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复习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复习资料

第一章

1 “语文独立设科”时间和内容

答:时间:1904年单独设科;内容:①随着废科举,兴学堂的教育制度改革而出现,现代语文教育是现代教育制度的产物;②鸦片战争打破了中国的封闭状态,也带来了教育思想和制度的变革;③1904年1月13日清政府颁布奏章学堂章程,中国历史第一个由政府正式颁布,在全国范围内实际推行的现代学制,史称“癸卯学制”,我国现代教育由此开始;④学制对语文课程的修业年限,课程设置、宗旨,教学任务和时间,教学原则,教材等方面都有具体规定,把语文课程从古代的综合性学科中分离出来,标志着传统语文教育向现代语文教育过度;

2 教学:引起、维持、促进学生学习的全部行为方式;这种行为方式其中包括两大类:一是呈示、对话、辅助灯主要行为方式,一是激发动机、课堂管理、交流、期望等辅助行为方式;

教学论:教学论是教育学中的一门分支学科,研究教学情景中教师引起、维持、促进学生学习的行为方式,对教师的行为方式进行科学概括,做出一般的、具有普遍性的规定或解释,用以指导教学实践;学记是最早的教学论专着;

课程:是为各级各类学校为实现教育目标而规定的教学科目及它的目的,内容,范围,分量和进程的总和,包括为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而营造的学校环境的全部内容;

课程论:依据对科学系统,学生心理特征,社会需要的不同认识和价值取向而建立起来的关于课程编订的理论和方法体系;

3、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几个发展阶段;

答:①孕育于教育学时期1902-1918②国文教授法时期1918-1924③国文教学法和国语教学法时期1924-1939④语文教学法时期1939-1978⑤语文教学法和语文教学论时期1978-1989⑥语文教育学时期1989-1997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时期1997-

第二章

1 1963年,张志公发表论工具一文;发展了工具论理论;

2 我国古代阅读教学方面的主要经验有:熟读,精思,博览;

3 国文百八课是1935年夏丏尊,叶绍钧合编的;

4 “三百千千”: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千家诗

5 四书五经,大教学论,学记王筠的教童子法朱熹的朱子教学法

6我国古代的阅读教学,写作教学的主要经验有哪些

答:阅读教学:1熟读,精思,博览2评点法写作教学:1注重基本功训练2多读多写多改3作文从模仿入手4先放后收

第三章

1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目标分为总目标和阶段目标两类;总目标有十项,前五项从语文素养的宏观方面着眼,侧重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和“过程与方法”两个维度;后五项从具体的语文能力培养方面着眼,侧重“知识与能力”维度;阶段目标把义务教育的九年分为:第一学段1-2年级,第二学段3-4年级,第三学段5-6年级,第四学段7-9

年级共四个阶段;

2 语文素养:就是根据学生的特点,经过学习和训练发展起来的语文方面的知识与能力,探究能力与创造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

3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合作学习鼓励学生为集体的利益和个人的利益而一起工作,在完成共同任务的过程中实现自己的理想;

自主学习:是与传统的接受学习相对应的一种现代化学习方式;以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通过学生独立的分析、探索、实践、质疑、创造等方法来实现学习目标;

探究学习:是在学生在主动参与的前提下,根据自己的猜想或假设,在科学理论指导下,运用科学的方法对问题进行研究,在研究过程中获得创新实践能力、获得思维发展,自主构建知识体系的一种学习方式;

第四章

1、语文课程目标的作用:导向作用,推进作用,控制作用,评价作用,管理作用

2、教育目的:指教育总体方向,它所体现的是普遍的,总体的,终极的教育价值

教育目标:教育目的的具体化,体现不同性质的不同阶段的教育价值; 课程目标:是教育目标的下位概念,它是具体体现在课程开发与教学设计中的教育价值

3、现代语文教材内容由哪几种要素构成

答:四种要素构成:范文系统,知识系统,实践活动系统,助读系统;

第五章

语文教学设计指导思想:1 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2 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 3 重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正确导向 4 正确处理基本素养与创新能力的关系 5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语文学习规律选择教学策略

语文教学目标陈述有哪些基本要素,请举例说明

答:1 行为主体应该是学生,不是老师;例p132页;2 行为动词尽可能是可测量,评价,理解的;3 行为目标陈述有两类基本方式:结果性目标陈述方式,体验性或表现性目标陈述方式;4 必要时附上产生目标指向的结果行为条件5 要有具体的表现程度6 语文教学目标表述的基本要素:有四个;行为主体,行为动词,行为条件,表现程度,有时候为了陈述简便,不引起误解和歧义情况下,目标陈述会省略行为主体或行为条件;例子:134-135

第六章

1、识字与写字教学目标:总目标:学会汉语拼音;能说普通话;认识常用3500个常用汉字;能正确的书写汉字,并有一定速度;194页表

2、四个学段识字数量:1-2年级,认识1600-1800个,会写800-1000个;3-4年级,认识2500个,会写2000个;5-6年级,认识3000个,会写2500个,7-9年级,认识3500个,会写3000个;

第七章

阅读能力要素:阅读感受力,阅读理解力,阅读欣赏力,阅读评价力,

阅读迁移力,阅读创造力;

阅读方法:朗读,默读,精读,略读

阅读教学方法:评点法,谈话法,讨论法,导读法,练习法,朗读法等; 师生信息传递的方式:单向输出式评点法,双向交流式谈话法,多向交流式讨论法;

第八章

命题作文训练:由老师出题目,学生据题作文的一种训练方式,命题的最高艺术,激起学生写作欲望,命题过程中,要引导学生进行观察与思考,加深对现实生活的感受和理解,命题中的词语要具有审断性,能明确揭示文章的内容和形式;

话题作文训练

话题作文:用一段指示语说明写作范围,启发思考,激活想象,让学习者针对一个谈话中心陈述各自不同的角度,不同立场的观点,或联想到的经历,在立意,选材,文体等方面向学生开放的作文形式;

