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科学下学期期末复习提纲 人教版

六年级科学下学期期末复习提纲 人教版
六年级科学下学期期末复习提纲 人教版

六年级科学下学期期末复习提纲

微小的世界

一、填空

1.放大镜是我们在科学学习中经常用到的观察工具,也叫(凸透镜),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中间厚边缘薄)(凸起),只要具有放大镜片透明、中间较厚的结构(比如加满水后的烧杯、烧瓶等),就具有同样的(放大)功能。

2.两个(凸透镜)组合起来可以使物体的(图像放得更大)。

3.凸透镜具有(放大)、(聚光)、(成像)三个作用。凸透镜能把火柴点燃,是利用了凸透镜的(聚光)作用;凸远镜能使我们看清微小的物体,是利用了它的(放大)作用。

4、苍蝇的眼睛是(复眼);蟋蟀的耳朵在(足的内侧);蝴蝶翅膀上布满的彩色小鳞片是(扁平的细毛)。

5.科学研究表明昆虫头上的(触角)就是它们的(“鼻子”),能分辨各种气味。比人的鼻子灵敏得多。

6.像(食盐)、白糖这样的颗粒都是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人们把这样的固体叫做(晶体)。

7、自然界中的(大部分)固体物质都是(晶体)或由晶体组成的。晶体的形状多种多样,但都很有规则。

8、许多岩石是由(矿物晶体)集合而成的。花岗岩中有(长石、云母、石英)等矿物的晶体。9.(显微镜)的发明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大飞跃,把人类带入了一个(微观世界),为了看到更小的物体,人们又研制出(电子显微镜)和(扫描隧道显微镜),电子显微镜可把物体放大到200万倍。

10.荷兰生物学家(列文虎克)制成世界上最早的可放大近300倍的(显微镜),发现了(微生物)。

11、一个凸透镜的放大倍数是(有限的)。

12.我们观察到的洋葱表皮上的一个个小房间似的结构,是洋葱的(细胞)。用显微镜观察叶的表皮会看到叶细胞中的(叶绿体),还会看到叶表皮上的(气孔)。

13.生物体都是由(细胞)组成的,第一个发现和提出这个名称的人是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胡克)。他最早在显微镜下发现了生物的(细胞)结构。

14.(细胞)是生物最基本的结构单位,也是生物体最基本的(功能单位)。生物的呼吸、消化、排泄、生长、发育、繁殖、遗传等生命活动都是通过细胞进行的。

15.(细胞学说)的建立被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

16.在水中生活着很多形态各异的(微生物),如草履虫、变形虫、喇叭虫、眼虫、团藻等。

17.微生物是生物,具有同(其他生物)一样的特征。

18. 放大镜和显微镜的发明,让我们看到了(微生物、细胞)。

19.人类探索微小世界的成果,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人类生活的改善。如:(1)利用显微镜发现(细胞、病毒),抵抗制服疾病;(2)克隆生物;(3)利用生物酿酒、发面、制作酱油、醋、奶等;(4)利用(微生物)处理垃圾和污水。

20. .放大镜的放大倍数与(镜片的凸度)有关。放大镜的(凸起程度)越大,放大的倍数也越大。

物质的变化

1.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物质是(变化)的。一些物质的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另—些变化(没有产生新物质) 。

2.物质的变化有快有慢,有些变化只改变了物质的(状态)、(形状)、(大小)等,没有产生新的不同于原来的物质,我们把这类变化称为(物理变化);有些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我们把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称为(化学变化)。

3.物质变化可以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它们的区别在于(是不是产生了新的物质)。4.一些物质在变化的过程中,既会发生(化学变化)又发生(物理变化),如蜡烛燃烧、白糖加热时融化变色。

5.米饭、淀粉遇到碘酒,铁钉生锈,发生了(化学)变化,(改变了颜色)。蜡烛燃烧发生了(化学)变化,并(发光发热)。

6。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发生了化学变化,产生了(二氧化碳)气体。(二氧化碳)是具有特殊性质的一种气体。能使燃烧着的火焰熄灭。硫酸铜溶液与铁钉的反应;也是化学变化,并产生了(沉淀物)。

7.(淀粉)与(碘酒)会发生化学变化,生成的新物质是(蓝紫色)的,利用这一特性可以检验食物中是否有(淀粉)。

8.铁生锈是一种(化学反应),(铁锈)是一种不同于(铁)的新物质。

9.铁生锈的原因与(水和空气)有关。铁生锈的快慢与(水的多少)有关。

10.把铁与(水、空气)隔绝开是防止(铁生锈)的好方法,如(刷油漆)、(电镀)等。11.(化学反应)会伴随各种现象,如:(改变颜色)、(发光发热)、(产生沉淀物)、(产生气体),根据这些现象可以初步判断物质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

12.物质的变化与人类的生产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人类进行的所有的生产活动和人类的生活,都利用了(物质的变化)。

13、咀嚼米饭会感觉到甜,这是因为(米饭中有一种叫淀粉的东西,在我们的咀嚼过程中发生了变化,变得有甜味了)。

14.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过程中一定发生了(物理变化)。

宇宙

1.(月球)是距离地球最近的星球,是地球的(卫星)。月球围绕地球(逆时针)方向运行。月球的直径约是地球的(1/4),质量约是地球的(1/80),体积约是地球的(1/49),月球引力大约是地球的(1/6)。

2.1969年7月,(美国)的(阿波罗11号)载人飞船成功地在月球上着陆,(阿姆斯特朗)留下人类在月球上的第一个足迹。

3.月球在(圆缺变化)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形状)叫做(月相)。月相在(—个月)的不同时期有

不同的(形状)。

4.月相变化是(月球)围绕(地球)公转过程中形成的,变化是有一定规律的。农历上半月(由亏到圆),下半月再(由圆到亏)。

5.月球是一个(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我们看到的月光是它(反射)太阳的光,月相实际上就是人们从地球上看到的(月球被太阳照亮的部分)。由于观察的角度不同,所以看到的月相(亮面大小)、(方向)也就不同。

6.(环形山)是月球地形的主要特征.环形山的形成与许多因素有关,目前公认的观点认为(陨石撞击)是主要原因。

7.(月球)运行到(太阳)和(地球)中间,三者在一条直线上,地球处于月影中时,因(月球)挡住了太阳照射到地球上的光形成(日食),日食分为(日全食)(日偏食)(日环食);而(月食)则是月球运行到地球的影子中,三者在一条直线上,(地球)挡住了太阳射向月球的光。

8.以(太阳)为中心,包括围绕它转动的(八大行星)及其卫星、(矮行星),(小天体)包括小行星、流星、彗星等组成的天体系统叫做(太阳系)。

9.太阳系里有八大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10.太阳是太阳系里唯一(发光)的(恒星)。太阳的直径140万千米。

11、 (大熊星座)的明显标志就是我们熟悉的、由七颗亮星组成的(北斗七星)。在北部天空的小熊座上有著名的(北极星)

12.夏季天空中有许多亮星,其中的三颗亮星(天津四)(织女星)(牛郎星)构成了一个巨大的三角形,人们称之为“夏季大三角”。它们分别属于(天鹅座)、(天琴座)、(天鹰座)。13.宇宙空间分布着大小不同的(天体系统)。宇宙是(运动变化)的,(是不断膨胀)的,组成宇宙的(天体)也是运动变化着的。

14.太阳系和众多的恒星一起组成的一个(恒星集团),被人们称为(银河系)。

15.银河系大约由(1000亿—2000亿)颗恒星组成,直径有(10万光年)。银河系还不是宇宙的全部,类似银河系一样的星系还有100亿个,人们把它们统称为(河外星系)。

16.光的传播速度是(每秒钟30万千米),光年就是光在(一年)中所走的距离,它是用来计量恒星间(距离)的单位。

17. 人们把看起来相互之间距离保持不变星星分成一群,划分成不同的(区域),根据其形态想象成(人)、(动物)或(其他物体)的形状,并给它们命名,天空中这些被人们分成的区域就称为(星座)。

18.我国是世界上公认的(火箭)发源地。早在距今1700多年前的(三国时代)的古籍上就出现了 (“火箭”)的名称。

19.我国的航天技术在世界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载人飞船(“神舟”五号)、(“神舟”六号)(“神舟”七号)圆了中国人的飞天梦想:现在(“嫦娥”一号探月卫星)又发射成功;不久的将来,我国宇航员还将(登月考察)。

