,有时可能需要对RAID进行调整

以及不排除RAID设备物理介质损坏的可能等相关问题

,当遇到这些情况时,那么同样可以通过“mdadm”命令来完成这些操作。下面也将通过一个实例来介绍

更换RAID故障磁盘的完整过程。

4.2.1 模拟故障磁盘;

【实例2】

以前面的【实例1】为基础,假定其中的“/dev/sdc1”设备出现故障时,更换一个新的磁盘,整个过程的

详细说明如下:

在实际中,当软RAID检测到某个磁盘有故障时,会自动标记该磁盘为故障磁盘,并停止对故障磁盘的

读写操作,所以这里需要将/dev/sdc1标记为出现故障的磁盘,命令如下:

root@xiaop-laptop:/# mdadm /dev/md0 --fail /dev/sdc1

mdadm: set /dev/sdc1 faulty in /dev/md0

由于【实例1】中的RAID 5设置了一个备用设备,所以当有标记为故障磁盘的时候,备用磁盘会自动

顶替故障磁盘工作,阵列也能够在短时间内实现重建。通过“/proc/mdstat”文件可查看到当前阵列的状态,如下:

root@xiaop-laptop:/# cat /proc/mdstat

Personalities : [raid5]

md0 : active raid5 sde1[3] sdb1[0] sdd1[2] sdc1[4](F)

208640 blocks level 5, 64k chunk, algorithm 2 [3/2] [U_U]

[=====>...............] recovery = 26.4% (28416/104320) finish=0.0min speed=28416K/sec unused devices:

以上信息表明阵列正在重建,当一个设备出现故障或被标记故障时,相应设备的方括号后将被标以(F),如“sdc1[4](F)”,其中“[3/2]”的第一位数表示阵列所包含的设备数,第二位数表示活动的设备数,因为目前有一个故障设备,所以第二位数为2;这时的阵列以降级模式运行,虽然该阵列仍然可用,但是不具有数据冗余;而“[U_U]”表示当前阵列可以正常使用的设备是/dev/sdb1和/dev/sdd1,如果是设备“/dev/sdb1”出现故障时,则将变成[_UU]。

重建完数据后,再次查看阵列状态时,就会发现当前的RAID设备又恢复了正常,如下:

root@xiaop-laptop:/# cat /proc/mdstat

Personalities : [raid5]

md0 : active raid5 sde1[1] sdb1[0] sdd1[2] sdc1[3](F)

208640 blocks level 5, 64k chunk, algorithm 2 [3/3] [UUU]

unused devices:

4.2.2 移除故障磁盘;

既然“/dev/sdc1”出现了故障,当然要移除该设备,移除故障磁盘的操作如下:

root@xiaop-laptop:/# mdadm /dev/md0 --remove /dev/sdc1

mdadm: hot removed /dev/sdc1

其中“—remove”表示移除指定RAID设备中的某个磁盘,也可用“-r”来代替该参数。

4.2.3 添加新硬盘;

在添加新的硬盘前,同样需要对新硬盘进行创建分区的操作,例如,添加新硬盘的设备名为“/dev/sdc1”,则具体操作如下:

root@xiaop-laptop:/# mdadm /dev/md0 --add /dev/sdc1

mdadm: hot added /dev/sdc1

其中“--add”与前面的“--rem ove”其义刚好相反,用于将某个磁盘添加到指定的设备中,也可用“-a”代替该参数。

由于【实例1】中的RAID 5设置了一个备用设备,所以不需要做任何操作RAID 5也能正常运行,但是如果这时某块磁盘再出现故障的话,会导致RAID 5没有数据冗余功能,这对于存放重要的数据的设备来说显得太不安全了。那么这时增加到RAID 5中的“/dev/sdc1”则作为备用设备出现在阵列中,如下:

root@xiaop-laptop:/# mdadm --detail /dev/md0

/dev/md0:

……

……

Number Major Minor RaidDevice State

0 8 17 0 active sync /dev/sdb1

1 8 65 1 active sync /dev/sde1

2 8 49 2 active sync /dev/sdd1

3 8 33 -1 spare /dev/sdc1

UUID : b372436a:6ba09b3d:2c80612c:efe19d75

Events : 0.133

磁盘阵列基础知识

奇偶校验(XOR)条带存储,两个分布式存储的校验数据,数据条带存储单位为块。 与RAID 5相比,RAID 6增加了第二个独立的奇偶校验信息块。两个独立的奇偶系统使用不同的算法,数据的可靠性非常高,即使两块磁盘同时失效也不会影响数据的使用。但RAID 6需要分配给奇偶校验信息更大的磁盘空间,相对于RAID 5有更大的“写损失”,因此“写性能”非常差。较差的性能和复杂的实施方式使得RAID 6很少得到实际应用。RAID7 这是一种新的RAID标准,其自身带有智能化实时操作系统和用于存储管理的软件工具,可完全独立于主机运行,不占用主机CPU资源。RAID 7可以看作是一种存储计算机(Storage Computer),它与其他RAID标准有明显区别。 RAID 7等级是至今为止,理论上性能最高的RAID模式,因为它从组建方式上就已经和以往的方式有了重大的不同。基本成形式见图,以往一个硬盘是一个组成阵列的“柱子”,而在RAID 7中,多个硬盘组成一个“柱子”,它们都有各自的通道,也正因为如此,你可以把这个图分解成一个个硬盘连接在主通道上,只是比以前的等级更为细分了。这样做的好处就是在读/写某一区域的数据时,可以迅速定位,而不会因为以往因单个硬盘的限制同一时间只能访问该数据区的一部分,在RAID 7中,以前的单个硬盘相当于分割成多个独立的硬盘,有自己的读写通道。 工程中常用的RAID方式是RAID10和RAID5。 下面分别介绍RAID10和RAID01的区别;以及RAID10和RAID5的区别。 RAID10和RAID01的比较 RAID10是先做镜象,然后再做条带。