于“供料作文”不同:审题上,话题作文的话题,作用是引发学生思考和联想,写作内容给学生最大选择性,而“供料”须与材料相吻合;文体上,话题作文谈话了文体意识,后者有较强文体要求;结构上,话题作文开放,灵活,提供了发挥舞台;

话题作文训练注意:发挥写作特长,增强“发展”意识,学会拟题;

第九章

综合性学习特点:整体性,自主性,开放性p283

基本目标: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

第十章

1、语文教学评价的功能:管理功能,导向功能,调控功能,能动激发功能,诊断功能

2、大语文教学观:由河北邢台八中的语文教师张孝纯首先提出这个概念,概念核心是:确认语文在教育与社会生活的联系与契合;他的指导思想:联系社会生活,着眼整体教育,坚持完善结构,重视训练效率;并且提出“一体两翼”的结构模式;实验证明,他的观点和概念是成功的,并在国内有良好的发展

3、智力因素与智力因素:1935年,美国心理学家亚历山大提出“非智力因素”学说,把人的精神活动分为这两种形式;非智力因素是动力系统,智力因素是操作系统,非智力因素为主导;

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动机,兴趣,情感,意志等;

智力因素的发展:语感能力,记忆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语文教学中的右脑开发等;

语言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哪种语感能力

答:语感:在真实经验的基础上所形成的对于语言文字的灵敏的感知能力;心理学上叫做直觉能力;

