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教学资源涵盖的对象很多

信息化教学资源涵盖的对象很多
信息化教学资源涵盖的对象很多

信息化教学资源涵盖的对象很多,但现在基本上以网络及计算机为主.如何保证其资源应用有效性,你的做法?

信息化资源能否发挥更大的效用关键看教师的信息技术素养

我觉得应考虑这几条

1、应用信息化教学资源不但要考虑到教师的信息化操作水平,还要考虑到

此信息化资源的设计对于学生年龄特征是否适用。

2、保证信息化资源的应用的有效性还要才虑到些信息化资源是否深入浅

出,通俗易懂,学生学习的效果是否明显。

3、要保证信息化教学资源的有效性还要考虑到最小代价的原则,因为教师

编写教学设计方案也是需要讲效率的

所以,要想使信息化教学资源在教学中发挥更大的效益关键看教师的信息技

术素养。

我认为教师在准备资源时应考虑资源的实用性和适用性。

要考虑到最小代价的原则,因为教师编写课件需要讲效率。

实际一点的观点

信息化教学资源涵盖的对象很多,但现在基本上以网络及计算机为主.如何保证其资源应用有效性,我认为有以下几点:

1、符合资源利用所必须遵守的原则

2、提高任课教师的资源修养及技能。在能够熟练运用各种资源的基础上谈

有效利用才有意义。

3、对于农村中小学校来说,资源的配备、维护及使用显得更为迫切和有意义,但是落后的人员素质、缺乏专业人才及经费的来严重不足是制约已有资源发挥效用的最大障碍,解决了这些问题,才可能达到有效利用。

4、尤其是在农村学校,要对教师、学生进行系统的、长期的、有效的资源使用道德教育。关注每一位学生的成长。这样可以最大避免计算机尤其是网络带

给学生的危害。

应用信息技术的依据以及如何保证其教学有效性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运用越来越广泛。在各科教学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由于信息技术的现代性、直观性、拓展性等特点,所以很多老师在教学设计时都在考虑如何使自己的学科能充分依赖信息技术的有时来更好地展示教学内容,即如何保证涌现带技术增强自己教学的有效性,在

此,我想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第一,要选择信息化教学资源必须考虑学科特点。比如有些学科需要教师的现场朗诵、演示、板演等,这样更利于师生之间的交往互动,更利于解决学生在学习中临时暴露出来的问题,特别像数学课上的例题演算,离开了教师的现场板书学生的思维就很难性成对新知识的建构。

第二,教师一定要根据自己的能力特点来选择到底是否使用多媒体等信息化技术。如果自己这方面能力较差,就一定不要勉强。等自己有了这方面的技术

之后再来使用。

第三,要使用信息化技术必须认真筛选所搜集的各种资料,而不能一锅端。特别是对于那些有动画的、有音乐的等比较吸引人的素材一定要慎重,以免喧宾

夺主。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有异议,敬请指正。

提高信息化资源有效性的三点体会

新课程告诉我们,一切有利于教学的资源都是可利用的课程资源,但由于应用方式、应用理念的滞后,使教育信息化在资源运用方面出现了许多怪现象。学校是买来硬件装门面,教师是用了一段嫌麻烦,学生是信息过量也厌烦。以上这些现象,说明我们对于信息资源开发和利用的研究还不够深刻,实践还不够彻底,无法真正使信息资源对教学产生有效价值。如何提高信息化资源的有效性

呢,我主要是谈三点体会:

一、要有整体观念

我们所做的所有工作都是为了学生的成长,也可以说学生的成长是多方面作用的结果。资源的有效性要体现在教育教学的各个方面,不仅仅是课堂教学。

二、要有效益观念

我们教师所做的工作有有很多,也可以说学生的成长不仅仅是知识的教育,还需要思想教育,组织管理等。如果我们为了上好一堂课,花了很长时间设计了课件,课可能上得很好,但我们其它方面的工作可能就做不了了,从整体效益的角度看,很难说信息化资源的介入是提高了效益。

三、超出教师知识范畴的理论研究滞后

信息化资源的使用是一个相当复杂的课题,涉及到很多超出教师的知识范畴,恰恰这些超出范围的理论我们研究的不够,现在基本处于自由摸索的阶段,很随意,虽然也有一些理论指导,但过于笼统,没有深入到具体课目,具体环节,我们目前迫切需要的是非常具体的设计样板,而不是一些理论。我们这次培训也是从理论开始,从上至下,但这种方式是不是最有效?我想不妨采用从具体案例出发,或者从问题案例出发,从中总结出一般规律,这一种方式是不是更好?这

个问题值得大家讨论。

“先做后学,先会后学”是生本教育体系的方法论,其义通俗易懂,易学易

做。不失为一种成功的思路。

为了阐明这一论点,其中有这么一则小故事:墨西哥籍教授詹在学术发言前,把一双球鞋放在桌上,讲了一个故事:他为刚从乡下来的女儿买了比球鞋,女儿没有穿过,他就给她一二三四地讲要领,听着听着,女儿说,你还是把鞋给我吧,我穿一穿,不就会了吗?他的学术发言就由此而始,强调学生应当在做中学。一看完这则故事不由得让我想到了自己,这样的事以前在课堂中我也做过。强调的太多,说的太多。此时真能体会学生们当时的心情,是啊,该放手时就放

手,也许会是柳暗花明又一村呢!

其实“做中学”早就有先论了,克莱恩认为:“最佳的学习方法是先做后辨认,或是一边做一边辨认”。只有学习而没有参与其中的和没有实际演练的对

象,是无济于事的,也是不合理的。

先做后学是由学生的认知规律决定的,它能让学生理性地学习知识,使他们的头脑变得充实起来,让我们一起来尝试一下吧。

我觉得应考虑这几条

1、应用信息化教学资源不但要考虑到教师的信息化操作水平,还要考虑到

此信息化资源的设计对于学生年龄特征是否适用。

2、保证信息化资源的应用的有效性还要才虑到些信息化资源是否深入浅

出,通俗易懂,学生学习的效果是否明显。

3、要保证信息化教学资源的有效性还要考虑到最小代价的原则,因为教师

编写教学设计方案也是需要讲效率的

所以,要想使信息化教学资源在教学中发挥更大的效益关键看教师的信息技术素养。在选择和设计信息化教学资源时,应从教学实际情况出发,尽可能选择省时省力高效的资源,根据教学实际需要进行合理地设计.在设计过程中要诸多方面考虑,如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生实际情况,耗费时间财力等等.总之,我们所选用的教学资源应该很好地服务于我们的教学.不能盲目的选取过多的资源只追求形式而偏离了我们的教学,不能为使用而使用,而是需使用时才使用.

