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SX网络虚拟化部署手册解析

NSX网络虚拟化部署手册解析
NSX网络虚拟化部署手册解析

第一步,部署NSX Manager Appliance 导入OVA文件

确认版本号

选择NSX Manager的管理端口组,与vCenter通信使用。

确认EULA和选择部署的集群与存储后,对NSX Manager进行自定义,这里设置admin密码和CLI模式的密码。

展开Network Properties,填写NSX Manager主机名和配置管理的IPv4地址与vcenter通信使用

展开DNS和Services Configuration,配置DNS和域名,配置NTP服务器信息注意:NSX的时间同步必须要与vcenter和esxi主机一致,时间敏感!

确认配置信息,并完成Appliance部署。

第二步,设置NSX Manager与vCenter关联。

登陆https://172.20.21.3,使用admin和设置好的密码登陆NSX Manager管理页面。

(可选)选择Manager Appliance Settings,配置IP、NTP、主机名、DNS和备份恢复等信息。

选择Manage vCenter Registration配置SSO和vCenter信息,显示绿灯后NSX Manager配置完成。

第三步,配置NSX虚拟网络

稍等一会,重新登陆vCenter主页(使用NSX注册vCenter SSO和vCetner服务的权限,如:administrator@vsphere.local),会出现Networking & Security控件和按钮,点击进入NSX管理页面。

1)点击Installation,可见NSX Manager信息,并按+添加首个Controller

节点。

配置Controller信息,包括创建IP Pool用于Controller使用,Connected To的端口组,以及IP Pool地址是与NSX Manager通信使用。

Controller创建必须注意时间同步,创建成功。

2)选择Host Preparation并选择需要安装的集群点击install,安装agent

完成。

注意:若配置和NSX的域名,需要在DNS添加域名的解析,否则无法安装agent。

3)选择Logical Network Preparation,并点击configure配置VXLAN VTEP

信息。

注意:必须在此前先创建好vDS,且确保vDS所接的物理交换机MTU值大于1600。

(可选)若没有配置DNS的环境,建议设置vCenter管理地址。

4)创建VXLAN虚拟子网ID池,若网络不支持组播则不要点击enable组播。

5)创建租户的虚拟网络,本测试中配置了一个NSX Demo Network。

6)(可选)如果需要测试安全功能,点击Service Deployments部署。

7)点击Logical Switches,创建租户虚拟二层网络,本用例中创建了2个虚

拟二层网络VXLAN 5001 LS for Web和VXLAN 5002 LS for DB。

8)通过选择虚拟二层网络,点击添加虚机按钮,可批量把虚机的虚拟网卡接

入到对应的虚拟二层网络中。

点击进入VXLAN 5001 LS for Web的虚拟二层网络可见接入该网络的虚机。

数据中心IRF虚拟化网络架构与应用

数据中心IRF虚拟化网络架构与应用
1 概述
网络已经成为企业IT运行的基石,随着IT业务的不断发展,企业的基础网络架构也不断调整和演化, 以支持上层不断变化的应用要求。 在传统数据中心网络的性能、安全、永续基础上,随着企业IT应用的展开,业务类型快速增长、运行 模式不断变化,给基础网络带来极大运维压力:需要不断变化结构、不断扩展。而传统的网络规划设计依 据高可靠思路,形成了冗余复杂的网状网结构,如图1所示。
图1 企业数据中心IT基础架构网状网 结构化网状网的物理拓扑在保持高可靠、故障容错、提升性能上有着极好的优势,是通用设计规则。 这样一种依赖于纯物理冗余拓扑的架构,在实际的运行维护中却同时也承担了极其繁冗的工作量。 多环的二层接入、full mesh的路由互联,网络中各种链路状态变化、节点运行故障都会引起预先规划配 置状态的变迁,带来运维诊断的复杂性;而应用的扩容、迁移对网络涉及更多的改造,复杂的网络环境下 甚至可能影响无关业务系统的正常运行。 因此,传统网络技术在支撑业务发展的同时,对运维人员提出的挑战是越来越严峻的。 随着上层应用不断发展,虚拟化技术、大规模集群技术广泛应用到企业IT中,作为底层基础架构的网 络,也进入新一轮技术革新时期。H3C提供的网络虚拟化技术IRF2,以极大简化网络逻辑架构、整合物理 节点、支撑上层应用快速变化为目标,实现IT网络运行的简捷化,改变了传统网络规划与设计的繁冗规则。

2
2.1
基于 IRF 虚拟化的数据中心 server farm 网络设计
数据中心的应用架构与服务器网络
对于上层应用系统而言,当前主流的业务架构主要基于C/S与B/S架构,从部署上,展现为多层架构的 方式,如图2所示,常见应用两层、三层、四层的部署方式都有,依赖于服务器处理能力、业务要求和性能、 扩展性等多种因素。
图2 多层应用架构 基础网络的构建是为上层应用服务,因此,针对应用系统的不同要求,数据中心服务器区的网络架构 提供了多种适应结构,如图3展示了4种H3C提供的常用网络拓扑结构:
图3 多种数据中心server farm结构 根据H3C的数据中心架构理解和产品组合能力,可提供独立的网络、安全、优化设备组网,也可以提 供基于框式交换平台集成安全、优化的网络架构。Server farm 1&2是一种扁平化架构,多层应用服务器

