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希腊语言学自然派与惯例派论辩与先秦诸子语言理论争鸣中的碰撞与契合点

古希腊语言学自然派与惯例派论辩与先秦诸子语言理论争鸣中的碰撞与契合点
古希腊语言学自然派与惯例派论辩与先秦诸子语言理论争鸣中的碰撞与契合点

古希腊语言学自然派与惯例派论辩与先秦

诸子语言理论争鸣中的碰撞与契合点

摘要:古希腊语言学中自然派与惯例派的论辩持续了几个世纪,毫无疑问,这场论辩促进着古希腊语言学中语法,词源等的发展,推动着哲学家、思想家的语言理论研究和探索。先秦思想理论中关于“名”和“实”的争鸣,在某种程度上与古希腊自然派与惯例派的论辩有着一定的联系性和契合点。

关键词:古希腊自然派惯例派春秋战国孔子墨子荀子

一.古希腊语言学中自然派和惯例派的论辩

克雷特利斯和赫莫吉尼斯是苏格拉底的学生,有一天他们论辩“词为什么有意义”的问题,两人各抒己见,观点各不相同。克雷特利斯赞成这样的看法:一个事物的名称(不论是希腊语或是蛮族语言)是由它的本质属性所决定,因此语言自然而然的具有意义。他反对那种把某些人约定俗成的东西说成名称或词的说法。他认为,一切存在的东西只有一个正确的、根据本质产生的名称,所谓名称不是有些人约定怎样称谓就怎样称谓的。也就是说,一个事物的名称是由于

它的性质而产生的,受自然的支配,所以语言自然而然地具有意义。

赫莫吉尼斯的观点与此相反,他认为,任何名称除了习惯之外,别无其它“正确性”存在。他表示,我不能相信名目繁多的正确性在与别的什么东西而不在于约定俗成,如果有谁确定一个名称,那个名称也就是正确的名称;如果后来改用别的名称而不再使用原先的名称,那么后来这个名称的正确性也丝毫不亚于前者,这正如我们可以任意改变奴隶的名字一样,因为任何人的某个名字都不是按本质产生的,它是在某些法律和习惯的基础上确立起来的。他认为,名称是语言使用达成的协议,而协议是可以改变的,是约定俗成的;所以只要大家同意,用什么词都可以。

二、先秦诸子语言思想理论争鸣及与古希腊论辩的契合和碰撞

春秋战国时期是社会剧烈变革的时期,也是百家争鸣的时代。和古希腊的哲学家们一样,先秦哲学家们曾就“名”和“实”(即名称和事物)的关系进行讨论先秦哲学家们阐明了一系列的语言学原理,奠定了汉语语言学的发展基础。

1.孔子的正名论

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最早提出了“正名”的观念。严格地说,孔子的“正名”不是专门论述语言问题,

但它对语言学思想的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孔子多次谈到了“正名”问题。

《论语子路篇》:“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孔子这里讲的都是政治上的“名分”,这是孔子政治伦理思想的主要内容。“名”是用来说明、表达“实”的,正名的目的核心是名实相符,恢复的是“信”。“信”是正名的核心,不正之名恰恰是无信的集中体现,并成为造成进一步混乱之因。言论、名称这些形式是说明内容的,但他并不是内容本身。形式是内容的表现,但形式证明不了内容。但形式与内容脱节开来时,人们不但会对形势不信任,从而影响到对内容的失望,并且逐渐的丧失信心,这才是最为危险的。另一角度思考,孔子对于名称与事物其实在“正名”中也有了一定的阐述:形式是内容的表现,但形式证明不了内容,形式与内容不能脱节。即:名称即为形式,而事物即为事物。名称是事物的表现,是表现内容的方式;但是仅有名称又无法确定其事物真实存在性,但另一方面,名称与事物不能够脱离使用和理解,如果脱离便会造成对应关系混乱。

2.墨子的语言思想

墨子也讲正名,但他们的正名与孔子的不同,墨子的

正名是对说话人准确使用语言的要求。《墨子说经下》:”正名者,彼此。彼此可:彼止于彼,此止于此。彼此不可:彼且此也。”意思是说,正名,就是要分清彼此。用于那个事物的名词只能用于那个事物。同一名词,不能既用于那个事物,又用于这个事物。墨子在《非攻下》里,辨析了“攻”与“诛”在语言上的区别。墨子认为“攻”是侵略战争,在动机上是“亏人自利”,在手段上是攻杀无度,在后果方面是“上不利天,中不利鬼,下不利人。”诛是秉承天命而行义,是合乎道义的利天下而为之。诛无道即伐其不义。攻是不义之侵略,诛是诛无道者必然进行的伐。这里的“攻”与“诛”同表示发动战争这一意思,可是名称不同,有很大的差异。

