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中的西方元素

岭南中的西方元素
岭南中的西方元素

1021

方的历史进程,从而完成了由“得风气之先”向“开风气之先”的飞跃。明清以前,岭南园林只是根据自身的自然环境和条件,或汲取一点江南文人园林的风格,但几乎

没有借鉴过西方园林建筑的内容,但在明清时期,岭南地区与西方交流更为密切,经济发达,造园活动也达到了一个高潮,在这个时期,岭南园林在汲取西方文化进行中西文化交流的对话中,选择了统一调和、博采众长、为我所用的积极策略,在以中国传统园林为基础的条件下,吸收了大量的西方文化,而近代岭南园林的创新发展也是以西方文化的输入为契机的。特别是岭南的私家园林,其布局各具特色,结合了许多西方园林的思想和手法,例如岭南

四大名园——番禺的余荫山房、顺德的清晖园、东莞的可园和佛山的梁园,虽不像江南园林轻盈秀丽,曲折幽邃,亦不像北方园林的稳重典雅,雍容华贵,但它拥有江南、北方园林所不能比拟的最大特色-擅长汲取借鉴西方园林建筑的风格,以一种“万物皆备于我”的心态,拿来为我所用,从而形成了颇具岭南特色的园林风格。

2.岭南园林布局手法中的西方元素

中国园林是本着“源于自然,高于自然”的造园思想,在园林布局中将建筑、山水、植物融为一体,把自然美与人工美相结合,追求“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艺术境界,是自然山水式园林的突出代表;与中国园林形成鲜明对比的西方的传统园林则规整式园林的代表,园林布局讲究几何图案的组织和配合,强调人工美和几何美。岭南园林作为中国三大园林体系(北方园林、江南园林、岭南园林)的一个分支,继承了中国古典园林的传统思想,但由

于岭南地区特殊的自然地理环境和开放兼容的文化性,形成了岭南园林的独特风格。岭南园林在布局手法上是以中国传统园林为基础,并吸收了西方园林几何规则形的布局。园林布局规整严谨,甚至连庭院路径也采用规整的形体图案,例如梅州市晚清诗人黄遵宪的故居人境庐(图1)不规则的几何图形的运用岭南园林布局手法的重要特征。

岭南近代营造的私家园林——潮阳西园是一个中西合璧的典型代表,西园的总体布局不同与中国传统的造园手法,大门西向,进门就是开阔的水庭,正对大门的水面布置有六角亭一座,在西园北端的为两层住宅,住宅南北朝向,面向中庭,布局对称规整,平面基本上是潮汕民居的五间加边房式,但吸收了西式建筑的布局格式。建筑取消内天井,代之以内廊组织的洋楼式

住宅,楼前两侧加设客房(己拆),中西结合,因地制宜,相互交错,巧妙经营

潮州“梨花梦处”书斋园林,园林分为南、北两部分,南部为书斋、北部为观戏处,两者都附有庭园,而且都以建筑或围墙围合成规则的长方形庭院。两个庭院以围墙间隔,有一圆洞门联系两部分。再如粤东普宁春桂园,利用旧城河道,沿河道两岸布置建筑物围合成园,北面布置有住宅、书斋、祠堂等建筑物,建筑物之间以一狭长的规则的河道相隔,并以廊道、亭谢、水舍相连;南面则布置了庭院,形成了一个几何形构图的规则的狭长形的园林布

局。

3.岭南园林构园四要素中的西方元素

中国的传统造园是以自然取胜,通过叠山理水,植物配置,浓缩自然山水美景。而岭南园林则强调以建筑、装饰、小品、植被综合取得的艺术效果,而这种效果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人工的艺术。

3.1 岭南园林中的建筑要素

19世纪以后,在西方文化的进一步影响下,岭南园林中的建筑也开始出现了西方的建筑形式和特征。例如潮阳西园,西园临街开门三间,采用潮汕传统门房式.前有凹门廊,后有宽畅门厅,适应岭南多雨气候.然而门房造型却为西洋平顶柱廊式(图6)。从园内建筑而言,园中两栋主要建筑物均各有所长。其中,北端住宅平面保存着潮汕民居的基本特点,但采用了西洋中廊和边梯手法;并干入口处加设三间西洋式别墅常见的开敞式柱范外廊(图7

)。建筑上盖四坡洋式屋顶,集中排水,中西结合,自然合理。而南端书斋平面则用潮汕传统园林厅堂外廊式,立面以中国楼阁为主调.屋顶挑垂柱琉璃瓦檐,墙面设玲珑通透的有色玻璃扇窗,间中有用西式拱窗媚和宝瓶琉璃栏杆,中西样式融为一体,风格别有品味。此外,澳门卢廉若花园的水榭厅春草堂,外观造型采用的是外廊式平顶建筑,其柱子采用了古罗马的混合柱式。

在近代的岭南园林中,除了建筑的造型受到了西方文化的影响外,建筑细部和装饰装修等

方面也吸取了大量的西方的建筑形式和技术,这一点将在后面做更为详尽的介绍。

3.2 岭南园林中的山石要素

石是岭南园林中的一个重要的造景要素,因所处地理位置的关系,形成了岭南人酷爱石头并将千姿百态,玲珑奇巧的石头作为园中的一景,几乎是无园不石,而岭南园林叠石的手法也有很强的人工味。岭南园林由于规模小,故很少布置土山,而是以石为山。明代造园家计成对石景做法有这样叙述:“聚石垒围墙,居山可拟。墙中嵌壁岩,或顶植卉木、垂萝,似有深境。”这种附于墙面的叠石壁山,江南园林中见得不多,但在岭南园林中,却是一种

常用的石景手法,壁山石景有效地利用空间,使假山石状似山岩峭壁。广东潮阳西园的壁山叠石,仿海鸟景致,一潭池水模拟海面弯曲的堤岸呈现出渔岛的轮廓线,假山叠砌的渔岛峰峦起伏,峭壁悬崖,小道蜿蜒可登峰顶.下有水晶宫可观彩鱼。依壁石景独具匠心使人百游不厌、津津有味。而在西园石山的营构中,将传统中式假山体与西洋建筑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这更是中国造园史上的创举。“当游人过石桥.则见一石柱旋梯直立;柱径盈尺,高约三

丈;沿石柱为轴,挑出旋梯,梯宽仅容一人通过,石壁旁题:…螺径?。”拾级而上,见一石峰,当地名人林伯虔题名“耸翠”,由峰旁即可旋入近代西洋式的圆形玻璃光亭(图8)。

3.3岭南园林中的水体及植物要素

水庭造园是岭南理水的主要艺术手法,其几何曲线形水池造型也是岭南园林的特色之一。在西方造园思想的影响下,岭南园林的理水手法不同于江南园林那样,用自然的池形水面,其理水方式是以聚为主,池岸和水池形式较为规整。例如岭南名园番禺余荫山房是由两个规整形状的水池并列组成水庭,面积约有二百多平方米,水池的规整几何形状显然是受到西方园林水池布置的影响。环绕八角亭的水渠两旁以园径及花池花基划分几何图形的花圃,散

点山石,植白兰、荔枝、大树菠萝等花果树木及盆栽,化木扶疏,透过桥廊,相互掩映多致。深柳堂前廊伸出西式铁铸通花花檐,堂前月台左右各植炮仗花(迎春花)树一株,经一百多年风雨,古藤缠绕,茂盛苍劲,每逢春节期间满檐红花烂漫,宛如红雨一片,点缀山房景色,堪称一艳。

