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力学》第三章练习题及答案

《土力学》第三章练习题及答案
《土力学》第三章练习题及答案

《土力学》第三章练习题及答案

第3章土的渗透性和渗流

一、填空题

1.当渗流方向,且水头梯度大于水头梯度时,会发生流

砂现象。

2.渗透系数的数值等于水力梯度为1时,地下水的渗透,颗粒越粗的土,渗透系数数值越。

二、名词解释

1.渗流力

2.流砂

3.水力梯度

4.临界水力梯度

三、简答题

1.影响渗透系数大小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2.流砂现象防治的方法有哪些

3.管涌发生的条件是什么防治措施有哪些

四、单项选择题

1.流砂产生的条件为:

(A)渗流由上而下,动水力小于土的有效重度

(B)渗流由上而下,动水力大于土的有效重度

(C)渗流由下而上,动水力小于土的有效重度

(D)渗流由下而上,动水力大于土的有效重度

您的选项()

2.流砂发生的土层为:

(A)颗粒级配均匀的饱和砂土

(B)颗粒级配不均匀的饱和砂土

(C)颗粒级配均匀的不饱和砂土

(D)颗粒级配不均匀的不饱和砂土

您的选项()

3.饱和重度为20kN/m3的砂土,在临界水头梯度I Cr时,动水力G D大小为:

(A)1 kN/m3

(B)2 kN/m3

(C)10 kN/m3

(D)20 kN/m3

您的选项()

第3章土的渗透性和渗流

一、填空题

1.向上、临界

2.速度、大

二、名词解释

1.渗流力:水在土中流动时,单位体积土颗粒受到的渗流作用力。

2.流砂:土体在向上动水力作用下,有效应力为零时,颗粒发生悬浮、移动的现象。

3.水力梯度:土中两点的水头差与水流过的距离之比。为单位长度上的水头损失。

4.临界水力梯度:使土开始发生流砂现象的水力梯度。

三、简答题

1.影响渗透系数大小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1)土的粒度成分和矿物成分 (2)土的密实度 (3)土的饱和度 (4)土的结构 (5)水的

温度 (6)土的构造

2.流砂现象防治的方法有哪些

(1)减小或消除水头差:采用坑外降低地下水位或采用水下挖掘。(2)增长渗流路径:打板桩。(3)在向上渗流出口处地表压重。(4)加固土层:冻结法、注浆法。

3.管涌发生的条件是什么防治措施有哪些

发生条件:(1)必要条件:土中粗颗粒所构成的孔隙直径必须大于细颗粒的直径。通常发生在Cu>10的土中。(2)水力条件:动水力能带动细颗粒在孔隙间滚动或移动。

防治原则:(1)改变几何条件,在渗流逸出部位铺设反滤层。(2)改变水力条件,降低水力梯度,如打板桩。

四、单项选择题

1. 正确答案:(D)

提示:流砂(土)产生的条件为渗流方向由下而上,动水力大于土的有效重度或水头梯度大于临界水头梯度。

2. 正确答案:(A)

提示:流砂常发生在颗粒级配均匀的饱和砂土地基中。

3. 正确答案:(C)

提示:动水力也称渗流力,其计算公式为:G D=I w,式中:I为水头梯度,w为水的重度。临界水头梯度I Cr= ′/ w =(sat-w)/ w,式中:′为土的有效重度;sat为土的饱和重度。

第三章思考题及解答

第三章思考题及解答 1. 理想气体等温膨胀过程中△U = 0, 故有Q = -W , 即膨胀过程中系统所吸收的热全部变成了功,这是否违反了热力学第二定律?为什么? 答:不违反热力学第二定律。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前提是“不发生其他变化”,应该理解为“系统和环境都完全复原”。也就是说热力学第二定律是产生在系统“工作了一个循环”这样的前提之下的结论。 2.理想气体等温膨胀过程2 1 Δln V S nR V =,因为V 2>V 1,所以ΔS >0。但是根据熵增原理,可逆过程0S ?=,这两个结论是否矛盾?为什么? 答:不矛盾。恒温过程只能用克劳修斯不等式判断过程是否可逆,只有绝热过程或隔离系统中发生的变化才能用熵增原理判断过程是否可逆。 3.理想气体自由膨胀过程△T = 0,Q = 0,因此△S = Q T = 0, 此结论对吗? 答: 不对。 因该过程为不可逆过程, 所以△S 不能由过程的热温商求算,而应通过设计可逆途径求算。 4.在恒定压力下,用酒精灯加热某物质,使其温度由T 1上升至T 2,此间,没有物质的相变化,则此过程的熵变为2 1 ,m d ΔT p T nC T S T =?,对吗?如果此间物质发生了相变化,过程熵 变应该怎样计算? 答:正确。如果有相变化,设计可逆过程进行计算。根据题目给出的相变温度不同,将有不同形式的计算公式。 5.“所有能发生过程一定是不可逆的,所以不可逆过程也一定是能发生过程。”这种说法是否正确?为什么? 答:正确。因为这是热力学第二定律的结论。 6.“自然界存在着温度降低但是熵值增加的过程。”的结论是否正确?为什么?举例说明。(绝热不可逆膨胀)。 答:正确。熵值不仅与温度一个变量有关,还与其它状态性质有关。如与体积、压力有关。如双变量系统,S = f (T,V )或S = f (T,p )系统经历某变化后,熵值的改变取决于这些变量的综合效应。一个典型的例子是绝热不可逆膨胀 7.“不可逆过程的熵不能减小”对吗?为什么? 答:不正确。该说法仅对绝热系统或隔离系统正确。本题说法忽略了前提条件。 8.“熵值不可能是负值”的结论对吗? 答:正确,根据玻尔兹曼定理 S =kln Ω,Ω(热力学概率)一定大于或等于1,故S ≥0。 9. “在绝热系统中发生一个从状态A→B 的不可逆过程,不论用什么方法,系统再也不能回到原来的状态。”结论对吗?为什么? 答:正确. 绝热系统中发生一个不可逆过程,从A →B ,△S >0,即S B >S A ,仍在绝热系统中从B 出发,无论经过什么过程系统的熵值有增无减,所以不能回到原态。 10.1mol 双原子理想气体经历下列不同过程,体积变为原来体积的2倍,其熵变相等

