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系统规范

电力系统规范
电力系统规范

一、法律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投标法》。

二、规程规范

1.《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 50052;

2.《10kV及以下变电所设计规范》GB 50053;

3.《35。110kV变电所设计规范》GB 50059;

4.《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 50054;

5.《并联电容器装置设计规范》GB 50227;

6.《3~110kV高压配电装置》GB 50060;

7.《通用用电设备配电设计规范》GB 50055;

8.《高压输变电设备的绝缘配合》GB 311.1;

9.《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 50057;

10.《电力装置的电测量仪表装置设计规范》GBJ63;

11.《电力装置的继电保护和自动装置设计规范》GB 50062;

12.《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GB 50217;

13.《交流电气装置的过电压保护和绝缘配合》DL/T6203

14.《交流电气装置的接地》DL/T621;

15.《电力设施抗震设计规范》GB 50260;

16.《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GB 50058;

17.《火力发电厂与变电所设计防火规范》GB 50229;

18.《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l6;

19.《严酷条件下户外场所电气设施》GB 9089.1~9089.2;

20.《系统接地的型式及安全技术要求》GBl4050;

21.《漏电保护器安装和运行》GB 13955;

22.《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T16;

23.《电子计算机机房设计规范》GB 50174;

24.《城市电力规划规范》GB 50293;

25.《电流通过人体的效应》CB/T13870.1(第一部分:常用部分);

26.《电流通过人体的效应》GB/T13870.2(第二部分:特殊情况);

27.《电工电子设备防触电保护分类》GB/T12501;

28.《电工和电子设备按防电击保护的分类》GB l2501.2(第二部分:对电击防护要求的导则);

29.《建筑物电气装置》GBl6895.1(第1部分:范围、目的和基本原则);

30.《建筑物电气装置电击防护》GBl4821.1;

31.《建筑物电气装置》GBl6895.2(第4部分:安全防护第42章:热效应保护);

32.《建筑物电气装置》GBl6895.5(第4部分:安全防护第43章:过电流保护);

33.《建筑物电气装置》GBl6895.6(第5部分:电气设备的选择和安装第52章:布线系统);

34.《建筑物电气装置》GBl6895.4(第5部分:电气设备的选择和安装第53章: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

35.《建筑物电气装置》GB l6895.3(第5部分:电气设备的选择和安装第54章:接地配置和保护导体);

36.《建筑物电气装置》GBl6895.8(第7部分:特殊装置或场所的要求第706节:狭窄的可导电场所);

37.《建筑物电气装置》GB/T16895.9(第7部分:特殊装置或场所的要求第707节:数据处理设备用电气装置的接地要求);

38.《建筑物电气装置的电压区段》GB/T18379;

39.《用电安全导则》GB/T138693

40.《石油化工企业防火规范》GB 50160;

41.《防止静电事故通用导则》GBl6158;

42.《工业企业照明设计标准》GB 500343

43.《民用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Jl33;

44.《三相交流系统短路电流计算》GB/T15544;

45.《建筑物电气装置》GB/T16895.10(第4部分:安全防护第45章:欠电压保护);

46.《建筑物电气装置》GB/T16895.11(第4部分:安全防护第44章:过电压保护第446节:低压电气装置对高压接地系统接地故障的保护);

47.《建筑物电气装置》GB/T16895.16(第4部分:安全防护第44章:过电压保护第443节:大气过电压或操作过电压的保护);

48.《城市道路照明设计标准》CJJ45;

49.《电能质量公用电网谐波》GB/T14549;

50.《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45;

51.《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T 50314;

52.《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T 50311;

53.《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 501165

54.《人民防空地下室设计规范》GB 50038;

55.《有线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 50200;

56.《中小学建筑设计规范》GBJ 99;

57.《民用闭路监视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 50198;

58.《住宅设计规范》GB 50096。

注:以上所有法律、规程、规范以最新(2003年1月1日前)版本为准。

三、设计手册

1.能源部西北电力设计院编《电力工程电气设计手册》(电气一次部分),水利电力出版社,1989年12月;

2.能源部西北电力设计院编《电力工程电气设计手册》(电气二次部分),水利电力出版

社,1991年8月;

3.《电气工程师手册》第二版编辑委员会编《电气工程师手册》(第二版),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年1月;

4.中国航空工业规划设计研究院等编《工业和民用配电设计手册》(第二版),中国水利电力出版社,1994年12月;

5.《钢铁企业电力设计手册》编委会编《钢铁企业电力设计手册》,冶金工业出版社,1996年1月;

6.北京照明学会照明设计专业委员会编《照明设计手册》,中国电力出版社,1998年9月;

7.机械电子工业部天津电气传动设计研究所编著《电气传动自动化技术手册》,机械工业出版社,1992年9月;

8.《机械工程手册》《电机工程手册》编辑委员会编《电机工程手册》(第二版)第1、4、8册,机械工业出版社;第一册,1996年9月;第4、8册,1997年6月。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规范标准答案

第一章 填空题: 1.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应满足(选择性)( 速动性)(灵敏性) ( 可靠性)四个基本要求。 2.电力系统发生骨子后,总伴随有电流(增大)电压(降低)线路始端测量阻抗的(减小)电压与电流之间相位角(变大) 3.电力系统发生故障时,继电保护装置应(切除故障设备),继电保护装置一般应(发出信号) 4.电力系统切除故障时的时间包括(继电保护动作)时间和(断路器跳闸)的时间 5.继电保护灵敏性指其对保护范围内发生故障或不正常工作状态的反应能力 6.继电保护装置一般由测量部分,逻辑环节和执行输出组成。 7.继电保护装置的测量部分是由被保护原件的(某些运行参数)与保护的整定值进行比较。 选择题: 8我国继电保护技术发展过了五个阶段,其发展顺序是C A机电型晶体管型整流型集成电路型微机型 B机电型整流型集成电路型晶体管型微机型 C机电型整流型晶体管型集成电路型微机型 9电力系统最危险的故障C A单相接地B两相短路 C 三相短路 10电力系统短路时最严重的后果是C A电弧使故障设备损坏B使用户的正常工作遭到破坏C破坏电力系统运行的稳定性

