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有效策略

最新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有效策略
最新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有效策略

1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有效策略

2

3

随着教改的不断深入,在教学中教师牵着学生鼻子走的教学摸式长期困4

惑着我们,如何能走出这种模式,也是摆在我们教师面前的一个课题,我市经过几年5

的教学探索,提出了开放式课堂,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初6

见成效,要改变学生被教、被管、被考的被动角色,树立学生自立、自主学习的意识,7

我也进行了大胆的探索和实践,经过几年的教学研究,有效的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教8

学策略对于提高学生的素质能力、学习兴趣和解决问题能力、动手动脑创新能力、团9

结协作及社会适应能力都起到了积极发展的作用。下面谈谈自己研究的一些做法和体10

会。

11

一、提高教师自主性学习教学意识的策略

12

几年来,通过走进课堂实践,走出课堂研究,我和我的学科教师从实践中体13

会到:“教师应该把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学习作为一个重要的教学目标,在实际教学中14

应当切实增强策略教学意识,转变重知识传授,轻策略训练的思想,改变只重视陈述15

性知识,忽视程序性知识尤其是策略性知识教学或者把培养学生的学习策略作为陈述16

性知识为主的课的现象,教师要给学习策略教学应有的存在和发展空间,要有意识地17

把学习策略的学习培养作为衡量教师教学质量高低的重要标准之一。学习策略作为教18

学目标不仅能使学生掌握一般的具有指导意义的学习策略,更主要的是把一般的具有19

指导意义的学习策略转化为学生学习数学的具体的学习策略” 。无论是集体备课还20

是个人备课,备课前,教师通过钻研教材来实现精通教材、驾驭教材和处理教材的能21

力转化,并对完成课堂教学任务加以落实。为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必须选择有效策略,22

优化备课行为。只有教师有了意识,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才能设计让学生自主性学习23

的策略。在平时教学中不断提高教师自主性学习教学意识的策略,才能促进学生自主24

学习的意识。

25

二、营造氛围,唤醒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策略

26

1、建立新型师生关系。

27

学生学习的灵感不是在静如止水的深思中产生,而多是在积极发言中,28

相互辩论中突然闪现。学生的心理是在外界环境影响下建立起来的。教师要注意在课29

堂上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重视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教师要通过自己的语言、30

动作、情感传递给学生亲切、信任、平等的信息,使学生感到教师是与我们平等相处,

31

一起探索、研究。当学生有疑问或不同见解时,允许学生不必举手就可发言、插话。

32

因为,情不自禁发表出来的见解,往往是学生智慧火花的闪现。若因未得到老师的许33

可而失去发言的机会,这火花随即熄灭。

34

要使学生自主进行探索学习,最大限度地发挥创造才能,必须有民主、和谐、宽松、35

自由的学习氛围。有效地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是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的36

前提。建立平等、信任、融洽的师生关系是基础。教师要拉近与学生的身体距离和心37

理距离,在行动上参与学生的探索活动,与学生开展交流、合作。对学生的每一次成38

功都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对学生的每一次热情参与都要给予真诚的鼓励;对学生每一39

个错误和失败,都要给予耐心的引导和帮助,从而为学生自主探索营造良好的氛围。

40

教师只有积极地营造和谐的氛围,给学生提供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学生才会积41

极主动地思考。

42

2、善于激励。

43

心理学认为:一个人只要体验一次成功,便会激起无休止地追求意念和44

力量。学生从学习中品尝成功的乐趣,获得成就感,这种激励是强有力、最有效、最45

持久的,也是将激励转化为学习动力的最佳途径。在教学过程中,要针对低年级学生46

的心理特点,通过各种途径满足学生兴趣,情感等心理需要,使其产生发展的动力。

47

教师要善于抓住学生课堂上的闪光点,多给学生肯定。例如“你考虑问题真周密

48

啊!”“你的方法真有创见!”“××同学解题方法真不错!”等。

49

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内容时,要尽量让学生的成功多于失败,成功时及50

时给以表扬和肯定,培养他们对成功经验的重视,失败时不轻易责怪学生,帮助他们51

分析、查找原因、积累经验。善于激励容易让学生体验成功,而反复的成功可以促使52

学生产生一种内驱力——渴求学习,可以促使学生在积极、愉快的情感支配下,主动53

内化新知,促进学生的发展。例如:一位教师在教学“分苹果”也就是10的加减法54

时,设计同桌摆小棒的活动。学生甲说:我出6,摆出6根小棒;学生乙说:我出4,摆出55

4根小棒,然后学生分别说出:6+4=10,4+6=10,10-4=6,10-6=4;如果一个学生说错了, 56

另一个学生就纠正,并且对表现好的同学进行表扬。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又巩57

固了10的加减法,同时也增添了交流讨论的氛围,培养了学生交往评价的能力。

58

3、创设情境。

59

学生学习的动力是内在的矛盾冲突。如果不能有效激活学生内在需求,60

也就不可能引发真正意义上的学习活动。为此,教师要化大力气,从学生已有的知识61

经验出发,善于提出一些既让学生感到熟悉,又需要动脑筋才能解决的问题,将学生

62

置于一种“心求通而未得”的境地,创设情境让学生充分感受各种矛盾,积极思维,63

激起学生寻根问底的心理趋向,产生自主探索、思考、讨论、解决问题的求知欲望。

64

如教学“能被2、3、5整除的数的特征”时,教师让学生任意报数考老师,结果学65

生无论举出什么数,教师都知道它能否被2、3、5整除,而教师出题,学生却一下子66

答不上来。老师为什么如此神速,定有奥妙?学生带着渴求的心态探求其中的规律,67

也就会把学习看作发自内心的需求而不是一种负担。

68

总之,创设的情境应是学生较为熟悉或能够理解的生活实例或数学材料。创设的情69

境只有让学生心里产生疑团,内心发生需要时才是成功的。

70

三、重视学生认知学习的教学策略

71

课堂实践表明,小学数学的学习,有许多学生一直使用效果较差的认知学习72

策略,拥有的有效学习策略相对不足;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也很少教授有效的学习策73

略,更多地是把获得学习策略这一任务留给学习自己来完成,这往往导致学生获得有74

效学习策略的速度较慢,甚至对最佳学习方法产生误解。我们不能期望自主学习策略75

会通过课程学习在学生头脑中自动生成。处于各种水平的学习,从学习无能者到会学76

习,在学习和应用认知学习策略时都需要系统的帮助。因此,要想促进学生的自主学77

习,需要加强认知学习策略的教学。

78

如,一次专题研讨会上,一位教师教学“按比例分配”时,不采用教材的例79

题,而是讲述了发奖时的生活片段:李老师把10个练习本奖给小华和小明同学,你80

们说怎样分配最合理?学生马上答到:平均分,每人5本,意见统一。教师又继续说:81

“如果小华获得一等奖,小明获得二等奖,这样分还合理吗?应该怎样分?”学生一82

致认为不合理,一等奖应该多分一些,于是得到小华和小明的本数是9本、1本;8 83

本、2本;7本、3本;6本、4本。教师启发到:“根据生活实际,哪种情况最可能?”