再如顺德清晖园水木清华,景致优美,其最大特色是设置在前部的较大长方形水庭,是一

石砌较规则的方池,与苏州自然式池型不同,明显带有欧洲古典园林的风格。

4.岭南园林材料和细部中的西方元素

岭南地区是典型的亚热带气候,天气炎热,故庭园常作平庭布置,屋宇多开敞以适合纳凉,并使内外空间互相渗透,园中常设船厅,船厅是岭南园林的一个突出特点,但船厅所用建筑材料大多为海外舶来品,而且岭南园林中的建筑造型及装饰纹样亦常仿西式,如建筑局部的西洋古典装饰-拱形门窗、欧式柱头、西洋式护栏构件、铁枝花饰样等等,构件预制化,也是外来文化的影响。此外,四大名园其隔扇都镶嵌套色玻璃这一舶来品,不仅成为四大

名园中最为亮丽的一道风景线,也是岭南私家园林善于吸收外来文化的最好例证。余荫山房的深柳堂、可园的双清室(亚字厅)、清晖园的小姐楼、梁园的群星草堂等众多园林建筑都使用了西式进口的套色玻璃和古色古香的满洲窗,成为中西文化交融的一个典范。余荫山房的紫兰色玻璃透过不同玻璃块观园景,会有春夏秋冬四季景致之变,红橙色的有若丽日满堂,草绿色的有如榕荫匝地,靛蓝色的又似白雪封天,色、影的运用使室内增添不少情趣,予人

一种清奇古雅的感受。此外,四大名园中还有很多建筑小品、建筑构件及建筑雕饰装修都运用了西方的手法。例如清晖园中船庭仿珠江上紫洞艇而建,具南方水乡特色,中式传统建筑中采用罗马式的拱形门窗,巴洛克柱头等也反映出中西文化兼容的岭南文化特点。东莞可园、余荫山房和清晖园的部分园林中还使用了进口的百页窗扇,据李斗《扬州画舫录》中载:四桥烟雨黄氏园中,涟漪阁之北有澄堂,“盖西洋人好碧,广州十三行有碧堂,其制皆以连

房广厦,蔽日透月为工,是堂效其制,故名澄碧”。而所谓好碧和蔽日透月,即指髹绿色的百页窗。再如余荫山房和清晖园的某些园林小品,像小姐楼运用了西式花瓶状栏杆等。同样,潮阳西园在借鉴、应用新材料、新技术上也有不少创新之举。例如:

(1)楼梯应用力学结构原理,梯板由墙体中悬出,不设梯梁,以轻取胜,当时被众人赞叹为奇神之梯,传为佳话。

(2)池中石桥采用折形平面,石板厚约15cm,桥下无柱支撑,设计大胆,前所未有。桥上栏杆用细铁枝柱构成图案花纹,极似欧洲近代新艺术运动风格,奇特轻巧,实为创举。

(3)“螺径”以同轴垂直悬板叠合成梯级,既节省用地又解决了垂直交通问题,轻盈奇特,显示了结构的悬挑之美,成为园中一景,别具匠心(图9)。

(4)在材料的运用方面,潮阳西园采用了当时极为少见的平板玻璃、铁枝柱、铸件、水泥、西方颜料等,并充分利用新型材料的各种性能,营造了像弯窿光棚、悬板石桥、“螺径”这类新的园林艺术形象。

可见,善于吸收外来建筑材料、技术和工艺于一身,融中西混合的装修装饰手法于一体己成为近代岭南园林的一大特色。

5.结语

岭南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和自然条件孕育出了开放的岭南文化,而正是这种文化个性,在面对外来文化时,才能以一种开阔的胸襟为我所用,而岭南园林作为中国三大园林体系之一,也是从岭南文化的深厚基础出发,汲取了西方文化的精华,探索融合中西文化,发展地域特色的道路,其最根本的一点也在于它的开放兼容性。而时至今日,处于新世纪的岭南园林,也需要继续秉承“开放兼容、多元并蓄”的文化个性,鲜明的时代特色和独特的地域风

格,并不断的汲取世界先进文化的精华,再创岭南园林的辉煌。

参考文献

①邓其生、彭长歆潮阳西园——中西合壁的岭南近代园林中国园林2004(06)

②周维权《中国古典园林史》清华大学出版社1990

③李权时《岭南文化》广东人民出版社1993

④岭南造园艺术研究华南理工大学

岭南建筑解析

从岭南文化角度分析岭南建筑 岭南文化的特征可以归纳为,三大文化体系和四大文化特征。三大文化体系即多元文化、海洋文化和商业文化。至于四大文化特征,即兼容性、务实性、世俗性和创新性,在近现代文化发展中还增加了辐射性。 1、多元文化。岭南地区在古代为南越百姓居住地,当时称土著文化。秦汉以后的几次动乱中,北方汉族徒迁南下带来了中原文化。长期来汉越文化交流融合,加上吸取了岭南周围地区如荆楚、闽越、吴越文化、还有海外一带的外来文化的优点,从而使岭南文化中的多元化成为其最大的特点。 2、海洋文化。在气候地理上的特点是开放、开朗、开敞,与大自然相融合,这是自然性、开放性的反映。此外,海洋文化交往、开拓、贸易多,吸取和传播文化也多,双方的先进技术和文化的交流也多。近代的中国和国外的交往都是从沿海地区的城镇作为交汇点产生和发展的,因此,海洋文化的特征就是开放、开拓。 3、商业文化。其特点是有经济头脑,带来竞争意识,但也带来功利主义、崇商崇利。处理好“利义”关系是关键,即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之关系,这也反映在传统文化与商业文化的关系上。 岭南文化的四个具体特征 1、兼容性。这是岭南文化在历史发展中反映出来最明显的特性之一。岭南人对待古代文化、外来文化、包括一切古今中外文化都能采取来者不拒、批判吸收,一切皆为我用的态度,这就是多元文化带来的效果。兼容性中最主要的原则是以我为主,也就是多元化是以中华文化为主。 2、务实性。这是商业文化带来的优点。要做生意,长期经营下去,就是靠诚信。要有信誉、诚实,要老实做人,商品实在,作风踏实。这是正确的、有道德的商业文化所带来的行为必然是务实。其次,商业文化也带来灵活变通的特点,这是与务实相辅相成的另一面。只要不违背务实、信誉,允许事物有一定的灵活和变通。 3、世俗性,这也是岭南文化主要特征之一。岭南土著文化是代表了南越人的文化,它是南越人生活、生产中的事物、观念以及礼仪、制度等方面的反映。在历史文化发展中,岭南文化代表了民间所需求的利益,如古代建筑中的祠堂、书塾,近代的商店、茶楼等老百姓喜爱和实用的这些民间建筑类型的产生,都是为老百姓所用的,这就是民俗性。 4、创新性,这也是商业文化和海洋文化带来的综合反映。创新是竞争的必需手段,也是任何事物要获得成功、胜利的必然途径。没有竞争,就不可能前进, 综合上述,岭南建筑的特征可归纳为:1、务实性,岭南建筑的本质所在,就是以真实为主;2、兼容性,古今中外,一切精华为我所用,这是岭南建筑博各家之长、丰富自己的做法;3、世俗性,这是岭南建筑注意民间建筑,大众化思想的表现;4、创新性,这是岭南建筑的主要特色和根本,一切以创新为主,在创新中求变。此外,随时着文化的发展,辐射性的作用也在岭南建筑中不断发展,也可以说是第五项特征了。 从建筑技术特征与表现分析岭南建筑 1、开敞通透的平面与空间布局 建筑平面布局中要考虑建筑的朝向,以便获得良好的通风条件。通透的空间,包括室内外空间过渡和结合的敞廊、敞窗、敞门以及室内的敞厅、敞梯、支柱层、敞厅大空间等。

