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6层住宅楼的设计说明

关于6层住宅楼的设计说明
关于6层住宅楼的设计说明

关于6层住宅楼的设计说明

一、选题来源、背景和选题意义

(一)设计来源

本次设计的题目是某区拆迁安置房建筑设计。工程位于XX市。建筑物

总建筑面积约为 94909平方米。地下室层高 6 m(含夹层高2.7m);一层至六层高2.9米。其中上部 68365 平方米,地下 26544 平方米。

(二)背景和意义

在我国正在推行工程施工项目管理的今天,编制和实施合理的施工组织设计是工程施工企业一项至关重要的管理制度。它可使工程施工项目从工程项目投标承揽、签订施工合同、施工项目的准备和施工管理等方面具有合理性和科学性,为施工企业在建筑市场竞争中提供技术保证。

科学的施工管理方法是通过科学的施工组织设计来实现的,科学的施工组织设计又具有提高施工效率和经济效益的潜力,因此在工程施工中,一定要根据制定的施工组织设计施。但是,许多工程由于各方面的因素使编制好的施工组织设计不能完全实施,这就要求工程项目

管理层根据实际情况,全面考虑,合理调整。科学的施工管理就是要灵活地运用编制的组织设计,最大程度地完成工程施工,创造最佳的经济效益。

二、此方案的设计理念、内容

(一)工程概况:本工程总建筑面积约为 94909平方米。地下室层高 6 m(含夹层高2.7m);一层至六层高2.9米。

外墙为高弹涂料保温墙面、砖饰面保温墙面等,内墙为白色乳胶漆墙面、水泥拉毛墙面等;楼地面为水泥楼地面、地砖楼地面、耐磨地坪等;屋面为陶瓦坡屋面、保温隔热屋面等。

屋面为防水屋面,防水等级Ⅱ级,屋面外排水采用直径100mmUPVC水落管,管底直接排入地面雨水口。

为异形柱框架结构体系,室内地坪标高±0.000相当于黄海高程5.00米,使用年限50年,建筑结构安全等级为二级,抗震设防烈度6度,框架抗震等级为四级,地下工程防水等级为二级。

垫层砼等级为C15砼,地下室筏板、墙、柱、顶板砼等级为C30,抗渗等级S8;其余梁、柱、板砼等级为C25;二次结构砼等级为C20;钢材为φ级—HPB235钢筋fy=210N/mm2,Φ级—HRB335钢筋fy=300N/mm2,Φ级—HRB400钢筋fy=360N/mm2;外墙体为200厚非承重混凝土双排孔砌块采用Mb5混合砂浆砌筑,内墙体为200厚或100厚加气混凝土砌块采用Mb5混合砂浆砌筑,砌体质量控制等级为B级。

(三)施工部署

针对本工程的具体情况相应采用以下施工工艺

1、土方开挖采用挖土机配合载重自卸汽车进行,人工修整,明沟集水井排水。

2、土方回填采用蛙式夯与小型压路机配合施工,使室内回填土能承受支模承重架的

荷载。

3、基础采用组合钢模板体系;柱及楼盖采用胶合板模板体系,梁底模采用木模。

4、钢筋在现场统一加工绑扎。

5、砼采用商品砼,一般采用泵送,机械捣制。

6、砌筑及抹灰采用一般工具,手工操作。

7、水平运输工具采用元宝车,垂直运输采用塔吊及新型井字架。

8、外脚手采用立杆式钢管,密目安全网、竹笆片全封闭围护。

(四)施工方法及技术措施:

a)土方工程

土方开挖按照土建基础工程施工的先后顺序进行开挖。

根据地质勘探报告,在基坑开挖时,加强基坑排水且防止对③层基底土造成人为扰动,并对坑壁采用适当的围护措施并加强施工监测,使基坑开挖顺利进行。

基础挖出土用汽车外运至业主指定地点。

故土方开挖采取机械挖土与人工修复相结合的方法,土方在机械开挖至基底前必须保留20~30厘米原状土层进行人工挖土且修平,严禁扰动持力层,同时保证基底持力层不受扰动达到设计要求。如遇到连续雨天,整板基础部位采用机械挖土人工修土,砼垫层先浇筑。底板下地梁等下凹部位均采用人工挖土,确保整板基础土质无扰动及工程工期不耽误。

b)钢筋工程

钢筋在施工现场加工、制作、绑扎。

钢筋接头当直径≥20时,以及设计要求的纵横框架梁、柱和剪力墙边缘构件等不允许绑扎连接的钢筋的接头,采用绑扎焊接或机械连接,其余采用绑扎连接,接头位置及同一断面接头的数量应符合施工验收规范的要求。

地下室墙板保护层为20mm,梁、柱保护层为30mm,基础保护层为50mm。基础以上部分梁保护层为25mm,板保护层为 15mm,柱保护层为30mm,采用塑料垫块作为钢筋保护层控制垫块。

c)模板工程

底板下基础模板采用挡土砖模,用M10水泥砂浆砌筑,砌筑前先将地梁底垫层按图纸要求施工好,并在复测轴线、标高无误后弹出地梁边线后,开始砌筑,砖模与土壁的空隙用1:1砂石灌筑密实,砖模的宽度1砖厚。

底板外侧模及外墙500高吊模,侧向稳定由钢管扣件来支承,墙板吊模由预先焊接在底板面层筋上的Φ12@1000的短钢筋来支撑。

d)混凝土工程

防水混凝土应连续浇筑,不宜留施工缝,当特殊情况留施工缝时,应遵守以下规定:

墙体只允许留水平施工缝,竖向要设缝时采用后浇带,墙体水平施工缝不应留在剪力墙与弯距最大处或底板与侧墙交接处,应留在高出底板表面500mm的墙体上,墙体有预留孔洞时,施工缝距孔边缘不应小于300mm。