20、宇宙中每时每刻都有许多恒星诞生,同时也有许多恒星消亡,恒星都在不停地(高速运动)。有些恒星自身还有节奏地(膨胀和收缩),有些恒星还不断地(向外抛射物质)……我

们的宇宙是一个(充满活力)的宇宙。

环境和我们

1.(阳光)、(空气)、(水)、(土壤)、(岩石)、(植物)、(动物)等构成了我们周围的环境。

2.目前处理垃圾的方法有(填埋)、(焚烧)等,但填埋、焚烧的方法还是会影响环境。

3.焚烧垃圾的优点;(占地小)、避免(污染地下水)、产生的热量可用来(发电);缺点:不仅会消耗(大量电能)、留下(残余物),还会造成(二次污染)。

4.(设计合理)的(垃圾填埋场)能有效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填埋场在填满垃圾以后,可以在上面修建公园、体育场,但是不能用来建筑房屋和种植庄稼。

5.(减少垃圾的数量)是从源头解决垃圾问题的办法,常用的方法是(减少丢弃)和(重新使用)。重新使用是减少垃圾的重要方法。

6.(过度包装)会造成资源浪费而且产生大量垃圾。垃圾中的一些原材料可以重新回收利用,包括 (纸、金属、塑料、玻璃)等.这样可以(减少垃圾、节约资源)。

7.要有效地回收垃圾,必须改变(垃圾混装)的习惯,对生活垃圾进行(分类)和(分装)。垃圾分类、分装便于垃圾(回收利用)和对一些(有毒垃圾)的处理。

8.(堆肥法)可以有效减少垃圾并形成肥料。

9.减少固体垃圾的科学方法是(减少丢弃)、(重新使用)和(回收利用)。

10.日常生活中以下垃圾是可以减少的:(1)双面打印可以节约纸张 (2)自带喝水杯外出,少买瓶装饮料 (3)尽量少用或不用一次性用品,以减少纸和塑料的丢弃……

11.(淡水)是我们人类和其他生物生存的必需品,(淡水资源)很紧缺。

12.由于(人口迅速增长)、(环境污染)和(全球气候变暖),目前60%的大陆面临淡水资源不足,100多个国家严重缺水,其中最严重的国家达(40多个)。

13.在淡水资源短缺的情况下,水污染更给人类和其他生物造成了威胁。水污染主要是(人类的活动)造成的。

14.水的污染源可能来自(农业的杀虫剂、肥料)等,可能来自(工业的废水、油污)等,可能来自 (家庭的洗涤剂、人的排泄物),也可能来自(动物的尸体)等。

15.淡水在自来水厂中除了(沉淀)和(过滤)之外,还要加入药物进行(灭菌处理) ,这样才能符合我们使用的标准。

16.当前突出的环境问题有(垃圾)、(水污染)、(大气污染)、(白色污染)、(物种灭绝速度加快)等,人类正着力于相应的环境保护行动。

17.(空气)是我们生命中每时每刻都需要的地球资源。(减少废气和废物排放)是控制大气污染最根本的办法。近年来,我国积极推广(“无车日”)活动,以节约能源和保护环境。

18.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有效方法,我国的(九寨沟)、(长白山)、(四川卧龙)等地都建立了自然保护区。

19.许多环境问题是(人类活动)造成的,但人类的活动也能够改善环境。

20.废旧电池是一种需要(谨慎处理)的垃圾。一节1号电池烂在地里,能使1平方米

面积的土壤失去利用价值;一粒纽扣电池可使600吨水无法饮用,相当于一个人一生的饮水量。对自然环境威胁最大的五种物质是铬、镉、铜、铅、汞等5种金属元素,电池里就包含了三种: (汞)、(铅)、(镉)。

21.由于(全球森林的大量破坏)和(海洋环境的恶化),现有的生物物种灭绝速度是自然灭绝速度的(1000倍)。人类(滥捕乱猎)和(过度开发利用),更使得许多生物资源濒临枯竭。22.绝大多数水污染都是由人类的活动引起的,如人类的(生活废水)(工业污水)(石油污染),但是我们通过(沉淀)(过滤)处理后又能重新利用。

23、废水经过有效的处理,就能无害地回归环境了。可以排放到(湖泊、河流和海洋)中,也可以(渗入地下)。

24、污水处理的方法有:(物理方法)(生物方法)(化学方法)。

二、判断

1.在显微镜和放大镜未发明以前,人们只能依靠眼睛观察世界。( √ )

2.我们喝的桶装矿泉水,是经过净化处理的,里面没有微生物。( X )

3.白糖、碱面、雪花都属于晶体。( √ )

4.给铁制品涂上油漆,可以减缓铁生锈的速度。( √ )

5.把点燃的细竹条伸进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的杯中,火焰会马上熄灭。( √ )

6.月相圆缺变化一个周期的时间大约是一个星期。( X )

7.日食总是发生在农历的十五。( X )

8.从不同角度看“北斗七星”的模型,看到的图形都不一样。 ( √ )

9.科学家正在研制太阳能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以减少空气污染。 ( √ )

10.对生活垃圾进行分类和分装,这是科学家的事情,和我们无关。( X )

11.用放大镜可以观察到手上的细菌。( X )

12.蜡烛完全燃烧后会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 )

13.生成气体的变化可能是化学变化。( √ )

14.填埋场在填满垃圾后,可以在上面建公园,种庄稼。( X )

15.水星是自转周期最短的一颗行星。( X )

16.日食和月食有时会出现在同一天。( X )

17.我们吃饭的时候觉得饭有点甜是因为里面有糖。( X )

18.银河实际上是由无数颗星星组成的一条闪亮的光带。( √ )

19.月球的体积是地球的46/1。( X )

20.用眼睛和用放大镜观察书上的照片获得的信息是一样的。( X )

21.苍蝇落在竖直光滑的玻璃上不滑落,而且还能在上面爬行,这是和它脚的构造有关。( √ )

22、微生物对人类都是有害的。( X )

23、米饭是甜的。(米饭本身就是甜的。( X )

米饭通过人们咀嚼后变成了甜的。( √ )

24、小熊座的明显标志就是我们熟悉的,由七颗亮星组成的北斗七星。( X )

25、光年是人们用来计算时间的单位。( X )

26、焚烧是处理垃圾的最好方法。( X )

27、淡水在在自来水厂中只需沉淀、过滤,不用灭菌处理。( X )

28、淀粉遇上碘酒会变蓝,人们常用这个办法来鉴别某种物质是否含有淀粉。( √ )

29、世界是由物质组成的,而有些物质是不会变化的,如石头。( X )

30、世界上公认的火箭发源地是美国。( X )

31、只要把物体放在显微镜下就可以观察。( X )

32、自来水是直接的饮用水,饮用水源受到污染,会直接影响我们的身体健康。( X )

33、我们随便乱扔废电池,也不会对环境造成影响。( X )

三、填图并简答

1、画出日食时太阳、地球、月球三者之间的位置关系图并填空。

(太阳) (月球) (地球)

A、在图中括号内填出对应的球体名称。

B、日食是怎样形成的?

答:当月球运动到太阳和地球中间,如果三者正好处在一条直线上时,月球就会挡住太阳射向地球的光,月球的影子正好落在地球上,在地球上处于影子中的人,只能看到太阳的一部分或全部看不到,于是发生了日食。

2、(1)用箭头符号在图中标出月球的运动方向。

月球围绕地球(逆时针方向)运行。

(2)画图说明月食是怎样形成的?