11.继电保护的灵敏度系数K1m要求(C) (A)K1m<1 (B)K1m=1 (C)K1m>1 12.线路保护一般装设两套,它们是(B) (A)主保护 (B)一套为主保护,另一套为后备保护 (C)后备保护 判断题: 13.电气设备过负荷时,继电保护应将过负荷保护设备切除。(错) 14.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装置通常应在保护选择性的前提下,使其快速动作。(对) 15.电力系统在不正常工作状态时,继电保护不但发出信号,同时也把不正常工作的设备切除(错)16.能使电流继电器从释放状态改变至动作状态的最大电流称为继电器的动作电流。(错) 第二章 1.瞬时电流速断保护的保护范围随运行方式和故障类型而变。 2.瞬时电流速断保护的保护范围在被保护线路始端,在最小运行方式下,保护范围最小。

基于智能技术的电力系统自动化设计

基于智能技术的电力系统自动化设计 发表时间:2020-03-17T10:43:33.663Z 来源:《电力设备》2019年第21期作者:高学军 [导读] 摘要:现如今科学技术日益发展,在电力系统自动化中运用智能技术已必不可少,人工智能技术已覆盖了我们生活中的各种领域,并且在我们电力领域中应用空间更加广泛,智能技术种类繁多,并各具优势,因电力系统与我们日常生活不可分割,要保证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都需要对电力自动化系统技术进行不断提升,电力系统自动化与智能技术相结合,相当于建立了智能的系统化电力平台。 (内蒙古电力(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鄂尔多斯电业局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 017020) 摘要:现如今科学技术日益发展,在电力系统自动化中运用智能技术已必不可少,人工智能技术已覆盖了我们生活中的各种领域,并且在我们电力领域中应用空间更加广泛,智能技术种类繁多,并各具优势,因电力系统与我们日常生活不可分割,要保证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都需要对电力自动化系统技术进行不断提升,电力系统自动化与智能技术相结合,相当于建立了智能的系统化电力平台。基于此,本文主要探讨了基于智能技术的电力系统自动化设计。 关键词:智能技术;电力系统;自动化设计 中图分类号:F407.61 文献标识码:C 引言 电力系统为社会生产生活带来方便的同时,也需要相关人员能够深入了解电力自动化控制技术中的不足,充分利用智能技术并发展智能技术优势,使电力系统的电力服务能力得以提升。信息技术不断创新发展,必将使电力系统的自动化控制水平得以进步,从而促进电力领域的发展进步。 1 电力系统自动化控制现状概述 电力系统的自动化控制体系是由多种具有自动控制、分析、决策功能的小部件工作设备装置组合而成的,通常是指电工进行二次电力系统控制。各个组合的功能装置通过数据传输采集和信号采集对电力系统中的整体或是局部甚至于某一单元部件进行协调工作和或者监控调节,进而起到对其进行控制管理的作用。就监视控制工作这一层面来说,自动化控制能在一定程度上帮助确保电力系统安全、稳定、健康的进行持续工作。 但我国现阶段的电力系统自动化控制技术不是完全呈直线上升的。由于受到各种各样外界条件和内在因素的制约,我国的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发展受到限制,也存在许多尚未被合理解决的问题。但对电力系统自动化的评价不能以偏概全,需要对其优缺点进行综合分析探究,肯定其给人民生活带来的便利条件。 2 智能技术在电力系统自动化设计中的应用 2.1 发电系统的智能化 在智能技术下,可以有效提升电力系统的控制能力,同时还可以对于电网与电源的结构进行优化,改善其中存在的问题。而智能技术还能够使电力系统的信息传递得到有效的提升,使信息在传输过程中可以使用更为精确地方式进行传输。另外,智能技术的存在对于电力系统而言,还可以带动新能源的发电,如当前的光伏发电、风能发电等。 2.2 电力调度的智能化 基于智能技术,电力系统中可以拥有更为合理的电力调度。而同构智能电网的构建,还可以保障电力系统的安全性。在其中的调度系统中,安全预警系统、数据采集系统等系统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起到针对性的控制与监督效果,并且一旦发生问题,将会自动报警[1]。 2.3 用电系统的智能化 电力系统在实际的运行环节,可能会发生各种各样的问题,而如果不能对于突发情况及时采取有效的处理,将会对于设备的运行以及信息采集等工作产生严重影响。在智能基数背景下,能够实现智能化用电,使电力系统的信息采集工作更为顺利,从而有效提高设备的交互水平。另外,基于智能技术的用电模式下,能够使用电安全得到最大程度上的保障,但是用户要想拥有持续电能,就需要通过其中的交互系统来实现,因为交互系统能够满足不同用户所提出的不同用电需求,从而提高电力系统的服务质量[2]。 3 基于智能技术的电力系统自动化设计策略 3.1 神经网络控制 神经网络技术是一种新型的智能技术类型,通过计算机来模拟人类的神经系统工作,利用计算机算法对数据进行自主分析和判断,从而实现对电力系统的智能化控制目标。神经网络技术还具备较强的学习能力,可以对过去电力系统工作进行总结,形成新的控制方法,其学习能力也有目共睹,最为著名的例子就是计算机深蓝在与国际围棋大师的比赛中取得了胜利。神经网络技术已经得到了较为成熟的发展,将其应用于电力系统自动化控制中,不仅能够降低人工控制的压力,而且也提高了电力控制的效率。神经网络技术的原理是,以信息节点来作为人类大脑的神经中枢,通过计算机的高速计算得到最优数值,并以此作为自动化控制的依据。神经网络技术不仅能够对数字数据进行处理,也能够对图形进行数据挖掘和分析,使电力系统自动化控制途径得以最大程度地优化。 3.2 线性最优的控制系统 线性最优技术是最优控制技术中比较特殊的一类,线性最优技术的本质与特点就是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找出控制规律,使自主控制系统达到要求状态,并使某个性能指标达到最优状态。在科技发展迅速的时代,在各种控制领域中线性最优控制技术应用也较为普遍。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中怎样够增加输电线路传输的最大距离并且还能提高所输电能质量? 线性最优控制技术就运用到了这一方面。在电力系统自动化运行时,线性最优控制技术中的自我运算,可以使电力系统各个指标达到最优状态,提升电能调度的效率。线性最优控制技术是依托于电力系统存才产生的,所以在电力系统中线性最优控制技术更具优势[3]。 3.3 专家控制技术 该技术在当前的在电力系统中是一项比较成熟的技术。该技术具有较长时间的发展,并应用在电力系统的自动化设计中可以获得良好的效果。专家控制技术可以及时的分辨电力系统的状态,并根据不同的状态采取不同的处理方式。如果一旦出现警报等紧急情况,该技术能够在第一时间识别,同积极响应,使电力系统尽快恢复运行状态。专家控制系统中含有非常多的内容,可以基于电力系统的状态来迅速切换状态,并且还可以对系统展开排除故障等操作。但是,专家控制技术虽然其中具有“专家”,但是实际应用的过程中却不具备模拟专家