VMware服务器虚拟化解决方案(详细)

虚拟化解决方案

目录 一、VMware解决方案概述........................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 VMware服务器整合解决方案.........................................................................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 VMware商业连续性解决方案......................................................................... 错误!未定义书签。 1.3 VMware测试和开发解决方案.........................................................................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VMware虚拟化实施方案设计..................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 需求分析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 方案拓扑图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3 方案构成部分详细说明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3.1 软件需求.............................................................................................. 错误!未定义书签。 2.3.2 硬件需求.............................................................................................. 错误!未定义书签。 2.4 方案结构描述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4.1 基础架构服务层.................................................................................. 错误!未定义书签。 2.4.2 应用程序服务层.................................................................................. 错误!未定义书签。 2.4.3 虚拟应用程序层.................................................................................. 错误!未定义书签。 2.4.4 VMware异地容灾技术......................................................................... 错误!未定义书签。 2.5 方案带来的好处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5.1 大大降低TCO....................................................................................... 错误!未定义书签。 2.5.2 提高运营效率...................................................................................... 错误!未定义书签。 2.5.3 提高服务水平...................................................................................... 错误!未定义书签。 2.5.4 旧硬件和操作系统的投资保护.......................................................... 错误!未定义书签。 2.6 与同类产品的比较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6.1 效率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6.2 控制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6.3 选择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VMware 虚拟化桌面应用实列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1 拓扑图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2 方案描述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3 方案效果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项目预算.................................. 错误!未定义书签。

网络功能虚拟化白皮书-中文版 v1.2

网络功能虚拟化 ----概念、益处、推动者、挑战及行动呼吁 目标 本文是由网络运营商撰写的无版权白皮书。 本文的主要目标是概要的描述网络功能虚拟化(不同于云和软件定义网络SDN)的益处,推动者及面临的挑战,以及为什么要鼓励国际间的合作,来加速推动基于高市场占有率的行业标准服务器通信解决方案的开发和部署。 推动组织和作者 AT&T: Margaret Chiosi. BT: Don Clarke, Peter Willis, Andy Reid. CenturyLink: James Feger, Michael Bugenhagen, Waqar Khan, Michael Fargano. China Mobile: Dr. Chunfeng Cui, Dr. Hui Deng. Colt: Javier Benitez. Deutsche Telekom: Uwe Michel, Herbert Damker. KDDI: Kenichi Ogaki, Tetsuro Matsuzaki. NTT: Masaki Fukui, Katsuhiro Shimano. Orange: Dominique Delisle, Quentin Loudier, Christos Kolias. Telecom Italia: Ivano Guardini, Elena Demaria, Roberto Minerva, Antonio Manzalini. Telefonica: Diego López, Francisco Javier Ramón Salguero. Telstra: Frank Ruhl. Verizon: Prodip Sen. 发布日期 2012年10月22至24日,发布于软件定义网络(SDN)和OpenFlow世界大会, Darmstadt-德国。

网络虚拟化技术介绍及应用实例

网络虚拟化介绍及应用实例 技术背景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用户需求不断发展提高,市场也不断发展变化,谁能真正掌握市场迎合用户,谁就能够占领先机提高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企业运营中关键资讯传递的畅通可以帮助企业充分利用关键资源,供应链、渠道管理,了解市场抓住商机,从而帮助企业维持甚至提高其竞争地位。作为网络数据存储和流通中心的企业数据中心,很显然拥有企业资讯流通最核心的地位,越来越受到企业的重视。当前各个企业/行业的基础网络已经基本完成,随着“大集中”思路越来越深入人心,各企业、行业越来越迫切的需要在原来的基础网络上新建自己的数据中心。数据中心设施的整合已经成为行业内的一个主要发展趋势,利用数据中心,企业不但能集中资源和信息加强资讯的流通以及新技术的采用,还可以改善对外服务水平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一个好的数据中心在具有上述好处之外甚至还可以降低拥有成本。 1.虚拟化简介 在数据大集中的趋势下,数据中心的服务器规模越来越庞大。随着服务器规模的成倍增加,硬件成本也水涨船高,同时管理众多的服务器的维护成本也随着增加。为了降低数据中心的硬件成本和管理难度,对大量的服务器进行整合成了必然的趋势。通过整合,可以将多种业务集成在同一台服务器上,直接减少服务器的数量,有效的降低服务器硬件成本和管理难度。 服务器整合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同时也带来了一个难题:多种业务集成在一台服务器上,安全如何保证?而且不同的业务对服务器资源也有不同的需求,如何保证各个业务资源的正常运作?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虚拟化应运而生了。虚拟化指用多个物理实体创建一个逻辑实体,或者用一个物理实体创建多个逻辑实体。实体可以是计算、存储、网络或应用资源。虚拟化的实质就是“隔离”—

