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中考物理培优 易错 难题(含解析)之热学问题求解方法含答案

备战中考物理培优 易错 难题(含解析)之热学问题求解方法含答案
备战中考物理培优 易错 难题(含解析)之热学问题求解方法含答案

一、初中物理热学问题求解方法

1.在两个相同的杯子内盛有质量相等的热水和冷水,将一半热水倒入冷水杯内,冷水杯内的温度升高21℃,若再将热水杯内剩余热水的一半再次倒入冷水杯内,冷水杯内的水温会升高()

A.9℃B. 8℃C. 6℃D. 5℃

【答案】C

【解析】

【详解】

设一杯水的质量为m,热水的初温为t热,冷水的初温t冷,将一半的热水倒入容器中后共同的温度为t,因不计热损失,所以,由Q=cm△t可得:Q放=Q吸,即:

c 1

2

m△t热=cm△t冷,

解得:

△t热=2△t冷=2×21℃=42℃,据此可设t冷=0℃,则t=21℃,

t热=21℃+42℃=63℃,

若再将热水杯内剩余热水的一半再次倒入冷水杯内时,相当于同时向冷水中倒3

4

杯热水,

则:

c 3

4

m(t热-t′)=cm(t′-t冷)

3

4

(63℃-t′)=t′-0

解得:

t′=27℃,

所以,冷水温度将再升高:

△t=t′-t=27℃-21℃=6℃。

故C符合题意。

2.戴眼镜的人从室外进入温暖的室内,镜片上会出现“水雾”,下列现象中的物态变化与“水雾”的形成相同的是()

A.饮料中的冰块逐渐变小

B.北方冬天植物上的雾淞

C.蒸锅上方生成的“白气”

D.寒冬,室外冰冻的衣服逐渐变干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戴眼镜的人从室外进入温暖的室内,镜片上会出现“水雾”,这是眼镜温度较低,而室内水蒸气温度较高,水蒸气接触到眼镜时,会放出热量降温,液化成小水珠,附在眼镜上。 A .饮料中的冰块逐渐变小,这是冰块吸热熔化成水,A 项不合题意; B .雾淞是由于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形成的固态小冰晶,B 项不合题意; C .蒸锅上方生成的“白气”,这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珠,选项C 符合题意; D .寒冬,室外冰冻的衣服逐渐变干,这是衣服上的固态冰升华成水蒸气,D 项不合题意。 故选C 。

3.向一大桶温度为1t 的冷水中倒入一小桶温度为2t 的热水,混合后的温度为t ,下面关于温度的关系式中正确的是( )

A .12

2

t t t +=

B .12

2

t t t +<

C .12

2

t t t +>

D .21

2

t t t -=

【答案】B 【解析】 【详解】

冷水吸收的热量:

11

Q cm t t =-吸() 热水放出的热量:

22Q cm t t =-放()

由题意知,Q Q =吸放;则有:

1122cm t t cm t t -=-()()

解得:

1221

m t t

m t t --= 因为冷水是一大桶,热水是一小桶,所以12m m >,即21t t t t -->,所以12

2

t t t +<;故B 项正确、ACD 项错误;

4.受新型冠状病毒的影响,一“罩”难求。一般医用口罩至少要有三层,外层需要阻挡外界空气中的灰层、细菌、唾沫等飞溅物,中间层经过静电处理,可以阻挡细菌等微小颗粒(潮湿环境中会失去静电),内层要吸收佩戴者呼出的水汽、飞沫等。某口罩的构造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口罩潮湿后防护能力降低

B .佩戴口罩时应该使白色吸水无纺布朝外

C .口罩的中间层静电熔喷布能吸引小磁针

D .佩戴口罩后内层潮湿是呼出的水蒸气升华

形成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

A .潮湿环境中会失去静电,口罩潮湿后,会失去静电,中间层不可以阻挡细菌等微小颗粒, 口罩防护能力降低,A 正确;

B .由题意可知,内层要吸收佩戴者呼出的水汽、飞沫等,那么白色吸水无纺布应该是内层,有吸水能力,佩戴口罩时应该使白色吸水无纺布朝内,B 错误;

C .带电体能吸引轻小物体,所以中间层静电熔喷布能吸引细菌等微小颗粒,但它不是磁体,不能吸引小磁针,C 错误;

D .佩戴口罩后内层潮湿是呼出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D 错误。 故选A 。

5.甲、乙是两个质量相等的空心球,它们的空心部分体积完全相同,甲球恰好能在水中悬

浮,33310kg/m ρ?甲=,33

210kg/m ρ=?乙,则甲、乙两球的体积之比为____。当把乙

球放入水中时,乙球露出水面的体积占乙球体积的____。 【答案】6:7 17

【解析】 【详解】

[1]设两个球空心部分的体积为0V ,已知甲乙两个球质量相等,由m

V

ρ=

得: 00V V V V ρρ-=-甲甲乙乙()()

把33310kg/m ρ?甲=,33

210kg/m ρ=?乙代入,并化简得:

0032V V V V -=-甲乙()()①

由于甲球在水中悬浮,所以重力与浮力相等:

=F G 甲浮甲

即:

0g g V V V ρρ=-甲甲甲水()

所以:

03V V V =-甲甲()②

由①②解得:03

2V V =甲,074

V V =乙。所以甲、乙两球的体积之比为:

00677

=3

24

V V V V =甲乙 [2]已知甲乙两球质量相同,甲球悬浮,乙球密度小于甲球,所以乙球漂浮。所以乙球受到的浮力等于重力:

=F G 乙浮乙

即:

0g g V V V V ρρ-=-乙乙乙露水()()

解得014V V =

露。又因为07

4

V V =乙,所以: 01141

==4477

V V V V ?=乙乙露

所以乙球露出水面的体积占乙球体积的

1

7

6.将一杯热水倒入盛有一些冷水的容器中,冷水的温度升高了10 ℃,这是通过______的方式改变了冷水的内能。又向容器内倒入同样一杯热水,冷水的温度又升高了6℃。如果再向容器内倒入同样三杯热水,则冷水温度可再升高______℃(不计热量损失)。 【答案】热传递 9 【解析】 【分析】 【详解】

[1]热水倒入冷水中,热水放出热量,冷水吸收热量,冷水温度升高,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冷水的内能。

[2]热水倒入冷水中,热水放出的热量等于冷水吸收的热量,设一杯的热水质量为m ,初温为t ,冷水的质量为m 0,由热平衡方程可得第一次加入热水时

0(10)10cm t cm -=?℃℃

第二次加入热水时

0(16)()6cm t c m m -=+?℃℃

两式相减得03m m =,代入解得40t =℃。若再加入同样三杯热水,设升高的温度为t ?,则

03(4016)=(2)cm t c m m t --?+?℃℃

解得9t ?=℃。

7.某小型汽油发电机外形如图所示,其实质是利用一个汽油机带动一个发电机来发电.该发种电机铭牌部分数据如下表所示,根据表中的数据求: 发动机(汽油机) 发电机

型号 XGQF5.0

型号

XGQF5.0

额定功率8.3kW 额定输出功率5kW 噪声

73db 额定输出电压220V 连续运行时间8h 额定频率 50Hz

强制水冷四冲程

自动电压保护

(1)在允许的连续运行时间内,发电机以额定功率输出,能够提供的电能是多少度? (2)已知汽油的热值是q =4.6×l07J/kg ,密度是0.71×103kg/m 3,设该汽油机的效率为35%,则该汽油发电机油箱的容积至少需要多大? (3)汽油发电机将内能转化为电能的效率是多少? 【答案】(1)40(2)20.9L (3)21.1% 【解析】 【分析】

(1)已知发电机的额定功率和连续工作时间,根据公式W

P t

=的变式,可求发电机能够提供的电能;

(2)已知汽油的热值和效率,根据公式100%100%P t W Q Vq

ηρ=?=?机有用

放可求消耗的汽油体积;

(3)先计算出1小时产生的电能,已知产生的电能和机械能,二者之比就是汽油发电机将内能转化为电能的效率。 【详解】

(1)发电机能够提供的电能

5kW 8h 40kW h 40

W P t ==?=?=电电度

故能够提供的电能是40度。 (2)根据W

P t =

,m V

ρ= ,Q mq =放得,汽油机的效率 100%100%P t W Q Vq

ηρ=

?=?机有用

放 则油箱的最小容积:

33337

8.310W 83600s

0.0209m 20.9L 0.7110kg/m 35% 4.610J/kg

P t

V q ρη???====????机 故油箱的最小容积为20.9L 。

(3)汽油发电机将内能转化为电能的效率

-33337100%100%5000W 83600s

100%

20.910m 0.7110kg/m 4.610J/kg 21.1%

W Q P t Vq

ηρ=

?=???=

??????=电

则汽油发电机将内能转化为电能的效率为21.1%。

答:(1)在允许的连续运行时间内,发电机以额定功率输出,能够提供的电能是40度; (2)该汽油发电机油箱的容积至少需要20.9L ; (3)汽油发电机将内能转化为电能的效率是21.1%。

8.如图所示,放置在水平地面上的两个均匀实心正方体A 和B ,物体A 、B 的边长分别为0.1米和0.2米。物体A 的密度为4×103千克/米3,物体B 的质量为10千克。求:

(1) 物体A 的质量m A 。 (2) 物体B 对水平地面的压力F B 。

(3) 在保持物体A 、B 原有放置方式不变的情况下,现将物体A 、B 各自沿水平方向在上部切去质量为△m 的一部分,使剩余部分对水平地面的压强相等,求切去的质量△m 。 【答案】(1)4千克(2)98牛(3)2千克 【解析】 【详解】

(1)物体A 的质量:

m A =ρA V A =4×103kg/m 3×(0.1m)3=4kg ;

(2)物体B 对水平地面的压力F B 等于物体重力大小:

F B =

G B =m B

g =10kg ×9.8N/kg=98N ;

(3)A 物体的底面积:

S A =(0.1m)2=0.01m 2,

B 物体的底面积:

S B =(0.2m)2=0.04m 2,

将物体A. B 各自沿水平方向在上部切去质量为△m 的一部分,

根据p =F

S

,由于物体对水平地面的压力等于剩余部分的重力,因剩余部分对水平地面的压强相等,故有:

A A G mg S - =

B B

G mg

S - , 即:

A B G mg G mg -- =A

B

S S ,

整理后有:

A B m m m m -- =A

B

S S ,

代入已知量:

4kg 10kg m m -- =2

2

0.01m 0.04m ,

故切去的质量:

△m =2kg.