RAID01则是先做条带,然后再做镜象。 比如以6个盘为例,RAID10就是先将盘分成3组镜象,然后再对这3个RAID1做条带。RAID01则是先利用3块盘做RAID0,然后将另外3块盘做为RAID0的镜象。 下面以4块盘为例来介绍安全性方面的差别: 1、RAID10的情况 这种情况中,我们假设当DISK0损坏时,在剩下的3块盘中,只有当DISK1一个盘发生故障时,才会导致整个RAID失效,我们可简单计算故障率为1/3。 2、RAID01的情况 这种情况下,我们仍然假设DISK0损坏,这时左边的条带将无法读取。在剩下的3块盘中,只要DISK2,DISK3两个盘中任何一个损坏,都会导致整个RAID失效,我们可简单计算故障率为2/3。 因此RAID10比RAID01在安全性方面要强。 从数据存储的逻辑位置来看,在正常的情况下RAID01和RAID10是完全一样的,而且每一个读写操作所产生的IO数量也是一样的,所以在读写性能上两者没什么区别。而当有磁盘出现故障时,比如前面假设的DISK0损坏时,我们也可以发现,这两种情况下,在读的性能上面也将不同,RAID10的读性能将优于RAID01。 RAID10和RAID5的比较 为了方便对比,这里拿同样多驱动器的磁盘来做对比,RAID5选择3D+1P的RAID方案,RAID10选择2D+2D的RAID方案,如图:

磁盘阵列(RAID)基础自测题

磁盘阵列(RAID)基础自测题 技术, 数据 本套自测集中考察主流的数据存储技术——RAID(独立冗余磁盘阵列)技术,内容包括RAID的种类、规范和应用特性等,供从事数据存储和数据安全的朋友们检测和巩固对RAID的掌握水平。 本套试题答案回复本帖子即可看到,希望你先把题做完在查看答案,这样才好查漏补缺。 第 1 题 下列RAID组中需要的最小硬盘数为3个的是:(选择两项) A. RAID 1 B. RAID 3 C. RAID 5 D. RAID 10 第 2 题 下列RAID技术中采用奇偶校验方式来提供数据保护的是:(选择两项) A. RAID 1 B. RAID 3 C. RAID 5 D. RAID 10 第 3 题 磁盘阵列的两大关键部件为(选择两项) A. 控制器 B. HBA卡 C. 磁盘柜 第 4 题 下列RAID技术中无法提高可靠性的是 A. RAID 0 B. RAID 1 C. RAID 10 D. RAID 0+1 第 5 题 下列RAID技术中可以允许两块硬盘同时出现故障而仍然保证数据有效的是 A. RAID 3 B. RAID 4 C. RAID 5 D. RAID 6 第 6 题 RAID技术可以提高读写性能,下面选项中,无法提高读写性能的是 A. RAID 0 B. RAID 1 C. RAID 3 D. RAID 5 第 7 题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选择两项)

A. 由几个硬盘组成的RAID称之为物理卷 B. 在物理卷的基础上可以按照指定容量创建一个或多个逻辑卷,通过LVN (Logic Volume Number)来标识 C. RAID 5能够提高读写速率,并提供一定程度的数据安全,但是当有单块硬盘故障时,读写性能会大幅度下降 D. RAID 6从广义上讲是指能够允许两个硬盘同时失效的RAID级别,狭义上讲,特指HP的ADG 技术 第 8 题 以下哪些属于IX1500的RAID特性?(选择三项) A. RAID级别转换 B. RAID容量扩展 C. RAID缓存掉电72小时保护 D. RAID6支持 第 9 题 下面哪种功能或特性是IX1500目前不具备 A. 自适应复制功能 B. 声音告警 C. RAID50 D. 空闲空间热备 第 10 题 以下哪些属于IX1500的RAID特性?(选择三项) A. RAID级别转换 B. RAID容量扩展 C. RAID缓存掉电72小时保护 D. RAID6支持 答案回复即可看到 本帖隐藏的内容需要回复才可以浏览 第1题 B. RAID 3 C. RAID 5 第2题 B. RAID 3 C. RAID 5 第3题 A. 控制器C. 磁盘柜 第4题 A. RAID 0 第5题 D. RAID 6

DELL 5I阵列卡快速设置图文教程

DELL 5I阵列卡快速设置图文教程 一、设置RIAD 0 1、进入阵列卡设置,按CTRL+R进入阵列卡BIOS设置 下面那一堆英文,就是THE BATTEY开头,以ASSISTANCE结束的这段,是提示阵列卡未接电池,可以忽略,不影响正常使用。 2、阵列BIOS默认界面 3、在CONTROLLER菜单上面按F2键,如图

弹出菜单第一位,选择Create New VD,创建新的阵列 显示“Create New VD”(创建新 VD)屏幕。光标位于“RAID Levels”(RAID 级别)选项上。按 键显示 RAID 级别。

按下箭头键选择 RAID 级别,然后按 键。 按 键将光标移动到物理磁盘列表。 使用下箭头键高亮度显示某个物理磁盘,并按空格键选择该磁盘。 如果需要,选择其它磁盘。 按 键将光标移动到“Basic Settings”(基本设置)框,然后设置虚拟磁盘的大小和名称。 最重要的出来了 按 键将光标移动到“Advanced Settings”(高级设置)。如图 按空格键激活这些设置,以便可以对其进行更改。 X 将显示在“Advanced Settings”(高级设置)旁边。这些设置为磁条元大小和读取策略。您还可以选择高级选项,例如将高速缓存策略强制为回写式、初始化虚拟磁盘及配置专用热备用。显示窗口时将显示这些参数的默认值。可以接受默认值或对其进行更改。 执行以下步骤来选择虚拟磁盘参数: 按 键将光标移动到要更改的参数。 按下箭头键打开参数并向下滚动设置列表。 要更改磁条元大小,请按 键高亮度显示“Stripe Element Size”(磁条元大小)。

