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控制中级-专业知识和专业实践能力知识点整理

疾病控制中级-专业知识和专业实践能力知识点整理
疾病控制中级-专业知识和专业实践能力知识点整理

急慢性传染病、媒介生物控制、消毒、医院感染

1、鼠疫

△病原:引起鼠疫的鼠疫耶尔森菌隶属肠杆菌科,不形成芽孢,无动力,革兰染色阴性。

自然界存在着鼠疫菌的噬菌体,是鉴定鼠疫菌最重要的指标。

pPCP是鼠疫菌重要的识别特征。

△疾病过程:鼠疫菌在机体内大量增值后,细胞表面的内毒素对机体造成严重毒害,而鼠疫菌的鼠毒素主要造成心肌等高度依赖能量供应的组织坏死。

△自然疫源地

宿主:主要储存宿主——啮齿类动物

主要储存宿主的特征:①在较长时间内形成高强度的菌血症,从而能够感染蚤类引起疾病的传播;②对鼠疫有一定程度的耐受性并有较大的个体差异。因而鼠疫流行不会造成整个种群的灭绝;③是该疫源地的习见种,具有较多的数量;④分布广,能够支持鼠疫在不同区域内流动,或者有足够数量的易感动物不断地迁入鼠疫流行地区。

媒介:吸血节肢动物,主要是蚤类传播

△鼠疫感染人类:西部以旱獭为主要宿主的地区,主要以主动接触疫源动物的方式感染;其他地方以蚤类叮咬为主要感染方式。

△临床表现:高热、严重的中毒症状、病程进展极端迅速

感染初期,腺鼠疫——淋巴结肿大为特征(大、硬、痛、固定)

血行性鼠疫→继发性肺鼠疫(呼吸急促、剧烈胸痛,最初干咳,继之咳频,吐泡沫状鲜红血痰,具有强烈的传染性。)

败血症鼠疫:出现高热、呼吸急促、心律不齐、血压下降、皮下及黏膜出血,时有血尿、剧烈头痛、神志不清,时而狂躁,时而昏迷。

脑膜炎鼠疫:侵犯神经系统

原发性肺鼠疫:健康人吸入含有大量鼠疫菌的飞沫,可以不经前面的疾病阶段直接导致发生肺鼠疫。是最危险的鼠疫病型。

△诊断:发病前10日到达过鼠疫疫源地,或接触过来自这些地区的可疑病人与可疑物品,是考虑鼠疫诊断的重要依据。

疑似诊断的范围:

1)高热、严重的内毒素中毒症状,病人在起病48小时内死亡或进入休克状态;2)高热、出现具有大、硬、痛、固定特征的淋巴结肿大;

3)高热、肺部受累,剧咳,痰中带有鲜血;

4)或者出现上一项情况,并发生确定的人与人之间的传播。

在我国的鼠疫诊断标准中,没有临床诊断这一等级。所有怀疑鼠疫的病人,需采集血液标本。分离获得鼠疫菌,便可确定鼠疫诊断。

△治疗:链霉素是首选抗生素。阿米卡星(丁胺卡那霉素)效果更好。氯霉素效果很好,但无法治愈再生障碍性贫血。青霉素对鼠疫无效。使用快速洋地黄类制剂,防止心力衰竭。输入新鲜全血(而不是库存血)常能有维持生命的重要作用。

△预防与控制:主要由宿主与媒介的数量监测和动物疾病监测组成。植树和灌溉是控制鼠疫流行的根本方法。消灭可能侵袭人类的跳蚤,是鼠疫控制的主要手段;禁止捕猎旱獭,避免与患病动物或死亡动物的尸体接触,则是防止人类鼠疫的根本措施。

鼠疫病人须在隔离条件下进行治疗,坚持就地、就近隔离的原则;在接触者中实施预防投药。针对革兰阴性细菌的口服抗菌药物,密切接触者应作为已被感染看待,实施预防性链霉素注射。接触者中不应使用鼠疫疫苗。

2、霍乱

△病原:O1群和O139群霍乱弧菌,为兼性厌氧菌,是繁殖速度最快的细菌之一。O1群为革兰阴性短小稍弯曲的杆菌,无芽孢、无荚膜,菌体单端有一根鞭毛,运动极为活泼。分古典生物型和埃尔托生物型

O139群菌体周围有一层较薄的荚膜。不再分生物型和血清型。

埃尔托生物型可区分为两类不同菌株,即流行株和非流行株。

可溶性血凝素是霍乱弧菌重要的黏附因子,分泌肠毒素,导致大量水分由细胞进入肠腔,从而引起剧烈的水样腹泻和呕吐,严重的脱水和电解质紊乱可致病人死亡。分离时培养庆大霉素琼脂是其选择培养基。

△流行病学:病人和带菌者是传染源;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一般经水、食物、生活接触和苍蝇等途径传播。在霍乱流行期间苍蝇可带菌。

△临床表现:起病突然,多以剧烈腹泻开始,继以呕吐,少数先吐后泻,大多

无腹痛,无里急后重。大便性状初为稀便,后为水样便,以黄水样或清水样多见,少数为米泔样或洗肉水样。恢复期病人带菌、排菌时间在3个月内。△诊断:细菌分离培养是确诊的最基本手段。所有疑似病人都需采取分辨标本,并根据流行病学调查情况采集可疑食物或水源。接种TCBS或庆大霉素选择性平板。

△治疗:快速、足量地补液是挽救病人生命的根本治疗措施,特别注意补充电解质,必要时用抗生素杀死肠道内的霍乱弧菌。

3、病毒性肝炎

△病原学:

甲肝:嗜肝RNA病毒,无包膜球形颗粒。主要在肝细胞浆中复制,经胆汁从粪便排出体外。特异性血清学诊断是在肝炎的急性期检查早期抗体IgM,如果抗-HAV IgM达到1:1000以上阳性,则可做出诊断。

乙肝:嗜肝DNA病毒,双股环状DNA,双层衣壳和核心组成球形颗粒,外衣壳为表面抗原(HBsAg)、核心外模为核心抗原(HBcAg)、核心内有病毒DNA和具有反转录酶活性的DNA多聚酶。

两对半:HBsAg、HBeAg、抗-HBs、抗-HBc和抗-HBe

大三阳:HBsAg、HBeAg、抗-HBc阳性

小三阳:HBsAg、抗-HBe、抗-HBc阳性

抗-HBs出现于HBsAg转阴后数周到数月,持续阳性10年左右,为保护性抗体。HBeAg阳性说明病毒在复制。抗-Hbe出现于HbeAg转阴后,同时伴以HBV-DNA 阴转,则说明病毒已不复制,如HBV-DNA仍阳性,则说明病毒仍在复制。IgM型抗-HBc有急性感染意义,而IgG长期存在,核心抗体无保护力,和病毒复制并存。

HBV-DNA为HBV感染最直接敏感的指标,阳性说明病毒在复制。

HBV感染诊断,以下任一项阳性均可诊断HBV感染:①血清HbsAg阳性;②血清HBV-DNA阳性(或多聚酶),或HbeAg阳性(单独HbeAg阳性,需做中和试验,以排除假阳性),血清抗-HBc IgG阳性(单独阳性,需做中和试验,排除假阳性);③肝内HBcAg阳性和(或)HbsAg阳性,或HBV-DNA阳性。

丙肝:单股线形正链RNA

丁肝:缺陷型病毒

戊肝:正链RNA病毒

△流行病学

传染源:甲肝和戊肝为病人及亚临床型感染者,甲肝病人在起病前2周到30日有传染性,戊肝病人在起病前9日到病后8日有传染性。乙肝和丙肝传染源为急性、慢性病人和慢性病毒携带者。

传染途径:甲肝、戊肝为粪-口途径;乙肝、丙肝、丁肝经血途径传播。

易感人群:甲肝—幼儿和儿童;乙肝—全体新生儿和50%未受感染的易感者;

丙肝—受血者、血液透析和静脉吸毒者;戊肝—任何人群,青壮年发病率高。△临床表现:5种肝炎病毒均可引起急性肝炎,乙丙丁肝炎病毒可引起慢性肝炎,有的还可发展成为肝硬化,甚至肝癌。乙丙型肝炎还可表现为病原携带者。急性肝炎:黄疸症状,血清ALT升高,肝大,肝功能不正常。

慢性肝炎:轻度乏力、食欲减退、腹胀、肝区痛;肝大伴有轻度触痛及叩击痛,多有脾大,可出现黄疸、蜘蛛痣、肝掌及明显痤疮;ALT持续升高或反复波动,白蛋白降低,球蛋白升高,丙种球蛋白及IgG增高。

肝硬化:蜘蛛痣、肝掌、门静脉高压征及显著脾大和脾功能亢进。

病毒携带者:HBsAg阳性,容易疲劳、食欲减退、肝区不适或疼痛,肝掌、蜘蛛痣、面色晦暗、脾大;血清转氨酶、胆红素、白蛋白与球蛋白比值指标正常△预防

1)甲、戊肝的预防:加强疫情报告;开展健康教育;改善公共卫生设施;管理传染源(潜伏期末期和发病早期排毒量最大,隔离时间是病人发病前后2周)2)乙、丙、丁肝炎的预防:加强对采供血机构和血液制品生产单位的监督和管理,提高对献血者和献血浆者的筛查方法的灵敏度,加强对供血者、血液和血液制品的监测管理;严格实行一人一针一管;提倡使用一次性医疗器械和美容器械,并用后立即毁形,严防再次使用;对经常暴露于HBV的医务工作者应注意个人防护,积极接种乙肝疫苗;开展血液筛查是控制血液传播的重要措施。

4、细菌性痢疾

△病原学:肠杆菌科志贺菌属,革兰阴性杆菌,无芽孢,多数有菌毛,最适生长温度为37o C,最适PH为7.2-74,不发酵乳糖而使菌落呈无色透明。

根据生化反应和O抗原不同,将志贺菌属分为4个血清群:痢疾志贺菌、福氏志贺菌、鲍氏志贺菌、宋内志贺菌。我国的优势血清型为福氏2a,宋内痢疾1型(产生志贺毒素,可引起溶血性尿毒综合征)

志贺菌能产生强烈的内毒素和外毒素,内毒素能使肠壁通透性增加,破坏肠粘膜,作用于肠壁自主神经系统,引起肠功能紊乱,进入血液后引起强烈的过敏反应,并使毛细血管扩张和血管通透性增加,出现休克和重要器官功能衰竭。外毒素也称志贺毒素,具有细胞毒性、肠毒性和神经毒性。

△流行病学:主要通过与病人生活接触、污染的水源、食物以及苍蝇等生物媒介传播,细菌进入人体以后,通过菌毛的黏附作用,进而穿入上皮细胞繁殖,引起炎症反应,通过内毒素和外毒素发挥作用,导致肠道通透性增加,破坏肠粘膜引起溃疡与炎症,通过毒素,产生神经毒性、细胞毒性和肠毒性。

△临床表现

1)急性菌痢:①急性非典型菌痢:症状轻,可仅有腹泻、稀便;

②急性典型菌痢:急性起病、腹泻(排除其它原因)、腹痛、里急后重、可伴发热。脓血便或粘液便、左下腹部压痛;

③急性中毒型菌痢:发病急、高热、呈严重毒血症症状,小儿发病初期可明显腹痛腹泻症状,常需经灌肠或肠拭做粪检,才发现是菌痢。

根据主要临床表现分休克型(周围循环衰竭型)、脑型(呼吸衰竭型)和混合型。2)慢性菌痢:恢复期带菌者、慢性带菌者和健康带菌者,后者是主要传染源。△诊断:尽量在病人服用抗生素前采集标本,挑取粪便中的脓血或黏液部分,应将标本保存在30%的甘油缓冲中,中毒性菌痢可以采取肛拭