答:(1)物体A 的质量m A 为4kg (2)物体B 对水平地面的压力F B 为98N ;

(3)在保持物体A. B 原有放置方式不变的情况下,现将物体A. B 各自沿水平方向在上部切去质量为△m 的一部分,使剩余部分对水平地面的压强相等,切去的质量△m =2kg.

9.如图甲是一款便携式电火锅,图乙是其简化电路图。R 1、R 2均为电热丝,电火锅有加热和保温两个档,加热功率为440W ,保温功率为110 W 。求:

(1)加热档工作时,电路中的电流是多少? (2)电热丝R 2的阻值是多少?

(3)若不计热量损失,该电火锅正常工作,把质量为0.55 kg 、初温为20℃的水加热到

100℃,需要多少秒?[()3

4.210J/kg c ?=?水℃]

【答案】(1)2A ;(2)330Ω;(3)420s 【解析】 【分析】 【详解】

(1)根据2

U P R

=可知,当电阻较小时,电功率较大,这是加热档,从图乙可以看到,开关

连接1,电路中的电流是

440W

2A 220V

P I U =

==加热加热 (2)根据2

U P R

=可知,电热丝R 1阻值大小是

()2

2

1220V 110Ω440W

U R P ===加热

当开关连接2时,R 1、R 2串联接在电路,这是保温档,根据2

U P R

=可知,电路中的总电

阻是

()2

2

220V 440Ω110W

U R P ===总保温

可知电热丝R 2的阻值是

21-440Ω-110Ω330ΩR R R ===总

(3)根据Q cm Δt =可知,水吸收的热量是

()()354.210J/kg 0.55kg 100-20 1.84810J Q c m t =?=????=?吸水℃℃℃

不计热量损失,那么Q Q =吸放,该电火锅正常工作需要的时间是

51.84810J 420s 440W

Q t P ?=

==放加热

答:(1)加热档工作时,电路中的电流是2A ;(2)电热丝R 2的阻值是330Ω;(3)若不计热量损失,该电火锅正常工作,把质量为0.55 kg 、初温为20℃的水加热到100℃,需要时间是

420s 。

10.为检测某汽车发动机的工作性能,现使汽车在平直公路上从静止开始做直线运动,保持发动机输出功率恒定为6×104W ,汽车行驶过程中所受阻力大小不变,其v -t 图像如图所示,在第10s 末开始匀速行驶,经测试,消耗5.8kg 的汽油可以使汽车匀速行驶53.36km ,汽油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40%用来驱动汽车行驶,(汽油的热值为4.6×107J/kg ),在检测过程中。

(1)前10s发动机做多少功?

(2)汽车受到的阻力多大?

(3)汽车匀速行驶的速度多大?

【答案】(1) 6×105J;(2) 2000N;(3) 30m/s。

【解析】

【详解】

(1)前10s发动机做的功

W=Pt=6×104W× 10s=6×105J;(2)5.8kg的汽油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

Q=mq=5.8kg×4.6×107J/kg=2.668×108J,牵引力做的功

W1=Qη=2.668×108J×40%=1.0672×108J,牵引力

F=

8

1

3

1.067210J

53.3610m

W

s

?

=

?

=2000N,

汽车在该平直的公路上匀速行驶时,汽车受到的阻力与牵引力是一对平衡力,大小相等,阻力

f=F=2000N;

(3)汽车的功率

P=W Fs

t t

==Fv,

汽车匀速行驶的速度

v=

4

610W

2000N

P

F

?

==30m/s。

答:(1)前10s发动机做功6×105J;

(2)汽车受到的阻力是2000N;

(3)汽车匀速行驶的速度30m/s。

11.下表为现在家庭、宾馆常用的无线电水壶(一种在倒水时导线脱离,用电加热的方便水壶)的铭牌,某同学用这种电水壶烧开水,他将水放至最大容量,测得水的初温是

20C?,通电6分钟后水恰好沸腾(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试通过计算,回答下列问题:

(1)该电水壶是利用电流的_____效应工作的; (2)该电水壶正常工作时的电流及电热丝的电阻;

(3)这段时间水吸收的热量;[水的比热容34.210J /(kg C)c =???]

(4)现测得电源电压为200V ,求此时电水壶的工作效率。(计算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答案】(1)热;(2)5.5A ,40Ω;(3)53.3610J ?;(4) 93% 【解析】 【详解】

解:(1)电水壶是利用电流通过导体时,使导体产生热量来工作的,是电流的热效应。 (2)根据P UI =可得,此电水壶正常工作时的电流

1210W 5.5A 220V

P I U =

== 由2

U P R

=可得,电热水壶的电阻

22(220V)401210W

U R P ===Ω

(3)水的质量

3333110kg /m 110m 1kg 水水水m V ρ-==???=

水在1个标准大气压下的沸点100t =℃,烧开时吸收的热量

()350 4.210J /(kg C)1kg (100C 20C) 3.3610J 吸水水Q c m t t =-=??????-?=?

(4)当电压200V U '=时,消耗的电能

22

5(200V)360s 3.610J 40W t R U ==?Ω

'=?

此时电水壶工作的效率

53

3.3610J

100%100%93%2.641J

0吸Q W η?=?=?=? 答:(2)该电水壶正常工作时的电流为5.5A ,电热丝的电阻为40Ω; (3)这段时间水吸收的热量53.3610J ?; (4)此时电水壶的工作效率93%。

12.阅读图文,回答问题。

与伟大同行

这是一个著名物理学家发现一个伟大定律的实验装置! 仔细观察后回答:

(1)装置中的两个配重的重量不等,释放后大配重下降,小配重上升;通过反复对调左右两个配重,会使动叶轮不停地转动,从而导致热量计中水的温度______(填变化情况),原因是________。

(2)实验中科学家某次测得了的数据如下:小配重G 小=100N ,大配重G 大=520N ,每升降一次配重各自移动的距离h =1m ,热量计中水的质量m =500g ,升降次数与水温变化的关系: 升降次数 1 2 3 4 5 6 温度变化/℃

0.2

0.39

0.59

0.78

0.98

1.18

通过分析数据,科学家得出了结论:在上述现象中能量是守恒的!请你帮他补出计算、判断过程_______(只需分析一次实验): (3)本实验中的误差主要来源于________。

【答案】升高 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见解析,解得W Q =,说明能量守恒 克服摩擦做功,消耗一部分能量 【解析】 【分析】

(1)动叶轮不停的转动,叶轮对水做功,机械能转化成内能,水的温度升高。

(2)利用W Gh =计算消耗的机械能,Q cm Δt =来计算转化为的内能。 (3)机械能转化为的内能,包括水的内能和摩擦生热产生的内能。 【详解】

(1)[1][2]通过反复对调左右两个配重,会使动叶轮不停地转动,从而导致热量计中水的温度升高,因为对水做功,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2)[3]小配重重力G 小=100N ,大配重重力G 大=520N ,合力为420N ,每升降一次配重各自移

动的距离为1m,即绳子一端移动的距离是1m,对水做的功为

==?=

420N1m420J

W G h'

由表格知,升降一次水温升高0.2℃,水吸收的热量是

()

3

=?=????=

℃℃

Q cm t

4.210J/kg0.5kg0.2420J

=,故机械能转化为内能的过程中,能量是守恒的。

可见:W Q

(3)[4]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时,转化为水的内能的同时,要克服摩擦消耗一部分机械能,即要摩擦生热消耗一部分能量,是实验误差的主要来源。

13.在“探究晶体熔化和凝固规律”的实验中,绘制出了如图2所示的图象。

(1)图1中所示温度计的示数是________℃;

(2)海波从开始熔化到完全熔化持续了________ min;

(3)图2中,海波的熔化过程是________段(用图中字母表示),此过程中海波________热(选填“吸”或“放”);

(4)图2中,海波在D点是________态,在G点是________态(均选填“固”或“液”)。

-℃ 3 BC吸液固

【答案】4

【解析】

【分析】

【详解】

-℃;

(1) [1]图1可知温度为零下,其示数为4

(2)[2]图2可知海波从3min开始熔化,到6min熔化结束,持续了

t;

=6min-3min=3min

(3)[3]海波是晶体,熔化时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图2中,海波的熔化过程是BC段;

[4]熔化需要吸收热量;

(4)[5]图2中CD是液态,所以海波在D点是液态;

[6] 图2中FG段是凝固后的固态,所以G点是固态。

14.实验小组探究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提出以下的几种猜想:

(1)蒸发的快慢与液体的温度有关;(2)蒸发的快慢与液体的表面积有关;

(3)蒸发的快慢与液体面积的空气流动有关;(4)蒸发的快慢与液体的质量有关。a.实验过程采用的科学探究方法是_____。

b.验证猜想(3)应选择_____。(填对应的字母即可)

c.取 A 和 C 比较,可以验证猜想_____。(填对应的序号即可)

d.实验小组想利用 E 图中甲、乙研究蒸发的快慢与液体的质量是否有关,你认为是否可行并简述理由________

【答案】控制变量法; AD; (1);该验证过程是错误的,因为从设计的环节看他没控制水的表面积相同;因为只有在液体上方空气流动速度、液体温度,液体表面积相同时,质量不同时,先蒸发完的蒸发的才快。