顶板和底板施工中原则上不留施工缝,如确需留设施工缝时应避开剪力较大部位。

e)脚手架工程

室外墙体施工采用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加剪力撑,各种杆件采用外径48mm,壁厚3mm的钢管,所使用的各种扣件必须符合《钢管脚手架扣件标准》(JGJ22-85)的要求。

f)装修工程

本工程分为室内装修工作、外墙装饰工作、室外工程。

(五)各项资源需可量计划

根据主要施工方法和施工措施的确定,计算各工程的总工程量,并按照工程定额换算工作日。

(六)编制进度计划

根据定额规定,确定各工种的人数和组数,安排流水,编制流水施工图。

(七)绘制施工平面布置图

按照施工布置规范,合理布局各施工的材料和设备。

三、此设计的创新点

(一)钢筋采用机械连接:它的优点是设备简单、操作技术易于掌握、施工速度快;接头性能可靠,张拉设备节约钢筋.适用于钢筋在任何位置与方向(竖向、横向、环向及斜向等)的连接;施工不受气候条件影响,尤其在易燃、易爆、高空等施工条件下作业安全可靠。虽然机械连接的成木较高,但其综合经济效益与技术效果显著,目前已在现浇大跨结构、高层建筑、桥梁、水工结构等工程中广泛用于粗钢筋的连接

四、此设计方案的实用价值以及采用情况

(一)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方法、手段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建筑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施工企业管理体制的进一步完善,原有的传统

施工组织设计编制方法已不能适应现在的要求。建筑施工企业为了适应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形势,适应建筑市场和新型施工管理体制的需要,要具备建造现代化建筑物的技术力量和手段,就必须对现在的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方法进行改进,使它更科学和适用可行。

工程项目施工进度编制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横道图法,另一种是网络激活法。横道图法不能全面反映各工序相互之间的关系和影响,不便于进行各种时间计算,不能客观地突

出工作的重点(影响工期的关键工序),也不能从图中看出计划中的潜力及其所在,不能进行计算机运算及优化。

网络计划技术不仅是一种编制计划的方法,而且还是一种科学的施工管理方法。它有助于管理人员合理的地组织生产,使他们做到胸中有数,指导管理的重点应该放在何处,怎样缩短工期,在哪里挖掘潜力,如何降低成本。故采用网络计划技术能够取得好快省的全面效果。但由于横道图法具有直观、方便的优点,还是有用的,不能说网络图把横道图淘汰了。

网络计划技术与施工方法有着密切的联系,但两者的性质却是完全不同的。施工方法是指某项工程或某道工序在一定的自然条件、物资(材料、装备等)条件和技术条件下采用

的工程实施方法。这中间包括机械的选择、工艺的确定、顺序的安排和流水的组织等,这些都必须在综合考虑当时、当地的具体条件后才能做出适当的决定,也只有具备了相应的条件后才有可能实现原来的设想。这也就是说,选择使用什么样的施工方法是需要一定物质条件。而网络计划技术则不相同,它只是一种计划表达方法与管理方法,只要施工方法确定了,运用网络计划技术就一定可以把施工组织设计人员设想的施工安排,用网络图的形式正确的表达出来并应用于管理,运用网络计划技术不需要任何为决定施工方法所需的物质技术条件为前提。在这一点上网络计划技术和横道图法是完全一致的。

从网络计划技术的性质和特点来看,并非应用网络计划技术就一定能使施工进度加快到某种程度,因为物质技术条件和计划安排得是否合理对进度都有一定的影响。网络计划技术只能反映在一定物质技术条件下做出的进度安排,它的作用实际上只限于给管理人员提供在哪些工序上合理赶上以及工期与成本的关系等信息,以使增加的费用最少、成本最低,并避免盲目抢工。至于赶工能否实现,最终还是取决于施工组织方法,特别是物质技术条件、计划方法

五、此设计方案存在的不足之处

(一)目前所累积的建筑施工技术资源得不到有效、充分的应用,特别是其中的智力资源,这一方面是编制人员自身素质和经验不足造成的;另一方面是传播渠道不足不畅通所致。对早已有的成功经验没有进行借鉴,所编制的内容缺乏新技术、新工艺,没有起到提高劳动效率、降低资源消耗的作用。

(二)有的施工组织设计编制人员缺乏技术理论基础和具体施工经验,编制中只是对技术规范照搬照抄,而未对具体工程的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规划和设计,无法起到指导施工作用。

(三)目前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是技术部门的几个技术人员包揽,技术部门搞编制,生产部门管执行,出现设计与实施分离的现象,以至造成施工组织设计只是个形式而已,不能真正起到指导施工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混凝土设计规范(GB50010—2002).北京:中国建筑工业

出版社.2002

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混凝土荷载规范`(GB50009—2001). 北京:中国

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4.天津大学,同济大学,东南大学. 钢筋混凝土结构(下册).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

版社.1989

5.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6.江景波、赵志缙.建筑施工第二版.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1990

7.胡世德等.高层建筑施工.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1

8.赵志缙.高层建筑结构工程施工第一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7

9.应惠清.土木工程施工.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1

10.侯君伟.建筑工程施工常用资料手册.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11.建筑施工手册第三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7

12.田永富.怎样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北京:1999

13.北京市建筑工程预算定额.北京:北京市建设委员会,2001

住宅小区建筑设计说明

第三部分规划专篇 一、基地现状 位于建邺区与鼓楼区交界处的xxxxxx,隶属建邺区兴隆街道,南临yyyyy,西靠wwwww。从应天大街高架俯视整个地块,破败的两三层平房和脏乱的生活环境,严重影响城市形象的提升。地块内违建密布,通道狭窄,采光、通风问题严重,防火更是存在严重隐患;同时居民区内人员流动性大,治安管理困难。目前地块已开始拆迁工作。 二、场地研究 本案为xxxx的一部分,距地铁二号线“集庆门大街站”仅900米,靠近南京最大120万平米城市综合体万达广场及白金级希尔顿大酒店,是南京新街口、龙江、河西CBD三重城市核心交集区位,是南京新江东中央活动区黄金核心区。区位条件优越,是一个真正适合人居的风水宝地。 本案由积贤街分为A、B两个地块(其中北侧地块为A地块,南侧地块为B地块),A、B地块西临乐山路,东临华山路,南侧与应天大街以一地块相隔,北临集庆门大街。A地块占地64162㎡,B地块占地21704㎡,总占地面积85866㎡。 地块东侧为集贤雅苑产权调换房项目,共四栋高层住宅,两层商业。地块北侧为苏宁开发的高档商品房小区睿城。B地块西侧为小学