GBT 19963 风电场接入电力系统技术规定--报批稿

ICS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风电场接入电力系统技术规定 Technical rule for connecting wind farm to power system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发 布

GB/T 19963—200 目次 前言...................................................................................................................................................................... I I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1) 4 风电场送出线路 (2) 5 风电场有功功率 (2) 6 风电场功率预测 (3) 7 风电场无功容量 (3) 8 风电场电压控制 (3) 9 风电场低电压穿越 (4) 10 风电场运行适应性 (5) 11 风电场电能质量 (6) 12 风电场仿真模型和参数 (6) 13 风电场二次系统 (6) 14 风电场接入系统测试 (7) 参考文献 (9) I

GB/T 19963—200 II 前言 本标准根据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下达的国标委综合【2009】93号《2009年第二批国家标准计划 项目》标准计划修订。 本标准与能源行业标准《大型风电场并网设计技术规范》共同规定了风电场并网的相关技术要求,能源行业标准规定了大型风电场并网的设计技术要求,本标准规定了风电场并网的通用技术要求。 本标准规定了对通过110(66)kV及以上电压等级线路与电力系统连接的新建或扩建风电场的技术要求。 本标准由全国电力监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 本标准参加编写单位:龙源电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伟胜、迟永宁、戴慧珠、赵海翔、石文辉、李琰、李庆、张博、范子超、陆志刚、胡玉峰、陈建斌、张琳、韩小琪。

船舶综合电力系统

浅析船舶综合电力系统 1.引言 船舶综合电力系统是船舶动力的发展方向,是造船技术发展史上的又一个革命性的跨越,其主要特点是将推进动力与电站动力合二为一。该项技术正在逐步成熟、完善。以美、英、法为代表的发达国家率先引入综合电力系统这一概念,并积极开展研究、试验和应用到船艇。 2.综合电力系统概述 综合电力系统的思想基础是降低未来船舶的总成本,优化船舶总体、系统和设备的组成。其设计理念是突出系统化、集成化和模块化。在船舶平台上的具体实现途径是将全船所需的能源以电力的形式集中提供,统一调度、分配和管理。 美国海军提出的综合电力系统主要包括发电、配电、电力变换、电力控制、平台负载、推进电机、能量储存等七个模块。其中,发电模块将其它形式的能量转化为电能,经全船环形电网向各区域配电系统供电;电力控制模块对配电模块实行电能分配和监控;配电模块将电力输送到电力负荷中心,再分配到各用电设备;电力变换模块将一种形式的配电模块转化为另一种形式的配电模块;推进电机模块用于船舶推进;平台负载模块是一个或多个配电模块的用户;能量储存模块用于储存电能,维持整个供电系统的稳定。 采用综合电力系统的船舶与传统船舶比较,具有的主要优势为: 便于采用分段和模块化建造,使用维护费用低,经济性好;噪音低,可提高船舶的安静性和舒适性,提高舰艇的战斗力和生命力;调速性能好,控制方便,倒车简便、迅速,提高船舶的机动性;布置灵活、设计方便、可靠性高,可维修性好、生命力强;便于实现自动化,减少船员;适用性强,可广泛采用各种电子设备和先进的推进技术,对于舰艇而言,可以使用诸如激光武器、电磁炮等高能武器。 3.综合电力系统的发展现状 近十来年,船舶的电力推进技术已进入应用阶段。目前,不同类型的船舶,如一些科考船、破冰船以及邮轮采用了电力推进系统。推进电机采用直流、交流同步电动机或交流感应电动机。研究报告显示,虽然商船的综合电力推进系统提高了船的建造费用,但其运行和支持费用,及其生命周期里的整个费用却降低了。上世纪九十年代,一些商船业公司,如ALSTOM、ABB、SIEMENS等,已形成了企业内部的商船业电力推进标准。有人统计,八十年代后期建造的1000吨以上的商船中采用柴-电推进的约占25%,到九十年代中期,此类船舶中有35%以上采用电力推进,且该比例正在呈逐年上升的趋势。据统计,到2000年,全世界商船电力推进的装机总容量约为4200MW。 美国海军于1980年建立了综合电力驱动计划,希望通过将船舶日用电力系统和推进电力系统合而为一,进一步提高战船的性能。1990年后,美国海军将注意力转到提高船舶的能购性上,研究计划转为综合电力系统(IPS:Integrated Power System)项目。针对当时水面战斗舰艇(SC-21,现转型为DD(X))的概念设计,美海军完成了费用和效能评估。2002年4月29日,美国海军宣布英格尔斯造船公司、诺斯罗普格鲁曼船舶系统公司为DD(X)的设计主承包商,设计承包合同总价款为28亿多美元,执行期至2005财政年度。DD(X)设计合同的签署意味着美国海军水面舰艇革命性变革的开始。综合电力系统强调的主要技术目标为增加可操作性和支持柔性设计。美海军计划2003年开始,用3年多时间完成11个工程开发模块的建造和试验,并通过充分的陆试和海试去降低技术风险,争取2005年技术定型,2012