【解析】

【分析】

【详解】

[1]由给出的猜想可知,液体蒸发快慢可能与四个因素有关,所以,在实验过程中控制了三个量相同,只有要探究的量发生了变化,用到的是控制变量法;

[2]验证猜想(3)蒸发的快慢与液体面积的空气流动有关;根据控制变量法的思想,应控制液体温度和表面积相同,改变液体上方空气流动速度,由此可知应选择AD两图;

[3]取A和C比较,液体表面积和液体上方空气流动速度相同,液体温度不同,可以验证猜想(1)蒸发的快慢与液体的温度有关;

[4]该验证过程是错误的,因为从设计的环节看他没控制水的表面积相同;因为只有在液体上方空气流动速度、液体温度,液体表面积相同时,质量不同时,先蒸发完的蒸发的才快。

15.(1)如图甲是探究“冰在熔化时温度变化规律”实验,图乙是根据实验数据画出的图象。由图乙可知,冰在熔化过程持续吸热,温度_____(选填“升高”、“不变”或“降低”),冰是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第6分钟时冰处于_____(选填“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态”)。

(2)小云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水的沸腾。组装实验器材时,应按照_____的顺序(选填“自

上而下”或“自下而上”);实验室现有:A .水银温度计(﹣20℃~120℃);B .酒精温度计(﹣80℃~60℃);C .体温计;D .寒暑表等不同种类的温度计,本实验应选用的温度计是_____(选填“A”、“B”、“C”或“D”);实验中小云观察到水在沸腾前和沸腾时水中气泡的上升情况不同,如图甲、乙所示。表示沸腾前气泡上升情况的是图_____(选填“甲”或“乙”)。

【答案】不变 晶体 固液共存 自下而上 A 甲 【解析】 【详解】

(1)[1][2]从图乙可以看到冰在熔化过程,从第2min 到第8min ,温度保持不变,由此可以知道冰是晶体;

[3]第6min 时,冰的温度还是不变,此时有一部分冰已经熔化成水,但没有全部熔化,应该处于固液共存态;

(2)[4]组装实验器材时,应按照自下而上的顺序组装,因为不能确定温度计的具体高度是多少;

[5]本实验应选用的温度计是水银温度计,因为水沸腾时,温度能达到100℃,酒精温度计最高温度只能是60℃,体温计、寒暑表这两个量程也不够大;

[6]水沸腾前,温度不均匀,烧杯上面的水温度较低,下面的水温度较高,下面的热气泡上升遇上低温的水时,一部分会液化成水,那么气泡会变小,故表示沸腾前气泡上升情况的是图甲。

二、初中物理浮力类问题

16.如图所示是“探究浮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的几个实验情景。实验甲、丙和丁中,

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分别为4.0N 、2.8N 和2.5N 。若盐水的密度为33

1.210kg /m ?,则下列

结论正确的是( )

A .物体A 的密度为333.210kg /m ?

B .实验乙中,物体A 受到的拉力为1.0N

C .实验丙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比乙中小0.2N

D .实验丁中,容器底部受到的压力等于0.3N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A .实验甲、丙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分别为4.0N 、2.8N ,则

F 丙浮=

G ?F 丙拉=4.0N -2.8N=1.2N

由F 浮=ρ液g V 排,且物体A 全部浸没,所以

43

331.2N =

1.010m 1.210kg /m 10N/kg

F V V g ρ-===???丙浮物排盐水 物体A 质量

4.0N 0.4kg 10N/kg

G m g =

== 物体A 的密度

33430.4kg = 4.010kg /m 1.010m

m V ρ-=

=??物 故A 错误;

B .物体A 在水中受到的浮力

33431.010kg /m 10N/kg 1.010m =1.0N F gV ρ-==????乙浮水排

在乙中物体A 受到的拉力

4.0N 1.0N=3.0N F G F =-=-乙浮乙拉

故B 错误;

C .在实验丙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2.8N ,在实验乙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3.0N 。所以实验丙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比乙中小

3.0N?2.8N =0.2N

故C 正确; D .由甲、丙

F 丙浮=

G ?F 丙拉=4.0N -2.8N=1.2N

根据实验丁中物体A 对烧杯底部的压力等于支持力

F 支=

G ?F 丙浮?F 丁拉=4.0N?1.2N?2.5N =0.3N

同时容器底部也受到盐水对它的压力,所以压力大于0.3N ,故D 错误。 故选C 。

17.如图甲所示,在容器底部固定一轻质弹簧,弹簧上端连有一边长为0.1m 的正方体物块A ,容器中水的深度为40cm 时,物块A 刚好完全浸没在水中,容器侧面的底部有一个由阀门B 控制的出水口,打开阀门B ,使水缓缓流出,当物块A 有2/5的体积露出水面时,弹簧恰好处于自然伸长状态(即恢复原长没有发生形变),此时关闭阀门B 弹簧受到的拉力F 跟弹簧的伸长量ΔL 关系如图所示(不计弹簧所受的浮力,物块A 不吸水)则下列分

析不正确的是( )

A .打开阀门前物块A 受到的浮力10N

B .物块A 的密度0.6×10kg/m 3

C .物块A 刚好完全浸没在水中时,弹簧伸长了2cm

D .弹簧恰好处于自然伸长状态时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3.6×103Pa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A .打开阀门前,物块A 刚好完全浸没在水中,则

V 排=V A =(0.1 m)3=1×10?3m 3

所以

F 浮=ρ水gV 排=1.0×103kg/m 3×10N/kg×1×10?3m 3=10N

故A 正确;

B .当弹簧恰好处于自然伸长状态,物块A 是处于漂浮状态,故F 浮=G 得

ρ水gV 排=ρA gV A

所以

ρ水×

3

5

V A =ρA V A 则

ρA =A V V 排ρ水=A A

3

5V V ρ水=35×1.0×103kg/m 3=0.6×103kg/m 3

故B 正确;

CD .漂浮时,物块受平衡力,由题意知

G =F ′浮=ρ水gV ′排=1.0×103kg/m 3×10N/kg×(1?

3

5

)×1×10?3m 3=6N 全部浸没时,根据物块A 受平衡力作用可知:弹力

F =F 浮?

G =10N?6N =4N

由图象可知此时弹簧伸长了ΔL =2cm ,所以弹簧处于自然状态时水深

h =40cm?25×10cm?2cm =34cm =0.34m

水对容器底部压强

p =ρ水gh =1.0×103kg/m 3×10N/kg×0.34m =3.4×103Pa

故C 正确,D 错误。

18.如图所示,浸入某液体中的物体恰好悬浮。物体的上、下表面积1S 和2S ,并且

12<S S ;此时物体下表面与上表面受到液体的压力差为F ?;现用手将物体缓慢下压一段

距离,松手后( )

A .物体保持悬浮,因为F ?不变

B .物体保持悬浮,但F ?变大

C .物体将上浮,因为F ?变大

D .物体将下沉,因为F ?变小 【答案】B 【解析】 【详解】

物体悬浮在液体中,说明其密度等于液体的密度;现用手将物体缓慢下压一段距离后,物体和液体的密度均不变,该物体仍然悬浮。根据F gV ρ=浮液排知,用手将物体缓慢下压一段距离后,液体密度不变,排开液体的体积不变,浮力不变;因为浮力产生的原因:上下表面所受的压力差,此时浮力=下表面压力-上表面压力-侧面压力,当深度增加时,侧面压力变大,所以F ?变大,故B 项符合题意、ACD 项不符合题意;

19.将一底面积为20.01m 的长方体木块用细线栓在个空容器的底部,然后向容器中缓慢加水直到木块上表面与液面相平,如图甲所示,在此整个过程中,木块底部受到水的压强随容器中水的深度的变化如图乙所示,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木块所受到的最大浮力为15N

B .木块重力为9N

C .细线对木块的最大拉力为6N

D .木块刚刚漂浮时其底部受到水的压强为

【答案】D

【解析】

【详解】

A.根据图象可知,木块刚刚漂浮时,木块浸入水中的深度为L1=9cm;由于从9cm到

16cm,木块一直处于漂浮,浸入水中的深度不变;当水面的高度为16cm时细线刚好张紧,线的拉力为零;直到木块上表面与液面相平,此时水面的高度为22cm;

所以木块的高度:

L=9cm+(22cm-16cm)=15cm=0.15m;

则木块的体积:

V木=S木L=0.01m2×0.15m=1.5×10-3m3,

木块全部淹没时受到的浮力最大为:

F浮=ρ水gV排=ρ水gV木=1×103kg/m3×10N/kg×1.5×10-3m3=15N,

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D.由图象可知,木块刚刚漂浮时木块底部受到水的压强为900Pa,此时木块的重力等于木块受到的浮力,也等于下表面受到水的压力,

G=F浮=F下表面=p下表面S=900Pa×0.01m2=9N,

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D错误,符合题意;

C.直到木块上表面与液面相平时,木块受到的浮力最大,由力的平衡条件可得,细线对木块的最大拉力为:

F拉=F浮-G=15N-9N=6N,

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D。

20.如图所示,烧杯中装有某种液体,A为圆柱形木块,静止时木块的下表面到液面的距离为h,再用外力F缓慢将木块A压入液体中到刚好浸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不受力F作用时,木块在液体中静止时处于漂浮状态

B.木块A的密度大于液体的密度

C.将A压人液体的过程,容器底受到液体的压强将增大

D.将A压人液体的过程,力F不断增大

【答案】B

【详解】

A .木块放入液体中,静止时木块的下表面到液面的距离为h ,则可知:不受力F 作用时,木块在液体中静止时处于漂浮状态,故A 正确,不符合题意;