磁盘阵列基础知识

基本的RAID介绍 RAID是英文Redundant Array of Independent Disks(独立磁盘冗余阵列),简称磁盘阵列。下面将各个级别的RAID介绍如下。 RAID0 条带化(Stripe)存储。理论上说,有N个磁盘组成的RAID0是单个磁盘读写速度的N 倍。RAID 0连续以位或字节为单位分割数据,并行读/写于多个磁盘上,因此具有很高的数据传输率,但它没有数据冗余,因此并不能算是真正的RAID结构。 RAID1 镜象(Mirror)存储。它是通过磁盘数据镜像实现数据冗余,在成对的独立磁盘上产生互为备份的数据。当原始数据繁忙时,可直接从镜像拷贝中读取数据,因此RAID 1可以提高读取性能。RAID 1是磁盘阵列中单位成本最高的,但提供了很高的数据安全性和可用性。当一个磁盘失效时,系统可以自动切换到镜像磁盘上读写,而不需要重组失效的数据。 RAID2 海明码(Hamming Code)校验条带存储。将数据条块化地分布于不同的硬盘上,条块单位为位或字节,使用称为海明码来提供错误检查及恢复。这种编码技术需要多个磁盘存放检查及恢复信息,使得RAID 2技术实施更复杂,因此在商业环境中很少使用。

RAID3 奇偶校验(XOR)条带存储,共享校验盘,数据条带存储单位为字节。它同RAID 2非常类似,都是将数据条块化分布于不同的硬盘上,区别在于RAID 3使用简单的奇偶校验,并用单块磁盘存放奇偶校验信息。如果一块磁盘失效,奇偶盘及其他数据盘可以重新产生数据;如果奇偶盘失效则不影响数据使用。RAID 3对于大量的连续数据可提供很好的传输率,但对于随机数据来说,奇偶盘会成为写操作的瓶颈。 RAID4 奇偶校验(XOR)条带存储,共享校验盘,数据条带存储单位为块。RAID 4同样也将数据条块化并分布于不同的磁盘上,但条块单位为块或记录。RAID 4使用一块磁盘作为奇偶校验盘,每次写操作都需要访问奇偶盘,这时奇偶校验盘会成为写操作的瓶颈,因此RAID 4在商业环境中也很少使用。 RAID5

RAID基本概念..

RAID基本概念,专用术语介绍 我们提供的 RAID 卡支持各种常用 RAID级别,如 0,1,5,10,50 等,您可以根据数据的重要性来选择。在开始使用 RAID 卡之前,我们希望您能够对下面的概念有较深的理解,从而更好的配置和使用您的服务器。 RAID 0 是无数据冗余的存储空间条带化,具有低成本、极高读写性能、高存储空间利 用率的RAID级别,适用于Video / Audio存储、临时文件的转储等对速度要求极其严格 的特殊应用。但由于没有数据冗余,其安全性大大降低,构成阵列的任何一块硬盘损 坏都将带来数据灾难性的损失。 RAID1 使用磁盘镜像(disk mirroring)的技术,是两块硬盘数据完全镜像,安全性好, 技术简单,管理方便,读写性能均好。但其无法扩展(单块硬盘容量),数据空间浪 费大。 RAID 5 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RAID技术。各块独立硬盘进行条带化分割,相同的条带区 进行奇偶校验(异或运算),校验数据平均分布在每块硬盘上。以n块硬盘构建的RAID 5 阵列可以有n-1 块硬盘的容量,存储空间利用率非常高。RAID 5 具有数据安全、较 好的读写速度,空间利用率高等优点,应用非常广泛,但不足之处是 1 块硬盘出现故 障以后,整个系统的性能大大降低。 RAID10 是RAID1 和RAID0的结合,RAID50 是RAID5和RAID0 的结合。鉴于RAID0、RAID1 和RAID5 的优缺点,RAID10 与RAID 50成为它们之间最好的平衡点。如果您的配置中 硬盘数目超过 6 块,我们强烈建议您选择RAID10 或RAID 50。 总的来说,RAID0及 RAID1 最适合PC服务器及图形工作站的用户,提供最佳的性能及最便 宜的价格。RAID5 适合于银行、金融、股市、数据库等大型数据处理中心 OLTP 应用,同时提供数据的安全性与较高读写性能。 MegaRAID BIOS Configuration Utility配置介绍 当系统开机引导检测到Lsilogic megaraid 控制器时,系统会显示RAID

曙光SAS RAID卡配置工具与操作指南

前言 感谢您选用曙光服务器,配置曙光服务器SAS RAID卡前请详细阅读本手册。 本手册主要介绍了RAID的功能以及对各RAID级别进行了解释;同时对于曙光服务器中的SAS RAID卡的配置进行了说明。 本手册主要包括如下三个部分: 一、RAID简介及各RAID级别介绍; 二、对基于LSI ROC1078芯片的RAID卡的配置、操作系统下的管理工具的安装使用进行了介绍; 三、对基于Adaptec SAS RAID卡的配置、作系统下的管理工具的安装使用进行了介绍。 版权所有 ?2006 曙光信息产业有限公司。 本手册受版权法保护,本手册的任何部分未经曙光信息产业有限公司授权,不得擅自复制或转载。 本手册中提到的信息,如因产品升级或其他原因而导致变更,恕不另行通知。 “Lsilogic”及图标是LSI公司的注册商标。 “Adaptec”及图标是Adaptec公司的注册商标。 其他注册商标均由其各自的商标持有人所有。

