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动力学基础

车辆动力学基础
车辆动力学基础

车辆动力学基础-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车辆动力学基础

第一章

1.车体在空间的位置由6个自由度的运动系统描述。浮沉、摇头、点头、横摆、伸缩、侧滚2.轴重:铁道车辆的轴重是指车辆每一根轮轴能够承受的允许静载。

3.轴距:是指同一转向架下两轮轴中心之间的纵向距离。

4.轴箱悬挂:是将轴箱和构架在纵向、横向以及垂向联结起来、并使两者在这三个方向的相对运动受到相互约束的装置。

5.中央悬挂:是将车体和构架/侧架联结在一起的装置,一般具有衰减车辆系统振动、提高车辆运行平稳性和舒适性的作用。

6.曲线通过:曲线通过是指车辆通过曲线时,曲线通过能力的大小,反映在系统指标上,主要表现为车辆轮轨横向力、轮对冲角以及轮轨磨耗指数等的大小上。

7.自由振动:是指在短时间内,由于某种瞬间或过渡性的外部干扰而产生的振动,其振动振幅如果逐渐变小,该系统将趋于稳定;相反,若振幅越来越大,则系统将不稳定。

第二章

1.车辆的动力性能主要包括运行稳定性(安全性)、平稳性(舒适性)以及通过曲线能力等。

2.车辆脱轨根据过程不同大体可分为爬轨脱轨、跳轨脱轨、掉道脱轨。

3.目前我国车辆部门主要采用脱轨系数和轮重减载率两项指标。

4.当横向力作用时间t小于时,用t计算所得的值作为标准值。

5.不仅仅依靠脱轨系数来判断安全性的原因:

(1)轮重较小时与其对应的横向力一般也较小,计算脱轨系数时受到轮重和横向力的测量误差的影响就较大,因此要获得正确的脱轨系数比较困难。

(2)垂向力较小时,使用该垂向力和与其对应的横向力得到的脱轨系数很容易达到脱轨限界值;另一方面,单侧车轮轮重减小时,另一侧车轮轮重一般会增大,此时极小的轮对冲角变化会导致较大的横向力,从而加大了脱轨的危险性。

(3)根据多次线路试验来看,与其说脱轨系数值较大容易导致列车脱轨,还不如说轮重减少的越多越容易导致列车脱轨。

6.评价铁道车辆乘坐舒适性最直接的指标就是车体振动加速度。

第三章

1.轮对的组成:轮对由一根车抽和两个相同的车轮组成。

2.对车轮轮对的要求:(1)应该有足够的强度,以保证在容许的最高速度和最大载荷下安全运行。(2)应不仅能够适应车辆直线运动,同时又能够顺利地通过曲线和岔道,而且应具备必要的抵抗脱轨能力。(3)应具备阻力小和耐磨性好的优点,这样可以减小驱动牵引力和延长使用寿命。

3.车轮名义直径:由于车辆踏面存在斜度,各处直径不同,按规定,车轮在离轮缘内测

70mm处的园,并以滚动园的直径作为车轮名义直径。

4.踏面主要作用:

(1)便于曲线通过。车辆在曲线上运行,由于离心力的作用,轮对偏向外轨,于是在外轨上滚动的车轮与钢轨接触的部分直径较大,而沿内轨滚动的车轮与接触部分直径较小,使滚动中的轮对中大直径的车轮沿外轨行走的路程长,小直径的车轮沿内轨行走的路程短,这正好和曲线区间线路的外轨长、内轨短的情况相适应。

(2)可自动对中。在直线运行时,如果车辆中心线与轨道中心线不一致靠近中心线侧车轮承受的横向力一般要小于另一侧车轮承受的横向力,使轮对向另一侧横移。

(3)踏面磨耗沿宽度方向比较均匀。由自动对中性能分析可知,当车轮一侧横移量过大时,该侧较大的横向力将迫使轮对向另一侧横移,当另一侧的横移量过大时,轮对又向该侧横移,如此往复。

5.车轮踏面的类型按外形可以归结为三种:圆柱形踏面、锥形踏面和凹形踏面(圆弧形踏面、磨耗形踏面)

6.重力刚度:复原力F

y 与轮对横移量y

w

之比称为(等效)重力刚度。

7.重力角刚度:当轮对横移量为y

w

而且有摇头角ψ时,作用在左右车轮上的轨道横向力将对轮对产生一个力矩Mg。轮对摇头角越大,重力作用引起的力矩也越大,该摇头力矩与摇头角之比称为轮对的重力角刚度。

8.轮对低动力设计方法:

(1)减小簧下质量 a.采用空心车轴;b.采用合理尺寸小轮径车轮

(2)采用合理的车轮踏面

(3)采用弹性车轮

(4)严格控制车轮质量,降低车轮动不平衡质量

9.车轮与钢轨之间的接触状态:一点接触和两点接触

10.道岔是铁路轨道最薄弱环节之一,是限制列车速度的最主要线路部位。

第四章

1.两弹性体间的接触面积形状是一个椭圆。

2.轮轨蠕滑:是指具有弹性的钢制车轮在弹性的钢轨上以一定速度滚动时,在车轮与钢轨的接触面间产生相对微小滑动。

蠕滑:由于轮轨间为两个弹性体间滚动接触而产生相对位移,在轮周力的作用下,车轮实际行进速度v

Cater定义的纵向蠕滑率ν

x 和横向蠕滑率ν

y

ν

x

=(车轮的实际前进速度-纯滚动时的前进速度)/由车轮纯滚动产生的前进速度

ν

y

=(车轮的实际横向速度-纯滚动时的横向速度)/由车轮纯滚动产生的前进速度在考虑钢轨振动条件下,各蠕滑率可按下式定义:

纵向蠕滑率:ν

1=(车轮纵向速度-钢轨纵向速度)

接触点处

/名义前进速度

横向蠕滑率:ν

2=(车轮纵向速度-钢轨纵向速度)

接触点处

/名义前进速度

自旋蠕滑率:ω

3=(车轮角速度-钢轨角速度)

接触点处

/名义前进速度

第五章

1、铁道客车车辆一般采用两级悬挂系统:轴向悬挂和中央悬挂。

2、轴箱悬挂的主要目的是使得车辆系统具有优良的运行稳定和曲线通过能力,而中央悬挂的目的主要是保持车辆系统具有优良的乘坐舒适性。

3、轴箱悬挂装置主要由轴箱弹簧、垂向减震器和定位装置组成。

轴箱弹簧:传递并缓冲车轮与构架间载荷,影响乘坐舒适性;

定位装置:传递并缓冲车轮与构架间载荷,影响系统临界速度、曲线通过能力以及乘坐舒适性;

垂向减震器:减小垂向振动,改善垂向振动性能。

4、在低速和部分提速转向架如206、206T、209P等转向架上,中央悬挂装置为摇枕钢圆簧装置;在部分提速、高速和动车组转向架如CRH上,中央弹簧装置普遍采用无摇枕空气弹簧装置。

5、轴箱定位有多种结构形式:导框式、导柱式、拉板式、拉杆式、转臂式、橡胶堆式

导框式:用于低速运行,不适应高速转向架发展要求

导柱式:不能满足高速运行要求

橡胶堆式:难以满足车辆高速和长期运用要求

6、在国内所有高速动车组和部分提速客车转向架轴箱悬挂系统中,轴箱弹簧均为钢弹簧,减振装置为单向液压减振器。

7、中央悬挂系统主要承担两个任务:一是支撑车体,使得车体的质量及载荷比较均衡地传递给各个轮轴;二是衰减因线路不平顺以及车轮缺陷等原因引起的车辆振动和冲击,使得车体具有良好的乘坐舒适性。

