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区域

认识区域
认识区域

沂源一中2010级高二上学期I级部地理学案序号:01

认识区域

编写:沈兆玲审核:王贵涛编写时间:2011-8-30 使用时间:2011-9-2 【目标导航】

掌握区域的含义与划分方法。了解区域的类型及其空间尺度的划分。

掌握区域的特征,能够结合实例说明区域的一般特征。

【课堂互动】

A.不确定性B.差异性

C.过渡性D.整体性

.该地理界线最有可能是(

A.长江与珠江的流域界线

B.1600mm等降水量线

C.30℃等温线

D.热带和亚热带分界线

典例感悟

1.从材料一可以看出山东自古人杰地灵,风景优美。西部地区文化古迹众多,如:聊城的光岳楼、山陕会馆,济宁的太白楼,曲阜的“三

1.阅读以下材料,分析西北干旱区的整体性特征。

我国西北地区大陆性突出,气候干燥。年降水量自东向西递减,东部400 mm左右,西部减少到100 mm以下。气温年较差、日较差大,多大风天气。在荒漠、草原植被下发育的土壤,有机质含量较低,可溶性盐分含量较高;大部分为内流区,河流短小,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湖泊较多,多为咸水湖。有水灌溉的地方形成绿洲农业。

2.怎样分析地理位置?

【自我评价】

1.区域划分的基础是()

A.区域差异B.区域面积 C.区域竞争力D.区域内的人地关系 2.下列区域类型属于功能区的是()

A.高原区B.方言区C.水田农业区D.城市经济区

3.下列区域不是按单一指标划分的是()

A.不同的热量带B.欧美文化区

C.我国三大自然区D.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

4.我国牧区与农耕区的分界线大致相当于()

A.地势第一、第二级阶梯分界线B.400毫米等降水量线

C.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分界线D.外流区与内流区分界线

依据各省、市、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把我国划分为三个经济地带。三个经济地带发展差异的形成是一系列自然、社会和经济原因综合作用的结果。据此回答5~6题。5.我国西部经济地带今后经济发展应注意的问题是()

A.有步骤地重点治理和开发大江大河、能源、矿产等资源

B.大力发展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发展边境贸易,扩大旅游创汇

C.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大力发展绿洲农业和林牧业

D.改善生态环境,保护天然林草,因地制宜地退耕还林还草

6.关于三个经济地带协调发展的叙述,正确的是()A.将部分高能耗、高原料消耗的企业转移到资源丰富的中、西部

B.将劳动密集型企业转移到人口稠密的东部

C.将运输量大的企业转移到交通发达的东部

D.将轻工业和农牧业转移到资源短缺的东部

区位指数是综合了区域发展的资源、环境、

交通、能源、劳动力、经济、科技、政府管理

等多项自然、社会指标的量化参数。读

“我国区位指数分布图”,回答7-9题。

7.关于我国区位指数的说法,正确的是()

A.我国区位指数由南部向北部递减

B.东部沿海省份区位指数较高的主要原因是资源丰富

C.乙地的区位指数小于10 的主要原因是环境恶劣

D.丙地区位指数较低,其主要原因是交通闭塞

8.图中区位指数10-20 的省级行政区中,正确的一组是()

A.陕西、山西B.甘肃、内蒙古

C.山西、河南D.广西、贵州

9.甲地区的区位指数大于40 ,其中关于其优势的说法正确的是()①交通便利②老工业基地,经济基础好③矿产资源丰富④毗邻港澳,便于引进资金、技术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10.西气东输体现了区域特征的()

A.整体性B.差异性C.开放性D.综合性

读某地区示意图,回答11~13题

11.对图中所示地区自然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地处西风带,气候温暖湿润,

B.自然带类型为温带荒漠带

C.河流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

D.河流以降水补给为主

12.图中A地区降水的水汽主要来自()

①太平洋②大西洋③北冰洋④印度洋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②③

13.该地区是我国重要的长绒棉生产基地,其最有利的自然条件是()A.光照 B.水源 C.地形 D.土壤

阅读下列文字资料,回答14—17题:

南加利福尼亚拥有万顷良田、星罗棋布的地下灌溉网络,这是现代科技在沙漠地区创造的一个神话,用科学的水利设施把沙漠变成世界上最重要的农业区。

米德湖位于内华达和亚利桑纳州交界处的高山峡谷,由胡佛水坝拦腰截断科罗拉多河形成,它不仅为美国西南的城市提供了用水,还为美国荒漠和墨西哥农田提供了农业灌溉水源。胡佛水坝是美国最大的水力发电站,整个加利福尼亚州75%的电力来自这里。14.造成南加利福尼亚沙漠广布的原因是()

A.地处副热带大陆西岸,受副热带高气压的影响,降水少

B.落基山脉阻挡了来自海洋的暖湿气流,山间盆地干旱少雨

C.沿岸加利福尼亚寒流是形成沙漠的最主要原因

D.大规模的农业生产,破坏了原来的生态系统,使土地沙化

15.充足的光照条件和灌溉水源,使南加利福尼亚成为美国的()A.畜牧业和灌溉农业区 B.商品谷物农业区

C.重要的棉花产区 D.水果和灌溉农业区

16.下列沙漠中,与南加利福尼亚沙漠形成的主要原因相似的有()

①塔克拉玛干沙漠②澳大利亚大沙沙漠③中亚卡拉库姆沙漠

④南美洲秘鲁沙漠⑤撒哈拉沙漠

A.①③⑤ B.①②④ C.②④⑤ D.①④⑤

17.下列关于区域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任何一个区域内部都有一致性,没有差异性

B.各区域之间自然和人文要素的开放性是地球表层最显著的特点

C.区域内部各地理要素之间构成一个整体

D.每一个区域都占据地球表层一定的空间,而且是孤立存在的

18.在地理区划研究中有一种自下而上的方法:首先,将研究区域按照相同的面积划分成一定数量的土地单位(步骤a);然后根据b、c、d步骤实现地理区域划分。

(1)b、c、d步骤的含义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填写序号)

①对土地单位进行分类,区分出四种土地类型。

②根据土地类型的质和量的对比关系,组合成不同的地理区域。

③去掉土地单位的具体界限,即为表示土地类型分异的景观图。

步骤a 步骤b 步骤c 步骤d

平原低山丘陵建设用地

(2) 假设图中l是平地地形,2是低山地形,3是丘陵地形。则在Ⅰ、Ⅱ、Ⅲ中分别表示平地景观区、低山景观区、丘陵景观区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尽快获得该区域土地利用方面的资料,及时绘制出土地类型区划图,你认为应采用哪些技术手段?

19.不同区域,由于地理环境的差异,建筑物呈现诸多不同。不仅传统民居如此,而且现代城市的住宅楼也如此。

(1)下面列出的是我国南北方传统民居的差异,分析形成这些差异的自然原因:

①北方民居正南正北的方位观比南方强,其原因是:

②北方民居的墙体严实厚重,南方民居的墙体轻薄,其原因是:

③从北到南,民居的屋顶坡度逐渐增大,房屋进深和高度逐渐加大,其原因是:

(2)下面列出的是我国南北方城市住宅楼的差异,分析导致这些差异的自然原因:

①如果不考虑地价、建筑材料等因素,建同等面积的住房,北方的建筑成本比南方

高,其原因是:

②建同等高度的多幢楼房,北方楼房的南北间距比南方大,其原因是:

参考答案

【课堂互动】

知识点一、区域的含义

自主学习

1.地理环境差异指标

2.面积界线区位一致

3.差异因地制宜

图表导读

图1—1—2

甘肃省的年降水量自东南向西北递减,其东南部年降水量可达800毫米以上,而西北部的年降水量在50毫米以下。

造成这种分布规律的原因主要是甘肃省各地距海远近不同造成的,由东南向西北距海洋越来越远,受海洋影响越来越小,其中东南部位于季风区,受夏季风影响明显,而西北部位于非季风区,几乎不受夏季风影响。

图1—1—3

本图以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对比关系为依据,将甘肃省划分为四个不同的干湿区域:湿润区、半湿润区、半干旱区、干旱区。甘肃省年降水量分布和干湿区的划分都是以单一指标为依据。

合作探究

提示: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其空间尺度可大可小,具有等级性特征。例如,东北平原既是东北地区的一部分,又可划分为三江平原、松嫩平原、辽河平原等。划分区域的指标可以是单一指标,也可以是综合指标;可以按自然要素特征来划分,也可以按人文要素特征来划分。