目录 前言--------------------------------------------------------------------------------1第一章 Raid技术简介---------------------------------------------------------3 1 Raid技术简介------------------------------------------------------------------------------------------3 2 Raid级别简介------------------------------------------------------------------------------------------3 3 Raid各级别的对比------------------------------------------------------------------------------------8 4 Raid术语简介------------------------------------------------------------------------------------------8 第二章 LSI Raid配置及管理软件介绍-----------------------------------12 2.1 LSI Raid WebBIOS Configuration Utility配置向导------------------------------------------12 2.1.1 WebBIOS Configuration Utility简介---------------------------------------------------12 2.1.2 如何进入WebBIOS Configuration Utility--------------------------------------------12 2.1.3 WebBIOS Configuration Utility 存储配置--------------------------------------------14 2.1. 3.1 自动配置:-------------------------------------------------------------------------------15 2.1. 3.2 自定义配置:----------------------------------------------------------------------------15 2.1.4 设置热备盘(Hot Spare)---------------------------------------------------------------17 2.1.5查看及修改相关配置信息----------------------------------------------------------------19 2.2 MegaRaid Storage manager 管理软件安装与使用-------------------------------------------23 2.2.1 MegaRaid Storage manager在Windows下的安装----------------------------------24 2.2.2 MegaRaid Storage manager配置与使用-----------------------------------------------28 2.2.3 MegaRaid Storage manager 管理软件在Linux系统下的安装与使用--------35 第三章 Adaptec Raid配置及管理软件介绍------------------------------36 3.1 Adaptec Configuration Utility配置向导--------------------------------------------------------36 3.1.1 Array Configuration Utility---------------------------------------------------------------37 3.1.2 SerialSelect Utility--------------------------------------------------------------------------43 3.1.3 Disk Utilities---------------------------------------------------------------------------------44 3.1.4 View the Event Log------------------------------------------------------------------------44 3.2 Adaptec Storage Manager 管理软件安装与使用---------------------------------------------45 3.2.1 Adaptec Storage manager在Windows下的安装-------------------------------------45 3.2.2 Adaptec Storage Manager配置与使用-------------------------------------------------48 3.2.3 Adaptec Storage manager在Linux下的安装与使用--------------------------------55

磁盘阵列配置全程解

磁盘阵列配置全程解(图) 说到磁盘阵列(RAID,Redundant Array of Independent Disks),现在几乎成了网管员所必须掌握的一门技术之一,特别是中小型企业,因为磁盘阵列应用非常广泛,它是当前数据备份的主要方案之一。然而,许多网管员只是在各种媒体上看到相关的理论知识介绍,却并没有看到一些实际的磁盘阵列配置方法,所以仍只是一知半解,到自己真正配置时,却无从下手。本文要以一个具体的磁盘阵列配置方法为例向大家介绍磁盘阵列的一些基本配置方法,给出一些关键界面,使各位对磁盘阵列的配置有一个理性认识。当然为了使各位对磁盘阵列有一个较全面的介绍,还是先来简要回顾一下有关磁盘阵列的理论知识,这样可以为实际的配置找到理论依据。 一、磁盘阵列实现方式 磁盘阵列有两种方式可以实现,那就是“软件阵列”与“硬件阵列”。 软件阵列是指通过网络操作系统自身提供的磁盘管理功能将连 接的普通SCSI卡上的多块硬盘配置成逻辑盘,组成阵列。如微软的Windows NT/2000 Server/Server 2003和NetVoll的NetWare两种操作系统都可以提供软件阵列功能,其中Windows NT/2000 Server/ Server 2003可以提供RAID 0、RAID 1、RAID 5;NetWare操作系统

可以实现RAID 1功能。软件阵列可以提供数据冗余功能,但是磁盘子系统的性能会有所降低,有的降代还比较大,达30%左右。 硬件阵列是使用专门的磁盘阵列卡来实现的,这就是本文要介绍的对象。现在的非入门级服务器几乎都提供磁盘阵列卡,不管是集成在主板上或非集成的都能轻松实现阵列功能。硬件阵列能够提供在线扩容、动态修改阵列级别、自动数据恢复、驱动器漫游、超高速缓冲等功能。它能提供性能、数据保护、可靠性、可用性和可管理性的解决方案。磁盘阵列卡拥有一个专门的处理器,如Intel的I960芯片,HPT370A/372 、Silicon Image SIL3112A等,还拥有专门的存贮器,用于高速缓冲数据。这样一来,服务器对磁盘的操作就直接通过磁盘阵列卡来进行处理,因此不需要大量的CPU及系统内存资源,不会降低磁盘子系统的性能。阵列卡专用的处理单元来进行操作,它的性能要远远高于常规非阵列硬盘,并且更安全更稳定。 二、几种磁盘阵列技术 RAID技术是一种工业标准,各厂商对RAID级别的定义也不尽相同。目前对RAID级别的定义可以获得业界广泛认同的有4种,RAID 0、RAID 1、RAID 0+1和RAID 5。 RAID 0是无数据冗余的存储空间条带化,具有成本低、读写性能极高、存储空间利用率高等特点,适用于音、视频信号存储、临时文件的转储等对速度要求极其严格的特殊应用。但由于没有数据冗