△治疗:

预防原则:切断传播途径为主

治疗原则:一般对症治疗:注意水电质平衡,口服补液盐;

病原治疗:一般可不用抗生素,症状重时可用,治疗痢疾志贺菌1型感染时,慎用抗生素(可刺激O157:H7大肠杆菌释放志贺毒素,诱发溶血性尿毒综合征)

休克型菌痢处理:抗感染、抗休克

脑型菌痢处理:抗感染、防治脑水肿和呼吸衰竭。

△预防和控制

1)深入开展卫生教育和爱国卫生活动:注意水源卫生和饮食卫生;做好三管一灭(管水、管粪、管饮食、消灭苍蝇);对重点行业人群每年进行卫生知识或强化食品卫生知识的培训。对疑似患者、临床诊断和实验室确诊患者要及时报告。

2)患者、接触者及其直接接触环境的管理:传染源管理:急、慢性患者及带菌者为细菌性痢疾的传染源,急性患者应隔离治疗,直至症状消失后,两次大便检查培养阴性方可解除隔离,在没有粪便培养条件下应于症状消失后一周方可解除隔离;切断传播途径:对污染的水源和食品及时消毒,注意食品卫生宣教工作,对慢性痢疾患者和带菌者定期访视,选择最敏感药物给予彻底治疗,粪便连续培养3次(隔周1次)为阴性者,方可解除访视管理。

3)流行期措施:医疗防疫单位做到早诊断、早报告。做好患者的隔离和消毒工作。医疗机构要提供及时有效的治疗。接到疫情报告后,卫生防疫部门应立即赶赴现场进行调查核实,尽快查明暴发原因,采取果断措施切断传播途径,防止疫情蔓延。

5、伤寒和副伤寒

△病原学:是由伤寒、副伤寒沙门菌引起的一种急性肠道传染病,通过污染的食物、水经口进行传播。无芽胞,有鞭毛,能运动,多数有菌毛。具有诊断意义的是O抗原及H抗原(O9—伤寒;O2—甲型副伤寒;O4-乙型副伤寒;

O7—丙型副伤寒)

沙门菌引起感染可导致典型黏膜上皮细胞的侵袭,由巨噬细胞系统性调节,减少M细胞进入上皮组织,也可直接侵入上皮细胞,可致M细胞的退化和消亡,可随巨噬细胞进入肠系膜淋巴结,入侵肝、脾、骨髓等器官。

△流行病学:病人和带菌者是传染源,其粪、尿、汗污染水、食物、手、日常生活用品等,通过苍蝇等携带都有可能造成传播。水型暴发多见,秋季(8-10月)为高峰期。

△临床症状:持续高热、全身痛、肝脾肿大、缓脉为主要体征,并具有特征性中毒症状,有些病人出现玫瑰疹,病程为3-4周。有的病愈后可持续排序3

周-3个月,主要合并症状为肠出血与肠穿孔。重症病例可发生胆囊炎、肺炎、肺囊肿等。伤寒和副伤寒临床不易区别,病后可获得强细胞免疫。

△诊断:以检出致病菌为确诊依据。

肥达试验:用标准伤寒及甲、乙、丙型副伤寒沙门菌O、H抗原菌液(诊断菌液)与稀释的待检血清反应,根据凝集效价判断血清中有无相应抗体。未经预防接种时,血清伤寒沙门菌O凝集价在1:80以上,H凝集价在1:160以上;甲、乙副伤寒沙门菌的H凝集价在1:160以上,方有辅助诊断意义。感染时常见H 与O凝集价同时上升,特别是O抗体逐渐增高,只做一次血清学不能确诊时,需间隔7-10天再做采血试验,观察血清抗体是否上升,如果凝集效价随病程延长而逐渐上升,可证实为伤寒或副伤寒沙门菌的感染。

△治疗:首选氟喹诺酮类,常用氧氟沙星和环丙沙星,注意孕妇、哺乳期妇女(可用头孢噻肟)忌用,对该类过敏者可选用氯霉素。肠出血应暂禁饮食,大量出血者应输血。

6、艾滋病

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的简称,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引起的,主要侵犯和破坏辅助性T淋巴细胞而造成细胞免疫功能严重缺陷,最终导致各种机会感染和肿瘤的发生。

△病原学:主要分HIV-1和HIV-2型,全球95%以上HIV感染由HIV-1造成,HIV 病毒颗粒呈球形,外层为类脂包膜,表面有锯齿样突出。病毒的核心呈中空锥形,由两条相同的单股正链RNA、反转录酶、整合酶、蛋白酶和核心蛋白质组成。包膜上有外膜蛋白gp120和穿膜蛋白gp41,是HIV与宿主细胞受体结合位点和主要中和位点。Gap基因编码病毒的核心蛋白:pol基因编码病毒复制所需要的酶类,env基因编码病毒包膜蛋白,是HIV免疫学诊断的主要检测抗原。HIV是一种变异性很强的病毒,对热敏感,56o C,30分钟即能灭活,在干燥的蛋白质中,需加热至68o C,并经72小时才能灭活全部病毒。一般消毒剂10分钟能将其灭活,达到消毒目的,但对紫外线照射不敏感。

△流行病学:非洲是HIV感染流行最严重的地区。

中国的流行特征:流行范围广,全国低流行、局部高流行;感染者以青(壮)年为主,占感染总人数80%左右,且男性占比例高;传播途径多种,三种传播途

径在我国均存在,且不同途径之间存在交叉传播,但以静注毒品经血传播为主;

主要以农村为主,尤其边疆地区、少数民族和贫困地区存在潜在的暴发危险因素。地区分布:西南、西北部地区HIV感染者主要为吸毒人群,中部地区以流动人口或有偿献血者为主,而东南部沿海地区或大城市以性病病人、暗娼为主。病人和无症状病毒感染者是本病的传染源,主要存在于血液、精液、子宫和阴道分泌物中,也可在乳汁、唾液、尿液和眼泪中分离到病毒,但以血液、精液、子宫和阴道分泌物中病毒滴度最高,而其它体液(唾液、尿液和眼泪)由于病毒滴度低而不足以构成传染。高危人群有:静脉注射毒品者、男同性恋者、性病病人、暗娼、HIV感染者的婴儿、部分有偿供血者、多次输血和血制品及血透者。

传播途径:性传播(全球传播主要途径)、经血传播(静脉注射毒品—我国传播主要途径、接受血液或血液制品、医源性感染)、母婴传播(妊娠期间、分娩过程、产后哺乳)

△临床表现:平均潜伏期为2-10年,一旦出现临床艾滋病,多于18个月内死亡。I期:急性感染,一过性的类似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实验室检查有低CD4+细胞水平和CD4+/CD8+比例下降或倒置,p24抗原血症和(或)HIV抗体及HIV阳性。II期:无症状感染,可持续2-10年或更长,血清中可检出HIV和抗-HIV抗体,具有传染性。

III期:持续性全身性淋巴结肿大综合征(PGL),主要表现为在没有其它原因的情况下,除腹股沟淋巴结以外,全身其它部位两处或两处以上淋巴结肿大,CD4+下降至0.2×109-0.4×109/L。

IV期:非特异性全身症状、神经系统症状、免疫功能缺陷导致各种机会性感染、继发性恶性肿瘤、其它感染病症。

HIV感染分为临床3大类:A类包括急性感染、无症状感染和持续性全身淋巴结肿大综合征;B类出现艾滋病相关临床症状、继发性常见机会性感染和淋巴瘤等;C等病人免疫功能严重缺损,出现各种机会感染和肿瘤以及神经系统症状。根据CD4+T淋巴细胞和总淋巴细胞计数分为三级:1级:CD4+T细胞>0.5×109/L,总淋巴细胞>2.0×109/L;2级:CD4+T细胞0.2-0.49×109/L,总淋巴细胞1.0-1.9×109/L;3级:CD4+T细胞<0.2×109/L,总淋巴细胞<1.0×109/L。

临床症状:呼吸系统(肺部感染,70-80%病人可经历一次或多次肺孢子虫肺炎;

肺结核、鸟型分支杆菌综合征、链球菌性肺炎;Kaposi肉瘤);胃肠系统(口腔鹅口疮、胃肠道便血);神经系统表现(艾滋病痴呆综合征和感觉性周围神经病);皮肤、黏膜(Kaposi肉瘤);眼部。

△诊断和治疗

临床诊断:急性感染期可根据高危因素及类似血清病的表现;慢性感染期则结合流行病学史、伴严重机会感染或肿瘤以及CD4+/CD8+比例倒置等。高危人群有下列2项及以上者应考虑感染可能:①近期体重下降10%以上;②慢性咳嗽或腹泻1个月以上;③间歇或持续发热1个月以上;④全身淋巴结肿大;⑤反复发作的带状疱疹或慢性播散性单纯疱疹感染;⑥口咽念珠菌感染。

实验室诊断:HIV抗体—主要检测p24抗体和gp120抗体,一般ELISA连续2次阳性,再作免疫印记法(WB)或其他确认方法确证,对于确认HIV抗体可疑阳性者,建议3个月后复检。HIV抗原—ELISA测定p24抗原,可使HIV感染的窗口期缩短1周左右

治疗:①抗HIV治疗—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剂、非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剂、蛋白酶抑制剂。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HAART)—鸡尾酒疗法;②加强免疫治疗:干扰素;③支持及对症治疗;④HIV相关性基本和机会性感染的治疗。

△预防控制措施

推行健康促进、行为改变、倡导预防为主是预防和控制HIV感染的关键。

①控制传染源

②切断传播途径:预防经血传播、预防经性传播、预防母婴传播。

7、脊髓灰质炎

是由脊髓灰质炎病毒引起,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发病早期咽部排毒可经飞沫传播)的急性传染病,多数没症状,为亚临床经过,可出现急性弛缓性麻痹。因本病多发生在儿童时期,称小儿麻痹症。

脊灰病毒的自然宿主是人,除灵长类动物可以感染外,无其它宿主或媒介昆虫,只要做好人群疫苗接种就可能消灭本病,是世卫组织推行免疫规划进行控制的重点传染病。我国已于2000年宣布消灭了本土野病毒。

△病原学:属于小核糖核酸病毒科、肠道病毒属,内含单股正链核糖核酸,无包膜。该病毒耐寒,低温(-70o C)可保存达8年之久,在水中、粪便和牛奶中可

生存数月,在4o C冰箱中可保存数周,但对干燥很敏感,该病毒不耐热,煮沸和紫外线照射可迅速将其杀死。

△流行病学:传染源为病人、隐性感染者和病原携带者。无症状的隐性感染、病原携带者及无麻痹病人不易被发现,在传播时起主要作用。本病潜伏期为3-35天,一般为1-2周。病人自潜伏期末至发病后3-4周都有传染性。大量病毒存在于病人的脊髓和脑部,在鼻咽部、肠道黏膜与淋巴结内亦可查到。7-9月份发病最多,以5岁以下儿童为主。

