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解质电离

第I卷(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卷的文字说明

一、选择题(题型注释)

1.下列电离方程式错误的是

A.CaCl2=Ca2+ + 2Cl— B.H2SO4= 2H+ + SO42—

C.NaHCO3= Na++ HCO3— D.KOH = K+ + O2—+H+

2.下列物质属于电解质的是

A.CO2 B.Al C.Na2SO3 D.蔗糖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液态HCl、固态NaCl均不导电,所以HCl、NaCl均不是电解质

B.萃取操作时,可以选用CCl4或直馏汽油作为萃取剂从溴水中萃取溴

C.氢氧化铁胶体的电泳实验能证明氢氧化铁胶体带正电

D.向FeCl3饱和溶液中通入足量NH3可制取Fe(OH)3胶体

4.下列化合物属于弱电解质的是

A.HClO4 B.Ba(OH)2 C.CO2 D.HF

5.下列物质中,属于电解质是

A.Cu丝 B.MgCl2 C.NaCl溶液 D.蔗糖

6.下列物质中,不属于电解质的是

A.蔗糖 B.H2SO4 C.NaOH D.NaCl

7.下列有关电解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A.强电解质一定是离子化合物

B.强电解质、弱电解质的电离都是吸热过程

C.强电解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是浓溶液

D.强电解质在水中一定能全部溶解

8.属于电解质的是

A.CO2 B.Al C.Na2CO3 D.蔗糖

9.下列电离方程式正确的是

A、Ba(OH)2= Ba2+ + 2OH-

B、AlCl3= Al3+ + Cl3-

C、H2SO4= 2H+ + S6+ + 4O2-

D、Na2CO3= Na2+ + CO32-

10.下列物质属于电解质的是

A.石墨 B.蔗糖 C.烧碱 D.金属铝

11.下列物质:⑴Na⑵石墨⑶Na2O ⑷SO2⑸CO2⑹ SO3⑺NH3·H2O ⑻H2S ⑼HCl ⑽H2SO4⑾Ba(OH)2⑿熔融的NaCl ⒀蔗糖⒁NaCl溶液。属于电解质的有

A.⑶⑺⑼⑽⑾⑿ B.⑶⑺⑼⑽⑾⒁

C.⑶⑺⑻⑼⑽⑾⑿ D.⑴⑶⑺⑻⑼⑽⑾⑿

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固体氯化钠不导电,所以氯化钠是非电解质

B.铜丝能导电,所以铜是电解质

C.氯化氢水溶液能导电,所以氯化氢是电解质

D.CO2的水溶液能导电,所以CO2是电解质

13.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酸、碱、盐、氧化物在组成上的共同点是都含有非金属元素

B.只含有一种元素的物质不一定都是纯净物

C.电离产生H+的化合物叫酸,其分子中氢原子的个数即是该酸的元数

D.压强恒定时,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

14.下列物质中,既能导电又属于强电解质的一组物质是

A.熔融MgCl2、熔融NaOH

B.液氨、石灰水

C.石墨、食醋

D.稀硫酸、蔗糖

15.下列有关电解质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强电解质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时的电离方式是一样的

B.弱电解质溶液可能比强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强

C.HCl是强电解质,它只能在水溶液里才能电离

D.电解质溶液导电过程中必然伴随化学变化

16.下列有关化学概念或原理的论述中,正确的是

A.SO2、NH3的水溶液都能够导电,因此都属于电解质

B.电解饱和食盐水的过程中,水的电离平衡逆向移动

C.任何一个化学反应都可以设计为电池,输出电能

D.若两种不同的核素具有相同的中子数,则二者一定不属于同种元素

17.下列物质分类组合正确的是

18.下列相关事实用微观粒子的知识解释错误的是

19.下列电离方程式错误的是

A.CaCl2 =Ca2++2Cl-B.NaHCO3=Na++H++CO32-

C.HNO3=H++NO3-D.Ba(OH)2=Ba2++2OH-

20.医院里用HgCl2的稀溶液作手术刀的消毒剂。HgCl2熔融时不导电,熔点低。HgS难溶于水和稀的强碱,却易溶于饱和的NaCl溶液。关于HgCl2的描述合理的是

A.是难溶的共价化合物

B.是一种强电解质

C.是离子化合物

D.是一种弱电解质

2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CO2的水溶液能导电,所以CO2是电解质

B.BaSO4难溶于水,其水溶液的导电能力极弱,所以BaSO4是弱电解质

C.液溴不导电,所以溴是非电解质

D.强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不一定比弱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强

22.下列物质中,属于电解质的是

A.氯化钠 B.金属铜 C.氢氧化钠溶液 D.蔗糖

23.下列电离方程正确的是

A.NaHCO3=Na++H++CO32- B.Ba(OH)2=Ba2++OH-

C .Al 2(SO 4)3=2Al 3++3SO 42-

D .H 2SO 4=H 2++SO 42-

24.下列物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 .H 2SO 4 === H +

+ SO 42- B .Ba(OH)2=== Ba 2+ +(OH —)2 C .KClO 3 === K + + 3O 2— + Cl 5+ D .Al 2(SO 4)3===2Al 3+ + 3SO 42—

25.分类法在化学学科发展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下列分类依据合理的是 ①根据氧化物的性质将氧化物分成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和两性氧化物等 ②根据反应中是否有电子转移将化学反应分为氧化还原反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 ③根据分散系是否有丁达尔现象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来源:学科网ZXXK] ④根据组成元素的种类将纯净物分为单质和化合物

⑤根据电解质的水溶液导电能力的强弱将电解质分为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 A .②④⑤ B .②③④ C .①③⑤ D .①②④ 2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因为碳酸、氨水能够导电,所以液氨、二氧化碳是电解质

B. 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

C. 由C(石墨)=== C(金刚石); 1.90H ?=+kJ·mol -1

可知,石墨比金刚石稳定 D. 在101kPa 时,2g H 2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285.8 kJ 热量,则表示氢气燃烧热

的热化学方程式为:2H 2(g)+O 2 (g) ===2H 2O(l); 8.285-=?H kJ·mol -1

27.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氧化还原反应中的反应物,不是氧化剂就是还原剂

B .在氧化还原反应中,还原剂失去电子总数等于氧化剂得到电子的总数

C .能导电的物质一定是电解质

D .金属氧化物一定是碱性氧化物 2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Cu 与石墨都能导电,但都属于非电解质

B .AgCl 与BaSO 4都是难溶性盐,但都属于强电解质

C .SO 2与CaO 都是氧化物,因此SO 2、CaO 都是非电解质

D .NaCl 与HCl 都是电解质,因此熔融NaCl 、液态HCl 都能导电

29.下列溶液中H +

的物质的量浓度最大的是 A .0.1mol/L 的硫酸 B .0.1mol/L 的硝酸

C .0.1mol/L 的盐酸

D .0.1mol/L 的醋酸(CH 3COOH) 3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氨气是非电解质,氨水是电解质

B .氢氧化铁胶体可以发生丁达尔现象

C .摩尔和物质的量均是联系宏观和微观数量的物理量

D .硫酸氢钠能解离出H +

,与碳酸钠反应有二氧化碳生成,因此属于酸 31

32.下列关于强、弱电解质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 .强电解质在溶液中完全电离,不存在电离平衡