8、支撑车体要求二系悬挂系统刚度足够硬,能够保证车体和转向架一起运动;

良好的舒适性则要求中央悬挂系统够软,能够很好的隔离和衰减来自于转向架的高频振动。

9、按照中央弹簧的类型,可以简单的将中央悬挂装置分为有摇枕钢弹簧悬挂装置和空气弹簧系统悬挂装置。

10、高度控制阀的主要作用及要求:维持车体在不同静载荷下都与轨面保持一定的高度;在直线上运行时,车辆在正常振动情况下不发生进、排气作用;在车辆通过曲线时,由于车体的倾斜,使得转向架左右两侧的高度控制阀分别产生进、排气的不同作用,从而减少车体倾斜。

11、差压阀功能:见书P78

12、按减振器的结构特点,可以分为摩擦减振器和液压减振器两类。

13、抗蛇行减振器沿车辆纵向方向安装在车体与构架之间,因此它又可以称为纵向油压减振器。

14、牵引拉杆的安装方向,要求与两侧的抗蛇行减振器方向保持一致。即要求拉杆与车体中心销的连接点与抗蛇行减振器车体安装点均处于车体中心一侧。

15、准高速客车转向架悬挂特点

(1)中央悬挂装置一般采用空气弹簧加摇动台形式

(2)减振形式上,垂向上设置有轴箱单向油压减振器和二系可变节流阀减振装置,横向上设置有和缓冲器装置,其目的是为了改善车辆系统动力性能,同时不会因提速后车辆系统振动加剧而恶化车辆乘坐舒适性。

(3)设置有全旁承支重装置,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车辆系统蛇行运动

(4)设置有抗侧滚装置,能够保证车辆系统具有良好的垂向振动性能

(5)轴箱定位采用了性能较为稳定的橡胶堆定位、转臂式加横向控制杆定位以及转臂式定位等形式,摒弃了不能满足提速需要的干摩擦导柱式定位。

16、高速客车转向架悬挂特点

(1)中央悬挂均采用了结构简单可靠、性能优越的空气弹簧装置。

(2)在衰减振动方面,都是在轴箱位置设置垂向油压减振器、二系采用可变节流阀进一步衰减传向车体的垂向振动,二系横向均加装有垂向减震器和缓冲器以抑制车体横向振动,为抑制转向架高速蛇行失稳,在车体与构架之间都设置有抗蛇行减振器。

(3)在轴箱定位方面,采用了结构简单、定位功能强、性能稳定的转臂式定位方式或双拉杆的定位形式。

(4)在侧滚装置方面,有的采用了抗侧滚扭杆装置,有的未采用。

17、车辆在轨道上运行时,由于线路存在着各种各样的不平顺,道岔、钢轨磨耗以及车轮踏面锥度、擦伤、不圆和轮轴偏心等原因,将引起各种周期性或瞬时性振动和冲击。(判断)18、车辆上采用的弹簧减振装置,按其主要作用的不同,可分为三类:

(1)主要起缓和冲击作用的弹簧装置,如中央及轴箱螺旋弹簧。

(2)主要起衰减振动作用的减振装置,如垂向、横向以及抗蛇行减振器。

(3)主要起定位作用的定位装置,如轴箱轮对前后左右方向的弹性定位装置

19、轴箱纵向定位刚度k

px 和横向定位刚度k

py

对转向架蛇行运动临界速度v

cr

起着决定性的影

响,并且影响着车辆曲线通过能力。

20、车辆系统的临界速度与轴箱垂向刚度、阻尼这两个参数的关联性不明显

21、轴箱垂向刚度与减振阻尼属于垂向参数,因此这两个参数对系统稳定性影响不明显,但是他们与系统的乘坐舒适性密切相关。

22、轴箱横向悬挂距离越来越宽(<=2m),车辆系统临界速度越高,但当横向悬挂距离继续增大时(>2m),系统临界速度不再增加。

23、减小踏面等效锥度可以提高转向架蛇行临界速度,但也需要防止低锥度时发生振型失稳的现象。

24、抗蛇行减振器阻尼值对系统临界速度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当阻尼值较大时,在其他参数保持良好状态下,系统可以达到很高的临界速度值;过大的抗蛇行减振器阻尼值不利于车辆通过小半径曲线。

25、抗侧滚扭杆刚度值对系统临界速度几乎没有影响。

第六章

1、一般货车转向架主要由轮对轴箱装置、弹簧减振装置、侧架或构架、摇枕、基础制动装置等几部分组成。

2、目前国内一般货车转向架采用了导框式轴箱定位。

3、侧架交叉支撑技术

第七章

1、动力学建模时,一般以车辆悬挂系统为分界面,将车辆质量分为三大部分:

(1)轮对质量(2)构架质量(3)车体质量

第八章

1、我国标准钢轨的长度定为、25m

2、我国铁路上主型钢轨有60kg/m、50kg/m

3、引起车辆振动的原因,按激振源分为:瞬时冲击性的、周期性的和随机性的三类。

4、轨道不平顺的四种类型及影响

(1)轨道垂向不平顺:激起车辆的垂向振动,并能使轮轨间产生很大的垂向动作用力。(2)轨道水平不平顺:引起机车车辆横向滚摆耦合振动.

(3)轨道方向不平顺:激发轮对产生横向运动,是引起机车车辆左右摇摆和侧滚振动的主要原因。

(4)轨距不平顺:轨距不平顺是由左右两轨的方向不平顺所派生的,轨距大小对轮对磨耗和车辆运行稳定性及安全性有一定影响。

第九章

1、蛇行运动:车辆沿直线轨道运行,具有一定形状踏面的铁道车辆轮对,沿着平直钢轨滚动,会产生一种振幅有增大趋势的特有的运动——轮对一方面横向移动、一方面又绕通过其质心的铅垂轴转动,这种运动的耦合称为蛇形运动。

2、自激振动:是指系统内部的非振动能量转化为振动的激振力而产生的振动。

3、提高车辆稳定性的方法

(1)选择合理的轴向定位刚度

为了提高蛇形运动临界速度,必须采用合适的纵向和横向轴箱定位刚度。另外,还须考虑橡胶堆定位刚度的可行性及耐久性等条件。

(2)设置抗蛇行减振器和横向减振器

在车体和转向架之间设置合理阻尼值的抗蛇行减振器和横向减振器,可以大幅度提高车辆系统的临界速度,使得车辆系统的运行稳定性得到极大地改善。

(3)合理的车轮踏面斜度

较小的踏面斜度对提高系统临界速度十分有利,但不利于车辆曲线通过。因此,在选择车轮踏面斜度时,需要综合考虑踏面斜度对车辆系统运动特性的影响。

(4)中央悬挂采用空气弹簧

采用空气弹簧不仅可以降低车辆的自振频率,而且还可以吸收和隔离由构架传递至车体的高频振动、具有良好的隔音性能。

(5)其他方法

合理的轴向定位形式、增大轴箱及中央悬挂横向距离、减轻轮对及轴箱等簧下质量,对提高转向架蛇形运动临界速度也是有利的。

汽车操纵动力学建模及分析

研究生课程(论文类)试卷 ____学年第学期 课程名称:汽车系统动力学 课程代码:14000017 论文题目:汽车的操纵动力学建模及分析 学生姓名: 专业﹑学号: 学院: 课程(论文)成绩: 课程(论文)评分依据(必填): 任课教师签字: 日期:年月日