中西方园林艺术的比较

一、中西方园林历史传统的异同 (一)中国园林发源于商、周时期,最早的形式是囿,囿是将一定的天然地域加以圈围,并在其中放养动物,以供帝王贵族狩猎游乐之用的场所,基本上保持了原有的自然地貌,审美与实用结合在一起。中式园林从“原始”状态脱胎出来,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工园林,园林从生产生活走向艺术是在春秋战国时期,此期社会动荡,战乱频繁,阶级对抗尖锐,政局复杂多变,使得一些文人士大夫阶级的自信心遭到崩溃,理想幻火,并逐渐确立了以自然、适意、淡泊为特征的人生折学与生活情趣,追求的是一种文人所特有的恬静淡雅的趣味、浪漫飘逸的风度、朴实无华的气质。他们选择了“隐居”,在山水花鸟的大自然中获得慰籍,但又不肯放弃城市的繁华生活,所以在自己居住的深宅大院内建立自然山水花园,以实现理想的“隐居”,寄情于山水,隐身于山林,复归大自然。正是此种崇尚自然的社会风尚,使艺术家产生了表现大自然优美的情感动力,使人的心灵得以净化,从而达到修身养性的目的,势必在文艺作品上打上深刻的烙印,从而影响到园林艺术的创作。 中国古代的文人士大夫,可说皆为文人,思想活跃,敏诗善文,擅画能歌,在文学和绘画方面有着很高的造诣。其所造园无不出之同一意识,以雅为其主要表现手法。诗、画、书法、音律、园林等艺术形式有机融为一体。园林意境创始时代的代表人物,如从两晋南北朝时期的陶渊明、王羲之、谢灵运、孔稚圭到唐宋时期的王维、柳宗元、白居易、欧阳修等人,他们既是文学家、艺术家,又是园林创作者或风景开发者。陶渊明用“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去体现恬淡的意境。被誉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王经营的辋川别业,充满了诗情画意。而元、明、清的园林创作大师如倪云林、计成、石涛、张涟、李渔等人都集诗、画、园林诸方面高度文艺修养于一身,发展了园林作的传统,力创新意,做出了很大贡献。所以中国古典园林的山水布局、建筑及小品的安排,以及花木栽植,每每借用山水画论。而风景主题的意境构思,题对楹联等又常常受到风景田园诗文的启发。使园林景观从总体到局部都包含着浓郁的意境和感情色彩,这也是我国历代造园家共同追求的境界。是中国千余年来园林设计的名师巨匠所追求的核心,也是使中国园林具有世界影响的内在魅力 (二)西方园林是在一定的地域运用工程技术和艺术手段,通过改造地形或进一步筑山,叠石,理水,种植花草树木,营造建筑和布置圆路等途径创作而成的美的自然环境和游憩境域。人们习惯于将古希腊、罗马为代表的欧洲建筑体系视为西方建筑,将以法国为代表的规则式园林称为西方园林。世界上最早的园林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6世纪的埃及,从古代墓画中可以看到祭司大臣的宅园采取方直的规划,规则的水槽和整齐的栽植。西亚的亚述确猎苑,后演变成游乐的林园。西方园林作规则式布置,最初大都出于农事耕作实用的需要,如法国的花园就是起源于果园菜地,在一块长方形的平地上,由灌溉水渠划成

中国哲学的发展

中国哲学的发展 【摘要】 中国的哲学历史悠久,是中国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篇论文主要从中西方哲学的比较和中国哲学的主要思想及阶段剖析中国哲学的发展,同时研究作为中国哲学代表的儒学的新发展,在此基础上阐释中国哲学对社会带啦的影响。 【关键词】 哲学概念儒家道家佛家新儒家学派 【正文】 一.哲学的概念及研究领域 科学技术的发展,极大的推动了哲学,尤其是西方哲学的发展,同时使得人们将越来越多的目光投向这一古老的学科。作为世界哲学三大系统之一的中国哲学(其他两大系统是西方哲学和印度哲学),它的发展对于人类的进步是有着重要意义的。所以我们有必要深入了解并研究中国哲学。 在展开对中国哲学的讨论之前,我们有必要了解哲学到底是怎样的学科。关于哲学的定义,在哲学界始终无定论。并且随着历史的扩张和不同时代对不同感兴趣的问题,哲学的含义不断变化着。一般情况下,认为哲学是一套方法论。马克思曾说:“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这也是目前中国大陆政治和哲学教科书上的主导思想。中国的着名哲学家牟宗三也曾说过:“凡是对人性的活动所及,以理智及观念加以反响说明的,便是哲学。”相比较来说,这是一种更加通俗的理解。那么,哲学到底研究的是什么呢? 罗素认为:“哲学乃是某种介乎科学和神学之间的东西,哲学所涉及的是科学解决不了,神学的答案又不令人信服的问题。它和神学一样,包含着人类对于那些起劲仍为确切的只是所不能肯定的事物的思考,但是它又不像科学一样是诉之于人类的理性而不是权威。”反观中国文化的发展,的确未曾离开过人与自然的关系这一介乎于科学和神学之间的探讨。 二.中西方哲学的比较 很长一段时间内,西方否认中国哲学体系的存在,这几乎在西方哲学界是一个公开的秘密。实际上,中国哲学和西方哲学的确有着截然不同的特点和研究方法。它们的主要区别有以下几点: 1.中国的哲学的特质是重“主体性”,“内在道德性”;西方哲学重“客体性”,有很好的逻辑,是以知识论为中心展开的。 2.中国的哲学是以生命为中心的哲学;但是西方哲学没有很好的人生哲学。西方人对生命的想法主要是来自文学,艺术,音乐,最后是宗教。 3.中国哲学重实践,实践上初期主要表现为政治上表现善的思想;西方哲学主要是重知解的。综上可知,对于中国哲学的研究不能采用和西方哲学一样的方法。中国哲学的分析应该以人为出发点,注重哲学思想的实践和应用。 三.中国重要哲学思想及发展历程 中国哲学的发展总是和中国文化的繁荣保持着大致同步,所以我们可以根据文化发展的趋势将中国哲学的主要阶段分为五个时期: 1.孕育期(殷周)——带有宗教色彩,代表人物是姬丹 2.雏形期(春秋战国)——具有人文色彩,百家争鸣,诸子峰起,代表人物是孔子,老子,墨子

