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数学上册用解直角三角形解坡度的应用

九年级数学上册用解直角三角形解坡度的应用
九年级数学上册用解直角三角形解坡度的应用

用解直角三角形解坡度的应用

【学习目标】

1.巩固直角三角形中锐角的三角函数,学会解关于坡度和坡角有关的问题..

2.逐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渗透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3.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 重点:理解坡角和坡度的内涵及表示方法. 难点:实际问题中,坡度与正切.正弦等的

【预习导学】

学生通过自主预习教材,完成下列知识点.

如图,从山坡脚下点P上坡走到点N时,升高的高度h(即线段MN的长)与水平前进的距离l(即线段PM的长)的比叫做,用字母i表示,即i= ,坡度通常写成1:m的形式.

图中的∠MPN叫做,显然坡度等于坡角的.

即i= .坡度越大,山坡越陡.

【探究展示】

(一)合作探究

山坡的坡度为i=1:2.小刚从山脚A出发,沿山坡向上走了240m到达点C,这座山坡的坡角是多少度?小刚上升了多少米?(角度精确到0. 010,长度精确到0.1m)

分析:已知山坡的坡度为1:2,其实就是告诉我们=1;2,即tanA=1:2.由此可得出∠A的度数;又知AC的长,要求BC的长,可以利用∠A的正弦值求得.

解:由题意可得tanA= ,因此∠A≈26.570

在Rt?ABC中,∠B=900,∠A=26.570,AC=240m,

所以sinA=

所以BC= (m)

答:这座山坡的坡角约为26.570,小刚上升了约07.3m.

(二)展示提升

1.如图,某水库大坝横断面迎水坡AB的坡度是,堤坝高BC=50m,求坡面AB的长.

2.如图所示,某水库大坝横断是梯形ABCD,坝宽CD=3m,斜坡AD=16m,坝高8m,斜坡BC的坡度i=1:

3.求斜坡AD的坡角和坝宽AB(结果保留根号).

【知识梳理】

坡度其实就是坡角的正切,因此知道了坡度,就可以利用锐角三角函数,求出坡角的度数.从而也能求得山坡的高度或水平长度.

【当堂检测】

如图所示,沿水库拦水坝(横断面为梯形ABCD)的背水坡AB将坝顶AD加宽2米,背水坡的坡度由原来的1:2改为1:2. 5.已知坝高6m,求加宽部分横断面AFEB的面积.

【学后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

1.你学到了什么?

2.你还有什么样的困惑?

--------------------- 赠予---------------------

【幸遇?书屋】

你来,或者不来

我都在这里,等你、盼你

等你婉转而至

盼你邂逅而遇

你想,或者不想

我都在这里,忆你、惜你

忆你来时莞尔

惜你别时依依

你忘,或者不忘

我都在这里,念你、羡你

念你袅娜身姿

羡你悠然书气

人生若只如初见

任你方便时来

随你心性而去

却为何,有人

为一眼而愁肠百转

为一见而不远千里

晨起凭栏眺

但见云卷云舒

风月乍起

春寒已淡忘

如今秋凉甚好

几度眼迷离

感谢喧嚣

把你高高卷起

砸向这一处静逸

惊翻了我的万卷

和其中的一字一句

幸遇只因这一次

被你拥抱过,览了

被你默诵过,懂了

被你翻开又合起

被你动了奶酪和心思

不舍你的过往

和过往的你

记挂你的现今

和现今的你

遐想你的将来

和将来的你

难了难了

相思可以这一世

--------------------- 谢谢喜欢--------------------

解直角三角形(坡度、坡角)

解直角三角形(坡度、坡角)第七-九课时 ◆随堂检测 1、某斜坡的坡度为i=1,则该斜坡的坡角为______度. 2、以下对坡度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坡度是指斜坡与水平线夹角的度数; B .坡度是指斜坡的铅直高度与水平宽度的比; C .坡度是指斜坡的水平宽度与铅直高度的比; D .坡度是指倾斜角的度数 3、某人沿坡度为i=1:3 的山路行了20m ,则该人升高了( ). A ..40.33 m C D 4、斜坡长为100m ,它的垂直高度为60m ,则坡度i 等于( ). A .35 B .45 C .1:43 D .1:0.75 5、在坡度为1:1.5的山坡上植树,要求相邻两树间的水平距离为6m ,?则斜坡上相邻两树间的坡面距离为( ). A .4m B ..3m D .◆典例分析 水库拦水坝的横断面为梯形ABCD ,背水坡CD 的坡比i=1?已知背水坡的坡长CD=24m ,求背水坡的坡角α及拦水坝的高度. 解:过D 作DE ⊥BC 于E . ∵该斜边的坡度为1, 则tan α α=30°, 在Rt △DCE 中,DE ⊥BC ,DC=24m . ∴∠DCE=30°,∴DE=12(m ). 故背水坡的坡角为30°,拦水坝的高度为12m . 点评:本题的关键是弄清坡度、坡角的概念,坡度和坡角的关系:坡度就是坡角的正切值,通过做高构造直角三角形,再利用三角函数值求出坡角即可. ◆课下作业

●拓展提高 1、如图,沿倾斜角为30°的山坡植树,?要求相邻两棵树间的水平距离 AC为2m,那么相邻两棵树的斜坡距离AB约为_______m(精确到0.1m). (?≈1.73) 1题图 2如图,防洪大堤的横断面是梯形, 坝高AC=6米,背水坡AB的坡度i=1:2, 2题图 则斜坡AB的长为_______米. 3、如图,在高2米,坡角为30°的楼梯表面铺地砖,?地毯的长度至少需________米(精确到0.1米). 3题图 4题图 4、如图,梯形护坡石坝的斜坡AB的坡度i=1:3,坡高BC为2米,则斜坡AB的长是() A.米 B. C.米 D.6米 5、为了灌溉农田,某乡利用一土堤修筑一条渠道,在堤中间挖出深为1.2m,下底宽为2m,坡度为1:0.6的渠道(其横断面为等腰梯形),并把挖出的土堆在两旁,使土堤的高度比原来增加了0.6m,如图所示,求:(1)渠面宽EF;(2)修400m长的渠道需挖的土方数. 6、一勘测人员从A点出发,沿坡角为30°的坡面以5km/h的速度行到点D,?用了10min,然后沿坡角为45°的坡面以2.5km/h的速度到达山顶C,用了12min,?求山高及A,B两点间的距离(精确到0.1km). 7、某村计划开挖一条长为1600m的水渠,渠道的横断面为等腰梯形,渠道深0.8m,下底宽1.2m,坡度为1:1.实际开挖渠道时,每天比原计划多挖土方20m3,结果比原计划提前4天完工,求原计划每天挖土多少立方米.(精确到0.1m3) ●体验中考