△临床表现

①隐性感染(无症状型):占90-95%,感染后无症状出现,病毒繁殖只停留在消

化道,不产生病毒血症,不侵入中枢神经系统,但从咽部和粪便可分离出病毒,体内可查到特异性中核抗体。

②顿挫性(轻型):占4-8%,侵袭全身非神经组织,可出现上呼吸道炎症状、胃

肠道症状、流感样症状,持续1-3日,自行恢复。

③无瘫痪型:侵入中枢神经系统,除具有顿挫性症状外,尚出现神经系统症状但

不发生瘫痪,热度较高,头痛加剧,多汗(头颈部最明显)、呕吐、烦躁不安或嗜睡,全身肌肉疼痛(颈、背、四肢肌痛尤甚),皮肤感觉过敏,神情紧张,双臂震颤。颈背肌痛、强直,不能屈曲,凯尔尼格征和布鲁津斯基征阳性。三角架征、Hoyen征。

④瘫痪型:1-2%,累及脊髓前角灰质、脑及脑神经的病变,导致肌肉瘫痪,分为5期:前驱期、瘫痪前期、瘫痪期、恢复期和后遗症期。

△诊断和治疗

病例分类标准

①脊髓灰质炎野病毒确诊病例:野病毒检测阳性

②疫苗衍生脊灰病例(VDPV病例):大便标本中分离出VDPV,经省级专家诊断

小组审查,临床不能排除脊灰诊断的病例。

③疫苗相关病例(VAPP):服苗者疫苗相关病例(服用活苗-常见首剂疫苗后4-35

天内发热,6-40天出现急性弛缓性麻痹,无明显感觉丧失)和服苗接触者疫苗相关病例(与服活疫苗者在服苗后35天内有密切接触史,接触6-60天后出现急性弛缓性麻痹)

④脊灰排除病例:采集到合格大便标本,未检测到脊灰野病毒和VDPV的病例;

无标本或无合格标本,未检测到脊灰野病毒和VDPV,无论60天随访时有无残留麻痹或死亡、失访,经省级专家诊断小组审查,临床排除脊灰病例的诊断。

⑤脊灰临床符合病例:无标本或无合格标本,未检测到脊灰野病毒和VDPV,无

论60天随访时有无残留麻痹或死亡、失访,经省级专家诊断小组审查,临床不能排除脊灰病例的诊断。

治疗原则:发病初期休息直至退热后1周,避免肌肉注射和手术以免瘫痪的发生或加重,肌肉疼痛可用止痛剂。

8、麻疹

由麻疹病毒引起的以发热、呼吸道卡他症状和全身斑丘疹为特征的急性传染病,在疫苗可预防的疾病中麻疹引起的死亡病例数是最多的。

△病原学:副黏病毒科麻疹病毒属,各病毒间有抗原交叉;麻疹病毒为螺旋对称,有包膜病毒,其形态为球形或丝形。血凝素HA只能凝集猴红细胞,并能与宿主细胞受体吸附,血溶素HL具有溶血和使细胞发生融合形成多核巨细胞的作用。麻疹抗原性较稳定,只有一个血清型,对理化因素抵抗力较弱,对脂溶性及一般消毒剂、日光及紫外线也敏感。

△流行病学:冬春季节是发病高峰季节,6月龄-5岁发病率最高。

传染源:麻疹传染性极强,人类为唯一自然宿主,急性期病人为本病最重要的传染源。自潜伏期末至出疹后5天(即出疹前后5天)内均有传染性。

传播途径:经呼吸道传播,麻疹病毒气溶胶,易感者吸入后即可形成呼吸道感染,也可伴随眼结膜感染,可直接接触传播。传染期一般为出疹前后5日,以潜伏期末到出疹后1、2日传染性最强,若并发肺炎,传染性可延长至出疹后10日(最新标准14日)。

易感人群:凡未患过麻疹或未接种过麻疹疫苗者均为易感者。

△临床表现

典型麻疹:有潜伏期、前驱期、出疹期和恢复期,典型症状是高热、皮疹及呼吸道卡他等炎症。潜伏期平均为10-14天,前驱期2-4天,发热上呼吸道卡他结膜炎等,有柯氏斑(早期诊断麻疹的标志),出疹期多在发热4-5天后出现,

持续2-5日不等,皮疹为玫瑰色丘疹,自耳后、发际、前额、面、颈部开始开始逐渐向躯干和四肢手掌足底,出疹时体温达到高峰,皮疹时体温达到高峰,皮疹出齐后体温开始下降。恢复期,皮疹色变暗,有色素沉着及糠皮样脱落,如不出现并发症,病情自愈。

轻型麻疹:一过性低热,轻度卡他及少量皮疹,全身状况良好。接种麻疹疫苗后产生的抗体随时间的推移而下降,已不能完全抵御麻疹病毒的侵袭,但仍保留一定的抗病能力,因此病毒在体内只能有限繁殖。

异性麻疹:持续高热,不典型皮疹,伴有四肢水肿,全身疼痛,经常伴有严重肺炎。主要发病机制为接种灭活疫苗后,不产生呼吸道局部免疫和抗F蛋白抗体,与体内H1抗体形成抗原抗体房何物,在血管壁沉积后激活补体系统,生产过敏毒素,造成一系列组织病理损害。

急性麻疹后脑炎: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升高。

麻疹包涵体脑炎:多见于细胞免疫功能缺陷的病人。

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大脑慢性进行性病变的疾病,表现进行性智能降低、痴呆、肌阵挛、癫痫、晚期昏迷,发病后1-3年内死亡。

△诊断标准

疑似病例:发热、出疹(全身性斑丘疹)并伴有咳嗽、卡他性鼻炎或结膜炎症状之一的病例,或任何经过训练的卫生人员诊断为麻疹的病例。

确诊病例:疑似麻疹病例有完整的流行病学调查资料,实验室证实为麻疹病毒感染的。

临床诊断病例:1)未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无实验室诊断结果的临床报告病例;2)完成调查前失访或死亡的病例;3)流行病学调查表明与实验室确诊麻疹病例有明显流行病学联系的疑似病例;4)实验室证实为麻疹暴发,同一暴发中其他未经实验室证实的疑似病例。

排除病例:有完整的流行病学调查资料,并采取了合格的血清标本,经合格实验室检测结果阴性的病例;或经实验室证实为其他发热出疹性疾病。

SSPE的诊断:脑脊液和血清中有高滴度的麻疹IgG抗体,血/脑IgG抗体比值<160,并排除血脑屏障破坏。

△控制措施:对病人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隔离至疹后5天。对接触者接种麻疹活疫苗或丙种球蛋白,进行医学观察,必要时隔离,

检疫期为21天。

9、白喉

△病原学:白喉棒状杆菌,是棒状菌属中致病性最强的细菌,为放线菌,含短链分枝菌酸。革兰染色阳性,无荚膜,无鞭毛,不产生芽孢。因其菌体一端或两端常膨大呈棒状而得名。用奈瑟染色菌体染成黄褐色,一端或二端染成蓝色或深蓝色颗粒,称为异染颗粒,是本菌形态特征之一。

△流行病学:经呼吸道飞沫传播,基本传播通程需要与病人或携带者面对面的密切接触。皮肤白喉经病变的分泌物污染的物品传播。

△临床表现:以咽、喉等处黏膜充血、肿胀并有灰白色假膜形成为突出临床特征,严重者可引起心肌炎与末梢神经麻痹。临床上根据病变部位将白喉分成咽、喉、鼻、其他部位四种类型。其中以咽白喉最多见,分为普通型、轻型、重型、极重型。喉白喉梗阻窒息症状明显,病情危重。

△诊断:依靠病史和临床症状。病人大多未接受白喉预防接种,有与白喉病人接触史,临床有假膜,且不易与黏膜下组织分离。白细胞增高,一般1万-2万/ul,中性粒细胞增高显著并有中毒颗粒。用20%亚碲酸钾溶液涂抹于病人假膜上,20分钟后假膜变为黑色或深灰色则为阳性,不变色则为阴性,称为亚碲酸钾快速诊断法。咽拭子涂片及培养在假膜与黏膜交界处取标本涂片或培养。凡有典型临床表现,同时找到白喉杆菌者可确诊。临床表现典型但未找到细菌也可确诊。

△治疗:尽早开始抗毒素治疗,抗毒素可以中和游离的毒素,但不能中和已结合的毒素,应尽量早用。抗生素能抑制白喉杆菌生长从而阻止毒素的产生。

常选用青霉素治疗,红霉素、阿司匹林、利福平可能有效。

△预防与控制:早期发现、及时隔离治疗病人,起病后隔离2周,或退热后连续2次咽拭子白喉杆菌培养阴性。密切接触者应观察7天,对无白喉类毒素全程免疫的幼儿,最好给予白喉类毒素与抗毒素同时注射。带菌者给予青霉素或红霉素治疗5-7天,细菌培养3次阴性才能解除隔离。

10、百日咳

△病原学:由百日咳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典型临床症状为持续

性阵发性咳嗽,带有吸气性尾声及呕吐,易合并肺炎及脑病。通过飞沫传播,任何年龄均可感染,婴幼儿、学龄前儿童感染为主,成年人百日咳极为鲜见。革兰阴性染色,为需氧菌,最适生长温度未35-37℃,最适PH为6.8-7.0,胞浆培养基可见细小、光滑、凸起和银灰色、不透明的珍珠状菌落,周围有不明显的溶血环。常发生光滑型至粗糙型的变异,即S-R变异,称为香变异。对氯霉素、红霉素敏感,对青霉素和磺胺药有抵抗力。

△临床表现:潜伏期一般为7-14天,病程可达6周,典型百日咳经历卡他期、痉咳期(一般不发热)、恢复期3个病程。特殊高调的鸡鸣样吼声,如此发作,每日数次。最常见的并发症为肺炎,是百日咳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新生儿及小月龄婴儿的初次感染没有明细的痉咳,可表现为呼吸道窒息和咳嗽发作。△诊断标准

3周内接触过百日咳患者,或该地区有百日咳流行。

临床表现:1)流行季节有阵发性痉挛咳嗽者;2)咳嗽后伴有呕吐,严重者有结膜下出血或舌系带溃疡者;3)新生儿或婴幼儿有原因不明的阵发青紫或窒息者,多为典型痉咳;4)持续咳嗽两周以上,能排除其他原因者。

△治疗原则:对患者自发病后隔离40天,或至痉挛性咳嗽出现后30天,接触者观察21天。尽早给予抗生素治疗,如红霉素和氯霉素等。

△控制措施

免疫有效指标:微量凝集试验检测被接种的人群,当凝集效价达到1:160为抗体阳性,当达到1:320时表明机体具有保护性抗体。

人是百日咳杆菌的唯一天然宿主,传染是通过与百日咳患者的接触而传播。

11、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病原学:病原菌为脑膜炎奈瑟菌(脑膜炎球菌),革兰染色阴性,从葡萄糖和麦芽糖中产酸不产气。

主要抗原:荚膜多糖、外膜蛋白(OMP)、脂寡糖(内毒素)、菌毛。

致病因子:①荚膜多糖:对抗补体介导的溶菌和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②内毒素可损伤内皮细胞,使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引起出血;③菌毛促使细菌黏附到黏膜上皮细胞上;④IgA蛋白酶灭活IgA1破坏黏膜局部免疫作用。