岭南文化建筑

客家围龙屋 (一)前言: 客家围龙屋是一种富有中原特色的典型客家民居建筑,遍布于全市各县(市、区),一般都有二三百年乃至五六百年历史。围龙屋的客家文化内涵十分丰富,从建筑风格到民风民俗处处展示了客家的人文历史,是客家文化的重要象征,被众多国内外专家誉为东方璀璨的明珠、世界上的民居建筑奇葩、一部读不完的百科全书,且开始启动客家围龙屋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客家围龙屋不仅仅体现了古建筑设计艺术上的魅力,更是体现隐含的一种文化精神。 第一、反映了客家人团结互助、敬老尊贤、礼貌文明、知书达理的传统美德。围龙屋内的大小天井一般配置有小型假山、鱼池和盆景,正屋后面半园“花头”和正门前面半月形池塘四围均载有各种花木和果树,围龙屋背后的山头林木叫“龙衣”,严禁砍伐,整座建筑掩映在万绿丛中,一年四季鸟语花香,环境优美而静雅。 围龙屋内的柱、梁、枋、门等雕绘上山水花鸟、飞禽走兽等栩栩如生的图案,并涂上鲜艳夺目的油漆,显得金碧辉煌,古色古香,十分壮观、气派。一般来说,一座围龙屋聚居着一个近亲家庭,相互之间和睦共处,尊老爱幼。逢年过节,男女老少齐集正屋上厅祭拜祖宗,在正中大门前的禾坪上舞龙舞狮,敲锣打鼓,尽情欢乐,呈现出一派喜悦、祥和景象。 第二、客家围龙屋的风格是原始住宅风格的传承。据考古资料,处于黄河流域的原始社会中后期的半坡氏族和龙山氏族,他们居住的区域就是由几十座样式为方形和圆形的土夯房屋组成。这说明客家人的居住观念潜意识地蕴含了对祖先某些住宅经验的复苏和借鉴。 第三、围龙屋的建筑特色也是古代阴阳思想的投射。 集中体现在讲求建筑物体与天然地形的协调统一,而合符“天人合一”的哲学道理。如遇上不尽人意的地形则通过增加半月形花台或池塘或建筑半门调整座向,以达到阴阳平衡和适应环境。这种阴阳思想,后来又夹杂了不少讲究“风水屋场”的巫术文化,如俗谚:“风水人间不可无,全凭阴阳两相扶”等。 第四、体现了传统的宗族观念。 客家民居建筑规模宏大,一方面,呈现了客家人聚族而居的习性。因为,客家不论是在长途跋涉的游离中,还是新到一处人生地不熟的居地,都有一家一户所难于克服的困难,得靠本姓本族人聚居在一起;另一方面,屋内住户按辈份高低及尊卑来分配房间,其建筑中心位置都安放祖宗牌位,供后人拜祭,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客家人这种传统家族伦理思想。 客家人建了新屋,一般都要举行“搬新屋”礼俗,叫“出煞”。要请风水先生驱赶“三煞”之后,才会平安吉利。迁居之日,大摆宴席,祭祀神灵。 但是客家围龙屋却离我们的生活越来越远,它在我们心中的印象越来越模糊了。客家围龙屋如此之多地涵养了我们岭南传统文化,可是为什么能保留下来的围龙屋却越来越少了呢? 现代化下围龙屋的居住功能近乎消失,更多的是具有宗教的象征的功能。围龙屋的功能实现了有社会生存化的转化。因此,在围龙屋丧失了昔日的生存能力的情况下,它的保护工作也面临种种挑战。 1.现代化的居住需求与围龙屋衰落 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和现代化对现代化生活的追求,围龙屋自身的建筑内部设施 只适应小农社会居民,没能满足村民追求现代化的生活空间物质需求。于是,按照自我

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现代电影中的运用分析

[摘要] 中国现代电影,表面之下隐藏着表达中国传统特色的 象征指代,这是西方国家所不具备的,而中国传统的文化 元素也是国外不可模仿的。中国电影的明天也会因为电影 本身增加中国特有的传统文化元素而更加辉煌。 电影是一种具有世界性的语言艺术,它既是舶来品,又是文化融合的产物。现代 电影作为各国文化的传播载体,将不同民族的文化传播于世界的每一个角落。这种文 化的传播本身也镶嵌着现代文化和传统知识体系的融合,所以有人认为根本不存在什 么所谓“电影文化民族化的问题”,因为民族的就是世界的,个性可以在反映整体。 我个人认为,这也许在其他某些个案中是成立的,就现代电影艺术而言,这个理论是 不成立的。尤其是中国电影的发展,我们的电影如果要在世界电影之林中站稳脚跟, 它就需要我们自己独特的文化理念在里面,更需要我们自己独特的文化符号在里面, 而这种符号最好的表现形式之一是我们的传统文化元素。在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现代 电影的运用上,中国的导演表现出色,中国的现代电影中也出现了一大批好的具有极 强“中国特色”的现代电影,如《菊豆》、《秋菊打官司》、《大红灯笼高高挂》、《英雄》、《甲方乙方》、《花样年华》、《三峡好人》、《无极》、《黄土地》等,这些电影中的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体现或直接或间接,或从色彩,或从场景,或从传 统理念,或从声音,或从民俗仪式,都给大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1、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光与色中的流露 1.1 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色彩中的感情流露色彩作为现代电影艺术中不可或缺的 艺术表现方式,通过环境气氛的渲染、对人物场景空间的色彩布局和构成、与观众的 交流、色彩的不断转变给观众的感受有时甚至超出某种故事情节之外的内容。色彩在 电影作品中或隐或现地透露出来,给观众留下深深的印记。比如中国传统中的红色, 它是中国喜庆和灵魂的代表,中国传统文化中对红的依恋是五千年文化中的经典。红 色在中国现代电影中的出现,已经成为了一种中国传统文化视觉符号化的元素,在现 代中国电影中导演们又赋予红新的意义:《大红灯笼高高挂》中的红灯笼代表着封建社会中女人的不幸,《秋菊打官司》中成串的红辣椒代表着中国农村妇女的泼辣,《甲 方乙方》中的红棉袍表现出中国传统意识的禁锢思想,《黄河绝恋》中的红五星代表 着八路军顽强的精神.

解释学与中国哲学

解释学与中国哲学 景海峰 随着解释学(Hermeneutics,又译诠释学)在中国的传播和研究的日益深入,作为一种具有普遍意义的文本诠释的方法,它越来越受到学术界的极大重视。除了译介和阐发伽达默尔、利科尔等解释学大师的理论之外,海内外学者也试图在普泛化理解的背景下,把解释学和中国传统思想的研究结合起来,并尝试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诠释论体系和诠释学方法。下面我们以傅伟勋、成中英、黄俊杰、汤一介等4位先生的工作为例,来看一下这股趋势的一般状况和可能发展的前景。 一、傅伟勋的“创造的诠释学” 在华人学者当中,傅伟勋教授(1933—1996)是最早将解释学理论引入中国哲学研究和中西哲学比较的先驱之一。早在1972年,他因探讨老子之“道”所蕴含的哲理而首次触发诠释学的构想。1974年,在哥伦比亚大学教授俱乐部宣读《创造的诠释学:道玄与海德格》。1983年,在长篇学术自传《哲学探求的荆棘之路》中首次用简易的文字记述了“创造的诠释学”的架构。1984—1988年间,在海峡两岸多次以“创造的诠释学”为题发表正式演讲。1989年,撰成《创造的诠释学及其应用——中国哲学方法论建构试论之一》,为此说最具系统之长篇。随后,应用创造的诠释学方法于大乘佛学及儒学的研究,先后发表了多篇论文。傅伟勋的“创造的诠释学”方法论建构,具有十分广阔的学术背景,除了对现象学、辩证法、实存分析、日常语言分析、解释学等现代西方哲学方法论的一般化吸纳之外,还结合了中国传统的考据学和义理之学的方法,对大乘佛学教相判释、胜俗二谛、言诠方便等种种教理方法亦有融汇。 创造的诠释学(Creative Hermeneutics)共分为5个层次。第一是“实谓”层次,探讨原典实际上说了什么。这一层面的核心是原初资料,从版本考证、原文校勘到语词定夺、文法疏通,均属纯粹客观的校雠工作,不涉及到“创造”。“实谓”的寻考是诠释的基础和起点,但非重点,它只是为诠释的展开提供较为真实可靠的材料。第二是“意谓”层次,探问原典想要表达什么(或它所说的意思到底是什么)。这一层面开始发生主体移位,研究者的诠释意向初步显现,进入狄尔泰所谓“随后体验”的状态。通过语义澄清、脉络分析、前后文意的贯通、时代背景的考察等等功夫,尽量“客观忠实地”了解并诠释原典和原思想家的意思,探问其意向、意指如何。第三是“蕴谓”

