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心理健康教育讲座

适应新生活,谋求新发展

新生心理健康教育讲座

2010年10月王铭莉

同学们晚上好!首先祝贺你们跨入大学,开始了人生的一个新起点。

非常高兴能有机会和新同学们谈一谈心理健康的话题,希望能帮助同学们渡过一个快乐的大学时光。

大学四年,同学们在学校里会遇到哪些问题呢?比如:如何认识大学的生活?如何建立起新的友谊?如何给自己未来的发展定位?同学们在学习和生活中还会出现一些郁闷、烦恼、甚至是痛苦的心理反应……,围绕这些问题,我今天和同学们讨论三个问题:

一、大学阶段是一个人心理成长的关键时期

人生有三个心理发展的重要时期:

0—3岁,我们需要建立起亲密感和安全感

12—16岁,我们处于青少年时期,自我意识开始发展。这时候我们对自我的认识会比较模糊、盲目、自大。(青春期)18—24岁,是青年期,我们开始重新认识自己、确立自我。对自我的认识会从迷惘、自卑而逐渐地变为清晰和自信。

(宋代禅宗大师青原行思参禅三境界:参禅之初,见山是山,

见水是水;禅有悟时,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禅中彻悟时,见山

还是山,见水还是水.)

大学生心理健康日于2000年“5.25”在北京师范大学首次举行,取谐音“我爱我”,表明了“珍爱自我”的主题。

具体涵义为:爱自己才能更好的爱他人。认识自我,接纳自我,才能体验到自己存在的价值,才能乐观自信,接受、给予爱和友谊。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为什么在大学阶段同学们的心理矛盾和心理冲突会比较多,大学阶段是我们开始承担人生压力的阶段,这些压力来自学业、人际关系、就业及情感等诸多的方面。成长是对自己的

突破和挑战,新同学在进入大学之初的“迷惘”“困惑”是一种正常的心理现象,它是促进大学生从自我否定到自我完善的一个必然的过程,也是大学生在生活环境、生活内容、行为要求变更后的必然反映。

心理疾病和生理疾病的发病规律是不同的,生理疾病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病几率会越来越多,而心理疾病的高发期恰恰是在青少年阶段,比如,精神疾病的发病年龄是以16-35岁为最多。

因此同学们,你们现在正处在一个生命力最旺盛、最强壮的时期,然而心理确处在一个最敏感、最动荡的阶段。但是同学们不用对心理出现一些问题太过紧张,因为这不过是我们“成长中的烦恼”。在这个阶段,“成长”的确会给我们带来许多麻烦。

我曾经应学生会同学的邀请和他们一起开了个心理沙龙,参加的同学都是一、二年级的,有20多个人,我们开始让大家提问题,然后我们从大家提出的诸多问题中挑选了三个最重要的议题,其中排在第一的是:进大学以后我们改变了什么?

讨论这个议题的初衷是很多同学认为上了一年的大学,不知道自己学到了什么,非常的迷惘。大家开始找寻进入大学一年后自己的变化,同学们畅所欲言,最后归类出19条变化,其中有:

1、学到了一点专业知识

2、与人交往的能力增强了

3、在耗命(浪费生命)

4、学会了乱花钱(终于可以对钱做主了,我花钱我做主)

5、感觉自己独立了,自主了

6、越来越懒了

7、浮躁、郁闷(还找不到方向和意义,郁闷是在思考问题,只是暂时还没理清楚)

8、抗挫折的能力变强了

9、内心矛盾冲突大了(在改变)

10、比过去勤劳了

11、忍耐性好了,能容忍他人

12、更现实了(务实是成熟的表现)

13、懂得体谅父母了

14、想问题越来越多了

15、对相貌看得重了(形象是自我的一部分)