3.荀子的语言理论

战国后期,在语言问题上最有见地的学者是荀子。他的《正名篇》对当代论争的实名问题作了总结,阐明了若干语言理论,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正名篇》云:“名无故宜,约之以命。约定俗成谓之宜,异于约则谓之不宜。名无固宜,约之以命实,约定俗成谓之实名。”荀子论述了名称和它表示的事物之间并没有必然的联系,名称的得来受到社会的制约。约定俗成的就是适合的,违反了约定俗成,就是不适合的。荀子的观点与赫莫吉尼斯的观点不谋而合。

胡壮麟《语言学教程》第四版笔记

Chapter 1 Invitations to Linguistics 1.3 Design features of language The features that define our human languages can be called design features which can distinguish human language from any animal system of communication. 1.3.1 Arbitrariness Arbitrariness refers to the fact that the forms of linguistic signs bear no natural relationship to their meanings. 1.3.2 Duality Duality refers to the property of having two levels of structures, such that units of the primary level are composed of elements of the secondary level and each of the two levels has its own principles of organization. 1.3.3 Creativity Creativity means that language is resourceful because of its duality and its recursiveness. Recursiveness refers to the rule which can be applied repeatedly without any definite limit. The recursive nature of language provides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possibility of creating endless sentences. 1.3.4 Displacement Displacement means that human languages enable their users to symbolize objects, events and concepts which are not present (in time and space) at the moment of conversation. 加1 Each sound in the language is treated as discrete. 加2 the direct/non-arbitrary/non-symbolic relation between meaning and form. There are resemblances between the language form and what they refer to. That relationship is called icon. Iconicity exists in sounds, lexicons and syntax. It is the motivation between language forms and meanings. It is a relation of resemblance between language form and what they refer to. 1.5 Functions of language As is proposed by Jacobson, language has six functions: 1. Referential: to convey message and information; 2. Poetic: to indulge in language for its own sake; 3. Emotive: to express attitudes, feelings and emotions; 4. Conative: to persuade and influence others through commands and entreaties; 5. Phatic: to establish communion with others; 6. Metalingual: to clear up intentions, words and meanings. three metafunctions: 1. function: to convey new information, to communicate a content that is

《语言学纲要》试题库剖析

绪论、第一章、第二章 一、名词解释 1.语言学 2.语言 5.文言文 6.符号 7.符号形式 8.符号的任意性 9.语言符号 10.组合关系 11.聚合关系 二、填空 1.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是语言学的三大发源地。 2.__________ 是我国古代的书面语,用它写成的文章称为__________。 3.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是我国传统的语文学。 4.研究语言的结构,主要是研究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三个部分。 5.运用语言传递信息的过程,可以分为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五个阶段。 6.语言是人类社会的______________,而且也是思维的______________。 7.在一定条件下,身体姿势等伴随动作还可以离开语言独立完成交际任务。例如汉民族点头表示____________,摇头表示____________,送别时挥手表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示欢迎,咬牙切齿表示_____________,手舞足蹈表示____________。 8.人的大脑分左右两半球,大脑的半球控制语言活动,右半球掌管不需要语言的感性____________。 9.汉语的“哥哥”、“弟弟”,英语用________________表示,汉语的“舅舅、姨父、姑父、叔叔、伯伯”,英语用______________表示。 10.英语可以直接用数词修饰名词,汉语数词修饰名词一般要加上一个 _____。 11.儿童最早的智力活动就是学习_________。 12.任何符号,都是由和两个方面构成的。 13.一个符号,如果没有_______,就失去了存在的必要,如果没有_______,我们就无法感知,符号也就失去了存在的物质基础。 14.语言符号是_________和_________的统一体,声音是语言符号的______。