信息化教学资源的有效性要注意三点

信息化教学资源,信息量大,使用方便,又直观形象,便于学生理解,但在实际的运用中,在保证信息化教学资源的有效性,要从以几方面加以考虑:一是学科不同,要选用不同的信息化资源,文科类的学科,用PPT效果会更好点,一般来讲这些学科,用到的文字信息、图片信息较多,而动画、视频使用较少,而PPT在文字、图片的呈现方面具有优势;理科类的学科,则更多的考虑使用flash、authorware,因为除了文字、图片以外,还须辅以动画演示,程

序流程,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二是考虑学生的认知结构。年级越低,信息化教学资源运用得要越生动形象,直观,年级越高,则要简洁,避免花而不实,能说明问题就行。

三是因校而宜,不搞形式主义。利用信息化教学资源固然好,但要因校、因人而异,有条件可以用,没条件可以想其他办法、其他形式来代替,没必要都搞。

标题:如何保证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应用有效性

我个人认为要保证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应用有效性,必须提高信息化教学资源应用者的教学素质和信息技术素养。这是因为,信息化教学资源应用者的教学素质决定了他或她教学设计的科学规范,对信息化资源的正确选择和合理利用。换言之,即决定了将信息技术与学科知识整合的科学有效性。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应用者本身应该具有较高的教育教学理论水平和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有此基础,才能为教学设计的最优化提供保证,而较高的信息技术素养能够为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应用提供保证。不懂教学或不会运用信息技术,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应用有效性也就无从谈起。举例:本次培训就是一个最好的说明在信息化教育逐日普遍的情况下,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应该把教学资源的有效利用并使利用效果最大化做为工作的目标之一。尤其是可共享的信息化资源。

结合刚才小组讨论时围绕的信息化资源应用原则,侧重来谈谈信息资源的对象适应性。我认为教师在准备资源时应考虑资源的实用性和适用性。小学低年级以直觉思维为主,图形、动画、音乐都可以用,但是小学低年级语文课上汉字的学习是和在酒店吃厨师做的菜不一样的,我们吃菜只看最后的组合效果。而学习汉字是要看厨师做菜的过程的。所以“原始”的板书没有什么不好,它可以展示书写过程。小学中高年级由直觉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幻灯片展示过程中切换时就没有必要都加上很夸张的声音,那些夸张的声音有时显得很幼稚,有时简直就是分散学生的注意力。中学生以抽象思维为主,要考虑的更应该是内容的内在逻辑关系,而非花哨的形式。在把教师做为教学对象时,就复杂了。做为成人,他们自然是以抽象思维为主,但他们的信息技术素养不同,这就给教学者带来了不少的预料外的问题。我在中国科学院学习时,全国顶尖的老教授们使用幻灯片操作更自如些,使用电脑常常卡壳。我们虽然不会因此而怀疑教授的水平,但是却觉得无论对于老师还是教学对象,资源的利用还是应该遵循实用性和适用性原则。

二、最小代价原则:

昨天第二模块中提高的教师信息的预期选择率=可能得到的好处/需要付出的努力这个公式和今天提到的公式我认为应该遵循尽力和尽量的原则。教学资源准备过程对老师的要求比较高,我认为备课时要体现“双主”:以教师需要付出较小的代价获得最大的功效为主,以学生花最少的时间获取最大量的信息为主。我们单位有几位音乐教师上优质课,语文老师上优质课时常常付出半个月准备而只是利用40分。这不是资源的浪费,而是他们自己本身不会使用,他们常常从周围的人群中获取帮助。利用很长的时间准备一节课。其他该上的课甚至都

不去上了。

所以教师应该从师生两个角度去考虑资源的准备。并结合所处环境的实际情

况确定。

保证信息化教学应用有效性从教师这方面来讲要保证信息化教学应用的合理性,高技术并不一定就等同于高效。要从教学内容出发,并且结合学生的认知结构,根据学生特点来合理的选用信息化教学手段,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应用要有目的性和针对性,信息化教学在教学应用中不是万能的。教师信息化教学应用是否有效,最直接的体现就是教学效果,也就是学生是否对教师所教授的知识能够很容易的掌握。信息化教学的应用一方面是帮助教师更高效的教授教学内容,但也是注意到过多的信息化应用也会对学生产生误导作用。合理利用信息化教学

资源,还要坚持几点原则

时代的进步,我们的教学也在不断现代化,尤其体现在电化教学上。学校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设备,给我们的教学扩大了空间。放眼观看,几乎每个上公开课的老师都不会忘记这个教学帮手,信息技术已经成为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因为它本身具备形象、直观的特点,声情并茂的感染学生。我觉得,在使用信息技术的时候,它的确是个好东西,我们要用,但不能过度用,要用得“精而经”。第一个“精”,是说精致、精华、精妙;第二个“经”是想告诉大家,在开发课程资源的同时,别忘了考虑经济方面的东西。要尽量让信息技术的贯穿显得恰当、适时、高效。同时我们在应用信息化资源的时候除了要坚持目标控制原则、内容符合原则、对象适应原则、最小代价原则之外,还要坚持几个原则:

一、生活性原则。生活世界是真真切切存在的世界,是一种活生生的、火辣辣的形式和姿态迎面而来的。如果我们选择一些面向生活的数字化资源,依此来开放学生的学习内容、学习时间、学习空间......,学生的情感世界怎能不波荡?

二、有效性原则。不管是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还是教学手段的整合,还

是学习方式的多样化.....都必须为教材的价值取向服务,讲究有效性。

三、实际性原则。老师不具备利用信息化资源的能力和水平,或者利用能力比较低,那么我们就建议他最好不要用,或者利用一些符合自己能力的资源,这样不至于在利用的时候打破教学思路,造成不必要的影响和消极面。

在学科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要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益,让学生通过对声像资料的观察、体验和感悟,产生情感效应,自主参与学习,认同知识,深化理解,启迪思维。因为乱用、滥用技术手段,有时还会造成严重浪费。我们不能把信息技术作为一种装饰,要尽可能灵活应用于学科教学实践,保证信息技术应用的针对

性、科学性。

信息化教学资源

信息化教学资源 通常来说,信息化手段应用于教学实践中,可以应用的内容包括:硬件、软件和资源。接下来我们就一个一个看一下它们可以怎样服务老师的教学设计。 一、信息化教学设计——选题 参加比赛,面临的第一个问题就是选题!评分标准上特别指出:教学目标明确、选题有价值、内容安排合理,符合新时期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要求。我们应注意的是,选题有价值! 也就是说选择的题目涉及到要完成的教学目标必须是在传统课堂中比较难解决的,这时我们通过信息技术来进行突破和解决就变得非常有意义和价值。另外教学目标也很重要,如果选的题目是合适的,但老师将教学目标设简单了或者说设置的用不用信息化都能解决,就失去了信息化比赛的意义。 因此老师们在选题和确定教学目标时,一定要考虑题目和对应的教学目标在传统教学中实现有困难,现在找信息化来帮忙。同时根据这一评分标准,我们要在教学目标上体现新时期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要求,比如创新型人才,复合型人才等。

