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精品教案圆的面积

新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精品教案圆的面积
新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精品教案圆的面积

圆的面积(1)

教学目标:

1.学生经历操作、观察、填表、验证、讨论和归纳等数学活动的过程,探索并掌握圆的面积公式,能正确计算圆的面积,并能应用

公式解决相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2.学生进一步体会“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培养运用已有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

3.学生进一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受用数学的方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探索并掌握圆的面积公式,能正确计算圆的面积。

教学难点:体会“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

课前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教学例7

1.课件出示例7的上图及相关的文字。全班交流:图中的线段r在正方形中是什么?在圆中是什么?它的长度是多少?你能计算出正

方形的面积并用数方格的方法得到圆的面积吗?

2.课件出示例7下面的两幅图,学生计算并填表。

3.全班展示、交流:

⑴从表格中你发现圆的面积与它的半径有什么关系?

⑵如果不计算,直接观察例7中的三幅图,你能发现圆的面积与正方形的面积(半径的平方)有什么关系吗?

二、教学例8

1.课件出示例8题目,如果将圆等分成16等份,会拼成什么图形?

⑴同桌交流自己课前剪、拼的结果。

⑵全班展示、交流: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与原来的圆的面积

是什么关系?

2.如果将圆等分成32等份、64等份……拼成的图形会有什么变化?

2.如果将圆等分成32等份、64等份……拼成的图形会有什么变化?

⑶小组讨论、交流:拼成图形越来越接近什么形状?拼成的长方

形与原来的圆有什么联系?

⑷全班交流:①拼成的长方形的长、宽、面积分别与圆有什么

关系?

三、教学例9。

1.课件出示例9,全班交流:这个喷水器旋转一周喷灌的面积是什

么形状?求喷灌的面积其实就是求什么的面积?

2.学生独立计算。

3.全班交流:在算式中你是先算什么的?

四、巩固拓展

1.完成“练一练”。

2.完成练习十五第1、2题。

五、总结延伸

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疑问?

最新培智六年级数学教案上五

认识元角分 教学目标: 1、学生在观察人民币以及取币等现实情境活动中认识一元以内各种面值的人民币,知道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知道元与角、角与分之间的进率。 2、学生参与模拟购物活动,初步认识商品的价钱,学会简单的购物。 3、在取币、换币、付币、找币等购物活动中,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与他人合作的态度,以及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和难点: 元、角、分之间的进率。 教学准备: 模具:元角分 教学时数: 五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师:小朋友,过年的时候你们都会收到长辈们的红包啊?红包里面装的是什么呀?(钱)钱的作用可大了。老师啊,今天也准备了两个红包,里面也装了一些钱,老师啊打算把这两个红包奖给表现最棒的小朋友,你们想不想得到它?那就好好表现哦!

小朋友,每个国家的钱都有不同的名称,你知道我们国家的钱叫什么?(人民币)(硬币只是其中的一个部分) 师:小朋友真聪明。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部分人民币,认识人民币上的数学知识。 二、认识单位“元、角、分” (一)认识1元 (课件1元纸币)师:这张人民币你们认识吗?,是多少钱?你是怎么看出来是1元的? 小朋友看,1下面有两个汉字(壹圆),壹是大写的数字一,圆是人民币的单位。咱们现在一般写作这个元(板书:元)。 (课件旧版1元)这是1元吗?你这么知道的?像这种是旧版的1元人民币,咱们现在已经很少用了。 (二)认识1角 师:小朋友再看,下面这张是1元吗? 啊?1角呀!这儿不是明明有数字“1”吗?为什么不是1元? 哦, 1后边还有一个很特殊的字(角),你们看得真仔细!角也是人民币的单位(板书:角)。 (课件出示)1元和1角,尽管都有1,但是单位不同,差得可就远啦! (三)认识分 师:小朋友再来看,这是一枚硬币,硬币都是用金属做成的。 谁来当小老师来给我们大家介绍介绍?这枚硬币啊,是多少