汽车操纵动力学建模及分析 1、课题要求 1)根据所给参数,以及课上所提到的方法,建立汽车的操纵动力学的状态空间模型。 2)在同样的转角输入情况下给出时域和频域的分析结果。 3)在同样的稳态侧向加速度输入的情况下给出时域和频域的分析结果。 4)通过模型等效线性系统的特征值,对汽车的稳定性进行分析。 课题所用参数: 参数符号单位1949Buick Ferrari 质量m kg 2045 1008 横摆转动惯量I z kg*m^2 5428 1031 前轴到质心的距离 a m 1.488 1.234 后轴到质心的距离 b m 1.712 1.022 轴距L m 3.2 2.566 前轮侧偏刚度C f N/rad 77850 117440 后轮侧偏刚度C r N/rad 76510 144930 2、程序(由附件给出) 3、计算结果及讨论(需有图表来说明) 1)首先设置初始速度U=40m/s,δd=10°,运行VHD.m,产生一个由A,B,C,D构成的状态空间。 2)运行time_domain1.m,绘制U=40m/s,δd=10°,传动比为30时的时域图和频域图,如图1-1和1-2所示。 图1-1 角阶跃输入下的横摆角速度时域响应

由图1-1可知,在同样的转向盘转角输入下,法拉利跑车的瞬态响应比别克轿车的要好,主要体现在较短的响应时间,较小的超调量以及更好地阻尼特性等。 图1-2 角阶跃输入下的横摆角速度频域响应 由图1-2可知,对于频域响应在同一行驶车速下,法拉利跑车的响应带宽大于别克轿车的响应带宽,从而也说明了前者具有更好地频率响应特性,对于相频特性,法拉利跑车的系统响应之后要比别克车的少,系统延迟小。 3)将稳态侧向加速度设定为a y=0.3g,车速设定为U=50m/s,运行steady_state.m,生成如下图示。 图2-1稳态侧向加速度输入下的横摆角速度时域响应

车辆系统动力学解析

汽车系统动力学的发展现状 仲鲁泉 2014020326 摘要:汽车系统动力学是研究所有与汽车系统运动有关的学科,它涉及的范围较广,除了影响车辆纵向运动及其子系统的动力学响应,还有汽车在垂直和横向两个方面的动力学内容。介绍车辆动力学建模的基础理论、轮胎力学及汽车空气动力学基础之外,重点介绍了受汽车发动机、传动系统、制动系统影响的驱动动力学和制动动力学,以及行驶动力学和操纵动力学内容。本文主要讲述的是通过对轮胎和悬架的系统动力学研究,来探究汽车系统动力学的发展现状。 关键词:轮胎;悬架;系统动力学;现状 0 前言 汽车系统动力学是讨论动态系统的数学模型和响应的学科。它是把汽车看做一个动态系统,对其进行研究,讨论数学模型和响应。是研究汽车的力与其汽车运动之间的相互关系,找出汽车的主要性能的内在联系,提出汽车设计参数选取的原则和依据。 车辆动力学是近代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学科。有关车辆行驶振动分析的理论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100年前。事实上,知道20世纪20年代,人们对车辆行驶中的振动问题才开始有初步的了解;到20世纪30年代,英国的Lanchester、美国的Olley、法国的Broulhiet开始了车辆独立悬架的研究,并对转向运动学和悬架运动学对车辆性能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开始出现有关转向、稳定性、悬架方面的文章。同时,人们对轮胎侧向动力学的重要性也开始有所认识。在过去的70多年中,车辆动力学在理论和实际应用方面也都取得了很多成就。在新车型的设计开发中,汽车制造商不仅依靠功能强大的计算机软件,更重要的是具有丰富测试经验和高超主观评价技能的工程师队伍。 在随后的20年中,车辆动力学的进展甚微。进入20世纪50年代,可谓进入了一个车辆操纵动力学发展的“黄金时期”。这期间建立了较为完整的车辆操纵动力学线性域(即侧向加速度约小于0.3g)理论体系。随后有关行驶动力学的进一步发展,是在完善的测量和计算手段出现后才得以实现。人们对车辆动力学理解的进程中,理论和试验两方面因素均发挥了作用。随后的几十年,汽车制造商意识到行驶平顺性和操纵稳定性在汽车产品竞争中的重要作用,因而车辆动力学得以迅速发展。计算机及应用软件的开发,使建模的复杂程度不断提高。

车辆系统动力学发展1

汽车系统动力学的发展和现状 摘要:近年来,随着汽车工业的飞速发展,人们对汽车的舒适性、可靠性以及安全性也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这些要求的实现都与汽车系统动力学相关。汽车系统动力学是研究所有与汽车系统运动有关的学科,它涉及的范围较广,除了影响车辆纵向运动及其子系统的动力学响应,还有车辆在垂向和横向两个方面的动力学内容。本文通过对汽车系统动力学的的介绍,对这一新兴学科的发展和现状做一阐述。 关键字:汽车系统动力学动力学响应发展历史 Summary: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automobile industry, people on the vehicle comfort, reliability and safety are also put forward higher requirements, to achieve these requirements are related to vehicle system dynamics.Vehicle system dynamics is the study of all related to the movement of the car system discipline, it involves the scope is broad, in addition to the effects of dynamic response of vehicle longitudinal motion and its subsystems, and vehicles to and dynamic content crosswise two aspects in the vertical.Based on the vehicle system dynamics is introduced, the development and status of this emerging discipline to do elaborate. Keywords:Dynamics of vehicle system dynamics Dynamic response Development history 0 引言 车辆动力学是近代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学科。有关车辆行驶振动分析的理论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100年前。事实上,知道20世纪20年代,人们对车辆行驶中的振动问题才开始有初步的了解;到20世纪30年代,英国的Lanchester、美国的Olley、法国的Broulhiet开始了车辆独立悬架的研究,并对转向运动学和悬架运动学对车辆性能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开始出现有关转向、稳定性、悬架方面的文章。同时,人们对轮胎侧向动力学的重要性也开始有所认识。 在随后的20年中,车辆动力学的进展甚微。进入20世纪50年代,可谓进入了一个车辆操纵动力学发展的“黄金时期”。这期间建立了较为完整的车辆操纵动力学线性域(即侧向加速度约小于0.3g)理论体系。随后有关行驶动力学的进一步发展,是在完善的测量和计算手段出现后才得以实现。人们对车辆动力学理解的进程中,理论和试验两方面因素均发挥了作用。随后的几十年,汽车制造商意识到行驶平顺性和操纵稳定性在汽车产品竞争中的重要作用,因而车辆动力学得以迅速发展。计算机及应用软件的开发,使建模的复杂程度不断提高。在过去的70多年中,车辆动力学在理论和实际应用方面也都取得了很多成就。在新车型的设计开发中,汽车制造商不仅依靠功能强大的计算机软件,更重要的是具有丰富测试经验和高超主观评价技能的工程师队伍。 传统的车辆动力学研究都是针对被动元件的设计而言,而采用主动控制来改变车辆动态性能的理念,则为车辆动力学开辟了一个崭新的研究领域。在车辆系统动力学研究中,采用“人—车—路”大闭环的概念应该是未来的发展趋势。作为驾驶者,人既起着控

汽车系统动力学Matlab

汽车系统动力学Matlab 作业报告 小组成员:

'组内任务分配

二、 Matlab 程序与图形 1、不同转向特性车辆在不同车速下的系统特征根 m=1000;I=1500;a1=1.15;b1=1.35;Caf=53000;Car=53000; i=1;R=[]; for uc=10:5:100; D=(l*(Caf+Car)+m*(a1^2*Caf+b1^2*Car))∕(m*l*uc); S=(a1+b1)^2*Caf*Car∕(m*l*uc^2)+(b1*Car-a1*Caf)∕l; P=[1 D S]; r=roots(P); R(i,1)=r(1,1);R(i,2)=r(2,1);i=i+1; end plot(real(R(:,1)),imag(R(:,1)),'bo'); hold a2=1.25; b2=1.25; t=1; S=[]; for uc=10:5:100 P=[m 0;0 l]; Q=[(Caf+Car)∕uc,m*uc+(a2*Caf-b2*Car)∕uG(a2*Caf-b2*Car)∕uc,(a2^2*Caf+b 2^2*Car)∕uc]; R=[Caf;a2*Caf]; A=-P^(-1)*Q; d=eig(A); i=imag(d); r=real(d); S(t,1)=r(1); S(t,2)=i(1); t=t+1; end plot(S(:,1),S(:,2),'*') a3=1.35; b3=1.15; for uc=10:5:100 P=[m 0;0 l];

Q=[(Caf+Car)∕uc,m*uc+(a3*Caf -b3*Car)∕uc; (a3*Caf-b3*Car)∕uc,(a3^2*Caf+b3^2*Car)∕uc]; R=[Caf;a3*Caf]; A=-P^(-1)*Q; d=eig(A); i=imag(d); r=real(d); S(t,1)=r(1); S(t,2)=i(1); t=t+1; end grid On Plot(S(:,1),S(:,2),'d'); axis([-14 2 0 3]); xlabel('实轴(Re)'); ylabel('虚轴(Im)'); text(-8,2.8,'不足转向'); text(0,0.2,'过多转向'); text(-3,0.2,'中性转向') set(gca,'Fo ntName','Helvetica','Fo ntSize',10) title(['不同转向特性车辆在不同车速下的系统特征根'],'FontSize',12); E 一 書不同转向特杵乍辆在不同乍速下的系统待征戕

汽车系统动力学期末重点

1.除了影响车辆纵向运动及其子系统的动力学响应(如发动机、传动、加速、制动、防抱死和牵引力控制系统等方面的因素)外,还有车辆在垂向和横向两个方面的动力学内容,即行驶动力学和操纵动力学。 2.纵向动力学研究车辆直线运动及其控制的问题,主要是车辆沿前进方向的受力与其运动的关系,按车辆工况的不同,可分为驱动动力学和制动动力学。 3.行驶阻力的两个最基本部分是车辆的滚动阻力和空气阻力,行驶阻力代表了车辆对动力和功率的需求。 4.操纵动力学的研究范围的三个区域:线性域、非线性域、非线性联合工况。 5.车辆动力学特征的设计方法:系统建模、分析 8.稳态:指当周期性(或恒定)操作输入(或扰动输入)施加在车辆上引起的周期性(或恒定)车辆响应,在任意长的时间内不发生变化时,便称该车处于稳定。 9.瞬态:指车辆的运动响应和作用在车辆上的外力或操作位置随时间变化而变化,便称此时车辆的运动处于瞬态。 10.车辆控制系统的构成包括:控制算法、传感器技术和执行机构的开发。 11.假如在车前部安装前视预瞄传感器来可靠地提供前轮前方路面的输入信息,那么主动悬架系统就可以利用车辆对前后轮的路面预测信息进行控制,这就是预瞄控制。 第二章 1.建立系统微分方程的传统方法主要有两种:(1)利用牛顿矢量力学体系的动量定理及动量矩定理(2)利用拉格朗日的分析力学体系 2.约束与约束方程:一般情况下,力学系统在运动时都会受到某些几何或运动学特性的限制,这些构成限制条件的具体物体称为约束,用数学方程所表示的约束关系称为约束方程 3.完全约束:如果约束方程仅是系统位形和时间的解析方程,这种约束称为完全约束 4.非完全约束:如果约束方程不仅包含系统的位形,还包括广义坐标对时间的导数或广义坐标的微分,而且不能通过积分使之转化为包含位形和和时间的完全约束方程,这种约束称为非完全约束 5.完整系统:具有完整约束的力学系统 6.非完整系统:具有非完整约束的力学系统 第三章1.SAE标准轮胎运动坐标系:被定义为法向坐标向下的三维右手正交坐标系,坐标的原点是轮胎接地印迹中心,x轴定义为车轮平面与地面的交线,前进方向为正,y轴是指车轮旋转轴线在地面上的投影线,向右为正,z轴与地面垂直,向下为正。 离程度,是影响轮胎产生纵向力的一个重要因素 定义:车轮回转平面与车轮中心运动方向的夹角,顺时针方向为正。 4.根据车辆动力学研究的内容不同,轮胎模型可分为(1)轮胎纵滑模型(2)轮胎侧偏模型和侧倾模型(3)轮胎垂向振 动模型 y=Dsin(Carctan(Bx-E(Bx-arctanBx)))它以三角形函数组合的形式来拟合试验数据,得出了一套形式相同并可同时表达纵向力侧向力和回正力矩的轮胎模型(y可以是纵向力侧向力和回正力矩,而自变量x可以在不同情况下分别表示轮胎侧偏角或纵向滑移率) 6.轮胎垂直刚度的三种不同定义:静刚度,非滚动动刚度,滚动动刚度。 7.在60—100HZ的频率范围内,子午线轮胎的垂向振动传递特性幅值显著地高于斜交轮胎,该频率范围的振动正对应于乘员的“颤振”感觉区域。在约150—200HZ左右的频率范围,斜交轮胎的振动特性远差于子午线轮胎,通常将该频率范围的轮胎振动称之为轮胎“噪声”,即通常所说的“路面噪声”。 8.轮胎噪声的产生机理 (1)空气泵吸效应随着轮胎的滚动,空气在胎面与路面的空隙中被吸入和挤压。当压缩的空气在接地区间的出口处被告诉释放到空气中时,就会产生噪声。 (2)胎面单元振动当轮胎滚动时,胎面单元作用于路面,当它离开接触区域时,胎齿便由高变形状态下恢复,从而引起胎面噪声,此为主要的轮胎噪声源。同时,胎体振动、胎面花纹沟、花纹凸块空隙就像谐振管一样,也促进了轮胎的噪声辐射。 由于空气泵吸效应、胎体和胎齿单元的振动均和车速有关,因此轮胎噪声的程度是车辆行驶速度的函数。 (3)路面材料对轮胎噪声也有影响。 9.影响轮胎侧向力的三个最重要的因素是侧偏角、垂向载荷和车轮外倾角。侧偏角由轮胎的运行条件所决定,它取决于车辆前进速度、侧向速度、横摆角速度和转向角。轮胎垂向载荷的静态值由车辆质量分布所决定,但随着载荷在纵向和侧向的重新分配,轮胎的垂向载荷会发生变化。车轮外倾角由转向角和通过悬架杆系作用的车身侧倾所决定,但对非独立悬架车辆来说,外倾角只取决于车轴的侧倾角。(填空题)

