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污染源普查数据质量控制对策及建议

农业污染源普查数据质量控制对策及建议
农业污染源普查数据质量控制对策及建议

农业污染源普查数据质量控制对策及建议作者:岳虹岳志强曾维庆等

来源:《云南农业》 2019年第6期

岳虹岳志强曾维庆等

农业污染源普查是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农业资源环境保护的基础性工作。农业污染源普查工作点多、面广、数据量大,对普查数据质量要求很高。但在国家的质控手册上,对几个农业污染普查数据质控关键点没有明确的技术要求或者要求不详细、完整。本文结合实际的普查工作经验,对影响污染普查数据质量的主要因素进行定性分析,并提出对策及建议。

农业污染普查的区域主要是农村。农村社会具有分散性、种植、养殖品种差异大、农民文化程度不高、统计台账资料不全、调查的季节性强等特点,增加了农业污染普查数据质量控制的难度,对农业污染普查数据质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全国农业污染源普查质量控制与质量保证实施技术标准和手册》对农业污染普查数据原则是“全流程、全要素、可追溯”;《关于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普查员和普查指导员选聘及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提出了普查员、指导员选聘的要求及职能职责。上述两个技术文件,在调查样本的选择上、工作人员的选聘上要求过于简单,数据采集过程质控技术要求不完整。

影响数据质量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从调查样本、普查工作人员、数据采集到审核等质控每个环节都是缺一不可。对污染普查数据质量,影响也是同等重要,没有主次之分。要真正做到农业污染普查数据有一定的广泛性、代表性并能客观反映当前的农业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和在今后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及各种农业活动提供正确的决策依据,必须对现有农业污染数据质控体系进行优化和完善。

一、农业污染普查数据质控的意义

《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做好第二次全国农业污染源普查有关工作的通知》对农业污染源普查目的作了明确阐述,主要是掌握农业生产活动过程中种植、养殖业产生的污染类型,产生量的排放及去向,获取各方面的数据建立相应的资料、信息库便于监管,为优化农业布局,指导产业结构调整,控制农业面源污染,促进绿色农业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所以可靠、准确、高质量的污染普查数据,不但能真实、客观的反映现阶段农业面源污染的问题,还能为政府决策和管理者正确地把握形势,客观地剖析农业面源污染问题,作出科学的农业发展决策提供依据。

二、农业污染源普查数据质控技术存在的问题

《全国农业污染源普查质量控制与质量保证实施技术标准和手册》对农业污染普查数据的质控作了一定的要求,原则是“全流程、全要素、可追溯”,核心内容是进度控制与进度保证和质量控制与质量保证。质量控制与质量保证的工作重点:一是各级农业污染源普查机构逐级开展资料查验;二是对数据收集过程进行复核。《关于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普查员和普查指导员选聘及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对普查员和普查指导员的选聘在条件上、职能职责等内容上作了简单的要求。这两个文件在技术上都存在:

(一)调查样本问题

《全国农业污染源普查质量控制与质量保证实施技术标准和手册》2.2、2.4两个章节中,对样本提出“在按一定程序从总体中抽取的一组(一个或多个)个体(或抽样单元)。筛选条件为“种植业、畜禽养殖业、水产养殖业、地膜、秸秆等各专题的调查对象需要满足的调查条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