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点力的平衡条件 》导学案-1

《共点力的平衡条件 》导学案-1
《共点力的平衡条件 》导学案-1

《共点力的平衡条件》导学案

课前自主预习

1.1.共点力:指的是几个力作用于物体的 或它们的作用线 . 2.平衡状态:物体受到力的作用,但 并不发生变化,称为平衡状态。物体处于 状态或 状态是平衡状态。

3.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是: ;共点力作用下物体平衡状态的运动学特征是 为零.

4. (单选)如图3-5-1所示,,某个物体在F1、F2、F3、F4四个力作用下处于静止状态,若F4的方向沿逆时针转过60°而保持其大小不变,其余三个力的大小和方向均保持不变,则此时物体所受到的合外力大小为( )

A .24

F B .234F

C .F4

D .43F

5. (单选)如图3-5-2所示,一物块放在水平桌面上,在水平方向受到

F1=10N ,F2=2N 两个力作用,木块处于静止状态,若撤去力F1,则木块在水平方向受到的合力为 ( ) A .10N ,方向向左 B .6N ,方向向右 C .2N ,方向向左 D 、零

【自主学习】参考答案: 1.同一点,延长后相交于同一点. 2.运动状态;静止,匀速直线运动; 3.合外力为零;加速度;

4. 解析:由共点力的平衡条件可知,F1、F2、F3、F4的合力应为零,F1、F2、F3的合力应与F4等值反向,当F4的方向沿逆时针转过60°而保持其大小不变时,F1、F2、F3的合力的大小仍为F4,但方向与F4成120°,依平行四边形法则可得,物体所受的合力大小仍为F4,所以本题的正确选项应为C 。 答案: C

3-5-1

图3-5-2

5. 解析:木块处于静止状态,竖直方向受的重力和桌面的支持力平衡,在水平方向只有F1和F2这两个力是不能平衡的,还受到方向向左的,大小为8N 的静摩擦力作用,由此可知桌面至少可以给木块8N 的静摩擦力,静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随木块受的其他外力F1、F2的变化而变化。撤去F1后,大小为2N 的力F2作用在木块上,方向向左,这时桌面给木块2N 水平向右的静摩擦力,木块所受合力为零。 答案:D

课堂互动探究

知识点1 平衡状态和平衡条件 新知探究

情景一:甘肃省的文物馆收藏了一件在武威擂台汉墓挖掘的铜奔马,又名“马踏飞燕”。如图3-5-3所示。这座青铜雕塑是一匹驰骋中的战马,它的后蹄踏在一只燕子上。“马

踏飞燕”是汉代艺术家高度智慧、丰富想象、浪漫主义精神和高超的艺术技艺的结晶,是我国古代雕塑艺术的稀宝。飞奔的骏马之所以能够用一只蹄稳稳地踏在飞燕上,并不是马跑得快,稳定性会高,而是马的重心和飞燕在同一条竖直线上,马受到支持力和重力大小 ,方向 ,在同一竖直线上,是 ,所以马能够平衡。 情景二:

如图图3-5-4所示,我们在电视节目中看到过一类很惊险的杂技节目,或顶碗,或走钢丝,或一个男演员在肩膀上放一根撑杆,一个小女孩在杆上能做出许多优美惊险的动作,或将椅子叠放得很高,每张椅子都只有一只腿支撑,一个演员在椅子不同高度处做各种动作……这些节目有一个共同点,就是要保证碗或演员不能摔下来,实际上,演员们的表演很成功的,

为什么演员或碗不会掉下来是因为演员们经过长期的训练,很好地掌握并利用了物体的____ 答案:情景一,相等,相反,一对平衡力 情景二:平衡条件

重点归纳

对平衡状态和平衡条件的理解

1.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称为物体的平衡状态。

“保持”某状态与“瞬时”

3-5-3

图3-5-4

某状态有区别:如竖直上抛的物体运动到最高点时,这一瞬时的速度为零,但这一状态不可能保持,因而这一状态不属于平衡状态.物理学中有时出现“缓慢移动”也说明物体处于平衡状态.

2.平衡状态分为静态平衡和动态平衡

静态平衡:物体处于静止状态,其本质特征是物体的速度始终为零(V=0),加速度为零(a=0),所受的合外力为零(F=0);

动态平衡:物体处于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其本质特征是物体的速度恒定(0≠v ),加速度为零(a=0),所受合外力为零(F=0)。

3.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物体所受合外力为零,0

=合F 。如果用正交坐标系表示

则为

,0==y x F F 。

[例1](双选)物体在共点力作用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做自由落体运动的物体,在刚开始下落的一瞬间处于静止状态 B .在细线的拉力作用下在光滑水平面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小球处于平衡状态 C .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所受合力一定为零 D .在固定斜面上匀速下滑的木块处于平衡状态

解析:共点力作用下的平衡条件是:物体所受合力为零.平衡状态指的是物体静止或做匀速直线运动,其特点是加速度为零.自由落体的物体下落的瞬间速度为零,但受到重力作用,加速度不为零,不是静止状态.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小球在运动的过程中,速度的方向在改变,加速度也不为零,也不是平衡状态,这里的匀“速”圆周运动实际上是匀速率圆周运动.C 选项讲的是物体的平衡条件,是正确的,D 选项中的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是处于平衡状态.所以本题应选CD. 答案:CD

点评:共点力作用下的平衡条件是:物体所受合力为零.平衡状态指的是物体静止或做匀速直线运动,其特点是加速度为零.静止不仅仅要求物体速度为零,加速度也必须为零.速度为零时不一定是静止.匀速直线运动要求速度的大小和方向都不发生变化,速度的大小不变而方向改变不是匀速运动. 触类旁通

1.(单选)下列对共点力作用下的平衡理解正确的是( ) A .物体的速度在某时刻为零,物体就一定处于平衡状态

B .物体相对另一个物体保持静止,物体就一定处于平衡状态

C .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时,物体处于平衡状态

D .处于平衡状态的物体不一定静止

解析:平衡状态指的是物体静止或做匀速直线运动,其特点是加速度为零.静止不仅仅要求物体速度为零,加速度也必须为零.而速度为零时,加速度不一定为零,所以A 选项错.物体相对另一个物体静止,“另一个物体”不一定是静止或匀速,所以B 选项也错.匀加速的物体加速度不为零,不是平衡状态,所以C 选项错.D 选项正确,处于平衡状态的物体的运动状态除了静止还可以是匀速直线运动.所以本题应选D. 答案:D

知识点2 平衡条件的应用 新知探究

1.如图3-5-5所示,讲三个弹簧测力计放在一个平面内,用细线将三个弹簧测力计的挂钩连在同一物体上。先将其中的两个成某一角度固定起来,然后用手拉第三个弹簧测力计。平衡时记下三个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并按各力的大小、方向做出力的图示,根据力的平行四边形

定则,发现任意两个力的合力与第三个力 、 、且 。(即这三个共点力的合力为零)

答案: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在同一条直线上

重点归纳

对平衡条件的应用的理解 1.五个有用的推论

(1)若物体在两个力同时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则这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其合力为零,这就是我们学过的二力平衡。

(2)若物体在三个非平行力同时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则这三个力必定共面共点(三力汇交原理),合力为零,称为三个共点力的平衡,其中任意两个力的合力必定与第三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3)物体在n 个非平行力同时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时,合力为零,称为n 个共点力的平衡,其中任意(n-1)个力的合力必定与第n 个力等值反向,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4)

在共点力作用下物体处于平衡状态,则物体所受合力为零,因此物体在任一方向上的合

图3-5-5

力为零。

(5)如果物体只在某一方向上处于平衡状态,则该方向上合力为零,因此可以在该方向上应用平衡条件列式求解。

2.求解共点力作用下物体平衡的方法

(1)力的合成、分解法——解三角形

对于三力平衡,一般根据“任意两个力的合力与第三个力等大、反向”关系,再借助于几何知识求解,或将某一个力分解到另外两个力的方向上,得到的这两个力必与另外两个力等大、反向。

把三个平衡力转化为三角形的三条边,然后通过解这一三角形求解平衡问题。解三角形多数情况是解直角三角形,如果力的三角形不是直角三角形,能转化为直角三角形的尽量转化为直角三角形,如利用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的特点就得到了直角三角形。

(2)正交分解法

将各力分别分解到x轴和y轴上,则平衡条件表示为

,0=

=

y

x

F

F

,此法用于三个以

上共点力作用下的平衡,值得注意的是选择直角坐标系时,尽可能使多力落在轴上,并且被分解的力尽可能是已知力,尽量不要分解待求力。

(3)相似三角形法

如果在对力利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或三角形定则)运算的过程中,力三角形与几何三角形相似,则可根据相似三角形对应边成比例等性质求解。

(4)力的投影法

由于共点力的平衡条件是合力为零,因此,它们在任一方向上的投影的代数和也应为零。利用此推论主要是选用与未知力垂直的方向为轴,则未知力在该轴的投影为零,从而达到消元的目的,使求解简便。

(5)极限法

通过恰当地选取某个物理量推向极端(极大或极小,极左或极右等),从而把比较隐蔽的临界现象(或各种可能性)暴露出来,便于解答。

[例2] 如图3-5-6所示:细线的一端固定于A点,线的中点挂一质量为m的物体,另一端B 用手拉住,当AO与竖直方向成角,OB沿水平方向时,AO及BO对O点的拉力分别是多大?