B .在溶液里导电能力强的电解质是强电解质,导电能力弱的电解质是弱电解质

C .同一弱电解质的溶液,当温度、浓度不同时,其导电能力也不同

D .纯的强电解质在液态时,有的导电,有的不导电 33.下列物质的水溶液能导电,且属于强电解质的是

A.CH3COOH B.Cl2 C.NH4HCO3 D.SO2

34.下列物质中,能导电且属于电解质的是

A.乙醇 B.蔗糖 C.NaCl溶液 D.熔融态Na2CO3

第II卷(非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I卷的文字说明

二、填空题(题型注释)

35.今有七种物质:①铝线②熔化的KNO3③NH3④NaCl晶体⑤液态氯化氢⑥石灰水⑦乙醇⑧二氧化碳,其中属于电解质的是,属于非电解质的是,上述状态下能导电的是

36.下列物质:①Na ②Na2O ③NH3 ④HCl ⑤Ba(OH)2⑥NaCl ⑦蔗糖⑧NaCl溶液。(填序号)

(1)属于电解质的是,

(2)属于非电解质的是,

(3)能导电的是。

37.(4分)下列物质中属于强电解质的是:,属于弱电解质的是。a.BaSO4

b.NaHCO3

c.H2SO3

d.Cu

e.Fe(OH)3

写出c、e两物质的电离方程式。

38.现有①H2SO4 ②酒精③液氨④纯碱固体⑤熔融的氢氧化钠⑥水银⑦三氧化硫⑧澄清石灰水⑨氯化钠溶液⑩CaCO3固体,其中属于盐的是(填序号,下同)_________,属于酸性氧化物的是_________,能导电的是_____________,属于电解质的是________。

参考答案

1.D

【解析】

试题分析:CaCl2为强电解质,电离方程式CaCl2=Ca2++ 2Cl—,故A正确;硫酸为强电解质,电离方程式H2SO4= 2H++ SO42—,故B正确;NaHCO3为强电解质,电离方程式NaHCO3= Na++ HCO3—,故C正确;KOH为强电解质,电离方程式KOH = K+ + OH—,故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电离方程式。

2.C

【解析】

试题分析:电解质是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CO2属于非电解质,故A错误;Al属于单质,故B错误;Na2SO3属于电解质,故C正确;蔗糖属于非电解质,故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电解质。

3.B

【解析】

试题分析:A、氯化氢和氯化钠都为电解质,错误,不选A;B、溴在四氯化碳或直镏汽油中的溶解度比水中大,且有机物不溶于水,能萃取,正确,选B;C、胶体粒子带电荷,但胶体不带电,错误,不选C;D、制备氢氧化铁胶体应该向沸水中加入饱和氯化铁溶液,继续煮沸到红褐色,停止,不能加入氨气,错误,不选D。

考点:物质的分类,物质的分离提纯,胶体的制备和性质

4.D

【解析】

试题分析:A、属于强酸,是强电解质,A项错误;B、属于强碱,是强电解质,B项错误;C、属于非电解质,C项错误;D、属于弱酸,是弱电解质,D项正确;答案选D。

考点:强弱电解质判断

5.B

【解析】

试题分析:A、Cu丝属于单质,A项错误;B、MgCl2属于盐属于电解质,B项正确;C、NaCl 溶液是混合物不属于电解质,C项错误;D、蔗糖属于有机物,不是电解质,D项错误;答案选B。

考点:考查电解质的判断

6.A

【解析】

试题分析:A、蔗糖是非电解质,不属于电解质,A项正确;B、H2SO4是电解质,B项错误;

C、NaOH 是电解质,C项错误;

D、NaCl 是电解质,D项错误;答案选A。

考点:考查电解质的概念

7.B

【解析】

试题分析:A、强弱电解质根本区别在于能否完全电离,强电解质不一定为离子化合物,如硫酸、氯化氢等都是共价化合物,它们属于强电解质,A错误;B、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电离过程都是吸热反应,B正确;C、强弱电解质与溶解度没有必然关系,强电解质的溶液不一定为浓溶液,如硫酸钡、氯化银、碳酸钙等为强电解质,它们在水中溶解度较小,其饱和溶液浓度较小,C错误;D、硫酸钡难溶于水,但它是强电解质,D错误。答案选B。

考点:电解质

8.C

【解析】

试题分析:A、CO2是非电解质,A错误;B、Al是金属单质,不是化合物,也不是电解质,B 错误;C、Na2CO3是盐,在水溶液或熔化状态下能够电离产生自由移动的离子,C是电解质,正确;D、蔗糖在水溶液和熔化状态下都不能够电离产生自由移动的离子,是非电解质,D 错误。答案选C

考点:电解质

9.A

【解析】

试题分析:A、Ba(OH)2= Ba2+ + 2OH-,A项正确;B、AlCl3为强电解质,电离方程式为AlCl3=Al3++3Cl-,B项错误;C、硫酸电离生成氢离子和硫酸根离子,H2SO4=2H++SO42-,C项错误;D、Na2CO3是强电解质,电离方程式为源Na2CO3= 2Na+ + CO32- [D项错误;答案选A。

考点:考查电离方程式书写

10.C

【解析】

试题分析:电解质必须为化合物。A. D.均为单质; B.非电解质;

考点:考查了电解质概念的相关知识。

11.C

【解析】

试题分析::(1)Na是单质,不是电解质,故错误;(2)石墨是单质,不是电解质,故错误;

(3)Na2O在熔融状态下能导电,故为电解质,故正确;

(4)SO2在水溶液中导电是因为和水生成了亚硫酸的原因,和其本身无关,而二氧化硫在熔融状态下不带电,故二氧化硫为非电解质,故错误;

(5)CO2在水溶液中导电是因为和水生成了碳酸的原因,和其本身无关,而二氧化碳在熔融状态下不带电,故二氧化碳为非电解质,故错误;

(6)SO3在水溶液中导电是因为和水生成了硫酸的原因,和其本身无关,而三氧化硫在熔融状态下不带电,故三氧化硫为非电解质,故错误;(7)NH3?H2O 在水溶液中能导电,故为电解质,故正确;(8)H2S 在水溶液中能导电,故为电解质,故正确;(9)HCl 在水溶液中能导电,故为电解质,故正确;(10)H2SO4在水溶液中能导电,故为电解质,故正确;(11)Ba(OH)2在水溶液中能导电,故为电解质,故正确;(12)熔融的NaCl能导电,故为电解质,故正确;(13)蔗糖为非电解质,故错误;(14)NaCl溶液是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故错误.

考点:考查了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概念和判断的相关知识。

12.C

【解析】

试题分析::A、氯化钠固体没有自由移动的离子,所以不导电,但氯化钠的水溶液能导电,所以氯化钠是电解质,故A错误.B、无论电解质还是非电解质都必须是化合物,铜丝是单质不是化合物,所以铜丝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故B错误.C、氯化氢的水溶液能导电,所以氯化氢是电解质,故C正确.D、二氧化碳的水溶液导电,电离出自由移动离子的物质是碳酸不是二氧化碳,所以二氧化碳是非电解质,故D错误.