基础架构及服务器虚拟化解决方案

网络基础架构及数据中心规划方案 2016年11月

目录 一.网络建设需求 (3) 1.1 目标架构: (3) 1.2设计目标: (3) 二. 规划方案 (4) 2.1 方案拓扑 (4) 2.2 架构说明 (5) 2.3 为什么选用Vmware虚拟化技术(整个方案的重点) (6) 2.4 VMware方案结构 (7) 2.4.1 基础架构服务层 (7) 2.4.2 应用程序服务层 (9) 2.4.3 虚拟应用程序层 (14) 2.4.4 数据备份 (15) 2.4.5 具体方案陈述 (20) 2.5 VMWARE方案带来的好处 (21) 2.5.1 大大降低TCO (21) 2.5.2 提高运营效率 (23) 2.5.3 提高服务水平 (24) 三. 项目预算 (24) 总述

为推进公司信息化建设,以信息化推动公司业务工作改革与发展,需要在集团总部建设新一代的绿色高效能数据中心网络。 一.网络建设需求 1.1 目标架构: 传统组网观念是根据功能需求的变化实现对应的硬件功能盒子堆砌而构建企业网络的,这是一种较低效率的资源调用方式,而如果能够将整个网络的构建看成是由封装完好、相互耦合松散、但能够被标准化和统一调度的“服务”组成,那么业务层面的变更、物理资源的复用都将是轻而易举的事情。最终形成底层资源对于上层应用就象由服务构成的“资源池”,需要什么服务就自动的会由网络调用相关物理资源来实现。 1.2设计目标: 扩展性: 架构设计能应对集团未来几年的发展以及满足整合分公司资源的需要; 简化管理 使上层业务的变更作用于物理设施的复杂度降低,能够最低限度的减少了物理资源的直接调度,使维护管理的难度和成本大大降低。 高效复用 得物理资源可以按需调度,物理资源得以最大限度的重用,减少建设成本,提高使用效率。即能够实现总硬件资源占用降低了,而每个业务得到的服务反而更有充分的资源保证了。 网络安全:

数据中心虚拟化为何离不开大二层网络技术

数据中心虚拟化为何离不开大二层网络技术? 一.为什么需要大二层? 1. 虚拟化对数据中心提出的挑战 传统的三层数据中心架构结构的设计是为了应付服务客户端-服务器应用程序的纵贯式大流量,同时使网络管理员能够对流量流进行管理。工程师在这些架构中采用生成树协议(STP)来优化客户端到服务器的路径和支持连接冗余。 虚拟化从根本上改变了数据中心网络架构的需求。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虚拟化引入了虚拟机动态迁移技术。从而要求网络支持大范围的二层域。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三层网络统治数据中心网络的局面。 2. 虚拟机迁移与数据中心二层网络的变化 在传统的数据中心服务器区网络设计中,通常将二层网络的范围限制在网络接入层以下,避免出现大范围的二层广播域。 如图1所示,由于传统的数据中心服务器利用率太低,平均只有10%~15%,浪费了大量的电力能源和机房资源。虚拟化技术能够有效地提高服务器的利用率,降低能源消耗,降低客户的运维成本,所以虚拟化技术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但是,虚拟化给数据中心带来的不仅是服务器利用率的提高,还有网络架构的变化。具体的来说,虚拟化技术的一项伴生技术—虚拟机动态迁移(如VMware的VMotion)在数据中心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简单来说,虚拟机迁移技术可以使数据中心的计算资源得到灵活的调配,进一步提高虚拟机资源的利用率。但是虚拟机迁移要求虚拟机迁移前后的IP和MAC地址不变,这就需要虚拟机迁移前后的网络处于同一个二层域内部。由于客户要求虚拟机迁移的范围越来越大,甚至是跨越不同地域、不同机房之间的迁移,所以使得数据中心二层网络的范围越来越大,甚至出现了专业的大二层网络这一新领域专题。 3. 传统网络的二层为什么大不起来? 在数据中心网络中,“区域”对应VLAN的划分。相同VLAN内的终端属于同一广播域,具有一致的VLAN-ID,二层连通;不同VLAN内的终端需要通过网关互相访问,二层隔离,三层连通。传统的数据中心设计,区域和VLAN的划分粒度是比较细的,这主要取决于“需求”和“网络规模”。 传统的数据中心主要是依据功能进行区域划分,例如WEB、APP、DB,办公区、业务区、内联区、外联区等等。不同区域之间通过网关和安全设备互访,保证不同区域的可靠性、安全性。同时,不同区域由于具有不同的功能,因此需要相互访问数据时,只要终端之间能够通信即可,并不一定要求通信双方处于同一VLAN或二层网络。 传统的数据中心网络技术, STP是二层网络中非常重要的一种协议。用户构建网络时,为了保证可靠性,通常会采用冗余设备和冗余链路,这样就不可避免的形成环路。而二层网