84

学生一致认为6本和4本的分配方法,他马上追问:“这是怎样分配的?”经过学生85

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生1:这是一种不平均分;生2:按分数分的,小华分到总本86

数的6/10 (3/5 ),小明分到总本数的4/10 (2/5 )。生3:按份数分的,把10 87

本平均分成10份,小华分到其中的6份,小明分到其中的4份;生4马上抢答到:88

按份数分实际就是按比分的,小华和小明分到的本数比是6:4,也就是3:2。通过89

学生围绕不平均分实际是怎样分的讨论,使学生真正感受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实90

际,在感悟问题的同时,沟通了新旧知识的联系,把按比例分配的解答方法自然迁移91

到旧知识中,激发学生学习认知策略的内在动机。学生认识到认知策略帮助自己提高

92

学习效率,学生学习兴趣高涨,研究气氛浓烈。策略教学不可能立竿见影,它需要长93

期的、坚持不懈的努力。

94

四、创设机会,让学生自主参与学习活动的策略

95

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创造机会,引导学生经历知识形成的全过程,要作到:96

1、提供操作的机会。

97

数学是和现实生活联系密切的学科之一,数学知识来源于生产生活实际,98

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经常给学生提供亲自参与实践活动的机会,通过动手、动口、99

动脑促使外部学习活动逐步内化为自身内部智力活动,只有这样,自主学习才有效。100

如:《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学时,要求每个学生拿出长方体纸盒,认真观察101

长方体的面、棱、顶点,引导学生看一看、摸一摸、量一量、数一数,逐步抽象概括102

出长方体的特征。再让学生用细木条或铁丝做棱长,用像皮泥等粘成一个长方体框架,103

从而清楚看到12条棱之间的关系,进一步引出长、宽、高的概念。在此基础上可让104

学生动手用硬纸板做一个长方体和正方体。

105

通过这样三个阶段的操作,让学生逐步把握长方体的内涵,明确各部分之间的联系,106

有利于内化新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正如皮亚杰所说:“智慧的鲜花是开放在手指107

尖上的。”教学中,凡是能让学生动手的,尽量取消教师的操作演示,让学生在操作108

中发展思维。多提供机会让学生剪一剪、摆一摆、折一折、画一画,使自己的多种感109

官参与活动,丰富自己的感性认识,以动促思,动中释疑,促进知识与能力的协同发110

展。

111

2、创设交流探讨机会。

112

《标准》要求“教材要为学生留有足够的探索和交流的空间,以有利于改113

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要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使学生在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中,探索114

和理解有关的内容。”现行教材往往以定论的形式直接呈现知识内容,学生看到的是115

思维的结果,看不到知识的产生、发展的过程。这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为此,把教116

材陈述性内容加以重组与整合,创设有利于学生展开观察、实验、推理、交流等活动117

的学习素材,效果会更好。

118

如:《比例的基本性质》教学中,教师出示以下内容组织学生展开活动:

119

(1)观察比例的两个内项和两个外项,用算一算的方法,你发现了什么?

120

(2)如果把比例写成分数形式,是否也有上面发现的规律?

121

(3)是不是任何一个比例的两个外项与两个内项都有这种规律,请你再举些122

例子来验证。

123

(4)通过以上研究,你发现了什么?

124

让学生自主尝试、自主思考、自主发现,在这基础上组织交流与反馈,这125

样的设计,把知识的探究过程留给了学生,问题让学生去发现,共性让学生去探讨,126

规律让学生去揭示,有利于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

127

3、自主选择学习空间。

128

承认差异、尊重差异是现代教育的一个重要观念,是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129

的体现之一。同时,人人参与也是自主学习的一个显著特征。教师要全面了解学生的130

共同特点及个性差异,开展教学活动时既要面向全体,又要兼顾差异,在保证基本要131

求的前提下,努力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引导学生根据各自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选132

择不同层次的数学活动,使每个学生都获得成功体验,使不同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133

如:《梯形面积计算》教学时,教师安排两个层次的活动。第一层次:让134

每个学生拿出自己准备的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拼成一个已学过的简单图形。当他们135

发现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后,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各部分间的关136

系,试着自己推导出梯形面积公式。第二层次:进一步提出用一个梯形推导面积公式137

的设想,让学生在小组内尝试、讨论,于是,有的通过折纸,有的通过割补,分别从138

不同角度验证得出结论。使全体学生掌握了梯形面积公式推导的一般方法,即使学习139

困难的学生也能用一种方法推导出梯形面积公式,又使各人的智力潜能得到开发,满140

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学习需要,每一个学生在参与学习过程中都有自己不同的进步。141

总之,数学学习是一种独立的、主动的认识和发展的活动,任何人都不能代142

替。学生应当是自我指导、自我调节和自我激励的学习者。教师必须充分认识到学生143

是学习的主体,树立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翁的观点,在平时的教学中利用多种策略144

发展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并及时引导,积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能有效、自145

主地进行学习。

146

如何让学生自主探究学习

如何让学生自主探究学习 摘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是《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人终身教育的需要。眼下,“自主学习”已成为教育新时尚,其理念已经被越来越多的教师所接受,并正悄然改变着教师的教育行为,影响着师生的精神面貌。因此,教师要创造条件帮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使学生乐学、爱学、善学,既能掌握学习的客观规律,又能充分张扬学生的个性,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关键词:小学语文;自主学习;能力 1.让学生尽可能去“想”。 培养学生一个“敢”字,鼓励他们毫无顾及的尽情去想,合理的去想。如学《圆明园的毁灭》时,采用CAI创设情景,放火烧圆明园影片的片断,让学生看后谈体会,学生便联想到火药,学生提出中国是最早发明火药的,为什么不制造出火炮、火枪来对付英、法联军呢?这样以来,使学生的思维一下子超越了书本。 2.让学生尽可能去“看”。 “看”就是让学生观看、观察,给充足的时间去观察,通过“看”发现,在此基础上去主动学习知识。如学圆明园

的风光时,采用CAI出示圆明园的风光图片,由学生尽情地观察、欣赏,再据自己观察和发现,给图片题一个与图同美的名字―题名。然后将图片的原名对照自己题的名,比较谁好,为什么?如学生据“万花阵”的建筑特点,它像一朵绽开的荷花而题名为“石花玉亭”。这样学生在充分“看”的基础上进行探求并创造性地学到了知识。 3.让学生尽可能地去“画”。 学生通过亲眼去看、去体验、去想象,从不同的观察角度和思考层面把自己所获得的信息画下来,描绘出来,再用语言表达出来,使学生在课堂上更好的将手和大脑都动起来,克服学生上课只用耳听,不用小手来操作的不足。如上《画风》一课时,在设计时充分体现一个“画”字,老师和学生都用画的方式来表达一定的思维结果,老师用“简笔画”板书出书上所说的风中的事物,课中还设计让学生在一幅美丽的风景画上想办法“画”出“风”来,看谁的办法想得多,并说出为什么这样就把风画出来了。这样就激起了学生主动探究的意识和兴趣,培养了学生动脑和动手的能力,学生在探究怎样画这一过程中,也就明白了风是不能直接把它画出来的,只有通过其它事物在风的作用下来表示这一要点,比老师讲出来的效果好多了。 4.让学生尽可能的去“说”。 学生思维的合理性通过语言表达出来,这样通过他们