基于MATLAB的电力系统仿真

《电力系统设计》报告题目: 基于MATLAB的电力系统仿 学院: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 班级: 13级电气 1 班 姓名:田震 学号: 日期:2015年12月6日 基于MATLAB的电力系统仿真 摘要:目前,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电能需求量的日益增长,电力系统规模越来 越庞大,超高压远距离输电、大容量发电机组、各种新型控制装置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这对于合理利用能源,充分挖掘现有的输电潜力和保护环境都有重要意义。另一方面,随着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以城市为中心的区域性用电增长越来越快,大电网负荷中心的用电容量越来越大,长距离重负荷输电的情况日益普遍,电力系统在人们的生活和工作中担任重要角色,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直接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从技术和安全上考虑直接进行电力试验可能性很小,因此迫切要求运用电力仿真来解决这些问题。 电力系统仿真是将电力系统的模型化、数学化来模拟实际的电力系统的运行,可以帮助人们通过计算机手段分析实际电力系统的各种运行情况,从而有效的了解电力系统概况。本文根据电力系统的特点,利用MATLAB的动态仿真软件Simulink搭建了无穷大电源的系统仿真模型,得到了在该系统主供电线路电源端发生三相短路接地故障并由故障器自动跳闸隔离故障的仿真结果,并分析了这一暂态过程。通过仿真结果说明MATLAB 电力系统工具箱是分析电力系统的有效工具。 关键词:电力系统;三相短路;故障分析;MATLAB仿真 目录 一.前言.............................................. 二.无穷大功率电源供电系统仿真模型构建............... 1.总电路图的设计......................................

CIME电网物理模型描述与交换规范试行

CIM/E 电网物理模型描述与交换规范 (试行) 1 范围 本方案适用于国家电网公司范围内调度机构,包括国调、各网调、省(市)调和地调。 电网模型数据拼接内容包括静态电网模型、设备参数、设备连接关系以及实时通信数据索引表。 2 参考文件 DL/T IEC61970-301:2003 能量管理系统应用程序接口(EMS-API ) 第301 篇:公共信息模型(CIM)基础Q/GDW 215-2008 电力系统 数据标记语言― E 语言规范Q/GDW 216-2008 电网运行数据交换规范 Q/GDW 137 -2006 电力系统分析计算用的电网设备参数和运行数据规 范 电网设备通用模型命名规范(试行) 3 总体要求

电网模型参数、运行数据原则上按照调度隶属关系进行源端维护,即省(市)调维护220kV 电网模型参数,国调、网调维护500kV 以上电网模型参数,省(市)调以周期或变化传送方式,及时将最新220kV 电网模型参数上传网调,网调结合500kV 模型,进行模型拼接,形成完整的全网220kV 以上电网模型,导入调度自动化系统,并下发省(市)调。同时,国调和三华网调对各网调的导出模型文件进行拼接入库。 各电网调度中心同时维护本系统内电网设备模型对应的实时运行数据通信索引表,自动生成,减少维护工作量。 电网模型拼接 根据电网调度管辖权,具体边界可视情况确定。边界设备一般定义为变压器或者交流线段 模型格式 调度中心之间的模型交互采用CIM/E 语言格式文件。在交互过程中建议采用全模型,也可采用增量模型方式,如采用增量模型,需加强安全措施,确保每次增量模型正确,防止一次增量模型丢失造成模型混乱无法补救。

电力系统输变电设备技术规范

电力系统输变电设备技术规范

电力系统输变电设备材料说明 1 产品范围 本规范适用于内蒙古电力公司所属供电单位的110~500kV交流架空输电线路和变电站。内蒙古电网各发电公司、农电公司及用户可参照执行。 本规范规定了架空输电线路、变压器(电抗器)、高压开关设备、互感器、直流设备、电容器组、高压支柱绝缘子、避雷器、消弧线圈、站用电系统、变电站接地装置、防误闭锁装置、照明系统、接线箱等输变电设备的技术标准。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经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239号电力设施保护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电力设施保护条例实施细则 GB 311.1-1997 高压输变电设备的绝缘配合 GB/T 5582-1993 高压电力设备外绝缘污秽等级 DL/T 620-1997 交流电气装置的过电压保护和绝缘配合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六十号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法 GBXXXX-XXXX 110~750kV架空输电线路设计规范DL/T 5217- 220kV~500kV紧凑型架空送电线路设计技术规定 DL/T 864- 标称电压高于1000V交流架空输电线路用复合绝缘子使用导则 GB 1094.1-1996 电力变压器第一部分总则 GB 1094.2-1996 电力变压器第二部分温升 GB 1094.3- 电力变压器第三部分绝缘水平、绝缘试验和外绝缘空气间隙 GB/T 10229-1988 电抗器 DL/T 741- 架空送电线路运行规程 DL/T 475- 杆塔工频接地电阻测试方法 JB/T 8751-1998 500kV油浸式并联电抗器技术参数和要求GB/T 13499- 电力变压器应用导则GB 6450-1986 干式电力变压器 GB/T 6451-1999 三相油浸式电力变压器技术参数和要求DL/T 572-1995 电力变压器运行规程 GB 772-1997 高压电瓷瓷件技术条件 GB 8287.1-1998 高压支柱绝缘子技术条件

