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语言学研究 文化·色彩·思维篇

社会语言学研究 文化·色彩·思维篇
社会语言学研究 文化·色彩·思维篇

《社会语言学研究:文化·色彩·思维篇》序言

桂诗春

作为他的《社会语言学研究:功能·称谓·性别》的姐妹篇,杨永林教授又呈献另一佳作《社会语言学研究:文化·色彩·思维》,嘱我做序,欣然应命。

社会和语言的发展相辅相成,有着深厚的联系;而一个国家的悠久历史正是这种联系的见证。我国秦始皇实行“书同文”以统一大业,西汉杨雄做《方言》,以记录汉语词汇在地理上的差异。从清末开始的汉字改革和1919年“五四”白话文运动,既是社会的需要、历史的必然,也是社会语言学的存在与发展的范例。在西方,19世纪末的方言地理学和20世纪初的人类语言学,文化语言学i也在考察语言和社会、民俗、文化、地域的关系方面取得辉煌成果。这些姐妹学科都有其自身的研究目标和领域,但却对社会语言学在上一个世纪的60年代作为一门科学的出现,起了催生作用。

我自上一世纪60年代后期开始接触应用语言学、心理语言学和社会语言学这几门新兴的语言学科。当时看到的第一本书是Halliday等三人所写的The Linguistic Sciences and Language Teaching(1964),这本书以语言教学作为出发点,谈到了一些新兴语言学科对改进语言教学的一些启发。Halliday本人是一位功能学派的语言学家和社会语言学家,书中谈到不少社会语言学的理论,振聋发聩,惹人深思。几年后,我有机会赴英作短期学术访问。到过英国一间综合中学(即有别于私立的贵族公学的普通中学)去听了一堂高中毕业班的英语课。教师上课先放几段录音,其中有丘吉尔二战时期的一段炉边谈话、一段牧师的布道文、一段家庭妇女逛市场的谈话、一段女售货员在柜台边上的讲话。然后让学生根据说话内容来判断说话人的身份、职业、文化水平和地区。在教师的指引下,学生根据说话的语言特点来进行讨论,热烈而生动。有根据谈话的内容者、有根据所用的语体者、有根据说话人的方音者,最后都找到了正确的答案。当时我感到很新鲜,向授课老师刨根问底,因为在我的想象中,毕业班的英国学生上英语课应该都是学较高深的英国文学作品,不会再学母语的使用。他送了一本详尽的教学大纲,我一看,书名为Language in Use,而主编就是Halliday。事隔30多年后,我于去年又在广州见到他,承他告诉我编写教学大纲的背景:当时英国政府有鉴于应用语言学的进展,成立一个包括语言学家和中学教师在内的规划小组;以他为首,专门研究应用语言学的发展对改革母语教学的启发,教学大纲便是大家研究的成果,并付之实行。我想这和上面提到的那本专著不无关系。

但是就我而言,经过这些初步接触后,却没有在把自己的研究定位在社会语言学上面,因为我觉得研究社会语言学必须紧密联系实际,去开垦象美国语言学家Nida所说的中国这片社会语言学的处女地,而我却没有这样的条件。不过我始终是关注着这块热土,希望有更多的有心人去耕耘,因为有些学术问题(如语言和思维)是共通的,不同学科只不过是从不同的角度去考察问题而已。

杨永年教授正是在社会语言学的这片热土上辛勤劳作的垦荒者。我认识他的时候,他已经在中国人使用颜色词的社会性差异方面,做出了有意义的成果。经过了15多年来的努力,他坚持自己所提出的“宏观控制,选准热点,知难而进,谈深谈透”的研究方针,在语言功能、文化、思维、称谓、性别、颜色等方面开展了原创性的研究,荦荦大端,使人

目不暇给。这说明社会语言学在我国已经从单纯的介绍和引进走上了吸收和发展的康壮大道。而这一本集子更是侧重在讨论语言和文化,语言和思维的关系,都是近年来国人感兴趣的、可以上升到哲学高度的问题。相信读者必会从中获益。

更值得指出的是杨永年教授的这些研究不限于就事论事的描述,而立足于理论概括。他在前言里提出了所要恪守的五项原则:解码性、分析性、透切性、重构性、概括性,并且做了穷源溯流、醍醐灌顶的阐述,作为其讨论问题和观察世界的出发点。我觉得这种从方法论的高度去总结自己研究成果的做法甚为可取,因为它使人在惊叹作者所取得的令人艳羡的成果之余,也能按图索骥,有所遵循。

再回到我开始所引用的Halliday那一本书。它告诉我们社会语言学对语言教学有着深刻的启发意义。我国的语文教学往往是“重文轻语”,究其根本原因是语文改革未能吸收语言研究的新成果。我们热切地希望杨教授继续开展他的社会语言学的研究,继续往社会语言学的应用方面进军,再写一本集子。

是为序。

于白云上下

2/6/04

i在社会语言学中,有所谓ethnography of communication,译作“民族语言交际学”。按照Webster’s New World Dictionary(College Edition,1957)的定义,ethnography为the branch of anthropology that deals descriptively with specific cultures, especially those of primitive peoples or groups.“民族语言交际学”缺少了“文化”的内涵,可否索性把它译成我们通常所说的“文化语言学”?