二、信息化教学设计——教学分析 题目选完后开始进行教学设计。第一步需要对所选择的课程内容进行分析。通常我们需要分析教材、学情和教学内容。教材分析模块主要通过国家标准或行业规范引出我们所使用的教材版本,并说明本课程属于教材中的哪个部分。 学情分析模块主要是针对学生。老师们需要介绍学生们在上这节课之前掌握了哪些同本节课有关联的知识,以及分析学生们学习状态、性格特点。分析这些主要是为我们设计教学策略或相关教学活动做准备。 内容分析模块主要说清楚本节课的时长、时间分配,知识体系的关联性。这里老师们需要注意,我们参加教学设计大赛,说课的内容至少两个学时以上。这一点和课堂比赛、实训教学是有区别的。 教学分析除了上述说的教材分析、学情分析和内容分析外,还有两项最重要的内容: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因为接下来所有的教学活动都是围绕它们展开的,教学目标一旦把握不好,很容易造成整个教学设计失败。

浅谈教育信息化及其意义

浅谈教育信息化及其意义 近年来,从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的召开,到教育部推出了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到各地蓬勃发展、如火如荼的教育信息化热潮,教育信息化建设已成为当今教育,特别是素质教育、创新教育中的发展趋势。 对教育信息化概念的理解,把握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这对更好地进行教育信息化的建设有着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一、教育信息化的概念 教育信息化的概念是在20世纪90年代伴随着信息高速公路的兴建而提出来的。美国克林顿政府于1993年9月正式提出建设“国家信息基础设施”(National Information Infrastructure,简称NII),俗称“信息高速公路”(Information superhighway)的计划,其核心是发展以Internet为核心的综合化信息服务体系和推进信息技术在社会各领域的广泛应用,特别是把信息技术在教育中应用作为实施面向21世纪教育改革的重要途径。美国的这一举动引起世界各国的积极反应,许多国家的政府相继制定了推进本国教育信息化的计划。 信息化是将信息作为构成某一系统、某一领域的基本要素,并对该系统、该领域中信息的生成、分析、处理、传递和利用所进行的有意义活动的总称。我们称对信息的生成、分析、处理、传递和利用为信息技术。因此,对某一系统、领域的信息化是将信息作为构成该系统、该领域的基本要素,并在该系统、该领域中广泛地应用信息技术的有意义活动的总称。 信息化包含两层含义。一层是对信息重要性的认识,将信息作为一种基本的构成要素。因此,信息化的过程中,首先应对系统进行信息化分析,它是信息化的基础。另一层是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是在系统信息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的。没有对系统深入地信息分析,就不可实现信息技术在系统中的有效应用。 教育信息化是将信息作为教育系统的一种基本构成要素,并在教育的各个领域广泛地利用信息技术,促进教育现代化的过程。教育信息化的过程中应高度重视对教育系统以信息的观点进行信息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二、教育信息化的内容 教育信息化的内容是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其具体内容主要是: 1.教育信息环境的完善 教育信息化环境是指用于学习的环境,是指用于教育信息存贮、处理和传递的信息环境。教育信息环境主要包括用于远程教育的信息网络系统、学校的校园网、CAI教室、网络教室、用于教和学的各种支援系统及用于各种教育资源及教育设施管理的管理信息系统。

信息化教学与资源库建设

网络化的资源 Internet 网络 信息化教学与资源库建设 【摘要】在教育信息化指导下,按照新课程标准,冲破学科传统本位,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系统进行学科信息化资源建设与教学应用,强调信息技术与学科之间的有机整合 ..,根本实信息化教学。 【引言】教育信息化是以信息化教育进课堂为目的,广大教师和学生通过对信息化教学的感 受和消化,不断积累和总结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经验和学习经验,全面实现课堂教学的信息 化,最终形成信息环境下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模式…… 21世纪,我们已经步入了一个信息化的时代,以多媒体和国际互联网为代表的当代信 息技术正以惊人的速度改变着人们的生存方式和学习方式,并导致教育的网络化、个性化与信息化。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努力实现基础教育跨越式发展,已经成为我国基础教育事业发展的战略决策。 基于这个出发点,如何应对教育的信息化,如何在信息与网络环境下发展素质教育、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严峻的课题,作者从事信息化教学几年,总结了一些经验和教训,下面仅从几个方面谈一下信息化教学和资源库建设。 一、多媒体和国际互联网是实现信息化教学与资源建设的重要手段; 计算机从诞生至今已经经历多次的飞跃,能够处理文字、声音、图片、影视、三维动画等多种媒体信息,这就意味着多媒体.计算机几乎能同人的所有感官进行交流和对话,这不仅 大大扩展了计算机的应用范围,而且从基础上引发了阅读、写作、计算等方式的历史变革,因此,多媒体计算机从客观上具备了充当多媒体教师的角色。 计算机是思维的工具,是人脑的延伸。然而单个计算机的容量和功能毕竟是有限的,无法和蕴藏着巨大潜能的人脑相比,而国际互联网却通过全球计算机的互联,将古今中外全人 类的智慧汇集到网络系统中,这不仅延伸了个体大脑的思维活动,而且也创造了一个外化的、 每时每刻都在急剧发展的全人类大脑,每个社会成员只要能同它“联网”,就能迅速扩充自身 的知识和智慧,相反,不能利用网络资源的人将变得孤陋寡闻。 因此,要把信息化建设的工作纳入到学校的工作计划中,做到“全员参与、全面发展”。