九年级数学上册用解直角三角形解视角的应用

用解直角三角形解视角的应用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什么是仰角和俯角 2、逐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渗透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3、巩固用三角函数有关知识解决问题,学会解决观测问题.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用三角函数有关知识解决观测问题 难点:学会准确分析问题并将实际问题转化成数学模型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平时我们观察物体时,我们的视线相对于水平线来说可有几种情况? (三种,重叠、向上和向下) 结合示意图给出仰角和俯角的概念 (二)教学互动 例4热气球的探测器显示,从热气球看一栋高楼顶部的仰角为30o,看这栋离楼底部的俯角为60o,热气球与高楼的水平距离为120 m.这栋高楼有多高(结果精确到0.1m)? 分析:在中,,.所以可以利用解直角三角形的知识求出BD;类似地可以求出CD,进而求出BC. 解:如图, ,,

答:这栋楼高约为277.1m. (三)巩固再现 1、为测量松树AB的高度,一个人站在距松树15米的E处,测得仰角∠ACD=52°,已知人的高度是1.72米,求树高(精确到0.01米). 2、在宽为30米的街道东西两旁各有一楼房,从东楼底望西楼顶仰角为45°,从西楼顶望东楼顶,俯角为10°,求西楼高(精确到0.1米). 3、上午10时,我军驻某海岛上的观察所A发现海上有一艘敌军舰艇正从C处向海岛驶来,当时的俯角,经过5分钟后,舰艇到达D处,测得俯角。已知观察所A距水面高度为80米,我军武器射程为100米,现在必须迅速计算出舰艇何时驶入我军火力射程之内,以便及时还击。 解:在直角三角形ABC和直角三角形ABD中,我们可以分别求出: (米) (米) (米)

28.2.1 解直角三角形 教案 【新人教版九年级下册数学】

28.2.1 解直角三角形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理解直角三角形中五个元素的关系,会运用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及锐角三角函数解直角三角形. 2、通过综合运用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及锐角三角函数解直角三角形,逐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渗透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过程与方法: 通过综合运用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及锐角三角函数解直角三角形,逐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渗透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重难点、关键: 1.重点:直角三角形的解法. 2.难点:三角函数在解直角三角形中的灵活运用.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引入】我们一起来解决关于比萨斜塔问题 见课本在Rt△ABC中,∠C=90°,BC=5.2m,AB=54.5m. sin= 5.2 54.5 BC AB ≈0.0954. 所以∠A≈5°28′.

二、探索新知、分类应用 【活动一】理解直角三角形的元素 【提问】1.在三角形中共有几个元素?什么叫解直角三角形? 总结:一般地,直角三角形中,除直角外,共有5个元素,即3条边和2个锐角,由直角三角形中除直角外的已知元素,求出其余未知元素的过程,叫做解直角三角形。 【活动二】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 直角三角形ABC 中,∠C=90°,a 、b 、c 、∠A 、∠B 这五个元素间有哪些等量关系呢? (1)边角之间关系 a b A b a A c b A c a A ====cot ;tan ;cos ;sin 如果用α∠表示直角三角形的一个锐角,那上述式子就可以写成. 的对边的邻边;的邻边的对边;斜边的邻边;斜边的对边αααααααααα∠∠=∠∠=∠=∠=cot tan cos sin (2)三边之间关系 a 2 + b 2 = c 2 (勾股定理) (3)锐角之间关系∠A+∠B=90°. 以上三点正是解直角三角形的依据,通过复习,使学生便于应用. 【活动三】解直角三角形 例1:在△ABC 中,∠C 为直角,∠A 、∠B 、∠C 所对的边分别为a 、b 、c ,且2,6,解这个三角形. 解直角三角形的方法很多,灵活多样,学生完全可以自己解决,但例题具有示范作用.因此,此题在处理时,首先,应让学生独立完成,培养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同时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其次,教师组织学生比较各种方法中哪些较好,选一种板演.

初中数学九年级下册解直角三角形(教案)教学设计

28.2.1 解直角三角形 教学目标 1.理解解直角三角形的意义和条件;(重点) 2.根据元素间的关系,选择适当的关系式,求出所有未知元素.(难点)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世界遗产意大利比萨斜塔在1350年落成时就已倾斜.设塔顶中心点为B, 塔身中心线与垂直中心线夹角为∠A ,过点B 向垂直中心线引垂线,垂足为点C .在Rt △ABC 中,∠C =90°,BC =5.2m ,AB =54.5m ,求∠A 的度数. 在上述的Rt △ABC 中,你还能求其他未知的边和角吗? 二、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解直角三角形 【类型一】 利用解直角三角形求边或角 已知在Rt △ABC 中,∠C =90°,∠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按下列条件解直角三角形. (1)若a =36,∠B =30°,求∠A 的度数和边b 、c 的长; (2)若a =62,b =66,求∠A 、∠B 的度数和边c 的长. 解析:(1)已知直角边和一个锐角,解直角三角形;(2)已知两条直角边,解直角三角形. 解:(1)在Rt △ABC 中,∵∠B =30°,a =36,∴∠A =90°-∠B =60°,∵cos B =a c ,即c =a cos B =363 2 =243,∴b =sin B ·c =12×243=123; (2)在Rt △ABC 中,∵a =62,b =66,∴tan A =a b =33 ,∴∠A =30°,