解析:先以物体m为研究对象,它受到两个力,即重力和悬线的拉力,因为物体处于平衡

状态,所以悬线中的拉力大小为F =mg 。

再取O 点为研究对像,该点受三个力的作用,即AO 对O 点的拉力F1,BO 对O 点的拉力F2,悬线对O 点的拉力F ,如图所示: 方法一:用力的分解法求解:

将F =mg 沿F1和F2的反方向分解,如答图3-5-4所示,得到:

根据共点力的平衡条件,得到:

'"21F =F tan F =cos mg mg F θθ==

方法二:用正交分解合成法求解: 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如答图2所示, 由Fx 合=0;及Fy 合=0得到

:

解得:

12F ;F tan cos mg

mg θθ=

=;

点评:求解共点力作用下平衡问题的题步骤: (1)确定研究对象

(2)对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并画受力图;

(3)据物体的受力和已知条件,采用力的合成、分解、图解、正交分解法,确定解题方法; (本题也可采用合成法,图解法) (4)解方程,进行讨论和计算。 触类旁通

2. (双选)如图3-5-7所示,细绳OA 、OB 与天花板夹角为300,把一质量为m 的小球吊起,小球下边连接竖直弹簧,弹簧的下端固定在地面上,两绳的拉力的合力为F ,则弹簧k 对此小球的作用力的大小可能为(小球处于静止状态)( ) A .F B .F-mg C .0

'"F tan cos mg mg F θθ==

;图

3-5-6

答图

3-5-6

答图3-5-6

图3-5-7

D .mg-F

解析:选取小球为研究对象,小球受到四个力的作用,两绳的拉力F1和F2,重力,弹簧的弹力F3。如答图3-5-5所示 当弹簧处于拉伸状态时,

F3竖直向下,根据平衡条件,可知F3=F-mg 当弹簧处于压缩状态时,

F3竖直向上,根据平衡条件,可知F3= mg-F 所以本题应选BD. 答案:BD

方法技巧\易错易混\实验透视

方法技巧

动态平衡问题的分析方法

1.动态平衡问题:通过控制某一物理量,使物体的状态发生缓慢变化的平衡问题。即任一时刻物体均处于平衡问题。

2.解析法:对研究对象的任一状态进行受力分析,建立平衡方程,求出应变参量与自变参量的一半函数式,然后根据自变量的变化确定应变参量的变化。

3.图解法:对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再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或三角形定则画出不同状态下的力的矢量图(画在同一个图中),然后根据有向线段(表示力)的长度变化判断各个力的变化情况

[例3]如图3-5-8所示,重G 的光滑小球静止在固定斜面和竖直挡板之间.若挡板逆时针缓慢转到水平位置,在该过程中,斜面和挡板对小球的弹力的大小F1、F2各如何变化? 解析:由于挡板是缓慢转动的,可以认为每个时刻小球都处于静止状态,因此所受合力为零。应用三角形定则,G 、F1、F2三个矢量应组成封闭三角形,其中G 的大小、方向始终保持不变;F1的方向不变;F2的起点在G 的终点处,而终点必须在F1所在的直线上,由作图可知,挡板逆时针转动90°过程,F2矢量也逆时针转动90°,因此F1逐渐变小,F2先变小后变大。(当F2⊥F1,即挡板与斜面垂直时,F2最小)

点评:图解法具有直观、简便等优点,但使用时有两点需要注意:

F F 2

F F 2

3-5-7

2

图3-5-8

C 图3-5-9

(1) 本方法所适用的基本上是“三力平衡”问题,且物体所受的三力中,有一个是恒力,还有一个是方向不变仅大小变化的力,另一个则是大小和方向都变的力.

(2) 作图时要规范,要特别注意方向变化的那个力,要切实弄清其方向变化范围。 触类旁通

3.(单选)如图3-5-9所示,用细绳OA 和OB 悬挂着一个重物G ,保持重物的位置不变(图中绳子的结点位于圆心)时,使OB 端沿半径等于绳长

的圆周轨迹向C 移动,在这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绳O

B 的拉力一直变小,绳OA 的拉力先变小后变大

B .绳OA 的拉力一直变小,绳OB 的拉力先变小后变大

C .绳OB 的拉力有最小值Gtanθ

D .绳OA 的拉力一直变大,绳OB 的拉力先变小后变大

解析:结点O 受到三个力处于平衡状态,此三个力应构成一个封闭的三角形,如答图3-5-9可得出FB 先减小后增大,FA 一直增大。当FB 与FA 垂直时,FB 有最小值Gsinθ。所以本题应选D 。 答案:D

[例4] 如图3-5-10所示,把球夹在竖直墙AC 和木板BC 之间,不计摩擦,球对墙的压力为FN1,球对板的压力为FN2,在将板BC 逐渐放至水平的过程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FN1和FN2都增大 B .FN1和FN2都减小 C .FN1增大,FN2减小 D .FN1减小,FN2增大

解析:准确画出物体的受力图,如答图3-5-10

明确哪些量变、哪些

答图3-5-9 图3-5-10 答图3-5-10

量不变,然后由平衡条件和几何知识进行分析求解.虽然题目中的FN1和FN2涉及的是墙和木板的受力情况,但研究对象只能取球,由于球处于一个动态平衡过程,FN1和FN2都是变力,画受力图可以先画开始时刻的,然后再根据各力的关系定性或定量地讨论某力的变化规律.

球所受的重力G 产生的效果有两个:使球压墙的力F1和使球对板的压力F2.根据G 产生的效果将其分解,如图所示,则F1=FN1,F2=FN2.从图中不难看出,当板BC 逐渐被放平的过程中,F1的方向保持不变而大小逐渐减小,F2与G 的夹角逐渐变小,其大小也逐渐减小,因此正确选项为B. 答案:B 触类旁通

4.(双选) 如图3-5-11所示,电灯悬挂于两墙壁之间,更换水平绳OA 使连接点A 向上移动,而保持O 点的位置不变,则A 点向上移动时( ) A .绳OB 的拉力逐渐增大 B .绳OB 的拉力逐渐减小 C .绳OA 的拉力先增大后减小 D .绳OA 的拉力先减小后增大

解析:该题是动态平衡问题,处理这类问题要牢记一点,取结点O 为研究对象,绳OA 、OB 的拉力的合力F 合与灯的重力G 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始终不变,由平行四边形法则画出矢量图如右图.由答图3-5-9可知:在A 点上移的过程中,F1先变小后增大,F2一直减小,所以答案B 、D 正确. 答案:BD

随堂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物体中处于平衡状态的是( ) A .静止在粗糙斜面上的物体 B .沿光滑斜面下滑的物体

C .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人造卫星

D .做自由落体运动物体在刚开始下落的瞬间

3-5-11

答图3-5-11

解析:平衡状态指的是物体静止或做匀速直线运动,其特点是加速度为零.静止不仅仅要求物体速度为零,加速度也必须为零.所以本题应选A. 答案:A

2. 如图3-5-12所示,质量为m 的木块在推力F 的作用下,在水平地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已知木块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F 的方向与水平方向成θ角斜向下.那么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为下列各值的哪个( )

A .μmg

B .μ(mg +F sinθ)

C .μ(m g -F sinθ)

D .μF sinθ

解析: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如答图3-5-10,

由于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N=G+F2=mg+Fsinθ f=F1=Fcosθ f=μN=μ(mg+Fsinθ) 所以本题应选B. 答案:B

3. 如图3-5-13所示,一木板B 放在水平地面上,木块A 放在B 的上面,A 的右端通过轻质弹簧秤固定在直立的墙壁上,用F 向左拉动B ,使它以速度v 运动,这时弹簧秤示数为FT.下面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木板B 受到的滑动摩擦力的大小等于FT B .地面受到的滑动摩擦力的大小等于FT

C .若木板以2v 的速度运动,木块A 受到的摩擦力的大小等于2FT

D .若2F 的力作用在木板上,木块A 受到的摩擦力的大小等于FT

解析:因为物体B 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B 受到的合外力为零,在水平方向上,B 受到向左的拉力F ,故B 受到的摩擦力水平向右,大小为F ,答案A 错误;B 受到的摩擦力包括A 与B 之间的摩擦力和B 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故B 与地面的摩擦力无法判断大小,答案B 错误;不管模板以怎样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其所受合外力不变,故摩擦力不变,答案C 错误,答案D 正确。 答案:D 二.双项选择题