变式训练

1.解析:区域具有一定的面积、形状、范围和界限,有明确的区位特征,但有些区域之间没有截然的界限,具有过渡性质。

答案:C

2.解析:由图中的界限所在的位置,大致在北回归线附近,所以应为热带和亚热带的分界线,前三项都是比较严格、明确的界线,不具有过渡性,故本题正确选项为D。

答案:D

知识点二、区域的类型

自主学习

1.相似相对一致 2.自然人文 3.联系辐射

图表导读

图1—1—4

按照空间尺度大小的不同,可以划分出不同等级的区域,按从属关系形成一定的区域等级系统,例如,由东部经济地带→长江三角洲地区→上海浦东新区。在这个由不同空间尺度的区域组成的等级系统中,尺度越小描述的区域特点就越具体,越详细。

合作探究

空间尺度由大到小,依次存在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换句话说,不同等级的区域具有层次性特征。

变式训练

解析:本题考查区域的空间尺度大小与所描述的区域特点的关系。一般来说,区域的空间尺度越大,描述的区域特点就越宏观;反之,尺度越小描述的区域特点就越具体、越详细。在题目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浦东新区的空间尺度最小,因而所描述的区域特点就最具体、最详细。

答案:D

知识点三、区域的特征

自主学习

1.影响整体 2.差异性相对一致差异 3.自然自然社会经济

图表导读

图1—1—6

1. 青藏高寒区由于地势高、气温低,形成“高”和“寒”两大显著特征

2. 青藏高原由于地势高,空气稀薄,太阳辐射强烈;气温低,冰川冻土广布;植被稀少且以耐寒的章原和高山草甸灌丛为主;动物耐寒且种类少。青藏高原的地理环境,造就了那里的河谷农业和畜牧业,人口和城市及农业区集中于河谷地带。那里的民族又利用山光水色发展了旅游业。由于人口稀少,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微弱,许多地方保持着原始的自然状态。

图1—1—7

1. 根据经济发展水平,可以把一个区域划分为发达区域和落后区域。

2. 本图展示的是社会经济要素之间的联系,这些联系使地理空间呈现出开放性的特点;

发达区域具有资金、信息、产品等方面的优势;落后区域具有劳动力、自然资源等方面的优势,两者通过这些经济要素的流动,实现优势互补,促进区域之间的协调发展。

3.①长江三角洲地区的经济高速发展,造成了我国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大规模的人口迁移,其主要的方向是从农村到城市,从内地到沿海,从经济落后区到经济发达区。大量劳动力流入长江三角洲地区。②长江三角洲地区矿产资源贫乏。但该区域位于我国沿海航线中枢,又是长江入海的门户,对内对外联系方便,利用便利的交通条件从国内外运入矿产资源发展重工业,并成为我国重要的综合性工业基地。③长江三角洲地区能源不足,为此国家实施了一系列能源调配工程,如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工程等。④长江三角洲对中西部的发展起着重要的带动作用。长江三角洲向中西部地区投入大量的资金和技术,提供大量的信息,帮助其发展。⑤长江三角洲地区的经济高速发展,得益于国家政策——改革开放。长江三角洲经济开放水平与质量正稳步提高。现已基本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合作探究

1.需要指出的是,任何一个区域内部都具有相对一致性。但对于区域内部来说,也存在着差异性特征,只不过是某一要素占主导地位,求大同存小异而已。

2.认识区域的整体性,对人类利用资源修复生态系统、改善环境质量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自然资源是区域内部重要的地理要素之一,与其他地理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构成一个整体系统。如果人类不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就会“牵一发而动全身”,

导致整个地理环境的恶化,因此,人类在利用资源时必须有综合的考虑和对策,正确处理资源开发利用与环境保护的关系,以实现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认识区域的差异性,有利于在区域发展中因地制宜,扬长避短,促进本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变式训练

1~2:解析:不同区域内部各自然要素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即区域的整体性。学会从题干中提取有效信息,是答题的关键。从题干中获悉,该地地形平坦、水网密布、农业属于基塘生产方式,可推断位于珠江三角洲地区。珠江三角洲属于南亚热带季风气候,高温多雨的气候条件和人们长期栽培水稻,逐渐发育成水稻土。

答案:1.C 2. D

【自我评价】

1.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区域含义的理解情况。区域是指一定范围的地理空间,是人们在地理环境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划分出来的。从这一点可以看出区域划

分的依据是区域差异。故A项是正确的。

答案:A

2.解析:功能区是指那些功能上紧密相连,具有某些方面的相关性或内在联系的区域。功能区由区域的中心与它所吸引或辐射的范围组成。

答案:D

3.解析:按单一指标划分的为均质区。欧美文化区是按文化和宗教等综合指标划分的。答案:B

4.解析:本题考查区域的界线。结合中国地理知识,牧区与农耕区的界线大体接近400

毫米等降水量线。

答案:B

5.解析:我国西部地区生态环境脆弱,因此在开发过程中,首先应注意改善生态环境,保护天然林资源,因地制宜地退耕还林还草。

6.东部地带有资金和科技实力,中、西部地带具有丰富的能源、矿产资源,因此可把部分劳动密集型加工企业和部分高能耗、高原料消耗的企业转到中、西部,加强东部与中、西部的联合,协调三个经济地带的发展,故本题选A。

答案:5.D 6.A

7.解析:根据区位指数的概念,结合图种信息,A错误。我国东部地区区位指数较高是因为交通、劳动力、经济、科技、政府等多项社会指标具有优势,而资源相对不足,B 错。丙地为我国江西省地形以低山丘陵为主,水土流失较严重,所以区位指数较低。故只有C正确。

答案:C

8.解析:由图可直接读出区位指数10-20 的省级行政区有内蒙古、黑龙江、吉林、山西、陕西、湖北、四川、重庆、云南、贵州等,所以A正确。

答案:A

9.解析:甲区域为广东省,区位指数大于40,是因为具有交通便利,毗邻港澳,便于引

进资金、技术等优势。

答案:B

10.解析:每个区域都具有整体性、差异性和开放性三个特征,西气东输反映了我国西部落后区域与东部经济发达区域的资源调配,属于区域间的经济联系,体现了区域的开放性特征。

答案:C

11-13解析:本组题目结合地图综合考查了区域的基本知识,涉及到区域的整体性和差异性等。新疆地处亚欧大陆内部,海洋水汽难以到达,降水稀少,荒漠、戈壁广布,形成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河流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新疆绝大部分为干旱区,但北部阿尔泰地区,可受到北冰洋和大西洋水汽的影响,降水较多,不属于干旱区;由于新疆地区面积辽阔,自然地域分异比较复杂,自然带既体现了纬向地域分异,又体现了垂直地域分异,还有非地带性地域分异。

由于新疆地处亚欧大陆内部,周围又有高山环绕,来自太平洋、印度洋的水汽很难到达;而来自北冰洋、太平洋的水汽可以通过山口进入北部地区。

该区域最典型的特征是干旱,晴天多,光照充足,适宜长绒棉的生长。

答案:B D A

14.解析:南加利福尼亚沙漠属于原生沙漠,是终年受副热带高压控制,盛行下沉气流所致,而沿岸加利福尼亚寒流起加剧干燥的作用。

答案:A

15.解析:结合题中的信息,充足的光照条件和灌溉水源,宜于发展水果和灌溉农业

答案:D

16.解析:塔克拉玛干沙漠、中亚卡拉库姆沙漠是由于深居大陆内部,海洋水汽难以到达,降水少导致的。其他均为副热带高压控制下形成的沙漠。

答案:C

17.解析:任何一个区域内部都有其相对一致性,但并不是没有差异性,是求大同存小异,所以A不对。各个区域之间自然和人文现象空间分布上的差异,是地球表层最显著的特点之一。所以B不对。区域内部各地理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区域作为地球表层一定的地理空间,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与其他区域有着各种各样的联系,所以D不对。

答案:C

18.解析:本题考查区域划分的方法及区域特征的分析,通过图例,进行对比分析不难得出(1)(2)小题答案,第(3)小题需要对我国的干湿地区的划分非常清楚才可以,并且熟练掌握区域地理特征的分析方法。

答案 : (1) ①③②(2) ⅡI Ⅲ遥感地理信息技术

(3) 填图略

请从位置和范围、地形、气候、河流(水文)、植被和土壤等方面答题。

19.解析:本题体现了区域内部的整体性和区域之间的差异性。区域的整体性不仅表现为自然环境具有整体性,也表现为人文环境的整体性,自然环境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都产生巨大的影响。不同的区域由于所处的位置不同,水热组合不同,形成了不同的自然