培养能力:质感、敏感;通感、幽默感、美感;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考研复习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考研复习 什么是课程什么是课程论 课程各级各类学校实现教育目标而规定的教学科目及它的目的、内容、范围、分量和进程的总和,包括为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而营造的学校环境的全部内容; 课程论是依据对学科系统、学生心理特征、社会需要的不同认识和价值取向而建立起来的关于课程编订的理论和方法体系; 什么是教学什么是教学论 教学是教师引起、维持、促进学生学习的全部行为方式; 教学论是教育学中的一门分支学科,研究教学情境中教师引起、维持、促进学生学习的行为方式,对教师的行为方式进行科学概括,作出一般的、具有普遍性的规定或解释,用以指导教学实践; 教育史上曾出现过的三大课程流派的是什么 学科中心课程论的课程目标以掌握学科的基本知识、基本规律和相应的技能为目标;人本主义课程论的课程目标以追求人的和谐发展为目标,希望在教育过程中实现和发展人的本性、人的尊严、人的潜能;社会再造主义课程论的课程目标是主张根据社会的需要确定教育目的和课程活动; 世界上最早的教学论专着是什么 中国古代的礼记·学记篇是世界上最早的教学论专着; 一般认为最早的较为系统的教育学专着是什么 一般认为,最早的较为系统的教育学专着是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里面有教育原理、教育制度、学校组织、课程设置、教学法等; 在我国,教学的词义主要有哪几种 在我国,教学的词义主要有四种; 教学即学习指自学和通过人教而学两种不同途径的学习 教学即教授 1912年公布的师范学校规程中规定教育学科包含教授法,教学即有了教授之义; 教学即教学生学 1917年后,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教学生学;”据此,“教学”的含义即“教学生学”; 教学是教师教和学生学根据凯洛夫的教育学中,“教和学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的观点,“教学”的含义是:教师教和学生学; 教学理论流派主要有哪些 哲学取向的教学理论以知识授受为逻辑起点、从目的和手段进行展开的教学理论体系;行为主义的教学理论把刺激—反应作为行为的基本单位,认为学习即“刺激—反应”之间联结的加强的教育理论体系;认知教学理论认为教学就是促进学习者内部心理结构的形成或改组的教学理论体系;非指导性教学理论认为教学即促进,促进学生成为一个完善的人的教学理论体系; 在人们的思维和研究中,“教学什么”和“怎样教学”的不同侧重会导致怎样的结果为什么 突出“怎样教学”,孕育出了以教学方法为核心和取向的“教学思维”方式,促进了教学方法的发展;但内容决定形式,仅有教学方法的花样翻新,无法使教学出现质的变化,会影响教学的改革和发展; 突出“教学什么”,孕育了以课程为核心的“课程思维”方式,使人们自觉地站在“教什么”的课程立场来认识和解决“怎样教学”的问题,但开发出的课程必须要有适当的教学方法来实行,才能保证课程改革的成功;忽视教学方法,课程改革会最终搁浅; 语文教学法的基本任务是什么 认识语文课程与教学现象,揭示语文课程与教学规律,指导语文课程与教学实践; 什么是“三、百、千、千”什么是“五经”、“四书” “三、百、千、千” 我国古代流传的最着名的蒙学读物,即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千家诗,主要作用是集中识字; “五经” 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的合称,中国古代教育教材; “四书” 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四部着作的合称,中国古代教育教材; 什么是文选读本 文选读本是我国古代用来进行读写训练的主要教材;如昭明文选我国现存最早的诗文总集、古文观止等,各类文选读本所选的大都是各个朝代的名家名篇; 古代识字教学的经验有哪些 集中识字,为读写打基础;使用韵语和对偶,便于朗读、记诵;正确处理“文”与“道”的关系;联系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复习(1)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复习 一、选择题 1.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学科的发展轨迹顺序正确的是( D ) A.教授法→教材教法→语文教学法→语文教学论→语文教育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 B.教学法→教材教法→语文教学法→语文教学论→语文教育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 C.教学法→教授法→教材教法→语文教学论→语文教育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 D.教授法→教学法→教材教法→语文教学论→语文教育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 E.教授法→教材教法→语文教学法→语文教学论→语文课程与教学论 2.我国现存最早的文选读本是( C ) A.《古文观止》 B.《千家诗》 C.《昭明文选》 D.《文章正宗》 3.我国教育史上语文学科从古代传统教育的综合性社会学科中独立出来后的第一个正式名称是( C ) A.读经讲经 B.语文 C.国文 D.国语 E.母语 4.新中国成立后,设立语文课程,“语文”的含义是( D ) A.语为语言,文为文学 B.语为国语,文为国文 C.语为语言,文为“文言” D.口头为“语”,书面为“文” 5.1956年,我国语文教育的重大改革是( A ) A.汉语、文学分科教学试验 B.阅读、写作分科教学试验 C.文言、白话分科教学实验 6 .选出语文课程基本理念表述正确的项:(ABCD ) A.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B.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C.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D.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7.《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第四学段学生能认识常用汉字:(C ) A。2500个B。3000个 C.3500个 D.4000个 8.下列描述符合语文课程评价新理念的是( ABCDE ) A.以发展为本,淡化甄别与选拔,激发被评价者的内在发展动力,促进新的自身价值的实现。 B.坚持语文课程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 C.将注重结果的评价重心转移到注重过程评价上来。 D.打破单一的评价方式,提倡评价方式多样化。 E.评价主体要多元化。 9.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目标的设计思路包括以下几个领域:ABCDE A.识字与写字 B.阅读 C.写作 D.口语交际 E.语文综合性学习 10. 语文考试命题的依据是 C 。 A.语文教科书 B.语文教学参考书 C.语文课程标准D.语文教科书和语文教学参考书11.“语音语调,正确规范,高低适度,快慢适宜,声音连贯,停顿恰当,感情充沛,节奏鲜明。”这种阅读方法是。(A )A朗读B默读C精读D略读 12. 教杜甫的《石壕吏》时要求学生设想老妇人从军后的故事,并进行复述,这是( C )。 A.详细复述 B.简要复述 C.创造性复述 D.概要复述 13. 学过莫泊桑的《项链》一文后,让学生续写《路瓦栽夫人的故事》,这主要是培养学生的 A 。 A想象能力B观察能力C理解能力D鉴赏能力 14. 阅读能力的核心是( A )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复习材料)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知识点总结(教材部分) 名词解释(每题 5 分;共 20 分) 1. 课程:课程是为各级各类学校为实现教育目标而规定的教学科目及它的目的、内容、范 围、分量和进程的总和,包括为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而营造的学校环境的全部内容。 2.现代课程论:课程论是依据对学科系统、学生心理特征、社会需要的不同认识和价 值取向而建立起来的关于课程编订的理论和方法体系。 3.教学:教学是教师引起、维持、促进学生学习的全部行为方式。这种行为方式其 中包括两大类:一是呈示、对话、辅导等主要行为方式,一是激发动机、课程管理、 交流、期望等辅助行为方式。 4. 教学论:教学论是教育学中的一门分支学科,研究教学情景中教师引起、维持、促进学 生学习的行为方式,对教师的行为方式进行科学概括,做出一般的、具有普遍性的规定 或解释,用以指导教学实践。(中国古代的《学记》是世界上最早的教学论专著;在西 方教育文献中最早使用“教学论”一词的是德国教育家拉特克和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 夸美纽斯写了一本著名的《大教学论》,是最早的一部教育学。) 5.语文课程现象:是指语文课程在发展、变化中所表现的外部形态和联系,是语文课程 外在的、活动易变的方面。 6.语文教学现象:是指语文教学活动所表现出来的外部形态和联系,是语文教学外在 的、活动易变的方面。 7.语文课程规律:是指语文课程及其构成要素在发展变化过程中的本质联系和必然趋势。 8.语文教学规律:是指语文教学及其构成要素在发展变化过程中的本质联系和必然趋势。 9. 三百千:我国古代流传最广、历时最久、最具代表性的蒙学读物是《三字 经》 ,《百家 姓》,《千字文》,合称“三百千” 。主要作用是用韵语化的方式集中识 字。 10. 五经:汉代以后以“五经” 为主要课程的中国古代的封建社会教 育。 即经过孔子整理 的 《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的合称,包含了古代政治、教育、 文化、 哲学、伦理等方面的内容,在封建社会产生了巨大影响。 11. 四书:宋代以后以“四书” 为主要课程的中国古代的封建社会教 育。 是儒家经典的代 表 性著作《论语》、《孟子》、《中庸》、《大学》四部著作的合称。长期成为封建政 府科举取士的考试用书。 12.“五经”“四书”:中国古代的封建社会教育,汉代以后以“五经”为主要课程,宋代 以后以“四书”为主要课程。“四书”“五经”作为我国古代语文教材的典范,一直 被沿用到清末。他们在思想内容方面,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影响。但它们对整个 汉语文教育 的发展具有不可磨灭的贡献,对后世的政治、文化、教育、哲学思想等方面都产生了重 大影响。 13. 文选读本:文选读本是我国古代用来进行读写训练的主要教材。我国现存最早的诗文总 集是南朝(梁)太子萧统编的《文选》,又称《昭明文选》。其后影响较大的还有宋代真德秀编的《文章正宗》,谢枋得编的《文章轨范》,清代吴楚材、吴调侯编的《古文观止》,姚鼐编的《古文类辞篡》、孙洙编的《唐诗三百首》等。各类文选读本,所选的大都 是各个朝代的名家名篇,有利于学生阅读和仿作习文。其中影响最大、流传最久的是《 古文观止》。

大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复习笔记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 一、填空题 1新课标规定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2古代语文教材分为蒙学教材、文选教材、儒家经典。 3 《文选》开我国文选型语文教材的先河,显示出中国文章大国风范。 4朗读法包括朗读、背诵、吟诵等。 5导读法的创造者是钱梦龙。 6、新课程目标是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的。 7、作文批改坚持点拨、启发原则就要多就少改、多批少改多启发学生,点化学生。 8、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 9、语文教师要“精”于语文专业,“博”于文化科学知识,能以正确的教育理论指导教学。 二、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16分) 1、语文:口头语和书面语的合称 2、语文素养:是指人通过长期的语文学习和语文实践(修习培养),在语文双基、语文能力、思想修养、品质、文化品位等方面所达到的高度。 3、文道统一:语文训练,简称为“文”,是指语文教学过程中的语文知识转化为语文能力的训练;思想教育,简称为“道”,是指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所进行的熏陶感染、潜移默化的思想品质的教育。语文教育合思想教育必须统一起来。 4、批改:教师对学生作文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指出作文的优缺点、修改意见及努力方向。 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 1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什么? 答: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2中国古代语文教育的传统特色有哪些? 答:传统的集中识字、吟诵、涵咏、感悟特色;语文基础知识合语文基本技能训练的特色;文章编选的典范性特色。 3有人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你认为这句话对吗?为什么?