4如图3-5-14,物体m 静止在倾角为θ的斜面上,用水平力F 推物体m

图3-5-14

f

答图3-5-12

图3-5-13

若F 由零稍微增大一些,但m 仍静止,则( ) A .物体m 受到的静摩擦力一定减小 B .物体m 受到的合外力不变 C .斜面受到的压力增大

D .物体m 对斜面的静摩擦力一定增大

解析:当物体不受F 作用时,由受力分析可知:沿斜面方向,有摩擦力f =mgsin θ沿垂直斜面方向,斜面对物体的支持力FN =mgcos θ当水平力F 作用于物体m 上并由零稍微增大后,物体仍静止,所受合力为零,B 选项正确.由分析知:f =Fcos θ-mgsin θ,FN =Fsin θ+mgcos θ因而,当F 稍微增大一些时,FN 必增大,斜面受到的正压力增大,选项C 正确.F 开始增大,f 减小,当F 增大到Fcos θ=mgsin θ时,f =0.当F 继续增大时,物体m 相对于斜面有向上的运动趋势,故静摩擦力改变方向,此时沿斜面方向上平衡方程可变为:Fcos θ=mgsin θ+f . 答案:BC

5. 如图3-5-15,重物的质量为m ,轻细线AO 和BO 的A 、B 端是固定的.平衡时AO 是水平的,BO 与水平面的夹角θ.AO 的拉力F1和BO 的拉力F2的大小是( ) A .F1=mgcosθ B .F1=mgcotθ C .F2=mgsinθ D .F2=mg/sinθ

解析:对O 点进行受力分析,可知F1=mgcotθ,F2=mg/sinθ.所以本题应选BD. 答案:BD

课后巩固提升

一、单项选择题

1.如图3-5-16所示,物体受到F1=8N ,F2=2N 和摩擦力三个水平力的作用,静止在水平面上,若撤去F1,木块所受的合力为( A .大小为8N ,水平向右 B .大小为4N ,水平向左 C .大小为2N ,水平向右

图3-5-15 图3-5-16

D .等于零

解析:撤去F1以前,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可知物体受到6N 的静摩擦力,说明物体与水平面之间的最大静摩擦力大于6N.撤去F1后,物体受到F2=2N 的作用,小于最大静摩擦力,所以物体仍处于静止状态,合力为零.所以本题选D. 答案:D

2.下列各组共点的三个力不可能平衡的是( ) A .20N 、20N 、20N B .30N 、40N 、80N C .20N 、30N 、50N D .40N 、70N 、80N

解析:三个力的合力可能为零,物体才可能平衡.判断三个力的合力是否可能为零的方法是:先算出任意两个力的合力的取值范围,看第三个力是否在这个范围之内.在这个范围之内,则三个力的合力可能为零.所以本题选D. 答案:D

3.如图3-5-17所示,物体静止在斜面上,能正确表示斜面对物体作用力的图是( )

解析: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物体受到重力G 、斜面给物体的支持力N 、斜面给物体的摩擦力f 三个力的作用.N 和f 均为斜面对物体的作用力,这两个力的合力应与重力等大反向.所以本题应选C. 答案:C

4.如图3-5-18所示,物体A 、B 在力F 作用下一起以相同速度沿F 方向匀速运动,关于物体A 所受的摩擦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甲、乙两图中A 均受摩擦力,且方向均与F 相同 B .甲、乙两图中A 均受摩擦力,且方向均与F 相反

图3-5-18

D

B

A

图3-5-17

C .甲、乙两图中A 物体均不受摩擦力

D .甲图中A 不受摩擦力,乙图中A 受摩擦力,方向和F 相同

解析:甲乙两图中,AB 均做匀速直线运动,所受合力应为零.分别对甲图和乙图中的A 物体进行受力分析,可知本题应选D. 答案:D 二、双项选择题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只有静止的物体才处于平衡状态

B .只要物体的速度为零,它就一定处于平衡状态

C .只要物体的运动状态不变,它就处于平衡状态

D .只有加速度为零的物体才处于平衡状态

解析:平衡状态指的是物体静止或做匀速直线运动,其特点是加速度为零,物体的运动状态(即物体的速度)不发生变化.静止不仅仅要求物体速度为零,加速度也必须为零.所以本题应选CD. 答案:CD

6.如图3-5-19所示,在水平力F 的作用下,重为G 的物体沿竖直墙壁匀速下滑,物体与墙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物体所受摩擦力大小为( ) A .μF B .μ(F +G) C .μ(F -G) D .G

解析: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如答图3-5-19,

物体受到重力G ,墙壁对物体的支持力N ,墙壁对物体的摩擦力f ,水平力F 共四个力作用.

由于物体匀速下滑,根据共点力的平衡条件可知,f=G , N=F.另外滑动摩擦力f=μN=μF.所以本题应选AD. 答案:AD

7.如图3-5-20所示,物体m 与斜面体M 一起静止在水平面上。若将斜面的倾角θ稍微增大一些,且物体m 仍静止在斜面上,则( )

3-5-19

图3-5-20

N

F G

f

答图3-5-19

A .斜面体对物体的支持力变小

B .斜面体对物体的摩擦力变大

C .水平面与斜面体间的摩擦力变大

D .水平面与斜面体间的摩擦力变小

解析: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如答图3-5-18, 分解重力,根据平衡条件可知:N=mgcosθ; f=mgsinθ.θ增大,N 减小,f 增大。所以本题应选AB. 答案:AB

8.如图3-5-21所示,a 、b 、c 为三个物块,M 、N 为两个轻质弹簧.一轻绳跨过光滑定滑轮连接

a 和N ,它们连接如图并处于平衡状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N 一定处于拉伸状态而M 有可能处于压缩状态 B .有可能N 处于压缩状态而M 处于拉伸状态 C .有可能N 处于不伸不缩状态而M 处于压缩状态 D .有可能N 处于拉伸状态而M 处于不伸不缩状态

解析:由题意可知N 一定不可能处于压缩状态,本题应选CD. 答案:CD

9.如图3-5-22所示,猎人非法猎猴,用两根轻绳将猴子悬于空中,猴子处于静止状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猴子受到三个力的作用

B .绳拉猴子的力和猴子拉绳的力相互平衡

C .人将绳子拉得越紧,绳子的拉力越大

D .人将绳子拉得越紧,猴子受到的合力越大

解析:对猴子进行受力分析,如答图3-5-22,猴子受到重力G 、两绳的拉力F1、F2三个力的作用。人将绳子拉得越紧,两绳的夹角越大,但由于猴子始终处于静止状态,合力始终为零,F1、F2的合力始终与重力等大反向,由图可知,两个分力的合力不变,夹角增大,分力增大。所以本题应选AD. 三.非选择题

图3-5-21

3-5-22

F F 1

答图

10.如图3-5-23所示:重为G =10N 的小球在竖直挡板作用下静止在倾角为30o 的光滑斜面上,已知挡板也是光滑的,求: (1)挡板对小球弹力的大小; (2)斜面对小球弹力的大小.

解析:对小球进行受力分析,如答图3-5-21所示,小球受到重力、斜

面对小球的支持力N1、挡板对小球的支持力N2三个力的作用。用合成法可得:

N G N 33

2030

cos 0

1==

.33

1030tan 02N G N =

=

答案:(1)N 3320;(2).

3310N

11.如图3-5-24所示,质量为m 的木块,在与竖直线成θ角、大小未知的恒力F 作用下,沿竖直墙壁匀速向上滑动,木块与墙壁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求墙对木块的正压力

N

F 大小和恒力F 的大小.

解析:对木块受力分析如答图3-5-22所示水平方向上:Fsinθ=FN 竖直方向上:Fcosθ=G +Ff 又由于:Ff =μFN 可解得:F =mg cosθ-μsinθ,

FN =

mgsinθ

cosθ-μsinθ

.

答案:mgsinθcosθ-μsinθ mg

cosθ-μsinθ

12.如图3-5-25所示,质量为m1的物体甲通过三段轻绳悬挂,三段轻绳的结点为O ,轻绳OB 水平且B 端与放置在水平面上的质量为m2的物体乙相连,轻绳OA 与竖直方向的夹角θ=37°,物体甲、乙均处于静止状态.(已知sin37°=0.6,cos37°=0.8,tan37°=0.75,g 取10 m/s2.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求:

(1)轻绳 OA 、OB 受到的拉力是多大? (2)物体乙受到的摩擦力是多大?方向如何?

N N

2

答图3-5-23

图3-5-23

图3-5-24

答图3-5-24

图3-5-25

(3)若物体乙的质量m2=4 kg ,物体乙与水平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3,则欲使物体乙在水平面上不滑动,物体甲的质量m1最大不能超过多少? 解析:(1)受力分析如答图3-5-23所示.F TOA =m1g cosθ=5

4m1g

FTOB =m1gtanθ=3

4m1g

(2)Ff =FTOB =3

4m1g

方向水平向左.