16、有一定的责任感了

17、恋爱了

18、结识了许多不同的人

19、为人处世比过去周全了

同学们写完之后,我就问,你们觉得自己是变回去了,还是长大了?大家都笑了,他们发现原来自己真的改变了,而且是在越变越好。我们从这些变化中看到了大学生心理成长的轨迹。不适应是因为我们在改变,改变则意味着我们在成长。我们要这样对自己说:我为成长做了些什么,只要你正在做,那么你就是在成长!即使是你目前正处在无聊、郁闷和耗命的状态,那说明你正在寻找成长的方向和意义。我们相信你很快就会扬帆起航了。

二、学会识别心理状况

(一)、首先给同学们介绍大学阶段常见的一些心理问题:学业困难感情困扰就业压力人际交往经济困难生涯发展创伤性事件等

1、学业问题:

①. 学习中持久的紧张感与压力感,

②. 学习成绩的挫败感和学习厌倦感,

③. 考试焦虑恐惧感

(期望过高、生活内容单一、没有学习目标、惯性压力等)★压力焦虑紧张是成功的助推器,我们要做的仅仅是把这些情绪调整到一个比较合适的位置。

2、人际关系问题:

进入大学,首先遇到的就是需要与人相处。你看广场上社团招新精彩纷呈,我想很少有新同学会不动心,可是接下来每个人的行动就不一样了。

①. 不能正确认识人际交往,(没有需要交往的意识,在临近毕业的时候开始焦虑)

②. 缺乏人际交往的技巧(人际交往可是一门大学问)

③.个性的差异(每个人的性格有差异,不是说性格内向的同学人际交往就不行)

★大学校园是人际交往最好的实习基地,“大学生”的社会角色是人际交往最好的个人资源。

(打工、农民工与社会实践、勤工俭学,拜访苏童等)

3、恋爱与性心理问题:

一般包括:单相思、恋爱受挫、恋爱与学业关系问题、情感破裂出现报复心理等,

性心理问题常见的有:手淫困扰,性角色混乱、以及由婚前性行为、校园同居等问题引起的恐惧、焦虑、担忧等心理问题。

★爱和人际交往一样,是需要学习的,而且要终身学习。爱也是一门大学问,它对人一生的幸福关系最密切。

艾里克森认为人的心理发展有八个阶段,人在成年早期,从18岁到25岁心理发展的主要任务是:获得亲密感,获得爱的体验,避免孤独感。(这里包括亲情、友情和爱情)爱和人际交往一样,是需要学习的,而且要终身学习。爱也是一门大学问,它对人一生的幸福关系最密切。

★治疗失恋最好的办法是“时间”,经验证明,当你失恋了爬不起来了,只要坚持一个月你就可以站起来,坚持二个月就可以放下来,再坚持一个月一切就都可以重新开始了。这是一个规律,大家一定要记住,千万千万不要不到一个月就把自己给交代了,这就太亏、太傻了。

失恋很痛苦、但是不可怕,大多数人都有过失恋的经历,“初恋是艺术家、失恋是哲学家,再恋是科学家”,所以失恋是爱情的成长过程。

4、求职与择业问题:

41%的大学生“对未来的前程感到担忧”;面对择业过程感到迷茫和困惑;在跨入社会时,社会经验不足、心理承受能力差,这些问题给三四年级即将毕业的部分同学带来焦虑和忧虑的心理反应。

★相信天生我才必有用

5、不良习惯带来的心理问题:

①. 沉湎(深深地迷恋着,不能自拔)于交朋友、认老乡、谈恋爱;

②. 睡懒觉、旷课、抽烟、喝酒、挥霍金钱……

③. 网络成瘾

有一个同学在大三时因成绩欠账太多面临被退学。他告诉我,大一时他们一个宿舍的同学都在玩游戏,大二时还有近一半在玩,到大三就剩他一个人玩了,和同宿舍的同学话都说不到一起了(游戏语言、网络语言)。我想为什么现在考研男生考不过女生,大概就是我们男生在大一时游戏玩的多了点吧。

我们来做个推论,那些大一就认真学习的同学毕业时顺利考上研究生了,大二开始认真学习的同学顺利毕业了,大三才开始认真学习的跌跌爬爬补考加清考总算毕业了,剩下的就惨了,真的是来不及了。前面讲的那个同学也很后悔,也想跟上去,但很可惜补不上了,最后退学回家了。