苏教版五下数学教案全集

教学计划 一、对教材体系和内容的简要分析 本册教材共安排11个单元。 1、“数与代数”领域的内容是本册教材的主要内容,共安排7个单元,分成五部分。第一部分数的认识,有三个单元:第三单元“公倍数和公因数”,第四单元“认识分数”和第六单元“分数的基本性质”。第二部分数的运算,是第八单元“分数加法和减法”。第三部分式与方程,是第一单元的“方程”;第四部分探索规律,是第五单元的“找规律”。第五部分是第九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 2、“空间与图形”领域安排2个单元,一个单元是图形的认识,即第十单元的“圆”;一个单元是图形与位置,即第二单元的“确定位置”。 3、“统计与概率”领域安排1个单元,是第七单元的“统计”。 4、“实践与综合应用”领域共安排四次。“数字与信息”、“球的反弹高度”、“奇妙的图形密铺”、“画出美丽的图案” 二、基本要求 数与代数 1、揭示分数的意义,研究分数的基本性质。对分数进行通分和约分, 2、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分数加减混合运算以及应用运算律进行简便计 算。分数加减混合运算以及应用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的教学,能及时引导学生将整数加法的运算顺序和运算律推广到分数加法中,发展迁移能力。 3、教学简单图形平移后覆盖次数的规律。能逐步提高学生探索数学规律的能力。 4、用列表和画图的策略解决问题的基础上,用倒推(还原)的策略分析数量关系,解决问题。能进一步增强学生运用策略分析问题的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空间与图形 认识圆及其特征,知道圆心、半径和直径。能在具体情境中用数对表示位置或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 统计与概率 教学复式折线统计图,进一步丰富学生对表示数据方式的认识,逐步培养学生根据需要,有效地表示数据的能力。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教材分析 这一册教材内容包括:观察物体(三)、因数与倍数、长方体和正方体、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图形的运动(三)、分数的加法和减法、折线统计图、数学广角和综合与实践活动等。 本册修订后的教材,既有原实验教材的主要特点,又呈现出一些新的特色。 1.改进因数与倍数教学的编排,体现数学教学改革的新理念,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本册教材的编排既注意体现《标准》中关于因数与倍数教学与教材编排的要求,同时注重体现近年来有关这部分内容教学改革的经验首先,将以往教材“因数与倍数”的教学内容分散编排,安排在本册的两个单元里教学第二单元“因数与倍数”包括因数和倍数的意义,2、5、3的倍数的特征,质数和合数的含义等,重点是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这些重要的概念;在第四单元“分数的意义和性质”中,结合约分教学最大公因数的概念和求法,结合通分教学最小公倍数的概念和求法其次,注意所涉及的数的范围在1~100的自然数内,避免题目中的数目过大此外,在例题的安排、素材的选取、习题的设计等方面都采取了新的措施。 2.改进熟悉分数的编排,注意沟通知识间的联系,加强对分数意义的理解从本学期开始,学生将要系统地学习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四则运算同整数、小数知识一样,分数知识也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是进一步学习数学和其他学科所必需的基础知识分数的概念比较难理解,计算起来也比较

把分数划分为两个阶段教学第一段安排在三年级上册,借助操作直观,使学生对分数有初步的熟悉,虽然也出现了简单的分数大小比较和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分数的初步概念,给学生积累一些感性知识在系统认识了小数和初步认识了分数的基础上,本册将引导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概括出分数的意义,比较完整地从分数的产生、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等方面加深对分数意义的理解,进而学习并理解与分数有关的基本概念,掌握必要的约分、通分、分数与小数互化等技能,以及分数的加、减法计算在具体安排上,本套教材一方面注意体现《标准》所提倡的教学理念,提供丰富的学习素材,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阐述新的内容,给学生创设自主探索的空间。 3.提供丰富的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内容,注重动手实践与自主探索,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小学阶段空间与图形教学的主要目标是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与前几册一样,本册教材继续把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作为空间与图形内容编排的研究重点,在教学内容方面安排了“观察物体(三)”“长方体和正方体”“图形的运动(三)”。 4.加强统计知识的教学,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逐步形成从数学的角度进行思考问题的思维习惯 通过四年多的数学学习,在统计与概率方面,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知识,形成了一定的能力,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本册教材教学折线统计图,根据统计内容的调整,将单式和复式折线统计图集中进行编排,这样的编排有利于学生把握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思想,并根据折线的变化特点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最新版

第一单元:观察物体(三) 教材分析 观察物体是“空间与几何”这一领域的内容,在不同学段有着不同的要求。本单元的内容属于第二学段,通过观察、拼摆较为抽象的几何形体,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让学生能正确辨认从正面、左面和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形状。教材在编排上不仅设计了观察活动,而且设计了需要学生进行想象、猜测和推理进行探究的活动,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空间想像力和思维能力,为之后正式学习投影和三视图的有关知识奠定感性认识和基础。 学情分析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积累了丰富的观察物体的感性经验,并通过第一学段的学习,已经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而本单元在此基础上,还要求学生学会辨认从不同方位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和相对位置。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设计观察和拼搭等活动,为自己和学生准备好教具与学具。同时在进行观察和拼搭的活动中,要注意让学生真正地、充分地进行活动和交流。因为只有在活动的过程中,学生才能真正经历观察、想象、猜测、分析和推理等过程,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思维能力才能得以锻炼,空间观念才能得到发展。切不可让教师的演示或少数学生的活动和回答来代替每一位学生的亲自动手、亲自体验和亲自思考。要鼓励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与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在交流中理清思路,互相启发。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让学生经历观察和操作的过程,从中认识到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形状是不同的,能正确辨认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物体形状。 数学思考:能根据已有的图形,用各种方法拼搭相应立体图形,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问题解决:通过拼搭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推理能力。 情感态度: 1.通过选取熟悉的环境和物体作为观察对象,联系生活经验,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全册教案新(最新)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第一单元简易方程 第一课时方程的意义 学习内容: 教科书第1页的例1、例2和试一试,完成练一练和练习一的第1~2题。 学习目标: 理解方程的含义,初步体会等式与方程的联系与区别,体会方程就是一类特殊的等式。 学习重点: 理解并掌握方程的意义。 学习难点: 会列方程表示数量关系。 学习过程: 一、引: 教师谈话说明学习内容。 二、议: (一)教学例1 1.出示例1的天平图,让学生观察。 提问:图中画的是什么?从图中能知道些什么?想到什么? 2.引导: (1)让不熟悉天平不认识天平的学生认识天平,了解天平的作用。 (2)如果学生能主动列出等式,告诉学生:像“50+50=100”这样的式子是等式,并让学生说说这个等式表示的意思;如果学生不能列出等式,则可提出“你会用等式

