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管规范

顶管规范
顶管规范

顶管规范

6.1 一般规定

6.1.1 顶管的施工设计应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6.1.1.1 施工现场平面布置图;

6.1.1.2 顶进方法的选用和顶管段单元长度的确定;

6.1.1.3 工作坑位置的选择及其结构类型的设计;

6.1.1.4 顶管机头选型及各类设备的规格、型号及数量;

6.1.1.5 顶力计算和后背设计;

6.1.1.6 洞口的封门设计;

6.1.1.7 测量、纠偏的方法;

6.1.1.8 垂直运输和水平运输布置;下管、挖土、运土或泥水排除的方法;

6.1.1.9 减阻措施;

6.1.1.10 控制地面隆起、沉降的措施;

6.1.1.11 地下水排除方法;

6.1.1.12 注浆加固措施;

6.1.1.13 安全技术措施。

6.1.2 管道顶进方法的选择,应根据管道所处土层性质、管径、地下水位、附近地上与地下建筑物、构筑物和各种设施等因素,经技术经济比较后确定,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6.1.2.1 在粘性土或砂性土层,且无地下水影响时,宜采用手掘式或机械挖掘式顶管法;当土质为砂砾土时,可采用具有支撑的工具

管或注浆加固土层的措施;

6.1.2.2 在软土层且无障碍物的条件下,管顶以上土层较厚时,宜采用挤压式或网格式顶管法;

6.1.2.3 在粘性土层中必须控制地面隆陷时,宜采用土压平衡顶管法;

6.1.2.4 在粉砂土层中且需要控制地面隆陷时,宜采用加泥式土压平衡或泥水平衡顶管法;

6.1.2.5 在顶进长度较短、管径小的金属管时,宜采用一次顶进的挤密土层顶管法。

6.1.3 采用手掘式顶管时,应将地下水位降至管底以下不小于0.5mm 处,并应采取措施,防止其他水源进入顶管管道。

6.1.4 顶管施工中的测量,应建立地面与地下测量控制系统,控制点应设在不易扰动、视线清楚、方便校核、易于保护处。

6.2 工作坑

6.2.1 顶管工作坑的位置应按下列条件选择:

6.2.1.1 管道井室的位置;

6.2.1.2 可利用坑壁土体作后背;

6.2.1.3 便于排水、出土和运输;

6.2.1.4 对地上与地下建筑物、构筑物易于采取保护和安全施工的措施;

6.2.1.5 距电源和水源较近,交通方便;

6.2.1.6 单向顶进时宜设在下游一侧。

6.2.2 采用装配式后背墙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6.2.2.1 装配式后背墙宜采用方木、型钢或钢板等组装,组装后的后背墙应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

6.2.2.2 后背土体壁面应平整,并与管道顶进方向垂直;

6.2.2.3 装配式后背墙的底端宜在工作坑底以下,不宜小于50cm;

6.2.2.4 后背土体壁面应与后背墙贴紧,有孔隙时应采用砂石料填塞密实;

6.2.2.5 组装后背墙的构件在同层内的规格应一致,各层之间的接触应紧贴,并层层固定。

6.2.3 工作坑的支撑宜形成封闭式框架,矩形工作坑的四角应加斜撑。

6.2.4 顶管工作坑及装配式后背墙的墙面应与管道轴线垂直,其施工允许偏差应符合表6.2.4的规定。

工作坑及装配式后背墙的施工允许偏差(mm) 表6.2.4

项目允许偏差

工作坑每侧宽度不小于施工设计规定

长度

装配式后背墙垂直度0.1%H

水平扭转度0.1%L

注:1.H为装配式后背墙的高度(mm);

2.L为装配式后背墙的长度(mm)。

6.2.5 当无原土作后背墙时,应设计结构简单、稳定可靠、就地取材、拆除方便的人工后背墙。

6.2.6 利用已顶进完毕的管道作后背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6.2.6.1 待顶管道的顶力应小于已顶管道的顶力;

6.2.6.2 后背钢板与管口之间应衬垫缓冲材料;

6.2.6.3 采取措施保护已顶入管道的接口不受损伤。

6.2.7 当顶管工作坑采用地下连续墙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的规定,并应编制施工设计。施工设计应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6.2.

7.1 工作坑施工平面布置及竖向布置;

6.2.

7.2 槽段开挖土方及泥浆处理;

6.2.

7.3 墙体混凝土的连接形式及防渗措施;

6.2.

7.4 预留顶管洞口设计;

6.2.

7.5 预留管、件及其与内部结构连接的措施;

6.2.

7.6 开挖工作坑支护及封底措施;

6.2.

7.7 墙体内面的修整、护衬及顶管后背的设计;

6.2.

7.8 必要的试验研究内容。

6.2.8 地下连续墙墙段间宜采用接头箱法连接,且其接缝位置应与井室内部结构相接处错开。

6.2.9 槽段开挖成形允许偏差应符合表6.2.9的规定。

槽段开挖成形允许偏差(mm) 表6.2.9

项目允许偏差

轴线位置30

成槽垂直度

成槽深度清孔后不小于设计规定注:1.轴线位置指成槽轴线与设计轴线位置之差;

2.H为成槽深度(mm)。

6.2.10 采用钢管作预埋顶管洞口时,钢管外宜加焊止水环,且周围应采用钢制框架,按设计位置与钢筋骨架的主筋焊接牢固;钢管内宜采用具有凝结强度的轻质胶凝材料封堵;钢筋骨架与井室结构或顶管后背的连接筋、螺栓、连接挡板锚筋,应位置准确,联接牢固。6.2.11 槽段混凝土浇筑的技术要求应符合表6.2.11的规定。