教材图解(思维导图+微试题)人教版政治必修3第8课走进文化生活

第四单元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人教新课标) 第走进文化生活 【思维导图】 微试题 1.【2014重庆】“一滴水,尚思源;一粒米,报涌泉。”2013年主流媒体推出系列公益广告,将传统民谣、蔚县剪纸、杨柳青年画等中国元素注入其中,传递了积极向上的价值理念。这些公益广告()

①体现了民族文化与时代精神的结合 ②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 ③有助于构建先进文化,抵制落后文化 ④说明传统文化是文化创新的不竭源泉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A 2.【2013重庆卷】近年来,央视相继推出“最美教师”、“最美孝心”等“最美”系列节目,强调社会教育和价值塑造,挖掘社会真善美,弘扬善良、勇敢、仁爱、乐观、奉献等精神,获得社会好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最美”系列节目受到公众好评,体现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 ②主流媒体宣传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有助于削弱大众文化影响力 ③主流媒体传递正能量,对良莠不齐的文化市场起正确引导作用 ④主流媒体能够满足人民大众真正的文化需求,决定文化发展方向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B 3.【2013山东卷】如今,互联网已成为未成年人认知和参与社会的新途径。调查显示,我国未成年人中,91.4%使用过互联网,72.5%上网时遭遇过不良信息,64.9%会模仿网络语言和行为。因此,文化建设应当() ①加强文化市场管理,净化网络社会文化环境 ②深入开展道德教育,提高未成年人道德修养 ③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全方位提升文化竞争力 ④积极推广信息技术,促进传媒的商业化发展 A.①② B.①④C.②③D.③④ 4.【2013广东37.】(24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三:根据国际经验,人均GDP超过5000美元时,文化消费在总消费支出中的比重会急剧增加。2012年,广东人均GDP约为8570美元,但城镇居民消费支出中,教育文化娱乐服务仅占13.2%,而农村居民消费支出中,这一比例更低至6.26%,居民文化消费潜力未能充分释放。 (3)结合材料三,运用《文化生活》中的有关知识,就政府如何拉动居民文化消费提出合理建议。(10分) ①发展经济,增强居民文化消费能力。(2分)②发展先进文化,引领文化事业,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2分)③提高居民文化素质,培育文化消费主体。(2分) 【解题思路】本题以居民文化消费潜力未能充分释放为素材创设情境,富有人文气息。解题时抓住怎样扩大居民文化消费进行思考,文化建设为居民文化消费提供对象,提高居民素质为文化消费提供动力。

高中物理 1_5 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思维导图+微试题 新人教版必修1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 第5节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思维导图】 【微试题】 1. 下列所描述的运动中,有可能的是( )

A.速度变化的方向为正,加速度的方向为负B.物体加速度增大,速度反而越来越小C.速度越来越大,加速度越来越小D.加速度既不与速度同向,也不与速度反向【答案】BCD 2. 下列所描述的运动中,可能的是() A.速度不变,加速度很小 B.速度变化方向为正,加速度方向为负 C.速度变化越来越快,加速度越来越小 D.速度越来越大,加速度越来越小

【答案】D 3. 图是甲、乙两物体做直线运动的v-t图象.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乙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B.0~1 s内甲和乙的位移相等 C.甲和乙的加速度方向相同 D.甲的加速度比乙的小 【答案】A

4. 足球运动员在罚点球时,球获得30 m/s 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设脚与球作用时间为0.1 s ,球又在空中飞行0.3 s 后被守门员挡出,守门员双手与球接触时间为0.1 s ,且球被挡出后以10 m/s 沿原路返回,假设足球在空中飞行时速度大小不变.求: (1)罚球瞬间,球的加速度大小为多少? (2)接球瞬间,球的加速度大小为多少? 【答案】(1)300 2m/s (2)400 2m/s 【解析】: (1)罚球瞬间球的初速度v 1=0,末速度即球离开脚时的速度v 2=30 m/s ,所以球的加速度 a 1=11t v ??=112t v v ?-=1 .0030-2m/s =300 2m/s . (2)守门员接球瞬间球的初速度v 0=30 m/s ,末速度v t =-10 m/s, 所以球的加速度a 2=22t v ?? =20t v v t ?-=1 .03010-- 2m/s =-400 2m/s . 负号表示与初速度方向相反.