中国语言学史复习资料

中国语言学史期末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1、雅学:《尔雅》首创按意义分类编排的体例和多种释词方法,对后代词书、类书的 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后人模仿《尔雅》创作了一系列以“雅”为书名的词书, 如《小尔雅》、《广雅》、《通雅》等,而研究雅书又成为一门学问,被称为“雅学”’。 2、小学:“小学”这个名词最初跟学校有关系的,《大戴礼记》云:“及太子少长,知 妃色,则入于小学。小学者所学之官也”;汉代小学指童蒙识字课,也即语言文字 方面的学问;隋唐时代小学概念扩大;唐代以后“小学”成为文字学、音韵学、训 诂学的总称。 3、《切韵》:隋代陆法言所著,是韵书中影响最大的一部,按四声分卷,共五卷;平 生分上下两卷,上、去、入各一卷,共分韵部193部,记音简略,先释义,后记音。 在汉语音韵学当中,《切韵》被看作是整个语音史的中枢,又是研究历代语音系统 和现代各方言因素的首要研究系统。 4、《广韵》:全名《大宋重修广韵》,陈彭年等奉赦编撰,这是目前保留下来最早的, 最完整的韵书,根据前代《切韵》、《唐韵》等韵书修订而成,共分为五卷(平声分 上下两卷,上、去、入各一卷)分206韵。 5、《干禄字书》:是唐中的一部正字书,作者颜元孙。干禄,求禄位,学好写字就能 求得禄位,是科举时代的字体标准。 6、《说文解字》:由东汉经学家、文字学家许慎所著,简称《说文》,根据文字的形体, 创立540个部首。系统阐述汉字的造字规律,是中国第一部即后代所说的字典。 7、因声求义:是传统的训诂方法之一,是指通过对汉字声音线索的分析来探求字义。 8、字书:字数是研究字形和根据字形以考证音义的书,包括(1)学童识字课本,如 《急就篇》等;(2)解释汉字形体、读音和意义的书,如(汉)许慎的《说文解字》,(梁)顾野王的《玉篇》,(宋)司马光等的《类篇》,(清)《康熙字典》等。(3) 刊正字书的书,如(唐)颜元孙的《干禄字书》,(宋)张有的《复古编》等。 9、秦代三书:李斯《仓颉篇》、赵高《爰历篇》、胡母敬的《博学篇》在历史上被称为 秦代三书。“秦代三书”的社会作用有两个:一是规范了文字书写形体,二是成就 了一部权威的蒙学知识教材。 10语文学:是文字或书面语言的研究,特别注重在文献资料的考证和文字的训诂,这种研究比较零碎和缺乏系统性。 11 语言学:研究对象是语言本身(口语与书面语),研究的结果可以得出科学的、系统 的、全面的语言理论。 12 声调:普通话中有四个声调,通常叫四声即阴平、阳平、上声、去声。 13反切:古代的一种记音方法,用两个字拼出另一个字的读音,取上字之声母,用下字之韵母及声调,拼出被切字的读音。 14 《中原音韵》:元.周德清著,他认为“言语一科,欲作乐府,必正名语,欲正名语 必思中原之音。”根据元朝的北曲用韵,把韵部分析归纳为19韵部。 15 《玉篇》:南朝梁.顾野王撰,是中国古代一部按汉字形体,分部编排的字书,是我 国第一部按部首分门别类的汉字字典。 16 大小徐:指徐铉、徐渭兄弟二人,两人俱精通文字,对说文有着重要的研究,号“大 小徐”。 17 籀文:古汉字中一种书体的名称,西周末和春秋初的文字,字体与秦篆相近,又称 “大篆”、“籀书”。 18 古文:指战国时期盛行于六国的文字。

语言学教程第四版第二章 胡壮麟 主编

Chapter 2 Speech sounds Contents ?How sounds are made? ?Consonants and vowels ?Phonological processes, phonological rules and distinctive features ?Suprasegmentals 超音段 ?Two major areas for studying speech sounds: phonetics and phonology ?Phonetics: it studies how speech sounds are made, transmitted and perceived. ?Three branches of phonetics: ?Articulatory phonetics发声语音学 is the study of the production of speech sounds. ?Acoustic phonetics声学语音学 is the study of the physical properties of the sounds produced in speech. Auditory phonetics听觉语音学 is concerned with the perception of speech sounds ?Phonology:it deals with the sound system of a language by treating phoneme 音素 as the point of departure. ?It studies the sound patterns and sound systems of languages. ?Ultimately it aims to discover the rules that underlie the sound patterns of all languages. How speech sounds are made? ? speech organs 言语器官 ?Speech organs are also known as vocal organs(发音器官). ?Parts of human body involved in the production of speech sounds: lungs, trachea (windpipe) 气管, throat, nose, mouth ? organs of speech (Figure 2.2, p.26 on our books)