免疫性:A群可诱导机体产生IgG,在补体介导下杀灭脑膜炎球菌;B群主要产

生IgM,对脑膜炎球菌无杀灭活性,不适合作为菌苗的候选抗原。

耐药性:尚未发现该菌对氯霉素耐药。

△流行病学:有明显的季节性和流行性。

传染源:带菌者是主要传染源。

传播途径:通过空气飞沫传播是本病唯一的传染途径。

人群易感性:普遍易感,感染后可活的免疫力,第二次患病较少。

△临床表现:起病急病情发展快,突然高热、头痛、喷射状呕吐、皮肤出血点、布鲁金斯基征和克尼格征阳性。

△诊断与鉴别诊断

凡在流行季节突发高热、头痛、呕吐、神志改变,出现皮肤出血点和脑膜刺激征者应先疑为流脑,脑脊液和血液培养脑膜炎球菌阳性是最可靠的诊断。

鉴别诊断:1)其他细菌性化脓性脑膜炎,多发生于原来已有感染性炎症者,皮肤出血点少见;2)病毒性脑膜炎:皮肤出血点少见,脑脊液较清;3)真菌性脑膜炎:起病缓慢、低热,常继发于霍奇金病等,脑脊液涂片墨汁染色可见隐球菌;4)结核性脑膜炎:发病缓慢,有结核病史,脑脊液呈毛玻璃样;5)皮肤出血点要与过敏性紫癜、昆虫叮咬等所引起的皮疹相鉴别。

12、猩红热

为β型溶血性链球菌A组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临床特征是突发高热、咽颊炎、全身弥漫性充血性点状皮疹和退疹后明显的脱屑。

△病原学:革兰染色阳性,球形或卵圆形,无芽胞,无鞭毛,在有血或血清的培养基中生长良好,界限分明、完全透明的溶血环。

致病机制:链球菌侵入人体后,凭借表面的纤丝和胞壁分泌的脂性胞壁酸黏附在呼吸道上皮细胞表面,可致血栓形成和化脓过程,使感染进一步扩散到附近组织,引致扁桃体周围脓肿、咽后壁脓肿、中耳炎、鼻窦炎,甚至肺炎、败血症和骨髓炎等严重感染。链球菌产生的多种致热性外毒素可导致发热,形成典型的猩红热皮疹。少数患儿对细菌毒素可发生过敏反应,在病程2-3周时发生心、肾和关节滑膜等处的胶原纤维变性或坏死、小血管内皮细胞肿胀和单核细胞浸润病变,临床呈现风湿热、肾炎等疾病。

△临床表现:潜伏期2-5天,主要表现为发热、咽颊炎、全身弥漫性红斑和疹退

后皮肤脱屑。典型猩红热有特征性皮疹、杨梅舌、口周苍白圈、帕氏线等。△诊断:传统的细菌分离培养在猩红热确诊中仍然是最准确和最基本的方法。

发现有呈链状排列的格兰阳性球菌可初步认为是链球菌。如在血平板上为灰白色小菌落,周围溶血环宽而透明,则为β型溶血性链球菌;对杆菌肽(IU/ml)敏感试验敏感,对SXT纸片不敏感则为A组链球菌。

13、流行性出血热

称为肾综合征出血热,由汉坦病毒引起的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以发热、出血和肾损伤为主要临床特征,鼠类为其自然宿主和主要传染源。

△病原学:负链分节段RNA病毒

△流行病学:黑线姬鼠为姬鼠型出血热的主要宿主动物和传染源,褐家鼠为家鼠型出血热的主要宿主动物和传染源。

传播途径:呼吸道传播(通过携带病毒的鼠类的排泄物(尿、粪便、唾液)污染尘埃形成的气溶胶吸入,被认为是主要的传播方式);伤口传播;消化道传播;虫媒传播;垂直传播。

人群易感性和免疫性:普遍易感,病后可获得持久免疫力。

流行季节性:姬鼠型疫区发病呈双峰型,即11-12月及6-7月,分别为冬季和夏季发病高峰,尤其林区常夏季流行;家鼠型发病高峰为春季(3-5月)。

△临床表现:3大典型特征:发热、出血和肾脏损害。(重症高热、中毒症状重)病程依次分五期:发热期、低血压(休克)期、少尿期、多尿期、恢复期

△诊断和治疗

流行病学:在出血热疫区及流行季节,或发病前2个月内有疫区旅居史,或发病前2个月内有与鼠类或其排泄物(唾液)直接或间接接触史。

临床表现:1)早期症状和体征:起病急,发冷,发热(38℃以上);2)全身酸痛、乏力,呈衰竭状;3)头痛、眼眶痛、腰痛(“三痛”);4)面、颈、上胸部充血潮红(“三红”),呈醉酒貌;5)眼睑水肿,结膜充血、水肿,有点状或片状出血;6)上腭黏膜呈网状充血,点状出血;7)腋下皮肤有线状或簇状排列的出血点;8)束臂试验阳性。

实验室检查:1)血液检查:早期白细胞数低或正常,病3-4日后明显增多,杆状核细胞增多,出现较多的异型淋巴细胞;血小板明显减少;2)尿检查:尿

蛋白阳性,并迅速加重,伴显微血尿、管型尿;3)血清特异性IgM抗体阳性;4)恢复期血清特异性IgG抗体比急性期有4倍以上增高;5)从病人血清中分离到汉坦病毒和(或)检出汉坦病毒RNA。

治疗原则:“三早一就”:早发现、早休息、早治疗,就近治疗。预防和控制低血压休克、肾衰竭、大出血。

①发热期治疗:抗病毒、抗渗出和抗出血

②低血压(休克)期治疗:补充血容量为主,治疗微循环障碍、酸中毒、心

功能不全。

③少尿期治疗:尿量在每日500ml(<30ml/小时)以下为少尿。稳定体内环

境、促进肾功能回复,防止合并症。

④多尿期治疗:500-2000ml/日。补液量可为尿量的2/3(欠量补液),维持出

入量及电解质平衡,补液以口服为主。

⑤恢复期治疗:注意休息,加强营养和增加活动量,防止感冒。

△预防控制措施

人群预防:以灭鼠防鼠(流行高峰前1个月进行)为主的综合性措施,对高发病区的多发人群及其他疫区的高危人群进行疫苗接种(流行前1个月内完成全程注射,于次年加强注射一针)。

14、狂犬病

是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疾病,临床表现为急性、进行性、几乎不可逆转的脑脊髓炎,因其有恐水的临床特征,又称恐水症,一旦发病近似100%死亡。

△病原学:弹状病毒科狂犬病毒属。

△流行病学:野生动物是狂犬病毒的主要储存宿主,犬、猫和家畜是储存宿主和人狂犬病的主要传染源。人群普遍易感。

传播途径:最常见感染方式是通过感染狂犬病毒的犬、猫、野生食肉动物以及食虫和吸血蝙蝠的咬伤、挠抓、舔砥皮肤或黏膜破损处而感染。也可经气溶胶传播。

△临床表现:潜伏期多为1-2个月,分为狂躁型(脑炎型)和麻痹型(静型,亦称为哑狂犬病)

1)狂躁型:损伤主要在脑干或更高部位的中枢神经系统,病程进展迅速而凶险,

临床经过分为前驱期、兴奋期和瘫痪期。

前驱期:早期以上呼吸道感染为主(全身不适、倦怠无力、食欲减退和/或发热、咳嗽),继而对疼痛、声音、光亮和风开始敏感,咽喉部有紧缩感,40-80%的病人在已愈合的伤口及附近或神经通路上出现烧灼感、麻木感、间歇性或持续性针刺样疼痛、瘙痒或似小虫爬行等感觉,并可延至全身。

兴奋期:高度兴奋,表情极其恐怖、烦躁不安,出现恐水(绝大多数躁狂性狂犬病特有症状之一)、怕风(特异性症状,微风也能引起咽部痉挛)、吞咽困难、呼吸困难,对声音、光亮异常敏感。

瘫痪期:兴奋期持续1-3天后,痉挛抽搐逐渐停止,逐渐安静,少数有一过性理智状态表现,但很快出现弛缓性瘫痪症状,以肢体软瘫多见,迅速进入昏迷状态,呼吸减弱、血压下降,迅速死于呼吸、循环和全身衰竭。

2)麻痹型:高热、头痛、呕吐及咬伤处疼痛等,无兴奋期和恐水症状,无咽喉痉挛,无吞咽困难等。前驱期即出现四肢无力、麻痹症状。直接致死原因多为严重呼吸肌麻痹和呼吸衰竭。

△诊断和治疗

临床诊断:狂犬病发作,即临床上已出现典型临床表现者,如恐水、怕风、咽喉肌痉挛,以及对声音、光亮、刺激过敏、咬伤处出现麻木、感觉异常等,结合流行病学有被疯狗或其他疯动物咬伤,或被犬、猫舔吮史等即可作出临床诊断。

实验室诊断:角膜、脑脊髓液、唾液和咬伤处皮肤组织中可检测到病毒,实验室诊断狂犬病最具特征性的诊断依据是感染神经元内的Negri小体,狂犬病毒感染神经内的Negri小体最常见于海马及小脑浦肯野组织的神经细胞内,是狂犬病毒的集落。主要检测方法有: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抗原、快速狂犬病酶联免疫吸附诊断法(RREID)检测狂犬病毒抗原、病毒的培养和分离、狂犬病毒核酸的检测。

△预防控制措施

暴露后预防性治疗:1)被疯动物咬伤后立即对咬伤部位彻底清洗和消毒处理;2)局部伤口原则不缝合、不包扎以利伤口排毒;3)免疫程序注射疫苗;4)局部伤口内部和周围尽可能多地浸润注射抗狂犬病免疫球蛋白或抗血清以中和病毒。

暴露前免疫建议:建议狂犬病呈地方性流行的地区实行暴露前免疫。

动物狂犬病控制措施:捕杀野犬,对家犬进行登记,必要时给予预防接种。

15、钩端螺旋体病

△病原体:人兽共患病。为运动活泼的螺旋杆菌,菌体呈C形、S形或逗点状。

每条细菌有18个以上向右旋转的螺旋,通常细菌的一端或两端有钩。革兰染色阴性,钩体运动方式沿着长轴旋转,菌体中央部分僵直,两端比较柔软,呈扭转运动。

主要宿主动物是啮齿动物(黑线姬鼠、黄毛鼠、黄胸鼠和褐家鼠),以及家畜(猪、犬和牛)。由含有共同主要抗原的不同血清型组成血清群。血清群(型)在钩体病防治中具有重要意义,黄疸出血群的赖型是引起我国南方地区稻田型钩体病流行的主要菌型,毒力较强,是引起肺弥漫性出血的主要菌型,其主要宿主动物为野鼠。而波摩那群钩端螺旋体是引起我国北方地区洪水型和雨水型钩体病流行的主要菌型,主要宿主动物为猪和犬。

△传播条件与途径:人是最终宿主。人通过直接或间接暴露于受感染动物的尿液而感染钩体。间接暴露是通过接触受污染的水和土壤,是钩体病传播的最主要途径。暴发流行常发生在特殊职业人群,水稻收割的农民和学生、抗洪抢险的解放军指导员。

△临床症状与体征:潜伏期一般为7-14天,平均10天。

1)早期(起病后1-3天)“重感冒样”症状,主要由于钩端螺旋体通过皮肤黏膜进入血循环,在体内大量繁殖和裂解,并释放“内毒素样物质”,引起菌血症和毒血症。患者出现畏寒、发热(弛张热,短期体温可达39℃左右)、头痛、乏力、眼结膜充血(无分泌物、不痛、不畏光)、浅表淋巴结肿大、(有压痛,无化脓)全身肌肉疼痛,特别是腓肠肌疼痛和触痛。

“三症状”:寒热、酸痛、全身乏力;“三体征”:眼红、腿痛、淋巴结肿大

2)中期器官损害,分5个临床类型:流感伤寒型、肺出血及肺弥漫性出血型、黄疸出血型、脑膜脑炎型、肾型。

3)恢复期或后发症期:若感染钩体毒力很强,患者未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可能发展成为弥漫性肺出血或严重的肝、肾功能障碍,则病死率很高。在急性期退热后6个月内(个别可长达9个月)再次出现一些症状或器官损害表