高中物理 1_3 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思维导图+微试题 新人教版必修1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 第3节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思维导图】

【微试题】 1. 在2008北京奥运会上,牙买加选手博尔特是公认的世界飞人,在男子100 m决赛和男子200 m决赛中分别以9.69 s和19.30 s的成绩打破两项世界纪录,获得两枚金牌.关于他在这两次决赛中的运动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200 m决赛的位移是100 m决赛的两倍B.200 m决赛的平均速度约为10.36 m/s C.100 m决赛的平均速度约为10.32 m/s D.100 m决赛的最大速度约为20.64 m/s 【答案】C

2. 下面关于瞬时速度和平均速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若物体在某段时间内每时刻的瞬时速度都等于零,则它在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一定等于零 B.若物体在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零,则它在这段时间内任一时刻的瞬时速度一定等于零 C.匀速直线运动中任意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都等于它任一时刻的瞬时速度 D.变速直线运动中任意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一定不等于它某一时刻的瞬时速度 【答案】AC 3.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瞬时速度可以看成时间趋于无穷小时的平均速度 B.做变速运动的物体在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一定和物体在这段时间内各个时刻的瞬时速度大小的平均值相等C.物体做变速直线运动,平均速度的大小就是平均速率

D.物体做变速运动时,平均速度是指物体通过的路程与所用时间的比值 【答案】A 4. 上海到南京的列车已迎来第五次大提速,速度达到v1=180km/h.为确保安全,在铁路与公路交叉的道口处需装有自动信号灯.当列车还有一段距离才能到达公路道口时,道口应亮起红灯,警告未越过停车线的汽车迅速制动,已越过停车线的汽车赶快通过.如果汽车通过道口的速度v2=36km/h,停车线至道口栏木的距离x0=5m,道口宽度x=26m,汽车长l=15m(如图所示),并把火车和汽车的运动都看成匀速直线运动.问:列车离道口的距离L为多少时亮红灯,才能确保已越过停车线的汽车安全驶过道口? 【答案】230m 【解析】为确保行车安全,要求列车驶过距离L的时间内,已越过停车线的汽车的车尾必须能通过道口.

中国古代史(按朝代整理).

中国古代史 ·原始时代(新石器时代)(~前2070) 经济:农业:刀耕火种 纺织:纺织技术萌芽 原料:麻、葛 人工育蚕和丝织技术 冶炼:黄河流域,小件铜器(小工具、生活用具),使用金属器具 陶瓷:山东蛋壳黑陶,釉陶,原始青瓷 商业:早期交换 政治:出现城 禅让制 贫富分化产生 文化:文字:刻画符号(文字起源) 绘画:陶器图形、壁画 ·夏(前2070~前1600) 政治:启继禹禅让制→世袭制“家天下”始 传贤→传子宗族关系从此成为基本政治关系 ·商(前1600~前1046)都:朝歌 经济:土地制度:井田制 纺织:指导蚕桑生产的专职官员文物:玉蚕甲骨文:祭祀蚕神 冶炼:铸铜生产规模大,青铜器为礼制的象征,代表权力和秩序政治:祭祀:奴隶为祭祀祖先神灵之“人牲” 制度: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实行宗法制,各宗族为政治实体 神权与王权密切结合,政治事务占卜决策 文化:文字:甲骨文(较成熟的文字) 金文(商周) ·西周(前1046~前771)都:镐京 经济:土地制度:井田制 纺织:国有六职,纺织业地位重要 商业:交易频繁,币需数增,流通骨铜贝 政治:制度:宗法制:立嫡以长不以贤 立子以贵不以长 分封制:同姓王族:召公之子:燕(蓟),姬 周公长子伯禽:鲁(曲阜),姬 晋:后三分为韩(郑)赵(邯郸)魏(梁),姬 功臣:姜尚:齐 先代贵族:亲周商旧贵族微子:宋(商丘) 特点:尚未实现权力高度集中 神权与王权密切结合 以血缘关系为纽带 文化:文学:《诗经》 ·东周(前770~前256)[此处泛指春秋战国] 经济:农业:铁犁牛耕(黄河中下游地区)