∴∠B =60°,∴c =2a =12 2. 方法总结:解直角三角形时应求出所有未知元素,解题时尽可能地选择包含所求元素与两个已知元素的关系式求解. 【类型二】 构造直角三角形解决长度问题 一副直角三角板如图放置,点C 在FD 的延长线上,AB ∥CF ,∠F =∠ACB =90°,∠E =30°,∠A =45°,AC =122,试求CD 的长. 解析:过点B 作BM ⊥FD 于点M ,求出BM 与CM 的长度,然后在△EFD 中可求出∠EDF =60°,利用解直角三角形解答即可. 解:过点B 作BM ⊥FD 于点M ,在△ACB 中,∠ACB =90°,∠A =45°,AC =122,∴BC =AC =12 2.∵AB ∥CF ,∴BM =sin45°BC =122×22=12,CM =BM =12.在△EFD 中,∠F =90°,∠E =30°,∴∠EDF =60°,∴MD =BM tan60°=43,∴CD =CM -MD =12-4 3. 方法总结: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根据题意构造直角三角形,然后利用所学的三角函数的关系进行解答. 【类型三】 运用解直角三角形解决面积问题 如图,在△ABC 中,已知∠C =90°,sin A =3 7,D 为边AC 上一点,∠BDC =45°,DC =6.求△ABC 的面积. 解析:首先利用正弦的定义设BC =3k ,AB =7k ,利用BC =CD =3k =6,求得k 值,从而求得AB 的长,然后利用勾股定理求得AC 的长,再进一步求解. 解:∵∠C =90°,∴在Rt △ABC 中,sin A =BC AB =37 ,设BC =3k ,则AB =7k (k >0),在Rt △BCD 中,∵∠BCD =90°,∴∠BDC =45°,∴∠CBD =∠BDC =45°,

华东师大版初中数学九年级上册 第24章解直角三角形 24.4 解直角三角形教案1

解直角三角形1 教学目标 巩固勾股定理,熟悉运用勾股定理。 学会运用三角函数解直角三角形。 掌握解直角三角形的几种情况。 教学重难点 重点:使学生养成“先画图,再求解”的习惯。 难点:运用三角函数解直角三角形。 教学过程 我们已经掌握了直角三角形边角之间的各种关系,这些都是解决与直角三角形有关的实际问题的有效工具. 例1 如图19.4.1所示,一棵大树在一次强烈的地震中于离地面10米处折断倒下,树顶落在离树根24米处.大树在折断之前高多少? 解 利用勾股定理可以求出折断倒下部分的长度为 26241022=+ 26+10=36(米). 所以,大树在折断之前高为36米. 在例1中,我们还可以利用直角三角形的边角之间的关系求出另外两个锐角.像这样,在直角三角形中,由已知元素求出未知元素的过程,叫做解直角三角形. 例2 如图,东西两炮台A 、B 相距2000米,同时发现入侵敌舰C ,炮台A 测得敌舰C 在它的南偏东40゜的方向,炮台B 测得敌舰C 在它的正南方,试求敌舰与两炮台的距离.(精确到1米) 解 在Rt △ABC 中,因为

∠CAB =90゜-∠DAC =50゜, AB BC =tan ∠CAB , 所以 BC =AB ?tan ∠CAB =2000×tan50゜≈2384(米). 又因为 ?=50cos AC AB , 所以 AC =)(311150cos 200050cos 米≈?=?AB 答:敌舰与A 、B 两炮台的距离分别约为3111米和2384米. 在解直角三角形的过程中,常会遇到近似计算,本书除特别说明外,边长保留四个有效数字,角度精确到1′. 解直角三角形,只有下面两种情况: (1)已知两条边; (2)已知一条边和一个锐角 课堂练习 1. 在电线杆离地面8米高的地方向地面拉一条长10米的缆绳,问这条缆绳应固定在距离电线杆底部多远的地方? 2. 海船以32.6海里/时的速度向正北方向航行,在A 处看灯塔Q 在海船的北偏东30゜处,半小时后航行到B 处,发现此时灯塔Q 与海船的距离最短,求灯塔Q 到B 处的距离.(画出图形后计算,精确到0.1海里)

九年级解直角三角形中考题

解直角三角形 练习1、(2013?十堰)如图,在小山的东侧A点有一个热气球,由于受西风的影响,以30米/分的速度沿与地面成75°角的方向飞行,25分钟后到达C处,此时热气球上的人测得小山西侧B点的俯角为30°,则小山东西两侧A、B两点间的距离为米. 2、(2013?钦州)如图,某大楼的顶部树有一块广告牌CD,小李在山坡的坡脚A 处测得广告牌底部D的仰角为60°.沿坡面AB向上走到B处测得广告牌顶部C 的仰角为45°,已知山坡AB的坡度i=1:,AB=10米,AE=15米.(i=1: 是指坡面的铅直高度BH与水平宽度AH的比) (1)求点B距水平面AE的高度BH; (2)求广告牌CD的高度. (测角器的高度忽略不计,结果精确到0.1米.参考数据: 1.414, 1.732) 3、兰兰站在河岸上的G点,看见河里有一条小船垂直于岸边的方向划过来,此时,测得小船C的俯角为∠FDC=30°,若兰兰的眼睛与地面的距离是1.5米,BG=1米,BG平行于AC所在的直线,迎水坡的坡度i=4:3,坡长AB=8米,求此时小船C到岸边的距离AC的长

4、在1998年的特大洪水期间,为了加固一段大堤,需运来沙石和土将大堤堤面加宽1米,使背水坡的坡度由原来的1:2变为1:3,已知原来背水坡的坡长为BC=15米,堤长100米,那么需要的沙石和土多少方? 5、如图,某县为了加固长90米,宽5米,坝顶宽4米的迎水坡和背水坡的坡度都是1:1的横断面是梯形的防洪大坝,要将大坝加高1米,背水坡的坡度改为1:1.5,已知坝顶宽不变,要求大坝横截面的面积增加了多少平方米?共要填充多少立方米的土? 6、(2013?眉山)如图,某防洪指挥部发现长江边一处长500米,高10米,背水坡的坡角为45°的防洪大堤(横断面为梯形ABCD)急需加固.经调查论证,防洪指挥部专家组制定的加固方案是:背水坡面用土石进行加固,并使上底加宽 3米,加固后背水坡EF的坡比i=1:. (1)求加固后坝底增加的宽度AF; (2)求完成这项工程需要土石多少立方米?(结果保留根号)