最新-如何引导学生自主探索数学问题 精品

如何引导学生自主探索数学问题 如何引导学生自主探索数学问题 鲁平 江苏省昆山市兵希中学 摘要初中数学的教学重点在于如何帮助学生自主学习,在探索问题中主动思考。 根据学生学习数学的习惯和动机,研究学生自主探索问题的心理,通过学生的行为探索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创造情景,烘托氛围,激发学生自主探索问题的兴趣,让学生在数学问题中亲自动手解决问题。 就如何引导学生自主探索问题,根据数学教学经验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初中数学;自主探索;引导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中处处有生活,正所谓一切的学科都起源于生活、取自于生活,数学作为基础教育中的重点学科,要学好数学,探索数学问题,就要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一切教学活动的主体。 而数学作为三大科目之一,对学生的重要性不可谓不大,所以初中数学教师要引导学生自主探索问题,就要开展积极有效的教学活动,不断创新教学方法,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那么,如何让学生自主探索问题呢? 一、数学源于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激起探索欲望 数学在生活中起到的作用如何,学生对此并不熟悉,这也是我们教师需要改进的地方,在数学教学中灌入生活中的实际运用,所以要让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使数学不再是学生心目中不实用的科目,这样就有利于引导学生自主探索数学问题。 比如,让学生合理地规划自己的时间,做课后作业时需要多长时间,上下学需要多长时间,遇到雨天要增加多长时间,什么时候出门才不会迟到。 而在此基础上,教师的作用不可忽视,教师应利用生活中学生会遇见的问题,与自身的数学知识相结合起来开展数学活动,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用处,增加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起对数学问题的探索欲望。 二、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引导学生自主探索问题

学生自主建构知识案例

教师引领学生进行知识的自主建构 ----无意的放手带来Go for it单词教学的收获案例 背景分析: 新教材Go for it的使用对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中尤其突出的是对学生词汇量的要求比以前高多了。如何在有限的四十分钟内让学生掌握更多的词汇成了摆在我们面前的难题。按照以前的单词引出,操练,巩固的做法远远不能适应这套教材和新课程标准的精神。面对这个问题,一次“感冒”引发的单词教学片段使笔者有豁然开朗的感觉,似乎这种让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自己输入的单词教学是解决课堂时间与大量词汇学习之间矛盾的有效途径。教学内容分析: 教学内容是Go for it(8年级上) Unit 2 What’s the matter?第一节课时(有关身体部位单词)。主要教学单元话题设计到的最基本的词汇----人体部位英语词汇,各种疾病和句型What’s the matter? I have a….其中的一个教学片段----人体部位英语词汇的教学给了我很大触动,并引起了我对新的Go for it 教材单词教学的思考。 学生分析:我上课的这个班级学生共53人,其中男生33人,女生20人。学生小学学过三年英语,英语底子不错,对英语兴趣很高。那个单元有关身体部位的单词共13个,他们在小学已经接触过5个。 教师分析:发现Go for it这套教材这么大的词汇量,用我以前的方法去教学行不通。一节课四十分钟教好生词基本上就没有时间去做其他活动了,当时我正处在困惑中。加之我嗓子难受不能多说话,我想干脆布置他们课前预习,让一些学生来当小老师,我在课堂上稍作组织,这样总比完全让他们那节课上自习强吧? 教学准备: 课前我让课代表布置了一个任务,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回去自学一些身体各部位的英文单词,准备下节课当小老师向全班同学介绍体各部位的英文名称。

有效与家长沟通的方法和策略研究报告

在我国家庭特点不断变化的今天,家长能否积极参与学校教育,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态度及其与家长交往的能力和技巧。在交往态度上,教师要做到两点:一是以关心孩子的态度同家长保持经常性接触;二是要表现出一种与家长合作的真诚愿望。如何提高沟通效果,是沟通双方共同关注的问题。教师与家长可以在以下方面做出共同努力。 一、掌握沟通的方式与方法,教师要有五颗“心” 1、要有一颗“爱心”。 无论你是哪一类学校的老师,作为教师,尤其是班主任,我们要有一颗"心"。那就是一颗爱学生的心,一颗发自肺腑的,对学生充满热情的心。从心理上来讲,人对于事物是比较敏感的,只有出自真心的关爱,才能让学生和家长真正接受。所以,我们要让家长感觉到老师是出自真心在关心他的孩子,而不是在应付他,不是因为孩子出了一些问题,让家长来收拾"烂摊子"。真挚的感情可以拉进彼此的心灵,让交流和沟通更容易也更愉快 2、要有一颗"公平的心" 作为班主任,对于学生,必须是公正地评价,一视同仁。不能因为学生的家庭条件,成绩好差,而有所不同。在公正的前提下,正确地评价学生,实事求是的向学生家长反映情况只要你是从事实出发,家长对你也会有一个良好的印象,在与你的沟通中,会更加容易和信服。 3、要有一颗"体谅的心" 即体谅学生,体谅家长。作为班主任,我们要让家长知道,他们的孩子在学校的真实表现。但也要根据不同的情况,以不同的方式与家长沟通。对于表现好的学生,我们大可公开表扬,这对于家长和学生都是一种鼓励,能够促使他们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而对于表现差的学生,我们班主任不仅要注意场合,还要注意沟通的方式,尽量站在家长的角度想想,注意语言的婉转,即要使家长能够清楚了解自己孩子的表现,又要他能冷静的看待孩子的问题,为接下来,对于孩子的教育打好基础。 4、要有一颗"耐心 许多家长是来自农村,他们大部分都是本分老实的农民。而也有一些少数不讲理,素质相对差的家长,对于家中唯一的孩子,都比较溺爱,什么都听孩子的,自己的孩子都对,错都是别人带的。对有这类人,我们要有耐心,并且特别讲话多注意。不仅要不卑不亢,而且要注意语言,能很好的驾驭批评的艺术,让这类家长了解孩子不对的地方,认识到对孩子健康成长的伤害,用理智的态度来面对和解决问题。 5、要有一颗"恒心 1