文化:火药:具有有关制作火药的原料硫磺和硝石的知识 春秋(前770~前476) 经济:冶炼:中国最早人工冶炼铁器 文化:儒:孔子:“仁”、“礼”、“德治”、敬鬼神而远之 “有教无类”,培养六艺,注重全面发展 创儒家学派,以六经为基本文献 道:崇尚自然,其主张超越功利去追求精神自由的倾向 老子:“道"是世界的根本,是永恒不变的 朴素的辩证法思想:事物具有向相反的方面转化的规律 转化是无条件的,“弱者道之用”,以柔克刚,以弱胜强 “小国寡民” 战国(前476~221) 经济:土地制度:商鞅废井田,确立土地私有制 水利:李冰都江堰(川) 郑国郑国渠(关中,汜水和洛水) 冶炼:淬火的钢件 商业都会:出现市井(商业区) 政策:商鞅变法规定了重农抑商的原则 政治:行政单位:列国陆续出现了郡县 文化:儒:孟子:“仁政” “君轻民贵”为早期民本思想之基础。 荀子:广泛吸收各家思想精华,丰富早期儒家的思想内容 “天行有常”(天人关系) “制天命而用之”(人道有为) 学习的最高目标是把握“礼” 道:庄子:“道”为最高原则,“道”无所不在 “齐物”:万物没有界限和差别 法:形成重“法”、重“术”(驾驭群臣的统治之术)、重“势”(权势)的不同学派对中国专制主义政治体制的建立、秦统一全国起到重大作用 汉代,其法治思想被儒学体系吸收,成为维护专制政权的工具 李悝:“尽地力之教”,提高农业产量,增加国家田租收入 用严刑确立以集权为特征的政治秩序 《法经》,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法典 商鞅:废除世卿世禄制度,根据军功制定尊卑爵秩的等级 奖励耕战,重农抑商 废井田,确立土地私有制 加强中央集权 韩非子:集法家思想之大成 吸收道家思想,将法家理论系统化 加强君主集权,厉行赏罚,奖励耕战 “不期修古,不法常可”,“事异则备变” 墨:结成的学术团体纪律严密 推崇夏朝的政治,学习大禹刻苦俭朴的精神,具有苦干和自我牺牲精神 “兼相爱、交相利”,与儒家区别等级名分、重义轻利的主张针锋相对

文化生活思维导图2016

文化生活思维导图 '化的礼会作川为什 么 \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丈化与补会 文化对人的 影响文化彤响人r '尿什5J*祁『“出祜“ E认谓川界改适冊艸 过卅中转化为tna力战?对社会童展产生探刻 够响 史化的内涵 足什么 特点:人去特竹的现除,足-种攒菲*粉神活动 离不川初厕衲型?轴种严品海不川咄神油型 P优反东川了环琢政祁.丽给卩塔济 枚汕亚人的晌 文化9经济政泊 |< +11心砂 丈化Q政沁相".空融]_________________ : 文化号综介国力k f我现:丈优痢韭超碳为氏族凝囉力和创适力 的猱泉.越来眩厲为综件国m的収绘凶盍 、 怎么办:把疋化住检作为皿喘战略任的 农现 特定的乂化坏境 “來源 各种咛似化辭」j 彫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人』 影响人们的认谀活动实践活~' 抽点 序响人们的认说活动实践沾 动和型继方式 £替移默化:要参加健屣向上的' 丈化活 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张远持久:婴欖立正确的世界~ 观人吃观价值观 辱厂 r F富人的粘神肚界 文化塑适人生増强人的梢神力雄 X jf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文化生活思维导图 民联节日 機表現L 1 ; 文恼产 紙嚥认財民敝北 ,mn^TVL :H 诰,文乳印飙电f 和略 itSfiX :佣 M 熾文化的发 臥促进悄界文化的皴 顛使飢KOOSB 朋文化在巾脱拣XK 洲哗文化创法 世界文化的 多帥 \ 述要It 攵化是民軸戊是世界的 \ _ _________ } 文牝的瓣性与 文北在交流 删中

思维导图

一、运动的描述 运动的描述就是描述物体的机械运动。物理中的机械运动是指质点在参考系中的位置发生变化的现象。有了坐标系的衡量,距离、路程和位移就常常用多少米来描述。比如,远距离就是610m ,近距离就是6 -10m 。时间与时刻就用多少秒内与多少秒时来描述。比如,一瞬间就是2-10s ,一顿饭的功夫就是30min 。物体运动得快就是速率大,物体运动得慢就是速率小。物体斜向上运动就是其速度方向与水平方向成045角向上运动。要想精确描述物体运动就用瞬时速度,粗略描述就用平均速度。在物体的加速运动和减速运动中都有加速度存在。加速度大表示物体运动的速度加(或减)的快,加速度小表示物体运动的速度加(或减)的慢,没有加速度表示物体运动的速度保持不变。 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 直线运动就是物体的运动轨迹是直线的运动。当物体运动的初速度=0v 0,加速度=a 0时,物体处于静止状态。当物体运动的初速度0v 0≠,加速度=a 0时,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当物体运动的初速度0v 0≠,加速度=a 0时,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当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为不等于零的定值且与初速度0v 共线时,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包括匀加速直线运动(a 与0v 同向时)和匀减速直线运动(a 与0v 反向时)。自由落体运动是常见匀加速直线运动,

竖直上抛运动是常见的匀减速直线运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方法包括公式法和图像法。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公式包括速度公式、位移公式、速度位移公式和几个重要推论。图像包括v-t图和x-t图。 三、相互作用 研究力学有妙法,一“重”二“弹”三“摩擦”。效果来自三要素,形变运动加变化。力多经常有交叉,平行四边搞定它。若论重要解题术,当属正交分解法。