土力学第三章习题集及详细解答

《土力学》第三章习题集及详细解答 第3章土的渗透性及渗流 一、填空题 1.土体具有被液体透过的性质称为土的。 2.影响渗透系数的主要因素有:、、、、、 。 3.一般来讲,室内渗透试验有两种,即和。 4.渗流破坏主要有和两种基本形式。 5.达西定律只适用于的情况,而反映土的透水性的比例系数,称之为土的。 二选择题 1.反应土透水性质的指标是()。 A.不均匀系数 B.相对密实度 C.压缩系数 D.渗透系数 2.下列有关流土与管涌的概念,正确的说法是()。 A.发生流土时,水流向上渗流;发生管涌时,水流向下渗流 B.流土多发生在黏性土中,而管涌多发生在无黏性土中 C.流土属突发性破坏,管涌属渐进式破坏 D.流土属渗流破坏,管涌不属渗流破坏 3.土透水性的强弱可用土的哪一项指标来反映?()

A.压缩系数 B.固结系数 C.压缩模量 D.渗透系数 4.发生在地基中的下列现象,哪一种不属于渗透变形?() A.坑底隆起 B.流土 C.砂沸 D.流砂 5.下属关于渗流力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其数值与水力梯度成正比,其方向与渗流方向一致 B.是一种体积力,其量纲与重度的量纲相同 C.流网中等势线越密集的区域,其渗流力也越大 D.渗流力的存在对土体稳定总是不利的 6.下列哪一种土样更容易发生流砂?() A.砂砾或粗砂 B.细砂或粉砂 C.粉质黏土 D.黏土 7.成层土水平方向的等效渗透系数与垂直方向的等效渗透系数的关系是()。 A.> B.= C.< 8. 在渗流场中某点的渗流力()。 A.随水力梯度增加而增加 B.随水利力梯度增加而减少 C.与水力梯度无关 9.评价下列说法的正误。() ①土的渗透系数越大,土的透水性也越大,土的水力梯度也越大; ②任何一种土,只要水力梯度足够大,就有可能发生流土和管涌; ③土中任一点渗流力的大小取决于该点孔隙水总水头的大小; ④渗流力的大小不仅取决于水力梯度,还与其方向有关。 A.①对 B.②对 C.③和④对 D.全不对 10.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完整版)大学土力学试题及答案

第1章 土的物理性质与工程分类 一.填空题 1. 颗粒级配曲线越平缓,不均匀系数越大,颗粒级配越好。为获得较大密实度,应选择级配良好的土料作为填方或砂垫层的土料。 2. 粘粒含量越多,颗粒粒径越小,比表面积越大,亲水性越强,可吸附弱结合水的含量越多,粘土的塑性指标越大 3. 塑性指标p L p w w I -=,它表明粘性土处于可塑状态时含水量的变化范围,它综合反映了粘性、可塑性等因素。因此《规范》规定:1710≤

p I 为粘土。 4. 对无粘性土,工程性质影响最大的是土的密实度,工程上用指标e 、r D 来衡量。 5. 在粘性土的物理指标中,对粘性土的性质影响较大的指标是塑性指数p I 。 6. 决定无粘性土工程性质的好坏是无粘性土的相对密度,它是用指标r D 来衡量。 7. 粘性土的液性指标p L p L w w w w I --= ,它的正负、大小表征了粘性土的软硬状态,《规范》 按L I 将粘性土的状态划分为坚硬、硬塑、可塑、软塑、流塑。 8. 岩石按风化程度划分为微风化、中等风化、强风化。 9. 岩石按坚固程度划分为硬质岩石,包括花岗岩、石灰岩等;软质岩石,包括页岩、泥岩等。 10.某砂层天然饱和重度20=sat γkN/m 3,土粒比重68.2=s G ,并测得该砂土的最大干重度1.17max =d γkN/m 3,最小干重度4.15min =d γkN/m 3,则天然孔隙比e 为0.68,最大孔隙比=max e 0.74,最小孔隙比=min e 0.57。 11.砂粒粒径范围是0.075~2mm ,砂土是指大于2mm 粒径累计含量不超过全重50%,而大于0.075mm 粒径累计含量超过全重50%。 12.亲水性最强的粘土矿物是蒙脱石,这是因为它的晶体单元由两个硅片中间夹一个铝片组成,晶胞间露出的是多余的负电荷,因而晶胞单元间联接很弱,水分子容易进入晶胞之间,而发生膨胀。 二 问答题 1. 概述土的三相比例指标与土的工程性质的关系? 答:三相组成的性质,特别是固体颗粒的性质,直接影响土的工程特性。但是,同样一种土,密实时强度高,松散时强度低。对于细粒土,水含量少则硬,水含量多时则软。这说明土的性质不仅决定于三相组成的性质,而且三相之间量的比例关系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影响因素。