B .不受力F 作用时,木块在液体中静止时处于漂浮状态,则由浮沉条件可知,木块A 的密度小于液体的密度,故B 错误,符合题意;

C .将A 压入液体的过程,排开液体的体积增大了,液面上升,深度h 变大,根据p=ρ液gh 知容器底受到液体的压强将增大,故C 正确,不符合题意;

D .将A 压入液体的过程,所受浮力大小随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的增大而增大,重力不变,浮力和重力之差等于对A 的压力F ,所以力F 不断增大,故D 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

21.有一个实心物体,用弹簧测力计在空气中称重时,测力计的示数为20N ;当把物体

14

体积浸入水中时,测力计的示数为18N 。把物体从弹簧测力计上取下投入水中静止时,物体受到的浮力是( ) A .2N B .8N C .18N D .20N 【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浮力的计算。 【详解】

由题意知,G 物=20N ,F 示=18N 。由称重法,可知当物体

1

4

体积浸入水中时,受到的浮力 F 浮=G 物-F 示=20N -18N=2N

根据阿基米德原理F 浮=ρgV 排得,此时物体排开水的体积

43

332=

2101.010/10/F N V m g kg m N kg

ρ-==???浮排 而

1

4

V 物=V 排,所以 V 物=4V 排=8×10-4m 3

当物体浸没时,浮力

F 浮1=ρgV 排1=ρgV 物=1.0×103kg/m 3×10N/kg×8×10-4m 3=8N

物体浸没时,浮力小于物体的重力,所以静止时,物体下沉到水底,那么浮力为8N ,故B 正确,ACD 都不正确。 故选B 。

22.三个相同容器里盛有密度不同的三种液体,将同一个小球先后放入三个容器中,静止时位置如图所示,容器中的液面到容器底的距离都相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甲液体中小球所受的重力小于浮力

B.小球在丙液体中所受浮力等于小球在乙液体中所受浮力

C.甲乙丙三种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强相同

D.甲容器对桌面的压力最大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A.小球在甲液体中处于漂浮状态,则所受的重力等于浮力,故A错误;

B.小球在丙液体中是下沉的,则所受的浮力小于其所受的重力,而在乙液体中,小球处于悬浮状态,则此时小球所受的浮力等于其所受的重力,即在小球在丙液体中所受浮力小于在乙液体中所受浮力,故B错误;

C.由小球在三种液体中的浮沉状态知,ρ甲>ρ乙>ρ丙,而小球放入液体中后,三个容器中的液面相平,即液体到容器底的深度相同,根据p=ρgh得,p甲>p乙>p丙,故C错误;

D.由图可知,在甲容器中,小球部分浸入液体中,则排开的液体体积小于小球的体积,而乙、丙中,小球浸没在液体中,则排开液体的体积等于小球的体积,但小球放入液体后,液面相平,所以三个容器中所装的液体的体积的大小关系为V甲>V乙=V丙,而容器对桌面的压力

F=G液+G容器=m液g+G容器=ρVg+G容器

且ρ甲>ρ乙>ρ丙,所以甲容器对桌面的压力最大,故D正确。

故选D。

23.如图所示,甲、乙两只完全相同的杯子盛有密度和体积都不同的盐水,将两个完全相同的小球分别放入两杯中,当小球在盐水中静止时两杯中的液面相平,则()

A.甲杯中小球受到盐水的浮力大于乙杯中小球受到的浮力

中考物理专题热学复习总结

热学复习总结 一、知识网络 二、重、难点知识分析 1、晶体与非晶体熔化过程分析 晶体吸收热量,温度上升,但状态不变,直到达到熔点;达到熔点后,继续吸热,开始熔化,但温度不变,直到全部熔化。非晶体在整个吸热过程,温度逐渐上升,物体状态逐渐由固态变为液态。二者主要区别是:熔化时,晶体温度不变,非晶体温度上升;越来越多的晶体迅速变为液态,所有受热非晶体缓慢地由固态变为液态(相对),要经历半固半液的中 间状态。 2、晶体熔化、凝固的条件和液体沸腾的必要条件及应用 晶体熔化的必要条件:①达到熔点,②吸热;晶体凝固的必要条件:①达到凝固点点, ②放热;液体沸腾的必要条件:①达到沸点,②吸热。具体应用例题:

(1)把正在熔化的0℃的冰拿到0℃的房间里,问冰能不能熔化? 分析:冰要熔化,需要同时具备两个条件:①达到熔点,②吸热,温度为0℃,达到熔点,但周围温度也为0℃,冰不能从外界吸热(热传递的条件是存在温度差),所以不能熔 化。 (2)如图所示,在大烧杯内盛一定量水,在试管内放有少量水,当烧杯内水被加热沸腾后,问试管内水能不能达到沸点,能不能沸腾? 分析:当烧杯内水沸腾后,试管内水的温度与外界一致,也达到沸点,但由于不能从外 界吸热,所以不能沸腾。 3、热传递过程中热量的计算 在热传递过程中,高温物体温度降低,放出热量;低温物体温度升高,吸收热量。如何计算物体吸、放热的多少呢?公式:Q=cmΔt,符号意义:Q──吸收(或放出)的热量──J;c──比热容──J/(kg?℃);m──吸(或放)热物体的质量──kg;Δt──变化的温 度──℃。计算中须注意: (1)m的单位一定用kg;(2)Δt不是某一时刻的温度,而是变化的温度:升高的温度:Δt=t-t0;降低的温度:Δt=t0-t。(3)如果没有热损失,对于两个发生热传递的物体 来说,Q吸=Q放。 4、能量的转化和转移例子 在本部分,能量的转化和转移例子较多,主要是内能与其它形式能的相互转化和内能在不同物体或同一物体的不同部分之间的转移。常见例子:做功改变物体内能中,对物体做功,

中考物理浮力计算题专题训练及答案.doc

浮力计算题专题训练(四) 1.( 2014 年汕尾市)( 6 分)如题 19 图所示为某种型号潜水艇,其体积为 3 3 5× 10 m。 (海水密度近似取× 103kg/m3, g 取 10N / kg )求: (1)它在潜入到水下执行任务时所受浮力; (2)当它潜入到水下 200m 时,它的一个面积为的舱盖所受海水的压强和压力。 题19图 2(山东省烟台市2014)在马航MH370失联后,由东海舰队导弹驱逐舰“长春”舰、导弹护 卫舰“常州”舰和综合补给舰“巢湖”舰组成的中国第 17 批搜救编队参与了搜救工作.如图所示,“长春”舰满载时排水量为×106kg,吃水深度6m.(海水的密度为× 10N/kg ) 103kg/m3,g 取 (1)搜救舰队通常采用“一”字编队形式前行,而不是“并排”前行,为什么? (2)满载时,“长春”舰受到的浮力有多大? (3)“长春”舰底受到海水的压强是多少? (4)“长春”舰以 36km/h 的速度匀速航行 6h,海水平均阻力为× 106N,则这一过程中军舰 所做的功至少为多少 3..(黄冈市 2014)2014 年 4 月 14 日,为寻找失联的MH370 航班,启用了“蓝鳍金枪鱼- ”(简称“金枪鱼”)自主水下航行器进行深海搜寻。其外形与 3 潜艇相似(如下图甲所示),相关标准参数为:体积 1m、质量 750kg ,最大潜水深度 4500m,最大航速 h(不考虑海水密度变化,密度ρ取× 10 3kg/m3,g取 10N/kg )。 乙 甲

( 1)假设“金枪鱼”上有面积为20cm 2 的探测窗口,当它由海水中 2000m 处下潜至最大潜水深 度处,问该探测窗口承受海水的压力增加了多少 ( 2)“金枪鱼”搜寻任务完成后,变为自重时恰能静止漂浮在海面上,此时露出海面体积为多大 ( 3)若上述漂浮在海面的“金枪鱼”, 由起重装置将其匀速竖直吊离海面。起重装置拉力 的功率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上图乙所示, 图中 P 3=3P 1。求 t 1 时刻起重装置对“金枪鱼” 的拉力(不考虑水的阻力) 。 4.(2014 年北京市) 用如图 20 甲所示的滑轮组提升水中的物体 M 1,动滑轮 A 所受重力为 G 1, 物体 M 完全在水面下以速度 v 匀速竖直上升的过程中,卷扬机加在绳子自由端的拉力为 F , 1 1 拉力 F 做功的功率为 P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 1 ;为了提高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用所受重 1 1 力为 G 2 的动滑轮 B 替换动滑轮 A ,如图 20 乙所 示,用替换动滑轮后的滑轮组提升水中的物体 F 1 F 2 卷扬机 卷扬机 M 2,物体 M 2 完全在水面下以相同的速度 v 匀速竖 A B 直上升的过程中,卷扬机加在绳子自由端的拉 力为 F 2,拉力 F 2 做功的功率为 P 2,滑轮组的机 M M 2 1 械效率为 2 。已知: G 1- G 2=30N , 2- 1=5%, 甲 乙 P 1 16 两物体的质量相等,体积 V 均 图 20 ,M 、M P 2 1 2 15 为 4×10 -2 m 3, g 取 10N/kg ,绳重、轮与轴的摩擦及水的阻力均可忽略不计。求: ( 1)物体 M 1 受到的浮力 F 浮 ;

中考物理专题热学专题复习物态变化

专题复习——物态变化(无答案) ※知识互联网 温度计的原理——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制成温度的测量 温度计的使用 熔化—————吸热 凝固—————放热 物态蒸发 变化物态变化汽化吸热 沸腾 液化—————放热 升华—————吸热 凝华—————放热 水循环——————————水资源的利用与防护 ※复习导航 1.重要概念和公式 (1)物质三态的基本特征 (2)常用温度计的原理 (3)汽化、蒸发、沸腾、液化 (4)熔化、凝固 (5)升华、凝华 2.基本物理方法 (1)转换法:温度的变化难以观察,可转化为温度计中液柱的上升与下降.(2)对比法:通过对比感知蒸发和沸腾的共同点和区别. (3)归纳法:通过以水循环为载体,能归纳出物质三态变化的条件和特点.3.易错易混淆的问题 (1)熔化和沸腾的条件. (2)蒸发与沸腾的区别.