高一(上)物理 思维导图

高一(上)物理——思维导图 第二章:运动的描述 速度 加速度 描述速度 变化的快慢 平均速度 瞬时速度 位移 路程 时间 集合 将物体抽象为质点 描述 v-t 图像 线状态 点状态 打点计时器实验 位置 时刻 位置 时刻 确定运动性质 判断运动方向 判断加速度大小 根据点迹判断运动情况 两点间平均速度V=ΔS/Δt 当ΔS 很小时,瞬时速度约等于平均速度

第三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 基本公式 匀变速直线运动速度与时间的关系:v t =v 0+at 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与时间的关系:s=v o 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与速度的关系:v t 2-v 02 ● Δs=aT 2 _ ● v=v t/2=(v 0+v t )/2 _________ ● v t/2=√(v o 2+v t 2)/2 仅适用于初速度为 0的匀变速直线运动 图像 s-t 图像是抛物线的一部分 v-t 图像是一条倾斜的直线 ● 1t 内、2t 内、3t 内…位移之比 s 1:s 2:s 3:…=12:22:32:… ● 1t 末、2t 末、3t 末…速度之比 v 1:v 2:v 3:…=1:2:3:… ● 第一个t 内、第二个t 内、第三个t 内…的位移之比 s 1:s 2:s 3:…=1:3:5:… ● 从静止开始通过连续相等的位移所用时间之比 _ _ _ t1:t2:t3:…=1:(√2-1):(√3-√2) :… 适用于任何匀变速直线运动 自由落体运动 竖直上抛运动 v0=0 a=g v0≠0 a=g(方向与v0方向相反) 变 形

四种基本相互作用:引力相互作用,电磁相互作用,强相互作用,弱相互作用 (万有引力)(电磁力)(强力)(弱力) 力 含义 物体与物体间的相互作用 性质 物质性:力不能脱离物体存在 相互性:受力、施力物体同时存在 三要素 大小、方向、作用点 分类 性质:重力、弹力、摩擦力、分子力、电磁力…… 效果:动力、阻力、弹力…… 三大力 重力 定义: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重力不等于引力) 大小:G=mg (g=9.8N/kg) 方向:竖直向下 作用点:重心(如是规则图形则在几何中心处,如是不规则 的则用悬挂法找重心) 弹力 定义: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而对它接触 的物体产生力的作用 分类:弹性形变、塑性形变 大小:属于被动力 方向:垂直接触面,指向被支持的物体,与施力体形变方向相反 作用点:作用在接触面上,作用在受力体上 胡克定律 内容:弹簧弹力大小F与弹簧形变量(伸长量或压缩 量)x成正比 表达式:F=kx 摩擦力 滑动摩擦 大小:F=μN 方向:与物体相对滑动的方向相反 静摩擦力 大小:0<F≤F max 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力的合成与分解 基本规则:平行四边形定则 合理范围:|F1-F2|≤F合≤F1+F2

高中历史我国史思维导图

高中历史中国史思维导图中国古代史部分 先秦时期 秦汉时期魏晋隋唐宋元时期 明清时期中国近代史部分

中国现代史部分建国初期

十年建设时期文化大革命时期 改革开放时期 10分钟掌握2000年历史, 秦朝到清朝皇帝世系表 摘要:中国有2000多年的封建历史,从第一个皇帝 秦始皇算起,有记载的皇帝多达500多位。为了更清楚 直观的了解每个朝代的皇帝传承,作者将他们绘制成表, 呈现给喜欢历史的读者。(包括魏晋南北朝、五代十国) 秦朝: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攻灭六国,统一天下, 自称始皇帝,是历史上第一个皇帝。秦始皇死后,儿子 胡亥继承皇位,由宦官赵高把持朝政。秦二世的暴政引 起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公元前207年,秦王子婴向刘 邦投降,秦朝灭亡。秦朝共传二世,建国仅仅14年。

西汉:开国皇帝刘邦,出身小吏,是个不折不扣的流氓。 在秦朝末年的农民起义中,击败霸王项羽,建立大汉王 朝,史称西汉。公元8年,权臣王莽自立,西汉灭亡。 前后共有15位皇帝,建国210年。 东汉:王莽篡权之后,爆发了绿林赤眉起义,汉朝宗室 后代刘秀趁机起兵,通过十几年的战争重新统一中国。 公元25年,刘秀称帝,定都洛阳,国号汉,史称东汉。 公元220年,曹操儿子曹丕废汉献帝,建立魏国,东汉 灭亡。传八世共十四帝,建国195年。 三国:曹操、刘备、孙权相信大家并不陌生,东汉末年 天下大乱,诸侯割据相互攻伐,最后只剩下曹操、刘备、 孙权三大势力。公元220年,曹丕篡汉称帝;次年刘备 在成都称帝;公元229年孙权称帝,至此三国正式成立。