信息化教学资源的意义

信息化教学资源的意义 教学实践表明,有效地利用数字化教学资源,对于学生学习能力以及问题意识的培养乃至怀疑精神的塑造具有重要意义。学生通过对数字化教学资源的真正利用,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与发现的兴趣,是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和创业能力极佳的路径。数字时代年轻一代所具有的优势通常超过年长者,这种并非个体性因素造成的优越,已越来越得到认同,这也是人类在数字化革命中所取得的最重要的收获之一。数字文化所自然生成的DIY学习理念已成为一种网络的标识性的文化符号。这种文化理念培养的往往是一种互动精神,而互动能协助孩子成长,培育其开发本身的价值,训练其判断分析力,评估力,批判力及帮助他人的能力。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在教学中应积极及时地引导学生开发和利用数字化教学资源,并由此培养学生的发现、思考、分析及判断能力。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背景和思维结构,根据学业的需要,自行斟选、组织相关教学资料和学术信息,并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得出自己的观点见解。 学生通过接触数字化教学资源,不仅可以获得建构知识的能力,而且还能得到信息素养的培养。建构知识的能力首要是自主学习能力的获得。通过对数字化教学资源的选取与利用等环节的实践,学生的学习从以教师主讲的单向指导的模式而成为一次建设性、发现性的学习,从被动学习而成为主动学习,由教师传播知识而到学生自己重新创造知识,研究表明,在数字化时代和信息社会,学生达到能够自主学习的重要的前提还取决于具有怎样的信息素养。让学生直接利用数字化教学资源,无疑是锻炼和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的大好机会,也是检验其学习能力、学习收获的最佳方式和途径之一。 相对于学生,教师面对数字化教学资源所感受到的不仅是便利,更多的是挑战。 首先,数字化时代,对教师的角色观念必须有新的认识和定位。在传统教学模式中,受制于条件,教学大都以教师为中心,教学结构是线性的,以教师的单向传播为主,多数情况下学生是被动的接收者,学习的自主性难以体现。教师的专业背景,知识取向和个人喜好等因素均对教学内容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因此在某种意义上说,教师在教学中处于中心和权威地位,掌握着主要的话语力。应该说,在信息化和数字化技术尚不发达的时代里,传统的单向传播式(也称广播式)的教学模式,几乎称得上是最佳选择,并在人类的教育史和文明史上起过并还在起着重要作用。但数字化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对以往的教与学的结构模式形成巨大的挑战,学习知识的渠道和媒介也不再是单一的,不仅有纸媒文化,还有电子媒介尤其是网络上的各种数字化知识和资源,都对教师的中心地位形成挑战。网络和信息面前人人平等,教师和学生具有同等的信息条件,面对同样的信息资源,这无疑给教师提出新课题。学生在利用数字化教学资源方面所表现出的优越性,教师不仅不能回避和视而不见,更应给予鼓励和激发,“弟子不必不如师”,教育的本质重在超越,这才是教育的本质性的目的和诉求。 其次,面对数字化时代教学的新挑战和新课题,教师必须有清醒的认识,同时也必须思考和实施新的对策与方法。面对新的教学形势和教学条件,教师一方面要积极激发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兴趣和创新创业能力,另一方面更应重新确立教育教学的侧重点。由于教师与学生面对的是同样的数字信息资源,教师必须将教学内容重点定位在学科和课程的前沿性和前瞻性上,在教学中适度加入自己通过研究分析归纳,对学科与课程的重点问题做出自己的整理、评价和前瞻,并将本学科中出现的前沿性问题加以介绍讲解,这不仅有利于学生形成敏

信息化教学资源

1.信息化教学资源在课前、课中、课后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您所任教学科举例说明。 课前作用: 1、帮助备课:优化教学资源,更加形象化、生动化学科。 2、扩展教材:利用网络,搜索所需要的学科资源,利用多媒体辅助设备,做出适合课堂使用的PPT课件。 高中美术学科自己所属的学科性质,更加需要借助信息化教学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以PPT课件的图片、动画来辅助相对枯燥的书本文字;另外通过网络资源,添加书本以外的知识点作为辅助进行教学,丰富了教材。例如书本上的美术作品多数为现代艺术作品,而通过信息化,利用网络搜集一些当代美术作品,让教材更加“年轻化、时代化”。 课中作用: 1、使得学生更直观地理解美术鉴赏活动,使枯燥无味的书本知识变得有趣。 2、教学内容丰富、生动、多样,易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了课堂效率。 对于高中美术学科,自身所属的学科性质,单一的书本教材是满足不了学生的求知心理,结合信息化教学,能更好的直观的让学生领悟艺术学科的魅力。例如第一课,对于课本介绍的美术六大类,通过信息化教学,在PPT课件中加入798艺术区的绘画、书法、摄影、建筑、设计、雕塑作品,以新兴艺术形式的作品,让身处特定年龄段的学生得到更加直观的理解,使枯燥无味的书本知识变的有趣。图文并茂的课件,大大吸引了学生的关注率,激发了学习热情,达到了提高课堂效率的目的。 课后作用: 1、利用信息化手段完成作业,增强学生动手能力:教学的信息化,相对应课后作业的信息化提交,与学生产生互动,同时还使学生掌握了信息化操作的新技能。 2、合理利用网络资源促进自身学习,并积极与其他同学进行交流:通过信息化教学引导学生朝着网络的积极一面进行辅助学习。 课下与学生互动交流,建立美术鉴赏艺术群,可以推荐自己喜欢、欣赏的艺术作品,共享出来,一起讨论点评,快捷方便,加强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增多了学生间的交流,锻炼了人际交往、交谈的能力。 2.结合您所任教学科,谈谈您对“教育技术还能做什么?”这一问题的感想。 一、打破传统教学模式,创设新颖教学情景,激发学生积极参与的浓厚兴趣。 多媒体教学以生动形象的画面、清晰多样的文字、动感十足的动画加之丰富多彩的背景音乐,创设出新颖独特的教学情景,首先吸引了学生的目光,带给学生视觉冲击,从而吸引学生全身心贯注投入课堂,让学生充分体会所见所听所感的真实性,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进而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充分挖掘学生的思维潜能使学生在愉悦、轻松、充满活力的氛围中获取知识。 一堂动漫课的展开,让学生们欣赏精心选取的《飞屋环游记》的片段,以动漫欣赏的模式让学生了解了此次课程的内容:动漫设计的重点—人物形象设计,

学校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方案

曲靖财经学校 学校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为增强学校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促进信息化教学资源与课堂教学有机整合,全面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稳步提高教学教学质量,响应教育厅推进的信息化教学资源应用的号召,特制定本计划。学校信息化建设的目标是:让信息化建设与学校发展同行,以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现代化,用交互的信息技术手段架构师生互动的平台,促进信息化教学资源综合运用良性发展。 二、领导小组 为保障工作有序开展,学校成立信息化教学资源应用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全面负责信息化教学资源应用工作。 副组长:落实学校信息化教学资源应用工作中各部门人员的分工与合作。 成员:1、信息化教学资源平台建设与管理、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训、信息化教学设备资产管理。 2、运用信息化教学资源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3、运用信息化教学资源进行教师网络教研与专业提升。 4、运用信息化教学资源进行学生德育教育及家校互动。 5、运用信息化教学资源进行教师网络办公及后勤保障。 6、信息化教学资源设备维护、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工作档案管理。 三、方法步骤 1、学习讨论准备阶段:确定信息化教学资源应用领导小组成员及分工。确定信息化教学资源工作实施方案。领导小组成员通过外出考察、自主学习、集中学习、交流讨论等多种形式,对此项工作达成共识,提升领导小组成员的信息素养与信息化教学能力。 在全体教师中进行宣传动员,鼓励有能力的教师先行摸索并大胆进行教学尝试。