槽段混凝土浇筑的技术要求表6.2.11

项目技术要求指标

混凝土配合比水灰比≤0.80

灰砂比1:2~1:2.5

水泥用量≥370kg/m3

坍落度20±2cm

混凝土浇筑拼接导管检漏压力>0.3MPa

钢筋骨架就位后到浇

<4h

筑开始

导管间距≤3m

手掘式顶管施工工艺标准

手掘式顶管施工艺 1总则 1.1适用范围 顶管工艺的选择,应根据管道所处土层性质、管径、地下水位、附近地上或地下建筑物、构筑物等各种设施情况,经技术经济比较后确定。顶管工艺大致可分类为:手掘式顶管工艺、挤压式顶管工艺、土压平衡顶管工艺、泥水平衡式顶管工艺和挤密土层顶管工艺。本标准介绍的是手掘式顶管式工艺。手掘式顶管施工适用于土质较好的黏性土或砂性土层中,且管径在 80cm 以上。如地下水位较高,则需要采用井点降水等辅助施工措施;不适用于曲率半径小和软土地层的施工。 1.2编制参考标准及规范 ( l )《给水排水管道工程质量验收规范》 GB50268— 2001 (2)《市政排水管渠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GJJ3— 1990 (3)混凝土和钢筋混凝土排水管》 GB/T11836— 1999 ( 4)《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 GB50300— 2001 ( 5)《地下防水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08— 2002 ( 6)《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 GB50108—— 2001 2术语 2.1术语 (1)顶管段单元长度:指不采用中继间时计算所能顶进的管段长度。此长度由管径、管道所处土层性质、千斤顶规格、后背墙允许抗力、管道端部所能承受的允许顶力等因素确定。 (2)工作坑:是安放所有顶进设备的场所,也是顶管掘进机的始发场所。 (3)接收坑:是接收掘进机的场所。 (4)后背:指根据土的性质设计能承受顶管段单元长度最大顶力的反作用力的后背墙。 (5)顶铁:指管道顶进时,千斤顶与管道端部之间临时设置的传力构件。其作用能将千斤顶集中荷载通过顶铁比较均匀地分在管端并能延伸千斤顶活塞的功能。 3基本规定 该工艺操作全过程应遵守的标准是《给水排水管道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68— 2001。 4施工准备 4.1技术准备 (1)组织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熟悉设计文件及设计交底并进行图纸会审。 ( 2)会同业主、监理单位进行交桩并做好交桩复核记录;对沿线水准点及轴线控制桩进行加密,并报监理工程师审核。 (3)进行工程量复核并编制详细的工料分析。 (4)编制实施性的作业指导书。 (5)组织技术人员熟悉施工规范并进行书面技术交底和安全交底。 4.2材料要求 所有材料进场前均应附有生产许可证、产品合格证和相应的检验报告书,并经专职质检员验收合格后方可进场;在材料使用前,必须按规定抽样送检,合格后方可使用。对顶管工艺中最主要的材料钢筋混凝土管材在进场前还必须检查其所有原材料试验报告、混凝土试块抗压强度报告和管材本身的抗压检验报告。材料要求具体如表 4.2 。 材料要求一览表表 2..

顶管施工难点、关键点措施

二、顶管施工难点和解决方案 1、顶管进出洞口地基加固措施 1.1地基加固方法 顶管进出洞口措施是施工成败的关键。在进出洞口先进行压密注浆地基加固,以保证顶管施工时顺利进出洞口(此外在进出洞口过程中还应保留喷射井点降水措施以作备用)。地基加固范围为进、出洞口前5m,上、下、左、右各2m。 1.2注浆浆液配合比 注浆浆液采用42.5普通硅酸盐水泥浆,水灰比为0.6,外掺2% 水玻璃及2%膨润土。 1.3压密注浆流程: 对不宜用清水冲洗的场地,可考虑用纯水玻璃或陶土浆灌满阀管内。 1.4注浆方法 ①因压密注浆影响半径为600mm,有效半径为500mm,故确定布孔排距和孔距为1m。 ②注浆采用先外围、后内部的施工方式,以防止浆液流失。 ③改进注浆喷头,将常规直喷式改为滤网式喷头。旨在增加注浆 压力,扩大有效半径,增加水泥浆的渗透力 ④每孔注浆时,白上而下逐段注浆,每次拔管间距不大于0.5m,注浆压力为0.25?0.35Mpa。 ⑤先将注浆管压入土层至设计深度,然后接上压浆机,边向上拔起注浆管边向土层内注浆。通过控制注浆量和注浆压力来达到注浆要求。

2、顶管注浆、换浆措施 设计要求顶管工程如顶进过程中摩阻力较大超过0.5T/m2要求 进行注浆减阻。在顶进过程中选择触变性能良好的膨润土制浆材料并设立同步注浆和管道补浆的两种措施,尽可能将膨润土泥浆套随机头向前移动,形成连续的环状浆套。 触变泥浆配合比为:膨润土12%,纯碱0.6%,掺加剂CMC适量。触变泥浆由地面液压注浆泵通过§ 50mm?路压送到各注浆孔。在机头处应安装隔膜式压力表,以检验浆液是否到达指定位置,在所有注浆孔内要设置球阀,软管和接头的耐压力为5Mpa,支管直径为 4 25mm在整个管道中每隔1个管子设1个补浆断面共4个注浆孔(要求在管道制作时预留),补浆应按顺序进行,每班不少于2次循环,定量注压。注浆压力:大于地下水压力,注浆量为管道周边间隙的1? 2倍。 顶进结束后,必须立即用纯水泥浆或水泥砂浆置换膨润土泥浆。置换完成后拆除注浆管路,并将管道上的注浆孔封闭严密。 3、管道纠偏措施 3.1管道产生扭转原因 3.1.1顶管设备白身原因 顶管设备安装精度是决定顶管施工精度的前提条件,在顶管安装和使用过程中,如果主油缸或工具管刀盘轴线与管道轴线不平行,则在顶管施工过程中很容易使管道产生扭矩,从而在顶进过程中发生管道扭转。 3.1.2施工原因 在进行顶管施工时,管道内要布置各种施工设备,如果布置位置不对称,