2022年语文课程教学论期末复习题整理

《语文教学论》期末复习 1、语文教学论属于什么范畴?其学科性质、基本 特点及研究旳对象是什么? 属于课程论研究范畴, 学科性质:是一门综合性旳应用理论旳学科 基本特点:理论性、实践性、综合性 研究对象:语言教学现象和规律(及其教学目旳、教学原则、教学措施、教学评价等领域) 2、什么是语文教学现象?语文教学现象体现为哪 几种方面或层面? 语文教学现象:是指语文教学活动所体现出来旳外部形态和联系,是语文教学外在旳,活动易变旳方面。 体现三个层面:环境性旳、活动性旳、关系性旳。 3、语文教学论旳重要内容? 为什么要教和学、教和学什么、如何教和学、什么人来教 4、语文教学论旳学科沿革和名称变易? (1)发端于瑞士民主主义教育理论家和教育实践家裴斯泰洛齐。她教育发展史上被称为初等教育各科教学法旳奠基人,赢得了“各科教学法之父”旳美誉。因之,裴斯泰洛齐可以称为语文学科教学法旳创始人。(教师讲习所又附设“练习学校”)(2)中国旳师范教育。从1897年旳南洋公学首开“专家法” 课程,讲授“各科专家之顺序法则”算起,可视为本学科设科之始。语文教学法在国内才有1旳历史。 根据周庆元先生旳观点,我们把语文教学法旳发展历史划分为四个时期, (一)学科萌芽期(1897---19):“专家法”和“名科专家法” (二)学科草创期(1922--1949年):“一般教学法”、“各科教学法”和“小学各科教材研究”(三)学科徘徊期(1949--1977年):中国语文教学法”和“文学教学法” “中国语言教学法” “中学语文教材教法” (四)学科发展期(1978年至今):“中学语文教学法” “中学语文教材教法” 教材教法研究(“语文教学法”或称“语文教材教法”),将“教学沦”和“学科教学论”两个二级学科调节合并为“课程与教学论”—个二级学科,“语文教学论”还是其中旳一种研究方向。 5、什么是语文教学规律,语文教学规律涉及哪些 方面旳内容?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复习资料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复习资料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复习资料 语文课程是学生在学校中必修的一门课程,它不仅仅是一门学科,更是培养学 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之一。在语文课程中,学生不仅学习语言表达的技巧, 还培养了对文化、历史和人类思维方式的理解。因此,对于学生来说,掌握语 文课程的核心内容和教学论是非常重要的。 首先,语文课程的核心内容包括语言文字、文学和修辞三个方面。语言文字是 语文课程的基础,它包括词汇、语法、修辞等内容。学生需要通过词汇的积累 和语法的学习,掌握正确的语言表达方式。此外,学生还需要学习修辞,掌握 修辞手法,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文学是语文课程的核心,通过学习文学作品,学生可以了解文学的特点和作品的内涵。通过阅读文学作品,学生可以培养自 己的审美能力和文学素养。修辞是语文课程的重要内容,通过学习修辞手法, 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使自己的语言更加生动有趣。 其次,语文教学论是指教师在语文课程中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教师在语文 教学中需要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法、讨论法、实践法等,以激发学生的 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同时,教师还需要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学习需求,采用 不同的教学策略,如个别化教学、合作学习等,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此外,教师还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如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批判性思维等,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复习语文课程和教学论时,学生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首先,可以通过阅 读相关的教材和参考书籍来复习语文课程的核心内容。学生可以选择一些经典 的文学作品进行阅读,理解作品的主题和内涵。同时,学生还可以通过做一些

练习题来巩固自己的语言文字和修辞知识。其次,学生可以参加一些语文辅导班或培训班,通过听课和参与讨论来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和教学能力。此外,学生还可以参加一些语文竞赛或活动,通过与他人的交流和比拼来提高自己的语文水平。 总之,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是学生在学校中必修的一门课程,它对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学生需要掌握语文课程的核心内容,如语言文字、文学和修辞等方面的知识。同时,学生还需要了解语文教学论,掌握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提高自己的学习效果。通过合理的复习方法和适当的学习资源,学生可以更好地掌握语文课程的核心内容和教学论,提高自己的语文水平和综合素质。

(完整word版)《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复习资料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论》复习资料 绪论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性质与特征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特征 二、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历史使命 三、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课程发展的历史轨迹 四、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理论体系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方法 文本解读的一般方法 ➢言语层面的感受与品味; ➢形象层面的观照与分析; ➢意蕴层面的悟解与阐释。 一、什么是语文 (三)“语文”的含义 •1。语言说2.语言文字说3。语言文章说4。语言文学说5。语言文化说 •(四)“语文教育”中“语文"的含义一、‘语言’和‘文字’,二‘语言文字’和‘文学'.(二)语文课程的定义 •语文课程是以语文的内容与形式的关系及其意义为对象,以培养语文素养为目标的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总称,是具有综合性实践性特征的学科课程。 三、语文课程的性质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促进自身精神成长。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四、语文课程的特征: •主体性.言语性。思维性。知识性。 •五语文课程的目的 1.涵养言语能力 2.发展思维结构 3.传承优秀文化 4.塑造美丽人生 一、语文课程目标概念