电力系统综合实践总结

电力系统综合实践总结 导语: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以下小编为大家介绍文章,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电力系统综合实践总结1 暑假期间应院团号召提高自己的社会实践能力,我前往电力建设公司开一个二十天实践活动。活动期间,我参加了公司里的各工作,内容涉及安全用电发电厂的运行和调试;和优质服务等各个方面。活动中公司内的工作人员给予了我大力的支持。现将本次实践活动的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社会实践内容: 1.发电厂安全用电教育及实践任务。我到电建公司的第一天师傅就给我讲了很多关于电安全方面的注意事项。例如,我在进入电厂时必须要带安全帽穿实习服;在雨天进入电厂是要穿一些带有绝缘设备的衣服进入现场要穿绝缘靴带绝缘手套等;进入现场是禁止在套管上行走休息和长时间的停留。未经师傅的允许下不得私自合拉闸等。同时给我讲了关于这次实践的主要任务及目的,理论和生产实际相结合。通过实习全面了解电能生产过程,巩固和扩大所学知识,并为以后学好专业课打下一定的基础;学习热力部分和电气部分各个主要系统,学习电厂有关运行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了解火力发电厂火电机组的特点;了解发电厂的组织,管理

和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学习在电力系统中的高度组织性,纪律性,安全性及培养正确的劳动观点,经济观点;了解火力发电厂的电能生产流程,火力发电厂的基本结构;了解燃料,锅炉部分,汽轮机和电气部分的基本构成和工作原理,各部分在发电过程中的作用;了解电气主接线的工作原理、主要运行方式和倒闸操作方法;了解励磁系统、并列装置、备用电源自动投入、继电 保护装置、防雷和接地装置作用;了解厂用电系统的电气原理图;了解主变压器参数,电抗器和电容器的作用等。梁部长让我好好珍惜这次实践活动,通过这次理论和实践的学习,对工作会有很大的帮助,实践活动不仅在有形方面可以提高自己的实际动手能力,而且在无形方面可以高自身对待事情的一些态度和观点。这些对以后不论从事任何工作有很大的帮助。 2.发电厂的运行和调试。 为满足生产需要,发电厂中安装有各种电气设备。通常把生产和分配电能的设备,如发电机、变压器和断路器等称为一次设备。它们包括: 、生产和转换电能的设备:例如发电机将机械能转换成电能,电动机将电能转换成机械能,变压器将电压升高或降低,以满足输配电需要。这些都是发电厂中最主要的设备。 、接通或断开电路的开关电器:例如:断路器、隔离开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基本任务与要求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基本任务与要求 它的基本任务是: (1)当被保护的电力系统元件发生故障时,应该由该元件的继电保护装置迅速准确地给脱离故障元件最近的断路器发出跳闸命令,使故障元件及时从电力系统中断开,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电力系统元件本身的损坏,降低对电力系统安全供 电的影响,并满足电力系统的某些特定要求(如保持电力系统的暂态稳定性等)。 (2)反应电气设备的不正常工作情况,并根据不正常工作情况和设备运行维护条件的不同(例如有无经常值班人员)发出信号,以便值班人员进行处理,或由装置自动地进行调整,或将那些继续运行会引起事故的电气设备予以切除。反应不正常工作情况的继电保护装置允许带一定的延时动作。 4.1.2对继电保护的基本要求 (1)可靠性是指保护该动体时应可靠动作。不该动作时应可靠不动作。可靠性是对继电保护装置性能的最根本的要求。 (2)选择性是指首先由故障设备或线路本身的保护切除故障,当故障设备或线路本身的保护或断路器拒动时,才允许由相邻设备保护、线路保护或断路器失灵保护切除故障。为保证对相邻设备和线路有配合要求的保护和同一保护内有配合要求的两元件(如启动与跳闸元件或闭锁与动作元件)的选择性,其灵敏系数及动作时间,在一般情况下应相互配合。

(3)灵敏性是指在设备或线路的被保护范围内发生金属性短路时,保护装置应具有必要的灵敏系数,各类保护的最小灵敏系数在规程中有具体规定。继电保护的 可靠性主要由配置合理、质量和技术性能优良的继电保护装置以及正常的运行维护和管理来保证。任何电力设备(线路、母线、变压器等)都不允许在无继电保护的 状态下运行。220KV及以上电网的所有运行设备都必须由两套交、直流输入、输出回路相互独立,并分别控制不同断路器的继电保护装置进行保护。当任一套继电保护装置或任一组断路器拒绝动作时,能由另一套继电保护装置操作另一组断路器切除故障。在所有情况下,要求这套继电保护装置和断路器所取的直流电源都经由不同的熔断器供电。(4)速动性是指保护装置应尽快地切除短路故障,其目的是提高系统稳定性,减轻故障设备和线路的损坏程度,缩小故障波及范围,提高自动重合闸和备用电源或备用设备自动投入的效果等。一般从装设速动保护(如高频保护、差动保护)、充分发挥零序接地瞬时段保护及相间速断保护的作用、减少继电器固有动作时间和断路器跳闸时间等方面入手来提高速动性。

基于matlab的电力系统潮流仿真计算

华中科技大学文华学院 毕业设计(论文) 题目:基于matlab的电力系统潮流 仿真计算 学生姓名:学号: 学部(系): 专业年级: 指导教师:职称或学位:硕士 2010 年 5 月 22日