第三章复习思考题答案

第三章复习思考题答案 一、名词解释 激励:是指管理者运用各种管理手段,利用人的需要的客观性和满足需要的规律性,激励 刺激被管理者的需要,激发其动机,使其朝向所期望的目标前进的心理过程。 优势动机:是指那种最强烈而又稳定的动机。 目标导向行为:目标导向行为是指为谋求实现目标而做准备的行为,也是指实现目标之前 所做的筹备工作。 需要层次论: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Abrahan H.Maslow)在 1943 年发表的《人类动机理论》(A Theory of Human Motivation Psychological Review)一书中首次提出了“需求层次论”。在 1954 年他对这个理论作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在西方各国广为流传,近些年来,在我国的心理学界和管理理论界,也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成就需要理论:美国哈佛大学教授戴维·麦克利兰(David.C.McClelland)从 20 世纪 40-50 年代开始对人的需要和动机进行集中研究,并得出了一系列重要的研究结论。麦克利兰将马斯洛和其他人的研究成果又向前推进了一步,他认为人的许多需要是非生理的, 而是社会性的(称学习性需要)。人的社会性需要不是先天的,而是得自于环境、经历和教 育等。 激励力:是指调动一个人的积极性,激发出人的潜力的强度。 目标效价:是指预期成果在个人心目中的相对价值 公平理论:公平理论又称社会比较理论,它是美国行为科学家亚当斯(J.S.Adams)于 20 世纪 60 年代中期在《工人关于工资不公平的内心冲突同其生产率的关系》、《工资不公 平对工作质量的影响》、《社会交换中的不公平》等著作中提出来的一种激励理论。该理论 侧重于研究工资报酬分配的合理性、公平性及其对员工产生积极性的影响。 挫折理论:有关挫折行为研究的理论叫做挫折理论。这类理论着重研究人受挫之后的心理状态和行为表现,目的是为了改造个体行为,使之有利于组织目标的实现。换言之,研究 挫折是为了个体将来更快更好地取得成就,因此,也可以将挫折理论视为成就理论的补充。 综合激励模式:是企图通过一个模式将上述几个方面的理论都包括进去的理论,主要包括 波特和劳勒(Porter&Lawler)的“综合激励模式”以及迪尔(Dill)的“综合激励模型”等。 二、选择题 1. B 2.A 3.A 4.D 5. C 6. B 7.C 8.C 三、简答题 1.什么是激励?激励对管理工作有什么意义? 答:“激励”一词译自英文单词“Motivation”,它含有激发、鼓励、动力的意义。我们认为,激励是指管理者运用各种管理手段,利用人的需要的客观性和满足需要的规律性,激 励刺激被管理者的需要,激发其动机,使其朝向所期望的目标前进的心理过程。激励是激 发人的内在动力,使人的行为建立在人的愿望的基础上的。这样,人的行为就不再是一种 外在的强制,而是一种自觉自愿的行为。因此,激励最显著的特点是内在驱动性和自觉自 愿性。 激励对管理工作的意义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 (1)有助于激发和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最新土力学试题与答案

1.什么是土的颗粒级配?什么是土的颗粒级配曲线? 土粒的大小及其组成情况,通常以土中各个粒组的相对含量(各粒组占土粒总量的百分数)来表示,称为土的颗粒级配(粒度成分)。根据颗分试验成果绘制的曲线(采用对数坐标表示,横坐标为粒径,纵坐标为小于(或大于)某粒径的土重(累计百分)含量)称为颗粒级配曲线,它的坡度可以大致判断土的均匀程度或级配是否良好。 2.土中水按性质可以分为哪几类? 3. 土是怎样生成的?有何工程特点? 土是连续、坚固的岩石在风化作用下形成的大小悬殊的颗粒,经过不同的搬运方式,在各种自然环境中生成的沉积物。与一般建筑材料相比,土具有三个重要特点:散粒性、多相性、自然变异性。 4. 什么是土的结构?其基本类型是什么?简述每种结构土体的特点。 土的结构是指由土粒单元大小、矿物成分、形状、相互排列及其关联关系,土中水的性质及孔隙特征等因素形成的综合特征。基本类型一般分为单粒结构、蜂窝结(粒径0.075~0. 005mm)、絮状结构(粒径<0.005mm)。 单粒结构:土的粒径较大,彼此之间无连结力或只有微弱的连结力,土粒呈棱角状、表面粗糙。 蜂窝结构:土的粒径较小、颗粒间的连接力强,吸引力大于其重力,土粒停留在最初的接触位置上不再下沉。 絮状结构:土粒较长时间在水中悬浮,单靠自身中重力不能下沉,而是由胶体颗粒结成棉絮状,以粒团的形式集体下沉。 5. 什么是土的构造?其主要特征是什么? 土的宏观结构,常称之为土的构造。是同一土层中的物质成分和颗粒大小等都相近的各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的特征。其主要特征是层理性、裂隙性及大孔隙等宏观特征。 6. 试述强、弱结合水对土性的影响 强结合水影响土的粘滞度、弹性和抗剪强度,弱结合水影响土的可塑性。 7. 试述毛细水的性质和对工程的影响。在那些土中毛细现象最显著? 毛细水是存在于地下水位以上,受到水与空气交界面处表面张力作用的自由水。土中自由水从地下水位通过土的细小通道逐渐上升。它不仅受重力作用而且还受到表面张力的支配。毛细水的上升对建筑物地下部分的防潮措施和地基特的浸湿及冻胀等有重要影响;在干旱地区,地下水中的可溶盐随毛细水上升后不断蒸发,盐分积聚于靠近地表处而形成盐渍土。在粉土和砂土中毛细现象最显著。

第三章思考题及答案

第三章思考题 刚体一般是由n (n 是一个很大得数目)个质点组成。为什么刚体的独立变量却不是3n 而是6或者更少 何谓物体的重心他和重心是不是 总是重合在一起的 试讨论图形的几何中心,质心和重心重合在一起的条件。 简化中心改变时,主矢和主矩是不是也随着改变如果要改变,会不会影响刚体的运动 已知一匀质棒,当它绕过其一端并垂直于棒的轴转动时,转动惯量为23 1 ml ,m 为棒的质量,l 为棒长。 问此棒绕通过离棒端为l 41且与上述轴线平行的另一轴线转动时,转动惯量是不是等于2 24131?? ? ??+l m ml 为什么 如果两条平行线中没有一条是通过质心的,那么平行轴定理式(3.5.12)能否应用如不能,可否加以修改后再用 在平面平行运动中,基点既然可以任意选择,你觉得选择那些特殊点作为基点比较好好处在哪里又在(3.7.1)及()两式中,哪些量与基点有关哪些量与基点无关 转动瞬心在无穷远处,意味着什么 刚体做平面平行运动时,能否对转动瞬心应用动量矩定理写出它的动力学方程为什么 当圆柱体以匀加速度自斜面滚下时,为什么用机械能守恒定律不能求出圆柱体和斜面之间的反作用力此时摩擦阻力所做的功为什么不列入是不是我们必须假定没有摩擦力没有摩擦力,圆柱体能不能滚 圆柱体沿斜面无滑动滚下时,它的线加速度与圆柱体的转动惯量有关,这是为什么但圆柱体沿斜面既滚且滑向下运动时,它的线加速度则与转动惯量无关这又是为什么 刚体做怎样的运动时,刚体内任一点的线速度才可以写为r ω?这时r 是不是等于该质点到转动轴的垂直距离为什么 刚体绕固定点转动时,r ω ?dt d 为什么叫转动加速度而不叫切向加速度又()r ωω??为什么叫向轴加速度而不叫向心加速度 在欧勒动力学方程中,既然坐标轴是固定在刚体上,随着刚体一起转动,为什么我们还可以用这种坐标系来研究刚体的运动 欧勒动力学方程中的第二项()21I I -y x ωω等是怎样产生的它的物理意义又是什么 第三章思考题解答 答:确定一质点在空间中得位置需要3个独立变量,只要确定了不共线三点的位置刚体的位置也就确定了,故须九个独立变量,但刚体不变形,此三点中人二点的连线长度不变,即有三个约束方程,所以