•课程目标:一般来说,课程目标是按照国家的教育方针,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通过完成规定的教育任务和学科内容,使学生达到的培养目标。它受国家为基础教育规定的教育目的制约,是总的人才培养目标的具体体现. 语文课程目标制定依据 •对学生的研究;对当代社会的研究;对学科的研究 二、语文课程目标的发展及启示 从情感行为、言语过程和思维方法三个维度立体地建构 •语文素养:通过学习与实践,“学生在语文方面表现出的最基本的、较稳定的、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学识、能力、技艺和情感、态度、价值观。"(雷实《谈谈语文素养》) 3.三维目标的关系 •语文课程三个维度的目标的关系是“相互渗透,融为一体"。“这个立体化的课程目标体系,是以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为‘经’,以识字写字、阅读、写话与习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为‘纬’,经纬交错,构成网络。这种经纬交错有一个核心焦点,那就是注重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三、语文课程目标内容 •(。 阶段目标的特点 •1。明显地呈现出梯级发展的轨迹。 2.不同学段的课程目标也各有侧重 四、语文课程目标表述研讨 1.知识维度 2。能力维度 3。过程与方法维度 4.情感态度价值观维度 •语文课程标准:语文课程标准是国家对基础教育阶段语文课程进行规范的纲领性文件,是编写语文教材、组织语文教学、进行语文课程与教学评估及考试命题的依据。 语文学科与语文课程的区别 •语文学科与语文课程是两个概念。语文学科是历史的产物,它强调的是空间性、系统性、稳定性与社会性;语文课程是时代的产物,它强调的是即时性、选择性、生成性与个人性。 •语文学科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求学习者以母语为符号,学习运用国语、民族通用语的一种知识门类;是学习者以言语交流为主要手段,促进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发展的实践系统。 语文课程应该是国学教育实践活动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复习资料

【前言】此学习提纲以王文彦主编的教材《语文课程与教学论》为蓝本整理。 语文学科发展 1.光绪二十九年 (1904年),清政府颁布《奏定学堂章程》,产生了新的学制——“癸卯学制”,这是我国现代教育的起点,也是语文这门学科独立的起点。《奏定学堂章程》规定:初等小学堂设“中国文字”科,高等小学堂、中学堂设“中国文学”科。 2.“语文”学科名称的确立:“语文”一名,始用于1949年华北人民政府教科书编审委员会选用中小学语文语文课本之时。 3.1956年,语文学科改为“汉语”“文学”分科教学。 4.2001年教育部颁发了《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21世纪的课程与教学改革正式启动。 语文学科性质 学科名称的含义:“语文就是语言的意思,包括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语文是以汉民族言语为核心,以文学教育为重点,包含语言、文学、文章、文化等综合因素的学科。 语文学科性质: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工具性的内涵:语言是思维的工具;语言是人类交际的基本工具;语文是基础课程,是学好其他学科的基础课程。 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的定义:P84 由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制定颁布的某一学段共同的、统一的基本要求、基本标准,是规范语文课程和教学的指导性文件。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P84“国家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应体现国家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请按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规定各门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提出教学和评价建议。”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基本价值理念: 1、一个根本出发点面向全体学生,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2、语文课程性质的二元融合,坚持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3、语文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三个方面融为一体。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基本理念: 1.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适应实际生活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正确运用祖国语言文字。 2.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世界的影响是广泛而深刻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感受和理解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课程对学生思想情感所起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课程内容的价值取向。 语文课程是实践性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语文课程是学生学习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3.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定义:P138-139);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复习提纲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复习 提纲 LEKIBM standardization office【IBM5AB- LEKIBMK08- LEKIBM2C】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学习提纲 【前言】此学习提纲以王文彦主编的教材《语文课程与教学论》为蓝本整理 语文学科发展 1.光绪二十九年 (1904年),清政府颁布《奏定学堂章程》,产生了新的学制——“癸卯学制”,这是我国现代教育的起点,也是语文这门学科独立的起点。《奏定学堂章程》规定:初等小学堂设“中国文字”科,高等小学堂、中学堂设“中国文学”科。 2.“语文”学科名称的确立:“语文”一名,始用于1949年华北人民政府教科书编审委员会选用中小学语文语文课本之时。 年,语文学科改为“汉语”“文学”分科教学。 年教育部颁发了《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21世纪的课程与教学改革正式启动。 语文学科性质 学科名称的含义:“语文就是语言的意思,包括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语文是以汉民族言语为核心,以文学教育为重点,包含语言、文学、文章、文化等综合因素的学科。 语文学科性质: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工具性的内涵:语言是思维的工具;语言是人类交际的基本工具;语文是基础课程,是学好其他学科的基础课程。 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的定义:P84 由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制定颁布的某一学段共同的、统一的基本要求、基本标准,是规范语文课程和教学的指导性文件。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P84“国家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应体现国家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请按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规定各门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提出教学和评价建议。”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基本价值理念: 1、一个根本出发点面向全体学生,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2、语文课程性质的二元融合,坚持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3、语文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三个方面融为一体。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基本理念: 1.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试题及复习资料

中学语文教学探讨 一、填空题(10小题,每题2分,共20分) 1.学生的语文学习心理特点包括、和语文学习习惯等几个方面。 2.语文教材的构成要素包括、、和作业系统。 3.建国以来有以下这些有代表性的教学方法:钱梦龙的、魏书生教师的 李吉林教师的等等。 4.编写语文教案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展:________、________、教学过程、________和________等等 5.中学语文教学的阶段目的是从四个方面加以设计的,包 括、、、等内容。 6.语文教学评价具有导向、______、______、______等功能 7.叶圣陶对“语文”的说明是、。 8我国古代流传最广,历时最久,最具代表性的蒙学读物“三百千”分别是()、()、(),主要作用是集中识字。 9.《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性质的定义:语文是最重要的,是的 重要组成局部。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根本特点。 10.教师素养构造包括:学问构造、、心理构造和。 二、选择题:(10小题,每题2分,共20分)(含单项选择和多项选择,多选或少选答案均 不得分) 1.确定语文学科教学目的的根据是() A国家的教化方针和有关的教化法规 B语文学科的内容和特点。 C社会须要。 D学生的年龄特征。 2.一个完好的提问过程,大体上可以划分的阶段是() A引入 B介入 C绽开 D完毕