(3)Ffm =μm2g =0.3×40 N =12 N 当FTOB =3

4

m1g =Ffm =12 N 时,

m1=1.6 kg ,即物体甲的质量m1最大不能超过1.6 kg. 答案:(1)54m1g 34m1g (2)3

4m1g 方向水平向左 (3)1.6 kg

答图3-5-25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槐乡五月》教学设计附教学反思

《槐乡五月》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材解读: 本文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作者以优美形象的语言,细腻生动地描绘了“槐乡五月是槐花飘香的季节,是槐乡孩子的季节”。文章写花又写人,花与人交融在一起,花美人美生活美,表达了作者对槐乡五月深深的喜爱之情。本文的语言如诗如画,美妙动听,描写与抒情水乳交融,对称的句式错落有致,使全文呈现出较强的节奏感和浓浓的意境美,是丰富学生语言积淀,培养语感的好材料。 设计理念: 从美入手,以读解文,以情带读,通过开放的教学设计,精美的多媒体课件,倡导自主、协作的学习方法,整个教学过程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努力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把学生带入课文描述的优美意境,让学生在文本对话、思维碰撞、情感交流中获得个人体验和独特感受,引导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和表达方法。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在品味语言文字、朗诵优美词句中积累词语,培养语感。学习作者观察和描写槐花的方法。 3、感受槐乡五月的美好景色,感受槐乡孩子的热情好客、快乐幸福,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之情受。 教学重难点: 品味欣赏优美词句,感受槐花的美丽清香,感悟槐乡孩子的热情纯朴。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要去一个美丽的地方,那里的槐花婀娜多姿,香气飘溢;那里的孩子热情好客,纯朴可爱,于是,人们称这里为“槐乡”。同学们,让我们沐浴着轻柔的春风,迈着轻盈的脚步,一起走进槐乡,走进槐乡的五月,好吗?

[板书:槐乡五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用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去感受槐乡的气息。 2、同学们读得真投入,似乎被槐乡的美景迷住了,五月的槐乡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呢? 3、是呀,五月的槐乡,处处飘香;五月的槐乡,笑声飞扬,难怪作者写了这样一句意味深长的话: [课件出示:五月,是槐花飘香的季节,是槐乡孩子的季节] 4、朗读2遍。 三、品读赏析,感受槐乡美景 1、的确是这样,五月是槐花飘香的季节,不信,你听:[课件出示:在五月,洋槐开花了(吆喝)音乐声中播放画面] 2、槐花美吗?赶快读读第一自然段吧,边读边体会,槐花有什么特点?槐花给你印象最深的特点是什么? 3、白 (1)读有关语句。 [课件出示:槐乡的山山洼洼,坡坡岗岗,似瑞雪初降,一片白茫茫。] (2)齐读,读了这句话,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3)槐花洁白无瑕,似瑞雪,如白银,咱们边读边想象。 4、美 (1)读有关词句。 [课件出示:有的槐花抱在一起,远看像玉雕的圆球;有的槐花一条一条地挂满枝头,近看如维吾尔族姑娘披散在肩头上的小辫儿。] (2)请美美地读一读,细细想一想,你欣赏到了什么? (3)咱们来体会体会这个“抱”和“挂”字,从“抱在一起”你感受到什么?从“挂满枝头”感受到什么? 对,这个“抱”字,把槐花写活了,“挂”字把槐花写美了,这是一种团结之美,一种生机勃勃之美,一种充满生命之美。谁来把这种美读出来? (4)这么美的槐花,在作者眼中像什么?在你的眼中呢? (5)槐花美,你们的想象力美,作者的语言更美,咱们来试着记住这些优美的文

信息技术创新教学设计方案1(1)

信息技术创新教学设计方案 21世纪是科学技术的竞争和民族素质的竞争的时代,其实质是教育的竞争。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尤其是计算机网络的迅猛发展,人类将步入信息时代,因而导致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工作方式,以及教育方式将随之而改变。特别是在教育领域,网络、多媒体与教育的结合,将会彻底改变传统的教育思想、观念、内容、方法,改变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因此,我们职业教育必须跟上时代的步伐,以教育技术为突破口,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促进教育改革的深入进行。 一、教育信息化是职教改革的必然趋势 目前,我国的职业教育发展水平仍然偏低,传统的教育观念、教育模式、教育内容、教育技术、和教育手段都已不能适应教育改革和发展以及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教育方式未能很好地结合现代信息技术发展的水平,显得陈旧落后;许多优秀的教学资源得不到广泛推广,学生的学习主要依赖于教师课堂授课,依赖于教科书,知识来源单调,与现代社会信息技术的发展不匹配。随着教学改革不断深化,各职业院校的现代教育设施得到了逐步完善,但学生不能在

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利用日益普及的计算机及网络来学习知识,而容易沉迷于电脑游戏及网上聊天,不仅没有提高学习兴趣与主动性,还耽误了学习时间,不利于学生素质提高。如何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教学设计创新,避免现代信息爆炸对学生及教学的不利影响,是我们面对21世纪发展教育急需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 现代教育是建立适应现代社会、经济、科技发展需要的以培养创造性人才为目的的新型现代化教育体系。现代教育技术不仅仅是一种手段,它是一门新兴的综合性学科。职业教育要想办出特色,就必须走职业教育信息化之路。职业教育信息化不是计算机、网络、职业教育的简单相加,而是职业教育、教学、管理、学习与现代信息网络技术的有机融合,从而形成包括教育思想、教育内容、教育组织、教育模式、技术手段、教育评价的动态系统。要实现职业教育信息化,教师掌握信息技术运用成为他们所必须具备的素质之一,让教师如何具备信息技术素质是一个很大的课题。将来的教师随着学校现代化水平的提高、装备的改善,如果不具备现代教育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将无法胜任。而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为信息教育的开展提供了重要保证。在这样的环境下,如何对学与教的过程和学与教的资源进行设计、开发、使用、评价和管理,是一个有待于开发和探讨的课题。

第一课鸦片战争导学案-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上党区三中(2020-2021学年)第一学期历史组集体备课导学案[来源主备人崔海军复备人:审批人:学生姓名: 年级 班组 课题:第1课鸦片战争 课时: 1 年月日 1、知道:鸦片走私对中国的危害;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 2、记住:林则徐虎门销烟及图;鸦片战争的起止时间;《南京条约》及其附件的主要内容。 3、会分析鸦片战争爆发及中国战败的原因。 学习重点:林则徐虎门销烟;中英《南京条约》 学习难点: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原因和鸦片战争的影响 任务与问题方法与要求暴露区(二次备课)一、自主学习 <一>、林则徐虎门销烟,阅读教材1——2页,思考以下问题。 1、标题中的“烟”是指什么?它是什么东西? 2、英国为何要向中国走私鸦片? [来源:学*科*网Z*X*X*K] 3.林则徐为什么要销烟?他在何时何地销烟? 4、林则徐为何不“烧烟”? 5.虎门销烟有何意义? 6.你认为林则徐是一个怎样的人? <二>、阅读教材P3—4页英国发动鸦片战争,思考如下

回答: 1、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分别是什么? 2.鸦片战争的起止时间和结束的标志分别什么? 3、鸦片战争中,中国军民进行了怎样的抗争? <三>、阅读教材P4—5页中英《南京条约》的签订,思考如下回答: 1.中英《南京条约》签订于何时?其主要内容有哪些?它对中国主权有何危害?其历史地位如何? 2、《南京条约》附件的内容有哪些? [来源:学&科&网] 二、合作探究 1、联系英国向中国输入鸦片和当今毒品对社会、家庭所造成的危害,谈谈为什么要远离毒品。 2、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有何影响? 3、鸦片战争中,中国被只有几十艘兵船、几千士兵的英国侵略军打败,你认为原因有哪些? 三、学生交流展示

122火箭弹叉车试验大纲

2006A-122火箭弹叉车 试验大纲 机械科学研究总院工程机械军用改装车试验场 国家工程机械质量监督检验中心 2013年6月 编号:DG01.HJDCC.01.2013 □受控□非受控

2006A-122火箭弹叉车 试验大纲 编写: 审核: 批准: 2013年6月

目录 1 适用范围 (1) 2 试验目的 (1) 3 试验依据 (1) 4 试验前的准备工作 (1) 5 试验样机 (1) 6 样机的检查与验收 (1) 7 一般试验条件 (2) 8 试验方法 (3) 8.1 外部尺寸测定 (3) 8.2 重量及重心位置测定 (4) 8.3 装卸性能测定 (4) 8.3.1 最大起升速度测定 (4) 8.3.2 最大下降速度测定 (4) 8.3.3 货叉下滑量和门架自倾角测定 (4) 8.3.4 门架偏载试验 (4) 8.3.5 门架倾斜速度测定 (5) 8.3.6 超载荷试验 (5) 8.4 转向性能测试 (5) 8.4.1 原地转向力测定 (5) 8.4.2 最小外侧转弯半径测定 (6) 8.5 行驶性能测定 (6) 8.5.1 驱动轮滚动半径测定 (6) 8.5.2 最大行驶速度测定 (6) 8.6 动力性能测定 (6) 8.6.1 通过规定爬坡试验 (6) 8.7 作业能耗测定 (6) 8.8 制动性能测定 (6) 8.8.1 叉车制动能力 (6) 8.8.2 制动距离测定 (7) 8.8.3 坡道停车制动试验 (7)

8.9 噪声测定 (7) 8.10静电泄漏电阻 (7) 8.11 安全性能检查 (8) 8.12 稳定性试验 (8) 8.13 200h可靠性强化试验 (8) 9强化试验时的叉车保养和零部件更换 (9)