环境,进而影响人类的生产和生活。

答案:(1)①北方地区比南方纬度高,特别是冬春季节获得的太阳辐射少,正南正北的方位能够获得较多的太阳辐射,利于提高室内温度。②北方地区特别是在冬春季节,气温比南方低,风沙比南方大,墙体严实厚重,利于防风保暖。③我国的降水量从北到南逐渐增加,湿度也逐渐加大。从北到南,民居的屋顶坡度逐渐增大,房屋进深和高度逐渐加大,是为了便于排水、通风、除潮。

(2)①因为北方地区比南方纬度高,特别是冬春季节气温比南方低,为了御寒,北方民居的墙体应严实厚重,所以建筑成本比南方高。②特别是在冬季,北方的太阳高度比南方低的多,为使北方地区的楼房获得较充足的阳光,楼房的南北间距应比南方大。

仁爱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七章认识不同的地理区域测试试题含答案

第七章《认识不同的地理区域》测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下列关于东北三省地理环境的描述,错误的是( ) A.山环水绕,沃野千里 B.资源丰富 C.气候冷湿,无霜期短 D.河流无结冰期 2.微信好友小青说:“我的家乡的土地具有“黑金子”之称,地形平坦,土壤肥沃,物产丰饶”,那么,小青的家乡所属的地形与温度带正确的组合是 A.东北平原中温带 B.华北平原暖温带 C.东北平原高原气候区 D.四川盆地亚热带 3.我国东北三省是指() A.河北、山东、湖北 B.湖北、广西、山东 C.黑龙江、吉林、辽宁 D.吉林、辽宁、内蒙古 4.东北三省的地形主要有:() A.盆地和高原 B.山地和丘陵 C.山地和平原 D.平原和高原 5.读中国四大地理区域示意图,回答:③区积极发展特色农业的主要自然优势是() .土壤肥沃A.灌溉便利 B .光照强,昼夜温差大.热量丰富 DC 6.黄河中下游的分界线是().甘肃省的兰州市.内蒙古的河口镇A B .河南省的桃花峪C.河南省的郑州市 D 7.下列不属于东北三省传统产业的是()电力 B.煤炭 A.钢铁机械电子.集成电路.石油C 化工 D 8.珠江三角洲地区发展出口加工工业的区位优势是().平原面积广阔A.劳动力资源充足 B DC.邻近港澳地区.矿产资源丰富) ( .长江流域的下列铁矿产地,按照从上游到下游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9. A.大冶、攀枝花、马鞍山 B.攀枝花、大冶、马鞍山 C.攀枝花、马鞍山、大冶 D.马鞍山、攀枝花、大冶 10.珠江三角洲地区与香港的经济合作模式为“前店后厂”,“前店”、“后厂”分别指()A.珠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 B.香港珠江三角洲 C.珠江三角洲香港 D.香港香港 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最大的黄土沉积区,生态环境脆弱。读黄土高原图回答下面小题。

z 幼儿园区域活动总目标

幼儿园区域活动总目标 幼儿通过自身的实践活动(指与物质环境的相互作用,包括体育活动、智力操作活动、生活活动、社会活动等)积累有关活动情况的经验和感受(如成功、失败),从而产生对自己能力的认识和评价。发展想象力、创造力、表现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活泼、开朗、自主、自信等良好个性的发展。 学习性区域活动目标: 形成一种对未知事物的积极的探索态度,在学习和探索中认识周围生活环境和客观事物,发展想象力、创造力、表现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社会性区域活动目标: 形成良好的情感体验,积累社会经验,发展社会性能力,促进活泼、开朗、自主、自信等良好个性的发展。 运动性区域活动目标:激发对体育活动的兴趣,促进身体发育,增强身体素质,使其身心全面和谐地发展。 自选游戏的一般常规: 小班: 1、能自选个人喜欢的活动,积极游戏。 2、玩什么取什么,不玩时把材料放回原处。 3、学习使用玩具材料的基本技能,认真操作。 4、爱护玩具,不丢扔毁坏,不敲打玩具,不拿玩具到处走动,玩具掉落随时拾起。 5、能与伙伴友好地玩,学习表达个人愿望,能使用礼貌语言与人交往。 6、不干扰别人,不大声喊叫,不在室内跑动、打闹。 7、注意卫生安全,如知道用眼卫生,坐姿正确和使用剪刀的安全等。 8、能听信号结束游戏。 9、游戏结束,能将玩具材料收放整齐。 中班: 1、自选游戏活动,自选玩具和伙伴。 2、掌握玩具材料的基本玩法并能变换创新玩法。 3、玩具材料随用随取,不用放回原处,随时保持现场整洁有序。 4、爱护玩具,使用小心,随时拾起地上散落的玩具材料。 5、能与伙伴友好交往,共同游戏,积极进行言语交流,能协调相互行为。 6、专心游戏,一件事做完再做一件事。

八年级地理下册 第六章 认识区域:位置与分布知识点 (新版)湘教版

第六章认识区域:位置与分布 东北地区 1.地理位置与范围:东北地区包括黑龙江省、吉林省和辽宁省(简称东北三省),位于中国东北部,地处东北亚的核心位置,东、北两面与朝鲜及俄罗斯为邻;西接内蒙古自治区,南连河北省,与山东半岛隔海相望,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2.地形特征:东北地区的地形以平原、丘陵和山地为主,地表结构大致呈半环状的三带:外围是黑龙江、乌苏里江、图们江和鸭绿江等流域低地,中间是山地和丘陵,内部则是广阔的平原。 3.气候特征:东北地区属温带季风气候,冬季寒冷漫长,夏季温暖短暂。东北地区自南向北跨暖温带、中温带与寒温带,冬季南北气温差异明显。降水多集中在夏季;冬季降雪较多,地表积雪时间长,是中国降水较多的地区。 4.人口分布:(1)东北地区人口分布不均。中部和南部平原地区人可多,工业和交通运输发达的地区人可多,其中松嫩平原和辽河平原人口较为稠密。山区人口较少。(2)东北地区是中国少数民族的主要分布区之一。主要少数民族有满族、蒙古族、回族、朝鲜族等。满族在东北地区分布较广,是东北地区人数最多的少数民族。 5.城市分布:(1)东北地区是中国城市密集、城市化水平较高的区域。城市主要集中在交通线沿线地区(铁路运输占主要地位),特别是哈大线(哈尔滨—大连)、滨洲线(哈尔滨—满洲里)、滨绥线(哈尔滨—绥芬河)沿线地区。 (2)哈尔滨:职能:东北地区北部的中心城市和重要的铁路枢纽。工业部门:机械、医药、食品、石油化学、亚麻纺织、甜菜制糖等工业部门地位突出。 (3)长春:职能:东北地区中部的中心城市,是中国著名的汽车制造基地。工业部门:汽车制造、铁路车辆制造。 (4)沈阳:职能:东北地区最大的综合性中心城市和交通枢纽,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工业部门:以机电、重型机械、有色冶金著称。 (5)大连:职能:是东北地区的重要门户,著名的避暑旅游胜地,全国重要的水产基地。工业部门:造船、机车制造、石油化学、服装等工业发达。 6.农产品生产基地 (1)农业发展条件:土地资源丰富,气候温和湿润。 (2)主要农作物:①粮食作物:小麦、玉米、水稻、大豆。其中玉米以松嫩平原和辽河平原相对集中。小麦在东北平原广泛分布。②经济作物:甜菜、花生、亚麻。甜菜主要集中在松嫩平原和三江平原。 (3)农业地位:东北地区是中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重要的商品粮基地主要有三江平原和松嫩平原。 7.重工业基地 (1)发展条件:丰富的煤、铁、石油资源(黑龙江省--鸡西、鹤岗煤矿,大庆油田。辽宁省—抚顺煤矿,鞍山、本溪铁矿,辽河油田。) (2)工业特征和工业部门:重工业是东北地区的支柱产业。主要工业部门有钢铁、机械、汽车、石油化学工业等。21世纪以来,东北地区的高新技术产业和轻纺工业也有了长足发展。 (3)工业布局:哈尔滨是中国重要的动力机械基地。以沈阳、齐齐哈尔为中心,形成了重型机械、冶金设备生产基地。以长春、大连为中心,形成了运输机械制造基地。东北地区是中国重要的石油工业基地,大庆油田是我国最大的油田。 (4)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20世纪90年代以来,东北地区传统工业在全国的优势地位不