3.考试的主要功能是() A促进学习 B选择 C排名次 D反应 4.中学语文根底学问的教学内容分为() A语法修辞学问 B文学学问 C文体学问 D读写听说学问 5.《新课程标准》规定“在小学的根底上扩大识字量”要求初中生认字量是() A 2500个 B 3500个 C 4500 D 5500 6.作文讲评的根本方式是() A典型讲评 B综合讲评 C专题讲评 D重点讲评 7.中学语文课外活动的特点是() A 简单及社会生活亲密联络 B 简单组织和管理 C 简单及学校各项活动、及其他课程的学习相互协作 D 学生参及的自由度大,少受时间、空间及群体活动的限制。 8.《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要求局部,明确提出的教学要求是() A读、写、听、说实力 B根底学问 C 根本概念 D思想教化 9 .以小结为主的完毕,目的是() A整理归纳 B深化理解 C强化记忆 D形成实力 10. 教师的语文专业修养是() A 现代汉语修养 B 古代汉语修养 C 文章和文学修养 D 语文教化史修养 三、推断(10小题,每题1分)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重点期末复习资料全

*题型:1.背诵20’(诗、词。填空背诵/全文背诵) 2.简答3*5’(答课标。有一道高中课标,两道初中课标) 3.课例分析20’ 4.教学设计30’ 5.论述15’(注意多举例) 1.简要回答《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课程总目标 通过高中语文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该在以下五方面获得发展。 1.积累整合。能围绕所选择的目标加强语文积累,在积累的过程中,注重梳理。 2.感受鉴赏。阅读优秀作品,品味语言,感受其思想、艺术魅力,发展想象力和审美力。具有良好的现代汉语语感,努力提高对古诗文语言的感受力。 3.思考领悟。选读经典名著,与文本展开对话。通过阅读和思考,领悟其丰富涵,探讨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 4.应用拓展。能正确、熟练、有效地运用语言文字,在应用中开阔视野,增强文化意识,通过广泛的实践,提高语文综合应用能力。 5.发现创新。注意观察语言、文学和中外文化现象,培养探究意识和发现问题的敏感性。 2.简要回答《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 ①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主要包括语文知识、审美情趣、文化教养、语文能力、审美品质、思想品质、生活体验。 ②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即人文性、实践性、文本性特点。 ③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鼓励学生自主阅读、自由表达,激发他们的问题意识和进取精神,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的精神。

④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语文课程应该开放而富有活力的,应确立适应所需要的课程目标,培养学生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素养。 3.简要回答《普通高中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 1.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高中语文课程应帮助学生获得较为全面的语文素养,以适应未来学习、生活和工作的需要。 2.注重语文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均衡而个性地发展。高中语文课程,应注重应用,以适应现实生活和学生自我发展的需要。审美教育有助于促进人的知、情、意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能使语文学习的过程成为积极主动探索未知领域的过程。 3.遵循共同基础与多样选择相统一的原则,构建开放、有序的语文课程。高中语文课程应精选学习容,变革学习方式,促进学生特长和个性的发展,建设开放、多样、有序的语文课程体系。 4.简述语文课程目标的三个维度 ①知识与能力目标,语文素养是以语文知识与能力为核心的,提高语文素养必须注重知识的积累和能力的提高。 ②过程与方法目标,“过程与方法”突出的是让学生“学会学习”,使学生获得知识的过程同时成为获得学习方法和能力发展的过程,让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是学生不断提高语文素养的根本。 ③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此目标体现的是语文的人文性,语文课程应关注学生情感发展,培养其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以与提高道德修养。 ④三维目标体系既突出了培养语文素养的主题,又有利于优化语文课程结构,合理配置语文课程资源,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 7.简述语文课程的基本性质 1.工具性 工具性的本质是言语能力性,就是指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能力,即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能力 ①言语能力的核心是思维能力②言语能力是一种交际能力③言语能力是审美能力的重 要的构成要素。 2.人文性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考研复习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考研 复习 TPMK standardization office TPMK5AB- TPMK08- TPMK2C- TPMK18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_考研复习 一、填空题 (1)、教学:是教师引起、维持、促进学生学习(de)全部行为方式. (2)、教学论:是教育学中(de)一门学科分支,研究教学情境中教师引起、维持、促进学生学习(de)行为方式,对教师(de)行为方式进行科学概括,做出一般(de)、具有普遍性(de)规定或解释,用以指导教学实践. (3)、四书:论语、孟子、中庸、大学. (4)、“五经”: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乐经. (5)、语文课程目标(de)五个领域: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显性呈现(横向). (6)、语文课程目标(de)三个维度: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过程和方法、知识和能力,隐性线索(纵向). (7)、普通高中语文新课程目标确定(de)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总目标包括(de)五项内容:“积累、整合”、“感受、鉴赏”、“思考、领悟”、“应用、拓展”、“发现、创新”. (8)、语文教材:有泛指、特指和专指三种不同(de)概念.特指根据语文教学大纲或课程标准编写(de),供语文教学中师生使用(de)材料,包括教科书、习题册、练习册、教学挂