语言学概论 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 1.语言的客观存在形式首先表现为口语。语言学是指研究语言的科学。 2.在个别情况下,当口语已经发生巨大变化而书面语长期保持古代语言的面貌不变 时,就可能产生言文脱节的现象。 3.在我国,白话文代替文言文的时间是五四运动以后。 4.世界各国都把书面语的产生作为文明史的开端。 5.共同的历史文化传统和民族认同感是确定一个“民族”的最根本的标准。 6.语言是最直观最容易识别的民族标志。 7.口语是语言的有声客观存在形式。 8.书面语虽然在口语的基础上产生,但也影响口语的发展。 9.口语和书面语都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表示一定意义的声音或图形,这是一种物 理现象;另一方面则是由声音或图形表示的意义,那是一种心理现象。 10.人与人的口头交际过程是非常复杂的,从通信理论的角度可以将之理解为编码和 解码的过程。 11.主张把语言和言语分开的代表人和集大成的学者是现代语言之父索绪尔,他的代 表作是《普通语言学教程》。 12.语言符号的特点有:任意性、强制性、可变性、离散性、线性。 13.索绪尔创立的语言学,使语言学成为现代意义的科学。 14.言语活动可以分为语言和言语两个分支,即索绪尔提出人类言语活动可分为语言 和言语两个部分。 15.语言和言语:“语言”是言语活动中同一社会群体共同掌握的有规律可循而又成 为系统的那一部分。言语是个人“说话”的具体行为和结果,在每个人的发音、用词和使用的句子结构等方面体现出个人特色。 16.书面语和口语的关系是:前者是第二性的,后者是第-性的。 17.口语和书面语的所谓一致,是指基本的语言成分。 18.语言符号的物质实体(语音)和所表示的意义(语义)之间没有必然的理据关系, 这说明,语言符号具有任意性。 19.语言符号是离散的,在时间这根轴上成线性排列。语言符号的线性特征使离散的 语言符号有可能组合成大小不等的语言单位,组合成连续的语流。 20.在语言系统的各个子系统中,语音系统的系统性最强。 21.语言系统中最小的语言单位是语素;最小的交际单位是句子;最大的交际单位语 篇。 22.在同一个位置上可以互相替换出现的各个语言单位处在互相可以联想起采的关 系中,这种关系称为聚合关系。 23.最早广泛应用语言学的理论和成果的社会领域是语言教学领域。 24.希腊哲学家柏拉图认为“名”是由“实”决定的。 25.我国哲学家荀子认为“名”和“实”之间没有必然联系。 26.中国古代传统语言学被称之为“小学”。 27.历史比较语言学建立的时间是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 28.“普通语言学”中的“普通”是“一般的”意思,指研究人类的社会的语言这种 社会现象的一般理论。 29.传统语言学一般泛指20世纪以前的语言学。 二、多项选择题 1.关于“语言”,说法正确的是:语言只存在于人类社会之中、语言是一种非常复 杂的社会现象、语言的客观存在形式表现为口头语和书面语。 2.“说话”的过程涉及到的相关问题有:社会问题、哲学问题、心理问题、生理问 题、物理问题等。 3.口语和书面语在多数情况下是一致的,这种一致性指的是基本语汇和基本语法结 构。 4.索绪尔给语言符号的两方面创制的专门术语是能指和所指。 5.下列各组语言单位之间存在聚合关系的有:很,非常;辆,部。 6.存在语言符号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的有;词、语法、语音、词组。 7.语言系统内部包含的语言单位有:语素、词和词组、句子和语篇。

胡壮麟语言学教程课件Part12

Literary linguistics studies the language of literature. It focuses on the study of linguistic features related to literary style. 9.1 Theoretical background

9.2.1 Foregrounding and grammatical form 9.2.2 Literal language and figurative language Simile Metaphor Metonymy Synecdoche 9.2.3 The analysis of literary language

9.3.1 Sound patterning 9.3.2 Different forms of sound patterning Rhyme Alliteration Assonance Consonance Reverse rhyme Pararhyme Repitition

-Metre(Dimetre, Trimetre, Tetrametre, Hexametre, Heptametre, Octametre) -Foot (Iamb, Trochee, Anapest, Dactyl,Spondee, Pyrrhic) 9.3.4 Conventional forms of metre and sound Couplets Quatrains Blank verse Sonnet 9.3.5 The poetic functions of sound and metre 9.3.6 How to analyse poetry?

中国语言学必读必备书目400种

中国语言学必读必备书目400种 北京大学语言学院推荐 (英)The Categories(范畴):亚里士多德 (英)THE DEVIL’S DICTIONARY(魔鬼词典)-- AMBROSE BIERCE(阿姆布诺斯·比尔斯) (英)The Foolish Dictionary(愚蠢的词典)-- Gideon Wurdz(吉顿·伍兹) (英)表述和意义:言语行为研究[美]塞尔[Searle,J.R.] (英)词汇、语义学和语言教育[英]哈切(Hatch,E (英)从语言学的角度看语言习得 (英)当代句法理论通览 (英)当代语义理论指南--[美]拉宾(Lappin,S.)著 (英)德里达--诺利斯 (英)汉语方言的连续变化变调模式--陈渊泉 (英)话语分析入门:理论与方法[美]吉(Gee,J.P.)著 (英)会说话的哺乳动物:心理语言学入门 (英)剑桥语言百科词典 (英)交际语言教学论 (英)句法:结构、意义与功能 (英)跨文化交际:语篇分析法[美]斯科隆(Scbllon,R.)等著 (英)历史语言学 (英)普通语言学教程--索绪尔 (英)乔姆司基的普通语言学教程 (英)人类语言学入门 (英)认知语言学入门 (英)社会语言学教程 (英)言语的萌发:语言的起源和进化 (英)言语行为:语言哲学论[美]塞尔(Searle,J.R.)著 (英)应用语言学研究方法与论文写作 (英)英诗学习指南:语言学的分析方法[英]利奇(Leech,G.N.)著 (英)语法化学说 (英)语料库语言学 (英)语料库语言学入门[新]肯尼迪(Kennedy,G.)著 (英)语言和人 (英)语言类型学与普通语法特征--Croft (英)语言论:言语研究导论--Sapir (英)语言迁移:语言学习的语际影响[美]奥德林(Odlin,T.)著 (英)语言心理学[美]卡罗尔(Carroll,D.W.)著 (英)语言学和第二语言习得 (英)语言学教程--Radford (英)语言学课题:语言研究实用指南 (英)语言学理论:对基要原著的语篇研究 (英)语言学入门[英]普尔(Poole,S.C.)著 (英)语言学习和语言使用中的错误:错误分析探讨