华中科技大学文华学院毕业设计(论文) 目录 摘要 (1) 关键词 (1) Abstract (2) Key Words (2) 前言 (3) 1 电力系统潮流计算概述 (4) 1.1 电力系统概述 (4) 1.2 潮流计算介绍 (4) 1.3 国内用得较多的几种潮流计算软件简介 (5) 2 潮流计算的数学模型 (6) 2.1 导纳矩阵的原理及计算方法 (6) 2.1.1 自导纳和互导纳的确定方法 (6) 2.1.2 节点导纳矩阵的性质及意义 (6) 2.1.3 非标准变比变压器等值电路 (8) 2.2 潮流计算的基本方程 (9) 2.3 电力系统节点分类 (11) 2.4 潮流计算的约束条件 (12) 3 牛顿-拉夫逊法概述 (13) 3.1 牛顿-拉夫逊法基本原理 (13) 3.2 牛顿--拉夫逊法潮流求解过程 (14) 3.3 牛顿—拉夫逊法的程序框图 (17) 4 潮流仿真程序 (19) 4.1 Matlab简介 (19) 4.2 矩阵的运算 (19) 4.3 牛顿—拉夫逊法潮流计算程序 (20) 结束语 (21) 参考文献 (22) 致谢 (23) 附录 (24)

基于matlab的电力系统潮流仿真计算 摘要 传统的潮流计算程序缺乏图形用户界面,结果显示不直观,难于与其他分析功能集成。网络原始数据输入工作量大且易于出错。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MICROSOFT WINDOWS操作系统早已被大家所熟悉,其友好的图形用户界面已成为PC机的标准,而DOS操作系统下的应用程序因其界面不够友好,开发具有WINDOWS风格界面的电力系统分析软件已成为当前的主流趋势。另外,传统的程序设计方法是结构化程序设计方法,该方法基于功能分解,把整个软件工程看作是一个个对象的组合,由于对某个特定问题域来说,该对象组成基本不变,因此,这种基于对象分解方法设计的软件结构上比较稳定,易于维护和扩充。 本文介绍了图形化潮流计算软件的开发设计思想和总体结构,阐述了该软件所具备的功能和特点。结合电力系统的特点,软件采用 MATLAB语言运行于WINDOWS操作系统的图形化潮流计算软件。本系统的主要特点是操作简单,图形界面直观,运行稳定.计算准确。计算中,算法做了一些改进,提高了计算速度,各个类的有效封装又使程序具有很好的模块性.可维护性和可重用性。 关键词:电力系统潮流仿真计算;牛顿—拉夫逊法潮流计算; MATLAB

南方电网公司10kV及以下业扩受电工程典型设计技术导则及图集(2018版)修编说明

南方电网市场〔2019〕1 号附件2 10kV 及以下业扩受电工程典型设计技 术 导则及图集(2018 版)修编说明 市场营销部(农电管理部) 二O—八年十二月

修编概述: 以《南方电网公司10kV 及以下业扩受电工程典型设计(2014 版)》的《技术导则》和《图集》为蓝本进行修编。 通过收集、分析和研究《典设》应用中的意见和建议,遵循国家、行业相关标准并按照经济、安全、和提高效率等原则进行修编。 修编主要内容:新增了充电桩、发电车快速接入装置、断路器自动化成套设备、纵旋式开关设备等新型电气设施,并新增了多电源一点接地的低压系统、电缆阻燃等级、封闭式母线、剩余电流保护装置、电涌保护器、配电站层高的设置要求、继电保护数据表格等的使用原则和应用要求等内容,同时修编了负荷密度表、公用配电站容量配置等内容,删除了涉及光伏的部分内容。 《图集》的图纸图号统一由原CSG-10YK-**-**修改为CSG-2018-10YK-**-**,修编说明中没有描述的图纸均指其与对应原图图名一致,该图纸内容没有修改。

技术导则》修编内容 1前言及范围 增加了技术导则的前言。 2规范性引用文件 电监安全[2008]43 号《关于加强重要电力客户供电电源及自备应急电源配置监督管理的意见》规范更新为《GB/Z 29328重要电力用户供电电源及自备应急电源配置技术规范》 《GB 50045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更新为《GB 5001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 50053 10kV及以下变电所设计规范》更新为《GB 5005320kV及以下变电所设计规范》 将《中国南方电网公司10kV 和35kV 配网标准设计(版)》更新为《中国南方电网公司标准设计和典型造价》 增加引用以下相关规范或文件: GB/T 12326 《电能质量电压波动和闪变》 GB/T 15543《电能质量三相电压不平衡》 DL/ T 5725《35kV及以下电力用户变电所建设规范》 DL/T621 《交流电气装置的接地》 DL/T5044 《电力工程直流系统设计技术规定》 GB/T50063 《电力装置电测量仪表装置设计规范》 GB/T 50064 《交流电气装置的过电压保护和绝缘配合设计规范》 GB/T 36040 《居民住宅小区电力配置规范》 Q/CSG《南方电网公司20KV及以下电网装备技术导则》 Q/CSG 1207001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配电网安健环设施标准》《南方电网公司电能计量装置典型设计》 3术语和定义 按最新南网要求,更新了的南方电网供电区域划分标准(供电区分类) 根据GB50016-2014的最新民用建筑的分类描述,修改了高层建筑的定义。(高层建筑) 修改了双电源的定义(双电源)根据省公司要求光伏内容另立项做成典型设计独立册,为了避免内容冲突删除了光伏章节的内容,删除了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及微电网的定义。增加了充电站与充电桩的定义。(充电站、充电桩) 4总则 对和进行了更新,加入了需要适度超前,留有裕度等的设计理念。 5供电方案编制原则 将2)“供电电源及每路的供电容量”修改为“供电电源接入点、接入系统示意图、供电回路数及每路进线的供电容量。” 6用电容量、供电电压等级及供电电源点的确定原则增加说明:居民住宅小区用电容量还应包括区配套充电设施近期、远期建设所需的用电需求。充电设施分期建设情况按上级有关部门的文件执行。 按《GB/ T 36040-2018居民住宅小区电力配置规范》修改了表数据并加入了餐饮的容量计算标准。并把餐饮的需要系数与商用的需要系数一起描述为。