RAID入门一页通

RAID入门一页通,最全的RAID技术、原理在线图 解 中国存储网 2014-05-27 12:54 我要投稿 导读:RAID一页通整理所有RAID技术、原理并配合相应RAID图解,告诉你什么是RAID,RAID技术的分类,RAID原理,各级别RAID图解,软件RAID及硬件RAID的实现方法。 序 RAID一页通整理所有RAID技术、原理并配合相应RAID图解,给所有存储新人提供一个迅速学习、理解RAID技术的网上资源库,本文将持续更新,欢迎大家补充及投稿。中国存储网一如既往为广大存储界朋友提供免费、精品资料。在这里我们还推荐形象的看水桶学Raid 和一个Raid学习的Flash短片。 1.什么是Raid; RAID(Redundant Array of Inexpensive Disks)称为廉价磁盘冗余阵列。RAID 的基本原理是把多个便宜的小磁盘组合到一起,成为一个磁盘组,使性能达到或超过一个容量巨大、价格昂贵的磁盘。 目前RAID技术大致分为两种:基于硬件的RAID技术和基于软件的RAID技术。其中在Linux 下通过自带的软件就能实现RAID功能,这样便可省去购买昂贵的硬件 RAID 控制器和附件就能极大地增强磁盘的 IO 性能和可靠性。由于是用软件去实现的RAID功能,所以它配置灵活、管理方便。同时使用软件RAID,还可以实现将几个物理磁盘合并成一个更大的虚拟设备,从而达到性能改进和数据冗余的目的。当然基于硬件的RAID解决方案比基于软件RAID 技术在使用性能和服务性能上稍胜一筹,具体表现在检测和修复多位错误的能力、错误磁盘自动检测和阵列重建等方面。 2.RAID级别介绍; 一般常用的RAID阶层,分别是RAID 0、RAID1、RAID 2、RAID 3、RAID 4以及RAID 5,再加上二合一型 RAID 0+1﹝或称RAID 10﹞。我们先把这些RAID级别的优、缺点做个比较: RAID级别相对优点相对缺点 RAID 0 存取速度最快没有容错 RAID 1 完全容错成本高 RAID 2 带海明码校验,数据冗余多,速度慢

RAID系统基础知识

RAID系统基础知识 1.1 SCSI基础知识 在配置磁盘阵列系统之前,你必须了解一些SCSI的基础知识。 ●SCSI ID SCSI ID是安排给一个SCSI设备的唯一的编号,这使这些设备在通过SCSI总线连接到主机后,能够很好的与主机之间交换信息。每个SCSI设备和SCSI卡必须有一个SCSI ID号(Fast SCSI-2 = 0 ~7,Ultra Wide/Ultra2 SCSI = 0 ~ 15)。一个ID号将唯一的定义在同一SCSI总线.上的一个设备,不能有多个设备使用同一ID号。如果一台主机有两条SCSI总线,则不同SCSI总线上的设备可以有相同SCSI ID号。 ●Terminator(终结器) 基于SCSI的定义,SCSI总线必须在两端终结。这就是说,连接在SCSI总线最末端的设备必须使其终结器有效。连接在SCSI总线中间的设备必须使其终结器失效。其实,终结是为了使数据信号能不失真的在SCSI总线上传输。一些SCSI设备要手工加上或去掉终结器,而另一些设备内建有终结器,通过开关或软件命令使终结器有效或失效。 1.2 Why disk array ●我们需要磁盘阵列 在过去的七年间,PC机速度提高了50多倍,这种进步导致现在已能制造出功能非常强大的PC机,它们能执行那些以前被认为只有在大得多并且贵得多的机器上才能完成的任务. 但是,存储数据的设备(指硬磁盘)的处理速度未能跟上来。图1说明了两者的巨大差异。虽然磁盘驱动器的性能就其价格容量比来说大大改善了,它的实际速度却只提高了3-4倍。因此,九十年代末最强大的计算将是那些磁盘系统性能优化的机器,如果磁盘系统的性能得到像计算机处理系统性能那样的改善,我们就有了真正的超级微型计算机. 的速度对比 目前已经研制了 新的技术来缩小 日益增大的计算 机主机和磁盘驱 动之间的性能差 距,这就是现在正 在被人们逐渐认 识的磁盘阵列技 术。磁盘阵列技术 可以详细地划分 为若干个级别0 - 5 RAID技术。RAID是廉价冗余磁盘阵列(Redundant Array of Inexpensive Disk)的简称。某些级别的RAID技术可以把速度提高到单个磁盘驱动器的400% 。磁盘阵列把多个磁盘驱动器连接在一起协同工作,大大提高了速度,同时把磁盘系统的可靠性提高到接近无错的境界。这些“容错”系统速度极快,同时可靠性极高。

RAID详解-AMD篇

RAID详解-AMD篇 前言、RAID模式简介 RAID(Redundant Array of Independent Disks)若干个单独的硬盘组成一个逻辑的磁 盘。中文一般叫做磁盘阵列。 常见的RAID模式有5种:RAID 0,RAID 1,RAID 5,RAID 10,JBOD 1、RAID 0(串列)就是把2个(2个以上)硬盘串连在一起组成一个逻辑硬盘,容量是原来的2倍(或2倍以上)。向硬盘写入数据时,同时写入2个硬盘,每个硬盘写入一半,读出时也是从2个硬盘读取,所以速度比单个硬盘快。RAID0是提高硬盘速度。 2、RAID 1(镜像)就是把2个(2个以上)硬盘并连在一起组成一个逻辑硬盘,容量不变,一个硬盘是另一个硬盘的镜像。向硬盘写入数据时,同时写入2个硬盘,每个硬盘写入同样的数据,当一个硬盘有故障,另一个硬盘可以继续工作,更换故障硬盘后,便向新硬

