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教育重在育人

历史教育重在育人
历史教育重在育人

历史教育重在育人

富裕县龙安桥中学何昌伟

在意识形态多元化,思想观念复杂化,各种文化传媒处于鱼龙混杂的今天,人们的信仰开始模糊。在这样的社会环境的影响下中学生茫然、困惑、思想处于混乱状态,其道德素养状况令人担忧。他们不清楚自己的理想是什么,弄不清楚是非曲直,也常常混淆了善恶美抽丑,普遍崇尚“非主流”。看的书是《黑道学生》、《校园黑社会》。目前在校园内甚至于出现了拉帮结伙相互争斗的团伙。

不难想象,这样一代思想偏离正轨的孩子无疑是国家民族未来的一个毒瘤。如果任其发展这将是我们国家民族的灾难,更是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悲哀。所以在中学生思想出现危机时刻,我们教育工作者应承担起育人的重任。

在各学科教育中历史学科应当是首当其冲担当大任的。杜威曾说过:“历史是永恒的建设性的道德遗产”因为历史以其博大精深承载着哺育国民的精髓。其字里行间所显现出的民族辉煌与自豪及其所激起的爱国热情是任何一门学科所无法替代的。历史学科所富有的德育功能具体表现如下:(1)逐渐了解中国国情,理解并热爱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形成对祖国历史与文化的认同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逐步确立为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类和平与进步事业做贡献的人生理想。(2)形成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审美情趣,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坚强的意志和团结合作的精神,增强承受挫折、适应生存环境的能力,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打下良好的基础。(3)在了解科学技术给人类历史发展带来巨大物质进步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崇尚科学精神的意识,确立求真、充实和创新的科学态度。(4)了解历史上专制与民主、人治与法制的演变过程,理解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制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不断强化民主与法制意识。(5)了解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多样性,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国、各地区、各民族的文化传统,学习汲取人类创造的优秀成果,逐步形成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国际意识。

因此,在历史教育中,我们要针对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思想实际进行教学,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良好的思想品德、高尚的爱国主义情操。

在实践中怎样进行德育教育呢?在历史课教学中我主要是在以下几方面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一、以历史名人为典范,学生强化人文素质情感教育。学生的人文素质情感教育又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是教学生学会学习,即有明确的学习态度,对学生进行理想主义教育。历史上立下远大的志向并经过自己的奋斗终于实现远大抱负的豪杰有许多。如:刘邦看到秦二世出游的盛大场面是说:它日,吾将取而代之;项羽则说:大丈夫生当如此;历史证明他们一个成为一代帝王,一个成就了一翻霸业。朱元璋流落街头时口出狂言:天为罗帐地为毯,日月星辰伴我眠。夜半不敢长伸推,深恐江山一脚穿。孙中山小时候喜欢听洪秀全的故事,并立志做洪秀全第二;周恩来在回答“为什么读书”的问题时响亮的给出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答案。历史证明他们一个成为开国帝王,一个推翻封建王朝建立中华民国,一个则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总理。我在课堂给学生说这些的时候,一个孩子很天真的问我:老师啊,他们怎么就知道自己将来一定会成为皇帝呢?他们会预言吗?我说:孩子啊,当初说大话的人肯定很多,但只有他们的话流传下来了,为什么呢?因为这些话对他们来说那是理想,他们为了这个理想进行了拼搏奋斗然后才把这个理想变成了现实。美国前总统林肯曾说过:只要肯努力,每个人都有当总统的可能。美国现任总统奥巴马就证明了这一点,在美国这样一个有色人种受歧视的国家里黑人居然当上了总统,奥巴马要不是付出了比别人更多的努力能做到总统的宝座吗?。你们有理想吗?你们愿意树立自己的理想并为之努力奋斗吗?此时孩子们当然会给自己定下目标,会树立理想,而对孩子们来说有理想希望就是他们的财富。

第二是教学生学会生活,即思想观点教育。要教育学生树立科学的、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反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的思想观点,这几年,社会上刮起一股“向钱看”、“高消费”的歪风。一些人捞钱不择手段,贪污、受贿、偷税漏税、投机倒把、花天酒地,纸醉金迷。这股歪风对青少年的影响也很大。因而,在历史课中加强艰苦奋斗、勤俭朴素、公而忘私、为政清廉的教育,实是刻不容缓。所以,我在讲“大禹治水”时,不但讲他采用了疏导的方法,制服洪水,造福于民,而且讲了他在外治水十多年,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公而忘私精神。在讲东晋南北朝的士族制度时,深刻揭露了士族子弟倚仗门第特权,四体不勤,不学无术,腐朽堕落的寄生虫生活和必然没落的历史命运,告诫学生切不可堕落成为新的士族子弟。同时让学生明白逸豫可以亡身,忧患可以兴过的道理。总之,通过无数活生生的史实,使学生真正懂得艰苦奋斗,勤俭建国的必要;懂得勤俭清廉,是高尚的美德。