_认识中国地地理区域目标检测题

第九章认识中国的地理区域 第一节北方地区 一、选择题 (A ) 1.关于北方地区范围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大兴安岭、青藏高原以东、秦岭——淮河以北 B.大兴安岭、青藏高原以东、秦岭——淮河以南 C.太行山以东、秦岭——淮河以北 D.长城以南、秦岭——淮河以北 ( B) 2.下列省区中濒临渤海与黄海的是 A.河北省 B.山东省 C.河南省 D.江苏省 ( B) 3.我国东北地区与华北地区相同的自然地理特征是 A.河流含沙量大 B.1月平均气温均在0℃以下 C.都位于我国地势的第三级阶梯 D.都属于湿润地区 (B ) 4.关于我国北方地区的地形叙述,正确的是 A.地形以平原、丘陵为主 B. 地形以高原、平原为主 C. 地形以高原、盆地为主 D. 地形以山地、高原为主 ( A )5.北方地区主要的气候类型为 A.温带季风气候 B.亚热带季风气候 C.温带大陆性气候 D.热带季风气候 ( A ) 6. 水土流失、旱涝盐碱、水资源短缺、风沙危害等严重环境问题的地区是A.北方地区B.南方地区C.青藏地区D.西北地区( C ) 7.北方地区中,拥有大片肥沃黑土的是 A.黄土高原 B.华北平原 C.东北平原 D.长江中下游平原 ( A )8. 下列产于我国北方的温带水果是 A.苹果B.香蕉C.椰子D.柑橘 ( C ) 9.春小麦、玉米、甜菜、大豆等农作物主要产在 A.黄土高原 B.华北平原 C.东北平原 D.珠江三角洲 ( B ) 10华北地区主要的农作物有 A.水稻和玉米 B.小麦和棉花 C.水稻和甘蔗 D.玉米和大豆 ( B ) 11.北方地区特产丰富,著名的东北“三宝”是 A、东北虎、金钱豹、人参 B、鹿茸、貂皮、人参 C、东北虎、松鼠、人参 D、东北虎、紫貂、人参 ( C ) 12.煤炭产量长期居全国第一位的省区是 A.山东省 B.河南省 C.山西省 D.陕西省 ( B ) 13.我国矿产能源工业主要集中的地区是 A.西北和东南 B.华北和东北 C.西南和东南 D.华北和西南 ( B ) 14.位于华北平原上的大油田主要有 A.胜利油田和大庆油田 B.华北油田和中原油田 C.大庆油田和大港油田 D.华北油田和辽河油田 ( A ) 15.治理黄河的关键是 A.做好黄土高原的水土保持工作 B.修建各种水利工程

【幼儿园】主题春天的区域活动方案

一、主题说明: 来自于幼儿的日常生活与活动。通过观察活动,进一步加深对春天的认识,发现植物在不断地变化,体验春天的美丽;要求幼儿能运用鲜艳的色彩和手工制作、舞蹈、歌声、语言来表达春天的自然美。 二、环境创设: 1、墙面布置: 春天美丽的景色:柳树、桃花、蜜蜂、蝴蝶、小蝌蚪、小朋友放风筝等。 2、心理环境创设: 带幼儿去户外感受,春天的来到,感受大自然的美,感受自然带给孩子的惊喜,通过春游等活动,进一步培养幼儿热爱春天,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3、活动区域创设(区域名称、材料提供及指导与建议)美工区油画棒、水彩笔、彩色纸、培乐多、剪刀、固体胶等。指导幼儿利用多种材料画出"春天的秘密"。 语言区各种看图讲述的材料,准备一个故事让幼儿进行表演,自制材料指导幼儿进行故事表演,让幼儿在外出游玩时多注意身边的变化音乐区歌表演春姑娘的道具,可以让幼儿自己制作,教师提供基本的材料教师指导幼儿经常进行更换道具,把演员们打扮的更加漂亮主题区在自然角饲养小蝌蚪;举办"春天花卉展"、"风筝展"等。引导幼儿仔细观察,了解青蛙等动物的生长过程。 三、集中教育活动活动一:按物体的颜色分类(小班数学活动)(科学)一、活动目标。 1、学从多种颜色的物体中找出同一种颜色的物体,并进行归类。 2、促进幼儿比较,综合能力的发展。 二、活动准备。

1、环境创设:创设春天花园的情景,花园里有红、黄、白、三种颜色的花若干朵。 2、物质准备:花篮若干个,红、黄、白蝴蝶头饰各幼儿人数的三分之一,录音机,音乐磁带。 三、活动过程。 (一)幼儿伴随着轻柔的音乐,自由地到春天的花园里参观。提问:花园里有几种颜色的花?都有哪几种颜色? (二)教师讲诉故事《三只蝴蝶》(经过改编)提问:1、故事里有几只蝴蝶?她们是什么颜色的? 2、她们喜欢什么颜色的花? (三)引导幼儿进行按颜色分类。 1、以“送花”的游戏,引导幼儿进行颜色的分类,并请幼儿自行检查是否送对了花。 (1)请幼儿给红蝴蝶送它喜欢的花。 (2)请幼儿给黄蝴蝶送它喜欢的花。 (3)请幼儿给白蝴蝶送它喜欢的花。

初二下册地理第七章认识省内区域知识点梳理

初二下册地理第七章认识省内区域知识点梳理 人教版初二下册地理第七章认识省内区域知识点梳理 第一节、面向海洋的开放地区---珠江三角洲 一、对外开放的前沿 1、地理位置:位于广东省的东南部,珠江下游,毗邻港澳,与 东南亚地区隔海相望。被称为我国的“南大门”。 2、成为对外开放的前沿的有利条件:①区位因素:南邻南海, 毗邻港澳,与东南亚地区隔海相望,地理位置优越,海陆交通便利,被称为我国的“南大门”;②人文因素:人口稠密,劳动力资源丰富。具有对外开放的历史传统,很多地方是著名的侨乡;③政策因素:国 家对珠江三角洲地区实行了“对外开放,优先发展”(设特区,全开放,先富带后富)的政策。 二、经济特点:P53活动1、2。3 1、外向型经济:以加工制造业为主导产业,以出口外销为经营 方向。 2、珠江三角洲地区外资的主要来源地是港澳,产品也主要通过 港澳贸易渠道出口,出口至东南亚、欧洲、非洲、美洲、大洋洲等 地区,赚取了大量的'外汇。至20世纪末,这里已成为全球最大的 电子和日用消费品生产出口基地之一。 它们之间的分工合作模式是“前店后厂”,“前店”指港澳地区,“后厂”指珠江三角洲地区。 3、辽中南和珠江三角洲的比较:导学练 三、城镇的发展 重要标志:土地利用方式显著变化

原因:①外向型经济日益繁荣;②产业结构发生重在变化 一、地理位置:P60活动1、2 1、位于云南省的南部,我国的西南边陲,北回归线以南,地处横断山脉最南端,南部与老挝,缅甸接壤,还以澜沧江—湄公河与泰国、越南等水路相连。 二、丰富的旅游资源 1、这里地处边境,可以就近发展边境旅游和出境旅游; 2、这里地理位置优越,风景独特,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被誉为“热带动物王国”。 3、这里少数民族集中,文化底蕴深厚,民族风情诱人. 注:西双版纳主要少数民族是傣族,住竹楼,吃竹筒饭,过泼水节,跳孔雀舞。这些文化习俗与自然环境的关系。P60活动2 三、蓬勃发展的旅游业 1、长期以来,西双版纳地区以农业生产为主,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在国家和云南省有关政策的鼓励下,西双版纳凭借得天独厚的位置优势和资源优势,使旅游业迅速崛起成为重要的支柱产业,促进了西双版纳的经济发展。 2、旅游业下滑的原因:①周边景点增多;②本地景点分散;③不法商贩缺德;④生态环境压力大;⑤景点大同小异。P63活动2、3 重振对策:P63活动2①要科学合理的开发利用和保护旅游资源;②要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

2019-2020学年度初中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七章 认识我国的区域第五节 黄土高原中图版知识点练习第七十四篇