印制电路技术规范

印制电路技术规范 1.0.前言(Introduction) 本章叙述刚性印制板和高密度互连(HDI)层或板的技术要求,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的基本原则。本章提及的印制板通常是指带有镀通孔(即金属化孔)的双面、多层板,带有或不带埋/盲孔的多层板。 美国IPC协会(全称为美国连接电子业协会,Association Connecting Electronics lndustries)是全球印制板行业最有学术成就的组织,基于国内外大多数印制板生产企业和电子装配企业使用的是美国ICP协会的标准,本文说及的技术规范主要参照美国IPC最新版本的相关标准,亦参考使用了部份著名电子公司的企业标准,欧州标准(例如Perfag3c)和国家标准。 1.1 参考标准(Reference Starard) ?IPC-6012A.刚性印制板的鉴定和性能规范.(Qualitication and performance specification fOrRigid Printed Boards). ?IPC-A-600F.印制板的可接收性(Acceptability Of Printed Board) ?IPC-4101A.刚性和多层印制板基材技术规范(Specification For Base Materials For Rigid andMuhilayer Printed Boards). ?IPC-A-650试验方法手册(Test MethodsManual) ?IPC-2615.印制板的尺寸和公差(PrintedBoard Dimensions and Tolerances) ?IPC-6016高密度互连(CDI)层或板的鉴定和性能规范(Qualification and Performance Specification For HiSh Density Interconnect CHDI)Layer Or Boards) ?ANSI/J-STD-003印制板可焊性试验(Solderabil卸Test For Printed Board)(注:ANSI,American National Standards lnstitude,美国国家标准) ?IPC-2220设计标准系列(Design standardsenes) ?IPC-SM-840C永久性阻焊膜的鉴别和性能(Qualification and Performance Of Permanent SolderMask) ?FERFAG 3C多层板技术规范(欧州标准,1999出版)(Specification For Muhilayer Boards).?UL-796.印制线路板安全标准(Standard ForSafety Printed Wiring Board) ?UL-94.装置及设备中部件用塑料的燃燃性试验。 ?MiI-STD-105特性捡查的抽样程序和抽样表。 ?GB/T 4588.2-1996.有金属化孔单双面板分规范(国家标准) ?GB/T 4588.4-1996.多层印制板分规范(国家标准) 1.2性能等级(Classfication) 根据印制板功能可靠性和性能要求,对印制板产品分下列三个通用等级。 1级--一般的电子产品:包括消费类产品、某些计算机外围设备。用于这些产品的印制板其外观缺陷并不重要,主要要求是印制板的功能。 2级--专用设施的电子产品:包括通讯设备、高级商用机器和仪器。这些产品要求高性能和寿命,同时希望能够不间断地工作,但这不是关键要求。允许有某些外观缺陷。3级--高可靠性电子产品:包括要求连续工作或所要求的性能是很关键性的那些设备产品。对这些设备(例如生命支持系统或飞行控制系统)来说,不允许出现停机时间,并且一旦需要就必须工作。3级印制板适合应用在那些要求高的质量保证水平且服务是十分重要的产品。 除非特别说明,本章通常提及的是2级和3级水平的印制板。 1.3接收标准(Acceptance Criteria) 一旦本文叙述的有关质量要求与产品验收三向产生矛盾时,则应按下列文件优先顺序处理:(1)采购订单;

Q/GDW 10702-2016 电网地理信息服务平台(GIS)电网图元规范

电网地理信息服务平台(GIS)电网图元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电网地理信息服务平台中的电网设备、设施及相关信息的二维图元符号的样式、规格、颜色标准,以及使用这些图元符号的使用规则、要求和基本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电网地理信息服务平台及相关业务系统中所涉及的电网设备、设施图元符号。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4728.2—2005 电气简图用图形符号第2部分:符号要素、限定符号和其他常用符号 GB/T 4728.6—2008 电气简图用图形符号第6部分:电能的发生与转换 GB/T 4728.11—2008 电气简图用图形符号第11部分:建筑安装平面布置图 DL/T 397—2010 电力地理信息系统图形符号分类与代码 DL/T 5136—2001 火力发电厂、变电所二次接线设计技术规程 YD-T 5015—2007 电信工程制图与图形符号规定 Q/GDW 624—2011 电力系统图形描述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一种特定的的空间信息系统,在计算机硬、软件系统支持下,对整个或部分地球表层空间中的有关地理分布数据进行采集、储存、管理、运算、分析、显示和描述的技术系统。 3.2 图元符号graphical symbol 具有特殊含义、与语言无关、用来表达信息的视觉感知图形。 4 缩略语 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 GIS: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1

电力系统技术规格说明书

目录 1. 低压分配电箱、柜 (2) 2. 电力电缆及电线 (5) 3. 金属桥架及线槽 (7) 4. 线路配件及其它电气设备电 (9)