我每年都会接待几个因为担心不能毕业或者成绩太差用人单位不要的同学,今年有个同学已经在一个不错的单位工作了,到最后签约的时候他非常紧张,因为他还有二门功课没有过,毕业时肯定是不能正常拿到毕业证。在咨询室里老师会给他们一些心理支持,有时候人生没办法不摔跤不走弯路,试过了才会知道该怎么做。

★每个人都有选择怎样生活的权利,但同时也要承担“得到”或“失去”的后果.

6、贫困大学生的心理问题:

贫困同学与其他同学一样,情感体验也是丰富多彩的,但是由于他们的种种需要都笼罩着经济困难的阴影。使一些贫困同学长期处于压抑和焦虑的矛盾心理状态下。我们可以说,“贫穷”是人生命中的一笔财富(励志语言),但是我们来设想一下,如果一个孩子在出生时可以选择贫穷或者富裕,有多少人会因为想获得这笔人生财富而去选择贫穷。所以贫穷对于任何一个人来说,都是沉重的心理压力。但我们要和这些同学们说的是,学校是你们成长的坚强后盾,当你走进南京林业大学的那一刻,你就用你的行动改变了自己的命运。无论遇到什么困难,要相信学校也要相信自己,我们学校有一个著名的贫困生社团“自强社”,从那里走出了许许多多优秀的的同学。相信你也会成为他们中的一个。

★罗曼·罗兰:“痛苦一方面割破了你的心,一方面掘出了生命的新水源。”

人最大的潜力是由痛苦和磨难激发出来的.

(二).介绍几个常见的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症状:

①焦虑情绪

焦虑是对未来即将发生的某些问题过分担心或烦恼。这种担心或烦恼与现实不相称,使我们感到难以忍受,但又无法摆脱。(常见的有考试焦虑、就业焦虑等。焦虑情绪严重的时候会伴随一些行为,举例,一个同学对毕业后能否胜任工作焦虑,出现了接电话时紧张口吃的现象)

②抑郁情绪

抑郁主要指情绪低落。抑郁症的核心症状有三点:(1)情绪低落,认为自己什么都不行;(2)兴趣缺乏对什么事都没兴趣,包括以前喜欢的也没有兴趣了;(3)乐趣丧失生活中总会有些高兴的事,但是啥事也没办法让他从中体验到乐趣。

情绪低落是每个人遇到负性事件时都会有的正常反应,一般随着问题的解决情绪也就变好了。而抑郁状态下有没有负性刺激情绪都处

于低落的状态。

③强迫障碍

强迫障碍以反复出现强迫观念或强迫行为为基本特征,患者在心理和行为上同时存在自我强迫和自我反强迫。明知不必要,就是没法摆脱。

强迫和焦虑情绪有关,当一个人焦虑情绪严重时,强迫行为会复发或加重。强迫障碍很顽固,会使人非常痛苦。

④恐怖障碍

是对某些物体、活动或情境产生强烈惧怕的焦虑情绪(有恐惧对象)。

2、对恐惧对象极力回避;

3、明知这种恐惧是过分的或不必要的,但不能控制;

如社交恐怖症,是以害怕与人交往或当众说话,担心在人面前出丑或处于难堪的情况,因而尽力回避为特征的一种恐怖障碍。

另外还有一些如人格障碍(攻击性强、不和群)、性心理异常(界限不清,难于启齿).精神分裂(及时科学的治疗完全可以控制)等,这些问题涉及少数同学,这里就不介绍了,感兴趣的同学以后可以通过选修心理健康方面的课程详细了解。

★特别要说明的是,正常人都会存在或多或少的焦虑、抑郁、恐惧、强迫的情绪和行为, 这是一个人知情意的正常反映,是正常的心理活动,完全不必去大惊小怪。心理障碍仍然属于正常的心理范围,但有可能成为心理疾病的前兆,通常人们容易将这类问题混同于思想问题,但用毅力、坚持、克服…等方法都无法改变。遇到这类问题应及时找心理老师、心理医生求助,万万不可大意!