土力学第三章练习题及答案

《土力学》第三章练习题及答案 第3章土的渗透性和渗流 一、填空题 1.当渗流方向,且水头梯度大于水头梯度时,会发生流砂现象。 2.渗透系数的数值等于水力梯度为1时,地下水的渗透,颗粒越粗的土,渗透系数数值越。 二、名词解释 1.渗流力 2.流砂 3.水力梯度 4.临界水力梯度 三、简答题 1.影响渗透系数大小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2.流砂现象防治的方法有哪些 3.管涌发生的条件是什么防治措施有哪些 四、单项选择题 1.流砂产生的条件为: (A)渗流由上而下,动水力小于土的有效重度 (B)渗流由上而下,动水力大于土的有效重度 (C)渗流由下而上,动水力小于土的有效重度 (D)渗流由下而上,动水力大于土的有效重度 您的选项() 2.流砂发生的土层为: (A)颗粒级配均匀的饱和砂土 (B)颗粒级配不均匀的饱和砂土 (C)颗粒级配均匀的不饱和砂土 (D)颗粒级配不均匀的不饱和砂土 您的选项() 3.饱和重度为20kN/m3的砂土,在临界水头梯度I Cr时,动水力G D大小为: (A) 1 kN/m3 (B) 2 kN/m3 (C)10 kN/m3 (D)20 kN/m3 您的选项() 第3章土的渗透性和渗流 一、填空题 1.向上、临界 2.速度、大 二、名词解释 1.渗流力:水在土中流动时,单位体积土颗粒受到的渗流作用力。 2.流砂:土体在向上动水力作用下,有效应力为零时,颗粒发生悬浮、移动的现象。 3.水力梯度:土中两点的水头差与水流过的距离之比。为单位长度上的水头损失。

4.临界水力梯度:使土开始发生流砂现象的水力梯度。 三、简答题 1.影响渗透系数大小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1)土的粒度成分和矿物成分(2)土的密实度(3)土的饱和度(4)土的结构(5)水的温度(6)土的构造 2.流砂现象防治的方法有哪些 (1)减小或消除水头差:采用坑外降低地下水位或采用水下挖掘。(2)增长渗流路径:打板桩。(3)在向上渗流出口处地表压重。(4)加固土层:冻结法、注浆法。 3.管涌发生的条件是什么防治措施有哪些 发生条件:(1)必要条件:土中粗颗粒所构成的孔隙直径必须大于细颗粒的直径。通常发生在Cu>10的土中。(2)水力条件:动水力能带动细颗粒在孔隙间滚动或移动。 防治原则:(1)改变几何条件,在渗流逸出部位铺设反滤层。(2)改变水力条件,降低水力梯度,如打板桩。 四、单项选择题 1. 正确答案:(D) 提示:流砂(土)产生的条件为渗流方向由下而上,动水力大于土的有效重度或水头梯度大于临界水头梯度。 2. 正确答案:(A) 提示:流砂常发生在颗粒级配均匀的饱和砂土地基中。 3. 正确答案:(C) 提示:动水力也称渗流力,其计算公式为:G D=I w,式中:I为水头梯度,w为水的重度。临界水头梯度I Cr= ′/ w =(sat-w)/ w,式中:′为土的有效重度;sat为土的饱和重度。

大学土力学试卷及答案

土力学试卷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共16分) 1.塑性指数 液限和塑限之差的百分数值(去掉百分号)称为塑性指数,用表示,取整数,即: —液限,从流动状态转变为可塑状态的界限含水率。 —塑限,从可塑状态转变为半固体状态的界限含水率。 2.临界水力坡降 土体抵抗渗透破坏的能力,称为抗渗强度。通常以濒临渗透破坏时的水力梯度表示,称为临界水力梯度。 3.不均匀系数 不均匀系数的表达式: 式中:和为粒径分布曲线上小于某粒径的土粒含量分别为60%和10%时所对应的粒径。 4. 渗透系数:当水力梯度i等于1时的渗透速度(cm/s或m/s)。 5. 砂土液化:液化被定义为任何物质转化为液体的行为或过程。对于饱和疏松的粉细砂, 当受到突发的动力荷载时,一方面由于动剪应力的作用有使体积缩小的趋势,另一方面由于时间短来不及向外排水,因此产生很大的孔隙水压力,当孔隙水压力等于总应力时,其有效应力为零。根据太沙基有效应力原理,只有土体骨架才能承受剪应力,当土体的有效应力为零时,土的抗剪强度也为零,土体将丧失承载力,砂土就象液体一样发生流动,即砂土液化。 6. 被动土压力 当挡土墙向着填土挤压移动,墙后填土达到极限平衡状态时,作用在墙上的土压力称为被动土压力。 7.残余强度 紧砂或超固结土的应力—应变曲线为应变软化型,应力应变曲线有一个明显的峰值,过此峰值以后剪应力便随着剪应变的增加而降低,最后趋于某一恒定值,这一恒定的强度通常 称为残余强度或最终强度,以表示。 8.临塑荷载 将地基土开始出现剪切破坏(即弹性变形阶段转变为弹塑性变形阶段)时,地基所承受的基底压力称为临塑荷载。 四、问答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1.粘性土的塑性指数与液性指数是怎样确定的?举例说明其用途? 塑性指数的确定:,用液塑限联合测定仪测出液限w L、塑限w p后按以上公式计算。 液性指数的确定:,w为土的天然含水率,其余符号同前。 塑性指数越高,土的粘粒含量越高,所以塑性指数常用作粘性土的分类指标。根据该粘性土在塑性图中的位置确定该土的名称。 液性指数表征了土的天然含水率与界限含水率之间的相对关系,可用来判别粘性土所处的状 态。当,土处于坚硬状态;当,土处于可塑状态;当,土处于流动状态。 2.流土与管涌有什么不同?它们是怎样发生的?