用地,根据现有材料综合分析可得,A地块的东侧和南侧以及B地块东北角商业价值最大,转角可设置集中商业,业态考虑为净菜场和小型百货超市。从长远来看,集庆门大街和乐山路具备一定商业潜力。 三、功能定位与规划目标 规划力图提供一个高品质、安居化的居住环境,创造一个时尚、典雅的建筑群,提供多样化的住宅形式,并且最大限度的使起居室、卧室、观景阳台获得良好的日照,结合成本运用新技术,以打造“绿色、生态、宜居”为目标,极力营造一个具有深刻文化内涵,又充满时代气息的现代新概念居住家园。 四、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2、《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 3、《住宅设计规范》 4、《江苏省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5、《民用建筑设计通则》 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7、《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 8、《汽车库建筑设计规范》 9、《托儿所、幼儿园建筑设计规范》 9、用地红线图

某小区住宅楼设计毕业设计

某小区住宅楼 摘□□要 本设计为某小区住宅楼,建筑高度27.500m.。地处7度抗震设防区域,分组为1组。场地土类为Ⅱ类。建筑、结构、施工组织设计是本设计的重点。本设计的计算内容主要有:建筑设计方面(包括柱子、楼梯、门窗等的布置),按照有关规范,进行平面组合设计、交通组织、柱网布局和平面图表达及尺寸标注;结构设计方面:先根据轴压比确定柱的截面尺寸及梁跨度估算梁板截面,用PKPM建模计算,计算后看计算结果。观察柱的轴压比、配筋率、周期、层间位移、剪重比、刚重比等参数对结构进行调整,基础采用预制桩基础,计算满足所有条件后画配筋图; 施工组织设计方面:根据工程复杂程度及工程结构类型考虑不同的施工因素,以安全的完成施工任务为目标,制定施工计划,并绘制相关图纸。 关键词:建筑设计;结构设计;施工组织设计 A Structure design of Mou XiaoQu residential building ABSTRACT The design for mou residential buildings, floor height 27.500 m. Is located in the area of 7 degree seismic fortification, grouped into

one group. Classes for Ⅱin-situ soil. Construction, structure, construction organization design is the focus of this design. The design calculation of contents mainly include: building design (including columns, stair, door to wait decorate), in accordance with the relevant specification, design, traffic organization, plane composition column grid layout and floor plan and dimensions; Structure design: according to the first axial compression ratio to determine the section size of column and beam slab beam span estimation section, using PKPM modeling calculation, after the calculation results. Observe the column axial compression ratio, reinforcement ratio, cycle, interlayer displacement, shear weight ratio, just heavier than adjust structure parameters, such as, base adopts precast pile foundation, calculate draw reinforcement after meet all the conditions; Construction organization design: according to complex degree and the engineering structure considering different factors of construction, to complete task with safety as the goal, the construction plan, and draw the relevant drawings. Key words:Architectural design; Structure design; Construction organization design

高层住宅建筑设计

《居住建筑设计》之项目四: 高层住宅建筑设计 (任务书) 建筑设计技术教研室 — 1 —

要求通过本课程设计,熟悉高层建筑设计相关规范;掌握中高层住宅楼设计的内容、方法、步骤及其有关图纸的绘制;培养居住建筑设计的思维方法及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毕业设计及顶岗实习打下基础。 二、设计要求 (一)、拟建项目概况 根据省会规划建设委员会对一公园开发扩建项目建议书的精神,拟对该公园地段做出以住宅楼为主要内容的设计方案。该地段附近城市管网齐全,基本可以满足该建筑物的使用要求。 (二)、基地选址 1.环境 基地位于济南市重要风景区内,北邻五龙潭,西靠筐市街,南依共青团路病愈趵突泉隔它相望,西南为济南回民小区。 2.区域 基地处于趵突泉风景区以西,紧邻济南五龙潭公园,公园绿化层次丰富,大面积水面,优美的园林建筑,成为了该基地的后花园。并且地段内有多出古泉该项目建成后将是一处环境优雅,富有全程文化气息,购物方便、工作和生活舒适的建筑环境。 3.建筑 该基地位于泉城济南商业中心心劳交接地段。东临泉城路商业街,西接马上要改造的普利广场。其附近各种服务设施齐全,医院、银行、学校、酒店等等一应俱全。 4.交通 基地环两条主干道,东为趵突泉北路,南为共青团路,西为次干道筐市街。地块交通便利,适宜人们的出行。 5.规划 建筑用地西、北、东面的建筑控制线后退用地界线不小于10m,南面后退不小于8m。建筑限高60m。 三、设计内容 1、总建筑面积20000㎡(允许误差±10%)。 2、地下部分:两层地下储藏、设备用房等 地上部分:两层商业服务网点,上部为住宅楼。 停车部分:商业部分以室外停车为主,需要有适当的自行车停放场地。 3、建筑不允许超出红线,自行设计住宅入口,并留有适当院落以停放车辆和人员疏散。 4、充分考虑环境设计。 5、户型要求:四室两厅建筑面积 140-160平方米(可做跃层)占20% 三室两厅建筑面积 120-140平方米占30% 两室一厅建筑面积 70-90平方米占20% 两室两厅建筑面积 90-120平方米占30% 户型设计在顺应市场的同时还要能够导引市场需求,指导人们的新生活、新思维。 6、设计灵活,有新意,体现高层住宅发展趋势,并与周围环境相适应。 7、平面设计应充分考虑日照、通风、采光、节能等问题。在平面布置方面注意避开市场的常规思维,在实用和充分利用的前提下出奇、出新。 — 2 —

住宅建筑设计说明

住宅建筑设计说明

设计说明书 一、项目概况 本工程位于唐河县星江路与拱文路交叉口的东北角,规划总用地13498.84平方米(约合20.25亩),周边配套设施齐全,交通便利。项目共分为三栋住宅楼,项目的实施对于改进本区环境品质、树立良好的区化形象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设计依据及设计原则 设计依据及参考资料 1、建设方提供1:1000地形图。 2、建设方提供的设计任务书。 3、唐河县规划局建设项目规划设计条件通知。 4、唐河县城市建设管理部门意见。 5、唐河县规划局规划定点图 6、《民用建筑设计通则》 7、《建筑防火设计规范》、《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8、《住宅设计规范》、《住宅建筑规范》 9、《河南省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三、规划设计 (一)区位分析 项目位于唐河县星江路与拱文路交叉口的东北角,,地块格局呈不规则形状,外部城市道路通畅,星江路作为唐河县城的一条重要南北向干道,其重要性日显突出,本地块是同时位于两条主干道的交叉口,未来拱文路的打通,势必带来这个区域的繁华,本项目的实施将给这一片区带来新的商机和亮点。 (二)规划定位 考虑到该项目在未来城市环境中位置重要,处于多维的景观视角焦点之上,两排建筑平行排列,产生了一个面向城市的开放空间,而居住区主要入口在该地块的东北角位置设置,公寓入口在该地块的西南角位置设置。小区南侧为商业步行街和沿街景观,和城市景观共同塑造有节奏变化的景观效果。 (三)建设必要性 本项目区域位置优越,项目最大限度的综合利用室内外空间。创造优美的居住环境,和社会环境,良好的居住户型和高效率高效益的商业空间,以期达到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四)基地概述: 本项目用地呈不规则,中间一条居民区间路将地块一分为二,当前2#、3#楼