三、顺利渡过心理成长期

(一)、自愈能力,大多数同学掌握了一些心理健康知识,就可以自己调节情绪,改善心理状态

从医学上讲,自愈力是控制人体各种功能的内在力量,它是人在长期进化过程中,从自然中带来的能力。研究发现,人体自身有能力治愈60%至70%的不适和疾病。

当然,对不同的人而言,自愈力或者说免疫力是不一样的,有的人面临生活中的重大压力事件,例如:死亡、灾祸等,不会出现身心状况异常甚至崩溃现象,而有些人即使在轻微压力的情况下也很容易出现情绪困扰?心理学把这种能力叫做复原力。我们普及心理健康知识的目的就是要提升同学的自愈力、免疫力和复原力。

心理不健康是一种持续的心理不良状态,我们偶尔会出现一些不健康的心理和行为,但并不等于是心理不健康,更不等于是心理疾病。(正如健康的人也会患小毛病)。从良好的心理状态到严重的心理疾病之间还有一个较长的过渡带。可以长达数年,我们可以在心理出现一些小毛病的时候,就及时的疏导调整,让它回到正常心态,即使出现了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也是可以治疗和控制的,千万不要坚持硬挺。

患心理疾病很正常,现代科学发现抑郁越来越是种“天才病”。历史上许多最杰出的世界著名人物都得过抑郁症。不丢人,很时尚,牛顿、达尔文、海明威、尼采、贝多芬、巴顿、林彪……

记忆联想能力强、记忆活跃、广泛的人尤其更容易得抑郁症。所以抑郁症的人往往是聪明人,可以说所有的天才都是抑郁的

(二).当你自己不能走出来时,聪明的办法是寻求帮助

聪明的学生不是你自己多么的有力量,著名心理咨询师李子勋老师讲过,心理健康要记住几个词,好奇、智慧、开放、真实、接纳、脆弱、自由、简单、轻松、浪漫……

其中有个词是“脆弱”,这个“脆弱”很有意思,这是提醒我们自己,我们的力量是有限的,我们生理肌体的功能是有限的,如果你认为自己什么都能搞定,那就离生病不远了。

聪明的人会借力,会寻求帮助。近年来我校几个出问题的学生,都是自我封闭,不与外界交流。不管遇到多么大的问题,在你自己的感觉里认为是实在过不去了,可是要知道这只是你自己的看法,是你自己的人生经验。你的解释并不一定是真实的,还会有很多不同的认识和解释。我们为什么不听一听呢?

比如说有个同学说,我没有考上好大学我就没有一个好人生了。我咨询过一个同学,他告诉我,我已经几次站在楼上了,是他的女朋友坚持要他找老师咨询,我听完他的故事后,其实这只是青年性心理问题中一个很正常的情况,很快他就放下包袱轻松愉快了。

讲个真实的事,有一个绝望的人想投河自尽,在他跳下去的瞬间,突然看见河中有一条蛇向他游过来,他顿时停在河边,当绝望的想法被打断以后,一个新的想法出现了,使他顿时打消了自尽的念头。同学们,我们学校有完备的心理危机干预措施,如果你遇到困难,只要你发出信号,你就会得到有效的支持和帮助。

(三)希望同学们记住三句话:

第一句,我们是相亲相爱的一家人

有一首歌叫《相亲相爱一家人》,唱的很好,手语表演也很感人。心协的同学每年都要作为保留节目,在迎新的时候为大家表演,同学们离开了父母,离开小家,来到了林业大学这个大家庭,成为了相亲相爱的一家人。