(3)晶体与非晶体的区别. (4)各种物态变化的区别以及吸热、放热条件. ※考点聚焦 物态变化是初中热学基础知识,物质三态变化过程及特点是中考试卷中常出现的内容.此外,沸点和熔点变化的因素,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对水的沸腾过程的研究,温度计的正确使用也是考试的重点.多以选择题和填空题及实验题为主,考查内容为“了解”“知道”等级,难度以中、低档为主,在今后中考中引导学生用学过的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及探究实验会逐渐增多. ※例题评析 【例1】 (05佛山)如图11-1所示,放置在盛有水的烧杯中的两支温度计a 、b ,加热时,b 温度计的示数始终比a 温度计的示数高,其原因是 .停止加热 时,a 温度计的示数 如图所示,则a 温度计的示数是 ℃.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温度计的正确使用与读法,温度计的玻璃泡要与被测物体充分接触,测液体温度时玻璃泡不能与杯壁、杯底接触,故原因是b 温度计碰到烧杯底,烧杯底部温度 偏高. 【解答】b 温度计碰到烧杯底,烧杯底部温度偏高;44 【点评】对各种测量工具的原理、正确使用方法要熟练掌握. 【例2】 (05镇江)仔细观察“水循环状态变化图”,如图11-2所示 请在空白方框内填上适当的物态变化名称. 【分析】“冰”是固态,“水”是液态,固态变为液态是熔化.“水蒸 气”是气态,“水”是液态,气态变为液态是液化. 【解答】熔化;液化 【点评】通过“水循环状态变化图”让学生体验大自然中水的状态变化,注意对物态变化概 念考查的同时避免了机械记忆,加深了对基本概念的理解. 【例3】 (05温州)两只相同的杯子放置在窗前,分别盛放等高的水和汽油.一段时间后,两杯中液面如图11-3所示.这个事例说明液体的蒸发跟液体的…………( ) A.表面积大小有关 图11-1 水 汽油 图11-2

初中物理热学基础知识

初中物理热学基础知识 第三章物态变化 1.温度、温度计 (1)--温度:物体的冷热程度 (2)--测量温度的工具——温度计 (3)单位:℃:摄氏度(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100等分后每一份为1℃) ℉:华氏度 注意:在做“读出温度计示数”题时应看好温度数值增加是向上还是向下,上则为正度数,下则为负度数 物态变化: 2.熔化&凝固、汽化&液化、升华&凝华 --基本概念 固→液熔化吸热液→气汽化吸热固→气升华吸热 液→固凝固放热气→液液化放热气→固凝华放热 --重要知识点 熔化&凝固:晶体有固定的熔点(凝固点),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点(凝固点)。 不同的晶体,熔点(凝固点)一般不同。 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有:①液体温度的高低;②液体表面积的大小;③液体表面空气流动的快慢。 海拔高,气压低,沸点低;海拔低,气压高,沸点高。 液化的两种方法:降低温度&压缩体积。 蒸发的两个条件:温度达到沸点&持续吸热。 蒸发吸热,有致冷作用。 -- 第十三章内能 3.分子动理论&内能 --基本概念 分子动理论:①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

②分子在永不停息做无规则运动; ③分子之间有着相互作用的引力与斥力。 (实例:两物体吸在一起拆不开,错例:挂钩吸在墙壁上——压强) 扩散现象:①扩散现象说明了分子在永不停息做无规则运动; ②温度越高,分子运动得越快(剧烈),扩散现象进行越快。 内能:①物体所有分子所具有的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 ②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法:做功和热传递。 ③内能改变的两种宏观表现:温度、物态 --易错点 1.物体吸收热量,内能不一定增加(同时对外做功) 2.外界对物体做功,内能不一定增加(同时吸收热量) 3.内能增加,温度不一定上升(晶体熔化时) 4.水达到沸点后,内能增加,温度不再上升 5.做功和热传递改变内能是等效的 6.热传递的实质:内能的转移;做功的实质:能量的转化 第十四章热机 4.热量&比热容、燃料&热机 --热量 在热传递的过程中,传递能量的多少,叫热量(热传递时内能变化的量度)。单位焦耳(J) --比热容 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降低)1℃吸收(放出)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 公式:Q=cm?t 单位:J/(kg·℃) 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同一种物质比热容一般不变,不同物质比热容一般不同。(注:①Q=cm?t中,任意一个量和Q为定值时,其他两个量成反比;②通常情况下水的比热容要比大多物质要大。) --燃料、热机 热值:1kg某种燃料完全燃烧时放出的热量叫做燃料的热值。 热机:把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机器。分为蒸汽机、内燃机(汽油、柴油)、喷气式发动机。汽油机四冲程:吸气(汽油和空气)、压缩(机械→内)、做功(内→机械)、排气 热机效率:转化为机械能的内能÷总内能×100%

2018年中考物理试题分类汇编压强、浮力的综合计算知识分享.docx

20 18 年中考物理试题分类汇编压强、浮力的综合 计算

1. ( 2018·安徽)重为 200N 的方形玻璃槽,底面积为0.4m2,放在水平台面上,向槽中加水至水深0.3m( 已知 =1.0 ×103 kg/m3, g 取 10N/kg ,玻璃槽的侧壁厚度不计) ( 1)求水对槽底部的压强和槽底对水平台面的压强; ( 2)将边长为20cm 的正方体物块轻轻放入水中,当其静止时,测出该物块露出水面的高度为5cm,求该物块的密度; ( 3)用力 F 垂直向下作用在物块的上表面,使物块露出水面的高度为2cm 并保持静止,求此时力 F 的大小。解:( 1)水对槽底部的压强:;水的体积: ,根据和可得,水的重力: ,玻璃槽对水平台面的压力: ,玻璃槽对水平台面的压强:; ( 2)正方体物块轻轻放入水中,当其静止时,处于漂浮状态,所以 F 浮 =G 水木,根据和 可得:,代入数值可得: ,解得:; ( 3)根据力的平衡可知,力 F 的大小等于物块增大的浮力,即: 。 答:( 1)求水对槽底部的压强和槽底对水平台面的压强分别为3×103Pa、 3.5 ×103Pa; 2.( 2018·绵阳)(12 分)如图所示,长L1=1m 的薄壁正方体容器 A 放置在水平地面上,顶部有小孔 C 与空气相通,长 L 2=0.2m 的正方体木块 B 静止在容器 A 底面。通过细管 D 缓慢向容器 A 内注水,直到注满容器 A ,木块 B 上浮过程中上下表面始终水平,木块 B 与容器 A 底

面和顶部都不会紧密接触。已知水的密度ρ ×103 kg/m 3 ,木块的密度ρ × 水=1.0木=0.5 10 3 kg/m 3,g 取 10N/kg。求: (1)注水前,木块 B 对容器 A 底面的压强 (2)木块 B 对容器 A 底面压力刚好为 0 时,容器 A 内水的深度 (3)水注满容器后,容器 A 顶部对木块 B 的压力大小 (4)整个过程,浮力对木块所做的功 3kg/m3×()3=4kg; 解:( 1)木块的质量为: m=ρV=0.5×100.2m 木块 B 对容器 A 底面的压强为: P= == ==1000Pa; (2)木块 B 对容器 A 底面压力刚好为0 时,木块恰好处于漂浮状态,此时受到的浮力为: F 浮=G=mg=4kg×10N/kg=40N; 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可知,木块排开的水的体积为: V 排 == ×﹣ 3 3, =4 10 m 则木块浸入水中的深度即水的深度为: h= = ;=0.1m (3)水注满容器后,木块全部浸入水中,木块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竖直向下的压力和竖直向上 的浮力的共同作用; 由阿基米德原理可知,此时木块受到的浮力为:F'浮=ρgV'排 =1.0×103kg/m3×10N/kg×(0.2m)3=80N; 物体处于静止状态,受力平衡,则容器 A 顶部对木块 B 的压力大小为: F=F'浮﹣ G=80N﹣ 40N=40N; (4)整个过程中,木块上升的高度为:s=L1﹣ L2=1m﹣0.2m=0.8m;

中考物理—热学问题压轴题专题复习含答案

一、初中物理热学问题求解方法 1.某款电磁炉广告称该款电磁炉的热效率可达65%以上,具有节能、高效的特点。在一次综合实践活动中,“好奇”小组想测量该款电磁炉的加热效率以验证其广告的准确性,于是他们找来一台全新的电磁炉,包装盒中产品参数数据如下表所示: (1)若电磁炉正常工作20min ,刚好将锅内5kg 、20℃的水,加热到80℃,求此电磁炉烧水时的效率[已知c 水=4.2×103J/(kg·℃)]; (2)小明家装有如图乙所示的电能表,某个时间段,仅有此电磁炉工作,在3min 内电能表表盘转了210圈,求此时电磁炉的实际功率。 【答案】(1)70%;(2)1400W 【解析】 【分析】 (1)知道水的质量、水的比热容、水温度的变化,利用吸热公式求水吸收的热量;已知电磁炉正常工作时的功率和通电时间,利用W Pt =计算消耗的电能;水吸热为有用的能量, 电流消耗的电能为总的能量,据此求电磁炉的效率。 (2)若仅有此电磁炉工作时观察电能表,在3min 内电能表表盘要转了210圈,利用电能表的参数“3000r/(kW ·h)”求电磁炉工作3min 消耗的电能;利用W P t =求电磁炉的实际功率。 【详解】 (1)水吸收的热量 360(4.210J/kg 5kg 80201J ((.2)10))6Q cm t t =-=????-=?吸℃℃℃ 电磁炉正常工作20min ,消耗的电能 61500W 2060s 1.810J W Pt ==??=? 则此电磁炉烧水时的效率 66 1.2610J 100%100%70%1.810J Q W η?=?=?=?吸 (2)3min 内电路中消耗的电能 210r 0.07kW h 3000r/(kW h) W '= =?? 电磁炉的实际功率