某住宅楼施工组织设计

某住宅楼施工组织设计

目录 第一章编制依据及说明 (1) 第二章工程概况 (2) 第一节建筑设计特点 (2) 第二节结构设计特点 (2) 第三章现场平面布置 (3) 第一节平面布置原则 (3) 第二节施工现场平面布置图 (3) 第三节施工道路 (3) 第四节材料堆放 (3) 第四章施工方案 (4) 第一节施工准备 (4) 第二节施工现场临时用电 (4) 第三节施工现场临时用水 (5) 第四节施工测量 (5) 第五节沉降观测周期的确定 (6) 第六节主要分项工程的施工方法 (6) 1. 钢筋砼工程 (6) 2. 钢筋工程 (8) 3. 设备安装工程 (9) 4. 装饰工程 (11) 5. 脚手架工程 (11) 6. 砖砌体工程 (12) 7. 模板工程 (13) 8. 屋面工程 (15) 9. 基础工程 (17) 第五章施工组织及施工进度计划 (19) 第一节施工段的划分 (19) 第二节主要工序 (19)

第三节劳动力安排 (19) 第四节施工管理机构和项目经理部的组成 (19) 第五节施工进度计划及措施 (20) 1. 进度计划监督管理 (20) 2. 施工进度计划 (20) 第六节施工协调配合 (21) 第六章质量保证措施 (22) 第一节施工质量把关措施 (22) 第二节施工现场监督检查 (22) 第七章工期保证措施 (24) 第一节建立严格的施工进度计划检查制度 (24) 第二节保证材料及外加工构件的供应 (24) 第三节土建与安装的配合协调工作 (24) 第四节实行资金专款专用 (24) 第八章施工部署 (25) 第一节质量目标 (25) 第二节工期目标 (25) 第三节安全管理目标 (25) 第四节文明工地管理目标 (26) 第五节以科学管理为目标 (26) 第六节抓好施工现场环境建设 (26) 第九章施工技术措施 (28) 第一节采用新技术、新工艺 (28) 第二节建立严格的技术管理体系 (28) 第三节施工过程技术控制 (29) 第四节冬季施工管理措施 (29) 第五节雨季施工管理措施 (31) 第十章机械设备配备情况 (33)

住宅建筑设计方案说明

江南水都四期 方案设计 工程编号: 院长: 总建筑师: 总工程师: 项目主持人: 建筑工程设计资格证书2019年12月3日工程负责人:梁章旋 建筑专业:专业负责人: 审核人: 结构专业:专业负责人: 审核人: 给排水专业:专业负责人: 审核人: 电气专业:专业负责人: 审核人: 暖通专业:专业负责人: 审核人:

目录 第一章工程概况 第二章总体规划 第三章建筑设计 第四章结构设计 第五章给排水设计 第六章暖通设计 第七章电气设计 第八章防火设计专篇 第九章人防设计专篇 第十章环保设计专篇 第十一章卫生防疫 第十二章劳动保护 第十三章环卫设计 第十四章安全防卫 第十五章无障碍设计 第十六章建筑节能设计专篇 第一章工程概况 一、设计依据: 1. 公司提供的设计委托书及方案设计要求。 2.福州市城乡规划局批复的总体规划设计方案。 3.《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16-8)。 4.《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 5.《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 6.《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1999)。 7.《汽车库建筑设计规范》(JGJ100-98)。 8.《人民防空地下室设计规范》(GB50038-94)。 9.《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实施细则》(DBJ13-62-2004) 10.《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11.其它相关建筑设计规范。 二、基地概况:

三、建设内容与规模: 本项目局部设地下一层车库,地上共有13栋18层住宅,2栋11层住宅,19栋9层住宅,沿街设一层店面,区内结合住宅底层配有居委会、文化活动中心、诊所、物业管理用房、公厕等配套设施。 四、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实际用地面积:121890平方米 计容积率面积:287600平方米 其中:住宅:275794.5平方米 商店:8300平方米 居委会、文化活动中心等配套设施及架空停车(2.5米以上):3505.8平方米 地下室建筑面积:37723.8平方米 建筑占地面积:27505.6平方米 建筑密度:22.6% 容积率: 2.36 绿地率:30.16% 户数:2382户 机动车位1088部其中:地下机动车位:861部 地上机动车位:227部 其中户型面积大于120平方米所占车位1172X0.6=703部 户型面积小于120平方米所占车位1210X0.3=363部 商业部分停车位8300X0.2/100=17部 公共停车位:100部 非机动车位:4090部 其中:地下非机动车位:2080部 地上架空非机动车位:1090部 地面非机动车位:920部 其中户型面积大于120平方米所占车位1172X1=1172部 户型面积小于120平方米所占车位1210X2=2420部 商业部分停车位8300X6/100=498部 五、设计概念: 1. 本项目开发定位为高尚住宅小区,力求营造一个居住舒适,风格独特的生态型亲水社区。

小区住宅楼施工组织设计说明

某经济适用房小区住宅楼施工组织设计 一、工程概况 某小区住宅楼为经济适用房,为六层砖混结构房屋,建筑面积2890.8m2, (一)建筑、结构概况 1、建筑形式 建筑平面尺寸56.4×10.18m,层高3.0,共六层,总高18.4米。 工程相当于两个单元,设两座钢筋砼楼梯。每户设外挑式阳台。 一层地面标高为±0.00,室内外高差0.15m。 2、结构设计 工程为砖混结构建筑,建筑抗震设防烈度六度,建筑安全等级二级,结构使用合理年限50年。 主体结构为砖混结构,现浇柱、梁、板、阳台。