如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

正确处理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关系 ------冶父山镇罗岗小学高岳山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不可人为地分开和割裂,要高度重视他们之间的关系,协调发展、合理组织和科学调控,尽可能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主动”中发展,在“合作”中增知,在“探究”中创新,从而发挥最大效益,是语文教学焕发勃勃生机。 一、正确处理好自主与引导的关系 目前的课堂教学中学生的自主学习,流于形式,效率低下。学生手忙得不亦乐乎,教师忙于穿梭,疲于应付,表面上热热闹闹,实际上摆摆花架子,充其量只是漫无目的的自由,达不到真正意义上的自主。究其根本,在于认识上的误区,以为自主就是完全放开,让学生无拘无束地活动,教师袖手旁观,不加干涉,不做有效引导,这种放野马式的自主有百害而无一利。其实自主与引导密不可分,不能人为分开,高效的自主离不开教师有效的引导。小学生处在学习的起步阶段,知识面窄、学习经验不足、学习方法单调、处理问题能力薄弱,在如何确立学习目标、选择和运用科学的学习方法等解决问题的时候,都离不开教师的引导、点拨、启发。因此教师要注意角色的合理定位,做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合作者、促进者和引导者,给学生提供排除障碍、解决问题方法和措施,使其尽快进行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学习。(1)增加学生自主时空 实施学生自主学习,要给学生充裕的时空,教师少讲、精讲,可讲可不讲的地方就坚决省略,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能够弄懂掌握的的内容,教师就不必事无巨细地重言倒语,只在介绍背景、方法方式、升华提高、活动场地等方面提供帮助即可。这样增加学生的活动时空,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开阔的空间去读书、思考和体验。 (2)扩大学生选择权利 学生学习往往受老师画的条条框框的制约和束缚,这严重阻碍了学生自主学习。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应该享受高度的选择权。学生有主动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学习伙伴的权利和机会,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选择最有利于自己的合作者,事倍功半,成效明显。 二、正确处理好合作与自主的关系 合作学习和自主学习并不矛盾,也无谁优谁劣之分。善于自主学习的学生,鼓励他们与其他同学进行讨论、交流和合作;喜欢和人交流的学生,引导他们要学会进行独立思考,充分发挥合作学习和自主学习的有机整合和交叉效应才是上策。 (1)加强合作的针对性。 合作任务要明确,具有针对性。要选择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开放性、探索性的问题开展合作学习,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这种合作不能漫无目的和随便随意,要精心挑选。 (2)加强合作过程的有效性。 合作的过程要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开展,给予学生一定的个别自主学习的时间,要求学生在思考有一定的结果时,理清自己的思路,做好与人交流的准备,做到讨论交流时胸有成竹,有自己的独特见解和认识,做合作的主人,而不是充当观众和听众。合作过程中学生要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不要随便插话或打断别人的话,最好快速记录别人发言要点。自己发言时可以发表自己的想法,也可结合别人的发言谈论话题。在充分交流基础上整合观点,进而形成集体意见,大家共同分享成功的果实和喜悦。 三、正确处理好探究性学习与自主学习的关系。 探究性学习在课程中有极其重要的位置,但并非贬低自主性学习的价值。探究性学习和

如何建构学生自主学习体系

如何建构学生自主学习体系 摘要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既是学生成长的需要,又是教育的使命,更是未来社会对人才的需要。因此,教师要为学生的自学提供有效的帮助,帮助学生建构有效的自主学习体系。 关键词常规教学建构自学体系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一百条建议》里指出:“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尤其在儿童的时期,这种需要特别强烈。”我国的教育家叶圣陶说:“教,是为了不教。”从这两位专家的言论中,我们能充分地感受到: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既是儿童成长的需要,又是我们教育的使命,更是未来社会对人才的需要。然而,尽管有教育专家的呼吁,尽管有有识之士的实践倡导,我们的教学始终未能给学生的自学提供有效的平台,始终未能走出教师“一手遮天”的局面,我们的学生始终未能建构有效的自主学习体系。 一、紧扣“学什么”,让学生有方向 “学什么”不仅是我们教师教学时要面对的问题,更是学生学习时需要明确的问题,因为学生“学什么”是学生建构自学体系的前提,离开了“学什么”,学生的自学就会如同无头苍蝇一般到处乱飞。然而,语文教学到底要“学什么”,不同时期有不同的答案:60年代关注思想性,70年代关注革命性,80年代关注工具性,90年代关注人文性……正因有太多的“附着”,使得我们语文教师都

有一种身在庐山深处而不知全貌之困惑,也使得我们的学生整天埋头苦学而不知所以然。为此,要想让学生建构起属于自己的学习体系,就必须紧扣“学什么”,让学生找准前行的方向。 《北大荒的秋天》是苏教版教材第五册的一篇课文,讲述了秋天来了,北大荒呈现出一片美丽、丰收的景色,让人感受到祖国的美。针对这个文本,要让学生“学什么”。我想首先要让学生“读好文本”——《北大荒的秋天》。然而“读好文本”却是学生常常“忘却”的。“读好文本”与学生业已形成的学习思想存在着很大的出入,往往无法直接有效提高书面成绩而被学生置之一旁,但作为教师的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读好文本”是语文学习中一个重要内容,更是一个基础,离开了这个基础,语文学习就如同空中楼阁。其次要让学生自己去了解“文本梗概”。所谓“文本梗概”也就是文本所表达的思想,如《北大荒的秋天》到底要表达什么样的思想。再次要让学生学习“怎么说”。因为语文学科与其他课程有着显著的区别就是:语文关注的是“怎么说”,也就是言语形式;而其他课程则重在“说什么”。所以我们在进行指导时不仅要考虑让学生学什么,更要考虑学生学习“怎么说”。只有这样,才能体现出语文的本色,才能真正地让学生获得语文水平的发展。 二、抓住“怎样学”,让学生有抓手 建构主义的理论认为:“知识的获取是个体主动建构的过程,其关键在于主体能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来‘完善’自己的知识

幼儿园与家长沟通技巧汇编

家长沟通技巧 1.家长沟通的定义 家庭和早教机构是影响小朋友身心发展的两大方面,这两大方面对小朋友的影响必须同方向、同步调才能达到成倍的效果。不少家长说:“孩子在中心各方面表现都不错,但回家后就另一样了。”这种现象表明,家园在教育上存在着不一致,孩子若在家和中心表现不一致,就不能算成功。为了达到家园同步的配合教育,家园双方要围绕着孩子的发展经常联系,相互沟通,让家长了解具体教育目标及小朋友各方面的发展,与中心取得共识,从而使家园同步教育更有效地促进孩子的发展。因此,教师如何和家长沟通就成了我们工作中的重要内容。每天在接送小朋友时,总会有家长问:“今天某某表现得怎么样?”或是:“某某这段时间怎么样?”那么,怎样向家长反映问题就摆在我们面前。在中心观察多位老师,在这方面不太注意,说话直来直去,不讲技巧,结果说了半天不但没有解决问题,反而引起家长的误解,使自己很被动。教师在今后和家长沟通的时候,应该多注意讲话的内容和方法,在实践过程中学会不断的探索和总结,获取家长的理解和信任,共同的陪伴孩子健康成长。 2.家长沟通原则 1.切忌“告状”式的谈话方法,这样会让家长误认为老师不喜欢甚至是讨厌自己的孩子,从而觉得自己的孩子在班里会受到不公正待遇而产生抵制情绪。 2.和家长沟通要讲究谈话的策略性和艺术性,把谈话建立在客观、全面的基础上。要让家长相信我们,尊重并听取我们的意见,要让家长感到教师在关注自己孩子的成长和进步,感到老师比他们更深入地了解孩子。同时,要抓住时机向家长了解孩子的情况,以请教的态度耐心的听取家长的意见,使家长产生信任感,从而乐意与教师进行充分的交流,以达到预期的目的。 3.家长沟通操作要点 1、 2、汇报孩子近来的发展情况(进步与问题所在)。 2、了解小朋友在家情况及家长的教育方法,找出问题的原因。 3、提出解决问题的设想和方法及家长需要配合做的事。 这三个步骤的良好运用,就为我们更好的和家长沟通开了一个好头。掌握了最基本的原则,我们还要根据不同的情况做不同的安排。如:每学年开学初,我们都要接一个新班。由于家长对老师不了解,所以关注的一般都是小朋友在园的生活情况,即吃的怎么样,水喝的多不多,中午睡觉了没有等等。根据家长的需求,我们网络直播的平台基础上建立了微信群和生活情况板块。内容包括:吃饭情况、喝水情况、大便小便情况、睡觉情况。通过指导小朋友利用室内活动时间玩玩具或阅读等方式解放一位教师跟家长进行有效的沟通,让家长了解小朋友在园的生活情况。 4、托班课程大多交流小朋友生活情况,早教亲子课则大多交流课程情况。托班的班主任须与家长电话、短信交流或面谈,频率为至少每周一次。早教课教师须于课后与家长及时沟通,频率为至少每月一次;若陪同小朋友上早教课的不是父母,教师则须与陪同人交流的同时,也于课后与父母电话交流,频率为至少每月一次。