表示天平两边物体的质量关系吗?” (二)教学例2 1.出示例2的天平图,引导学生分别用式子表示天平两边物体的质量关系。 2.引导:告诉学生这些式子中的“x”都是未知数;观察这些式子,说一说写出的式子中哪些是等式,这些等式都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3.讨论和交流:写出的式子中,有几个是等式,有几个不是,而写出的等式都含有未知数,在此基础上,揭示方程的概念。 三、练: 完成练一练 1、下面的式子哪些是等式?哪些是方程? 2.将每个算式中用图形表示的未知数改写成字母。 3.完成练习一第1题 先仔细观察题中的式子,在小组里说说哪些是等式,哪些是方程,再全班交流。要告诉学生,方程中的未知数可以用x表示,也可以用y表示,还可以用其他字母表示,以免学生误以为方程是含有未知数x的等式。 4.完成练习一第2题 5.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哪些收获?需要提醒同学们注意什么?还有什么问题? 6.作业 完成补充习题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等式的性质和解方程(1) 学习内容: 教科书第2~4页的例3、例4和试一试,完成练一练和练习一的第3~5题。

小学数学-圆的面积精选练习题

圆的面积练习精选 一、填空 1.一个圆形桌面的直径是2米,它的面积是()平方米。 2.已知圆的周长c,求d=(),求r=()。 3.圆的半径扩大2倍,直径就扩大()倍,周长就扩大()倍,面积就扩大()倍。 4.环形面积S=()。 5.用圆规画一个周长50.24厘米的圆,圆规两脚尖之间的距离应是()厘米,画出的这个圆的面积是()平方厘米。 6.大圆半径是小圆半径的4倍,大圆周长是小圆周长的()倍,小圆面积是大圆面积的()。 7.圆的半径增加1/4圆的周长增加(),圆的面积增加()。 8.一个半圆的周长是20.56分米,这个半圆的面积是()平方分米。 9.将一个圆平均分成1000个完全相同的小扇形,割拼成近似的长方形的周长比原来圆周长 长10厘米,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平方厘米。 10.在一个面积是16平方厘米的正方形内画一个最大的圆,这个圆的面积是()平方厘米; 再在这个圆内画一个最大的正方形,正方形的面积是()平方厘米。

11.大圆半径是小圆半径的3倍,大圆面积是84.78平方厘米,则小圆面积为()平方厘米。 12.大圆半径是小圆半径的2倍,大圆面积比小圆面积多12平方厘米,小圆面积是()平方厘米。 13.鼓楼中心岛是半径10米的圆,它的占地面积是()平方米。 14.小华量得一根树干的周长是75.36厘米,这根树干的横截面大约是()平方厘米 15.一只羊栓在一块草地中央的树桩上,树桩到羊颈的绳长是3米。这只羊可以吃到() 平方米地面的草。 16.一根2米长的铁丝,围成一个半径是30厘米的圆,(接头处不计),还多()米, 围成的面积是() 17.用一根10.28米的绳子,围成一个半圆形,这个半圆的半径是(),面积是()18.从一个长8分米,宽5分米的长方形木板上锯下一个最大的圆,这个圆的面积是() 19.大圆的半径等于小圆的直径,大圆的面积是小圆面积的() 20.一个圆的周长扩大3倍,面积就扩大()倍。 21.用三根同样长的铁丝分别围成一个长方形、一个正方形、和一个圆,其中()面积最小,()面积最大 二、应用题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 方程的意义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教案下册方程的 意义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1、2页,练习一第1~3题。教学目标 1. 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方程的含义,初步认识等式与方程的关系。 2. 使学生在观察、描述、分类、抽象、概括的过程中,经历将现实问题抽象成式与方程的过程,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数学模型,发展抽象思维。 3. 使学生在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感受探索的乐趣,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过程 一、认识相等关系,初步理解等式 1. 出示例1天平图(两边没有砝码)。 提问:认识天平吗?天平是用来做什么的? 2. 在天平的两边加上砝码。 提问:你看懂了什么? 学生可能想到:一边托盘内放了两个重50克砝码,一边放了一个重100克的砝码,两边一样重。 追问:不看两边托盘内放的东西,你知道两边一样重吗?能用语言描述两边物体的质量关系吗? 学生回答后,提问:怎样用数学式子表示两边物体的质量关系?(板书:50 + 50 = 100)追问:为什么用等号连接? 指出:像这样用等号连接的式子,就是等式,表示相等的关系。 二、认识方程 1. 出示例2天平图中的指针部分局部图(第一幅图)。 提问:看到这时的指针位置,你有什么想法?如果用式子来表示,还会选用等号写等式吗?为什么? 2. 出示完整的天平图。 提问:你能用语言描述两边物体的质量关系吗?怎样用式子表示?(板书:x + 50 > 100)

追问:x表示什么? 3. 依次出示例2第二、三幅天平图。 要求:先用语言描述天平两边物体的质量关系,然后用式子表示。 学生口述,教师板书:x + 50 = 150,x + 50 < 200。 4. 出示:2x = 200。 提问:根据这个式子,想一想天平两边的物体是怎样的?你能描述出来吗? 在学生描述的基础上,出示教材第1页例2的第四幅天平图。 5. 将式子分类,认识方程。 引导:我们来看刚才根据天平图所写的几个式子。在黑板上集中呈现5个式子的卡片: 50 + 50= 100 x + 50 > 100 x + 50 = 150 x + 50 < 200 2x = 200 谈话:你能把这些式子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吗?请大家独立思考,再在小组里先说一说。 学生的分类可能出现下面两种情况: ①将式子按照不同的连接方式(大于号、小于号或等号)分成三类。 引导:按照你的理解,你能找出哪些是等式吗? 学生口答,教师请学生根据他们的发言在黑板上移动式子卡片,将式子分类。 指出:根据大家的意见,我们可以把这些式子分成三类,也可以把这些式子分成两类,一类是用等号连接的式子,都是等式;还有一类是用大于号、小于号连接的,都不是等式。 教师对黑板上的卡片位置作如下调整: 50 + 50 = 100 x + 50 > 100 x + 50 = 150 x + 50 < 200 2x = 200 ②将式子按照是否含有字母x分成两类。 指出:这里用字母x表示未知数。 让学生在黑板上把另一套式子卡片分类排列,并指导学生按下面的方式排列: 50 + 50 = 100 是否含有未知数 x + 50 = 150 x + 50 > 100