顶管施工规范

6 顶管施工 6.1 一般规定 6.2 工作坑 6.3 设备安装 6.4 顶进 6.5 触变泥浆及注浆 6.1 一般规定 6.1.1 顶管的施工设计应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6.1.1.1 施工现场平面布置图; 6.1.1.2 顶进方法的选用和顶管段单元长度的确定; 6.1.1.3 工作坑位置的选择及其结构类型的设计; 6.1.1.4 顶管机头选型及各类设备的规格、型号及数量; 6.1.1.5 顶力计算和后背设计; 6.1.1.6 洞口的封门设计; 6.1.1.7 测量、纠偏的方法; 6.1.1.8 垂直运输和水平运输布置;下管、挖土、运土或泥水排除的方法; 6.1.1.9 减阻措施; 6.1.1.10 控制地面隆起、沉降的措施; 6.1.1.11 地下水排除方法; 6.1.1.12 注浆加固措施; 6.1.1.13安全技术措施。 6.1.2 管道顶进方法的选择,应根据管道所处土层性质、管径、地下水位、附近地上与地下建筑物、构筑物和各种设施等因素,经技术经济比较后确定,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6.1.2.1 在粘性土或砂性土层,且无地下水影响时,宜采用手掘式或机械挖掘式顶管法;当土质为砂砾土时,可采用具有支撑的工具管或注浆加固土层的措施; 6.1.2.2 在软土层且无障碍物的条件下,管顶以上土层较厚时,宜采用挤压式或网格式顶管法; 6.1.2.3 在粘性土层中必须控制地面隆陷时,宜采用土压平衡顶管法; 6.1.2.4 在粉砂土层中且需要控制地面隆陷时,宜采用加泥式土压平衡或泥水平衡顶管法; 6.1.2.5 在顶进长度较短、管径小的金属管时,宜采用一次顶进的挤密土层顶管法。 6.1.3 采用手掘式顶管时,应将地下水位降至管底以下不小于0.5mm处,并应采取措施,防止其他水源进入顶管管道。 6.1.4 顶管施工中的测量,应建立地面与地下测量控制系统,控制点应设在不易扰动、视线清楚、方便校核、易于保护处。 6.2 工作坑 6.2.1 顶管工作坑的位置应按下列条件选择: 6.2.1.1 管道井室的位置; 6.2.1.2 可利用坑壁土体作后背; 6.2.1.3 便于排水、出土和运输; 6.2.1.4 对地上与地下建筑物、构筑物易于采取保护和安全施工的措施; 6.2.1.5 距电源和水源较近,交通方便; 6.2.1.6 单向顶进时宜设在下游一侧。 6.2.2 采用装配式后背墙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6.2.2.1 装配式后背墙宜采用方木、型钢或钢板等组装,组装后的后背墙应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 6.2.2.2 后背土体壁面应平整,并与管道顶进方向垂直; 6.2.2.3 装配式后背墙的底端宜在工作坑底以下,不宜小于50cm; 6.2.2.4 后背土体壁面应与后背墙贴紧,有孔隙时应采用砂石料填塞密实;

顶管施工监理实施细则99581

一、工程概况和特点 南京市铁北污水处理系统一期工程服务范围北至长江,东至绕城公路,西南方向至紫金山山脉、经五路、迈化路及和燕路围合的区域,服务范围约为26.3平方公里。太新路污水管道工程总长2260米,1+004~1+154以及1+600~1+925段穿越铁路污水管不在本合同范围内。污水主干管管径为DN1000~DN1500,设计纵坡0.001。d1000污水管道设计充满度0.75,d1200污水管道设计充满度0.65。太新路支管管径为d800钢筋混凝土管顶管,管材为钢筋混凝土III级管,接口采用“F-B”型接口。W32~W36段顶管长度为285米,W36~W39段顶管长度为176米, W39~W40段顶管长度为150米。 为DN1200钢筋砼管,管道埋深13.97~17.00米,管顶覆土12.65~15.68米。管道外径为1.44m,爆破开挖管道直径为1.5m,W36为管道进口,W36至W32爆破开挖长度约240m,W36至W39爆破开挖长度约40m,W39至W40爆破开挖长度约40m,爆破方量约500方。爆破岩石为中风化细砂岩、粉砂岩:灰黄色,岩体比较完整,局部胶结较差,微裂隙发育,主要为较软岩和较硬岩,部分为软岩,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III~IV,强度高(饱和单轴抗压强度最大为61.9MPa)。 二、监理工作的流程 一、监理工作依据 (一)、本细则适用于有关监理人员实施爆破顶管施工工艺施工监理,细则中各条款为顶管施工监理常用条款,未涉及的其他内容及与国家现行标准、规范、规程不符的地方,以国家现行标准、规范、规程为准。 (二)、给排水专业监理人员介入项目,进驻现场后,参照本细则展开现场施工监理工作。 (三)、本细则根据以下有关规范,规程与标准制定。 参考标准: 1、GB 50202-2002 《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2、GB50204-2002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3、GB50268-2008 《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4、GB50141-2008 《给水排水构筑物施工及验收规范》 5、JGJ 79-2002 《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 6、JGJ18-2003《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 7、JGJ81-2002《建筑钢结构焊接技术规程》 8、JGJ107-2003 《钢筋机械连接通用技术规程》

顶管施工安全控制要点(正式)

编订: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 顶管施工安全控制要点 (正式) Standardize The Management Mechanism To Make The Personnel In The Organization Operate According To The Established Standards And Reach The Expected Level. Word格式 / 完整 / 可编辑

文件编号:KG-AO-4199-92 顶管施工安全控制要点(正式) 使用备注:本文档可用在日常工作场景,通过对管理机制、管理原则、管理方法以及管理机构进行设置固定的规范,从而使得组织内人员按照既定标准、规范的要求进行操作,使日常工作或活动达到预期的水平。下载后就可自由编辑。 一、施工前准备 1、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方案审查对施工组织设计进行全面、细致的研究、分析和审查,尤其对机头的类型,主千斤顶、管材的强度与接口形式、洞口构造、中继环的设置、压浆孔的布置,稳定土层的措施、环境监测及工程保护措施等内容进行了重点审查。并加强了以下方案的审查 (1)各个工作井和各段顶管的单项施工方案; (2)工作井封底的措施和方案; (3)洞口、地基加固措施方案; (4)顶管穿越地下管线、顶管穿越地上构筑物,顶管穿过河道的专项保护方案。在工程施工阶段,这些方案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顶管穿越高压线杆施工时,由于措施和方案健全,使沉降量控制在误差范围

以内,保护了高压线杆的安全。 2、工程材料和顶管设备核验 材料是工程质量控制的关健因素,对进场的每种材料,严格检查其规格、型号、核对进货单及质保书中该材料的规格、型号、数量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对成品管等关健材料,要到生产厂家进行现场制作考察。在施工前,重点检查管道承插口是否完好无损槽口尺寸是否准,钢套环是否按设计要求进行防腐处理,刃口有无疵点,焊缝是否平整,肋板与环形钢板是否垂直,钢套环尺寸是否准确且无变形,橡胶圈有无裂缝、变形、老化、变质等现象,对不符合要求的材料,严禁进入施工现场。 顶管设备进场前应检查其是否经过维修保养,检查合格后方可进入施工现场。施工前应对全套设备及各类机具均应进行单。整机联动及模拟操作,确认正常后方可投入使用。 3、测量复核 测量工作贯穿于顶管施工的全过程,测量复核是