数学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解直角三角形》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 饶河二中薛怀杰 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直角三角形三边的关系以及锐角三角函数的基础上进行的。本节知识既是前面所学知识的运用,又是高中继续学习三角函数和解斜三角形的严重知识储备,在整个数学教学体系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另外由于解直角三角形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比较广博,同时蕴含着建模、转化、化归的数学思想方法,所以学习本节知识对学生而言具有严重的意义。 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是解直角三角形的理论依据,它对全面、深入地理解解直角三角形有着极其严重的作用。由直角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可知:对于直角三角形,如果已知除直角外的两个元素分别相等(其中至少有一个是边),那么这两个三角形全等。从而一个直角三角形的大小由三边和两个锐角中的两个元素(其中至少有一个是边)唯一确定,因此从理论上说我们就可以利用一边和另一个元素求其余元素。有了锐角三角函数知识,并结合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及勾股定理,就可以进一步地由这两个元素的大小求出其他元素的大小,这就是解直角三角形。可见解直角三角形与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勾股定理等已学知识有着密切的联系。从联系的角度看待数学知识,加强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对于养成优良的学习习惯,感悟数学学习、研究方法,培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有着严重作用。本节课要通过加强知识间的相互联系,使学生的学习形成正迁移。 教材中首先通过确定比萨斜塔倾斜程度问题引出解直角三角形的概念,接着通过一个“探究”栏目提出问题:在直角三角形中,除直角以外的五个元素之间有哪些关系?知道五个元素中的几个,就可以求其他元素了?将这个栏目中真正需要探究的第二个问题的思考过程完全留给学生,而直接给出结论:利用边、角之间的相互关系,知道三边和两个锐角中的两个元素(其中至少有一个是边),就可以求出其余的元素(俗称“知二求三”);进而给出“知二求三”解直角三角形的例题示范;并安排相当数量的练习题,使学生对“知二求三”的可行性以及详尽求解方法有充分体验,获得较多的感性认识,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了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2013中考全国100份试卷分类汇编 解直角三角形(仰角俯角坡度问题)

2013中考全国100份试卷分类汇编解直角三角形(仰角俯角坡度问题) 1、(德阳市2013年)如图,热气球的探测器显示,从热气球A看一栋高楼顶部B的仰角为300,看这栋高楼底部C的俯角为600,热气球A与高楼的水平距离为120m,这栋高楼BC的高度为 A. 40 D. 160 答案:D 解析:过A作AD⊥BC于D,则∠BAD=30°,∠CAD=60°,AD=120。 BC=BD+CD=120tan30°+120tan60°=D。 2、(2013?衢州)如图,小敏同学想测量一棵大树的高度.她站在B处仰望树顶,测得仰角为30°,再往大树的方向前进4m,测得仰角为60°,已知小敏同学身高(AB)为1.6m,则这棵树的高度为()(结果精确到0.1m,≈1.73). AD=

x ﹣ , 3、(2013聊城)河堤横断面如图所示,堤高BC=6米,迎水坡AB的坡比为1:,则AB 的长为() A.12 B.4米C.5米D.6米 考点: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坡度坡角问题. 分析:根据迎水坡AB的坡比为1:,可得=1:,即可求得AC的长度,然后根据勾股定理求得AB的长度. 解答:解:Rt△ABC中,BC=6米,=1:, ∴则AC=BC×=6, ∴AB===12. 故选A.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构造直角三角形解直角三角形并且熟练运用勾股定理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4、(2013?宁夏)如图是某水库大坝横断面示意图.其中AB、CD分别表示水库上下底面的水平线,∠ABC=120°,BC的长是50m,则水库大坝的高度h是()

m 5、(2013成都市)如图,某山坡的坡面AB=200米,坡角BAC 30∠= ,则该山坡的高BC 的长为_____米。 答案:100 解析:BC=AB ·sin30°= 1 2 AB=100m 6、(2013?十堰)如图,在小山的东侧A 点有一个热气球,由于受西风的影响,以30米/分的速度沿与地面成75°角的方向飞行,25分钟后到达C 处,此时热气球上的人测得小山西侧B 点的俯角为30°,则小山东西两侧A 、B 两点间的距离为 750 米.

沪科版九年级数学上册解直角三角形

解直角三角形 命题人:罗 成 1、已知:如图,在ΔABC 中,∠ACB =90°,CD ⊥AB ,垂足为D ,若∠B =30°,CD =6,求AB 的长. 2、我国为了维护队钓鱼岛P 的主权,决定对钓鱼岛进行常态化的立体巡航.在一次巡航中,轮船和飞机的航向相同(AP ∥BD ),当轮船航行到距钓鱼岛20km 的A 处时,飞机在B 处测得轮船的俯角是45°;当轮船航行到C 处时,飞机在轮船正上方的E 处,此时EC =5km .轮船到达钓鱼岛P 时,测得D 处的飞机的仰角为30°.试求飞机的飞行距离BD (结果保留根号). 3、如图,某公路路基横断面为等腰梯形.按工程设计要求路面宽度为10米,坡角为?55,路基高度为5.8米,求路基下底宽(精确到0.1 米). ? 55 5.8m 10m A B C D 姓名: 得分:

M E N C A 4、为申办2010年冬奥会,须改变哈尔滨市的交通状况。在大直街拓宽工程中,要伐掉一棵树A B ,在地面上事先划定以B 为圆心,半径与AB 等长的圆形危险区,现在某工人站在离B 点3米远的D 处,从 C 点测得树的顶端A 点的仰角为60°,树的底部B 点的俯角为30°. 问:距离B 点8米远的保护物是否在危险区内? 5、如图,某一水库大坝的横断面是梯形ABCD ,坝顶宽CD =5米,斜坡AD =16 米,坝高 6米,斜坡BC 的坡度3:1=i .求斜坡AD 的坡角∠A (精确到1分)和坝底宽AB .(精确到0.1米) 6. 在一次实践活动中,某课题学习小组用测倾器、皮尺测量旗杆的高度,他们设计了如下的方案(如图1所示): (1) 在测点A 处安置测倾器,测得旗杆顶部M 的仰角∠MCE =α ; (2) 量出测点A 到旗杆底部N 的水平距离AN =m; (3) 量出测倾器的高度AC =h 。 根据上述测量数据,即可求出旗杆的高度MN 。 如果测量工具不变,请参照上述过程,重新设计一个方案测量某小山高度(如图2) 1) 在图2中,画出你测量小山高度MN 的示意图 2)写出你的设计方案。 7、如图,在△ABC 中,∠C=90°,AC=5cm ,∠BAC 的平分线交BC 于D , ? 60? 30B D C A D C B A

初中数学九年级下册《解直角三角形》教案

28.2.1 解直角三角形 1.理解解直角三角形的意义和条件;(重点) 2.根据元素间的关系,选择适当的关系式,求出所有未知元素.(难点) 一、情境导入 世界遗产意大利比萨斜塔在1350年落成时就已倾斜.设塔顶中心点为B, 塔身中心线与垂直中心线夹角为∠A,过点B向垂直中心线引垂线,垂足为点C.在Rt△ABC中,∠C=90°,BC=5.2m,AB=54.5m,求∠A的度数. 在上述的Rt△ABC中,你还能求其他未知的边和角吗? 二、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解直角三角形 【类型一】利用解直角三角形求边或角 已知在Rt△ABC中,∠C=90°,∠A、∠B、∠C的对边分别为a,b,c,按下列条件解直角三角形. (1)若a=36,∠B=30°,求∠A的度数和边b、c的长; (2)若a=62,b=66,求∠A、∠B的度数和边c的长. 解析:(1)已知直角边和一个锐角,解直角三角形;(2)已知两条直角边,解直角三角形.解:(1)在Rt△ABC中,∵∠B=30°,a=36,∴∠A=90°-∠B=60°,∵cos B= a c,即c= a cos B= 36 3 2 =243,∴b=sin B·c= 1 2×243=123; (2)在Rt△ABC中,∵a=62,b=66,∴tan A= a b= 3 3,∴∠A=30°,∴∠B=60°,∴c=2a=12 2. 方法总结:解直角三角形时应求出所有未知元素,解题时尽可能地选择包含所求元素与两个已知元素的关系式求解. 变式训练:见《学练优》本课时练习“课堂达标训练”第4题 【类型二】构造直角三角形解决长度问题 一副直角三角板如图放置,点C在FD的延长线上,AB∥CF,∠F=∠ACB=90°,∠E=30°,∠A=45°,AC=122,试求CD的长.

九年级解直角三角形专题复习教案

解直角三角形 一、 复习目标 1.掌握直角三角形中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 2.熟记30°,45°,60°角的各三角函数值,会计算含特殊角三角函数的代数式的值。 3.能熟练运用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中两锐角互余及三角函数定义解直角三角形。 4.会用解直角三角形的有关知识解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自测导学: 1.在直角三角形ABC 中,已知∠C =90°,∠A =40°,BC =3,则AC =( ) A .3sin 40° B .3sin 50° C .3tan 40° D .3tan 50° 2.在△ABC 中,∠A =30°,∠B =45°,AC =23,则AB 的长为________. 3. 若ααcos ,2 3 )90sin(则= -ο=______. 4.如图,一堤坝的坡角∠ABC =62°,坡面长度AB =25米(图为横截面),为了使堤坝更加牢固,一施工队欲改变堤坝的坡面,使得坡面的坡角∠ADB =500,则此时就将坝底向外拓宽多少米(结果保留到米,参考数据:sin620 ≈ ,cos620 ≈ ,tan500 ≈ )

三、复习过程 (一)知识回顾 1.三角函数 (1)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 B C a ① 斜边 的对边 A ∠ 叫∠A的正弦.记作sin A a A c ∠ == 的对边 斜边 ② 斜边 的邻边 A ∠ 叫∠A的余弦.记作cos A b A c ∠ == 的邻边 斜边 ③ 的邻边 的对边 A A ∠ ∠叫∠A的正切.记作 tan A a A A b ∠ == ∠ 的对边 的邻边 (1)解直角三角形的定义:

由直角三角形中除直角外的已知元素,求出所有未知元素的过程,叫做解直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中,除直角外,一共有5个元素,即3条边和2个锐角). (2)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 ①三边之间的关系:a2+b2=c2; ②两个锐角之间的关系:∠A+∠B=90°; (3)解直角三角形的类型 3. 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 (1)仰角、俯角 如图①,在测量时,视线与水平线所成的角中,视线在水平线上

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坡度坡角问题.

利用三角函数测高导学案 姓名: 一、相关定义 二、典型题型 1、如图,为了测量出楼房AC的高度,从距离楼底C处60米的点D(点D与楼底C在 同一水平面上)出发,沿斜面坡度为i=1:的斜坡DB前进30米到达点B,在点B处 测得楼顶A的仰角为53°,求楼房AC的高度(参考数据:sin53°≈0.8,cos53°≈0.6,tan53°≈,计算结果用根号表示,不取近似值). 2、某地的一座人行天桥如图所示,天桥高为6米,坡面BC的坡度为1:1,为了方便行人推车过天桥, 有关部门决定降低坡度,使新坡面的坡度为1:.(1)求新坡面的坡角a;(2)原天桥底部正前方8米处(PB的长)的文化墙PM是否需要拆桥?请说明理由. 3、如图,天星山山脚下西端A处与东端B处相距800(1+)米,小军和小明同时分别从A处和B处 向山顶C匀速行走.已知山的西端的坡角是45°,东端的坡角是30°,小军的行走速度为米/秒.若小明与小军同时到达山顶C处,则小明的行走速度是多少?