岭南建筑多元文化的特点

岭南建筑多元文化的特点 摘要:岭南建筑是中国建筑艺术的一朵奇葩,有着鲜明的地方特色和个性特征,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岭南建筑体现了岭南人民的民族风情和文化传统,是我国建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岭南建筑的特点,建筑景观和建筑风格出发,对岭南建筑文化的特点内涵进行分析。 关键词:建筑文化;岭南建筑 abstract: the linnan building is a wonderful work of art of chinese architecture, with local characteristics and distinct personality characteristics, contains abundant cultural connotation. linnan building reflects the people of linnan ethnic customs and traditional culture; i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china’s architectural cultur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linnan architecture, landscape architecture and architectural style of view, analyzes characteristics of linnan architectural culture connotation. key words: architectural culture; south of the five ridges building 中图分类号:tu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码: 前言 建筑是人类生存的主要场所,历代的建筑记载着不同时期社会

浅析中西方园林艺术风格的对比

浅析中西方园林艺术风格的对比 摘要:园林是人类在改造和利用自然以营造理想生活环境的过程中所应用的美学认识和思维的集中体现。中、西方园林为何如此会循着不同的方向、路线发展呢?且不同的方面各又是怎么表现的呢?该文通过几个方面分别论述中西方园林风格的差异对比。 关键词:中国传统园林;西方园林;风格设计 园林的概念随着社会发展的历史和人类知识的扩展而日益更新从而逐渐满足人们 对物质和精神上生活的享受和要求。不同历史发展阶段有着不同的风格特点和适用范围,不同国家、地区的界定也不完全一样。 提到园林,就不得不谈到中、西两大园林流派。中国园林艺术和西方园林艺术是世界园林艺术的两大流派,风格迥异,表现形式也迥然不同,但在某些表达方面却极其的相似。中西园林艺术尽管由于各自物质条件和精神条件的不同而形成了两大不同的类型,但它们都是世界园林文化的一部分,都是在一定的地段范围内,运用工程技术和艺术手段改造天然山水地貌或者人为地开辟山水地貌,结合植物配景和建筑布置,它们都具有园林艺术的共同特性,那就是补偿现实生活境域的某些不足,满足人类自身心理和生理需要,构成一个供人们观赏、游玩、居住的环境。 中外园林由于历史背景和文化传统的不同而风格迥异、各具特色。尽管中国园林有北方皇家园林和江南私家园林之分,且呈现出诸多差异,而西方园林因历史发展不同阶段而有古代、中世纪、文艺复兴园林等不同风格。但从整体上看,中、西方园林由于在不同的哲学、美学思想支配下,其形式、风格差别还是十分鲜明的。 布局上来看,中国园林艺术风格由生态形式自由式布局,而西方园林艺术风格以几何形式规则布局。在中国古典园林建造中,一般在进入一个较大的景区前常有曲折,狭窄,幽暗的小空间作为过渡,以收敛人们的视觉和尺度感,然后转到较大的空间,以达到“豁然开朗”的效果。这是“先藏后露”“先扬后抑”的“抑景”手法。比如扬州何园,苏州挫政园,无锡寄畅园无不选择了这一空间布局。追求诗文之意的舒展开合、起承转合,要求画意的远近高低、明暗虚实。流动而又连续的曲径小道,郁郁葱葱繁茂的树木生长地错落有致,向人们展开了一个个有头有尾的连续画面,把各种园林景致组织到统一和谐的气氛之中,引导游人有条不紊的进行观赏。如同看一出戏,有序幕,有发展,有高潮,逐渐将美景推到人们面前,无一览无余之般直接,有含蓄婉转变化之深邃。而西方园林的布局构造上的艺术特色,主要由体积巨大的建筑物作园林的主体,总是矗立于园林中十分突出的中轴线起点之上。整座园林以此建筑物为基准,构成整座园林的主轴。在园林的主轴线上,伸出几条副轴,布置宽阔的林荫道、花坛、河渠、水池、喷泉等。整个布局,体现严格的几何图案。总之,一丝不苟地按几何图形规则式布局,绝不允许自然生长形状,这与中式园林恰恰相反。水面被限制在整整齐齐的石砌池子里,其池子也往往砌成圆形、方形、长方形或椭圆形。追求整体对称性和一览无余。欧洲美学思想的奠基人亚里士多德说:“美要靠体积和安排”,他的这种美学时空观念在西方造园中得到充分的体现。西方园林中的建筑、水池、草坪和花园,无一不讲究整一性,一览而尽,以几何性的组合而达到数的和谐。追求形似与写实。被恩格斯称为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巨人的达·芬奇认为,艺术的真谛和全部价值,就在于将自然真实地表现出来,事物的美应“完全建立在个部分之间神圣的比例关系上”,因此西方园林艺术在每个细节上都追求形似,以写实的风格再现一切。这也是东西方古典园林的一个最大区别,就在于是突出自然风景还是突出建筑。前者着眼于自然美,追求“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效果;后者讲究几何图案的组织,表现人工的创造。

电影中的中国元素以及中西文化的交融

在展现中国本土特色的电影创作者中,中国的第五代导演中有许多佼佼者,两位最具代表性的导演是陈凯歌和张艺谋。他们都致力于在电影中展现一种独具中国特色的朴素而又唯美的感情。陈凯歌的一系列电影,如《黄土地》《边走边唱》《霸王别姬》《梅兰芳》,张艺谋的《红高粱》《秋菊打官司》《活着》《我的父亲母亲》等莫不如是。这些影片分别从不同角度将中国独特的民俗文化、戏曲文化等运用一定的电影语言和表现意象一一展现在世人面前。 张艺谋在创作具有中国本土特色的电影方面是十分成功的。他早期创作的一些电影始终从中国的乡土特色出发,来构筑中国人独有的精神世界。张艺谋在1988年根据莫言同名小说《红高粱》改编拍摄的电影就是一部代表性的作品。《红高粱》为张艺谋也为中国赢得了诸多的荣誉,一举奠定了张艺谋在国际影坛的地位,并深受广大影迷的追捧。《红高https://www.360docs.net/doc/8f12680834.html, 粱》以孩童的视点回忆“我爷爷”与“我奶奶的故事是一个具有神话意味的传说。整部影片在一种神秘的色彩中歌颂了人性与蓬勃旺盛的生命力。赞美生命是该片的主题是要通过人物个性的塑造来赞美生命,赞美生命的那种喷涌不尽的勃勃生机,赞美生命的自由舒展(张艺谋)。当我们欣赏《红高粱》时,首先https://www.360docs.net/doc/8f12680834.html, 就会被全片那辉煌的红色所浸透。红色是太阳红色的血红色的高粱酒,张艺谋在色彩运用上采用了高度风格化的处理方法,从影片一开始,整部影片就展开了红色的意象世界。首先是年轻漂亮、灵气逼人的“我奶奶”那张充满生命的红润的脸,接着就是一系列的红色意象事物:占满银幕的红盖头、热烈饱满的红轿子、男女主角野合时那在狂舞的高粱秆上闪烁的阳光似红雨般的红高粱酒、血淋淋的人肉,一直到那日全食后天地通红的世界整部影片都被红色笼罩这些独具中国风特色的一系列意象事物,凸显了一种对完美自由的自然生命的渴望与赞美这不是一个完全现实时空的再现,而是我们内在生命力的精神外化。影片结束在那神秘的日全食中红色的扩张力获得了一种凝固的近乎永恒的沉寂效果。黑红色的高粱舒展流动充满了整个银幕空间极为辉煌华丽壮美。正是影片所展现的各种中国元素以及独具特色的电影色彩运用,让观影者观赏时如痴如醉。也正是这种对生命的礼赞以及影片那精湛的电影语言的运用,使得《红高粱》获得了诸多的国际荣誉,创了中国电影的新纪元。 西方元素融入中国电影在中国电影中将独具本土特色的文化展现在世人面前,很多导演都做了成功的尝试,这些作品旨在通过中国电影将极富有内涵的中国元素展示在全世界观众面前。西方人也正是通过一部又一部中国电影在逐渐了解中国。在传播中国文化这方面,中国电影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文化的交融从来就是双向的,近年来,中国电影在制作过程中也开始越来越多地融入西方元素。中国的电影观众也希望通过我们自己制作的电影了解到西方的一些东西,这种观众欣赏口味的变化,已经影响到了一些中国电影的制作理念。在融入西方欣赏口味和电影题材方面,冯小刚导演的《夜宴》就是一个代表作。首先,在演员上,无论是在演https://www.360docs.net/doc/8f12680834.html, 员表的排序上,还是在电影海报宣传中,章子怡的名字与形象都十分醒目。之所以这样,冯小刚导演也坦承在演员选择上选用国际知名度高的大牌演员来出演,可以更多吸引西方观众的眼球,更好地把中国电影推向世界。其次,在题材选择上,《夜宴》被称为“中国版的哈姆雷特”,电影随处都可以捕捉到莎士比亚《哈姆雷特》的影子。但是,这部电影也不是纯粹的将西方的经典题材拿过来直接运用,导演对其进行了许多富于中国特色元素的改编,《夜宴》的基本创作理念就是“中国元素为体,西方题材为用”,走的是悲剧路线,影片始终被一种压抑沉重的气氛所笼罩,让这部大制作、大投入的电影没有一丝的华丽感。用西方经典悲剧题材加以中国元素的成功运用,这是中国电影的创新和突破。《夜宴》所展示的合乎西方悲剧标准的故事情节,极得西方人的认可,为其走向国际电影舞台奠定了基础。