最新铁道车辆系统动力学作业及试题答案

作业题 1、车辆动力学的具体内容是研究车辆及其主要零部件在各种运用情况下,特别是在高速运行时的位移、加速度和由此而产生的动作用力。 2、车辆系统动力学目的在于解决下列主要问题: ①确定车辆在线路上安全运行的条件; ②研究车辆悬挂装置和牵引缓冲装置的结构、参数和性能对振动及 动载荷传递的影响,并为这些装置提供设计依据,以保证车辆高速、安全和平稳地运行; ③确定动载荷的特征,为计算车辆动作用力提供依据。 3、铁路车辆在线路上运行时,构成一个极其复杂的具有多自由度的振动系统。 4、动力学性能归根结底都是车辆运行过程中的振动性能。 5、线路不平顺不是一个确定量,它因时因地而有不同值,它的变化规律是随机的,具有统计规律,因而称为随机不平顺。 (1)水平不平顺; (2)轨距不平顺; (3)高低不平顺; (4)方向不平顺。 6、车轮半径越大、踏面斜度越小,蛇行运动的波长越长,即蛇行运动越平缓。 7、自由振动的振幅,振幅大小取决于车辆振动的初始条件:初始位移和初始速度(振动频率)。 8、转向架设计中,往往把车辆悬挂的静挠度大小作为一项重要技术指标。 9、具有变摩擦减振器的车辆,当振动停止时车体的停止位置不是一个点,而是一个停滞区。 10、在无阻尼的情况下共振时振幅随着时间增加,共振时间越长,车辆的振幅也越来越大,一直到弹簧全压缩和产生刚性冲击。 11、出现共振时的车辆运行速度称为共振临界速度 12、在车辆设计时一定要尽可能避免激振频率与自振频率接近,避免出现共振。 13、弹簧簧条之间要留较大的间距以避免在振动过程中簧条接触而出现刚性冲击 14、两线完全重叠时,摩擦阻力功与激振力功在任何振幅条件下均相等。 15、在机车车辆动力学研究中,把车体、转向架构架(侧架)、轮对等基本部件近似地视为刚性体,只有在研究车辆各部件的结构弹性振动时,才把他们视

车辆动力学概述

车辆动力学概述 回顾车辆动力学的发展历史,揭示车辆动力学研究内容及未来发展趋势,对车辆特性和设计方法也作了简要介绍。 1.历史发展 车辆动力学是近代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学科。其发展历史可追溯到100多年前[1],直到20世纪30年代初人们才开始注意车轮摆振问题等;而后一直到1952年间,人们通过不断研究,定义了不足转向和过度转向,建立了简单的两自由度操纵动力学方程,开始进行有关行驶平顺性研究并建立了K2试验台,提出了“平稳行驶”概念,引入前独立悬架等;1952年以后,人们扩展了操纵动力学分析,开始采用随机振动理论对行驶平顺性进行性能预测,理论和试验两方面对动力学的发展也起了很大作用。然而,在新车型的设计开发中,汽车制造商仍然需要依赖于具有丰富测试经验与高超主观评价技能的工程师队伍,实际测试和主观评价在车辆开发中还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2.研究内容 严格地说,车辆动力学是研究所有与车辆系统运动有关的学科。它涉及范围很广,除了影响车辆纵向运动及其子系统的动力学响应(纵向动力学)外,还有行驶动力学和操纵动力学。人们长期以来习惯按纵向、垂向和横向分别独立研究车辆动力学问题,而实际情况是车辆同时受到三个方向的输入激励且各个方向运动响应特性相互作用、相互耦合。随着功能强大的计算机技术和动力学分析软件的发展,我们已经有能力将三个方向的动力学问题结合起来进行研究。 纵向动力学研究车辆直线运动及其控制的问题,主要是车辆沿前进方向的受力与其运动的关系,按工况不同分为驱动动力学和制动动力学两大部分。与行驶动力学有关的主要性能及参数包括悬架工作行程、乘坐舒适性、车体的姿态控制及轮胎动载荷的控制等;而行驶动力学研究的首要问题是建立考虑悬架特性在内的车辆动力学模型。操纵动力学内容相当丰富,轮胎在其中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通常操纵动力学研究范围分为三个区域,即线性域、非线性域和非线性联合工况。 3.车辆特性和设计方法

汽车悬架系统动力学研究剖析

(研究生课程论文) 汽车动力学 论文题目:汽车悬架系统动力学研究指导老师:乔维高 学院班级: 学生姓名: 学号: 2015年1月

汽车悬架系统动力学研究 摘要:汽车悬架类型的选择和悬架参数的差异对汽车的操纵稳定性和行驶平顺性具有重要的影响。主要分析了麦弗逊悬架的结构特点,并通过ADAMS软件建立麦弗逊悬架的3D模型,对其进行仿真分析,得出悬架参数的优化设计方法。关键词:麦弗逊悬架;ADAMS多刚体动力学;仿真分析 The automobile suspension system dynamics research Caisi Vehicle 141 1049721402344 Abstract:Different kinds of suspension systems and of differences in suspension parameters on the vehicle steering stability and riding comfort have important influence. Mainly analyzed the structure characteristics of Macpherson suspension, and by using ADAMS software to establish 3D model of Macpherson suspension, carry on the simulation analysis, the method of optimal design parameters of the suspension. Key words:Macpherson suspension; ADAMS /Car; multi-rigid-body dynamics; simulation and analysis 引言 汽车悬架是汽车车轮与车身之间一切装置的总称。其功用在于:在垂直方向能够衰减振动和起悬挂作用;在侧向可防止车身侧倾和左右车轮载荷转移;在行驶方向上能够保证驱动与制动的实现并保持行驶方向的稳定性。不同的悬架设置会使驾驶者有不同的感受。看似简单的悬架系统综合多种作用力,决定着轿车的稳定性、舒适性和安全性,是现代轿车十分关键的部件之一。悬架系统起着传递车轮和车身之间的力和力矩、引导与控制汽车车轮与车身的相对运动、缓和路面传递给车身的冲击、衰减系统的振动等作用,汽车悬架系统对汽车的操

车辆系统动力学-复习提纲

1. 简要给出完整约束与非完整约束的概念2-23,24,25, 1)、约束与约束方程 一般的力学系统在运动时都会受到某些几何或运动学特性的限制,这些构成限制条件的具体物体称为约束,用数学方程所表示的约束关系称为约束方程。 2)、完整约束与非完整约束 如果约束方程只是系统位形及时间的解析方程,则这种约束称为完整约束。 完整约束方程的一般形式为: 式中,qi为描述系统位形的广义坐标(i=1,2,…,n);n为广义坐标个数;m为完整约束方程个数;t为时间。 如果约束方程是不可积分的微分方程,这种约束就称为非完整约束。 一阶非完整约束方程的一般形式为:

式中,qi为描述系统位形的广义坐(i = 1, 2, …,n);为广义坐标对时间的一阶与数;n为广义坐标个数;m为系统中非完整约束方程个数;t为时间。 2. 解释滑动率的概念3-7,8 1.滑动率S 车轮滑动率表示车轮相对于纯滚动(或纯滑动)状态的偏离程度,是影响轮胎产生纵向力的一个重要因素。 为了使其总为正值,可将驱动和被驱动两种情况分开考虑。驱动工况时称为滑转率;被驱动(包括制动,常以下标b以示区别)时称为滑移率,二者统称为车轮的滑动率。