2、初步尝试阶段:对全体教学人员进行信息技术应用培训、交互式电子白板在教学中的高级应用培训。在每个教研组内确定两至三名信息化教学中坚教师,带动和提高以年级组为单位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在课堂教学中有效使用信息化教学资源、在运用网络平台开展网络教研。建设信息化教学资源应用平台,将现有的网站、文件服务器中的相关功能,分解为校门户网站(新闻类)、信息化资源平台(数据类)、网络教研平台(包括论坛、博客、分学科教研栏目)和视频服务器系统等四类,并完成测试,保障正常使用,打造数字化校园。 3、提高阶段:在全体老师中定期举办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竞赛活动,以赛代培,促进全体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与信息素养的提升。完善信息资 源库,及时收集整理校内外信息化资源,充实教学资源库。在学校常理和德育教学中运用资源平台,开展员工互动、师生互动、家校互动。 4、全面实施:利用信息技术,加强校际、区际互通,增强资源共享。开展信息技术、资源建设、网络教研等相关课题研究。 四、实施情况 (一)优化环境,丰富资源,使信息化工作向纵深发展。 1、加强信息化环境建设与管理,在设备运用上不断创新。 学校在信息化发展过程中,硬件建设已经实现所有班级安装上了多媒体展台、电子白板等多媒体教学设备,将要实现教师办公实现人手一机,更新计算 机教室设备,在专用教室内配备上多媒体教学设备。为了深化应用,提升应用效果和水平,在不断完善学校网站的同时,安装能为学校各职能部门、教师、学生提供服务支持的校园网络应用软件平台---信息化资源教学资源平台,系统的建设和使用,将为我校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运用现代化手段改进课堂教学,提高教学的效率和教学质量提供有利条件。同时为教师开展生本研究、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学生自主学习、网络环境下的新课程学习创造必要条件。完善后的信息平台应用,综合起来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功能:辅助教师教学,拓宽教育资源提供网络服务,共享系统资源;提高信息能力, 更新教学 方法加强互动交流,互帮互助互学;实现无纸办公,提高工作效率开放内外窗口,树立学校形象。 2、丰富完善资源整合平台,夯实学校教育信息化的基础。 资源建设是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根本所在,有效利用、完善教育资源整 合平台是学校信息化建设的基础工程。我校正在建立教育资源共享模式,通过学校的资源平台,将更多老师或校外的教育资源纳入学校的教育资源系统,解

信息化教学资源

第一章 信息化教学资源基础 本章要点 理解信息化教学资源的概念。 能够对信息化教学资源进行分类。 理解信息化教学资源的特点。 了解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应用范围,熟练使用信息化教学资源。 理解信息化教学资源选择过程中各个制约因素的意义,能够正确理解信息化教学资源选择过程中的基本原则。 能够依据具体的教学需求,制定科学合理的信息化教学资源选择计划表。

第一节 认识信息化教学资源 本节主要介绍信息化教学资源的概念,阐述信息化教学资源在教学中的作用,讲授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分类。通过本节的学习,您将掌握信息化教学资源的概念、分类,并初步认识到信息化教学资源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王老师是沈阳市某实验中学的数学老师,今天他上数学课,讲授北师大版教材中“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这一课。首先,王老师展示了关于全等三角形的一些图像,如图1-1所示,要求学生判断哪些是全等图形。 信息化教学资 源基础知识与 实践 信息化教学资源 的概念与分类 信息化教学资源的物点与作用 信息化教学资源的选择与应用 信息化教学资源的选择依据 信息化教学资源的选择计划 信息化教学资源的特点 信息化教学资源的作用 信息化教学资源 的概念 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分类

图1-1 全等三角形 接下来,王老师引导学生回忆全等三角形的概念以及基本性质,当学生回答后,王老师展示了如图1-2所示的文字内容。在拓展知识中,王老师重点介绍了三角形的稳定性。为了揭示三角形的稳定性,王老师制作了如图1-3所示的动画(图1-3为动画的展示画面),分别利用鼠标拖拽三角形和四边形的边,分析其变化情况,形象地揭示了三角形的稳定性。 图 1-2 全等三角形的概念 图 1-3 三角形的稳定性 就这样,在王老师的授课中,时而利用图片展示客观的事物;时而利用文字揭示重点内容和难点,以及重要的提示信息;时而利用动画演示复杂的原理,使得课堂教学有声有色,不仅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也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和效果。 本案例讲述了王老师讲授“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的一些细节。通过这些细节可以发现真实的图片能够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必要的文字提示能够促进学生对重点知识的记忆;动画能够拓展学生的生活体验、揭示复杂的原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信息技术正在改变课堂教学,而支撑这种改变的重要元素就是信息化教学资源。也就是说,信息化教学资源已经成为课堂教学的重要元素。 一、 信息化教学资源的概念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各类教学媒体也不断发展,教学媒体日趋多媒体化和网络化, 并越来越丰富,从而形成了具有信息时代特色的信息化教学资源。一般来说,信息化教学资源可以从广义和狭义两个角度去界定。从广义来讲,“资源,顾名思义,是一切可被人类开发和利用的物质、能量和信息的总成。教学资源指的是在学校教学过程中,支持教与学的所有资源,即一切可以被师生开发和利用的在教与学中使用的物质、能量和案例分析

信息化教学与资源库建设

信息化教学与资源库建设 【摘要】在教育信息化指导下,按照新课程标准,冲破学科传统本位,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系统进行学科信息化资源建设与教学应用,强调信息技术与学科之间的有机整合..,根本实 信息化教学。 【引言】教育信息化是以信息化教育进课堂为目的,广大教师和学生通过对信息化教学的感受和消化,不断积累和总结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经验和学习经验,全面实现课堂教学的信息化,最终形成信息环境下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模式…… 21世纪,我们已经步入了一个信息化的时代,以多媒体和国际互联网为代表的当代信息技术正以惊人的速度改变着人们的生存方式和学习方式,并导致教育的网络化、个性化与信息化。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努力实现基础教育跨越式发展,已经成为我国基础教育事业发展的战略决策。 基于这个出发点,如何应对教育的信息化,如何在信息与网络环境下发展素质教育、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严峻的课题,作者从事信息化教学几年,总结了一些经验和教训,下面仅从几个方面谈一下信息化教学和资源库建设。 一、 多媒体和国际互联网是实现信息化教学与资源建设的重要手段; 计算机从诞生至今已经经历多次的飞跃,能够处理文字、声音、图片、影视、三维动画等多种媒体信息,这就意味着多媒体... 计算机几乎能同人的所有感官进行交流和对话,这不仅大大扩展了计算机的应用范围,而且从基础上引发了阅读、写作、计算等方式的历史变革,因此,多媒体计算机从客观上具备了充当多媒体教师的角色。 计算机是思维的工具,是人脑的延伸。然而单个计算机的容量和功能毕竟是有限的,无法和蕴藏着巨大潜能的人脑相比,而国际互联网却通过全球计算机的互联,将古今中外全人类的智慧汇集到网络系统中,这不仅延伸了个体大脑的思维活动,而且也创造了一个外化的、每时每刻都在急剧发展的全人类大脑,每个社会成员只要能同它“联网”,就能迅速扩充自身的知识和智慧,相反,不能利用网络资源的人将变得孤陋寡闻。 因此,要把信息化建设的工作纳入到学校的工作计划中,做到“全员参与、全面发展”。