美丽的南沙群岛教案

《美丽的南沙群岛》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绿线内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二、三自然段。。 3.初步理解“总——分”的构段方式,学习这一写作方式。: 4.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爱国爱岛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语言优美,如“星罗棋布”“碧波浩渺”等,注重对学生语言的积累。 难点:初步理解课文“总——分”的构段方式,学习这一写作方式。 教学资源课文磁带、挂图 二、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同学们,我们中国是一个沿海国家,你们知道在我国最南端有什么嘛?那里有金色的海滩,辽阔的大海、美丽富饶的群岛。今天,我们就到美丽的南沙群岛去看一看。指板书:是一个岛吗?理解“群岛” (二).质疑课题,初步整体感知课文 1.(出示课题)对于这美丽的南沙群岛,你们想知道什么? 2.现在就请同学们带着问题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相信认真的学生一定能找到答案。3.检查自学情况:出示字词 (三)精读课文 【第一自然段】1.你找到答案了吗,那南沙群岛共有多少个岛啊?从哪知道的?请你读第一自然段,同学们边听边思考:还知道了什么? (1)第一句:这真是个美丽的传说!“晶莹的珍珠”指什么?从“一串串晶莹的珍珠”你能体会到什么? (2)你还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岛屿之多?边读边想象,并找出重点的词语。(二百多座、星罗棋布。相机理解“星罗棋布)”。 (3)作者不仅用美丽的传说,还用数字和成语写出了岛的数量之多,写的得真好,想不想读一读1、2句【生读1、2句】

师小结:南沙群岛的岛屿星罗棋布,美如珍珠,你们读得真不错。 ⑷早在两千多年前,我们就生活在这片美丽的土地上,他们会怎样生活,请细细读读第三句。 师总结:早在两千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就生活在南沙群岛上,说明自古以来美丽的南沙群岛就是我国的领土。相信同学们一定会为之骄傲,同学们带着这种情感再读第1自然段。 2、过渡:美丽的南沙群岛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了无数的中外游客,请同学们自由轻声朗读课文二、三自然段,你是被南沙群岛的丰富物产吸引了呢,还是被迷人的景色所吸引?哪儿吸引你,就在哪儿多看看,多读读。 【第二自然段】 1、同学们,哪里最吸引你?最吸引你的是什么?【交流有海洋生物、矿产资源、海洋动力。】 2、出示第二句。如果老师把这一句改成这样,你觉得怎样?【她有很多很多的海洋生物,有很多很多的矿产资源,有很多很多的海洋动力。】自己读一读,体会有什么不同?【生读句子】你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吗?【点拨:多到什么程度?】 3、过渡:为了进一步说明南沙群岛的物产丰富,作者还举了一个例子具体说明。齐读第三句。从“仅”这个字你能体会到什么?。 4、课下老师让同学们查阅了资料,那你能结合自己的资料用这样的总分句式来说一说吗? 【南沙群岛拥有难以计数的珍贵的海洋生物,有(章鱼),有(海星),有(乌贼)。南沙群岛蕴藏着极为丰富的矿产资源,有(石油),有(锌),有(天燃气)。南沙群岛贮存了用之不竭的海洋动力,有(风力),有(潮汐)】 5.师:南沙有难以计数的海洋生物,极为丰富的矿产资源、用之不竭的海洋动力这些都说明什么?(南沙是祖国巨大的蓝色宝库)所以这一句是这一自然短的---中心句。你能通过朗读告诉大家“南沙群岛是巨大的蓝色宝库”吗? 【第三自然段】 1、南沙不仅物产丰富,景色也十分迷人,是个迷人的世界”。请大家默读第三小节,用横线划出你认为写出南沙美丽的句子。 2、同学们刚才找得很认真,谁来读一读你认为南沙美丽的句子。 生交流,指生说美在哪?和他一样也找这个句子的同学,可能你觉得美的理由和他不一样,你可以补充一下。 3、(1)【(出示2、3句)】请大家自由朗读这句描写蓝天、海水的句子。 师小结:南沙群岛的海水幽兰深邃,天空一碧如洗,置身其中,我看很多

信息技术第一册教学设计

【第一周】第一课探宝行动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初步理解信息与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 2、了解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过程与方法目标 了解利用信息的一些方法。 情感与态度目标 培养应具备的信息道德和使用计算机的良好习惯。 【教材分析】 本课的主要内容是介绍信息和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以及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目的是让学生了解什么是信息和信息技术,掌握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都有哪些应用,以此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同时,让学生知道在传播、利用信息时应该遵守的道德准则以及使用计算机应有的良好习惯。作为信息技术的第一课,本课不是要让学生掌握很多有关于信息技术的理论知识,而重要的是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学重点应放在信息技术在生活中应用的知识传授上和培养学生应用信息技术的良好习惯上;对于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来说,理解能力较差,所以,教学难点应该是对信息技术概念的理解。建议教师介绍关于黑客与病毒的相关知识,进一步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信息道德。 【学生分析】 小学低年级学生由于年龄小,很难长时间保持注意力集中,组织教学时,也难以使每一个学生的注意力始终跟着教师的教学活动同步,因此,在备课和设计问题时,要注意尽可能的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并且,应尽量照顾到每一位学生,调动起每一位学生共同参与的积极性,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学生的表现欲,不挫伤积极性,为今后的学习奠定基础。同时,此年龄段的学生知识面窄,要理解和掌握本课中这些理论性较强的知识,难度较大,所以要尽可能结合学生身边生活中的实例来讲解,可以通过形象的比喻或课件演示的方法,化难为易,变抽象为形象。

【教学重点】了解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理解信息技术的概念。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演示课件,将学生引入到学习情境中。 (通过课件或挂图演示一组信息处理的画面) 师:谁能说一说画面中的人在做什么? 每个画面请一、两位同学讲述,在学生讲述时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说出“信息”,根据学生对整组画面讲述的实际情况,逐步引导,引出本课问题:什么是信息? 二、确定问题,引出新知 师:刚刚同学们看到的是人们在处理信息,那么,什么是信息呢?你知道人们通过哪些方式传递信息吗? 此处对什么是信息这一问题的讲解,教师要最大限度的联系生活实际和学生身边的例子,以加深对抽象知识的理解,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避免单纯介绍抽象的概念。 三、自主探索,协作学习 1、自主学习 布置学生看书,结合自己的见识和生活经验,解决前面提出的问题。此阶段,教师应布置有针对性的学习问题,可以确定如下具体问题: ?你知道哪些处理信息的方法? ?信息技术是什么? ?生活中有哪些地方应用信息技术? 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应对学生的阅读给以必要的提示和指导。 2、协作学习 给学生分成小组,布置讨论、交流上面提出的三个问题:什么是信息、信息技术、信息技术有哪些应用。 教师要求每组最后要推选一名代表来说明本组的讨论结果,可以采取请学生为大家看图讲故事或者讲述自己知道的有关信息技术的小故事的方式,来激发学

第1课鸦片战争(教案新部编本)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第一课鸦片战争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掌握19世纪上半期中英贸易情况。 2.掌握鸦片走私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危害。 3.掌握林则徐虎门销烟。 4.掌握鸦片战争的过程。 5.掌握中英《南京条约》的内容及影响。 能力目标 1.通过学习本课内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可以通过对鸦片输入危害、战争原因等分析)。 2.通过英国发动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和中英《南京条约》签订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发展过程,培养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3.通过对鸦片战争发生的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的学习,培养学生通过历史现象分析本质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1.林则徐虎门销烟(包含鸦片走私、危害及销烟)。 2.中英《南京条约》(包含鸦片战争、条约内容及影响)。 ●教学难点 怎样理解中国开始由封建社会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教学方法

1.归纳法。像鸦片走私的危害、《南京条约》的影响等内容,都需用到此法。 2.讲述法。对鸦片战争的过程等内容,可以用讲述法来解决。 3.分析法。19世纪上半期中英贸易情况及原因、鸦片战争的影响等,可用此法。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语例示一]《炮子谣》(节选) 清o陈澧 "请君莫畏大炮子,百炮才闻几个死? 请君莫畏火箭烧,彻夜才烧二三里。 我所畏者鸦片烟,杀人不计亿万千。 君知炮打肢体裂,不知吃烟肠胃皆熬煎。 君知火箭破产业,不知买烟费尽囊中钱。 呜呼!太平无事吃鸦片,有事何必 怕炮怕火箭?" 同学们,这首《炮子谣》里讲的是鸦片输入中国后,民众吸食,造成体质下降、倾家荡产、社会风气败坏等恶劣影响,一个主题便是鸦片之害甚于杀人的武器炮和火箭。那么,鸦片又是如何进入中国的?是谁把鸦片输入进来的?其目的是什么?鸦片进入中国后给社会带来哪些危害?中国政府态度如何?等等。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就会明白的。