1.低压分配电箱、柜 1.1.低压分配电箱、柜生产制造总体说明 (一)包括配电柜的设计、制造、运输、安装、通电测试直至设备安全投入使用。 (二)配电柜内的所有元件、配件、布线、材料和工艺应适用于规定的使用操作条件及相关国家标 准和规范。 1.2.设计、制造、安装标准及依据 GB7251-1997《低压成套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 GB14048-2001《低压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 GB50171-1992《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盘、柜及二次回路结线施工及验收规范》 GB4942.2-1993《低压电器外壳防护等级》 GB4208-1993《外壳防护等级(IP代码)》 GB4728《电气图形用符号》 GB17196-1997《连接器件连接铜导线用的扁形快速连接端头安全要求》 GB17464-1998《连接器件连接铜导线用的螺纹型和无螺纹型夹紧件的安全要求》 JGJ16-2008《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 GB50303-2002《建筑电气工程质量验收规范》 GB50254-96《电气装置安装工程低压电气施工及验收规范》 其他相关国家及地方标准 1.3.配电箱(柜)制造装配技术说明 1.3.1.配电箱(柜)外壳的技术说明: (一)配电箱(柜)的外壳钣金厚度应根据柜门(指单开门电柜)的大小确定: (1)单排PZ30照明箱钣金1.0mm,双排PZ30照明箱钣金1.2mm; (2)门板面积<0.8m2时,柜体(边框)1.2mm,电气安装板1.2mm,柜门1.5mm; (3)0.8≤门板面积<1.2m2时,柜体(边框)1.5mm,电气安装板1.5mm,柜门2.0mm; (4)1.2≤门板面积<1.5m2时,柜体(边框)1.5mm,电气安装板1.5mm,柜门2.0mm; (5)门板面积≥1.5m2时,柜体(边框)2.0mm,电气安装板2.0mm,柜门2.5mm; (6)双开门时,柜体(边框)2.5mm,电气安装板2.5mm,柜门2.5mm; (7)配电箱(柜)的外壳钣金厚度除满足上述要求外,还必须保证不能钣金的韧性、强度(可 采用背面焊接加强筋的形式),不能在正常运输和使用过程不得出现箱体外壳变形的状况。 (二)配电箱(柜)的外壳表面处理:

电力系统综合课程设计

电力系统分析 综合课程设计报告 电力系统的潮流计算和故障分析 学院: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 专业班级: 学生姓名: 学生学号: 指导教师: 2014年 10月 29 日

目录 一、设计目的 (1) 二、设计要求和设计指标 (1) 2.1设计要求 (1) 2.2设计指标 (2) 2.2.1网络参数及运行参数计算 (2) 2.2.2各元件参数归算后的标么值: (2) 2.2.3 运算参数的计算结果: (2) 三、设计内容 (2) 3.1电力系统潮流计算和故障分析的原理 (2) 3.1.1电力系统潮流计算的原理 (2) 3.1.2 电力系统故障分析的原理 (3) 3.2潮流计算与分析 (4) 3.2.1潮流计算 (4) 3.2.2计算结果分析 (8) 3.2.3暂态稳定定性分析 (8) 3.2.4暂态稳定定量分析 (11) 3.3运行结果与分析 (16) 3.3.1构建系统仿真模型 (16) 3.3.2设置各模块参数 (17) 3.3.3仿真结果与分析 (21) 四、本设计改进建议 (22) 五、心得总结 (22) 六、主要参考文献 (23)

一、设计目的 学会使用电力系统分析软件。通过电力系统分析软件对电力系统的运行进行实例分析,加深和巩固课堂教学内容。 根据所给的电力系统,绘制短路电流计算程序,通过计算机进行调试,最后成一个切实可行的电力系统计算应用程序,通过自己设计电力系统计算程序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短路计算的理解,还可以锻炼学生的计算机实际应用能力。 熟悉电力系统分析综合这门课程,复习电力系统潮流计算和故障分析的方法。了解Simulink 在进行潮流、故障分析时电力系统各元件所用的不同的数学模型并在进行不同的计算时加以正确选用。学会用Simulink ,通过图形编辑建模,并对特定网络进行计算分析。 二、设计要求和设计指标 2.1设计要求 系统的暂态稳定性是系统受到大干扰后如短路等,系统能否恢复到同步运行状态。图1为一单机无穷大系统,分析在f 点发生短路故障,通过线路两侧开关同时断开切除线路后,分析系统的暂态稳定性。若切除及时,则发电机的功角保持稳定,转速也将趋于稳定。若故障切除晚,则转速曲线发散。 图1 单机无穷大系统 发电机的参数: SGN=352.5MWA,PGN=300MW,UGN=10.5Kv,1=d x ,25.0'=d x ,252.0''=x x ,6.0=q x , 18.0=l x ,01.1'=d T ,053.0"=d T ,1.0"0=q T ,Rs=0.0028,H(s)=4s;TJN=8s,负序电抗:2.02=x 。 变压器T-1的参数:STN1=360MVA,UST1%=14%,KT1=10.5/242; 变压器T-2的参数:STN2=360MVA,UST2%=14%,KT2=220/121;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基本任务与要求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基本任务与要求 对继电保护的基本要求(1)可靠性是指保护该动体时应可靠动作。不该动作时应可靠不动作。可靠性是对继电保护装置性能的最根本的要求。(2)选择性是指首先由故障设备或线路本身的保护切除故障,当故障设备或线路本身的保护或断路器拒动时,才允许由相邻设备保护、线路保护或断路器失灵保护切除故障。为保证对相邻设备和线路有配合要求的保护和同一保护内有配合要求的两元件(如启动与跳闸元件或闭锁与动作元件)的选择性,其灵敏系数及动作时间,在一般情况下应相互配合。(3)灵敏性是指在设备或线路的被保护范围内发生金属性短路时,保护装置应具有必要的灵敏系数,各类保护的最小灵敏系数在规程中有具体规定。继电保护的可靠性主要由配置合理、质量和技术性能优良的继电保护装置以及正常的运行维护和管理来保证。任何电力设备(线路、母线、变压器等)都不允许在无继电保护的状态下运行。220KV及以上电网的所有运行设备都必须由两套交、直流输入、输出回路相互独立,并分别控制不同断路器的继电保护装置进行保护。当任一套继电保护装置或任一组断路器拒绝动作时,能由另一套继电保护装置操作另一组断路器切除故障。在所有情况下,要求这套继电保护装置和断路器所取的直流电源都经由不同的熔断器供电。(4)速动性是指保护装置应尽快地切除短路故障,其目的是提高系统稳定性,减轻故障设备和线路的损坏

程度,缩小故障波及范围,提高自动重合闸和备用电源或备用设备自动投入的效果等。一般从装设速动保护(如高频保护、差动保护)、充分发挥零序接地瞬时段保护及相间速断保护的作用、减少继电器固有动作时间和断路器跳闸时间等方面入手来提高速动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