浅析信息化教学的重要性

浅析信息化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 青州市云门山街道青龙回民小学江爱美赵忠云摘要:信息化教育是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新教育体系,包括教育观念、教育组织、教育内容、教育模式、教育技术、教育评价、教育环境等一系列的改革和变化。信息化教育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与方法的研究与实践,必将推动中国教育改革进一步向纵深发展。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育模式创新人才 计算机网络的飞速发展日益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和学习方式。从全球范围来看,信息化教育的改革浪潮一浪高过一浪。信息化教育是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新教育体系,包括教育观念、教育组织、教育内容、教育模式、教育技术、教育评价、教育环境等一系列的改革和变化。 一、信息化教育具有以下显著特点: (1)教材多媒体化。教材多媒体化就是利用多媒体技术,建立教学内容的结构化、动态化、形象化。越来越多的教材和工具书变成多媒体化,它们不但包含文字和图形,还能呈现声音、动画、录像以及模拟的三维景象。 (2)资源全球化。利用网络可以使全世界的教育资源连成一个信息海洋,供广大教育用户共享。它有许多类型,包括教育网站、电子书刊、虚拟软件库、新闻组等。 (3)学习自主化。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日益得到认同,利用信息技术支持自主学习成为必然发展趋向。事实上,超文本/超媒体之类的电子教材已经为自主学习提供了极其便利的条件。 (4)任务合作化。学生通过合作方式完成学习任务也是当前国际教育的发

展方向,信息技术在支持合作学习方面可以起重要作用。 二、信息化教育的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育观念、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指导下的教学过程的稳定结构形式。教学过程中主要包含教师、学生、教科书和媒体四个因素,这四个要素相互关联、相互作用形成稳定的结构形式。 现代信息技术的教学模式是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教师是学习主体的帮助者、引导者与促进者。由学生、教师、教学信息、学习环境构成了信息化教育的教学模式结构。信息化教育的教学模式可描述为,以学生为中心,学习者在教师创设的情境、协作与对话等学习环境中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学习环境包括“情境”、“协作”、“会话”等要素。情境必须有利于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和学生是互动关系,正所谓教学相长。传统教学模式是选择适合教育的学生,而信息化教学模式是选择适合学生的教育。教学模式的改革和创新与教学设计是密不可分的。信息化的教学模式必然要求有高质量的信息化教学设计与之相适应。 三、信息化教学设计 在教育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设计,简称为“信息化教学设计”。具体说,信息化教学设计是运用系统方法,促进以学为中心的学习方式的转变,充分地、恰当地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科学地安排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和要素,以实现教学过程的最优化。信息化教学设计包括教学计划的设计、教学计划的执行、教学活动的评价与反馈。信息化教学设计的目标是帮助全体教师在自己的日常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创新

信息化教育资源在幼儿园教学中的应用

信息化教育资源在幼儿园教学中的应用 一、信息化教育资源在幼儿园教学中应用的优势: 1、教育资源的直观性,便于幼儿构建更有效的学习经验。 ①信息化教育资源新颖生动、感染力强,是一种模拟性、启发性的直观手段。 ②打破时间、空间的限制,对于许多平时不易见到的现象或幼儿难以理解的知识,能为其提供图、文、声、像并茂的多种感官综合剌激。 ③能够化静为动、化繁为简、化虚为实,使枯燥的知识趣味化,抽象的语言形象化,深奥的道理具体化。 2.教育资源的游戏性,引发了幼儿主动学习的欲望,实践证明,在信息化教学中幼儿能更加。 3.教育资源的丰富性,为幼儿自主探究提供了源泉。 4.资源操作的简易化,便于创建“智能化”的教育环境。 二、信息技术和资源运用应注意的问题 1、不能过度依赖信息化资源,而忽视了玩教具的使用以及幼儿在生活中的学习。 2、不要过分强调信息技术和资源的作用,而忽略教师教育活动中的主导地位。 幼儿是活动的主体,教师是主导,信息化教育资源是辅助,教师要注重与幼儿进行情感交流,关注孩子在活动中的表现和需要,并及时的给予回应,适时适当的呈现资源。 开始部分→吸引幼儿的注意,导入活动 基本部分→解决教学重点、难点 结束部分→拓宽幼儿的想象空间,鼓励幼儿继续探索 3、要关注教师现代教育技能和素养的培养,提高幼儿园教育教学的有效性。

让信息技术真正发挥促进教育现代化、提高管理效能、促进幼儿园教育教学快速发展的积极作用,切实提高教学活动的有效性,促进幼儿在体、智、德、美各方面全面协调发展,为幼儿后继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刘宇 2014年6月6日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

浅谈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应用和整理

浅谈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应用和整理 教育资源较为宽泛的讲是指对教育和教学活动有帮助的环境、师资、教材、教具等的总称。 教育资源是一个相当丰富的整体系统,资源的性质不是静止不动,而是充满个性体验,通过个体活动发现、完善并不断创造的鲜活和有灵性的。他们蕴含于教材、教师学生的生活、教学活动等方方面面,关键在于如何去发现、挖掘、整理和运用。尤其是对于优质教育资源的应用,优质资源是以国家教育资源中心为主,以各省市教育资源中心和一些特定的教育软件公司为辅的机构结合各学科、各年级阶段的学生开发的教育资源。称其为优质资源是因为,这些资源开发机构是专门开发教育资源的,它们有优秀的教师队伍和教育专家为支撑,有较为先进的制作设备和一流的制作技术。可以说这些资源无论从教学设计、教学内容的组织、界面、效果质量等方面来说都是优秀的。这些资源更切合教学实际,更方便教师使用。 信息化教育资源能给课堂注入新活力,从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与主动性,最终提高教学质量。利用信息化资源进行学科教学整合,可以实现现代信息工具与其他传统教学工具之间的优势互补,发挥整体效益。解决传统单一教学手段难以使学生全面理解、掌握知识的缺陷。通过与学科教学的整合,还能提高教师的教育科研素养和现代信息素养,提高教师的教学与教研水平,提高整个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利用,将成为教师和学生共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究问题、获取信息、整理信息、利用信息、解决问题的学习过程,促进教法改革,构建新的教学模式,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习动机、鼓励合作学习、创设自主学习情境,为教师和学生的终身发展提供有效的途径。信息化资源教学应用模式有课堂演示、个别化学习、模拟实验、训练复习、教学游戏、网络课堂等。 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应努力整合信息化教学资源,开发校本课程资源。因此教师应在自己本职工作的基础上收集整理教学资源包,建立个人资源库。从本质上讲,教师个人资源库就是一个文件夹,包括了电子教材、教学设计、教学课件、教学积件、课件资源、教学实录、教学评价(自评、互评与他评相结合)、教研论文、等系统教学资料,是教师对某学科中某课题进行深刻研究、拓展教学、课后反思的全方位概括。个人资源库可以利用建立文件夹的方式,来建立本地个人资源。还可以利用浏览器收藏夹,来建立个人网络资源库。建立好的个人资源可以用局域网共享、移动存储器或网页上传来实现资源的共享交流. 随着我国的教育信息化进程的加快,我们教师更应该在教学过程中广泛应用以电脑多媒体和网络通讯为基础的现代化信息技术,要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观念,要随时随地学习新知识,培养新技能。只有占据教育信息化的制高点,才能驾驭现代教育教学,才能适应教育信息化的时代要求。