2017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优秀教案

2017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优秀教案 全册备课 第一单元单元备课 教材分析 三年级的特点,是承上启下,就是从一二年级的认识字教学为重点,向加强阅读感悟转移。翻苏版国标本第六册,我们不难发现教材有“五新”:题材新、立意新、角度新、结构新、语言新。 本单元共三篇课文,《长城和运河》、《美丽的南沙群岛》、《庐山的云雾》,这三篇课文都是写景的,都是景美、情美的美文,适合朗读感悟和积累运用。我们可以把这三篇课文整合起来,成为一组“寻找美”的单元去综合处理。单元目的 1、让学生通过以读为主的各种训练,复习巩固必要的语文知识,懂得运用语言文字的一般规律,落实工具性,提高语文学习的能力。 2、透过课文中优美的的语言文字,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朗读,感受语言的优美,激发学生的想像力,享受审美愉悦。 3、引导享受充分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思想感情。 单元重、难点 1、学会本单元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优美的课文。 3、通过学习,感受文章语言的美,激发想象力,享受审美愉悦,从而树立正确的审美观。 教学建议 将“习惯篇”中的预习习惯的培养纳入到本单元的训练之中。到了中年级,应加强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他们的预习习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了落实预习效果,培养学生自学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我们可以将“预习作业”设计为《我的课前研究报告》,报告可以从朗读、理解重点词句。探究解疑,搜集处理相关等方面,让学生成为“研究者”,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课时分配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习惯(2) 《长城和运河》(2)《美丽的南沙群岛》(2) 《庐山的云雾》(2)习作1(2)练习1(3)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6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预习、复习,使学生懂得预习、复习的重要性,培养课内、外主动预习、复习的习惯。 2.结合学生学习生活,使学生了解认真完成作业的重要性,培养认真完成课内外作业的良好习惯。 重点难点 教给学生预习的方法,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 教学准备 1.收集学生在家学习情况的照片。 2.整理学生假期学习习惯调查表。 学习习惯、按时完成作业、坐姿端正、执笔正确、学习用品摆放整齐3.布置预习本课:看懂图意。 4.积木一套、白纸、信封、书法用纸一张、优秀作业若干。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1)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1.同学们,今天老师请大家一起造“成长塔”,谁的高而且稳,谁就是成功者,老师奖一颗“成功之星”。 小组领取积木开始搭建,相机评议,得出:“成长塔”基石越多越稳,才可以搭建得更高。 2.同学们,“成长塔”的基石就是你们的好习惯,好习惯养成了,你才能成为成功者哟。 3.根据家长填写的调查表给自己的“成长塔”贴基石。

122全国交通安全日宣传提纲

“122”全国交通安全日宣传提纲 一、国务院批准设定“122”全国交通安全日的目的和意义 今年7月份,国务院下发了《国务院关于加强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要求地方各级政府每年要制定组织实施道路交通安全宣传教育计划,全面实施文明交通素质教育工程,加强道路交通安全文化建设,督促各部门和单位积极履行宣传责任和义务,实现交通安全宣传教育社会化、制度化。同时提出设立“全国交通安全日”,充分发挥主管部门、汽车企业、行业协会、社区、学校和单位的宣传作用,广泛开展道路交通安全宣传活动,不断提高全民的交通守法意识、安全意识和公德意识。 据统计,截至2012年10月,我国机动车保有量为2.38亿辆、机动车驾驶人2.56亿人,近五年来平均每年新增机动车1600多万辆,新增驾驶人2000多万人,相当于1991年全国机动车和驾驶人保有量。经过多年努力,我国道路交通事故稳中有降,但总量仍然较大,并且80%以上道路交通事故因交通违法导致,严重影响群众的安全感和幸福感。国务院专门就道路交通安全工作下发意见,并确立“全国交通安全日”,是党和政府对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福祉关心的体现,是改善人民生活,关注民生,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重大举措。 “全国交通安全日”的设立有利于形成“政府主导、部门联

动、行业尽责、公众参与”的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工作长效机制,有助于引起全社会对交通安全问题的关注,有助于政府部门、媒体和社会力量形成互动。确定12月2日为“全国交通安全日”,主要考虑数字“122”作为我国道路交通事故报警电话,于1994年开通并投入使用,群众对此认知度高,方便记忆和宣传;同时考虑每年12月2日我国已进入冬季,是交通事故多发期,春运等道路交通出行和运输高峰也即将开始,在此时间节点组织开展全国范围的道路交通安全主题宣传活动有利于预防道路交通事故,保障广大民众出行安全。 为做好“全国交通安全日”宣传工作,公安部、中央文明办、教育部、交通部、司法部、安监总局联合下发通知,部署以“遵守交通信号,安全文明出行”为主题,大力开展今年“全国交通安全日”的宣传活动。各级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将大力开展交通安全宣传教育“五进”活动,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按照国家标准和规范,排查交通信号灯、交通标志、交通标线的设臵,规范执法程序,完善工作机制;各级文明办将发挥资源优势,切实加大公益宣传力度,广泛组织文明交通志愿服务活动;教育行政部门将组织中小学校利用主题班会、黑板报、校园广播等,宣讲不遵守交通信号的危害,开展“12〃2文明交通家书”等交通安全主题教育活动,通过“小手拉大手”将文明交通理念传递到每个家庭;交通运输部门将按照大力实施驾驶人素质教育工程的要求,指导交通运输企业开展遵守交通信号、“文明交通宣誓承诺”

《杨辉三角》导学案1

《杨辉三角》导学案1 课前预习学案 一、预习目标 借助“杨辉三角”数表,掌握二项式系数的对称性,增减性与最大值。 二、预习内容 1、二项式定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项式系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1+x) n=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练一练:把( a+b) n(n=1,2,3,4,5,6)展开式的二项式系数填入课本P37的表格。 想一想:杨辉三角揭示了二项展开式的二项式系数的变化情况,那么杨辉三角有何特点?或者说二项式系数有何性质呢? 画一画:当n=6时,作出函数f(r)的图象,并结合图象分析二项式系数的性质。 课内探究学案 一、学习目标 ①了解“杨辉三角”的特征,让学生偿试并发现二项式系数规律; ②通过探究,掌握二项式系数的性质,并能用它计算和证明一些简单的问题;二、学习重难点: 学习重点:二项式系数的性质及其应用; 学习难点:杨辉三角的基本性质的探索和发现。 三、学习过程 (一)、杨辉三角的来历及规律

问题1:根据( a+b) n (n=1,2,3,4,5,6)展开式的二项式系数表,你能发现 什么规律? 问题2:杨辉三角揭示了二项展开式的二项式系数的变化情况,那么杨辉三角有何特点?或者说二项式系数有何性质呢? 对于( a+b) n 展开式的二项式系数0n C ,1n C ,2n C ,…,n n C ,从函数角度看,r n C 可看成是以r 为自变量的函数f(r),其定义域是{0,1,2,…,n},令f(r)= r n C ,定义域为{0,1,2,…,n} 问题3:当n=6时,作出函数f (r )的图象,并结合图象分析二项式系数的性质。 (二)二项式系数的重要性质 1、对称性:二项展开式中,与首末两端“等距离”的两项的二项式系数相等。即m n C =m n n C - 分析: 2、增减性与最大值:二项式系数先增大后减小,中间取最大。 提示:(1)讨论k n C 与1-k n C 的大小关系。 (2)讨论k k n )1(+-与1的大小关系。 3、各项二项式系数的和:( a+b) n 的展开式中的各个二项式系数的和为2n 分析:赋值法的应用。 四、典型例题(性质4) 试证:在(a+b )n 的展开式中,奇数项的二项式系数的和等于偶数项的二项式系数的和。 分析:奇数项的二项式系数的和为0n C +2n C +4n C +…, 偶数项的二项式系数的和为1n C +3n C +5 n C +…, 由于(a+b)n =0n C a n +1n C a n-1b+…+k n C a n-k b k +…+n n C b n 中的a,b 可以取任意实数,因

2018年最新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全册教学设计

苏教版版三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 (最新教材) 特别说明:本教案为人教最新苏教版 语文配套教学设计 各课内容如下: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课文 1 长城和运河 2 美丽的南沙群岛 3 庐山的云雾 习作1 练习1 课文 4 微笑着承受一切 5 雪儿 6 花瓣飘香习作2 练习2 课文 7 菩萨兵 8 李广射虎9 少年王勃10 大作家的小老师 习作3 练习3 课文 11 赶海12 荷花 13 古诗两首习作4 练习4 课文 14 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15 水上飞机16 跟踪台风的卫星 习作5 练习5 课文 17 "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 18 狼和鹿19 放飞蜻蜓 习作6 练习6 课文 20 恐龙21 槐乡五月22 海底世界23 日月潭的传说 习作7 练习7 课文 24 寓言两则25 争论的故事26 剪枝的学问 习作8 练习8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 全册 学校:X X小学 班级:X X年级 任课教师:X X X