答:当月球运行到地球的影子中,三者在一条直线上,月球就会进入地球的本影,地球挡住了太阳射向月球的光,就发生了月食。

四、实验操作题

1.探究马铃薯中是否含有淀粉。

探究的方法:(1)、用水果刀将一新鲜的马铃薯切开。(2)、用滴管将碘酒滴到马铃薯的切开面上。(3)、看切开面上是否有蓝色出现,得出结论。

实验结论:淀粉遇碘酒会变成蓝色,所以马铃薯中含有淀粉。

2.研究铁生锈的因素的实验:

实验方法是:1、用三个同样大小的盘子,其中两个分别装上水、菜油。2、把一枚铁钉放在空盘子里与空气接触,另一枚铁钉完全漫没在菜油里,还有一枚铁钉一半放在水里。3、每天观察记录一次。

观察到的现象如下图)

时间第一天第二天第三天第四天

空盘子无变化无变化无变化有点生锈

水盘子水变色生锈锈多了锈更多了

菜油盘无变化无变化无变化无变化

实验结论:铁生锈是空气与水共同作用的结果。

原因分析:空气中含有水蒸汽,水中溶解有空气,放置在空气中和水中的铁钉,都同时受到了空气和水的共同作用,因此,铁生锈是空气与水共同作用的结果。

3、小苏打和白醋混合的实验:

(1)取一只玻璃杯,倒入三匙醋,然后小心地倒入一匙小苏打,我们观察到:产生了大量的气泡。盖上玻璃片,用手触摸玻璃杯外壁,会感觉到凉。

(2)将燃烧的细木条伸进玻璃杯中,火焰会(马上熄灭)。从上面这些现象我们知道小苏打和白醋混合以后发生了(化学变化),产生了一种新物质叫二氧化碳。

4、研究铁生锈的快慢:

放置位置空气中潮湿处水中盐水里和空气中

生锈速度最慢较慢较快最快

我们的结论铁生绣的快慢与水的多少有关系。

5、探究硫酸铜溶液与铁钉的反应:

用镊子夹住铁钉并将其一部分浸入溶液中,我们发现浅蓝色的溶液颜色逐渐变浅,过一会取出铁钉,我们又观察到浸入溶液的铁钉表面有红色物质附着。这是因为硫酸铜和铁发生了置换反应,并产生了一种新的物质。

加热前预测加热中继续加热

白糖白色晶体白糖会熔化白糖熔化了白糖炭化了

实验结论:加热白糖过程中,既发生了物理变化,又发生了化学变化。

五、简答题

1.我们的行为会不会影响环境呢?哪些行为会破坏环境,哪些行为可以保护环境?

答:我们的行为都会影响环境,许多环境问题都是人类活动造成的,但人类的活动也能改善环境。

(1)破坏环境的行为有:乱扔垃圾,造成垃圾成堆;乱砍乱伐,森林遭受破坏:过度放牧,破坏草场;乱排放污染物,污染河流;过度使用汽车,排放温室气体;建立有污染工厂,排放大量污染气体;大量捕猎野生动物,使物种灭绝加速等。

(2)保护环境的行为有:

①减少垃圾:节约纸张;自带喝水杯外出,少买瓶装饮料;尽量少用或不用一次性用品;用纸袋和布袋,不用普通塑料袋,用可降解塑料袋。

②珍爱生灵。不践踏草木,不攀折花叶,不虐待小动物,不吃珍稀动植物等都是珍爱生灵。

③节约资源。节约粮食、节约用水、节约纸张,使用可再生的资源、分类回收废物,生活简朴。

④植绿护绿。多植一棵树、多种一片草、多养一盆花、多增加一些绿色。

⑤抵制污染。不乱扔垃圾、不用或少用难降解和难再生的物品、不焚烧秸秆、制止污染等。

2.我们面临哪些环境问题?我们能为保护环境做哪些力所能及的事?

答:我们面临的环境问题有:垃圾成灾、水资源被污染、大气污染、白色污染,土地荒漠化、物种灭绝速度加快、臭氧层破坏,全球气候变暖等。

我们能为保护环境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同上1---5小点)

3.怎样才是解决垃圾问题更有效的方法?

答:减少丢弃、重新使用、分类和回收利用垃圾。

4.给商品的生产厂家减少包装浪费的建议有哪些?

答:简包装、大包装、包装回收重复使用、容器重装、尽量少用塑料包装。

5.回收垃圾的好处有哪些?

答:能够减少垃圾的数量:回收利用塑料垃圾能够减少环境污染;回收玻璃垃圾比直接运用天然原料取玻璃便宜;回收利用金属垃圾既节约能源,又节约矿石资源。

6.我的节水计划有哪些?

答:(1)淋浴时,抓紧时间。 (2)把洗脸水存起来,用于冲厕所、拖地。 (3)用水时,及时关好水龙头,不玩自来水。 (4)提醒家长及时修复渗水的水管。 (5)建议家长选用节水的洁具。总之,节约用水,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

7.污染源可能来自哪儿?

答:农业(杀虫剂、肥料)、工业(废水、油污) 、家庭(洗涤剂,人的排泄物)、动物的尸体。

8.白色污染是什么污染?我们可以通过哪些行为减少白色污染?

答:白色污染是指塑料制品的污染。减少白色污染的办法:(1)减少使用一次性塑料袋,用纸袋和布袋,提菜篮子上菜市,减少塑料包装;(2)减少传统塑料制品的生产,使用可降解塑料;(3)对使用过的塑料制品进行回收利用等。

9.全球变暖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答:全球变暖是由温室效应引起的,由于煤炭、石油等大量矿物能源的开采和使用,再加上滥发森林使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逐年增加,引起全球气温上升。

六、连线

科学六年级下册作业本参考答案

科学六年级下册作业本参考答案 六年级下册 郑重说明: 由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教科版小学科学作业本,一直是科学老师进行教学的得力助手,能有效记录和评价学生学习情况.近几年,由于该作业本数次修订,之前由科学老师志愿者编写的作业本参考答案已不便继续使用,许多地方都出现题目和答案不一致的现象.为此,我们重新招募科学老师编写2018年下册科学配套作业本参考答案,在此罗列志愿者名单,并表示衷心地感谢. 三下:姚力军(小兔子)、张淑飞(灰灰恢) 四下:陈晓吉、孙小宝(叨叨客)、曹建清(清心) 五下:陈亚飞(海阔天空)、吴凤(happy小豌豆)、朱建英(小七) 六下:许剑珍(葫芦)、李雪颖(捕风)、刘竹英(代玳) 统稿:陈建秋(不睡觉的兔) 本册作业本参考答案由许剑珍(葫芦)、李雪颖(捕风)、刘竹英(代玳)负责提供,若有异议可联系相关老师交流,也可以到小学科学教学论坛发贴讨论.论坛地址: 本册参考答案目录: 六下第一单元,2—13面,许剑珍(葫芦)编写,14—17面,李雪颖(捕风)编写 六下第二单元,18—26面,许剑珍(葫芦)编写 六下第三单元,27—31面,李雪颖(捕风)编写,32—36面,刘竹英(代玳)编写六下第四单元,37—42面,刘竹英(代玳)编写 六下综合练习:43面,刘竹英(代玳)编写 微小世界

1、放大镜 2、用肉眼和放大镜观察物体的特点,并填表(可用文字描述或用图表 示). 物体名称 肉眼观察的发现 放大镜下的新发现 报纸 字的笔划很清晰, 纸面呈灰色,有颗粒感 字的笔划是由放多黑色小点组成,纸面灰面,凹凸不平,撕开的口子能看到清晰的毛边. 布料 能清楚的看到交错的线,表面有细毛. 横竖交错的线很清晰,能清楚的看到表面卷曲 的细毛. 3、选择题. (1)( C )发明了眼镜. A 、格罗斯泰斯特 B 、牛顿 C 、培根 D 、伽利略 (2)下列透明玻璃片具有放大作用的是( C D ). 观察微小零件 查看胚芽 拆除危险物品 考古学家 研究文物 学生 探险家 部队指挥官 查看微缩地图 观察小动物 聚光取火

最新人教版科学六年级下册期末测试题(含答案)

最新人教版科学六年级下册期末测试题(含答案) 一、填空:(共12分,每空1分) 1. 树木的叶同样也有生长、( )和( )的完整过程。 2. 常见的电路一般分()和()两种连接方法。我们家里的 照明电路一般用并联方法连接的。 3. 人体通过血液的循环流动,把氧气和________输送到全身各处;把细胞 产生的________和其他废物运送的体外。 4.在过滤实验中我们使用的实验器材有铁架台、长颈漏斗、、等。 5. 热总是从物体较________的一端传向较________的一端。 6. 通电后的电磁铁也有南北极,它的南北极跟________和________有关。 二、判断题(在正确的答案后面打“√”,错误的打“×”。6分) 1. 治理水污染有很多的方法。() 2. 过滤时漏斗里的液面要低于滤纸的边缘。() 3. 马铃薯在盐水中一定能上浮。() 4. 蜗牛有一对触角,眼睛长在触角上。() 5. 钟摆每来回摆动一次的时间是相等的。() 6. 虽然我们感觉地球是平稳的,但是地球却是在不停地自转。() 三、选择题(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20分) 1. 下面的动物中,最重的一个是() A. 猫 B. 长颈鹿 C. 金鱼 2. 生活中,( )运用了空气可以压缩的特点。 A. 足球 B. 吹肥沼泡 C. 喝牛奶饮料