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

(四)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 1、建设目标 通过三年建设,进一步完善网络基础设施,保障网络运行更加畅通、稳定和安全。围绕物流专业及专业群建设中形成的信息标准、精品课程、多媒体课件与素材、教学视频、教学案例、虚拟过程库等优质网络教学资源,大力开发数字化教学资源,实现优质教学资源的海量存储及共建共享,为学校教学资源库建设提供技术服务。文献资源建设以服务教科研、拓展学生学习空间、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山西区域社会经济转型发展对图书文献信息的需求为目标,构建“以读者为中心”,纸质图书和电子资源合理配置的馆藏资源体系。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开发虚拟教学环境和虚拟生产过程等,提高实践教学和技能培养。同时与企业互动,实时把企业的工作、生产信息传送到课堂中,满足学生、教师、企业相关工作人员随时、随地、随需的产学研需求。 2、建设内容 围绕物流专业及专业群建设,进行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数字化服务平台建设、网络教学平台建设、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校企合作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文献资源建设、图书信息集成管理软件和自动化网络设施更新建设、电子阅览室建设、多媒体阅览室建设。 (1)网络基础设施建设 在现有网络基础上,提高联通和教育科研网带宽,通过扩充和完善网络主干设备和汇聚层设备,实现双路核心、万兆主干,千兆桌面;部属防火墙、网络监控、流量分析、漏洞扫描、入侵防御、WEB安全防护、审计认证等完整的安全防范体系;建设数据中心,实现网络资源的海量存储和数据备份,建成一个接入方便、高速稳定可靠,能够满足教学、科研、管理、社会服务需要的网络支撑平台。 ①网络运维设施建设 将网络带宽提高到200M,网络覆盖到学校各个脚落,保障校园网用户对信息资源访问的需求。将校园网主干建成万兆双核心、双链路的双星型架构;增加高性能汇聚交换机,实现对校园网各接入单元的灵活控制。购置核心路由器,增加业务运维管理系统,在提高网络服务性能的同时不断提高网络监控能力,实现校园网络高速稳定的运行。 ②网络安全体系建设

教育信息化的意义

教育信息化的意义表现在: 1.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步骤教育信息化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步骤。没有教育的信息化,就不可能实现教育的现代化。教育信息化极在夺促进了教育现代化的进程。 2.有利于全体国民素质的提高教育信息化的实施、以现代信息技术建构的开放式远程教育网络的实现,使受教育者的学习不要受时间、空间的限制,改变了以学校教育为中心的教育体系,保障了每一国民接受教育的平等性。这种开放式的教育网络也为人们实现终身学习提供了保障。教育信息化为全体国国民提供了更多的接受教育的机会,教育信息化对全体国民素质的提高具有重要的意义。 3.促进创新人才的培养教育信息化为素质教育、创新教育提供了环境、条件和保障。学生利用教育信息化的环境,通过检索信息,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创造信息,实现发现学习、问题解决学习,实现知识的探索和发现,这对创新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 4.促进教育理论的发展教育信息化是教育的一场重要变革,在这个过程中必将出现许多问题,许多现象需要我们去解决、去认识,这些问题的解决,认识将有效地推动教育理论的发展。教育信息化的过程是信息科学在教育中不断应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现出的许多问题,许多现象往往需要用信息科学的理论、方法才能进行解决,才能予以深刻的认识。在这个过程中将孕育着一门新兴的学科――教育信息科学的发展。教育信息科学是一门利用信息科学的理论、广泛研究学习过程的教育理论,是一门关于教育的信息科学。 5.促进教育信息产业的发展教育信息化的过程是一种信息技术、信息机器在教育中广泛应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必将极大地推动教育信息产业的发展。全国有60 多万所学校,有上亿的学生,在这些学校全面地实施教育信息化,对我国的信息产业,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孕育着一个极大的商机,提供了一个很大的发展机遇。

教学信息化建设项目论证报告

教学信息化建设项目论证报告 一、项目名称:教学信息化建设 教学信息化是指以高校教学环境建设、资源建设和组织建设信息化为基础,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现代教育思想、方法和手段进行的教学活动。教学信息化建设主要包括三个层面的内容,教学基础平台信息化、教学资源信息化和教学管理、教学过程信息化。 二、我校教学信息化现状长期以来,红河学院一直把教学信息化建设作为学校建设的重点,取得了一定的成绩。1998 年学校在省内高校中率先建成校园网,同年,依托校园网的建设,学校自主开发教务管理信息系统,正式推行学分制教学改革。2006 年开始实施校园网络改扩建工程,2007 年新一代万兆级校园网正式开通使用,全面拉开了教学信息化建设序幕。2008 年正方教学管理系统投入使用,目前我校正着手引进网络教学平台,教学资源信息化层面相关教学资源现已着手引进和开发,学校信息化水平迈上新台阶。 经过多年努力,我校的教学信息化建设取得一定的成绩,但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发展和教学信息化建设的内涵的延伸以及学校教学信息化建设的需求,从教学信息化建设的三个层面来说,我们认为教学基础平台信息化和教学管理、教学过程信息化的建设对我校尤为急迫重要。 三、建设目标该项目围绕教学基础平台信息化和教学管理、教学过程信息化两个层面开展建设工作,通过教学基础平台建设增加相关的网络基础设备和安全设备,优化网络结构、加强我校的网络与信息安全性能,为教学管理、教学过程信息化提供良好的硬件保障;拟采用蓝鸽网络化语言学科平台构建用于支撑我校语言网络化教学模式改革创新和学生自主学习的语言平台;拟采用杭州正方软件股份有限公司基于SOA(Service-Oriented Architecture )的教学信息化平台及解决方案,加强教学管理、教学过程信息化建设。

信息化资源在教学中的有效应用

《信息化资源在教学中的有效应用》开题报告《信息化资源在教学中的有效应用》 开题报告 课题编号:JXKT-XJ-04-020 吴忠市利通区板桥中心学校武淑君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一)背景 当今,人类社会正全面进入信息时代,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现代化已成为我国教育改革的重要战略。信息化教学资源已成为现代教学的有力支持,具有其他教学手段无法比拟的优势,比如:再现场景、渲染氛围、简化步骤等等,信息化教学资源在教学中充当着更多的中介作用,对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等都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如今充分使用信息技术已成为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需要、课程改革的需要、更是学校进一步发展的需要。 1.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需要:当前信息技术迅猛发展,对传统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也为教育现代化的实现提供了技术支撑。信息化普及实现了办公现代化,优化了课堂教学,为课堂带来更加实用的辅助作用。 2.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新世纪以来,我国中小学教育领域正在进行以“课程改革”为中心的教育改革,这次课改为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信息技术在辅助教学方面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应用的情况和效果却存在一定问题:有些教师不能恰当使用信息技术,无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也有不少教师使用信息技术时没有针对重难点设计内容等。那么如何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为学生创设情境、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如何有效地运用信息技术和课堂教学,突出教学重点与难点这是摆在我校教师面前的现实问题,也是我们孜孜探索的一个现实而又紧迫的课题。 3.学校进一步发展的需要:我校地处吴忠市城郊,是一所村级完小,学校已经将信息技术引入了课堂,今年乘着市教育局“三通两平台”网络建设的东风,我校也已实现了“班班通”,学校出台了一系列管理、使用、维护措施。教师通过早期的培训,对信息技术已经有