4、5、

6、同学们,如果你是修建三峡大坝的工程师,现在有这样一个问题请你解决:如图水库大坝的横断面是梯形,坝顶宽12m,坝高23m,斜坡AB的坡度i=3 1:,斜坡CD的坡度i=1∶3,求斜坡AB的坡面角α,坝底宽AD和斜坡AB的长(精确到0.1m参考数据:3≈1.732) 7、如图,广安市防洪指挥部发现渠江边一处长400米,高8米,背水坡的坡角为45°的防洪大堤(横截面为梯形ABCD)急需加固.经调查论证,防洪指挥部专家组制定的加固方案是:背水坡面用土石进行加固,并使上底加宽2米,加固后,背水坡EF的坡比i=1:2. (1)求加固后坝底增加的宽度AF的长; (2)求完成这项工程需要土石多少立方米?

九年级数学下册《解直角三角形》典型例题(含答案)

《解直角三角形》典型例题 例1 在Rt △ABC 中,∠C=90°,∠B=60°,a=4,解这个三角形. 分析 本题实际上是要求∠A 、b 、c 的值.可根据直角三角形中各元素间的关系解决. 解 (1) ; (2)由a b B =tan ,知 ; (3)由c a B = cos ,知860cos 4cos =?==B a c . 说明 此题还可用其他方法求b 和c . 例 2 在Rt △ABC 中, ∠C=90°,∠A=30°,3=b ,解这个三角形. 解法一 ∵ ∴ 设 ,则 由勾股定理,得 ∴ . ∴ . 解法二 133330tan =?=?=b a 说明 本题考查含特殊角的直角三角形的解法,它可以用目前所学的解直角三角形的方法,也可以用以前学的性质解题. 例 3 设 中, 于D ,若 ,解三 角形ABC .

分析“解三角形ABC”就是求出的全部未知元素.本题CD不是的边,所以应先从Rt入手. 解在Rt中,有: ∴ 在Rt中,有 说明(1)应熟练使用三角函数基本关系式的变形,如: (2)平面几何中有关直角三角形的定理也可以结合使用,本例中 “”就是利用“对30°角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这一定理.事实上,还可以用面积公式求出AB的值: 所以解直角三角形问题,应开阔思路,运用多种工具. 例4在中,,求. 分析(1)求三角形的面积一方面可以根据面积公式求出底和底上的高的长,也可以根据其中规则面积的和或差; (2)不是直角三角形,可构造直角三角形求解.

解如图所示,作交CB的延长线于H,于是在Rt△ACH中,有,且有 ; 在中,,且 , ∴; 于是,有, 则有 说明还可以这样求:

九年级数学下册 解直角三角形知识点总结

第18讲解直角三角形 知识点一: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关键点拨与对应举例 1.锐角三角函数正弦: sin A= ∠A的对边 斜边 = a c 余弦: cos A= ∠A的邻边 斜边 = b c 正切: tan A= ∠A的对边 ∠A的邻边 = a b. 根据定义求三角函数值时,一定根据 题目图形来理解,严格按照三角函数 的定义求解,有时需要通过辅助线来 构造直角三角形. 2.特殊角 的三角函数值 度数 三角函数 30°45°60°sinA 1 2 2 2 3 2 cosA 3 2 2 2 1 2 tanA 3 3 1 3 知识点二:解直角三角形 3.解直角 三角形 的概念在直角三角形中,除直角外,一共有五个元素,即三条边和两个 锐角,由直角三角形中除直角外的已知元素求出所有未知元素的 过程叫做解直角三角形. 科学选择解直角三角形的方法口诀: 已知斜边求直边,正弦、余弦很方便; 已知直边求直边,理所当然用正切; 已知两边求一边,勾股定理最方便; 已知两边求一角,函数关系要记牢; 已知锐角求锐角,互余关系不能少; 已知直边求斜边,用除还需正余弦. 例:在Rt△ABC中,已知 a=5,sinA=30°,则c=10,b=5. 4.解直角 三角形的常用关系(1)三边之间的关系:a2+b2=c2; (2)锐角之间的关系:∠A+∠B=90°; (3)边角之间的关系:sin A==cosB= a c,cos A=sinB= b c,tan A= a b. 知识点三: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 5.仰角、俯 角、坡 度、坡角 和方向 角(1)仰、俯角:视线在水平线上方的角叫做仰角.视线在水平线下方 的角叫做俯角.(如图①) (2)坡度:坡面的铅直高度和水平宽度的比叫做坡度(或者叫做坡 比),用字母i表示.坡角:坡面与水平面的夹角叫做坡角, 用α表示,则有i=tanα. (如图②) (3)方向角:平面上,通过观察点Ο作一条水平线(向右为东向)和 一条铅垂线(向上为北向),则从点O出发的视线与水平线或铅 垂线所夹的角,叫做观测的方向角.(如图③) 解直角三角形中“双直角三角形”的 基本模型: (1)叠合式(2)背靠式 解题方法:这两种模型种都有一条公 共的直角边,解题时,往往通过这条 边为中介在两个三角形中依次求边, 或通过公共边相等,列方程求解.