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有效方式

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有效方式 数学学科定安县实验中学张楠 摘要:在新课程背景下,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一般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具体的教学实践活动中来看,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则是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条件。要让学生通过网络环境、解题反思方式、自主、合作、探究的自主学习方式来学习。学生只要能运用好的学习方法,就等于找到了捷径;学生只要养成好的自主学习习惯,就等于建立了一种自我调节的推进机制。在长期的内因和外因交互作用下,让学生的学习实践活动沿着正确的方向、途径发展,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过程中不断调节,自我完善。 关键词:有效教学;自主探究 一、引言 随着新课程改革全面实施,也在悄然改变着传统的学习方式。为了更好的推进素质教育和学校教育现代化的发展进程,改革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充分利用和开发校内外的各种课程资源,开展学生自主性学习,从而实现基础教育的跨越式发展,是教育现代化的必由之路。而这一切都离不开各种教学技术的支持。在新课程教改中,本人对不同环境下的学生自主学习方式进行了初步探索。 二、解题反思模式下的自主探究学习 在学习中形成反思习惯对学生自主学习知识和思维品质的培养都有积极的意义。培养学生把解题后的反思应用到整个学习过程中,养成检验、反思的习惯,是提高学习效果、培养能力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反思解题思路可培养思维的广阔性;反思解题途径,可培养思维的批判性;反思题目结论,可培养思维的创造性;运用反思过程中形成的知识组块,可提高学习思维的敏捷性;反思还可提高学生思维自我评价水平,从而可以说反思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有效途径。

1、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将自己内隐思维活动的调节,控制过程展示出来,问题解决后不要停止,应立即引导学生进行问题后的反思,并把反思中的得失板书出来,使学生能够效仿。 2、教师要启发学生解题思路的发现和结论的猜想,并树立自觉的猜想意识,努力培养学生猜想的主动意识,鼓励学生从解决问题后的反思出发,大胆猜想,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而进行自主学习。 3、通过解题后对习题特征进行反思,用自己的语言或数学语言对习题进行重新概述,培养思维的深刻性,促进知识的正向迁移,提高解题能力。 4、反思题目结论,进行解题成果的扩大,培养思维的创造性。而且还要将反思对象扩展到学生作业后要写反思,利用作业空出的反思栏给老师提出问题。结合作业作出合适的反思。有了作业反思的要求,师生在教学上便产生了互动和交往,根据从学生的反思老师可以随时了解学生知识的掌握情况、学习态度等很多有利于教学的信息。 案例1:在讲解《勾股定理》时,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对于任意的直角三角形,如果它的两条直角边分别为b a ,,斜边为c ,那么一定有222c b a =+。 问题提出:那么当已知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分别为3和4,那么斜边为多少? 这是一个典型的利用勾股定理解题的题目,我们的做法是根据勾股定理再结合平方根的知识,得到斜边的长度为5254322==+。 引导学生对题目的结果进行反思:从具体再到抽象,我们可以得到一系列相同题目的解题公式:任意的直角三角形,如果它的两条直角边分别为b a ,,斜边为c ,那么一定有222222,,a c b b c a b a c -=-=+=。 通过这个问题的反思,使学生自己应用知识寻找问题的解决方法,并且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的“具体——抽象——具体”的形成过程,完成知识的自主探索学习。 5、除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外,用一段时间进行专门解题思维训练是提高学生解题能力和反思能力的有效途径。

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是《新课标》中恰当把握数学教学的基本要求。《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坚持让学生自主探索,用自己的思维方式、主动地、自由地、开放地去探索、去发现、去创造有关的数学知识。”所以我们教师必须改变“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以及大量演练习题的传统教学模式,让学生充分发挥创造性,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使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得到落实。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如何在自主探索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激趣探索,激发创新意识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渠道,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阵地,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需要,在课堂教学中创设情景,不断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的愿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兴趣是激发灵感、获取知识、开拓视野的重要推力,它就象一块磁铁,深深吸引学生的好奇心,唤起他们的求知欲望,带着浓厚的兴趣去思考、探求新知识。 如:我在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时,我先给学生讲了《小熊分西瓜》的故事:熊妈妈买了一个西瓜,要分给三个儿子,给了他们1/3、2/6、3/9三个分数,要他们选择自己要得到的西瓜数量,大哥说我比较大,给弟弟分多一点吧,选择了1/3,二哥也说,我是哥哥,多的应该给弟弟,它就选择了2/6,三弟没办法只好选择了3/9。然后,

我就问同学们:“大家说,三个小熊说的对吗?它们到底得到了多少西瓜呢?”这时,他们对这个问题充满了好奇,有的同学带着我的问题通过画图得出三个分数一样大,也有的同学用把分数改写成除法算式发现1÷3、 2÷6、3÷9三个算式中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上相同的数,商不变。看到同学们为了解决问题,得到结论,都纷纷使出自己的本事,各显神通,我真替他们高兴。就这样,我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激发了他们的创新意识。 二、独立探索,培养创新意识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提供自主探索的的机会,安排适量的、具有一定探索意义和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在独立思考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乐于钻研、善于思考、勤于动手的习惯,让学生有机会在不断探索中培养创新精神。 比如,在教学“轴对称图形”时,我把自己剪好的松树、衣服、五角星、蝴蝶等图案分发给学生,让他们观察图形所具有的性质,通过“看”、“折”、“比”,独立思考,得出结论:“这些图形都是沿着一条直线对折,左右两侧能够完全重合.........”这就是“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在这个教学中,学生经历了观察、实验、归纳、类比等过程,理解了一个概念是如何形成的。因此,数学活动过程中要给学生充分的思考空间,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 三、合作探索、增强创新意识 小组交流、合作探索是数学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信息互递、知识互补的一种方式,学生通过动手、动脑、动口,在愉