考点:考查了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判断的相关知识。

13.C

【解析】

试题分析:A、酸中都含有氢元素,碱中都含有氢氧根,盐中都含有酸根,酸根是由非金属

电解质及其电离教案(打印)

第 2 节电解质(第一课时) 同安一中彭玉群 一、设计意图本节课的重点是电离及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的概念、常见酸、碱、盐的电离方程式的书写。为了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让学生适应现代生活和未来发展的需要。 本节课设计突出了以下两点: 1. 遵循由实践到理论的认知规律,在教学中注重实验,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形成概念理论,运用理论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从而进一步理解概念。 如通过对导电实验的观察、分析让学生形成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的概念,让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设计实验判断一瓶固体化合物是否是电解质,以此深化对电解质和非电解质概念的理解并体验自主探究的乐趣,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2. 教学方法上采用多实验,多启发,多比较,多讨论,多延伸,讲练结合。经过各种形式的探究活动,使学生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强化科学探究的意识,提高科学探究的能力。 ①多实验:通过实验,强化实验的功能,提高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②多启发:提出富有启发性的问题,以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培养其思维能力。 ③多比较:如电解质与非电解质,金属导电原因与电解质溶液导电原因等都进行对比或类比,以加深 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掌握。 ④多讨论:通过讨论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习变被动为 主动。 ⑤多延伸:通过身边的化学”、“布置有特色、分层次、多样化的作业”等让课堂尽可能延伸到学生的 生活,让学生感受到化学的无穷魅力, 让学生尝试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如通过Internet 网)。培养学 生终身学习的能力。 ⑥多训练:教学中及时安排针对性练习,以巩固和强化所学知识,提高学习效率。 二、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使学生了解电离、电解质、非电解质的概念。 2、了解电解质导电的原因,会准确书写常见的酸、碱、盐的电离方程式。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在电解质知识学习中,学会运用观察、实验、查阅资料等多种手段获取信息,并运用比较、分类、 归纳、概括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 2、通过“问题探究”、“归纳”等活动,提高学生分析、联想、类比、迁移以及概括的能力。 3、通过“实验探究”,了解研究物质的一般方法,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对电解质知识框架中各知识点有序的衍变分析、推导,让学生感受到化学学习中的逻辑美。 2、通过“身边的化学——电解质与细胞活动”,让学生感受到化学其实离我们不远,它就在我们的身边,

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知识点

一、弱电解质的电离 1、定义: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自身能够电离出自由移动离子的 化合物,叫电解质。 非电解质:在水溶液中且熔化状态下自身都不能电离出自由移动离子的化合物。 概念理解: ①电解质、非电解质都是化合物,能导电的物质可能是溶液(混合物)、金属 (单质),但他们不属于电解质非电解质的研究对象,因此他们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②自身电离:SO2、NH3、CO2、等化合物能和水反应形成酸或碱,但发生电离 的并不是他们本身吗,因此属于非电解质; ③只能在水中发生电离的电解质有酸或者某些易溶于水高温下易分解的盐, 如液态氯化氢是化合物,只存在分子,没有发生电离,因此不能导电,又如NaHCO3在高温时即分解,不能通过熔融态证明其为电解质; 只能在熔融状态下电离的电解质是活泼金属氧化物,如Na2O、CaO,他们在溶液中便不存在,要立刻反应生成键,因此不能通过溶液中产生离子证明; 既能在水溶液中又能在溶液中发生电离的物质是某些高温难分解盐,绝大多数盐溶解在水中都能发生完全电离,某些盐熔融时也发生电离,如BaSO 4。 ④电离不需要通电等外界条件,在熔融或者水溶液中即能够产生离子; ⑤是电解质,但是要产生离子也要在溶液状态或者熔融状态,否则即便存在 离子也无法导电,比如NaCl,晶体状态不能导电。 ⑥电解质的强弱与导电性、溶解性无关。如如BaSO4不溶于水,但溶于水的 BaSO4全部电离,故BaSO4为强电解质。导电性与自由移动离子的浓度和带电荷数等有关。 强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全部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 弱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只有一部分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 2.常见的电解质为酸碱盐、活泼金属氧化物、水,其中强电解质与偌电解质常见分类:

2019年初中升高中化学衔接课程 电解质和电离方程式(解析版)

第01讲电解质和电离方程式 【知识梳理】 一.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1)能导电的物质有哪些?他们导电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金属单质可导电,是因为里面有自由移动的电子。 溶液也可以导电,因为有自由移动的离子。 (2)不是电解质的物质一定是非电解质吗? 提示:不一定,如混合物和单质,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3)能导电的物质一定是电解质吗? 提示:不一定,如金属单质、石墨等。 (4)电解质本身一定导电吗? 提示:不一定,如固体氯化钠就不导电。 (5)NH3、SO2、SO3、CO2等的水溶液导电,它们是电解质吗? 提示:SO2、SO3、CO2等的水溶液能导电,导电原因是与水作用后的生成物(H2SO3、H2SO4、H2CO3)电离所致,并非自身产生自由移动的离子,所以SO2、SO3、CO2等为非电解质,而H2SO3、H2SO4、H2CO3为电解质。 电解质和非电解质比较

[例1] 今有九种物质:①铝线②石墨③氯气④BaSO4晶体⑤纯硫酸⑥金刚石⑦石灰水⑧乙醇⑨熔化的NaCl 其中能导电的是①②⑦⑨, 属于电解质的是④⑤⑨, 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的是①②③⑥⑦。 【解析】石灰石属于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例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固体氯化钠不导电,所以氯化钠是非电解质 B.铜丝能导电,所以铜是电解质 C.氯化氢水溶液能导电,所以氯化氢是电解质 D.CO2的水溶液能导电,所以CO2是电解质 【解析】选C。A项氯化钠是电解质,B项铜丝是单质,所以铜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D项CO2是非电解质 【小结】 1.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的判断方法 (1)从物质分类角度:电解质与非电解质都属于化合物。单质、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如铜、铝、石墨,盐酸溶液等 (2)从物质性质角度:电解质导电的条件是电解质溶于水或熔融状态下,二者具备其一即可。 ①有些电解质溶于水导电,但熔融状态下不导电,如HCl气体。 ②有些电解质只在熔融状态下才能导电,如BaSO4。 2.SO2、SO3、CO2等的水溶液能导电,导电原因是与水作用后的生成物(H2SO3、H2SO4、H2CO3)电