西方哲学智慧与东方哲学智慧之比较

西方哲学智慧与东方哲学智慧之比较 哲学真可谓博大精深,虽然这个学期已经学习了一个学期的西方哲学智慧,但仍只是略懂皮毛,也可以说是只知道了一些哲学大家的那些简单的哲学思想,对于那些复杂一点的思想仍然是不理解。西方那么多的哲学大家,他们的哲学思想又基本上不一样,想要通过这一个学期的哲学史课就把它理解通透我觉得那简直就是痴人说梦。现在就我的那一点理解来淡淡对中西方哲学智慧的看法。 一、中西方哲学的起源差异 西方哲学起源于古希腊,并且经历过古希腊哲学、基督教哲学、近代哲学、现代哲学等阶段,在其长期的发展过程中,西方哲学所关注的哲学问题也在不断地变化,先后出现近代哲学和现代哲学的两次转向,近代西方哲学所探讨的问题主要集中在认识论方面,而现代西方哲学则开始向人本主义转变,尽管在古希腊之后的西方哲学发展不尽相同,但其承继的仍然是古希腊的哲学精神——都表现为对各种现象之后的原因的关注和对确定性的追求,追溯世界的本源,弄清楚“是什么”,并逐渐形成了逻辑思维,归纳,演绎。中国哲学的产生,并不象西方哲学那样可以找到明确的起点,也没有出现类似古希腊早期的哲学家试图截然与传统分开或创立新的传统。中国哲学主要表现在对人的关怀和规范,注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求得身心内外和谐的价值取向,体现的是“天人合一”的重要思想。这些思想可以从老子和孔子的道家和儒家思想中看出。古希腊哲学的重点是“是什么”,而中国哲学的重点是“怎样做”。西方注重的是学以致知,我们注重的是学以致用。 哲学和宗教是密不可分的,哲学与宗教的共同点是为人的灵魂找一个安身之所,都是一种人生信仰。西方哲学离不开基督教和伊斯兰教,他们相信神是唯一的,他们追求的是现世的幸福,而中国的佛教和道教都是多神的宗教,多提倡现世吃苦修行以求得来世的幸福。宗教信仰的不同也是中西方哲学的发展也不同。 二、哲学的发展方向的差异

中西方园林的异同

中西方园林得异同 世界各民族得园林各具不同得艺术风格,如中国古典园林、法国古典主义园林、意大利文艺复兴园林、英国自然风景园、伊斯兰园林、日本园林??这些园林都自成体系,各有明显得特点与很高得成就,但概括地讲,以前两种最典型也最引人注目。一种在西方,以法国古典主义园林为代表得几何园林;一种在东方,以中国古典园林为代表得再现自然山水式得园林。由于两地强烈文化差异,导致 风格迥异得造园艺术 中西园林风格差异得原因 1、、审美情趣得差异 中国祟尚自然得美学思想来源于老庄哲学,对自然得认识包括三个方面:A.人与自然环境、自然生态得关系.人与自然界得友好与睦、相互依存,不就是去征服、破坏.而就是把自然作为自己安居乐业、休养生息得美好环境。B.把自然景物与景象作为欣赏、欢娱得对象,人得栽花养草、游山玩水、 乐于景观、投身于大自然中,似乎与它合为一体。c.人通过某种学习,使身心节律相吻合呼应,而达 到“天人合一”得境界。 在它得影响下,中国古代得文人与士大夫追求就是一种文人所特有得恬静淡雅得趣味,浪漫飘 逸得风度,朴质无华得气质与情操,确立了以自然、适意、清静、淡泊为特征得人生哲学,她们遨游 名山大川,以寄情于山水,更有人藏身于山林之中,过着隐士生活,在大自然中寻找安慰与共鸣。这种崇尚自然得美学思想,在文学上产生了山水诗,田园诗以及山林文学,中国传统写意山水在魏晋南北朝已成为一个声势很大得独立画种, 它与中国山水园林艺术有着非常密切得关系,对中国山水园林起了很大得促进作用。中国古代没有专门得造园家,大多就是有造诣得诗人、画家设计得.所以在园林中非常自然地表现出意味隽永得诗情画意,画论也就理所当然地成为园林设计得原理了。因此,山水园林所遵循得原则就是山水画得原则,就就是“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虽然带有艺术家得主观因素,但它就是自然美景在真实空间里得艺术再现,并且以“理性”为基础。 西方得审美思想与哲学基础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希腊人自古以来便在研究比例,其中尤以黄金 比例最为有名,雅典帕特依神庙屋顶得高度与屋墚得长度便具有黄金比例,米洛得维纳斯雕像得 重要尺寸得比例中亦含有黄金比。欧洲文艺复兴则就是理性得伸展,它就是以理性调与情绪而完成艺术上得伟大,笛卡尔认为几何分析我国古代得哲学观与艺术观,发现中国得文化就是种自内而外,由里及表得文化,在我国得哲学中有所谓“天人合一”论.即认为人与世界就是相关相通得,就是不可分得,中国得哲学重了悟而不重论证,认为形式上得细密论证不如内心神秘之冥证。而西方文化更注重于逻辑性、数理性,她们得文化甚至被认为就是数得文化,它得产生就是神秘主义得希腊早期哲学,但它就是铪着理性与逻辑得轨道上发展得,发展成为一种与东方哲学相对立得世界观、审美观。 6 造园师素养得比较 西方园林得设计者多为建筑师,善于以建筑设计得方法来布置园林。法国得著名园艺师勒·诺特尔,13岁起开始学画,后来改习园艺,她还学习过建筑、透视法与视觉原理,受过古典主义者影响,研究过笛卡尔得机械主义哲学。而中国许多文人、国画家,直接参与造园活动,其中最恋出得代表为明朝末年得计成,她不仅具有丰富得造园经验,而且又有较高得文学绘画素养。