云计算数据中心网络虚拟化技术

云计算数据中心网络虚拟化技术 Network1:VM 本地互访网络,边界是Access Switch ,包括物理服务器本机VM 互访和跨Access Switch 的不同物理服务器VM 互访两个层面。 Network2:Ethernet 与FC 融合,就是FCoE ,边界仍然是Access Switch 。 Network3:跨核心层服务器互访网络,边界是Access Switch 与Core Switch 。 Network4:数据中心跨站点二层网络,边界是Core Switch 。 Network5:数据中心外部网络,边界是Core Switch 与ISP IP 网络。 在大规模数据中心部署虚拟化计算和虚拟化存储以后,对网络产生了新的需求。 1) 虚拟机(VM)之间的互通,在DC 内部和DC 间任 意互通、迁移和扩展资源。 2) 更多的接口,更多的带宽,至少按照一万个万兆端口容量构建资源池。 3) 二层网络规模扩大,保证业务与底层硬件的透 明和随需部署。 4) 数据中心站点间二层互联,DC 资源整合,地域 无差别,构建真正的大云。 5) 服务器前后端网络融合,DC 内部网络整合。 李 明 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杭州 100052 摘 要 云计算带来的超大规模数据中心建设,对数据中心网络提出了新的需求,网络虚拟化技术是解决这些新需求的有效手段,通过系统论述数据中心网络虚拟化技术中涉及的控制平面虚拟化技术和数据平面虚拟化技术,分析了业界主要厂商的技术实现和新的虚拟化标准协议的技术原理,为数据中心网络虚拟化技术的发展提出了一个较为清晰的演进路径。 关键词 云计算;数据中心;网络虚拟化技术 云计算最重要的技术实现就是虚拟化技术,计算虚拟化商用的解决方案得到了较成熟的应用,而存储虚拟化已经在SAN 上实现得很好了,在网络虚拟化技术方面,业界主流厂商都提出了自己的解决方案,本文分析了数据中心中网络虚拟化的实现相关技术和发展思路。 最早的网络虚拟化技术代表是交换机集群Cluster 技术,多以盒式小交换机为主,当前数据中心里面已经很少见了。而新技术则主要分为两个方向,控制平面虚拟化与数据平面虚拟化。在探讨网络虚拟化技术之前,先定义一下云计算数据中心各种网络类型,数据中心网络流量的根本出发点是Server ,结合云计算最适合的核心-接入二层网络结构,各种网络分类如图1所示。 Client Network5 Network4 Network3 Network2Network Core Layer Access Layer Physical Server(PS) VM/PS VM VM VM/PS DC Sitel DC Site2 图1 网络分类

数据中心IRF2虚拟化网络架构与应用

数据中心IRF2虚拟化网络架构与应用 文/刘新民 网络已经成为企业IT运行的基石,随着IT业务的不断发展,企业的基础网络架构也不断调整和演化,以支持上层不断变化的应用要求。 在传统数据中心网络的性能、安全、永续基础上,随着企业IT应用的展开,业务类型快速增长,运行模式不断变化,基础网络需要不断变化结构、不断扩展以适应这些变化,这给运维带来极大压力。传统的网络规划设计依据高可靠思路,形成了冗余复杂的网状网结构,如图1所示。 图1 企业数据中心IT基础架构网状网 结构化网状网的物理拓扑在保持高可靠、故障容错、提升性能上有着极好的优势,是通用设计规则。这样一种依赖于纯物理冗余拓扑的架构,在实际的运行维护中却同时也承担了极其繁冗的工作量。 多环的二层接入、Full Mesh的路由互联,网络中各种链路状态变化、节点运行故障都会引起预先规划配置状态的变迁,带来运维诊断的复杂性;而应用的扩容、迁移对网络涉及更多的改造,复杂的网络环境下甚至可能影响无关业务系统的正常运行。 因此,传统网络技术在支撑业务发展的同时,对运维人员提出的挑战是越来越严峻的。 随着上层应用不断发展,虚拟化技术、大规模集群技术广泛应用到企业IT中,作为底层基础架构的网络,也进入新一轮技术革新时期。H3C IRF2以极大简化网络逻辑架构、整合物理节点、支撑上层应用快速变化为目标,实现IT网络运行的简捷化,改变了传统网络规划与设计的繁冗规则。 1. 数据中心的应用架构与服务器网络 对于上层应用系统而言,当前主流的业务架构主要基于C/S与B/S架构,从部署上,展现为多层架构的方式,如图2所示,常见应用两层、三层、四层的部署方式都有,依赖于服务器处理能力、业务要求和性能、

应用虚拟化解决方案

应用虚拟化解决方案 篇一:XXXX应用虚拟化解决方案 XXXX 统一接入平台项目 解决方案建议书 XX/9/21 第1章 第2章 第3章 概述................................................. ................................................... ..... 4 项目背景和目的................................................. .................................... 4 项目需求................................................. (5) 功能需求................................................. (5) 技术需

求................................................. (5) 实施要求................................................. (6) 其他要求................................................. (7) 解决方案及对应项目需求的实现................................................. ........ 8 对应功能需求的实现................................................. .......................... 10 集中管理 ................................................ .............................................. 10 应用发布 ................................................ .............................................. 10 存储隔离 ................................................ .. (11)