小学数学圆的面积教学设计(供参考)

第三节圆的面积 【第一课时】圆的面积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理解圆的面积的概念,理解和掌握圆面积的计算公式,并能正确计算圆的面积,解答有关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通过猜想、操作、验证、归纳等活动,经历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培养学生观察、操作、分析、概括的能力,发展空间观念,渗透转化、极限等数学思想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自主探究圆面积转化的过程,培养学生大胆创新,勇于尝试,克服困难的精神,使学生体验成功的乐趣。 二、教学重点 正确计算圆的面积。 三、教学难点 圆面积公式的推导。 四、教学具准备 课件、学具。 五、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叙述:俗话说的好:“民以食为天”。餐桌是家家户户必不可少的。这不,小明家就新购置了一张圆形的餐桌。为了起到保护作用,妈妈给了他一个任务,让他去配一个与桌面相同大小的玻璃桌面。这可把小明难住了,这玻璃桌面该多大呢?【可使用圆的图片2】同学们,要想帮助小明解决他的问题我们需要用到什么知识呢?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圆面积的求法。(板书题目:圆的面积) 2.看到今天的课题,你都想知道什么? 3.什么是圆的面积?在哪?摸摸看。 (学生摸手中圆形纸片,并用手指出圆的面积) 过渡语:圆的面积怎样求呢?在这里,我们不妨先回忆一下其它图形面积的推导过程。(二)复习旧知识 1.你还记得我们已经学过了哪些图形的面积求法吗? (生: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

2.回忆一下,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我们是怎样推导出来的?(课件演示) 3.问:其它图形呢?(学生简要叙述其他面积推导过程) 4.小结:这样看来,当我们遇到新问题时,往往可以借助已有的知识进行解决。 (三)学习新课 1.请你猜猜看,圆的面积公式应该怎么推导出来? (生:转化成已知的图形进行推导) 2.怎么转化?想想办法。任意的分成几份行吗? (生:沿圆的直径将圆平均分成若干份) 3.下面请大家动手实际拼摆一下,看看自己的想法能否实现。请看活动要求: (1)以组为单位,先摆图形。 (2)看看拼出的图形的底和高与圆的关系,并推导圆的面积公式。 (3)有问题及时记录,以便讨论。 (学生动手拼摆并贴在白纸上) 4.你们遇到什么问题了吗? (生:边不是直的,是弯的)。 5.谁能帮助他解决这个问题? (学生谈自己的想法) 6.是的,边不是直的这可怎么办呢?我们已拼成长方形为例,当我们把圆平均分成四份,拼成的图形是这样的;把圆平均分成8份,拼成的图形是这样的;把圆平均分成16份,拼成的图形是这样的;把圆平均分成32份;拼成的图形是这样的。(课件展示) 【可使用圆的图片27】 7.同学们请你对比大屏幕上拼得的这几幅图,你有什么想法吗? (学生谈自己的想法) 8.看来,把圆平均分的份数越多,曲线越接近于线段,拼得的图形越接近我们所学过的图形。当分成无数份时,曲线也就变成了直线。这个问题解决了么?下面继续小组合作,推导圆面积计算公式。 (学生谈自己的想法) 9.汇报不同推导方法: 转化成长方形的: 长方形的面积=a × b 圆的面积=2 c ×r =π r × r =π r 2

(完整)培智一年级数学教案复习5以内的加法

培智一年级数学教案复习5以内的加法 教案说明:选自《全日制培智学校教科书数学》(第一册)《10以内的加法》这一单元中的《复习5以内的加法》,适合培智一年级学生。 复习5以内的加法 教学目标: 1.通过情景引导学生复习5以内的加法,巩固对加法意义的理解。 2.通过理解图例引导学生理解算式的意思,锻炼看图知意和语言表达能力。 3.能用学具计算加法算式,锻炼动手操作能力。 4.在数学活动中体验学习的快乐,培养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掌握4以内的加法算式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小朋友们,今天谁来和我们一起学习?(课件出示) 二、探索新知 1.看图知意 黑猫警长给我们带来了三个盒子,我们先打开第一个盒子。第一个盒子里面是什么?(课件出示)(训练C组的学生说“盒子里面有玩具汽车”,训练D组的学生说“玩具汽车”。)