中西哲学思想的差异

中西哲学的差异 中西方的哲学在漫长的历史过程当中,渐渐形成了迥然各异的文化精神,从总体上来讲,中国哲学思想上体现出来的传统中国文化,非常注重现实性道德修为和建功立业,主要强调学以致用,哲学上说就是有实用主义的倾向。而西方哲学上体现出来的西方传统文化,十分注重超越性的精神思辨和批判意识,主要强调学以致知,在哲学上它往往表现为具有一种超越现实生活而遨游于永无定论的形而上学 问题的倾向。 为什么我们中国可以保持几千年的先进,而在近一百多年却落后于西方世界呢?我个人觉得中西方哲学思想的差异可以对这个问 题作出相应的解释和回答。哲学是系统化和理论化的世界观,是关于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的概括与总结,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我们都知道,西方哲学是来源于古希腊文化的,第一位哲学家、被称为“哲学之父”的泰勒斯就是希腊人,其中第一个能称得上是哲学观点的思想主张就是泰勒斯提出的“水是万物的本原”。当然,希腊哲学鼎盛时期的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三位哲学家是希腊哲学的主要代表人物。苏格拉底从具体事物背后去寻求一般定义的做法,为西方哲学后来的研究方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也正是由于这样的原因,西方为学术而学术的思维方式和思想态度也得到了最好的诠释。当然,哲学它不是一成不变的东西,它会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

断发展,每一个现世的哲学家的哲学思想都是在前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我们的中国哲学在思想观念上有一定的超脱和先进等特点,也许这正是我们没有像西方人那种“学以致知”和“为学术而学术”的求知态度的原因所在。如果我们站在客观的角度上看,我们中国哲学由始至终都追求着实用性,而且很明显地中国哲学和政治有着太密切的关系了。我们不可否认,西方人比我们中国人更适合搞学术,我们中国人比西方人更合适搞政治,所以我们中国哲学思想让我们在各方面的学习上少走许多弯路,但是最终正是因为我们少走了一些弯路,所以没有了西方人那种刨根问底的学习精神。我们中国哲学思想留给我们大众的是完完全全中国化了的哲学思维方式。比如说“中庸”,这个思想实实在在地影响着我们中国人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影响着我们的思考模式,同时还影响着我们做人和做事的过程。 西方哲学思想则不同,我们都知道,科学的逻辑性一直是西方哲学的主流,逻辑与哲学结合在一起,对于我们后人学习和理解哲学提供了很大的理论帮助和方法上的启迪。学过哲学的人都懂得哲学的本性在于爱智慧,哲学是有道理可言的,不是纯粹的诡辩。哲学是对爱智慧的热爱和追求,我个人认为这是没有任何值得怀疑的地方。从西方哲学史当中,我们可以知道,西方哲学的实践性方面,只是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当中才真正成为了哲学的根本依据。西方哲学刚开始时并不重视实践,一直都是关注天上的事物,到了苏格拉底的时候才“从

在保护中传承和弘扬岭南建筑文化

在保护中传承岭南建筑文化 岭南建筑是岭南文化的精髓之一,因其兼容、务实、创新等特点蜚声海内外。广州作为具有2000多年建城历史的历史文化名城,长期以来一直是岭南文化的中心地,遗留下来大量优秀的岭南建筑。 一、岭南建筑是传承岭南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传承岭南文化的实物资料,是文物保护的主要对象。 目前,在我市已公布的500多处文物保护单位和3000多处文物普查新发现不可移动文物中,大部分都是具有岭南传统风格的建筑。其中,可分为传统建筑(包括祠堂、庙宇、学宫、会馆、书院、牌坊、桥梁、井泉、园林、民居等多种类型)、近现代代表性建筑(包括重要历史事件和重要机构旧址、纪念性建筑、民居、宗教建筑、工业建筑、金融商贸建筑、医疗卫生建筑、文化教育建筑等多种类型)两个部分。这些建筑,都包含有丰富的历史信息,反映了当时当地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个方面,记录着当时当地人们的物质生活、精神生活及科技进步、社会变革等状况,体现了同时期广州乃至岭南地区的风土人情、生活习俗。也有很多建筑具有比较重要的艺术价值和科学价值,给人以美的启迪和艺术的享受,丰富人的精神生活,反映了岭南地区人们的

审美情趣和建筑技术历史及其进步,是人们认识岭南文化传统艺术的重要资料,也是不竭的艺术创作源泉,对建筑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发展具有重要的启发和借鉴意义。 象南越国宫御苑遗址发现的石构水池和曲流石渠,以及遗址出土的大量石构建筑材料,表现出了与同时期中国中原地区截然不同的建筑风貌,石渠内有弯月形水池、“渠陂”,渠边有石板平桥和步石,及回廊散水等遗迹,共同组成园林景观,这也是中国目前已知最早的园林建筑遗址之一,对研究岭南地区乃至中国的园林建筑艺术发展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光孝寺大殿梁架为抬梁式与穿斗式相结合,较多地保留了侧昂、梭柱、側脚、升起、举折、叉手等早期做法,保留了南宋建筑的风格,又具岭南特色,是研究岭南早期建筑的标本。从化太平钱岗村的广裕祠刻记有6次修建的准确年代,为省内现存祠庙建筑中首见,可作为确定省内明清建筑的一根年代标尺。陈家祠堂(陈氏书院)规模宏大,装饰华丽,是广东地区保存较完整的富有代表性的清末民间建筑,其丰富细腻的灰塑、陶塑、砖雕、木雕、石雕、彩绘等建筑装饰具有典型的地域风格,代表了当时岭南地区的传统建筑水平,有很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被誉为岭南建筑明珠。番禺区南村镇的余荫山房布局十分巧妙,园中亭台楼阁、堂殿轩榭、桥廊堤栏、山山水水尽纳于方圆三百步之中,砖雕、木雕、灰雕、石雕等雕刻作品丰富多彩,更有古树参天,奇

我对岭南文化的看法

独特的岭南建筑文化 在我个人对岭南建筑的看法,我觉得岭南建筑之所以能家喻户晓,传了一代又一代,当中肯定有着它独特的风格与魅力,岭南的建筑第一,历史悠久,充满着岁月的冲洗,有很大的历史研究。第二,岭南建筑注重各方面的建筑方法,充满着它特别的魅力,上了岭南文化这堂课,让我认识了许多属于自己国家的历史文化,它使我感到自豪,让我感到自己国家历史文化如此博大精深,对于岭南建筑文化方面虽然自己刚刚接触,但希望在此论文中能使我更理解它所存在的真正魅力与历史见证。 我国的建筑特征,按其本质和属性来说,建筑既要实用、又要美观;既有技术,又有艺术,这就是建筑的本质和特征,即双重性。从古时候人们已经注意这些方面,这些建筑特征是如何形成的呢?它主要来源于民族、文化、习俗、特性、审美观。从它的组成来看,则来源生活、气候、地理、地形等自然条件,它们共同形成建筑的特征。地方的建筑特征则来源于地方的各项构成条件。从岭南建筑文化上看,岭南建筑能让我了解与探讨岭南文化的悠远历史,它有着它远古神秘的一面,从特征上看,不仅有独特风味,还记载着中国岭南文化成长的足迹!。建筑特征表现,从社会文化角度来看,可以分为社会特征,文化特征,还可以有各个历史时期的特征。从建筑自身角度来看,还有技术、艺术特征。从技术方面来看,有平面的、结构构造、材料的特征,还有气候、地理、地貌特征等。从艺术角度来看,就有外貌、细部、装饰、装修等特征。综合起来,就是建筑的总特征。建筑特征表现中,一般说,物质技术容易反映,而精神气质较难表现,最难表达的是它的文化内涵。在一座建筑中,外表的建筑形象、细部、装饰、色彩等艺术表现和平面功能使用、结构、构造、材料等技术手段,看得见、摸得着,易于表现。而一座建筑物的文化内涵、性格、气质、它蕴藏在建筑深层,是很难一下子判断。 再说岭南建筑的设计风格,它有着它独特的表现风格,其中就是浅层次表现,在建筑上属于技术范围。归纳起来有下列四个方面特征,让我们探讨一下吧。 1.开敞通透的平面与空间布局 建筑平面布局中要考虑建筑的朝向,以便获得良好的通风条件。通透的空间,包括室内外空间过渡和结合的敞廊、敞窗、敞门以及室内的敞厅、敞梯、支柱层、敞厅大空间等。 2.轻巧的外观造型 建筑设计的艺术组成有四个要素,体型、材料、细部和色彩,其中关键是体型。建筑物的造型美观悦目其首要的条件是体型得当,即比例恰当、优美。和谐优美的比例是形成建筑自然美的必要条件。其次是材料,它是建筑形成的物质基础。细部和色彩包括装饰、装修,是建筑增加美观的重要辅助手段。南方气候炎热、潮湿多雨,人们的性格喜爱一种轻颖、活泼的生活,同时更喜爱户外活动。对于厚重实体的物件,往往从内心感到繁重压郁。这种观念也影响到对建筑的看法,总的来说,希望建筑轻巧、活泼、自由。