图、音像教材、教学软件、选修教材、教学指导书、教学参考书等.专指在上述(de)语文教材系列中占有特别重要地位(de)语文教科书,即课本. (9)、语文教材(de)四个功能:德治启迪、语文历练、语言积累、知识扩展. (10)、语文教材(de)内容有四种要素构成:范文系统、知识系统、实践活动、助读系统. (11)、成功(de)板书和图示要做到:既是教学内容(de)艺术展示,又是教学思路(de)直观体现,能够揭示中心,突出重点,理清思路,启发思考. (12)、板书图示(de)能力要素:1、硬笔书法能力 2、一定(de)制图能力和绘图能力3、版面设计(de)能力 4、文明(de)书写习惯 (13)、语文试卷(de)评析方法: ㈠基本方法:借题发挥; ㈡具体(de)方法:1、抓住一点,讲清一类 2、对照比较,讲清知识、能力和智力(de)关系 3、改变题型,触类旁通. (14)、解行识字法(de)要点:1、解行为本 2、偏旁带字 3、形音义结合 (15)、常见(de)对外汉字教学法:1、翻译法 2、古文字介入法 3、画图法 4、体态语教学法 5、偏旁部首带子法6、语音摹拟法 7、部件分合法 8、笔顺展示法 9、韵语教学法 10、信息化教学法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复习题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复习题 第一篇:《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复习题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复习题 一、名词解说 1.语文课程与教学论 2.语文课程 3.语文课程目标 4.语文教学目标 5.语文课程标准 6.语文课程理念 7.自主学习8.合作学习9.综合性学习10.语文素养 11.语文教学设计 12.情景作文 13.语文教材 14.说课 15.校本课程 16.阅读教学 二、简答题 1.简要回答《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具体研究对象。 2.《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基本任务是什么。 3.语文课程有哪些基本特点. 4.简述语文课程目标的总体设计思路。 5.简述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 6简述语文教育三个价值追求的具体内容。7.语文教学设计应该遵守哪些原则。 8.什么是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二者的关系怎样。9.语文教学板书设计有哪些具体要求。10.简要回答编写教案的具体要求。11.阅读教学的基本任务是什么。12.请问“红领巾教学法”有何优缺点。13.语文教学方法优化选择的原则是什么? 14.写作教学应该遵循哪些基本原则。 15.简述写作教学三个指导环节的具体指导内容。16.为学生作文“打评语’有何要求。17.简述口语交际教学的地位。 18.口语交际教学有哪些基本途径和方法。19.语文综合性学的特点是什么。20.简述语文综合性学习实施的基本程序。21.语文说课有哪些功能。22.语文说课要力避哪些常见毛病。23.简述语文说课与上课的不同。 24.阅读教学的策略之一,需要我们转变哪些方面的观念?25.语文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26.结合实际论述作文命题的原则 三、论述题 1.谈谈你是如何理解“语文素养”的? 2.请谈谈你对“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这句话的理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复习资料!!!!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复习资料 第一篇: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复习资料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复习资料 第一章 1 “语文独立设科”时间和内容 答:时间:1904年单独设科。内容:①随着废科举,兴学堂的教育制度改革而出现,现代语文教育是现代教育制度的产物。②鸦片战争打破了中国的封闭状态,也带来了教育思想和制度的变革。③1904年1月13日清政府颁布《奏章学堂章程》,中国历史第一个由政府正式颁布,在全国范围内实际推行的现代学制,史称“癸卯学制”,我国现代教育由此开始。④学制对语文课程的修业年限,课程设置、宗旨,教学任务和时间,教学原则,教材等方面都有具体规定,把语文课程从古代的综合性学科中分离出来,标志着传统语文教育向现代语文教育过度。 2 教学:引起、维持、促进学生学习的全部行为方式。这种行为方式其中包括两大类:一是呈示、对话、辅助灯主要行为方式,一是激发动机、课堂管理、交流、期望等辅助行为方式。 教学论:教学论是教育学中的一门分支学科,研究教学情景中教师引起、维持、促进学生学习的行为方式,对教师的行为方式进行科学概括,做出一般的、具有普遍性的规定或解释,用以指导教学实践。《学记》是最早的教学论专著。课程:是为各级各类学校为实现教育目标而规定的教学科目及它的目的,内容,范围,分量和进程的总和,包括为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而营造的学校环境的全部内容。 课程论:依据对科学系统,学生心理特征,社会需要的不同认识和价值取向而建立起来的关于课程编订的理论和方法体系。 3、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几个发展阶段。 答:①孕育于教育学时期(1902-1918)②国文教授法时期(1918-1924)③国文教学法和国语教学法时期(1924-1939)④语文教学法时期(1939-1978)⑤语文教学法和语文教学论时期

中学语文课程论与教学论考研整理笔记

中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 第一编语文课程论 (1)语文课程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性质,也是其基本特点。就一般情况而言,语文在作为工具使用过程中,已渗入了人文内容,语文在发挥工具的功能时,也在发挥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功能。由于语文表达的含蓄和注重内涵,注重内心感悟和整体把握,注重“物我合一”,体现了把工具性和人文性融合在一起的特质。 (2)语文课程与邻近课程的联结。 ①体现为语文课程特性的语言文字在其他课程中有广泛运用,使语言文字运用的领域和范围扩大了; ②其他课程的名词术语丰富了学生的词汇,其他科目说明性的逻辑的语言,会以其准确、简练的特点给学生运用语言以有力的帮助。 2.语文课程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内涵分别包含什么内容? 工具性:语文是个人借以表达思想感情的工具,是人群间交流信息、沟通心灵的工具,还是人类精神活动的记录和文化传承的代码。单就学校而言,它又是学习其他课程的工具。 人文性:所谓人文性是指以人性、人道为本位的价值取向。作为中小学的语文课程,无处不体现人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语文课程从来都根植于人文精神的情感、态度和价值之中。它处处在展示人性,形成人化的情境。 第二节语文课程的功能与地位 一、语文课程的功能 “多重功能”和“独特功能” (一)知识传递功能。①文字语言知识和文学知识②社会知识 (二)能力培养功能。①读、写、口语交际能力②综合性活动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功能。①情感教育功能②态度教育功能③价值观教育功能 (四)文化教育功能。①文化知识教育②文化熏陶 (五)启迪心智、健全人格功能。 (六)规范文字、推广普通话功能 (七)各课程学习的奠基功能。 二、语文课程的地位 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地位,它是学好其他各门学科的基础;是全面发展的基础;是从事工作和继续学习的基础。 第二章语文课程的理念和目标 第一节语文课程的理念 语文课程理念: ①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②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③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④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一、构建应用性与审美性并重的语文课程 1、语文课程的应用性 语文能力:指个体与他人交往时能顺利完成某种语文活动所具备的心理特征的总和。语文能力是一种专业能力,是用语言文字进行理解和表达的双向交流的能力。语文能力的结构由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组成。语言和言语的关系: 区别---语言是用来表情达意的具有一定规则的完整符号系统,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一种交际工具,而言语是人们对语文符号系统的掌握和运用的过程,及其运用成果。语言是社会性的,而言语是个人性的;语言是潜在性的,而言语是显在性的;语言是重规则的,而言语是重运用的。 联系---语言离不开言语,任何一种语言都必须通过人们的言语活动发挥其交际工具的作用,都须从言语中汲取新的要素不断发展。言语也离不开语言,任何个体只有借助语言中的语音、词汇和语法结构,才能正确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并由此接受别人言语活动的影响。