2019-2020学年度初中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七章认识我国的区域第五节黄土高原 中图版知识点练习第七十四篇 第1题【单选题】 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主要有( ) A、乱垦滥伐、过度放牧和采矿筑路 B、有黄河、渭河和汾河等河流经过,冲走大量泥沙 C、黄土土质疏松,降水集中,植被覆盖率低 D、气候干旱,降水稀少,风沙大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整治黄土高原的中心任务是( ) A、制止滥垦、滥伐、滥牧 B、实行水土保持,生物措施为主结合工程措施进行治理 C、开辟梯田,发展农业生产 D、在沟口打坝淤地,不让水土出沟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导致目前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人为原因是 A、黄土疏松,许多物质易溶于水 B、降水集中在夏季,多暴雨 C、地表裸露,缺少植被保护 D、人们开垦、采矿、修路等活动,使地表疏松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黄土高原地区丰富的能源包括( ) ①煤炭资源②石油资源和天然气③水能④煤层气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② D、① 【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黄土高原地区特殊的居民形式是( )

A、厚墙加小窗 B、窑洞 C、竹楼 D、帐篷 【答案】: 【解析】: 第6题【单选题】 关于黄土高原地理位置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位于黄河下游,由黄河冲积物组成 B、位于从湿润、半湿润地区向半干旱、干旱地区过渡、从种植业向畜牧业的过渡地带 C、位于中温带,粮食作物以春小麦为主 D、位于大兴安岭、太行山以西,多为内流河 【答案】: 【解析】: 第7题【单选题】 关于黄土高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世界最大的高原 B、水土流失严重,千沟万壑,支离破碎 C、黄土层深厚,植被覆盖好

关于“区域活动”的教研记录

“区域活动”园本教研活动 新泰市实验幼儿园安娇娇 背景:随着幼儿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对幼儿自主学习重要性认识的日益加深,集体教学模式不再统一于幼儿园教育活动形式,区域活动以其独特化的教育形式尊重了幼儿的个体差异,满足了幼儿个体发展的需要,成为幼儿园所喜欢的一种活动形式。依据我园本学期的园本教研计划,我们开展了区域活动现场观摩及研讨,来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对教师在教育实践中遇到的具体问题与事件开展以案例研究为主题的互动式研讨活动。利用教研活动的时间为教师提供展开教师间互动研讨与交流的平台,帮助教师解决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因此,我园开展了为期一周的班级区域活动的观摩及教研。 时间:2015年10月18日 地点:幼儿园 参加者:曹园长,教研主任李主任以及各班班主任。 内容:各班区域活动(以小二班区域观摩为例) 主持人:教研主任李主任 主持人:我们为期一周的区域观摩活动到今天已经圆满结束了。由于有的老师之前对区域活动的开展以及材料的投放理解得不就是很透彻,通过我们这周的观摩,老师们对开展区域活动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从材料的投放---区域活动开始环节(活动导入到幼儿自主选区)----区域活动中间环节(幼儿入区操作到教师观察指 导)------区域活动结束环节(对幼儿游戏进行评价)各位老师在观摩

后一定有了一些认识,请您们针对您观摩中发现的问题与困惑记录下来,我们一起研讨。 活动流程:小二班教师说区域活动——教师提出瞧法与建议——找出共性问题----解答教研中的问题。 主持人:首先我们先请小二班教师来介绍区域活动的设计思路及活动后的体会、反思。 小二班教师王霞说活动:我们班级本次活动开设了阅读区、益智区、建构区、美工区,娃娃家。阅读区中投放的就是幼儿熟悉各种食品卡片,放在魔术盒中,引导幼儿学说“小蛇吃了XXX,变成了XXX蛇”,在阅读区的幼儿基本都能按照句式说出句子。美工区提供:图画纸、颜料、调色盘、废旧报纸、莲藕,引导幼儿用纸团或就是莲藕蘸上颜料,在纸上任意按压图案。在此活动区的幼儿兴趣很高。建构区:提供花片、积塑、拼插示意图,但幼儿没有按要求进行拼插。益智区区提供了:小动物插板动物图片、食物图片。但就是在活动中体现的幼儿只就是摆弄玩具。 存在的不足就是: 1、在建构区与益智区的内容上,老师指导不够,益智区的材料没有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不便于孩子操作。建构区提供的示意图幼儿瞧不懂。没有充分考虑到孩子的兴趣要求与幼儿年龄差异特点,无明显的层次之分,无法吸引孩子积极主动地参与区域活动中去。 2、在阅读区材料的投放上缺少经常性的变化,图书较单一,不丰富,不能引发孩子主动阅读的愿望。

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教学设计说明

《我国四理区域的划分》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章容是中国地理总论部分和中国地理区域部分的衔接点。本节容主要分为两个部分:岭—淮河线,四理区域。根据《地理课程标准》要求,本节容要求第一知道“岭-淮河”的位置,通过“比较”活动认识岭南北两侧的自然差异,理解岭-淮河线的地理意义。第二明确“四理区域”各区的围和划分依据,通过“比较”活动揭示各个地理区域之间的差异。 本节的教学就是要把学生对区域差异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的程度,理解区域划分的作用,掌握区域划分的基本方法,学会通过比较的方式了解我国的宏观区域差异。可从生活实例出发,认识区域划分的方法,并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教学对象分析: 1、地理学习能力:七年级学生通过一年半学期的地理学习,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地理习惯,已基本掌握了地理读图、看图的方法,具有一定绘图能力,能通过自主探究初步完成老师的问题;但学生整体的分析、归纳能力,仍然较弱,比较依赖老师或优生分析解答。因此在地理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引导他们思考、分析、归纳。通过“提问—探究—小结”来完成学习任务。目前学生有了一定的读图能力,析图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自主探究完成老师的问题,为学习本节课提供了能力基础。 2、知识水平:经过一个半学期的地理学习,学生对我国的自然环境情况,行政区域划分,经济概况,已有了初步的认识,为学好我国四理区域的划分,奠定了知识基础。 3心理特性:七年级学生兴趣较浓,求知欲较强,思维活跃,课堂参与意识较强,喜欢表现自己,集体荣誉感强,部学生具有良好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为本课学习奠定了情感基础。 三、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岭、淮河一线,说明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2.在地图上指出四大区域的地理位置、围及划分原因以及地理差异; 能力目标:能够读图查找地理界线,通过读图讨论分析问题,归纳知识点。 情感目标:让学生关注家乡所在地区的区域特征,找出与相邻地区的差异。 四、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我国四理区域的位置、围及划分原因。 难点:四理区域的差异。 五、教学策略: 指导学生读图、析图,观察判断和主动探究。基于本节课空间分布思维的特点和学生本身对四理区域的自然景观等没有基本的认识,故主要运用powerpoint课件,结合导学案采用多媒体教学法,集图片、图表于一身,变抽象为形象。教学方法:采用读图分析法、自主探究学习、小组合作学习。 六、.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绘制简易“中国四理区域图”,准备地区景观图片,导学案。 (2)学生准备:七年级下册课本、地图册、彩笔。 七、教学过程:

如何认识区域(教案)

《如何认识区域——以南非为例》 执教者临平三中周莉敏[课程标准] 1-2-8 描述世界一些地区和国家不同的自然环境条件,比较人民社会生活和风土人情等方面的主要特点。 1-4-2 运用各种不同的地图和图表,描述区域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特点。 [教学目标] 1、通过各种图文资料,了解南非的位置和范围,掌握南非及其他区域的位置和范围的描述方法。 2、通过地图、图表、照片和文字等资料引导学生从地形、气候、河流和自然资源等角度认识南非的自然环境特征。 3、初步了解、掌握一个地区自然特征的工具和方法。 4、能熟练地运用地图等资料分析区域的位置与范围、自然环境特征,提高利用地图、图表等的能力。 5、树立区域位置与范围决定该区域基本特征的意识。 [教学重点] 运用地图、图表、照片、文字等工具认识南非的位置和范围、自然条件等特征。 [教学难点] 通过对南非案例的具体分析,归纳要说明一个区域的自然特征所用的工具和方法。 [教学方法] 读图指导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回顾第三单元的已学知识,提问: 1、在我们之前学习的这些区域中,你印象最深的是哪个地方?你能简单的介绍一下吗? 2、在我们介绍一个区域的时候,通常首先介绍的是哪个方面? 二、确定区域的位置与范围 活动探究一:请对南非的地理位置进行描述,并完成书本上的探究题。想一想:你是通过哪些方法来描述?用到了哪些资料? 引导学生归纳出:一个地方的位置,可以从经纬度位置和相对位置来确定。 三、评析区域的自然条件