顶管规范

顶管规范 6.1 一般规定 6.1.1 顶管的施工设计应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6.1.1.1 施工现场平面布置图; 6.1.1.2 顶进方法的选用和顶管段单元长度的确定; 6.1.1.3 工作坑位置的选择及其结构类型的设计; 6.1.1.4 顶管机头选型及各类设备的规格、型号及数量; 6.1.1.5 顶力计算和后背设计; 6.1.1.6 洞口的封门设计; 6.1.1.7 测量、纠偏的方法; 6.1.1.8 垂直运输和水平运输布置;下管、挖土、运土或泥水排除的方法; 6.1.1.9 减阻措施; 6.1.1.10 控制地面隆起、沉降的措施; 6.1.1.11 地下水排除方法; 6.1.1.12 注浆加固措施; 6.1.1.13 安全技术措施。 6.1.2 管道顶进方法的选择,应根据管道所处土层性质、管径、地下水位、附近地上与地下建筑物、构筑物和各种设施等因素,经技术经济比较后确定,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6.1.2.1 在粘性土或砂性土层,且无地下水影响时,宜采用手掘式或机械挖掘式顶管法;当土质为砂砾土时,可采用具有支撑的工具管或注浆加固土层的措施; 6.1.2.2 在软土层且无障碍物的条件下,管顶以上土层较厚时,宜采用挤压式或网格式顶管法; 6.1.2.3 在粘性土层中必须控制地面隆陷时,宜采用土压平衡顶管法; 6.1.2.4 在粉砂土层中且需要控制地面隆陷时,宜采用加泥式土压平衡或泥水平衡顶管法; 6.1.2.5 在顶进长度较短、管径小的金属管时,宜采用一次顶进的挤密土层顶管法。 6.1.3 采用手掘式顶管时,应将地下水位降至管底以下不小于0.5mm处,并应采取措施,防止其他水源进入顶管管道。 6.1.4 顶管施工中的测量,应建立地面与地下测量控制系统,控制点应设在不易扰动、视线清楚、方便校核、易于保护处。 6.2 工作坑 6.2.1 顶管工作坑的位置应按下列条件选择: 6.2.1.1 管道井室的位置; 6.2.1.2 可利用坑壁土体作后背; 6.2.1.3 便于排水、出土和运输; 6.2.1.4 对地上与地下建筑物、构筑物易于采取保护和安全施工的措施;6.2.1.5 距电源和水源较近,交通方便; 6.2.1.6 单向顶进时宜设在下游一侧。 6.2.2 采用装配式后背墙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6.2.2.1 装配式后背墙宜采用方木、型钢或钢板等组装,组装后的后背墙应

顶管施工监理细则

顶管施工监理细则 一、顶管质量监理工作流程 1、顶管施工工艺流程 见顶管施工工艺流程图 2、顶管施工质量监理工作流程 见顶管施工质量监理工作流程图 二、顶管质量监理工作要点 1、审查顶管施工组织设计、承包人得人员、材料、机具进场情况,现场施工条件,审批开工申请单。 2、检查工作坑开挖时就是否按施工组织设计方案进行基坑排水得边坡支护。检查工作坑平面位置及开挖高程就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基础处理就是否按设计要求进行处理。 3、检查工作坑结构工程得内容可按排水泵房得监理要求进行。 4、检查工作坑回填土夯实情况,其密实度就是事符合设计要求。 5、检测顶管后背施工质量、主要包括垂直度、水平线与中心线得偏差等。 6、检测导轨高程及其中线位置,审查导轨安装就是否牢固。 7、检查顶管施工前得准备工作就是否按施工组织设计进行。其主要内容有: (1)顶管设备就是否按施工方案配置状态就是否良好。 (2)顶管设备能力就是否满足顶力计算得要求,千斤顶安装位置、偏差就是否满足施工组织设计要求。 (3)检查对降低地下水位、下管、出土、排泥等工作就是否按施工方案准备。 (4)当顶管段有水文地质或工程地质不良状况时,沿线附近有建(构)筑物基础时,就是否按施工组织设计得要求,准备了相应得技术措施。 8、检测第一根管得就位情况,主要内容为:管子中线管子内底前后端高程,顶进方向就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当确认无误并检查穿墙措施全部落实后,方可开始顶进。 9、顶进过程中应勤监测、及时纠偏,在第一节管顶进200~300mm 时,应立即对中线及高程测量进行监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在以后得顶进过程中,应在每节管顶进结束后进行监测,每个接口测1点,有错点时测2点;在顶管纠偏时,应加大监测频率至300mm一次,控制纠偏角度,使之满足设计要求,避免顶管发生意外。 10、顶管时,应监测地下水位就是否按施工组织设计要求进行控制. 11、检查顶管管材自身得材质,外形尺寸、出厂合格报告等内容就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12、检查顶进方法就是否与施工组织设计相符,当采用管前挖土,干式顶进时,应监控管前挖土量,管子底部土体在135°范围内不得超挖,当采用工具管水下顶进时,应监控顶进速度与出泥量得平衡,严禁超量排泥。 13、当管道超挖或因纠偏雨造成管周围空隙过大时,应组织有关人员研究处理措施并监督执行。 14、顶进过程中应监控接口施工质量,当采用混疑土管时,应监控内涨圈、填料及接口质量、当采用钢管时,应控制焊接、错口质量。 15、当因顶管段过长、顶力过大而采取用中继环、触变泥浆等措施时,应监控中继环安装及触变泥浆制作质量. 三、顶管质量标准、检测频率与方法 1、混凝土管接口密实、平顺、不脱落,内涨圈中心位置对准、管缝填料密实、管内不得有泥土、石子、砂浆、砖块、木块等杂物。 2、钢管接口得焊缝质量应根据设计要求进行检测。

顶 管 施 工 技 术 规 范

顶管施工技术规范 6.1一般规定 6.1.1顶管的施工设计应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6.1.1.1施工现场平面布置图; 6.1.1.2顶进方法的选用和顶管段单元长度的确定; 6.1.1.3工作坑位置的选择及其结构类型的设计; 6.1.1.4顶管机头选型及各类设备的规格、型号及数量; 6.1.1.5顶力计算和后背设计; 6.1.1.6洞口的封门设计; 6.1.1.7测量、纠偏的方法; 6.1.1.8垂直运输和水平运输布置;下管、挖土、运土或泥水排除的方法; 6.1.1.9减阻措施; 6.1.1.10控制地面隆起、沉降的措施; 6.1.1.11地下水排除方法; 6.1.1.12注浆加固措施; 6.1.1.13安全技术措施。 6.1.2管道顶进方法的选择,应根据管道所处土层性质、管径、地下水位、附近地上与地下建筑物、构筑物和各种设施等因素,经技术经济比较后确定,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6.1.2.1在粘性土或砂性土层,且无地下水影响时,宜采用手掘式或机械挖掘式顶管法;当土质为砂砾土时,可采用具有支撑的工具管或注浆加固土层的措施; 6.1.2.2在软土层且无障碍物的条件下,管顶以上土层较厚时,宜采用挤压式或网格式顶管法; 6.1.2.3在粘性土层中必须控制地面隆陷时,宜采用土压平衡顶管法; 6.1.2.4在粉砂土层中且需要控制地面隆陷时,宜采用加泥式土压平衡或泥水平衡顶管法; 6.1.2.5在顶进长度较短、管径小的金属管时,宜采用一次顶进的挤密土层顶管法。