2-2-1 电解质及其电离练习题及答案解析

(本栏目内容,在学生用书中以活页形式分册装订!) A组——知能训练 1.下列物质中,属于电解质的是() A.CO2B.盐酸 C.BaSO4D.C2H5OH 解析:判断某物质是否是电解质的要点有:是否是化合物,是否在水溶液或熔化状态下能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CO2和C2H5OH是非电解质,盐酸是电解质溶液。 答案: C 2.下列物质中有自由移动的氯离子的是() A.氯化钠晶体B.熔化的氯化钾 C.氯酸钾溶液D.液态氯化氢 解析:氯化氢只有在水中溶解时才能产生自由移动的离子,故液态氯化氢不能电离。氯酸钾溶于水虽能电离,但不产生自由移动的氯离子,产生的是氯酸根离子(ClO-3)。氯化钠晶体中存在离子但不能自由移动。当加热氯化钾时,热能破坏了阴、阳离子的相互作用,使离子自由移动,即发生电离。综上所述:除氯化氢不存在离子,氯化钠、氯化钾、氯酸钾本身都存在离子,但NaCl中离子不能自由移动、KClO3虽能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但不是Cl-。只有熔化的氯化钾能发生电离产生自由移动的氯离子。 答案: B 3.关于酸、碱、盐的下列各种说法中,正确的是(双选)() A.化合物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有氢离子的是酸 B.化合物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有氢氧根离子的是碱 C.化合物电离时,生成金属阳离子和酸根离子的是盐 D.NH4Cl的电离方程式是:NH4Cl===NH+4+Cl-,所以NH4Cl是盐 E.NaHSO4可以电离出H+,因此NaHSO4属于酸 F.非金属元素不可能形成盐 解析:A、B说法与定义不符,E中NaHSO4电离的阳离子除H+外还有Na+,因此不属于酸,NaHSO4应属于酸式盐。非金属元素也能形成盐,例如铵盐。故正确答案为CD。 答案:CD 4.下列电离方程式错误的是() A.NaHCO3===Na++H++CO2-3 B.NaHSO4===Na++H++SO2-4 C.CH3COOH CH3COO-+H+ D.Na2SO4===2Na++SO2-4 解析:A项HCO-3不能拆开写;B项正确,NaHSO4是强酸酸式盐,可完全电离;C 项CH3COOH是弱酸,部分电离,用可逆号,正确;D项是强酸强碱盐,溶于水完全电离,正确。 答案: A 5.下列化合物中,只有在溶于水之后才能导电的电解质是(双选)() A.NaCl B.CH3CH2OH(酒精) C.H2SO4D.NH4HCO3 解析:酒精属于非电解质,B项不符合题意;NaCl、H2SO4、NH4HCO3均为电解质,NaCl溶于水或熔融状态下均能导电,NH4HCO3、H2SO4溶于水均导电,但H2SO4在液态时难导电,NH4HCO3受热易分解,无熔融状态,故C、D符合题意。 答案:CD 6.已知溶液中存在下列离子,试判断该溶液的溶质并写出其电离方程式: (1)H+、Cl-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Fe3+、SO2-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弱电解质的电离知识点

第三章第一节弱电解质的电离 一、电解质、非电解质、 1、电解质: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 实例:酸、碱、盐、活泼金属氧化物、水。 2、非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和熔融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 实例:大多数有机物、酸性氧化物、氨气等。 ①电解质和非电解质均指化合物,单质和混合物既不属于电解质也不属于非电解质。 ②电解质必须是自身能直接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的化合物。如:SO2、CO2则不是。 ③条件:水溶液或融化状态:对于电解质来说,只须满足一个条件即可,而对非电解质则 必须同时满足两个条件。 ④难溶性化合物不一定就是弱电解质。例如:BaSO4、AgCl 难溶于水,导电性差,但由 于它们的溶解度太小,测不出(或难测)其水溶液的导电性,但它们溶解的部分是完全电离的,所以他们是电解质。 ⑤酸、碱、盐、金属氧化物和水都是电解质(特殊:盐酸是电解质溶液)。 蔗糖、酒精为非电解质。 练习1:下列物质中属于电解质的是( ) ①NaCl溶液②NaOH ③H2SO4 ④Cu ⑤CH3COOH ⑥NH3·H2O ⑦CO2 ⑧乙醇⑨水 二、强电解质与弱电解质 1、强电解质:溶于水或熔融状态下几乎完全电离的电解质。 2、弱电解质:溶于水或熔融状态下只有部分电离的电解质。 ①电解质的强弱与化学键有关,但不由化学键类型决定。强电解质含有离子键或强极性键, 但含有强极性键的不一定都是强电解质,如H2O、HF等都是弱电解质。 ②电解质的强弱与溶解度无关。如BaSO4、CaCO3等

③ 电解质的强弱与溶液的导电能力没有必然联系。 说明 离子化合物在熔融或溶于水时离子键被破坏,电离产生了自由移动的离子而导电;共价化合物只有在溶于水时才能导电.因此,可通过使一个化合物处于熔融状态时能否导电的实验来判定该化合物是共价化合物还是离子化合物。 电解质的强弱与其水溶液的导电能力有何关系? 3、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和导电能力 ① 电解质不一定导电(如NaCl 晶体、无水醋酸),导电物质不一定是电解质(如石墨),非 电解质不导电,但不导电的物质不一定是非电解质; ② 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强弱决定于溶液离子浓度大小,浓度越大,导电性越强。离子电 荷数越高,导电能力越强。 ③ 强电解质溶液导电性不一定比弱电解质强(浓度可不同);饱和强电解质溶液导电性不 一定比弱电解质强 ④ 电解质的导电条件是水溶液或高温熔融液(熔液)。共价化合物只能在溶液中导电,离 子化合物在熔液和溶液均可导电。(区别离子与共价化合物) 注意: 强弱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强弱 强弱电解质≠物质的溶解性大小 三、电离方程式的书写 (1)强电解质用=,弱电解质用 (2)多元弱酸分步电离,多元弱碱一步到位。 H 2CO 3 H ++HCO 3-,HCO 3- H ++CO 32-,以第一步电离为主。 NH 3·H 2O NH 4+ + OH - Fe (OH )3 Fe 3+ + 3OH - (3)弱酸的酸式盐完全电离成阳离子和酸根阴离子,但酸根是部分电离。 NaHCO 3=Na ++HCO 3-,HCO 3- H ++CO 32- (4)强酸的酸式盐如NaHSO 4完全电离,但在熔融状态和水溶液里的电离是不相同的。 熔融状态时:-4 4HSO Na NaHSO +=+ 溶于水时:NaHSO 4=Na ++H ++SO 42- 1.先判断强、弱电解质,决定符号 2.多元弱酸分步电离,电离能力逐渐降低 3.多元弱碱也是分步电离,但书写电离方程式时写总式 4.Al(OH)3有酸式和碱式电离 5.多元弱酸的酸式盐的电离方程式 练习1:写出下列物质的电离方程式:⑴NH 3·H 2O ; ⑵HClO ;⑶H 2SO 3; ⑷Fe(OH)3; (5)Al(OH)3; (6)NaHCO 3 ;(7) NaHSO 4 (8)Ba(OH)2 练习2:有物质的量浓度相同、体积相等的三种酸:a 、盐酸 b 、硫酸 c 、醋酸,同时加入足量的锌,则开始反应时速率________。(用<、=、> 表示) 三、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 1、电离平衡概念:一定条件(温度、浓度)下,分子电离成离子的速率和离子结合成分子的速率相等,溶液中各分子和离子的浓度都保持不变的状态叫电离平衡状态(属于化学平衡) 导电性强弱 离子浓度 离子所带电荷 溶液浓度 电离程度

电解质及其电离教案(打印)