晋朝:晋朝的开国皇帝是三国著名谋士司马懿的孙子司 马炎,他在266年代魏自立称帝,建国号为晋,定都洛 阳,史称西晋。公元316年,西晋被匈奴所灭,司马睿 逃到江南,在建邺称帝,史称东晋。公元420年,刘裕 建立宋,东晋灭亡。两晋共传十五帝,建国155年。 北朝(386年——581年),指的是在西晋灭亡之后,在 中国北方由少数民族建立的五个朝代,包括北魏、东魏、 西魏、北齐和北周五朝。 南朝(公元420年-公元589年),是指刘裕灭东晋建立 宋朝之后,在中国江南建立的四个汉人政权。包括有: 宋、齐、梁、陈四各朝代。

物理机械运动思维导图知识点

物理机械运动思维导图知识点 在物理学里,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或者一个物体的某些部分相对于其他部分的位置,随着时间而变化的过程叫做机械运动。接下来小编为你整理了物理机械运动思维导图,希望能对你有帮助! 物理机械运动思维导图 物理机械运动知识点1、定义: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2、特点: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 3、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1)比较同时启程的步行人和骑车人的快慢采用:时间相同路程长则运动快 (2)比较百米运动员快慢采用:路程相同时间短则运动快 (3)百米赛跑运动员同万米运动员比较快慢,采用:比较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实际问题中多用这种方法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物理学中也采用这种方法描述运动快慢。 4、分类(根据运动路线):(1)曲线运动;(2)直线运动 Ⅰ匀速直线运动: A、定义:快慢不变,沿着直线的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 定义: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物理意义: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计算公式:v=s/t 变形t=s/v,s=vt B、速度单位:国际单位制中m/s 运输中单位km/h 两单位中m/s 单位大。 换算:1m/s=3.6km/h 。人步行速度约1.1m/s它表示的物理意义是:人匀速步行时1秒中运动1.1m 直接测量工具:速度计 Ⅱ变速运动: A、定义:运动速度变化的运动叫变速运动。 B、平均速度:= 总路程总时间(求某段路程上的平均速度,必须找出该路程及对应的时间) C、物理意义:表示变速运动的平均快慢 D、平均速度的测量:原理方法:用刻度尺测路程,用停表测时间。从斜面上加速滑下的小车。设上半段,下半段,全程的平均速度为v1、v2、v 则v2vv1 E、常识:人步行速度1.1m/s ,自行车速度5m/s ,大型喷气客机速度900km/h 客运火车速度140 km/h 高速小汽车速度108km/h 光速和无线电波3108m/s Ⅲ实验中数据的记录: 设计数据记录表格是初中应具备的基本能力之一。设计表格时,要先弄清实验中直接测量的量和计算的量有哪些,然后再弄清需要记录的数据的组数,分别作为表格的行和列。根据需要就可设计出合理

高一物理必修一思维导图

运动的描述 质点:忽略物体的大小和形状,把它简化为一个有质量的物质点 参考系 : 用来参考的物体 时刻和时间间隔 路程是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 位移的物理量来表示物体的位置变化 矢量,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 公式: v= △x/ △t 速度单位: m/s 平均速度 : 物体在时间间隔△ t 内的平均快慢程度 瞬时速度 : 物体在时刻的速度 速率 : 瞬时速度的大小 矢量,速度的变化与发生这一变化所用时间的比值 公式 a= △v/ △t 加速度单位:米每二次方秒 在直线运动中,如果速度增加,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的方向相 同 ; 如果速度减小,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的方向相反 匀变速直线运动 V=v 0+at 速度与时间图像:一条倾斜的直线 X=v 0 +at 2 位移与时间 图像:抛物线 V2 -v02=2ax 速度与位移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公式以及其推论都适用于自由落体运动,加速度 a 取 g 力,矢量,单位:牛顿,简称牛,符号N G=mg 重力不但有大小,而且有方向,方向: 竖直向下 重力 重心 : 物体各部分受到的重力作用集中于一点 均匀物体重心的位置只跟物体的形状有关 质量分布不均匀的物体,重心的位置,除了跟物体的形状有关外,还跟物体内质量的分布有关 相互作用 四种相互作用力:万有引力、电磁相互作用、强相互作用、弱相互作用 形变:物体在力的作用下,形状或体积会发生改变 弹性形变:有些物体在形变后撤去作用力时能恢复原状 如果形变过大,超过一定限度,撤去作用力和物体不能完全恢复原来的形状,这个限度叫做弹性限度弹力弹力:发生形变的物体,由于恢复原状,对与它接触的物体会产生力的作用 弹簧发生弹性形变时,弹力的大小 F 跟弹簧伸长的长度x 成正比 F=kxk 称为弹簧的劲度系数 胡克定律 单位:牛顿每米 方向总是沿着接触面,并且跟物体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静摩擦力只要受推力物体与地面间没有产生相对运动,静摩擦力的大小,就随着推移增大而增大,并且推力保持摩擦力大小相等0 < F≤F max 方向总是沿着接触面,并且跟物体的相对运动方向相反 滑动摩擦力 F= μF N μ是比例常数,叫做动摩擦因素