九年级下第一章解直角三角形专项练习3

第1章解直角三角形专项练习 一、锐角三角函数: 1、 各三角函数之间的关系: ⑴ sin = cos _____ ; ⑵ sin 2 + cos 2 = ; ⑶ tan = ________ . ____ 2、 在 Rt △ ABC 中,/ C = 900, AC = 12, BC = 15。 (1 )求 AB 的长; (2 )求 si nA 、cosA 的值; 2 2 (3)求 sin A cos A 的值; (4)比较 sinA 、cosB 的大小。 2、 (1 )在 Rt △ ABC 中,/ C = 900, a =,;5 , b =2,贝U si nA =_____________ 。 (2) 在 Rt △ ABC 中,/ A = 900,如果 BC = 10, sinB = 0.6,那么 AC = _________ 1 (3) 在 RUABC 中,一 C = 90, c = 8 , sinA = ,则 b = . 4 1 3、 选择:(1 )在 Rt △ ABC 中,/ C = 900, tanA , AC = 6,则 BC 的长为( 3 (3) sin 30 ..2 *cos45 —sin 60 *tan60 4 2sin4 5 - 3(sin60 -2cos30 ) tan30 二、解直角三角形 1、如图,身高1.5m 的小丽用一个两锐角分别是 30o 和60o 的三角尺测量一棵树的高度 .已知她与树之间的 距离为5m,那么这棵树大约有多高 ? (2) Rt ABC 中, C = 90, AC =4, BC =3, cosB 的值为 1 r 3 4 r 3 A 、- B — C - D - 5 5 3 4 A 、6 B 、5 C ( (3) ABC 中, C = 90, tan A =1,则sin B 的值是 A > . 3 B .2 c 、1 D 鱼 2 4、计算: ( (1)sin 30o+cos45o; ⑵s in260o+cos250o-tan 45o.

沪教版九年级上册-解直角三角形(基础),带答案

教学内容------解直角三角形 ★知识要点 1、解直角三角形的依据 在直角三角形ABC 中,如果∠C=90°,∠A ,∠B ,∠C 所对的边分别为a ,b ,c ,那么 (1)三边之间的关系为 (勾股定理) (2)锐角之间的关系为∠A+∠B=90° (3)边角之间的关系为: 2、其他有关公式 直角三角形面积公式: (hc 为c 边上的高) 3、解直角三角形的条件 在除直角C 外的五个元素中,只要已知其中两个元素(至少有一个是边)就可以求出其余三个元素。 4、直角三角形的关键是正确选择关系式 在直角三角形中,锐角三角函数是勾通三角形边角关系的结合部,只要题目中已知加未知的三个元素中有边,有角,则一定使用锐角三角函数,应如何从三角函数的八个公式中迅速而准确地优选出所需要的公式呢? (1)若求边:一般用未知边比已知边,去寻找已知角的某三角函数 (2)若求角:一般用已知边比已知边(斜边放在分母),去寻找未知角的某三角函数。 (3)在优选公式时,尽量利用已知数据,避免“一错再错”和“累积误差”。 5、直角三角形时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在解直角三角形时,是用三角知识,通过数值计算,去求出图形中的某些边的长度或角的大小,这是数形结合为一种形式,所以在分析问题时,一般先根据已知条件画出它的平面或截面示意图,按照图中边角之间的关系去进行计算,这样可以帮助思考,防止出错。 (2)有些图形虽然不是直角三角形,但可添加适当的辅助线把它们分割成一些直角三角形和矩形,从而把它们转化为直角三角形的问题来解决。 (3)按照题目中已知数据的精确度进行近似计算 ★新课学习 引入新课:如图所示,一棵大树在一次强烈的台风中于地面10米处折断倒下,树顶落在离数根24米处.问大树在折断之前高多少米? 显然,我们可以利用勾股定理求出折断倒下的部分的长度为222410 =26 , 26+10=36所以, 大树在折断之前的高为36米.

九年级下解直角三角形专项练习

九年级下解直角三角形 专项练习 Standardization of sany group #QS8QHH-HHGX8Q8-GNHHJ8-HHMHGN#

第1章 解直角三角形 专项练习 一、 填空题: 1. (广东03/6)若∠A 是锐角,cosA = 2 3 ,则∠A = 。 2. (陕西03/12)在△ABC 中,∠C =90°,若tanA =2 1 ,则sinA = ; 3. 求值:1sin 604522 ?? ?+2sin30°-tan60°+cot45=__________。 4. (宁夏03/19)在倾斜角为30°的山坡上种树,要求相邻两棵树间的水平 距离为3米,那么,相邻两棵树间的斜坡距离为 米。 5. (上海闵行区 03/14)已知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20, 某一内角的余弦值为32,那么该等腰三角形的腰长等 于 。 6. (黑龙江03/10)如图:某同学用一个有60°角的直角三角板估测学校旗杆AB 的高度,他将60°角的直 角边水平放在米高的支架CD 上,三角板的斜边与旗杆 的顶点在同一直线上,他又量得D 、B 的距离为5米,则旗杆AB 的高度约为 米。(精确到1米,3取) 7. (四川03/3)如图,△ABC 中,AD ⊥BC 于D ,CE ⊥AB 于E ,且BE =2AE ,已知AD =33,tan ∠BCE = 3 3,那么CE = 。 8. (上海03/13)正方形ABCD 的边长为1。如果将线段 BD 绕着点B 旋转后,点D 落在BC 延长线上的点D '处,那么tan ∠BA D '= 。 二、选择题 1. (四川03/8)在△ABC 中,已知AC =3、BC =4、AB =5,那么下列结论成立的是( ) A 、SinA =45 B 、cosA =53 C 、tanA =43 D 、cotA =5 4 2. (黄冈03/9)在△ABC 中,AB =AC =3,BC =2,则6cosB 等于 ( ) (A )3 (B )2 (C )33 E D C B A 四川03/3 D A B C α