3. 以下三种材料的大小、形状都相同,传热最快的是() A. 铜条 B. 木条 C. 塑料条 4. 下列物体中具有磁力的是() A. 铁块 B. 铝块 C. 环形磁铁 5. 把纸揉皱后,塞入杯底,倒过来,插入水底,纸不会湿的原因是()。 A. 空气无一定的形状 B. 空气占据杯中的空间 C. 空气能流动 6. 测得某物体在空气中的重量为50克,浸没在水中时的重量为35克,那 么这个物体放在水中会()。 A. 下沉 B. 上浮 C. 停在水中任何深度的地方 7. 胖人穿着竖条的衣服看上去显得瘦些。这种感觉产生的原因是() A. 错觉 B. 适应 C. 光的反射 8. 在实验中,我们观察到小苏打的特点是()。 A. 立方体颗粒 B. 粉末状颗粒 C. 白色大颗粒 9. 关于人的身体结构,下面表述相对科学合理的是()。 A. 颈不应该单独分为一部分 B. 身体的结构只能分成头、颈、躯干、四肢四个部分 C. 不同的标准,身体的结构就可以有不同的分类方法 10. 把点燃的细竹条伸进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的杯中,火焰会()。 A. 继续燃烧 B. 马上熄灭 C. 燃烧半分钟后熄灭 四、实验题(6分) 不同的生物会生活在不同的环境中。如果你翻动花园、庭院中的花盆或石块,常常会看到一些身体略扁、长椭圆形、灰褐色或黑色的小动物在

五年级下册科学课程纲要

2019--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 科学课程纲要 学校名称: 设计教师: 课程名称:小学五年级科学 课程类型:学科课程 教材来源:青岛版教材 教学课时:36课时 日期:2020年2月 【课程背景】

教材分析 教材所选取的内容多是指导学生认识各种自然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变化规律和原因。包括“人体内部的秘密”、“我们怎么看到事物”、“生物的生长与繁殖”、“春夏星空”、“生活中的机械”等研究主题。这些内容能使学生对自然界的认识更加深入,更加广泛,并能使学生的认知能力得到进一步的锻炼和发展;也是向学生进行科学自然观教育,科学态度教育和卫生保健教育的好素材,可以使学生在思想、身体发展方面有进一步的收获。 对儿童而言,生命世界是他们孩提时代就怀有浓厚兴趣的神奇世界,人体内部的秘密更是他们倍感神秘和新奇的生命领域。科学课就是他们对生命世界的兴趣进一步延伸,关注生命就是要从认识自己的身体开始,逐步培养热爱生命的情感,以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意识。 通过一系列既贴近生活,又引入人胜的科学探究活动,引领孩子们去探索光的秘密。孩子们将通过制作照相机和眼球模型,揭开它们成像的奥秘。神奇的生物世界让每个学生产生一种莫名的好奇感,学生对此有很多问题想要解决。 遵照学生的生活经验,以“生物生长与繁殖”作为主要线索,让学生通过学习探究《种子发芽了》、《种辣椒》、《植物的花》、《果实是怎样形成的》、《植物的“分身术”》、《植物繁殖新技术》等内容感受生命世界,知道繁殖是生命的共同特征。 《春季星空》和《夏季星空》两课组成一个单元,主要研究、认识春、夏季星空的星座及其变化规律,引领学生参与中长期科学探究活动,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承接了五年级上册“秋冬星空”单元,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星空变化的规律,是引导学生“参与中长期科学探究活动”的延续,与前面“秋冬星空”单元构成了系列性的,持续一年的观察活动,体现了让学生亲历中长期科学探究活动的过程。 《斜面》、《杠杆》、《滑轮》、《齿轮》、《自行车的科学》、《未来的交通工具》六课组成第五单元,主要研究生活中的简单机械的原理及应用。本单元所选取的内容充分体现了生活与技术的关系,向学生提供了充分的科学探究机会。通过学习,学生不仅能够获得机械方面的科学知识,了解科学发展的历史,而且体验到学习科学的乐趣,增长科学探究的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复习资料

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复习 第一单元微小世界 1、放大镜就是(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它之所以能够放大,是因为光线从空气进入放大镜时会产生折射而弯曲。 2、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更多的细节)。放大镜下的物体不仅放大了,而且有些细节都看到了,如报纸上的图片、计算机和电视机的屏幕,原来是由许多小点组成,而看到的点状物由(红)、(绿)、(蓝)三色组成的。 3、(放大镜)广泛应用在人们生活生产的许多方面. 4、简述放大镜的正确使用方法 1)观察对象不动,人眼和观察对象之间的距离不变,手持放大镜在物体和人眼之间来回移动,直至图像大而清楚。2)把放大镜移至眼前,移动物体,直至图像大而清楚。 5、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较厚)( 边缘较薄)。只要具有放大镜片透明、中间较厚的结构:比如加满水后的烧杯、烧瓶等,就具有同样的(放大)功能。 6、放大镜的放大倍数和(镜片的直径)没有关系,和(镜片凸起的程度)有关。放大镜的(凸起程度越大,放大的倍数也越大)。 7、(球形的透明体)放大倍数是最大的。放大镜放大倍数的增加,不仅观察对象的图像会变大,所获得的物体的信息也会更多,同时视野变(小)。 8、使用工具能够观察到许多用(肉眼)观察不到的(细节)。如通过(放大镜)能观察到更多关于昆虫的细节:蝇的(复眼);蟋蟀的耳朵在(足的内侧);蝴蝶翅膀上布满的彩色小鳞片是(扁平的细毛)。 9、科学研究表明昆虫头上的(触角)就是它们的(鼻子),能分辨各种气味,比人的鼻子灵敏得多。 10、蚜虫的天敌是草蛉 11、常见的晶体有白糖、食盐、碱面、雪花等,它们的形状大多很规则。 12、制造晶体的方法:减少水分法和降低温度法。 13、阅读下列资料,回答问题。 .给下列物体分类。 松香、玻璃、白糖、珍珠、食盐、琥珀、碱面、水晶、味精 晶体:白糖、食盐、碱面、味精 非晶体:松香、玻璃、珍珠、琥珀、水晶 14、两个(凸透镜)组合起来可以使物体的(图像放得更大)。这是因为一个凸透镜把另一个凸透镜成的像进一步放大了。 15、(显微镜)的发明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大飞跃,把人类带入了一个(微观世界)。显微镜是人类认识(微观世界)的重要观察工具。 16、荷兰生物学家(列文虎克)制成世界上最早的可放大近300倍的(显微镜),发现了(微生物)。 17、显微镜有哪几部分构成? 目镜、调节旋钮、物镜、载物台、反光镜 18、显微镜的使用步骤? 安放→对光→上片→调焦→观察 19、物体的微细结构必须制成玻片标本才能在显微镜下观察清楚。 制玻片标本的切片必须是薄而透明的。 20、洋葱表皮是由(细胞)构成的。(生物)都是由(细胞)组成的。

六年级下册科学测试题及答案

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形成性测试题 一.我会填: 1.子女和父母之间一般都或多或少地保持着一些相似的特征,这种现象称为();动物、植物的子代和亲代之间存在着不同的特征,叫做()。 2.人类有遗传不仅遗传现象,()和()也有遗传现象。 3.变异一般有两种形式。一种是指()发生变化而引起的变异,称为()的变异;另一种是指在()下产生的变异,其()没有发生变化,称为()的变异。 4.金鱼品种繁多,这些品种的培育就是利用了金鱼繁殖时的()现象。 5.()和()是生命最基本的两种特征。 6.()被人们成为现代遗传学之父,我国的()被国际上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7.除了生物自身产生的变异,用()也可以使遗传物质发生变异。 8.有些变异对生物是()的,有些变异对生物是()的,还有一些变异()。 9.()使物种延续,()使物种后代出现差别。 二、判断:(对的打“√”,错的打“×”) 1、父母双方都是高个的,因为遗传的缘故,所生子女一定是高个的。() 2、太空椒是因为它的遗传物质发生了变异,所以才长得果大色艳,籽少肉厚的。() 3、生物的每一个特征都是能遗传的。() 4、遗传和变异是生命最基本的两种特征。() 5、变异都是遗传物质发生变化而引起的。() 6、同遗传一样,变异现象在生物界是普遍存在的。() 7、形态各异的金鱼是人们有意识地利用野生鲫鱼的后代与亲代存在的遗传培育而成的。() 8、孟德尔被人们称为遗传学之父。() 9、变异对生物体都是有益的。() 10、袁隆平是中国研究杂交水稻的创始人,世界上成功利用水稻杂交优势的第一人。() 三、选择:(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用人工的方法也可以使遗传物质发生变异。科研人员利用人工()培育出许多优良品种。 ①遗传; ②变异; ③繁殖。 2、俗话说:“一猪生九崽,连母个个样”就是对()现象的生动描述。 ①遗传; ②变异; ③繁殖。 3、子女和父母之间一般都或多或少地保持着一些相似的特征,这种现象称为()。 ①繁殖; ②变异; ③遗传。 4、“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这句话说的是()现象。 ①遗传; ②变异; ③遗传和变异。 5、10万株的三叶草中,才有一株会长出四片叶子,这是生物的()现象。 ①遗传; ②变异; ③自然选择。 6、人的智力与遗传的关系叙述不正确的是()。 ①智力是先天遗传的; ②人的智力与遗传无关; ③后代的智力与遗传有关,但不是完全靠遗传决定的。 7、大自然千姿百态,丰富多彩的,这是因为生物()的缘故。 ①变异; ②遗传; ③自然选择。 8、科学家对生物的变异现象做了一些有趣的利用。如无籽西瓜、新型草莓、太空椒、瘦肉型猪等都是利用了()现象。 ①遗传; ②变异; ③自然选择。 9、物质在不同条件下产生的变异,其遗传没有发生变化,称为()。 ①变异; ②可遗传的变异; ③不可遗传的变异. 10、下列项目中,()不能被遗传。 ①相貌;②身高;③知识。 四、智慧问答: 1、写出关于遗传与变异的谚语。(各写三个) 2、什么叫可遗传变异?什么叫不可遗传变异? 五、分析与讨论: 生物变异现象有哪些利弊?把你的想法写下来。