有效沟通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有效沟通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沟通的基本技巧 一、沟通的前提。 大凡两个人接触,彼此都会有一个大致判断然后形成沟通的初步印象。例如对方的精神面貌。一个紧张兮兮的人或充满焦虑的人很 难有高效的沟通,大多会遭到别人的排斥。一个充满自信且心态平 和的人会给人留下良好的印象。此外,得体的衣着和良好的精神面 貌以及恰当的语言风格也是良好沟通的前提条件。一个优秀的沟通 者要塑造和培养自己的行为,做到能在第一时间内给人以良好的印象。 二、沟通的原则。 沟通一定要真诚和平等,不真诚难以拉近人与人的距离,而不平等则不能让人充分表达观点和接受彼此的观点。沟通还要掌握好彼 此的距离,不能刻意去改变彼此的距离。刻意拉近距离显得自己轻 浮容易被别人心理上排斥,可以将距离拉的太远容易产生误会。 三、沟通的方法。 要了解你的沟通对象。摸清性格、观念、立场、意图等。不充分地了解你的沟通对象,贸然去沟通,可能会南辕北辙而适得其反。 善于借用合适的平台和掌握“恰如其分”的时机。平台可以是一场 辩论会,也可以是一个家庭聚会。在国际中就有很多“活用”的典范,例如以前温家宝总理与日本首相的电梯外交。毛泽东时代的乒 乓外交。人的情绪有好有坏,好的时候晴日暖阳一切美好,糟的时 候“黑云压城城欲催”。掌握了好的时机,沟通的效果非常明显。 切忌不能一味地从自己的立场考虑问题,一味地去表达自己的观点。千万不能带有情绪,要及时跳出来,学会豁达地看待问题。不要轻 易与别人争辩。有时候争论是解决不了问题,更多地是引来对斥。

最好要避免当面勿冲突,不幸地出现了事后要想办法办法弥和产生 的裂缝。 四、沟通中存在的问题。 沟通的基本方法 1、闲扯”是与人交谈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学会闲扯 不善交谈,大多是不知道怎样抓住谈话时机。心理学家詹姆士说过:“与人交谈时,若能做到思想放松、随随便便、没有顾虑、想 到什么就说什么,那么谈话就能进行得相当热烈,气氛就会显得相 当活跃。”抱着“说得不好也不要紧”的态度,按自己的实际水平 去说,是有可能说出有趣、机智的话语来。所以,闲扯并不需要才智,只要扯得愉快就行了。 2、适当地暴露自己,以自己为话题开始谈话,增加对方对你的 信任 每个人最熟悉的莫过于自己的事情,所以与人交谈的关键是要使对方自然而然地谈论自己。谁都不必煞费苦心地去寻找特殊的话题,而只需以自身为话题就可以,这样也会很容易开口,人们往往会向 对方敞开自己的心扉。 3、掌握批评的艺术 在交谈过程中,如果不得不对对方提出批评,一定要委婉地提出来。明的批评有以下几个特点:⑴不要当着别人的面批评。⑵在进 行批评之前应说一些亲切和赞赏的话,然后再以“不过”等转折词 引出批评的方面,即用委婉的方式。⑶批评对方的行为而不是对方 的人格。用协商式的口吻而不是命令的语气批评别人。⑷就事论事。 4、附和对方的谈话,使谈话气氛轻松愉快 谈话时若能谈谈与对方相同的意见,对方自然会对你感兴趣,而且产生好感。谁都会把赞同自己意见的人看作是一个提高自身价值 和增强自尊心的人,进而表示接纳和亲近。假如我们非得反对某人 的观点,也一定要找出某些可以赞同的部分,为继续对话创造条件。

小学生自主探究学习

自主合作学习模式探究 一.背景 新课程要求我们的课堂是以培养和发展学生主体性为主要目标的课堂,强调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和主体人格,让学生在参与中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创新,从发现中寻找快乐,从解决问题中增强信心,从不断体验中获得新知。打破长期以教师为中心,教师讲,学生听的课堂,这种课堂主要靠教师向学生灌输,作为认知主体的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自始至终处于被动状态,其主动性、积极性难以发挥,既不能保证教学的质量与效率,又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推进我国教育的深化改革,以利于具有创新精神、创新能力人材的成长,必须明确认清教学过程的本质,在先进的教育理论的指导下,创建既能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作用、既能提升学生的学习动力,又能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新型教学结构。 二、理论依据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提倡的学习方法是教师指导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建构主义学习环境包含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等四大要素。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以及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相适应的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由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高效掌握知识,迅速增长能力,提高综合素质。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知识源于行动”和“认识发生于主客体之间的相互作用”的观点,认为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是教育的最高原则。只有自己具体地和自发地参与各种活动,才能形成自己的假设,并给予相对合理的证实或否定,才能获得真实的知识。 杨振宁博士指出,如果说在过去还有可能一个人独立完成诺贝尔奖项的话,那么,进入80年代以来,尤其是进入信息社会以来,没有人们的共同参与,相互合作,任何重大发明创造都是不可能的。在经济一体化与专业分工日趋精细的大趋势之下,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已经成为人们生存发展的重要品质。 要通过参与式的交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成为能够为自己行为负责的人。教师的角色作用在于引导学生,选择有用的信息,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同时,营造师生共同学习、探索和研究问题的环境氛围,建立对话式、交互式、融合式的教学模式,正在成为教师从业的必备素质。

有效与家长沟通的方法和策略 (2)