语言学概论练习题库参考答案

《语言学概论》练习测试题库 一、单项选择题 1、“人有人言,兽有兽语”中的“言”属于: A. 语言。 B. 言语。 C. 言语行为。 D. 言语作品。 2、人运用语言可以说出无限多的句子,这反映了语言的:(C) A. 民族性。 B. 符号性。 C. 生成性。 D. 系统性。 3、被社团作为母语使用和学习的语言是: A. 人工语言。 B. 自然语言。 C. 共同语。 D. 世界语。 4、从语言学分科来看,《语言学概论》课属于: A. 一般语言学。 B. 具体语言学。 C. 共时语言学。 D. 历时语言学。 5、“我爱家乡”中“爱”和“家乡”: A. 是聚合关系。 B. 是组合关系。 C. 既是聚合关系又是组合关系。 D. 既非聚合关系又非组合关系。 6、汉语南方方言比北方方言更接近于古汉语,这反映了语言发展的: A. 渐变性。 B. 相关性。 C. 规律性。 D. 不平衡性。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义项是最小的语义单位。 B.义素是最小的语义单位。 C.词义的主要内容是语法意义。 D.词义不包括语法意义。 8、有人说语言是古代文化的“活化石”,这说明语言具有: A. 交际功能。 B. 思维功能。 C. 文化录传功能。 D. 认知功能。 9、“衣领”是“衣服”的: A. 上义词。 B. 下义词。 C. 总义词。 D. 分义词。 10、转换生成语言学的代表人物是: A. 乔姆斯基。 B. 菲尔默。 C. 皮亚杰。 D. 韩礼德。 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语言是无限的,言语是有限的。 B.语言是个人的,言语是社会的。 C.语言是一般的,言语是个别的。 D.语言是具体的,言语是抽象的。 12、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 A.文字。 B.语言。 C.书面语。 D.手势语。 1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所有的符号都有任意性。 B.有些符号有任意性。 C.只有语言符号有任意性。 D.语言符号没有任意性。 14、词汇变化比语音语法快,这体现了语言发展的 A.渐变性。 B.稳固性。 C.相关性。 D.不平衡性。 15、“小王喜欢小李”中“喜欢”和“小李” A.是组合关系。 B.是聚合关系。 C.既是聚合关系又是组合关系。 D.既非聚合关系又非组合关系。 16、语言最重要的功能是 A.思维功能。 B.标志功能。 C.交际功能。 D.认知功能。 17、日语属于 A.屈折语。 B.粘着语。 C.词根语。 D.编插语。

英语语言学教程(胡壮麟版).

英语语言学教程(胡壮麟版) Chapter one. Invitation to Linguistic. 1.What is language? “Language is system of arbitrary vocal symbols used for human communication. It is a system, since linguistic elements are arranged systematically, rather than randomly. Arbitrary, in the sense that there is usually no intrinsic connection between a work (like “book”) and the object it refers to. This explains and is explained by the fact that different languages have different “books”: “book” in English, “livre” in French, “shu” in Ch inese. It is symbolic, because words are associated with objects, actions, ideas etc. by nothing but convention. Namely, people use the sounds or vocal forms to symbolize what they wish to refer to. It is vocal, because sound or speech is the primary medium for all human languages. Writing systems came much later than the spoken forms. The fact that small children learn and can only learn to speak (and listen) before they write (and read) also indicates that language is primarily vocal, rather than written. The term “human” in the definition is meant to specify that language is human specific. 2.Design Features of Language. “Design features” here refer to the defining properties of human language that tell the difference between human language and any system of animal communication. They are arbitrariness, duality, productivity, displacement, cultural transmission and interchangeability (1)Arbitrariness: By “arbitrariness”, we mean there is no logical connection between meanings and sounds. (2)Duality: The property of having two levels of structures (phonological and grammatical), units of the primary level being composed of elements of the secondary level and each level having its own principles of organization. (3)Productivity: Productivity refers to the ability to the ability to construct and understand an indefinitely large number of sentences in one’s native language, including those that has never heard before, but that are appropriate to the speaking situation. The property that enables native speakers to construct and understand an indefinitely large number of utterances, including utterances that they have never previously encountered. (4)Displacement: “Displacement”, as one of the design features of the human language, refers to the fact that one can talk about things that are not present, as easily as he does things present. In other words, one can refer to real and unreal things, things of the past, of the present, of the future. Language itself can be talked about too. (5)Cultural transmission: This means that language is not biologically transmitted from generation to generation, but that the details of the linguistic system must be learned anew by each speaker. (6)Interchangeability: Interchangeability means that any human being can be both a producer and a receiver of messages. 3.Functions of Language. Language has at least seven functions: phatic, directive, Informative, interrogative, expressive, evocative and performative. (1)Phatic function: The “phatic function” refers to language being used for setting up a certain atmosphere or maintaining social contacts (rather than for exchanging information or ideas). Greetings, farewells, and comments on the weather in English and on clothing in Chinese all serve this function. (2)Directive function: The “directive function” means that language may be used to get the hearer