盘复制数据,继续保持2个硬盘存储相同的数据。RAID1是保证数据安全。 3、RAID 5(交叉分布奇偶校验的串列)至少要3个硬盘组成,向硬盘写入数据的同时还写入数据的奇偶校验。速度与2个硬盘的RAID0一样,容量是2个硬盘之和,当其中一个硬盘有故障,更换硬盘后可以恢复这个硬盘的数据。RAID5是既提高速度又保护数据安全。 4、RAID 10(串列和镜像)至少要4个硬盘,就是每2个硬盘组成串列后再做镜像。RAID10的容量是2个硬盘容量之和,其中任何一个硬盘有故障,系统都可以正常工作,当更换硬

盘后就像这个硬盘恢复原来的数据。RAID0是既提高速度又保护数据安全。 5、JBOD严格说不是RAID,它是可以把不同容量的硬盘串连成一个大的逻辑盘,与RAID0

实战RAID5 手把手教你组磁盘阵列 5精编版

实战RAID5 手把手教你组磁盘阵列 5 随着PC硬件的不断发展,以前多见于服务器等高端应用的RAID5技术也出现在PC机上。许多玩家开始接触到这种提升速同时也能确保数据安全性的良好的解决方案。 RAID 5 模式的入门知识 RAID 5 是一种存储性能、数据安全和存储成本兼顾的存储解决方案。它既能实现RAID 0的高速存储读取功能也能够实现RAID 1的数据恢复功能,可以说是RAID 0和RAID 1的折衷方案。 RAID 5为系统提供数据安全保障,但保障程度要比磁盘镜像低而磁盘空间利用率要比磁盘镜像高。同时RAID 5还具有和RAID 0相近似的数据读取速度,只是多了一个奇偶校验信息,而且存储成本相对较低。 RAID 5至少需要三块硬盘才能实现阵列,在阵列当中有三块硬盘时,RAID控制器将会把需要存储的数据按用户定义的分割大小把文件分成碎片再分别存储到其中的两块硬盘上,此时另一块硬盘不接收文件碎片,只用来存储其它两块硬盘的校验信息,这个校验信息是通过RAID控制器上的单独的芯片运算产生的,而且可以通过这个校验信息来恢复存储在两块硬盘上的数据。 另外,这三块硬盘的任务也是随机的,也就是说在这次存储当中可能是1号硬盘和2 好硬盘用来存储分割后的文件碎片,那么在下次存储的时候可能就是2号硬盘和3号硬盘来完成这个任务了。可以说,在每次存储操作当中,每块硬盘的任务是不一样的,不过,不管任务怎么随机分配也是两块硬盘用来存储数据信息,另一块硬盘用来存储校验信息。 RAID 5可以利用三块硬盘同时实现RAID 0的加速功能也实现RAID 1的数据备份功能,并且当其中的一块硬盘损坏之后,加入一块新的硬盘也可以实现数据的还原。 RAID 5模式并不是完全没有缺点,如果阵列当中某块硬盘上的信息发生了改变的话,那么就需要重新计算文件分割碎片,并且,校验信息也需要重新计算,这时,三个硬盘都需要重新调用那么整个系统性能将会降下来。如果要做RAID 5阵列的话,最好使用相同容量相同速度的硬盘,RAID 5模式的有效容量是阵列中容量最小的硬盘容量乘上阵列中硬盘数减一后的数目,这是因为其中有一块硬盘用来存放校验信息。 RAID 5既能够实现速度上的加倍,同时也能够保证数据的安全性,所以在很多高端系统当中都使用这种RAID模式。 如何实现 RAID 5: ATA RAID控制器目前市场上的RAID控制器主要有两种,一是主板上集成的IDE RAID 控制器,现在很多高端主板都具有集成 ATA RAID 控制器。

RAID卡配置说明

此文档为自行整理,非官方提供资料,仅供参考。疏漏之处敬请反馈。 对RAID进行操作很可能会导致数据丢失,请在操作之前务必将重要数据妥善备份,以防万一。 名称解释: Disk Group:磁盘组,这里相当于是阵列,例如配置了一个RAID5,就是一个磁盘组 VD(Virtual Disk):虚拟磁盘,虚拟磁盘可以不使用阵列的全部容量,也就是说一个磁盘组可以分为多个VD PD(Physical Disk):物理磁盘 HS:Hot Spare 热备 Mgmt:管理 【一】,创建逻辑磁盘 1、按照屏幕下方的虚拟磁盘管理器提示,在VD Mgmt菜单(可以通过CTRL+P/CTRL+N切换菜单),按F2展开虚拟磁盘创建菜单 2、在虚拟磁盘创建窗口,按回车键选择”Create New VD”创建新虚拟磁盘

3、在RAID Level选项按回车,可以出现能够支持的RAID级别,RAID卡能够支持的级别有 RAID0/1/5/10/50,根据具体配置的硬盘数量不同,这个位置可能出现的选项也会有所区别。 选择不同的级别,选项会有所差别。选择好需要配置的RAID级别(我们这里以RAID5为例),按回车确认。

4、确认RAID级别以后,按向下方向键,将光标移至Physical Disks列表中,上下移动至需要选择的硬盘位置,按空格键来选择(移除)列表中的硬盘,当选择的硬盘数量达到这个RAID级别所需的要求时,Basic Settings的VD Size中可以显示这个RAID的默认容量信息。有X标志为选中的硬盘。 选择完硬盘后按Tab键,可以将光标移至VD Size栏,VD Size可以手动设定大小,也就是说可以不用将所有的容量配置在一个虚拟磁盘中。如果这个虚拟磁盘没有使用我们所配置的RAID5阵列所有的容量,剩余的空间可以配置为另外的一个虚拟磁盘,但是配置下一个虚拟磁盘时必须返回VD Mgmt创建(可以参考第13步,会有详细说明)。VD Name根据需要设置,也可为 空。 注:各RAID级别最少需要的硬盘数量,RAID0=1 RAID1=2 RAID5=3 RAID10=4 RAID50=6