红色汽车有几辆?(训练C组的学生说“有3辆红色汽车”) 蓝色汽车有几辆?(训练C组的学生说“有1辆蓝色汽车”) 那一共有几辆汽车呢?(训练C组的学生数数并说“一共有4辆汽车”)有3辆红色汽车,1辆蓝色汽车,一共有4辆汽车。你能再试着说说吗?(A组学生说,引导B组学生说) 那用一个算式怎么表示呢?(训练A组学生说) 是3+1=4,你能读读这个加法算式吗?(训练C组自己读算式,训练D组跟读算式) 这里的3指的是谁呢?1呢?4呢?(训练B组的学生说) 2.动手操作 现在打开第二个盒子,是一个加法算式,你会读吗?(训练C组自己读算式,训练D组跟读算式) 我们来摆一摆这个加法算式,你想怎么摆?(训练A组的学生说)(课件演示)先摆2个,再摆3个,一共是5个。 下面,由我们小朋友摆一摆了,就像老师这样摆,能吗? 先用雪花片摆一摆,摆完以后说说这个加法算式。(学生动手操作)3.课堂休息 你们知道黑猫警长是干什么的吗?现在我们来听一首歌,名字叫《黑猫警长》。(听歌) 黑猫警长是森林卫士,抓坏人,保护森林。 4.课堂小结 这就是我们所学的5以内的加法算式,我们一起读一读我们所学的加

新版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完整版

新版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完整版 第一单元简易方程 一、教学内容: 本单元教学方程的知识,是在五年级(下册)“用字母表示数”的基础上编排的。第一次教学方程,涉及的基础知识比较多,教学内容分成三部分编排。第1—2页教学等式的含义与方程的意义,根据直观情境里的等量关系列方程。第3—11页教学等式的性质,解方程,列方程解答一步计算的实际问题。第12—14页全单元内容的整理与练习。本单元安排了关于等式性质的内容,分两段教学:第一段是等式的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结果仍然是等式;第二段是等式的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零的数,结果仍然是等式。在每一段教学等式的性质以后,都及时让学生运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 二、教材分析: 教材首先结合具体的情境,认识等式和方程,了解等式与方程的关系;探索并理解“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学会解只含有加法或减法运算的简单方程。接着探索并理解“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0的数,所得的结果仍然是等式”,学生解只含有乘法或除法运算的简单方程;会列方程解决一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三、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掌握整数、小数的认识及其四则计算的学习,积累了较多的数量关系的知识,并学会了用字母表示数。我们在教学时,要让学生有效地参与学习和探索活动,通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理解方程的含义。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和比较,由具体到抽象理解等式的性质。 四、教学目标要求: 1.理解方程的含义,初步体会等式与方程的关系;初步理解等式的性质,会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会列方程解答一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在观察、分析、抽象、概括和交流的过程中,经历将现实问题抽象成方程的过程。 五、教学重点:理解等式的性质,能利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 六、教学难点:会列方程解答简单的实际问题。

小学数学圆的面积练习题

小学数学第十一册第四单元圆练习题 一、填空。 (1) 写出下面各题的最简整数比。 ①圆的半径和直径的比是(),圆的周长和直径的比是()。 ②小圆的半径是4厘米,大圆的半径是6厘米。小圆直径和大圆直径的比是(),小圆周长和大圆周长的比是(),小圆面积和大圆面积的比是()。 (2)把圆分成若干等份,然后把它剪开,可以拼成一个近似于长方形的图形,这个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圆的(),长方形的宽相当于圆的()。 (3)圆的周长是37.68分米,它的面积是()平方分米。 (4)圆的半径扩大3倍,它的面积就扩大()。 (5)一个圆的周长、直径和半径相加的和是9.28厘米,这个圆的直径是()厘米;面积是()。 (6)在一个边长为12厘米的正方形纸板里剪出一个最大的圆,剩下的面积是()。 (7)要在底面半径是10厘米的圆柱形水桶外面打上一个铁丝箍,接头部分是6厘米,需用铁丝()厘米。 (8)用圆规画一个圆,如果圆规两脚之间的距离是6厘米,画出的这个圆的周长是()厘米。这个圆的面积是()平方厘米。 7、用一根长12.56厘米的铁丝围成一个正方形,正方形的面积是()平方厘米;如果用这根铁丝围成一个圆,这个圆的面积是()平方厘米。 二、判断题。正确的画“√”,错的打“×”,并订正。 (1)在一个圆里,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圆的直径。() (2)小圆半径是大圆半径的12 ,那么小圆周长也是大圆周长的12 。() (3)小圆半径是大圆半径的12 ,那么小圆面积也是大圆面积的12 。() (4)半圆的周长就是这个圆周长的一半。() (5)求圆的周长,用字母表示就是C=πd或C=2πr。() 三、选择题。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8%) (1)画圆时,固定的一点叫()。 ①顶点②圆心③字母O (2)从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叫做半径。 ①直线②射线③线段 (3)周长相等的图形中,面积最大的是()。 ①圆②正方形③长方形 (4)圆周率表示() ①圆的周长②圆的面积与直径的倍数关系③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倍数关系 (5)半径为r的圆面积等于()。 ①πr2②2πr2③πd (6)圆的直径长度决定圆的()。 ①位置②大小③形状 (7)圆的半径扩大3倍,它的面积就扩大()。 ①3倍②6倍③9倍 (8)已知圆的周长是106.76分米,圆的半径是()。 ①17分米②8.5分米③34分米 四、应用题。

