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标点符号用法的变化和标点符号的误用

新版标点符号用法的变化和标点符号的误用
新版标点符号用法的变化和标点符号的误用

新版《标点符号用法》的变化和标点符号的误用

一、问号、叹号可用叠用的方式表达语气加重,但最多叠用三个,没有异常强烈的情感表达需要时不宜叠用。问号、叹号也可以连用(问号、叹号各一),表示句子包含疑问、感叹两种语气而且都比较强烈。

【例1】这就是你的做法?你这个经理是怎么当的??你怎么竟敢这样欺骗消费者???

【例2】我要揭露!我要控诉!!我要以死相争!!!

【例3】他连这些最起码的常识都不懂,还敢说自己是高科技人才?!

二、某些序次词(“第”“其”“首先”)之后,应使用逗号。一般为逐条列举时用到。但序次简单、叙述性较强的序次语后不用标点。

【例4】高考语文第二轮复习,要注意三点:其一,系统修复整理考点的知识网络;其二,进一步明确常考题型的答题规范;其三,积累作文素材,规范各类文体的写作。

【例5】比喻一般分为四类:一是明喻;二是暗喻;三是借喻;四是博喻。

三、引号之间、书名号之间,表并列关系时通常不用顿号。如有其他成分插在并列的引号之间或并列书名号之间,宜用顿号。

【例6】教室里挂着“永不言败”“坚持到底”等标语。

【例7】《论语》《谈美书简》《必须了解的世界100位名人》等书籍,也适合高三同学阅读。

【例8】高三同学的作文参考资料有:《作文通讯》(高三版)、《杂文报》和《素材快线》等报刊。

四、句子内一般不应套用冒号,如不得不套用冒号时,宜另起一行来显示各个层次。

【例9】原因:主要原因:(误)

原因:

主要原因:

(正)

五、括号的使用:表示作者国籍或所属朝代时,可用方括号或六角括号。除科技书刊中的数学、逻辑公式外,所有括号(特别是同一形式的括号)应尽量不套用。必须套用括号时,宜采用不同的括号形式配合使用。

【例10】[英]赫胥黎《进化论与伦理学》

【例11】[唐]杜甫著

【例12】(2011北京文综,32(2),8分)(题目出处)(误)

【2011北京文综,32(2),8分】(题目出处)(正)

六、图或表格中的文字,中间可用逗号,但末尾不用句号。即使文字较长,前面用了句号,最后末尾处仍不用句号。

七、陈述句用了疑问词,句末应用句号。有些句子没用疑问词,但表示疑问语气,句末应用问号。

八、用顿号表示较长、较多或较复杂的并列成分之间的停顿时,最后一个成分前可用“以及(及)”,“以及(及)”前用逗号。

【例13】不做笔记、不主动复习、不问问题,以及投机取巧,都是高考语文复习的致命弱点。

九、冒号提示范围无论大小(一句话、几句话甚至几段话),都应与提示性话语保持一致(即在该范围的末尾要用句号点断)。

【例14】高三第二轮复习时提高语文基础得分的途径有:记住有用的知识,常做典型例题和经常纠正错误,临时抱佛脚是没有效果的。(误)

高三第二轮复习时提高语文基础得分的途径有:记住有用的知识,常做典型例题和经常纠正错误。临时抱佛脚是没有效果的。(正)

十、有的名称需要根据指称意义的不同确定是否使用书名号。如文艺晚会指一项活动时,不用书名号;而特指一种节目名称时,可用书名号。

【例15】去年我市重阳节晚会受到观众的好评。

【例16】本台将重播《2013年春节联欢晚会》。

十一、并列成分之间用顿号时,最后一个并列成分之后用“等”“等等”之类词语,“等”“等等”之类词语前不用顿号或其他点号。并列成分之间用逗号时,最后一个并列成分之后用“等”“等等”之类词语,“等”“等等”之类词语前要用逗号。

【例17】现代生物学、物理学、化学、数学等基础学科的发展,带动了医学科学的进步。

【例18】写文章前要想好:文章主题是什么,用哪些材料,哪些详写,哪些略写,等等。

十二、“新国标”规定,省略号前后在通常情况下,不用点号。但也有一些例外的情况:(1)省略号前的句子表示强烈语气,句末可用句号或叹号。

【例19】对高三学年老师的无私教诲,我们感激不尽!……

(2)省略号前,不加点号就无法表示停顿或表明结构关系时,可以保留点号。但如果省略号前后的话可以连起来为一句通顺的不需要停顿的话时,就不必使用点号了。

【例20】他进来了,……一身军装,一张朴实的脸,站在我们面前显得很年轻。

(3)省略号后的句子表达强烈的语气或感情时,可在省略号后边加叹号或问号。

【例21】这,这是……?