第一单元单元备课 教材分析 三年级的特点,是承上启下,就是从一二年级的认识字教学为重点,向加强阅读感悟转移。翻苏版国标本第六册,我们不难发现教材有“五新”:题材新、立意新、角度新、结构新、语言新。 本单元共三篇课文,《长城和运河》、《美丽的南沙群岛》、《庐山的云雾》,这三篇课文都是写景的,都是景美、情美的美文,适合朗读感悟和积累运用。我们可以把这三篇课文整合起来,成为一组“寻找美”的单元去综合处理。 单元目的 1、让学生通过以读为主的各种训练,复习巩固必要的语文知识,懂得运用语言文字的一般规律,落实工具性,提高语文学习的能力。 2、透过课文中优美的的语言文字,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朗读,感受语言的优美,激发学生的想像力,享受审美愉悦。 3、引导享受充分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思想感情。单元重、难点 1、学会本单元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优美的课文。 3、通过学习,感受文章语言的美,激发想象力,享受审美愉悦,从而树立正确的审美观。 教学建议 将“习惯篇”中的预习习惯的培养纳入到本单元的训练之中。到了中年级,应加强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他们的预习习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了落实预习效果,培养学生自学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我们可以将“预习作业”设计为《我的课前研究报告》,报告可以从朗读、理解重点词句。探究解疑,搜集处理相关等方面,让学生成为“研究者”,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课时分配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习惯(2) 《长城和运河》(2)《美丽的南沙群岛》(2) 《庐山的云雾》(2)习作1(2)练习1(3)

初一年级信息技术全套教案

第一章 信息与信息技术 课 题 :第一节 信息与信息技术 目的要求 :1、使学生了解信息和信息技术的含义。 2、使学生掌握信息技术以及信息处理的过程。 3、使学生认识信息技术的发展变化及与人类社会的关系。 重、难点:1、信息和信息技术的概念; 2、信息技术的处理过程及发展。 教法与教具: 教学过程: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学生介绍 自己了解 的计算机 人类已跨进21世纪,迎来了如火如荼的信息时代。现在我们如果经常看报纸,你注意到没有什么方面的新闻最多?学生:计算机。是的,计算机已经进入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掌握计算机是我们迫切的需要。那么谁能描述一下计算机?同学们踊跃回答问题:屏幕 + 机箱。计算机最主要的作用是用来处理一些信息的,这就是要求我们了解的一门课程:信息技术(Information Technology ,简称IT )。IT 是干什么的呢?它和人类社会有什么关系?以及我们现在计算机课为什么叫“信息技术”?计算机是如何处理信息的?就是我们今天所要解决的内容。 讲授新课:(板书)一、信息的含义 自从有了人类,在人们的生活和生产活动,就有了信息交流。信息交流的方式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展。今天人们生活在信息的汪洋大海之中。我们每时每刻都不能离开信息,都在自觉或不自觉地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和利用信息。 1991年1月的海湾战争,大家记忆犹新,使人们更清楚地认识到,在高科技战争中,每一个军事行动 都离不开信息。在“爱国者”导弹与“飞毛腿”导弹 在对抗中,可以看到准确、快速处理信息的重要性。 多国部队用两颗“锁眼”式照相卫星,日夜不停地监 视远在4300公里外的伊拉克“飞毛腿”导弹的动态, 卫星每12秒钟就可以拍摄一张立体图像,只要“飞毛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课鸦片战争的五步导学案(无答案)

第1课鸦片战争的五步导学案 一、明确任务: (一)教学目标 1、认识鸦片战争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危害;记住<<南京条约>>等一系列条约的主要内容。 2、理解鸦片中清政府战败的原因及其<<南京条约>>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3、学习林则徐维护中化民族利益和尊严的爱祖主义精神。 (二)教学重点 林则徐虎门销烟和中英<<南京条约>> (三)教学难点 鸦片战争的原因和鸦片战争造成的影响。 二、自习学习 1、鸦片战争爆发前,清朝统治下的中国危机四伏,西方已经进入资本主义时代,_____________ 成为头号工业强国,并不断向外进行殖民主义扩张。 在中英贸易中,中国处于明显的 ___________ 地位,为了改变这种不利局面,英国向中国大量走 私___________ 。 2、1838年底,道光帝派力主禁烟的________________ 为钦差大臣,前往广东查禁鸦片。 1839年6月3日,收缴的鸦片在_______________ 海滩被当众销毁。_______________ 是中国人民禁 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3 _________ 年______ 月,鸦片战争爆发。1841年工,英军进攻虎门炮台,广东水师 提督___________ 战死。 4、1842年,英军进犯长江门户吴淞,年近七旬的老将江南提督 ___________________ 率众抵抗,力竭牺牲。8月初,英军到达______________ 下关江面,清政府向侵略者屈服。 5、1842年8月,清政府被迫与英国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 约_ _______________ 。主要内容有开放_________________ 、、、、五处为通商口岸;割 _______________ 给英国;赔款______________ 万银元;英商进出口货物应 纳| |,必须经过双方协议。 6、1843年,英国又强迫清政府签订<<虎门条约>>得的 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 、 权利。 7、1844年,清政府被迫与美国、法国签订了中美___________________ 和中法_______________ 。鸦片战争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变为______ 。鸦片战争是中国 近代史的开端。 三、小组合作,合作探究 (一)鸦片走私与林则徐禁烟 1、英国为什么要向中国走私鸦片? 2、英国走私鸦片对中国造成哪些危害? 3、针对鸦片走私的危害,林则徐采取了怎样的措施?虎门销烟的意义是什么? (二)英国发动鸦片战争 1、英国为什么要发动侵略战争?其根本原因? 2、战争结局如何? (三)<<南京条约>> 的签订 1、签订时间?有何特点?主要内容是什么? 2、还有哪几个国家同国签订了哪几个条约? 四、展示交流 1、简述虎门销烟的过程

二力平衡导学案例(1)

《二力平衡》导学案 科目:物理年级:八年级作者:纪元中学周亚莉课题:第八章第2节《二力平衡》课型:新授课课时:1课时【学习目标】 1. 知道平衡状态是指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2. 知道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所受的力称为平衡力,最简单的情况是二力平衡。 3. 理解二力平衡的条件。 4. 能利用平衡条件解决简单的平衡问题。 5.经历观察、实验及探究实验等,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培养乐于和他人合作进行探讨的精神。 【学习重点】 通过实验探究,知道二力平衡的条件及物体在平衡力作用下的运动状态。 【学习难点】 平衡力与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区别。 【学习过程】 课前预习·导学 1、力的三要素是:。如何画力的示意图? 2、什么是平衡状态?物体受到几个力作用时,如果保持或状态,我们就说这几个力平衡,物体处于平衡状态。 3、你能列举我们身边处于平衡状态的物体吗?如: 4、什么叫二力平衡 5、自己动手做实验:用下列图示的办法对你的物理课本施力。感受一下:不同施力情况下,你的物理课本所处的状态有何不同。准备将你的体验向大家展示和交流。 (1)用手沿图中方向施力,但左右手施力大小明显不等,此时课本 如何? (2)用手沿图中方向施力,但左右手施力大小相等,此时课本如何? (3)用手沿图中方向施力,此时课本如何? 6、根据你的实验感受和预习,你认为两个力使物体平衡应满足什么条件?

7、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之间有何关系? 思考: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和二力平衡条件有哪里不同? 课堂学习·研讨 一、交流预习情况 1、展示预习成果:交流你的思考和做实验的情况。 2、讨论:通过预习你想了解哪些知识: 二、课堂深入研究 (一)平衡状态及平衡力 1、什么是平衡状态?列举我们身边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物体(至少三个),他们的受力情况如何?物体受到的各个力的施力物体是谁?作用效果如何? ①静止在讲台上的粉笔盒;如图:粉笔盒受地球给的重力和讲台给的支持力,效果互相抵消,粉笔盒最终静止。 ②; ③; ④ …… 2、什么是平衡力? 叫平衡力。通过对上面例子的分析,你认为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最少需要几个力的作用?;处于平衡状态的物体受到力的个数是否一定是偶数?。 (二)二力平衡及其条件 1、物体在的作用下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就说这两个力平衡。物体受两个力平衡时,这两个力应满足什么条件?力的、、 是决定力作用效果的三要素,你可从这三要素出发结合你的感知提出你的猜想: 猜想1: 猜想2: 猜想3: 猜想4: 2、实验探究:

