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常见疾病护理常规46884

儿科常见疾病护理常规46884
儿科常见疾病护理常规46884

第二章儿科常见疾病护理常规

一、小儿白血病

白血病就是造血系统的恶性增生性疾病。其特点为造血组织中某一系统过度增生、进入血流并浸润到各组织与器官,引起一系列临床表现。主要表现为发热、贫血、出血与白血病细胞浸润所致的肝、脾、淋巴结肿大与骨关节疼痛。

【护理评估】

1.评估生命体征,注意面色,尤其就是体温的改变。

2.评估患儿的活动水平、活动量增加就是否需要用氧。

3. 评估口腔卫生情况,口腔黏膜改变情况,进食能力。

4.观察皮肤出血点情况。

5.评估疼痛的特点、性质、程度、部位、持续的时间。

6.评估患儿心理、行为的变化。

7.了解患儿与家属对疾病与饮食卫生常识的了解程度。

【主要护理问题】

1.有损伤的危险:出血与血小板减少、白血病侵润等有关。

2.有感染的危险与正常粒细胞减少、化疗有关。

3.潜在并发症:化疗药物不良反应。

4.预感性悲哀与急性白血病治疗效果差、死亡率高有关。

5.活动无耐力与大量、长期化疗,白血病引起代谢增高及贫血有关。

【护理措施】

1.密切观察病情,如发现患儿意识、瞳孔变化、剧烈头痛、呕血、便血、鼻出血等应立即通知医生,并配合医生进行处理。

2.住院时与感染患儿分开,实行保护性隔离,严重进行性贫血、出血、感染患儿应绝对卧床休息。

3.加强口腔护理,轻者用软毛牙刷清洗口腔,重者用硼酸溶液漱口或擦洗。

4.保持皮肤清洁,防止碰撞出血。进行注射前必须用碘酒及酒精消毒,拔针时用干棉签延长压迫时间至不出血为止。经常更换体位以防止褥疮。经常擦浴、更

换内衣,以减少皮肤感染,每晚用1:5000高锰酸钾溶液坐浴,防止肛周脓肿的发生。

5.高热时根据医嘱进行处理,禁用酒精擦浴。

6.化疗时应熟悉药物的副作用、给药途径,化疗药物要新鲜配制。要注意保护静脉,静脉给药时要注意滴注的速度,经常巡视,防止药物外渗引起局部坏死。若有渗漏应立即停止输入。

7.鞘内注射化疗药物后,应平卧4—6小时,以免发生脑疝与体位性低血压,注意观察有无头痛、恶心、呕吐,感觉障碍等反应。

8.饮食管理:给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糖易消化清淡饮食,胃肠道出血时应根据医嘱给禁食或流质。

9.做好心理护理,鼓励患儿树立信心,配合治疗

【健康指导】

注意休息,劳逸结合。注意安全,防止跌倒、碰撞伤。经常检查皮肤有无出血点及瘀斑。注意有无血尿、便血情况。口腔经常以漱口液漱口,刷牙时以软毛牙刷为宜。肛门用1:5000高锰酸钾溶液坐浴以防止感染。鼻腔出血时,在患儿鼻部、额头部位冷敷,经常用石蜡油涂抹口鼻处。合理安排生活,饮食营养丰富,增强抵抗力。

【护理评价】

1.感染就是否得到及时控制,全身有无感染症状及体征。

2.出血的程度,出血能及时控制,血压、脉搏、血红蛋白水平就是否在正常范围内。

3.化疗的副作用就是否减轻。

4.营养状况就是否改善,患儿饮食情况如何

5.精神就是否好转,活动就是否增加。

6.患儿情绪就是否好转。

7.对疾病有关知识的了解程度。

二、小儿肺炎

肺炎就是指不同病原体或其她因素所致的肺部炎症。以发热、咳嗽、气促、呼吸困难与肺部固定湿啰音为共同临床表现。该病就是儿科常见疾病中能威胁生命的疾病之一。

【护理评估】

1、评估生命体征、呼吸运动情况

2、观察痰的颜色、性状、量、气味,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

3、观察皮肤的颜色、温度、湿度、观察有无紫绀。

【主要护理问题】

1、气体交换受损与肺实质炎症,呼吸面积减少有关。

2、清理呼吸道无效与痰液粘稠,无力排痰有关。

3、体温过高与肺部炎症感染有关。

4、潜在并发症:心力衰竭、中毒性脑病、中毒性肠麻痹

【护理措施】

1.密切观察病情,观察体温,呼吸的频率、节律、深浅度。咳嗽的性质、鼻扇、发绀及三凹征等。病情严重者要注意呼吸衰竭、中毒性脑病、心力衰竭等并发症的发生,并配合医生进行抢救。

2.避免交叉感染,将急性期与恢复期患儿居住。急性期患儿需卧床休息。

3.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口鼻分泌物,严重呼吸困难者取半卧位,根据医嘱给氧气吸入,经常变换体位以减少肺部淤血,促进炎症吸收。喂奶、喂药时抬高患儿头部或抱起喂哺,以防咳呛引起窒息。

4.高热患儿注意多饮水,按医嘱给解热镇痛药或物理降温,并定时测量体温。

5.肺炎患儿常需要从静脉补充热量与水分,纠正水电解质紊乱或由静脉输入抗生素治疗,输液速度宜慢,防止肺水肿与心衰。

6.给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的流质饮食。

【健康指导】

讲解疾病有关知识与护理要点,指导家长合理喂养,加强体格锻炼,增强体质,提高预防疾病的能力。注意气候变化,及时增减衣服。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