有效与家长沟通的方法和策略(一) 在我国家庭特点不断变化的今天,家长能否积极参与学校教育,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态度及其与家长交往的能力和技巧。在交往态度上,教师要做到两点:一是以关心孩子的态度同家长保持经常性接触;二是要表现出一种与家长合作的真诚愿望。如何提高沟通效果,是沟通双方共同关注的问题。教师与家长可以在以下方面做出共同努力。 一、掌握沟通的方式与方法,教师要有五颗“心” 1、要有一颗“爱心”。 无论你是哪一类学校的老师,作为教师,尤其是班主任,我们要有一颗"心"。那就是一颗爱学生的心,一颗发自肺腑的,对学生充满热情的心。从心理上来讲,人对于事物是比较敏感的,只有出自真心的关爱,才能让学生和家长真正接受。所以,我们要让家长感觉到老师是出自真心在关心他的孩子,而不是在应付他,不是因为孩子出了一些问题,让家长来收拾"烂摊子"。真挚的感情可以拉进彼此的心灵,让交流和沟通更容易也更愉快 2、要有一颗"公平的心" 作为班主任,对于学生,必须是公正地评价,一视同仁。不能因为学生的家庭条件,成绩好差,而有所不同。在公正的前提下,正确地评价学生,实事求是的向学生家长反映情况只要你是从事实出发,家长对你也会有一个良好的印象,在与你的沟通中,会更加容易和信服。 3、要有一颗"体谅的心" 即体谅学生,体谅家长。作为班主任,我们要让家长知道,他们的孩子在学校的真实表现。但也要根据不同的情况,以不同的方式与家长沟通。对于表现好的学生,我们大可公开表扬,这对于家长和学生都是一种鼓励,能够促使他们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而对于表现差的学生,我们班主任不仅要注意场合,还要注意沟通的方式,尽量站在家长的角度想想,注意语言的婉转,即要使家长能够清楚了解自己孩子的表现,又要他能冷静的看待孩子的问题,为接下来,对于孩子的教育打好基础。 4、要有一颗"耐心 许多家长是来自农村,他们大部分都是本分老实的农民。而也有一些少数不讲理,素质相对差的家长,对于家中唯一的孩子,都比较溺爱,什么都听孩子的,自己的孩子都对,错都是别人带的。对有这类人,我们要有耐心,并且特别讲话多注意。不仅要不卑不亢,而且要注意语言,能很好的驾驭批评的艺术,让这类家长了解孩子不对的地方,认识到对孩子健康成长的伤害,用理智的态度来面对和解决问题。 5、要有一颗"恒心 学生的不足,同样也不是一天两天就能改正,班主任应该和家长长期的沟通,互通学生

学生自主建构策略分析

学生自主建构策略分析 发表时间:2018-12-26T11:26:30.640Z 来源:《中国教师》2019年2月刊作者:尕桑扎巴 [导读]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学习者主动构建内部心理结构的过程,它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建构理论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现已逐渐走进课堂,得到广大教师的认同。但不容乐观的是,很多课堂虽然采用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形式,走的却仍是灌输的老路。教师背负了太多的教学内容走进课堂,课堂上“固执”地沿着自己设计的教学轨迹行进,“强制”学生感悟教师的感悟,“引导”学生认 尕桑扎巴青海省玉树州囊谦县吉尼赛乡中心寄校 815299 【摘要】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学习者主动构建内部心理结构的过程,它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建构理论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现已逐渐走进课堂,得到广大教师的认同。但不容乐观的是,很多课堂虽然采用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形式,走的却仍是灌输的老路。教师背负了太多的教学内容走进课堂,课堂上“固执”地沿着自己设计的教学轨迹行进,“强制”学生感悟教师的感悟,“引导”学生认知教师的认知。 【关键词】语文教学;自主建构;策略分析 中图分类号:G62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2051 (2019)02-051-01 在进行小学的过程中,如何才能够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使学生能够主动的学习,进行自主建构呢?以下就以《地震中的父与子》为例,具体的分析在教学的过程中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建构,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 1测质量,建构良好阅读态度和习惯 通过仔细的观察发现,在学生阅读的过程中并没有全身心的投入,在阅读的时候只是粗略的进行浏览,对于文章的大意没有进行深入的理解,这就使得学生无法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活动中。为了提高学生的专注度,就需要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阅读活动中。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多种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可以让学生对生字进行拼音标注的方式进行自我的检测,在学生进行阅读的过程中,要求学生对于每个字的声调等都要把握到位,做到每一个字都准确无误。在学生完成自我检测之后,教师也要针对学生进行检测,帮助学生及时的改正存在的错误,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之中形成一个正确的阅读学习的态度与良好的习惯,在后期的学习过程中能够严格的落实教师的要求,更加专注的投入到阅读活动中,经过长时间的学习与训练,就能够构建良好的学习态度与学习习惯。 2问收获,珍视学生阅读中的自我建构 在课堂阅读的活动中,学生在自由阅读的时候都有非常高的兴趣,并且在阅读活动结束之后更加希望能够与其他同学进行分享。可是在教师带领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按照课前的教学计划进行学习的时候,往往都是按照计划中的内容一步步的跟进,没有给学生充分表达自己思想的机会,这样的方式就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不利于后期教学活动的开展。在学生初次进行阅读活动的时候,其体验是非常的重要的,是学生在自主的学习下对于文章内容产生的独立的情感与体验,对于文章内容有着自己的见解与认识。学生能够在表达的过程中将自己的认识与情感都释放出来,有效的提高了学生主动学习的欲望。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可以让学生结合自己的预习活动先来分享自己的收获与体验;还可以组成小组的形式让学生进行交流,给学生一个充分表达的机会。 3引质疑,发掘自主建构中的思维冲突 在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对于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只有学生能够针对教学内容提出问题,才能够主动的进行研究与思考,并且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的形成自己的思维意识,在解决问题之后,学生对于课堂教学的内容有了更深的掌握。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针对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质疑,比如教师可以提问学生:读完这篇文章后你有什么问题呢?哪些问题可以通过上下文进行解决?哪些问题可以通过小组的方式解决?通过教师的提问,学生在此的投入到阅读活动中,并且会进行更加深入的思考。然后学生通过这些问题进行思考分类,在不断的阅读过程中解决这些问题,同时也提出更多的问题。 问题一:文中描写:“救火队长挡住他:“太危险了,随时可能发生大爆炸,请你离开。”这位父亲问:“你是不是来帮助我?”警察走过来:“你很难过,我能理解,可这样做,对你自己、对他人都有危险,马上回家吧。”“你是不是来帮助我?”人们摇头叹息着走开了,都认为这位父亲因为失去孩子过于悲痛,而精神失常了。”为什么没有人帮助他呢?除了他之外为什么没有人再愿意继续挖了呢?问题二:文章中为什么要重复“不论发生什么事,你总会和我在一起”这句话呢? 在学生提出这些问题之后,我将这些问题写在了黑板上,然后让同学再一次进行阅读研究,通过小组的形式来解决这些问题。当学生再一次投入到阅读活动中的时候,我发现,其实在教学的过程中,并不需要教师反复的去提问去讲解,学习的过程中需要学生主动的参与进来。作为教师,应该给予学生充分的信任与机会,让学生自主的晚上学习建构的过程。 4揭课题,促进对篇章的整体建构 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发挥积极的引导的作用,保证学生的学习效率,避免出现盲目学习的现象。那么要怎样引导学生而?这就要求教师要对于教材的内容有一个全面并且深入的把握,能够了解文章中的本质内容,并且要采取一个正确的教学方法来引导学生,让学生能够更好的把握自主学习的过程。 在学习《地震中的父与子》这篇文章的时候,我只在课堂中提出了一个问题,就是作者为什么要以这句话为题目呢?在学生充满疑惑的时候,我及时的引导学生,这个题目相对于父亲和孩子、伟大的父与子来说,在表达上有什么不同呢?在这个问题下,学生第四次的进行阅读学习,再结合本章节的其它内容之后,学生逐渐的理解,之所以选用这个题目,是因为想要表达在特定的场合中的这种父子之间的感情,而不是在日常的生活中的感情。 5导思路,用构图建构自己的认知体系 在完成这些教学内容后,还要让学生对于文章中的语句进行分析,感受其中的情感等内容,使学生能够建构自己的认知体系。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重视整体课堂的联系性育整体性,避免学习过程出现零乱的现象。在学生对于文章的主旨有了一个全面的了解之后,让学生再一次的进行阅读,并且要求学生在纸上进行构图,将自己对于整篇文章中的词句、写作手法、思想感情等内容在纸上表达出来。构图