虚拟化优缺点

1 引言 随着网络维护管理模式由分散式粗放型向集中式精细化管理模式迈进,铁通公司提出了“强化支撑能力,加强网络集中化管理,在集中化维护管理的基础上,逐步实现核心机房的联合值守和非核心机房的无人值守”的目标。 如何在有限的资金投资的前提下实现网管集中的目标,同时满足降低网络维护成本,达到维护出效率,节能减排的指标要求,是我们在网管集中工作中重点关注和努力的方向。由于铁通陕西分公司部分网管未搭建统一的集中化平台,制约了网管集中及维护管理模式集中化推进工作的整体实施,通过搭建虚拟化平台,实现了网管集中化维护管理的要求。 2 现有网管集中技术的缺陷及弊端 2.1技术落后、效率低下 既有网管接入方式主要采取将放置在机柜中的几十台工作站终端逐个接人KVM,通过KVM终端盒接入显示器,通过显示器进行切换分别进入不同的工作站终端进行维护操作。 从以下流程中可以看到。运维人员在处理一个区域的告警信息时无法看到其他区域的告警信息,只有在处理完这个区域的告警信息后才能处理下一个区域的信息,那么排在后面检查的区域告警往往得不到及时的处理,且随着业务系统的增加,维护人员需要管理的系统越来越多,这种轮询检查的方式将越来越成为制约维护效率提升的瓶颈。 2.2网管终端设备数量多维护成本居高不下。 几十台网管终端占据机房机柜资源,大量的终端清扫、部件维护和更换等在增加维护人员工作量的同时也增加了维护成本。同时新增系统时需增加网管终端

及机柜,受机房条件制约性很大。不算人工工作量,仅终端维修费支出每年平均在6.8万元。 2.3带来耗电量及运营成本的增加 从维护成本支出上计算,每台工作站终端按250W 能耗计算,在不考虑空调等耗电量的情况下,每年需要消耗近20万度电。 2.4系统架构分散使得管理难度、网管系统安全隐患增大。 由于系统架构分散,无备用终端,一旦故障,不能得到及时修复,对网络正常运行形成潜在威胁。 3 虚拟机技术介绍 计算机虚拟技术是指计算元件在虚拟的基础上而不是真实的基础上运行。虚拟化技术可以扩大硬件的容量,简化软件的重新配置过程。允许用户在一台服务器上同时运行多个操作系统,并且应用程序都可以在相互独立的空间内运行而互不影响,从而显著提高计算机的工作效率。虚拟化能在虚拟机技术(Virtual Machine Monitor)中,不再对底层的硬件资源进行划分,而是部署一个统一的Host系统。 在Host系统上,加装了Virtual Machine Monitor,虚拟层作为应用级别的软件而存在,不涉及操作系统内核。虚拟层会给每个虚拟机模拟一套独立的硬件设备。包含CPU、内存、主板、显卡、网卡等硬件资源,在其上安装所谓的Guest操作系统。最终用户的应用程序,运行在Guest操作系统中。 虚拟可支持实现物理资源和资源池的动态共享,提高资源利用率,特别是针对那些平均需求远低于需要为其提供专用资源的不同负载。这种虚拟机运行的方式主要有以下优势。

网络虚拟化技术要点及实践

网络虚拟化技术要点及实践 作者简介:余伟明王燕伟朱旭明 摘要:云计算网络作为云计算基础架构和服务提供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满足更高的要求。本文首先给出网络的重要性,之后从数据中心网络、跨数据中心网络分析了主要技术要点,同时说明广东联通在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关注要点。 关键词:云计算、虚拟化、虚拟化网络、数据中心 1前言 云计算技术是IT行业的一场技术革命,已经成为了IT行业未来发展的方向,这种趋势使得IT基础架构的运营专业化程度不断集中和提高,从而对基础架构层面,特别是网络层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虚拟化的计算资源和存储资源最终都需要通过网络为用户所用。如何让云平台中各种业务系统尽可能安全的使用云平台网络,如何让业务便利的接入和使用云计算服务,以及通过网络满足数据中心间的数据传输和配置迁移,如何通过虚拟化技术提高网络的利用率,并让网络具有灵活的可扩展性和可管理性,这些都是云计算网络研究的重点。 随着增值业务系统的发展,原有传统数据中心存在资源利用率低、维护成本高、电力消耗严重等诸多弊端。由此广东联通开展了以构建云计算平台实现动态基础架构的数据中心,通过虚拟化手段进行物理资源的共享,节约单一系统的使用成本。本文着重介绍一下广东联通在搭建云计算网络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以及进行的思考。 2云计算的网络层次 云平台的基础架构主要包含计算(服务器)、网络以及存储。对于网络,从云平台整个网络架构上来说,可以分为三个层面,数据中心网络、跨数据中心网络以及云接入网络,如图1所示。