第三章--教育目的-练习题含答案

第三章教育目的练习题含答案 一、选择题 1.国家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什么样人才的总要求,就是() A 教学目的 B 教育目的 C 培养目标 D 教学目标 2.衡量和评价教育实施效果的根本依据和标准是() A 教育目的 B 教育任务 C 教育规律 D 教育原则 3.教育目的是教育的根本性问题,对一切教育工作具有() A 控制作用 B 制约作用 C 促进作用 D 指导意义 4.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 A 主要方法 B 重要方法 C 唯一方法 D 特殊方法 5.根据各级各类学校任务确定的对所培养的人的特殊要求,我们习惯上称为() A 教育方针 B 教育目的 C 教学目标 D 培养目标 6.教育目的是社会需求的集中反映,它集中体现了() A 教育的性质 B 教育的任务 C 教育的内容 D 教育的规律 7.素质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 A 高水平的智力 B 实践能力 C 健康体魄 D 创新精神 8.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的根本区别在于重视() A 实践能力的培养 B 思维能力的培养 C 想象能力的培养 D 创新能力的培养 二、填空题 1.狭义的教育目的是国家对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什么样人才的____ 。 2.教育目的是一切教育工作的____ ,教育目的的实现则是教育活动的____ 3.培养目标是根据各级各类学校任务确定的对所培养的人的____ 。 4. ____ 是教育者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在完成某一阶段工作时,希望受教育者达到的要求或产生的变化结果。 5.教育目的具有历史性、时代性、____ ,在阶级社会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6.教育目的是____ 的集中反映,是教育性质的集中体现。 7.马克思主义关于____ 是确定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 8.人的全面发展是与人的____ 相对而言的。 9.全面发展的人是____ 、个体性和社会性得到普遍、充分而自由发展的人。 10. ____ 相结合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 11.智育是授予学生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技能,发展他们的智力和与学习有关的____ 的教育。 12.体育是授予学生健康的知识、技能,发展他们的体力,增强他们的____ ,培养参加体育活动的需要和习惯,增强其意志力的教育。 13.美育是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发展他们____ 的能力,培养他们高尚情操与文明素养的教育。 14.劳动技术教育是引导学生掌握劳动技术知识和技能,形成____ 的教育。 15.创新能力不仅是一种智力特征,更是一种____ ,是一种精神状态。 三、简答题 1.教育目的对教育工作的指导意义是通过哪些作用实现的? 2.简述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之间的关系。 3.什么是教学目标?教学目标与教育目的、培养目标之间的关系如何? 4.制定教育目的的基本依据是什么?

离散数学课后习题答案第三章

第六章部分课后习题参考答案5.确定下列命题是否为真: (1)? ?真 ? (2)? ?假 ∈ (3)} ?真 {? ? (4)} ?真 ∈ {? (5){a,b}?{a,b,c,{a,b,c}}真 (6){a,b}∈{a,b,c,{a,b}}真 (7){a,b}?{a,b,{{a,b}}}真 (8){a,b}∈{a,b,{{a,b}}}假 6.设a,b,c各不相同,判断下述等式中哪个等式为真: (1){{a,b},c,?}={{a,b},c}假 (2){a ,b,a}={a,b}真 (3){{a},{b}}={{a,b}}假 (4){?,{?},a,b}={{?,{?}},a,b}假 8.求下列集合的幂集: (1){a,b,c}P(A)={ ?,{a},{b},{c},{a,b},{a,c},{b,c},{a,b,c}} (2){1,{2,3}}P(A)={ ?, {1}, {{2,3}}, {1,{2,3}} } (3){?}P(A)={ ?, {?} } (4){?,{?}}P(A)={ ?, {1}, {{2,3}}, {1,{2,3}} } 14.化简下列集合表达式: (1)(A B) B )-(A B) (2)((A B C)-(B C)) A 解: (1)(A B) B )-(A B)=(A B) B ) ~(A B) =(A B) ~(A B)) B=? B=? (2)((A B C)-(B C)) A=((A B C) ~(B C)) A =(A ~(B C)) ((B C ) ~(B C)) A =(A ~(B C)) ? A=(A ~(B C)) A=A

土力学习题集答案__第三章

第 3 章土的渗透性及渗流 一、简答题 1. 试解释起始水力梯度产生的原因。 2. 简述影响土的渗透性的因素主要有哪些。 3. 为什么室内渗透试验与现场测试得出的渗透系数有较大差别? 4. 拉普拉斯方程适应于什么条件的渗流场? 5. 为什么流线与等势线总是正交的? 6. 流砂与管涌现象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7. 渗透力都会引起哪些破坏? 二、填空题 1. 土体具有被液体透过的性质称为土的。 2. 影响渗透系数的主要因素有:、、 3. 一般来讲,室内渗透试验有两种,即和。 4. 渗流破坏主要有和两种基本形式。 5. 达西定律只适用于的情况,而反映土的透水性的比例系数,称之为土的 三、选择题 1. 反应土透水性质的指标是()。 A. 不均匀系数 B. 相对密实度 C.压缩系数 D. 渗透系数 2. 下列有关流土与管涌的概念,正确的说法是()。A.发生流土时,水流向上渗流;发生管涌时,水流向下渗流 B. 流土多发生在黏性土中,而管涌多发生在无黏性土中 C. 流土属突发性破坏,管涌属渐进式破坏 D. 流土属渗流破坏,管涌不属渗流破坏 3. 土透水性的强弱可用土的哪一项指标来反映?() A. 压缩系数 B. 固结系数 C.压缩模量 D. 渗透系数 4. 发生在地基中的下列现象,哪一种不属于渗透变形?() A. 坑底隆起 B. 流土 C. 砂沸 D. 流砂 5. 下属关于渗流力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其数值与水力梯度成正比,其方向与渗流方向一致 B. 是一种体积力,其量纲与重度的量纲相同 C. 流网中等势线越密集的区域,其渗流力也越大 D.渗流力的存在对土体稳定总是不利的 6. 下列哪一种土样更容易发生流砂?() A. 砂砾或粗砂 B. 细砂或粉砂 C. 粉质黏土 D. 黏土 7. 成层土水平方向的等效渗透系数与垂直方向的等效渗透系数的关系是()。 A. > B. = C. < 8. 在渗流场中某点的渗流力()。