小学生自主探索

【篇一】小学生自主探索小学生自主探究学习 自主合作学习模式探究 一.背景 新课程要求我们的课堂是以培养和发展学生主体性为主要目标的课堂,强调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和主体人格,让学生在参与中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创新,从发现中寻找快乐,从解决问题中增强信心,从不断体验中获得新知。打破长期以教师为中心,教师讲,学生听的课堂,这种课堂主要靠教师向学生灌输,作为认知主体的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自始至终处于被动状态,其主动性、积极性难以发挥,既不能保证教学的质量与效率,又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推进我国教育的深化改革,以利于具有创新精神、创新能力人材的成长,必须明确认清教学过程的本质,在先进的教育理论的指导下,创建既能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作用、既能提升学生的学习动力,又能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新型教学结构。 二、理论依据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提倡的学习方法是教师指导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建

构主义学习环境包含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等四大要素。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以及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相适应的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由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高效掌握知识,迅速增长能力,提高综合素质。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知识源于行动”和“认识发生于主客体之间的相互作用”的观点,认为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是教育的最高原则。只有自己具体地和自发地参与各种活动,才能形成自己的假设,并给予相对合理的证实或否定,才能获得真实的知识。 杨振宁博士指出,如果说在过去还有可能一个人独立完成诺贝尔奖项的话,那么,进入80年代以来,尤其是进入信息社会以来,没有人们的共同参与,相互合作,任何重大发明创造都是不可能的。在经济一体化与专业分工日趋精细的大趋势之下,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已经成为人们生存发展的重要品质。 要通过参与式的交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成为能够为自己行为负责的人。教师的角色作用在于引导学生,选择有用的信息,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同时,营造师生共同学习、探索和研究问题的环境氛围,建立对话式、交互式、融合式的教学模式,正在成为教师从业的必备素质。 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要在学习中培养。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们应该努力创

有效与家长沟通的方法和策略

有效与家长沟通的方法和策略 在我国家庭特点不断变化的今天,家长能否积极参与学校教育,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态度及其与家长交往的能力和技巧。在交往态度上,教师要做到两点:一是以关心孩子的态度同家长保持经常性接触;二是要表现出一种与家长合作的真诚愿望。如何提高沟通效果,是沟通双方共同关注的问题。教师与家长可以在以下方面做出共同努力。 一、掌握沟通的方式与方法,教师要有五颗“心” 1、要有一颗“爱心”。 无论你是哪一类学校的老师,作为教师,尤其是班主任,我们要有一颗"心"。那就是一颗爱学生的心,一颗发自肺腑的,对学生充满热情的心。从心理上来讲,人对于事物是比较敏感的,只有出自真心的关爱,才能让学生和家长真正接受。所以,我们要让家长感觉到老师是出自真心在关心他的孩子,而不是在应付他,不是因为孩子出了一些问题,让家长来收拾"烂摊子"。真挚的感情可以拉进彼此的心灵,让交流和沟通更容易也更愉快 2、要有一颗"公平的心" 作为班主任,对于学生,必须是公正地评价,一视同仁。不能因为学生的家庭条件,成绩好差,而有所不同。在公正的前提下,正确地评价学生,实事求是的向学生家长反映情况只要你是从事实出发,家长对你也会有一个良好的印象,在与你的沟通中,会更加容易和信服。 3、要有一颗"体谅的心" 即体谅学生,体谅家长。作为班主任,我们要让家长知道,他们的孩子在学校的真实表现。但也要根据不同的情况,以不同的方式与家长沟通。对于表现好的学生,我们大可公开表扬,这对于家长和学生都是一种鼓励,能够促使他们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而对于表现差的学生,我们班主任不仅要注意场合,还要注意沟通的方式,尽量站在家长的角度想想,注意语言的婉转,即要使家长能够清楚了解自己孩子的表现,又要他能冷静的看待孩子的问题,为接下来,对于孩子的教育打好基础。 4、要有一颗"耐心

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中引导学生自主探索的研究

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中引导学生自主探索的研究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我们的教育,要解放孩子的头脑,让他们能想;解放孩子的眼睛,让他们能看;解放孩子的双手,让他们能做;因此,综合实践活动要以活动促发展,让学生主动实践,主动探索,主动创造,大胆探究,敢于质疑。真正走进生活,亲近实践。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在课前充分做好准备工作,把每一堂课讲生动,让学生学懂弄通,使其对你所讲授的课程感兴趣。同时还要注意巩固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学习有了进步及时给以表扬,不断激励求知欲,从而激励学生自主学习。例如,在《家乡河流生态探察》一课中,孩子们选择自己身边最感兴趣的水作为活动主题,并通过了解水的作用,调查我国现在面临的水资料问题,实地考察工厂排放的废水进一步污染的水资源,最后通过活动心得拓展学生的思维,让学生自发地思考我能为家乡生态出点什么力。 日本教育家铃木镇一说:“优越的环境可以创造高超的智力。”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发展学生的智力,创造活跃的课堂气氛十分重要。如何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习的兴趣呢? 首先,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师生关系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课堂气氛,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情绪。学生喜欢一位老师连带着也喜欢这位老师所教学的课程,当喜欢的老师一走进教室,课堂气氛就会活跃起来,学生的学习兴趣油然而生。相反,学生害怕、讨厌一位老师,往往也害怕、讨厌这位老师所教授的课程,当这位老师一走进教室,学生的情绪就会蒙上一层阴影,学习兴趣就会一落千丈。 平等友好的师生关系,是活跃气氛、激发学生兴趣的前提。师生平等、相互尊重,就像朋友一样相处,课堂气氛就会活跃而民主,学生的情绪就会愉快而高昂,学习的兴趣就浓厚,主动性和自觉性就会倍增。我在教学中,十分重视以朋友的身份,与学生和平相处。 小学综合实践课要回归生活和社会,我们不能将学生老是圈在学校,而要以学生的活动和交往为线索,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全面实施教育。引领学生走出校门,走进社会。在家庭、社区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生活,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生活,用自己的方式去研究生活。 教材蕴含着激发兴趣的因素,具有独特的魅力,每章、节都有新鲜的内容,都会是学生产生疑问,引起他们的好奇心、求知欲。这就要求我们深刻地领会教材的内涵,吃透教材,严密而有系统地组织教材,配合适当的教学方法,发挥教材潜在的趣味性,将知识性、科学性和趣味性融合在一起,活跃课堂气氛。要让学生自主参与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就应在课堂中还给学生思考的权力,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探索问题,解决矛盾。例如:在教授综合实践活动课――《不断更新的通信家族》时,我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自主从身边熟悉的事物入手,留心观察社会生活中发生的变化,体会社会进步与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