参照图3-2,若车轮的滚动半径为rd,轮心前进速度(等于车辆行驶速度)为uw,车轮角速度为ω,则车轮滑动率s定义如下: 车轮的滑动率数值在0~1之间变化。当车轮作纯滚动时,即uw=rd ω,此时s=0;当被驱动轮处于纯滑动状态时,s=1。 3. 轮胎模型中表达的输入量和输出量有哪些?3-22,23 轮胎模型描述了轮胎六分力与车轮运动参数之间的数学关系,即轮胎在特定工作条件下的输入和输出之间的关系,如图3-7所示。 根据车辆动力学研究内容的不同,轮胎模型可分为:

车辆系统动力学试卷

1、系统动力学有哪三个研究容? (1)优化:已知输入和设计系统的特性,使得它的输出满足一定的要求,可称为系统的设计,即所谓优化。就是把一定的输入通过选择系统的特性成为最优化的输出。 (2)系统识别:已知输入和输出来研究系统的特性。 (3)环境预测。已知系统的特性和输出来研究输入则称为环境预测。 例如对一振动已知的汽车,测定它在某一路面上行驶时所得的振动响应值(如车身上的振动加速度),则可以判断路面对汽车的输入特性,从而了解到路面的不平特性。 车辆系统动力学研究的容是什么? (1)路面特性分析、环境分析及环境与路面对车辆的作用; (2)车辆系统及其部件的运动学和动力学;车辆各子系统的相互作用; (3)车辆系统最佳控制和最佳使用; (4)车辆-人系统的相互匹配和模型研究、驾驶员模型、人机工程等。 2、车辆建模的目的是什么? (1)描述车辆的动力学特性; (2)预测车辆性能并由此产生一个最佳设计方案; (3)解释现有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并找出解决方案。 车辆系统动力学涉及哪些理论基础? (1)汽车构造 (2)汽车理论

(3)汽车动力学 (4)信号与系统 在“时间域”及“频率域”下研究时间函数x(t)及离散序列 x(n)及系统特性的各种描述方式,并研究激励信号通过系统 时所获得的响应。 (5)自动控制理论 (6)系统辨识 (7)随机振动分析 研究随机振动中物理量的描述方法(相关函数、功率谱密度), 讨论受随机激励的振动系统的激励、系统特性、响应三者统 计规律性之间的关系。 (8)多体系统动力学 建立车辆系统动态模型的方法主要有哪几种? 数学模型 (1)各种数学方程式:微分方程式,差分方程,状态方程,传递函数等。 (2)用数字和逻辑符号建立符号模型—方框图。 3、路面不平度功率谱密度的表达式有几种?各有何特点?试举出2 种以上路面随机激励方法,并说明其特点。(10分) 路面功率谱密度的表达形式分为幂函数和有理函数两种 (1)路面不平度的幂函数功率谱密度 ISO/DIS8608和国家标准GB7031-1987《车辆振动输入路面平

车辆系统动力学试题及答案

西南交通大学研究生2009-2010学年第( 2 )学期考试试卷 课程代码 M01206 课程名称 车辆系统动力学 考试时间 120 分钟 阅卷教师签字: 答题时注意:各题注明题号,写在答题纸上(包括填空题) 一. 填空题(每空2分,共40分) 1.Sperling 以 频率与幅值的函数 ,而ISO 以 频率与加速度的函数 评定车辆的平稳性指标。 2.在轮轨间_蠕滑力的_作用下,车辆运行到某一临界速度时会产生失稳的_自激振动_即蛇行运动。 3.车辆运行时,在转向架个别车轮严重减重情况下可能导致车辆 脱轨 ,而车辆一侧全部车轮严重 减重情况下可能导致车辆 倾覆 。 4.在车体的六个自由度中,横向运动是指车体的横移、 侧滚 和 摇头 。 5.在卡尔克线性蠕滑理论中,横向蠕滑力与 横向 蠕滑率和 自旋 蠕滑率呈相关。 6.设具有锥形踏面的轮对的轮重为W ,近似计算轮对重力刚度还需要轮对的 接触角λ 和 名义滚动圆距离之半b 两个参数。 7.转向架轮对与构架之间的 横向定位刚度 和 纵向定位刚度 两个参数对车辆蛇行运动稳定性影 响较大。 8. 纯滚线距圆曲线中心线的距离与车轮 的_曲率_成反比、与曲线的_曲率_成正比。 9.径向转向架克服了一般转向架 抗蛇行运动 和 曲线通过 对转向架参数要求的矛盾。 10.如果两辆同型车以某一相对速度冲击时其最大纵向力为F ,则一辆该型车以相同速度与装有相同缓冲器 的止冲墩冲击时的最大纵向力为_21/2F _,与不装缓冲器的止冲墩冲击时的最大纵向力为_2F_。 院 系 学 号 姓 名 密封装订线 密封装订线 密封装订线

共2页 第1页 5.什么是稳定的极限环? 极限环附近的内部和外部都收敛于该极限环,则称该极限环为稳定的极限环。 6.轨道不平顺有几种?各自对车辆的哪些振动起主要作用? 方向、轨距、高低(垂向)、水平不平顺。方向不平顺引起车辆的侧滚和左右摇摆。轨距不平顺对轮轨磨耗、车辆运行稳定性和安全性有一定影响。高低不平顺引起车辆的垂向振动。水平不平顺则引起车辆的横向滚摆耦合振动。 三.问答题 (每题15分,共30分) 1.已知:轮轨接触点处车轮滚动圆半径r ,踏面曲率半径R w ,轨面曲率半径R t , 法向载荷N ,轮轨材料的弹性模量E 和泊松比o 。试写出Hertz 理论求解接触椭圆 长短半径a 、b 的步骤。P43-P44 根据车轮滚动圆半径、踏面在接触点处的曲率半径、钢轨在接触点处的曲率半径得到A+B 、B-A ,算得cos β,查表得到系数m 、n ,然后分别根据钢轨和车轮的弹性模量E 和泊松比σ,求得接触常数k ,得出轮轨法向力N ,然后带人公式求得a 、b 。 2. 在车辆曲线通过研究中,有方程式 ()W f r y f w O W μψλ212 1 2 222 * 11=??? ?????+???? ?? 二.简答题 (每题5分,共30分) 1.与传统机械动力学相比,轨道车辆动力学有何特点? 2.轮轨接触几何关系的计算有哪两种方法,各有何优缺点? 解析和数值方法。数值方法可以用计算机,算法简单,效率高,但存在一定误差;解析方法是利用轮轨接触几何关系建立解析几何的方式求解,比较准确,但是计算繁琐,方法难于理解。 3.在车辆系统中,“非线性”主要指哪几种关系? 轮轨接触几何非线性、轮轨蠕滑关系非线性、车辆悬挂系统非线性 4.怎样根据特征方程的特征根以判定车辆蛇行运动稳定性?。 根据求出的特征根实部的正负判断车辆蛇行运动的稳定性,当所有的特征根实部均为负时,车辆系统蛇行运动稳定,存在特征根为零或者负时,车辆系统的蛇行运动不稳定。