高中历史中国史思维导图

高中历史中国史思维导图 中国古代史部分 先秦时期 秦汉时期魏晋隋唐宋元时期 明清时期中国近代史部分 中国现代史部分建国初期 十年建设时期文化大革命时期 改革开放时期 10分钟掌握2000年历史, 秦朝到清朝皇帝世系表 摘要:中国有2000多年的封建历史,从第一 个皇帝秦始皇算起,有记载的皇帝多达500多位。 为了更清楚直观的了解每个朝代的皇帝传承,作 者将他们绘制成表,呈现给喜欢历史的读者。(包 括魏晋南北朝、五代十国) 秦朝: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攻灭六国,统一 天下,自称始皇帝,是历史上第一个皇帝。秦始 皇死后,儿子胡亥继承皇位,由宦官赵高把持朝 政。秦二世的暴政引起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公 元前207年,秦王子婴向刘邦投降,秦朝灭亡。 秦朝共传二世,建国仅仅14年。 西汉:开国皇帝刘邦,出身小吏,是个不折不扣 的流氓。在秦朝末年的农民起义中,击败霸王项 羽,建立大汉王朝,史称西汉。公元8年,权臣 王莽自立,西汉灭亡。前后共有15位皇帝,建国 210年。 东汉:王莽篡权之后,爆发了绿林赤眉起义,汉 朝宗室后代刘秀趁机起兵,通过十几年的战争重 新统一中国。公元25年,刘秀称帝,定都洛阳, 国号汉,史称东汉。公元220年,曹操儿子曹丕 废汉献帝,建立魏国,东汉灭亡。传八世共十四 帝,建国195年。 三国:曹操、刘备、孙权相信大家并不陌生,东 汉末年天下大乱,诸侯割据相互攻伐,最后只剩 下曹操、刘备、孙权三大势力。公元220年,曹 丕篡汉称帝;次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公元229年 孙权称帝,至此三国正式成立。

晋朝:晋朝的开国皇帝是三国著名谋士司马懿的孙子司马炎,他在266年代魏自立称帝,建国号为晋,定都洛阳,史称西晋。公元316年,西晋被匈奴所灭,司马睿逃到江南,在建邺称帝,史称东晋。公元420年,刘裕建立宋,东晋灭亡。两晋共传十五帝,建国155年。 北朝(386年——581年),指的是在西晋灭亡之后,在中国北方由少数民族建立的五个朝代,包括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和北周五朝。 南朝(公元420年-公元589年),是指刘裕灭东晋建立宋朝之后,在中国江南建立的四个汉人政权。包括有:宋、齐、梁、陈四各朝代。 隋朝:开国皇帝杨坚是北周的外戚,公元581年,杨坚废除外孙周静帝,自称皇帝,建立大隋,定都长安。隋朝是自西晋之后,中国的又一个大一统王朝,结束了中国数百年的分裂局面。杨坚死后,儿子杨广继位,他在位期间荒淫无道,横征暴敛,激起了大规模农民起义和贵族叛乱。大业十四年(618年)隋恭帝杨侑禅让李渊,619年王世充废隋哀帝,隋朝灭亡,享国38年。 唐朝:隋末天下大乱,唐国公李渊在晋阳起兵,攻占长安,公元618年,李渊称帝建立唐朝。在唐太宗李世民时期,唐朝的实力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唐朝是版图最大,也是唯一未修建长城的大一统中原王朝,是公认的中国最强盛的时代之一。公元878年爆发黄巢起义破坏了唐朝统治根基,907年朱温篡唐,唐朝覆亡,中国进入五代十国。共历二十一帝,建国289年。 五代:指的是907年唐朝灭亡后依次更替的位于中原地区的五个政权,即后梁、后唐、后晋、后汉与后周。 十国:前蜀、后蜀、吴、南唐、吴越、闽、楚、南汉、南平(荆南)、北汉等十个割据政权被《新五代史》及后世史学家统称十国。 宋朝:公元960年,后周将领发动陈桥兵变,拥立大将赵匡胤为皇帝,建立宋朝。由于宋朝采取重文抑武的政策,导致军事实力较弱,在与北方辽、金等少数民族的战争中,经常处于劣势。但宋朝时期,社会经济得到了充分的发展,民间的富庶与社会经济的繁荣实远超过盛唐。1127年,北宋被金所灭,皇室成员赵构迁都江南,建立南宋。公元1276年,元朝攻占临安,崖山海战后,南宋灭亡。共历十八帝,建国319年。 辽朝:(916年—1125年)是中国历史上由契丹族建立的封建王朝,共传九帝,享国210年。