工程所用砼等级:三层以下结构为C30,三层以上结构为C25。 墙为M7.5水泥砂浆砌烧结页岩实心砖 3、建筑装修 3.1.门窗:要紧为防盗门、三夹板门;窗要紧为铝合金窗。 3.2.楼地面:厨房、卫生间防滑地砖地面,楼梯间地砖地面,其它房间为水泥砂浆楼地面;厨房、卫生间地面比其它房间低30。 3.3.内粉:厨房、卫生间为瓷砖墙面,其它房间混合砂浆粉刷,公共部分刷乳胶漆。 3.4.平顶:混合砂浆粉刷,公共部分刷乳胶漆。 3.5.外装修:外墙面采纳RE复合保温砂浆打底,水泥砂浆、刷高级外墙涂料,面砖饰面。 3.6.屋面:现浇钢筋砼斜坡屋面、25厚挤塑板保温、水泥瓦。 平台为采纳25厚挤塑板保温、高分子卷材防水层,40厚C20细石砼整浇层内配φ4@150钢筋网刚性屋面。 3.7.油漆:木门刷调和漆;预埋木砖水柏油防腐。 4、水电安装 本工程水电安装包括生活给排水系统、电气照明及防雷接地系统等。 (二)施工现场条件 1、施工现场三通一平已具备,具备施工条件。

2、施工用水电由业主接至现场。 3、工程地质情况见业主提供工程地质勘察报告。基础施工采取明排水能满足施工要求。 (三)招标要求 1、本工程实行土建、水电安装总承包。 2、本工程招标工期为210天,投标工期为198天。

住宅建筑设计说明

设计说明书

一、项目概况 本工程位于唐河县星江路与拱文路交叉口的东北角,规划总用地13498.84平方米(约合20.25亩),周边配套设施齐全,交通便利。项目共分为三栋住宅楼,项目的实施对于改善本区环境品质、树立良好的区化形象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设计依据及设计原则 设计依据及参考资料 1、建设方提供1:1000地形图。 2、建设方提供的设计任务书。 3、唐河县规划局建设项目规划设计条件通知。 4、唐河县城市建设管理部门意见。 5、唐河县规划局规划定点图 6、《民用建筑设计通则》 7、《建筑防火设计规范》、《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8、《住宅设计规范》、《住宅建筑规范》 9、《河南省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三、规划设计 (一)区位分析 项目位于唐河县星江路与拱文路交叉口的东北角,,地块格局呈不规则形状,外部城市道路通畅,星江路作为唐河县城的一条重要南北向干道,其重要性日显突出,本地块是同时位于两条主干道的交叉口,未来拱文路的打通,势必带来这个区域的繁华,本项目的实施将给这一片区带来新的商机和亮点。 (二)规划定位 考虑到该项目在未来城市环境中位置重要,处于多维的景观视角焦点之上,两排建筑平行排列,产生了一个面向城市的开放空间,而居住

区主要入口在该地块的东北角位置设置,公寓入口在该地块的西南角位置设置。小区南侧为商业步行街和沿街景观,和城市景观共同塑造有节奏变化的景观效果。 (三)建设必要性 本项目区域位置优越,项目最大限度的综合利用室内外空间。创造优美的居住环境,和社会环境,良好的居住户型和高效率高效益的商业空间,以期达到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四)基地概述: 本项目用地呈不规则,中间一条居民区间路将地块一分为二,目前2#、3#楼已经落成。北侧1#楼现为空地。 规划要求及要点 退后红线要求: 高层退后西侧星江路道路红线10米,裙房退8米;北侧高层退用地边界线14米,裙房退用地边界线6米;东侧退用地边界线9米。南侧保证1#楼日照间距。 设计要点: 通过本地块建设塑造良好城市景观形象,形成城市景观亮点。带动城市建设,为城市的居住建筑形态提供新的探索。 总体布局 2)道路系统 结合地形特点与空间布局,以建筑为中心,小区内道路绕建筑环通为一个系统。同时在用地西侧和南侧与城市道路相临处设小区出入口,强调小区道路系统和道路及城市道路系统要有机衔接的前提下,为小区内部能够和谐又相对独立的进行管理和使用创造了有利条件。 地块内依托小区出入口道路的布置,在小区内西侧、北侧为适应小汽车的日异增长布置生态停车位,以配合居住人员的使用。 四、建筑设计 (一)总图设计

泰隆苑住宅小区修改方案设计说明

泰隆苑住宅小区修改方案设计说明 规划与建筑 一、设计依据与用地分析 1、设计依据 (1)关于本工程的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台路规选[2004]14、15号); (2)国家和地方的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及设计规范; (3)本工程的设计任务委托书; (4)甲方的设计要求。 (5)方案评审会议纪要([2005]95号) 2 、总平面用地分析 (1)气候特征:工程地块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具有海洋性特色。初夏有梅雨,盛夏有伏旱,夏秋多台风,深冬有寒潮。多年平均气压1015.7百帕,多年平均气温17.7℃,多年平均降雨量1593.7mm,蒸发量1283.9mm,多年平均日照1507.2H,多年平均相对湿度82%,多年平均风速2.4m/s。 (2)地块与城市关系:本工程用地为台州市路桥区灵山居住区的A地块与B地块,交通便捷。东、西、北至规划支路,南至南山路。 (3)地块的景观要素:紧邻地块北侧为路桥区中央山公园,山高70余米,风景秀丽,是理想的居住用地。无论是从城市整体利益出发,还是从本项目的角度出发,都应在地块开发过程中充分重视这一资源的保护和利用,以提升空间环境品质,营造出一个理想的住宅园地。 (4)用地基本条件:本工程用地呈不规则行,总用地面积71348.8M2。 二、规划原则 本工程地块地理位置优越,周边环境优美,在充分满足目前住宅市场需求的前提下,我们力求将本工程建设成为创意新颖、主题突出、技术合理并与自然环境相融合的高品质住宅小区。它不仅满足人们日常生活居住的需要,更注重人们在文化上、心里上对“家”的热爱。在总体规划上吸取了中国传统园林造景的原理和手法,在小区内引进一条形态宜人的水景,使小区内大部分住宅都能感受到流水的温馨与亲切。同时采用现代的规划理论及空间与环境的塑造手法,力求创造出融大气、雅致、理性与浪漫于一体的现代化居住区。 “家”是每个人心目中理想化的生活概念,茅庐草舍可以为家,高堂华厦亦可为家。小区内以各种组团单元形式创造家的氛围,同时多层次的绿化、流水和人文景观,井然有序的道路系统,使得小区富有极强的整体感和标志性。建筑的现代感和他所包含的文化内涵结合整体环境的处理体现出鲜明的个性。充分体现出小区的可居住性、可持续发展性,体现“以人为本”。 三、规划构思 1、充分利用地形,建筑布局尽量坐北朝南,争取住宅的良好朝向与景观。全区设计有多种组合方式,规划整体而富有变化,保证开发的灵活性;同时充分利用周边环境,借用山景、改