(完整)六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人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进度 计划表 一、指导思想 严格遵循党的教育方针,爱岗敬业,正确传授学生知识,并对学生进行适当的思想教育,培养其成为新时期现代化建设的接班人和建设者。认真培养其科学素养,提高其动手、动脑及实践操作能力,培养其对科学的兴趣,并能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生活实际中去,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一、学生情况分析 本学期任教班级为六年级(1)班,该班有学生50人。这些学生通过过去的科学学习,大多数学生对科学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探究能力,他们对周围世界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乐于动手,善于操作。但由于活动材料限制的原因,教师在教学时有一部分教学内容只是匆忙的走过场,有些探究活动甚至根本就没有开展,导致学生的知识面受到限制,影响了学生的科学素养的形成。还有,学生在活动的时候常常耗时低效,不能很好地利用宝贵的课堂时间。发言不积极,表现欲望差,应特别注意培养,形成良好的氛围。 二、教材分析 1.整体概述:本册教材由“微小世界”、“物质的变化”、“宇宙”和“环境和我们”四个单元组成的。 2.单元分析: (1)第一单元微小世界:本指导学生认识微观世界。教科书是按人类观察工具的发展,视野不断开阔的线索编写。学生将经历用肉眼观察、放大镜观察,再到显微镜观察的过程。通过对昆虫、晶体、细胞和微生物的进一步观察,激发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 (2)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物质的变化有些是自然现象,但更多的是人类有意识的活动造成的。学生可以根据有无新物质生成,区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本单元主要研究物质的化学变化,从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中,寻找化学变化的本质,产生了新物质。物质的化学变化产生了哪些新物质,怎样判断产生了新物质,这就需要学生学会寻找足够多的证据,作为判断产生了新物质的依据。 (3)第三单元宇宙:本单元的教学要让学生在星空下来感知宇宙,在感知的基础上,在所提供信息的基础上,进行有关太阳系、一些星座、星系等模型的建构,形成初步的、浅显的、有系统的对宇宙的认识。在头脑中形成有一定解释力的宇宙的体系或结构模型,培养学生对天文的兴趣。 (4)第四单元环境和我们:本单元试图从科学的角度指导学生了解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培养他们的环境保护意识,并能够从身边的点滴小事做起,开展环境保护行动。 三、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努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亲近科学、运用科学,把科学转化为对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导,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 2.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从中获得科学知识,增长才干,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理解科学的真谛,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 3.继续指导、引导学生学习运用假设,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注重实验中的观察能力、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做出自己的解释,学习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4.培养学生利用书籍、网络、报刊等查阅资料,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四、教学重点、难点 1 .通过系列化的探究活动,较全面地收集证据。在本册,学生除了通过观察、实验方式外,还将学会用统计、调查、收集资料等方式来收集证据。比如对垃圾问题、水资源问题的研究。 2.对各种证据进行处理,尤其是对资料进行分析整理。如根据资料对水中

最新人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教案全集

人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教案全集 1、放大镜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更多的细节。 2、放大镜广泛应用在人们生活生产的许多方面。 3、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较厚(凸起)。 过程与方法 1、正确用放大镜观察物体。 2、比较用肉眼观察和用放大镜观察的不同。 情感态度价值观 1、理解使用放大镜观察的意义。 2、增强用放大镜观察身边世界的兴趣。 3、认识到从肉眼观察到发明放大镜是人类的一大进步。 【教学重点】能正确使用放大镜观察物体的细微部分 【教学难点】放大镜是“凸”“透”镜 【教学准备】 分组实验器材:放大镜(最好每个学生都能有一个放大镜,如果只能提供给学生一种放大镜,尽量放大倍数大一点)科学书或报纸上的照片、计算机或电视机屏幕。柱形、球形的透明器皿、塑料薄膜、铁丝、普通玻璃片、平面镜片、水。

教师演示: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图片或课件(如放大镜镜片的结构等)。 【教学过程】 一、为什么要用放大镜观察 1、导入:师出示放大镜:“看,这是什么?”(生:放大镜)放大镜大家很熟悉,能否替放大镜来介绍一下自己——《我是放大镜》。可以从放大镜的构造、作用、用途三个方面展开。 2、小组讨论交流放大镜的构造、作用、用途。 3、展示交流 放大镜的构造——镜架、镜片(如果学生能说出凸透镜也可以) 放大镜的作用——放大物体的像(可能学生会说“把物体放大”,提醒学生物体并未变大) 放大镜的用途——我们用放大镜观察校园里的生物、实验中在老师指导下观察花、昆虫等。它是视力不佳者的助视器,还适用于电子产品检验、线路板检验、集邮者欣赏鉴定邮票、珠宝商鉴定珠宝、公安人员用它观察指纹毛发纤维等、农技人员用它观察花蕊进行人工授粉等、制作微型工艺品的工匠工作时使用…… 4、让学生尽量充分地例举使用领域,交流后填写第2页的网状图。 二、放大镜下的新发现 1、师:谁给大家演示一下放大镜的正确使用方法? 请学生演示放大镜的使用方法。根据学生的演示师讲解正确使用放大镜的两种方法:目、镜、物三者,目不动,镜动或物动。 2、师:选择一小块面积,运用放大镜仔细观察图片、屏幕、织物等看谁会有新的发现!将新发现用文字或图片记录在科学记录本上。 3、交流新发现后,师归纳:放大镜把物体的图像放大,让我们看清了肉眼看不清的细微之处。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配套练习答案

1-1、放大镜 一、为什么要用放大镜 1、放大镜是一种常用的观察工具,也叫凸透镜。 2、用放大镜可以看到很多肉眼看不到的细节。 3、哪些工作要经常用到放大镜用放大镜做什么工作(网状图) 二、放大镜下的新发现。 1、正确的使用方法: ⑴眼、物不动而镜动。⑵眼、镜不动而物动。 2、放大镜下的新发现: ⑴书上的图像是由彩色点组成的。 ] ⑵电视机和显示器上的图像是由红、绿、蓝的色点组成。 ⑶放大镜能把物体的图像放大。 三、放大镜的特点。 1、特点:透明;中间厚,周围薄。 2、名词:直径、凸度、焦点、焦距、放大倍数、视野 4、什么样的放大镜放大倍数大(中间越厚,周围越薄;透明球体的放大倍数最大。) ⑴放大倍数=明视距离/焦距 ⑵怎样测量:a测焦距b比较放大前后的字数 c 比较放大的格数d比凸度 ⑶还有哪些物体有类似的作用 1-2、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 一、放大镜下昆虫奇特的身体构造。 1、昆虫的耳朵:蟋蟀的“耳朵”在足内侧,蝉的在腹部,雄蚊、蚂蚁的在触角上、蟑螂的在