园林美学考试大纲汇编

一、园林艺术:是借助一定园林物质实体来反映生活和自然之美,表现园林设计师审美意识的空间造型艺术。常与建筑、书画、诗文、音乐等其他艺术门类相结合,成为一门综合性艺 术。园林艺术是一定社会意识形态和审美理想在园林形式上的反映,是精神领域的艺术。 园林艺术作为一门精神艺术,必须借助一定的物质实体(造园材料),以园林设计师的想象和构思为载体,以自然生活为蓝本,发挥造园技艺,创造出人的审美意识、情感、理想和一 定物质形式相结合的园林艺术品 二、园冶与计成:由于文人园林的发展,因此一些文人、画士通过直接掌握相关的造园叠山技艺而成为专业的造园设计师。 计成是江苏吴江人,是著名专业造园设计师。 他所写的园冶,是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一部园林理论著作。 园冶全面记述了江南地区私家园林的规划、设计、施工以及各种局部、细部的做法的综合性著作。 第一卷为兴造论、园说第二卷专论了栏杆 第三卷记述了墙垣、门窗、铺地、掇山、选石、借景 全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艺术与技术相结合,言简意赅,颇有许多独到见解。 三、园林艺术及其特征: 三个特征:1、园林艺术的综合性:体现在与其他艺术门类的结合的综合性,还体现在与多 门学科相结合的综合性 2、审美和使用功能相结合:两者辩证统一、相辅相成 美的东西收线没有满足使用功能,是难以有兴致欣赏的 反对过分的实用主义,而将审美功能趋于从属地位 3、经济、技术与园林的统一 四、中西方古典园林艺术的差异及原因: 中国园林多为自然山水园,崇尚自然,本于自然、师法自然、高于自然。体现人与自然和和 谐共生、天人合一。自然式园林,体现了自然美

西方园林以17世纪下半叶的法国古典主义园林为代表,讲究整齐一律、对称均衡的原则, 表现为人工美,为规整式的园林 原因: 1、中西方园林的起源以及历史发展条件不同引起的差异 中国园林起源于自然,而西方园林起源多是因为农事耕作的需要而产生的 2、中西方园林哲学思想方面的差异 中国的哲学思想以老庄思想为主,崇尚自然,讲求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园林艺术师法自然、高于自然。 西方哲学体系为唯理论,过分强调了数学和几何包含一切的思想,因此园林中也用几何和数 学来统领全园,以此代替了审美。 3、中西方城市规模和规划格局的差异 中国古为中央集权制,城市规模比较宏大,城市布局整齐划分,为棋盘式格局。西方则多为 封建割据导致国土四分五裂,城市规模比较小。 中国园林是统一之中求变化,西方园林是变化之中求统一 4、中西方物质条件、地理环境对园林的差异性差异性影响 中国多名川大山,石材种类和用石方法多样,因此多借助于此在园林之中表现,仿佛使人置身于名川大山之中 西方则擅长使用大片土地来构建建筑统领园林,石材应用仅仅限于建筑和雕塑应用 5、中西方宗教意识形态的差异性对寺庙园林的影响 中国以佛道并存,并结合了本土文化。 西方是以信仰上帝为主的单一宗教,以基督教为主 五、美是难的 从古至今,许多中外哲学家都给下一个本质定义,却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 美是难的体现在两个方面: 1、从审美客体(物质)来说,美是到处都存在的事物,而并非是一目了然的。美在自然界、社会生活和文学艺术作品之中还存在不同的形式,没有统一的标准。从不同形态的事物、千

探究外国电影中的中国文化

研究性学习结题报告探究外国电影中的中国文化 班级:英语基础1班 指导老师:庞晓梅 小组成员:刘嘉丽,梁欣宜,黄嘉颖,潘玉婷,黄楚淇,伦明莉,莫梓裕 1

【研究背景】 现代社会的文化交融日益加深。备受关注的中国元素则是这种全球化浪潮的一个缩影。我们在观看外国电影的时候时常能看到一些熟悉的中国元素。中国文化是世界文化中无法被绕开、无法被忽视的一部分。以中国文化为首的东方元素在西方电影中的呈现只是世界整体化中的冰山一角,但我们能以这一角撞开世界的大门,从我们熟悉的中国元素走向新奇的西方文化。 【研究意义】 由潮流热门的外国电影和电影中耳熟能详的中国元素吸引中国学生去关注并了解外国文化,而且在此过程中萌发出学习英语的兴趣。 【主要内容】 现如今很多国外电影中都有些关于中国的话题,这些电影中的中国元素,有些作为主线存在,有些简单的一笔带过;有些较为重要,有些只是无意间的出现在某段对话之中。将其收拾分类,西方电影中的中国元素大可以分为三大类:神秘莫测的中国功夫、风情万种的中国场景、举世无双的历史文化。 作为中国元素中最大卖点的自然是中国特有的中国功夫。中国功夫在外国人看来,是既神秘又强大,功夫有着令人难以捉摸的奇妙神力。很多电影人在早年间受到了香港功夫电影的深厚熏陶,开始在日后自己作品中不断向功夫电影发出致敬的信息。 在2008年英国的《杀手没有假期》中,中国50岁的糖果贩子都被认为会功夫。这出现在两个杀手的一段诙谐幽默的对话中: Ken:我没杀多少人,而且当中大多不是好人。除了那个人。 Ray:谁? Ken:丹尼阿里班德的兄弟。他竭力保护自己的兄弟,就像你和我那样。他只是个来帮忙的糖果贩子。他用瓶子砸我,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我射杀了他。 Ray:依我之见,有人要拿瓶子砸你,那就是致命武器,他就要承担后果。一个瓶子足以杀死你,不是你死就是他亡。如果他赤手空拳,情况就不一样了。 Ken:严格意义讲。赤手空拳也能杀人。手也可以是致命武器。我是说假如他会空手道。 Ray:你说他只是个卖糖果的。卖糖果的怎么他妈会懂空手道? Ken:我只是假设。 Ray:他有多大? Ken:大概50左右。 Ray:一个他妈50岁的卖糖果的怎么可能懂空手道??!他是谁?中国的糖果贩子嘛??天呢!Ken!我该说什么……我杀了个小孩儿,而你却跟我提什么该死的卖糖果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