现,常见的后发症有后发热、眼后发症、变态反应性脑膜炎等。

△诊断:从患者血液或尿液分离到钩体能明确诊断,如采用显微镜凝集试验(MAT)检测患者抗体,效价达到1:400,或恢复期MAT效价比早期增高4倍及以上,也能诊断为钩体病患者。

△治疗原则:“三早一就”: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和就地治疗。

青霉素治疗应强调全程足量,彻底消除体内的钩端螺旋体,预防后发症的产生。青霉素为首选药物,庆大霉素次选,多西霉素、四环素可酌情选用。

预防和处理赫氏反应:注射大剂量抗生素后,患者体内钩体裂解释放内毒素样物质,除引起寒战、发热等中毒症状外,能引起钩体病的症状、体征加重。

在使用首剂青霉素的同时,辅以大剂量氢化可的松治疗,能预防赫氏反应。△预防措施:灭鼠;圈养猪;防洪、防涝;尽量避免接触疫水;菌苗注射;预防服药;健康教育等。

16、布鲁菌病

△病原学:人兽共患。微小的球状、球杆状、短杆状细菌。无鞭毛,不形成芽孢。光滑型菌株有荚膜,革兰染色阴性。专需供氧。

△动物布鲁菌病:60多种禽、兽等动物可感染布鲁氏菌,作为储存宿主。羊、牛、猪既是布鲁菌病的主要传染源,也是人类布鲁菌病的主要传染源,鹿、犬和其他家畜居次要地位。人与人基本不发生布鲁氏菌的传染。

△人类感染

感染方式:经皮肤黏膜直接接触感染、消化道感染(食物或饮水)、呼吸道感染(皮毛加工职业工吸入气溶胶)

流行特征:明显职业性(牧民、兽医、皮毛工人);性别、年龄(男性高于女性,青壮年感染率比其他高);季节性(2-4月是高峰);地区性(牧区>农区>城镇)

△临床表现

一般情况下潜伏期是1-3周,平均2周,与病原菌的菌型、毒力、菌量及机体抵抗力等有关。

主要症状:①发热(最典型临床表现);②多汗(自汗和盗汗是布鲁菌病的特征);

③乏力(懒汉病);④关节疼痛(四肢大关节游走性疼痛是急性期布鲁菌病的

通用技术会考 知识点归纳

通用技术会考知识点归纳【2013.11.29】23:04完 第一单元走进技术世界 技术是人类为满足自身的需求和愿望对大自然进行的改造。它具有保护人、解放人和发展人的作用 2、技术对生活、生产、文化等方面的影响:技术促进社会的发展。技术丰富社会文化内容。技术改变社会生活方式。是推动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的主要动力之一。 3、技术对自然的价值:(1)依靠技术,人类得以利用自然和改造,并与自然保持和谐共处的友好关系。(例:都江堰、荷兰风车、南水北调、西气东输)(2)人类利用技术开发、改造自然时,应把握合理的尺度,要注意对自然的保护,不能忽视技术或产品对环境可能造成的负面影响。(3)技术的发展给自然环境带来了问题,但也给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可能(例:物料的再循环工艺) 技术的基本特性:目的性、创新性、综合性、两面性、专利性。 创新是技术发展的核心。每一项技术的问世都是创新的结果。 技术的发展需要创新,技术创新表现为技术革新和技术发明。技术创新是一个艰难而曲折的历程。(例:显示器的不断发展属于技术革新,王选发明激光照排系统属于技术发明。) 2.技术的两面性:(例:电池可以带来光明和动力,也可以带来严重的环境污染。网络技术方便人们交流沟通,但也有人利用网络犯罪。B超技术可以用于医疗,但也有人进行胎儿鉴别) 3.技术与科学的区别与联系: 4.知识产权在技术领域的重要作用: 狭义的知识产权包括著作权、专利权、商标权三部分。 专利的特性:独占性、时间性、地域性 专利申请步骤:提交申请阶段→受理阶段→初审阶段→公布阶段→实审阶段→授权阶段 第二单元技术世界中的设计 1.设计的内涵:(例:书写工具的发展、电动剃须刀的发展。)

通用知识和能力知识点

通用知识和能力知识点 第一篇思想政治 1.中国梦基本内涵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2.中国梦的核心内涵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中国梦的必由之路。 4.中国精神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这为实现中国梦提供强大精神动力。 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三位一体构成的,三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6. 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基本内容。 7. 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8.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 9. 到2020年实现税收现代化的奋斗目标 10. 建立完备规范的税法体系、成熟定型的税制体系、优质便捷的服务体系、科学严密的征管体系、稳固强大的信息体系、高效清廉的组织体系。 11.六大创新是指创新理念、机制、组织、方法、能力、文化。 12. 改革引领是新常态下做好税收工作的动力源泉。

13. 法治引领是新常态下做好税收工作的规范保障。 14. 文化引领是新常态下做好税收工作的精神感召。 15.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是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国家层面),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社会层面),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个人层面)。 16. 培育和践行爱岗敬业、公正执法、诚信服务、廉洁奉公的税务职业道德规范。 第二篇从严治党 17.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18. 党的建设主线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 19. 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 20. 全面从严治党,核心是加强党的领导,基础在全面,关键在严,要害在治。 21. 税务系统从严治党应遵循的原则是坚持党的领导、问题导向、全覆盖、融合推进、改革创新、从严落实。 22. 三个禁止:执法禁贪、服务禁懒、管理禁散。 23. 党的规矩包括党章、党的纪律、国家法律、党的优良传统和工作惯例。 24. 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和看齐意识。 25. 党的纪律包括政治、组织、廉洁、群众、工作、生活纪律。 26. 中国共产党全体党员和各级党员领导干部必须坚定共产主义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必须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必须继承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必须自觉培养高尚道德

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必背知识点合集

科二教育知识与能力 教育基础知识 1.《学记》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教育著作。 2. 《学记》教育原则:教学相长、及时而教、不陵节而施、长善救失、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学不躐( liè)等、藏息相辅等。 3. 苏格拉底在教育理论上的最大贡献是“产婆术”。(问答法) 4. 柏拉图教育思想集中体现在他的代表作《理想国》。 5. 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百科全书式的哲学家,首次提出了“教育遵循自然”的观点。 6. 昆体良是西方第一个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教育家,代表作《雄辩术原理》是西方第一本教育专著,也是世界上第一本研究教学法的书。班级授课制的萌芽。 7. 培根首次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提出来。康德最早在大学开设教育学讲座。 8.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被称为“教育学之父”,其著作《大教学论》是教育学开始形成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最主要的教育观点是:提出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提出“泛智”教育,提出教育应适应自然的思想首次从理论上论述班级授课制。 9. 卢梭是法国教育家,代表作《爱弥儿》提出自然主义教育,儿童本位思想。 10. 裴斯泰洛奇是瑞士教育家,教育史上小学各科奠基人,在其代表作《林哈德与葛笃德》中最早提出“教育心理学化”,倡导自然主义教育,提倡情感教育、

爱的教育。 11. 洛克是英国教育家,代表作《教育漫话》,提出“绅士教育”和“白板说”。 12. 第斯多惠是德国教育家,被称为“德国教师的教师”,代表作《德国教师教育指南》。 13. 斯宾塞是英国教育家,最早提出“什么知识最有价值”,代表作《教学论》,提出“教育是为幸福生活做准备”。 14. 乌申斯基是苏联教育家,代表作《人是教育的对象》,将教育学称作艺术。 15. 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被称为“现代教育学之父”,其代表作《普通教育学》标志着规范教育学的建立,提出了教育性原则(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和四段教学法(明了、联想、系统、方法),提倡传统教育三中心——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 16. 美国教育家杜威是现代教育理论的代表人物,代表作《民主主义与教育》,主张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的改造,主张教育无目的论,倡导“新三中心”(儿童中心、活动中心、经验中心)和“在做中学”。 17. 苏联教育家凯洛夫主编的《教育学》,被公认为世界第一部马克思主义教育学著作。 18. 杨贤江的《新教育大纲》则是我国第一本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学著作。 19. 当代教育学理论新发展,主要包括布鲁姆的教学目标理论,布鲁纳的“结构教学论”,赞可夫的“发展性教学理论”,瓦根舍因的“范例教学论”,苏霍姆林斯基的“和谐教育思想”。

高一通用技术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走进技术世界 一、技术的价值 技术是人类为满足自身的需求和愿望对大自然进行的改造。它具有保护人、解放人和发展人的作用。 1.技术改造自然、利用自然,使自然造福人类。 2.技术对自然产生负影响,应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开发利用自然。 二、技术的性质 技术的目的性;技术的创新性;技术的综合性;技术的两面性;技术的专利性 1.创新是技术发展的核心所在,创新推动技术的发展。 2.技术创新表现为:技术革新、技术发明。 科学是发现规律并对其验证和公式化的知识体系。技术则是为了满足人的需要而对大自然的改造。 侧重:科学发现什么,为什么; 技术回答怎么办; 过程:科学用实验证明理论规律;技术用试验验证可行、合理性联系:科学是技术发展的基础,技术发展促进科学的应用。 知识产权:著作权、专利权、商标权。 专利权申请:符合新颖性、创造性、实用性的发明技术可以提出申请。 提交申请阶段、受理阶段、初审阶段、发明专利申请公布阶段、

发明专利申请实质审查阶段、授权阶段 第二章技术世界中的设计 一、技术与设计的关系 1.技术的发展离不开设计:设计是基于一定设想的、有目的的规划及创造活动。 (1)设计是推动技术发展的重要驱动力。技术的创新、技术产品的更替、工艺的改进都需要设计。 (2)设计是技术成果转化的桥梁和纽带。(3)设计促进了技术的革新。 2.技术更新对设计产生重要影响 (1)技术是设计的平台,技术的进步直接制约着设计的发展。(2)技术更新为设计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3)技术进步还促进人们设计思维和手段的发展。 3.设计的丰富内涵 技术设计侧重:功能、材料、程序、工艺;艺术设计侧重:色彩、造型、欣赏、审美、感觉 二、设计中的人机关系 人机关系要实现的目标:高效、健康、舒适、安全。 (1)普通人群与特殊人群 (2)静态的人与动态的人:设计的产品不但要符合人体的静态尺寸,也要符合人体的动态尺寸。 (3)人的生理需求与人的心理需求:设计中的人机关系,满足