《语文课程教学论》期末复习题整理!!

《语文教案论》2018年期末复习 1、语文教案论属于什么范畴?其学科性质、基本 特点及研究的对象是什么? 属于课程论研究范畴, 学科性质:是一门综合性的应用理论的学科 基本特点:理论性、实践性、综合性 研究对象:语言教案现象和规律(及其教案目标、教案原则、教案方法、教案评价等领域)2、什么是语文教案现象?语文教案现象表现为哪 几个方面或层面? 语文教案现象:是指语文教案活动所表现出来的外部形态和联系,是语文教案外在的,活动易变的方面。 表现三个层面:环境性的、活动性的、关系性的。 3、语文教案论的主要内容? 为什么要教和学、教和学什么、怎样教和学、什么人来教 4、语文教案论的学科沿革和名称变易? (1)发端于瑞士民主主义教育理论家和教育实践家裴斯泰洛齐。他教育发展史上被称为初等教育各科教案法的奠基人,赢得了“各科教案法之父”的美誉。因之,裴斯泰洛齐可以称为语文学科教案法的创始人。(教师讲习所又附设“练习学校”) (2)中国的师范教育。从1897年的南洋公学首开“教授法” 课程,讲授“各科教授之次序法则”算起,可视为本学科设科之始。语文教案法在我国才有109年的历史。 根据周庆元先生的观点,我们把语文教案法的发展历史划分为四个时期, (一)学科萌芽期(1897---1921年):“教授法”和“名科教授法” (二)学科草创期(1922--1949年):“普通教案法”、“各科教案法”和“小学各科教材研究” (三)学科徘徊期(1949--1977年):中国语文教案法”和“文学教案法” “中国语言教案法” “中学语文教材教法” (四)学科发展期(1978年至今):“中学语文教案法” “中学语文教材教法” 教材教法研究(“语文教案法”或称“语文教材教法”),将“教案沦”和“学科教案论”两个二级学科调整合并为“课程与教案论”—个二级学科,“语文教案论”还是其中的一个研究方向。 5、什么是语文教案规律,语文教案规律包括哪些 方面的内容? 语文教案规律:是指语文教案及其构成要素在发展变化过程中的本质联系和必然趋势。 内容:教案与社会发展,学生发展之间的本质关系,教案活动构成要素之间的本质的联系,

小学语文教学论复习资料

1、唐代孔颖达在《五经正义》里注释《诗经·小雅·小》时就用过“课程”一词 2、宋代朱熹在《朱子全书·论学》中也说道“课程”,如说“宽著期限,紧著课程” 3、小学语文课程的结构由三大部分组成。 一是学校课程表内开设的语文学科的各项课程,包含“语文”、“写字”、“阅读”、“习作”等; 二是学校计划并实施的课外活动,如结合语文课的学习,可以“组织参观访问、办报、演课本剧、开故事会等活动”,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组织朗读、书法等课外兴趣小组”等 三是学校优美的校园环境、良好的校规校风以及融洽的师生、学生间的人际关系等积极影响。意义:树立大语文观 4、我国小学语文课程设置的演变(填空选择) (1)“国文”时期: 我国古代没有专门的语文课程,但有漫长的儿童识字、语句训练和习作八股文的历史。在小学独立设置语文科,始于1902年。 1903年颁布并实施的《奏定学堂章程》在课程方面,除读经科外,5年的初等小学设中国文字科,教学内容是识字、读文、作文;4年的高等小学设中国文学科,教学内容有读文、作文、写字、习官话。 1907年清政颁布了《奏定女子小学课堂章程》,从此,“国文”科的名称见于法令。 语文与经学、史学、伦理学分离,作为一门独立的课程在小学开设,又有较为明确的教学目的,这在我国语文课程发展史上,是一次重大的改革,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2)“国语”时期 胡适认为这一举措(P5)将中国教育的革新至少提前了20年。 当时的全国教育会联合会新学制课程标准起草委员会于1923年颁布了我国第一课程纲要——《小学新学制课程标准纲要》。 (3)“语文”时期D2 新中国成立后,新组建的教科书编审委员会确定小学国语科以华北解放区的《国语》课本为蓝本进行修订,供全国使用,并把修订后的《国语》改为《语文》。对此,在1950年出版的《编辑大意》里解释道:“说出来的是语言,写出来的是是文章,文章依据语言‘语’和‘文’是分不开的。语文教学应该包括听话、说话、阅读、写作四项。这套课本不用‘国文’或‘国语’的旧名称,改称‘语文课本’。” 20世纪50年代初期,中央成立语文教学问题委员会,着手进行语文课程改革。1956年开始将汉语、文学分科教学,这是新中国成立后小学语文课程的第一次重大改革。 60年代初期,继续进行“文道之争”的讨论。因而对小学语文课程性质的认识比较到位,并且重视“双基”(语文基础知识的传授与语文基本技能的训练),注重培养学生的读写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