《语言学纲要》模拟试题

《语言学概论》考核题型与分章模拟题 一、填空题(每小题2分,计30分) 二、选择题(每小题1分,计10分)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计10分) 四、分析说明题(每小题5分,计20分) 五、论述题(每小题10分,计30分) 第一章语言的功能 一、填空(15分) 1、语言的功能包括( 社会)功能与( 思维)功能。 2、语言的社会功能包括(信息传递)功能与(人际互动)功能。 3、人的大脑分左右两个半球,语言功能及计数、推理能力等由(左 )半球掌管,音乐感知、立体图形识别等能力由(右 )半球制约。 二、判断正误(15分) ( 错 )1、书刊上的话语不具有人际互动功能。 ( 错 )2、聋哑人不会说话,所以不具有抽象思维的能力。 ( 对 )3、不同语言结构的差异体现出思维方式的不同。 三.思考题(70分) 1、语言的人际互动功能表现在哪些方面? 说话者在传递客观经验信息的同时,也在表达着主观的情感、态度与意图,寻求听话者的反馈。而受话者在接收说话者传递的客观经验信息的同时,也了解了说话者的主观情感态度,从而做出回应。这样语言就成为说话者与听话者间交际互动的工具。例如: 张三与李四同时在教室瞧书,张三坐在窗子边的位置,李四坐在中间位置。 A、李四说:“今天气温很低。” B、张三说:“我马上关上。”

A、B的对话表达了一种委婉的请求。李四说“今天气温很低”的目的并不就是反映今天的天气,而就是向坐在窗户边的张三请求将窗户关上。 2、不同语言思维方式的特殊性体现在哪些方面? 思维能力就是全人类普遍的,但使用不同语言的民族在思维方式上会有所不同。 每一种语言都包含着一个民族认识客观世界的特殊方式,我们学会一种语言也就学会了该民族的独特的思维方式。不同语言背景的人进行思维时常常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A 不同民族的不同语言对事物的分类可能不同。 英文中的“uncle”,与汉语中伯父、叔父、姑父;堂伯、堂叔、堂姑父、姨父、舅父、表姑父、表叔……等词对应。 B 相同语素构成的词,可能表示不同的概念。 手+纸汉:手纸日:信 汽+车汉:汽车日:火车 第二章语言就是符号系统 一、填空(20分) 1、说出的话语句子就是无限的,但无限多的句子都就是由有限的(词 )与( 规则 )组装起来的。 2、我们就是通过( 听话)认识到“孔子就是中国古代的思想家”这个( 心理现实 )的。 3、心理现实就是存在于( 客观现实 )与(语言符号 )之间的人脑中的信息存在状态。 4、语言符号的( 任意性 )与( 线条性),就是语言符号的基本性质。 5、( 组合关系 )与( 聚合关系 )就是语言系统中的两种根本关系。 二、判断正误(20分) ( 错 )1、音位与音位组合构成语素。 ( 错 )2、语言就是一种社会规约,所以每个人说话就是不自由的。 ( 错 )3、句子就是比词组高一层级的符号单位,所以句子的长度一定大于词组。