图1 云计算中的网络层次 数据中心网络包括连接服务器、存储以及四到七层各类服务器(如防火墙、负载均衡、应用服务器、IDS/IPS等)的数据中心局域网,以及边缘虚拟网络,即主机虚拟化之后,虚拟机之间的多虚拟网络交换网络,包括分布式虚拟交换机、虚拟桥接和 I/O 虚拟化等; 跨数据中心网络主要用于不同数据中心间的网络连接,实现数据中心间的数据备份、配置迁移、多数据中心间的资源优化以及多数据中心混合业务提供等; 接入网络用于数据中心与终端用户互联,为公众用户或企业用户提供云计算服务。 本文着重介绍数据中心网络以及跨数据中心网络两个层次的技术特点以及部署方式。 2.1数据中心网络 数据中心是整个云计算平台的核心,数据中心是利用虚拟化技术将物理资源进行整合,进而实现增强服务能力;通过动态资源分配及调度,提高资源利用率和服务可靠性;通过提供自服务能力,降低运维成本;通过有效的安全机制和可靠性机制,满足自由业务系统和合作运营系统以及地方业务系统的安全需求。由于云计算技术的逐步发展,使得传统的数据中心网络已经不能满足新一代数据中心网络高速、扁平、虚拟化的要求。 首先,目前传统的数据中心由于多种技术和业务之间的孤立性,使得数据中心网络结构复杂,存在相对独立的三张网,包括数据网、存储网和高性能计算网,和多个对外I/O接口。数据中心的前端访问接口通常采用以太网进行互联而成,构成高速的数据网络;数据中心后端的存储则多采用NAS、FC SAN 等接口;服务器的并行计算和高性能计算则需要低延迟接口和架构。由于以上这些问题,导致了服务器之间存在操作系统和上层软件异构、接口与数据格式不统一; 其次,数据中心内网络传输效率低。由于云计算技术的使用,使得虚拟数据中心中业务的集中度、 服务的客户数量远超过传统的数据中心,因此需要对网络的高带宽、低拥塞提出更高的要求。一方面,

华为交换机虚拟化解决方案

华为交换机虚拟化(CSS) 解决方案 陕西西华科创软件技术有限公司 2016年4月1

目录 一、概述 (3) 二、当前网络架构的问题 (3) 三、虚拟化的优点 (4) 四、组建方式 (5) 三、集群卡方式集群线缆的连接 (5) 四、业务口方式的线缆连接 (6) 五、集群建立 (7) 1. 集群的管理和维护 (8) 2. 配置文件的备份与恢复 (8) 3. 单框配置继承的说明 (8) 4. 集群分裂 (8) 5. 双主检测 (9) 六、产品介绍 (10) 1.产品型号和外观: (14) 2.解决方案应用 (20)

一、概述 介绍 虚拟化技术是当前企业IT技术领域的关注焦点,采用虚拟化来优化IT架构,提升IT 系统运行效率是当前技术发展的方向。 对于服务器或应用的虚拟化架构,IT行业相对比较熟悉:在服务器上采用虚拟化软件运行多台虚拟机(VM---Virtual Machine),以提升物理资源利用效率,可视为1:N的虚拟化;另一方面,将多台物理服务器整合起来,对外提供更为强大的处理性能(如负载均衡集群),可视为N:1的虚拟化。 对于基础网络来说,虚拟化技术也有相同的体现:在一套物理网络上采用VPN或VRF 技术划分出多个相互隔离的逻辑网络,是1:N的虚拟化;将多个物理网络设备整合成一台逻辑设备,简化网络架构,是N:1虚拟化。华为虚拟化技术CSS属于N:1整合型虚拟化技术范畴。CSS是Cluster Switch System的简称,又被称为集群交换机系统(简称为CSS),是将2台交换机通过特定的集群线缆链接起来,对外呈现为一台逻辑交换机,用以提升网络的可靠性及转发能力。 二、当前网络架构的问题 网络是支撑企业IT正常运营和发展的基础动脉,因此网络的正常运行对企业提供上层业务持续性访问至关重要。在传统网络规划与设计中,为保证网络的可靠性、故障自愈性,均需要考虑各种冗余设计,如网络冗余节点、冗余链路等。 图1 传统冗余网络架构 为解决冗余网络设计中的环路问题,在网络规划与部署中需提供复杂的协议组合设计,如生成树协议STP(Spanning Tree Protocol)与第一跳冗余网关协议(FHGR: First Hop Redundant Gateway ,VRRP)的配合,图1所示。 此种网络方案基于标准化技术实现,应用非常广泛,但是由于网络发生故障时环路状态难以控制和定位,同时如果配置不当易引起广播风暴影响整个网络业务。而且,随着IT规模扩展,网络架构越来越复杂,不仅难于支撑上层应用的长远发展,同时带来网络运维过程中更多的问题,导致基础网络难以持续升级的尴尬局面。

无线网络虚拟化架构与关键技术

无线网络虚拟化架构与关键技术 摘要:提出采用集中式和分布式的动态频谱管理技术来提升频谱资源利用效率,解决无线网络虚拟化中频谱资源难以高效分配与不易管理难题;认为为了构建一个稳定、灵活和开放的无线网络虚拟化架构,需要从虚拟网络的隔离、信令优化设计、通用接口设计、用户移动性管理等方面开展研究。 关键词:无线网络虚拟化;资源虚拟化;动态频谱管理 云计算和计算机虚拟化已经成为推动IT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之一。网络虚拟化的提出将路由和交换功能虚拟化,用户可以根据各自需求传输业务,而无须考虑端到端过程中每一跳是如何建立连接的[1-2]。随着多种无线通信技术日益成熟和多样化移动服务大量涌现,未来无线网络呈现出密集部署、多样业务、异构网络并存的多样化形态。在复杂网络环境下,多种无线网络技术的兼容性、用户对不同无线接入网络的选择、异构网间切换等问题,是无线网络发展面临的新挑战。 无线网络虚拟化技术的提出为异构无线网络提供了一种有效管理方式,通过对网络资源的抽象和统一表征、资源