6.1.3采用手掘式顶管时,应将地下水位降至管底以下不小于0.5mm处,并应采取措施,防止其他水源进入顶管管道。 6.1.4顶管施工中的测量,应建立地面与地下测量控制系统,控制点应设在不易扰动、视线清楚、方便校核、易于保护处。 6.2工作坑 6.2.1顶管工作坑的位置应按下列条件选择: 6.2.1.1管道井室的位置; 6.2.1.2可利用坑壁土体作后背; 6.2.1.3便于排水、出土和运输; 6.2.1.4对地上与地下建筑物、构筑物易于采取保护和安全施工的措施; 6.2.1.5距电源和水源较近,交通方便; 6.2.1.6单向顶进时宜设在下游一侧。 6.2.2采用装配式后背墙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6.2.2.1装配式后背墙宜采用方木、型钢或钢板等组装,组装后的后背墙应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 6.2.2.2后背土体壁面应平整,并与管道顶进方向垂直; 6.2.2.3装配式后背墙的底端宜在工作坑底以下,不宜小于50cm; 6.2.2.4后背土体壁面应与后背墙贴紧,有孔隙时应采用砂石料填塞密实; 6.2.2.5组装后背墙的构件在同层内的规格应一致,各层之间的接触应紧贴,并层层固定。 6.2.3工作坑的支撑宜形成封闭式框架,矩形工作坑的四角应加斜撑。 6.2.4顶管工作坑及装配式后背墙的墙面应与管道轴线垂直,其施工允许偏差应符合表6.2.4的规定。 工作坑及装配式后背墙的施工允许偏差(mm)表6.2.4

道路顶管施工方案(完整版)

郑州市管城回族区实验中学宿舍楼过路顶管 专项施工方案 编制: 审核: 审批: 河南华瑞园林绿化工程有限公司 二0一八年五月

第一章编写依据 本施工方案编写依据如下: 1、郑州市管城回族区实验中学宿舍楼过路顶管项目施工图 2、《给排水管道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 3、《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11 4、郑州市建设委员会颁发的有关建筑规程,安全、质量及文明施工等文件。 第二章工程概况 2.1 工程简介 工期紧、施工场地有限、现场需穿越道路,可能遇上地下障碍物等情况,考虑影响本工程顶管正常施工的不利因素,故将本工程的顶管工程采用人工顶管。管材DN2000套管,管埋深为5.15m左右(管顶覆土2.75m)。工作井、接收井的井位和管段长度将根据现场实际情况(顶进长度、地下障碍物、交通影响等)而确定。 2.2周边环境简介 工作井东侧、北侧为学校消防同道,南侧为6F教学楼,西侧为2F彩板房。据我方在工作井位置所挖探沟探明,工作井南侧有给水主管、消防水主管,西侧有一道给水支管,且管道均位于图纸设计的工作井内。中间有一条校内光纤斜向对角穿过工作井。且工作井位于学校教学楼先期施工的基坑内,有大量的杂填土。 2.3施工参照标准 施工设计图、施工合同

《给排水管道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11 《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2005 《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2012 现场地质水文情况、地下管线的情况和周围建筑物及设施情况; 第三章施工部署 3.1施工组织安排 工程需要采用机械顶管的管段为两阶段,一阶段为工作井至配电房,另一段为工作井至教学楼配电室。工作井及接收井共计2座,计划用1套顶管设备,一台备用,第一阶段为工作井、接收井的施工,第二阶段为顶管的实施,其中工作井、接收井的施工可以交叉作业,速度较快,设备也能得到充分的利用。 本工程实地勘察,从道路面层向下的土质分布情况为:混凝土道路面层水稳层连砂石基层杂填土。 3.2顶管施工工艺流程 工作井施工设备安装管吊装就位施工准备土方掘进测量控制及纠偏废泥外运开机顶进结束施工下一节3.2施工顺序 施工顺序为:工作井施工顶进设备安装调试吊装砼管到轨道上连接好工具管装顶铁开启油泵顶进出泥管道贯通拆工具管压浆。

顶管工程监理实施细则

目录 一、工程概况------------------------------------------------------------------1 二、编制依据------------------------------------------------------------------2 三、顶管施工工艺流程------------------------------------------------------3 四、顶管质量监理工作要点------------------------------------------------3 五、顶管质量标准、检测频率与方法------------------------------------3 六、管道顶进监理------------------------------------------------------------4 七、安全监理工作要点-------------------------------------------------------5

一、工程概况 由于绿水弯路规划污水泵站近期不具备实施条件,本工程为解决虎桥两侧企业污水临时排放问题而设计的绿水弯路临时污水管工程。污水工程设计的主要内容为: 1、设计污水进水管道,管径d800,全长约330m,顶管施工,同时预留d400污水支管,收集地块污水。 2、将接收井W5改造为临时污水泵房,内设潜污泵,设计规模800m3/d。 3、绿水弯路污水d1200污水主管引出一根d325×8污水管,接入临时泵房。 4、设计临时污水泵房出水管d159×4.5接入五福路预留检查井。 二、编制依据 1、设计图图纸; 2、《给水排水管道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97; 3、《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50164-92; 4、《市政道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CJJ1-90; 5、《市政排水管渠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CJJ3-90; 6、有关建筑规程,安全、质量及文明施工等文件; GBJ08-221-96 《市政排水构筑物工程施工和验收规程》 GBJ08-220-96 《市政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和验收规程》 GBJ141-90 《给水排水构筑物施工和验收规程》 YS1411-89 《防腐蚀工程施工规程》 GB50194-93 《建筑工程施工现场供用电安全规范》 GBJ208-83 《地下防水工程施工及验收规程》 GB50026-93 《工程测量规范》 三、顶管施工工艺流程