汽车系统动力学概论

汽车系统动力学概论 摘要:汽车系统动力学是研究所有与汽车系统运动有关的学科,它涉及的范围较广,除了影响车辆纵向运动及其子系统的动力学响应,还有汽车在垂向和横向两个方面的动力学内容。本文通过对大量教科书和文献进行了分析,对汽车动力学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理论基础以及发展趋势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系统,汽车,系统动力学 1系统及系统动力学的概念 1.1 系统 系统是一个由相互区别、相互作用的各部分(即单元或要素)有机地连接在一起,为同一目的的完成某种功能的集合体。 由此可知系统具有以下几个特点:具有目的性、具有层次性、具有功能共性、具有整体性。 1.2 系统动力学系统动力学是一门分析研究信息反馈的学科。它是系统科学中的一个分支,是跨越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横向学科。系统动力学基于系统论,吸收控制论、信息论的精髓,是一门认识系统问题和解决问题系统问题交叉、综合性的学科。 反馈系统就是包含反馈环节与其作用的系统。它要受系统本身的历史行为的影响,把历史行为的结果回授给系统本身,以影响未来的行为。如库存订货系统。 2 汽车系统动力学及其研究内容 2.1 汽车系统动力学 汽车系统动力学就是把汽车看做是一个动态系统,对其行为进行研究,讨论数学模型和响应。是研究汽车受的力及其与汽车运动之间的相互关系,找出汽车主要性能的内在规律和联系,提出汽车设计参数选取的原则和依据。 汽车系统动力学研究所有与车辆系统运动有关的学科,包括空气动力学,纵向运动及其子系统的动力学响应,垂向和横向两个方面的动力学内容,即行驶动力学和操作动力学,行驶动力学主要研究由路面的不平激励,通过悬架和轮胎垂向力引起的车身跳动和俯卧以及车轮的运动,操纵动力学研究车辆的操纵性,主要与轮胎侧向力有关,并由此引起车辆侧滑、横摆和侧倾运动。

湖南大学 汽车系统动力学 试卷

诚信应考,考试作弊将带来严重后果! 湖南大学课程考试试卷

7、对于一个线性系统,输入为正弦波时,输出()保持不变 A 幅值 B 相位 C 频率 D 方向 8、对悬架动行程而言,在静平衡条件下,车轮与车身相对位移保持在正负2倍动行程以内的概率为()。 A 68.3% B 95.4% C 99.7% D 52.6% 9、两自由度基本操纵模型的最大问题是忽略了()的影响。 A 空气动力 B 转向系统 C 路面 D 簧载质量的侧倾运动 10、()是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基本控制方法。 A 回正控制 B 模糊控制 C 自适应控制 D 最优控制 二、判断题(总共10题,每题2分,共计20分) 1、车辆动力学分析中平衡条件是指稳定状态下车辆的基准条件。() 2、拉格朗日运动学普遍方程建立的基本依据是虚功率原理。() 3、离散化方法是车辆建模中对柔体处理常用方法。() 4、防滑系统工作时对每个车轮进行控制。() 5、半主动悬架中的阻尼系数只在几个离散值之间进行切换。() 6、就车辆乘坐舒适性来说,通常是以噪声、振动来描述。() 7、车辆运动过程中,轮胎主要受到纵向、侧向以及垂向三个方向的力。() 8、一般情况下,质心后移,稳定裕度减少,车辆将趋于过多转向。() 9、多刚体动力学分析方法将车辆各系统看作是由铰链和内力连接起来的刚体集合,在外力作用下产生运动。()

10、建立基本操纵模型的运动方程时,必须考虑车辆的加速度坐标系。 ( ) 三、填空题(总共10题,每题2分,共计20分) 1、汽车操纵动力学包含相互关联的两方面内容即操纵性和( )。 2、采用( )闭环系统是未来汽车系统动力学研究的趋势。 3、关于人体对振动的反应,首先可将振动输入按振动的幅值和频率、作用的( )、作用的时间进行分类。 4、分析汽车的操纵稳定性有两种基本方法:( )和( )。 5、轮胎设计有四大要素,即( )、轮廓(整体形状)、结构和材料。 6、车辆转向时,为获得左右不等的转向角,转向杆系构成的几何形状通常设计成不等边四边形,称为( )。 7、作用于车辆的外力和外力矩有两种,即( )和空气动力。 8、轮胎载荷的变化会引起地面接触印迹面积的变化,并导致( )和制动力的减少。 9、悬架与转向杆系运动关系不协调会引起( )的摆振。 10、轮胎经验模型是基于( )的递归分析上来表现出轮胎和路面间的力学特性的轮胎模型。 四、问答题(总共2题,每题20分,共计40分) 1、简述不足转向参数与车辆稳态转向特性的关系。若车辆系统特征方程为 022=++λλ,计算该系统的无阻尼固有频率、阻尼固有频率、阻尼比,并判断该系统是否稳定?(可画图说明)

车辆系统动力学 作业

车辆系统动力学作业 课程名称:车辆系统动力学 学院名称:汽车学院 专业班级:2013级车辆工程(一)班 学生姓名:宋攀琨 学生学号:2013122030

作业题目: 一、垂直动力学部分 以车辆整车模型为基础,建立车辆1/4模型,并利用模型参数进行: 1)车身位移、加速度传递特性分析; 2)车轮动载荷传递特性分析; 3)悬架动挠度传递特性分析; 4)在典型路面车身加速度的功率谱密度函数计算; 5)在典型路面车轮动载荷的功率谱密度函数计算; 6)在典型路面车辆行驶平顺性分析; 7)在典型路面车辆行驶安全性分析; 8)在典型路面行驶速度对车辆行驶平顺性的影响计算分析; 9)在典型路面行驶速度对车辆行驶安全性的影响计算分析。 模型参数为: m 1 = 25 kg ;k 1 = 170000 N/m ;m 2 = 330 kg ;k 2 = 13000 (N/m);d 2 =1000Ns/m 二、横向动力学部分 以车辆整车模型为基础,建立二自由度轿车模型,并利用二自由度模型分析计算: 1) 汽车的稳态转向特性; 2) 汽车的瞬态转向特性; 3)若驾驶员以最低速沿圆周行驶,转向盘转角0sw δ,随着车速的提高,转向盘转角位sw δ,试由 20sw sw u δδ-曲线和0 sw y sw a δ δ-曲线分析汽车的转向特性。 模型的有关参数如下: 总质量 1818.2m kg = 绕z O 轴转动惯量 23885z I kg m =? 轴距 3.048L m = 质心至前轴距离 1.463a m =

质心至后轴距离 1.585b m = 前轮总侧偏刚度 162618/k N rad =- 后轮总侧偏刚度 2110185/k N rad =- 转向系总传动比 20i =

基于MatlabSimulink的四轮转向汽车操纵动力学仿真分析

武汉理工大学课程论文 基于Matlab/Simulink的四轮转向汽车操纵 动力学仿真分析 课程:汽车动力学 学院(系):汽车工程学院 专业班级:汽研 学号: 学生姓名: 任课教师:乔维高