(完整)九年级上解直角三角形练习题(一)及答案

解直角三角形 一、选择题 1、如图,已知正方形ABCD 的边长为2,如果将线段BD 绕着点B 旋转后,点D 落在CB 的延长 线上的D ′处,那么tan ∠BAD ′等于( ) (A).1 (B).2 (C). 2 2 (D).22 2、如果α是锐角,且5 4 cos = α,那么αsin 的值是( ). (A ) 259 (B ) 54 (C )53 (D )2516 3、等腰三角形底边长为10㎝,周长为36cm ,那么底角的余弦等于( ). (A ) 513 (B ) 1213 (C )10 13 (D )512 4、. 以下不能构成三角形三边长的数组是 ( ) (A )(1,3,2) (B )(3,4,5) (C )(3,4,5) (D )(32,42,52) 5、在Rt △ABC 中,∠C =90°,下列式子中正确的是( ). (A )B A sin sin = (B )B A cos sin = (C )B A tan tan = (D )B A cot cot = 6、在矩形ABCD 中,DE ⊥AC 于E ,设∠ADE=α,且5 3cos = α, AB = 4, 则AD 的长为( ). (A )3 (B )316 (C )320 (D )5 16 7、某市在“旧城改造”中计划在一 块如图所示的三角形空地上种植某种草皮以美 化环境,已知这种草皮每平方米a 元,则购买这种草皮至少要( ). (A )450a 元 (B )225a 元 (C )150a 元 (D )300a 元 8、已知α为锐角,tan (90°-α)=3,则α的度数为( ) (A )30° (B )45° (C )60° (D )75° 9、在△ABC 中,∠C =90°,BC =5,AB =13,则sin A 的值是( ) (A ) 13 5 (B )1312 (C )125 (D )512 10、如果∠a 是等边三角形的一个内角,那么cos a 的值等于( ). A B C D E ?15020米30米

九年级下册《解直角三角形》知识点与典型例题

九年级下解直角三角形训练1 浙教版九年级下册数学《解直角三角形》知识点及典型例题 3、特殊角的三角函数 熟练掌握的三角函数值.通过画出三角形来帮助记忆. 一定要熟练掌握下面三个特殊图形各边的关系: 1:1: 1:2: 1:1: 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解直角三角形的实际应用中,需将已知角置于直角三角形中,若没有直角三角形,那么“构造直角三角形”就是最常见的作辅助线的方法,简单说就是“作高” 例1:①在Rt△ABC中,∠C=Rt∠,a,b,c是△ABC的三边,a=6,∠B=30°求∠A,b,c. (没有图形时,一定要自己画图) ②在Rt△ABC中,∠C=Rt∠,a,b,c是∠A,∠B,∠C的对边,a=5,b=,求c,∠A,∠B. (没有图形时,一定要自己画图) 例2:①在RtΔABC中,∠C=Rt∠,∠B=30°,a-b=2.求c. (没有图形时,一定要自己画图) ②在RtΔABC中,∠C=90°, ,.D是AC上一点∠DBC=30°.求BC,AD. (没有图形时,一定要自己画图) 一、练习设计 4.在高出海平面100米的山岩上一点A,看到一艘船B的俯角为300,则船与山脚的水平距离为() A.50米 B.200米 C.100米 D.米 5.在中,,AB的坡度i=1:2,那么BC:CA:AB等于() A.1:2: B.1::2 C.1:: D.1:2:5

附加题 1.如图,在Rt△ABC中,∠C=90°,BC=4,AC=3,CD⊥AB于D,设∠ACD=α,则cosα的值为() A. B. C. D. 2.菱形OABC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位置如图所示,∠AOC=45°,OC=,则点B的坐标为() A. () B. C. D. 3.如图,已知△ABC中,∠ABC=90°,AB=BC,三角形的顶点在相互平行的三条直线上,且之间的距离为2,之间的距离为3,则AC的长是() A. B. C. D.7 4.已知∠A为锐角,且cosA≤,那么() A.0°<A≤60° B.60°≤A <90° C.0°<A≤30° D.30°≤A<90° 5.当时,下列不等式中正确的是()。 A. B. C. D. 6.将宽为2cm的长方形纸条折叠成如图所示的形状,那么折痕PQ的长是() A. cm B. cm C. cm D. 2cm 7.若太阳光线与地面成300角,一棵树的影长为10米,则树高h的范围是()() A. B. C. D. 8.如图,ABCD是一个正方形,P、Q是正方形外的两点,且△APD和△BCQ都是等边三角形,则tan∠PQD() A. B. C. D. 11、(2012福州)如图,已知△ABC,AB=AC=1,∠A=36°,∠ABC的平分线BD交 AC于点D,则AD的长是______,cosA的值是_______.(结果保留根号)

新人教版九年级下解直角三角形全章教案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锐角三角函数 (一)教学三维目标 一.知识目标 初步了解正弦、余弦、正切概念;能较正确地用siaA 、cosA 、tanA 表示直角三角形中两边的比;熟记功30°、45°、60°角的三角函数,并能根据这些值说出对应的锐角度数。 (二).教材分析: 1.教学重点: 正弦,余弦,正切概念 2.教学难点:用含有几个字母的符号组siaA 、cosA 、tanA 表示正弦,余弦,正切 (三)教学程序 一.探究活动 1 .课本引入问题,再结合特殊角30°、 45°、60°的直角三角形探究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 2.归纳三角函数定义。 siaA=斜边的对边A ∠,cosA=斜边的邻边A ∠,tanA=的邻边 的对边 A A ∠∠ 3例1.求如图所示的Rt ⊿ABC 中的siaA,cosA,tanA 的值。 4.学生练习P21练习1,2,3 二.探究活动二 1.让学生画30°45°60°的直角三角形,分别求sia 30°cos45° tan60° 归纳结果 2. 求下列各式的值 (1)sia 30°+cos30° B A C

(2)2sia 45°- 2 1 cos30° (3)0 045 30cos sia +ta60°-tan30° 三.拓展提高 1. P82例4.(略) 2. 如图,在⊿ABC 中,∠A=30°,tanB= 3 ,AC=23,求AB 四.小结 五.作业 课本p86 2,3,6,7,8,10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解直角三角形应用(一) 一.教学三维目标 (一)知识目标 使学生理解直角三角形中五个元素的关系,会运用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及锐角三角函数解直角三角形. 二、教学重点、难点和疑点 1.重点:直角三角形的解法. 2.难点:三角函数在解直角三角形中的灵活运用. 3.疑点:学生可能不理解在已知的两个元素中,为什么至少有一个是边. 三、教学过程 (一)知识回顾 1.在三角形中共有几个元素? 2.直角三角形ABC 中,∠C=90°,a 、b 、c 、∠A 、∠B 这五个元素间有哪些等量关系呢? (1)边角之间关系 sinA=c a cosA=c b tanA b a (2)三边之间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