最新中考物理热学计算题精选专题

物理热学计算题训练 1、天然气是一种清洁的能源.国家“西气东输”重点工程的建设,对环境保护和缓解东部地区能源紧张等问题都有重大意义.已知天然气的热值是4.5×107J/m3,那么将100 m3的天然气通过管道从新疆吐——哈油田送往沿海地区,相当于输送了多少J的能量?.若这些能量可以把10t初温为20℃的水烧开(在标准气压下),天然气的利用率为多少?(结果保留1位小数). 2、某同学在实验室用酒精灯把0.1kg的水从20℃加热到100℃。 求:(1)水吸收的热量。 (2)如果这些热量由酒精燃烧提供,至少要完全燃烧多少千克酒精?[水的比热容c=4.2×l03J/(kg?℃);酒精的热值q=3.0×l07J/kg] 3、小彤家使用的是瓶装液化气,每瓶中装入的液化气质量为21kg。液化气的热值取5×107J /kg. (1)1kg的液化气完全燃烧,释放的热量是多少? (2)若整瓶液化气完全燃烧释放热量的60%被利用,那么散失的热量是多少? (3)小彤想节约能源、降低能耗,若将上述散失的热量全部利用起来,可以把多少温度为 =4.2×103J/(kg·℃)】 20℃的水加热到100℃?【c 水

4、汽车是我们熟悉的交通工具,它给我们的生活提供了便利,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某型号四轮汽车,当它以15 m/s的速度在平直路面上匀速行驶时,受到的阻力为600 N,每行驶100 km消耗汽油量为8 L。完全燃烧1 L汽油释放的能量为3.6×107 J。求:汽车以15 m/s的速度匀速行驶时汽车的效率 5.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汽车已走进家庭。一辆小轿车以某一速度在平直路面上匀速行驶100km,消耗汽油10L。若这些汽油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有30%用来驱动汽车做有用功,所用汽油的热值为4.6×107 J/kg,密度为0.7×103kg/m3,求:(1)这些汽油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2)这辆轿车以该速度匀速行驶时受到的阻力。 6、如图简易太阳能热水器受光面积1.2m2,内装80kg水,太阳每分钟辐射到1m2面积上水吸收的热量是7.56×104J。 问:(1)太阳能热水器内壁为什么涂成黑色? (2)20℃的水晒3h后水温达多少度? (3)煤气的燃烧值是4.2×107J/kg,若煤气灶的效率为40%,烧热这些水需燃烧多少煤气?

中考物理知识点 ——热学秘籍

III热学秘籍 第九卷 物态变化知识归纳 1.温度:是指物体的冷热程度。测量的工具是温度计, 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 理制成的。 ℃单位是摄氏度。把冰水混合物温度规定为0度,把一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2.摄氏温度(): 温度规定为100度,在0度和100度之间分成100等分,每一等分为1℃。(注意冰水混合物指的冰与水一段时间内稳定共存,温度不变的状态。) 3.常见的温度计有(1)实验室用温度计;(2)体温计;(3)寒暑表。 体温计:测量范围是35℃至42℃,每一小格是0.1℃。 4.温度计使用:(1)使用前应观察它的量程和最小刻度值;(2)使用时温度计玻璃泡要全部 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3)待温度计示数稳定后再读数;(4)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5.固体、液体、气体是物质存在的常见三种状态。 6.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熔化。吸热。 7.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固。放热。 8.熔点和凝固点:晶体熔化时保持不变的温度叫熔点;。晶体凝固时保持不变的温度叫凝 固点。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 9.晶体和非晶体的重要区别:晶体都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即熔点),而非晶体没有熔点。 10.熔化和凝固曲线图:

(晶体熔化和凝固曲线图) 上图中AD是晶体熔化曲线图,晶体在AB段处于固态,在BC段是熔化过程,吸热,但温度不变,处于固液共存状态,CD段处于液态;而DG是晶体凝固曲线图,DE段于液态,EF段落是凝固过程,放热,温度不变,处于固液共存状态,FG处于固态。 11.汽化: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汽化的方式有蒸发和沸腾。都要吸热。 12.蒸发:是在任何温度下,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缓慢的汽化现象。 13.沸腾:是在一定温度(沸点)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液体沸 腾时要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这个温度叫沸点。 14.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1)液体温度;(2)液体表面积;(3)液面上方空气流动快慢。 15.液化: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液化,液化要放热。使气体液化的方法有:降低温 度和压缩体积。(液化现象如:“白气”、雾等) 16.升华和凝华: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升华,要吸热;而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 凝华,要放热。 第十卷 内能和比热容知识归纳 1.分子动理论的内容是: (1)物质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分子间有空隙; (2)一切物体的分子都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3)分子间同时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2.扩散:不同物质相互接触,彼此进入对方现象。扩散现象是分子不停做无规则运动的宏 观体现。 3.固体、液体压缩时分子间表现为斥力大于引力;固体很难拉长是分子间表现为引力大于 斥力。 4.内能: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内能。(内能也称热

中考物理浮力计算题专题训练及答案(可编辑修改word版)

浮力计算题专题训练(四) 1.(2014年汕尾市)(6分)如题19 图所示为某种型号潜水艇,其体积为5×103m 3。 (海水密度近似取1.0×103kg/m 3, g 取10N / kg )求: (1)它在潜入到水下执行任务时所受浮力; (2)当它潜入到水下200m 时,它的一个面积为1.2m 2的舱盖所受海水的压强和压力。 2(山东省烟台市2014) 在马航MH370失联后,由东海舰队导弹驱逐舰“长春”舰、导弹护卫舰“常州”舰和综合补给舰“巢湖”舰组成的中国第17批搜救编队参与了搜救工作.如图所示,“长春”舰满载时排水量为7.5×106kg ,吃水深度6m .(海水的密度为1.0×103kg/m 3,g 取10N/kg ) (1)搜救舰队通常采用“一”字编队形式前行,而不是“并排”前行,为什么? (2)满载时,“长春”舰受到的浮力有多大? (3)“长春”舰底受到海水的压强是多少? (4)“长春”舰以36km/h 的速度匀速航行6h ,海水平均阻力为1.0×106N ,则这一过程中军舰所做的功至少为多少? 3..(黄冈市2014)2014年4月14日,为寻找失联的 MH370航班,启用了“蓝鳍金枪鱼-”(简称“金枪鱼”) 自主水下航行器进行深海搜寻。其外形与潜艇相似(如 下图甲所示),相关标准参数为:体积1m 3、质量 750kg ,最大潜水深度4500m ,最大航速7.4km/h ( 不考虑海水密度变化,密度ρ取1.0×103kg/m 3,g 取10N/kg )。 题19图 乙

体空心箱子,然后让其漂浮在海面上,再用船将密封沉管拖到预定海面上,向其内部灌水使之沉入海底。 设某一节密封长方形沉管的长、宽、高分别是180m,35m,10m,总质量为6×107kg(海