住宅建筑楼梯设计规范

楼梯设计规范 默认分类2010-10-14 09:55:15 阅读8 评论0字号:大中小 楼梯设计规范是有章可寻的。室内楼梯通常需要遵循一定的规范,才能让人看的舒畅,走的顺畅,而且耐用、安全。以下是几个楼梯设计规范数据,供参考: 1、室内楼梯踏步的斜度设计规范 踏步的斜度通常是由层高、洞口周遍的空间大小条件来决定的。 楼梯踏板的前沿连成的直线和水平夹角称为楼梯的斜度。室内楼梯的斜度一般为30左右最为舒适。室外楼梯一般斜度要求比较平坦。 2、室内楼梯板设计规范 楼梯板的规格包括踏板和立板的规格,一般要求适应于人的脚掌尺寸。一般踏板宽,立板低的踏步会较为舒适。室内楼梯的踏板宽度应不小于24厘米,一般在28厘米最舒适。立板的高度应不高于20厘米,一般在18厘米最舒适。而且各个踏板宽和立板高应该是一致的,否则容易使人摔倒。 3、室内楼梯步长设计规范 步长即楼梯的宽度。室内楼梯的步长一般为90厘米,即省空间又让人行走舒适。 楼梯设计规范虽然经常被提到,但是没有一个确定的指标,都是大的楼梯企业做出的,也是楼梯行业约定俗成的,所以说所谓的楼梯设计规范是没有具体的行业硬性标准。 楼梯间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16)和《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的有关规定。 一、楼梯梯段净宽不应小于1.10m。六层及六层以下住宅,一边设有栏杆的梯段净宽不应小于1m 注:楼梯梯段净宽系指墙面至扶手中心之间的水平距离 ;

楼梯踏步宽度不应小于0.26m,踏步高度不应大于0.175m。扶手高度不应小于0.90m。楼梯水平段栏杆长度大于0.50m时,其扶手高度不应小于1.05m。楼梯栏杆、垂直杆件间净空不应大于0.11m;楼梯平台净宽不应小于楼梯梯段净宽,且不得小于1.20m;楼梯平台的结构下缘儿至人行通道(注:垂直高度)不应低于2m。入口处地坪与室外地面应有高差,并不应小于0.10m;楼梯井净宽大于0.11m时,必须采取防止儿童攀滑的措施; 二、七层及以上住宅或住户入口层楼面距室外设计地面的高度超过16m以上的住宅必须设置电梯(注:1.底层作为商店或其他用房的多层住宅,其住户入口层楼面距该建筑物的室外设计地面高度超过16m时必须设置电梯);底层做架空层或贮存空间的多层住宅,其住户入口层楼面距该建筑物的室外设计地面高度超过16m时,必须设置电梯;顶层为两层一套的跃层住宅时,跃层部分不计层数。其顶层住户入口层楼面距该建筑物室外设计地面的高度不超过16m可不设电梯;住宅中间层有直通室外地面的出入口并具有消防通道时,其层数可由中间层起计算;十二层及以上的高层住宅,每栋楼设置电梯不应少于两台,其中宜配置一台可容纳担架的电梯;高层住宅电梯宜每层设站。当住宅电梯非每层设站时,不设站的层数不应超过两层。塔式和通廊式高层住宅电梯宜成组集中布置。单元式高层住宅每单元只设一部电梯时应采用联系廊联通;候梯厅深度不应小于多台电梯中最大轿箱的深度,且不得小于1.50m。 墙面至扶手中心线或扶手中心线之间的水平距离即楼梯梯段宽度除应符合防火规范的规定外,供日常主要交通用的楼梯的梯段宽度应根据建筑物使用特征,按每股人流0.55+(0~0.15)m的人流股数确定,并不应少于两股人流。 楼梯设计规范说明: (一)楼梯的数量、位置、宽度和楼梯间形式应满足使用方便和安全疏散的要求。 (二)墙面至扶手中心线或扶手中心线之间的水平距离即楼梯梯段宽度除应符合防火规范的规定外,供日常主要交通用的楼梯的梯段宽度应根据建筑物使用特征,按每股人流0.55+

居住区设计说明书

第一章规划、建筑设计 一、工程概况 XX市北大花园住宅小区位于XX市新区,北临东风东路,西临纵贯七路,总用地面积约3.62公顷。地理位置优越,自然环境优美。 二、规划依据 1、XX省北大花园住宅小区总体设计招标文件; 2、XX省北大花园住宅小区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 3、《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 GB50180-93; 4、《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 JGJ50-2001; 5、《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J16-87(2001年版); 6、《住宅设计规范》 GB50096-1999(2003年版); 7、《商店建筑设计规范》 JGJ48-88; 8、《民用建筑设计通则》 GB50325-2005; 9、《XX省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寒冷地区)DBJ41/062—2005; 10、其它有关规范、规程。三、规划设计指导思想 1、建立“城市—社区—小区—院落—住栋—家庭”的尺度序列,把最小的生活单元—“家庭”融入城市范畴。站在城市的高度看待社区建设,创造与城市完美和谐的居住环境,使社区成为城市的组成部分,并为城市所接纳。 2、在小区这一尺度级上始终贯彻“道路—绿化—公建”作为社区建设三大要素的观点,为住宅建设先行开道,细致入微地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建设生机盎然的社区环境,最大限度地提高居民生活质量。 3.突出环境设计的宗旨,以“绿化中的建筑”和“建筑中的绿化”两种手法营造小区中心,形成集中景区与庭院绿地,有效利用土地,突出小区的整体特色。 4. 居住区的主要功能就是满足人们日常的生活居住需求,因此在环境设计上要强调“以人为本”,以人的尺度,人的需求及人的活动为根本出发点,充分提供生活、居住、娱乐、等功能和服务设施,从而体现对人的细致关怀。 5、规划与单体设计相结合,创造一个布局合理、设施完善、生活方便、利于管理、环境优美,具有时代精神的住宅小区。