IBM阵列卡设置(图解)

ServeRaid MR 5000 阵列卡WebBIOS配置 一.启动WebBIOS 启动WebBIOS有两种方法 1.配置有ServeRaid MR 5000阵列卡的服务器,在开机自检的过程中会有CTRL+H的提示。按下CTRL+H组合键后会出现阵列卡配置界面 2.开机按F1进入UEFI配置界面 选择System Settings->Adapters and UEFI Drivers,可以看到配置的阵列卡,按回车选中后,按1进入WebBIOS

1.在WebBIOS中选择配置向导Configuration Wizard 2.选择New Configuration,选择后会清除现有阵列卡上的所有阵列信息; 如果此时阵列卡上已经配置了其他阵列,此处请选择Add Configuration。

选择Yes确定 3.选择手动配置Manual Configuration

4.选择要配置在阵列中的硬盘,按Add to Array从左边的Drivers中选到右边的Driver Groups中,配置RAID1需要2块硬盘,配置RAID5至少需要3块 硬盘。 5.选好硬盘后,选择Accept DG后点击Next

6.在左侧的ArrayWithFreeSpace中选中刚刚做好的Disk Groups按Add to SPAN添加到右侧的span中,然后选择Next 7.Virtual Disk配置界面,选好Virtual Disk参数后,点选Accept接受配置, 最后选择Next。 ·RAID Level中可以选择要配置的RAID级别;

·右侧的Possible RAID Level中显示可能的RAID级别的磁盘容量,比如示例中三个73G的硬盘配置raid0容量约为200G,而如果配置RAID5容量约为134G; ·Select size选项中可以修改Virtual Disk的容量,通常这个值设定为该磁盘组RAID级别的最大容量。注意单位选择GB 8.在最后的确认画面里点选Accept接受配置,然后会要求确认保存配置和初始化清除数据,就完成了对阵列的配置。

全程图解--教你如何做RAID磁盘阵列1

全程图解--教你如何做RAID磁盘阵列 本文将以一款服务器的磁盘阵列配置实例向大家介绍磁盘阵列的具体配置方法。当然,不同的阵列控制器的具体配置方法可能不完全一样,但基本步骤绝大部分是相同的,完全可以参考。 说到磁盘阵列(RAID,Redundant Array of Independent Disks),现在几乎成了网管员所必须掌握的一门技术之一,特别是中小型企业,因为磁盘阵列应用非常广泛,它是当前数据备份的主要方案之一。然而,许多网管员只是在各种媒体上看到相关的理论知识介绍,却并没有看到一些实际的磁盘阵列配置方法,所以仍只是一知半解,到自己真正配置时,却无从下手。 在本文中给出一些关键界面,使各位对磁盘阵列的配置有一个理性认识。当然为了使各位对磁盘阵列有一个较全面的介绍,还是先来简要回顾一下有关磁盘阵列的理论知识,这样可以为实际的配置找到理论依据。 一、磁盘阵列实现方式 磁盘阵列有两种方式可以实现,那就是“软件阵列”与“硬件阵列”。 软件阵列是指通过操作系统自身提供的磁盘管理功能将连接的普通SCSI卡上的多块配置成逻辑盘,组成阵列。如的Windows NT/2000

Server/Server 2003和NetVoll的NetWare两种都可以提供软件阵列功能,其中Windows NT/2000 Server/Server 2003可以提供RAID 0、RAID 1、RAID 5;NetWare操作系统可以实现RAID 1功能。软件阵列可以提供数据冗余功能,但是磁盘子系统的性能会有所降低,有的降代还比较大,达30%左右。 硬件阵列是使用专门的磁盘阵列卡来实现的,这就是本文要介绍的对象。现在的非入门级服务器几乎都提供磁盘阵列卡,不管是集成在上或非集成的都能轻松实现阵列功能。硬件阵列能够提供在线扩容、动态修改阵列级别、自动数据恢复、驱动器漫游、超高速缓冲等功能。它能提供性能、数据保护、可靠性、可用性和可管理性的。 磁盘阵列卡拥有一个专门的,如Intel的I960芯片,HPT370A/372 、Silicon Image SIL3112A等,还拥有专门的存贮器,用于高速缓冲数据。这样一来,服务器对磁盘的操作就直接通过磁盘阵列卡来进行处理,因此不需要大量的CPU及系统资源,不会降低磁盘子系统的性能。阵列卡专用的处理单元来进行操作,它的性能要远远高于常规非阵列硬盘,并且更安全更稳定。 二、几种技术 RAID技术是一种工业标准,各厂商对RAID级别的定义也不尽相同。目前对RAID级别的定义可以获得业界广泛认同的有4种,RAID 0、RAID 1、RAID 0+1和RAID 5。

磁盘阵列产品基本知识

第一章磁盘阵列产品基本知识 一. SCSI理论 ?SCSI入门 SCSI(Small Computer System Interface,小型计算机系统接口)是由美国国家标准协会(ANSI)所订定的用来连接外围设备(Peripheral Device)的并行(Parallel)接口(Interface),由于较其他标准接口的传输速率为快,所以在较好的高档电脑、工作站、服务器上常用来作为硬盘及其他储存装置的接口。作为连结主机和外围设备的接口,它支持包括磁盘驱动器、磁带机、光驱、扫描仪在内的多种设备。它由SCSI控制器进行数据操作,SCSI控制器相当于一块小型CPU,有自己的命令集和缓存。 ?SCSI的几种规格 ?几点说明: ●