通用技术高考知识点精选

第一单元走进技术世界 一、技术的价值 1、技术对人类的价值: 技术是人类为满足自身的需求和愿望对大自然进行的改造。它具有保护人、解放人和发展 技术促进社会的发展,技术丰富社会文化内容,技术改变社会生活方式,是推动社会发展和 (1)依靠技术,人类得以利用自然和改造,并与自然保持和谐共处的友好关系。 (2)人类利用技术开发、改造自然时,应把握合理的尺度,要注意对自然的保护,不能忽视技术或产品对环境可能造成的负面影响。 (3)技术的发展给自然环境带来了问题,但也给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可能。 二、技术的性质 技术的基本特性:目的性、创新性、综合性、两面性、专利性。 知识产权是人们基于自己的智力活动创造的成果和经营活动的标记、信誉而依法享有的权利。狭义的知识产权包括著作权、专利权、商标权三部分。 专利在产权保护制度下对技术活动的重要性知识产权制度允许专利所有权人对专利技术具有一定的性,使其专利技术和产品在一定时间内独占市场,从而得到丰厚的回报,保持发明创造的积极性,使技术创新活动趋向良性循环。专利的特性:独占性、时间性、地域性 专利申请步骤:提交申请阶段→受理阶段→初审阶段→公布阶段→实审阶段→授权阶段三、技术的未来 对“技术的未来”的追思和憧憬,既不需要技术迷惘中的旷世悲怆,也不需要技术崇拜中盲目乐观。理性地看待技术,应以负责、更有远见、更有具道德的方式使用技术。技术的未来既充满希望,也隐含威胁,理性地看待技术的未来,才不至于迷失在技术的世界里。 第二单元技术世界中的设计 一、技术与设计的关系 1.设计的内涵:设计是基于一定设想的、有目的的规划及创造活动。 2.技术与设计的关系: ①设计是技术成果转化的桥梁和纽带。②设计促进技术的革新。③技术的发展离不开设计④技术是设计的平台 二设计中的人机关系 1.人机关系的含义: 当我们使用物品时,物品就与人产生了一种相互关系。这种相互的关系就称为人机关系。2.人机关系在设计中要实现的目标:①高效②健康③舒适④安全

2020年吉林省《中级社会工作综合能力》测试卷(第37套)

2020年吉林省《中级社会工作综合能力》测试卷 考试须知: 1、考试时间:180分钟。 2、请首先按要求在试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准考证号和所在单位的名称。 3、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规定的位置填写您的答案。 4、由于不同的科目的题型不同,文档中可能会只有大分标题而没有题的情况发生,这是正常情况。 5、答案与解析在最后。 姓名:_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共30题) 1.督导者在被督导者的招募与选择、引导与安置、工作计划与分配、工作监督等方面担负责任,这属于社会工作督导的( )。 A.行政功能 B.指导功能 C.教育功能 D.支持功能 2.在小组工作的发展模式中社会工作者扮演的角色是( )。 A.支持者 B.倡导者 C.引导者 D.资源提供者 3.关于定量研究的一般过程,下列理解错误的是( )。 A.定量研究以实证主义方法论为基础,采用与自然科学相仿的研究逻辑和研究步骤

B.定量研究的准备阶段必须完成确定研究议题、提出研究假设和进行研究设计等三项工 作 C.资料收集时,所有调查员第一天收集的资料一般须在三日内交给督导员进行审核 D.查阅文献和初步探索是确定研究问题的前期工作 4.社会工作者小顾运用小组工作模式组建了某个小组,在这个小组工作的开始阶段,小顾不能充当( )角色。 A.鼓励者 B.领导者 C.支持者 D.组织者 5.强调不存在唯一的、不变的客观事实,事实是研究者与被研究者的价值互动而达到的生成性理解,推崇这一观点的是( )。 A.建构主义方法论 B.马克思主义方法论 C.后现代主义方法论 D.反实证主义方法论 6.社会工作督导中,可能会导致被督导者有较多机会隐藏和忽视自己的问题,也可能会有意无意地与他人竞争的督导方法是( )。 A.团体督导 B.个别督导 C.同事督导 D.直接督导 7.近年来,随着社会保障制度的重建,我国社会福利行政模式正在从传统的政府主导的社会福利行政模式向( )的社会福利行政模式发展。 A.社会主导 B.民间主导 C.政府——社会合作

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知识点汇总

第一章教育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 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产生于人类的生产劳动节,是传承社会文化节、传递生产经验收报告和社会生活经验的基本途径。教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教育主要批学校教育工作者,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工作者的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期望方向变化的活动。 教育的本质属性: 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这是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它有以下四方面的特点: 1、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有意识的社会活动,是个体在社会的生存需要。 2、教育是有意识、有目的、自觉地传递社会经验的活动。 3、教育是以人的培养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 4、在教育这种培养人的活动中,存在着教育者、受教育者及教育影响三种要素之间的矛盾活动。 教育的社会属性: 1、教育具有永恒性。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社会现象,只要人类社会存在,就存在教育。 2、教育具有历史性。在不同的社会或同一社会的不同历史阶段,教育的性质、目的、内容等各不相同,每个时期的教育具有自己的特点。 3、教育具有相对独立性。教育受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等因素的制约,但教育作为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又具有相对独立性。,教育的独立性主要表现在:第一,教育具有继承性;第二,教育要受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第三,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20世纪以后的教育的新特点: 第一,教育终身化;第二,教育的全民化;第三,教育的民主化;第四,教育的多元化;第五,教育技术的现代化。 夸美纽斯的教育思想: 第一,关于教学原则:他提出教育要遵循人的自然发展的原则 第二,关于教学制度:他最早提出并系统论述班级授课制以及教学的原则、方法; 第三,关于教学思想:他提出要把广泛的自然知识传授经普通人的“泛智教育” 第四,关于教学内容:他规定了百科全书式的课程 第五,关于教学原则:他首次提出并论证了直观性、系统性、量力性、巩固性和自觉性等一系列教学原则。 他发表的〈大教学论〉是教育学形成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 赫尔马特教育思想: 第一,他将伦理学和心理学的理论基础,奠定了科学教育学的基础; 第二,他强调教师的权威作用,强调教师的中心地位,形成了传统教育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的三中心论

通用技术相关知识点汇总完整版

通用技术相关知识点汇 总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通用技术相关知识点汇总 一、技术的性质 1、技术的目的性 2、技术的创新性 3、技术的综合性 4、技术的两面性 5、技术 的专利性 注:能通过具体的实例分析出体现技术的什么性质。 二、技术与设计的关系 1、设计是技术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设计:是基于一定的设想,有目的的规划及创造活动。 技术:认为为满足自身的需求和愿望对大自然进行的改造。 科学:对各种事实和现象进行观察,分析,发现规律,并予以验证和公式化的知识体系。 科学是“是什么为什么”,二技术是“怎么办”。 2、技术发展对设计产生重要影响 3、技术的丰富内涵:技术设计是设计的核心。 三、人机关系及其目标 人机关系:物品与使用的人产生一种相互的关系。 人机关系的目标:1、高效 2、健康 3、舒适 4、安全。 四、技术试验及其方法 技术试验:为了某种目的所进行的尝试,检验等探索性试验活动。 技术试验的方法:1、优先实验法 2、模拟实验法 3、虚拟实验法 4、强化实验法 5、移植实验法 五、设计的一般过程 发现与明确问题—制定设计方案—制作模型或原型—测试评估及优化—编写产品说明书 六、设计的一般原则 1、创新性原则:创新是设计的核心。 2、实用性原则 3、经济型原则:最低的费用取得最大的效益。 4、美观原则 5、道德原则 6、技术规范原则 7、可持续发展原则 七、方案构思的方法 方案构思:在一定的调查研究和设计分析的基础上,通过思考将客观存在的各要素按照一定的规律架构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抽象物,并采用图、模型、语言、文字等方式呈现的思维过程。 方法:1、草图法 2、模仿法 3、奇特构思法 八、常用的创造技法 1、头脑风暴法 2、列举法 3、设问法 九、常见的技术图样 1、正投影与三视图(主视图俯视图左视图) 2、形体的尺寸标注 3、机械加工图 4、剖视图

2013年社会工作者《中级社会工作综合能力》考前模拟试卷(8)-中大网校

2013年社会工作者《中级社会工作综合能力》考前模拟试卷(8) 总分:100分及格:60分考试时间:12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每题1分,共60分) (1)社会工作者李兰了解到,社区中有一些在公司职位较高的居民,由于工作中竞争比较激烈,所承受的心理压力较大,使他们的精神处于亚健康状态。李兰通过心理辅导帮助他们舒缓心理压力,进而使他们正常地投人工作和生活。李兰所做的工作属于()。 A. 家庭服务 B. 心理健康服务 C. 社会救助 D. 医疗社会服务 (2)强调培养小组成员社会责任感、推动社会变迁的小组工作模式是()。 A. 社会目标模式 B. 治疗模式 C. 互动模式 D. 发展模式 (3)社会福利机构不仅要向服务对象提供服务,而且要提供令其满意的服务,这属于社会服务机构的()。 A. 行政交代 B. 服务交代 C. 财政交代 D. 专业交代 (4)社会学家默顿指出,发挥的正面的、积极的、支持性的作用的是()。 A. 潜功能 B. 负功能 C. 正功能 D. 显功能 (5)问题解决型团队的团队结构一般由来自同一部门的()员工组成。 A. 5个以下 B. 5~12个

C. 15~30个 D. 30个以上 (6)民间社会服务机构一般会聘用独立的会计或寻找义务的核数师核定机构()的财政报告。 A. 每周 B. 每月 C. 每半年 D. 每年 (7)埃里克森的人类发展阶段论将人的发展分为()个阶段。 A. 3 B. 5 C. 6 D. 8 (8)因金融危机,刘某下岗待业,妻子和孩子都埋怨他不能挣钱养家,社区居委会工作人员多次帮刘某找工作,但是他没去试就拒绝了,因为他觉得自己没有能力做好那些工作。社会工作者针对周某的状况,认为他由于长期失业,对自己形成了否定的看法,而就业的困难、妻儿的埋怨,又进一步加深了他的焦虑和防卫。社会工作者上述看法的理论依据是()。 A. 人本主义理论 B. 精神分析理论 C. 增强权能理论 D. 存在主义理论 (9)在处理一个母亲虐待孩子的个案中,社会工作者发现孩子的母亲在童年也被父母虐待。根据(),社会工作者应该深入探索母亲童年成长的情况。 A. 精神分析理论 B. 存在主义理论 C. 社会支持理论 D. 认知行为理论 (10)人本治疗模式的特点是()。 A. 注重服务对象行为评估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重点知识梳理

教师资格考试新大纲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 重点知识梳理 (一)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 1.国内外著名教育家的代表著作及主要教育思想: 国内: (1)孔子,春秋末期思想家、教育家,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教育家和教育思想家,儒家文化的代表,教育思想记载在《论语》中,孔子从探讨人的本性入手,认为人的先天性相差不大,个性差异主要是后天形成的(“性相近也,习相远也”),所以他注重后天的教育,主张“有教无类”。孔子的学说以“仁”为核心和最高道德标准,主张“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强调忠孝和仁爱。孔子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表现启发性教学原则;“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强调学习和行动相结合,要求学以致用。 (2)孟子,我国战国中期著名的思想家,他的教育思想在古代中国教育史上占着重要地位。后世把他和孔子的思想并称为“孔孟之道”。孟子在中国教育史上首倡“性善”论。他把人性归于天性,把道德归于人性,又把人性归于天赋,构成了他的先验主义的人性论。著有《孟子》一书。 (3)墨子,是我国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科学家、军事家、社会活动家,墨家学派的始创人。创立墨家学说,并有《墨子》一书。墨子是躬行实践的教育家,在教育方法上有重大贡献。一、指出教与学是不可分的统一体。他把教与学比作和与唱,“唱而不和,是不教也,智多而不教,功适息”。二、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三、提出“量力所能至”的自然原则。他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自然发展安排教学程序,做到“深其深,浅其浅”,使学生能“浅者求浅”,“深者求深”。 (4)战国末年,中国出现了世界上第一部教育文献《学记》。《学记》提出了“化民成俗,其必由学”、“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揭示了教育的重要性和教育与政治的关系。 (5)王充,我国古代伟大的唯物主义哲学家和教育家,著《论衡》。在教育思想方面,王充很重视环境的影响和教育的作用。他虽然认为人性有善有恶,但他肯定善恶是可以改变的。“在化不在性”,重要的是教育。“譬犹练丝,染之蓝则青,染之丹则赤”,又如“篷生麻间,不扶自直,白纱入缁,不练自黑”,“人之善性,可变为恶,恶可变为善,由此类也”。 (6)朱熹,我国南宋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家。重视家庭教育与小学教育是其教育主张的一大特点。他认为只有通过严格的家庭教育,才能使学子“变化气质”,他制定了《童蒙须知》、《程蒙学须》和《训蒙诗》等,作为父兄在家教育子弟的守则。 (7)黄宗羲,明末清初著名教育家,著《明夷待访录》。黄宗羲并提出“学贵履践,经世致用”的理论实践并重的教育学习观点。