土力学期末试题及答案

土力学期末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用粒径级配曲线法表示土样的颗粒组成 情况时,若曲线越陡,则表示土的 ( )

A.颗粒级配越好 B.颗粒级配越差C.颗粒大小越不均匀 D.不均匀系数越大 2.判别粘性土软硬状态的指标是 ( ) A.塑性指数 B.液性指数 C.压缩系数 D.压缩指数 3.产生流砂的充分而必要的条件是动水力( )

A.方向向下 B.等于或大于土的有效重度 C.方向向上 D.方向向上且等于或大于土的有效重度 4.在均质土层中,土的竖向自重应力沿深度的分布规律是 ( ) A.均匀的 B.曲线的 C.折线的 D.直线的 5.在荷载作用下,土体抗剪强度变化的原因是 ( ) A.附加应力的变化 B.总应力的变化C.有效应力的变化 D.自重应力的变化6.采用条形荷载导出的地基界限荷载P用于矩1/4. 形底面基础设计时,其结果 ( ) A.偏于安全 B.偏于危险 C.安全度不变 D.安全与否无法确定

7.无粘性土坡在稳定状态下(不含临界稳定)坡角β与土的内摩擦角φ之间的关系是( ) A.β<φ B.β=φ C.β>φ D.β≤φ 8.下列不属于工程地质勘察报告常用图表的是 ( ) A.钻孔柱状图 B.工程地质剖面图

C.地下水等水位线图 D.土工试验成果总表 9.对于轴心受压或荷载偏心距e较小的基础,可以根据土的抗剪强度指标标准值φk、Ck按公式确定地基承载力的特征值。偏心 为偏心方向的基础边长)Z(注:距的大小规定为( ) A.e≤ι/30 B.e≤ι/10 .e≤b/2 DC.e≤b/4 对于含水量较高的粘性土,堆载预压法处理10. ( ) 地基的主要作用之一 是.减小液化的可能性A B.减小冻胀.消除湿陷性 D .提高地基承载力C.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 11.建筑物在地面以下并将上部荷载传递至地基的结构称为____。

第三章习题和思考题参考答案

第三章习题和思考题 一、填空题 1、对于指令XCHG BX, [BP+SI],如果指令执行前,(BX)=6F30H,(BP)=0200H,(SI)=0046H,(SS)=2F00H,(2F246H)=154H,(2F247H)=41 H,则执行指令后:(BX)=__4154H__,(2F246H)=___30H______,(2F247H)=___6FH____。 2、指令LOOPZ/LOOPE是结果_为零_且_相等发生转移的指令;而指令LOOPNZ/LOOPNE则是结果__不为零__且____不相等___发生转移的指令。 3、串操作指令规定源串在____数据_____段中,用__SI___来寻址源操作数;目的串在__附加__段中,用__DI__来寻址目的操作数。 4.、中断返回指令IRET后,从堆栈顺序弹出3个字分别送到___IP____、__CS_____、____标志寄存器FR____。 5、设(SS)=0FFA0H,(SP)=00B0H,(AX)=8057H,(BX)=0F79H,执行指令PUSH AX 后,(SP)=__00AEH________;若再执行指令: PUSH BX POP AX 后,(SP)=__00AEH________,(AX)=____0F79H________,(BX)=___0F79H_____。 6、设(SS)=2250H,(SP)=0140H,若在堆栈中存入5个数据,则栈顶的物理地址为___22636H________,如果再从堆栈中取出3个数据,则栈顶的物理地址为_____2263CH____。 7、M OV AL, ‘A’指令的源操作数的寻址方式为__立即寻址方式________。 8、指出下列指令源操作数的寻址方式: (1).MOV AX, BLOCK[SI] 寄存器相对寻址方式 (2).MOV AX, [SI] 寄存器间接寻址方式 (3).MOV AX, [6000H] 直接寻址 (4).MOV AX, [BX+SI] 基址变址寻址 (5).MOV AX, BX 寄存器寻址 (6).MOV AX, 1500H 立即寻址 (7).MOV AX, 80[BX+DI] 相对基址变址 (8).MOV AX, [DI+60] 寄存器相对寻址 9、以CX寄存器内容为计数对象的指令有循环控制指令和串操作重复指令。

第三章思考题及答案培训资料

第三章思考题 3.1刚体一般是由n (n 是一个很大得数目)个质点组成。为什么刚体的独立变量却不是3n 而是6或者更少? 3.2何谓物体的重心?他和重心是不是 总是重合在一起的? 3.3试讨论图形的几何中心,质心和重心重合在一起的条件。 3.4简化中心改变时,主矢和主矩是不是也随着改变?如果要改变,会不会影响刚体的运动? 3.5已知一匀质棒,当它绕过其一端并垂直于棒的轴转动时,转动惯量为23 1ml ,m 为棒的质量,l 为棒长。问此棒绕通过离棒端为 l 4 1且与上述轴线平行的另一轴线转动时,转动惯量是不是等于2 24131?? ? ??+l m ml ?为什么? 3.6如果两条平行线中没有一条是通过质心的,那么平行轴定理式(3.5.12)能否应用?如不能,可否加以修改后再用? 3.7在平面平行运动中,基点既然可以任意选择,你觉得选择那些特殊点作为基点比较好?好处在哪里?又在(3.7.1)及(3.7.4)两式中,哪些量与基点有关?哪些量与基点无关? 3.8转动瞬心在无穷远处,意味着什么? 3.9刚体做平面平行运动时,能否对转动瞬心应用动量矩定理写出它的动力学方程?为什么? 3.10当圆柱体以匀加速度自斜面滚下时,为什么用机械能守恒定律不能求出圆柱体和斜面之间的反作用力?此时摩擦阻力所做的功为什么不列入?是不是我们必须假定没有摩擦力?没有摩擦力,圆柱体能不能滚? 3.11圆柱体沿斜面无滑动滚下时,它的线加速度与圆柱体的转动惯量有关,这是为什么?但圆柱体沿斜面既滚且滑向下运动时,它的线加速度则与转动惯量无关?这又是为什么? 3.12刚体做怎样的运动时,刚体内任一点的线速度才可以写为r ω??这时r 是不是等于该质点到转动轴的垂直距离?为什么? 3.13刚体绕固定点转动时,r ω ?dt d 为什么叫转动加速度而不叫切向加速度?又()r ωω??为什么叫向轴加速度而不叫向心加速度? 3.14在欧勒动力学方程中,既然坐标轴是固定在刚体上,随着刚体一起转动,为什么我们还可以用这种坐标系来研究刚体的运动? 3.15欧勒动力学方程中的第二项()21I I -y x ωω等是怎样产生的?它的物理意义又是什么? 第三章思考题解答