第三、是学会做人,即道德品质教育。青少年思想很不成熟,在社会不良影响面前,容易随波逐流,误入歧途。教师应该对他们进行明辨是非、坚持真理的教育。学史明志,知史做人。历史上的人物形形色色,一部历史就是人物史,有彪炳史册,流芳百世的,有遗臭万年,备受谴责的。学习戚继光“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不计名利,不畏生死,忠心报国的爱国主义精神;”学习商鞅‘治世不一道,变国不法古’的开拓进取精神;学习范缜对统治者的高官厚禄不屑一顾,决不放弃自己正确的观点的精神;学习叶挺将军在皖南事变中被国民党顽固派扣留后,国民党当局多方威逼利诱,而他的回答却是一曲响彻云天的《囚歌》,一个共产党人的优秀品质。还有凡在历史上起过积极作用,对祖国某项事业作过重要贡献的人物,如在我国天文、医学、农学、算学四大传统科学方面作出过重要贡献的人物,都应该热情歌颂。与此相反,对那些卖国求荣之辈,祸国殃民之徒,应该深刻揭露,使学生们是非清楚,爱憎分明。

中国历史上有许多先进人物、仁人志士、英雄豪杰,他们是我们民族的楷模。他们的嘉言懿行是我们民族的宝贵财富。“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等等,是我们进行道德品质修养教育的好教材。总之,我们要从历史中学习怎样做人,做一个道德品质高尚的人。

3、学会合作

21世纪的今天,世界各地的联系日益密切,人类的智商也超过了以往任何一个朝代,国际间的许多问题单靠一国之力无法解决,如全球气候变暖的问题,人类基因组计划,反恐等等,这就对人们提出了一个要求:善于合作。一个拥有高智商,但无法与他人合作的人肯定难以取得巨大成就。所以教学中要注重学生合作精神的培养。讲到“宋元文化”时,《资治通鉴》为什么这部煌煌巨著会写成,至今仍是无人能够超越的巅峰呢?在与学生共同探讨了多个原因后,教师让学生回味“司马光是主编,他和助手们查阅了大量资料,前后用了19年”这句话的内涵,终于一个学生恍然大悟:“老师,没有助手们的合作,司马光一人之力无法完成这书”,“对,只有合作,取长补知短,才能完成一番事业”。再看“郑和下西洋”,一次出航有两百多艘船,两三万人,如果没有各船船长船员的群策群力,通力合作,无法想象郑和船队能否安然渡过一次次暴风骤雨,巨浪狂涛!。没有国共的合作就没有抗日战争的胜利。还有刘邦文不如萧何,武不如韩信而能君临天下是因为其善于与人合作,善于用人,而蒋介石以数百万军队败走台湾是因为其不能与人民合作失去民心的结果。在历史学习中寻找合作双赢的例证让学生明白合作的意义学会合作。

4、学会爱国

以历史名人为典范,树立民族气节,培养爱国主义情感,让学生热爱具有悠久历史与光辉灿烂文化的伟大祖国。我们提倡爱国主义,就要使学生懂得,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日常行动的指南和个人品德的试金石。一个公民的行为,小自举手投足,生活小节;大至国际竞赛,外交谈判,无不牵动着祖国的兴衰强弱,利害荣辱。既要从大处着眼,以天下为己任;又要从小处着手,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做好任何细小的事情。引导学生学习杰出人物,使学生有较高的追求。如屈原“正道直行,竭忠尽智”;张骞矢志西域,百折不挠;班超的“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林则徐的虎门销烟;等等,无不表现出崇高的民族正气。在进行这些人物的教育时,我尽量地将他们的英雄事迹和言论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的心灵受到震憾,去逐步地体会到一种悲壮、崇高的美感,从而使学生联想到,假如我处于祖国危亡的紧急关头,也应该像他们那样挺身而出,救国救民,建功立业,使学生的情感达到升华。

二、树立开放、改革创新精神。中国历史的发展证明,只有不断改革,国家才会迅速发展。相反,如果什么时期内统治者因循守旧、闭关锁国,社会就会失去前进的动力。历史上通过改革而带来了社会大治的史实举不胜举: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商鞅变法、北魏孝文帝改革、王安石变法、戊戌变法以及各朝各代的统治者为加强自己的统治,恢复和发展经济所采取的

各种政治经济改革措施等。这些改革,无一不表现出改革者所具有的锐意创新、不墨守成规的改革精神和政治上的远见卓识,而每一次改革都带来了政治的清明、经济的繁荣,而蔡伦改进造纸术;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推动了整个世界文化的发展。从历史中总结出古今成大事者,必有开拓创新精神。

三、培养学生运用正确的唯物主义观点和方法,观察分析历史问题和社会现象的能力。从对历史的观察思考中、从历史的经验教训中,可以找到观察、认识、解决现实问题的办法——这就是历史的借鉴作用。历史教学的目的不是只给学生讲些生动的历史故事和历史现象,而是要通过历史基础知识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学生用正确的观点和方法,观察分析历史问题和社会问题的能力。我国有重视历史和历史教育的优良传统,秦亡汉兴,汉初统治者重视吸取秦亡的历史教训,轻摇薄赋、与民生息,出现了“文景之治”。唐初统治者总结隋亡的历史教训,唐太宗和大臣们经常讨论治政的利弊得失和治乱兴衰问题,因之出现了我国历史上少有的“贞观之治”。今天国内外形势发生了重大的变化,我国改革开放迈向现代化也需要借鉴历史的经验。

总之,在历史教学中渗透德育,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也不是某一堂课或某一历史内容能解决的。它需要我们持之以恒、锲而不舍的坚持,定能达到滴水穿石的效果。重要的是我们要定位中学历史教育重在育人,努力加强中学历史教学德育教育的实效,注重德育渗透,为祖国民族的未来做出应有的贡献。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