通用技术复习知识点

第六章设计图样的绘制 江苏版 —、设计表现图 1?技术语言的种类及其应用:a 技术语言是一种在技术活动中进行信息交流的特有的语言形式。(常见的有: 图样、图表、模型等) [技术语言的特征]:言简意赅、通俗直观。 [口头语言]:较多适用于面对面的、规范要求并不过于严格的场合,其特点是简洁、方便。 [技术图样]:采用某种规范形式,将设计用图样的形式表达出来。特点:易于把握技术特征,最具技术特征。呈现较复杂产品的设计方案及对设计进行详细说明陈述时,比较合适。(克服了语言障碍,直接明了地进行表达与交流。)[模型]:具有感性、直观的特点,特点:容易吸引观众或读者的注意。 [图表]:交流方式相对比较正式,具有一定技术要求的交流,其特点:较为规范,可以反复查阅、核对。是表达设计思想的一种十分有效的手段。图表包括: 表格、草图、效果图等。 [计算机演示、网页]:使各组成部分具体情况、结构和运作方式一目了然,比较生动、形象等。 [网络语言]:帮助人们实现了远程的设计交流的需要。 2?简单的草图:c 草图(方案草图或设计速写):它能迅速捕捉和记录设计者转瞬即逝的创作灵感,表达设计创意,是把设计构思转化为现实图形的有效手段之一,可分为构思草图和设计草图。 草图的绘制步骤,详细参看P115。 3?简单的效果图:a

在识图时要注意从整体上把握产品的形态、功能和特征,要注意从中了解产品外观上的实际比例关系和色彩搭配及材质感,了解产品内部结构和色彩装饰效果。 4.基本几何体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a 正等轴测图是一种简洁的立体图绘制方法。三个坐标方向互成120°角,三 个坐标上的尺寸比例是相等的(无需变换):将其他格式的立体图转换成正等轴测图时,可按标注的尺寸量取,无需进行缩放换算。绘制时应从整体外形、局部特征来进行。自行设计的草图建议用正等轴测图方法绘制。 切割法要领:1?先画轴线,2?再画出整体的轴测图,3?然后再切割,4.可见轮廓线加粗(P117) 二、常见的技术图样 1.一般技术图样所采用的投影方法:a 正投影法就是假设投影光线与投影平面垂直,在投影平面上求取物体的投影的方法。为了确定物体的结构形状,需要采用多面正投影。 2.简单形体的三视图: c Y 正投黠与三视图三视图:物体的正面投影,即物体由前向后投影所得的图形,通常反映物体的主要形状特征,称为主视图;物体的水平投影,即物体由上向下投影所得的图形, 称为俯视图;物体的侧面投影,即物体由左向右投影所得的图形,称为左视图。 三视图投影规律:主视图反映物体的长和高,俯视图反映物体的长和宽,左视图反映物体的高和宽。长对正,高平齐,宽相等。(三视图的绘制步骤见 P122-123) 遇到对称的视图时,可以省略一个视图,但两个视图一般仍称(简略)三视

2018年《中级社会工作综合能力》考前复习题(第十四篇)

2018年《中级社会工作综合能力》考前复习题(第十四篇) 单选题-1/知识点:章节测试 在社区工作过程中,社会工作者关注社会变迁中困难群体被忽视的权利,注重从现存社会结构、社会制度和社会政策等方面寻找问题的症结。这体现了社区工作的特点是()。 A.富有批判和反思精神 B.推动社会行动 C.提高社区意识 D.培养社区关怀 单选题-2/知识点:章节测试 服务对象王某惧怕在公共场合说话,总感到人们会十分关注他说话中的错误,耻笑他。如果运用精神分析理论,社会工作者最适合的做法是( ???)。 A.帮助王某认识到他的想法是幼稚的 B.指导王某学习在公共场合说话的技巧 C.分析王某的情况是否与儿童时期的经历有关 D.帮助王某认识到惧怕的经历也是有意义的 单选题-3/知识点:章节测试 小组工作是一个动态过程,关于社会工作者在小组过程中权力和地位的说法正确的是()。 A.权力和地位从边缘位置逐渐向中心位置转移

B.权力和地位从中心位置逐渐向边缘位置转移 C.权力和地位从国家级位置到中心位置再到边缘位置 D.权力和地位从中心位置到边缘位置再到中心位置 单选题-4/知识点:章节测试 小组工作的四种常见类型中,相比之下,( ???)对小组工作者的素质要求比 较高,需要具备扎实的社工理论和一定的实务技能,同时需具备一定的心理学、医学等方面的训练和经验。 A.成长小组 B.教育小组 C.治疗小组 D.支持小组 单选题-5/知识点:章节测试 家庭教养模式从纵向和横向两方面影响个体,下列家族教养模式影响因素中,属于纵向影响因素的是()。 A.家庭的关系结构 B.家庭的成员互动 C.家庭的以往事件 D.家庭的亲属关系 单选题-6/知识点:章节测试

教育知识与能力 知识点总结

1人身心发展的规律 1.教育要适应年轻一代发展的顺序性、循序渐进性地促进学生身心的发展 2.教育要适应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阶段性 3.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关键期】 4.身心发展的互补性 5.教育要适应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做到因材施教。2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因素 1.遗传及其作用 2.环境及作用 3.学校教育及作用 4.个体的主观能动性 3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 1.要培养的人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要坚持政治思想道德素质与科学文化知识能力的统一 2.要求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要求坚持脑力与体力两方面的和谐发展。 3.适应时代要求,强调学生个性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 4考试焦虑的形成原因

1.家长或教师期望值过高 2.学生自身期望值过高 3.有过失败的考试经理 4.有容易引发焦虑的品质 5教师的职业素养 1.思想道德素养 2.知识素养 3.能力素养 4.心理素养 5.身体素养 6操作技能的训练要求 1.准确的示范与讲解 2.必要而适当的练习 3.充分而有效的反馈 4.建立稳定清晰的动觉 7如何提高知识直观的效果 1.灵活选用实物直观和模象直观(一般认为模象直观的教学效果优于实物直观) 2.加强词(言语直观)与形象(实物和模象直观)的配合 3.运用感知规律,突出直观对象的特点 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5.让学生充分参与直观过程 8如何有效地进行知识概括 1.配合运用正例和反例 2.正确运用变式 3.科学地进行比较 4.启发学生进行自觉概括 9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 1.备课 2.上课 3.作业检查与批改 4.课外辅导 5.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 10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特点) 1.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结合 2.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 3.教学过程中知、情、意的统一 4.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动性相结合11常用的教学原则 1.直观性原则 2.启发性原则

广东版粤教版通用技术全套知识点

技术与设计一 第一章技术及其性质 一、技术的巨大作用 1、技术的起源:源于人类寻找、生产食物,制作衣服和与野兽搏斗等生存的基本需要。此时的技术并不是以科学知识为基础的。 2 3 4 5 6 7 中间环节,是把科学原理转化为生产力的桥梁。技术来源于实践经验的总结和科学原理的指导,特别是现代技术,它往往是科学的直接应用。 8、技术巨大影响

[1]、技术的影响:在当今社会,技术已经渗透到社会的经济、政治、军事、 外交、文化和生活的方方面面,影响并改变着我们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 技术对当今社会影响是巨大的。 [2]、技术的两面性:技术的两面性是指技术既能满足人类需求,为人类造 福(正面影响),同时也会对人类带来一定的危机、隐患、甚至是灾难(负面 1 2 3 4 510年。 三、设计是技术的关键 1、技术创新的重要途径是设计:技术的根本目的是解决实际问题。设计是产生解决问题的方法的主要途径。 2、技术创新的来源:一是来源于有计划有步骤的设计,如航天技术;二是来源于偶然的发现,如青霉素的发现;

3、设计需要多种知识,设计需要不断改进。 第二章设计的基础 一、做一名优秀的设计师 1、正确的思维方式的培养: [1]、发散思维:又叫辐射思维,它以思考的问题为中心,从多角度、多 个层次来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扩展思路,然后从多个方法中选择最好的。 2 1 [3]、综合性(组合)设计:(适当了解) 2、技术设计的原则: 科学性原则、创新性原则、需要性和实用性原则、经济性原则、最优化原则、可靠性原则、安全性原则、可持续发展原则、时效性原则、工程心理学和生理学原则、法律、道德规范原则、通用性、标准性原则。

高中通用技术会考、高考知识点总结与归纳整理(知识主干)---副本

通用技术复习资料 一、技术的价值: 第一章走进技术世界 1、技术与人的关系 技术是人类满足自身的需求、愿望,更好的适应大自然,而采取的方法和手段。 (1)人类需要着衣裳遮身避寒——纺织、印染、缝制技术。 (2)人类需要进食补充能量——食品烹饪加工、农作物栽培、家禽饲养技术。 (3)人类需要住所以避风挡雨——建筑技术 \ (4)人类需要抵御野兽攻击和伤害——武器制造技术。 (5)人类需要出行——车、船制造技术。 (6)人类需要交往、保持联系——邮电通讯技术。 技术的作用: 保护人:提供抵抗不良环境,防止被侵害的手段和工具。 解放人:解放或延长了身体器官,拓展活动了空间,提高了劳动效率,增强了各方面的能力。 发展人:技术促进人的精神和智力的发展,使得人的创新精神和批判能力得以提高,思维方式发生转变,自我价值得以体现。 2、技术与社会的关系 ` 技术促进社会的发展,丰富社会文化内容,改变社会生活方式,是推动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的主要动力之一。具体为: (1)技术是社会财富积累的一种形式,对社会生产具有直接的经济意义。它促进了

社会经济的增长,实现了产业结构的升级,并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基础。如福特T型车的生产流水线。 (2)随着技术的发展,劳动力结构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第一第二产业从业者数量减少,第三产业从业者数量大幅度增加。例如:因为农业技术的发展与劳作方式的变革使农业从业人口减少。 (3)技术不仅为生产提供了先进的手段和工具,提高了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而且丰富了人们的社会生活,使人们衣食、住、行、交往、娱乐、教育等方面都发生了改变。 (4)技术进步不仅带动社会生产的发展和社会活动的变化,而且渗透到军事、政治、文化各领域。 3、技术与自然的关系 (1)利用技术,人类可以改造和利用自然。如:填海造田、南水北调、西气东输、都江堰、荷兰的风车。 (2)人类利用技术和改造自然要有合理的尺度,要注意对自然的保护,不能忽视对自然的保护,不能忽视一些技术或产品对环境可能造成的负面影响。 — (3)技术的发展给自然环境带来了问题,但也给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可能。 “绿色”技术:主要包括绿色产品的生产技术以及清洁工艺等。 绿色产品:指在生产和生活中,不会污染环境和破坏生态的产品的总称。 二、技术的性质 1、技术的目的性 技术总是从一定的目的出发,针对具体的问题,形成解决方案,从而满足人们的某方面的需求。例如:助听器的发明。人类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技术活动推动了技术的不断发展。 2、技术的创新性 创新是技术发展的核心。技术的发展需要创新。技术创新常常表现为技术革新和技