共享和高效复用,实现异构无线网络的共存与融合。无线网络虚拟化可使复杂多样的网络管控功能从硬件中解耦出来,抽取到上层做统一协调和管理,从而降低网络管理成本,提升网络管控效率。集中化控制使得没有无线网络基础设施的服务提供商也可以为用户提供差异化的服务。然而,无线网络虚拟化技术在实际应用中仍然面临以下难题:首先,无线网络资源既包含物理资源(如网络基础设施),也包含频谱资源,而且频谱资源在频域上跨度大,从几十赫兹到百兆赫兹甚至吉赫兹,不同频率频谱资源的传播特性存在较大差异,其中还包括授权频段和非授权频段。无线网络拓扑形态呈现出动态变化、多样化的特征,如自组织网络、蜂窝网络等。其次,无线网络性能还受到网络内和网络间的干扰影响。不同制式无线网络的通信协议标准的设计存在差异化,硬件设备功能不同,将导致不同网络资源的使用方式存在差异,异构无线网络融合困难。因此,无线网络虚拟化架构、虚拟化控制方式以及资源虚拟化管理等方面将是实现无线网络 虚拟化所需关注的热点和难点。 本文首先针对3GPP国际标准化组织提出的虚拟化架构进行分析;其次,研究无线网络资源虚拟化和资源管理方法;进一步,研究并分析了典型无线网络虚拟化技术和实现方式。最后,简要分析了未来无线网络虚拟化面临的挑战。 1 无线网络虚拟化架构

华为数据中心虚拟化解决方案

1项目技术方案 对于XXX项目中众多应用系统,采用华为FusionSphere虚拟化技术,将上述部分应用服务部署到虚拟化化的高性能物理服务器上,达到高可靠、自动化运维的目标。众多物理服务器虚拟化成计算资源池(集群),保障虚拟化平台的业务在出现计划外和计划内停机的情况下能够持续运行。本项目采用华为FusionSphere虚拟化计算技术实现, 通过云平台HA、热迁移功能,能够有效减少设备故障时间,确保核心业务的连续性,避免传统IT,单点故障导致的业务不可用。 易实现物理设备、虚拟设备、应用系统的集中监控、管理维护自动化与动态化。 便于业务的快速发放, 缩短业务上线周期,高度灵活性与可扩充性、提高管理维护效率。 利用云计算技术可自动化并简化资源调配,实现分布式动态资源优化,智能地根据应用负载进行资源的弹性伸缩,从而大大提升系统的运作效率,使IT 资源与业务 优先事务能够更好地协调。 在数据存储方面,通过共享的SAN存储架构,可以最大化的发挥虚拟架构的优势; 提供虚拟机的HA、虚拟机热迁移、存储热迁移技术提高系统的可靠性;提供虚拟 机快照备份技术(HyperDP)等,而且为以后的数据备份容灾提供扩展性和打下基础。 云平台:采用华为FusionSphere云平台,提供高可用性的弹性虚拟机,保障业务系统的连续性与虚拟机的安全隔离。 备份系统:采用华为FusionSphere HyperDP备份节点建立完整的数据保护系统。整个备份云可实现集中管理,负载均衡。 数据中心包含云管理、计算资源池、存储资源池,备份系统为可选。 Figure图1 单数据中心方案拓扑

XXX 应用系统集群 Exchange Sharepoint 终端终端 业务网络 管理网络 存储网络 网络连线防火墙 防火墙 XXX 项目数据中心架构分为: 接入控制:用于对终端的接入访问进行有效控制,包括接入网关,防火墙等设备。接入控制设备不是解决方案所必须的组成部分,可以根据客户的实际需求进行裁减。 虚拟化资源池:通过在计算服务器上安装虚拟化平台软件,然后在其上创建虚拟机。存储用于向虚拟机提供系统盘、数据盘等存储资源。 资源管理:云资源管理及调度,主要是对各种云物理资源和虚拟资源进行管理。创建虚拟机时,为虚拟机分配相应的虚拟资源。包括云管理服务器、集群管理服务器、安装服务器

horizon view桌面虚拟化解决方案

桌面虚拟化解决方案 目录 一、需求分析 (2) 二、Vmware View桌面虚拟化解决方案 (2) 三、瘦客户机优点 (6) 四、配置选型: (6) 五、案例介绍――-特鼎金属工业(昆山)有限公司 (7) 1.需求概述: (7) 2.方案概述: (8) 3.方案拓扑图: (8) 六、飞鸟优势 (9) 1.发展历程 (9) 2.公司资质 (9) 3.典型客户 (10) 4.实验室 (10)