小学三年级语文《美丽的南沙群岛》知识点、教案及练习题

小学三年级语文《美丽的南沙群岛》知识点、教 案及练习题 传说仙女下凡时,在辽阔的南中国海上撒下了一串串晶莹的珍珠,这就是美丽的南沙群岛。南沙群岛位于祖国的最南端,二百多座岛屿、礁盘星罗棋布。早在两千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在这片浩瀚的大海上航行、捕鱼,在小岛上开垦、种植。茫茫南沙,汇入了祖先搏击风浪的汗水;片片岛屿,留下了祖先生息繁衍的烟火。 南沙是祖国巨大的蓝色宝库。她拥有难以计数的珍贵的海洋生物,蕴藏着极为丰富的矿产资源,贮存了用之不竭的海洋动力。仅曾母暗沙,就以丰富的石油储量而享有“第二波斯湾”的美誉。 南沙也是个迷人的世界。天是一片蓝玉,海是一块翡翠。远望水天相连,翡翠和蓝玉合璧,蔚为壮观。俯看清澈明亮的海水,龙虾、燕鱼、海龟五彩缤纷,令人心旷神怡。碧波浩淼的南沙海域,连浪涛都是美的,每一个浪头都托起洁白的浪花,一团团,一簇簇,仿佛是欢迎的人群在挥舞着花束。可以肯定,将来的南沙群岛会是一个充满魅力的旅游胜地。 字:撒、璧、俯、魅 词:辽阔、晶莹、岛屿、浩瀚、繁衍、蕴藏、储量、美誉、翡翠、碧波浩淼、心旷神怡 重点句子 1、传说仙女下凡时,在辽阔的南中国海上撒下了一串串晶莹的珍珠,这就是美丽的南沙群岛。南沙群岛位于祖国的最南端,二百多座岛屿、礁盘星罗棋布。 2、茫茫南沙,汇入了祖先搏击风浪的汗水;片片岛屿,留下了祖先生息繁衍的烟火。 3、南沙是祖国巨大的蓝色宝库。她拥有难以计数的珍贵的海洋生物,蕴藏着极为丰富的矿产资源,贮存了用之不竭的海洋动力。 4、俯看清澈明亮的海水,龙虾、燕鱼、海龟五彩缤纷,令人心旷神怡。碧波浩淼的南沙海域,连浪涛都是美的,每一个浪头都托起洁白的浪花,一团团,一簇簇,仿佛是欢迎的人群在挥舞着花束。 主要内容: 《美丽的南沙群岛》一课,作者用生动优美的语句向我们介绍了南沙群岛美丽的景色和丰富的物产资源,主要写了南沙物产富饶。

《信息与信息技术》教学设计方案

《信息与信息技术》教学设计方案 一、教学内容分析 信息与信息技术是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的初中上册《信息技术》第一章《走进信息世界》第一节的内容,是让学生对传统的“计算机课”的认识转到现在的“信息技术课”上来。这一部分内容主要讲了信息的含义和基本特征,信息技术的含义和它在现代社会的应用以及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展望。这一部分的教学内容是信息技术的开篇内容,为以后学习信息的获取与管理打下基础,做好了铺垫。 二、学情分析 学生刚刚跨入高中,相互还不是很熟悉,而且现在的学生有个性,喜欢表现自己,这又是他们在初中的第一节信息技术课,并且这个阶段的学生通过小学的学习,已具备了一定的分析、概括问题的能力和使用信息技术的能力,所以针对以上情况,我在设计教学时,更多的是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给学生更多发言和参与表现的机会,通过对实验的分析,使学生的原有知识和新内容很好的迁移和融合在一起,构建起个人的信息知识体系。 教学重点: 1.信息的基本特征 2.信息技术的历史和发展趋势 教学难点: 信息和信息技术含义的理解 处理思路:讲授,演示 五、教学环境(资源) 教室 六、教学思路(教学策略设计) 1.教学方法设计 本课理论性较强,“教法”以讲解法、演示法为主,“学法”以观察法、讨论法为主,并以适当的学生自主体验以及游戏为辅助 2.教学流程和教学活动的设计思路 总体思路:介绍新教材讲解信息定义讲解信息的基本特征讲解信息技术定义讲解信息技术的应用,讨论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展望 七、教学过程

(一)介绍新教材 首先请大家把我们这节课的课本拿出来,是什么课啊?(学生回答) 那我们把书翻开到目录,我们大概的来看一下这门课我们所要学习的内容,它与你过去的计算机课本有什么不同?它有《走进信息世界》、《管理计算机》、《应用文档的设计》、《数据统计与分析》《图片的获取与处理》《音视频获取与处理》这几个方面的内容,所以呢信息技术课不相当于同学们眼中的计算机课,通过今天的学习呢,我们就能理解什么是信息,什么是信息技术了。 下面就开始本节课学习的内容——第一章走进信息世界第一节信息与信息技术 (二)什么是信息 老师:信息普遍存在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如清晨的霞光送来了黎明的信息,树叶开始变黄隐含着秋天来临的信息,我们从报纸上可以获得当 天发生的消息,……下面请同学们说一说,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你认 为哪些属于信息? 学生:(举例) 老师:同学们举的例子都非常好,可见,人们生活在充满信息的世界里,每时每刻都在自觉或不自觉的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和利用信息,那同学 们举了这么多关于信息的例子,在你们眼中什么才是信息呢? 学生:…… 老师:同学们说了这么多自己对信息的理解,我们来了解下书上对信息的定义。信息是指数据、消息所包含的内容和意义。同学们之前说了很多 自己对于信息的理解,其实不同的领域对于信息的理解是不同的,但 这里呢,同学们只要掌握书上的含义就可以了,如果对其他科学家的 理解感兴趣呢,可以上网查看一下。其实信息的表达有很多种方式, 比如说语言(广播),文字(报纸)、符号、信号、指令、代码等都 可以表达信息。 知道了信息的定义和表达方式之后,我们来通过一个实验体会一下, 在生活中是如何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和利用信息的。 实践学习一:准备甲、乙、丙三个相同的透明玻璃杯,分别装有酒、酱油和盐水三种不同液体,杯子上都没有贴标签。那同学们是怎样来把这三种液体分辨出来的呢? 学生:(闻,看,尝) 老师:同学们通过这三种方式很快就可以将这三种不同的液体分辨出来了,可见,不同事物所包含的信息是不同的。我们可以通过自己的感觉器 官,利用耳闻、目睹、鼻嗅、口尝、触摸等方式直接获取外界的信息, 根据颜色、气味等各种不同特征来鉴别事物。但是人类的感官功能是 有限的,对于感官无法直接看到、听到、摸到的事物,如何获取信息 呢? 学生:(发明工具、仪器) 老师:那请同学们举例说明 学生:(显微镜、电话、网络……) 老师:同学们说的很好,各种传播媒体的运用,使人类收集信息的能力突破时空限制,再比如我们平时用的摄像机、照相机,它延伸的我们的视 觉;看的电影、电视延伸了我们的视觉、听觉……;网络更是创造了

案例题1

案例题 案例1案情:某税务所2002年6月12日实施检查中,发现星星商店(个体)2001年5月20日领取营业执照后未申请办理税务登记证。据此,该税务所于2001年6月13日作出责令星星商店必须于2001年5月20日前办理税务登记,逾期不办理的,将按征管法有关规定处以罚款的决定。问题:本处理决定是否有效?为什么? 案例2案情:某税务所2001年6月12日接到群众举报,辖区内为民服装厂(个体)开业近两个月尚未办理税务登记。6月14日,该税务所对为民服装厂进行税务检查。经查,该服装厂2001年4月24日办理工商营业执照,4月26日正式投产,没有办理税务登记,根据检查情况,税务所于6月16日作出责令为民服装厂于6月23日前办理税务登记并处以500元罚款的决定。问题:本处理决定是否有效?为什么?参考答案: 案例3案情:某基层税务所2001年9月15日在实施税务检查中发现,辖区内大众饭店(私营企业)自2001年5月10日办理工商营业执照以来,一直没有办理税务登记证,也没有申报纳税。根据检查情况,该饭店应纳未纳税款1 500元,税务所于6月10日作出以下处理决定:1、责令大众饭店8月20日前申报办理税务登记。并处500元罚款。2、补缴税款、加收滞纳金,并处不缴税款1倍,即1500元的罚款。问题:本处理决定是否正确?为什么?参考答案:

案例4案情:某从事生产、经营的事业单位于2001年4月8日领取营业执照。2001年6月10日该辖区的主管税务所在对其实施检查时,发现该单位尚未办理税务登记。据此,税务所在6月11 日做出责令该事业单位6月13日前办理税务登记并处以500元罚款的决定。问题:该决定是否有效?为什么?参考答案: 案例5案情:如意美容厅(系有证个体户),经税务机关核定实行定期定额税收征收方式核定月均应纳税额500元。2001年6月6日因店面装修,向税务机关提出6月8日至6月30日申请停业的报告,税务机关经审核后,于6月7日作出同意核准停业的批复,并下达了核准停业通知书,同时在办税服务厅予以公示。6月20日税务机关接到群众举报,称如意美发厅一直在进行营业。6月2 1日税务机关派员进行实地检查,证实该美发厅确系虚假停业,遂于6月22日送达复业通知书,并告知需按月均定额纳税。7月12日,税务机关下达《责令限期改正通知书》,责令该美容厅限期申报税款,但该美容厅没有改正。问题:税务机关对该美容厅应当如何处理?参考答案: 案例6案情:某基层税务所2001年7月15日接到群众举报,辖区内大名服装厂(系个体工商户)开业两个月没有纳税。2001年7月16日,税务所依法对该厂进行了检查。经查,该服装厂2001年5月8日办理了营业执照,5月10日正式投产,没有办理税务登记,共生产销售服装420套,销售额90690元,没有申报纳税。根据检查情况,税务所7月18日拟作出如下建议:1、责令服装厂7月25日前办理税务登记,并处以500元罚款;2、按规定补缴税款,加收滞纳金,并对未缴税款在《征管法》规定的处罚范围内处以6000元罚款。2001年7月19日送达《税务处罚事项告知书》,7月21日税务所按上述意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