2021年社会工作师中级社会工作综合能力试题

社会工作师(中级)社会工作综合能力试题 一、单项选取题(共60题,每题1分。每题备选项中,只有1个最符合题意。) 1. 社会工作者在为社区残疾人服务过程中,邀请康复师为残疾人家属开展康复技巧培训,联系劳动部门为有劳动能力残疾人进行技能培训,并和社区干部一起与驻区公司进行协商,为某些残疾人找到了工作。上述做法凸显了社会工作( )特点。 A.注重专业价值 B.注重专业方向 C.注重政策倡导 D.注重多方协同 2.近年来,某些都市殡葬服务领域引入专业社会工作者,针对逝者家属开展辅导服务,予以精神慰藉;同步通过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等办法对殓仪馆员工进行人文关怀和心理辅导,减轻工作压力,从社会工作专业化发展角度看,上述做法体现了社会工作( )。 A.专业办法发展 B.目的模式变化 C.工作对象拓展 D.整合发展取向 3.关于志愿者与社会工作者说法,对的是( )。 A.社会服务是社会工作者职业,是志愿者业余活动 B.社会工作者是志愿者队伍有机构成某些 C.社会工作者和志愿者都必要遵守专业守则 D.政府和社会对社会工作者规定比较严格,对志愿者则没有规定 4. 小张夫妇因夫妻关系紧张向社会工作者小李求助。小李与她们面谈后发现,小张夫妇因工作早出晚归,孩子放学后没人管,两人经常指责对方不负责任。因而,小李向她们建议,孩子放学后可以到社区青少年中心接受托管服务。依照上述内容,小李除了扮演服务提供者角色外,还扮演了( )角色。 A.倡导者 B.支持者 C.研究者 D.管理者 5.陈教师所在机构录取了一批社会工作专业应届毕业生。作为她们督导,陈教师在第一种月里安排她们观测和学习其她同事是如何开展服务。该做法是为了让这些新入职社会工作者学习和补充( )。 A.学科知识 B.政策知识 C.技术支持 D.文化支持 6.某智障人士服务机构社会工作者经常带着服务对象外出,学习乘坐公交车,去超市购物,去图书馆看图画书,并参加社区活动,学习人际交往。这属于社会工作中( )。 A.外展服务 B.康复服务 C.矫治服务 D.医疗服务 7.在社会工作专业服务中,关于服务对象自决权说法,对的是( )。 A.当服务对象不肯自决时,要为其提供合理建议,协助其自决 B.自决权是服务对象应有权利,任何状况下都不应当被限制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考点整理(全).pdf

《教育知识与能力》考点梳理(2020) 第一章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 专题一教育的产生和发展○单○辨 ◆考点 1:“教育”一词的由来:“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 ◆考点 2:教育的概念 凡是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发展人的智力和体力、影响人的思想观念活动都称之为教育。它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 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所期望的方向变化的活动。 ◆考点 3:学校教育的三要素 1.教育者(主导)--学校教师是教育者主体 2.受教育者(主体) 3.教育影响(中介)--教育内容和教育措施 ◆考点 4:教育的属性 1.教育的本质属性○辨 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它有以下四方面的特点: (1)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有意识的社会活动,是个体在社会的生存需要。 (2)教育是以人的培养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 (3)教育是有意识、有目的、自觉地传递社会经验的活动。 (4) 在教育这种培养人的活动中存在着教育者、受教育者及教育影响三种要素之间的矛盾活动。 2.教育的社会属性 (1)永恒性——教育是人类特有的社会现象,只要人类社会存在,就存在教育。 (2)历史性——不同的社会或同社会的不同历史阶段,教育的性质,目的,内容各不相同。 (3)相对独立性○辨—教育具有继承性 教育要受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教育内容和教育观点会不同) 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可能超前或者落后) ◆考点 5:教育的起源单

◆考点 6:原始社会教育的特点 (1)具有目的性,但无严密计划。 (2)无等级性(阶级性); (3)教育内容简单,教育方法单一。 (4)教育目的一致,教育权利平等。 (5)教育与生产劳动、社会生活融洽在一起----紧密集合; ◆考点 7:古代社会的教育 古代学校教育的基本特征是: (1)产生了学校,教育成为社会专门职能。 (2)古代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具有非生产性。 (3)是以古代政治与经济的发展,具有阶级性;封建社会的学校还具有等级性。 (4)适应古代思想文化的发展,表现出道统性、专制性、刻板性和象征性。 (5)古代学校教育初步发展,尚未形成复杂的结构体系。 ◆考点8:近现代教育的特征

高中通用技术会考高考知识点总结与归纳知识主干

高中通用技术会考高考知识点总结与归纳知识主干The document was prepared on January 2, 2021

通用技术复习资料 第一章走进技术世界 一、技术的价值: 1、技术与人的关系 技术是人类满足自身的需求、愿望,更好的适应大自然,而采取的方法和手段。 (1)人类需要着衣裳遮身避寒——纺织、印染、缝制技术。 (2)人类需要进食补充能量——食品烹饪加工、农作物栽培、家禽饲养技术。 (3)人类需要住所以避风挡雨——建筑技术 (4)人类需要抵御野兽攻击和伤害——武器制造技术。 (5)人类需要出行——车、船制造技术。 (6)人类需要交往、保持联系——邮电通讯技术。 技术的作用: 保护人:提供抵抗不良环境,防止被侵害的手段和工具。 解放人:解放或延长了身体器官,拓展活动了空间,提高了劳动效率,增强了各方面的能力。 发展人:技术促进人的精神和智力的发展,使得人的创新精神和批判能力得以提高,思维方式发生转变,自我价值得以体现。 2、技术与社会的关系 技术促进社会的发展,丰富社会文化内容,改变社会生活方式,是推动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的主要动力之一。具体为: (1)技术是社会财富积累的一种形式,对社会生产具有直接的经济意义。它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增长,实现了产业结构的升级,并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基础。如福特T型车的生产流水线。 (2)随着技术的发展,劳动力结构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第一第二产业从业者数量减少,第三产业从业者数量大幅度增加。例如:因为农业技术的发展与劳作方式的变革使农业从业人口减少。 (3)技术不仅为生产提供了先进的手段和工具,提高了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而且丰富了人们的社会生活,使人们衣食、住、行、交往、娱乐、教育等方面都发生了改变。 (4)技术进步不仅带动社会生产的发展和社会活动的变化,而且渗透到军事、政治、文化各领域。 3、技术与自然的关系 (1)利用技术,人类可以改造和利用自然。如:填海造田、南水北调、西气东输、都江堰、荷兰的风车。 (2)人类利用技术和改造自然要有合理的尺度,要注意对自然的保护,不能忽视对自然的保护,不能忽视一些技术或产品对环境可能造成的负面影响。 (3)技术的发展给自然环境带来了问题,但也给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可能。 “绿色”技术:主要包括绿色产品的生产技术以及清洁工艺等。 绿色产品:指在生产和生活中,不会污染环境和破坏生态的产品的总称。 二、技术的性质 1、技术的目的性 技术总是从一定的目的出发,针对具体的问题,形成解决方案,从而满足人们的某方面的需求。例如:助听器的发明。人类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技术活动推动了技术的不断发展。 2、技术的创新性 创新是技术发展的核心。技术的发展需要创新。技术创新常常表现为技术革新和技术发明。技术革新一般是在原有技术的基础上的变革和改进,技术发明则是一项新技术的产生。 3、技术的综合性 (1)技术活动往往需要综合运用多种知识。 技术具有跨学科的性质,综合性是技术的内在特性。一般地,每一项技术都需要综合运用多个学科、多方面的知识。 (2)技术与科学的区别与联系 科学是对各种事实和现象进行观察、分类、归纳、演绎、分析、推理、计算和实验,从而发现规律,并予以验证和公式化的知识体系。科学侧重认识自然,力求有所发展,科学是回答“为什么”);科学通过实验验证假设,形成结论。 技术则是人类为了满足自身的需要和愿望对大自然进行的改造。技术侧重改造和利用自然,力求有所发明(技术是解决“怎么办”),科学促进了技术的发展,技术推动了科学的进步。技术通过试验,验证方案的可行性与合理性,并实现优化。 例如:科学活动有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伽利略提出自由落体定律;技术活动有瓦特发明蒸气机、贝尔发明电话、莫尔斯发明电报。

高中通用技术会考复习:重要知识点

. `1 ---* 第二单元技术世界中的设计 设计是基于一定设想的、有目的的规划及创造活动。(例:书写工具的发展、电动剃须刀的发展。)2.技术与设计的关系:b ①设计是技术成果转化的桥梁和纽带。(例:白色污染和可降解餐具) ②设计促进技术的革新。 ③技术是设计的平台,没有技术作基础,设计将难以表现和实现。(例:早在16世纪达芬奇就设计了飞行器,但当时技术水平不够,导致飞行器难以实现) ④技术更新为设计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例:电灯发明之后,人们设计出了各种各样的灯泡) ⑤技术进步还促进人们设计思维和手段的发展。发展的技术不断丰富着人们的设计手段和方法。(例:计算机、打印机的发展改变了设计的手段) 技术设计侧重于功能、结构、材料、工艺等,艺术设计侧重于色彩、造型、审美等 当我们使用物品时,物品就与人产生了一种相互关系。这种相互的关系就称为人机关系。当人们身处某一环境的时候,这时的人机关系就体现为人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机”是指计算机、机器、工具、仪器、仪表、设备、设施、家具、交通车辆以及劳动保护用具等等。在人机关系中,往往存在复杂的多方面关系。不一定要有接触。(例:开门、乘电梯)2.人机关系在设计中要实现的目标:a ①高效人机协调,提供人的工作效率。例:“科学管理之父”泰勒“铁锹作业试验”。 ②健康长期使用,产品对人的健康不造成不良影响。例:高跟靴、设计不合理的椅子 ③舒适产品使用中,人体能处于自然状体,感觉舒适。例:培土小工具手把处理 ④安全产品对人的身体不构成生理上的伤害。如:安全帽、安全带、课桌角等 3.在设计中如何合理运用人机关系:a 如何实现合理的人机关系,首先应明确设计涉及哪些人机关系,其次要考虑这些人机关系涉及哪些因素和技术指标,此外还就注意处理以下方面的关系: ①普通人群和特殊人群(例:要考虑到残疾人的需求、考虑不同人种的身体差异) ②静态的人与动态的人(例:宾馆床位之间距离的设计) ③人的心理需求和人的生理需求(例:咖啡屋设计以暖色调为主,办公空间一般应以冷色调为主) ④信息的交互(例:电话机的无液晶屏显示、有液晶屏显示、可以视屏通话。案例:汽车的颜色) 我们通常将技术活动中为了某种目的所进行的尝试、检验、优化等探索性实践活动称为技术实验。(例:技术试验卫星) 重要性:技术试验是技术研究不可缺少的基本方法和手段,对技术应用的实现起到了有力的保障作用;技术试验可以使设计得以改进和完善,将设计的风险和失误降到最低。(例:阿什塔比拉河桥的垮塌、青霉素皮试试验) 根据应用目的的不同分类,技术试验可以分为性能试验、优化试验、预测试验、信息试验等。 2.技术试验的常用方法:a ①优选试验法:例:不同品种水稻的对比试验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