中国语言学家简介

中国著名的语言学家简介 岑麒祥主要研究方向为普通语言学和语言学史 《语言学史概要》是其最重要、影响最大的一部著作,也是我国第一部语言学史著作 陈望道中国著名教育家、修辞学家、语言学家,中国现代修辞学研究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修辞学发凡》第一部有系统的兼顾古话文今话文的修辞学著作 丁声树中国杰出的语言学家,词典编纂专家 编写《现代汉语词典》,《现代汉语语法讲话》 符淮青汉语词汇学、语义学、词典学研究 《现代汉语词汇学》 高名凯著名语言学家 与石安石主编的《语言学概论》观点平妥,简明通俗,至今仍被许多高等学院用为教材。 桂诗春著名语言学家和外语教育家,心理语言学、应用语言学、语言测试、统计语言学等 郭锡良主要著作有:《古代汉语》(三种)、《汉字古音手册》、《汉字知识》等著作10种。音韵方面也第一次提出了殷商音系的设想,为汉语语音史填补了一项空白。 何九盈中国古汉语、汉语音韵学专家 《中国现代语言学史》 胡明扬胡明扬的学术活动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对现代汉语语法、汉语方言并结合汉语实际对语言理论的研究;一是向国内介绍国外语言学的理论和方法 《北京话初探》、《北京话的语气助词和叹词》 胡裕树汉语语法理论、现代汉语教学、语言文字辞书编纂 《现代汉语》、《今日汉语》、《汉语语法研究》 胡壮麟国外语言学、功能语言学、语用学、语篇分析、英语教学法、符号学、认知与隐喻《语言学教程》 黄伯荣现代汉语和汉语方言的研究,现代汉语的语音、文字、词汇、语法及汉语方言等方面《汉语方言语法类编》 蒋礼鸿著名语言学家、敦煌学家、辞书学家 《敦煌变文字义通释》、《义府续貂》 金兆梓著名语言学家、文史学家 《国文法之研究》 黎锦熙《新著国语文法》第一次科学地、系统地揭示了我国白话文内在的语言规律,是我国第一部完整的、具有自己独特体系的、将传统语法体系应用于现代汉语的专门著作。 李方桂李方桂的学术成就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印第安语言的研究、侗台(壮侗)语族语言的研究、汉语和藏语的研究 参与翻译《中国音韵学硏究》(ps:《中国音韵学研究》是高本汉构拟中古音的代表作,陆续发 表于1915-1926间,中译本是由赵元任、李方桂、罗常培共同翻译的,在翻译中三位学者加了 注释和补订。该书影响极大,标志着中国现代音韵学史的开端) 李荣音韵学家、方言学家 《切韵音系》、《汉语方言调查手册》、创办了《方言》杂志 李行健主持完成国家规范标准项目《第一批异形词整理表》《现代汉语常用词表》 廖序东方言学、教学语法研究、楚辞研究 《现代汉语》、《汉语语言学书目答问》、《楚辞语法研究》 林焘汉语音韵学、现代语音学、汉语方言学、对外汉语教学等领域 《语音学教程》、《北京话的连读音变》、《北京语音实验录》

《语言学纲要》试题及答案

【练习与思考】 一、填空题 1、语音的发音、传递、感知三个环节,分别对应于语音的()( )( )三个方面的属性。 2、语音同其它声音一样,也具有()( )( )( )四个要素。 3、人类的发音器官可分为( )( )()三大部分。 4、在发音器官中,唇、舌头、软腭、小舌、声带等是能够活动的,叫做()发音器官;上齿、齿龈、硬腭等是不能活动的,叫做( )发音器官。 5、口腔中最为灵活的发音器官是() 6、从自然属性角度划分出来的最小语音单位是( )。 7、根据发音特点,音素可以分为( )和( )两类。 8、每个元音的音质是由()( )( )三个方面的因素决定的。 9、辅音的发音特点是主要由( )和()两个方面决定的。 10、[t]—[d]的区别性特征表现为()对立。 11、汉语拼音方案是以()字母为基础制订的。 12、语音中具有辨义作用的最小单位是()。 13、一个音位通常是归纳几个音素的结果,那么,属于同一音位的几个音素叫()。14、一般把具有辨义作用的音高、音强、音长形成的音位分别叫做()( )()。15、( )是听觉上能够自然辨别出来的最小语音单位,它也是语音中最小的()单位。 16、汉语的音节通常可以分为( )、()和()三部分,其中韵母又分()、( )、( )三部分,声母和韵母是由()音位构成的,声调由超音质音位的( )构成的。17、常见的语流音变主要有()( )()()四种。 18、我们在念“老虎”时,通常要把“老”念成类似阳平,这种变化叫做( )。 2、指出下列各组音素的区别特征。 [p‘]-[p] [f]-[v] [ts]-[t§] [n]-[l] [y]-[i] [y]-[u] 三、名词解释 1、语音 2、音质 3、音素 4、音标 5、半元音 6、音位 7、音位变体 8、条件变体 9、自由变体 10、典型变体 11、超音质音位