(4)当省略号后还有别的话,或者省略的文字和后面的话不连贯且有停顿时,应在省略号后加点号。

【例22】动物界的规矩比人类还多,野骆驼、黄羊、野猪……,直至塔里木兔、跳鼠,都是各行其道,决不混淆。

(5)当标示特定格式的成分虚缺时,省略号后可以用点号。

【例23】如果……,那么……

【后附资料】

其一:新版标点主要用法

一、句号

1.图片或表格的短语式说明文字,中间可用逗号,末尾不用句号。如:小区公园一角2.即使文字较长,前面已出现句号,末尾不宜加句号。如:小区公园一角。清晨,居民在健身

二、问号

1.选择问句的三种情况

(1)选项较短而在语气上没有停顿,只在句末用问号。如:这到底是仁慈还是虚伪?

(2)选项较多(如三项),可以在每个选项后用问号。如:这首曲调如此组合,是想表现人和自然的和谐?还是热情和理智的重合?还是……?

(3)选项为两项时,前一项通常用逗号,为了表示选项的独立性,也可都用问号。如:①这到底是乐曲出了问题,还是演奏出了问题?②这到底是乐曲出了问题?还是演奏出了问题?

2.问号可以叠用,但最多只能用三个。如:怎么可以涂改出厂日期?你们心里还有没有群众利益??你这个总经理是怎么当的???

3.问号有标号的作用,可以表示存疑或者不详。

(1)马致远(1250?—1321),元戏曲作家。

(2)下一个节目是小合唱(笛子独奏?二胡独奏?)。

三、逗号

句内并列成分,如带有语气词,应由顿号改为逗号。如:远远望去,大桥啊,轮船啊,码头啊,宾馆啊,历历在目。

四、顿号

1.相邻数字连用要分清是概数还是缩略形式,前者不加顿号,后者宜加顿号。

(1)一出手就买下了三四栋。

(2)三、四栋住着小王和小李。

2.标有引号或书名号的并列成分之间,通常不用顿号。若有其他成分插入,宜用顿号。

(1)“伟大”“壮烈”“崇高”都是形容词。

(2)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子夜》(矛盾)、《骆驼祥子》(老舍)、《倪焕之》(叶圣陶),都是著名的现实主义作品。

五、冒号

1.一个句子内部一般不应套用冒号。

在列举式或条文式的表述中,如果不得不套用冒号,宜另起段落来分清层次。

出席今天会议的有:

山东:张华、陈芸

河北:余新、郭坤

2.冒号不能用于非提示性话语。

(1)吕氏春秋记载:“今夫举大木者,前呼邪(ye)许,后亦应之。此举重劝力之歌也。”

(2)据《吕氏春秋》记载,先民们“举重”谓“劝力之歌”,原始歌谣便由此产生。

3.冒号的提示范围应与提示性话语保持一致。

艾滋病有三个传播途径:血液传播、性传播、母婴传播。(这里不用逗号,用句号,表示冒号的提示到此)日常接触是不会感染艾滋病的。

4.冒号不能用在无停顿处。

中国政府再次发出“钓鱼岛自古以来是我国神圣的领土,不容任何人侵犯”的警告。(发出后不能加冒号)

5.冒号不能和提示语并用。

章鱼有一个最大的本领:就是被敌人咬住不放时,……(句中冒号和“就是”不能同时用。)

六、引号

独立成段的引文,如果不止一段,每段开头用前引号,只在最后一段的末尾加上后引号。

七、括号

1.括号有四种形式:圆括号()、方括号[]、六角括号〔〕、方头括号【】。

2.括号避免套用,必须套用时,采用不同形式的括号。

一般用()

国籍或朝代用[]〔〕

公文发文年份用〔〕

电讯稿消息来源用【】

词条用〔〕【】

八、连接号

有一字线,半字线,浪纹线三种,新规去掉了两字线,因其易与破折号混淆。三种连接号分工明确:

(1)短横(半字线)用于连接。如:021-********WZ-10直升机。

(2)一字线表示起止,有的也用浪纹线,用汉字表示时,为避免与一误会,用浪纹线。

如:9月18—27日集训上海—北京高铁。

(3)浪纹线表示数值范围。如:15~30天3000~4000人。

九、书名号

1.标示各种作品的名称:纸质读物,声像制品,电脑软件等。

2.标示作品的简称。如《现汉》。

3.标示栏目的名称。如《社会广角》。

十、分隔号

1.分行: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2.分节:横眉/冷对/千夫指。

3.分隔供选择或可转换的两项,表示“或”。如:接下来是魔术/杂技。

4.分隔层级或类别。点号按停顿时间长短分为顿号/逗号,句号,冒号/分号,句号/问号/感叹。

其二:老标点符号的常见错误

一、问号的误区

1、虽然有疑问代词或疑问格式,但整个句子不是疑问句,不能用问号。

●鲁迅为什么写《自嘲》这首诗?是值得一谈的问题。

●他完全知道这件事该不该谈?

2、疑问句中问号错放在句中。

●什么时候动身?老师。

二、叹号的误区

3、主语、状语等成分倒置的感叹句,以及呼语在感叹句句末,叹号不能用在句中,必须放在句末。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