第2节电解质(第一课时) 同安一中彭玉群 一、设计意图 本节课的重点是电离及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的概念、常见酸、碱、盐的电离方程式的书写。为了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让学生适应现代生活和未来发展的需要。 本节课设计突出了以下两点: 1.遵循由实践到理论的认知规律,在教学中注重实验,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形成概念理论,运用理论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从而进一步理解概念。 如通过对导电实验的观察、分析让学生形成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的概念,让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设计实验判断一瓶固体化合物是否是电解质,以此深化对电解质和非电解质概念的理解并体验自主探究的乐趣,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2.教学方法上采用多实验,多启发,多比较,多讨论,多延伸,讲练结合。经过各种形式的探究活动,使学生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强化科学探究的意识,提高科学探究的能力。 ①多实验:通过实验,强化实验的功能,提高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②多启发:提出富有启发性的问题,以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培养其思维能力。 ③多比较:如电解质与非电解质,金属导电原因与电解质溶液导电原因等都进行对比或类比,以加深 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掌握。 ④多讨论:通过讨论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习变被动为 主动。 ⑤多延伸:通过“身边的化学”、“布置有特色、分层次、多样化的作业”等让课堂尽可能延伸到学生的 生活,让学生感受到化学的无穷魅力,让学生尝试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如通过Internet网)。 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 ⑥多训练:教学中及时安排针对性练习,以巩固和强化所学知识,提高学习效率。 二、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使学生了解电离、电解质、非电解质的概念。 2、了解电解质导电的原因,会准确书写常见的酸、碱、盐的电离方程式。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在电解质知识学习中,学会运用观察、实验、查阅资料等多种手段获取信息,并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 2、通过“问题探究”、“归纳”等活动,提高学生分析、联想、类比、迁移以及概括的能力。 3、通过“实验探究”,了解研究物质的一般方法,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对电解质知识框架中各知识点有序的衍变分析、推导,让学生感受到化学学习中的逻辑美。 2、通过“身边的化学——电解质与细胞活动”,让学生感受到化学其实离我们不远,它就在我们的身边,

“电解质及其电离”教学设计csh

“电解质及其电离”教学设计 陈素华厦门市松柏中学 一、概述 电解质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必修1(鲁科版)第2章第2节内容。本节内容分为“电解质及其电离”、“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反应”两部分,共安排三课时。本节课完成第一部分为第一课时,主要包括电解质、非电解质、酸、碱、盐、电离等概念,物质的导电性,电离方程式的书写等内容。 本节课从溶液导电性实验提出化合物还可分为电解质和非电解质,并指出溶液导电的实质是电解质溶于水或受热熔化时离解成能够自由移动的离子。从电离的角度还可将电解质分为酸、碱、盐,用电离方程式来表示电解质的电离过程。本节课的重点是电解质、非电解质的概念及判断,电离方程式的书写。 电解质在人类的生产、生活中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它们与人类的生命活动密切相关,因此认识电解质具有重要的意义。 学习电解质、非电解质的概念,学生能够体会到它也是化合物的另一种重要的分类方法。学好这一对概念对《选修4》弱电解质电离的学习将奠定重要的知识基础。《化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要能通过实验认识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了解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同时离子反应又是重要的化学用语,在中学化学中要学习许多重要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都可能涉及离子反应及其方程式的书写。学好本节课,必将为离子反应、化学必修课程乃至整个高中阶段化学的学习起到奠基性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分析 (一)、学习此内容之前学生已在初中学习了酸、碱、盐的相关知识,并且刚刚学习了物质的分类。学习电解质、非电解质的概念,学生能够体会到它也是化合物的另一种重要的分类方法。本节课主要包括电解质、非电解质、酸、碱、盐、电离等概念,物质的导电性,电离方程式的书写等内容。故确定本节课的知识与技能目标: 1、使学生了解电离、电解质、非电解质的概念。 2、了解电解质导电的原因,会书写电离方程式。 (二)、在初中化学中,学生已做过溶液导电性实验。在此基础上,做几组对比实验,引出电解质的电离及电解质与非电解质概念。然后,通过介绍氯化钠在水中的溶解和电离,引出氯化钠的电离方程式的书写;从HCl、NaOH、NaCl等的电离方程式中归纳出酸、碱、盐的定义。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观察、猜想、分析和归纳的能力,但是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还不是很强。故确定本节课的过程与方法目标: 1、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实验探究电解质导电的原因。 2、在电解质知识学习中,学会运用观察、实验、查阅资料等多种手段获取信息,并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

电解质及电离

电解质及电离 1.电解质及其分类 答案①电离②强电解质③强酸④强碱⑤弱电解质⑥弱酸⑦弱碱⑧水溶液⑨熔融 即时巩固下列物质中,属于电解质的是________,属于非电解质的是________,属于强电解质的是________,属于弱电解质的是________。(填序号) ①H2SO4②盐酸③氯气④硫酸钡⑤乙醇⑥铜⑦H2CO3⑧氯化氢⑨蔗糖 ⑩氨气?CO2 答案①④⑦⑧⑤⑨⑩?①④⑧⑦ 2.熟记常见的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 (1)强电解质 强酸:H2SO4、HNO3、HCl、HBr、HI、HClO4 强碱:NaOH、KOH、Ba(OH)2 盐:盐不论难溶、易溶,大多数盐都是强电解质 (2)弱电解质 弱酸:CH3COOH、HClO、HF、HCN、H2SO3、H2S、H2CO3、H3PO4 弱碱:NH3·H2O 水及少数盐,如(CH3COO)2Pb 3.电离方程式的书写 (1)电离: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离解成自由移动的离子的过程。 (2)电离方程式 ①强电解质完全电离,用“===”表示,写出下列物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方程式。 (NH4)2SO4:(NH4)2SO4===2NH+4+SO2-4; BaSO4:BaSO4===Ba2++SO2-4; KAl(SO4)2:KAl(SO4)2===K++Al3++2SO2-4。

②弱电解质部分电离,用“”表示,多元弱酸的电离分步书写,多元弱碱分步电离一步书写。 写出下列物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方程式: NH3·H2O:NH3·H2O NH+4+OH-; H2CO3:H2CO3H++HCO-3、HCO-3H++CO2-3。 ③酸式盐的电离。多元强酸酸式盐与多元弱酸酸式盐的阴离子电离方式不同。 写出下列物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方程式: NaHSO4:NaHSO4===Na++H++SO2-4; NaHCO3:NaHCO3===Na++HCO-3、HCO-3H++CO2-3。 1.电解质、非电解质、强电解质、弱电解质的关系 (1)Cl2的水溶液能导电,所以Cl2是电解质(×) (2)NaCl溶液在电流的作用下电离成钠离子和氯离子(×) (3)强电解质都是离子化合物,弱电解质都是共价化合物(×) (4)强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比弱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强(×) (5)HClO是弱电解质,但NaClO是强电解质(√) (6)BaSO4的水溶液不易导电,但BaSO4是强电解质(√) (7)CO2、NH3溶于水能导电,所以二者均为电解质(×) 2.电离方程式书写 (1)Na2CO3溶于水:Na2CO3===2Na++CO2-3(√) (2)Al(OH)3碱式电离:Al(OH)3===Al3++3OH-(×) (3)H2SO3在水溶液中电离:H2SO32H++SO2-3(×) (4)HBr在水溶液中电离:HBr H++Br-(×) 1.单质和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如Cu、NaCl溶液。 2.电解质不一定能导电,如固态NaCl、液态HCl等;能导电的物质不一定是电解质,如铁、铝等金属单质。 3.本身电离而导电的化合物才是电解质。如CO2、SO2、NH3的水溶液能导电,但均是非电解质。 4.电解质的强弱与电解质溶液导电能力的强弱、溶解性的大小没有直接关系。如碳酸钙,其溶解性小,溶液导电性差,但其属于强电解质。