基于Matlab/Simulink 的四轮转向汽车操纵动力学仿真 分析 摘要:本文分析了四轮转向(4WS)汽车的运动特性,建立了三自由度四轮转向 汽车动力学模型,并基于Matlab /Simulink 对四轮转向汽车的操纵动力学进行仿真分析,结果表明四轮转向汽车的操纵性能要优于前轮转向汽车。 关键词:汽车,四轮转向,操纵动力学,仿真分析 Simulation for the Handling Dynamics of Four-wheel Steering Vehicle Based on Matlab/Simulink Abstract: In this paper, themotion characteristics of four-wheel steering(4WS)vehicle are analyzed.The three degrees of freedom simulation analysis of four-wheel steering vehicle dynamics model is established. The simulation forthe handling dynamics of four-wheel steering vehicle based on Matlab / Simulink is done, an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handling performance of four-wheel steering vehicle is better than the front wheel steering vehicle. Key words:vehicle, four-wheel steering, handling dynamics, simulation 1 引言 早期的汽车均采用前轮转向方式,但传统的前轮转向汽车具有低速时有低速时转向响应慢,回转半径大,转向不灵活;高速时方向稳定性差等缺点。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市场对汽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希望汽车有更高的安全性和舒适性。因此汽车的操纵稳定性,已经成为当代汽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 四轮转向(4WS )汽车应运而生。四轮转向是在前轮转向的基础上,使后轮按一定的控制规律跟随前轮绕自己的转向轴转动,实现汽车转向。它对于改善汽车高速时的操纵稳定性和减小低速时的转弯半径起到非常大的作用。本文分析了四轮转向(4WS)汽车的运动特性,建立了三自由度四轮转向汽车动力学模型,并基于Matlab /Simulink 对四轮转向汽车的操纵动力学进行了仿真分析。 2 四轮转向汽车运动特性分析 四轮转向汽车转弯时的几何关系如图1所示。FWS 汽车只有前轮转角,而4WS 汽车的后轮也有转角。由图可知,当仅有前轮转角δ1时,可求得汽车转弯半径 1 0tan δL R = (2.1)

(00412703)车辆系统动力学

研究生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00412703 课程名称:车辆系统动力学 英文名称:Vehicle System Dynamics 学时:32 学分:2 适用学科:机械、交通等 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 先修课程:车辆工程 一、课程的性质及教学目标 本课程是车辆工程和载运工具运用工程硕士研究生的专业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车辆动力学基本原理,了解车辆动力学发展现状,掌握车辆系统动力学激励原因、建模与试验研究方法、动力学性能评定方法。 二、课程的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本课程的目的主要介绍引起车辆振动原因及铁道车辆安全、平稳性等动力学评定标准,车辆零部件建模方法,轮轨接触理论,蛇行运动稳定性,车辆的曲线通过,列车纵向动力学。 三、课内学时分配

四、推荐教材与主要参考书目 1.王福天车辆系统动力学中国铁道出版社1994 2.张定贤机车车辆轨道系统动力学中国铁道出版社1996 3.任尊松,车辆系统动力学,中国铁道出版社,2007 4.Simon Iwnicki, Handbook of railway vehicle dynamics, Taylor and Francis Group, 2006

5.沈利人译铁道车辆系统动力学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1998 6.陈泽深,王成国铁道车辆动力学与控制中国铁道出版社2004 7.现代轨道车辆动力学胡用生中国铁道出版社2009 8.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翟婉明科学出版社2007 9.车辆与结构相互作用夏禾科学出版社2002 五、教学与考核方式 理论教学方式、考试+平时成绩评定成绩 编写人(签字):魏伟编写时间:2012.9.4

车辆系统动力学报告

垂直动力学部分 题目:以车辆整车模型为基础,建立车辆1/4模型,并利用模型参数进行: 1)车身位移、加速度传递特性分析; 2)车轮动载荷传递特性分析; 3)悬架动挠度传递特性分析; 4)在典型路面车身加速度的功率谱密度函数计算; 5)在典型路面车轮动载荷的功率谱密度函数计算; 6)在典型路面车辆行驶平顺性分析; 7)在典型路面车辆行驶安全性分析; 8)在典型路面行驶速度对车辆行驶平顺性的影响计算分析; 9)在典型路面行驶速度对车辆行驶安全性的影响计算分析。 模型参数为:m 1= 25 kg;k 1 = 170000 N/m;m 2 = 330 kg;k 2 = 13000 (N/m);c =1000Ns/m 本文拟定应用Matlab/Simulink软件进行分析计算。 1.建模及运动方程 依据课程题目的要求,以Matlab/simulink为仿真平台,建立具有两自由度的1/4车辆模型,如图1所示。 图1双自由度的车辆1/4简化模型 上图中汽车的悬挂(车身)质量m 2 = 330 kg;非悬挂(车轮) 质量m 1= 25 kg;弹簧刚度k 2 = 13000 N/m;轮胎刚度k 2 = 13000 (N/m); 减震器阻尼系数C=1000Ns/m。

车轮与车身垂直位移坐标分别为1z 、2z ,坐标原点选在各自平衡位置,其运动学方程为: 0)()(z 1221222=-+-+z z K z z c m 0)()()(z 112122111=-+-+-+q z K z z K z z c m 根据运动学方程,通过Matlab/Simulink 建立模型,如图2所示: 图2 Matlab/Simulink 仿真图 2. 模型分析 2.1 车身位移、加速度传递特性分析 2.1.1车轮位移 车轮位移1Z 对q 的频率响应函数为: []2 112 2121232142122211)()() (q z K K w jCK w K m K K m w m m jC w m m K jCw w m K ++++-+-++-= 22100000017000000607150035500825221000000170000005610000q z 23421++--++-=jw w jw w jw w 系统传递函数为:

车辆系统动力学复习题精选.

车辆系统动力学复习题 1.何谓系统动力学?系统动力学研究的任务是什么? 2.车辆系统动力学研究的内容和范围有哪些? 3.车辆系统动力学涉及哪些理论基础? 4.何谓多体系统动力学?多刚体系统动力学与多柔体系统动力学各有何特点?采用质量-弹簧-阻尼振动模型和多体系统模型研究车辆动力学问题各有何特点? 5.简述车辆建模的目。 6.期望的车辆特性是什么?如何来评价? 7.何谓轮胎侧偏角?何谓轮胎侧偏刚度?影响轮胎侧偏的因素有哪些? 8.何谓轮胎模型?根据车辆动力学研究内容的不同,轮胎模型可分为哪几种?整车建模中对轮胎模型需考虑的因素有哪些? 9.简述轮胎噪声产生的机理。 10.车辆空气动力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有哪些?车辆的空气阻力有哪些?产生的原因是什么?试分析空气动力对车辆性能的影响。汽车空气动力学装置有那些? 11.简述风洞试验的特点? 12.车辆的制动性能主要由哪三个方面评价?试分析汽车制动跑偏的原因。 13.车辆动力传动系统由哪几部分组成?在激励作用下通常会产生何种振动?标出图示车辆简化扭振系统各部分名称?并说明其主要激振源? 14.写出货车动力传动系统动力学方程,并写出刚度阵等。 15.路面输入模型有几种?各有何特点?写出各自的表达式? 16.在整车虚拟仿真中常用的一些典型的特殊路面有哪些?各有何特点?

17.简述最新的舒适性评价标准。 18.车辆的平顺性是如何测量的? 19.车辆典型的共振频率范围通常是多少? 20.车辆行驶动力学模型是如何简化的?试写出1/4、1/2和整车系统垂直振动的微分方程式,并写成矩阵的形式。 21.车辆悬架系统的性能一般用哪3个基本参数进行定量评价?各对车辆行驶性能有何影响? 22.被动悬架存在的问题是什么?半主动悬架和主动悬架的工作原理是什么?写出其系统运动方程。 23.操纵性能的总体目标和期望的车辆操纵特性是什么? 24.基本操纵模型假设和存在最大问题是什么? 25.车辆操纵特性分析一般进行哪三种分析?其内容是什么? 26.何谓中性转向、不足转向和过多转向?各有何特点? 27.利用拉格朗日方程推导平面3自由度和5自由度汽车振动模型的运动方程,并写成矩阵形式。假定车身是一个刚体,车辆在水平面做匀速直线运动,以2个车轮不同激励和激振力F=F0cos2ωt作为系统输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