尾须上。 2、昆虫的眼睛:分为单眼和复眼,复眼是由一个个小眼组成,不同昆虫小眼的个数不同。每个小眼都只能看到物体的一部分,有复眼的昆虫看到的是一个物体的拼图。昆虫的视力有限,但对移动的物体反应十分敏感。 ! 3、昆虫的触角:蝴蝶的棒状,蟋蟀的丝状,蚕蛾的羽状,天牛的鞭状。不同昆虫触角的形状不同(会画蝴蝶、蚕蛾、蝗虫、天牛的触角);昆虫触角的形状和着生点不同是鉴别昆虫种类的重要特征;昆虫依靠触角分辨气味,嗅觉比人的鼻子还要敏锐。 昆虫触角的作用:感触物体,分辨气味,平衡身体。 4、昆虫的翅膀:布满彩色的小鳞片,小鳞片由许多扁平的细毛组成。 5、昆虫的口器:咀嚼式,蜻蜓、蝗虫;刺吸式,蚊子、牛虻;舐吸式,苍蝇;虹吸式,蝶和蛾;嚼吸式,蜜蜂。 6、昆虫的足:步行足,蟑螂;跳跃足,蝗虫;游泳足,龙虱;挖掘足,蝼蛄;携粉足,蜜蜂。 二、蚜虫和它的天敌——草蛉 1、会画蚜虫和草蛉。 2、观察蚜虫要在10倍的放大镜下才可以看清。 3、蚜虫的繁殖:春夏季进行孤雌繁殖;冬季雌雄交配后产卵繁殖。 ; 1-3、放大镜下的晶体 一、观察美丽的晶体。 1、用肉眼直接观察这四种物质是什么样的(形状、颗粒大小等) 2、用放大镜观察这四种物质是什么样的 食盐:白色的立方体。白糖:白色的立方体。 味精:白色的柱状体。碱面:白色的细小颗粒。 同种物质的颗粒、形状都大致一样。 3、晶体的特征:有比较规则的几何形状。 ·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测试题

1.通过透镜看到的面积或区域叫做透镜的________。 2.生物体都是由________组成的。 3._________和_________的发明,为人类打开了微小世界的大门。 4._______是指用另一种方法来使用已用过的东西,它是减少垃圾数量的重要方法。 5.植物的“杀手”有________、________等。 二、选择题 二、选择题 1.世界上最早的显微镜是_______发明的。①牛顿②达尔文③列文虎克2.第一个发现和提出“细胞”这个名称的人是________。 ①罗伯特.胡克②列文虎克③达尔文 3.下面的做法,你认为正确的是________。 ①购买过度包装的商品②经常使用一次性筷子③把废纸送到回收站 三、判断题 1.光线从空气进入凸透镜时会产生折射而弯曲。() 2.晶体只有在显微镜下才能看见。() 3.一个凸透镜的放大倍数是有限的。() 4.今天的电子显微镜可以把物体放大到200万倍。() 5.一个细菌又称一个菌落。() 6.细胞学的建立被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 7.微生物对人类都是有害的。() 8.填埋场在填满垃圾后,可以在上面种植庄稼。() 9.回收玻璃比直接用天然原料制取玻璃便宜。() 10.保护环境,人人有责。() 一、填空题 1.光线从空气进入凸透镜时会发生________而_________,而人认为从物体反射的物体反射的光是__________传播的,所以通过凸透镜看物体会感觉放大了。2.通过透镜看到的面积或区域叫做透镜的_________。 3.目前,对待垃圾最积极,最科学的手段是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4.请按距太阳从近到远的顺序写出它的八大行星:________、________、地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为了得到可靠的观察结果,我们可以像科学家那样采取__________的方法。 二、判断题 1.晶体的形状很有规则,有的是立方体,有的象金字塔。() 2.今天的显微镜可以把物体放大到200万倍。() 3.菌落是很多细菌聚集到一起形成的。()

六年级下册科学课程纲要

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课程纲要》 课程名称:科学课程类型:必修 教材来源:大象出版社2006年版适用年级:小学六年级 课时:26课时(义务教育) 设计者:张珍/郑东新区美秀小学 目标 通过查阅资料进行专题研究,初步了解和体验专题研究的基本过程。亲历调查研究的过程,体会调查研究的基本方法。亲历实验研究的过程,利用实验的方法研究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能够应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尝试进行设计、制作,解决实际问题。 内容 实施 (一)学生情况分析 1.通过过去的科学学习,大多数学生对科学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探究能力,他们对周围世界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乐于动手,善于操作。 2.不足之处:上学期由于活动材料和场地限制的原因,有一部分教学内容只是匆忙的走过场,有

些探究活动甚至根本就没有开展,导致学生的知识面受到限制,影响了学生的科学素养的形成。还有,学生在活动的时候常常耗时低效,不能很好地利用宝贵的课堂时间。大多数学生学习习惯还应特别注意培养,形成良好的科研氛围。 (二)教学实施 1.把握小学生科学学习的特点,因势利导。 2.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 3.让探究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 4.树立开放的教学观念。 5.悉心地引导学生的科学学习活动。 6.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 7.组织、引导学生参加科技小制作活动。 评价 1.过程性评价70%。 (1)学生平时参与学习活动的状态,包括课堂回答问题、参与课堂讨论,实验完成情况等。 (2)每位学生参与完成下列两项作业 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性活动,综合运用所学的科学知识和方法,动手实践解决问题,体会科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增强学生应用科学的意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经历求知、探究、总结提炼的过程,体会如何对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进行探究、实验,从而学习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从而感受科学的魅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学期结束评价30%。 2020年2月

人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教案全集

第一单元微小世界 1、放大镜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更多的细节。 2、放大镜广泛应用在人们生活生产的许多方面。 3、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较厚(凸起)。 过程与方法 1、正确用放大镜观察物体。 2、比较用肉眼观察和用放大镜观察的不同。 情感态度价值观 1、理解使用放大镜观察的意义。 2、增强用放大镜观察身边世界的兴趣。 3、认识到从肉眼观察到发明放大镜是人类的一大进步。 【教学重点】能正确使用放大镜观察物体的细微部分 【教学难点】放大镜是“凸”“透”镜 【教学准备】 分组实验器材:放大镜(最好每个学生都能有一个放大镜,如果只能提供给学生一种放大镜,尽量放大倍数大一点)科学书或报纸上的照片、计算机或电视机屏幕。柱形、球形的透明器皿、塑料薄膜、铁丝、普通玻璃片、平面镜片、水。

教师演示: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图片或课件(如放大镜镜片的结构等)。 【教学过程】 一、为什么要用放大镜观察 1、导入:师出示放大镜:“看,这是什么?”(生:放大镜)放大镜大家很熟悉,能否替放大镜来介绍一下自己——《我是放大镜》。可以从放大镜的构造、作用、用途三个方面展开。 2、小组讨论交流放大镜的构造、作用、用途。 3、展示交流 放大镜的构造——镜架、镜片(如果学生能说出凸透镜也可以) 放大镜的作用——放大物体的像(可能学生会说“把物体放大”,提醒学生物体并未变大) 放大镜的用途——我们用放大镜观察校园里的生物、实验中在老师指导下观察花、昆虫等。它是视力不佳者的助视器,还适用于电子产品检验、线路板检验、集邮者欣赏鉴定邮票、珠宝商鉴定珠宝、公安人员用它观察指纹毛发纤维等、农技人员用它观察花蕊进行人工授粉等、制作微型工艺品的工匠工作时使用…… 4、让学生尽量充分地例举使用领域,交流后填写第2页的网状图。 二、放大镜下的新发现 1、师:谁给大家演示一下放大镜的正确使用方法? 请学生演示放大镜的使用方法。根据学生的演示师讲解正确使用放大镜的两种方法:目、镜、物三者,目不动,镜动或物动。 2、师:选择一小块面积,运用放大镜仔细观察图片、屏幕、织物等看谁会有新的发现!将新发现用文字或图片记录在科学记录本上。 3、交流新发现后,师归纳:放大镜把物体的图像放大,让我们看清了肉眼看不清的细微之处。