住宅小区项目方案设计文本说明

禹宏·启城住宅小区项目方案设计 第一章建筑设计 一、设计依据 1、建设单位提供的数字化四线坐标及现状地形图 2、建设项目规划意见书和勘测红线图 3、《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 2002版) 4、《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 5、《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2011) 6、《住宅建筑规范》(GB50368-2005) 7、《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2005年版) 8、《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9、《汽车库建筑设计规范》(JGJ100-98) 10、《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50067-97) 11、《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134-2010) 12、《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 13、《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50-2001) 14、现行的《蚌埠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15、《建设项目日照分析技术管理规则(试行)》(2005版) 16、《建筑工程面积计算规范》GBT/50353-2005 17、与本项目相关的国家、地方颁布的法律、法规、规范和技术标准。 二、项目概况

1、项目区位 本项目地块位于安徽省蚌埠市,东临中学西路,西接西外环路,南临健康路,北接禹王西路。交通十分便利,接近城西新城区中心,本小区和拟建的医院、第二中学,都在半径600米的距离之内。地理位置优越,随着相应市政配套的日益完善,本区域将成为蚌埠市未来又一高档商住圈。 2、用地性质及规模 项目地块规划为居住和商业用地,总用地面积约㎡,规划总建筑面积209983平方米,地上建筑面积约万平方米。 3、地形地貌 地块用地呈长方形,当前为闲置用地,现状地块内有堆土,东西两边略有高差,总体地势南低北高。 4、规划要求 ■容积率 地块容积率要求≤ ■建筑密度 地块1建筑密度:26% (出让要求不大于26%) 地块2建筑密度:% 综合建筑密度: % ■住宅日照间距 住宅满足大寒日满窗日照有效时间不少于2小时。 ■绿地率 不小于35% ■退让间距 建筑物退让城市道路红线:道路切角视距退让按宽边并增加3~5米退让控制。 三、地块现状分析 ■周边环境综述

《住宅设计规范》

《住宅设计规范》( GB50096 - 1999 ),经建设部一九九九年三月二十四日以建标 [1999]76 号文批准,业以发布。本规范第一版的主编单位是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所,参加单位是北京市建筑设计院、天津市规划设计管理局、上海市民用建筑设计院、中国建筑东北设计院、广西壮族自治区建委综合设计院、 西安冶金建筑学院、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南京市住宅设计研究所、黑龙江省林业设计研究院、四川绵阳 地区建筑勘察设计院。为便于广大设计、施工、科研、学校等单位的有关人员在使用本规范时能正确理 解和执行条文规定,《住宅设计规范》编制组按章、节、条顺序编制了本规范条文说明,供国内使用者 参考。在使用中如发现本条文说明有不妥之处,请将意见函寄中国建筑技术研究院。 1总则 1.0.1城市住宅建设量大面广,关系到广大城市居民的切身利益,同时,住宅建设要求投入大量资金、 土地和建材等资源,如何根据我国国情合理地使用权有限的资金和资源,以满足广大人民对住房的要求, 保障居民最低限度的居住条件,提高城市住宅功能质量,使住宅设计符合适用、安全、卫生、经济等基 本要求,是制定本规范的目的。原《住宅建筑设计规范》GBJ96 86 是国家计委于1986 年颁布实施的, 执行已有 12 年。原规范是在1983 年国务院颁布的住宅建设标准基础上制定的,在改善城市居民的住房 条件、提高住宅设计质量方面无疑起了重大作用。但是,随着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原规范一些条文已不适应当前对城市住宅提高质量的要求,国家制定了新的城市住宅建设标准,与此相 适应,本规范也应修订,个性不适用的条文,补充新的内容。同时,为加强立法,使本规范具有强制性 法规的性质,增加了监督、执行规范的保证措施,扩充了各专业的内容,使其成为综合性的设计法规, 规定了设计中基本的低限要求,并具有一定的技术管理内容,实施后必将进一步保证住宅设计质量,促 进城市住宅建设健康发展。 1.0.2随着住房制度的改革和住宅商品化,城市住宅已不再是单一标准的集 合式住宅模式,目前除了大量的中、低档标准的城市普通住宅外,尚有标准较高的住宅,其形式有独立式 住宅、并联式住宅等等,按层数分也有从低层到高层不同类型。不同类型的城市住宅,基本功能及安 全、卫生要求是一样的,故本规范应适用于全国城市新建、扩建的各种类型的住宅设计。 1.0.3住宅层 数的划分与原规范规定基本一致,国《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45 )修订后,高层建筑已 突破 100m 的限制,故本规范不再作高层住宅上限为三十层的限制。划分的依据主要是垂直交通和防火 要求的不同。一至三层的低层住宅住户一般自用楼梯,四至六层住宅住户共用楼梯,七层以上应设电梯, GB50045 规定十层及十层以上为高层住宅,要求设消防电梯和防火设施,但又规定十二层及十二层以上 的单元式和通廊式住宅才设消防电梯,故这类住宅十一层以下可像中高层住宅一样设一般的电梯,但其 防火设计仍须符合 GB50045 的要求。 1.0.4 国家对住宅建设非常重视,制定了一系列方针政策和法规,制定 了城市住宅建设标准,特别是安全卫生、环境保护、节能、节地、节水、节材等方针政策和法规与 住宅建设关系特别密切,住宅设计时必须严格遵守,如建设部提出“从1996 年起到 2000年,新设计的 采暖居住建筑应完成 1980 1981 年当地通用设计能耗水平基础上节能50% ”的目标,对《民用建筑节 能设计标准(采暖居住建筑部分)》已进行了修订,为此要改革墙体,加强住宅建筑的保温隔热性能; 我国是土地和水资源缺乏的国家,因此在设计中要采用节地型方案,使用节水型器具等等。 1.0.5 本规 范只对住宅单体工程设计作出规定,但住宅与居住区规划密不可分,住宅的日照、朝向、层数、防火等 与规划的布局、建筑密度、建筑容积率、道路系统、竖向设计等都有内在的联系,必须共同形成一个良 好的居住环境。困此,住宅设计应符合城市规划和居住区规划的要求,与周围环境相协调,以创造方便、 舒适、优美的生活环境,当然还包括前条规定的安全、卫生等要求。 1.0.6 住宅建筑量大面广,因此, 建筑构配件需要标准化、模数化,应符合建筑模数协调标准,适应工业化生产,建筑设备与建筑主体也需 模数协调,有得于商品化生产;目前建筑新技术、新产品、新材料层出不穷,国家正在实行住宅产业现代 化的政策,改变以往设备陈旧、工艺落后、粗放经营的局面,采取集约化规模经营,提出高产品质