第三章思考题习题答案(新)

第二章思考题习题答案(新) 第3章酸碱滴定法 思考题 1.根据酸碱质子理论,什么是酸?什么是碱?什么是两性物质?各举例说明。 答:酸碱质子理论认为:凡能给出质子(H +)的物质都是酸;如HAc、HCI、NH4+凡能接受质子的物质都是碱。如,NH3、F-、CO3 2_, 可以给出质子,又可以接受质子的物质称为两性物质。例如HCO3-、H2PO4-。 2.质子理论和电离理论的不同点主要是什么? 答:质子理论和电离理论对酸碱的定义不同;电离理论只适用于水溶液,不适用于非水溶液,而质子理论适用于水溶液和非水溶液。

3?判断下面各对物质哪个是酸?哪个是碱?试 按强弱顺序排列起来。 HAc , Ac「;NH3 , NH4+;HCN, CN「;HF, F-; H3PO4, CO3 2" 答:酸:H3PO4 HF HAc HCN NH4+ 碱:CO3 2- NH3 CN- Ac- F- 4 ?在下列各组酸碱物质中,哪些属于共轭酸碱对? (1) H3PO4—Na2HPO4; (2) H2SO4-SO42-; (3) H2CO3-CO32-;( 4)HAc-Ac- 答:属于共轭酸碱对是(4) HAc-Ac - 5.写出下列酸的共轭碱:H2PO4一,NH 4+, HPO42-, HCO3-, H2O,苯酚。 答: HPO42-, NH3 , PO43- , CO32- , OH - , C6H5O-6 .写出下列碱的共轭酸:H2PO4-, HC2O4-, HPO42-, HCO 3-, H2O, C2H5OH。 答:H3PO4, H2C2O4, H2PO4-, H2CO3, H3O+, C2H5OH2+

土力学第3章

第3章土中应力计算 3.1概述 土体在荷载的作用下,发生沉降、倾斜和水平位移。如果应力变化引起的变形量在容许范围内,则不会对建筑物的使用和安全造成危害,当外荷载在土中引起的应力过大时,会导致建筑物产生过量变形而影响其正常和安全使用,甚至会使土体发生整体破坏而失去稳定。而对建筑物地基基础进行沉降(变形)、承载力与稳定分析,都必须掌握建筑前后土中应力的分布和变化情况。实际工程中土体的应力主要包括土体本身自重产生的自重应力及由外荷载引起的附加应力。 3.1.1应力计算的有关假定 (1) 连续体假定,是指整个物体所占据的空间都被介质所填满不留任何空隙。土是由颗粒堆积而成的具有孔隙的非连续体,因此在研究土体内部微观受力情况时(如颗粒之间的接触力和颗粒的相对位移),必须把土当成散粒状的三相体来看待;但当我们研究宏观土体的受力问题时,土体的尺寸远大于土颗粒的尺寸,就可以把土体当作连续体对待。 (2) 完全弹性体假定,是指应力与应变呈线性正比关系,且应力卸除后变形可以完全恢复。根据土样的单轴压缩试验资料,当应力很小时,土的应力-应变关系曲线就不是一条直线,如图3-1 所示,亦即土的变形具有明显的非线性特征。而且在应力卸除后,应变也不能完全恢复。但在实际工程中土中应力水平较低,土的应力-应变关系接近于线性关系,可以用弹性理论方法。但是对一些十分重要、对沉降有特殊要求的建筑物或特别大的重型而复杂的工程,用弹性理论进行土体中的应力分析就可能精度不够,这时必须借助土的更复杂的应力-应变关系和力学原理才能得到比较符合实际的应力与变形解答。 (3) 均质假定,是指受力体各点的性质是相同的。天然地基土是由成层土组成的,因此将土体视为均质将会产生一定的误差,不过当各层土的性质相差不大时,将土作为均质体所引起的误差不大。 (4) 各向同性假定,主要是指受力体在同一点处的各个方向上性质相同。天然地基土往往由成层土所组成,可能具有复杂的构造,而且,即使是同一成层土,其变形性质也随深度而变,地基土的非均质很显著,因此将土体视为各向同性也会带来误差。但当土性质的方向性不是很强,假定其为各向同性对应力分布引起的误差,通常也在容许范围之内。如果土的