政治文化生活思维导图复习总结.docx

第一車无夂化鸟丄活第一课文化与社会 第二课文化对人的影响是一种精神 力量 对个人成长对社会发展 理清知识结构强化解题思维

理清知识结构 第二单无夂祀修承曷创新 第三课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 第四课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 强化解题思维 含义 文 化 的 继 承 性 与 文 化 发 展 传统文化 的继承 _特点- 正确 态度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亠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关系 P 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 要求- 推陈出新 革故鼎新 文化在继 承中发展 影响 因素

第五课文化创新 第三单无 屮华夂他鸟氏族神种 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 理清知识结构 强化解题思维 求同 —? 右异 的积极成分 兼收 并蓄 作用 意义 厂推动社会实践发展 促进民族文化繁荣 文化创新 面向世界 博采众长 源泉 社会实践 社会实践 继承传统 推陈出新

第七课我们的民族精神 H发挥“主心骨”作 用禄和发扬优良传统 T途径卜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花痔 磁时代精神相结合 B 立足 于社会实践 第四草无农展屮?特色私佥麦丈夂化 第八课走进文化生活 建设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 民族 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改革创新为核 心的时代精神 丰富发展 走 进 文 化 生 活 理清知识结构强化解题思维 要求 文化选择 主导地位 大众文化 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 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 导向示范作用 中 华 民 族 精 神 文化建设 基本 内涵 重要性 爱国主义 意义

第九课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 设 社 会 主 义 文 化 强 国

初中物理《运动的快慢(1)》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一章第三节《运动的快慢》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节课包括四个部分内容:1、速度概念的建立过程;2、速度的意义、定义、公式、单位等;3、认识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3、速度公式的计算;其中速度的概念是本章知识的核心,也是中学物理中最基本的概念,是学生接触的第一个由两个物理量构成的新物理量,因此学好本节为之后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学情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积极性高,已经形成了对物理问题的合作和探究能力,但是层次参 差不齐,个体差异较为明显。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掌握判断运动快慢的三种方法; (2)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3)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 2、过程与方法目标: 经历观察物理现象的过程,能简单描述所观察的现象的主要特征,具有初步的观察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激发学生探索物理科学的热情; 【教学重点】 (1)速度概念的建立过程;(2) 理解和掌握速度的概念; (3)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教学难点】用速度公式进行计算 【教法学法】 根据本节重难点和初中生的认知能力,我将采用点拨、启发、探究、拓展相结合的互动式教学方法,并借助互动式白板等现代化教学手段辅助教学,学生则通过观察、讨论、比较、归纳等探究方

式,掌握知识的同时,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设计思路】 本节速度及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不仅是物理基础理论知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还是 构成物理规律和物理公式的基础。同时,初中是正规物理教学的开始,,而如何进行初中物理概念的教学,遵循怎样的规律变成了教学的核心问题。因此,要创新教学模式,利用白板、多媒体 等现代化教学辅助,让物理变得有趣、形象,引发学生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具体设计如下:课堂导入:通过图片对应的成语连线,引导学生从成语角度认识运动快慢后,思考物理学 角度如何判断运动快慢的方法。通过学科间的相通相融,启发学生发散思维,也顺利引出新课。 学习新知:播放“2004年雅典奥运会上刘翔夺冠”的实录,并询问学生:如何判断运动员跑 的快慢?之后对比视频中的两幅画面,启发学生观察图片思考,总结得出判断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对于速度概念的建立过程,通过小组活动进行。选择两名运动员和计时员,走过不同的路程,所用的时间,后由小组讨论得出判断运动快慢的第三种方法:路程不同,时间不同,可以比较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从而引出速度的概念。 对于速度的概念,由自主学习完成学案练习,认识速度意义、定义、公式、单位,并用探照 灯进行突出强调。对于速度的物理意义,引入速度表和交通标志牌直观理解。 对于机械运动的形式,我模拟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的过程,由学生直观感受。区别匀速直 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的内容,我引入龟兔赛跑的动态图,形象的认识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 线运动的概念。 对于速度公式的计算,在学生分析解题思路的基础上,我出示答题步骤及书写注意事项。 后针对计算相应的学生进行变式练习,将学生完成的解题过程由展台展示,并进一步评价总结。【教学资源】 一体机、电子白板、多媒体课件、思维导图。 【教学过程】 第一个部分: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上课之初,通过图片对应的成语连线,引导学生从成语角度认识运动快慢后,思考物理学角度如何判断运动快慢的方法。通过学科间的相通相融,启发学生发散思维,也顺利引出新课。 第二个部分:合作探究,学习新知。 知识点1:判断物体运动的快慢。 这部分由学生再次观察刘翔比赛的视频,并观察运动的某个时刻:运动中和运动结束。启 发学生观察图片,思考得出方法一:比较相同时间内,路程长的运动的快;再观察冲过终点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