南非的地理位置特点,是否对当地的自然条件产生影响?区域的自然条件包括哪些内容? 活动探究二:以四人小组为单位,选择地形、气候、河流、自然资源四个内容中的一个,合作完成相关题目。 1、地形特征 引导学生在探究的时候,注意观察《南非地形图》,利用分层设色法判断南非的地表起伏和地势特点。 2、气候特征 在对气候类型和特点分析后,指导学生观察各类型中的气温和降水的共同点,进一步归纳南非的气候特征。进而引导学生思考气候类型的多样性对生物多样性的直接影响。 3、主要河流 在图中找出南非的主要河流,并说出其流向,引导学生认识地势与河流流向之间的关系。 4、自然资源 由气候类型的多样性对生物多样性的直接影响,联系到南非自然资源的特点。 四、课堂小结 归纳认识区域的方法 经纬度位置 位置和范围(地图、地球仪等) 相对位置 地形 气候 自然条件河流(地图、图表、照片、文字等) 自然资源 五、区域位置大挑战 在课本附录《世界政区图》中,选择一个国家,挑选一位班上的同学,请他(她)说说这个国家的位置和范围。

中班区域活动

认知区: 目标: 一级目标:能认识各种线,并知道它的名称。 二级目标:了解各种材质的线的特性。 三级目标:能对各种材质的线进行简单的分类,并运用线进行游戏。 具体活动:你见过这些线吗?线之最(区分最长的线、最短的线、最粗的线、最细的线、最硬的线) 区域准备:各种各样的线 区域预测:1、幼儿收集了各种线,但是并不了解这些线叫什么名称,也不知道这些线有什么样的用途。 2、幼儿会摸摸这些线,或者说说这些线,尝试讲讲这些线的用途。 3、幼儿玩过一段时间后就对这些材料不太感兴趣了。 活动对策:1、教师可以先让幼儿看一看,说一说。 2、鼓励幼儿之间进行讲解,介绍各种线的特性。 3、及时更换区域。 活动反思:本周是“惊奇一线”主题活动的第一周。在上周,我们就位本次活动做了铺垫,请孩子和家长共同收集了各种各样的线和绳子,并发放了区域调查表。幼儿在收集和记录的过程中,对线已经初步了解了常见的线的名称、颜色以及它们的作用等。活动中,我为幼儿提供了各种线:棉线、毛线、钓鱼线、跳绳等。鼓励幼儿从线的颜色、粗细、作用等方面记录自己的发现。有些孩子能用自己的方式记录发现,但有些孩子却不知道如何记录。有的记录得比较乱,不能清楚地看出记录了哪些问题。所以,我就在思考,我们在设计表格的时候,是否可以将记录的要求交代得更加明确。我们将在下次活动中进行尝试。 活动反思:为了避免上次活动中,出现的情况再次出现。我重新设计了记录表格,明确要求幼儿从几个方面来记录线的特征,如:颜色、粗细、作用。这次幼儿记录的表格整体情况较好,能清楚的看出从哪几个方面记录的。在活动评价的时候,小朋友们拿着自己的记录表介绍了自己的发现。还有个别小朋友介绍了老师没有提供的线,能简单介绍它的颜色及作用。33号小朋友介绍了他二胡上的线,只是不知道用合适的词来介绍。我适时地告诉小朋友这是琴弦,是用马尾巴做成的,可以弹出好听的声音。23号小朋友介绍了用来编织的线,说这种线可以编织出漂亮的东西。听完他的介绍许多小朋友都议论了起来:“我妈妈的编织本领可大了,编出的东西真好看。”“我妈妈也会呢!”看到孩子们的兴趣如此浓厚,我决定在下周的活动中开展有关编织的游戏。 科学区: 名称:有趣的传声筒 目标: 1、对科学区的活动感兴趣。 2、在教师的帮助下能制作传声筒。 3、自己独立制作传声筒,并愿意帮助其他小朋友制作。 区域准备:纸杯若干、毛线、剪刀

地理:中国区域地理部分必备知识点【经典】

中国区域地理与区域差异 〖中国的区域差异〗 中国三大自然区的空间位置和基本特征。东部季风区内部的差异。中国自然区域差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北方地区〗 地理位置和范围。气候、地形特征及其与农业生产、灾害防治的关系。重工业基地和能源工业基地。主要城市。 〖南方地区〗 地理位置和范围。气候、地形特征及其与农业生产、灾害防治的关系。轻纺工业和有色金属工业。主要城市。 〖西北地区〗 地理位置和范围。气候、地形特征。农、牧业生产特点。保护草原,治理沙漠。主要矿产地。主要城市。 〖青藏地区〗 地理位置和范围。高寒气候。农牧业生产特点。能源和矿产资源。主要城市。 〖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 地理位置和范围。经济发展的特点。台湾省的地形、自然资源和主要城市。 第一节中国区域地理 1、我国四大区域自然条件一览 北方地区 范围:大兴安岭、贺兰山脉、巴颜喀拉山脉以东,秦岭、淮河以北,即我国东部季风区的北部地区。 地形特征:平原面积广大,其中东北平原是我国最大的平原,黑土为主,多沼泽,北部冻土层厚;华北平原是我国最平坦的平原,主要由黄河、海河、淮河冲积而成,土层深厚;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最广、最厚的黄土堆积区,土质疏松,直立性强,地表植被保护差,水土流失严重,沟壑纵横,流经高原区的河流含沙量大。 太行山脉两侧地形差异明显,以东为华北平原,以西为黄土高原。 本区主要地形单元有:东北平原(三江、松嫩、松辽)、华北平原、黄土高原、兴安岭山地、长白山地、山东丘陵、辽东丘陵。本区“名山”有:“东岳”泰山(山东)、“西岳”华山(陕西)、“中岳”嵩山(河南)、“北岳”恒山(山西)。 气候特征:以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为主,其中大兴安岭北部为寒温带、长城以北为中温带、黄河中下游地区为暖温带,无霜期4-8个月,热量条件南北差异大;年降水量400-800毫米,主要集中在7-8月,大部分属于半湿润、半干旱区(东北的东部及北部山地为湿润区);夏季温暖多雨(东北较短),冬季寒冷干燥(东北漫长严寒多积雪,漠河为我国的“寒极”);主要灾害性天气:冬季寒潮,东北地区夏季低温、秋季早霜,华北地区春季干旱多沙暴、夏季多暴雨。 水文特征:水文特征南北差异大。水量北丰南小,汛期北长南短(东北地区有明显融雪春汛),河流含沙量北小南大,结冰期北长南短。 主要河流:黑龙江及其支流松花江、乌苏里江,黄河(下游为“地上河”)及其支流渭河、汾河,海河,辽河,鸭绿江,图们江。 主要湖泊:白头山天池、兴凯湖。 植被:东北地区以针叶林为主(长白山地区为针叶-落叶阔叶混交林),黄河中下游地区为落叶阔叶林。土壤:东北地区黑土分布广泛,黄河中下游地区主要为钙质土。 主导因素:积温自北而南逐渐增大。

仁爱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七章《认识不同的地理区域》检测题(含答案)

《认识不同的地理区域》检测题 一、选择题 1.下列长江干流沿岸的地理事物中,按从长江上游到下游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钢铁工业城市:武汉、攀枝花、上海 B.铁路线:成昆线、京广线、京沪线 C.长江支流:汉江、乌江、赣江 D.地形区:成都平原、鄱阳湖平原、洞庭湖平原 读“地上河”图,完成下列问题。 2.出现此现象的河段主要是黄河的() A.上游段B.中游段C.下游段 3.要彻底治理该河段以消除水灾隐患的根本措施是() A.加固“水上长城”——黄河大堤 B.在上游段种草种树保持水土 C.在中游段种草种树保持水土 D.在下游段种草种树保持水土 4.对东北地区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东北地区地处东北亚的核心位置,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B.东北地区与俄罗斯、蒙古、朝鲜为陆上邻国 C.东北地区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森林资源丰富 D.东北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冬季寒冷漫长,夏季温暖短暂 5.关于黄土高原地表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雪山连绵,冰川广布B.峰峦众多,地面崎岖 C.千沟万壑,沟壑纵横D.地势坦荡,一望无际 6.小兴安岭、长白山脉地区的原始森林比大兴安岭地区的茂密,主要影响因素是 A.降水 B.地形 C.热量 D.土壤 7.东北地区降水呈现由东南向西北递减的规律,影响东北地区年降水量分布的主要因素有()