高考化学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

第23讲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 基础题组 1.(2018陕西西安模拟)下列事实一定能证明HNO2是弱电解质的是() ①常温下NaNO2溶液pH大于7 ②用HNO2溶液做导电实验,灯泡很暗 ③HNO2和NaCl不能发生反应 ④常温下0.1 mol·L-1 HNO2溶液的pH=2.1 ⑤NaNO2和H3PO4反应,生成HNO2 ⑥常温下将pH=1的HNO2溶液稀释至原体积的100倍,溶液pH约为2.8 A.①④⑥ B.①②③④ C.①④⑤⑥ D.全部 2.近期发现,H2S是继NO、CO之后的第三个生命体系气体信号分子,它具有参与调节神经信号传递、舒张血管减轻高血压的功能。下列事实中,不能比较氢硫酸与亚硫酸的酸性强弱的是() A.氢硫酸不能与碳酸氢钠溶液反应,而亚硫酸可以 B.氢硫酸的导电能力低于相同浓度的亚硫酸 C.0.10 mol·L-1的氢硫酸和亚硫酸的pH分别为4.5和2.1 D.氢硫酸的还原性强于亚硫酸

3.常温下1 mol·L-1的氨水加水稀释时,下列选项中随着加水量的增加而减小的是() A.c(OH-) B.NH3·H2O电离程度 C.n(H+) D.K W 4.室温下,关于pH=1的醋酸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溶液中c(H+)比pH=1的盐酸小 B.1 L该醋酸溶液与足量的Fe粉完全反应,生成0.05 mol H2 C.若将10 mL该醋酸溶液加水稀释至100 mL,溶液pH=2 D.与0.1 mol/L的NaOH溶液完全反应所需溶液体积:V(NaOH溶液)>V(醋酸溶液) 5.(2017湖南三市联考)常温下0.1 mol·L-1醋酸溶液的pH=a,下列措施能使溶液pH=(a+1)的是() A.将溶液稀释到原体积的10倍 B.加入适量的醋酸钠固体 C.加入等体积0.2 mol·L-1盐酸 D.升高溶液的温度 6.室温下,向0.01 mol·L-1的醋酸溶液中滴入pH=7的醋酸铵溶液,溶液pH随滴入醋酸铵溶液体积变化的曲线示意图如下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知识点

一、弱电解质得电离 1、定义: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自身能够电离出自由移动离子得化合物,叫电解质。 非电解质:在水溶液中且熔化状态下自身都不能电离出自由移动离子得化合物。 概念理解: ①电解质、非电解质都就是化合物,能导电得物质可能就是溶液(混合物)、金属(单质),但她们不属于电解质非电解质得研究对象,因此她们既不就是电解质也不就是非电解质; ②自身电离:SO2、NH3、CO2、等化合物能与水反应形成酸或碱,但发生电离得并不就是她们本身吗,因此属于非电解质; ③只能在水中发生电离得电解质有酸或者某些易溶于水高温下易分解得盐,如液态氯化氢就是化合物,只存在分子,没有发生电离,因此不能导电,又如NaHCO3在高温时即分解,不能通过熔融态证明其为电解质; 只能在熔融状态下电离得电解质就是活泼金属氧化物,如Na2O、CaO,她们在溶液中便不存在,要立刻反应生成键,因此不能通过溶液中产生离子证明; 既能在水溶液中又能在溶液中发生电离得物质就是某些高温难分解盐,绝大多数盐溶解在水中都能发生完全电离,某些盐熔融时也发生电离,如BaSO 4。 ④电离不需要通电等外界条件,在熔融或者水溶液中即能够产生离子; ⑤就是电解质,但就是要产生离子也要在溶液状态或者熔融状态,否则即便存在离子也无法导电,比如NaCl,晶体状态不能导电。 ⑥电解质得强弱与导电性、溶解性无关。如如BaSO4不溶于水,但溶于水得BaSO4全部电离,故BaSO4为强电解质。导电性与自由移动离子得浓度与带电荷数等有关。

强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全部电离成离子得电解质。 弱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只有一部分电离成离子得电解质。 2、常见得电解质为酸碱盐、活泼金属氧化物、水,其中强电解质与偌电解质常见 分类: 3、电离方程式得书写——“强等号,弱可逆,多元弱酸分步离” ①强电解质:如H2SO4:H2SO4===2H++SO2-4。 ②弱电解质 a.一元弱酸,如CH3COOH:CH3COOH CH3COO-+H+。 b.多元弱酸,分步电离,分步书写且第一步电离程度远远大于第二步得电离程度,如H2CO3:H2CO3H++HCO-3、HCO-3H++CO2-3。原因就是上一级电离出得H +就是下一级电离得产物,对下一级电离电离有抑制作用 c.多元弱碱,虽然分布电离,但就是书写时一步到位。如Fe(OH)3:Fe(OH)3Fe3++3OH-。 ③酸式盐 a.强酸得酸式盐

弱电解质的电离知识点总结

弱电解质的电离 一、电解质、非电解质、 1、电解质: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 2、非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和熔融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 ①电解质和非电解质均指化合物,单质和混合物既不属于电解质也不属于非电解质。 ②电解质必须是自身能直接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的化合物。SO2、CO2 ③条件:水溶液或融化状态 对于电解质来说,只须满足一个条件即可,而对非电解质则必须同时满足两个条件。 ④难溶性化合物不一定就是弱电解质。 例如:BaSO4、AgCl 难溶于水,导电性差,但由于它们的溶解度太小,测不出(或难测)其水溶液的导电性,但它们溶解的部分是完全电离的,所以他们是电解质。 ⑤酸、碱、盐、金属氧化物和水都是电解质(特殊:盐酸是电解质溶液); 蔗糖、酒精为非电解质。 二、强电解质与弱电解质 1、强电解质:溶于水或熔融状态下几乎完全电离的电解质。 2、弱电解质:溶于水或熔融状态下只有部分电离的电解质。 强弱电解质与结构的关系

①电解质的强弱与化学键有关,但不由化学键类型决定。强电解质含有离子键或强极性键,但含有强极性键的不一定都是强电解质,如H 2O 、HF 等都是弱电解质。 ②电解质的强弱与溶解度无关。如BaSO 4、CaCO 3等 ③电解质的强弱与溶液的导电能力没有必然联系。 说明 离子化合物在熔融或溶于水时离子键被破坏,电离产生了自由移动的离子而导电;共价化合物只有在溶于水时才能导电.因此,可通过使一个化合物处于熔融状态时能否导电的实验来判定该化合物是共价化合物还是离子化合物。 3、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和导电能力 ① 电解质不一定导电(如NaCl 晶体、无水醋酸),导电物质不一定是电解质(如石墨),非电解质不导电,但不导电的物质不一定是非电解质; ② 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强弱决定于溶液离子浓度大小,浓度越大,导电性越强。离子电荷数越高,导电能力越强。 ③ 强电解质溶液导电性不一定比弱电解质强(浓度可不同);饱和强电解质溶液导电性不一定比弱电解质强 ④ 电解质的导电条件是水溶液或高温熔融液(熔液)。共价化合物只能在溶液中导电,离子化合物在熔液和溶液均可导电。(区别离子与共价化合物) 三、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 1、电离平衡概念 一定条件(温度、浓度)下,分子电离成离子的速率和离子结合成分子的速率相等,溶液中各分子和离子的浓度都保持不变的状态叫电离平衡状态(属于化学平衡)。 导电性强弱 离子浓度 离子所带电荷 溶液浓度 电离程度