徐特立老先生说:我一生最大的二件事是求学和交友。在大学阶段只要你愿意,你会拥有很多不同的朋友,这是你一生最丰富最宝贵的社会资源。

我感慨人的一生有二段最难忘的经历,一段是当兵的经历,一段是大学的经历。当兵和大学的经历会给人生留下不可磨灭的痕迹,这个痕迹让你具有了不同于其他群体的特有素质。

这二段人生经历有二个共同特点:一个是它都处于人生最有活力的青春年华,二是它都处于人生心理成长最跌宕起伏的阶段。这是一个“激情燃烧的岁月”,这是一个“痛并快乐”的岁月,在这段难忘的岁月里,南京林业大学的同学老师们和你“在一起”,我们会在大学阶段经历迷惘、痛苦和失败、也会感受快乐、幸福和成功,不论什么样的感受,都有朋友们与我一起分享。我们和父母、朋友、老师、同伴们……在一起,想到我们大家“在一起”,你就会踏实、有力量,就能得到支持和帮助,成长的脚步就会坚实有力。

第二句,一个问题至少可以找到三个解决的办法

针对问题,我们可以找出A、B、C…N个并列的解决方法。一个问题至少可以找到三个解决的办法,这句话告诉我们,办法一定比困难多,难住你的是你对自己内心的限制,如果面对难事,也像做智力题一样来个“脑力激荡”,办法找得越多思路越开阔,弹性系数越高。解决问题的希望与信心则越强。(1、做2、不做3、以后做……)

给大家讲一个既熟悉又新鲜的故事:演绎酸葡萄心理

盛夏酷暑,一群口干舌燥的狐狸陆续的来到一个葡萄架下。一串串晶莹剔透的葡萄挂满枝头,狐狸们馋得直流口水,可葡萄架很高很高,要吃到葡萄不容易。

第一个来的狐狸跳了几下摘不到,他想,能不能找个工具帮帮忙呢?他去借来一个梯子,爬上去满载而归。

第二个来的狐狸跳了几次仍吃不到,找遍四周,没看到有工具可以利用,就笑了笑说:这里的葡萄一定特别酸!于是,心安理得地走了。

第三个来的狐狸心想,我就不信我够不着葡萄,他高喊着“下定决心,不怕万难,吃不到葡萄死不瞑目”的口号,一次又一次跳个没完,最后累得瘫倒在葡萄架下。

第四个来的狐狸想,连个葡萄都吃不着,那我活着还有什么意义呢,他闷闷不乐,回去以后抑郁成疾。

第五个来的狐狸看到前面有狐狸吃到了葡萄,而自己够不着。心理很不平衡,为什么别人能吃到我却吃不着,他越想越气,站在葡萄架下破口大骂,最后血压升高脑出血,被送进了医院。

还有几只狐狸来到一个更高的挂满葡萄的葡萄架下,经过讨论,利用叠罗汉的方法,大家都吃到了美味的葡萄。

你看:仅吃葡萄这样一件事,就演绎出了这么多不同的心理现象,我们还可以讲出更多……,我们能从中找到自己解决问题的心理习惯吗?如果我们重新把故事演绎一下,把吃葡萄改成求职、评优、竞聘、恋爱……,故事会怎样发展呢?

成熟的人处理问题是弹性的,会做出智慧的选择。有个心理老师这样说,成人就是学会妥协,这句话说得很有哲理,成人的妥协不是失败,是选择。

第三句:判断心理健康的基本标准是能否有效地进行学习和生活。

正常人都会存在或多或少的焦虑、抑郁、恐惧、强迫的情绪和行为, 这是一个人正常的心理活动。心理疾病、心理疾病与心理问题的区别是:能否“有效的学习与生活”,人们容易将这类问题混同于思想问题。

我们应关心自己或别人的心理健康,学会分析和觉察自己或别人的心理状况,如果你自己或你身边的同学出现学习困难、交往不顺、遭遇挫折、情绪低落等状况的时候,当你尝试依靠用毅力、坚持、克服…等自身的努力无法改变时,当你不能和大多数同学一样正常的学习与生活,就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应该主动寻求帮助,或找他人排解,或到心理咨询中心咨询,以尽快的恢复心理平衡。

最后祝各位新同学在南林这个和谐的大家庭里快乐生活、快乐学习、健康成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