顶管的施工方法

顶管施工方案 一、顶管范围及主要施工内容 本工程为鄞州路已建W6-1~钱湖南路已建W51主要穿越路基、河流。管径采用?900的钢筋砼F型承插管,全长约1300米,顶管工作井10只,接收井7只. 一、顶管前准备工作 1、顶管施工方法的选定应根据施工沿线的地形、工程和水文地质、交通状况、地上建筑物、地下管线和有无地下障碍物等实际情况和对地表变形控制的要求综合考虑后作出选定,必须确保安全,保证质量,经济适用,节约用地。 2、顶管的施工顺序,应从整个排水系统考虑,一般宜从下游开始,在进行起始掘进段顶管时,应选择施工条件较好、技术风险较少,顶程较短的地段进行,同时作必要的现场技术数据的测试和分析工作,以便了解地下实际土质,适应施工环境,掌握顶管设备运转规律,合理组织操作人员,通过起始掘进段的顶进小结,进一步调整各项施工技术参数,优化下一步顶管施工工艺。 3、所有顶管设备必须经过维修保养,经检验合格后方可运入施工现场。在进入工作坑安装时必须进行单机和整机联动调试,在顶进中必须贯彻例行保养制度。 4、应按保证工程质量、安全、文明施工、保护地面建筑物与地下管线、维持道路交通等要求,根据不同的工程地质、水文地质与施工环境和条件合理选择顶管机头。 5、在综合考虑了上述各种因素后,合理选择顶管和施工方法。 二、顶管施工顺序及工艺流程 一、施工顺序 基坑底基础及后靠背安置──安装导轨──设置承压壁──安装主顶设备──安装顶管机头──安置起重机械──安置土方运输设备──安放管节──顶进 顶进工艺流程: 沉井中心线测量放样──安装顶机架与主顶装置──顶进管机顶进,吊下一节管节──管节顶

进────顶完第一节管,吊下一节管──管节拼装──顶力接近许用力──吊放中继环──同上继续再顶──出洞,顶管机与管节分离。 三、顶管设备安装 (1)顶管机头选型 本施工段管道内底标高,管顶覆盖厚度已达到要求。根据地质状况及实际情况,拟采用多盘土压平衡式机头,头部有4个切土切刀盘,机头出土采用刀盘切削原状土, (2)顶力估算 按采取管壁外侧同步注入触变泥浆处理,手掘式顶管所引起的阻力R2=F2。根据以往在软土地层顶进的施工经验,一般可取 F2=8~12KN/m2 按顶进长度为50m,管道外径0.52计算,最大顶进阻力P=F2лDL=12×3.1416×1.20×50=113 0KN≈113t。 配备150t液压千斤顶能完全满足顶力需要。活塞行程700mm,主油泵最大供电压49MPa,供电量10L/min。 (3)顶管设备安装 a、安装导轨 导轨采用装配式导轨,安放在砼基础面上,导轨定位后,必须稳固正确,在顶进中承受各种负载时不位移,不变形,不沉降,导轨安放前应先复核管道中心位置。 二根导轨必须互相平行,等高,导轨面的中心标高应按设计沟底标高设置,在顶进中必须经常复测调整,以确保顶进轴线的精度。导轨的坡度应与设计管道坡度相一致。 导轨采用轻型导轨,由钢轨、横梁和垫板组成。 导轨的轨距B=2√R2外-R2内。 b、设置承压壁 承压壁应承受和传递全部顶力,必须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应根据最大顶力计算具有较大的安全度。1、方形沉井前垫以40×40cm方枕木,枕木外衬厚5cm钢板作为承压面,钢板面

顶管安全监理实施细则范本

工作行为规范系列 顶管安全监理实施细则(标准、完整、实用、可修改)

编号:FS-QG-21922顶管安全监理实施细则Detailed implementation rules for pipe jacking safety supervision 说明:为规范化、制度化和统一化作业行为,使人员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提高工作效率和责任感、归属感,特此编写。 一、工程概况 二、监理工作的依据 2.1已批复的《监理规划》; 2.2北京通州运河核心区市政配套工程安顺路(通燕路~温榆河西滨河路)管线工程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2.3设计图 2.3.1《北京通州运河核心区市政配套工程安顺路(通燕路~温榆河西滨河路)排水工程(2010J335-SS00PS0701PS) 2.3.2《北京通州运河核心区市政配套工程安顺路(通燕路-温榆河西滨河路)给水工程施工图(含初步设计)》(工程编号:2010J335-ZB00GS0701GS) 2.3.3《北京通州运河核心区市政配套工程安顺路(通燕路-温榆河西滨河路)再生水工程施工图(含初步设计)》(工

程编号:2010J335-ZB00ZS0701ZS) 2.4相关技术规范 《建设工程安全监理规程》DB11/382-2006 《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JGJ33-2012 《建筑工程施工现场安全保护、场容卫生、环境保护及保卫消防标准》 DBJ01-83-2003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20xx年版 《钢筋焊接及验收规范》JGJ18-2003 《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T50107-2010 《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范》GB50086-2001 《顶管施工技术及验收规范》(实施日期20xx年3月) 《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3-2002 《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2005 《北京市建筑工程施工安全操作规程》DBJ01—62—2002 《北京市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生活区设置和管理标准》

顶管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要求详细版

文件编号:GD/FS-2025 (操作规程范本系列) 顶管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要 求详细版 The Daily Operation Mode, It Includes All The Implementation Items, And Acts To Regulate Individual Actions, Regulate Or Limit All Their Behaviors, And Finally Simplify Management Process. 编辑: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

顶管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要求详细版 提示语:本操作规程文件适合使用于日常的规则或运作模式中,包含所有的执行事项,并作用于规范个体行动,规范或限制其所有行为,最终实现简化管理过程,提高管理效率。,文档所展示内容即为所得,可在下载完成后直接进行编辑。 一、顶管施工的一般要求 (1)顶管施工前应对管道顶进地段的水文地质、地下埋设物、地上交通及构管物等情况进行周密的调查了解。必须严格的掌握各类土壤的物理化学性质,分层及高度,地下水位及流量,含水层的渗透系数,有针对性的利用可能提供的设备,采取有效排水和防坍塌的安全技术措施;必须严格掌握地下埋设的各种电缆、管道、有毒有害的气(液)体、易燃易爆物质,古墓(腐植土)等地下建筑物及其它各种障碍物的种类、用途、结构、位置深度、走向、物理化学性质及危害程度,依此制定有效的安全防护和劳动保