六年级下册科学试题及答案

六年级下册科学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每个空格2分,共20分】: 1.早在一千多年前,人们就已经发明了【】,而【】的发明人类认识世 界的一大飞跃,把人类带入一个崭新的微观世界。 2.我们把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物质,称为【】,比如身边的物质中有食盐.白糖.【】等。 3.我们利用观察到的洋葱表皮上的一个个如房间似的结构,是洋葱的【】。 4.放大镜把通过透镜所能观察到的范围称为【】。 5.放大镜的放大倍数越大,我们能看到的范围就【】。 6.如果显微镜的目镜.物镜上分别标着12.5×.40×,那么物体图像将被放大【】。 7.科学研究发现昆虫头上的【】,就是它们的“鼻子”。 8.用显微镜观察蚕豆叶表皮细胞上有许多【】,那是植物进行蒸腾和光合作用的 重要器官。 二.选择题【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每小题2分,共16分】: 1.光线从空气进入凸透镜时会( )。 A.反射 B.折射 C.不变 2.凸透镜是( ).透明的镜片。 A.中间厚边缘薄 B.中间薄边缘厚 C.一样厚 3.【】的建立,被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 A.细胞学说 B.动力学 C.仿生学 4.蟋蟀的耳朵在( )。 A.头部 B.足内侧 C.腹部 5.电子显微镜已经可以把物体放大到( ) 倍。 A.200 B.2000 C.200万 6.用显微镜观察玻片标本时,玻片移动的方向和从目镜里看到的方向( ) 。 A.相同 B.相反 C.无 7.昆虫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胸部有【】对足。 A.2 B.3 C.4 8.凸透镜的凸度越小,它的( ) 越小。 A.放大倍数 B.焦距 C.视野 三.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每小题2分,共20分】: 1.圆柱形和球形的器皿装水也有放大功能。【】 2.放大镜的放大倍数同它的面积大小有关。【】 3.把整个洋葱放在显微镜下,我们可以直接观察到它的精细结构。【】 4.鱼缸里的水变绿是因为其中有绿藻的缘故。【】 5.微生物对人类只有危害,没有好处。【】 6.人的最高视力也只能看清楚1/3毫米的微小物体【】 7.细胞是生物生命活动的最基本单位,生物都由细胞组成。【】 8.蝴蝶的翅膀上的彩色小鳞片其实是扁平的细毛。【】 9.微生物是生物,也由细胞组成。【】 10.碱面是粉末状的,它不属于晶体物质。【】

小学科学课程纲要(6年级上册)

小学科学课程纲要(六年级上册) 课程名称:小学科学 课程类型:基础型课程 教学材料:大象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 (大象出版社2012年6月第6次印刷) 适用年级:小学六年级第一学期 授课时间:34课时 授课教师: 课程目标 一、通过以科学探究为主要的形式的教学活动,建立有关“光”、“声音”、“生物”等领域的科学概念。 二、“怎样做科学”是本册教材的主要探究能力培养目标。具体划分为以下五个层次: 1. 整体了解和和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进一步认识各个探 究环节在科学探究中的重要意义。

2. 能运用多种方法进行观察与提问,从中选择有价值的问 题,制定可行的研究计划应组织实施。 3. 能跟就已有经验进行科学的猜想与假设,并通过各种途 径搜集事实与证据加以验证。 4. 能对数据进行整理与分析,选择自己擅长的形式解释和 表述研究过程与结果,并能进行有效的表达与交流。 5. 了解一个典型探究活动的过程和方法,以及这些方法对 科学学习的重要意义,提高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 三、参与小组形式的探究活动,学会与人合作,并乐于将研究结果进行表达与交流,与他人分享。 课程内容

课程实施 一、课程资源 教材: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材进行二度开发。 自制:根据需要本教研组制作的图片、多媒体课件、录像、实验模型等。

课程标准:认真研读课程标准,结合教材、学生对内容标准进行细化为科学、明确、恰当、具体、可操作的学习目标,便于落实与评估。 二、实施手段 1.严格按照“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教学(目标、教学、评价的一致性) 三、教法建议 1.围绕主要科学概念开展教学 概念是儿童建构复杂能力的基石,学生可以运用掌握的主要概念,扩大到探究其他的问题上,触类旁通地解决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在教学中,教师将着力在每单元的探究活动集中探讨一个可以通过实证研究解决的明确问题,如《探寻光的路线》一课中通过对光的传播路线进行观察、实验,获取相关数据,继而分析数据,得出结论,建立概念。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复习资料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复习资料 第一单元微小世界 什么是放大镜? 放大镜叫凸透镜,它是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 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什么? 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它之所以能够放大,是因为光线从空气进入放大镜时会产生折射而弯曲。 放大镜的正确使用方法哪些? (1)观察对象不动,人眼和观察对象之间的距离不变,手持放大镜在物体和人眼之间来回移动,直至图像大而清楚。(2)把放大镜移至眼前,移动物体,直至图像大而清楚。 放大镜的放大倍数相关那些? 放大镜的放大倍数和镜片的直径没有关系,和镜片凸起的程度有关。放大镜的凸起程度越大,放大的倍数也越大。球形的透明体放大倍数是最大的。放大镜放大倍数的增加,不仅观察对象的图像会变大,所获得的物体的信息也会更多,同时视野变小。 昆虫触角的特点是什么? 科学研究表明昆虫头上的触角就是它们的鼻子,能分辨各种气味,比人的鼻子灵敏得多。 蚜虫的天敌是什么? 蚜虫的天敌是草蛉 什么是晶体? 白糖、食盐、碱面,味精的颗粒都是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叫做晶体。 常见的晶体有哪些? 常见的晶体有白糖、食盐、碱面、,味精,雪花等,它们的形状大多很规则。制造晶体的方法有哪些? 制造晶体的方法:减少水分法和降低温度法。 给下列物体分类。 松香、玻璃、白糖、珍珠、食盐、琥珀、碱面、水晶、味精 晶体:白糖、食盐、碱面、味精 非晶体:松香、玻璃、珍珠、琥珀、水晶 14、两个(凸透镜)组合起来可以使物体的(图像放得更大)。这是因为一个凸透镜把另一个凸透镜成的像进一步放大了。 15、(显微镜)的发明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大飞跃,把人类带入了一个(微观世界)。显微镜是人类认识(微观世界)的重要观察工具。 显微镜有哪几部分构成? 目镜、调节旋钮、物镜、载物台、反光镜

六年级科学下册各单元练习题答案

六年级科学下册各单元练习题答案 单元概述:本单元学生将经历用肉眼观察.到放大镜观察.再到显微镜观察的过程。对昆虫.晶体.细胞和微生物进行进一步的观察.激发他们深入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一.单项选择题。 1.(D )是人们常用的观察工具之一。 A.近视镜 B.显微镜 C.远视镜 D.放大镜 2.在13世纪.英国一位主教格罗斯泰斯特.最早提出放大装置的应用.他的学生培根根据他的建议.设计并 制造了能增进视力的眼镜。( C ) A.伽利略 B.布鲁诺 C.培根 D.傅科 二.多项选择题。 1.为了能将物体的图像放大.透镜应是(B ).放大倍数与(C )直接有关。 A.不透明的 B.透明的 C.中间较厚 D.中间较薄 2.微生物在大自然中广泛存在着.它和我们的(ACD)有着密切的关系。 A.生活 B.生命 C.生产 D.环境 3.在水中生活着许许多多的微生物.常见的有(ABCDE )。 A.草履虫 B.变形虫 C.喇叭虫 D.眼虫 E. 团藻 三.填空题。 1.(放大镜)和(显微镜)能将物体的图像放大.使我们能看到物体的更多细节。 2.(细胞)是生物生命活动的最基本单位.生物都由(细胞)组成。 3.微生物是生物.具有生物的共同特点.也由(细胞 )组成。 4.使用放大镜的观察方法一:观察对象不动.人眼和观察对象的(距离)不变.手持放大镜在物体和人眼 之间来回移动.直至图像大而清楚。 5.使用放大镜的观察方法二:把放大镜移至(眼前).移动物体.直至图像大而清楚。 6.人类很早就发现某些透明的宝石可放大物体的影像.最早使用的透镜就是用透明(水晶)琢磨而成。 7.科学研究表明昆虫头上的(触角)就是它们的“鼻子”.这个鼻子能分辨各种气味.比人的鼻子灵敏得多。 8.食盐.白糖.碱面.味精的颗粒都是具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人们把这样的固体物质叫做(晶体) 9.自然界中的大部分固体物质都是(晶体).或由(晶体)组成。 10.在17世纪.人们发现把两个凸透镜组合起来明显提高了放大能力。这是因为一个凸透镜把另一个凸透 镜成的像进一步放大了。这就是早期的(显微镜)。(显微镜)是个了不起的发明.它使人类的视野一下子拓宽了许多。 11.生物学家(列文虎克)把两个镜片嵌在圆形金属管子的两头.中间还安上了可以调节两个镜片距离的螺旋杆.制成了世界上最早的可以放大近300倍的金属结构的显微镜。 12.1663年.美国科学家罗伯特?胡克有一个非常了不起的发现.他用自制的复合显微镜观察一块软木薄片 的结构.发现它们看上去像一间间长方形的小房间.就把它命名为(细胞 ) 四.判断题。 1.一些微生物太小.没有放大镜或显微镜便不能被看到。(√) 2.微生物没有在特殊环境下生存的结构。(×) 3.物质世界和生命世界是多种多样的。(√) 6.早在两千多年前.人们就发明了放大镜。(×) 4.在我们的感觉器官中.眼睛能获得比其他器官更丰富的信息.但人的最高视力也只能看清楚1/15毫米大 小的微生物体。(×) 5.放大镜能把物体的图像放大.显现人的肉眼看不清的细微之处.使我们获得 更多的信息。(√) 7.晶体的形状多种多样.但都很有规则.有的是立方体.有的像金字塔.有的象一簇簇的针……有的晶体较大.肉眼可见.有的较小.要在放大镜或显微镜下才能看见。(√) 8.显微镜的发明.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大飞跃.把人类带入了一个崭新的微观世界。为了看到更小的物体. 人们又研制了电子显微镜和扫描隧道显微镜。电子显微镜可把物体放大到100万倍。(×) 9.细胞学说的建立被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 10.生物是由细胞组成的.我们的皮肤表面.每平方厘米含有的细胞数量超过20万个。(×)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小学科学试卷含答案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小学科学试卷含答案 第一单元 一、填空:1、青春期男女身高最先出现快速生长。 2、青春期除了身高突增之外,另一个特点就是性发育的开始。 3、人的一生要经过胎儿期、婴幼儿期、学龄期、青春期、青年期、成年期、老龄期。 二、连线:牙牙学语婴幼儿期十月怀胎胎儿期 颐养天年老年期抚育后代成年期 勤奋学习学龄期生长迅速青春期 努力工作青年期 三、简答题:我们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应注意哪些? 答:我们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应注意:个人卫生、营养与饮食卫生、学