● Single-Ended中每个信号都是通过总线中的一根电缆传送的。 DIFF通过总线传送时是靠两根电缆上的电压差传送的。 S.E与DIFF的信号最大传输距离也不同。DIFF较S.E的有效电平高,信号衰减也较慢,所以传输距离也较远。 ●HVD和LVD DIFF又分为高压差分(HVD)和低压差分(LVD,Ultra 2 SCSI)。LVD使用3.3V电压,2个线路传输数据(1路为传输数据1路为数据校验),大大降低信号的干扰,增强了稳定性。 ●安装SCSI设备注意事项: 设置唯一ID:作为SCSI设备在SCSI总线的唯一识别符,绝对不允许重复,可选范围从0到15,SCSI主控制器通常占用ID 7。 总线终结器,SCSI设备是以菊花链形来连接的,在整条SCSI总线的最后一个物理SCSI设备上需要加终结器,防止反射信号给SCSI控制器。终结的方式有三种:自终结设备、物理总线终结器和自终结电缆。 安装SCSI设备的驱动程序。 二.光纤通道(Fibre Channel)技术介绍 作为数据中心存储海量数据的磁盘阵列,最主要的就是它的容量和速度。这方面从理论

LSI_阵列卡操作手册

LIS 阵列卡操作手册 2011-4-10 by LFM 一、 如何进入RAID 卡BIOS 界面 1、 开机到此界面时按下组合键Ctrl+H 进入RAID 卡BIOS 管理界面。 二、 BIOS 主界面 1、Controller Selection 选择RAID 卡(机器上安装有多张RAID 卡时) 按下组合键进入BIOS 界面 阵列卡信息

2、Controller Properties RAID卡属性设置 3、Scan Devices 刷新硬盘设备, 4、Virtual Drives 虚拟磁盘管理,设置阵列引导顺序-选择 要引导的阵列-选择-set boot drive〔currnet=0〕后点GO 5、Drives 物理硬盘管理 6、Configuration Wizard 创建阵列配置(配置向导) 7、Logical View/Physical View查看逻辑/物理磁盘(点击切换) 8、Events 事件日志 9、Exit 退出 三、创建阵列 1、查看物理硬盘在界面右面可看到可用于做RAID的硬盘 ○1Slot:0——为硬盘的物理位置,在0号端口。 ○2Unconfigured Good——好的,未配置的硬盘。 2、点击“Configuration Wizard”进入创建阵列配置,如图: 1 2 ○1Clear Configuration 清除所有的阵列配置信息 ○2New Configuration 新建RAID配置(会清除所有的数据,一般 只在新机器第一次做阵列时选择) ○3Add Configuration 曾加RAID配置

3、一般选择Add Configuration,按Nex t进入下一步: 1 ○1Manual Configuration 手动配置 ○2Automatic Configuration 自动配置 3、选Manual Configuration手动配置进入下一步: 1 2 ○1在左边“Drives”框中选择要做RAID的磁盘,按住Ctrl键可一次同时几个。○2选择完硬盘后点击“Add To Array”将选择好的硬盘添加到右边的“Drive Groups”磁盘组框中,如图:

服务器Raid教程全程图解手把手教你如何做RAID

服务器Raid教程:全程图解手RAID.. 把手教你如何做

没有做过亲手raid的朋友,这里有一篇受益匪浅的实战全程图解教程!不妨一看!

其实在论坛中,提到有关磁盘阵列配置的网友远不止上面这一位,针对这种情况,笔者就以一款服务器的磁盘阵列配置实例向大 家介绍磁盘阵列的具体配置方法。当然,不同的阵列控制器的具体配置方法可能不完 全一样,但基本步骤绝大部分是相同的,完全可以参考。 说到磁盘阵列(RAID,Redundant Array of Independent Disks),现在几乎成了网管员所必须掌握的一门技术之一,特别是中小型企业,因为磁盘阵列应用非常广泛,它是当前数据备份的主要方案之一。然而,许多网管员只是在各种媒体上看到相关的理论知识 介绍,却并没有看到一些实际的磁盘阵列配置方法,所以仍只是一知半解,到自己真正配置时,却无从下手。本文要以一个具体的磁盘阵列配置方法为例向大家介绍磁盘阵 列的一些基本配置方法,给出一些关键界面,使各位对磁盘阵列的配置有一个理性认识。当然为了使各位对磁盘阵列有一个较全面 的介还是先来简要回顾一下有关磁盘阵列 的理论绍,

知识,这样可以为实际的配置找到理论依据。 一、磁盘阵列实现方式

磁盘阵列有两种方式可以实现,那就是“软件阵列”与“硬件阵列”。 软件阵列是指通过网络操作系统自身提供 的磁盘管理功能将连接的普通SCSI卡上的多块硬盘配置成逻辑盘,组成阵列。如微软的Windows NT/2000 Server/Server 2003和NetV oll的NetWare两种操作系统都可以提供软件阵列功能,其中Windows NT/2000 Server/Server 2003可以提供RAID 0、RAID 1、RAID 5;NetWare操作系统可以实现RAID 1功能。软件阵列可以提供数据冗余功能,但是磁盘子系统的性能会有所降低,有的降代还比较大,达30%左右。 硬件阵列是使用专门的磁盘阵列卡来实现的,这就是本文要介绍的对象。现在的非入门级服务器几乎都提供磁盘阵列卡,不管是集成在主板上或非集成的都能轻松实现阵 列功能。硬件阵列能够提供在线扩容、动态修改阵列级别、自动数据恢复、驱动器漫游、超高速缓冲等功能。它能提供性能、数据保护、可靠性、可用性和可管理性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