初三物理热学计算题专项练习

九年级物理热学计算题(含解答) 1. 甲、乙两个物体质量相等,温度相同,先将甲投入一杯量热器热水中,待热平衡后水的温度降低了,迅速取出甲物体(水量无损失),再将乙物体投入这杯热水中,待热平衡后水的温度又降低了,由此可 知() A.甲的比热大 B.乙的比热大 C.甲、乙的比热一样大 D.条件不足,无法判断 2. 为了测火炉的温度,把一块铁放在火炉中加热一段时间后,取出来投入一定质量的水中,根据测出的物理量,用热平衡方程式计算出的炉温为.则火炉的实际温度一定() A.等于 B.高于 C.低于 D.无法判断 3. 煤气的热值为,它燃烧时将________能转化为内能,完全燃烧煤气,可放出________ 的热量;若这些热量有被水吸收,可使质量为________的水由升高水 4. 火箭使用的燃料主要是液态氢,这是利用了氢燃料________的特性氢完全燃烧释放出的热量是 ________;若这些热量有被质量为的水吸收,水的温度能够上升________.氢 水 5. 可燃冰,石油、煤都属于________(选填“可”或“不可”)再生能源.若可燃冰的热值为,完全 燃烧的可燃冰可放出的热量是________,这些热量有被水吸收,可把________的水从加热到.[水的比热容] 6. 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将质量的水从加热到沸腾,水吸收的热量是________.小明家天然气热 水器的热效率是,他某次洗澡,耗水,自来水进热水器的温度是,出热水器的温度是,小明这次洗澡消耗天然气________.已知水的比热容是,天然气的热值是。 7. 假如完全燃烧天然气放出的热量全部被初温为的水吸收,可以使水的温度升高到 ________已知水天然气。 8. 将的水和等质量的的水相混合,则混合后水的温度是________;若将的冰和等质量 的的水相混合,结果发现,冰全部熔化成了水,但水的温度维持,这个现象说明________。(不 计热量损失) 9. 一个标有“”的电热水壶,正常工作,电流产生的热量为________.若这些热量全部被质量为 的水吸收,水的温度高了________水。 10. 天然气是一种清洁的________(选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的天然气完全燃烧释放出的热量 是________;若这些热量完全被水吸收能使质量为温度的水,温度上升到 ________.天燃气= 11. 用煤气灶将质量为的水,从加热到,水吸收的热量为________.若水吸收的热量等于煤气燃烧所放出的热量,则需要完全燃烧________的煤气。水煤气 12. 我市部分公交车已使用天然气来代替燃油.天然气是一种清洁燃料,它是________(选填“可再生”或“不 可再生”)能源.某公交车在一段时间内消耗了天然气,若这些天然气完全燃烧,可放出热量________,这些热量可使质量为________的水由升高到.[天然气的热值为,水的比热容为].13. 年月日,中国宣布对南海可燃冰试采实现稳定产气,引发世界各国高度关注.同等条件下,“可燃冰”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达到煤气的倍,若“可燃冰”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全部被水吸收,可以使 ________水的温度升高.这些热量如果用来驱动一台热电转换效率为的发动机发电,产生的电 能可以供一盏的电灯工作________.[已知水,可燃冰] 14. 中国南海海底探明有大量的“可燃冰”,同等条件下,“可燃冰”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达到煤气的数十倍,说明“可燃冰”的热值很大;以倍的关系粗略计算,“可燃冰”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可以使________的水 从加热至.煤气水的比热容 15. 南宁市周边地热资源十分丰富,发现多处天然温泉,温泉水的温度大多在以上,的温泉水从 降到放出的热量是________,相当于________的煤气完全燃烧所放出的热量。(水的比热容为,煤气的热值为) 16. 瓶装液化每瓶装液化气,液化气的热值取,放出的热量有被水吸收,在标准大气压 下可把________的水从加热至沸腾。水 17. 煤气的热值为,表示的物理含义是________,它燃烧时将化学能转化为________能。完全燃烧煤气,可放出________的热量;若这些热量全部被水吸收,可使质量为________的水由升 高.水 18. 小聪家为了取暖,每天需要给房间供热.若流进房间散热器的水温是,流出的水温是 ,不考虑热损失则每天需要________的水流经散热器,水的比热容为,这些热量如果由燃烧烟煤提供,需要完全燃烧________烟煤.(烟煤的热值约为) 19. 将质量为的一杯热水倒入盛有质量为的冷水的保温容器中,使得冷水温度升高了,然后又向保温容器中倒入一小杯质量、温度相同的热水,水温又上升了.不计热量的损失,则热水和冷水的温度差为________,________. 20. 在燃料燃烧的过程中能量转化是________。的煤炭(热值为)完全燃烧放出________的热量,如果这些热量的被初温为的水吸收,水的温度会升高________。 21. 可燃冰,石油、煤都属于________(选填“可“或“不可”)再生能源.若可燃冰的热值为,完全燃烧的可燃冰可放出的热量是________,这些热量有被水吸收,可把________的水从加热到.[水的比热容] 22. 天然气已经被广泛利用,它是一种________(选填“可”或“不可”)再生能源,完全燃烧天然气释放 的热量为________,若这些热量的被水吸收,可以将的水由加热到________.天然气 水 23. 体积为、热值为的煤气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为________;若这些热量的被温度为 、质量为的水吸收,则水的末温是________.水的比热容是。 24. 工匠用钢铁打制刀具时,有一个重要流程叫“淬火”,把刚打制成型的刀具放到炉火中充分煅烧,然后将其迅速放入水中骤冷.现有一成型的合金钢刀具的质量为,温度为,放入的炉火中煅烧足够长时间,迅速取出放入、的水中冷却.最后与水达到共同的温度【不计过程中的热量损失, 水 ,合金钢】求: (1)此刀具在火炉中吸收了多少热量? (2)淬火后水的温度为多少摄氏度?

中考物理热学知识点:空调制热原理

中考物理热学知识点:空调制热原理 空调制热原理 热泵制热是利用制冷系统的压缩冷凝器来加热室内 空气。空调器在制冷工作时,低压制冷剂液体在蒸发器内蒸发吸热而高温高压制冷剂在冷凝器内放热冷凝。热泵制热是通过电磁换向,将制冷系统的吸排气管位置对换。原来制冷工作蒸发器的室内盘管变成制热时的冷凝器,这样制冷系统在室外吸热向室内放热,实现制热的目的。 空调其实就是按照介质的热胀冷缩来加以控制,室内的部分就是冷缩,室外就是热胀了,而又怎么热胀呢,那就是通过压缩机压缩介质作功,这样就会产生很大的热量,不就是热胀了,然后再通过一条毛细管一下又传到体积大很多的空间,这样介质的压力一下子就低了很多,这就是冷缩吸热,一下子就使房间的热量交换成冷的气体了。 设定适当的温度。制冷时,不要设置过低温度,若把室温调到26-27摄氏度,其冷负荷可以减少8%以上。实践证明,对静坐或轻度劳动的人来说,室温保持在28-29摄氏度,相对湿度保持在50-60%,人并不感到闷热,也不会出汗,它应属于舒适性范围。人在睡眠时,代谢量减少30-50%,可将空调设于睡眠开关挡,设置温度高2摄氏度,可达到节电20%;

冬季制热,温度设置低2摄氏度,也可节电10%。 选择能力适中的空调。一部制冷能力不足的空调,空调不仅不能提供足够的制冷效果,还会使机器由于长时间不间断运转,增加使用故障可能性,并会给用户以耗电大、功率不足等不佳的印象。 空调部分测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一个较为完整的制冷系统主要由--D---组成的。 A. 压缩机冷凝器电磁阀蒸发器 B. 压缩机气液分离器冷凝器蒸发器 C. 压缩机过滤器膨胀阀冷凝器 D. 压缩机冷凝器膨胀阀蒸发器 2、精密空调与舒适性空调主要不同点之一是--B---。 A.精密空调显热比小,舒适性空调显热比大 B.精密空调显热比大,舒适性空调显热比小 C.双制冷系统,A型蒸发器 D.完全过滤,控制精度高 3、在--C---情况下,精密空调电功耗最大。 A.制冷降温状态 B.制冷加湿状态 C.去湿加热状态 D.加热加湿状态

完整版中考物理浮力计算题专题训练及答案

浮力计算题训练许多群众需要到很远的地方河池大部分地区出现了严重的旱灾,人畜饮水困难,1.今年初,如图乙所示,木在水面上放上一薄木板,挑水饮用.小宇同学在挑水时为防止水溅出桶外,3 200cm,桶内水深为35cm.求:板有3/4的体积没入水中.若该木板的体积为(1)薄木板受到的浮力.(2)桶底受到水的压强.2,则小宇肩膀受到的压强为多大?3)若这担水总重360N,扁担与肩膀的接触面积为20cm ( 5×10m。(海水密度近似取1.010kg/m, g .如图所示为某种型号潜水艇,其体积为2时,3333取× 10N / kg)求:200m 2)当它潜入到水下(1)它在潜入到水下执行任务时所受浮力;(2的舱盖所受海水的压强和压力。它的一个面积为1.2m 失联后,由东海舰队导弹驱逐舰“长春”舰、导弹护卫在马航MH3703.批搜救编队参舰“常州”舰和综合补给舰“巢湖”舰组成的中国第176,吃×10kg与了搜救工作.如图所示,“长春”舰满载时排水量为7.533 10N/kgg10kg/m,取)×(海水的密度为6m水深度.1.0 1()搜救舰队通常采用“一”字编队形式前行,而不是“并排”前行,为什么? 2()满载时,“长春”舰受到的浮力有多大?“长春”舰底受到海水的压强是多少?)(3 .如图所示,一个圆柱形容器的底面积是 2装入一定量的水.现将一个方木块放入容, 10dm43g8dm.(水未溢出,木块浸入水中的体积是6dm,这时水的深度为器中,木块漂浮在水面上, ×10kg/m)求:取10N/kg,p水 33 =1.0

)木块受到的浮力是多大?(1 )放入木块后,容器底部受到水的压力是多大?(2 、密度为5.一个底面积为10m的圆柱状容器,装有适量的水,现在将一个体积为20m33 A 320.8 漂浮于水面上.kg/m的物体A放入其中,最终物体×10 所受到的浮力是多少?(1)物体A则:,则取出2)如图所示,若将画斜线部分截取下来并取出(其体积为浸入水中体积的一半)(的那部分物体的质量是多少? g=10N/kg)(3)待剩余部分再次静止后,容器底部受到压强减小了多少?( )14月日,为寻找失联的MH370航班,启用了“蓝鳍金枪鱼-“金枪鱼””(简称20146.年4,相关标准参数为:体自主水下航行器进行深海搜寻。其外形与潜艇相似(如下图甲所示)3(不考虑海水密度变化,密度7.4km/h、质量1m750kg,最大潜水深度4500m,最大航速积33gρ 10N/kg ×10)kg/m,。取取1.0 20cm(1)假设“金枪鱼”上有面积为处下潜至最大潜水深度处,问2000m当它2的探测窗口, 由海水中该探测窗口承受海水的压力增加了多少?甲乙变为自重时恰能静止漂)(2“金枪鱼”搜寻任务完成后,浮在海面上,此时露出海面体积为多大?,由起重装置将其匀速竖直吊离海面。起重装置拉力)若上述漂浮在海面的“金枪鱼”(3tPP时刻起重装置对“金枪鱼”的功率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上图乙所示,图中。求=3113. 的拉力(不考虑水的阻力)。