住宅小区项目方案设计说明-环保专篇

住宅小区项目方案设计说明:环保专篇 住宅小区项目方案设计说明:环保专篇 本项目位于漳州市芗城区东南角、芗城区与龙文区的连接地带,东侧是城市主干道-九龙大道,南侧是规划中的下洲路和诗浦中、小学。西临规划中的丹霞路,北侧是建设中的住宅区及已建成的闽南综合大市场。 本项目总用地面积为89578.0平方米,规划地上总建筑面积268000平方米,地下室建筑面积为14996平方米。本次规划为zz小区一期的Ⅱ、Ⅲ区,一期总用地面积为35176.93平方米,地上总建筑面积为85913.7平方米。本次方案包括底层带商业网点的小高层、高层住宅;12-18层二类高层住宅及相关配套公建会所、八班幼儿园。 一、建筑部分 高层住宅部分为分体式空调,备用发电机房、高低压变配电室、水池、泵房等分区域均设于地下一层。 (一)发电机房、泵房等设备用房墙体采用190空心砖砌,内墙面与顶棚均作内贴矿棉毡,外包铝板网吸音墙。 (二)生活水池与消防水池分开设置,生活水池选用玻璃钢水池,以确保生活用水水质要求。 (三)地下一层发电机房及厨房的烟囱结合主楼直上屋顶,实现高空排放。 (四)Ⅱ、Ⅲ区分组团分设若干垃圾收集点,服务半径小于70米。沿小区内主干道及人流密集处设若干废物箱,间距约为50米。 (五)结合各个组团的景观设计及周边绿地,适当种植大乔木,小灌木等适应洛阳地区树种,结合休闲绿地,创造宜人的社区环境。同时能起到很好的隔声减噪的作用。 二、给排水部分 (一)本工程室外排水采用雨污分流,室内污水经三级化粪池处理后排入城市污水管网。 (二)本工程水泵房设于Ⅱ地块3#楼地下室,水泵均采用减振及减噪措施。 (三)生活水池选用玻璃钢水池,屋顶水箱采用玻璃钢水箱,并设置有水箱自动清洗设备,提高用水水质,地下生活水池单独设置,减小用水循环时间 (四)洁具采用节水型。 三、电气部分 (一)本工程电气产品均为无噪声无污染环保型产品,对环境无影响。 (二)柴油发电机组原则上为消防应急专用,机组放在地下层,可利用大地本身及建筑结构墙体对噪声的吸收,以减少对环境的噪声污染;机组排烟管道上装有消声器,以降低排气噪声;机组底座安装减震垫;柴油机废气利用竖井排放高空以降低对大气的污染。 四、通风部分 (一)选用高效、节能、低噪音和低振动的设备。主要有风机、水泵。 (二)对噪音较大的设备采用隔音消音处理,包括设置通风、风管上设消音器、机房设吸音板等。 (三)对有振动的设备采用隔振措施,包括采用橡胶或弹簧减振器,弹性吊架、柔性接头等。 (四)发电机组配置排烟消声装置,排烟管接至高层屋面排放。 感谢您的阅读!

住宅方案设计说明书范本(含各专业)

XX市XXXXXXX项目 第一章设计总说明 一、设计依据: (1)《中华人民国城市规划法》; (2)《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GB50180-93(2002年版); (3)《建筑设计防火规》GB50016-2006; (4)《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GB50045-95(2005年版) (5)《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 (6)《住宅设计规》GB50096-1999(2011年版); (7)《住宅建筑规》GB50368-2005; (8)《汽车库建筑设计规》JGJ100-98 (9)《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GB50067-97 (10)《无障碍设计规》GB50763-2012 (11)《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J50189-2005 (12)甲提供的基地红线图 (13)《XX市城市规划管理设计规定》(版本号) 其它地规及标准 二、工程概况: 本项目是XXXXXXX有限公司开发的公租房项目,基地位于松江漕河泾工业园区东南角,东接中心路,南靠A8 高速150M绿化带,西临新二路,西南侧是四马塘,交通便捷,环境优美,也是园区唯一的住宅用地,基地边是开发区成熟的产业用地,管理和技术人员众多,是漕河泾开发区开发建设公租房的理想地段。 总建设用地面积87083.6平米, 综合容积率为2.0,其中地下建筑面积34897.26平米,地上建筑面积177506.30平米。住宅产品类型均为高层,共2272户。小区环境优美设施完善,为充分体现现代城市生活的居住区。 三、概念设计及设计原则 1、着重利用基地围景观的优势来布局,与边环境融合 2、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规划布局强调视线、日照、通风,并讲究建筑的序列与肌理,创造出清新、简约、精致的社区与建筑形象。 3、以人为本提供舒适弹性的精品居家生活空间。 4、集中的配套设施与安静、舒适的生活环境之间的联系与沟通的问题。 四、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建筑总用地面积:XXX平米 总建筑面积:XXX平米 计算容积率建筑面积:XXX平米 建筑密度:XX% 容积率:XX 绿地率:XX%

某小区住宅楼设计 毕业设计说明

某小区住宅楼设计毕业设计说明 目录 第一章建筑设计....................................................................................2 1.1 工程概况..........................................................................................2 1.2 建筑设计的要求和依据........................................................................2 1.3 建筑平面设计....................................................................................2 1.4 建筑剖面设计 (4) 1.5 建筑体型和立面设计...........................................................................4 1.6 抗震设计..........................................................................................4 1.7 防火设计..........................................................................................4 1.8 屋面排水设计....................................................................................5 第二章结构设计....................................................................................5 2.1 结构设计说明 (5) 2.2 做法设计说明....................................................................................5 2.3 结构布置及设计模型的确定..................................................................6 2.4 地基基础..........................................................................................6 2.5 结构计算..........................................................................................6 2.6 其它要求..........................................................................................7 后记..........................................................................................8 参考文献 (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