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自考马列文论自考复习要点

云南自考马列文论自考复习要点
云南自考马列文论自考复习要点

云南自考马列文论自考复习要点

马列文论自考复习提纲

一、定义概念

1、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人在与自然的关系中,经过主体的活动,把自己的本质力量体现在客体当中,使客体成为人的本质力量的确证,成为人的创造物和现实性,这个过程对人来说就叫对象化。从主体方面看,人实现了自我,

2、自然人化:表示客观的自然界不断进入人的活动的过程,即客观世界对象化的过程,马克思称这种与人的劳动联系和被改造过的自然为“人化的自然”或“自然的人化”。人化的自然是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的结果,自然的人化是其过程,是第二自然。作家艺术作品中的自然和社会生活都是人化的自然。从对象方面看,对象被人化,打上了人的烙印,体现了人的意义。

3、原来形象:也叫非批判的形象。马克思指具有现实主义特征的人物形象,也就是按照现实生活中人们的原来面貌真实的描绘了有自己独立个性的人物形象。

4、批判的变态:指丧失了现实主义特征的人物形象,也就是从某种抽象的观念出发,对人物形象做脱离实际的理想化或弯曲,失去自己独立个性的人物形象,是原来具有现实主义特征的人物形象的毁灭。

5、席勒式:指席勒创造中部分存在的从观念出发的概念化、抽象化倾向。它针正确是席勒部分创作中从主观自我观念和理想出发,以主观的热情代替对客观现实的情形观察,以抽象概念的演绎代替对实际生活的真实描写。

6、莎士比亚化:继承和借鉴莎士比亚的现实主义创作原则和方法,这是对现实主义创作方法形象的表述,指从现实生活出发,经过生动丰富的情节,去塑造性格鲜明的典型人物,深刻的反映出时代的风貌。

7、历史观点:就是我们一般所说的历史主义观点,也就是要求在文学批评中,把作家作品放在特定的时代和历史条件下进行考察,进行与作品的历史内容相适应的社会的、政治的、哲学的、道德的评价。把作品是否反映了历史的真实,是否具有进步的倾向作为衡量作品价值的尺度和标志。

8、美学观点:就是要求评论文学作品注意艺术的审美特性,遵循艺术反映现实的特殊规律,把艺术的审美价值作为衡量作品价值的一个尺度和标准,那么这样就要对作品做具体的艺术分析。

9、典型人物:经过鲜明丰满的个性,反映出一定历史时期某方面社会本质,且具有某种美感(个性、共性、艺术性)的艺术形象。

10、典型环境:文学作品当中出现的人物生活的特定具体生活环境与一定历史时期的时代社会氛围的统一。

11、巴尔扎克的最伟大的胜利(现实主义的伟大胜利):指的是作家遵循现实主义进行创作,有可能在创作中违背或摆脱自己的主观偏见,引起世界观内部的矛盾,促使作家部分的改变自己的思想、观点和态度,从而反映出生活

的真实。

二、片断理解

1、“一个种的全部特性、种的类特性就在于生命活动的性质,而人的类特性恰恰就是自由的自觉的活动。生活本身却仅仅成为生活的手段。”《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理解: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把人看作一种物种。她考察到动物的生命活动和人的生命活动不同,人的生命活动就在于她自由自觉的活动。一个种的全部特性、种的类特性就在于生命活动的性质,而马克思在强调类特性时是把人当作一个类,这种情况下就没有区别社会各阶层的人们,比如资本家和工人、地主和农民的区别。马克思同时还强调,自由和自觉指的是,人能够把自己的生命活动变成自己意识和意志的对象,由于是意识的对象因此人能认识,由于是意志的对象因此人能控制,因此人的生命活动就不同于动物。

2、“诚然,动物也生产。……动物只是按照它所属的那个种的尺度和需要来建造,而人却懂得按照任何一个种的尺度来进行生产,而且懂得怎样处处都把内在的尺度运用到对象上去;因此,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1)“种的尺度”是指对象的外部的感性特征和主体的外在的狭隘的肉体生活的需要,“内在的尺度”是指对对象的内部规律的把握和主体的本质力量的发挥以及人的内在的精神需求的满足。美的规律,是指主体的自由意识与

对象的必然性相统一的规律。

(2)这是对“劳动创造了美”这一重要命题的进一步说明。“动物也生产”是动物的生产,而人的生产和动物的生产却有本质上的不同。动物的生产只是依据它所属的这个物种的特性来进行活动,是按照它的种的本能和直接的肉体需要来建造,像蜘蛛能够织网,蜜蜂能够酿蜜,这都是它们所属的物种的共性。可是人和动物不同,人按照任何一种动物的尺度去生产,人会按蜜蜂的尺度去营巢,也会按蜘蛛的尺度去织网,等等。不但如此,人还能驾驭事物的内部规律,同时把自己内在的尺度运用到对象上去,使得对象成为自身的一个确证,在马克思看来,这也就是人按照美的规律进行创造。美的规律包含着双向的含义,当人把内在尺度运用到对象上去时,就产生了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和对象被人化两个过程,即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和自然的人化,两者相互统一,达到了主体和客体的完美统一。

3、“屠夫批判地变成了狗。”《神圣家族》

(1)这里的“屠夫”是指《巴黎的秘密》中的刺客形象。刺客的职业本是屠夫,她的原来的形象是冷酷无情的强悍的自然之子。鲁道夫利用一系列基督教义的道德感化和道德说教,诸如:教她伪善;培养她的忠心;传授她小市民的礼仪和风度;树立她对主子的个人崇拜,等等。这样,鲁道夫就用宗教的道德改造的力量,把这个粗野凶恶的屠

夫变成了“有道德的生物”,变成了“一头非比寻常的、有道德的看家狗”。

(2)马恩在《神圣家族》中揭示了产生这种批判的变态的原因。作家受世界观中主观唯心主义创作思想的支配,违背了人物性格的内在逻辑,随意的歪曲和改变对象本身的客观属性,把她笔下的人物当作其政治观点的传声筒,“把现实的人变成了抽象的观点”。因此,刺客由“屠夫”到“狗”的这种批判的变态,是按照批判哲学的观念任意的主观的扭曲的变化,不符合现实生活的逻辑和人物本身的性格特点。

4、校长杀害猫头鹰的段落

5、“我决不是责备您没有写出一部直截了当的社会主义的小说,一部像我们德国人所说的‘倾向性小说’,来鼓吹作者的社会观点和政治观点。我决不是这个意思。作者的看法越隐蔽,对艺术作品来说就越好。我所指的现实主义甚至能够不顾作者的看法而表露出来。”《致玛·哈克奈斯》(1)“倾向性小说”是指忽视艺术形象的塑造,忽视对现实关系做真实描写,单纯的经过作者或小说中人物的嘴宣传某种抽象的社会政治观点的小说。这是一种主观唯心主义的创作倾向。“现实主义”是马恩所提倡的文学创作原则与方法,而“作者的看法”是指作家的社会政治看法。(2)这段话是恩格斯针对当时流行的当时流行的、公开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