新人教版 五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

初一数学知识点总结 (初一上学期) 代数初步知识 1、代数式:用运算符号“+ - × ÷ …… ”连接数及表示数的字母的式子称为代数式。 注意:用字母表示数有一定的限制,首先字母所取得数应保证它所在的式子有意义,其次字母所取得数还应使实际生活或生产有意义;单独一个数或一个字母也是代数式。 2、列代数式的几个注意事项: (1)数与字母相乘,或字母与字母相乘通常使用“· ” 乘,或省略不写。 (2)数与数相乘,仍应使用“×”乘,不用“· ”乘,也不能省略乘号。 (3)数与字母相乘时,一般在结果中把数写在字母前面,如a×5应写成5a 。 (4)在代数式中出现除法运算时,一般用分数线将被除式和除式联系,如3÷a 写成a 3的形式; (5)a 与b 的差写作a-b ,要注意字母顺序;若只说两数的差,当分别设两数为a 、b 时,则应分类,写做a-b 和b-a . 3、几个重要的代数式: (1)a 与b 的平方差是:a 2 -b 2 ; a 与b 差的平方是:(a-b )2 。 (2)若a 、b 、c 是正整数,则两位整数是:10a+b ;则三位整数是:100a+10b+c 。 (3)若m 、n 是整数,则被5除商m 余n 的数是:5m+n ;偶数是:2n ,奇数是:2n+1;三个连续整数是:n-1、n 、n+1。 (4)若b >0,则正数是:a 2 +b ,负数是:-a 2 -b ,非负数是:b 2 ,非正数是:-b 2 。 有理数 1、有理数: (1)凡能写成 a b (a 、b 都是整数且a≠0)形式的数,都是有理数。正整数、0、负整数统称整数;正分数、负分数统称分数;整数和分数统称有理数。 (注意:0即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a 不一定是负数,+a 也不一定是正数;p 不是有理数) (2)有理数中,1、0、-1是三个特殊的数,它们有自己的特性;这三个数把数轴上的数分成四个区域,这四个区域的数也有自己的特性。

新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完整版

五年级下册 数 学 教 案 缑氏镇中心小学

第一单元简易方程 一、教学内容: 本单元教学方程的知识,是在五年级(下册)“用字母表示数”的基础上编排的。第一次教学方程,涉及的基础知识比较多,教学内容分成三部分编排。第1—2页教学等式的含义与方程的意义,根据直观情境里的等量关系列方程。第3—11页教学等式的性质,解方程,列方程解答一步计算的实际问题。第12—14页全单元内容的整理与练习。本单元安排了关于等式性质的内容,分两段教学:第一段是等式的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结果仍然是等式;第二段是等式的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零的数,结果仍然是等式。在每一段教学等式的性质以后,都及时让学生运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 二、教材分析: 教材首先结合具体的情境,认识等式和方程,了解等式与方程的关系;探索并理解“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学会解只含有加法或减法运算的简单方程。接着探索并理解“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0的数,所得的结果仍然是等式”,学生解只含有乘法或除法运算的简单方程;会列方程解决一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三、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掌握整数、小数的认识及其四则计算的学习,积累了较多的数量关系的知识,并学会了用字母表示数。我们在教学时,要让学生有效地参与学习和探索活动,通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理解方程的含义。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和比较,由具体到抽象理解等式的性质。 四、教学目标要求: 1.理解方程的含义,初步体会等式与方程的关系;初步理解等式的性质,会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会列方程解答一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在观察、分析、抽象、概括和交流的过程中,经历将现实问题抽象成方程的过程。 五、教学重点:理解等式的性质,能利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 六、教学难点:会列方程解答简单的实际问题。 七、教学准备:多媒体、挂图、小黑板等。 八、课时安排:12课时

小学数学试讲教案《圆的面积》

小学数学试讲教案|《圆的面积》欢迎来到福建教师招考信息网,福建中公教育考试网提供真实可靠的福建教师招聘、教师资格证考试最新资讯,包括招考公告、考录进程、考试培训、面试辅导、资料下载等。我们在福建教师招考信息网等着你回来。 小编推荐>>>教师考试面试备考指导|13个学科教案【汇总篇】(按住ctrl点击查看)小学数学试讲教案|《圆的面积》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能应用圆面积的计算公式计算圆的面积,并能解决有关圆面积的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经历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培养动手操作与合作学习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化曲为直和转化的思想。 二、教学重难点:圆面积公式的推导与计算。 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小明同学沿着直径是20m的圆形花坛走了一圈,他走了多少米 2.提问:要求他走了多少米实际上是求什么(求圆的周长) 3.提问:同学们,我们一起来帮帮他,好吗要求这个圆形花坛的占地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实际上是求什么 (二)转化思想,推导公式 1.明确圆面积的含义。

(1)提问:请大家用笔把老师提前发给大家的两个圆的面积表示出来,边涂边想:哪个圆比较快涂完哪个圆比较慢涂完 (2)提问:请大家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什么是圆的面积 2.渗透“转化”的教学思想和方法。 (1)在涂颜色过程中,我们知道小圆涂得快些,大圆涂得慢些,这是为什么 (2)怎样计算一个圆的面积呢能不能把圆转化成我们学过的图形来计算呢我们学 过的图形有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它们的面积计算公式是怎样推导的明确:我们可以把要学习的图形用剪拼法,把它转化成学过的图形来计算面积,那么我们可不可以用同样的方法把圆剪一剪,拼一拼,形成我们学过的图形呢请同学们用学具在小组内做做实验。 (3)提问:同学们,老师也把圆平均分成64份,并剪成两个半圆,重新拼组成更接近长方形的图形。(课件展示)请大家想象一下:如果老师继续平均分成128份,256份时,圆平均分的等份越多,每份就越小,拼组成的图形越接近什么如果无限分下去,那么就可以拼组成一个长方形,在剪拼过程中虽然它们的形状发生变化,但是它们面积的大小有改变吗 (4)小结:它们的面积没有改变,圆的面积=拼成的近似长方形的面积。 3.圆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 我们来观察这两个面积相等的图形,拼成近似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圆的周长、半径有什么关系请大家四人小组讨论。 a、长方形的长与圆的周长有什么关系 b、长方形的宽与圆的半径有什么关系 c、因为长方形的面积=长×宽,所以圆的面积=( )×( )