浅析教学信息化带来的好处

浅析教学信息化带来的好处 南玉子中心校杨爱莉 信息化教学是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与教学实践相结合产生的新教学形态。本文围绕信息化教学论述了信息化建设的内容和教学模式的转变,对信息化时代的学校教学行为进行积极的实践与探索。 关键词: 信息化教学;教学模式;教学实践 正文: 一、传统教学存在的问题 传统的教学模式本质上属于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课本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这种模式的基本程序是:激发学习动机一复习旧课一讲授新知识一巩固运用一检查评价。这种模式的优点是有利于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有利于教师对课堂教学的组织、管理与控制;但它存在一个很大的缺陷,就是忽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不能把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很好地体现出来。把学生当作灌输的对象、外部刺激的接受器、前人知识与经验的存储器,忘记了学生是有主观能动性的、有创造性思维的活生生的人。学生认知主体的缺失使学生的发散性思维、逆向性思维被束缚、被禁锢,敢于冲破传统的新思想、新观念被扼杀,大胆想象的翅膀被折断,学生的主动性无从发挥。这就等于从基底上移走了具有创新思想和创新能力的人赖以孕育、滋生和成长的全部土壤,创造型人才的培养就成了难以实现的空中楼阁。不难想象,作为认知主体的学生如困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处于比较被动的地位,难以达到比较理想的教学效果,更不可能培养创造型人才,这就是传统教学模式的最大弊端。 二、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信息化教学的模式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是陕西省优秀教学改革试点专业,近年来围绕信息化教学,开展了多方位的教学改革试点,形成了新的教学模式,对信息化教学进行了积极的实践与探索。 1、基于学分制的人才培养模式由于我校信息化建设在硬件与软件两个层

信息化教学资源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docx

信息化教学资源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英语课堂教学过程包括课前预习,课中提高,课后巩 固,由于很多家长英语水平较差(或是不在家中),不能很好 给孩子进行课后辅导,为此,老师正确实施信息化教学资 源在英语课前与课后运用,能有效帮助学生提高课中学习效 率,巩固知识与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英语课程信息化教学资源包括课堂多媒体课件PPT、导学案、英语情境视频、云资源学习平台等。随着信息化技术 的发展,英语课堂教学模式与学习过程也随之发生了巨大的 变化。我结合自身的英语教学,从以下几方面阐述信息化教 学资源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一、英语情境视频实施创设特定的学习环境 教师通过微视频教学,呈现不同的英语学习环境,让学生 身临其境;丰富学生阅读环境让学生学到更多的信息知识。例如:8A unit5 Giant pandas Read-ing―― the growth of giant pandas and facethe serious environment 这课教师通过一个简 短的微视频进行讲解,能够激起学生进一步学习的愿望,唤 起学生爱的共鸣,达到教学的升华;有利于学生理解记忆, 对学生阐述课文有很大的帮助。 二、多媒体课件实施激发课堂探究学习兴趣 学生对英语学习没有特定的语言环境,久而久之就会消

退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再加上考试难度的提高,使得越来越 多学生对此科目感到乏味。教师的教学任务繁重,一方面要 完成上课的任务,课上的知识点还要讲解到位,要加以习题 练习,学生在学习这么多知识时疲惫就会使自己开小差。另 一方面,学生在校时间长,学习科目逐年增加,学习内容广 泛,促使学生对个别科目兴趣的简化。因此,利用多媒体课 件进行教学势在必行。例如:8A unit4 DIY 这一个单元,教师就可以把自己亲手制作的物品通过多媒体课件呈现出来,如 制作三明治First, pick a piece 0f bread.Thenput some tomato souce on it.Next.putsome ham and vegetables on it.Finally ,putanother piece of bread on top of it,这样节省教师上课的时间,又可以使学生一目了然,了解整个制作过程,有种想要 课后试一试的冲动,教师同样可以给学生课后思考空间,让 学生课后动起来。 三、导学案实施能高效内化课堂学习知识 导学案的学习不仅仅可以体现在课堂上,而且还可以在 课前和课后的运用。课上学生由于自身的语言学习能力以及 接受能力各有千秋,因此,在学习中会遇到不同的麻烦,教 师就必须采取措施来提高教学的效率,导学案就是其中的一 种手段,来减少学习差距。能够让学生在同等时间内接受相 同的内容,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课前和课后,英语学习又 有着特殊性,因此对英语教师的要求就更加苛刻,学生要加

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综合平台项目建设方案

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综合平台项目建设方案——基于专业教学资源库与在线开放课程的建设与应用

目录 一、建设背景 (3) 二、总体思路与目标 (3) 三、标准建设 (4) 四、平台建设 (6) 4.1素材中心 (6) 4.2微课中心 (8) 4.3课程中心 (9) 4.4专业园地 (10) 4.5 个人空间 (11) 4.6移动学习系统 (12) 4.7 绩效评估系统 (12) 五、预期效益 (14)

一、建设背景 学校在教育信息化发面,经过这几年的发展,获得了长足的进步。为进一步提高专业教学内容和教学资源的系统性和前沿性,充分体现专业课程与时俱进的构建思想,需以专业教学资源库和在线开发课程建设及应用为抓手,完善课程体系,充实教学内容,丰富教学资源。通过教学资源库和在线开发课程的建设及资源共享平台的运行,将进一步充实专业的教学资源,提升教学内涵,将学校重点专业打造成为教学资源丰富、教学内容特色、教学方式独创、教学质量显著的优势专业,并在省内乃至全国保持领先地位奠定良好基础。 二、总体思路与目标 建设目标如下: 1.遵循国家标准,实现数字化学习资源建设的标准化、规范化。 2.构造能够满足教学资源建设长期持续发展的应用框架,实现支撑平台的集中化。 3.以专业为基础进行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建设和组织,并实现院校级各专业的资源共建、共享、共用,实现学校软资产的不断积累。 4.遵循“颗粒化资源、结构化课程、系统化设计”的组织建构逻辑,实现院校专业资源建设的一体化。 5.以应用数据为驱动,实现资源应用的教、学、管、考、评五大环节,同时为教务管理提供各类数据统计分析。 6.建立统一门户的在线学习系统,满足高职院校学生学习、专业教学以及企业员工技术培训与社会人员继续教育的需求。 平台建设总体思路主要包括8大功能模块:素材中心、微课中心、课程/培训中心、专业园地、学习工具、个人空间、学习社区和系统后台管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