①农牧活动②距海远近③季风风向④人类活动 A.①③B.②③C.②④D.①④ 8.贝贝家乡的人们热爱唱秦腔,歌声高亢.往往是闻其声,不见其人.这可能是因为()A.青藏高原雪峰连绵 B.塔里木盆地沙丘起伏 C.黄土高原沟壑纵横 D.横断山区山高谷深 读我国某地区图,完成下面小题。 9.下列地区的工农业布局符合因地制宜原则的是( ) A.甲地—电子工业B.乙地—种植业 C.丙地—制糖工业D.丁地—畜牧业 10.下列现象不属于东北地区的是( ) A.气候冷湿,松林成海B.沃野千里,黑土广袤 C.稻米满仓,荔枝成行D.山环水绕,平原居中 11.关于黄土高原地面景观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地表千沟万壑、地面破碎,沟谷密度大B.平地大,沟谷多,地面沟壑纵横 C.高原坦荡,沟谷两侧常出现直立的陡崖D.高原波状起伏,平地少,斜坡多 12.下列关于长江三角洲说法不正确的是() A.长江三角洲地势低平、气候湿热,湖泊众多、河渠稠密 B.是我国著名的“鱼米之乡”和“水乡” C.长江三角洲是我国沿海四大重要的创汇农业基地之一,农产品都面向国内市场 D.该地区海陆交通运输便利 13.“黑土地”是指下列哪个地形区 A.华北平原B.东北平原C.黄土高原D.长江中下游平原 东北是我国重要的水稻产区。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4.东北大米因质量优而广受市场欢迎,与其有关的因素有( )

对区域活动的认识与实践.doc

对区域活动的认识与实践 对区域活动的认识与实践 开展区域活动的目的是满足幼儿自主学习的需要。《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提出,“要充分理解和尊重幼儿发展进程中的个别差异”。开展区域活动可支持和引导幼儿从原有水平向更高水平发展,按照自身的速度和方式到达《指南》所呈现的发展“阶梯”。活动区的设置给幼儿自我意识和独立意识的发展提供了机会和空间,至少保障幼儿在一日活动中有1小时的时间可拥有自主选择的权利和实践自己想法的机会,从选择进哪个区域、玩什么、与谁一起玩,到怎么玩、玩多长时间,幼儿都可按照自己的意愿来执行。但现实情况是不少教师对区域活动的价值认识不到位,对区域活动的设计和指导也存在误区,呈现出摆“摊子”、做“样子”、放“鸭子”的现象。在此,我对区域活动的独特价值和有质量地实施区域活动的策略进行一些梳理。 一、允许幼儿按自己的速度和方式学习 教师在组织区域活动时常常无法脱离集体教学的思维,即形式上是区域活动,实际上依然按照集体教学的方式要求幼儿。出王贝这样的现象,归根结底还是观念没有真正转变,没有认识到区域活动对幼儿发展的独特价值。 1.区域活动允许幼儿“跑题” 集体教学活动一般有预设的目标,要求全体幼儿都努力去达到这个目标,评估时也是重点关注有多少幼儿达成了目标。它相对来说更强调教师的预设,要求所有幼儿基本保持一个步调、按部就班地进入教师所设计的每一环节的活动中,不能随意“拐弯”或“跳跃”到幼儿个人感兴趣的其他问题上。 在区域活动中,教师也有目标,期望幼儿围绕某一关键经验进行探究学习,但相对于集体教学活动,教师会给予幼儿从容获取多样化经验的可能性,给予幼儿自由探索的空间和时间。如,在科学区的探索活动“泡泡戳不破”中,虽然教师希望幼儿聚焦于观察用牙签戳肥皂泡戳不破的现象,并尝试解释其原因。但一名幼儿在一次活动中发现泡泡会飞,而且能飞得很高,结果他一直饶有兴趣地尝试让泡泡飞向天花板。活动结束时,他意犹未尽,主动与大家分享自己的经验。此外,有的幼儿发现直接将吸管插入装泡泡水的盘子中就可以吹出泡泡;有的幼儿在研究如何让泡泡一直停留于吸管上不破裂;有的幼儿在研究如何在泡泡上再吹出泡泡来……正是因为允许“跑题”,每个人都专注于自己的研究主题,产生了多元化的问题,获得了个人化的经验。 2.区域活动允许幼儿“拖时”或“缩时” 在集体教学活动中,每一环节的时长是教师依据大多数幼儿的学习节奏决定的,幼儿基本不能自行掌控,这对学习能力较强或较弱的幼儿都是不合适的,无法满足他们按照自己的节奏来学习的愿望。 而在区域活动中,由于每次活动时间有足足1小时,幼儿可以自行决定停留在某个学习

中国区域地理知识点总结

、中国位置、疆域、行政区域 一、中国的地理位置 中国位于北半球、东半球: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亚欧大陆东部,海陆兼备陆域和陆疆。 1.海陆位置: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海陆兼备 2.领土四至:最北53度N 最南4度N 最东135度E 最西73度E 3.经纬跨度:大部分温带,少带热带,没有寒带。采用北京东八区时间 4.陆上疆界:自鸭绿江河口至北仓河口 5.海域和海疆:东临渤海、黄海、东海、南海及台湾岛东部太平洋海区,与6周隔海相望 6.中国内海:渤海 二、中国的国土构成 陆地面积960万平方千米,管辖300万平方千米海域 三、中国的行政区划 省、县、乡三级。省级23个省,5个自冶区,4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 2、中国人口和民族 一、我国人口概况 1、人口总数: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13亿 2、人口分布特点:1)东南多,西北少2)平原盆地多,山地、高原少 3、人口特点:基数大;增长快;农业地区多,林牧业地区少;开发旱地多,开发晚地区少;沿江、滨海、沿铁路干线多,交通不便地区少。 二、民族分布特点 1、大杂居中,小聚居 2、汉族遍及全国,集中在东部,中部,少数民族分布在西北、西南、东北 3、中国地形 一、中国地势的特征 1、地形多种多样,以高原、山地为主: 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分布,一二级分界线: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横断山:二三级分界级: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二、中国各有类地形的特征和分布 1.主要山脉 东西走向:天山-阿山昆仑山--秦岭,南岭 东南-西南走向: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长白山-武夷山-台湾山脉 西北-东南走向:阿尔泰山,台湾山脉 南北走向,贺兰山,横断山,台湾山脉 弧形山脉,喜马拉雅山 2、四大高原 青藏高原:地势高,面积大,多雪山,冰川,河源

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下册-中图版(北京)七年级地理下册第七章认识我国的区域复习导学案

第七章认识我国的区域 预习案 一、预习目标 1、了解北方地区的气候和农业结构布局,知道能源矿产的分布特点;知道主要自然灾害和环境问题;黄土高原;华北平原。 2、了解南方地区的位置范围;了解气候和农业结构布局;洪涝和干旱灾害;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香港、澳门、台湾。 3、运用地图简要评价青藏地区的地理位置;地形类型;掌握青藏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能说明三江源地区高海拔的地势,高寒的气候; 4、运用地图和其它资料归纳西北地区人口、城市的分布特点;说出河流在西北地区区域发展中的作用;了解西北地区受干旱气候的影响下,农牧业生产和生活的特色。 二、预习要点 1、北方地区的气候和农业结构布局,能源矿产的分布特点;主要自然灾害和环境问题;黄土高原;华北平原。 2、南方地区的位置范围;气候和农业结构布局;洪涝和干旱灾害;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香港、澳门、台湾。 3、青藏地区的地理位置;地形类型;青藏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能说明三江源地区高海拔的地势,高寒的气候; 4、西北地区人口、城市的分布特点;说出河流在西北地区区域发展中的作用;西北地区受干旱气候的影响下,农牧业生产和生活的特色。 三、课上自测 1.北京中关村是我国第一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北京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优势是 () A.高等院校和科研单位多B.临海、交通便利 C.矿产资源丰富D.劳动力丰富 2.中国的政治、文化中心是() A.北京B.上海C.西安D.广州 3.香港与台湾的经济特点分别是() A.都是出口导向型经济 B.香港是转口贸易型经济,台湾是出口导向型经济