护措施,确保施工安全,必须掌握地上公路、铁路的交通状况,请有关部门共同制定专门的施工方案(安全技术措施)配合施工,确保公路、铁路和施工安全。严禁在无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情况下施工。 (2)在较大的沟渠、河道下进行顶管作业,一般应选在枯水季节,但对其航运、流量应调查清楚,确定施工方法。首先应考虑到克服河水的渗透,不宜在管道顶进线中心或上流一侧围堰使水流集中,冲刷河底,严防管顶塌方河水灌进管内。并请有关单位共同制定安全技术方案后方可施工。 顶管工程一般应在降水数日、水位降到工作坑底以后进行,在地面上有构筑物的情况下,严禁带水顶进。在各种构筑物下顶管都必须有确保施工与构筑物安全的安全技术措施。

顶管的施工规范精编

顶管的施工规范精编 Document number:WTT-LKK-GBB-08921-EIGG-22986

规范 一、一般规定 (一)顶管的施工设计应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1. 施工现场平面布置图; 2.顶进方法的选用和顶管段单元长度的确定; 3.工作坑位置的选择及其结构类型的设计; 4 顶管机头选型及各类设备的规格、型号及数量; 5 顶力计算和后背设计; 6 洞口的封门设计; 7 测量、纠偏的方法; 8 垂直运输和水平运输布置;下管、挖土、运土或泥水排除的方法; 9 减阻措施; 10 控制地面隆起、沉降的措施; 11 地下水排除方法; 12 注浆加固措施; 13 安全技术措施。 (二)管道顶进方法的选择,应根据管道所处土层性质、管径、地下水位、附近地上与地下建筑物、构筑物和各种设施等因素,经技术经济比较后确定,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在粘性土或砂性土层,且无地下水影响时,宜采用手掘式或机械挖掘式顶管法;当土质为砂砾土时,可采用具有支撑的工具管或注浆加固土层的措施; 2 在软土层且无障碍物的条件下,管顶以上土层较厚时,宜采用挤压式或网格式顶管法; 3 在粘性土层中必须控制地面隆陷时,宜采用土压平衡顶管法; 4 在粉砂土层中且需要控制地面隆陷时,宜采用加泥式土压平衡或泥水平衡顶管法; 5 在顶进长度较短、管径小的金属管时,宜采用一次顶进的挤密土层顶管法。 (三)采用手掘式顶管时,应将地下水位降至管底以下不小于0.5mm处,并应采取措施,防止其他水源进入顶管管道。(四)顶管施工中的测量,应建立地面与地下测量控制系统,控制点应设在不易扰动、视线清楚、方便校核、易于保护处。 二、工作坑 (一)顶管工作坑的位置应按下列条件选择: 1 管道井室的位置; 2 可利用坑壁土体作后背; 3 便于排水、出土和运输;

顶管工程安全监理细则

编号:SY-AQ-05156 ( 安全管理)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 WORD文档/ A4打印/ 可编辑 顶管工程安全监理细则 Detailed rules for safety supervision of pipe jacking project

顶管工程安全监理细则 导语:进行安全管理的目的是预防、消灭事故,防止或消除事故伤害,保护劳动者的安全与健康。在安全管理的四项主要内容中,虽然都是为了达到安全管理的目的,但是对生产因素状态的控制,与安全管理目的关系更直接,显得更为突出。 一、编制说明 为了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生产方针,强化对建设工程重大危险源的监控,提高施工现场安全生产管理水平,杜绝重特大事故发生,根据《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及《质量管理条例》赋于监理的职责,《委托监理合同》约定的安全责任,针对监理范围内的顶管工程施工难点和重点及设计资料编制本细则。 二、工程概况 本工程顶管施工为污水管,管径为1200mm,属于超过一定规模的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施工单位须组织专项方案专家论证会。专项方案经论证后,专家组必须提交论证报告。施工单位应当根据论证报告修改完善专项方案,并经施工单位技术负责人、项目总监、建设单位项目负责人签字后,方可组织实施。 三、安全监理人员及职责、安全文明施工目标

(一)安全监理人员 1、总监:钟辉昌 2、专业监理工程师:钟球、李建桃 3、安全监理人员:苏志初 (二)总监的职责 序号 职责 1 按项目监理规划和安全监理实施细则实施安全监理 2 按规定对地下管道顶管施工专项施工方案是否符合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进行审核、批准 3 对地下管道顶管施工工程按规定组织验收 4 对危及工程和人员安全的作业,及时发出停工(停用)指令的

顶管施工重点 难点

顶管施工重点、难点 一、工作井及接收井施工应在以下方面注意控制: ①工作井及接收井的坐标点最好采用坐标控制,避免误差。 ②钢筋绑扎好后验收钢筋和模板,尤其注意其横向钢筋的间距和数量。 ③上层护壁的未初凝之前,最好不要进行下圈的开挖。 ④支护结构有漏水现象时,注意加强观察水流量的变化及含砂情况。 ⑤支护时,有漏水时一定要先处理好漏水情况再继续向下挖土。 ⑥考虑到基坑工程的风险性,必须密切注意基坑周围任何情况变化。 ⑦虽然作为临时结构,我们最好每圈护壁都做好试块便于以后分析。 二、顶进前的准备 机械设备进场后机头下井前,提议检查下面工作: ①项目部各小组人员到位并进行相关项目检查。 ②按照预先提出的技术要求,现场验收管材。 ③预多1~2个用于机头和尾管连接的端面密封胶垫。

④复核井两边定位钉,并采取有效措施保护。 ⑤井内壁标高复核点并定出洞口的横竖轴线并标示在井壁上。 ⑥安装密封圈,并于空隙中浇注砼或者止水化学浆液。 ⑦机架定位调整后于后背浇注砼,注意必须初凝。 ⑧足够量的膨润土到位,并恰当堆放好,做好防雨与防潮措施。 ⑨清理洞口的麻袋、沙包、沥青纸及封洞口砖石等。 ⑩周围护栏设置并检查是否牢固、垂直交通梯的保护措施等。 三、顶进过程的控制要素 一旦开始顶进,就要连续进行。我们注意在下面一些方面注意控制: ①密切注意顶进情况如偏差、顶力、滚动角、进出水流量、密封仓压力等。 ②定期到管材厂家了解后续管材的龄期、技术要求满足情况等。 ③各监测点的每天监测如地面隆沉、冒浆情况、周围地貌的变化。 ④沉淀槽中泥水的浓度、颜色及杂质情况,是否需要换水等等。 ⑤注意油温及液压站的运行以及报警情况。

