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改良主要施工方案

土壤改良主要施工方案
土壤改良主要施工方案

土壤改良主要施工

方案

土壤改良主要方法

土壤改良定义

土壤改良是针对土壤的不良质地和结构,采取相应的物理、生物或化学措施,改进土壤性状、结构,提高土壤肥力,增加作物质量、产量,改进人类生存土壤环境的过程。

土壤改良方法

一、贫瘠土壤改良

1、瘠薄粘重土壤

(1)、重施有机肥料。施入的有机肥料易于形成腐殖质,从而促进团粒结构的形成,改变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一般每年每亩施有机肥15—20吨,3—4年即可行成良好的基地。

(2)、压砂降低粘性。有条件的情况下,每亩地施入河砂土

20~30吨,连续两年,配合施有机肥料,可使粘重土壤得到改

良。

2、低洼盐碱地贫瘠土壤改良

(1)、增施有机肥料。结合土壤深耕,切断表土与底土毛细管的联系,让有机肥料转化成腐殖质,促使表土层形成团粒结

构,提高土壤肥力。

(2)、经过平整土地、土壤培肥、种植耐碱作物与绿色肥料等农业生物措施,改良土壤、提高肥力。

(3)、使用土壤化学改良剂。

3、砂质土壤肥力改良

(1)、大量施用有机肥料。把各种厩肥,堆肥在春耕或秋耕时翻入土中,提高有机质含量,借助有机质的缓冲作用,适当多施可溶性化学肥料,保存在土中不至流失。

(2)、大量施用河泥,塘泥。如果每年能亩施河泥5~10 吨。几年后土壤肥力必然能大幅度提高,过度疏松,漏水,漏肥的现象将大有改进。

(3)、种植绿肥。在两季作物间隔的空余季节,种植豆类科蔬菜间作,轮作,以增加土壤中的腐殖质和氮素肥料。

(4)、客土改良、深翻压砂。对土壤进行深翻,使底层的粘土与表层砂土掺合,以降低其砂性。也能够采取客土改良的办法降低砂性,提高土壤的储水储肥能力。

二、过砂、过粘土壤改良:

1、增施有机肥。经过加大有机肥施用量,将砂土凝结成小土团改变砂土松散、无结构的不良状况,提高养分的吸收储存;将黏土粘结的大土块碎裂成大小适中的土块,增加土壤的通透性,弥补土壤质地过砂、过粘带来的缺陷。

2、掺杂客土,改良土质。将质地过砂、过粘的土壤(客土)掺和到过粘或过砂的土壤(本土)中去改变本土质地,改良的深度范围为土壤耕作层。沙土掺黏的比例无明确要求,而黏土掺沙要求沙的掺入量比需要改良的黏土量大。

3、翻淤压砂,翻砂压淤。当某地的底层与耕层土壤差别较大时,能够经过耕翻,将底土作为客土,翻动起来与耕层土混合,达到调节耕层质地目的。

4、引洪漫砂。洪水中所带的淤泥来自于地表肥沃的泥土,将洪水有控制的引入农田,能够经过沉淀,增加砂土的土层厚度,

改良质地,肥沃土壤。

5、不同土质,不同措施。砂土整地时,畦低一些,垄宽一些,播种深一些。播种后要镇压接墒,肥料少量勤施;粘土整地时候,要求畦高垄窄。尽量冬耕晒田,多放水晒田,播种浅一

些,以利出苗。

三、泥土酸碱度改良:

1、酸性土壤改良

(1)、使用石灰中和酸性,每亩每次施20?25千克石灰, 直至改造为中性或微酸性土壤。

(2)、增施绿肥、农家肥,施足底肥,增加土中有机质,达到改进土壤酸性的效果。

(3)、增加灌溉次数,冲淡酸性对作物的危害。

(4)、增施碱性肥料,如碳酸氢铵、氨水、石灰氮、钙镁磷肥、磷矿石粉、草木灰等,中和土壤,提咼作物品质产量。

2、盐碱性土壤改良

(1)增施有机肥。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改进土壤理化性

状,增强土壤保水保肥能力

(2)种植绿肥。增加有机肥的同时增加覆盖,起到减少蒸发

和抑盐作用。

(3)合理耕作。合理耕作及时松土,可减少蒸发,破除板结,改进通气,抑制返盐,利于种子萌发和根系吸收。

(4)种植水稻。长时间泡水,土壤中盐分被压到耕层以下的地下水里,排出田外。

(5 )植树造林。降低风速,减少蒸发,减轻地面返盐。

(6 )刮除盐土。在春秋旱季,将含盐表土刮除,移出耕地外,降低土壤含盐量。

(7)化学改良。经过施用磷石膏、酸性化肥,施用抑盐剂等化学方法,改良碱性土壤。

胶东地区土壤改良:

胶东地区的土质属偏酸性砂质土壤,土壤通透性好,不易受涝害;耕作阻力小,便于耕作等优势,可是部分地区土壤存在酸性过重,结构过于松散,保水保肥能力差能缺陷,能够经过以下方式能够对土壤进行改良:

1、针对胶东地区土壤酸度过重问题,经过以下方式进行改良:

(1)、经过大量施用有机肥料、种植绿肥等方式,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中和土壤酸性,提高土壤保肥能力。

(2)、减少化学肥料特别是氨态氮肥的使用,避免由于肥料的施用过量及施肥方式不当造成土壤酸化。

(3)、用熟石灰及一些碱性土壤改良剂来中和土壤的酸性,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