C.都属于加工贸易型经济 D.台湾是转口贸易型经济,香港是出口导向型经济 4.台湾地震频发的主要原因是() A.地处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 B.地处阿尔卑斯-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 C.地处印度洋板块与欧亚板块交界处 D.地处太平洋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界处 5.台湾最大的贸易伙伴是() A.祖国大陆B.美国C.韩国D.菲律宾6.下列不属于西北地区干旱原因的是() A.纬度位置 B.来自海洋的湿润气流难以到达 C.山脉对湿润气流的阻隔 D.深居内陆,距海较远 7.关于西北地区干旱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A.深居内陆,距海较远B.植被稀少,荒漠广布C.气候干旱,降水较少D.水汽少,日照长 8.来自海洋性的气流不易到达塔里木盆地的原因是()A.海拔太低,海洋性气流被山岭层阻挡 B.海洋性气流被青藏高原挡住了 C.距海洋远,盆地周围高山环绕 D.纬度高,冬季风阻挡了海洋湿润气流深入 9.我国西北地区西部广布() A.森林B.草原C.荒漠草原D.沙漠10.下列关于青藏地区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雅鲁藏布江谷地、湟水谷地分布着河谷农业 B.太阳能、地热等资源丰富 C.藏羚羊被称为“高原之舟” D.青藏铁路穿过三江源自然保护区 探究案

中国区域地理知识点归纳

中国区域地理知识点归纳(一) 第一节〖中国的地形〗 地形的总体特征。各类地形的特征和分布。地形对中国自然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影响。中国地震带和火山的分布。 第二节〖中国的气候〗 冬、夏季气温分布特点及其成因。年降水量的分布特点及其成因。季风活动对降水的影响。季风区和非季风区。气候的主要特征。主要气象灾害及其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第三节〖中国的河流、湖泊和海洋〗 外流区和内流区。主要河流及其水文特征。湖泊的分布。主要湖泊。 长江概况;水系及水文特征;经济意义;开发利用和治理。 黄河概况;水系及水文特征;经济意义;开发利用和治理。 珠江的水系组成和水文特征。红水河水能资源的开发利用。 京杭运河概况。 知识要点 第一节中国的地形 在学习中国主要地形时,应结合中国空白政区图,先将山脉画到图上,并写上名称,然后再填写出其两侧相应的地形区名称。 ⒈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 阶梯界线主要地形海拔 一昆、祁、横高原、盆地4000米以上 二三大高原、三大盆地1000-2000米 三大、太、巫、雪三大平原、三大丘陵500米以下 第三级阶梯向东,是我国大陆向海洋自然延伸的部分,是属于我国的近海大陆架,它包括渤海、黄海的全部,东海的大部分和南海的一部分。大陆架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如石油、天然气)、海洋生物资源和化学资源等。 ⒉地势意义:――水汽输入、水运沟通、水能丰富(即“三水”) 地势决定河流流向,有利于海洋上湿润气流深入内地,形成降水;使我国许多大河滚滚东流,沟通东西交通,方便沿海和内地的经济联系,同时阶梯交界处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但不利航运。[补充]位于我国一级阶梯和二级阶梯交界线上的水电站主要有:黄河的龙羊峡、刘家峡、李家峡等,长江及其支流上的龚嘴、二滩等;位于我国二、三级阶梯上的水电站有:黄河的小浪底等,长江上的三峡、葛洲坝等,西江上游的天生桥、龙滩、岩滩等。 ⒊地形特点:――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五种基本类型都有,但以山地33%为多,高原26%,盆地19%,平原12%,丘陵10%,山区即包括山地、丘陵、崎岖高原部分占三分之二。 意义: ①有利影响:地形多种多样,为我国因地制宜发展多种经营提供了有利条件。如平原具有发展种植业的优势,高原具有发展畜牧业的良好条件,山区在发展林业、副业、旅游业和采矿业等方面具有优势。(我国山区面积广大,森林、矿产、水力、旅游资源丰富,所以在山区应大力发展林业,采矿业及旅游业。) ②不利影响:山区多,平原少,也给大规模商品化生产、生产管理带来了困难;同时,山区由于地形崎岖,交通闭塞,经济文化常常相对落后,并造成耕地资源不足。 总结:不同的地形区有不同的自然条件,利用方式也不同。如湿润半湿润的平原适宜发展耕作业;山区适宜发展林业、畜牧业和旅游业;干旱、半干旱的平原、高原则适宜发展畜牧业;干旱、半干旱区只有在有水灌溉的绿洲区、平原区才可发展种植业。 ⒋主要山脉:(落实到地图上) ⑴东北--西南走向,最西列是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中间-列是长白山-武夷山;最东列是台湾山脉,其主峰玉山是我国东南沿海最高的山峰。 ⑵东西走向,最北列是天山-阴山;中间-列是昆仑山-秦岭;最南列是南岭。 [注意]秦岭是划分我国南方与北方的重要地理界线。秦岭南北的自然地理环境、社会经济发展

第一单元 认识区域教案

富宁一中高效课堂高一年级地理教案 第一单元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第一节认识区域 主备:孔繁艳副备:王兴竹蒙绍能王钟 【课标要求】了解区域的含义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⑴结合实例,分析说明区域的内涵、区域的一般特征 ⑵了解区域的分类,并举例说明不同类型的区域。 过程与方法 ⑴通过对不同空间尺度的区域图的分析,得出区域划分的不同类型,提高读图分析的能力。 ⑵通过观察图像、搜集资料、独立思考、归纳演绎等过程,使学生亲身感受区域的存在,更深入地理解和领悟区域的内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⑴通过本节课学习,使学生形成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地对区域进行开发利用的观念。 ⑵使学生认识到区域的三个特征是辩证统一的,不能用孤立的观点看问题。 ⑶使学生了解区域间的开放性有利于区域合作,优势互补,协调发展。 【重点、难点】 重点 ⑴区域的含义⑵区域的三个特征(整体性、差异性、开放性) 难点 区域两种类型的概念及区分(均质区与功能区) 【学法指导】 通过合作和交流,自己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在合作学习过程中,掌握知识, 培养能力,发展个性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必修一和必修二我们分别学习了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必修三我们开始学习区域地理。我们的生活与区域密切相关。例如,我们介绍自己家乡在某省某市,去过某风景区旅游等。我们经常听到省(直辖市、自治区)、流域、经济区、自然保护区等名词和反映区域的术语。那

么,到底什么是区域吗?让我们共同揭开它那神秘的面纱。 一、区域的含义 投影展示:“甘肃省年降水量分布”图和“甘肃省干湿区的划分”图 提问:甘肃省年降水量空间分布特点?甘肃省自东南向西北可分为哪四个干湿区? 干湿区划分的指标是什么? 学生:自东南向西北递减。甘肃省自东南向西北可分为湿润区、半湿润区、半干旱区和干旱区。干湿区划分的指标主要是降水量多少及其与蒸发量的大小关系(补充干湿区的划分,200、400、800(秦岭—淮河)mm等降水量线) 学生讨论归纳“区域”的定义 教师小结并强调:⑴区域必须占据一定的地理空间。⑵区域内部某些特征相对一致性。 ⑶区域具有一定的面积、形状、范围和界线,但界线多是模糊不清的, 有明确界线的如——行政区域的界线。 阅读知识窗:“区域的划分” 二、区域划分的指标 1、单一指标 教师讲述:根据≥10℃积温,把我国从北向南依次划分为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和热带五个温度带(暖温带与亚热带的分界线是秦岭——淮河) 知识拓展:中国重要地理分界线——秦岭—淮河 ①秦岭—淮河是我国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的分界线 ②秦岭—淮河是我国暖温带与亚热带的分界线 ③秦岭—淮河是我国半湿润地区与湿润地区的分界线 ④秦岭—淮河是我国旱田与水田的分界线 ⑤秦岭—淮河是我国小麦主产区与水稻主产区的分界线 2、综合指标 教师讲述:根据语言、宗教等指标,将世界划分为东亚文化区、欧美文化区等 小结:区域是以某种指标为依据划分的,既可以是单一指标,又可以是综合指标; 区域既可以按照自然要素特征来划分,又可按人文要素来划分。 三、划分区域的目的 主要是为了进一步了解各区域之间的差异,因地制宜地对区域加以开发利用 四、区域的类型 学生列举一些曾经学过的区域并对所列区域进行分类,让学生从中发现问题,即区域一般分属两类,一类是均质区,一类是功能区 学生若列举不出,教师可提供一些区域,如热带、北温带、北寒带、自然带、东亚、南亚、巴西高原、住宅区、商业区、辽中南工业区和港口腹地等 学生阅读课本了解均质区和功能区的概念 1、均质区: 提问:什么叫均质区?学生回答: 提问:按自然要素或人文要素,均质区又可细分为哪两类? ①按自然条件的相似性或结构的一致性而划分的自然区域。如平原 区、高原区、气候区、温度带、干湿区域、植被区②按人文条件的相似性或结构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