顶管施工工程

顶管施工工程 1、概述:详见图纸及招标文件要求 2、顶管施工工艺流程

3、顶管掘进机选型 土压平衡掘进机具有沉降控制精度高,顶进速度快,便于操作和维修,有施工可靠性等特点,在长期顶管施工中说明是适合地质条件。

4、主顶进装置 主顶进系统由底架、油缸组、顶进环、钢后靠及液压泵站等组成,其主要功能是完成管节顶进。 (1)底架:承托顶管机头、顶进环、混凝土管节。底架设有微调千斤顶和水平支撑,可以调节底架高程和水平位置。底架顶部设内、外两幅轨道,内轨作顶管机、混凝土管节的承托及导向之用,外轨则为顶进环往复行走之用。 (2)油缸组选择 根据经验,油缸组选符合招标文件要求。 (3)液压泵站 符合招标文件要求。 (4)顶进环 由顶环和顶座组成,顶环用螺栓固定在顶座上,顶座底设有顶轮,可沿底架上的外侧轨道往复运行。顶进时,油缸将顶环顶入混凝土管节尾部,与管节端部环垫板相贴,起对中及导向作用,并传递油缸顶力,均匀作用在混凝土管节上。 5、泥浆系统 (1)泥浆减阻 A、用泥浆减阻是长距离顶管减少摩阻力的重要环节之一。在顶管施工过程中,如果注入的的润滑泥浆能在管子的外围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泥浆套,则其减摩效果将是十分令人满意的,一般情况下摩阻力可减至3-5KN/m。 B、润滑泥浆材料主要采用钠基膨润土、纯碱。物理性能指标:比重1.05-1.08g/cm3,粘度30—40s,泥皮厚3-5m。 (2)注浆设备 润滑泥浆用BW-160压浆泵通过总管、支管、球阀、管节上的预备注浆孔压到管子与管土体之间,包住砼管。 (3)压浆工艺及压浆操作规 对于中距离顶管,为了减少土体与管壁间的摩阻力,应在管道外壁压注润滑泥浆。为确

顶管监理细则

目录 一、工程概况 (2) 二、监理依据 (2) 三、工程特点 (2) 四、工作井监理要点 (2) 五、顶管施工监理要点 (5) 六、监理旁站点 (8) 七、安全、文明施工的监理要点 (8)

一、工程概况: 本工程位于上海中环线A3.7标吴中路和虹许路交叉口,由于吴中路地下公用管线密集,路面交通流量较大,工期较紧,故分三段采用顶管施工,第一段Φ2200管径K4+553.7---K4+992.4顶距124m、第二段Φ2200管径K4+680且与第一段成140.2o夹角顶距60m、第三段Φ1800管径K4+680---K4+992.4顶距312.4m,工作井采用SMW工法桩围护施工。 二、监理依据: 1、依法签订的本工程建设监理合同(A3.7标); 2、依法签订的本工程施工承包合同(A3.7标); 3、中环线A3.7标段监理规划; 4、本工程的顶管施工设计图纸; 5、国家、上海市颁布的有关建设工程质量标准、技术规范: 5.1.《市政排水管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CJJ3--90 5.2.《市政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DBG08—220-96 5.3.《上海市排水管道通用图》PSAR-D-01-9 三、工程特点: 该工程工作井采用SMW工法桩围护、多刀盘土压平衡顶管掘进机,顶管施工管径较大分别为:Φ1000、Φ1800、Φ2200,管材选用“F”型钢筋砼承口管。 四、工作井监理要点: 1、设备进场监理要点 1.1.机械设备进场必须严格检验施工方提供的机械年鉴证书,尤其要检验机械的稳定性。 1.2.根据设计要求的加固深度,检验钻杆的有效长度,根据水准点确定土体加固深度,在钻杆上定出加固深度的明显标志。 2、材料进场监理要点: 2.1.根据本工程设计要求,应采用32.5#普通硅酸盐水泥,水泥渗量为13%,并要求28天无侧限抗压强度不小于1.10Mpa,渗透系数应小于

顶管施工规范

顶管施工规范 6 顶管施工 6.1一般规定 6.2工作坑 6.3设备安装 6.4顶进 6.5触变泥浆及注浆 6.1一般规定 6.1.1顶管的施工设计应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6.1.1.1施工现场平面布置图; 6.1.1.2顶进方法的选用和顶管段单元长度的确定; 6.1.1.3工作坑位置的选择及其结构类型的设计; 6.1.1.4顶管机头选型及各类设备的规格、型号及数量; 6.1.1.5顶力计算和后背设计; 6.1.1.6洞口的封门设计; 6.1.1.7测量、纠偏的方法; 6.1.1.8垂直运输和水平运输布置;下管、挖土、运土或泥水排除的方法; 6.1.1.9减阻措施; 6.1.1.10控制地面隆起、沉降的措施; 6.1.1.11地下水排除方法; 6.1.1.12注浆加固措施; 6.1.1.13安全技术措施。

6.1.2管道顶进方法的选择,应根据管道所处土层性质、管径、地下水位、附近地上与地下建筑物、构筑物和各种设施等因素,经技术经济比较后确定,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6.1.2.1在粘性土或砂性土层,且无地下水影响时,宜采用手掘式或机械挖掘式顶管法;当土质为砂砾土时,可采用具有支撑的工具管或注浆加固土层的措施; 6.1.2.2在软土层且无障碍物的条件下,管顶以上土层较厚时,宜采用挤压式或网格式顶管法; 6.1.2.3在粘性土层中必须控制地面隆陷时,宜采用土压平衡顶管法; 6.1.2.4在粉砂土层中且需要控制地面隆陷时,宜采用加泥式土压平衡或泥水平衡顶管法; 6.1.2.5在顶进长度较短、管径小的金属管时,宜采用一次顶进的挤密土层顶管法。 6.1.3采用手掘式顶管时,应将地下水位降至管底以下不小于0.5mm处,并应采取措施,防止其他水源进入顶管管道。 6.1.4顶管施工中的测量,应建立地面与地下测量控制系统,控制点应设在不易扰动、视线清楚、方便校核、易于保护处。 6.2工作坑 6.2.1顶管工作坑的位置应按下列条件选择: 6.2.1.1管道井室的位置; 6.2.1.2可利用坑壁土体作后背; 6.2.1.3便于排水、出土和运输; 6.2.1.4对地上与地下建筑物、构筑物易于采取保护和安全施工的措施; 6.2.1.5距电源和水源较近,交通方便; 6.2.1.6单向顶进时宜设在下游一侧。 6.2.2采用装配式后背墙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6.2.2.1装配式后背墙宜采用方木、型钢或钢板等组装,组装后的后背墙应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