电解质知识点汇总

一、电解质的电离 1.酸、碱、盐的电离 (1)电离的概念:物质溶解于水或熔化时,离解成自由移动的离子的过程称为电离。 注意:电离的条件是在水的作用下或受热熔化,绝不能认为是通电。 (2)酸、碱、盐 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H+的化合物称为酸; 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OH-的化合物称为碱; 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是金属阳离子(或NH4+离子)、阴离子全部是酸根离子的化合物称为盐。(3)电离方程式:用离子符号和化学式来表示电解质电离的式子。如: H2SO4=2H++SO42-;NaOH=Na++OH-;NaHCO3=Na++HCO3- 电离的条件是在水溶液中或融化状态下,并不是在通电的条件下。 2.酸、碱、盐是电解质 (1)电解质与非电解质 在水溶液或熔化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称为电解质;在水溶液和熔化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称为非电解质。 说明: ①电解质和非电解质都是化合物,单质既不属于电解质,也不属于非电解质。 ②电离是电解质溶液导电的前提。 ③能导电的物质不一定是电解质,如石墨等;电解质本身不一定能导电,如食盐晶体。 ④有些化合物的水溶液能导电,但因为这些化合物在水中或熔化状态下本身不能电离,故也不是电解质.如SO2、SO3、NH3、CO2等,它们的水溶液都能导电,是因为跟水反应生成了电解质,它们本身都不是电解质。 ⑤电解质溶液中,阳离子所带正电荷总数与阴离子所带负电荷总数是相等的,故显电中性,称电荷守恒。 (2)强电解质与弱电解质 根据电解质在水溶液里电离能力的大小又可将电解质分为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能完全电离的电解质叫做强电解质,如强酸、强碱和绝大多数盐,只能部分电离的电解质叫做弱电解质,如弱酸、弱碱等。 (3)常见的电解质 ①强电解质 强酸:H2SO4、HCl、HNO3、HClO4、HBr、HI。 强碱;NaOH、KOH、Ca(OH)2、Ba(OH)2。 大多数盐:NaNO3、NH4Cl、MgSO4等 ②弱电解质 弱酸:H2CO3、HF、CH3COOH、HClO、H2SO3、H2S、H3PO4等; 弱碱:NH3·H2O、Cu(OH)2、Fe(OH)3、 Mg(OH)2等; 水:H2O 二、电离方程式 (1)强电解质:用“=== ” 如:H2SO4=== 2H+ + SO42— BaSO4=== Ba2+ + SO42— (2)弱电解质:用“” 如:HF H+ + F—

高中化学 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

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 1.25 ℃时不断将水滴入0.1 mol·L-1的氨水中,下列图像变化合理的是() 解析:选C A项,氨水的pH不可能小于7;B项,NH3·H2O的电离程度在稀释过程中始终增大;D项,温度不变,K b不变。 2.H2S水溶液中存在电离平衡H2S H++HS-和HS-H++S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加水,平衡向右移动,溶液中H+浓度增大 B.通入过量SO2气体,平衡向左移动,溶液pH增大 C.滴加新制氯水,平衡向左移动,溶液pH减小 D.加入少量硫酸铜固体(忽略体积变化),溶液中所有离子浓度都减小 解析:选C向H2S溶液中加水,平衡向右移动,但溶液体积增大,溶液中H+浓度减小,A错误。通入SO2,可发生反应:2H2S+SO2===3S↓+2H2O,SO2过量时,SO2与水反应生成的H2SO3酸性比氢硫酸强,因此溶液pH减小,B错误。滴加新制氯水,发生反应:H2S+Cl2===2HCl+S↓,H2S浓度减小,平衡向左移动,反应生成的盐酸为强酸,溶液酸性增强,pH 减小,C正确。加入少量CuSO4固体,发生反应:CuSO4+H2S===CuS↓+H2SO4,溶液中 S2-浓度减小,H+浓度增大,D错误。 3.相同温度下,根据三种酸的电离常数,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三种酸的强弱关系:HX>HY>HZ B.反应HZ+Y-===HY+Z-能够发生 C.相同温度下,0.1 mol·L-1的NaX、NaY、NaZ溶液,NaZ溶液pH最大 D.相同温度下,1 mol·L-1 HX溶液的电离常数大于0.1 mol·L-1 HX溶液的电离常数解析:选B表中电离常数大小关系:HZ>HY>HX,所以酸性强弱为HZ>HY>HX,可见A、C不正确。电离常数只与温度有关,与溶液浓度无关,D不正确。 4.已知0.1 mol·L-1的醋酸溶液中存在电离平衡:CH3COOH CH3COO-+H+,要使溶液中c(H+)/c(CH3COOH)的值增大,可以采取的措施是() ①加少量烧碱溶液②升高温度③加少量冰醋酸④加水 A.①②B.①③

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练习题

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练 习题 内部编号:(YUUT-TBBY-MMUT-URRUY-UOOY-DBUYI-0128)

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 1、从下列现象可以判断某酸是强酸的是 A .加热该酸至沸腾也不分解 B .该酸可跟石灰石反应,放出CO 2 C .该酸可以把Al(OH)3沉淀溶解 D .该酸浓度为L 时的pH 为1 2、甲酸的下列性质中,可以证明它是弱电解质的是 A. 1 mol / L 甲酸溶液的pH 约为2 B. 甲酸能与水以任何比例互溶 C. 10 mL 1 mol / L 甲酸恰好与10 mL 1 mol / L NaOH 溶液完全反应 D. 在相同条件下,甲酸溶液的导电性比强酸溶液的弱 3、将·1L 醋酸溶液加水稀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溶液中c(H +)和c(OH -)都减小 B .溶液中c (H +)增大 C .醋酸电离平衡向左移动 D .溶液的pH 增大 4、在相同温度时L 的醋酸溶液与10mL L 的醋酸溶液相比较,下列数值前者大于后者的是 A 中和时所需NaOH 的量 B 电离程度 C H+的物质的量 D CH 3COOH 的 物质的量 5、用水稀释摩/升氨水时,溶液中随着水量的增加而减小的是 A 、[OH -]/[NH 3·H 2O] B 、[NH 3·H 2O]/[OH -] C 、[H +]和[OH -]的乘积 D 、 OH -的物质的量 6、(03-江苏理综-15)在/L 的CH 3COOH 溶液中存在如下电离平衡: CH 3COOH CH3COO -+H +。对于该平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加入少量NaOH 固体,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B.加水,反应速率增大,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练习题

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练习题 1.下列物质的水溶液能导电,但属于非电解质的是 A.CH3CH2COOH B.Cl2 C.NH4HCO3 D.S02 2.下列物质是强电解质的是 A.CH3COOH B.SO3C.BaSO4D.石墨 3.某物质的水溶液能导电,且该物质属于非电解质,溶于水化学键被破坏的是A.液溴B.干冰C.蔗糖D.硫酸钡 4.下列关于电解质电离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碳酸钙在水中溶解度很小,其溶液的导电性很差,所以碳酸钙是弱电解质。 B.碳酸钙在水中溶解度很小,但被溶解的碳酸钙全部电离,所以碳酸钙是强电解质。 C.氯水和氨水的水溶液导电性都很好,所以它们是弱电解质 D.水难电离,纯水几乎不导电,所以水是弱电解质 5.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强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一定比弱电解质溶液强 B.因醋酸是弱电解质,盐酸是强电解质,因而中和等体积、物质的量浓度的醋酸和盐酸时,盐酸消耗的NaOH比醋酸多。 C.NaHCO3溶于水,溶液中存在电离平衡。 D.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磷酸钠溶液和磷酸溶液中C(PO43-)相同。 6.在相同温度时100mL 0.01mol/L的醋酸溶液与10mL 0.1mol/L的醋酸溶液相比较,下列数值前者大于后者的是