习习惯、体育锻炼、充足睡眠、不迷恋电脑、科学用脑等。 第二单元 一、填空题:1、动物、植物的后代与亲代之间存在着相同的特征,叫做遗传现象,存在着不同特征,叫做变异现象。 2、孟德尔被人们称为现代遗传学之父。 3、形态各异的金鱼是人们有意识的利用野生鲫鱼的后代与亲代存在的变异培育而成的。 4、遗传和变异是生命最基本的两种特征。 二、判断题 1、父母双方都是高个子,因为遗传因素子女一定是高个子。(×) 2、生物的每一个特征都是能遗传的。(×) 3、太空椒是因为它的遗传物质发生了变异,所以才长得果大色艳,

籽少肉厚的。(√) 三、简答题 美国一位牧民,他在自己的羊群里发现了一只腿短背长的羊。这只羊长得像猎犬,连最低的羊栏也跨不过去。后来,他用这只羊培育成了一种腿短背长的良种羊—安康羊。他利用偶尔发现的现象,培育出了人们所需的新品种,这其中包含了什么道理? 答:羊群中有腿短背长的羊是因为变异的缘故,这位牧民又利用遗传规律, 让这种变异遗传下去。 第三单元 一、填空 1、第一块恐龙化石是在1822年被发现的。 2、环视是在地层岩石中保存的几百万年以前死亡生物的残骸或遗迹,

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课程纲要

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课程纲要 课程类型:义务教育必修课程 教学材料:青岛出版社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 授课时间:26课时 授课对象:六年级学生 设计:辛英 时间:2012年2月 课程目标: 科学探究目标:认识科学探究,经历科学探究过程。能做控制变量的简单探究性实验,会设计简单的实验记录表格,能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述探究过程和结果,能对探究过程和结果进行评议。能用简单器材进行模拟实验。会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源,学会将搜集的信息数据进行筛选、分类等,加工内化成自己的信息。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想知道、爱提问,喜欢大胆想象,尊重证据,愿意合作交流;乐于用学到的知识改善生活,关注与科学有关的社会问题;了解科技给人们带来的正面和负面影响;意识到人和自然要和谐相处,懂得要珍爱生命。 科学知识目标: 物质世界:知道任何物体工作时都需要能量,电、光、热、声、磁等都是能量的不同表现形式;认识不同形式的能量可以互相转化;了解新能源。 生命世界:知道生命体的基本特征。了解一些动植物之间的信息传递方式及特点;了解大自然带给人们的各种信息;了解人类信息发展的历史,认识现代化信息技术在人类生活中所起的作用。 地球与宇宙:知道空气对生命的意义;了解人类活动对大气层产生的不良影响,意识到保护大气层的重要性;探究风的成因;了解风对人类生活的影响。知道太阳系的组成及八大行星的特点;知道太阳系、银河系及宇宙的关系;了解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历史。 课程内容及课时安排: 六年级下册科学教科书遵循《课程标准》的要求,注意用联系的观点整合不同的内容,努力体现内容的综合性、系统性和事物周期性的变化,使学生学会在

整体上领悟科学本质,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主要线索,构建了《人的一生》、《无处不在的能量》、《地球的面纱》、《信息与生活》、《探索宇宙》、《研究与实践》六个单元,共26个课题。 【课时1】始业教育:解读本学期教材的结构、使用方法及学习目标,提出新学期要求。 第一单元:人的一生: 内容标准:知道生命体的基本特征:由细胞构成,能够生长,能够繁殖,遗传和变异,有一定的生命周期等。 教学安排: 【课时2】细胞 【课时3】我从哪里来 【课时4】人的一生 【课时5】我像谁 第二单元:无处不在的能量 内容标准:知道影响摆摆动快慢的因素;知道钻木取火的道理;知道电能产生磁,探究影响电磁铁磁性大小的因素;知道任何物体工作时都需要能量,电、光、热、声、磁等都是能量的不同表现形式;不同形式的能量可以互相转化;了解人类对新能源的开发与利用。 教学安排: 【课时6】让身体热起来 【课时7】摆的秘密 【课时8】钻木取火 【课时9】通电的线圈(一) 【课时10】通电的线圈(二) 【课时11】无处不在的能量 【课时12】开发新能源 第三单元:地球的面纱 内容标准:知道空气对生命的意义;了解人类活动对大气层产生的不良影响,意识到保护大气层的重要性;探究风的成因;了解风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六年级下册科学试题及答案

六年级下册科学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每个空格2分,共20分): 1、早在一千多年前,人们就已经发明了(),而()的发明人类认识世界的一大飞跃,把人类带入一个崭新的微观世界。 2、我们把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物质,称为(),比如身边的物质中有食盐、白糖、()等。 3、我们利用观察到的洋葱表皮上的一个个如房间似的结构,是洋葱的()。 4、放大镜把通过透镜所能观察到的范围称为()。 5、放大镜的放大倍数越大,我们能看到的范围就()。 6、如果显微镜的目镜、物镜上分别标着12.5×、40×,那么物体图像将被放大 ()。 7、科学研究发现昆虫头上的(),就是它们的“鼻子”。 8、用显微镜观察蚕豆叶表皮细胞上有许多(),那是植物进行蒸腾和光合作用的重要器官。 二、选择题(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每小题2分,共16分): 1、光线从空气进入凸透镜时会( )。 A、反射 B、折射 C、不变 2、凸透镜是( )、透明的镜片。 A、中间厚边缘薄 B、中间薄边缘厚 C、一样厚 3、()的建立,被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 A、细胞学说 B、动力学 C、仿生学 4、蟋蟀的耳朵在( )。 A、头部 B、足内侧 C、腹部 5、电子显微镜已经可以把物体放大到( ) 倍。 A、200 B、2000 C、200万 6、用显微镜观察玻片标本时,玻片移动的方向和从目镜里看到的方 向( ) 。 A、相同 B、相反 C、无 7、昆虫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胸部有()对足。 A、2 B、3 C、4 8、凸透镜的凸度越小,它的( ) 越小。 A、放大倍数 B、焦距 C、视野 三、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每小题2分,共20分): 1、圆柱形和球形的器皿装水也有放大功能。() 2、放大镜的放大倍数同它的面积大小有关。() 3、把整个洋葱放在显微镜下,我们可以直接观察到它的精细结构。() 4、鱼缸里的水变绿是因为其中有绿藻的缘故。() 5、微生物对人类只有危害,没有好处。() 6、人的最高视力也只能看清楚1/3毫米的微小物体() 7、细胞是生物生命活动的最基本单位,生物都由细胞组成。() 8、蝴蝶的翅膀上的彩色小鳞片其实是扁平的细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