中国语言学简史

中国语言学简史 中国语言学的发展路线,是由两个因素决定的:第一个因素是社会发展的历史;第二个因素是汉族语言文字本身的特点。 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规定了中国古代语言学是为了实用的目的的。这与经济基础不是直接的关系,而是间接的关系。在漫长的封建社会过程中,“先王之道”被认为是巩固封建统治的法宝。即使是提倡变法的王安石,也主张“当法其意”(《上仁宗皇帝书》)。要法其意,也就必须通《经》。通《经》必先识字;识字只是手段,不是目的,但是非通过这个手段不能达到通《经》的目的,也就无从确知“先王之道”。张之洞说:“治经,贵通大义,然求通义理,必自音韵始;欲通音训,必自《说文》始。”这种指导思想贯穿着近两千年的中国语言学。 语言学(linguistics)的前身是语文学(philology)。语文学与语言学是有分别的。前者是文字或书面语言的研究,特别着重在文献资料的考证和故训的寻求,这种研究比较零碎,缺乏系统性(又叫文献学、语史学、传统语言学);后者的研究对象则是语言本身,研究的结果可以得出科学的、系统的、细致的、全面的语言理论。中国在“五四”以前所作的语言研究,大致是属于语文学范围的。 语文学在中国古代称为小学。小学这个名称最初跟小学校有关系。根据班固《汉书?艺文志》,我们知道古人八岁入小学,老师教他六书。识字是小学里的事,所以把识字的学问叫做小学。到了后来,小学的范围扩大了。清代的《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把小学类分为训诂之属、字书之属、韵书之属。训诂是研究字义的,字书是研究字形的,韵书是研究字音的。但是,研究字形的时候不能不讲字形与字音、字义的关系,三者的界限不是十分清楚的。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小学是有关文字的学问。古人治小学不是以语言为对象,而是以文字为对象的。 第一章训诂为主的时期 第一节语言研究的萌芽 一、语文学的萌芽 语文学在先秦还没有产生。因为春秋战国时代去古未远,而且书籍很少,人们还不感觉到有语文学的需要,即还没有产生语言研究动因。但是零星的语文学知识已经萌芽。 首先是作者借字义的解释来阐明一种哲理或政治主张。孔子、孟子解释字义,主要是为了表达他们的政治思想,即并不是为了语文学的目的,但也反映了古代有关语言、字义研究的萌芽。 其次,作者也可以借字形的解释来阐明一种哲理或政治主张。《左传》和《韩非子》对“武”“厶”等字的解释虽然都被《说文》引用了,但也不一定就是正确地说明了古人造字的原意,很可能还是牵强附会。这也说明了,作者在讲字形的时候,也并不是为了语文学的目的,而是为了政治的目的。最合于语文学性质的,则是对古书字义的解释。 二、关于文字起源问题 春秋战国时期,我国许多哲学家、思想家对语言、文字问题进行了讨论,并提出了比较科学的认识。 关于文字的起源问题,最古的记载见于《易经?系辞传》:“包羲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

英语语言学教程胡壮麟版

英语语言学教程(胡壮麟版) Chapter one. Invitation to Linguistic. 1. What is language? “ Languageis system of arbitrary vocal symbols used for human communication. It is a system, since linguistic elements are arranged systematically, rather than randomly. Arbitrary, in the sense that there is usually no intrinsic connection between a work (like “book”) and the object it refers to. This explains a is explained by the fact that different languages have different “ books ”“:book ”in English, “ livre in” French, “shu” ii n eCseh. It is symbolic, because words are associated with objects, actions, ideas etc. by nothing but convention. Namely, people use the sounds or vocal forms to symbolize what they wish to refer to. It is vocal, because sound or speech is the primary medium for all human languages. Writing systems came much later than the spoken forms. The fact that small children learn and can only learn to speak (and listen) before they write (and read) also indicates that language is primarily vocal, rather than written. The term “ human” in the definition is meant to specify that language is human specific. 2. Design Features of Language. “ Design features ” here refer to the defining properties of human language that tell the difference between human language and any system of animal communication. They are arbitrariness, duality, productivity, displacement, cultural transmission and interchangeability (1) Arbitrariness: By “ arbitrariness ”, we mean there is no logical connection between meanings and sounds. (2) Duality: The property of having two levels of structures (phonological and grammatical), units of the primary level being composed of elements of the secondary level and each level having its own principles of organization. (3) Productivity: Productivity refers to the ability to the ability to construct and understand an indefinitely large number of sentences in one?s native language, including those that has never heard before, but that are appropriate to the speaking situation. The property that enables native speakers to construct and understand an indefinitely large number of utterances, including utterances that they have never previously encountered. (4) Displacement: “ Displacement ”, as one of the design features of the human language, refers to the fact that one can talk about things that are not present, as easily as he does things present. In other words, one can refer to real and unreal things, things of the past, of the present, of the future. Language itself can be talked about too. (5) Cultural transmission: This means that language is not biologically transmitted from generation to generation, but that the details of the linguistic system must be learned anew by each speaker. (6) Interchangeability: Interchangeability means that any human being can be both a producer and a receiver of messages. 3. Functions of Language. Language has at least seven functions: phatic, directive, Informative, interrogative, expressive, evocative and performative. (1) Phatic function: The “ phaticfunction r”efers to language being used for setting up a certain atmosphere or maintaining social contacts (rather than for exchanging information or ideas). Greetings, farewells, and comments on the weather in English and on clothing in Chinese all serve this function. (2) Directive function: The “ directive function ”thamt laenagnusage may be used to get the hearer to do something. Most imperative sentences perform this function, e. g., “Tell me the res you finish. ” (3) Informative function: Language serves an “ informational function ”when used to tell something, characterized by the use of declarative sentences. Informative statements are often labeled as true (truth) or false (falsehood). (4) Interrogative function: When language is used to obtain information, it serves an “ interrogat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