A.中和时所需NaOH的量B.电离程度 C.H+的物质的量浓度D.CH3COOH的物质的量 7.甲酸和乙酸都是弱酸,当它们的浓度均为0.10 mol/L时,甲酸中的c(H+)约为乙酸中c(H+)的3倍。现有两种浓度不等的甲酸溶液a和b,以及0.10 mol/L的乙酸。经测定它们的pH 从大到小依次为a、乙酸、b。由此可知 A.a的浓度必小于乙酸的浓度B.a的浓度必大于乙酸的浓度 C.b的浓度必小于乙酸的浓度D.b的浓度必大于乙酸的浓度 8.在同一温度下,当弱电解质溶液a,强电解质溶液b,金属导体c的导电能力相同,若同时升高到相同温度,则它们的导电能力是 A.a>b>c B.a=b=c C.c>a>b D.b>c>a 9.某浓度的氨水中存在下列平衡:NH 3·H2O NH4+ + OH-,如想增大NH4+的浓度,而不增大OH-的浓度,应采取的措施是 A.适当升高温度B.加入NH4Cl固体C.通入NH3 D.加入少量盐酸 10.已知HClO的酸性比H 2CO3弱,下列反应Cl2+H2O HCl + HClO达到平衡后,要使平衡体系中HClO的浓度增大,应采取的方法是 A.光照B.加入石灰石C.加入固体NaOH D.加水 11.将0.lmol·1L 醋酸溶液加水稀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溶液中c(H+)和c(OH-)都减小B.溶液中c(H+)增大 C.醋酸电离平衡向左移动D.溶液的pH增大

(完整版)弱电解质的电离知识点总结精品

【选修四】弱电解质的电离知识要点与方法指导 【知识要点】 一、电解质有强弱之分(不同的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程度是不一样的) 1、知识回顾: 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 例:酸、碱、盐、H2O等 非电解质:在水溶液和熔化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 例:大多数有机物、SO3、CO2等 2、强、弱电解质: ⑴观察试验3-1:得出强电解质与弱电解质的概念 实验3-1:体积相同、浓度相同的盐酸和醋酸与等量镁条(Mg条使用前应用砂纸除去表面的氧化膜)反应,并测量溶液的pH值。 实验表明浓度相同的盐酸和醋酸溶液的pH值不同,并且1mol/L HCl与镁条反应剧烈,而1 mol/L CH3COOH与镁条反应较慢。说明两种溶液中的H+浓度是不同的。1 mol/L HCl 溶液中氢离子浓度大,氢离子浓度为1 mol/L,说明HCl完全电离;1mol/L CH3COOH溶液中氢离子浓度较盐酸小,小于1 mol/L,说明醋酸在水中部分电离。所以不同电解质在水中的电离程度不一定相同。 注:反应速率快慢与Mg条的表面积大小及H+浓度有关 ⑵强、弱电解质的概念 根据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离解成离子的程度大小分为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 ①强电解质:在水分子作用下,能完全电离为离子的电解质。包括大多数盐类、强 酸、强碱、部分碱性氧化物等 例:NaCl电离方程式NaCl = Na++Cl- ②弱电解质:在水分子作用下,只有部分分子电离的电解质。 包括弱酸(如HAc、H2S)、弱碱(如NH3·H2O) 、Al(OH)3、H2O等 例:CH3COOH电离方程式 CH3COOH CH3COO-+H+ 小结:

高中学电解质知识点(含常见电离方程式)

电解质知识点 一、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电解质: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 非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和熔融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 【注意】 1.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范畴都是化合物,所以单质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 电解质。 2.化合物为电解质,其本质是自身能电离出离子,有些物质溶于水时所得 溶液也能导电,但这些物质自身不电离,而是生成了一些电解质,则这些物 质不属于电解质。如:SO2、SO3、CO2、NO2等。 3.常见电解质的范围:酸、碱、盐、金属氧化物、水。 二.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 强电解质:在溶液中能够全部电离的电解质。则强电解质溶液中不存在电离 平衡。 弱电解质:在溶液中只是部分电离的电解质。则弱电解质溶液中存在电离平衡。 NH3·H2O NH4++OH_ H2S H++HS_ HS_H++S2- 1.强、弱电解质的范围: 强电解质:强酸、强碱、绝大多数盐 弱电解质:弱酸、弱碱、水 2.强、弱电解质与溶解性的关系: 电解质的强弱取决于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是否完全电离,与溶解度的大小无关。一些难溶的电解质,但溶解的部分能全部电离,则仍属强电解质。如:BaSO4、BaCO3等。 3.强、弱电解质与溶液导电性的关系: 溶液的导电性强弱与溶液中的离子浓度大小有关。强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不 一定强,如很稀的强电解质溶液,其离子浓度很小,导电性很弱。而弱电解

质溶液的导电性不一定弱,如较浓的弱电解质溶液,其电离出的离子浓度可以较大,导电性可以较强。 4.强、弱电解质与物质结构的关系: 强电解质一般为离子化合物和一些含强极性键的共价化合物,弱电解质一般为含弱极性键的化合物。 5.强、弱电解质在熔融态的导电性: 离子型的强电解质由离子构成,在熔融态时产生自由移动的离子,可以导电。而共价型的强电解质以及弱电解质由分子构成,熔融态时仍以分子形式存在,所以不导电。 1、酸的电离(H 2SO 4、HNO 3、HCl 、HBr 、HI 、H 3PO 4、HF 、H 2SO 3、CH 3COOH 、H 2CO 3、H 2S 、HNO 2、C 6H 5OH 、HCN 、HClO) H 2SO 4==2H ++SO 42-或:H 2SO 4+2H 2O==2H 3O ++SO 42- HNO 3==H ++NO 3-或:HNO 3+H 2O==H 3O ++NO 3- (以下雷同) HCl==H ++Cl - HBr==H ++Br - HI==H ++I - H 3PO 4 H ++H 2PO -4 H 2PO -4H ++HPO -24 HPO -24H ++PO -34 HF H ++F - H 2SO 3 H ++HSO -3HSO -3H ++SO -23 CH 3COOH H ++CH 3COO - H 2CO 3 H ++-3HCO -3HCO H ++-23CO H 2S H ++-HS -HS H ++-2S HNO 2H ++NO -2 C 6H 5OH H ++C 6H 5O - (苯酚不是酸,显酸性) HCN H ++CN - HClO H ++ClO - H 2O H ++OH - 2H 2O H 3O ++OH - 2、碱的电离(NaOH 、KOH 、Ba(OH)2、Mg(OH)2、Al(OH) 3、NH 3·H 2O) NaOH==Na ++OH - KOH==K ++OH - Ba(OH)2==Ba 2++2OH - Mg(OH)2Mg 2++2OH - Al(OH)3 Al 3++3OH -酸式电离:Al(OH)3H ++-2AlO +H 2O NH 3·H 2O + 4NH +2OH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