一、需求分析 此次项目需求客户端预计在30个左右 客户端设计要求服务器能对客户端提供高可用、持续的桌面应用服务 桌面应满足日常的办公,满足AUTOCAD软件需求 方案要求能够对数据安全提供有效的保护保护。 二、Vmware View桌面虚拟化解决方案 ? 2.1方案优点 VMware View桌面虚拟化构建基于服务器的桌面解决方案,不仅可以解决PC桌面面临的各种难题,还能优化可用性、可管理性、总体拥有成本和灵活性。借助View桌面虚拟化,在使用VMware ESX软件虚拟化的服务器上运行的虚拟机中,可以构建完整的桌面环境-操作系统、应用程序和配置。管理员可使用VMware vCenter集中管理环境中的所有虚拟机。最终用户可使用远程显示软件,从PC或瘦客户端(Thin Client)访问其桌面环境。 利用VMware ESX 的功能和vCenter Server 的管理功能,View桌面虚拟化实现了标准化的虚拟硬件,并为物理VMware ESX 主机硬件提供了严格筛选的硬件兼容性列表(HCL),有效减少了设备驱动程序不兼容的问题。借助VMware ESX 可扩展的CPU 调度功能以及VMware Distributed Resource Scheduler (DRS) 的多主机平衡功能,性能波动现象也明显减少。VMware ESX 可以直接暂停并重新调度虚拟机,而无需考虑客户操作系统内部的线程活动。这使得资源共享更加确定,可显著改善用户在View桌面虚拟化环境中的体验。 与基于Terminal Server 的集中式计算不同,View桌面虚拟化可为每位用户提供一个独立的虚拟机来进行桌面计算。单独运行Citrix、Terminal Server 或任何多用户操作系统都算不上View桌面虚拟化。通过为每位用户提供自己的操作系统,View桌面虚拟化提供了企业部署集中式桌面所需的稳定性和性能管理功能。 VMware View是一个企业级桌面虚拟化解决方案,它与VMware vSphere 5协同工作,可提供一个完整的端到端View桌面虚拟化解决方案,此解决方案不仅能增强控制能力和可管理性,简化虚拟桌面的管理、调配和部署;还可以提供令用户备感亲切的桌面体验,用户能够通过View Manager安全而方便地访问虚拟桌面,升级和修补工作都从单个控制台集中进行,因此可以有效地管理数百甚至数千个桌面,从而节约时间和资源。数据、信息和知识财产将保留在数据中心内。该方案具有下列优势: 集控制能力和可管理性于一身 由于桌面在数据中心运行,因此管理员可以更轻松地对其进行部署、管理和维护。 令最终用户备感亲切的体验 用户可以灵活访问与普通PC 桌面功能相同的个性化虚拟桌面。 集成VMware vSphere 5 View桌面虚拟化集成了VMware vSphere 5 的备份、故障切换和灾难恢复功能,并将这些优势扩展到桌面。 降低总体拥有成本(TCO) View桌面虚拟化可以降低管理和能源成本并延长终端的使用寿命,因而可以实现较低的总体拥有成本。

网络虚拟化技术VSS_ IRF_ CSS_ VSU比较

网络虚拟化技术:VSS、IRF2和CSS解析 思科虚拟交换系统VSS 随着云计算的高速发展,虚拟化应用成为了近几年在企业级环境下广泛实施的技术,而除了服务器/存储虚拟化之外,在2012年SDN(软件定义网络)和OpenFlow大潮的进一步推动下,网络虚拟化又再度成为热点。不过谈到网络虚拟化,其实早在2009年,各大网络设备厂商就已相继推出了自家的虚拟化解决方案,并已服务于网络应用的各个层面和各个方面。而今天,我们就和大家一起来回顾一下这些主流的网络虚拟化技术。 思科虚拟交换系统VSS

思科虚拟交换系统VSS就是一种典型的网络虚拟化技术,它可以实现将多台思科交换机虚拟成单台交换机,使设备可用的端口数量、转发能力、性能规格都倍增。例如,它可将两台物理的Cisco catalyst 6500系列交换机整合成为一台单一逻辑上的虚拟交换机,从而可将系统带宽容量扩展到1.4Tbps。 思科虚拟交换系统VSS 而想要启用VSS技术,还需要通过一条特殊的链路来绑定两个机架成为一个虚拟的交换系统,这个特殊的链路称之为虚拟交换机链路(Virtual Switch Link,即VSL)。VSL承载特殊的控制信息并使用一个头部封装每个数据帧穿过这条链路。

虚拟交换机链路VSL 在VSS之中,其中一个机箱指定为活跃交换机,另一台被指定为备份交换机。 而所有的控制层面的功能,包括管理(SNMP,Telnet,SSH等),二层协议(BPDU,PDUs,LACP等),三层协议(路由协议等),以及软件数据等,都是由 活跃交换机的引擎进行管理。 此外,VSS技术还使用机箱间NSF/SSO作为两台机箱间的主要高可用性机制,当一个虚拟交换机成员发生故障时,网络中无需进行协议重收敛,接入层或核 心层交换机将继续转发流量,因为它们只会检测出EtherChannel捆绑中有一个链路故障。而在传统模式中,一台交换机发生故障就会导致STP/HSRP和路由 协议等多个控制协议进行收敛,相比之下,VSS将多台设备虚拟化成一台设备,协议需要计算量则大为减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