中考物理专题复习 热学

中考专题复习——热学 要点透析: (一)物态变化 1. 熔化和凝固 固体分为晶体和非晶体,晶体有一定的熔点,非晶体没有熔点。晶体熔化要满足两个条件:一是温度必须达到熔点,二是要继续吸热,液体要凝固成晶体也必须满足两个条件:一是温度必须达到凝固点,二是要继续放热。 2. 汽化和液化 (2)使气体液化有两种方法: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一切气体只要温度降低到足够低都可以液化,但压缩体积的方法不能使一切气体液化。 3. 升华和凝华 这两种物态变化是固态与气态之间的直接转化,升华需要吸热,凝华需要放热。 [例1] 夏天游泳后刚从水中上岸会感到冷,如要有风甚至会冷得打颤,为什么? 解析:解题中要注意回答吸热的原因和吸热更多的原因,还要回答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对吸热的影响。 答案:夏天从水中上岸后,身体表面的水蒸发,要从人身体吸收热量感到冷,如果有风会加快身体表面的水分蒸发,从身体吸收更多的热量,所以会冷得打颤。 [例2]下列关于物态变化说法正确的是:() A、樟脑丸变小了,属于汽化现象 B、太阳出来雾散了,属于汽化现象 C、开灯的瞬间,灯丝烧断了,属于液化现象 D、冬天玻璃窗上的冰花,属于凝固现象 (二)温度及温度的测量 1. 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在国际单位制中温度的主单位是开尔文,符号是K;常用单位是摄氏度,符号是℃。 2. 温度计是用来测量物体温度的仪器 常用的温度计有如下三种: (1)实验室温度计,用于实验室测温度,刻度范围在20℃~105℃之间。 (2)体温计。用于测量体温,刻度范围35℃~42℃。 ℃~50℃。 (3)寒暑表。用于测量气温,刻度范围20 以上三种温度计都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3. 用温度计测液体温度的方法 (1)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的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 (2)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后要稍候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3)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中考物理计算专题专项练习卷:热学计算题

热学计算题 一、填空题 1.(2019贵州黔东南)小王路过加油站时闻到了汽油的气味,这是汽油分子作,汽油属于(选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将质量为100kg、初温为20℃的水加热到40℃,水吸收了J的热量[c水=4.2×103J/(kg?℃)]。 2.(2019贵州铜仁)把1kg的水从60℃开始加热至沸腾,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由图像可知,水的沸点是℃;水从70℃加热至90℃需要吸收的热量是J;水沸腾时,水面上方的气压一个标准大气压(最后一空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C水=4.2×103J/(kg·℃)] 3.(2019湖北滨州)用液化气灶烧水,把1.5kg初温为20℃的水加热到100℃,需要吸收的热量为J.若上述过程中完全燃烧了0.021kg液化气,且只有60%的热量被水吸收,则液化气的热值为J/kg。[c水= 4.2×103J/(kg?℃)] 4.(2019安徽省)假如完全燃烧0.2m3天然气放出的热量全部被100kg初温为25℃的水吸收,可以使水的温度升高到________℃[已知c水=4.2×103J/(kg?℃),q天然气=4.2×107J/m3]。 5.(2019山东菏泽)小明家有辆排量1.6L的汽车,行驶100km油耗约为5kg,汽油的热值为4.6×107J/kg,若这些汽油完全燃烧,可放出_________J热量,燃油汽车产生的_________对环境会造成污染。 6.(2019山东德州)在“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实验中,烧杯中加入200g的水,测得初始温度为45℃.如图所示,用酒精灯加热一段时间后温度计的示数为℃,则水吸收的热量为J,这些热量相当于完全燃烧g酒精放出的热量。(水的比热容c水=4.2×103J/(kg?℃),酒精热值q=3.0×107J/kg)

中考物理真题分类汇编(六)4称重法计算浮力专题

中考物理真题分类汇编(六)4称重法计算浮力专题 称重法计算浮力专题 1.(2019巴中,17)将一实心圆柱体悬挂于弹簧测力计下,物体下表面刚好与水面接触,从此处匀速下放物体,直至浸没(物体未与容器底接触)的过程中,弹簧测力计示数F与物体下表面浸人水中深度h的关系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重力为40N B.物体浸没时受到的浮力为15N C.物体的密度为2.5×103kg/m3 D.物体刚好浸没时下表面受到的液体压强为800Pa 2.(2019南充,16)弹簧测力计下悬挂一物体,当物体1 3 的体积浸入水中时,弹簧测力计 示数为5N,当物体1 2 的体积浸入水中时,弹簧测力计示数为3N,现将物体从弹簧测力计上 取下放入水中,则该物体静止时所受浮力是___________N,该物体的密度为 ___________kg/m3。(ρ水=1×103kg/m3,g=10N/kg) 3.(2019德阳,14)在弹簧测力计下挂一个圆柱体M,让M从盛有水的容器上方逐渐竖直浸入水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随圆柱体下表面在水中深度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则圆柱体M 的底面积为________(ρ水=1.0×103kg/m3,取g=10N/kg)

4.(2019乐山,33)如图甲所示,一个质量为270g 的铝块悬挂在弹簧测力计的挂钩上,铝块的下表面刚好接触某未知液体的液面。将铝块缓慢浸入液体,弹簧测力计的示数随浸入深度的变化如图乙所示。则铝块浸没时所受的浮力为 N ,液体的密度为 kg/m 3 (g =10N/kg ,33=2.710kg/m ρ?铝)。 5.(2019哈尔滨,45)如图,先将溢水杯装满水,然后用测力计拉着重为4N 、体积为100cm 3的石块,缓慢浸没在水中,溢出的水全部收集到小空桶中,桶中水重为 N ,石块静止时,测力计示数为 N.(ρ水=1.0×103kg/m 3 , g =10 N/kg ) 6.(2019天津,18)小明在学习“阿基米德原理”时,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由图可知物体A 所受浮力为______N ;由阿基米德原理可知,丙图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应为______N 。

2019中考物理《热学》绝密专题预测题(含答案)

2019中考物理《热学》绝密专题预测题 1、在四川邛徕窑遗址中出土了一种唐朝“省油灯”.这种省油灯的灯盏是铜质的,在灯盏下增加了一层夹层,又叫夹层灯.夹层留一小孔,可以从小孔向夹层中加水.灯点燃后,热会由灯盏通过方式使油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加快油的,增加耗 油量.在夹层中加水,降低油温,达到省油的目的,这是利用 水的特性. 答案:热传递、蒸发、比热容大 (改编)2、热升华技术属于一种特种打印,是传统打印技术的一次突破.热升华打印出来的图象色彩鲜艳,层次丰富,其效果可与印刷媲美.热升华打印是在高温下使色带上的油墨(颜料)分子热运动速度,油墨受热(填物态变化名称)渗入物体的表面,温度降低后会发生(填物态变化名称),即形成色彩亮丽的图象.热升华的图象经久耐用,图象不会脱落、龟裂和褪色. 答案:变大、升华、凝华 1传统盘式蚊香的烟味呛鼻,有些家庭选择用味道较小电蚊香代替传统的盘式蚊香,如图是电蚊香器和电蚊香片,电蚊香器是通过的方式使蚊香片内能增大,从而加快蚊香片内的杀虫剂的(填物态变化)。 2密封性良好的罐头瓶盖通常是向下凹陷的,这是由于的原因。这种瓶盖有时会很难拧开,轻松打开瓶盖的方法有许多,例如:用毛巾包裹瓶盖后再拧,这是通过来增大摩擦力;用勺子将瓶盖边缘撬松一点,使空气进入瓶内减小瓶子内外压强差,通过来减小拧开瓶盖所需的摩擦力。

1、下列现象发生的过程中,吸收热量的一组是【】 (1)春天,冰雪融化汇成溪流 (2)夏天,从冰箱里面拿出来的饮料罐“出汗” (3)秋天,清晨的雾在太阳出来后散去 (4)冬天,室外草地上出现了霜 A .(1)(2) B.(2)(4) C.(3)(4) D.(1)(3) 2、古代修路开山时,遇到坚硬的岩石常采用“火烧水浇法”,即用大火将岩石灯烧红,然后突然浇上冷水,这样能使岩石破裂,这是因为() A.水的比热容较大B.岩石的密度较大 C.岩石遇水容易溶解D.岩石热胀冷缩不均匀 3、根据日常生活经验,下述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生煎小包子时,下面贴锅的先熟,上面后熟 B.在同一蒸锅中蒸蛋羹,鸡蛋在铁碗中较之鸡蛋在瓷碗中易熟些且鲜嫩些C.蒸馒头时,下层先熟,上层后熟 D.冷粥加入少量冷水并搅拌容易热透

2019-2020学年中考物理 热学计算复习教案.doc

2019-2020学年中考物理热学计算复习教案 教学目标:1、通过计算题型的复习,使学生加深对热学物理概念的理解。 2、结合热量、热值、功的横向联系,使学生对能量转化有更深的认识。 教学重点:1、热量的计算,这是升中考试中重点考查的内容,学生必须掌握基本的计算。 2、热量与热值的联系。 教学难点:通过单位时间、单位面积吸收太阳能转化为水吸收热量的计算。 教学方法:学生以练为主,教师点拔结合。 教学过程: 问题:在我们复习的有关《热学》章节的复习中,有哪些是需要计算的知识点呢? (热量的计算,热值的计算) 今天,我们先从热量的计算开始进行复习。 一、关于热量的计算: 让学生回忆在热量的计算中需要哪些物理量? Q=cm△t 其中:Q——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单位:焦耳,符号是J C——物质的比热容,单位:焦耳/(千克·摄氏度),符号是J/(kg·℃) m——物质的质量,单位:千克,符号是kg △t——升高或降低温度的变化量,单位:摄氏度,符号是℃ 让学生理解各物理量的物理意义。 例题1.煤油的比热容是2.1×103J/(kg ·℃),将质量为2kg的煤油从20℃加热到70℃需要吸收多少热量? 解:Q=cm△t =2.1×103J/(kg·℃)×2kg×(70℃- 20℃) =2.1×105J 答:需要吸收2.1×105J的热量 二、关于热值的计算: 让学生回忆在热值的计算中需要哪些物理量? Q =qm 其中:Q——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单位:焦耳,符号是J q——燃料的热值,单位:焦耳/千克,符号是J/kg m——燃料的质量,单位:千克,符号是kg 注:物质吸收或放出的热量与燃料燃烧放出的热量不同,前者是所有物质都可以吸收或放出热量,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