冀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

冀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 第一单元图形的运动(二) 第一课时轴对称图形 教学内容: 教材第1-5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结合理察、折纸、交流等活动,探索确定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的方法。 2、掌握用折纸等方法判断一个图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以及轴对称图形有几条对称轴的方法。 3、通过观察、操作活动发展学生的空同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判断一个图形是不是轴対称图形及轴对称图形有几条对称轴。 难点:确定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教学准备: 多媒体操件、一些简単的几何图形教学过程: 一、揭题示标 1、激情引趣: 电脑出示轴对称图形:花瓶、木板花纹、行船的人、中国结。 初步感知: (1)教师:这些图形好看吗?你能说说这些图形有什么共同特征吗? (2)学生观察,回答问题; (3)教师:通过观察,大家发现这些图形的左右两部分是完全一样的。 电脑显示结论:这些图形的两部分都是完全一样的。 2、揭示课题 (1)同学想一想,给这些图形起一个共同的名称,叫什么呢?(学生回答) (2)师板书课题:轴对称图形 3、出示学习目标: 能正确判断一个图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及轴对称图形有几条对称轴。

师:目标清楚,让我们向着目标出发! 二、学习指导 过渡语:下面,请大家打开书翻到第1页,我们请学习指导来引领我们达到目标。请看学习指导(投影出示:师读)。 认真看课本第1页及第2页的内容,边看书边动手操作,思考并完成: 1、通过观察第1页的图片,你发现了什么?生活中还有哪些这样的图形?它们有什么样的特点? 2、什么叫轴对称图形?怎样判断一个图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以及轴对称图形有几条对称轴? 3、观察例1的图形,哪些是抽对称图形?分别有几条对称轴?(独学--交流--讨论--汇报) 预设时间:6分钟 三、自研共探 1、教材例1 观察下面各图,说一说哪些是轴对称图形,并用折纸的方法判断轴对称图形各有几条对称轴。 生认真地看书自研,分析并解决自学指导中的问题,师巡视,督促人人认真看书。 2、议一议(合作交流) 针对自学指导中的问题先对子交流,再小组讨论,教师在学生合作交流巡视,观察小组交流情况,对合作不太好的小组给予帮助和提醒,促使每个组及组员都能积极参与到合作交流活动中。 3、说一说(汇报展示) 师:下面我们比一比看每个小组展示的精彩,能为自己的小组增光添彩。展示方式可以多样化,由各组组长进行分工。(学生汇报时有不足或不准确的地方,老师或其他小组成员可以及时给予补充,在各组展示后,其他小组给予评价。) 4、知识小结: 如果把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后,两侧的部分能够完全重合,这样的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就是这个图形的对称轴。 四、学情展示 课本第2页练一练的第3题要求: 1、独立完成、互相讨论。学法指导:先自己独立完成题目,然后向对方示意,待对方完成后小声讨论。 2、组内交流、整合答案。学法指导:待组内成员全部完成后交流各自答案和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最新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全册) 特别说明:本教案为20XX年改版后最新苏教版教材配套教案,各单元教学内容如下: 第一单元简易方程 第二单元折线统计图 蒜叶的生长 第三单元因数与倍数 和与积的奇偶性 第四单元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球的反弹高度 第五单元分数加法和减法 第六单元圆 第七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 第八单元整理与复习

第一单元课题:等式与方程 第 1 课时总第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并掌握等式和方程的意义,体会方程与等式的关系,能正确区分等式和方程。 2.在观察、分析、比较、抽象、概括和操作交流中,经历将现实问题抽象成等式与方程的过程,积累将现实问题数学化的体验。 教学重点:明确方程与等式的关系,理解方程一定是等式,但等式不一定是方程。教学难点:理解方程的意义,知道“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是方程”。 教学准备:课件,天平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出示天平实物)谈话:这是天平,谁能简单介绍一下它? 师作简单介绍:天平可以称出物体的质量。这是天平的左右两个盘,这是指针。当天平的指针指着中间,表示天平左右两盘的物体的质量相等,也叫做天平平衡。天平的哪一边下垂,就说明这一边物体的质量多,反之,这一边物体的质量就少。 2.揭题:今天我们利用天平来学习一些数学知识。(板书课题) 二、交流共享 1.教学例1。 (1)出示教材第一页例1天平平衡的情境图,谈话:你能看图写出一个等式吗? 学生思考后独立填写。 指名回答,教师板书:50+50=100。 提问:你是怎样想的? 指名学生口答:天平的一端放一个50克的鸡蛋和一个50克砝码,另一端放一个100克砝码,天平平衡,说明两边的质量相等,可以用等式来表示。 (2)教师小结:含有等号的式子叫做等式。它表示等号两边的数值是相等的。 2.教学例2。 (1)课件出示教材例2的四幅图。 学生独立思考后填写。 完成后在小组内交流,集体反馈。 教师板书: x+50>100 x+50=150