土力学试题含答案

试卷1 一、解释或说明 (每题2分,共10分) 1. 孔隙比 2. 相对密实度 3. 附加应力 4. 主动土压力 5. 前期固结压力 二、判断题(正确者在题后的括号中打“√”,错误者打“×”且不需改正。每题1分,共计8分) 1.粘土矿物是化学风化的产物。 ( ) 2.粉土通常是单粒结构形式。 ( ) 3.土的压缩通常是土中孔隙减小及土颗粒压缩的结果。 ( ) 4.压缩模量是土在无侧限压缩时的竖向应力与应变之比。 ( ) 5.按太沙基一维固结理论,固结度与地表荷载大小无关。 ( ) 6.在直剪试验时,剪切破坏面上的剪应力并不是土样所受的最大剪应力。( ) 7.地基的局部剪切破坏通常会形成延伸到地表的滑动面。 ( ) 8.墙背光滑是朗肯土压力理论的基本假设。 ( ) 三、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 1.当 时,粗粒土具有良好的级配。 A. 5u C ≥且13c C ≤≤ B. 5u C ≤且13c C ≤≤ C. 5c C ≥且13u C ≤≤ D. 5u C ≤或13c C ≤≤ 2.下列矿物质中,亲水性最强的是 。 A. 伊利石 B. 蒙脱石 C. 高岭石 D. 石英 3.对填土,我们可通过控制 来保证其具有足够的密实度。 A. s γ B. γ C. d γ D. sat γ 4.一块1kg 的土样,置放一段时间后,含水量由25%下降到20%,则土中的水减少了 kg 。 A. 0.06 B. 0.05 C. 0.04 D. 0.03 5. 在下列指标中,不可能大于1的指标是 。 A. 含水量 B. 孔隙比 C. 液性指数 D. 饱和度 6. 测得某粘性土的液限为40%,塑性指数为17,含水量为30%,则其相应的液性指数为 。 A. 0.59 B. 0.50 C. 0.41 D. 0.35 7. 地基表面作用着均布的矩形荷载,由此可知,在矩形的中心点以下,随着深度的增加,地基中的 。 A. 附加应力线性减小,自重应力增大 B. 附加应力非线性减小,自重应力增大 C. 附加应力不变,自重应力增大 D. 附加应力线性增大,自重应力减小 8. 饱和粘土层上为粗砂层,下为不透水的基岩,则在固结过程中,有效应力最小的位置在粘土层的 。 A. 底部 B. 顶部 C. 正中间 D. 各处(沿高度均匀分布)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三章习题及参考答案

第三章习题及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是( ) A.生产方式 B. 地理条件 C.社会意识 D.人口因素 2.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最突出表现是它( ) A.同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同步性 B.具有历史的继承性 C.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D.同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不平衡性 3.在生产关系中起决定作用的是( ) A.生产资料所有制 B.产品的分配和交换 C.在生产中人与人的关系 D.管理者和生产者的不同地位 4.“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的社会”这句话揭示了( ) A.生产工具是衡量生产力水平的重要尺度 B.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C.社会形态的更替有其一定的顺序性 D.物质生产的发展需要建立相应的生产关系 5.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党制定的一系列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促进了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这说明( ) A.经济基础发展的道路是由上层建筑决定的 B.上层建筑的发展决定经济基础的发展方向 C.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积极的能动作用 D.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不受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规律的制约 6.一定社会形态的经济基础是( ) A.生产力 B.该社会的各种生产关系 C.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 D.与一定生产力发展阶段相适应的生产关系的总和 7.上层建筑是指( ) A.社会的经济制度 B.科学技术 C.社会生产关系 D.建立在一定社会经济基础之上的意识形态及相应的制度和设施

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 B.同生产力发展一定阶段相适应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体 C.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统一 D.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的统一 9.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是( ) A.生产方式内部的矛盾规律 B.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运动规律 C.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矛盾规律 D.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的矛盾规律 10.阶级斗争对阶级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突出表现在( ) A.生产力的发展 B.生产关系的变革 C.社会形态的更替 D.科技的进步 11.社会革命根源于( ) A.人口太多 B.少数英雄人物组织暴动 C.先进思想和革命理论的传播 D.社会基本矛盾的尖锐化 12.社会主义改革的根本目的在于( ) A.改变社会主义制度 B.完善社会主义制度 C.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D.实现社会公平 13.“蒸汽、电力和自动纺织机甚至是比巴尔贝斯、拉斯拜尔和布朗基诸位公民更危险万分的革命家。”这一论断的含义是( ) A.科技革命是对统治阶级的极大威胁 B.科技革命对变革社会制度具有直接的决定作用 C.滥用科技革命的成果会对人类造成“危险” D.科技革命导致社会政治革命 14.人民群众既是历史的“剧中人”,又是历史的“剧作者”,这是( ) A.唯心主义的观点 B.折中主义的观点 C.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 D.历史循环论的观点 15.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钥匙是( ) A.阶级斗争史 B.思想发展史

高等数学第三章课后习题答案

1 / 10 第三章 中值定理与导数的应用 1. 验证拉格朗日中值定理对函数x x f ln )(=在区间[]e ,1上的正确性。 解:函数()ln f x x =在区间[1,]e 上连续,在区间(1,)e 内可导,故()f x 在[1,]e 上满足 拉格朗日中值定理的条件。又x x f 1 )(= ',解方程,111,1)1()()(-=--= 'e e f e f f ξξ即得),1(1e e ∈-=ξ。因此,拉格朗日中值定理对函数()ln f x x =在区间[1,]e 上是正确的。 2.不求函数)4)(3)(2)(1()(----=x x x x x f 的导数,说明方程0)(' =x f 有几个实根,并指出它们所在的区间。 解:函数上连续,分别在区间[3,4][2,3],2],,1[)(x f 上在区间(3,4)(2,3),2),,1(可导, 且(1)(2)(3)(4)0f f f f ====。由罗尔定理知,至少存在),2,1(1∈ξ),3,2(2∈ξ ),4,3(3∈ξ使),3,2,1( 0)(=='i f i ξ即方程'()0f x =有至少三个实根。又因方程 '()0f x =为三次方程,故它至多有三个实根。因此,方程'()0f x =有且只有三个实根, 分别位于区间(1,2),(2,3),(3,4)内。 3.若方程 011 10=+++--x a x a x a n n n Λ有一个正根,0x 证明: 方程0)1(1211 0=++-+---n n n a x n a nx a Λ必有一个小于0x 的正根。 解:取函数()1 011n n n f x a x a x a x --=+++L 。0()[0,]f x x 在上连续,在0(0,)x 内可导, 且0(0)()0,f f x ==由罗尔定理知至少存在一点()00,x ξ∈使'()0,f ξ=即方程 12011(1)0n n n a nx a n x a ---+-++=L 必有一个小于0x 的正根。 4.设,11<<<-b a 求证不等式: .arcsin arcsin b a b a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