小学数学优质课教案__《圆的面积》

《圆的面积》 教学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数学第十一册94-95页圆面积公式的推导、例3以及面积公式的运用。 教学目标 1、理解圆的面积的含义.经历体验圆的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理解和掌握圆的面积公式. 2、通过学习,能够正确地计算圆的面积,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渗透类比、极限的思想。 3、通过圆的面积公式推导过程,培养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培养观察、猜想、验证的实验方法与态度。 教学重点 圆面积的公式推导的过程。 教学难点 理解圆经过无数等分剪拼后可以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并且发现拼成的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圆周长的一半。 教具、学具准备 有关圆面积的课件,彩色圆形纸片(每小组1个),剪刀(每组2把).学生每人准备一个圆形物品。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课件演示】花园里新建了一个圆形花坛,为了让花坛更漂亮,管理员叔叔打算给花坛铺上草坪,需要多少平方米的草坪呢?这实际上是要解决什么数学问题? 揭示课题,板书:圆的面积 二、充分感知,理解圆的面积的意义。 提问:什么叫圆的面积呢?请大家拿出准备好的圆形纸片,用你喜欢的 方式感受一下圆的面积,告诉大家圆的面积指的是什么? 课件显示:圆所占平面的大小叫做圆的面积。 你认为圆面积的大小和什么有关? 三、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引导转化: 回忆学过的一些平面图形的面积的推导过程,这些图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有什么共同点?那么能不能把圆也转化成学过的平面图形来推导面积计算公式? 2、动手尝试探索。 (1)分小组动手操作,剪一剪,拼一拼,看能拼成什么图形? (2)展示交流并介绍:你拼成了什么图形?在拼的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 如果我们再继续等分下去,拼成的图形会怎么样?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90页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第一单元图形的变换 第一课时轴对称 教学内容:教材第3~4页例1和例2。 教学目标: 1.通过画、剪、观察、想象、分类、找对称轴等系列活动,使学生正确认识轴对称图形的意义及特征; 2.掌握已学过的平面图形的轴对称情况,能正确地找出其对称轴 3.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发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重点难点:会利用轴对称的知识画对称图形。 教学准备:实物图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预习反馈:

(1)欣赏下面的图形,并找出各个图形的对称轴。 (2)学生反馈你们还见过哪些轴对称图形? (3)反馈轴对称图形的概念: 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个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 (4)通过例题探究轴对称图形的性质: 例题1 同学们用尺子,量一量,数一数题中每个轴对称图形左右两侧相对的点到对称轴的距离,你能发现什么规律。 学生交流 教师:“在轴对称图形中,对称轴两侧相对的点到对称轴两侧的距离相等”我们可以用这个性质来判断一个图形是否是对称图形。或者作对称图形。 二、课内练习。 1.判断下面各图是否是轴对称图形,如果是,请指出它们的对称轴。 三、教学画对称图形。 例题2: (1)引导学生思考: A、怎样画?先画什么?再画什么? B、每条线段都应该画多长? (2)在研究的基础上,让学生用铅笔试画。 (3)通过课件演示画的全过程,帮助学生纠正不足。 四、练习: 1、课内练习一-----第1、2题。

2、课外作业:找出下图的对称轴 板书设计: 轴 对 称 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个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旋 转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教材第5-6页例3、例4。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完整版2020

2017-2018年苏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 册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方程》 教材分析 本单元教学方程的知识,是在四年级(下册)“用字母表示数”的基础上编排的。第一次教学方程,涉及的基础知识比较多,教学内容分成三部分编排。 第1~2页教学等式的含义与方程的意义,根据直观情境里的等量关系列方程。 第3~11页教学等式的性质,解方程,列方程解答一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第12~14页全单元内容的整理与练习。 本单元编排的一篇“你知道吗”简要介绍了我国古代就有方程的思想,并有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历史记载。 1 方程是等式里的一类特殊对象,教材用属概念加种差的方式,按“等式+含有未知数→方程”的线索教学方程的意义。 (1)借助天平体会等式的含义。 (2)教学方程的意义,突出概念的内涵与外延。 (3)用方程表示直观情境里的相等关系。 2 在过去的小学数学教材里,学生是应用四则计算的各部分关系解方程。这样的思路只适宜解比较简单的方程,而且和中学教材不一致。《标准》从学生的长远发展和中小学教学的衔接出发,要求小学阶段的学生也要利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因此,本单元安排了关于等式性质的内容,分两段教学:第一段是等式的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结果仍然是等式;第二段是等式的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零的数,结果仍然是等式。在每一段教学等式的性质以后,都及时让学生运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1)在直观情境中,按“形象感受→抽象概括”的方式教学等式的性质。 (2)应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 3 本单元解决的都是一步计算的实际问题,其中大多数都是第一学段里没有出现的。这些实际问题如果列算式解答,学生体会其中的数量关系有一定难度;如果用方程的知识解答,利用的是问题中最本质的数量关系,思路就顺畅得多。 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关键是找到问题里的等量关系。列方程时的数量关系与列算式时明显不同。列算式时的数量关系把已知和未知隔裂,已知条件作为一方,要求的问题为另一方,通过已知数量的运算得到未知数量。而列方程的数量关系,把已知和未知融合起来,共同参与运算。寻找等量关系是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重点,也是教学的难点。为此,教材作了三步安排。 (1)教学方程意义的时候,列方程表示简单现象里的等量关系,有第2页“试一试”,“练一练”第3题,练习一第1~3题等。 (2)教学解方程的时候,渗透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思想。 (3)例7和相配合的“试一试”“练一练”教学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主要解决相差关系和倍数关系的问题。这些实际问题里都有一个关于“相差多少”或“几倍”的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